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

平台职称论文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职称在哪里可以投稿 ?如今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多,尤其是需要评职称的人员更需要,是职称评定重要的审核标准,更是重要的加分项。近期,有很多人员咨询小编关于论文可以在哪里投稿的问题,其实论文投稿也有不同途径,需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了。接下来,小编详细的说说。   论文投稿是需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的,作者需要发表什么类型的论文,普通论文还是比较权威的核心论文,从哪里投稿也有不同方式的:   1、网上投稿   很多作者选择网上投稿,自己找到联系方式自己投稿,这样的投稿方式费用方面相比来说不是太高,但是审核时间比较长,而且不能及时的了解的进度。对于没有经验的作者来说非常容易被骗的,信息时代网上骗钱的有很多的,所以小编建议作者还是要保证可信度,不要轻易的投稿。>>>推荐阅读:一般需要多少费用?   2、平台投稿   有很多的机构,期刊目录就是一家专业的平台,、职称方面的服务都是有的,有需要的作者可以咨询期刊目录的在线编辑。像找平台就比较放心了,有专业的编辑能根据作者文章的实际情况选择期刊投稿,而且自己想对来说花费的精力没有那么多。但是平台作者也要找正规的,市场上为了挣钱也是有骗子的,期刊目录属于一家专业的平台,是很多作者比较信赖的平台,希望能够帮到您。   以上是小编总结的关于论文在哪里可以投稿的内容,仅供相关人士参考。不管是用哪种方式投稿,小编还是建议作者一定要亲自确定出版的真实性,并且尽早准备论文提前才是王道。选择期刊更是关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期刊投稿,要在中国知网上查询一下。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1 背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成为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日常科研工作进行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人工来进行,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为科研管理增加许多工作量,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科研处和广大科研人员之间缺少一种快捷高效的沟通方式。所以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项目(以下简称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该平台服务于学校科研工作,为辅助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有助于学校整体科研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及时更新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地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为学校领导有关科研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2 建设目标

结合本人的科研工作经历和系统设计经验,总结出高职院校科研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全方位的科研管理。面对从事科研活动的校内外的老师、学生,多级用户,完全兼容社科类和理工类;平台应该服务所有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员,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管理个人科研活动的网络空间,实现个人科研申报、成果登记、查询网络化,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⑵辅助院系的科研负责人或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借助平台,院系领导可以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教师的科研情况,科研处可以方便地完成有关的科研管理任务,如项目申报组织、项目中检等工作。

⑶平台还可以将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直观的分析图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为领导提供学校各类科研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⑷定制考评平台:建立科学合理考核体系,定义各种分类评价指标。以考核为推动力,拉动全体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科研有序、高效,使平台成为日常工作中的科研平台。

⑸全面、实时、准确地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通过教师个人填报、科研秘书审核后,全校的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著作、学术活动、工作量统计和科研考核结果等数据信息即可在平台上显现,全体教职工均可以登录查询,通过不同的权限设置,还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修订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真实性,从而让大家通过平台随时掌握学校最新的科研情况。

⑹实现全面的网络化管理,实现网上办公。提供了文件传送(发文)、Email、手机短信等多种通讯手段;实现项目申报和评审、中检、终结的网络化,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目标。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管理需求

系统管理需求主要包括用户,权限,以及科研项目、科研课题等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以及查询等操作。用户在创建时被定义成系统角色,并拥有相应角色权限,从而进行使用系统功能,一个用户只能归属于一个角色,一个角色可以对应多个用户;系统管理员能够按照登录账号、角色名、姓名等对用户基本资料进行查询,其中用户基本信息的管理项目包括登录账号、真实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件地址等基本资料。同时对遗忘登录口令的用户,系统管理员在检验有关证明材料后可以为该用户恢复指定的初始口令;系统在创建用户时,允许给用户分派系统角色,每一个系统角色拥有相应系统权限,从而实现管理人员即系统用户的分工。具体包括,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等系统角色;系统管理员应该具有整个系统最高权限,负责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行维护、普通用户只对其权限范围内的信息有查询权利,并且某些具体业务,有提出申请权利。

3.1.1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是针对本校教职工物理信息进行管理。系统提供对教职工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系统管理员或者具有相应权限用户,能够对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操作而开展其管理工作。主要包含用户信息查询和信息添加。

3.1.2 科研项目申报审核

系统设计针对系统内各个注册用户的项目申报进行审核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用户的科研项目申报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申请用户会得到相应的奖励积分,最后通过对积分的分数,对申请者进行年度考核,并据此进行年终奖金发放。具体包括审核科研项目申请审核,项目申请信息删除,项目信息查看、年度考核信息查询等功能。

3.1.3 奖励审核

本系统针对注册用户年度科研奖励进行审核管理功能,针对不同职称、不同的考核标准分别进行审核。系统管理员或者相应权限用户审核用户年度奖励,其中包括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的审核。系统提供针对用户信息提供了的详细匹配查询以及模糊查询。

3.1.4 个人信息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主要提供的是系统管理人员对管理账户的密码修改的管理、管理员基本信息的维护。

3.2 用户管理需求

用户管理模块,提供给注册用户查询、维护个人信息、申报科研信息、查询科研申报信息功能,是整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模块,用户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个人信息的科学管理,科研项目信息的及时申报,奖励考核信息的准确提交,保证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的高效性、实时性。

3.2.1 个人信息维护

个人信息维护模块提供了注册用户个人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更新等基本维护功能,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真实姓名、性别、职称、联系电话、详细地址、联系邮箱、联系电话、QQ、籍贯、备注信息等,当然也提供了注册用户的登录密码修改功能已经注册用户注销个人信息功能,注销个人信息之后用户的所有信息都将从系统中删除,如需再次使用本系统,必须重新注册系统。

