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篇

>> 中国体育传媒市场的发展前景 新时期针对企业的小额贷款在我国发展前景分析 探究厂家和经销商的共同市场发展策略 新时期的哲学之“用”与应用哲学的发展前景 新时期工人文化宫的文化经济发展前景探讨 新时期海西林业档案管理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新时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共同探讨云计算发展前景 共同市场 融汇城乡经济 为什么要建立共同市场 从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共同市场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刍议 浅析阿尔法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 浅谈苗方清颜在美容市场的经营方式与发展前景 论微型燃气轮机在军民两用市场的发展前景 探索新时期中国煤炭期货交易发展前景 新时期高校农业水利工程发展前景初探 新时期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及发展前景初探 新时期装配式住宅现状与发展前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人民网

③陈筠,《两岸新闻交流回顾与展望――专访国台办新闻局局长李维一》,《两岸关系》,2009(3):27

④《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

⑤张立,《台湾新移民的传播轮廓――长住大陆台湾人的接触媒介行为与动机之关联性研究》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选取邮轮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对邮轮旅游发展方面网络营销进行分析,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从而制定合理化的营销方案,切实提高网络营销的综合影响力,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游轮旅游的发展受到重视,如何探索游轮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方向[1]。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邮轮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我国近几年邮轮旅游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仅仅在开辟新航线的十年时间内,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并且近几年亚洲邮轮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中国大陆在亚洲邮轮市场的贡献率甚至已经超过了67.8%,仅仅在2008—2017年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但是参与邮轮旅游的人数却明显偏少,仅占总出境旅游人数的1.9%左右。可见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得到高效化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针对邮轮旅游营销方案进行改革创新,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特色

对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邮轮旅游以休闲娱乐旅游为主,一般会开发住宿、娱乐、饮食等多方面的功能,游客能乘坐游轮参观景观场地,与传统的旅游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特色旅游的范畴[2]。我国邮轮旅游虽然发展时间短、发展起点低,但是整体上却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且现阶段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客源相对较为充足,商品价格低的优势明显,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邮轮旅游客运量不断增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加强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对邮轮旅游进行广泛宣传的情况下,我国邮轮旅游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次,现阶段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从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角度看,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相对较高,而中国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低于0.0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我国将具备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广泛客源,特别是在邮轮旅游经济呈现出大众化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将超过1%。同时,随着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国内消费者的假期也会适当的延长,也能对邮轮旅游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邮轮旅游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吞吐量大的优势更加鲜明[3]。

(二)国内港口发展邮轮旅游热情高涨国内港口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广泛基础,在国际邮轮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我国港口城市对于邮轮旅游的发展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且邮轮旅游运营规模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甚至在部分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探索了邮轮港口群的构建,能开发国际化的邮轮旅游经纪服务,从而凸显我国旅游经济的特色,提高邮轮旅游的综合发展效能[4]。

三、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网络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市场营销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做出了调整,甚至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广告已经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借助网络营销发展模式,能够将社会上的多元网络信息和营销信息等向消费者端传递,网络营销的影响力和营销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和延伸,极大提高了营销发展水平,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邮轮旅游经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邮轮旅游的发展效能,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就要注意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意识探索新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从而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5]。下面就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大数据分析,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案进行分析,重新审视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需求,从而尝试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此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邮轮公司应该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意识的对营销方案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依托OTA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构,构建游客信息档案,传统的小旅行社也要注意完善游客信息库,在对游客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游客的消费行为、基本信息以及行为数据分析等,确定游客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忠诚度等,也需要对顾客的购买力进行初步的确定,从而以此为基础对邮轮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不断按照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确保能提高客户对营销方案和邮轮旅游服务活动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邮轮旅游活动中,为邮轮旅游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6]。

(二)多平台推广,拓展营销覆盖范围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工作中可以依托不同的网络平台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案,拓展营销范围和综合营销影响力,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价值,为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结合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网络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OTA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综合应用,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应得到显著地优化。下面就结合不同平台的推广营销进行细化的分析。其一,OTA平台营销推广。OTA营销平台属于第三方网站营销推广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消费者一般会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便捷化的网络信息,并且从第三方平台预定或者消费旅游产品的模式较为常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邮轮旅游相关企业在探索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第三方平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要注意加强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按照平台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方案,在平台的支撑下使邮轮旅游相关网络营销方面的信息快速地向游客群体传递,从而形成精准对接类型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逐步提升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对潜在的消费者市场进行开发,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特色优势,凸显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效能[7]。其二,短视频平台市场营销。依托短视频平台对邮轮旅游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主要是按照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平台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等制定营销方案,以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对邮轮旅游营销范围进行拓展。一般情况下,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希望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精神的放松,在简单的视频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能看出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相对较快,邮轮旅游营销活动中可以把握受众的这方面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使邮轮旅游活动能快速地在短视频受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将邮轮旅游经济转变为“网红经济”,从而形成良好的营销带动效应,促进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逐步提升,为新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探索新技术,改革网络分销系统为了能在发展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使邮轮旅游公司在发展实践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就要结合新营销技术的应用,对传统邮轮旅游营销方案和模式等进行调整,在丰富邮轮旅游活动产品基础上建设能凸显我国特色的邮轮旅游发展模式,对分销渠道进行优化,从而维护邮轮旅游市场秩序,增强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和新技术形式的应用,在对邮轮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尝试引入邮轮全球分销系统,借助系统平台对邮轮产品进行整合和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实时化的更新,从而将邮轮旅游营销向国际市场延伸,在显著增强营销范围和消费者选择范围的基础上,也能按照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制定动态化的邮轮旅游活动价格,为游客参与邮轮旅游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能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切实带动邮轮旅游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为我国旅游经济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构建新模式,建设特色营销体系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改革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探索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使营销活动能体现出新特点,将邮轮旅游企业相关产品信息以新的形式、新的渠道呈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使社会大众能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能产生对邮轮旅游产品的心理认同,从而提高营销效果,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逐步的提升。在实际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全新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作为核心探索全新订单营销体系的构建,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邮轮旅游营销网站进行研究,探索专业营销服务体系的构建,具体可以尝试开发影视节目赞助营销、电商运营营销、微博微信推广营销、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营销、自媒体推广营销、搜索引擎优化营销等,确保能有效帮助邮轮旅游企业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邮轮旅游产品销售信息进行动态化的更新,并且有效增强消费者在营销方面与新媒体的互动性,赋予消费者一定的自主权,使消费者能够按照自身需求获取邮轮旅游企业的相关营销信息,在新媒体营销系统中加深对邮轮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识,从而有效带动邮轮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实际使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全新专业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潜在客户的消费心理实施大数据分析,对市场需求和消费状态进行精准确定,以此为基础对营销方案实施动态化的调整,确保能产生良好的营销效应,提高社会大众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认同度,增强营销发展效能。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网络营销;营销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选取邮轮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对邮轮旅游发展方面网络营销进行分析,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从而制定合理化的营销方案,切实提高网络营销的综合影响力,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游轮旅游的发展受到重视,如何探索游轮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方向[1]。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邮轮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我国近几年邮轮旅游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仅仅在开辟新航线的十年时间内,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并且近几年亚洲邮轮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中国大陆在亚洲邮轮市场的贡献率甚至已经超过了67.8%,仅仅在2008—2017年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但是参与邮轮旅游的人数却明显偏少,仅占总出境旅游人数的1.9%左右。可见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得到高效化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针对邮轮旅游营销方案进行改革创新,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特色

对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邮轮旅游以休闲娱乐旅游为主,一般会开发住宿、娱乐、饮食等多方面的功能,游客能乘坐游轮参观景观场地,与传统的旅游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特色旅游的范畴[2]。我国邮轮旅游虽然发展时间短、发展起点低,但是整体上却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且现阶段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客源相对较为充足,商品价格低的优势明显,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邮轮旅游客运量不断增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加强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对邮轮旅游进行广泛宣传的情况下,我国邮轮旅游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次,现阶段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从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角度看,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相对较高,而中国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低于0.0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我国将具备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广泛客源,特别是在邮轮旅游经济呈现出大众化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将超过1%。同时,随着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国内消费者的假期也会适当的延长,也能对邮轮旅游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邮轮旅游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吞吐量大的优势更加鲜明[3]。

(二)国内港口发展邮轮旅游热情高涨国内港口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广泛基础,在国际邮轮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我国港口城市对于邮轮旅游的发展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且邮轮旅游运营规模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甚至在部分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探索了邮轮港口群的构建,能开发国际化的邮轮旅游经纪服务,从而凸显我国旅游经济的特色,提高邮轮旅游的综合发展效能[4]。

三、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网络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市场营销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做出了调整,甚至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广告已经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借助网络营销发展模式,能够将社会上的多元网络信息和营销信息等向消费者端传递,网络营销的影响力和营销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和延伸,极大提高了营销发展水平,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邮轮旅游经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邮轮旅游的发展效能,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就要注意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意识探索新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从而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5]。下面就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大数据分析,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案进行分析,重新审视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需求,从而尝试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此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邮轮公司应该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意识的对营销方案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依托OTA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构,构建游客信息档案,传统的小旅行社也要注意完善游客信息库,在对游客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游客的消费行为、基本信息以及行为数据分析等,确定游客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忠诚度等,也需要对顾客的购买力进行初步的确定,从而以此为基础对邮轮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不断按照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确保能提高客户对营销方案和邮轮旅游服务活动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邮轮旅游活动中,为邮轮旅游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6]。

(二)多平台推广,拓展营销覆盖范围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工作中可以依托不同的网络平台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案,拓展营销范围和综合营销影响力,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价值,为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结合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网络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OTA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综合应用,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应得到显著地优化。下面就结合不同平台的推广营销进行细化的分析。其一,OTA平台营销推广。OTA营销平台属于第三方网站营销推广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消费者一般会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便捷化的网络信息,并且从第三方平台预定或者消费旅游产品的模式较为常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邮轮旅游相关企业在探索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第三方平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要注意加强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按照平台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方案,在平台的支撑下使邮轮旅游相关网络营销方面的信息快速地向游客群体传递,从而形成精准对接类型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逐步提升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对潜在的消费者市场进行开发,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特色优势,凸显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效能[7]。其二,短视频平台市场营销。依托短视频平台对邮轮旅游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主要是按照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平台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等制定营销方案,以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对邮轮旅游营销范围进行拓展。一般情况下,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希望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精神的放松,在简单的视频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能看出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相对较快,邮轮旅游营销活动中可以把握受众的这方面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使邮轮旅游活动能快速地在短视频受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将邮轮旅游经济转变为“网红经济”,从而形成良好的营销带动效应,促进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逐步提升,为新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探索新技术,改革网络分销系统为了能在发展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使邮轮旅游公司在发展实践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就要结合新营销技术的应用,对传统邮轮旅游营销方案和模式等进行调整,在丰富邮轮旅游活动产品基础上建设能凸显我国特色的邮轮旅游发展模式,对分销渠道进行优化,从而维护邮轮旅游市场秩序,增强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和新技术形式的应用,在对邮轮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尝试引入邮轮全球分销系统,借助系统平台对邮轮产品进行整合和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实时化的更新,从而将邮轮旅游营销向国际市场延伸,在显著增强营销范围和消费者选择范围的基础上,也能按照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制定动态化的邮轮旅游活动价格,为游客参与邮轮旅游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能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切实带动邮轮旅游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为我国旅游经济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构建新模式,建设特色营销体系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改革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探索新媒体营销模式的构建,使营销活动能体现出新特点,将邮轮旅游企业相关产品信息以新的形式、新的渠道呈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使社会大众能获得全新的视觉感受,能产生对邮轮旅游产品的心理认同,从而提高营销效果,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逐步的提升。在实际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构建全新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作为核心探索全新订单营销体系的构建,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邮轮旅游营销网站进行研究,探索专业营销服务体系的构建,具体可以尝试开发影视节目赞助营销、电商运营营销、微博微信推广营销、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营销、自媒体推广营销、搜索引擎优化营销等,确保能有效帮助邮轮旅游企业与用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对邮轮旅游产品销售信息进行动态化的更新,并且有效增强消费者在营销方面与新媒体的互动性,赋予消费者一定的自主权,使消费者能够按照自身需求获取邮轮旅游企业的相关营销信息,在新媒体营销系统中加深对邮轮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识,从而有效带动邮轮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实际使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全新专业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潜在客户的消费心理实施大数据分析,对市场需求和消费状态进行精准确定,以此为基础对营销方案实施动态化的调整,确保能产生良好的营销效应,提高社会大众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认同度,增强营销发展效能。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4篇

最近一段时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截至7月底,希腊已进行了两次大选,但紧缩措施依然没有推进,改革进程处于停顿状态,远远没有达到欧盟救助协议中规定的要求。由于该国债务状况严重恶化,欧盟要求的许多措施都没有落实或者根本不可能推行,因此希腊要求把达标年限推迟两年,并且还要求额外再给予几百亿欧元的救助。而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面临两难境地,是继续逼迫希腊执行救助协议,采取紧缩与改革措施,还是让希腊“放任自流”,允许其破产和退出欧元区,这将取决于由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成的“三驾马车”代表团,在8月份发表的对希腊履行救助协议情况的最新评估并做出决定。

情况更严峻的是,目前“欧猪五国”中,债务规模远大于希腊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持续让欧债风暴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意大利将进入还债高峰期,高达1800亿欧元的债务即将陆续到期,届时即使希腊危机已暂时落幕,若在外部热钱狙击放空和内部经济增长乏力的夹击下,意大利将成为下一波欧债危机的导火线。

此外,西班牙经济目前困难重重,下行风险极大,不久前宣布可能寻求至少3000亿欧元的国际救助,且这一金额还不包括此前获批的1000亿欧元银行维稳资金;英国经济陷入三年来最大幅萎缩;作为欧元区经济增长火车头的德国,7月企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且表现弱于预期,连续两次被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警告:先是3A评级展望被调为负面,紧接着,德国17家银行的信用评级展望也被调为负面,降级风险越来越大。

