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

学校优化管理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篇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19—01

在大力倡导和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优化学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很有必要性。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学校管理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我认为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做优,不在于你的规模有多大,关键还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优化学校的管理。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种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人人兢兢业业做事、事事认认真真做好;人人高兴愉快和谐做事,事事高质高效低耗完成。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合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最优化的管理。

二、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应注重建立完善各种制度,要用科学的评价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做好“五定”工作。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精减机构和精编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达到满负荷,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三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质量考核制,以制度管人,形成民主、和谐、公开的管理机制。

三、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平衡不同层次教师的心态。必备的制度管理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推行情感管理。要坚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原则。学校的制度管理如果过于僵化、死板、苛刻,必然导致职工怨声载道,必然影响师生的情感,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那些一天到晚的签到、签退,中间抽查坐班的行为控制方式和随意减少教师休班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些不顾广大职工的意愿,把领导的意志强加于人的做法,更是影响职工积极性的。

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即对教师要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这样,领导的关怀就如点点甘霖滋润教师心田,“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职员工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忘我工作。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2篇

一、建章立制,显现“硬”管理

孟子曰:“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无论是国内、国外,上到国家,下到企业和学校,每个杰出的团体都必定有自己独特而优秀的文化,有一套健全、科学而又不失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受条件的限制及社会舆论的导向,老师不能得到这份光荣职业所应有的尊重,易造成教师工作热情不高,这就需要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鼓舞团队士气,各种奖励机制能够调动教师工作激情。规章制度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是一个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如果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但可以形成风气,更可以凭借其与生俱来的约束和指引作用,凭借它的潜能带来更大的价值,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循绳墨、崇笃行”的校训,我们教育学生“为人子,孝为先;为人友,诚至上;为人生,会感恩”,我们倡导教师“为人师表、遵章守纪,诚信友善、博爱无私”,我们号召家长“守法明礼、从我做起;言传身教、德行第一”,“合规、守纪、崇德、明礼”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防止了管理的任意性,让师生的学习生活有据可依,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老师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再以我校规章的要点为例:一是有完善明确的业绩评价条例,使各个教师的教学成果能够直观明显地体现出来,以利比较;二是肯定考核的权威性,把它作为教师评优的主要依据,考核内容和过程公开透明、全面科学,绝不以简单粗暴的成绩论英雄;三是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惩罚制度,加大教学成果在绩效工资中的体现,真正做到多劳多得,能劳多得,激励教师投入全部激情和智慧到教学中。

二、人文关怀,体现“软”管理

不同于企业,学校是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目标,各项工作都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着眼于学生的精彩未来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只有冰冷的条例,更要有人文的关爱。管,只是手段,理,才是真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中意义重大。

在当前浮躁的社会里,面对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尤其是农村,更是困难重重。教育是个特殊行业,硬性的规定远远不够,真正秀的教育管理靠成功的执行体现价值,靠教师从内心认同管理模式提升效率。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尊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教师要有一种文人的风骨,只有信任、尊重、理解,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接受约束。其次,要人文关怀,农村经济和交通的相对落后,教师常常会有一些城市教师所没有的难处,这就需要领导者审时度势,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体谅,甚至由于农村小学的生活圈子比较小,产生矛盾时,要进行必要的调解和疏导,理顺了情感,才能幸福的工作。三要及时引导,鉴于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学校要积极制定相应的人文举措,让师生能够排除顾虑,全身心投入工作,像有些比较偏僻的山村,在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大环境中,读书无用论盛行,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学习的动力大打折扣,对于这种愚昧的论断,学校就要及时地进行教育和纠正。

三、不断创新,实现“优”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能够适时创新,顺应教育变革。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故步自封,终难以进步,近年来,占城小学不断学习和创造出更加合适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农村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

1.优化校园文化品位。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唯读书。教育之本重在传承创新,学校之本重在书香浸润。优化校园文化,我们着力打造亲近自然的读书环境。漫步在占小校园,国学经典、名言警句随处可见;书香小径、书卷长亭意味十足;楼梯走道、班级书橱诗墨飘逸;百米的读书小径书香四溢;百米的历史长廊博通古今;百米的文化长墙卷墨飘香。三字经、弟子规秉承古训,百家姓、诚信墙拓展视野,论语让我们修身养德,健康成长。优化校园文化,我们建设浸润校园的“百科全书”“孔子游春”,论水之德,教育学生有情有义,是为君子之道;“龟兔赛跑”,童话之趣,教育学生谦虚做事,是为求学之道;“尚德励志,饮水思源”,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是为为人之道;“神龟探湖”,意在归国,感恩回报,胸怀祖国;“石磨人校”,寓意深远,忆苦思甜不忘本,诗墨飘香勤耕耘。一个个文化景点,一部部百科全书。

2.优化特色文化课程。绳可健体,绳能益智,以绳修德,用绳创美。我们开设《花样跳绳特色文化课程》,强健了全体师生的体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绳彩飞扬30分”:老师、学生千绳飞扬,单人跳、双人跳、三五成群,直飞、活花、双换、大龙,花样翻飞,短绳、长绳、长短接合,律动着青春的力量与速度,闪烁着创造的智慧与快乐,激荡着合作的默契与灵动。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3篇

管理工作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就极有可能导致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使整个后勤管理质量下降。因为无论管理工作做得多么全面和周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必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监督机制,后勤管理者才能真正协调好、解决好管理中的负面情况,所以规范后勤管理程序,才能保证各项后勤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后勤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一整套便于考核的后勤规章制度,才能使后勤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后勤职工的组织纪律性,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人文关怀、标准规范的管理氛围,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指挥、监督等工作效率。

二、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成本管理意识

在初中后勤管理方面应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后勤管理人员形成创先争优的意识,依靠智力因素增强管理效果。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在人才聘用、干部选拔等方面大胆改革和积极探索,从而不断优化后勤管理队伍,建构起规范化、民主化的后勤人事管理机制。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后勤管理内容如电费、水费、材料设备的购置与维修、卫生绿化的维护等是其资金开支的重要方面,学校在讲求“开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节流”的作用,应增强后勤人员管理成本的控制意识,树立降本增效的管理理念,防止效益流失。学校应严格控制后勤人员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等不良现象,全面优化学校建设及维修的用工方案,使人工成本逐步降低。同时应重视教学能耗管理,不断完善计量手段,开展成本核算,有原则地降低教学费用,达到完善后勤管理的目的。

