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篇

艺术设计在多媒体中的可行性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感官性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最终感受,它的存在体现着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积极态度以及欢乐愉快的心情,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而产生了审美。审美其实是人们面对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它是一种较为和谐的关系状态,只要是指人类与大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情感化的、形象化的且没有功利的关系形式,审美将情感和理智、主观和客观作为统一形式的基础,然后对真理、发展等方面进行美的审视[2]。

一、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又称为多媒体艺术设计,是指通过使用多种媒体相关技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或视频等媒体技术,将艺术设计与和艺术制作相结合,从而完成作品的最终设计与制作效果,设计主要包括网页的设计、影视和动画的设计、游戏的设计以及光碟的制作和内容设计等。设计人员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艺术设计人员的情感和想像力充分融入到数字化信息的设备当中,再通过相关的加工处理,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是设计人员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最终形成的有机产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抽象表现。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艺术形式。

二、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从视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艺术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是美感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它从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效果能够更好地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进行表现与传达。其实这种以数码设备技术作为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但有些人始终认为,多媒体设计最主要的是内容,然而,所有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对比和陪衬才能判断出优劣,任何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物都需要经过包装后,才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示最有价值的一面。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将相关设计理念完全表现出来,还能加大真实程度,因此,通过视觉冲击所特有的表现能力,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义和设计理念充分的传达出来,不仅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让人们直接了解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了视觉方面的创新效果[3]。

(二)从听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听觉效果上体现最多的方面就是大型网游,网游中是应用声音特效以及背景音乐最多的多媒体领域,无论是网络游戏的点击过程还是娱乐过程,按键和游戏人物行动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声音和特效,使得玩家从听觉上感受到网游带来的整体效果,立体化的声音特效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还有诸多网络游戏是以声音特效和音乐为主要游戏内容而展开的,例如:QQ炫舞、劲舞团等。除了网游方面会在视觉效果上大下工夫外,还有课件上也会涉及到声音特效,在课件中安插特效声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疲乏枯燥的学习氛围中的学习状态,还可以相对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4]。

(三)从试听结合的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这是人体感官上最为完美的美感体验,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的特色在视觉上创造出直接性的美感视觉效果,特效声音与背景音乐在听觉方面为人们的感官营造出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双方向结合,同时为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听觉美感相结合的最终效果,这个方面在动画创作、电影的特效声音制作以及网游设计等多个方面都是最为常见的美感结合形式。而在音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能够使的音乐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唱歌教学当中,进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把音乐的内涵和意境直观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深化音乐教学的德育和美育,深化了音乐的美感。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2篇

    一、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又称为多媒体艺术设计,是指通过使用多种媒体相关技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或视频等媒体技术,将艺术设计与和艺术制作相结合,从而完成作品的最终设计与制作效果,设计主要包括网页的设计、影视和动画的设计、游戏的设计以及光碟的制作和内容设计等。设计人员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艺术设计人员的情感和想像力充分融入到数字化信息的设备当中,再通过相关的加工处理,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是设计人员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最终形成的有机产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抽象表现。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艺术形式。

    二、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从视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艺术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是美感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它从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效果能够更好地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进行表现与传达。其实这种以数码设备技术作为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但有些人始终认为,多媒体设计最主要的是内容,然而,所有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对比和陪衬才能判断出优劣,任何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物都需要经过包装后,才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示最有价值的一面。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将相关设计理念完全表现出来,还能加大真实程度,因此,通过视觉冲击所特有的表现能力,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义和设计理念充分的传达出来,不仅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让人们直接了解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了视觉方面的创新效果[3]。

    (二)从听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听觉效果上体现最多的方面就是大型网游,网游中是应用声音特效以及背景音乐最多的多媒体领域,无论是网络游戏的点击过程还是娱乐过程,按键和游戏人物行动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声音和特效,使得玩家从听觉上感受到网游带来的整体效果,立体化的声音特效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还有诸多网络游戏是以声音特效和音乐为主要游戏内容而展开的,例如:QQ炫舞、劲舞团等。除了网游方面会在视觉效果上大下工夫外,还有课件上也会涉及到声音特效,在课件中安插特效声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疲乏枯燥的学习氛围中的学习状态,还可以相对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4]。

    (三)从试听结合的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这是人体感官上最为完美的美感体验,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的特色在视觉上创造出直接性的美感视觉效果,特效声音与背景音乐在听觉方面为人们的感官营造出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双方向结合,同时为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听觉美感相结合的最终效果,这个方面在动画创作、电影的特效声音制作以及网游设计等多个方面都是最为常见的美感结合形式。而在音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能够使的音乐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唱歌教学当中,进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把音乐的内涵和意境直观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深化音乐教学的德育和美育,深化了音乐的美感。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多媒体 视觉冲击

引言

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设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艺术设计在对营造环境气氛、提高审美要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至少两种媒体进行人机之间数据和信号交流的一种传播媒介,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视频等,其传播方式有光碟、网络等不同手段。在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通过对不同色彩、构图方式的应用,结合视觉艺术原理,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融入到多媒体当中,通过视觉艺术的运用,使人们在看到某个画面或图像时,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视觉渲染的效果。因此,对日益成熟的多媒体艺术设计进行视觉冲击方面的原则、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探讨,拟为今后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的发展提供初步依据。

一、相关概念介绍

艺术是一种普遍的精神文化产物,是一种通过多种手段对创作者或设计者内心感受进行表达和创作的抽象形式,艺术的发展具有无限性和不定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日益增高,艺术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现代科技发展下的信息化产物,而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能否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是当今艺术设计领域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多媒体艺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现对相关概念进行如下陈述。

(一)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又可称为多媒体艺术设计,是指通过使用多种媒体,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或视频等媒体,将艺术设计与制作融入进来,从而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包括游戏的设计、影视和动画的设计、网页的设计以及光碟的制作和设计等。设计者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艺术设计者的情感和想像力充分融入到数字化信息设备中,再通过加工处理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目的更加形象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是设计者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也是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已经是当代社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艺术形式。

(二)视觉冲击

视觉冲击是指人们看到某个画面或图像时,在视觉感观上和心理感知上对其中的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好的艺术设计通常能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但并不是所有的视觉冲击都是享受,有些视觉冲击没有把握好冲击程度,反而会使人们在视觉和感观上产生负面的印象。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构造出不同的造型,并结合视觉艺术原理,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设计之中,通过视觉艺术的运用,使人们在看到某个画面或图像时,在视觉感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视觉渲染的效果。

二、多媒体艺术设计中视觉冲击的营造

要在多媒体领域构成艺术设计的视觉冲击,需要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通过合理运用与配合,才能达到实现这一效果的目的。

(一)色彩的营造

在艺术的范畴里,色彩是具有性格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表现作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风俗习惯、不同的阶级感情和时代风尚,对色彩感情的反应都不一样[1]。基于这一前提,人们对于不同的色彩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各不相同。通常,红色是活力和激情的象征,绿色是希望、温暖的象征,蓝色一般给人带来遥远、忧郁、宁静的感觉等等。另一方面,冷暖色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大相径庭。通常暖色调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更符合普通寻常人的审美,而冷色调通常以冷艳、个性著称,是当代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设计者较为青睐的色系。因此,通过运用不同的基色和色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常鲜明的颜色或是个性化的色调能够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造型的营造

在多媒体艺术设计中,由于设计空间的局限性,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界面的有效性以及所设计内容的充实性。此外,要在多媒体艺术设计中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造型,而造型是否合理又可以从点、面、线条的布局方式来体现。网站设计是多媒体领域艺术设计的一种形式,在整个网页布局中,是否能对受众产生视觉冲击效果,需要从文字的排班和结构、图片的插入是否合理以及背景色彩基调是否符合标准等几个方面来判定,成功的实例如图一中所示,通过对文字、图片合理的布局,充分突出主题以及网站的特点,从而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

图一 合理的网页设计页面布局

(三)图像的营造

人们对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效果的审美要求正日益上升。传统的多媒体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不强,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只运用了静态图片、文字等元素,而在当代社会高科技水平的带动下,设计工作者将更多的动态图片、flash应用于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当中,通过与色彩和布局的合理结合,充分将设计主题展现出来,带给人们以良好并强烈的视觉效果。然而,在运用动态图片或flash的同时,需要注意使用的合理程度,不可过分使用。不能因为动画的引人注目而过多地强调动画本身,只有图像和flash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效果的最优化[2]。

三、多媒体艺术设计中视觉冲击的重要性

多媒体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冲击能够更好地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进行表现与传达。其实这种以数码技术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是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但有些人始终认为,多媒体设计最主要的是内容,可是,红花还需要绿叶陪衬,任何一件有实在意义的东西只有经过包装后,才能更加充分展示它那最有价值的一面[3]。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降设计理念充分表现出来,还能产生真实感,因此,通过视觉冲击的特有的表现能力,将设计者想要表现的信息充分的传达,不仅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又能使人们直接了解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了视觉创新。

四、结束语

任何艺术设计都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受,但是只有好的艺术作品才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中的艺术设计通过界面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和造型,结合视觉艺术的特点和原则,给人们带来感观上的享受与冲击。综上所述,通过对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现状和应用情况的分析,结合多媒体艺术设计界面在造成视觉冲击方面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促进我国未来多媒体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给人们创造出更多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 设计艺术研究,2012(06).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码艺术 应用领域 特性

一、数码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领域

数码艺术所应用的领域很广,是以借助计算机为工具,可以完成多种的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如广泛地被应用于影像、声响、动画、图形处理、广告及互联网等众多领域,绘画、音乐、空间构成,体操舞蹈的动作设计等。此外,数码艺术还包括更广泛的商业设计和大众艺术,例如,数字应书、数字设计、多媒体设计、网页设计、FLASH动感艺术设计等。下面将数码艺术所能应用的领域作详细的概述。

1、数码漫画及数码插画设计

在日本漫画制作的数码漫画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在使用的制作工具当中Adobe photoshop和WACOM数位板是最流行的,这与传统的图形、插图创作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创作方式主要是以DV摄像来对现实中的物象进行摄取,然后在电脑上截取静帧画面:或是利用扫描设备直接对现实成品进行扫描,再加工创作,之后再以高清晰的彩色打印设备输出到在画纸或其它材料的纸张上。这种创作手段具有很强的观念艺术的特点,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

