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篇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毋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应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蕴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做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团。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2篇

    针对《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阅读教学部分,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并提出了六点看法。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1)这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提出的目标。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2)。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3)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 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延伸教学策略操作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08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延伸拓展教学的运用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时尚。面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课外阅读读物,要想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扩大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的目标,运用延伸教学策略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要高质量地完成新课标的课外阅读总量,就不能仅拘泥于语文课本中的教材文本,更要关注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延伸。文本只是阅读的由头和引子,语文教师要更为有效地实施延伸策略,活用语文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和内涵,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视野落到实处,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所以,运用延伸教学策略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注意做到实施操作的开放性,即三个结合,具体如下:

一、教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深层心理是人的一切欢乐、热爱和能力等的源泉,而且是创造的源泉。”在阅读文本之前,学生的“疑惑”、“兴趣”、“期待”心理需要就是不竭的阅读动力源泉。所以,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延伸策略指导课外阅读,就是指课内的延伸由教师来推荐,课外的延伸由学生来自主选择,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这样的阅读更易收到实效,更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内的延伸由教师推荐。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中,选载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教学时教师可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学特色与风格。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第三回的节选,授课时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阅读原著《水浒传》。教师的推荐,也可大胆整合教材,利用数字化平台,扩展到文本之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如有位教师在教《寓言四则》的寓言单元,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即结合当代著名作家乔叶的《动物世界里有人类的影子》一组文章,辅之以莫言《马语》,放到校园网站,发动家长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让大家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大家跟帖解答。如此一来,学生的内驱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课外阅读也就变得有趣亲切,阅读成为了“悦读”。另外,除了推荐阅读作品外,还可结合阅读内容采用更多方式的延伸教学,拓宽语文课堂的厚度和张力。如让学生就某一课文情节展开想象,让他们对课文某一点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发表意见,比如语言赏析、人物评析等;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对教材文本进行改编,如缩写、改写、续写等。这些延伸拓展,能更大程度地开辟语文课程资源的天地,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教材文本,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以延伸内容的“外”来“养”课堂学习的“内”,这才是实施延伸策略的核心所在。

课外的延伸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可采用学生全体参与和分工合作的做法。这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具有开放性。由于教师手头的资料较为固定和局限,加之其欣赏角度、阅读视野的不同,也不能更广泛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如果以教师的兴趣喜好来替代学生的自由选择也极可能会把课外阅读的积累变成了“营养不全”的课外阅读硬性灌输,从而走入另一个误区。所以,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选择佳作,让他们在阅读品味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力。可以说,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就是他们阅读鉴赏的过程,学生推荐作品的过程又是锻炼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舞台。

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一位教师设置了“我和诗词有约”的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推荐展示古诗词作品:如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某小组的学生在整合资料时,融入时代印记,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推荐展示:

1.踏水而歌――比较歌曲《卷珠帘》的两个版本(霍尊版和刘欢版),结合歌词,说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谈谈你的看法。

2.溯源而上――品读温庭筠的两首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与《望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探讨《卷珠帘》歌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意,将现代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结合起来,交相辉映,探寻中国文化之根。通过自主选择推荐,学生不仅品味到了古诗词的美,更感受到古诗词对中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在古诗词阅读心理上也由害怕转变为敬畏。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业就会变得简单。”所以,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生天性,适合学生的才是最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更是如此。

二、方法指导与个性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鉴赏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实施延伸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如速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摘录的方法,将所阅读的有感悟的内容摘录下来,写上摘录的原因,即摘录简评。摘录简评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先是对字、词的简评,进而是句的作用,再到分析文章所选例子对中心的作用,接着是对文章的脉络,直至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感受作家的风格。由小处着眼,放置全篇,这样的方法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再次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摘录习惯,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科学的方法指导只是开启了阅读的第一步。新课标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知道,每个人拥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不同,在阅读共性语言时内心激起不同的个性感悟。所以,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活动,应该把阅读文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品味中去感受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内心探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实施延伸教学策略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创新性、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应局限于某个程式化的主题思想或阅读模式,要学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去解读,因为任何一种阅读行为的结果都没有优劣之分,没有统一答案,只是存在某种可能,换一个角度或者立场,也许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黑格尔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重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的表达才会表达出来。”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有时也许学生的感受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但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指导他们去掌握探索积累的方法和价值评判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扬起人生奋起的风帆。所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去否定学生的看法,尽量少或不作评判,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阅读兴趣,因为在岁月的流淌中,随着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学生阅读鉴赏力也会随之提高,而年少时对作品的错误解读,也只将成为一种阅读回忆罢了。