三、坚持绩效原则,创新管理体制

初中后勤管理工作琐事较多,需要工作人员细心留意、真抓实干。学校主管领导班子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化的考察,改变以往学校注重教育教学,而忽视后勤管理的现象,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绩效方式,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划分与效果评估,从而制定出确切可行的劳动报酬标准,以发挥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整个后勤管理体系中需要建立一种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后勤各项事务一一下分到人,遵循权、责、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破除大锅饭、均摊责任的局面,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改变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经营服务型的管理体制。在后勤管理干部的选配上应选拔那些组织管理能力强,有献身服务精神,选拔热爱后勤工作的教师担任领导工作。

四、增强集体凝聚力,追求后勤管理艺术

一个秩序井然的学校,后勤管理应该细致入微、张弛有度。第一,管理应该严格但不能僵硬,也就是说后勤管理工作必须有灵活性,广开言路,倾听师生的意见与呼声,不断调整后勤管理工作的方式,积极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第二,后勤部门应树立服务理念,时刻以学校发展与师生利益为工作宗旨,不怕辛苦,深入到学校环境中,科学有效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第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后勤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师生意愿,设身处地为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生活着想,以热情带动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提升后勤队伍素质,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出来,后勤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为此,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应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自身素质。第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学习,掌握后勤专业知识;第二,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把后勤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纳入后勤总体发展规划中,制订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措施并辅以实施。通过培训使全体后勤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能全面提高后勤人员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第三,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不断探索和提高后勤科学化管理水平。

六、结语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班主任;中职学生;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85-1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校基本单位的管理者和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个人素质和能力以及工作方法对班级的管理和领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繁重而又琐碎,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前提下,一套正确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个班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

一、严格执行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中,首先要严格执行各种法纪法规和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各项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学生行为准则、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违纪处分规定、奖惩制度、考勤制度、课堂制度、考试制度、卫生制度、学生请销假规定、实验室管理规则、食堂管理规定、图书馆管理规定等各种校纪校规,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性,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教育学生不触碰这些高压线,用各种违纪违规付出沉重代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吸取前车之鉴的教训,不要用自己的教训去教育别人,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正面引导教育

很多中职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缺乏父母正确的管理教育,过早地接触到社会中的一些不良习气,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生活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正面引导教育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利用课堂课间等各种时间,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阳光朝气和积极向生的生活态度。利用各种节日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节能环保等教育。根据学生成长需要或时事事件开展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查找资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模式,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求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让学生像树苗一样在丰饶的土地上吸取营养,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而不是平时对学生不闻不问,出了问题再去处罚学生、找教训找漏洞,亡羊补牢。

三、公正民主管理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在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大环境下,公正和民主管理班级至关重要。首先,要公正公平对待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不同,学生们性格迥异、千差万别,甚至有的自暴自弃,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性格孤僻乖张或骄横跋扈。班主任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也不能因为有的学生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性格或身体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对其冷嘲热讽或避而远之。特别是遇到选拔输送人才一类的事情,要在全班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鳞选,要让每一位同学机会均等,而不是班主任自己定夺,剥夺了其它同学公平竞争的权力。第二,管理要民主。处理班级事件,要民主决策,由班上的学生集体评选,也可让学生代表们充分发表意见,而不是单一的从班主任的主观意见出发,强调这样那样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综合素质,避免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处于态度冷淡、行为被动甚至无动于衷的位置,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能激发他们潜在的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自豪感,主动融入班级生活和管理,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尊重关爱学生

受尊重和被关心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山村,由于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限制,加之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很难马上融入新的生活,给新开始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迅速取得他们信任。同时要马上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学习能力、性格特征以及喜怒哀乐。

班级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管就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管的最高境界。班主任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开展朗诵、绘画、球类比赛、文艺演出、辩论赛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学习生活。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能力的强弱之别。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克服缺点,完善自我。让校园生活成为他们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并成为他们人生幸福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孙传季.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1).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5篇

牧区教育,尤其是寄宿制中小学教育,是青海教育的一个难点,目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学校的布局、规模及效益问题。发展牧区教育,一方面要千万百计开辟投资渠道,扩大投资总量;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则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最佳途径。

一、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是当前牧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下,青海牧区教育从无到有,由少到多,较快地发展起来。截止目前,全省牧区共有民族完全中学17所,民族高级中学4所,民族初级中学25所,民族寄宿制小学300所(其中县办21所,乡办196所,村办83所),初步形成了“州有完中、县有初中、乡有寄孝村有初斜的教育网络,这与解放前广大牧区基本上无学校教育的状况相比,可以说有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

但是,也要看到,青海牧区地处高寒,地旷人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畜牧业又有着流动放牧、牧民居住高度分散的特点,这就给办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牧业实行“牧畜折价归户、私有私养、草场划片包干”的责任制后,牧业高度分散的特点更加突出,牧户劳力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受上述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牧民子弟入学率低,流失现象严重,致使寄宿制学校在校学生愈来愈少。据调查,在全省279所乡、村办的寄宿制小学中,一般在校生都在40至50名之间,有的只有20多名,出现了“一二年级满堂坐,三四年级空位多,五六年级没几个”的局面。大部分学生读完一二年级或二三年级就回家放牧去了,真正读完小学的极少,民族中学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全省牧区44所民族中学,规模一般都在200人左右,小的不足100人。有的教学班只有一、二十个学生,个别的仅有几个学生。

学校规模小,在校学生少,但所需经费却相当高。寄宿制学校是现阶段解决牧民居住高度分散情况下学生远距离上学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这种形式除了具备一般办学条件外,还要修建学生宿舍、伙房、餐厅、库房,配备炊事员、管理员、保育员、放牧员、挤奶员、卫生员等,还要解决学生的生活补贴,其用于每个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东部农业区的3至4倍。据1991年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组调查测算,像果洛这样的地区,培养一名寄小毕业生的费用相当于北京、上海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费用。这对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财政基本依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的牧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目前,地方财政的低收入与寄宿制学校高费用之间的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牧区教育就很难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同时,学校规模小,在校学生少,也给教育自身发展带来了困难。(1)“粥少僧多”。有限的资金不能集中使用,办学条件普遍较差。长期以来,尽管青海对牧区教育一直实行重点投资和扶持政策,但在经费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广种薄收”、“撒胡椒面”现象严重等。看起来学校办了不少,但实际办学条件都很差,造成“你也上不去,我也下不来,谁也吃不饱,谁也饿不死”的局面。据调查,目前我省牧区90%以上的中小学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标准,相当一部分学校至今还未解决“一无两有”问题。(2)“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规模虽小,但一些基本设施如教室、操尝办公用房等并不因规模小而减少。在校学生少,但占用教师、工勤人员却多。有的寄宿制学校三、四十个学生,教师七、八个;有的不足20名学生,却有八、九个教师;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工勤人员与学生人数一样多的不正常现象。结果,钱花了,力费了,但毕业生很少,办学的实际效益不高。(3)管理水平差,教育质量低。学校规模小,不仅造成了人财物力的巨大浪费,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困难。从现有学校看,办得好的和比较好的只占少数,多数学校管理上不去,教育质量差。有的乡寄校办了几十年,却没有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因此,学校规模小,从教育投资上考虑很不经济,而且还为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乡办寄校投资高、效益低的被动局面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集中办学。