2、多媒体互动光盘设计

目前,艺术家们以多媒体互动光盘来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观念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多媒体互动光盘不仅在艺术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CAl教学课件演示、艺术鉴赏到娱乐游戏,甚至于企业的形象宣传,所涉及到的领域日渐增多。在上届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南非著名艺术家威廉・肯特瑞德一改以往的传统绘画形式,以多媒体光盘的作品展出形式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及认可。如今,艺术家们以多媒体互动光盘来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观念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不仅在艺术领域,多媒体互动光盘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从教学演示、艺术鉴赏到娱乐游戏,甚至于企业的形象宣传等等,它所涉及到的应用领域亦日渐增多。

3、网页互动设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Internet日益普及,互联网正逐渐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在取代传统的印刷媒体而成为最大的大众应用媒体。结合互联网互动、链接特点的校园网页设计,就对传统媒体的版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挑战和新的要求。在互联网上所传播的不仅是平面视觉要素,声响、影像、动画,都是网页设计中的重要表现要素。人性化、互动性、智能化、娱乐性以及虚拟空间的真实感体现,将成为互联网络传播媒体的主要设计要求。

4、动画设计、MTV、广告设计片头的创作

目前在世界乐坛上,以Flas形式创作音乐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而在互联网上Flas作品以它的丰富表现力,强大的网上传播力、易于操作性和良好的互动性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得到迅速发展。这说明这种媒介形式已被广大公众所接受。除了Flash以外,以新版本的MAYA为代表的一些优秀动画软件也显示出了强大的表现力,在动画、游戏、MTV、广告片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视频影像创作

近年来苹果电脑在视频处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像Final cut pro、Commotion和Premiere等已成为视频影像创作和处理的有效工具,使非线性编辑得到升华,更多的视频艺术家和创作者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丰富的视觉效果进入到视频传播领域。尤其是最新面世的Final cut pro3,它首先采用了离线格式,可以容纳影片长度五倍于DV格式:另外,它还实现了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要求而实现双流实时效果回放,这的确是令视频创作者感到欢欣鼓舞的事情。视频影像创作可以包括独立短片创作、装置影像艺术创作、影视广告创作、视频影像编辑及特效处理等领域。

二、数码艺术在现代设计应用中所具有的特性

1、数码艺术应用的情节性

由于数字技术的特点,其在复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对各种样态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复制,并且可以通过参数的控制使复制品略有不同,因而通过复制及复制过程中的参数调整这一技术手段可以迅速创作出群体样态既整体统一又各具特色,极具观赏性的作品。这一点和传统美学中的复制是不一样的。其一是速度快,这一点较容易理解:其二是复制的群体通过控制可以替换,比如粒子系统中的每个粒子都可换成人、动物或其它物体:第三,复制出来的物体不仅能继承原物体的特性,还可以有自身的变化,从而达到大同小异。总之,图形软件中的复制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一种崭新的数字艺术表现手段。

2、数码艺术应用的交互性

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不仅仅可以在视觉上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交互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字艺术带给我们的乐趣。比如现在流行的FLASH制作中,当鼠标经过画面时,画面会随之发生相应的、互动的变化。当鼠标在这个区域移动时,画面的小方块会互动地发生变化,掠过时变化柔和,点击时变化强烈。

现在网络多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定式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中的展出作品方式,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必备了上网条件与交流手段,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交互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音乐、美术、戏剧、小说等等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如拥有一块出版自己作品的天地,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艺术作品进行修改,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艺术版本。这种“互动性”其实是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对每一个人的作用和个体性,这种人机交互的机会为人们的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评论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这种新的艺术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赏者意识中的审美经验,而是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原创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界限将不复存在。艺术在这种“互动性”的推动下必然会有更大的受众面。以一曲《东北人都是活雷峰》FLASH音乐作品红遍大江南北的平民歌手雪村就是通过网络的效应传播的。在2001-2003年问,FLASH高手如“老蒋、朴桦”等人的作品在网上流传。使FLASH在不长的时间内变的异常的火暴,也使得FLASH高手有了自己的代号――闪客,而这些闪客高手也成为了许多粉丝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3、数码艺术应用的高纯度、高明度、高清 晰的特性

运用图形软件进行创作的人总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电脑显示屏上非常清晰、亮丽的作品,打印或出版后视觉效果差很多,变灰,变暗,不再那么清晰,这就是数字技术的一个特点,在电脑上的颜色要比目前我们能印出来的颜色在纯度、明度、清晰度上都要高很多,而且层次也多所以,一些数字艺术作品只有在显示器上观看才能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美国计划到2006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广播。我国准备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广播同时停止模拟电视广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技术生成的高清晰、高明度、高纯度的图像在某些领域将得到世界认可,并成为发展趋势。

4、数码艺术应用的群体性

与许多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不同的是,数码艺术是一种群体作业,因为它往往涉及不同领域的技术。因此艺术家不能单独完成,而是根椐需求向工程、资讯科技、生物学家等专才寻求辅助。

这也象征着艺术家身分的转移。过去,一个画家可以是作品唯一的创作者,但数码艺术工作者却只是为作品提供最初概念的人,随着技术人员的加入,作品会逐渐改变。最后出来的是共同创作的成果。因为它涉及到美术、音乐、程序技术等不同专业的技术和素养,这一点和传统艺术有所不同。所以,通常数字作品不是由某个人完成的,而是由某个集体完成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群体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需要每个成员不仅在自己的领域中能力突出,在项目的其它方面也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素养。彼此才能很好地沟通。

5、数码艺术应用的情节性

数码艺术应用的情节性也是随着数码技术不断的发展而显现的越来越明显。当然也是数码技术的交互性让作者与受众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许多多媒体艺术作品或数字艺术作品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求用户参与或户动,这种特性在电脑网络游戏、虚拟现实漫游、flash动感交互网页和多媒体出版物(CD-ROM)等作品中的表现十分明显。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是人们借助各种游戏道具(或方式、规则)对生活、生产和战斗的模仿。自有人类文明的时候,就有了游戏,可以说游戏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在今天,借助于数字技术设计的精美和仿真的道具可以使游戏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网络游戏把对人们个体的生活归结到对社会生活的虚拟中来了。在网络游戏中,“人”不再使执着这游戏程序,而是在创造游戏生活――没有存档重来的机会,没有明确预知的结局,每一个选择都将成为永远的历史,每一个人都在影响着他人,而同样每一人都在被他人影响着。游戏的技术或方式,过程与结果,将来还会发生什么难以想象的变化都是无法预知的。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5篇

哈贝马斯将社会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构架划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强调拓展理性的交往方式,恢复批判的精神并重建公共领域,使社会成为一个“自由和平等的自由共同体的民主的自我组织”。在他的理论中强调社会的公共性和自由交往而建立起来的生活世界。交往行为要素的形成,可以是对传统文本的理解和反思,也可以是文化意义的创新和继承,它可以是建立在规范基础上正当的人际关系,可以是个人人格的社会化和社会人格的个人化。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哈贝马斯的理论是理想化的状态,就社会学观点的“公共空间”而言,“中国的公共空间并不是与国家相对立的,而是国家权利和民间权利的协调,共同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2]。个人的交往行为放在社会的评价体系之中,公共领域具有批判精神。在成熟的社会体系之中,公共领域是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而在公共空间环境中,具有政府、自治、自我约束和公共约束多重身份。公共空间从社会学中的公共环境开始,在西方的公共空间或村落自治的发展中,公共领域的拓展是以个人的自由、权利和批判精神为基础的。

在建筑学对公共空间的研究中,同样也引用社会学的概念。由于建筑学在空间环境分类的不同,在社会学的延伸中也进行不同的分类,比如在《场所的丧失与重构——下三伏头村公共空间形态分析》中把这种有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进行的延伸,分为“村落的优良空间、不良空间和混合的空间”,所谓优良空间是指能引导人进行良好互动的场所,不良空间则相反,对社会活动有相反作用。在社会学的延伸中进行建筑学的公共空间解释,主要理解为作为对于公共社会活动的领域,以建筑的方式进行空间环境的固定,并且进行人与环境的交流,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建筑学上的公共空间环境[3]。它具有三维实体功能的空间形态,具有社会功能、美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等多重身份。那么在美术学研究中是如何来定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包含了那些要素?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的研究来认定其基本的概念。

一、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的公共空间

自从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并形成一定的“结构”之后,“建筑学”意义上公共空间的作用不可忽视。原始社会中对于神的崇拜和祭祀即是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实体。如英国的斯通亨治遗址说明作为早期人类的活动,社会结构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于公共空间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红山文化遗址中,高高的祭坛处于村落活动的中心,四周分布小房子,而在小房子和小房子之中,又有不同公共活动的空间形态。由于在思想文化发展上和西方的差异性,在公共空间的处理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阳光广场”(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自由辩论的场所,西方形成了社会活动的个人化和个人化的社会活动)是在公共活动的场所中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在中国传统的村落中,建筑三维实体的空间环境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天人合一思想,作为公共空间在中国传统村落中有不同的“分级”(所谓分级,主要是指村落作为一个整体的环境,由于活动场合不同而形成的空间大小的不同,而这些大小不同的空间承担了不同的功能[4]),而这些分级在一定文化的区域内是具有稳定的因素,比如在祭祀或活动中,宗庙作为重要的场所是集家族活动、宗教、教育功能的场所,而在家庭中“堂”进行的活动,具有更小的范围。其次是阴阳有序思想,所谓阴阳有序主要是指在建筑或在村落公共空间的处理上遵循自然规律。山为阴,水为阳,背山面水。传统的丽江古城和宏村有大体相同的水系,人们在水系的处理中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具有了公共领域性质。最后是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对文化的形成是重要的,从而影响到艺术设计领域公共空间的处理,长幼尊卑和等级制度在公共空间中同样有所体现,在整体的院落处理中,“堂”屋和“偏”房、前后的关系、“阶”数的处理都形成了“公共空间”的等级制度。因此,在东西方由建筑实体构成的三维公共空间中,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作为合理性的活动场所,而且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含义。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设计”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古代一直是以“师徒”关系而存在的,具体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并不快,然而在历代论述之中,无论是“术”或“工”,无一例外的都强调在其身上的其他功能,民间美术更是放在“民间技艺”之列。设计的活动在近代与社会活动是分不开的,与政治、经济有密切联系。在80年代初期,国内外活动交流的加强,国外非二维形式对国内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冲击,装置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等由“Fine arts”延伸的大美术概念有了进一步的阐释。因此在国内美术教育中,逐渐由原来的国、油、版、雕发展到有社会功能与意义的相关领域,如在美术学院设立的建筑系,由建筑延伸的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可以把他们归在大美术的门类。在美术学院设立综合艺术系,综合艺术系结合平面、三维、不同材料的表现形式。在国内举行的第一、二届高校手工艺展览中可以看出,现在高等院校的研究领域中,美术更多的是大美术概念,包含了多种表现形式,并且在研究项目、课程设置、选题方面也越来越广泛。