近日穆迪又宣布,把欧元区拥有3A评级的德国、荷兰和卢森堡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降为负面,并将欧元区临时性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在这些利空消息的冲击下,欧洲金融市场持续遭受冲击,欧元对美元连续下跌,汇率跌到了两年来的新低。

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

远在欧洲的希腊,去年国内生产总额(GDP)为2150亿欧元,大约相当于台湾GDP的60%。但这个以内需、观光为主的国家,却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原因是它牵动的国际贸易危机。

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希腊只能算小角色。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全球贸易排名,希腊甚至进不了前30名;服务贸易的输出也位居全球第27位,比台湾还少。但是,希腊所属的欧盟27国,包含德、法、英,却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约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5%。因此,希腊等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问题不仅让整个欧洲不景气,而且直接和间接影响到整个全球经济。

虽然欧盟仅占台湾直接出口量的约9%,但欧盟占中国大陆出口量的19%,占美国出口量的18%。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欧洲不景气,消费力衰退,对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的影响不言而喻。

据世界贸易组织预估,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长率仅3.7%,比过去20年平均的5.4%还要低,让以外销为主的台湾经济好不起来。尤其是海关公布的今年前5个月贸易统计,台湾出口金额已衰退5%;其中,对中国大陆和美国的衰退都超过10%,显示欧盟市场的衰退已造成全球连锁反应。

而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的衰退,主要原因则是中国大陆对欧美的出口下滑。大陆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仅7.8%,实现全年保八的目标有一定困难。汇丰银行发表的中国大陆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7个月萎缩,不仅导致金融市场受到影响,也引发实体经济增长放缓。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中国人民银行已于6月7日和7月6日两次降息,同时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此外,大陆还开始实施一些新的刺激消费政策,例如家电下乡、旧车换新车、放松信贷、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等,目的就是要提振经济。不过,不太可能会像2008年金融海啸后,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大规模振兴经济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25日报告,称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如果不出台经济政策应对措施,很可能会降低到4%,并给全球经济带来深刻负面影响。报告认为,自爆发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扮演着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角色。目前欧债危机已严重影响中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对其经济稳定增长形成了威胁,是其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该机构同时认为,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实施应对措施的政策空间巨大。预计今明两年中国大陆的增速分别为8%和8.5%,在经历过去数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在向“软着陆”迈进。

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影响

台湾属于“浅碟经济”,很容易受全球大环境影响。摊开台湾上半年经济表现,第一季增长率仅0.39%,第二季也只有0.77%,几近零增长。7月份,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第六度下调今年岛内经济增长率预估值至3.03%,比去年8月第一次预测的4.58%减少1.55个百分点。其他各研究机构也纷纷调降预测值,如国泰台大产学合作团队甚至出现“破3”的预估,一举将经济增长率下调至2.45%。

欧债危机对台湾的冲击分直接和间接两部分。在直接影响方面,虽然欧洲不是台湾主要出口市场,但台湾几家科技业大厂势必面临欧洲市场消费大幅萎缩,考验时间更可能长达5年以上。此外,台湾金融业也有部分机构持有欧洲相关债券,尽管金额不高。

比较严重的是欧债危机形成的间接影响。由于美国复苏的脚步仍十分缓慢,中国大陆经济也在降温,欧债危机一旦扩大,将使美国、中国大陆的景气和投资信心雪上加霜,等于全球前三大经济体同时遭殃。而台湾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中国大陆和美国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台湾上半年景气如此惨淡,主要是受到出口贸易衰退和国际形势不明朗的影响。自金融海啸复苏以来,出口总值再度呈现负增长,达到5%;其中对大陆、美、欧、日本等主要市场出口全面衰退,特别是占台湾总出口量40%的对大陆出口,1到5月衰退了10.2%,出口金额仅为471.9亿美元;对美出口衰退了9.7%,出口金额仅为132.5亿美元;对欧盟27国的贸易额也衰退了53%,唯独对东盟六国(泰、新、马、印、越、菲)的出口有6.2%的增长,出口金额为224.8亿美元,成为台湾第二大出口市场,将美国甩在后面。照目前状况分析,下半年台湾不论出口状况、内需景气都会比上半年更糟。

台湾对外投资也正在转向。根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台商对外投资金额1至4月呈现15%的大幅衰退,但对东盟六国投资金额却暴增174%。相对于对美投资72%、中国大陆22%的衰退,很清楚看到这股趋势转变。台湾扩大对东盟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及保险业。

由于出口锐减,间接影响了岛内投资,加上油电双涨,让民众消费趋于保守,民间消费增长率预测也从原本的3.18%下调至2.03%。

台湾太平洋崇光百货营业总经理李光荣表示:这波衰退感觉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还严重,目前岛内民众觉得苦日子要来了,从去年开始,消费信心减弱,进百货公司购物的人少了8%,上班族减少了买东西的次数,成交金额也随之变少。

在制造业方面,台湾“经建会”公布的景气对策讯号已连续7个月亮起蓝灯。不过,预测未来景气变动的“景气领先指标综合指数”持续向上,为下半年带来一线曙光。

根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以今年前5个月制造业类别来分析,除了饮料、石油、橡胶、家具产业、其他运输工具仍保持增长之外,其他所有产业均呈现衰退;其中,衰退最严重的是电子零组件与纺织产业。

由于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今年第一季度,大陆经济景气增长趋缓,连带造成机械设备、化学相关产业的出口衰退。

长期扮演台湾出口动能的电子产业,上半年也正面临青黄不接的换代尴尬期;再加上手机大厂宏达电子的欧洲出口市场出现衰退与美国海关卡关,造成台湾整体电子业出口下滑。

所幸,下半年有Windows 8、平板电脑、超薄笔记本电脑新产品上市等利好消息,可能带动台湾电子产业外销订单逐步加温。据元大投资顾问公司预估,台湾笔记本电脑厂商出货量年增率将由负转正,全年出货量年增率为5%,并将带动触控面板、云计算与网络通讯产业产值增长。

就业市场受到冲击有限

虽然台湾经济形势不好,但就业市场受到的冲击有限。根据人力资源公司万宝华集团(Manpower Group)全球展望季度调查显示,第二季台湾就业展望在亚太和全球表现出色,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

尽管受欧洲经济影响,主要新兴国的经济增长率皆下滑,台湾多项出口产业景气也跟着疲缓,但目前制造业仍倾向“储备而不裁减人力”,以应对未来的订单变化。在受访的1000多位台湾雇主中,有44%计划在第三季增加入力,50%维持不变,仅4%决定减少。

万宝华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刘廷指出,今年陆客来台人数倍增,成为旅游业主要增长客源;加上第三季为旅游业旺季,服务业聘雇的需求创新高。另外,目前网络购物与社群媒体行业兴旺,也使IT技术服务和研发人力需求上扬。

台湾“劳委会”调查则显示,各产业7月底人力需求预估以服务业为最多,净增8200人;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的7000人居次;此外,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电脑电子与光学制造业净增聘雇人数都在3500人以上。

台湾“经建会”5月出版的《就业市场情势月报》指出,大多数服务业薪资在第一季底均有调高。专业科学与技术服务业薪资增幅最高,达10.8%;工业则以电力、燃气供应的8%最多;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则受欧债冲击,加上近期证所税等议题,整体就业展望氛围依旧保守,与上季变化不大。

未来投资前景尚不明朗

没有人能百分之百预言,欧债危机未来将如何续演?影响有多大?又在何时落幕?

针对欧债危机对上半年台湾投资市场的影响,岛内财经媒体以问卷调查方式,请各大拥有欧洲或全球型基金的投信公司、实际操盘欧洲基金的经理人,或综观全局的海外投资交易员现身说法,综合整理他们的建议,理出几个方向,作为台湾投资者在国际股市、汇市和资产配置方面的理财参考。

希腊短期不易退出欧元区

今年下半年,希腊是否拒绝还债、退出欧元区,并引起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猪”国家跟进,甚至导致欧元区解体,是目前台湾投资者最担心的状况。不过根据调查,超过60%的投资专家认为,不论希腊要求额外再给予几百亿欧元救助的要求能否得到满足,短期内贸然退出欧元区的机率低于25%。

希腊改革进程处于停顿状态,但这和要不要继续使用欧元是两回事。根据多项民调,希腊人虽反对欧盟种种严苛的纡困条件,但仍有将近80%的民众希望继续留在欧元区。未来最可能的情况是,欧盟各国将另外讨论振兴经济方案,协助希腊经济复苏,降低希腊政府在民意压力下立即违约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

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投资人也无须过度惊慌,担心像金融海啸时,市场崩跌、股票顿时缩水40%以上的情况重演。

根据摩根大通等外国投资银行估算,截至今年7月底,全球股市的跌幅已反映希腊退出欧元区近70%的程度。换言之,未来再大跌的空间有限,甚至可能在欧盟和各国央行联手救市下,触底小幅反弹。

欧元将继续下跌

对于欧元下半年的走势,专家们相对悲观。超过70%的专家认为,即使希腊未退出欧元区,欧债危机仍将持续延烧,欧元兑美元将在下半年跌破目前1欧元兑1.25美元的价位。

每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美元通常会走强,加上这次风暴中心在欧洲,欧元急跌在所难免。若希腊今年退出欧元区,欧元兑美元将跌破前年低点1.19,逼近1.1美元兑1欧元的价位。即使欧盟成功解决希腊“退盟”危机,后面仍有西班牙、意大利等“未爆弹”。市场专家认为,欧元仍不会强力反弹,预计在1.2至1.3美元兑1欧元间来回震荡。

由于欧元将持续弱势,欧洲经济前景不明,95%以上的受访专家都建议,投资人手中持有的欧元资产,不论股债,若超过资产配买的20%,下半年最好趁市场反弹时减码。

不过,这不代表投资人要“闻欧色变”,只要避开希、意、西,像英、德等财政体质强健的国家,长期投资仍有获利空间。

投资市场不会逆势大涨

为应对欧债危机和经济下挫,中国政府两年来首度降息,为市场投下“震撼弹”。不少投资人更期待,随着中国大陆降息、美国QE3、欧盟经济刺激方案“三管齐下”,将让全球投资市场在上半年大跌后,在下半年重演2009年的资金行情。

但高达60%以上的投资专家认为,虽然下半年中、美、欧三强会相继推出刺激经济的政策,但“印钞救市”将不再是资金行情的保证。超过70%的专家也认为,即使三强联手救经济,全球投资市场仍不会逆势大涨。

这是因为欧债问题和金融海啸大不同。金融海啸时,全球市场交易量急冻,各国央行措手不及,因此必须大量印钞,挽救流动性,这也造成热钱流窜,推升各国市场。但这次的欧债危机,一是爆发已久,各国早有一定防范;二是目前各国政府的主轴都在“拚经济”,会将资金引导到产业而非金融市场。

因此三强出手尽管可成为支撑市场的信心,却不容易重启大涨行情。专家建议,要掌握三强刺激经济的“反弹财”,必须从各国政府重点产业的基本面而非资金面着手,例如可适时加码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建设、民生消费类股,及欧美的医药、生技产业、绿色能源概念类股等。

震荡加剧,股债宜均衡配置

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下,未来半年至一年,全球投资市场将持续随着欧债变化起伏不定。受访专家建议,稳健型投资人此时的资产配置,最好股、债均等,并保留至少15%的现金,以降低波动风险。

在全球动荡的股市中,美国仍是多数全球型基金经理人看好的重点。一方面,美国虽然复苏脚步缓慢,但经济仍在趋好的轨道上;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美元相比欧元或其他货币的“避险特色”,将在欧债危机下,持续吸引国际资金流入美国市场。

中国大陆宣布降息后,长期处于低档的陆股和邻近东盟国家的股市也值得观察。而债市方面,由于美、英、德国,甚至日本公债均在避险需求下,价格来到高点。因此专家建议,此时不宜追高公债市场,而是选择新兴市场中财政体质较好的国家公债,或逢低以投资级公司债为核心配置,伺机加码高收益债,期待景气复苏。

台股最黑暗的时期即将过去

外有欧债危机、全球景气趋缓,内有油电双涨、证所税、美牛案等争议,台股今年从3月初至今已大跌超过1000点,市值蒸发新台币3万亿元,是同期亚洲跌幅最隆的市场。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5篇

一、2008年台湾经济情势大逆转

2008年是台湾经济非常不堪的一年,除了执政8年留下的财经“烂摊子”以及家族贪污洗钱弊案的困扰之外,还要面对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台湾经济几乎是由上台之前的“一片大好”逆转到景气衰退的愁云惨雾,各项指标均呈现恶化走势。

1、经济指标不断下修。2008年前两季度台湾经济分别增长了6.25%和4.56%,虽然仍保持中度增速,但一直笼罩在高油价等通货膨胀的阴影中,已经暴露出许多不稳定的因素。随着雷曼兄弟9月份宣布破产,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台湾经济形势急剧恶化,致使各家预测机构连续调低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台湾“中经院”首先于10月7日下修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82%。没想到景气衰退超乎意料,官方的“主计处”在11月20日公布的资料显示,第3季度经济增长转为衰退1.02%,预计第4季还将衰退1.73%,全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由原本的4.3%下修为1.87%,是 2001年以来的新低水平。台湾“中央大学台经中心”则提醒,台湾已经进入第12次的景气循环,高峰落在2008年第一季度?。