3.2.2 科研项目申报

科研项目申报模块提供了注册用户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的功能,注册用户根据项目的申报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之后,将会自动提交给系统管理人员或者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科研项目申报包括:学术专著、、课题研究、转载转摘、编译编撰五个基本的子模块,每个申报子模块都包含必须的填写的字段,比如专著名称,每个申报子模块又有独立的字段,比如申报的期刊级别、论文是否在国外发表、期刊名称等。

3.2.3 科研申报信息查询

科研申报信息查询子模块主要提供了用户查询科研申报信息的功能,注册用户通过此模块能查询的科研申报信息填写是否正确以及科研申报信息是否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审核信息等。

3.2.4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根据用户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设计过程中我们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 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科研人员信息表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罗超理,李万红.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德才.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信息化在无线局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发重要,信息化是无线局推进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是无线局软实力全面可持续提升的不竭动力,是无线局完成以安全播音为中心工作的科学保证。在无线局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设计了无线局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促进事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职称申报 评审 管理系统 综合性无纸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35-02

1 引言

遵循广电总局有关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立足于无线局对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建设经济适用、安全稳定、符合无线局工作实际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提高无线局职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职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为无线局事业管理的创新和信息化发展做贡献。

1.1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无线局有数千名基层技术人员,每年有大量的职称评审工作任务,动态变化的数千人的职称管理工作任务,随着职称申报人数的不断增长,申报评审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利用WEB2.0互动性很强的特点,创建一个方便快捷的申报评审系统,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作改进方案。

1.2 传统评审的弊端

基层台站每年都要进行职称申报评审,统计申报人员,填报各种表格资料,邮寄资料,评审…步骤繁杂,费时费力!

传统的评审方式一般是成立专门的评审小组,在这其中可能产生差旅费、招待费等费用,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多向投入。

传统的评审方式,没有办法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性、不能很好的解决信息的及时和全面,并且可能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显性成本。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用网络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简化这些工作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会为职称评审管理者和基层台站带来很多的便利!

1.3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依据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以及无线局《安全播出管理与自动控制平台可研报告》,无线局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内网建设以及局台两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之后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为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无线局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以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工作信息化为目标,建立科学化规范化职称管理工作模式。无线局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工作已经非常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过程管理体系。

因此,从业务、设备、技术、人员、规划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来看,基于无线局内网平台,建立一套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实现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完全可行的。

2 实现职称网络申报评审的优势

(1)可以充分的利用我局的内网系统,实现职称的网络申报、网络评审,减少纸质表的打印,不用再邮寄,符合国家提倡的节俭精神;(2)减轻职称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易于管理,方便管理;(3)专家评审方便,快捷高效,不需要额外的投票工具;(4)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快捷!只要可以登录系统,有相应的账户权限,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审操作!

3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产生的效益

建立无线局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效益:

(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网络申报,网络评审,进行跨部门、跨区域申报和评审,可以节省申报和评审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交互式的数据信息管理,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效率;

(2)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工作压力。利用自动化手段,降低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工作对人的依赖,提高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工作压力;

(3)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对职称申报评审能够实时了解和掌握;能够综合分析数据,科学管理。

4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特点

4.1 实用性

无线局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本着实用、可靠、经济的原则,利用成熟技术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在建设中根据局人事处的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做到简单、实用、易操作、易维护。

4.2 先进性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使原来很难实现或不能实现的系统目标成为可能,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尽可能利用一些成熟的技术手段,使系统有更强生命力。运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成果,体现适应当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提高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4.3 安全保密性

建立完善可靠的系统访问权限、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做好数据的安全保安密性。

4.4 评审工作更加简洁、公正

评审时,可以通过本系统随时方便而快捷的调出关于此人的其它相关信息,如工作经历、论文情况、主要工作业绩、获得的奖项等;

评审时,系统自动统计被评审者的个人得分,并进行适当的排名。

4.5 系统不受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系统设置在局端服务器上,只要是处在可以连接到服务器的网络中,不管何时何地,随时可以登录系统,随时参与申报或评审或更新自己的资料;而不用像传统的方式那样,填写职称申报表格再邮寄。

5 申报评审系统介绍

5.1 系统全局介绍

系统全局拓扑图如下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所包括子系统如下。

人员信息管理:主要对申报人员信息、评审人员信息等进行管理。

论坛著作管理:对申报评审的论文著作进行管理。

申报管理:此模块又分为若干个申报资料提交模块,可以对申报资料进行填写并在线提交。

评审管理:评审人员使用指定账户对申报的资料进行评审。

系统管理:此模块主要用来设置系统的一些参数信息。

通过这些子模块所收集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系统中有记录的任何一个人员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将为评审者提供全面而详细的评审参考依据。

5.2 系统的子系统――论文著作管理

论文著作管理拓扑图如下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论文著作管理子模块主要包括。

论文分类:对论文的类别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

论文管理:对论文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著作分类:对著作的类别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

著作管理:对著作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

5.3 系统的子系统――申报管理

申报管理拓扑图如下图3所示。

初中高级申报又分为不同的申报表和申报资料。

5.4 系统的子系统――评审管理

评审管理拓扑图如下图4所示。

初中高级评审的为对应职称的申报材料。

评审账户可以是现有的实名账户,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匿名账户,主要用来进行评审用。

5.5 系统的子系统――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拓扑图如下图5所示。

由图5可知系统设置子模块主要包括。

账户管理:对系统的使用账户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

角色管理:将系统的操作权限进行分组。

权限管理:可以对不同的账户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

部门管理:对部门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

职位管理:对职位信息进行增删改查等管理。

6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应用于展望

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属于B/C模式,即将浏览器作为客户端,而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只需要可以访问本系统的电脑的IE浏览器中输入一个访问地址,就可以使用本系统;