由此看来,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并非只是与本学科的临近领域,而是与社会学、美术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交叉,这种研究对艺术设计领域如何对公共空间的界定带来新的课题。

二、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的公共艺术

自1973年德国的布莱梅明确提出“公共空间艺术”( public space arts)以来,这个概念逐渐被大家所认同,明确了西方政府对公共艺术家的支持方向。公共艺术即在公共场所长期放置的艺术作品[5],首先公共艺术作品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之中,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关注一个问题即放置公共艺术作品的场所和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作为社会学和建筑学的公共空间和艺术设计学所研究的公共空间有什么不同呢?放置艺术作品的公共空间有什么特征呢?空间中又包含什么的空间要素呢?我们可以回到我们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公共空间的含义是什么?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作品也可以包括书法及摄影的功能与作用、基本特征、形式、结构、语言、风格及其中的审美规律和思想活动来揭示它的普遍特点与规律[6]。因此,公共艺术的评价方式与纯粹的艺术家个人的意志是不同的。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众的地位在艺术界倍受重视,公众在艺术活动中也不是一再被动,而是积极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共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范畴,而且成为一种环境设计,主旨不再是表彰名人,而是更接民百姓[7],作为好的公共空间中的艺术项目,为当地树立了良好人文精神的空间形象。

既然公共艺术和公众要发生最直接的关系,我们就有必要搞清楚公众和公共艺术的关系,从艺术设计学来讲,公众的理解和关心程度也是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存在的价值大小的问题关键,虽然社会公众的理解不一定能和艺术家思想同步,但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公众的评判是很重要的因素。如在纽约曼哈顿区联邦办公广场塞拉的作品《倾斜之弧》,因为让部分观众感到不愉快而要求把它撤走,在公众中要求撤走的122人,希望保留的58人,最后在1989年被拆除。是否可以说从事公共艺术的艺术家有权利把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强加给公众?公众是在一定的社会传统中成长的,公众的价值观是具有多种载体的价值体系。

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从艺术设计学上来讲,是处于空间中的空间艺术。公众欣赏的公共艺术具有二维、三维或四维概念,而公众所处的空间是更大空间中的空间,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命题:空间中的空间艺术。比如在中国传统村落临潼姜寨遗址中,中间“大房子”是村落中大型活动的场所,是村落的宗族活动场所(有人认为这种活动空间不属于公共空间,因为在公共空间中人是具有其公共的活动和社会功能的,祭祀场所是被主宰的活动空间,因此不是公共空间。但是这种以公共活动为目的的场所中即属于公共空间)。在这种空间活动中,公共空间是一个更大的范围,包含了社会学、建筑学和美术学概念下的空间概念,包含了人们的心理,人们所处的具有三维实体概念的空间,包含了含有艺术作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含有艺术作品的空间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在实体的三维空间中是由一个个实体组成的,如建筑、建筑构件、园林及附属物、具有文化属性的日常用品,在这个空间中具有艺术性质的构件等等,这些实体同时也是艺术设计学研究的范围,扩大来讲,这些实体又是更大空间的作品符号[8]。我们理解的实体公共空间的构成可以这样认为:在公共空间中存在艺术作品,并不一定只有艺术家来创造,公共空间所构成的构件可能是在更大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公共空间可以包含公共艺术作品,这种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作品中是具有多种属性的。

在这种更大的公共空间中,尤其是传统文化概念的空间中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首先是社会功能,在这种由具体的实体形式构成的空间中,社会性是体现于社会活动与空间实体构件之中。其次是审美教育功能,在空间构成的实体中,由传承文化构成的构件(如建筑、手工艺品等)是在继承和审美教育中发展的。最后是情感体验功能,在空间构成的构件中赋予一定的符号意义,人们从这种符号中体会到其赋予的情感。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它很强调社会功能,艺术对社会能够有一定的促进或促退功能[9]。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设计艺术和公共空间的关系,在这种能引导艺术功能的空间中,公共空间如果从更深层次理解则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同样具有符号一样的魅力,这种符号让受众具有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带有归属感的认同心理,对空间场所中的社会活动和传统文化意义的传承具有美育功能。

对公共空间理解的变化和研究的变化、由它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与社会公众的变化、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来看,进一步理解社会公众、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艺术设计学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艺术设计学领域对公共空间的研究。当代公共艺术的实施,不只是政府或文化精英及专业艺术家单独决策和完成的事情,而是作为调动市民大众关注自身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方式,培养自身的生活品质和人格素养的教育手段[10]。这种公众参与的公共艺术活动,应在一定的公共空间来进行,也可以是作为个人活动完成后在公共空间进行展示,但同样具有了公众的性质,在三维的实体公共空间之中,这种空间实际上由更大的空间所包括,在这个子空间的公共空间原来的拓展因素变成了更大空间的符号象征。公众的社会活动对艺术品起到由于感受人群不同而进行的不同的阐释,这种阐释是社会公众和艺术品之间的互动,公共空间在这种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对公共空间的含义进行阐释的动因所在。

结 论

从以上的论证来看,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理解作为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公共空间的含义,这种公共空间具有艺术、设计的功能和价值要求,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实体和非实体的空间,它既具有虚拟和非虚拟的特点,又具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反馈,它存在于空间包围的空间之中,具有符号与象征意味,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对公共艺术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对社会公众有联系纽带的作用。[11]我们理解艺术设计学研究背景下的公共空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公共性,理解公众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理解人在什么形式的公共空间中与何种形式的艺术所产生的互动作用,理解在具体的公共空间形象与符号的表现方式。对存在公共艺术的公共空间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源头纵横比较我们在现代意义上的空间环境艺术作品,理解不同的风格、流派、主义、主张和地域文化,正如贡布里希所说:“我们要求知,是因为我们想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事。在人类的早期,先民们通过神话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世界各民族都有这类似试图说明生与死、节气与天象的神话故事。一旦人们对神话提供的说明不满,力图弄清真相,这便诞生了我们所谓的科学,即说明我们在世界上种种经验的各项成果”,[12]探讨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关系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注释:

[1][3] 吕红医:《场所的丧失与重构-下三伏头村公共空间形态分析》,载于《新建筑》2004年第6期。

[2] 转引自赵凌云:《拓展公共空间——我们缺乏何种理念》,载《社会》2003年。

[4] 由于传统村落社会功能的传承性和实用功能,这里的“分级”主要指由于人的交往活动而形成的实体空间,美术学重点研究实体空间中由于社会生活形成的美术形态——作者注。

[5] 易英:《公共艺术与公共性》,载于《文艺研究》2004年第5期。

[6] 程大利:《走近当代的美术学》。

[7] 潘耀昌:《外国美术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88页。

[8] 实体空间的视觉艺术符号主要针对大美术研究框架而言,建筑形式、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作为公共空间的视觉语言,对美术学研究中公共空间的要素与视觉形式的分析有重要作用。

[9] 王宏建:《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5页。

[10] 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及价值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11] 对于艺术设计学研究视野中公共空间含义的总结,是一个在大艺术框架下的造型艺术的概括,主要是从实体和精神分析与视觉文化的角度,由艺术设计学研究范围的扩展来界定的。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审美角度 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美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目前,艺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一种艺术设计都在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美感享受,因此,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设计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艺术设计在营造环境气氛和提高审美要求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主体部分,它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至少两种媒体进行人机之间数据和信号交流的一种传播媒介,其中包括了视觉、听觉双方面的感官感受。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标融入到多媒体当中,通过对视觉方面和听觉方面不同美感的感受,让人们对画面和图像从心里深处对其留下深刻感触,以深刻感受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美感[1]。

一、艺术设计的相关概述

(一)艺术的概述

艺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文化产物,创作者或设计者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内心的感受以一种抽象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创作,从而传达出内心想要表达的信息,无限性和不定性是艺术发展所具有的专属特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日益增高,人们对艺术美感的注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艺术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是艺术手段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现代科技发展下新发展出来的信息化产物,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设计当中的美感享受,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较为重视的一个部分。

(二)审美的概述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感官性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最终感受,它的存在体现着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积极态度以及欢乐愉快的心情,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而产生了审美。审美其实是人们面对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它是一种较为和谐的关系状态,只要是指人类与大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情感化的、形象化的且没有功利的关系形式,审美将情感和理智、主观和客观作为统一形式的基础,然后对真理、发展等方面进行美的审视[2]。

(三)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

多媒体领域的艺术设计,又称为多媒体艺术设计,是指通过使用多种媒体相关技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态图像或视频等媒体技术,将艺术设计与和艺术制作相结合,从而完成作品的最终设计与制作效果,设计主要包括网页的设计、影视和动画的设计、游戏的设计以及光碟的制作和内容设计等。设计人员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把艺术设计人员的情感和想像力充分融入到数字化信息的设备当中,再通过相关的加工处理,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是设计人员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最终形成的有机产物,也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抽象表现。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艺术形式。

二、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从视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图一 网页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

