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篇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高尚的道德,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爱关心等方面,无论是教师那认真的态度还是精湛的造诣,对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教育,这是教师师德在课堂上的体现。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学习上的困难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二、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渠道。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想真正实现这些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德育点,使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转贴于 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为例,七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八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九年级有许多内容都渗透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新的台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施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等等,都能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新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通过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正确的人才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品德课的这些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2篇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高尚的道德,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爱关心等方面,无论是教师那认真的态度还是精湛的造诣,对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教育,这是教师师德在课堂上的体现。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学习上的困难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二、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渠道。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想真正实现这些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德育点,使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

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为例,七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八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九年级有许多内容都渗透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新的台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施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等等,都能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新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通过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正确的人才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品德课的这些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1. 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农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如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进而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要改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等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以提高教学实效作回报。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想教育;途径

一、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由人根据自身情况所设定的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或心中期望的未来的奋斗前景,或者是描绘一个个人生活事业的状态,又或者是国家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它是一种鞭策理想主义者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理想按照主体的角度不同,理想包括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又称共同理想)。

二、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理想教育的途径

1.丰富理想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理想教育课程,各个思想品德教师都非常重视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在文化多元化,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信息流能轻而易举地到达学生的身边,面对众多不分好坏的信息,初中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三观”,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重中之重,理想教育更应该丰富其教育内容。比如,在讲授“走进共同理想”这一课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从社会发展开始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资本主义最后必然灭亡的事实。重点阐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后一定胜利的原因。然后,让学生举手发言,举出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比如很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事业奋斗终生的英雄人物,有、王进喜等。把课堂内容和课下活动相结合,把社会理想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变成学生认同的理想。比如在课余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去附近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到历史文化的深厚,进而形成自己的理想。还可以一起去植物基地、动物园,看一看家乡的自然景观,这样既能让学生领略家乡风景的美丽,还能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这对初中生有一定的难度。辩证思维又是人类对社会主观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辩证地认识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批判自己不认同的现象,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从这个角度讲,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为了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就要对他们进行训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选择一个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讨论对象,这样学生和老师的关注焦点都一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再把学生的观点归纳分类,让学生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或者对立的观点假设求证。通过这样有规律的讨论、求证、反对、再讨论、再求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为学生的理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学生的课业任务要和课下活动相结合,只有把课堂理论和课下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想的实质。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口头表述、多媒体互动,学生只是了解到理想教育的理论部分,没有实际的生活场景进行运用,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在课下实践中,思想品德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参加社团活动、课下游戏,还要亲自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并且把这样的活动列入课程,允许其他教师评价。当这样的课上理论与课下实践结合到一起,形成一定的文化时,学生会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户外实践,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会增多,心理状况会趋于开朗,价值观会慢慢形成,理想会慢慢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理想的升华。

4.注重言传身教

学校中,老师和学生就是一家人,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大人,比父母接触的时间都多,所以老师特别要注重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老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告诫学生让学生达到是不可取的,学生甚至会因此看不起老师,觉得大人都没做到的事情让小孩子完成是可笑的。所以,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更要严于律己,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理想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加强自我的修养,还要把自己的理想认识体现在教学生活中,正如《师说》中写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做到言传身教,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帮助学生加强理想认识和形成能力。

理想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正确理想的形成。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程入手,讨论了加强学生理想教育的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辩证思维,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言传身教,为思想品德课程老师在课程上加强学生理想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孙溧.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社会理想认同教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0).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想教育;途径

一、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由人根据自身情况所设定的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或心中期望的未来的奋斗前景,或者是描绘一个个人生活事业的状态,又或者是国家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目标,它是一种鞭策理想主义者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理想按照主体的角度不同,理想包括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又称共同理想)。