利用计算机程序与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建立集职称项目信息申报、处理、贮存、审批于一体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开展网上申报评审模式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评价。因此,开展基于B/S结构的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1 通用性强

(1)本系统的申报评审模块兼顾了无线局所有的职称申报类型:初级职称申报、中级职称申报、高级职称申报;(2)在不同等级的职称申报里又分为职称外语免试申请表、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报表、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情况表、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破格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推荐表等,并且本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扩展出更多的要申报的表格项;(3)申报评审的范围可以任意指定,申报人员和评审人员也可以任意指定;(4)评审的方式可以是打分式、单选式、多选式、投票式。

6.2 系统权限分配灵活而严格

每个用户对应一个角色组,每个角色组拥有不同的权限操作模块,通过此方式来达到权限控制的目的,系统的权限模块已经被固化,但组可以随意添加和修改,从而达到给每个用户灵活的分配不同的权限的目的。

6.3 系统保密和安全措施周全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数据平台;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0-0068-0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能反映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和运行状况。数据平台可以正确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轨迹,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作用,促进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数据平台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宏观指导,建立高职院校自律、社会参与、市场监督、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公开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

师资队伍情况是数据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研究师资数据指标的设置和变化状态,有助于将采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合理调整。本文拟借助数据平台中的2012-2014年师资队伍状态数据,对海南省H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资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于“数据平台”的师资队伍状态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近几年,H高职院校正努力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在校学生3838人,在校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具有初、中、高级职称教师分别为15人、98人、42人,占教师总数比为8.8%、57.3%、24.6%;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有68人,占教师总数的39.8%;“双师型”教师85人,占教师总数的49.7%。

(二)专任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具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2012-2014年,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逐年增长,校内专任教师师资结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已初具规模,以2013-2014年度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年龄结构。H高职院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78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后劲发展强劲。二是职称结构。高级职称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24.6%,中级职称教师占57.3%,初级职称教师占15.0%,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较合理。三是学历结构。近年来,随着H高职院校对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的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逐年上升,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3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5.6%。

校内青年专任教师(45岁以下)中,2012-2014年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数分别为38人、75人、104人,平均占青年专任教师总数的70.6%,可见青年专任教师队伍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后劲强劲。

(三)兼职、兼课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师资队伍构成中,校内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55.7%,校内兼课教师占8.79%,校外兼职教师占27.69%,校外兼课教师占7.87%。但校内专任教师比例处于偏低水平,校内专任师资不够充足,学校从行业企业部门聘请大量兼职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据重要位置。

从表2看出,2014年度,H高职院校聘请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的校外兼职教师共计85人,学校较为注重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教师队伍。据统计,H高职院校已经建设的校内兼课教师中,2014年度高级职称占22.2%,中级职称占25.9%,初级职称占18.5%;校外兼课教师人数增加,2012-2014年依次为14人、17人、24人,高级职称的比例占45.8%,中级职称的比例有所下降,由2012年度的50.0%下降为2014年度的37.5%。

(四)“双师型”教师情况分析

H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培养,并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2013年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的“双师”教师比例分别为59.5%、17.1%,2014年相应比例分别为65.8%、0。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的人数占比由2013年的59.5%增加到2014年的65.8%。然而,专任教师到企业、机关等一线实践锻炼时间一般在1~2学期左右,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历的只占23.1%,教师一线实践经历匮乏。

(五)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据统计,2013-2014学年,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授课量(门数)分别为230、33、102、18,分别占总授课量的60.1%、8.6%、26.6%、4.7%,人均授课量分别为304、110、128、172。校内专任教师承担了学校主要的授课任务,达到全部授课任务的60.1%,任务比较繁重。由于学校重视发挥校外兼职、兼课教师的作用,并让他们承担了大量专业课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内专任教师的授课压力。

(六)教师培训基本情况

近几年,H高职院校每年都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数据显示,2012-2014学年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总人次依次为68、85、114,其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的人次比例较大,分别占78.2%、73.4%、72.5%;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人次比例为21.8%、26.6%、27.5%。培训形式上,80%左右为校本培训模式或者院校培训模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18:1为合格,16:1为优秀,H高职院校现有生师比为17.96∶1,达到合格标准。近些年H高职院校虽有意引进年轻的高学历人才,但年轻教师均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相对缺乏。

(二)“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

H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然而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提升重视不够,院系或专业间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发展不均衡,如专业中“双师型”教师比例最小的为4.2%,最大的为62.8%。只关注教师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取得的数量,有证无技现象较为突出,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较为明显。

(三)兼职教师与其实际需求严重失调,实践教学型兼职教师数量不足

所聘兼职教师中,仅有少数可以胜任专业实践教学,绝大部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与职业教育实际需求失调。兼职兼课教师一般为退休教师或企事业单位在编在岗职工,水平参差不齐且流动性较大,使得一些教学活动无法连续开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兼职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除教学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参与程度不高,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

(四)师资培训项目较少,培训质量偏低

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近年来H高职院校拨出部分经费投入到教师培训工作。然而,提供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且技能培训无法实现准确对口,虽然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但大多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实质性内容。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双师型”培养培训机制,实践中尚存在部分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低、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社会力量的有效介入等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工作

全面评估分析自身师资队伍现状,根据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方案。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规模、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专业教师比例结构、双师型结构等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设目标,并制订相应的教师资源开发策略与措施,并予以制度保障。

(二)搭建多元化的教师成长平台

高职院校应加大师资培养、培训的力度,注重内培与外引,设置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积极拓展多层级、多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搭建“技师培养工程”“教师企业顶岗实习”“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平台,形成院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生成模式等多种师资培养模式[2]。合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完善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为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创造有利条件。