二、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集中办学的最大优点是便于加强领导,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也可以从现有教师中挑选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从事教学工作。此外,还可安排足够的人力加强学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为此,八十年代以来,青海部分牧业县开始走出一条联合集中、内部挖潜、省钱省力、效果好的办学路子。如海西州乌兰县针对乡乡办寄校规模孝学生少、条件差、管理难、师资浪费严重、投资效益低等弊端,1992年果断决定将赛什克、铜普和巴音三个牧业乡寄校124名蒙古族学生集中到县城联办,从而拉开了集中办学的帷幕。集中后的民族联合小学在县城新建教室15间、学生宿舍15间、教职工宿舍20间、学生餐厅4间,配置餐桌10套、高低床40套,配齐了崭新的课桌凳和教师办公桌椅。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的相对集中,潜力得到挖掘,效益日益提高,截止1995年底,牧民子女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已分别达到88%、98、6%和95、7%,较1992年提高了25、78、6和10、7个百分点,成为全省牧区寄宿小学的样板学校。果洛州玛多县考虑到花石峡地区黑河、清水、花石峡三乡政府所在地在一起。所属寄校相距很近,3所寄校与1所地区小学规模都很小,总共才有144名学生的特殊情况,适时地提出了四校集中起来办成一所寄宿与走读、民族班与普通班并存的民族中心小学,同样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合并后的民族中心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资金使用、办学条件等方面较过去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牧民子女人学率也由过去的19%上升到34%,提高了15个百分点,走工了“以规模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

可见,根据牧区不同经济条件、人口多寡和教育发展状况,采取联合、集中等多种形式办寄小,可以说是青海省各地党政部门、干部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发展牧区教育途径的成功经验,是一种应当给予极大关注的创新。同时,乌兰等地的办学实践还总结出,牧区办学布点不宜以其服务半径作为唯一根据,也不宜完全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而主要应考虑牧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区域间流动规律,可采取跨乡(村)入学、数乡(村)联合办学、县(乡)办高孝乡(衬)办初小等灵活形式,怎么有利就怎么办。目前,青海牧区寄校凡是走了这条路子的,效果都比较好。否则,不要说发展,就连维持现状都很困难。所以,适当集中,扩大规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是新时期牧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抉择。认真总结并及时推广上述经验,对于加强牧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两基”、“两全”的目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考虑到牧区、特别是青南地区的纯牧业县人口少、经济发展水平低、中学布点多、规模孝办学条件差的实际,各县民族中学与普通中学也可相应合并。不要说在国家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难以为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同一县城办起两所,甚至三、四所中学,即使经济发展了,也要充分考虑各县实际,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样,才能扩大校舍、师资和教学设备、场地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国家也可重点投资,尽快改善办学条件。

三、关于实施集中办学的意见

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国家已确定“九五”期间投资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不仅为青海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教育和人才素质方面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对于我省牧区教育来说,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端正发展方向,理顺发展思路,搞好软件工程的配套建设,而集中办学就属发展牧区教育的软件工程。它的目标是:通过适当集中,内部挖潜,调整控制学校数量,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尽快提高办学效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西部的开发,为青海的振兴,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此,现就实施集中办学提出以下意见:

1.要明确集中办学的指导思想。

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提出的要求,也是我拾九五”期间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联合集中办学,必须有利于牧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充分挖掘现有学校人、财、物潜力,提高办学效益。通过适当集中,局部调整学校数量,使全省牧区寄宿中小学规模适度、布点合理、层次协调、结构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投资的整体效益奠定基础。

2.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青海牧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情况差别很大,州、县和乡镇之间差别大,小块农业区和纯牧业区之间差别也很大。这里所说的集中办学,主要指地处边远、经济落后、人口不多、办学难度大的纯牧区,尤其是青南地区。但是,即便在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地区尽管属纯牧区,但学校布局比较合理,规模效益也比较好,这样的学校可不作调整;又如一些学校尽管不在纯牧区,但规模孝效益低、质量差的问题非常突出,这样的学校就应在调整范围之内。因此,集中办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而宜,不能整齐划一,更不能搞一个模式和一刀切,要力戒绝对化和理想化。

3、要科学地量化寄宿制中小学的标准。

上面所说的“适当集中”,到底以集中到什么程度为好呢?也就是说牧区一所小学或中学的规模以多大为宜呢?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牧区中小学适度的规模一般为:州民族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达到300人左右;县民族初级中学达到400人左右;县民族中学寄宿制小学达到200人左右(有部分走读生的原则不少于250人);乡民族寄宿制完小至少达到120人。当然,这只是一些原则要求,如果具体到某一地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海西州天峻县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统一安排,集中使用,在县城办起了一所近600人规模的中心寄宿制小学,解决了全县50%牧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像这种特殊情况,就不能完全按上述标准要求,而只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总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就可以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规模经济原理告诉我们,当学校配备了师资和具备了一定的办学条件,学校就必须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样,才能实现较好的办学效益。

4、实施集中办学的具体细则。

(1)凡纯牧业区,尤其是青南地区1至3万人口的小县,办两所或两所以上中学(即一所民族中学,一所普通中学或一所藏文中学),目前未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合办为1所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一套设备、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办法。为了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的意愿,合并后的学校性质不变,仍挂民族中学牌子(内设普通班)。

(2)已设高中班,但不具备办学条件、达不到一定规模的县办民族中学,原则上将高中班集中到州民族高中,县上集中力量办好初中。

(3)“九五”期间纯牧业区,尤其是青南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县城或交通便利的地区办一所规模大、效益高、质量好的县民族中心寄宿制小学,把各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中心完校乡寄校集中力量办好初小,即一、二、三年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目前,有些地区已经这样办了的,应该是办一所,巩固一所,扩大一所,提高一所。在抓质量、讲实效、出人才上下功夫,在办好现有学校的基础上求发展。总之,在牧区寄宿制中小学的布点上,既要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与量力而行的原则,妥善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设计最合理、最有效,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最佳布局方案,使牧区教育的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6篇