2、经济实质面出现衰退。经济实质面是指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与消费。首先,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力度减弱。台湾经济增长指标大幅滑落,主要还是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台湾经济增长率达到5.29%,其中外贸出口占了2.6个百分点,但下半年外贸出口快速下降并转为负增长。如外销接单金额增长率从上半年的14.6%降为8月份的5.4%,此后呈现逐月持续负增长,12月台湾外销接单只有207.9亿美元,年增率为负33%,创下单月最大跌幅;外贸出口从上半年平均增长18%降为7月份的8%,9月开始出现负增长。根据台湾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2008年台湾出口总值为2556.6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215.7亿美元,增幅9.8%;进口较原先预期的2495.80亿美元减少近90亿美元,全年贸易出超额只有148.3亿美元,比2007年少了125.4亿美元,同比衰退45.82%,是27年来最大的减幅。从出口地区结构来看,对美国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2008年对大陆的出口减少了0.8%,是自2003年以来的首度负增长,尤其是12月对大陆出口狂降54%,致使当月整体出口猛跌41.9%。对于高度依赖外需带动的台湾经济而言,2008年经济增长率已肯定达不到1.87%的预测值。?其次,民间投资衰退。据统计,岛内民间投资从2007年第二季起即持续减少,2008年上半年的增长率由上年的3.5%降到0.5%,第三季度则呈现11.5%的负增长,第四季度也将衰退10%以上,预计全年民间投资将呈负7.83%。再者,民间消费出现少有的负增长现象。受金融风暴拖累台湾股市腰斩,股民的荷包缩水一半,在职者的实质薪资不增反减,加上大环境前景不明,岛内消费者谨慎小心舍不得花钱,民间消费在第三季度出现负增长1.97%,预计全年将衰退0.30%,这是50余年来首次负增长,如此的逆转,当然会重挫经济发展动能。

3、产业界开始出现难以为继的窘境。台湾产业高度依赖全球产业链的运转,在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与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整个产业体系包括服务业的运转都发生危机,企业的运营更加困难。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1-11月,岛内新注册公司总计27,800家,较上年同期下降10.35%,创8年来最低水平;而申请解散、撤销及废止的企业达47,257家,较上年同期增长18.97%?。就产业别发展而言,工业生产年增率由2008年1-2月同比增长10%以上到11月衰退28.51%,其中制造业在第四季度出现2002年以来首次衰退,尤其是钢铁、汽车、塑化等主要传统产业于下半年相继陷入价格与销售量同步走跌的困境。如1-11月汽车业销售数较上年同期衰退29%;主要科技产业也陷入循环低谷,其中面板业与存取芯片产业受创最为严重?;在服务业领域,金融业盈利大幅减少,呆坏账增加?,岛内一些原本经营体质较差的金融机构已暴露出难以为继,亟待当局伸出援手,已有庆丰银行与南山人寿保险公司先后被当局接管;代表商业经营状况的批发、零售与餐饮业也在10月以后营业额普遍下降,甚至出现衰退;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不论是购房贷款还是商品房成交量均出现下滑;旅游业不景气更为明显,出境旅游人数下降,一年来先后有多家旅游公司倒闭。

4、物价震荡,民众收入减少,失业率再度回升。首先,岛内民众投资受损严重。一是由于民众提前认赔赎回,岛内民众投资海外基金的总金额由2007年底的新台币1万亿元以上锐减了近一半;二是岛内包括机构法人和散户,合计买进约新台币1.2兆元雷曼公司的连动债,其中有逾1/4是“不保本或有比例保本”的产品,投资人势必将血本无归。其次,从“5・20”马新当局上任以来,台湾上市的29类股呈全面走低格局,台股指数由9200多点一路下挫至如今4000点上下,股市市值约萎缩达新台币13.5万亿。再者,受到国际能源与原材料价格变化剧烈的影响,岛内一度担心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7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5.92%,创1994年10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但下半年转而下跌,11月仅较上年同期上升1.88%,是2007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有产生通货紧缩之虞。与此同时,岛内失业率创近五年来新高。依照台湾官方统计,10月失业率已升高为4.37%,失业人数更逾47万人;11月失业人口已达50.7万人,失业率为4.64%,创5年来同月新高;到12月失业率更攀升达5.03%,失业人数逼近55万人,若加计隐性失业,总失业人数超过80万人,其中,有多达25万名的失业人口,是因景气不振而关厂歇业丢饭碗。这一波“来得又急又快”的失业潮,影响的是近百万家庭的收入受创,连带使得2008年的“痛苦指数”创近27年新高。当然,景气的快速衰退是导致劳动市场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台湾工薪阶层11月的平均薪资只剩余3869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89元,连续4个月衰退,降幅达3.47%,是历年最大减幅。且根据台湾“劳委会”12月下半月对雇员200人以上的企业调查显示,有20.2万名劳工的收入受到无薪休假影响,占企业雇用人数的8.9%,其中多半是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形势愈来愈严峻,社会安定的基础将因而动摇,难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二、新当局的平庸施政增加民众疑虑与信心危机

不可否认,外来冲击是影响台湾景气的一大要素。一方面全球主要科技产业如面板、半导体与电脑等产业都在2008年前后进入调整期,陷入价格与销售同步下跌的状况,致使岛内相关产业与出口也陷入低迷。另一方面世界性金融海啸使国际需求急剧萎缩,直接的后果便是危机借由国际贸易向以出口导向的亚洲地区经济体扩散,一直未能摆脱高度依赖外需的台湾经济自然无力独善其身。但新当局的平庸施政也让民众增加疑虑,出现信心危机。

第一、马当局的“规划赶不上变化”。这一波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爆发、扩散、恶化和全球化冲击几个阶段,团队未能准确地掌握经济情势,对危机的认识、估计和预期不足。在2008年的7―8月间,马当局预估经济会在年底好起来,由于这一判断的不准确,导致金融风暴很短时间内席卷台湾时,当局的救市政策是以逐步加码的方式推出,让民众感觉当局总是在情势演变的后面跟着跑。因为看不到整体全面的政策规划,民众出现疑虑与信心危机。

第二,马当局的救市政策与刺激经济措施尚不足以扭转局势。随着金融危机冲击与内外部经济环境的迅速恶化,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救市与扩大内需为主的刺激经济政策方案,大致包括了五大类型:一是刺激股市措施。不仅动员“四大基金”与“国安基金”,而且半年来先后采取数次救市与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其频繁程度与政策力度已为史上少见。二是刺激房地产措施。2008年11月下旬,台“行政院”提出振兴房地产市场的八项措施,主要包括延长建筑执照两年、简化都市更新计划、放宽投资移民条件及成立房贷协商单一窗口等。三是促进就业措施。在多项综合性振兴经济方案中均提出扩大就业措施,在2008年底再度研究出台短期与中长期扩大就业方案。四是以扩大内需与刺激消费的方案与措施,主要包括发放850多亿元的消费券与年底前宣布的大幅降低所得税措施。五是投资扩大公共建设措施,包括在9月份出台的“十大振兴经济方案”与11月出台的“振兴经济新方案”如583亿元的“爱台十二项建设”与初步预计4200亿元扩大公共建设特别预算案。以上举措除了拉抬股市与刺激消费的救急措施之外,诸多措施皆为中、长期方案,迄今尚难落实,还有一些问题是卡在制度面,必须排除制度面的限制,提升扩大公共建设的执行效率,才能看到效果。

第三,台湾新当局未能为台湾经济未来的定位提出完整的转型战略。缺乏清晰的大局观,无法用战略性思维来确定经济发展方向,是近年台湾经济落伍的深层次原因。也就是说,只有经济的转型、企业的繁荣,才能使台湾资本市场真正进入新的境界。上台,为人们带来了希望,提供了遐想的空间,但是并没有给挣扎中的台湾经济提供一个转型战略。当前,台湾经济虽呈现不景气,但基本面还是稳健的,民众“信心低落”才是关键因素,而台湾最缺乏的,是对经济未来既具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重新定位。没有整体的战略,政策往往抓不住重心,也缺乏连贯性,长期来看就难以达成其功效。只有目标清晰,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台湾企业与民众才有努力的信心。

三、2009年台湾经济情势依然严峻

展望2009年,由于经济依然低迷,当局的财政赤字将破万亿新台币,人们的储蓄日益缩水,现实的经济问题将更为台湾民众所关注,执政团队则面临更大的压力。依目前形势观察,何时能走出低谷尚不明朗。有舆论指称,2009年是充满不确定的一年,甚至还可能经济与政治同乱,让台湾每况愈下?。

2009年,国际经济不景气仍会持续,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慢,甚至欧美国家会出现负增长,必然影响外部需求,不利台湾经济好转。对台湾经济影响至关重要的中国大陆经济增长也放慢,对台湾产品需求减少,也难免影响台湾经济的表现。

第一,外部经济大环境对台湾经济走势影响巨大。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尚未见底,已经令台湾招架不住了。目前,虽然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启动各种财政及货币手段,但市场的信心依然不足,全球景气衰退的疑虑加深。2009年上半年才是金融海啸威力全发的阶段,台湾的经济状况还将向下探底,其后要看全球的经济是否有转好的迹象,方能判断吉凶祸福。目前,经济增长“保二”成为2009年马当局的奋斗目标,但岛内外各家预测机构并不乐观。如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所”预测今年岛内经济仅能增长0.56%;台湾“中央银行”也认为经济增长率预估在1%到1.5%之间;美国高盛公司的预测值最低,认为将会出现衰退3%的惨况。长期以来,出口都是台湾创造经济价值的核心,台湾官方预估今年台湾地区进出口额将双双衰退,参见表1。没有出口就没有进口,原有供应链上的中间生产者就会没有工作做,将形成一连串的恶性循环。有估算指出,如果扣除台湾当局提出的振兴经济新方案拉抬经济1.59个百分点,再扣除大陆游客每天赴台3000人将可为经济增长率贡献0.5个百分点,则台湾今年只能剩下0.03%的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当局许多短期刺激经济方案,以及大陆市场,今年台湾经济恐怕是零增长,即便出现复苏,力道也将相当微弱。

第二,大陆的内需商机成为提振台湾景气的关键目标。在这场金融危机冲击国际经济衰退的敏感时刻,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抵御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信心之源。大陆地区一方面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市场,另一方面更坚持以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同时中央政府把扩大内需与技术改造、调整振兴产业和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构成一篮子的政策措施:一是投入人民币4万亿元旨在扩大内需的两年规划;二是制定并将实行钢铁、纺织、汽车等十大行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三是计划投入人民币6000亿推进重大的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大力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等规划。为抓住大陆内需市场的发展契机,台湾经济管理部门已拟定2009-2010年对大陆出口的项目拓销方案,决定编列新台币10亿元预算全面开拓大陆市场。拓销工作分三大主轴:一是瞄准人民币4万亿元的内需商机,包括农业机具、建材等都是强力促销的商品;二是锁定食品业商机,进行大卖场的销路合作;三是协助台商外销转内销,展开市场调查,提供厂商拓销大陆市场的参考,并以简体字展开网络营销。此外,2009年开始实施的新台币30亿元出口融资部分,将拓销大陆市场列为适用对象;以往补助相关“公协会”拓销大陆的20%比率限制,也将提高至25%,估计约可增加新台币2000万元的拓销能量;前往大陆参展拓销的预算与团次将创下历史纪录,预计有20个以上团次到大陆参展,对个别展览的补助金额也从15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协助厂商全面拓销大陆市场。此外,随着两岸直接三通的正式启动,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逐步显现,最重要目标就是让台湾经济复苏,增加岛内的就业机会,带给民众机会与希望。

大陆涉台部门也以“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为宗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拟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帮助台湾经济走出低谷。包括:拓宽台商投资领域,提高两岸合作层次,协助台资企业参与大陆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加强两岸第三产业合作,推动台资企业投资现代服务业;鼓励台商投资大陆资源开发、节能环保产业,开展两岸节能和环保技术交流;支持和协助台资企业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向大陆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在合理增加信贷规模的政策调整中,综合考虑中小台资企业资金需求,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等。这种局面将有利于台湾产业链的重新组合与重新布局,必将成为台湾抵御经济危机的重要助力。

第三,马当局准备放手一搏。目前,马当局出重手、下猛药、祭新招,期待以扩大内需、加强基建、吸引投资来刺激景气。首先,消费券是台湾当局举债救经济的第一步。台湾当局动用特别预算857亿元(全数举债支应),合计发出2319万份、每份3600元的消费券。其次,台湾“行政院”的“因应景气振兴经济方案”。其基本政策方向有三:一是刺激消费;二是振兴投资、加强建设;三是稳定金融、促进出口。具体包括10项措施与41项做法:如照顾弱势、鼓励消费、促进就业、优专房贷、加强公共建设、促进民间投资、稳定金融及股市、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拓展出口以及推动租税改革等;再如583亿元的“爱台十二项建设”与初步预计4200亿元扩大公共建设特别预算案,以及规划投入高达新台币1200多亿元的补贴和减税金额,寄望带动岛内投资及消费达1万亿元以上。此外,台湾当局在未来4年还将直接投入新台币8585亿元,另对企业融资新台币11000亿元,以帮助度过经济难关。但岛内舆论对于这套“组合拳”的举措褒贬不一,台湾经济能否因此“冬去春来”尚待观察。

第四,影响台湾经济复苏的“外忧内乱”。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受到外部金融风暴的冲击,目前台湾整个经济生产活动出现低增长或衰退趋势;随着经济不景气的蔓延,岛内逐渐出现通货紧缩迹象,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另一难题;失业率上升与收入增长停滞,加大了民众生活的压力;上台以来的施政表现未如预期,主控政局的能力受到质疑,打击了社会共度时艰的信心,而信心才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

从经济层面来看,台湾经济基本面仍相当不错,目前马当局政权基础趋于稳固,应对危机的政策方向也基本正确。除了与大陆实现“大三通”的输血与活水之外,当局的财经政策大都已动员,利率调降至空前低档,法令管制大幅放宽,“爱台12建设”等扩大公共工程亦可望陆续展开,虽然不能保证立竿见影,但所有政策若都能得以推行,尤其是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刺激景气的效益应可相继发挥,台湾经济的前景可谨慎乐观。

从非经济层面来看,在“新三低”(低利率、低薪资,信心低潮)与“新三高”(高失业率、高物价、高忧郁)的严峻形势下,非经济因素的冲击却可能使社会不满的能量增加,对马当局更是高难度的挑战。目前已有预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在野党的街头抗争。在总体实力不断下降,发展危机持续加深的现实下,准备将经济问题进行“政治斗争工具化”。已宣布将在2009年春节后陆续发动五个波段的街头群众示威运动。春节前已闹出“连动债”受害人的准暴力示威?;节后将集结失业者、无薪假者,以及各类受害人的大规模群众示威;进而推出“罢免案”。由于2009年底台湾将有基层“三合一”选举,发动群众运动及搞“罢免”有利于的选举造势。