(三)强化职称评审制度的导向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职称评审体系普遍采用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同的政策制度,高职院校教师的引导方向仍集中在学术论文和纵向课题研究,对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技能积累与创新等不够重视,“双师型”教师素质和质量不高。为突出高职院校职业性技能型特点,应加快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业务导向,考虑把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纳入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制定并执行专门的真正适合职业教育教师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审制度[3]。

(四)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政策制度应着重强调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特别是要与本校的实际联系起来,制定灵活的、针对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对“双师型”教师予以特殊支持,用优厚待遇吸引社会行业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在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时,人事管理制度上应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本校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分批次有计划地开展实践进修和挂职锻炼,以提升专职教师实践能力[4]。

(五)完善兼职教师的建设与管理

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已完成了从“可有可无”的经济考量到“不可或缺”理性诉求的转变,然而,现实中的兼职教师管理与建设仍处于“边缘化”地位[5]。高职院校在扩充兼职教师数量的同时,应着力于兼职教师稳定性的管理与建设。一方面广泛挖掘高质量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建立本校的“兼职教师信息库”,以储备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制订与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相适应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在聘用待遇、时间安排等方面灵活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严格准入标准,把握好兼职教师进本校教学的入口关,从源头保障聘任质量;加强兼职教师培训、考评的过程管理,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要拓宽与行业企业融合渠道及深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等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成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5):79-80.

[2]刘彩琴.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林宇.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1):79-82.

[4]卢小平,童遵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49-51.

[5]王彦飞,宋婷.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去边缘化”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8-51.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一、重视指导青年教师工作,重点提高“师傅”的能力水平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是中、高级教师的任职条件之一,需要呈报相关支撑材料。实事求是地说,有相当比例的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指导青年教师的材料很是单薄,能力也不敢恭维。为此,学校不妨将培养重点转向本年度参加中、高级职评的摸底教师,重点提高他们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操作?要明确牵头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动,印制《指导教师手册》(包含职责、聘书、计划、活动记载、检查评估、指导成效、工作总结等册页),举办师徒结对仪式,期中检查,期末评估,注重实效,让《指导教师手册》成为评委权衡参评教师的鲜活材料。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凸显过程管理,将此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抓手。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启动经济杠杆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津贴未尝不可,充分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即便单凭行政手段推进也不会有难度,因为提升参加职评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利己、利他,也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二、问卷调查课堂教学满意度,恰当发挥其“指挥棒”作用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可见,教师的功力应该彰显在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应当体现在课堂里。江苏省、市、区(县)各级职评文件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的要求,几乎是一年一个新台阶,满意度要求从无到有,从80%提档到85%。顶层制度设计已体现刚性要求。职评《申报表》还新增了任现职以来“课堂教学满意度”栏目,并要求将近三学年度的满意度对应地填写到过去不被看重的教师《业务考核表》相关栏目,将职评文件具体化为评委评判的工作环节和要点,可谓用心良苦。 

课堂教学满意度从何而来?通常的做法是学校,成立满意度测评工作小组,在学期期中、期末各组织一次,问卷调查项目删繁就简,测评后迅速统计、汇总、分析。这不仅仅是为职评工作积累第一手数据情报,也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受岗位设计的限制,人事、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限的高一级职称指标与学校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在职评工作中怎样发挥课堂教学满意度的指挥棒作用?譬如学校可根据校情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设定符合文件规定的下线门槛,对不达标者实行“一票否决”;将教师本年度课堂教学满意度作为基本信息列入《民意测评表》;公开述职须向教职工面对面告知任现职以来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等。其实,学生对任课教师知根知底,更有发言权,他们会在综合考量教师的职业态度、课堂效率、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工作做出公允的判断。好教师,之所以课堂教学满意度高,因为他们工作认真,备课充分,课堂效率高,作业批改、反馈及时。没有评价诊断,缺少药方,必将害人害己,遗患无穷。 

三、组织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 

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遭社会诟病已久,“取消”“铲除”论文条件一说常见诸报端。毋庸讳言,论文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教科研成果。一位教师有了5—10年工作的历练,应该对教育教学工作某几方面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虽不一定是原创性、前瞻性的),整理成文,以期发表,对自己是“凤凰涅槃”,对同行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教育职业本质的回归和论文要求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教育论文是教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不能因为存在只會“教书育人”不会写篇文章的极端个案,而全盘抹杀教育论文的普遍价值。所以,在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方面,2016年江苏新出台的职评文件除对乡村教师“不作硬性要求”外,对其他教师在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方面,仍是不折不扣的。 

遗憾的是,个别教师的学历、资历已经符合申报高一级教师职称条件,手头除几篇市、区(县)级三等奖论文外,居然还拥有冠之以“中国×××”机构的多篇高规格等次的论文获奖证书。外行对这样的“高规格”论文肃然起敬,内行人则嗤之以鼻,因为用这样的论文申报高一级职称,无异于买、撞运气。 

为满足教师在省级以上有关部门主办的公开出版专业刊物(标注ISSN和CN号)上的迫切要求,学校不妨每年精心组织一次校级专业论文评选,择优向被认可的教育期刊推荐,联系发表。此举不仅能为教师职评添加砝码,也能为今后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评选积累丰富的素材,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对于女教师群体,需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 

近几年,一些学校符合中、高级职称申报条件的教师呈“井喷”的态势。但受职评指标数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教师要经历2—3次的登台述职“机会”,尽管述职内容不断刷新,但“屡战屡败”。其中女教师占比接近60%。可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资历相同的教师中,男教师担任班主任等工作的概率大,工作业绩体现得更全面,导致每年落选的部分女教师积压过多,这是主要的;其二,多数教师在入职的1—3年内,工作还处于适应期,在之后成长的5—8年内,女教师因孕期、产期等特殊原因,教学一般要耽误1—2年,与其他教师相比,教学工作终端显示不那么硬朗。在职评指标偏紧的情况下,部分女教师的民意测评票数略逊一筹。 