二、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理想教育的途径

1.丰富理想教育的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理想教育课程,各个思想品德教师都非常重视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在文化多元化,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信息流能轻而易举地到达学生的身边,面对众多不分好坏的信息,初中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三观”,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重中之重,理想教育更应该丰富其教育内容。比如,在讲授“走进共同理想”这一课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从社会发展开始讲,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资本主义最后必然灭亡的事实。重点阐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后一定胜利的原因。然后,让学生举手发言,举出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比如很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事业奋斗终生的英雄人物,有、王进喜等。把课堂内容和课下活动相结合,把社会理想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变成学生认同的理想。比如在课余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去附近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到历史文化的深厚,进而形成自己的理想。还可以一起去植物基地、动物园,看一看家乡的自然景观,这样既能让学生领略家乡风景的美丽,还能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这对初中生有一定的难度。辩证思维又是人类对社会主观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辩证地认识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批判自己不认同的现象,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从这个角度讲,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为了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就要对他们进行训练。比如在课堂上,老师选择一个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讨论对象,这样学生和老师的关注焦点都一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再把学生的观点归纳分类,让学生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或者对立的观点假设求证。通过这样有规律的讨论、求证、反对、再讨论、再求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为学生的理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学生的课业任务要和课下活动相结合,只有把课堂理论和课下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想的实质。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口头表述、多媒体互动,学生只是了解到理想教育的理论部分,没有实际的生活场景进行运用,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在课下实践中,思想品德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勇于参加社团活动、课下游戏,还要亲自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并且把这样的活动列入课程,允许其他教师评价。当这样的课上理论与课下实践结合到一起,形成一定的文化时,学生会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户外实践,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会增多,心理状况会趋于开朗,价值观会慢慢形成,理想会慢慢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理想的升华。

4.注重言传身教

学校中,老师和学生就是一家人,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大人,比父母接触的时间都多,所以老师特别要注重的一点就是言传身教。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老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告诫学生让学生达到是不可取的,学生甚至会因此看不起老师,觉得大人都没做到的事情让小孩子完成是可笑的。所以,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更要严于律己,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理想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加强自我的修养,还要把自己的理想认识体现在教学生活中,正如《师说》中写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做到言传身教,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帮助学生加强理想认识和形成能力。理想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正确理想的形成。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程入手,讨论了加强学生理想教育的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辩证思维,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言传身教,为思想品德课程老师在课程上加强学生理想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孙溧.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社会理想认同教育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0).

[2]戴顺福.初三思想品德课应该重视理想信念的教育[J].考试周刊,2011(22):163.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 教育

    我们的社会提倡精神文明,我们的学校也一直在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但也不容忽视一些问题,问题的存在告诉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放松,必须加强!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要搞清楚: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什么素质?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教师怎样与学生和谐相处?怎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这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个最理想、最全面的人应该具备下列素质:对生命的认知、对个人和社会的认知、对主观和客观的认知。可以把这三种素质比作三棵树:生命树、人文树、哲学树。学校教育要从小就在学生的心灵上种上这三棵素质树,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施肥、浇灌、丰富,使其不断长粗、长高,最终成为参天大树。教育者就是要播撒种子,播种希望。

    本文着重谈谈在学生心灵上种上一棵人文树,即谈谈学校应从那些方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怎样进行教育,只是谈谈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敬请指正。

    一、培养学生几种素质

    人总要在社会中生存,与人与社会交往,我们要引导学生教给学生社会的伦理准则,和一些自然规律:个体和集体相互依存,既要考虑个体的生存和利益,又要考虑集体的生存和利益,只有如此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怎样教给学生社会责任感?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动物中得到启迪:大雁在飞行的时候往往排成一字形,这是为什么?飞行一段时间后,后面的大雁会与领头的大雁调换位置,这又是为什么?如此教育学生总比空洞的说教有力:每个人都应该为集体作出贡献,同时也享受集体给予的力量和恩惠,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狼孩的事实说明离开了集体,智力损失不可弥补。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协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多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清道理,让同学们相互感染,形成优秀品德。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为我们教育学生的德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尊、善、爱、信、谦。

    尊即要尊敬他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有好多同学尊敬人是有条件的,他尊敬领导、尊敬有钱人、尊敬对他有用的人,这就要正确加以引导。作为一个老师,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在回避你,你就应该主动迎上去,跟他打招呼,我想那个学生一定会满脸通红,一定会体验到一种滋味,他今后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得最好。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和谐友爱的气氛中,这种气氛要靠大家去创造。老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不能靠空洞的说教,应该为人师表,从我做起,先尊重学生,然后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善即要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相互依赖,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便宜及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的社会要靠大家一起去创造,有一些家长可能在教育子女为自己谋利益方面多一些,那我们学校教育主阵地就更应该要强化教育青少年在为自己谋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和社会的利益。

    爱即关心集体,关爱他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爱和被爱都是人情感的基本需求。教师应该关心爱护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有这样一个学生跟我说过,有时他也想玩,可一想到老师为他们操碎了心,又真的不好意思去玩了,他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期望,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老师,回报了学校和社会。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进行简单说教,有句话说得好,道德需要道德的教化,情感需要情感的浇灌,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老师,他的学生一定会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热爱祖国,他一定是祖国的希望。