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拥有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领导班子,更是一所有希望的好学校。作为学校的一名领导管理者,每天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学校管理者能否对它进行科学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成功与失败。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学校的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体制,加强制度管理

学校的制度管理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理顺学校管理过程与环节的重要保证,是协调并有效发挥学校管理各要素的作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要真正实现管理的目标,学校领导者必须要完善体制,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理论素质学习,学会不断反思,更新办学理念、提高管理水平,要具有奉献、敬业、创新、团结协作精神;要求以身垂范,树立威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团结和谐,齐心协力,充满活力,凝聚力强,战斗力旺,能带领广大教职工扎实工作,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转变观念,由管理者变成示范者、引导者、服务者。同时学校对全体教职工加强师德教育,始终把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对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师德规范教育,努力优化班子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学习型”学校,全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外出培训,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使学校从上到下有一种爱学、乐学、笃学的精神。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特色管理

学校管理中涉及到三个方面:领导,教职工,学生。如不注重领导者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就难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学校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特色管理,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因此,我校紧紧围绕“树形象、抓管理、强建设、上质量”的要求,注重学校硬件与软件建设,注重打好我校校园文化这张牌,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师生之间形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良好风尚。

1.在实行民主管理上。

坚持校务公开,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教代会为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和主要渠道,努力把好校务公开的原则性、目的性和主要内容,依法加强了源头参与。把涉及到学校管理、福利待遇、廉政建设、晋级评优等内容的工作作为阳光工程,增加透明度。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师德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和教职工考核制度,学校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方案,对各科室、部进行周检查、月评比、半年初评、全年总评,对先进科室、部及其科室、部领导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落后的科室、部及其科室、部领导予以批评和惩罚,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方案、重大决策,先由我校行政会上讨论,再开职代会上酝酿、讨论通过,然后在教职工会上讨论,在校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无异议方可施行。在制度执行上,对事不对人,一视同仁,教职工毫无怨言,非常满意,全面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加强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同时认真分析后勤工作现状,努力构建安全服务后勤,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组织教职工召开座谈会,职代会,将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方案以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教职工共谋改革的大局,取得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使工会能真正起到连接教职工的桥梁作用。

2.在用人管理上。

学校引入“人尽其才”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实行学校领导竞争上岗,一般教师和行政工勤人员双向选择,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分配管理上。

学校建立和完善考核办法,坚持月考核制度,对于国家规定给教职工发放的各种工资、福利、津贴和补贴按月按时造册发放,对学校自建、自筹的福利、津贴、补贴和奖金(如教师节和春节福利、班主任费、超课时费、加班费等)按学期或学年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发放,适当拉开分配档次。

4.在学生管理上。

加强安全工作,利用晨会,课间操、升旗仪式,时时讲安全,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防火防灾逃生演练演习、防震减灾的知识教育,学校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教师学习,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我校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管理,安全管理、日常行为的管理、卫生管理,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优化 年级管理 语文教学质量 策略

一、年级管理中蕴含的语文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以年级为单位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综合统筹,有助于分析和应对该年级的具体情况,实现科学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方面而言,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内容、个性及年龄特征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教师方面,同一年级的教师所面临学生的情况大致相近,处理问题和对策探讨都具有共性,可以实现集思广益、多方借鉴学习。由此可见,加强学校年级管理,可以使同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得到集中分析,并发挥相关教师、领导的专业作用,探讨出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对于现代语文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含如下方面:1.日常管理及教学、休息、活动等时间的具体安排,人员调度等,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程序化;2.教学教研活动,包含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和校际研讨工作,使之形成较为广泛的教育统一战线,令语文教学工作更具系统化;3.培训、保障,即通过各种培训、考核机制,既能确保教师水平又能激发教师能力。

二、利用年级管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进行教师约束。利用年级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教师约束,这种约束会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按照学校要求的方式进行教学,会统一学校的安排,同时也会对学生进行约束。要以年级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能进行自我学习,通过留给学生学习任务的方式,监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年级管理的制度约束力很强,这样的制度形成后并能积极、完整地利用在教学中,会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开展教研会。在学校内要经常性地开展教研会,各位老师齐聚在一个教室里,一起探讨和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研究语文课堂教学,因为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老师应该立足于课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出语文教学崭新的道路。其中,老师要优化备课环节,有效地落实“一课三备”,备课时要做到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围绕教材的每一部分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力求在课堂上有趣味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然后还要采取“一课多议”的方式进行对课堂教学的回顾,不仅在课后议课,还要求老师之间互谈收获,谈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个老师都要参与其中,老师之间相互提高,这样才有能力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努力。

3.校园、校际教学交流活动。老师应积极地开展校园、校际教学交流活动,在校园内,由每个学科的负责人进行定期的老师交流会,所有的老师在一起,共同探讨、研究在近期内课堂上或是在语文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和显现出来的优势。遇到问题,老师在一起极力地解决,寻求好的方法,将问题铲除;遇到自我教学中出现的优势,也要极力地进行分析,并将这种优势继续发扬发展下去。在校际中,应在每个城市都设有老师交流地点,每个学校定期派出己方的代表进行教学交流,说出己方学校的教学优势和缺点,借鉴其他学校的不足与突出点,每个学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整体教学的统一提高,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4.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骨干教师。全体语文教师应继续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学习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地走进新课程的实践和探索阶段,学习有效的教学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经常性地开展有效课堂方面的研究;同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摸索出培养语文成绩优越的教学模式。对于老师,要经常性地外出学习,观摩经典课程,积极地参加市级、省级的教研活动,加强语文教学骨干的培养工作,并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学校还应主动邀请有关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工作,与专家一起共同分析教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或是难题,共享每人之间的成功经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全体教师应按照学校的要求上好校内公开课,供其他老师观看与旁听,这样能够将每个人的优点集中起来,共同学习,取长补短。

三、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优化学校年级管理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说明,表达了年级管理对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性,这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管理制度。通过老师在一起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使老师和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加的其乐融融,老师有好的方法去教授学生,学生也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两全其美。这种年级管理,也会使老师之间的合作性得到极大的加强,学会在艰难困苦中共同分担,学会在合作中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海宇 论语文教与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四川师范大学,2012,(04)。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8篇