为此,学校需为女教师群体创设条件,体现公平竞争。譬如,在评审条件的“教育工作”中,有“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担任团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其他学生管理工作的年限要求”。学校不妨根据新课程要求和师资力量,组织开展学科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拔来年参加职评的女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严格、细化过程管理。开展类似的活动,既帮助有刚需的女教师具备符合职评文件规定的“硬件”,也能让她们与同学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类比”。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4月18日凌晨,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方方在微博上发出长文,称收到湖北一位“T诗人”的短信恐吓,原因是在2013年10月湖北省作协的职称评定中,方方不同意其晋升正高二级。这一长篇质疑书还直指湖北省人社厅“在批复高职指标方面,粗糙而轻率,甚至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其中一些细节,直指湖北省作协副主席、2007年鲁迅文学奖得主田禾,或有贿赂行为。田禾对记者说:“她这是诽谤人、污蔑人,我从来没有给人社厅的人打过一个电话,你们可以查我的通话记录。”双方各执一词。关于事件的真相现独立第三方正在进一步调查。

其中对湖北省人社厅的质疑中前几条分别是:文学专业职称升级的条件是什么人、以什么样的准则制定出台的?有关省作协(或文学类)的职称升级在出台前有没有征求过文学专业人员意见?省作协高职定额指标的决定有什么样的标准?决定权是什么人?一个鲁迅文学奖,可以反复用来评职称,这个规定是谁制定的?

由一条微博引发的讨论

此微博一出,关于作家评“职称”的话题在众多媒体间展开了讨论。

《京华时报》题为《作家要职称有用吗?》一文中借以此事称公众衡量一位作家的作品标准主要是其文风、题材,而与职称关系不大;并举出很多优秀作家是没有职称的,比如王朔、郑渊洁,这些作家当中,不乏以自由写作者身份自豪的人;职称却可以特别鲜明地区分作家在体制内地位的高低,甚至为这些离开职称以后的作家活路做出担忧。显然,此文对作家评职称是持反对态度的。

腾讯文化网的评论一开始就将作家评职称论为“酸腐之事”。语言客观犀利,抛出讽刺现状:“当你称自己是几级作家时,何曾赢得过几许尊敬?报以“呵呵”已算客气了。”称除了作品本身、读者褒贬为标准之外,其他与数量、学历、经验、时间全无关系,职称制度只会进一步衍生文坛腐败。

《人民日报》报道著名作家“铁流”(著有中国第一部反映“城中村”农民生存问题的报告文学《支书与他的村庄》)真实的职称故事:12年来天天趴在电脑前备战职称考试,却屡战屡败。计算机和英语,就像是两道高不可逾的门槛,无情地把他挡在副高职称门外,因而占据了他大把的创作时间。但是看着同辈作家大多已经跻身一级作家(正高级职称)行列时,铁流依然只是中级职称――三级作家,心中难有不平。

“同样的例子,让人想起了《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当年范进连续考了多次,直到54岁才考中一个秀才。但相比之下,范进是幸运的,因为铁流能否跨过计算机和英语这两道门槛,成功获得副高职称,还是个未知数。”《福建日报》对于作家职称并没有完全否定:认为亟待解决的是对职称评定系统的改革、修改和完善,让它能够在对作家起到激励作用的同时,不耽误作家文学创作,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那样,无疑是本末倒置,失去了职称评定的本来意义。

同样,《北京晚报》也认为关于作家职称评定关键应改变职称评定制度。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比如实践能力测试的部分,即兴创作文章等,同时也要求评审人更加的公平、公正。

综上,各家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作家评职称制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作家职称作什么用?

全世界范围内,职称都是某一特定领域内对专业技能水平的客观认证体系。一个领域内从业人员应获得何种等级的职称,通常取决于专业技能水准,当然也会参考从业时间、经验等等从属因素。通过职称大致可以判断其业务能力,以及他可以享受何种工资福利待遇。建立职称体系的另一个目的,是让一个专业团体减少内部摩擦,实现有序合作,不一定所有行业都适合评职称。单就文艺创作而言,给作家评定职称,是表明对其文学创作的肯定,象征身份和荣誉。

但在中国的现状下,职称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同时对应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比如评选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津贴,职称必须副高以上。职称上一个台阶,工资即福利待遇也跟着提升。

综观世界文坛,似乎只有中国大陆文坛有此制度,这与我国特殊的政体、国情是分不开的。

从本质上来讲,评职称要参加行政部门组织的职称考试,是一种行政许可,是人才管理、评价行政化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资质,没有通过职称考试,就无法获得相应的中、高级职称,由此影响聘任。

在反思中前进的“作家职称”制

古往今来,多少传世名作被我们所钟爱。有多少传世名作是依靠职称写出来的?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职称之说。但是,却没有因为一部书的作者是朝廷官员而成为名著。能够流传开来的恰恰是草根作家书籍。蒲松龄一生多次应试,可是屡屡受挫。正是因为他的草根身份,才有了《聊斋志异》。没有身份的作家,没有名头所指望,他们不能与其他人比名气、比身份,能够比的也只是手中的笔。

恰恰是没有了很多可比性,才让他们的创作少了功名利禄的骚扰,没有了功名利禄的写作,才是真性情的写作,真性情的写作也就有了群众基础。

他们虽然不能像有身份的人那样刻印更多书籍,使用更好纸张,可是他们的书籍却都成了名著。说到这里,还不得不说写出了《西游记》的吴承恩。由于一生贫寒,他的书籍多散落民间,没有一次像样的刻版印刷,却比那些刻版印刷的豪华书籍还有受众。