其二,执政党内部问题的表面化。事实已经表明,内部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削弱了马当局的政策执行力。目前,内以隐含着“反马”的一种潜流,籍“立委”对的不满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表面化,将来会闹出多大风波、造成多大影响值得观察。

其三,岛内意识形态的对立,增加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复杂性。虽然目前岛内外“促和遏独”因素持续增强,但利用民众对马当局政绩不彰及两岸开放政策成效不彰的不满,为反对而反对,并以“台湾”、“台湾主体性”为旗号猛攻马团队施政软肋,对当局的两岸政策造成不小的压力。

总之,允诺台湾经济将会好转,“刘内阁”自认通过改组之后将更为干练,两岸关系在“三通直航”逐步实现之后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台湾带来新的经济效益。但对执政者而言,2009年的台湾充满许多不确定性,能否安稳度过经济危机,如何重建岛内民众信心是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

注释:

台湾《经济日报》2008年10月18日A8版。

台湾《工商时报》2009年1月8日A2版。

台湾《工商时报》2009年1月2日A2版。

台湾向来以电子出口为大宗产业,在这一波的经济冷锋的袭击下,也明显出现电子大厂频频遭到外资券商点名降等或下调目标价,包括鸿海、台积电、华硕等知名大厂都未能幸免于难。台湾最大的液晶面板厂友达因应面板业空前不景气,已将高阶主管的薪资下调10%至15%,并从12月起开始实施,以加强成本控制。奇美电子与华映也跟进主管减薪行列,显示整个LCD面板产业供应链的资金、产能与人力都在实施紧缩计划。台湾媒体认为,台湾LCD面板产业确实面临史上最寒冷的景气冬天。

金融机构在股房市不景气的压力下,贷款对象又过于集中,仅对面板、存取芯片、高速铁路与建筑业等四大高风险产业的贷款总额就高达1.3万亿元新台币。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邢台;旅游资源;评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141-02

收稿日期:2010-01-28

作者简介:刘立芳(1983-),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贾文毓(1960-),男,山西临汾人,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理环境优越,西依太行、北接石家庄、南临邯郸、东与山东毗邻。邢台交通发达,京广、京九铁路、京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邢(济)、邢和(顺)、邢长(治)公路横穿东西。全市形成了铁路、公路纵横交错的局面,连接着全国各地的交通运输网络。邢台有3500多年的文化史,历史上曾经四次在此建国、两次定都:商代祖乙曾迁都于此,战国时是赵国早期国都,东晋后赵石勒在此建都,邢台历经变革,曾几易其名,至明清改为顺德府。

一、邢台旅游资源总括

邢台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自然资源,如崆山白云洞、前南峪生态沟、太行山大峡谷、汉牡丹等;以英贤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郭守敬纪念馆、黄巾起义军寨、义和团议事厅、邢侯墓、扁鹊庙等;民俗宗教旅游资源,如开元寺、清风楼等;以品牌企业和特色经济现象为主的商贸旅游资源,如综合评价全国最优企业之一 ――邢台矿业集团、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世界最大的羊绒基地――清河县、全国三大方便面基地之一 ――华龙方便面基地。近年来,邢台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有以太行奇峡群、崆山白云洞、扁鹊庙为主的30余处开放景区点,星级酒店20余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近60家,旅游汽车公司10家,形成了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风物交相辉映的系列旅游产品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虽然邢台旅游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前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说,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慢、规模小、基础差、效益低,资源优势远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缺少旅游优质品牌。

二、邢台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一)邢台旅游资源类型

邢台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看点颇多,邢台旅游几年来,经过最近几年的改造,形态的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全市68处可开发资源中已有45处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形成了自然、人文全面发展的旅游特色城市。

根据旅游景点的特征可以把邢台市旅游资源分类一下几类:

(二)邢台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邢台旅游资源多以山区为主,与平原相比山区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人口密度低,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基本以自给自足为主,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这些问题存在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但是争奇竞秀的自然风光和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造成了邢台太行山区丰富奇特的旅游资源,加上最近交通条件的改善,客源市场广阔。这给山区小镇的经济带来了一个飞跃,成为他们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邢台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但景区景点的布局整体上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大作品”,缺乏实质性的区域合作,整体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景区弱、小、散、差,合作意识不强,发展意识不高,既浪费资源,又阻碍发展。而且同类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景区和景点之间交流不够,缺乏联合开发管理和联合宣传促销的实践,各地方编制旅游规划,尤其旅游战线时各自为政,互设壁垒。没有真正打破地域、隶属、条段分割的观念,整体上处于各自为战,相互封闭、联系较弱的分散状态,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产品优势互补、协调机制高的旅游合作体系,对发挥整体优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极为不利。

三、邢台旅游资源点―线―面开发整合建言

以邢台市为核心,以平涉线为轴线,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坚持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管理、建设和经营),三权分离(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两个主体(旅游基础设施以政府为主体,经营设施以企业为主体),一个赋予(赋予资源整合的主体企业二十至三十年经营权),整合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六大旅游区。

邢台的旅游资源整合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营造“大区域、大旅游”的观念,实现邢台内部及与周边省市在旅游资源、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与协作。因此,邢台旅游资源整合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三)旅游产品整合

1.旅游线路的重组。根据邢台境内旅游资源的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与周边省市旅游资源的相互关系,推出太行风情游、古城历史文化长廊游、红色之旅、生态休闲度假游、科普游及工业旅游6条品牌旅游线路。通过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借助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来提升邢台的旅游市场地位,树立邢台整体旅游形象,利用优势旅游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促进邢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2.景区景点的开发。邢台旅游业的发展,应在集中构建“晋冀鲁豫”大旅游圈联合行动的前提下,开发建设邢台所辖范围内的景区景点。因此,需要准确了解所有资源类型、数量、规模、结构、布局等,尤其是重点、优势、独特旅游资源,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对优势资源给予重点扶持、优先开发,以对邢台旅游市场进行准确定位,树立市场形象,形成品牌。

(三)旅游基础设施整合

邢台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尤其在各景区的可进入性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邢台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各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建设,使各景区之间能纵横相连、路况良好,从整体上形成网状交通体系。

四、邢台旅游资源对邢台经济的意义所在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其他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比较高水平的消费,要求更新换代的速度高于一般耐用消费品,因而刺激有关行业在生产方面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其次,邢台的经济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和保障,可以使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地的开发更充分的开发。反过来旅游业发展了,会为邢台的经济发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王俊红,高联辉,唐艳.邢台市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21):262-263.

[2]王路军,李庆辰.邢台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8,(1):68-70.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7篇

一、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销方式注重形式,跟风现象严重

经济市场中有很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使用的营销战略模式都是模仿市场中较为流行的营销模式,或是模仿一些国外较为成功的市场营销方式,我国很多企业引入的西方较为成功的市场营销方式和理论时只是依葫芦画瓢,在使用中只是生搬硬套,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生产产品的特征。企业在仅仅某一种市场营销方式后,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营销方式过于机械化,不会灵活运用。现阶段,很对企业采用的市场营销方式较为常见,营销模式大同小异,营销优势极大的缩减。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往往会选择减低销售产品的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此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销售业绩。但严重的跟风最终只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利润不断缩减,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

(二)企业还没有转变市场营销观念的思维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但大多数的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还秉持着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现代市场商品供过于求,有些企业依旧坚持当下流行的必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因此,企业在选择和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盲目的追求市场中最流行的模式,但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产品销售业绩难以提高,产品被大量积压,资金回流慢,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三)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创新力小

在我国仍旧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缺少强烈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意识,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落后。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缺少科学、先进、有效的思想指导,企业没有对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企业采用市场营销方式时只是机械的套用他人成功的营销经验,并没有从上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

(四)市场营销道德素质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未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的事,在市场营销战略开展的过程中,经常或为了达到某种效益或目的选择一些不道德的竞争方式,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拓展了新的渠道

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应运而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拓展了新的渠道,赢获了更多的客户和消费者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只有零售为主的销售平台,还包括以社交分享式为主的促成成交平台,这些平台上承载着大量的客户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些平台上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及时掌握广大消费者最新的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生产产品,制定营销战略,并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推送到网络平台用户界面上,网络营销这一新的市场营销模式不能为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提升销售量,提高资金回流速度,还能帮助企业更快速、更全面的获取客户和消费者最新的信息资源;另外,在持续营销过程中,企业要重视积累优质客户群体,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细致划分,充分挖掘客户群体的购买力,在营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市场营销战略,不仅对后续的市场营销有效地进行帮助,还能实现为消费者提供满足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目标。

(二)消费观念由满足基本需求转变为个性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电子商务时代的迅速壮大,经济市场环境中各个领域之间的互动以及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互动日益频繁,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诉求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了新的转变,消费者在选择一件商品时,不仅会关注这件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还会关注这件产品风格能否满足自身对个性化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但产品的生产周期变短,市场竞争压力变大,创新经营管理理念,研发新产品等成为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应该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导向,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个性化追求提供产品,例如企业可以采取预售的方式,提前了解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和款式;或是开放产品生产基地,让那个消费者到生产基地进行参观,或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和喜爱,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形象,还能真正意义上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需求,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和战略思维,建设产品和品牌以及营销战略的个性化特征,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品牌个性是企业的立根之本

现阶段产品呈现同质化,消费观念和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忠实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品牌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重要标示,品牌创始人的经验阅历、眼光等决定着产品品牌的个性特征,消费者通过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提升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进而提升对产品的认可和忠诚度,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欲望和认可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品牌个性、品牌文化等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

(四)加大成品创新研发力度

技术发展过程中新产品大量涌现,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为企业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还推进了产品更新周期,加剧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每一种产品都有一个固定的生存周期,从一个发展期进入另一个发展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如果更新周期加快,企业产品研发?h节就会出现问题,出现产销不一致问题,严重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开展。

(五)树立健康、正面的企业形象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每一个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企业要对现阶段社会环境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将保护社会公共环境为己任,用产品展现企业的公益理念,积极回馈社会,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企业树立一个正面、健康的企业形象。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一)树立网络市场营销观念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服务是目前企业实现产品增值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该专门设立一个以广大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服务部门,负责搜集、整理和分析消费者的信息,了解消费者近期以及未来时间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创新、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当前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建设的主流,与以往的时代相比,当前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积更广、容量更大,这些特征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一直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导致经济市场的变化节奏持续加快,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有尽快转变传统的被动式营销理念,将“跟随市场化”营销战略转变成“市场跟随化”营销战略。

(二)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理念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应该转变为消费者理念。现阶段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很多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都得到了普及,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企业很难在产品质量和包装方面获取较大的竞争优势,只能从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和服务等方面来获取有力的竞争优势。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论选择购买哪一种产品最终获得的效果或利益没有较大的差别,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只能通过产品销售提供的服务来获取,因此,在未来企业的竞争除了产品个性化展现之外还包含产品服务。市场划分和消费群体细分是为了对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进行区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树立发展市场战略营销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才能在经济市场中立足,因此,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不能有跟风的态度。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也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战略制定技巧,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所学到的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制定企业营销发展战略时要从大局发展角度进行,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生产独特的个性化产品,利用产品差异的优势拓展市场空间。

(四)重视绿色产业发展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要重视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尽可能的采用绿色服务营销模式和方法,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个性化要求。创新和研发新产品时融入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环保理念,设计研发质量好、独特、个性的绿色产品。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可以朝着绿色产业、独具个性方向发展,确保企业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环保型,企业的形象会在消费者心中极大的提升,对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烟台旅游 会展旅游 休闲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环黄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烟台海岸线长达909公里,具有丰富的临海资源,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

烟台市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资源

烟台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烟台市对应的海域面积约260万公顷,其中全市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65.6万公顷。全市12个县市区有11个临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面积较大的海湾有太平湾、龙口湾、庙岛湾、套子湾、芝罘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全市有大小基岩岛屿63个(其中有居民的岛屿17个),岛屿总面积6455公顷,岛岸线长206.6公里。烟台市人均公共绿地7.33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35.81%、96.25%,建成区噪声平均值小于58分贝,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

芝罘岛景区:芝罘岛横亘于市区北部海面上,又称芝罘山,主峰高298米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三面环海,南面连陆,是我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主要旅游资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湾、婆婆石、石门春波;有经海风、海浪多年侵袭形成的海蚀礁、海蚀洞;有阳主庙、射鱼台。

养马岛景区:养马岛位于牟平区宁海镇以北海面上,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四面环海,丘陵起伏,山海秀丽,气候宜人,相传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养马,因而得名。

长岛景区:长岛历称庙岛群岛或长山列岛,是黄渤海的分界线,距蓬莱7海里,由32个大小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岛岸曲线长146公里,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和全国第一个小康县。

崆峒岛景区:崆峒岛位于市区北部7.4海里处,由大小13个岛屿组成,总面积0.84平方公里。主岛呈丁字形,周围由十几个小岛拱卫。海岛的景观十分奇特,而且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

昆嵛山景区:昆嵛山是部级森林公园,位于烟台东部50公里处,总面积48平方公里,最高峰泰礴顶,海拔923米。昆嵛山的旅游资源有四大特点:一是道教文化名山;二是自然景观壮美;三是林木资源丰富;四是山泉众多,泉水甘甜。

七峰山景区:七峰山位于海阳市,距市区约90公里,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竹林,总面积约合1300亩,在竹林的环抱中,有一建于隋代(581~618年)的佛教丛麻禅院。

(二)人文资源

蓬莱阁:座落于蓬莱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主要景观有“仙阁凌空”、“海市蜃楼”、“狮洞烟云”、“渔梁歌钓”、“日出扶桑”、“晚潮新月”、“万里澄波”、“万斛珠玑”、“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十大胜景。

蓬莱水城:位于蓬莱市区西北丹崖山东侧,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在此训练水军,抗击倭寇,蓬莱水城由此而扬名海内外。

登州古市:水城旧为登州古港,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盛。小海东岸的小街南端立古牌坊,坊额书“登州古市”。