多媒体艺术设计在视觉效果上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是美感最为直接的表现方式,它从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效果能够更好地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进行表现与传达。其实这种以数码设备技术作为支持的网络、多媒体设计也属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但有些人始终认为,多媒体设计最主要的是内容,然而,所有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对比和陪衬才能判断出优劣,任何一件有实际意义的事物都需要经过包装后,才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示最有价值的一面。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将相关设计理念完全表现出来,还能加大真实程度,因此,通过视觉冲击所特有的表现能力,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义和设计理念充分的传达出来,不仅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让人们直接了解有用的信息,增加了信息的快捷传递,提高了视觉方面的创新效果[3]。

(二)从听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图二 网游在艺术设计上的表现

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听觉效果上体现最多的方面就是大型网游,网游中是应用声音特效以及背景音乐最多的多媒体领域,无论是网络游戏的点击过程还是娱乐过程,按键和游戏人物行动都会伴随着相应的声音和特效,使得玩家从听觉上感受到网游带来的整体效果,立体化的声音特效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还有诸多网络游戏是以声音特效和音乐为主要游戏内容而展开的,例如:QQ炫舞、劲舞团等。除了网游方面会在视觉效果上大下工夫外,还有课件上也会涉及到声音特效,在课件中安插特效声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疲乏枯燥的学习氛围中的学习状态,还可以相对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此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4]。

(三)从试听结合的美学角度来看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重要性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这是人体感官上最为完美的美感体验,色彩的搭配和造型的特色在视觉上创造出直接性的美感视觉效果,特效声音与背景音乐在听觉方面为人们的感官营造出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氛围和情感,双方向结合,同时为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听觉美感相结合的最终效果,这个方面在动画创作、电影的特效声音制作以及网游设计等多个方面都是最为常见的美感结合形式。而在音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能够使的音乐的听觉与视觉完美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唱歌教学当中,进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把音乐的内涵和意境直观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深化音乐教学的德育和美育,深化了音乐的美感。

三、结束语

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而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只是诸多艺术设计方面之一,多媒体领域中的艺术设计通过界面的设计和声音的配合,科学合理地将色彩和造型运用到视觉艺术中,相对应的加入适合的声音效果,为人们带来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双向享受与冲击。通过对艺术设计在多媒体领域中的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多媒体艺术设计界面在造成视觉、听觉以及试听结合等多个方面带来的效果和特点,它不断地促进着我国未来多媒体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给人们创造出更多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贺盈.网页设计中视觉艺术表现方法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吕文静.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页艺术设计.[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文对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以及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一、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是计划,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构想,更不排斥实践,是人类智慧和技能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造物,从原始到现在,造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而在造物活动中,使物蒙受艺术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为一种创造行为,设计就是将某种观念转化为实体(给予特定的形)的过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质材料,在特定空间中“创造物体形象”的计划。考察物的造型过程,即可发现:

1.设计(即计划)是造物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使用。由此可见,自原始时代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设计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2.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手工艺者个人从事设计与制作的情况,出现了设计师这个新职业。造型计划也随之从混沌的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才产生了设计学及其后的发展。设计学是研究产品造型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设计活动的经验,以指导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WWW.133229.cOm它的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有人反对用这样的观点来谈问题,但学科细分化却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分化与综合是有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子的分化,哪来量子力学的发生和发展?)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设计的关心逐步加深,设计对象不断扩大。于是,造型计划又有了更细的分化。

其一,造型计划的性质有所不同。若将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无用性、无观赏性的要求进行整理,则造型计划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对材料和物体进行组织或加工、综合。这是专门研究“物与物”关系的机能造型和以“物与人”关系为目标的造型。前者的计划主要在工学方面(基于工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例如齿轮、发动机、人造卫星等。而后者,则还必须考虑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条件作为设计重点的,即把人作为活动的物体来处理,例如驾驶座的设计。以上,一般被称为“工程设计”①。也有重视使用和接触制造物之人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即寻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条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设计等。这种计划常常不能用复杂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强调艺术感觉。此外,还有使用物体和物质来表现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动受众的心,传达某种意义。此种情况是把造型作为作者与观众精神联系的媒介,通过物来建立“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宣传画、广告等。以上,都被称为“艺术设计”,余者则属于“纯美术”②。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纯艺术的分支门类。再加上其又以实用性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艺术设计”而不叫“设计艺术”的原因。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和设计”(写作“艺术·设计”),而是对design的意译(在国外,“设计”和“design”也是分别使用的),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

在这个领域中,复杂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无济于事,本质的东西在于以简化的公式为基础的方向性的估测,被称为“以直观为基础的力学意识和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属于直观感觉的技术经验领域),从而才有了艺术设计师自由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实用的造型领域中,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师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师的工作,做二度创造(人性化设计)。而在纯粹美的造型领域里,则是美术家纯感性的专业范围(尽管有所谓“美术的工艺化”,那只是特种工艺,而不是艺术设计的主体),但艺术设计却可以帮助纯美术将“只可意会”变为“可以言传”的科学③,破除玄学。

其二,机械以机能价值为目的,却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所以必须适合人类并有秩序。遗憾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排除了难于定量化的人类要素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只遵从容易对象化的自然法则,这样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发展。不过,“无时求有,有时求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机械的形态也应该是美的,应该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因为美与真、善一起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近代的产业组织又要求一切方面的专业化,于是,艺术设计学作为新的职业而诞生,并有了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工业设计④的诞生得到证实。

传统的设计领域只有图案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学。到20世纪初期,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才逐渐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独立分支,并统一为“艺术设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它将新的视觉现象(大众社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艺术、广告以及新媒介结合为一体。

二、艺术设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从原始社会以来,造物活动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以“衣、食、住、行”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学产生于人类的造物活动,又服务、指导着人类的造物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应用造型技术和艺术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设计学最基本的社会性质。

艺术设计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地影响着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此外,艺术设计学的美学意识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艺术设计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艺术设计学是融技术⑤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学科,它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加,也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乘,而是融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件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在技术上都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这足以证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艺术设计追求机械和人的关系有机化。所谓有机化,就是把近代科学、技术纲目很难抄取的美、善、社会正义等对人类社会来说最珍视的要素,挽回到狭义的技术中,使物-人-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师是在工程技术所提供的可行性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艺术设计不能超越当时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作为技术要求的约束总是保持为一个自由度的界限(只作为单一的下限或上限)。这个自由度将允许任何一个艺术设计师的创造性,即使在严格的技术约束下,也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艺术品。反之,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会促进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艺术设计师是凭经验和感觉去解决问题的,但这种经验和感觉与艺术家不同,是把计算与直观综合起来,把一个技术上正确的工程变成一项真正的艺术品。所以,千万不要让学生认为艺术设计学的学位就等于一个艺术家的毕业证书。艺术设计师是一个营造师,他以人类所知道的最难于表现的语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学的、施工技术的语言来解决具体问题,并使它具有美的形式。不过,艺术设计师也不同于工程师:艺术设计师必须以简化的公式或方向性的估测来理解和掌握力学——施工的领域,为的是能够创造新型结构的造型方案,并大致定下尺寸。而对工程师来说,则应该有足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够对已确定结构的各个部分予以分析,并定出精确的尺寸。简言之,工程师能给人以规矩,不能与人巧;艺术设计师则于规矩之外,更与人巧。盖非精熟规矩,不足语于巧。

3.在纯美术的创作中,美术家可以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等条件的制约,可以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而在艺术设计的范围内,由于受生产、技术、使用和消费等条件的制约,创作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应人们普遍心理、视觉经验和审美趣味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设计意念引导下进行创造。确切地讲,艺术设计是在各种因素(机能的、直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共性的、个性的……)的限制中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创造。

三、艺术设计学的内容

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核心,这是因为指导艺术设计创作实践是艺术设计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技艺,需要通过设计实践来学习。有关艺术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专业艺术设计(如视觉传达、产品造形、环境艺术等)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艺术设计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探讨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称为艺术设计原理。其中,作为艺术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和立体设计是研究形态各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包括静态构造和动态构造)的学科。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设计技术不一定都是手头的工作,也不仅是仰仗手的灵巧,有不少是靠思考进行理智处理的成分。当然,大多数还是由手和眼这些人体器官的灵活动作所承担的。因此,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并加强设计感觉及判断力方面的练习上。感觉的练习,一是靠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二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三是依照“计算-视觉化-对临-背临”的步骤,将计算转为直观化。

艺术设计史研究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总结教训,以利其发展。研究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一边为艺术设计汲取营养,一边又成为掌握潜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之关键。

艺术设计理论因为“年轻”尚未达到十分科学的程度,留待研究的领域还很多。例如探讨艺术设计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艺术设计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艺术设计的技术和艺术的基本规律。艺术设计理论与艺术设计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故而艺术设计理论必须是设计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自由驾驭的。也就是说,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束之高阁。

四、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

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造型及其组合,控制欣赏者的观赏运动,以达到宜人之目的。印刷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运动;工业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和绕观运动;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镇设计则是控制人的视点和亲历运动,并通过此举调动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运动的形态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形态。由此可知,创造运动变化的形态是多么重要。

所谓运动变化的形态,并不一定是真实运动的形态。在造型活动中,最普通的是创造有运动感觉的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不动之动”。即:客观形态是不动的,给欣赏者的感觉却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因为,欣赏者的视点在动,欣赏者的人身在动(绕观或亲历),并由此带动了欣赏者的思维运动,从而产生了“超乎象外”的“惊人”效果。这就是所谓“形态的生命活力”。

中国传统造型理论早就把生物生长运动的形态与人的品格和精神联系起来,并且论述了运动变化的形态所给予人们的影响。这种不动之动(亦称“空间张力”)共有七种:

⑴主要导向——水平的(暗示低能量、平静的)与垂直的(暗示高能量、兴奋的)方向。

⑵框围的磁力——画面的框围、银幕的四边,对靠近它们的物体施展强而有力的拉力,尤其是四个角(两个主要导向——高度与宽度聚合的地方)大力地牵引着附近的物体。

⑶块体的牵引——大的块体比小的块体更具独立性、更稳定,块体越大,其牵引力越大。

⑷画面(银幕)的不对称——我们倾向于把焦点放在画面(银幕)右边的物体上。这种左右不对称同时也决定我们把倾斜知觉为上坡或下坡。

⑸图形和背景——人们把图形(经验或群化)当作物体知觉;而背景只是“无遮蔽”的画面范围的一部分。图形位于背景之前,是被包围的领域;背景是包围的领域,好像在图形后面延续。分隔图形与背景的线条属于图形,而不属于背景。图形比背景不稳定,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像要移动似的。