现代职称体系非常精细,偏偏遇上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个三级作家又怎么会心服口服于跟一个二级作家存在一级差距?即使把此制度放在古代,估计也会有不少文人志士“就范”吧。何况中国人好面子,为了面子不择手段者不计其数,中国文人也不例外。现代的职称考试与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及人才的工作能力到底有没有必然关系,比如,当作家的应该由作品说话,与他能不能说英语,会不会计算机,有什么关系?一个能写出伟大作品的作家,因为不能通过计算机考试,就不能评高级职称?该不该加入一些文章即兴创作之类的考量?这都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整个文坛需要反思

此次事件中,方方指责T诗人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却评上高职二级(相当于二级教授)的职称,也不一定有说服力的。以作品本身之外的因素来评定是不靠谱的,一个人的学历水平与写作能力并不一定成正比,低学历的人写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高学历的人写作才能很平庸,都是常事。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位于福州市东南部海域的平潭县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陆地面积392.92平方公里,主岛海坛岛为中国第五大岛。2011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说,台湾行政机构多位主管官员最近针对平潭开发建设多次发表谈话,将平潭说成是“一国两制”实验区,声称平潭“发展条件还不够”、“现在这么早进去,实际上有相当大的风险”,还称台湾民众到平潭担任公职是“违法”。这些言论不仅暴露了台湾当局对平潭开放开发的不了解,更凸显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台湾当局某些人过时和落伍的观念亟待调整。

根据《规划》,平潭定位为“开展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综合实验,促进两岸经济全面对接、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希望通过“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创未来的特殊区域,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探索两岸同胞建设共同家园的新模式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机制,为推进两岸更紧密合作创造和积累经验”。说:“这其中并没有提及政治的功能与定位。”

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此前还声称,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如果台湾民众到平潭综合实验区担任公职或教职,最高将被课以5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台湾中国科技大学青年学者包淳亮说,不排除有台湾民众愿意冒着被罚款的风险仍然去平潭,这说明平潭的吸引力够足。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counselor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make a counselor team professiona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t.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four colleges in Jiangsu, it obtained very important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trengthening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ptimizing the counselor'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refining the counselor's scientific research direction. To build counselor's training platform,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o set up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promoting counselors from experience to theory research are the path to enhanc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counselors.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unsellor;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promo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55-02

0 引言

辅导员是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一线工作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均指出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谓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是指“根据自己所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技能和水准”[1]。可以说,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 江苏四所高校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况

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笔者在校领导和学生处领导的带领下,对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四所高校进行为期两天的调研,与对口学院就所关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认为四所学校在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工作各具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部级辅导员研修基地,在搭建科研平台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方面,成果斐然。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共获得一类课题39项;二类课题106项;取得核心及以上科研成果3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80余项;成功申报教育部思政各类课题8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江苏省思政课题10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注重辅导员培养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建立辅导员校内培训体系,实施校外交流计划;组织辅导员申报学生工作专项课题,推动辅导员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二是制定辅导员职业发展计划,明确辅导员发展方向。三是搭建辅导员学习、交流与成长平台,成立辅导员协会,促进辅导员间的交流与分享,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与素养。

作为江苏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江苏大学在辅导员科研和职业发展方面举措有力。一是每年设立50万元大学生思政专项科研基金,鼓励辅导员开展相关研究。二是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促进辅导员“双通道”发展。三是多样化的培养培训形式。如学校每年举办10期“辅导员沙龙”、开展辅导员工作案例评选、职业资格证培训等活动。

常州大学侧重辅导员“双团队”建设,成立了以兴趣为主的辅导员团队和以理论研究为主的辅导员团队,以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强化辅导员间的交流与体认,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在提升辅导员理论研究能力的同时,促进了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 江苏四所高校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经验镜鉴

虽然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和常州大学在“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同,侧重点也各异,但整体而言,四校仍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借鉴。

①强化辅导员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融入辅导员科研热情,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基础。一是强化辅导员的价值认同,使辅导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如江苏大学成立的“辅导员沙龙”,能很好地强化辅导员的价值认同。二是强化辅导员的身份认同,使辅导员切实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常州大学开展的辅导员“双团队”建设等,级能够有效地帮助辅导员强化身份认同。三是强化辅导员的岗位认同,使辅导员在处理岗位事务时,拥有获得感,提高满意度。如江苏大学辅导员岗前培训,有助于强化辅导员岗位认同。②优化辅导员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注入辅导员科研激情,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保障。一是优化辅导员职务激励机制,使辅导员在日常事务处理上更具激情。如江苏大学落实辅导员职级岗位聘任,将辅导员岗位分为四个等级,从而明确辅导员对个人职务晋升的预期。二是优化辅导员职称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职称评定标准体系,激励辅导员将日常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研究,强化辅导员职业发展动力。如江苏大学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辅导员职称评审独立进行,促进辅导员“双通道”发展。③细化辅导员科研方向。科研方向是浸入辅导员科研感情,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关键。一是细化辅导员个体的科研方向,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辅导员专项课题培训、明确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四个方向,在明确辅导员个体的科研方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细化辅导员团队的科研方向,完善辅导员团队的知识结构,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水平。如南京师范大学搭建的辅导员科研平台等,对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3 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路径

目前,苏州科技大学有辅导员(含副书记,不含民办辅导员)80余人(辅导员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如表1)。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0岁以下的占37.5%;40岁以下的占77.5%。从职称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辅导员全部是初级职称,全校现在仅有高级职称辅导员1人。从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不难看出,苏州科技大学辅导员队伍以青年为主,职称普遍偏低,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认真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以及常州大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路径模型包括两方面:一是搭建辅导员培养平台,二是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图1)。