    信即诚实守信。为人处世应该诚信为本、一诺千金,人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互守信用,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自己要说话算数,我们很多时候发现同学所定的目标、制订的计划不去努力实现,所作的保证也难以坚决执行到底,这也是不守信用的表现,同学之间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哪谈得上真诚友爱?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一起努力植“信”于孩子心中,让孩子从小就讲信用、守诺言,这对孩子个人的学习、将来的事业、前途大有好处。

    谦有两层含义谦虚和谦让。我认为谦虚是

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很多同学在成绩落后时能一鼓作气,奋起直追,而一旦取得成绩则沾沾自喜,再也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肯向他人学习。这些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进步不大,甚至会出现大的倒退,即使自己是出众的,我们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追求更高更强。同学之间谦虚相处还会创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在班级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友爱互助,整体提高。而谦让则是同学之间化解矛盾的最好的武器。在班集体中要教育学生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大家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携手共进。

    以上五种品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不太成熟的,一旦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某些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在选择教育方式时要十分慎重。我们要选择、研究教育方式,尽量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选择、研究教育方式

    1、尊重学生,减少伤害

    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孩子虽小,他们也具备了做人的尊严,有句名言就表达了人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少儿的自尊意识早在4~6岁便已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日益提高,教育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教育学生再不能频繁罗嗦,居高临下地训斥,更不能体罚学生,这样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好多学校有一些告示牌,时见上面贴有检讨书、悔过书之类;也有些学校为了杀一儆百,在学校大会上点名批评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这样做可能对其他学生能起到教育作用,但对其本人若不正确引导,或许他们真的会变成问题学生,今后同学们如何看他们?他们会不会滑向破罐子破摔的泥潭?这都值得教育者去思考。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校内刚受到刺激,回到家,如果家长再一阵暴风骤雨,想想学生幼小的心灵如何能承受?如此这般,我们的教育完全失败了。要知道:每一个孩子对老师来讲可能只是一个,可对家长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那我们的教育真是来不得一点儿简单粗暴。

    日常教学中,我们还会听到一些语言暴力伤害学生,个别老师一时激动,口不择言,甚至对学生人格侮辱,诸如:“笨蛋、傻瓜、无用的东西、猪”等等,这些话对学生的伤害比用刀割肉还严重,学生会终身难忘,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虽然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恨铁不成钢也可以理解,可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学生自尊。所以,凡事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意义还在于孩子终会长大,但愿这种方式不会代代相传。试想:从来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又如何去尊重别人?那我们的民族不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的民族?我们的文明又如何代代相传?

    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要多体谅、多期待、多鼓励、多沟通,当然也不是只表扬不批评,只不过要注意方式,可以启发学生自责、反省,留给违纪学生时间去认识自我、改正自我,等等。

    2、拇指赞赏,寻找闪光

    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老师往往因为不太细心发现不了,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表扬会唤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奋发向上。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意无意中暗示给他们老师的较高期望,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往往真的就会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不能原谅学生的小问题,老是抓住某些事跟学生算帐,班级管理可能就会出麻烦了。我见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表现还不错的班长,一次犯了一个小小的过失,班主任一时气愤撤了他的职,从此不见了那个积极向上的男孩,他情绪低落,处处逆反,不求上进,让班主任伤透脑筋。看来,作为老师有时可以故意不看学生那些不太重要的毛病和缺点,多发现学生的长处,多跟他们交流,甚至可以多让问题学生为班级做事,给他们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学生从小事中往往会体验到成功,增强了自信,最终可能会出现全面成功。优秀教育者为我们提供了好多批评学生的方法,避一避、缓一缓、冷一冷、笑一笑,这些都是冷静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而且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如果学生过多的生活在批评中,那他同时学会了谴责;如果他生活在过多的敌意之中,他同时就学会了斗争;相反如果他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和善待他人;如果他生活在表扬、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自爱。可见,这些优秀的品德,就靠我们教育者提供环境去培养。

    过去,我们往往是用命令

的式进行品德教育,显然这种方式,不适应现代教育,效果不会很明显。怎样才能打动学生心灵,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教育者思考的课题。《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集体,为什么要爱呢?我们如何去实施呢?这不是靠老师简单的说教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感受祖国名山大川美,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样爱国、爱集体的思想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其效果会十分明显。

    三、认真学习、播撒希望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亲情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5002

亲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部分。加强亲情教育,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亲情教育的必要性

1.亲情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课本的内容

课程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亲情教育目标做出了规定:“亲情教育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如要和父母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学习处理与父母的关系;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和长辈,提高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代际文化的交流与互动;等等。各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也有亲情教育的内容。如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爱在屋檐下》《我与父母交朋友》就专门讲述了亲情关系。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对初中生有着明显的亲情教育要求,教师必须给予重视。