⑹心理描绘——采用最少的线索去充实心理上不存在的资讯,而达成一种易于处理的图样。具体内容有“整平化与尖锐化”⑥、“力象”⑦等。低鲜明度的影像强迫我们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只有在促进而非阻碍心理描绘时,才见美学价值。

⑺诱导力——把我们的眼睛从一点领到另一点上去的力。如果仔细查验视觉诱导力所运作的不同途径,很容易发现诱导力的三种类型:

轨迹诱导力:由可领导我们眼睛到某特殊方向的静态因素创造出来(透视消失线、位移和梯度)。

动势诱导力:由某些东西确切地指着一个特殊方向而创造出来(注意方向、动势和箭头)。

位移诱导力:由实际上移动的物体或看起来在画面上移动的物体创造出来。

总之,运动感是激发感官并因此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物质能量(刺激)。发出运动或“不动之动”的刺激的形体是刺激物。运动变化的表情因素有:节奏、速度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形状的曲直,张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与含混,内在支配力的主动、被动等。所有这些,都是艺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能力。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技术艺术

一、 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是计划,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构想,更不排斥实践,是人类智慧和技能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造物,从原始到现在,造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而在造物活动中,使物蒙受艺术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为一种创造行为,设计就是将某种观念转化为实体(给予特定的形)的过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质材料,在特定空间中“创造物体形象”的计划。考察物的造型过程,即可发现:

1. 设计(即计划)是造物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使用。由此可见,自原始时代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设计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2. 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手工艺者个人从事设计与制作的情况,出现了设计师这个新职业。造型计划也随之从混沌的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才产生了设计学及其后的发展。设计学是研究产品造型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设计活动的经验,以指导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它的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有人反对用这样的观点来谈问题,但学科细分化却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分化与综合是有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子的分化,哪来量子力学的发生和发展?)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设计的关心逐步加深,设计对象不断扩大。于是,造型计划又有了更细的分化。

其一,造型计划的性质有所不同。若将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无用性、无观赏性的要求进行整理,则造型计划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对材料和物体进行组织或加工、综合。这是专门研究“物与物”关系的机能造型和以“物与人”关系为目标的造型。前者的计划主要在工学方面(基于工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例如齿轮、发动机、人造卫星等。而后者,则还必须考虑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条件作为设计重点的,即把人作为活动的物体来处理,例如驾驶座的设计。以上,一般被称为“工程设计”①。也有重视使用和接触制造物之人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即寻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条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设计等。这种计划常常不能用复杂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强调艺术感觉。此外,还有使用物体和物质来表现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动受众的心,传达某种意义。此种情况是把造型作为作者与观众精神联系的媒介,通过物来建立“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宣传画、广告等。以上,都被称为“艺术设计”,余者则属于“纯美术”②。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纯艺术的分支门类。再加上其又以实用性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艺术设计”而不叫“设计艺术”的原因。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和设计”(写作“艺术·设计”),而是对design的意译(在国外,“设计”和“design”也是分别使用的),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

在这个领域中,复杂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无济于事,本质的东西在于以简化的公式为基础的方向性的估测,被称为“以直观为基础的力学意识和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属于直观感觉的技术经验领域),从而才有了艺术设计师自由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实用的造型领域中,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师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师的工作,做二度创造(人性化设计)。而在纯粹美的造型领域里,则是美术家纯感性的专业范围(尽管有所谓“美术的工艺化”,那只是特种工艺,而不是艺术设计的主体),但艺术设计却可以帮助纯美术将 “只可意会” 变为“可以言传”的科学③,破除玄学。

其二,机械以机能价值为目的,却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所以必须适合人类并有秩序。遗憾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排除了难于定量化的人类要素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只遵从容易对象化的自然法则,这样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发展。不过,“无时求有,有时求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机械的形态也应该是美的,应该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因为美与真、善一起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近代的产业组织又要求一切方面的专业化,于是,艺术设计学作为新的职业而诞生,并有了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工业设计④的诞生得到证实。

传统的设计领域只有图案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学。到20世纪初期,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才逐渐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独立分支,并统一为“艺术设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它将新的视觉现象(大众社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艺术、广告以及新媒介结合为一体。

二、 艺术设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从原始社会以来,造物活动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以“衣、食、住、行”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学产生于人类的造物活动,又服务、指导着人类的造物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应用造型技术和艺术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设计学最基本的社会性质。

艺术设计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地影响着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此外,艺术设计学的美学意识自然受到社会 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艺术设计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艺术设计学是融技术⑤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学科,它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加,也不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乘,而是融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件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在技术上都是一件优秀的作品。这足以证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1. 艺术设计追求机械和人的关系有机化。所谓有机化,就是把近代科学、技术纲目很难抄取的美、善、社会正义等对人类社会来说最珍视的要素,挽回到狭义的技术中,使物-人-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和谐。也就是说,艺术设计师是在工程技术所提供的可行性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艺术设计不能超越当时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作为技术要求的约束总是保持为一个自由度的界限(只作为单一的下限或上限)。这个自由度将允许任何一个艺术设计师的创造性,即使在严格的技术约束下,也能创造出实实在在的艺术品。反之,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会促进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 艺术设计师是凭经验和感觉去解决问题的,但这种经验和感觉与艺术家不同,是把计算与直观综合起来,把一个技术上正确的工程变成一项真正的艺术品。所以,千万不要让学生认为艺术设计学的学位就等于一个艺术家的毕业证书。艺术设计师是一个营造师,他以人类所知道的最难于表现的语言,也就是功能的、力学的、施工技术的语言来解决具体问题,并使它具有美的形式。不过,艺术设计师也不同于工程师:艺术设计师必须以简化的公式或方向性的估测来理解和掌握力学——施工的领域,为的是能够创造新型结构的造型方案,并大致定下尺寸。而对工程师来说,则应该有足够的数学理论知识,才能够对已确定结构的各个部分予以分析,并定出精确的尺寸。简言之,工程师能给人以规矩,不能与人巧;艺术设计师则于规矩之外,更与人巧。盖非精熟规矩,不足语于巧。

3. 在纯美术的创作中,美术家可以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等条件的制约,可以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而在艺术设计的范围内,由于受生产、技术、使用和消费等条件的制约,创作必须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应人们普遍心理、视觉经验和审美趣味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在充分考虑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生产技术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设计意念引导下进行创造。确切地讲,艺术设计是在各种因素(机能的、直感的,生理的、心理的,共性的、个性的……)的限制中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创造。

三、 艺术设计学的内容

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核心,这是因为指导艺术设计创作实践是艺术设计学的最终目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技艺,需要通过设计实践来学习。有关艺术设计的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专业艺术设计(如视觉传达、产品造形、环境艺术等)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艺术设计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探讨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称为艺术设计原理。其中,作为艺术设计基础的形态构成和立体设计是研究形态各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包括静态构造和动态构造)的学科。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设计技术不一定都是手头的工作,也不仅是仰仗手的灵巧,有不少是靠思考进行理智处理的成分。当然,大多数还是由手和眼这些人体器官的灵活动作所承担的。因此,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并加强设计感觉及判断力方面的练习上。感觉的练习,一是靠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二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三是依照“计算-视觉化-对临-背临”的步骤,将计算转为直观化。

艺术设计史研究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总结教训,以利其发展。研究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代表性的艺术设计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一边为艺术设计汲取营养,一边又成为掌握潜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之关键。

艺术设计理论因为“年轻”尚未达到十分科学的程度,留待研究的领域还很多。例如探讨艺术设计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艺术设计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艺术设计的技术和艺术的基本规律。艺术设计理论与艺术设计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故而艺术设计理论必须是设计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图自由驾驭的。也就是说,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束之高阁。

四、 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

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造型及其组合,控制欣赏者的观赏运动,以达到宜人之目的。印刷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运动;工业设计是控制人的视点和绕观运动;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镇设计则是控制人的视点和亲历运动,并通过此举调动人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大千世界中,运动的形态又是最引人注目的形态。由此可知,创造运动变化的形态是多么重要。

所谓运动变化的形态,并不一定是真实运动的形态。在造型活动中,最普通的是创造有运动感觉的空间形态。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不动之动”。即:客观形态是不动的,给欣赏者的感觉却是运动变化的。这是因为,欣赏者的视点在动,欣赏者的人身在动(绕观或亲历),并由此带动了欣赏者的思维运动,从而产生了“超乎象外”的“惊人”效果。这就是所谓“形态的生命活力”。

中国传统造型理论早就把生物生长运动的形态与人的品格和精神联系起来,并且论述了运动变化的形态所给予人们的影响。这种不动之动(亦称“空间张力”)共有七种:

⑴ 主要导向——水平的(暗示低能量、平静的)与垂直的(暗示高能量、兴奋的)方向。

⑵ 框围的磁力——画面的框围、银幕的四边,对靠近它们的物体施展强而有力的拉力,尤其是四个角(两个主要导向——高度与宽度聚合的地方)大力地牵引着附近的物体。

⑶ 块体的牵引——大的块体比小的块体更具独立性、更稳定,块体越大,其牵引力越大。

⑷ 画面(银幕)的不对称——我们倾向于把焦点放在画面(银幕)右边的物体上。这种左右不对称同时也决定我们把倾斜知觉为上坡或下坡。

⑸ 图形和背景——人们把图形(经验或群化)当作物体知觉;而背景只是“无遮蔽”的画面范围的一部分。图形位于背景之前,是被包围的领域;背景是包围的领域,好像在图形后面延续。分隔图形与背景的线条属于图形,而不属于背景。图形比背景不稳定,与背景相比,图形看起来像要移动似的。

⑹ 心理描绘——采用最少的线索去充实心理上不存在的资讯,而达成一种易于处理的图样。具体内容有“整平化与尖锐化”⑥、“力象”⑦等。低鲜明度的影像强迫我们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只有在促进而非阻碍心理描绘时,才见美学价值。