制度;安全教育;模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2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科学地管理学校,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存在着人与人、人与物等方面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科学地管理好学校。人们常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和管理水平对学校的影响极大。那么,作为一名校长,应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人本管理就是从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出发,以相互平等和尊重作为基本准则,促进人自身的最优化发展,从而达到新课程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这就要求校长树立“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方式,建立健康融洽的管理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做到事业促人、环境怡人、关怀感人、感情留人,切实依靠广大教师办好学校,办好教育。有什么样的校长便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校长的能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才能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学校的持续发展需要人才作保障。因此,校长要以人为本,把高素质、有能力的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长点,确保学校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二、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学校人事一定要有框架模式,才能对教职工形成约束。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实行人事制度的大改革,建立一套上下衔接而又分工明确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人事结构能得到最优化组合,科学地将每位教职员工安排在最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岗位上,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配合紧密,形成最佳的人力部署和最佳的结构组合,排除工作中不科学、不合理等不利因素,以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切实抓好学校安全教育

第一,从细节入手,从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首先排除校园安全管理的漏洞。第二,把制定制度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领导带班值周、定期安全大检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第三,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细化安全工作目标,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网络。第四,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常规化、系列化。

四、校长要发挥领导模范作用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言谈仪表要大方、得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校长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对于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校长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校长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感染和影响师生。校长要从“一切为了教育学生,一切为了影响教师”着眼,在师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要让师生从校长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视角;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型人才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这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支撑,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有利于学校协调学生的精神,以有效的配合学校的管理,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支撑,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问题,深入分析校园文化视角下如何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一)文化底蕴缺失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高职院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一些新建设的院校没有充分的校园文化底蕴。只是尽可能扩大招生,认为当前主要的发展目的就是提升学校现代化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发展,将校园文化建设摆在一边。有的学校更是将校园的文娱活动看做文化,而缺失校园文化精神和科学的系统规划,难以在学生管理中调动学生的精神凝聚力。

(二)文化内容雷同

一些高职院校建设时间较晚,有的学校虽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大多数仍处于模仿阶段,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创新和整合,有的只是重视校园的形式文化,开展多项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校训,但是没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管理中。更重要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不能和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相互承接,忽视了高职院校职业性文化建设的重点,而缺乏个性,内容雷同。

(三)文化手段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手段较为单一,总结来看,就是文娱性活动多,创新探索型文化少;重知识性而缺乏职业技能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建设和管理的初衷。不能从更深的层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和凝聚性。

二、校园文化视角下如何优化学生管理

(一)强化教风、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管理

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应该树立坚定的发展目标,积极促进校风校训建设,促进整个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提升。再者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职能和人文素养。教师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不论是在传授知识时,还是在技能演示时都要做到兢兢业业,严谨负责,做学生的榜样和人生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支撑力量。其次良好的校风和教风会促进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降低学校对学生学习管理工作难度。对于学风建设,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学校举办校园职业技能应用大赛,设立校园文化实践月,加强职业技能讲座和培训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真正的从精神文化上去约束学生,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措施,去约束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

(二)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优化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性特征。学校对学生培养和管理也应该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职业教育特色的凸显,应该从学生的思想抓起,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实践。同时还可以创建校园职业实践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加强院校内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践实验室和实践教育基地。再者要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创业环境,如建立校内创业街和创业园,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等校园文化建设。其次要加强校园知识探究氛围的提升,完善校园图书馆建设,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投放职业技能类书籍,以增添学校的人文气息。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优化生活管理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比普通本科学生的要薄弱。他们的心理个性比较突出,比较不愿意被管束和学校的各项制度所束缚。因此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特点,学校不能仅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去强制学生管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去主动的服从学校的管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宿舍文化的建设。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宿舍布置评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生活。再者要注重宿舍硬件设施的建设,保证好学生的安全。其次可以积极开展宿舍集体活动,提高宿舍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四)融入企业文化,优化就业管理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从各大企业中从事技能型的工作。因此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始终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除了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还应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同学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企业职工管理和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应该重视校企合作的发展,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教育发展平台,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和教师到企业中去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作风。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提高的过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是学校独特办学魅力的重要展现,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略,因此校园管理必然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管震.分析道德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2]杨友松.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目标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41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一所运作良好的学校必定存在一种合理的管理机制,从而使身处其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充满灵感,充满干劲,充满活力。无论教职员工或是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学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应更多的从精神和思想层面上着手,创设风气清正、积极向上、宽松和谐与团结友善的健康人际环境,以此来引领和激发学校教职员工能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有力促使学生主动、高效、自觉和科学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长期从事学校一线实际管理工作,让笔者深切感受到,要想达到学校管理行为的优化,就要在学校实际管理工作中科学、切实的推进管理人性化,并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三方面进行管理行为的导向与优化,为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 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基础――服务的管理理念

学校作为由学生和教职员工融合而成的有机体,承担着传道解惑、育华生灵的重要任务,肩负着为社会和民族培养担当者和引领者的伟大历史使命。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主要职责是培养各层次的合格人才,即教职员工在学校管理者的有效组织和领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输送不同标准优秀人才的目的。由此可见,学校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活动是对“人”的管理。在整个管理活动中涉及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的学校管理者、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实施的教职员工和享受消化教学效果的学生,这三方面构成了学校的整体管理系统。因此,学校的管理理念应突出“服务”二字,也就是说,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是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基础。

学校管理应为教职员工服务,为他们营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校的管理实践证明,理解、尊重和信任可以给人巨大的精神鼓励,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尊重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劳动,信任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创造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机会。在教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对于不同层次的教职员工,尤其是对中青年教职员工的管理优化方面,学校应在统筹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寻找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为教职员工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从而达到促进教职员工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在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立和创建科学、实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考核体系。好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达到认同程度较高的标准,且应在执行过程中、在教职员工群体中能够产生主流意识下的精神动力和具有强大的群体激励功能,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应该是激发教师无限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推进剂。

学校管理为学生服务,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发展。作为管理者,首先学校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应清楚地意识到,并非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铸就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品质要比学生知识点上暂时的“一城一池得失”更为重要。教育的重要使命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学校在优化管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功能与作用,努力达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2 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核心――精细的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育已由低质量的规模增长转向扩大优质资源总量,由粗放型学校管理转向集约型学校经营,由只关注学生升学转向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精细化管理就是管理责任的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核心。