三、专题鉴赏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力

专题鉴赏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就是先结合课文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阅读鉴赏,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然后借助活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在交流中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交流意识和表现力,从而促进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进行专题鉴赏时,可设计诸如记叙文美文欣赏、换个角度更精彩、寻根探源之我见等专题鉴赏,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阅读,融入情景角色,在比较中挑选合适的作品。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去阅读品味,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便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网络、多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要善用其长,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结合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交流,可通过课堂3分钟演讲、主题交流会、影评竞赛等形式,请学生对喜爱的影视作品以及流行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为什么大白、柯南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为什么爱看《哈里波特》《灌篮高手》?教师引导,学生评判,促使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粗略的阅读感受,更要进入深沉的思考,让学生的影视生活透明化、程序化、理性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为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

基于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受的能力。一言以概之,学生在学会阅读文本的同时,学会阅读人、阅读社会、阅读生活。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开展延伸教学之后,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觉利用点滴时间大量阅读,做摘抄、谈感悟、写笔记,从阅读感悟到创新作文,逐步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有位学生就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课文这个小圈子里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段时间的阅读,使我了解到精彩来自课外。”

[参考文献]

[1]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M].新蕾出版社,1983.

[2]刘久娥.研究・展示・成长[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4(10).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4篇

一、指导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如何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 首先,便是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关于阅读的时间问题,要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当然,教师也可抽出一定的语文课时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二、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根据阅读时细密和简约的情况,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是完全性阅读。它通过细读、反复等形式,推敲、琢磨文句,求的是知识的深度。略读是不完全性的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通过浏览、跳读等形式,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了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的阅读过程。在阅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可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指导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或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宋代苏轼诗云:“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作诗写景急得像追捕逃亡一样,做笔记也应如此。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和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四、指导学会交流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便要让他们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便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作更为深入的思考。另外,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五、指导观看影视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骆驼祥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们应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教师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如学生能找出两者在叙述事件与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异同,他们便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启迪。

六、提高学生理解、赏析能力

学生在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中外名著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往往看问题不全面,甚至有些偏颇,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指导学生“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论世”就是了解作者作品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作家传记,深入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和经历等知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

归纳作品思想内容。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5篇

1. 信息化环境下影响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的因素分析

1.1 混淆了英语课外阅读(extracurricular reading)和英语分级阅读(Level Reading)

分级阅读主要是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智力与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及有针对性的图书。分级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改进阅读策略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美感和激发阅读兴趣。分级阅读比课外阅读更具针对性,但由于国内的分级阅读标准并不成熟,导致分级阅读在操作上效度不高。

1.2 混淆了英语课外分级阅读和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

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是对课内分级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帮助教师评价并跟踪学生的阅读进步情况,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它是紧密衔接课内分级阅读教学,并有教师、家长甚至专家的引导、监测及评价的动态过程。然而,简单地将学生推到课外分级阅读市场的做法还比较普遍,导致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效度低下。

1.3 混淆了英语信息化教学与英语信息化助学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课外延伸分级阅读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协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使学生认知投入更加深入、阅读情感的体验更加积极鲜明、阅读策略的运用更加有效。但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不能建立教学相长的网络阅读环境、交流环境和评估环境的状态还比较严峻,导致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所带来的阅读损耗还比较大,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外延伸分级阅读的效度。

2. 基于信息化的提升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的途径探究

2.1 Research

调查、分析和诊断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和最近阅读发展区,然后在i+1阅读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制定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目标。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i+1”阅读理论要求了解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阅读略高于学生现有阅读水平的分级材料。

2.2 Reading

在关联阅读理论的引导下,找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切入点,并据此选择与课内文本内容相契合的课外阅读内容;并在窄式阅读理论的引导下,指导学生自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主题阅读和深度阅读。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并编辑相同或近似主题的内容,通过词汇的重复度和内容的相近度来提高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比如两篇关于感恩节的文章,可以在课内运用精读策略对Text A: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进行深度研读,由词到句,由细节理解到文章整体把握,层层落实。而运用泛读策略对Text B:Thanksgiving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包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

2.3 Responding

观察学生阅读反应,倾听学生阅读感受,在“互联网+”背景下借鉴信息化助学手段在阅读策略上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构建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指导体系。

2.4 Reflection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引领下,根据教学效果,对“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助学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设计进行提炼和理论升华,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几个层面来概括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程序,形成信息化助学教学模式。

2.5 Realization

在“多重交互”阅读理论的引导下,利用自主研发的分级阅读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相应等级学生之间的阅读资源共享,以此来验证信息化助学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3. 基于信息化的提升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效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延伸过度

适度的延伸阅读对课内阅读教学是有益的,但是过犹不及,延伸过度会导致分级阅读效度低下,表现在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而阅读兴趣减退,甚至连带家长一起疲于应付、怨声载道。