3.1 搭建辅导员培养平台,为辅导员科研奠定基础

3.1.1 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共塑辅导员良好职业愿景 ①建立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化培训机构,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强化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规范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等,使辅导员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形塑辅导员良好职业愿景。②建立辅导员流动机制。完善辅导员考评体系,畅通辅导员合理流动渠道,给辅导员提供合理的政策平台,建立宽松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使考评优秀的辅导员有晋升机会,科研成果多的辅导员有转聘教师的机会。同时,在辅导员的选聘上,应将辅导员队伍结构优化与学生工作需求相结合。

3.1.2 设立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研究资助基金,并配备学术导师 一方面,学校可设立一定的研究资助基金,将学生事务作为一门课题加以研究,不断提升学生管理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鼓励辅导员参与设计学生工作专项课题,由学术导师系统地指导辅导员的科研工作。

3.1.3 完善辅导员科研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推动辅导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让辅导员自觉地努力工作,而保障机制则强化了辅导员对未来发展的稳定性预期。因此,既要建立辅导员职务激励机制与职称激励机制,建立标准化的职务与职称评定体系,为辅导员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又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为辅导员投身科研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强化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稳定性。

3.2 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促进辅导员由经验积累向理论研究的提升

①强化辅导员科研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要通过经常性的举办或参加学生工作学术交流会、研讨会、培训班等途径,促使辅导员凝聚科研共识,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进而强化辅导员科研意识。②建立校级辅导员科研团队。要从学校全局考虑,结合全校学生工作现状,建立辅导员科研团队,“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学术方向和研究兴趣融入相关学科”[2],申报相关课题,加强理论研究,促进辅导员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③建立院级辅导员工作坊。在二级学院层面开展辅导员工作坊活动,辅导员在参与工作坊活动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通过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进而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④建立辅导员工作论坛。一方面,请校外权威人士,特别是辅导员工作相关刊物的编辑等,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工作论坛,促进辅导员之间关于各类工作的交流与分享,并在资深专家的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以理论成果指导辅导员日常工作,从而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总之,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又需要二级学院的分步实施、强力支持。辅导员培养平台与辅导员科研平台的搭建,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职业发展机制的建立,塑造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良好愿景;流动机制的顺畅,则为辅导员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培训体系的完善,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科研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发展,为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持久的动力;辅导员工作坊与工作论坛的建立,则为辅导员间的沟通交流与取长补短提供了平台资源。由此,便可形成有激励、有保障、有活力的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柏路.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78-81.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第一,职称包括的东西比较多,比如艺术、图书资源、档案、统计专业、审计、会计、经济、新闻、农业技术等。不同专业对不同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水平、资历、学历的要求各不相同。由此可见,职称档案材料具备多样复杂的特点。

第二,要完成职称评审需要主管部门、评审专家、人事部门、基层单位、个人等共同参加,因此,职称评审工作覆盖面较大。在职称评审过程中,职称评审材料一般情况下是对申请职称评价人的结论性和综合性的审核看法,对未来机构或企业任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三,获得职称的主要方式是资格考试和申报评审相结合,或者申报评审和资格考试相结合。因为职称的获取方式不一样,所以职称评审、职称申报、职称审批发证的手续和程序也有所不同。因此?称文件的形式具备多样性、管理过程复杂等特点。

二、职称档案管理

(一)设立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数据档案,使职称档案单独立卷。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档案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业务,而是一种复杂且耗时的工作,针对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对职称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使其能对评聘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现阶段我国职称档案大致可以分为评审简表、任职资格表,同时还包括不同时间段内发表的论文、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等。而学科组人员对申报人专著、论文的评价意见具备较高的威信。因为职称档案的重点是对专业人员业务方面的情况进行记录,所以人事职改机构按照不同的年份对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不同职称档案进行整体的编目、收集、整理并单独成卷,从而建立独立的职称档案。

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进行单独成卷、单独管理,可以实现职称档案与现行人事档案相互完善、相互补充,从而对档案内容不断完善并推动档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二)完善人事档案,补充职称档案。传统的职称档案管理单位是个人,并按照人数立卷,之后在同一整体保存。但是传统的档案中不具备专业人员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材料,所以传统的档案不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学术地位、学术水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也不能正确进行人才间的对比和整体衡量标准,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如果想要人事档案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就应该对传统的人事档案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工作,使其成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相关领导对人才和干部的任用及选择提供公正、公平的数据资料。因此,对职称档案进行增补并对人事档案进行完善是现阶段人事档案最关键的问题,而这一点也是职称档案的根本性质。人事档案管理的一大发展就是将职称档案融入到人事档案中去,使其对相关管理决策人员增强了准确度,为人事部门、相关机构选择人员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了人才选择准确性、公平性、公正性等优点。

三、职称评审网络化发展

我国职称评审工作程序中的每个节点都是由网络进行连接,并通过标准的职称信息工作网络平台进行职称信息的统一,使职称审批处理、信息评审、上报、采集等工作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最后达到不再使用人力办理职称评审工作,从基础上保障职称档案的收集、形成等程序有效开展和管理。因此增强建设职称评审网络化为职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一定帮助,也是改变传统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职称评审工作发展是从纸质开始,之后是电子化,最后实现网络化。

(一)对职称档案信息查阅新机制建立起着推动的作用。当职称评审网络化信息体系实施后,当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档案将密集存在其中,同时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也将加入到这个体系中去,职称评审网络化覆盖的面积包括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工作业绩、申报人员基本情况等内容,使其形成高效、巨大的档案资料库。而职称评审网络化之后,使其信息查阅范围和利用率得到提升,从而为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提供准确的帮助。