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学校管理也是由千千万万个教学的细节汇集而成,同时通过每个细节达到和实现学校培育学生的教育教学目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被科学地引入到了学校的管理工作中。现在人们基本已形成共识,对一所现代化的学校而言,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科学管理、教学提高和行政服务等方方面面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其也能极大地折射出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现代化程度。要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从学校管理方法上着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工作精细化管理,抓好学校精细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制定和有力落实,有效保障学校的管理目标,进而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第一,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学校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学校、年级、教研组的集体讨论,让全校教职员工逐步改变固有的看法,最后达到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化成全体教职员工的自主意识,将学校精细化管理思想落实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具体行动中的目的。

第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全校的教学与管理目标,使学校自下而上逐层签订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努力促使学校的管理团队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二是从不同级别的组织建立上抓起,通过建立健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和校级所有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任务与目标实行精准对接,做到分工明确,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目标在精细化的运行中得到实现。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适应市场竞争、打造学校品牌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学校整体执行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 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效率的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指学校为完成教育任务,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标准,体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理想办学状态的价值追求。现阶段,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并存的问题,且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决策的失误,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带动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学校管理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效率问题已成为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所在。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管理职能。一个学校的管理领导班子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核心,管理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对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至关重要。校长要尽量放权,把一些可由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可以办好的事下放。校长应把主要精力花在强化宏观治校上,重点思考学校的办学路子、中远期发展目标等核心问题。

第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和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能够使学校的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温馨与融洽,从而进一步让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到舒心,最终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与可以合理实现的愿景,让每位身处其中的教职员工为其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合力。因此学校管理行为优化的目标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效率最大化。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1篇

高等学校物理实http://验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每一位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同其他实验室的管理一样,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室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所以,如何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高校普遍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学及实验课教员重视不够,认为实验室只是教学的辅助部分,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附属手段,由于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工作长期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与依附地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科学毕竟有90%的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和提高办学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无法取代的,对培养学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具有特别的优势,在影响学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认为实验只是理论课的辅助。同时大多数实验教师都是理论教师兼职的,存在重理论的现象,而实验技术人员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也不能很好的承担实验教学,更谈不上积极性了。随着社会与教育科学的发展,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快速适应新形势,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不仅是实验教师的事,还要将之融入到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树立人人有责的管理理念,每个人都应关心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每位实验教师,都必须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自觉性,确立服务意识和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物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实验员的岗位规范和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的保管和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和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等。一些重要的制度更是要放大后悬挂于实验室醒目位置。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例如:作为实验员,我每学期都参与物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配合任课教师制定《学期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学科备课组长应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联系单》交给实验员,演示实验也应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联系单》交给实验员。实验员则会根据实验联系单,做好实验室的安排和实验器材的准备工作。如无实验联系单的,实验员有权拒绝准备实验,并逐步形成一种固有的制度。实验后实验员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册》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报损(赔偿)单》。学期末,实验员应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联系单装订成册,并保管好《实验记录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员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

三、实行规范的管理模式

物理实验员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实验员一定要在实验室的管理上下功夫。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也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物理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学要求实施。各类仪器应分门别类排放,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人橱,要将各类仪器说明书交给学校的财产管理员以便以后查用。对实验室的仪器存放,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美观、方便”的原则,并做好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防霉变、防变形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仪器的性能经常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这样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使用寿命,是提高仪器利用率的重要前提,也是实验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

凡是进出物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固定资产、低值耐久和低值易耗品的帐册,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也必须登记在册。每学期末应对各种器材、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的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帐,使之一目了然,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帐帐相等。在物理实验室内由于使用的仪器设备、操作过程的复杂性,致使其中隐藏着不安全的因素,如触电、燃烧等,因此物理实验员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防护工作放在首位,定期检查更新消

转贴于 http://

防设施,检查用电是否安全,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存有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四、引进现代化的http://管理手段

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资金、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它的优点是:改变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可以大大改善原有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充分提高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

物理实验室的管理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顺应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实验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是有机的科学管理体系,能够大大提高物理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实施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了基本保证。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因此实验员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工作中培养技能,在工作中形成技巧,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为学校的实验教学及育人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2篇

一、管理理念的优化

思想引领行动。只有从管理理念的内涵层面进行优化,才能促使学校管理走向高效。

1.成人成事的价值观

无论是课程的研发,还是活动的开展,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发展。所以说,学校的管理不是简单地管人或理事,而是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在上海七宝明强小学,从校长到中层管理人员、条线责任人、教研组长、一线教师,自上而下,首先从成人成事的价值观开始武装每一个人的思想,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成人成事的理念践行于各自的工作之中,以成人成事的标准衡量工作的达成度,形成全员成人成事的大价值观。

2.生命自觉的发展观

人的生命自觉是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思想。管是为了达到人人自管,理是为了达到人人自理,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应是促进校园中每一个人的自觉发展,这是学校管理需要坚守的发展观。作为一所新开办的学校,从管理伊始就应遵循生命自觉的发展观,努力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层面的重心下移,达到促使每一个个体自觉发展的管理目的。

二、管理结构的优化

清晰的管理结构有助于条线职能的分工协作,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条分缕析。因此,管理结构的优化,应该是新开办学校在管理理念优化之后的首选。

1.部门明晰职责,提升部门管理效能

学校借鉴“新基础教育”基地校变革后的组织架构,以“课程教学部、学生工作部、校务管理部、信息技术部”为组织原型,变革为以“教师发展部、学生发展部、校务管理部、信息资源部”为学校四大日常运作部门,从学校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功能角度架构部门设置。

以往基地校的部门设置中,课程教学部与学生工作部有时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课程建设似乎成了与学生工作部无关的内容,两个部门的职能分界过于清晰,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这类问题对于新开办学校而言更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学校可将课程建设、科研引领、活动开展等融于教师发展部和学生发展部之中,尝试变革以往部门设置中的某些不均衡。

2.条线重心下移,完善人力资源效能

新开办学校不仅面临着人员编制紧张的问题,而且在学校方方面面的条线工作中,也面临着谁来管、谁来做的挑战。

学校从开办之初就可选择条线工作自愿选择、条线职能重心下移的工作方针;从开学前的条线岗位到岗位的自我竞聘,学校都应给每一个教师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在自主x择的基础之上,努力实践条线日常工作中职能重心下移的民主管理;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保障条线责任人的职能最优化;以条线带动一线,实现人力资源效能的最优化。

3.班级服务为主,弱化学生干部意识

“马小豆班级服务社”是上海市闵行区马桥实验小学依托校本特色开展的班集体建设变革的结果,它以学生自主管理的各种“豆豆”代替原本传统的几条杠小干部形式,开展自助服务式的班级管理。