2.加强亲情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和谐、平等、诚信、友善包含着丰富的亲情教育内容。”比如“和谐”,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成千上万个和谐家庭的基础上,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加强亲情教育就是进行和谐社会建设。又如“诚信”,诚信也是家庭关系的原则,诚信意识的树立受到家长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表率,夫妻之间讲诚信,父母与子女之间讲诚信,是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要素,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上的诚信行为。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强亲情教育就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3.亲情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

“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人视它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政治道德、社会公德的基本元素。”古人认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恭、宽、信、敏、惠”或 “温、良、恭、俭、让”的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就蕴含着很多亲情的成分。时至今天,人们还把一个人亲情的厚薄深浅视为人格好坏的标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深厚才有家庭和谐,家和万事兴,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课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亲情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于国于民都十分重要。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弱化亲情教育的倾向

1.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淡化亲情教育

首先,课标的亲情教育要求偏低。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的课标对亲情教育做了安排,但对于初中生则显得要求偏低了。初中生不但应该了解家庭亲情的常识,更应该懂得如何处理与长辈、兄弟姐妹的关系。其次,课本的亲情教育内容偏少。如人教版的思想品德课本除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第二课,其他单元涉及亲情教育内容的并不多,即使涉及,也不是从亲情教育的角度进行描述。而初中生正处于家庭教育的“叛逆”阶段,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没有深化小学的亲情教育内容,反而减少和淡化了亲情教育的内容,是不恰当的。

2.教育机构弱化亲情教育

首先,思想品德课程考核忽视亲情素质的养成。目前多数学校不是不重视德育,而是关注点偏离了学生品德的养成。其次,学校缺乏亲情教育的文化环境。多数学校很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关于勤奋学习的标语、警句、壁画在校园随处可见,却鲜有亲情教育的内容,学校的宣传资料以及课外活动,都难以找到亲情教育的内容,这种文化氛围与学生每天都接触家庭和亲人的现状是不适应的。

3.亲情教育的效果得不到保障

首先,亲情教育方法不合理。许多任课教师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思想灌输上,认为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就是向学生灌输思想道德观念,因而采取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亲情教育起不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甚至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其次,亲情教育内容脱离现实。不少思想品德教师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只讲课本的条条框框,结果学生所学的亲情知识与现实的家庭状况、社会实际相脱节。因学生对亲情教育没有切身体会,也不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所以亲情教育效果弱化。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亲情教育的对策

针对上述初中思想品德课亲情教育存在的问题,应从教育管理机构、教师教学、社会教育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1.教育管理机构的对策

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思想品德教育的政策、编制思想品德教育的课标和课本、考核评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管理机构是加强初中生亲情教育的关键。教育管理机构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1)调整初中亲情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亲情教育内容应该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相一致。七年级时,学生对亲情的认知还是比较浅表的,因此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而又能给学生以启发的内容。到了八年级,学生的心智进一步发展,对亲情的认识也已经加深,可以适当增加内容的难度。等到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对亲情的理解又加深了,可以延伸亲情教育的内容。现有的思想品德教材如此调整后,将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依托教材,积极地进行亲情教育。

(2)改革思想品德课的考核评估办法

教育管理机构要重视亲情教育,提高亲情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地位,完善亲情教育的设施条件,把亲情关系纳入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命题考试作为当前思想品德课的主要考核方式,对于增强亲情教育仍具有积极意义。在考题中增加亲情关系内容的题量,是提高亲情教育实效的途径之一。另外,思想品德课的考核不能只有命题考试一种途径,学生的实践能力、操行表现也应成为考核其思想品德的方式。要把只P心学习成绩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查。

(3)鼓励开展课外的亲情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亲情素养,不能仅仅依靠在课堂上的学习。由于亲情教育的可操作性强,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如利用节日就是一种好办法。中华传统节日多数和亲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等都有丰富多彩的亲情习俗。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种亲情教育的课外活动。学生处在校园之中,校园文化建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可以安排以亲情教育为内容的各种报告、讲座、媒体宣传等,也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等活动。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与亲情教育有关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亲情教育的开展。此外,还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

2.教师教学的对策

教师决定着亲情教育的进程、结果和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及亲情观念的形成。在对初中生进行亲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合理教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不少亲情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亲情教育信息,并对学生加以教育。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教师可以举一些典型的事例,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如何,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开展家校互动式的亲情教育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家庭和教师、学校互动的途径有很多。首先,对家长进行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培训。针对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对家长进行跟踪式主题培训。其次,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沙龙、家庭教育小论坛等。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实现家校之间的跨时空沟通。这样通过开展互动式的亲情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还可以加强与巩固亲情教育的效果。