烟台市博物馆:原为福建会馆,又称天后行宫,会馆结构典雅,雕饰精美,具有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栋枋梁柱之间的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木石雕刻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现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重醴泉”。1915年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厅,展示了中国民族酿酒工业的百年辉煌历史。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庄园,吸收了中国北方民俗建筑的优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游点。

毓璜顶公园:又名小蓬莱,座落在芝罘区中心南部的毓璜顶上,是保留较完整的元代古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小蓬莱坊、玉皇庙和玉皇阁三部分,置身其间犹如入蓬莱仙境。

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市场现状

烟台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突破,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地位稳步提高,一举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1年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5.6%,而到2002年这个比例达到7.1%,其中旅游收入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19.5%。烟台旅游业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其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稳步提高。

国际市场方面,把韩国作为首要客源市场,1996年以来韩国客源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2000年接待韩国游客21904人次,占接待外国游客的41%。而到2001年同比增长到56%。第二大客源国―日本2001年的市场份额也达到24%,韩日两国合计占到总量的80%,由此可见韩日两国对烟台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欧美市场,推出了“慕拉蒂之旅”专项旅游线路,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如表1所示,海外游客数量在1999年达到高峰,其后逐年回升,在2002年已接近1999年的水平。而海外旅游收入除1997年外一直呈逐步递增的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把省内和交通干线附近城市作为首选客源市场,把周边省区作为二级客源市场,把其他省区作为三级客源市场。近几年全市接待的国内游客总量中,首选市场占60%以上,二级市场所占比重将近30%,其余为三级市场。总体上看,国内市场规模是逐步扩大的。如表2所示,国内游客的人次数及其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

(二)主要制约因素

1.拳头产品不多,海上旅游开发尚没有形成规模。目前,烟台的旅游产品在国内外有较强知名度的有蓬莱、长岛旅游区和龙口南山旅游区,其他产品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烟台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长达909公里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沿海区域中,礁石林立,形态优美,鬼斧神工,其特殊的自然优势不可多得,沙滩质量优良,可供开发的大型浴场有多处,但目前海上旅游项目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2.旅游投资机制不完善,启动不利、渠道不畅。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要遵循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的经济规律。从目前的情况看,解决旅游业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资源滚动发展;二是吸引外资;三是社会办旅游。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太慢,第二种太远,第三种太散。三种传统的融资投资方式,都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若要真正实现旅游业的跳跃性发展,必须建立新的投资融资机制,以尽快改变旅游投资渠道不畅,力度不大的局面。

3.旅游产业各要素整合不够,旅游购物和娱乐尚存在很大差距。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哪个要素太弱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目前,烟台不能很好地把这六个要素整合在一起,不能充分发挥“游”对其他要素的拉动作用,旅游购物和娱乐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4.客源市场发展不平衡,宣传促销力度尚欠。目前,在国际客源市场方面,烟台对周边日韩市场依赖严重,韩、日两国占国际客源的80%,而欧美等其他地区客源市场份额很小;国内客源市场方面,对传统客源市场依赖很大,开拓远距离、新的客源市场力度不够,山东、北京、上海三地的客源约占83%,其他客源市场所占份额较小。

5.交通存在着一定的瓶颈现象,直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线路不足。铁路方面,烟台只开通了至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石家庄、西安、佳木斯、天津、淄博等城市的直达列车,华中、华南和西部地区的列车很少,尤其是直达旅游目的地的线路明显不足;烟台每天与以上城市对开10对普通列车,班次与档次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铁路交通成为烟台市旅游业一大交通瓶径。航空方面,目前烟台只开通了通往韩国和香港地区的航线,甚至第二大客源国日本的航线至今仍没开通,国际航线太少,严重制约着国际客源市场的发展。

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前瞻

(一)烟台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能否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到旅游地对旅游开发投资生产的旅游产品进行消费,是旅游开发投资是否成功的惟一衡量标准。而要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对拟投资开发的旅游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至关重要。因此,对旅游地的定位对旅游开发投资的成败十分关键而且重要。

1.形象定位:它是旅游地对客源市场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和认知印象。旅游地形象定位受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制约,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形象定位的基础,尤其是具有惟一性、垄断性、排他性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根本。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对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客观上使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加剧,旅游地的空间竞争表现为形象竞争和产品竞争。形象竞争的核心是差别化、个性化。差别化形象定位突出了不同旅游地的个性化形象,在同一区域内产生“形象叠加”的效果,使该区域的吸引力倍增,可以吸引不同的目标细分市场关注该区域。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形象定位于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

2.产品定位: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是建立在旅游地旅游资源和形象定位的基础上的。要把旅游资源要素开发成旅游产品,就要:第一,发现发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判断其开发为旅游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和市场的需求。第二,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将各种相关的旅游资源按一定的主题组合构建巨大的旅游产品平台,再进行商业化运作。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80余处,国家AAAA级景区两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际高尔夫球场3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座。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产品定位于以近代开埠文化产品和黄金海岸线产品为核心的,多样化、特色型诸项旅游产品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

3.市场定位:旅游地市场定位,要确定旅游地的目标市场群,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以便进行针对性营销,并开发出适应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要根据旅游消费购买圈与市场圈理论,对客源市场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再结合旅游地资源特色,对旅游地的目标客源市场进行定位。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到烟台旅游的商务、公务客人占了较大比重;省内客源的比重偏大;省外客源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东北等地。从国外市场结构来看,客源集中,韩日两国合计占到总量的80%,商务客的比重占到51%。据此,我们把烟台市的旅游地市场定位于环黄渤海地区的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以及国外的韩国、日本为主。

(二)烟台市旅游业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

根据上文所述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确定的方向,本文将侧重阐述其发展的两大方向。

1.会展旅游业

从旅游需求来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与各类会议、展览活动,并附带有相关的参观、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从旅游供给来看,会展旅游是特定机构或企业以组织参与各类会议、展览等相关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具有6个突出特点,即:旅游方式新、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人员花费多、经济效益高和带动作用强。

会展旅游业能够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交通、住宿、餐饮、商业、金融、房地产、文化艺术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国际会展活动能够给举办国家、地区和城市带来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的效益,一次千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大都能带起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有经验数据表明,会展业的直接经济收益与综合社会经济收益的比例为1:9,可见通过举办会展活动不仅可以宣传烟台的新形象,而且可以有效地带动烟台经济的发展。

目前,烟台市固定举办的主要会展有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APEC投资博览会、蓬莱和平颂、昆嵛山踏青节、烟台美食节、崆峒岛海洋旅游节等。APEC成员来烟投资合作项目已累计达到5451个,合同外资额累计达到65.3亿美元,实际投资累计达到39.8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3%,85%和87%。前三届果蔬会,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协议498个,总投资29.8亿美元,其中外资21.32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成交21.69亿美元,国内贸易成交30.97亿元人民币。

但是,烟台的会展旅游业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小、散、旧、单、”。“小”――即单个会展场馆规模小,多数场馆不能承接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展览会。“散”――即会展场馆布局分散,场馆之间距离较远,举办会展时由于客流量大,易造成交通拥挤,难以联手承接大型展览,发挥其组合效应。“旧”――即会展场馆设施陈旧,近几年没有新建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单”――即功能单一,综合性差,供水、供电、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和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尚不够完善。

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会展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府对会展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制定城市的会展旅游业发展规划。会展场馆建设的规模、功能、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创立会展品牌,提升经营服务理念。

2.城市休闲化

休闲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其它日常必要时间(睡眠、进餐、家务、个人卫生等)以外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烟台构建“休闲型”城市是对烟台城市性质、特征、功能的科学定位,对于开发休闲产业的巨大市场,促进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以及商贸零售、金融保险、电子信息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烟台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作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经济保持强势增长的城市,构建“休闲型”城市的优势极为明显。首先,烟台具有深厚的休闲文化氛围。休闲文化是休闲城市的灵魂。烟台是国内外休闲文化、休闲传统比较深厚、比较浓郁的城市之一。自明朝开始,烟台就以仙海文化、精武文化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社会名流来此游览、观光、休闲,或海上泛舟、或书院求学、或酒肆对酌,展现了一幅休闲、安逸的历史画卷。从国内区位看,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东部,环渤海地区是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比较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和休闲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与日俱增。烟台市在资源禀赋上与青岛、大连市均有显著差异,这也决定了烟台市能够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旅游目的地,进而发挥减弱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旅游替代性的作用。

烟台构造“休闲型”城市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首先,对内要培育现代化的休闲理念,对外要打造烟台休闲城市的品牌形象。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咨询策划,导入城市CI系统,再通过会展业来提升烟台作为国际性休闲城市的地位,实现会展旅游与休闲旅游的相互促进功能。其次要完善标准化的休闲设施。根据打造“休闲型”城市的要求,全面提升交通、通信、宾馆、饭店、公园、会展中心、游乐场、步行街、文化、体育、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旅游休闲功能。积极推进轻轨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市中心区交通状况,增开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增强国际游客的可直达性,促进交通口岸的国际化。加强居民区公共场地、活动中心建设,增设健身苑(点),搞好居民区和公共场地的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休憩场所。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克服风格雷同,凸显景区特色,整合旅游休闲资源,增强关联度和互补性,不断开辟新的观光游览项目,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对历史文物、历史区街、古树、老字号的保护,保持历史传统,突出都市个性。按照数字化、国际化的要求,搞好书店、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的配套建设,为打造“休闲型”城市提供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9篇

一、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化程度低

中国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垄断性强,以商业银行为例,国内交易量较大的几大银行均属国有资产,在国家政策偏移的背景下,形成了行业垄断的局面。封闭的市场信息以及行业竞争现状导致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继而造成了银行超额利润明显,客户对于市场抱怨大,消极应对消费与储蓄,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另外,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效率低是另一显著特征,金融效率低造成的主要局面则是通货膨胀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中国的M2存量与GDP比例高达200%,这个数字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2.金融结构弹性低

金融结构弹性取决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运营透明度、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等,也与证券发展程度及证券基金等在整个金融市场所占比重有关。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任何财政政策的颁布都有可能对整个金融行业走向产生巨大影响,金融风险也是中国金融能否平稳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一时的风险变动可能不会拉低整个金融市场的走向,但长时间的风险沉淀与积累将不利于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风险的流量机制则是影响金融结构的首要条件。

3.国际化程度低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波动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但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中地位较低,以中国为核心的庞大经济体系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建设起来,这与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所占比重是严重不相符的。为了屏蔽世界金融风暴与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对于中国金融行业掌控较为保守,人民币还未成为可以交易的货币,外资入华条件较为苛刻,且外资企业在华上市也还未实现。无法与国际经济相接轨是中国金融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会对整个金融市场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

为了打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局限性,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在符合国家相关市场经济政策的前提下蓬勃发展,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必要进行。金融行业在近几十年发展由盛至衰,符合一般行业的发展周期,如果不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放任市场自由交易下去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下面,本文即从“长度”、“宽度”、“深度”三个维度来细述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改革。

1.中国金融“长度”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长度”改革针对的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国际化程度低现状,改革核心即为大力开放中国金融市场,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舞台。主要方法有开放人民币自由交易,以及允许外资在华上市等。规避金融风险是好,但过于谨慎小心不但不利于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还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阶段已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现象,人民币国际化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制定的战略走向。后,中国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深刻修正期,政府开始更多干预诸如银行、基金、进出口等项目,为即将开放的人民币自由贸易做好准备。相关报道指出,中国欲在5年之内全面放开货币政策,实现万众期待的人民币自由贸易。此外,中国政府还宣布将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基点,在上海建设21世纪全新贸易金融中心。届时,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行人民币与美元共同流通的结算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自由交易。

人民币实现自由贸易后,下一步目标就是成为国际货币中的重要一员。人民币由自由贸易向国际储备性货币的过渡阶段也是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博弈的过程。想要成为国际性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国全面放开开放政策,引起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因为只有大量的境外资金在中国投资建厂,才能实现人民币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回流。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代表我们与原始政策背道而驰,而是在适应整体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新尝试。

2.中国金融“宽度”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宽度”改革即是放开资本市场,实现金融结构的宽放,具体做法则是做到金融市场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对整个国家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较为保守,所开放的流通证券类型仅有权益类资产证券与债券类资产证券,这与我国对未来金融市场发展走向的设定是背道而驰的。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小且发展结构不平衡,股票与证券市场化发展进度严重不符。在2008年股市崩盘前,我国已进入全民炒股时代,我国人民对于股市热情高涨,股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众所周知,股票市场这些年来发展也并不景气,即使有庞大的股民基数以及交易成交量,也无法拉高其价格指数。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则更为迟滞,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且信息较为封闭,人们大多宁愿把资金放入利率较低的银行也不愿将其投入到证券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的“宽度”改革即应从股票证券市场的全面整改开始。完善修订《证券法》,在法律层面为投资者做好坚强后盾。另一方面,全面修改IPO审核制度,根据市场要求,制定全新的审核、资金进入及退出规则。最后则是要规范股票证券市场运行,绝不允许资本家操控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预期的,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下经营压力较大,当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锐减,降低了其经营风险,利于其未来发展。

3.中国金融“深度”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改革即是打破现有市场规模,避免行业垄断现象出现,全面引进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国金融市场在国家政策扶持与驱动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及形成了行业垄断现象,这样寡头独大的市场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了,急需引进如“互联网”这种可能会给传统市场结构带来天翻地覆变化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为市场运行注入新鲜血液,“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中国金融“深度”改革的必然产物。

利率市场化是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深度”改革的先决条件。过去由于政府对于金融市场过于保护,对利率进行严格管制,导致资金供求关系紧张,催生了不少资本市场腐败现象。只有放松对利率的限制,任其随市场情况自由波动,才能引入大量竞争者,唤醒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肯能会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但市场发展必然化趋势如此,不能出于对原有产业的保护就停滞不前,不做出变革。况且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势必会为原来的金融结构带来颠覆性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深度改革势在必行。