3.2 阅读损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是不是有了兴趣就能提高阅读效度呢?在网络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碎片化”阅读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主流。这种快餐式阅读方式耗费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阅读的效度却大打折扣,尤其表现在阅读缺乏思维深度。

3.3 延伸不力

由于学生个性阅读的最近发展区不好定位,也由于网络空间上的英语读物不好分级,学生找不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切入点,不能有效将课内阅读策略和技巧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上,这导致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名不副实。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为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构建英语信息化助学分级阅读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准确把握规律性,改进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关键载体,要立足课本,适当延伸,对学生搜索到的分级阅读材料作一定的整理和导航,鼓励和协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要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英语分级阅读课外延伸教学的基本保障,改进网络学习环境、交流环境和评估环境等。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将继续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持续开展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推进前瞻性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Stephen D. Krashen. 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J]. Language Magazine, 2004(05).

[2] 杨贤栋. 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英语分级阅读效度研究[J].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4(09).

[3] 蔡容龄. 英语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外教育研究, 2009(07).

[4] 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 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社, 2012.

[5] 王霈. 用分级阅读促进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2(07).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6篇

一、在阅读教学方面

1.可在教师揭题、质题后使用,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因为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正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播出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可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一夜的工作》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谁一夜的工作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简陋的办公室及夜以继日工作”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的崇敬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埋下了伏笔,并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至此我即兴讲述课文,就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还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在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

3.在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4.在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有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文中的内容可以在图上形象直观地显现,而图上的内容在课文中又能找到与之相吻合的具体表述的语言文字。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或背诵课文时教师恰当地放映画面,可以让学生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记忆或复现,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中“夺桥”是重点,教完后可再次利用放映片,让学生根据情节发展抓住描写指导员们神态、动作、语言的主要词语,看图练习复述夺桥的经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在作文教学方面

1.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有无从下手之感。此时应用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就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解决了学生面对作文题目难以下笔成文的问题。小学生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运用多媒体课体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多媒体还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做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教师还可以运用录像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从而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再现场景,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其思维的多向性。教师也可以通过Inte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不仅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被动地位,使其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还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研究

前言:基于我国当今课程体制的改革的要求,改制后的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当中的阅读教学部分有了新的规划,提高语文课程资源的延伸性和拓展性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目标。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大幅度的提升。

一、我国小学现阶段高段语文阅读的实际情况

我国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从教材以及辅助教学材料当中接触到了很多的优秀文章,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桎梏下,教师在教学手段方面相对老旧,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方法方面也相对缺乏,因此现阶段我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在阅读过后仍留有大量的相关问题没有解决,无法正确全面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思想,长此以往造成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欠缺,语文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也就在语文考试中难以取得优秀成绩,因此提高我国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已经成文当前语文教学的首重[1]。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应当仅仅止步于语文课堂阅读,还应当加强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语文教师应适度进行延伸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增加阅读,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帮助,对于学生阅读当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不易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应当有全面的预测,并作出相应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情感和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成果,并从中获得一定的人生感悟以及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我国小学现阶段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教学实施方法

(一)教师在语文课前的阅读教学准备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针对课程内容需要搜集准备延伸性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还应当注重日常生活与阅读教学的相互结合和衔接,以保证课内外的阅读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营造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阅读的累积。

1.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顺应我国新课改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语文阅读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也应当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成长需求。

2.提前搜集延伸性阅读材料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全面深入的研究课程内容,将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课程文章本身完全熟悉和消化,并就课程内容引入相应的日程生活,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范围,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能够让课程更加丰满和立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让学生拥有高度的阅读学习热情[2]。

3.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

在我国小学当前所使用的课程教材当中,有许多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的内容,直接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接受和理解方面的偏差,甚至无法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全部依靠教师的指导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针对性的查阅和准备相应的知识,了解教材文章的相关背景和写作环境等周边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顺畅的理解文章的立意和情感。让阅读教学实在的融入和连接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生活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处处发现语文,使阅读真正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二)引用相似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当中可适当推荐或者引用与课程内容相近的文章,通过对比和分析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引用与教材相同、相近的文章还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知识面,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感受能力,让学生接触到更为广阔的延伸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感悟,让延伸性阅读教学最大幅度的发挥其优势。

三、在语文课堂以外推行延伸性阅读

语文延伸性阅读教学不应当仅限制在语文课堂当中,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也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积累和提高的全部需要。所以学生离开语文课堂不应当意味着离开语文阅读,而应当将延伸性阅读带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积极主动的在课外时间进行语文阅读。教师也不能被课堂和教材局限,应当将视野投向课外和学生生活,积极推行课外的延伸性阅读,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支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平台[3]。