(3)加强教师自身的亲情素养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的亲情素养,才能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师的亲情素养主要体现在其感情丰富、尊老爱幼上,比如某位男教师平常的言行举止很像一个父亲等,这就是该教师的亲情形象。作为教师,用自身的魅力与情感影响学生,以身作则,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亲情教育,做到知行合一、教行合一,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亲情影响,让学生受到更好的亲情教育。

3.社会教育的对策

现在学生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学校必须与社会相结合,通过社会教育,丰富学生的亲情体验,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借用社会的力量,对学生加强亲情教育。

(1)社会要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社会思想潮流对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因此,社会要大力宣传、弘扬亲情的正能量,利用好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加大对亲情教育的载体――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如可以开设亲情教育系列网站,制作亲情教育的公益广告,也可以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关于感恩亲情的晚会等等。

(2)青少年教育基地要加入亲情教育内容

从教育内容角度看,目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红色内容的基地;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基地;第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展现改革开放成就的基地;第四,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大众生活、贴近人民群众,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教育场馆、活动场所。而以亲情美德为内容的青少年教育基地非常少见,因此要加强亲情美德题材基地的建设,完善相关内容和设施。

通过从教育管理机构、教师教学、社会教育三个方面采取对策,可以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亲情教育,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亲情熏陶,提高亲情认识,增强亲情行动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从而提高初中生的亲情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文慧.加强中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理性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8篇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块主阵地

思想品德课是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要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并坚持贯彻落实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及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认真抓好五爱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讲主席倡导的“八荣八耻”,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要塑造好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情感行为教育,从整体出发,点滴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遵纪守法教育不可少

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受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没有严密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实现。所以,加强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同样,在一个学校里,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必须学会遵纪守法。纪律是在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守则、条例等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行为规范。没有纪律,集体就不能从事有秩序、有效率的活动。没有纪律的保证,学校就不可能取得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们常认为法律是对成年人的要求,很少把自己的行为和法律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知法、守法、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是学校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事情。

纪律和法律虽然在要求、范围、年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个体在道德行为方面强制性的约束。因此,学校在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时,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四、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

我们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系列化,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怕挫折、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特别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礼仪修养,加强五自教育,即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强,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劳动、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五、整合力量,更新手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品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往往给人以务虚之感。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要想避免思想品德教育空泛,光靠我们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学方法陈旧,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感、认同感,要想将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比如,校园网络、电脑室、多媒体室等,还可利用第二课堂、专题教研、社会调查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要将课堂教育社会化,使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六、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要充分运用广播、影视、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先进集体,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助人为乐等活动,为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请老革命、军烈属、校外优秀辅导员作专题报告,讲革命传统,介绍亲身经历等活动,使学生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72-02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今天社会的不和谐,是昨天教育惹的祸;明天社会的不和谐,就是今天教育惹的祸。”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中的重要作用,也变相指出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学校的职责。这项职责的宗旨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而在教育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有强烈的责任感,并能忠诚地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崇尚良好的社会风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近几年来,我们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途径,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工作中,我们做到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和把握小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重视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要求各科任教师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融于教学之中,扎实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管理职责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长期的角度出发,把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把这项工作写进制度,写进每学期的学校工作安排里,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二是要研究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问题,如举行“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等,了解教师们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苦恼,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选好班主任,强化少先队作用

选派思想道德素质好,奉献精神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强化榜样作用和工作效率,起到从人格魅力上影响学生的作用。加强少先队和班主任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要求上好班队会课,利用好主题班会、主题队会这两个平台,在学生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抓紧抓好。

三、加强学科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在上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基础上,抓好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专题教育、健康等学科的教学,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重视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晓“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的含义。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从而健康成长。

四、精心设计旗下讲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和周五的降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遵纪守法、交通安全、用电常识、尊老爱幼、同学间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等多方面的教育,将升旗仪式进行得更有意义。

五、利用墙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各班内部要做好教室内的文化建设,精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优秀书法、绘画、习作等,对表现良好的同学(好人好事)适时予以表扬,激励先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六、有效开展教育活动,让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中潜移默化

我校在教学中开展的“同伴互助”活动就很有意义。这项活动不设目标,不做要求,只是让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一些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他们之间互相帮助。这样,成绩好一些的同学便想真心帮一帮同伴,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很感激,在学习上帮不上忙,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帮一帮同伴,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另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开展了“帮助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多做家务,做“孝子贤孙”,这样,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生存技能,便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帮助寨邻中的有困难的老人做一些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德行。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七、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由学校工会、少先队组织对“孤独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外来学生”进行关爱和教育活动,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专心学习。