三、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与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企业如电商企业等相结合实现支付功能以及资金流通等的新型金融模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提出“互联网+”概念,鼓励各行业尝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创新合作形式。“互联网金融”概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结合起来,而是在实现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成熟后,顺应市场变化而自然产生的新生产物。

1.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功能的耦合分析

互联网金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仅因为其符合金融市场利润大、服务面广等特点,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金融行业的基本功能可实现耦合。例如,互联网金融即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市场的支付清算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支付清算体系,传统的支付清算功能即是到银行办理业务,近年来为了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电子银行功能,实现用户在网上的支付清算功能。而互联网金融支付清算体系的开放,则可降低资本市场资金留存量,规避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于财产管理也将有突出贡献。当今时代虽理财产品良多,金融机构也不惜成本进行宣传,但投资者却对其态度冷淡。一方面原因是理财产品收益低,回收期长,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余额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客户将资金存在余额宝中可获得较大利率,且交易方便,不受平台的约束限制。互联网金融为这些金融产品提供了良好、自由的交易平台,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2.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型的市场机制与运行模式,在传统金融结构的冲击下,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几个目前较为成功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虽看似前景良好,但一旦政府加以管控,也很有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因支付宝、余?~宝等第三方网络金融平台的日常运行基于庞大的商业贷款,因此这也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博弈过程。总的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只是几个片段化的经营成功的典范,想要其建立庞大的金融网络,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

3.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无论是整体的市场走向,还是国家的政策倾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势在必行不可逆转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功能耦合是其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前提条件,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则是其强大的发展后盾。互联网金融在市场出清、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见得,互联网金融在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0篇

例1 图示为2013年“十一”假期期间,某些游客游览后上传到网上的四幅图片,

A. 张家界风光 B. 海南椰林

C. 龙门石窟 D. 黄果树瀑布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资源分类上属于 ,从旅游资源的特性上,它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 ,该类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更多地表现出 等旅游方面的意义。

(2)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 性,这些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旅游者,这主要体现旅游资源的 性。只要正确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不会破坏旅游资源本身,这意味着旅游资源具有 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旅游资源的特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区别回答旅游资源的特性。

答案 (1)人文旅游资源;可创造性;教育性(知识、文化)

(2)多样;非凡;永续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例2 台湾岛是一个狭长型的海岛,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岛内拥有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海岸等丰富的地形地貌,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造就了台湾多元化的旅游资源。结合台湾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问题。

(1)“宝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试分析台湾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原因。

(2)简要评价台湾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 本题从图中提取旅游资源的有效信息,可以归纳为以热带为主,兼有其他山地温度带的自然风光、自然河湖、沙滩浴场、海洋等景观;建筑和民族风俗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台湾距离大陆近,大陆与台湾人民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陆的客源丰富;台湾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广阔,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好,旅游地区的接待能力强。

答案 (1)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景观;②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景观。(2)①台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②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③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具有较强的地区接待能力;④交通比较便利;⑤地域较广阔,环境承载量较大。

点拨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1)资源的质量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越高,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越好,质量越高,开发条件就越高;反之,开发条件则较差。

(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其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越便捷,资源开发条件越好。

(3)客源市场:客源市场评价的指标包括多个指标,主要看市场距离的远近。即旅游资源与旅游消费市场的距离越小,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开发条件越优越。

(4)基础设施: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下表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要求。

(1)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与黄山区相比,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作为住宿地?

2.青岛市旅游局于2014年3月初《青岛市现代旅游业态发展指导目录(试行)》,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大企业投资旅游,形成青岛高端度假旅游新空间和新品牌,加快推进青岛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据图分析将青岛打造成为我国高端度假旅游新空间和新品牌的区位条件。

(2)说明高端度假旅游区对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影响。

3.读“西安市旅游景点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安拥有的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其最突出的资源价值是 。

(2)西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1.(1)主要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其次是邻(周围地区(省市区)。(2)进出交通便捷(黄山市的机场、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都位于屯溪区),(或交通通达性强);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1篇

发展农村电商经济需要人才队伍支撑。目前,甘肃省景泰县以景泰职专为依托建成了覆盖全县的农村电商经济需要人才培训网络。实现了电商人才培训服务全覆盖,10个乡镇建成了乡级电商人才培训服务站,46个村建成了村级电商人才培训服务点。计划从2016年起至2017年,将在全县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服务点60个,建点率达100%,开办个体网店技术服务120家,帮助贫困户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

景泰职专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平台、白银第十一技能鉴定平台、职业中专三校生旅游专业教学平台等资源为当地农村电商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培训与技术服务。

二、县域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县域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一个大的背景。每个县都有政府网站、农业经济服务网。县域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开设必须以政府网站、农业经济服务网为依托。同时,以市场为依托,建立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服务。这样做有助于农民及时获得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民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农民从电子商务这个平台获取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加以甄别、利用,制订生产计划,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提供适销对路农产品,做到真正增产增收,告别依靠传统靠经验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

同时,县域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有一个大的技术指导服务团队,由校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指导农民消费。消费选择多样化,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笔者所在县是个农业县,农业人口比例大,而农村电商的发展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电商服务团队指导农民上消费平台,这些平台将数以万计的大中小商家联系起来并带到农村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收入选择高档、中档、低档的商品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电商服务团队指导农民推销自己的产品。电子商务有助于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农民能够避免由于供过于求而产生的大量仓储保管费用。保证能够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能够确保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能够顺利卖出去,保证产品市场化。

三、加大职业中专对农村电商经济人才的培训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相应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使电子商务更好更快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景泰职业中专农村电商经济人才的培训力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景泰职业中专教育平台作用,培养电商人才

首先,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农村党员干部、种养大户、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担任农村电子商务负责人。其次,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积极探索“校村合作”新模式,做好电商人才的输送,提高人才培训层次,提高电商从业技能,帮助、带动更多有电商创业意愿的青年提升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的能力,帮助传统企业迅速培养和建立电商人才团队,帮助农村青年尽快通过电商致富,为景泰电商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快推动该县电子商务实现新突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支撑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包括职业中专教学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应该包括对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成熟的电商基础设施是电商从业人才展现聪明才智的平台。首先,可以通过村集体垫付、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引进企业资本、村里能人捐赠等方式筹集购买设备的资金,或者通过PC厂商开展的“电脑下乡”等活动配备电脑等网络设备。其次,实施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享用的“信息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多层次、有特色、全覆盖的农村信息网络。最后,加大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优惠和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进村快递”予以补助,解决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对现有的电商人员技能培训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2篇

一、高速增长时期结束的原因

与过去30年相比,20世纪90年代台湾经济增长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经济增长由过去的快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在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6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年平均达到10%;70-80年代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71-198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9.4%,1981-199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8.1%。90年代(1991-2000年)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则降为6.3%,明显转入中速增长时期。其二,经济呈较稳定增长态势。70-80年代台湾经济虽然平均增长速度较快,但受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各年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年中有9年经济呈两位数增长,其余为个位数增长,其中1974年增长率仅1.2%,1975、1982年分别为4.9%与3.6%。进入9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除了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为4.3%较低外,各年经济增长率维持在5.7%至7.6%之间,表现出较稳定的中速增长趋势(参见表1与图1)。

表1台湾历年经济增长率单位:%

1234567890平均

1951-1960129.39.58.15.57.46.77.76.37.6

1961-19706.97.99.412.211.18.910.79.28.911.410

1971-198012.913.312.81.24.913.910.213.68.27.39.4

1981-19906.23.68.410.6511.612.77.88.25.48.1

1991-20007.67.577.16.46.16.74.65.766.3

1951-20008.4

资料来源:台湾“行政院经建会”:《TaiwanStatisticalDataBook1990》,台北,1991,第23-24页;

台湾“行政院经建会”:《TaiwanStatisticalDataBook2000》,台北,2001,第41-43页;

台湾“经建会”:《“自由中国”之工业》,2001年第4期,封面内页。

附图

图1各年代经济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同表1。

台湾经济之所以难以再持续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自80年代中期起台湾内外经济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有利的因素与条件明显失去,台湾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时期。关于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但为了以下行文的方便及全文的完整性,这里仍作一概括论述。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对台湾不利的因素主要有:其一,美国对台湾的贸易压力日益增长。美国长期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国,但随着台湾对美顺差的不断扩大,台湾成为美国施加贸易压力的主要目标之一,台湾在被迫逐步开放岛内市场的同时,新台币大幅升值,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由1985年的39.9:1持续升值至1992年的25.4:1,升值幅度达36.3%,结果使台湾许多传统出口产业失去国际竞争力。其二,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使台湾主要外贸市场面临更大挑战。继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成立,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生效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在1993年启动运行。各类地区经济集团都具有对内互惠、对外排他的双重经济功能,这种排他性对台湾传统的外贸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三,在国际市场上,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对台湾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80年代以前,台湾出口导向经济具有“抢先”优势,8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以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工业,加入国际市场竞争,台湾传统的劳力密集型出口产品受到严峻挑战。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总之,过去10多年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使台湾经济陷入所谓前有强敌阻挡,后有追兵压力的“夹杀的困境”。

与此同时,台湾内部环境亦发生剧烈变化,制约了台湾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1)经济环境的改变。劳动力这一重要的基本生产要素,在过去二三十年是台湾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最大优势。但80年中期以来,一方面,随着劳力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的迅速发展扩张,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另一方面,在平均国民所得水平提高,而社会风气又转趋投机享乐环境下,年青人不再愿意从事较艰苦的体力劳动,这就更突出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劳力短缺的困境。台湾的工资水平因此大幅上升。结果,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台湾土地的价格在80年代下半期也出现暴涨情况。台湾土地面积原本有限,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上相关土地政策的限制,工业用地供不应求的矛盾已日趋突出。80年代中期起,由于总体经济失衡,泡沫经济产生,房地产价格更是急剧高涨。这种状况加剧了工商业用地的紧张,厂商经营成本大幅上升。

(2)政治环境的改变。自80年代中期台湾取消“法”、开放报禁以来,台湾政治也进入了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随着台湾政治体制由强权政治向多党政治的转换,岛内各种政治利益集团的对立斗争日趋尖锐,政局动荡不安,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其次,台湾在社会与政治日趋多元化后,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形势发展,当局对经济的管理混乱无力,行政效率低落。第三,在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金权政治与黑道问题日趋泛滥。财团与黑道势力不仅渗透“立法院”,影响经济决策,而且直接介入各个公共工程项目。黑金政治在直接侵蚀台湾经济肌体的同时,更造成治安恶化,社会秩序混乱,使投资者失去信心。

(3)社会环境的改变。战后台湾长期累积并被压制的各类社会矛盾随着强权政治体制的解体也不断爆发出来,影响较大者如环保运动、劳工运动等,转型中的台湾经济因此又增加了一重困难。总而言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经济、政治与社会均进入转折时期,经济发展受到的冲击与挑战是全方位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失去。

二、稳定中速增长的动力来源

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台湾经济无法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关于这一点人们较容易取得共识。但面对全方位的冲击与挑战

,台湾经济并没有急剧衰退,而是维持了较稳定的中速增长水平,其原因何在?换言之,其稳定中速增长的动力为何?对此人们似乎关注得并不多。事实上,与过去30年相比,90年代台湾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与同时期相类似的经济体相比,台湾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不慢。70年代末同样被世界公认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墨西哥、巴西及阿根廷三个拉美国家,1990-1998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5%、3.3%及5.3%,而同期台湾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6.5%。即使在亚洲“四小龙”中,台湾亦排名第二,1990-1998年新加坡、韩国及香港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0%、6.2%及4.4%。[2](P337-338)认清支撑台湾经济稳定中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不仅可以加深对9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把握未来台湾经济增长的趋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点

面对新台币大幅升值、劳工成本上升及土地价格高涨等一系列巨大压力,台湾传统的劳力密集型产业逐步失去发展的比较利益,无法有效地支撑经济持续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台湾的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升级,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较顺利地取代传统的纺织、塑胶等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点,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内外形势剧烈变化对台湾造成的强烈冲击,使台湾经济还能维持中速增长。

1.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台湾产业的主流

80年代中期以来,在台湾当局的大力扶植下,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刺激,台湾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以1996年为基期(指数为100),1990-2000年,台湾的制造业类指数由76.37提高到129.87,增加53.5个百分点;而其中,电机电子器材业指数则由55.37提高到185.43,增加130.0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远高于制造业的总体水平。[3](P166-169)电子信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相应快速上升,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1987-1998年电子信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由16.89%提高为30.26%,在四大类制造业中的比重从末位升至首位;而同期传统民生工业则从首位降到末位,所占比重由31.52%下降为17.54%。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占整体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持续提高至37.8%。[4](P173)[5](P13)

2.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台湾出口增长的新支柱

伴随着台湾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从80年代中期起,电子信息产品取代纺织品及其相关产品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商品。2000年台湾电子、资讯与通讯产品出口512.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4.54%,而纺织品出口152.19亿美元,所占比重仅为10.25%。[6]

3.技术密集产业成为台湾劳动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来源

从劳动生产力角度观察能够更直接看出,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技术密集产业是90年代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据台湾“经建会”专家的研究分析[7],1991-1999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平均为6.5%,就其增长来源构成看,劳动生产力增长5.1%,就业增长1.4%。而台湾劳动生产力仍能维持5.1%的增长水平,主要因为技术密集工业劳动生产力大幅增长,促使制造业劳动生产力持续提升。1991-1999年台湾技术密集工业劳动生产力持续平均增长7.4%,而传统工业及基础工业劳动生产力平均增长率则分别下降至2.5%及4.8%,由于前者的明显提升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后者的下降,使制造业劳动生产力增长率平均达5.3%,高于整体劳动生产力的增长水平。

(二)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成为台湾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自80年代中期起国际经贸格局的变化使台湾传统的出口市场受到严峻的挑战,出口增长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恢复发展,两岸逐步形成了互补互利、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格局,大陆市场成为经济发展新的越来越重要的动力来源,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祖国大陆成为经济增长的极其重要的出口市场