结论:学生因为自身的阅历和知识储备所限,对于文章当中隐含的思想和意义无法全面透彻的理解,因此提高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就成文现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丽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PISA测试理念运用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命题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Z1:52-55.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改革 阅读的扩展与延伸

[作者简介]李冬莲(1966- ),女,广东龙门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及商务英语教学。(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T20114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86-02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通过视觉并借助于其他大脑活动来获取信息,从而了解、适应客观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变化万千的信息化时代,英语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语言,已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因此,研究英语阅读的方法,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成为语言教育者和学习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英语阅读也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的现状分析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国内语言教育者对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些教学研究与实践无疑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然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虽然这些阅读教学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孤立的、为阅读而阅读的培养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许多大学生具备很好的阅读能力,但在听、说、写、译等能力的发展上严重地不平衡。

应该说,造成这种英语能力不平衡发展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阅读分数占总分数的40%,中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大学英语阅读能力与其他英语能力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许多英语教师只是单纯地围绕阅读能力来进行阅读教学,没有把阅读能力与学生其他各项英语应用能力协同起来,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通过不同的听、说、读、写模块训练来完成不同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而较少将几种应用能力综合起来训练。结果是阅读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跟不上。反过来,其他能力的滞后,也会阻碍阅读能力的发展。英语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应用能力,只有通过综合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实现英语语言教学目标。

三、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阅读的扩展与延伸

鉴于以上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必须对现有这种以单纯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进行大胆改革,走出单一的教学模式,尝试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相应地扩展听、说、写、译等能力,并将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向未来和课外延伸的新阅读教学模式――这就是“阅读的扩展与延伸”。

(一)“阅读的扩展与延伸”含义

1.“阅读的扩展与延伸”同“泛读”之间的区别。这里所说的“阅读的扩展与延伸”与阅读教学中的“泛读”(extensive reading)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泛读是区别于精读(intensive reading)来说的,是一种通过大量阅读,借助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来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而笔者所说的“阅读的扩展与延伸”是指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兼顾听、说、写、译等应用能力的扩展,使阅读能力与其他几种语言能力平衡发展,并使阅读为学生的未来和现实生活服务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摆脱过去那种孤立培养阅读能力、忽视其他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

2.从阅读过程的角度来理解“阅读的扩展与延伸”。在教学上,我们可以将阅读视为一个系统或过程,将阅读教学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学。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起点 (阅读的准备)―中点(阅读)―终点(阅读的扩展与延伸)。应该说,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前两个阶段做得较好,但大多数就止步于第二阶段,而忽视了最重要的第三个阶段――阅读的扩展与延伸,这一阶段是学生通过阅读内化的关键一步,也是语言教学的运用环节和终极目标。

(二)“阅读的扩展与延伸”的形式及其理论依据

通过多年不断的实践和研究,笔者在阅读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三种形式来实现“阅读的扩展与延伸”:

1.技能培养上,由单一的阅读技能向听、说、写、译等技能扩展。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听、说、写、译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包括输入和输出能力。而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又分别包含听、读和说、写、译能力。这些能力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只有将这五种能力同时进行培养,学生才能最自然、最灵活地将它们运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的目的。因此,在阅读课程中,适时地实施其他能力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课程综合化理念。

2.在时间上由现在向未来延伸。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理解这些信息,还要有意识地让这些信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服务。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做准备,高校教师不应把职业教育仅仅看作高职院校或职业培训中心的任务,任何一所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因此,阅读教学也必须向未来延伸。

3.在空间上由课堂向课外延伸。阅读教学中,不仅使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信息,而且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获取的信息运用到课堂之外,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际运用,才能内化为能力,语言教学才算是达到了最终目的。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探索精神和学习毅力,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效。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化”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教学也必须在空间上从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向现实生活延伸。