八、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思想状况;职业道德

一个人不可能天生就是高尚的,品德是后天形成的,是环境与自我选择的结果,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失败首先是做人的失败。我们要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人生的主人,就要珍惜自己的人格,知礼仪,有道德,守规矩。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工作,发挥好学生的积极性,推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在当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种矛盾相对集中的情况下,

加强思想品德工作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状况是做好思想政治品德工作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表现多样。这就决定了企业和教师要积极配合,一方面,必须贯彻职业道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公道,乐于奉献的思想。学生毕业后才能防止学生只是一味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没有奉献精神。因此,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要深入学生实习岗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分析企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前途和今后的企业发展方向,并针对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收入和福利待遇等进行对比和衡量,让学生既看到自身的优势,也知道其中的差距。我们每个人要有自己的特点,学知识,解疑惑,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境界。自觉主动地遵守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做好思想品德工作的首选是学生思想品德

学习

思想品德理论学习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开展思想政治品德工作的基础。在人生路上,一个人的成功,是用自己辛苦的血汗浇铸而成的。现在的企业正全面走向市场,新思维、新事物、新政策不断出现,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负面的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种种裂变,难免产生各种不同的认识。因此,要着重加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十精神的学习,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龙头工程”,也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的决议精神,学会用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工作,一要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学生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增强学生的时代意识,把提高学生队伍整体素质作为长期战略任务。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心实意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开展思想品德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思想品德工作的基础。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11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虽然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有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将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的开设,还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根据其心理发展特点,学生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开设思想品德课,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具有多年的教育经验,在此拟将之与大家分享。

一、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紧迫性

(一)人才培养因素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德才兼备的学生在职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学校教育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学校抓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会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初中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社会因素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初中学生虽然在学校上课,但是,也能感受到竞争的火药味。在学校学生面对的最直接的竞争就是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在学习竞争中处于强势的学生,可能会心情愉快,但是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压力、如何看待成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绩不好的学生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的学习心态得到有效调节,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三)家庭原因

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家的依赖性还很大,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有些学生家庭和睦,学生的身心愉悦,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些学生家庭不和睦,学生没有心思学习,并且还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教会学生该如何珍惜美好的生活,也指导学生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二、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一)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教会学生如何明辨是非。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应该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想品德教材上的很多知识点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由于初中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对于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理论,难以有效地与社会实际进行结合,更不要说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将教材上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老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老师对学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只有身体力行,学生才会信服。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一定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付出不断的努力。初中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的神秘感,觉得老师是神圣的,同时也是难以接近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学生很少主动地与老师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网络。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很大便利,老师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很多初中学生都有与老师交流的欲望,与思想品德老师交流的欲望更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又不愿意与老师直接交流,网络为学生打开心扉创造了条件。例如:老师可以主动加学生的QQ,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通过互通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2)对学生的肯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获得外界肯定的欲望,尤其是老师的肯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老师的肯定使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无形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味用讲述式教学法,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单调无味,毫无生机。初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因此,只有充满变化与新鲜感的课堂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激情。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思想教育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掌握,根据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将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延伸到课外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2篇

小学 品德教育 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帮助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因此,在义务教育中,必须加强小学思想教育,尽可能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并对其观点和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途径来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重在知行合一。道德是由人的内心维系的,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归宿。情境是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载体,它能引起学生对情感和生活的体验,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接受熏陶,进而在体验中升华。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暗示作用,从而成为他们以后实践中的引导,能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深刻化。

二、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真实的情境

事实证明:创设情境与学生实际越接近,就越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境中的感悟也会越深刻。所以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设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应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习惯中进行选择,选择的题材要符合学生年龄和学生特点,要有趣味性,也更要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创设生活情境主要采取故事再现或视频再现的形式。

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课程,课程教学必然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我们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共鸣。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选取的实例一定要紧紧根植于社会这个大舞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来进行指导教育。

2.在角色转换中促进品德的发展

经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在角色转换中可以得到突出的效果,学生在角色转换的游戏中得到锻炼,智力有所发展,品德也会有所提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可以先采用放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观看过后学生就要自己模仿,这种有趣的表演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很多学生,通过模仿不同的场景,如礼仪队员站在校门口欢迎老师和同学、在站岗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体验中,学生们都学会了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并感受到了不同场景下不同的精神风貌,礼仪队员欢迎过程中都带有一种强烈的愉悦感,这种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道德需要。