如上所述,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主要是以美国市场空间来支持其经济发展的,但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台湾对美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00年占总额的23.5%。与此同时,两岸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使台湾较顺利地实现了发展空间的转换,祖国大陆市场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市场空间。2000年,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额(不含香港市场)达261.6亿美元,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为17.6%,大陆市场追赶美国市场进而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的趋势已十分明显。[8]

2.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台湾产业结构的转型

台湾产业结构能够从以劳力密集产业为主向以技术及资本密集产业为主转变,在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祖国大陆市场的支持。在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祖国大陆成为台湾转移劳力密集产业的最主要基地。那些在岛内不具竞争力或已失去优势的产业,由于在大陆寻找到了生存发展的新机会,所以没有遭遇倒闭破产的命运,没有拖欠银行债务而增加其呆账,台湾产业转型因此得以较为顺利进行。

在另一方面,到祖国大陆来投资设厂的台商,其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有许多仍自台湾进口,而这些产品大多属于重化工业及技术密集产业产品,这就进一步刺激了岛内相关重化工业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推进台湾产业的转型过程。90年代中后期,祖国大陆又开始承接台湾较为成熟的电脑及半导体等产业。

3.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保证了台湾维持较雄厚的外汇储备

1997年台湾抵御亚洲金融风暴的强有力后盾,是其拥有较雄厚的外汇储备,而台湾对大陆贸易连年大量顺差则是台湾外汇储备增加的最大来源。从1993年起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额每年均超过其总体贸易顺差额,也就是说若无对祖国大陆贸易顺差,台湾总体外贸将呈净逆差,以2000年的情况来看,台湾总体外贸顺差额仅83.1亿美元,而对祖国大陆顺差额则达204.5亿美元,后者比前者多121.4亿美元。显而易见,倘若没有稳定的祖国大陆市场,台湾国际收支经常账项不可能维持顺差,其外汇储备也将大打折扣。

(三)公共投资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部分外需与民间投资的不足

面对内外经济环境剧变所引发的内外需求均呈不足的状况,台湾当局从80年代末起加速推动公共建设投资,1991年起又实施规模空前庞大的“六年建设计划”,大力推动各项重大公共建设工程。80年代末期以前,台湾“政府”固定投资占总固定投资的比重基本在20%下,1989年达21.3%后逐年上升,1994年升至29.8%。公共投资持续扩大,带动了内部需求的扩张。1986-1990年台湾内部需求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比率为86.4%,到1994年这一比率已提高到96.9%。[2](P56)90年代上半期台湾经济维持中速增长,当局固定投资的持续增加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财政困难及公共工程执行进度落后等原因,台湾当局公共投资的增长逐渐减缓,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相应减弱。

三、稳定中速增长面临严重挑战

20世纪末期以来,台湾内外环境进一步发生新的剧烈变化,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明显增加,而经济自身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激化。在此背景下,近10年来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呈现弱化趋势,台湾经济稳定中速增长因此面临严重挑战。

(一)制约经济增长的非经济因素急剧强化

2000年3月台湾岛内政权发生50年来的首次改变,它使非经济因素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冲击作用急剧强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政局动荡加剧,投资环境加速恶化。政权改变的结果是,执政长达半个世纪的成为在野党,而代表的以微弱多数当选为新领导人。这种政治结构的剧烈变化导致岛内各种政治矛盾与斗争空前激烈,“朝野”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政争,政局陷于一片混乱。虽然在2001年12月选举之后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并主导组成了新“内阁”,台湾当局的执政困境有所缓和。但执政基础并无根本性的改善,政局继续动荡不安的根基依然存在。台湾的投资环境在此背景下加速恶化,一方面,政党利益、巩固或夺取政权是台湾当局与各政党的首要目标,2002年底台北、高雄两市市长的选举以及2004年的所谓“总统”大选等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对于所谓“知识经济发展方案”、“绿色矽岛经济发展蓝图”、“全球运筹中心”以及“经发会”共识等经济发展规划,尽管一个接一个提出,实际上却无心也无力予以推动,大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另一方面,财经施政效率低下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两年来“行政院”与“立法院”之间、“立法院”内各党派之间,基于不同的立场与利益,相关斗争持续不断,财经施政效率因而成了牺牲品。岛内外投资因此裹足不前,产业外移趋势也不断加速。其二,两岸关系紧张,加剧台湾经济困境。过去台湾经济发展能够得益于两岸经贸关系,在根本上是基于两岸有一个相对和平发展的环境。由于主张“”的执政,两岸和平的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在政治上,台湾当局至今对两岸原有过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一直不予承认,导致两岸关系日趋紧张。在对大陆经贸政策上,迫于强大压力,台湾当局已于2001年底宣布将“戒急用忍”调整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但在实际行动上仍处处制肘两岸经贸的正常往来,特别是对台湾工商界迫切要求的两岸直接“三通”坚持不开放。这种态势使已陷于困境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两岸政治关系紧张加剧,和平环境受威胁,造成海内外对台湾前途产生信心危机,严重打击了民间投资与消费的意愿。同时,“三通”作为两岸经贸关系最核心的部分无法突破,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因此无法由量变上升到质变的阶段,持续经济的作用相应受到很大制约,台湾也在岁月的蹉跎中延误了产业再升级的时机,竞争优势加速流失。

(二)国际经济景气衰退的冲击

海岛型的台湾经济对国际经济,特别是美国与日本经济的依赖性强。如上所述,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动使台湾经济陷入所谓“夹杀的困境”,但在90年代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则受惠于美国新经济的持续增长。自2001年起,由于高科技产业供需的失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0年繁荣后终于由盛而衰,股市持续重挫,经济增长逐季下滑,全年经济增长由上年的4.1%下降为1.1%。尽管2002年以来美国已扭转了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局面,其他一些经济指标也露出经济复苏的迹象,但综合各方面情况看,许多权威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能否很快复苏仍不太乐观。美国经济这种衰退或不景气的局面对台湾经济的冲击效应是极其明显的,在一个层面上,台湾直接对美出口占台湾出口总值的1/4,另外约有1/3对祖国大陆与其他东亚国家的出口,其最终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美国。美国经济衰退直接影响台湾的出口,进而影响生产及经济的增长;在另一个层面上,目前台湾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电子信息等科技产业带动,而美国高科技产业景气的衰退,高科技股价的下跌,与美国关系紧密的台湾科技产业难免不受冲击,并直接影响台湾股市上的科技股,台湾股市与金融的稳定因而受到冲击。2001年台湾经济衰退之所以特别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此。这次由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全球经济不景气何时复苏及复苏的力道,仍然是未来台湾经济增长走向的变数。

(三)经济自身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在备受内外环境剧变冲击之下,经济自身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与激化,而这些问题正是制约未来台湾经济增长速度的根本性因素。

首先,台湾产业结构面临再次调整升级的强大压力。虽然90年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台湾产业的主流,并在相当程度上支撑了台湾经济的中速增长。但是台湾所形成的这种产业结构却有明显的脆弱性:其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外依赖性强,特别是对美、日的依赖。由于研究与发展的投入不足,技术自主性不高,台湾信息电子业的关键零组件及中间原料大量依赖从日、美进口。这种对外依赖性,使台湾仍无法摆脱以前的加工出口生产模式,即委托加工生产(OEM)与委托设计生产(ODM)的“代工”模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品的附加价值较小,高科技产业的高收益优势不明显,而且生产上较为被动,易受制于委托国,此外,其生产的地位也容易被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所取代。与此同时,台湾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的出口市场又严重依赖美、日等国,受其景气波动影响大。其二,产业升级呈单一性。在台湾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仅传统产业升级速度缓慢,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落差大,而且高技术产业内部发展也极不平衡。除了信息、半导体工业发展较快外,其他高技术产业,如航空工业、生物技术、消费电子工业、医疗保健工业及环境保护工业等则发展较慢。这种产业升级的单一性,造成台湾新的经济增长机制脆弱而无可持续竞争优势,一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阻,整体产业便失去支柱力量。2001年以来,美、日经济衰退之所以会对台湾造成特别大的打击,台湾产业结构的脆弱性显然是其深层的原因。因此,台湾产业结构已面临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这一过程将是极其艰难的,也是长期的,在完成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前,原有高科技产业对总体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将呈弱化趋势。

第二,当局财政收支恶化趋势加剧。台湾财政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2000年政权变化以来,财政恶化的窘境更为加剧。收入方面,总体经济增长放慢甚至衰退,税收减少。2001年全年税收较上年减少6.8%。而同时,新执政当局为了兑现选举诺言及刺激景气需要,又采取一系列减税或免税政策,如土地增值税减半二年、制造业新增投资免征5年营利事业所得税等。支出方面,当局既要承诺竞选时开出的社会福利“支票”,推行首次购屋者低利贷款、老人津贴等措施,又要大幅增加军费支出用以采购军备,从而使财政支出急剧扩张。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愈益严重。2001年台湾当局财政赤字总额占GNP的比率达3.5%,已超过国际上3%的财政危机标准。台湾当局财政赤字总额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为19.2%,换言之,财政支出近五分之一的财源是依靠举债而来。逐年扩大的赤字累积导致台湾财政的债务负担迅速提高,2001年台湾当局债务余额年增长率为12.0%,债务余额占GNP的比率由2000年时的25.3%上升至28.5%。[9]财政状况的急剧恶化不仅影响台湾经济金融的稳定,而且极大压缩了通过扩大公共投资来拉动内需的空间。2001年台湾当局实施“8100,台湾启动”等的扩大内需方案,成效甚微,关键原因即在于此。2002年5月台湾当局又宣布将推动规模新台币2.65万亿元的“六年发展重点计划”,同样将难以避免这一结局。

第三,金融体系潜伏危机。台湾金融问题积弊已久,而2000年岛内政权变化以来,政局动荡不安,财经施政混乱,更使金融问题雪上加霜,金融不但无法支持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成为严重的阻碍力量。(1)股市持续重挫,泡沫经济危害加剧。由于股市秩序混乱,市场机能不健全,再加上国际股市的影响等因素,台湾股市一向是暴涨暴跌、泡沫性极强的市场。2000年台湾股价加权指数由年初的10202高点下跌到年底的4614低点,跌幅高达54.8%。2001年股价指数在2月中旬短暂反弹到6000点后,便持续下滑至9月下旬突破3500点大关,低达3411点,此后逐渐反弹,12月指数为5264点。2002年以来股价指数在5000点上下动荡。台湾股市泡沫的破灭,对总体经济造成剧烈的冲击,不仅大量厂商资金被套牢,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与财务危机,而且股市大幅衰退造成民众资产价值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到民间消费水平。(2)金融机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体质更加脆弱。一是金融机构资产品质持续恶化。由于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均陷于不景气,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不振,使金融业授信品质不良的问题不断加剧。与此同时,近年台湾银行大量从事股票质押业务,盲目扩张信用,使自身的财务状况日益受制于股市的起伏,债务风险大大提高。2001年底全体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总额高达10870亿元,平均逾放比率由2000年底的5.34%上升至7.48%,若加计应予观察的放款额,逾放比率则更高达11.29%。[10]二是银行放款与投资增长率持续低落。银行资产品质不断恶化大大伤害了银行放款能力,同时也影响了银行扩大放款的意愿,再加上经济景气衰退,企业投资活动萎缩,银行放款与投资的增长率呈持续下滑走势,2001年为-1.04%。货币供给额的年增率也相应明显下降。银行放款紧缩加剧,一方面难以满足正常经济增长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则压缩了银行自身的获利空间。

四、不稳定的中低速增长时代可能来临

以上分析说明,进入21世纪后台湾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明显较过去10年增多,2001年台湾经济骤然衰退,固然有国际景气衰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台湾内部政治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加剧。台湾经济持续10年的中速增长模式已受到严重挑战,台湾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

那么台湾经济是否会步日本的后尘而陷入长期衰退呢?如果今后几年紧张的两岸关系激化、岛内政局动荡加剧,而台湾当局各项经济改革又毫无成效,那么台湾经济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不过,从目前的发展走势看,短期内两岸紧张关系严重激化的可能性尚不太大,岛内政局也有可能在乱中缓慢趋向稳定,而当局也会被迫逐步推动相关改革。而且,虽然台湾经济积弊甚深,不利因素重重,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一些有利因素: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尽管会对台湾社会经济各个层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总体而言,台湾正式进入国际经贸体制,将可以提高其经济效率,带动总体经济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台湾对外经贸活动可不受歧视,享有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可以参与制订国际经贸规范,以维护自身利益;可以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经贸纠纷,以保障公平竞争;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岛内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可以增进消费者利益,提高民众生活品质。

2.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虽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十几年发展的积累,仍有一定的竞争力。在世界经济论坛2001年10月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台湾在反映经济环境的当前竞争力指数方面全球排名第21位;但反映未来5年经济增长前景的增长竞争力指数方面则排名第7位,其中科技水准指数排名为第4位。[11]

3.民间经济活力较强。台湾经济过去发展比较成功,与其拥有相对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弹性强灵活性高的中小企业、企业间生产分工细致周密等特色有关,这些有利因素现在基本依然存在。

4.两岸经贸关系仍会在相当程度上经济。这是因为尽管有重重的政治障碍,但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贸关系势将更加密切。

在上述条件之下,随着国际经济景气复苏,台湾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2002年走出负数局面后,未来几年徘徊在3%-4%之间,呈不稳定的中低增长局面。台湾当局在“六年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中规划经济增长率将超过5%,似乎过高估计了台湾经济增长的潜力。

收稿日期:2002-05-23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课题组.新世纪初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向[J].台湾研究,2001,(1).

[2]台湾“经建会”.TaiwanStatisticalDataBook2000[Z].台湾:“行政院经建会”发行,2000.

[3]台湾“经建会”.“自由中国”之工业.2001,(4).

[4]台湾“经济部”.工业生产统计月报[Z].1999,(3).

[5]台湾“经济部统计处”.2000年经济统计年报[Z].台湾:“经济部统计处”发行,2001.

[6]台湾“经济部”.经贸统计[EB/OL].moea.gov.tw,2002-05-20.

[7]钟景婷,陈淑贞.美国新经济模式与台湾经济发展[J].“自由中国”之工业,2000,(10).