“马小豆”中的“马小”即马桥实验小学的简称;“小豆”即马桥香豆干这种上海名闻遐迩、风味独特、百年传承的马桥特产的简称,象征着马桥实验小学的学生都是孕育希望的种子。“马小豆”是马桥实验小学师生共同创造的一个卡通形象,已成为学校的代言者。

“马小豆服务社”根据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需要,分成“爱心豆、健身豆、勤劳豆、礼仪豆、聪明豆、才艺豆”六大服务类岗位,设置标志性的卡通形象徽章,通过动态竞聘上岗,发展、锻炼学生的特长,消除学生之间的干部观念,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能力和班级建设的民主意识。

三、管理机制的优化

无论是理念层面的优化,还是结构系统的优化,真正需要不折不扣践行的就是运行机制的优化。

1.上上下下中的规范

对于新开办学校而言,建章立制、制订规划等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事,而这些上上下下的规范运行机制,应在集体智慧中产生。例如,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开始,就应自下而上,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听取全体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汇总成规划初稿;再通过自上而下的沟通、交流、调整、完善等多种方式,从全体教职员工扩大到家委会层面、结对校中层团队层面,更大范围地听取、吸纳修改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发展规划;最后再通过自下而上的试运行规划,不断实现动态的调整和完善。

2.分分秒秒中的民主

如何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实践分分秒秒的民主管理,满足校内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民主需求,是新开办学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无论是学校教职员工福利的支出、经费的使用,还是教师职称评审、评优参选等,学校都应建立相应的民主公开流程,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知晓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努力呈现一种透明的过程运行机制。例如,评选区级师德标兵,学校可先鼓励教师自荐、互荐、条线部门推荐,再将各种推荐产生的名单隐去姓名后进行公示,然后请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公示材料进行无记名票选,把选出的名单及其材料“实名制”后再进行二次公示,最终送选区级参评。因为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所以达成的是全员对于结果的高度认同。

3.大大小小中的决策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教学档案;优化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fi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archives,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archives work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college files. Establish a suitable for the college development and actual, best to make full use of teaching archives reality and potential value, fo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o provide refere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on the teaching files management model of optimization analysi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files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beneficial.

Keywords: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archives;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教学档案见证了一所高校教学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师生在教学战线上奋斗的经验和总结,对高校师生员工、高校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资料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科学与发展,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调整,因此科学发展观除了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之外,还必须及时的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关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一直是比较保守的,缺乏创新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档案工作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也不利于教学档案作用和功能的发挥。高校教学档案见证了一所高校教学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师生在教学战线上奋斗的经验和总结,对高校师生员工、高校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认为教学档案虽然记载的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经验、失误差错、表彰奖励和处罚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是,也应该充分重视教学改革动态信息的记录与归档,应该改变教学档案被动服务的理念,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达到积极主动服务的目的。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纳入管理模式,二是非纳入管理模式。纳入管理模式就是将高校教学档案中的全部类别或部分类别划归给校档案室,由校档案部门实行档案业务管理。非纳入管理模式的表现复杂多样,类别不同的教学档案在高校中的管理模式也是有着不同差别的。

(一)纳入式管理模式

纳入式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充分利用高校的硬件建设来达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目的,同时由于纳入模式是一种集中管理的模式,因此比较容易实现教学档案信息之间的共享。采用纳入管理模式之后,对于在高校教学档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收集材料的某些问题,就可以从高校的各个专业学院档案中查找补充,直接而又方便,然后经过简易加工归入教学档案;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编研时,也可以使编研的成果在纵向和横向上得到强化。但是,上述优点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如果管理不当,则很难实现。比如,将档案文件与管理中文字、图像、声音、空间、时间等各种信息的集成,同时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汇总,输入的是分散的信息,输出的是系统的信息。这种管理是在信息集成构建的信息通道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因此,纳入管理模式,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为了保证这些优点能够真正得到发挥,还需要一些基础性的条件。

(二)非纳入式管理模式

非纳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档案相互补充和增值,但教学档案管理也只有在既能保证顺利实现管理教学的所有目的,又同时使档案资源实现增值的时候,才可以纳入到综合档案馆室,实现综合管理。而实际工作中,只要处理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样能够做好档案的日常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非纳入管理模式有一个缺点是,它不利于档案事业整体的管理,不利于与其他兄弟院校档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但是非纳入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他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节约成本和资源,并且可以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水平的提高产生推动作用。

原因是,非纳入管理模式对高校的硬件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如果高校实行了非纳入管理模式,显然会对高校的硬件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产生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的纳入管理模式,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再加上一些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纳入管理模式在实践上推行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对非纳入管理模式一概否定为时尚早,我们需要用实践来进一步检验。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目前关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非纳入管理模式和纳入管理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存在。但是又由于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存在一些缺点,因此需要我们结合他们各自存在的缺陷,进行不断的优化。具体的优化措施是:

第一,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应该成立校级的档案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相关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设计,主要负责档案管理制度的监督与评价。在委员会下可设立高校各学院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主要对具体的教学档案工作负责,主要职责是执行相关教学档案管理的制度。例如:学校的招生处负责每年各级新生的招生数、报到数、第一志愿报考率等学生信息;学校的教务处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学位授予率、毕业率等;科研处汇总教职工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数据,包括结题的和在研的项目等等。对教学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进行整理汇总后及时上网公布,以方便教学部门的查询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才能避免各部门各院系因人员更换不了解教学实际情况的现象,也避免了各院系频繁上报各种数据,重复低效率的工作。整合了高校教学资源,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每个高校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情况,高校的规模,管理的水平各有差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该考虑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高校教学档案进行管理。例如,对于一些小规模的高校,如果管理比较混乱,则不适合将教学档案放入到档案室进行管理,如果管理比较井井有条,则可以考虑把教学档案放入到档案馆进行管理。而针对有些规模比较大,档案数量比较多,类别也比较多的高校。如果档案的存放及其管理设备比较乱,再加上这种环境如果长时间不能得到改善,档案工作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自行探索的状态,档案工作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处境尴尬,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档案工作实际指导作用也就变得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建议,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否将教学档案的管理纳入到综合管理模式当中去。通过积极改善和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充分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进行综合管理。综合管理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比如成本效益原则、循环渐进原则、灵活与弹性原则等。综合管理是高校教学档案的一个高级阶段,但是过渡到这个阶段需要在前期的准备上多下功夫。应该考虑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本与效益,坚持循环渐进的原则,将高校教学挡案管理逐步从分散管理模式过渡到综合管理。在综合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适用于综合管理的档案。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应该贯彻一个思想,那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档案管理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因此档案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进行弹性管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应该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按照高校发展的实际进行优化和选择。