(三)“阅读的扩展与延伸”实施方法。

“阅读的扩展与延伸”的实施方法总体上可概括为“实践活动”。以下将通过具体实例来阐述这些方法的使用。

1.阅读技能向其他英语技能扩展的方法。一是阅读技能向听、说技能扩展的方法。例一:陈诉活动。步骤:(1)在学生完成阅读的前两个阶段(即“预读”和“阅读”)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阅读过的材料写出10个陈述(statements)。要求这10个陈述中必须包含正确的陈述和错误的陈述。(2)每2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先由一个小组的各个同学分别说出这10个陈述,由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判断这10个陈述的正误。例二:提问活动。步骤:(1)活动分组方法与例一相同。(2)将阅读过的材料分为几个部分,由各小组分别根据其中一个部分拟出10个问题。要求这10个问题必须包含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要求特殊疑问句尽可能由不同的疑问词(如What,Who,When,Where,How等)来引导。(3)每2个小组之间进行活动。由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提问,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回答。二是阅读技能向写作技能扩展的方法。例三:问题扩展写作活动。步骤:(1)在例二中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材料提出10个问题,现在要求学生将这10个问题写在纸上,每2个小组进行交换。(2)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另一个小组所提供的问题,写出一个完整的段落,这个段落不能只是这10个问题的答案的简单叠加,而必须要有很好的逻辑关系,要用适当的信号词(signal words)来连接。(3)要求各小组将写好的段落誊写在A4 纸上,由小组长朗读完之后,贴在教室里。三是阅读技能向翻译技能扩展的方法 。例四:摘选―翻译―交换译文活动。步骤:(1)分组方法与例一相同。(2)要求各小组从阅读过的材料中摘选出5句最精彩的句子,并写在纸上。(3)每2个小组将精选的5个句子进行交换,并译成汉语。(4)2个小组再交换译文,进行对比,评价双方的翻译技巧。(5)每个小组将这5个句子及译文誊写在A4 纸,然后贴在教室里。

2.时间上由现在向未来延伸的方法。例五:讨论活动。步骤:(1)分组方法与例一相同。(2)教师在“阅读的扩展与延伸”阶段要求各小组根据所读文章,找出文中哪些观点和建议可能对未来生活和工作有帮助。(3)教师汇总各小组观点和建议。(4)全班共同讨论这些观点和建议的价值,并按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帮助程度,将这些观点和建议进行排序,形成一个清单(即结论)。(5)请学生将清单誊写在A4 纸,然后贴在教室里。如该教材的第7单元的课文“Are You a Workaholic?”(你是工作狂吗?)一文谈到如何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阅读的扩展与延伸阶段,教师可按以上步骤要求学生写出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分析这些职业可能带来的压力,并讨论如何解压。

3.空间上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方法。例六:问卷调查活动。步骤:(1)分组方法与例一相同。(2)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所读文章的主题,拟定一份问卷调查,以验证该文的思想观点的正确性或调查相关命题的现状。(3)教师要求各小组实施调查,并撰写分析报告。(4)各小组提交调查报告,并贴在教室里。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写作教程)第二册》为例。该教材的第8单元课文“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 ”(人生的意义不只是工作)一文,通过几个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过于急功近利,学业过分以未来的职业或薪水为重,而忽视了生活中其他有意义的东西。教师在阅读的延伸阶段可布置类似的问卷调查活动:请各小组设计一份英文问卷调查(问题不少于10个);调查对象为本班或外班同学(不少于20人);并统计调查结果,比较调查结果与本篇课文的调查结果的异同,撰写出一份英文报告。最后,经全班评比,选出最优调查报告贴在教室里。

四、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事实上,许多英语教育者多年来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阅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但具体到改革的方法和思路等细节时,却往往成果不够。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对阅读的扩展与延伸方法等细节上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更具有现实意义。英语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的大潮,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使阅读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服务,促进学生的英语技能全面、平衡、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诗艳,秦春黎.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振兴与发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刘为凯,余雪琳.浅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5,58(3).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9篇

一、利用课文“留白”,激发想象,进行审美创造

课文中的“留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留有余地。笔者从教数年,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无字处皆有其意”的留白,例如诗歌。语文学习最终是要将课本上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读中体会诗歌里的“留白”,为课后的拓展“补白”埋下伏笔。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配有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画并联系自己的情感、生活、社会、阅读等经验,把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头脑中生动鲜明的形象,进而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和韵味,让课文还原成生活。在学生感知文本,读透诗文的“留白”之后,教师可设计适当的创编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通过这样由课内到课外的语言实践创造活动,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空白,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利用课文“留白”练“说”。就是在学生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重组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例如,一次儿歌课中,学生说出了“歌声会领您走进树林,听到布谷鸟欢快的歌声。歌声带您飘进花园,想起牡丹花艳丽的笑脸。歌声会领您飞向太空,看到祖国壮丽的山河。”这般美丽的诗句。

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训练他们创造文字美(即作文)的过程,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文“留白”,引导学生多模仿,多实践,促进其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如《珍珠鸟》一课的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为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索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人鸟相亲的美好境界后,播放一组人与动物、人与人和谐友好的画面,请学生课后写出自己对“信赖”的一点感觉,一点滋味。这一补白练笔,可以使学生直接触及文本的灵魂,深刻领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二、通过延伸阅读,提高审美品质

将美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意味着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审美品质。

(一)养成延伸阅读的良好习惯

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提升阅读审美品质。通过有效的语文课外延伸阅读活动,笔者班里的很多学生由原来不喜欢阅读到喜欢阅读,从喜欢阅读到一有时间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到了美的享受。课外延伸阅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笔者班里的学生从两年级起就自备一本“采花酿蜜”本,他们习惯于在课外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语、动人的语句,此为“采花”;而将摘录的好词佳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则为“酿蜜”。课外延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空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体现了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品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延伸阅读的有效方法:“三圈结合”法