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有集体荣誉感,也学会处理一些班级同学间的矛盾。在学生参加活动的时候,有的学生为了玩好就抢占体育用品,甚至冲撞其他同学。为此可以创设矛盾发生时的实际情境,让同学们分别扮演“肇事者”和“被侵犯者”,通过具体的角色模拟和角色的轮换能让学生明白两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肇事者”还是“被侵犯者”,两者的心理状态都会变差,只有和谐相处才是大道理,侵犯别人,自己同样也会成为受害者,在创设的情景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进行角色转换的体验,学生的内心道德会得到激发,进一步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情感体会中得到道德的升华

在小学品德教育中,情感引导是一条尤为重要的途径。教师要激起学生浓厚的情感,引导和支配他们的行为习惯,创设情境要有丰富情感,这无疑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大爱思想。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行为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学生自己由实践中获得。教师可创设日常班级生活中因为小事引发的矛盾,本来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但正是因为双方都不懂得宽容,矛盾才会越积越深,教师可重点让这类学生参与该情境的创设,使他们明白待人宽容的道理,对日后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对自然的情感上,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进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为自己打开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在这多彩的活动空间里,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师,来到田野,来到花园,来到河畔,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影子,在大自然美丽的景象中,感受到亲近自然的快乐,获得情感的陶冶。在自然界的亲密接触中净化自己的情感,发现大自然的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观察、感受体验到的春天的勃勃生机。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

4.重视情感教育,润物无声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教育,以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小学生的品德。重视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及时引导小学生的心理,实现小学生内心信念的正确树立。

化雨无形,润物无声,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艺术。正如一位道德学家所说的:“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因此,在进行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选好形式新颖、感情亲和的载体,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客观掌握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平易近人,做学生的领路者和知心人,有时适时的倾听和平等的交流,更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学会润物无声,在孩提时代,一个和蔼的笑容、一束信任的目光、一声温暖的问候或一个轻抚的手势,都会深深的打动学生,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只要教育工作者用心浇灌,善待呵护,每一颗幼苗都会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花朵。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品德的提升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品德课中模拟生活情境,课堂上选取一些场景将它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需要努力创设适宜情境,开展有效的品德教育,把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触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王怀玉.底线伦理:个人品德建设的基础――小学生一日规训中底线伦理渗透的教育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措施

当前初中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基础较差,进取心不强;缺乏理想和责任感;贪玩懒惰,动手能力差等现象。初中学生的品德行为教育近年来问题很多,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的品德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品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还必须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提供条件,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目前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有以下3个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数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庇护,在家中俨然是位小皇帝,使得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其差,又不能吃苦,并且心理素质也很差,经不起一点的挫折和打击。有些家庭对子女的引导产生恶劣的影响,孩子得高分,可以买好服装,可以买吃好的,反之迎来是谩骂或棍棒侍候。有些家长自私、爱贪小便宜、等恶习影响,都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撒下不健康的种子。有些父母再婚后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关心不够或不关心,有的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孩子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2.社会因素。近年来,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社会上总有一些人专向青少年儿童贩卖黄色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赚取昧心钱,一些网吧、歌舞厅、夜总会、洗头房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使某些学生对它们充满着神秘与向往,加之影视屏幕上形形的不健康镜头的影响,精神上受到严重污染,身心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因此,有些学生无心念书,总以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沉迷于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受抢劫、枪战影片的影响,使得他们也学得很野蛮,动不动也舞刀弄棍,有些还弄出人命走向犯罪的道路。

3.学校因素。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教师素质较差,职业道德低下,这些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一种是课堂上可以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再一类是只教书不育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对学校的反感,增加了学生的厌恶的情绪。

针对以上原因,对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其不利的一面,要使学生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接班人,我们应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一、家长要创造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要率先垂范,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子女去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同时营造一个和谐、舒适、幸福、安康的家庭环境。如控制自己的兴趣,少看电视,不打麻将,不讲脏话。父母要经常对子女进行爱心、信心和恒心及艰苦朴素教育,要让子女体贴生活,从而培养跨世纪的“四有”合格青年。

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加强舆论宣传,形成重视人才,发展青年的氛围。坚绝抵制网络游戏、不良书刊音像的不健康影响,引导青少年学生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内涵。(2)建立公平合理有序的升学、就业、评价竞争机制。弘扬正义和上进的榜样示范作用,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氛围。(3)不断开展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活动。通过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前途教育,用先烈、英模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深化素质教育,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不断加强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典型引路和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把自己的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其次、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习惯尤为重要。第三,开展团队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读书演讲、青年志愿者、文明小卫士、团员教育评议、学生记者采访、社会实践、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第四,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学生应旗帜鲜明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决反对那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让学生明确个人只有融于集体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时候必须大力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风尚,让“雷锋精神”鼓舞青少年学生。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人民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帅和楷模。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千百名学生的样板,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在学生中很容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迫切,新一代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我们一定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主渠道作用,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4篇