参考文献

[1]彭远明.保护与利用我国档案文献的问题与对策[J].新华文摘,2006,(23).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医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措施

一、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1.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医科院校院系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学档案的归档方面,出现了重复归档、漏归档、归档杂乱等特征。这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科院校院系培养高科技的医务人员[1]。

1.2教学档案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学档案管理的手段是优化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医科院校院系的教学档案的管理手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还集中在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这种管理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的步伐。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应该走向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时代。

1.3教学档案收集难

教学档案收集困难是医科院校院系教学管理档案面临的难题之一。教学档案分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导致了教学档案收集工作的艰难性。所以教学档案具有杂、繁的特点,这种特点大大增加了教学档案收集的难度。

二、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的意义

2.1直接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服务

完整的、准确的、系统的教学档案为教学实践创新和教学研究、分析和总结提供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进行试卷考试、实习报告和实践心得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2]。由此进行教学实践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2.2 搞好教学档案对提高教学质量也至关重要

教学档案能真实反映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人员的层次结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搞好服务工作提供历史材料。通过教学档案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成果,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水平。良好的教学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而且,教学人员的层次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高层次的教学人员要求有高层次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素养,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也是至关重要的。

2.3利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为院系文化建设服务

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以独特的方式记载了医学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的文化内容,总结医科院校院系自身的文化内涵,并根据教学发展的步伐,对医科院校院系的文化内容进行传承和发扬,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为完善医科院校院系的文化体制进行服务。

2.4教学档案对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射出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所存在的不足,根据存在的缺点,教师要进行分析总结原因,然后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地使用新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方法,失踪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3]。

三、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为了优化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很多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单一的收集档案,然后储存档案,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给教学质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提高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3.2健全医科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优化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除了帮助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之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就是指做任何事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就无法正确有效的完成任务[4]。为了有效的实现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建立健全医科院校院系档案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据可循,约束自我,纠正自我工作态度,有效的进行档案管理。

3.3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想要创建科学的有效的医科院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就要努力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业务建设,只有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才能壮大教学管理团队,有了优质的教学管理团队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师资力量组建和培训,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是一项重大举措[5]。除了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之外,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两者都对教学档案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4更新现代管理理念,推进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科院校院系的教学管理档案基本上都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阶段。然而,在当今以互联网新型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更新现代管理理念,推进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处于十分紧急的状态。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当前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状的梳理,我们了解到我国医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教学档案收集困难、档案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状,这大大影响了我国医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就要求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健全医科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更新现代管理理念,推进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韦晓燕. 新建本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91-92.

[2]武玲娥. 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档案,2012,02:55.

[3]任静.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之管见[J]. 新西部(理论版),2014,01:92+89.

学校优化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优化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前学生工作的主要状况,积极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首先,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整体上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但是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个人的思想,也使得个体跟社会的组合状态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学生自主、竞争意识的增强,但是同样也容易滋生出个人中心倾向。而且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少,由于这一代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家庭成员的呵护之中,加上父母的溺爱,导致他们缺少生活的磨练,就可能导致他们缺少相应的人际交往训练,还出现艰苦奋斗的意识不强等现象。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存在认知以及行为方面的背离,他们习惯以个人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不是特别强,缺少集体观念,也没有很强的社会意识。

其次,我国文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也渗透到我国,公众价值取向多样化不可避免。而信息技术的的进步以及大众传媒环境的变化,在网络世界中,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党派等都想在网络中占据一席之地,多种文化和思想也在这里汇集,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容易就接触到任何思想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观点。加上信息良莠不齐,那些充斥着暴力、色情以及反动思想等的信息是难以控制的,这些形形的信息让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痴迷,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再次,通过我国高校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高校已经逐渐和市场接轨,开始向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变。当今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主要是依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那些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竞争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新型人才。强化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随着人才市场的变化而做好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机制的优化

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树立“学生为主,引导教育”的机制,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为目标,学生会、学工人员、班级以及辅导员四位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这样一来,学工人员能够把更多的工作放置在学生组织群体中,把学生工作的被动接受形式转向主动接受教育的形式,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就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具备比较大的说服力。还能减少学工人员的繁重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放在学生的思想工作方面,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方式的优化

针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可以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优化学生工作管理方式。比如,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夜不归宿的问题,可以提出“专项整治”方案;为了更好的减轻辅导员的压力,可以实施“集中教育”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定期评选优秀宿舍,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宿舍给与奖励,建设优秀的宿舍文化等。此外,为了为了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进而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创业的能力,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三创”教育活动,搭建活动开展的平台。比如,可以定期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或者创新方案答辩会、创意达人秀等等活动。还可以利用学校中的学生社团来进行“三创”教育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开设摄影社团、学生快递服务部、创新发明办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三创”平台。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内容的优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明白学生跟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大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爱好,并给于积极的指导,坚决抵制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终身。此外,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律精神,创造条件满足大学生对个性化的追求,不断延伸他们人格成长的台面。这就要求管理者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观念,树立民主意识,用诚恳的态度跟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尤其要注意对创新、创造以及创业精神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将性格上的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甚至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和培养,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定位,并帮助学生进行个人综合评估,激发学生在创造过程中的开拓精神、主动精神和自信心。

(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手段的优化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网络发展中的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工作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从而提高工作的成效。比如,可以建设学生思想教育网站,注重结合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备教育意义的主题。要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播速度,对学生论坛、贴吧等进行管理,开设专栏来宣传校规校纪等。还可以塑造典型事例,在学生教育网站中选择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还可以创建网络虚拟化师生团体。当前大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号码等等,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虚拟师生团队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空间、微博以及其他网站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让学生通过浏览、转载等把信息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就这些话题跟学生互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于回应,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效果。

(五)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优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结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师资队伍的年龄构成,职称结构等都是进行师资队伍优化的组成部分。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是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要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的培训,这样能够对他们进行学生工作新形势以及新方式等专业知识方面的补充,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跟上时展的步伐。此外,还可以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辅助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这样既锻炼了一部分学生干部的能力,还为教师分担了一部分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学生工作管理面临新的形势的时候,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逃积极树立新的工作理念,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把握工作的原则,在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手段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给学生工作管理带来了新的局面。(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封淼令,陈永海.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