⑺ 诱导力——把我们的眼睛从一点领到另一点上去的力。如果仔细查验视觉诱导力所运作的不同途径,很容易发现诱导力的三种类型:

轨迹诱导力:由可领导我们眼睛到某特殊方向的静态因素创造出来(透视消失线、位移和梯度)。

动势诱导力:由某些东西确切地指着一个特殊方向而创造出来(注意方向、动势和箭头)。

位移诱导力:由实际上移动的物体或看起来在画面上移动的物体创造出来。

总之,运动感是激发感官并因此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物质能量(刺激)。发出运动或“不动之动”的刺激的形体是刺激物。运动变化的表情因素有:节奏、速度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形状的曲直,张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与含混,内在支配力的主动、被动等。所有这些,都是艺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能力。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9篇

一、现代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设计,在信息传媒日益普及的今天,世界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人际间的交流更趋频繁,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影响因素也表现出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与文化多重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市场对设计的需求更大,无形中催生了现代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发展。再加之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渗透,打破了传统设计专统的局面,如后现代主义在视觉效果上的装饰,摈弃传统功能主义形式,也拒绝古典主义,而是以折衷的手法来融入多种元素。二是科技的发展与设计理念的更新。从科技发展上催生出的现代艺术设计,体现了更多的灵动性与艺术性,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与风格的多元性。如设计材料的更新,设计理念的转变,以及人群心理的多元化,进而促进了设计思想的丰富性。三是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需求差异。生活是设计产生的动力,对于设计活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关系紧密。现代人居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生活的理解及各区域生活习俗的差异性来说,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需求。如热带区域的民族以棉麻轻薄面料为主,北方寒冷地区以动物皮毛为主。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生活品的设计要求也提出新的方向,如造型艺术、节能环保等,更体现了设计对市场需求的顺应。四是历史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与渗透。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其发展与文化相协同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设计的表现不同,特别是积淀着历史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与创新中更加催生了绚烂的艺术设计作品。如中国古代独特的服饰设计,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就独具特色,同时,不同历史时期下古代统治阶级所禁止或推崇的设计样式,更是中国服饰艺术设计多元化的历史写照。五是社会思想多元化下的审美多元化因素。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人要获得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与社会思想的相互融合来成就自身的需求满足。如宗教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既有促进又有制约。在内容题材及宗教思想上丰富了不同艺术风格,但也受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生存环境、不同时代下的人类生活方式,造就了各个时期下的艺术风格及审美风尚。现代艺术设计在吸收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以其包容性实现了对多种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再融合。

二、现代艺术设计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现代艺术设计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至今,多元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主旋律,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作用,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更加显著。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服装设计领域。对于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从最初原始社会的天然材料到现代文明下的各类纺织品织造技术与服装制作加工,在满足服装基本御寒保暖功能下,已经衍生出不同的服饰设计文化。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下的黄龙造型及图案,被限定于天子使用,平民是无权使用的。同时,现代服装设计在风格上不仅凸显审美需求,更多是从不同风格及人群的设计理念上,融入更多的设计思想与潮流的变化。如设计者从古代服饰中汲取元素,赋予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魅力;或者取材于不同地域下的服饰风格,创新出既有民族的又有世界的多元化服饰风格。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日趋感到疲惫与烦躁,对回归自然、平淡生活元素的追求更趋突出,如在服装艺术设计中将非洲原始部落的服装元素进行渗透、凸显服饰的自然性、和谐性。还有的服装艺术设计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服饰元素与流行时尚进行融合,如对波西米亚服饰中的游牧民族特色服饰,其厚重粗狂的面料、鲜艳的手工装饰、多褶的摆裙、手工编织的绳结等,体现出更多的概念化设计创新思维。二是表现在工业设计领域。工业设计是从产品设计入手,从明确产品的性质、功能、属性、特性等方面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从产品的问世之初贯穿于整个产品的使用过程结束。可见,对于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其风格更加趋向于思维的新潮性,特别是在产品国际化进程中,对不同区域市场的战略设计也是多元化的。如传统工业中的汽车设计,最初从汽车的性能上过于体现功能化,忽视了审美性,而进入信息时代,汽车在艺术设计上更加凸显对个性的张扬,渗透科技的同时增强了工业设计的多元化。从工业品艺术设计的目标来看,满足市场的需求,既要体现物质实用性,又要兼顾艺术审美性。因此,对于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其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三是表现广告设计领域。社会媒介化、形象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对于广告及标识来说,不仅仅是媒介化的载体,更传递着产品的文化内涵。优秀的产品离不开创意设计的推动,而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更是开放性思维在广告设计领域运用的重要内容。多元化的广告设计无处不在,既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还要能够从广告设计中增强产品的表现力。如在电脑技术各类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既能够从平面视觉获得形象化、符号化的艺术意境,又能够从情感表达上,凸显设计理念与产品信息,增强产品的视觉传达功能。如在国际视野下对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吸收民族文化要素的风格、图案及色彩体系,以增强产品的文化纵深感;另外,对于企业竞争下的新产品开发,品牌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也对产品广告设计与企业品牌化战略发展形成关联紧密的整体,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决策。

三、结语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技术艺术 

 

一、 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 

设计是计划,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它既不限于事先构想,更不排斥实践,是人类智慧和技能表现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它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例如造物,从原始到现在,造物的种类和数量不计其数,而在造物活动中,使物蒙受艺术光彩的因素就是“形”。作为一种创造行为,设计就是将某种观念转化为实体(给予特定的形)的过程;也是利用某些物质材料,在特定空间中“创造物体形象”的计划。考察物的造型过程,即可发现: 

1. 设计(即计划)是造物过程的中心环节。它源于需求,规约制作,决定使用。由此可见,自原始时代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以来,设计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 

2. 产业革命迅速改变了手工艺者个人从事设计与制作的情况,出现了设计师这个新职业。造型计划也随之从混沌的生产关系中独立出来,这才产生了设计学及其后的发展。设计学是研究产品造型及其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设计活动的经验,以指导设计创作,创造某种体形环境。它的内容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有人反对用这样的观点来谈问题,但学科细分化却是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分化与综合是有机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分子的分化,哪来量子力学的发生和发展?)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设计的关心逐步加深,设计对象不断扩大。于是,造型计划又有了更细的分化。 

其一,造型计划的性质有所不同。若将其按功能性、使用性或相反的无用性、无观赏性的要求进行整理,则造型计划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造型,多是对材料和物体进行组织或加工、综合。这是专门研究“物与物”关系的机能造型和以“物与人”关系为目标的造型。前者的计划主要在工学方面(基于工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例如齿轮、发动机、人造卫星等。而后者,则还必须考虑人类的身体和心理。即便是后者,又有把使用者的生理条件作为设计重点的,即把人作为活动的物体来处理,例如驾驶座的设计。以上,一般被称为“工程设计”①。也有重视使用和接触制造物之人的生理与心理条件的(即寻求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条件的均衡),例如衣服、家具、住宅的设计等。这种计划常常不能用复杂的计算去解决,而更强调艺术感觉。此外,还有使用物体和物质来表现形象和色彩,以吸引注意,并打动受众的心,传达某种意义。此种情况是把造型作为作者与观众精神联系的媒介,通过物来建立“人与人”的交流关系,例如宣传画、广告等。以上,都被称为“艺术设计”,余者则属于“纯美术”②。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而并非理工科或者纯艺术的分支门类。再加上其又以实用性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叫“艺术设计”而不叫“设计艺术”的原因。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和设计”(写作“艺术·设计”),而是对design的意译(在国外,“设计”和“design”也是分别使用的),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

在这个领域中,复杂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无济于事,本质的东西在于以简化的公式为基础的方向性的估测,被称为“以直观为基础的力学意识和为探索方向而迅速、大致的估算”(属于直观感觉的技术经验领域),从而才有了艺术设计师自由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在实用的造型领域中,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师只能密切配合工程师的工作,做二度创造(人性化设计)。而在纯粹美的造型领域里,则是美术家纯感性的专业范围(尽管有所谓“美术的工艺化”,那只是特种工艺,而不是艺术设计的主体),但艺术设计却可以帮助纯美术将 “只可意会” 变为“可以言传”的科学③,破除玄学。 

其二,机械以机能价值为目的,却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所以必须适合人类并有秩序。遗憾的是,近代的科学技术排除了难于定量化的人类要素和社会道德等方面,只遵从容易对象化的自然法则,这样才在物的方面完成了急速的发展。不过,“无时求有,有时求好”。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普及的时代,机械的形态也应该是美的,应该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因为美与真、善一起是人类最根本的愿望,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近代的产业组织又要求一切方面的专业化,于是,艺术设计学作为新的职业而诞生,并有了日益扩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完全可以由工业设计④的诞生得到证实。 

传统的设计领域只有图案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学。到20世纪初期,作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才逐渐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独立分支,并统一为“艺术设计”。这是一种崭新的视觉文化,它将新的视觉现象(大众社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与艺术、广告以及新媒介结合为一体。 

 

二、 艺术设计学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现。从原始社会以来,造物活动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历来以“衣、食、住、行”来表达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艺术设计学产生于人类的造物活动,又服务、指导着人类的造物活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如何应用造型技术和艺术来创造合适的环境以满足各种社会需求,是研究艺术设计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艺术设计学最基本的社会性质。 

艺术设计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的变化,都密切地影响着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此外,艺术设计学的美学意识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艺术设计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综合素养

创意,即是指对某些事物在原有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创新,因此,创意并不是空穴来风,毫无依据,而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联想与升华。创意,是创新和思维的结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对于问题的解决,由于问题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不同,在采取解决办法时也不尽相同。面对不同的问题,合理采用创意思维来解决不仅能够创新解决的思路和途径,而且能够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本文将对创意思维的具体培养过程做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 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通常包括理论和多向两种思维。在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两种思维进行表现,但相对来说多向思维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到艺术设计中。

1.1 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基于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解决新问题而创造性构建新的原理体系的一种思维。