课文为一圈,引申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个圈围绕同一圆心,层层扩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如学完《草船借箭》这一课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的少年读本,然后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感受到作品中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爱上我们中国的文学名著。在学生的审美情感被激活以后,教师可建议有兴趣的学生去读读中国四大文学名著的另外三本。

(三)选择适当的读物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关。低中年级应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感性读物为主,比如教师可以推荐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等,使这些读物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渴望纯美、神秘、冒险的故事。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词汇教学;策略;教学延伸;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能力得到提高,做到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并学会学习。而教师在“任务与应试”的双重压力下,既要进行词汇语法等各种知识点的教学,又要安排课堂活动,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词汇以及阅读教学两个反面探讨一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词汇教学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效果就越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记住单词呢?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一些策略。

1.词汇学习策略

(1)读音和拼写。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学生把first写成 frist, tired写成 tried, proud写成 pround。这是因为学生对词的读音掌握不好。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音素及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重视单词读音,注意音和形统一结合,培养学生按拼读记忆单词,达到见形而知音,听音而知形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掌握词汇的效率。

(2)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缩略法。合成法如gentleman, bathroom。转化法如land 、rain。派生法如 able-unable、 like-dislike。混合法如helicopter airport-heliport 、photograph-photo。缩略法如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只要掌握词根,运用构词法,既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又能扩大词汇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如对比法、归纳法、联想法、翻译法及猜测法。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去运用。

2.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教学重在教学的情景化。首先可采用情景呈现法,如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表演、语言或是flas来介绍生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在教alien、UFO、land这些词时,我就用了flash呈现出从天而降、外星人走出来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A UFO landed on the street, the aliens get out of the UFO。帮助他们既理解了也记住了单词。其次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如单词造句,翻译句子,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猜词游戏等,让学生把学过的词汇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方位运用。如讲方位的介词时,结合教室内的布局,让学生自己描述 Some desks and chairs are in the classroom. Some books are on the desks. The chairs are under the desk。这种教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词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展示学生的语言技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深化阅读的内涵和拓展其外延。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1)文化的延伸。文化的延伸通常指提供给学生相关国家的文化习俗,如历史、地理、娱乐、运动、饮食、教育、礼仪等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文化进行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做好铺垫,扫除阅读障碍。如《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9 “When was he born?” 阅读教学的文化延伸可设计介绍Mozart ,Tiger Woods ,Ronaldo的表格,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物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八年级下册Unit 7中的“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阅读教学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延伸教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特点。九年级Unit 6中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阅读教学可以延伸拓展中西方饮食文化等等。

(2)语言的延伸。语言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分析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学会创造性地运用从阅读中所掌握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如八年级下册Unit 9中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学习和赏析的态度浏览文章,体验新加坡美景。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寻找文章中的语言美。如整篇文章先总体描述,然后进行细节分化,描述新加坡的气候、食物、野生动物园等,最后总结全文。学生可在文中找出一系列的连接词,把全文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however,whether ... or,and of course...另外还可带着学生从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Maybe you fear that...It might seem strange…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One great thing about ...is ... 这样既可以让他们理解文章,同时也可以从阅读中许多关于写作的方法,从“读”上升到“写”的高度。最后设计题为 “Have you ever been to LuXi?”的书面表达,充分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3)情感的延伸。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许多阅读材料都有积极的情感主题。所以情感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九年级Unit 1中的“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克服困难,顽强自信;九年级Unit 7中的“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九年级Unit 8中的“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和八年级下册Unit 4中的“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与人为善,参加志愿者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九年级Unit 3中的“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延伸的情感主题可以是:换位思考,感恩父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把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资源载体,延伸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融积极的情感教育于其中,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

另外阅读教学的延伸还可涉及到情景的延伸和思维的延伸。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当然不仅仅包括词汇和阅读的教学,还包括听力、语法等方面的教学,要构建有效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能研究学生,优化教法,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并能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学有序、高效的进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6

[2]杨阳.词汇教学方法新探(三).《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5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1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部分,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集体诵读《横渠四句》时,说是“群情激奋”也不为过。下课时,学生对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堂课一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种印象是不是我们所希望留下的印象呢?