一、把法律知识融入教学中,强化法制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笔者努力探索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把教材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生动具体地教育学生,贴近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讲解,启发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1 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心得体会等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学习氛围。

2 发挥班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会活动时,可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可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相关法律常识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其更多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3 注重心理暗示功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相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消除思想认识误区,防范于未然。

二、把课堂作为法制宣传的平台,使学生系统了解法律知识

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些法律知识的内容含有很强的专业性术语,仅仅靠教师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1 运用导学案,对法律知识进行解读。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教师可以在学案上设计知识专题,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法律的立法依据,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轻松构建知识网络。

2 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进行案例分析。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而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法律雷池不可越》时,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能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等角度选取素材进行教学补充。通过课件,利用多媒体授课,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法律知识。

三、让活动课成为法制宣传的舞台,培养守法小公民

单纯的说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只有深入生活实际,才能有所感悟。我们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活化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让学生投身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1 通过校园广播,吹响法制号角。选取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校园不良行为进行广播宣传教育,围绕青少年盲目讲义气、涉黄、涉暴、沉溺于网络等方面的惨痛教训,深化学生思想认识,在思想上防微杜渐。通过引导分析这些案件给当事人、受害者及双方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学生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敲响警钟,帮助学生树立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的理念。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5篇

一、因文诱导,从实际出发,从课文出发

一般说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因而老师必须根据课文固有的德育因素,从“效度”着眼,从学生实际出发,加深感受,尽量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这样,语言文字理解了,思想品德教育也尽在其中。不能形而上学的认为,联系实际就必须让课文中的人与事与现实生活的人与事相对照,进而查比自己思想品德上的错误、不足。事实上,生搬硬套,人为地拔高,堂堂对照课文查比,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熏陶

对学生“晓之以理”,澄清他们对于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的模糊认识,提高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也可以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思想情感。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动之以情”,特别是对那些思想品德常犯点毛病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热情和信任的思想感情去感染他们,触动他们的心灵,消除各种情绪障碍。

三、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如果说人的所思所想所为是一曲交响乐,那么理想信念就好比是挥舞着的指挥棒。每个人要想在人生中奏出和谐的篇章,就离不开理想信念这跟指挥棒的正确指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许这个理想信念不断坚定的过程,也是一个党员教师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相当的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而且必定会意味着不断地出发,因此,也就离不开坚持。

2.要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制度再完善、监控再严密的地方,也往往留有漏洞,而道德,就是这个可以堵住这个漏洞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工作虽然也在不断地被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考评,然而,有很多地方仍然是无法被考评到的,而且或许这些地方本就不应该被进行考评的。在这些地方,更应该体现的是一种公众舆论的力量和教师的自我评价。因此,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之重要,便可见一斑了。教师中绝大部分是有一定学识的人,采取柔性化一点的方法来促成这种提高,应该会比刚性的措施效果要好一些。

3.要不断学习。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只是更新之快大家早已心中明了,然而,教师要承担好学生的引路人、伴奏者等角色,教师党员要在教师队伍中体现出先进性,不去不断地进行学习显然是不行的。不过,从年龄特点来说,教师之于学生的优势,在于人生阅历、在于方法、在于思维的深度、在于理想与现实的接近。而教师党员群体之于普通教师的优势,则或许就在于理想信念、在于态度和细节。教师党员在学习中,要认识好这些优势,才能凸显出学习的效果来。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训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动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能认识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使个性品质得到完善。也就是说,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获得良好的思想品质,它以自我意识为条件,通过自我努力来实现。

语文课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条件。在文学课文里,描写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们不同的愿望、追求和理想。学生阅读课文,就能够间接地洞察社会,洞察历史,领会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进行自我认识,受到自我教育。

五、多种教学方式并用,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力求在最基本,最普遍的意义上来探讨人文景点,在这种氛围中帮助(下转3-6版中缝)(上接3版《加强语文课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结合各自的特点,谭雪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有利于鼓励个人再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容纳与沟通,在相互激励中,使学生的智力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民主化教学。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渗透、教师应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重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能合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受到教育和熏陶。在课堂上建立师生、生生和谐友爱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宽了感和成功感,这样就跳动了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六、多元化的课堂设计配合先进的教学手段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教师把三尺讲台让给学生,并灵活机动的适时鼓励,是胆小懦弱的学生初次尝到了能在大庭广众演讲的乐趣,更让他胆大毫升的同学展示侃侃而谈的风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 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