1.2 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又叫作发散思维,指的是不拘于传统的解决方式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和方向进行问题解决的突破从而创新途径的一种思维。多向思维中常常被提到的一个名词“多端”,被认为是创意思维的开端,然而,一个好的创意并不仅仅只是依靠一个好的开端,还要在知识基础、想象以及技能等多方面在艺术设计中的结合与构想,如何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效力也极其关键。因此,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创和造两者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行发挥,以便能够在满足客观事物规律和本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新颖、独特的艺术形态。

2 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开发

艺术设计领域一直是不断变化和不断更新的领域,为此,创意思维对于艺术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艺术设计呈现活力,如何保持创造力的不断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艺术理论素养的培养力度,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应当对创意思维的诱发过程做明确的掌握,以此为前提积累和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思维实践训练等。

2.1 创意能力的培养

由于艺术来源于生活,为此,要使得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首先要积累相关艺术和设计的知识,这是保证艺术设计符合客观事实的重要依据,对于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能够更加新颖和独特起到关键作用。在积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课本书籍当中的理论和前人经验,还要结合实际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从而获取灵感。

创意能力的培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创意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自主思考、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聚合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我国长期以来重教轻学,对于创造性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创意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对训练者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性、积极性的培养要加以重视,进一步引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创意能力训练最为重要的环节,即联想训练,被广泛应用的训练方法是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对于训练者联想能力和快速反应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在不断反复的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者联想习惯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此外,对于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培养训练过程,主要是培养思维的独立创造性和灵活性,打开训练者的思路和观察事物的角度,培养训练者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切入理解事物,发挥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图形设计的一些方法对于训练者想象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可以引入一些图形设计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培养,常常会忽略掉聚合思维,为此,要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加以重视。

2.2 理论与实践结合

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通常是在教室内部完成,甚至对创意能力的训练也大部分是在室内进行,所以受训者在进行创意能力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机会能够走到室外,也就使得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实践的结合度较低,从而对于受训者创意能力的真正发挥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首先,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加入实际创意的案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践方法有所了解;其次,要加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真实的设计问题,并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来培养其创意能力。艺术设计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领域,因此,让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使得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更佳。虽然目前在许多领域,越来越多的分工被细化,但是艺术设计与之不同的是其领域内需求的人才属于复合型设计人才,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将所思所想恰如其分的表达在自己的设计过程中。现在国内的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多数的本科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时候往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和训练较多,高职高专院校则偏于实践较多,如果能将两者进行合理结合,则能够大大的改善当前艺术设计人才的稀缺状况。

2.3 综合素养的提升

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不断渗透,艺术设计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相关训练以及实践结合了,而是要从多个领域进行学习和汲取,不断地拓宽思维在创新上的广度、深度,比如可以从音乐、建筑、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中进行学习和汲取,得到灵感,不断地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碰撞,从而激发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探索精神、心态和求知欲等素质的提升,艺术设计的创新动力就在于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的应用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发展和革新的漫长历程,经历了诸多的失败和困难。因此,保持心态上的积极性和乐观性是艺术设计能够一直向前的保障。

3 结语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创新思维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是一门十分特殊的领域,对于创新思维的应用有着极高的要求。本文在对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介绍之后,对于创意思维的培养从理论学习、方法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再到结合实践学习,提升综合素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创意思维的培养要紧跟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促进艺术设计领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名书.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略论[J].芒种,2016(02):123-124.

[2] 郭龙.浅谈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训练[J].科教导刊(上),2010(06):20-21.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2篇

21世纪的艺术摆脱不了科技的影响。计算机艺术就是一门科技和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近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电脑告别了昂贵的时代,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的工具。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广泛,尤其是新媒体艺术和数码艺术的应用,使现代设计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相连,计算机成为现代艺术必须的手段和工具。

计算机艺术不仅是现代设计艺术的方式和手段,还改变着现代设计的内容和理念,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艺术基础上的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有着更多的“技术要素”“技术美感”。计算机艺术是对“美”“美感”的技术性表现。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历史

科技的革新带动着艺术的发展,近二十年来,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始终追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从计算机基础设计到网络虚拟现实设计、再到数码影像设计,科技的发展使艺术设计的主体、客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不仅是对艺术材料和形式的改变,更是对设计思维、设计心理的改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迅猛的过程。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研制出了计算机,这种新型的高科技工具具有强大高效的运算能力,还具有复制、储存、修改、重塑等丰富的功能。将这种功能与绘画、绘图艺术相结合,产生了最初的计算机艺术。后来,有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抽象的图像和图形,实现了用计算机创作彩色影像的功能。上世纪末,网络的盛行,将现实的时空复杂化,人类的时空认知模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使我们的想象空间具有了无限广阔的可能性。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认同,使艺术家们具有了重塑世界的自信。思维活跃的艺术家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早期的计算机艺术家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字母、图形、图像进行叠加性的创作,成功的创作出了计算机平面艺术作品。后来,艺术家们又利用计算机科技创作出了计算机动画艺术作品。现在计算机艺术已涉及艺术的各个领域,改变着艺术的形式和内涵。

计算机艺术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艺术设计等二维的艺术设计领域中,计算机艺术主要被应用于图形、图像、文字处理等方面。一系列成熟的二维设计软件使设计师从初步构思、整体控制、细节刻画都能够顺利完成。可以说,计算机艺术给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计算机艺术使设计的对象更为丰富,设计不仅可以表现现实存在的客观事物,还可以表现幻境与幻想。计算机技术在二维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图像更富美感和意境之美。计算机设计具有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比如绘画、雕塑、摄影

等所不具备的表达优势。在平面设计中,计算机艺术目前被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设计能够为平面设计增

加新的创意,增加新的表现维度。总之,计算机设计现在成为二维设计的主流,极大的提高了平面设计师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设计成本,取代了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

计算机艺术在工业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造型设计领域的计算机艺术的应用,更趋向于对科学的技术性要求。工业造型中的艺术设计主要集中在产品造型和产品造型与产品标识设计相结合等方面。计算机艺术在工业造型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目的是创造出新的、具有市场效用的产品形象,这是对“科技美”的追求,可以吸引、引领受众的眼光,使受众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的同时,认同某种工业造型商品。

特别是在一些汽车外观设计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设计出时尚的外观,完美的造型,动感流畅的线条、诱人的外部光泽。汽车的外观造型设计成为评价汽车品级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计算机艺术在动漫、游戏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艺术在动漫、游戏艺术设计等领域,主要是对于手绘作品的后期处理,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设计艺术形式。三维技术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动漫艺术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视觉表现空间。3D技术和三维动画软件能够使动漫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产生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目前在游戏设计领域,计算机艺术也已经得到广泛得应用。这种应用集中在计算机人物与道具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后期制作及特效处理等方面。凭借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软件,在游戏艺术作品中,设计者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完美的发挥作品的创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使游戏作品产生实时、交互式效果。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3篇

    (一)全球化的冲击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新问题

    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在全球化冲击的进程中,它受到的影响是深厚的。如今在中国的设计师中间已经有了这种倾向,他们认为美国的模式在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如果设计就要按美国的模式来进行。比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拉斯维加斯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好莱坞化”、城市规划的“曼哈顿化”等等。这些都导致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师特别是年轻一代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遗忘和特别严重的“同质化”倾向。问题一:“拉斯维加斯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出现了盲目跟风向美国拉斯维加斯学习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最终会导致在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今,国内的设计师和建造师还是一味地、争先恐后地学习“拉斯维加斯化”,[1]设计师们把他们的作品还叫做“后现代化”,这些作品只是单纯地讨好消费者,没有要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文化内核。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已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问题二:“曼哈顿化”在城市街区设计中的影响。在城市街区的规划中,往往都去模仿曼哈顿,认为高楼大厦林立才是现代都市的象征。致使我们的城市中修建了好多摩天大楼,却对城市环境造成了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当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但是,如果在设计中只考虑学习美国设计的文化,那么这么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青年设计师若干年后将成为建筑界和中国室内设计界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设计思想都深受“曼哈顿化”的影响,那时候,我们所有的建筑都是高楼大厦,我们民族文化独特的特性已经丢失,这对我们来说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问题三:“好莱坞化”的影视作品。当今的年轻一代受到了“好莱坞式”大片的影响,它的影响着正在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年轻一代不再崇尚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的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而今,我国的影视界已经开始接受“好莱坞审美标准”,中国的影视界已经被同化,丢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浮躁的商业时代,同质化已经成为中国设计界的弊病。

    (二)民族文化创新是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的解决之道

    如果单纯从艺术设计领域来讨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艺术设计思想和作品向外传播,都可以被当做全球化的过程。首先,某一个地区或民族是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起源的开始,经过某些因素,而传播到世界上的,所以可以说先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如果要解决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其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当然,这种创新应该是建立在对民族传统文化充分继承和发展上的。

    1.深刻理解地域特色民族文化的内涵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地域特色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才可能达到继承传统文化,才可能掌握其本民族本质、内在的精神,才可以把现代手段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果只是简单把民族文化挪来一用,其内在的思想是不会被真正体现出来的。因此,审视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出崭新的观点就是对其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求其精髓、取其精华、结合设计理念来创新出新思维。好的艺术设计能给人们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对新的生活方式的思考。自古以来,人类的设计活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设计方案的优劣在于其是否满足了设计诉求点。总的来说,我们处于“以人为本”的设计时代,生活是设计的源泉,生活方式研究是设计与生活的桥梁。对设计来说,元素是基础,特色是表达元素与元素之间组合的特点,风格彰显特色的升华。“中国特色”的设计就是要求设计师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把中国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完美融合,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2.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要有创新

    继承与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对设计师来说要把握好的,就是要他们理解与继承好民族文化和哲学内涵、古代文化中的传统美学思想。首先对传统艺术进行消化,然后再接着对其进行深层次创造,这就要求既不失去民族特性,而且又具有时代感。设计师们只有对其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领悟,再加上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潮流,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特性的作品,这样才能够被本民族和国际社会同时认同。传统与本土是两个互相联系的开放体系,本土建立在全球知识体系基础上,全球化的优秀设计作品是根据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着本土化的设计,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都被生活紧紧连接着。因而,中国特色不应局限于僵化的传统与本土,应以开放的心态创造传统,从本土生活中发现特色。本土设计应保持开放性,设计出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产品,在继承民族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基础的同时进行民族文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对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