一 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拓展与延伸的必要性

课堂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拓展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因为语言的隔阂和时代的距离,对学生而言,文言文词句、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情感无一不是理解的难点。适当的课堂拓展能恰到好处地化解难点,拓展学生视野,增强课堂趣味性。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拓展和延伸?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文言文的课堂拓展常常从补充文章背景、补充同类文章、补充相关教学内容、补充相关情节几方面展开。不论哪一个角度的拓展和延伸,都应以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目的,不能是盲目的、漫无边际的拓展。因此,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不应淡化语言或脱离文本。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唐宋散文的选修教学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阅读中体会作家的人生追求和胸襟怀抱,进步的社会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理解散文作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学习用现代的正确观点和思想方法来分析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倾向,认识其意义和局限。可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适当联系作家的生平和思想、作品写作的具体背景,以及前人对作品的品评,来加深理解。”虽然是选修教学,但唐宋散文的阅读重点还是文本本身,而课堂的拓展应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目的。而在上文所提到的那节课中,虽然执教者进行了广泛的拓展延伸,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但这些拓展和延伸对学生加深理解并没有太多的帮助。

二 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拓展与延伸应注意的要点

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如何做到有效,要注意的地方很多。陈婷在《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拓展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文本拓展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即必要性原则、文本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这是非常正确的。将三个原则与文言文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我总结出在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中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第一,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的内容必须与课文紧密相连,拓展和延伸的首要目的在于利用丰富的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就课文本身的语言、情景、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言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文本的能力。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与此题材类似的其他文人游记,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等。

第二,必须注重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文言文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进行,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或布置为课后作业,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也是文言文拓展和延伸的第二个目的。拓展和延伸的内容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从“言”和“文”两个角度,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在《留侯论》的教学过程中补充《史记·留侯世家》中的相关段落,既补充了相关材料,又增加了文言语段的阅读。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拓展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阅读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受到了社会的期待。由于阅读教学具有比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能局限于文本内容,还要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延伸,使得学生能够结合本文内容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文本延伸需要遵循的的原则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并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可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文内内容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限制的延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1从文本出发,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在对阅读文本进行延伸拓展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本文本身,一定不能为了延伸而延伸[1]。如果可以,则在文本本身的基础上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和内容,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则不要进行无用的延伸,延伸的内容太深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难以受到理想的效果。

1.2找准延伸时机进行延伸

尽管阅读教学并没有对延伸的时机做具体要求,语文教师在延伸的过程中确实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臆断进行延伸,但是并不意味所有文本都需要延伸[2]。有些文本本来就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再延伸则没有必要,有些文本在延伸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能够能接受和消化。

2.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拓展延伸的实践策略

2.1课前延伸

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收集即将要将的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并对作者进行适当的的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产生好奇心,从而产生继续收集的兴趣,所以课前的合理延伸是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必要的[3]。比如,在即将讲解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作者鲁迅的背景知识以及当时文章的创作背景,学生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的收集和了解,对于鲁迅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了解到了鲁迅当时创作该篇文章的社会背景。这样一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对文中的句子进行体会,感受到鲁迅当时创作时的个人情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2.2课中延伸

通常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困难或者难点。而现有的文本内容可能很难对学生的理解起到实质性帮助,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点拨,使得学生无师自通。教师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延伸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延伸材料驱产生自己的理解,最好能够让学生做到和之前没有延伸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对比学习之后学生将会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在讲解到《孔乙己》的时候,可以尝试向学生讲解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呐喊》《孔乙己》《祥林嫂》等,这些作品与《孔乙己》的产生年代及表达思想非常相似,通过对鲁迅其他作品的点拨,学生能够从中领悟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从而使得课堂效率更高。

2.3课后延伸

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代表知识学习的结束,有些文章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让学生明白,尤其是比较深奥又精彩的部分,仅仅凭借课上的时间是很难以真正理解的,这也是文章的“神来之笔”。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去领略它,去感受它,从本意或者上下文的连贯关系去推敲它。比如,鲁迅的《故乡》在讲解完之后,文章中出现这么一句: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老爷!”其中,“终于”二字用的非常巧妙,但是文章却没有作进一步说明。因此,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想象,把这个“空白”补出来。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3篇

一、鼓励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预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菜单自主地预习课文。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字新词是基础、不动笔不算真读书、善思会问多查找才是真预习,学会动笔做好课前准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课后问题,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预习能力,自主完成预习内容。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老师应该多想办法,激发兴趣,这样,预习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教是为了不教”,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已远比简单地向他们传播知识更重要。因此,“预习”这一手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采用和推广。

二、课前演讲,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课前演讲是一种补充性的听说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事先在课外准备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课前交流演说。开展课前演讲活动,首先要制订活动的原则,其次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步骤制订活动的内容。尤其是到二三年级,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语文内容,在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如选择“我与好书”“榜样在我心中”“昨晚新闻”“我爱爸妈”“我的好老师”“家乡风貌”“童年趣事”“自我介绍”等话题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加强大有帮助。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明显加快,也会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语文实践和课外延伸创造机会,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会在课外延伸的自主学习中得到较大提高。