[8]台湾“经济部”.国内外经济情势分析[EB/OL].moea.gov.tw,2002-04-15.

[9]台湾“行政院主计处”.重要经社指标[EB/OL].dgbasey.gov.tw,2002-05-17.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基金;国际化;评价

中国基金业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资产管理总值近2万亿,成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QFII进入国内证券市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也不断成立,QDII也启航远征海外市场。中国的基金业已经迈开了国际化的进程。在这个背景下,分析研究台湾地区基金的经验和不足,对中国的基金行业国际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台湾地区基金产业国际化开始的宏观经济背景入手,详细分析台湾基金国际化的进程,并给出一定的评价。

一、台湾地区的基金产业国际化的宏观经济背景

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台湾地区采取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来发展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台湾地区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据统计,1979—1988年台湾GNP的实际增长率平均增幅为7.93%,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增长幅度。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台湾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盈余不断增长,从1979年的2亿美元增长到1987年的179亿美元。与此同时,外汇储备也是出现大幅上涨,1985—1988年台湾外汇储备平均每年增长200多亿美元,到1992年底达895.04亿美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台湾也开始改变其严格的金融管制,以顺应世界经济金融自由化的大趋势。这些自由化的措施包括:放松利率管制,实行利率自由化;放松汇率管制,实行汇率自由化。相继制定“外汇管理修正案”、“证券交易法修正案”和“银行法修正案”等,不断推进台湾经济的自由化和国际化。

伴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台湾证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了很大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业绩也逐渐改善,这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台湾基金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见表1)。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可以说,台湾基金业的国际化具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为岛内过剩的资金提供投资渠道,缓解岛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就是发展壮大台湾的基金业,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台湾基金产业国际化的进程

中国台湾证券投资基金业国际化起步较晚,无论是基金形态选择还是发展模式,都借鉴了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台湾的基金产业国际化始于1983年,基金业的开放进程是与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联系在一起的。

自20世纪80年代起,台湾采取分步骤、逐步开放市场的政策,台湾引进外资投资证券市场大体有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准许外国投资人以购买收益凭证方式进行间接投资台湾证券市场。1983年,第一支外国基金——台湾基金设立,标志着第一阶段正式实施、该基金由一家合资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负责管理,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随后1986—1988年期间,台湾地区基金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现在台湾岛内较为著名的公司从事基金业的投资业务,都是在这个阶段使其成立或壮大的。

第二阶段:准许外国机构投资者直接投资台湾证券市场。1990年9月,宣布实施第二阶段计划,根据新的规则,外国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台湾市场的上市企业股票。

第三阶段:准许个别境外投资人直接投资证券市场。

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国际化从一开始就在台湾证券市场的开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第一阶段,共同基金更是功不可没。

在吸引外资,引进国外资金的同时,为了得到外国机构投资者先进的风险管理、投资理念等,中国台湾地区采用了QFII制度,通过这个制度的演进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到台湾基金业的开放历程。

在引进国外投资者的同时,台湾当局也积极的鼓励岛内的资金和基金走向海外,走向海外的渠道也在不断的拓宽:

1.通过证券投资顾问公司认购海外共同基金。1983年下半年台湾当局通过“证券投资顾问事业管理规则”,自1984年开始根据此法设立证券投资顾问公司。根据台外“证管会”的规定,外国的有价证券及受益凭证不能直接在台发行、募集与销售,因而台湾基金公司只能充当顾问,提供中间服务。另外,台湾“中央银行”规定每人每年汇出入款项均不得超过300万美元。

2.以“指定用途信托基金”方式投资海外共同基金。1987年7月15日起,台湾放宽外汇管制,民间可自由持有和运用外汇。1988年又解除了银行设立信托部的限制,从此各种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新的海外投资金融商品。其中通过外汇银行的“指定用途信托基金”方式很受欢迎,即投资人可以通过与岛内银行签约以“指定用途信托基金”方式委托银行购买海外共同基金。这种方式每人每年汇出入款项不受上述“中央银行”规定额度的限制。

3.购买台湾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所经营的国际基金。台湾的光华、国际、建弘、中华四家岛内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在岛内外发行共同基金的基础上,又从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相继推出光华环球基金、建弘泛太基金、中华万邦基金和国际全球基金等四个国际基金,将在岛内募集的资金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

三、台湾基金产业国际化评析

从开放的效果来看,中国台湾的基金产业国际化是比较成功的:

首先,资金流入规模快速增长。基金产业的国际化,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进入台湾资本市场。以台湾的QFII为例,自从中国台湾实施QFII制度以来,流入中国台湾股市的资金从1992年的8.46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9月的367.29亿美元,十年间年均增幅约50%。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台湾股市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

其次,基金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在基金产业没有国际化以前,台湾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以散户为主导的、投机性浓重的市场。基金公司以价值投资为理念,注重价值分析,基金买入的股票常常被追捧,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在引导当地投资者树立以基本面为主导的理性的投资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稳定了市场。

最后,基金投资行业配置支持了中国台湾优势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增长。跟据中国台湾证券期货委员会公开资料统计,基金投资产业主要分布在塑胶、纺织、电子、运输、观光、百货类上市公司。其中塑胶和纺织是中国台湾的传统优势行业,电子类上市公司则是新兴的优势产业,观光、百货则属于增长很快的第三产业。

引入外国的投资机构,促进台湾基金产业的国际化,使台湾基金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基金市场接轨,也促使台湾共同基金市场采用国际通用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手段,从而推动了台湾基金业的制度建设。

台湾基金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劣势都值得中国基金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国基金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周睿,张济琳.台湾地区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启示和借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大数据;中国市场;发展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对于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目前,我国的大数据技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于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都处于摸索阶段,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市场必须紧抓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及中国市场对大数据环境的适应演变过程,了解中国市场在大数据情况下面临的挑战和大数据下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为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更好地普及和推广提供参考。

一、大数据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大数据的发展对中国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滴滴打车”软件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使出租车的供求获得更精准的对接,从而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出行服务,因此大数据运用得好,不仅能够给产业带来新的生机,而且能够对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可以说大数据已经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的方方面面,在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从大的方面来说,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国家决策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更科学的制定经济策略,更加有效的把握经济的走向;政府可以过海量微观主体行为分析,推导出宏观经济的大趋势,而不再仅仅依赖样本统计数据结果。

二、中国市场对大数据环境的适应演变

在大数据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市场开始发生转变,在大数据早期发展期间,市场对于大数据这一新型产业持观望态度,仅有少数大型企业投入到大数据产业中,大数据开始涉足于少数产业,如网络购物平台、各类导航地图等,这些企业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帮助企业准确快速了解市场行情,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中许多行业开始涉足大数据领域,如互联网行业、通信行业,还是金融行业、服务业、零售业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而缺少大数据支持的企业已经难以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不少企业已经濒临倒闭,促进了行业的升级。目前各行各业为了应对来临的大数据时代,开始开始重视大数据技术,努力建设自有大数据中心和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把握行业的发展规律,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现阶段,大数据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三、中国市场在大数据情况下面临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中国市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仅局限数据平台的建设方面,在网络安全、数据开放与隐私权衡、平台开放方面也面临挑战,主要有:

(一)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很高

需要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设备维护,并且大数据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如光大银行大数据中心为例,其一次性建设成本高达2.3亿元,并且每年的运行维护成本约4900万元,这给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网络安全挑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如何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大数据时代市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大数据的不断增加,对数据存储的物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许多网站本身存在的漏洞会使得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可能导致用户财产损失。

(三)大数据平台市场开放挑战

每个行业的数据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从多个领域进行信息搜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建设数据中心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需要从其他数据平台获取数据。这其中就涉及到数据平台市场开放的问题,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据平台都无法保障平台开放后的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因此数据平台就不会真正的将平台开放,这样不少企业就难以获取数据,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很多从外部购买的数据和互联网平台数据,有38.7%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平台数据。因此,应尽快建立大数据的交易规则,并逐步形成不同等级的交易平台/市场,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大数据平台开放市场。

四、大数据下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大数据将会对我国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方面,帮助政府制定市场引导策略,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更好的掌握宏观经济运营规律,及时有效的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在商业方面大数据将会渗透到各行各业,与行业相融合发展,为企业打造一个全面、完整的数据价值发展平台,以更加定制化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大数据服务。三是在生活方面,大数据将会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在健康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环监测,对我们的睡眠模式来进行追踪,了解睡眠质量;我们可以利用智能血压计、智能心率仪远程的监控身在异地的家里老人的健康情况,让远在他方的外出工作者更加放心;在出行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导航出行GPS数据了解交通状况,并根据拥堵情况进行路线实时调优,在居家生活方面:大数据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智能家电实现了拟人智能,可以根据住宅空间环境和用户需求自动设置控制,甚至提出优化生活质量的建议,如我们的冰箱可能会在每天一大早建议我们当天的菜谱。

五、结束语

综上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市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其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相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将更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市场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改善人们的生活。

平台经济市场前景范文第15篇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一)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率低且传递不畅近年来,虽然农业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基本上完成了联网或者搭建了企业网站平台,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重复建设、信息分散、信息滞后、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内容质量低下、信息查询及获取不便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会造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批发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进而致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只是被动接受市场自发性的调节。

(二)给予农民的信息服务力度不够目前,虽然涉农机构都搭建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但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信息网络平台在乡、村一级出现了断层,加之农村的信息化团队尚未切实建立健全,还不能对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统计、综合分析和及时等工作,造成所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严重滞后且质量较低,不能切实有效地起到市场信息应有的指导和服务功能,造成广大农民获得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升高而实际效果却下降。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掌握信息较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难以很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筛选能力不足。因此,无论是所做的决策还是农产品的流通都有很大的盲从性,盲目跟风的现象还是时常发生。

(三)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足且农产品流通渠道有限原本应该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在现实中却难以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生产,统一组织程度低,而分散、细小的生产模式也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另外,农民的观念素质、经营理念和经济实力也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所需“成熟市场主体”的要求,因此,农民_般很难与产品销售区域构建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另外,农民在准确获取市场信息、有效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得到相应指导等方面也都存在一系列的难题,这导致了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信息阻断现象的产生。不成熟的市场主体以及有限的产品销售渠道很难承担和消化无限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就使农产品的销售陷进“因规模小而销售难,因销售难而无法增加规模”的恶性循环中。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电子广告模式电子广告模式是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初级模式,是一种为农产品企业进行网络宣传,强化其广告效应,为农产品实物交易提供服务而不进行实际交易的模式。该模式具有覆盖面广、广告时效性长、实现方式灵活、互动性强、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但这种模式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网站的建设和曰常管理、维护,因此,对参与者有很大的限制,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企业才能参与,并不适合我国农产品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普通农户,另外,这种模式受到百度、谷歌等大量搜索引擎的挤压,自身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发展前景很不乐观。

(二)网络直销模式优点是能给买卖的双方都带来较好的收益。卖方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推销和广告投入的费用下降,在维护好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有效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以较低的成本打开新的市场。买方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可以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实惠的价格、便捷的购物、多样的选择等方面。这种模式下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该模式一般为卖方驱动,对买方来讲,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购物过程中产品的可选择性等都是由卖方来控制,这就使得该模式下不能有效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二是宏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用户对网购的偏好情况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流通模式的发展。因此,综上而言,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广大的普通农户来说,一般很难负担的起,另外这一模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后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而目前我国分散性大、规模较小的普通农户根本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依靠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很好地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再者,仓储物流、网络支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也是普通农户无法解决的。因此,这种模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不适合广大农户参与。

(三)网络信息平台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专业化媒介的身份为平台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政策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优点是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企业捜集相关信息的成本,且因参与用户众多,客观上分担、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得到了一些市场参与者认可和使用。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提供信息服务,并不进行具体的农产品销售,实际的交易都是在线下开展的。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它仅仅实现了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畅通,而缺失了与之配套的物流和资金流,未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统一起来形成“三流合一”,这使普通农户在使用该平台时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物流和资金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模式的便捷性,发展前景不好。

(四)电子交易市场模式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模式是指由农产品中介机构搭建电子交易市场平台,只负责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曰常维护,并为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电子交易或增值服务,而自身却不参与网上交易的模式。这种模式涉及到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交易主体可以是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农产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同时也可以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模式中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包括:商流一物流一资金流一物流。该模式是整个价值链优化的内在要求,主要运用网络专业化的分工来得以实现。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行业性,主要体现在作为行业供应系统聚集平台,价值链条上的各方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不仅能有效拓宽流通渠道,对于价值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而言,也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供货方(或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另外,由于该模式既可是卖方驱动型,也可以是买方拉动型,因此,其服务客户类型的基本不受限制,相关农产品企业可充分利用该模式节省捜索和交易的成本,同时在平台上可接触更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而农产品供应商也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得到更多的客户群,从而拓宽销售渠道。这种模式市场规模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但进入的门槛却很低,普通的参与者既不用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不需要过多的投入,操作流程和管理维护简洁易懂。综上而言,这种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动中小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积极参与。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充分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将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过程,需要依托一定的信息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它也需要诸如信息网络、市场经济和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多种繁杂的社会资源的支持。要做到这些,仅依靠农户和企业的力量明显是不足的,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整体规划和引导全局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要制定并施行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搭建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障碍、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策略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环境。要想让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具有一定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特色,只能在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下,大力推进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工作进程,进而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品牌发展和产品营销策略,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小规模、大群体”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普遍特征,具体体现为参与主体的种类繁多、分散性强、层级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因此,应积极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的流通网络,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将原本比较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连接起来。这些农业合作组织一般都比较了解农村市场和农户的需求,当前应以此为依托,逐渐将其转变为农村最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平台收集和推送各种农产品实时供求信息,并综合运用多种网络资源平台,形成一个由上而下并全面覆盖农村的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参与者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最终推动农产品交易流通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加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力度农户的积极参与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其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低,难以很好地运用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因此,我国当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积极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必须的理论技术知识、熟悉网络营销策略的新型农民。经过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并能在相关的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上进行相应的农产品交易。政府部门应积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制定并施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大力引导大学生下乡,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示范和推广活动,进而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