    3.融合民族情、时代感、国际观

    在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中国设计文化的虚无感和悲观情绪,现代设计完全参照西方体系,忽略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对祖宗留下的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模仿是克服不了全球化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影响的。设计师们需从传统的设计思想入手,加入现代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他们创作的作品既体现民族性又要具有时代感。就要善于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的成果和先进的经验。这里所说的学习是要领会到那些优秀作品的“灵魂”和“精髓”,虽然好的外在表现形式重要,但是内在的设计思想和文脉才是当代的设计师们所要掌握的。这些“思想”和“文脉”并不是容易掌握的,它需要设计师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的作品进行研究、对比和思考。当代,将民族情、时代感、国际观进行融合,兼收并蓄,这才是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4篇

本文首先对光效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进行了相关论述。然后,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重点对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电影领域、动画领域、标志设计和字体设计做了详细论述,最后探讨并总结了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特点。

关键词:

光效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运用特点

被称为“欧普艺术”、“视幻艺术”的光效艺术,它对工艺美术的银幕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光效艺术具有以下特点:几何的流动感、运动的韵律美、黑白的错视美、色彩的颤动感和空间的视错感。视觉传达设计则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的基础要素,并且运用视觉元素进行平面设计,也可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技术和视觉设计的交叉融通。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领域涉及广泛,本文重点对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电影领域、动画领域、标志设计和字体设计作相关论述。

一、相关概念

1、光效艺术光效艺术起初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欧洲和美国,它又被称为“欧普艺术”、“视幻艺术”。顾名思义,它采用几何形状制造出各种光色效果、通过设置明暗各异的背景,且搭配不同的色彩、通过产生运动的幻觉,以及强化绘画效果,从而实现抽象派艺术的表达效果。总体而言,光效艺术就是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利用颜色转移时所显现出来的各种波形变化,或者凭借制图仪绘制出细腻的线条,再结合人工处理过的光色变异,最终给观众形成视觉差错的“光效幻象”。一般而言,光效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大多数是远离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自然现象,它纯粹是感情化的色彩或符号形象化的图式。正因为如此,光效艺术所带来的设计作品经常不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2、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传播特定事物通过可视化的展现形式而形成的设计学科,它根据所设定的设计目标,首先通过对信息进行的深入分析、然后归纳,最后通过文字、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并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大众的过程。所以,它主要是以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等二度空间的影像来进行展现。然而,伴随着设计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电子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层面,多媒体技术手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愈加深远。视觉传达设计的相关领域包括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动画设计、形象设计等。

二、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

1、电影领域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影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例如:《斯巴达300勇士》这样极富风格化的光效处理在传统电影中很难完成。“数字特效”属于科学技术范畴,而“光的艺术”属于艺术范畴。并且,数字技术不仅精确的表达了创作者的艺术期望,而且拓展了电影光效的丰富程度。光效艺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2001年摄制完成的《指环王》、《世界因爱而生》等电影,借用光效所营造出的奇观效应和视觉效果、光和色的复现过程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源自漫画的《罪恶都市》,其风格上将光影处理成带有漫画的黑白漫画格调,从而成功营造了一个非现实的暴力漫画的世界,让观者及体验到逼真感,以及视觉。光效艺术在的电影领域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所具有的可控性优势和随意性等优势,极大丰富了电影艺术创作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推动了电影以写实性为特点的创作力度,并且拓展了在写实创作领域的艺术表达自由空间。

2、动画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效艺术已经开始融入动画的制作中,因为在动画中引入光效艺术不仅可以诠释影片的意境、增强影片感染力,还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李亢亢通过研究认为,动画光效比胶片传递出的视觉感受和审美都有所超越,并且采用光效艺术渲染出来的光感总是呈现细腻唯美的状态。总而言之,光效艺术可以使不同物体的层次和质感也更加丰富。利用光效艺术,则可以模拟现实光效,让观众更加真实的去地理解片中内容并吸引观众的注意。比如:《长发公主》中,男主人公尤金在和官马争抢包裹时,人与马在争抢过程中总有一束光效把他们照亮,其作用是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看清细节部分,引起观众的注意。动画光效既可以创造阴森恐怖的感受,也可以成就绚烂夺目的光辉,用光方面的技巧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开拓,手法运用也更加广泛,例如:在《鬼妈妈》一片中,就是利用阴森恐怖的光效,而在《吉诺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因为抢夺一枝花的剧幕中,心形月光以及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浪漫的感觉油然而生。

3、标志设计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志设计逐渐向动态化视觉形式方向发展,该发展方向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当然,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品牌意识得到增强、促使标志设计向新的形式发展。因此,运用光效艺术体现标志设计的手法转变成具有时间连续性的动态形式。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光效艺术家利用线条的重复、交错排列,以及几何形状的周期性组合等,制造运动的幻觉。例如: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以“宇宙与光线”为主题的标志,采用不同螺旋线分割正圆形,从而创造一种无穷的视幻觉感;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标志,星条旗设计出五颗重叠的星,并以十三条横虚线分割构成,使之呈现强烈的运动感。建立于抽象派和波普艺术反叛基础之上的光效艺术,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空间,它使标志设计摒弃了传统的静态的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种产生眩目流动的动感效果设计形式。

4、字体设计领域从视觉角度上讲,文字设计不仅仅是字体造型的设计,还是以文字的内容为依据进行的艺术处理,使之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文字设计分类:平面文字设计、立体文字设计、动态文字设计。字体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丰富成熟的。字体设计是人类商业活动的必然需求,它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进化着,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效艺术和字体的样式、行距、字间距、以及颜色一样都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光效艺术设计可以运用在平面文字设计、立体文字设计和动态文字设计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可借助photoshop,以及光效字体在线制作平台进行平面文字设计、立体文字设计和动态文字设计。当然,也可借助LED建筑照明来设计动态发光字体。毋庸置疑,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形象设计中,都需要利用样式多变,突出主题的光效艺术来增加设计质感。

5、展示设计领域展示设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比如:博物馆、商店、大型博览会等的展示都属于这一范畴。通过光效设计对展品进行艺术化的表现,不但增加展示空间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提高了展示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领域目前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一般通过塑造光的形态、颜色、光和影的关系及光的主调来凸显展示领域的设计风格。通过灯具的结构设计、发光体的造型变化、添加各种附件等手段,产生性质的光,传递各自的展示情感,从而打动不同的参观者。在泉州博物馆中,利用展品的色彩塑造对展示光效设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传播特定事物通过可视化的展现形式而形成的设计学科,它根据所设定的设计目标,通过文字、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并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大众。然而,光效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纯绘画艺术和装饰图案艺术之间的界限,它对工艺美术、银幕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习惯把光效艺术当成是视觉艺术的科研成果,它同时也是新一代的艺术家对新兴科学技术无限探求与创新的结晶。本文重点在于探究光效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通过研究与对比可以总结:首先,光效艺术具有的可控性优势和随意性等优势,极大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其次,光效艺术体现时间连续性的动态形式,所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志设计独树一帜。最后,光效艺术运用在字体设计中,具有较强的醒目性,增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陈慧,叶锋.耀动的幻觉——光效应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形式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5(4).

[2]高艳侠,陈跃,胡洋.光效在影视特效中的应用解析[J].影视制作,2015,21(4):82-85.

[3]唐文涛.光的艺术性[J].Playwright,2004(1).

[4]王潇娴.基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互补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5(8):112-115.

[5]陈志权.视觉传达设计与视觉思维——评《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6]周丹丹.试析影视光效艺术设计[J].电影评介,2008(14).

[7]白志勇.影视后期合成之光效艺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6):2749-2750.

[8]李亢亢.动画中光效的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4(10).

[9]冯建基.现代标志设计研究[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

[10]刘西省.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J].包装工程,2014,28(3):93-94.

艺术领域活动设计范文第15篇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造型?表现”课《诗意画意共传情——诗意画》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环节: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你们学习了不少的诗词,哪一位同学能够背诵一两首?教师对背诵的学生给与表扬,进而鼓励学生看谁既能背诵又能表演,对表演的学生给与热烈的掌声。进一步激励学生: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艺术之手把诗意画出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能!学生情绪高涨。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意画意共传情——诗意画》这一课。

这节课采用了提问递进式的导入法,它突出了三个作用:1.为诗意画创作做好铺垫,即解读诗意。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3.引出本课课题,即能否用我们艺术之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诗意------诗意画的创作。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在“设计?应用”课《书籍封面设计》教学中导入是这样进行的:把不同风格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依次展示,让学生快速欣赏后做出回答: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本,为什么?由此引出:书的设计风格不同,给我们的印象也不同。一本书,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优秀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书籍封面呢?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书籍封面设计》。

这节课的导入设计,利用美术视觉艺术的特征,运用了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看书的封面,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有的书籍封面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内容,这显示了导语设计的针对性。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在“欣赏?评述”课《梵高的画》教学中导入可如下进行: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银幕显示梵高的《星夜》,两分钟以后,音乐渐小至停。提问:1.谁知道银幕上显示的是哪位大师的作品?作品名称是什么?2.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形象?3.请你谈一谈此幅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教师可酌情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激励为主。宣布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大师梵高的绘画作品。”

这节课的导入采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即让学生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熏陶下,欣赏梵高的名作,教师通过设问引出课题,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与更多的鼓励表扬。学生进入一定的艺术情境,多思考几个“为什么”,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知欲,这充分发挥了导入设计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在“综合?探索”课《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教学中导入是这样进行的:教师展示课前搜集的各种宣传品向学生发问: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广告;有的说是海报、请帖;还有的说是节目表、纪念册。教师接着问:哪位同学告诉大家这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回答是宣传用的,也有的回答是做广告用的,发给观众的。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这些物品是宣传品,是配合艺术活动用的艺术宣传品,它是任何艺术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不敢想象没有宣传品的艺术活动会是什么结果,可见宣传品在活动中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宣传品的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