五、课外阅读要安排固定时间和内容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其次,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取消机械重复的回家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平时,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另外,寒暑假时间还要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制订假期课外阅读计划和设置学生假期课外作业,教师利用暑假返校日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课外阅读活动再上一个层次。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49-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完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使命。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虽然抓住了重点,但没有很好地突破难点,教师讲得精疲力竭,而学生则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折射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三种误区,即“窄语文,泛语文和非语文”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将语文课偏狭为文学作品欣赏和研讨,窄化为文学课;有的教师将语文课泛化为大文化课。或是成为班会活动,综合实践课,以活动和生活中的体验化简了语文学习;有的教师则将语文课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内容冗赘,形式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教师则在语文课内设置了大量的课外内容,课堂成了成果展示厅和资料交流会,弱化了语文本身的学习,却美其名曰“延伸拓展”。殊不知这样做,曲解了“延伸拓展”的真正含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两个板块,两件大事,三个层次

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一是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又分为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语言材料所反映的大千世界的知识。语言本身的知识包括文学常识、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文章的谋篇布局等;而语言材料反映的知识则包括社会、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二是培养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应注意把握的两件大事是:一是思路,也就是文章的立意、选材和组织材料;二是口味语言,即领悟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语文教学应注意的三个层次,即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语言表达的。

三、语文阅读教学要紧紧抓住文本。

抓文本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感悟与理性”的关系。感性即注重情感体验,感受形象,理性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要注意文本,关注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概括和归纳,否则就丢失了文章中富含的情意。二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宏观把握,微观深入。对局部的处理必须在整体的框架内,抓住文眼,品味语言,切不可脱离课文,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细心体会作者为表情达意而独具匠心的组材,从分析篇章结构中自然地归纳中心思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是“朗读与默读”的关系,朗读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感情,而默读则是让学生思考。在语文阅读中,朗读技巧的知道不能代替学生默读时的体验和品味。默读可以使学生潜心读书,静思默想,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因而,我们一定要注意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四、广元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5篇

1.营造一种氛围,培养一点兴趣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课改以后,教师的角色改变了,观点也改变了。由此,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更加明确了。教师启发学生,阅读是获得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我们要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得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因此,我们教师要有序地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灵活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2.制定一份计划,形成一种常态

计划要具体详细,有可操作性。小学阶段,课业负担相对不是很重,每学年、每学期,甚至每周、每天都要有计划。比如,中午饭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一、三、五,是安排学生看绘本,二、四是安排经典阅读的抽背。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要循序渐进,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3.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课堂教学中的有意渗透。①比较阅读。在讲解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情感描写及作品的风格或语言特色时,可选择不同的作家作品或题目相同但形式、内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杭州市名师郑雪琴老师教学《古诗两首》时,把两首送别诗一边比较一边学习。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课后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明白送别诗相同的地方,又能去感悟送别诗中不同送别方式和送别时不同的情感。②通过续写或改写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这种“小练笔”形式,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想,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教师在教学时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纵向式拓展。或向学生补充有关背景材料,如学习《假如》之前可引导学生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看看马良有了神笔都做了些什么,还可能做什么,启发学生想象,不局限于课本中的几个假设,而向更深的方向去发展。④加强语文阅读的“综合性学习”。即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与阅读积累的类似材料放在一起比较、欣赏、感悟,真实表达自己的理解。

(2)课外阅读的方法要求。①好书推荐会。利用语文课、班会课,老师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在这种形式上我也有过多次尝试:比如想把《淘气的埃米尔》这本好书介绍给学生,我就层层推进,不断地制造悬念,先出示埃米尔的图片,再告诉学生是哪本书上的主人公,那本书上的主人公还有谁,埃米尔有两件宝贝,是什么呢?让孩子好奇地跟着老师走,让我们的经典作品轻松地融入孩子的课外阅读中。②采蜜卡制作——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记,以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增强情感体验。第一,摘录词语。看到特别好的的词语,就将这整个句子摘录,或者本来不理解的词语,你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形式弄明白的词语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第二,摘录谚语、格言和警句。要求注明出处,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内容。第三,概括摘录有积极生活意义的事例。要求注明出处,并用一两句话评点其内容。③坚持每周背诵一点国学经典。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作品,如一二年级可以背诵《三字经》《必背古诗80首》《弟子规》,让经典伴随孩子成长。④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校园网、博客等平台,让家长监督,让孩子参与。

4.拓展课内外阅读的原则和注意点

(1)课内外阅读拓展延伸的原则:①要有教材意识。课内外阅读的拓展延伸要为语文教学服务,不是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什么课的拓展延伸,要致力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首要原则。②要有生本意识。找准孩子的起点,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引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确立教学目标,且其拓展延伸,必须是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