(二)职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有利于建立新机制。现阶段在我国职称评审网络化之后,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全程通过网络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中运行,例如:将传统的人力对职称评审材料的存、取、送通过网络进行职称评审材料的转接、上报、返回工作,从而达到职称评审材料信息化运行。我国基层单位职改办也采用职称评审系统网络版客户端,将职称评审的数据上报到相关职称主管机构,而相关主管机构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审核、组织评审、做委托评审数据;各系列职称评审主管部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评审工作。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近年以来,××广播电视台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做强做大广播电视事业的总体目标,依靠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推行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人事人才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进一步深化人事人才机制改革刻不容缓。

一、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广播电视台现有人数557人(含内退和其他人员、不含部门和栏目聘),在岗人数516人,其中在岗的事业编272人、企业编65人、台聘179人。

从业人员学历:研究生6人(均为党校在职研究生);本科218人;大专173人;大专以下119人。

专业技术职称:高级20人(其中正高1人);中级94人;初级179人。

年龄:30岁以下128人;31-40岁229人;41-50岁119人;51岁以上40人。

二、制约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广播电视台拥有三个电视频道、三个广播频率和一个网站,内设21个部门,涉及记者、编辑、导演等十多个岗位,自办栏目共有30多个。随着节目栏目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标准,从而出现人才匮乏、事业发展受阻的现象。剖析当前我台人才结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制约因素:

(1)人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偏高。我台大专以上学历约占全台人数的71.3%,整体素质正在不断加强和提高,但在这些人员中大多数是非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毕业的,有许多一线记者、编辑是专业不对口或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制约了节目质量精品化;

(2)专业性强的高级人才缺乏,高层次广告经营人才、高级文艺编辑、非线编优秀技术人才、大型节目撰稿人、大型文艺晚会主持人等方面人才空白。电视新闻男播、男主持已空岗两年多,这在全国省会城市台实属罕见;

(3)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不足,占总人数的52.6%,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仅20人,且45岁以上占多半,不少同志已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其中正高职称的只有1人,这在省会城市台中是少见的。并且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放在合适的技术岗位方面考虑不多,做得不够;

(4)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竞争、流动的机制和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解放思想,建立科学的人事人事人才管理机制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直接影响到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直接影响到能否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面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媒体市场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1、要创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

要突破“有高学历、有高职称才是人才”的局限,重新认识人才、评价人才、使用人才,把凡是能够为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都视为必需的人才。对有较高知识水平、创造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际经验、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对新生人才与传统人才、在编人才与台聘人才都一视同仁。按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岗位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才而用,用其所长、挖其所能,实事求是地善待人才,合情合理地使用人才,使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职工个人的利益与单位集体的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树立起台兴我荣、台衰我辱的思想观念和敬业爱岗、以台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为建立科学的人事人才机制奠定思想基础。

2、要完善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健康科学、行之有效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

人事人才管理依靠制度来规范。多年来,××广播电视台注重人事人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创新,在重大工程技术项目建立总工程师负责制,相关栏目推行制片人制,重要节目(栏目)实行首席记者、责任编辑和主播制度,优秀主持人实施年薪制,行政管理方面也实行了主管制。在广播旅游频率(广播95.4频率)试行总监负责制运营,下放权力,总监对节目质量、广告效益、人员调配等负总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营,为人事人才管理迈出了关键一步。下一步要积极稳妥地根据广播电视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与创新,取消原有的工资发放渠道,积极推进二次分配,实行岗位管理与收入分配相挂钩,同岗同工同酬,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质加薪,搞活内部分配,打破传统分配模式,逐步建立起积极畅通、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局(台)对工资收入实行总量上宏观监控,微观操作上下放分配权限,鼓励能实行目标量化管理的业务部门实行第三次分配,收入上不封顶,下保最低工资(以××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准),对优秀人才、关键岗位人员和作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分配倾斜,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

3、要科学评价和使用人才,积极推进评聘分开和聘用合同制管理

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的改革,不断提高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扩大干部竞争上岗的层次和范围,允许台聘人员竞聘中层干部,把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作为评价和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优秀中层干部。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事业单位要实行评聘分开,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增强职称评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动员更多人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改变专业技术职称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人才过少、技术含金量低等局面。同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要与岗位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科学设岗、按需设岗,唯才是用、唯能重用,通过公开竞岗,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对于高学历低能力或高职称低水平的同志要实行“低聘”,对能力强、业务精、业绩突出的底学历或低职称人员实行“高聘”,彻底打破光看学历和职称、不管水平能力的传统模式。

为了使干部使用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进入长效的科学发展轨道,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工作业绩和团队合作精神,配套建立分配制度,做到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高能低,激活人才使用机制。要全面实行聘任制,《劳动合同书》签订率努力达到100%,确定双方的人事关系和权利义务,实现由身份管理和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度,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安全感和创造力,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4、要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作为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广电人,就必须与知识同步、与科技竞跑,不被时代抛弃。首先是人人都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每位职工不仅要自觉学习政策理论,更要学习与工作关系密切业务知识,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或者认为现有水平能应付工作的满足心理来抵触学习,要增强危机感,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活动,坚持每日读五份报纸、每月看一本书活动,勇当知识的主人,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其次要单位主导、部门组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为重点,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全面提高职工工作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要认真做好新进入人员或调岗后人员的培训工作,尽快使之适应和胜任新工作。再次是拓宽培训渠道,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央台或先进兄弟台进行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重点培育德才兼备的干部、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骨干、采编播高级复合型人才。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1篇

本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见过评职称抄论文的,没见过抄得这样明目张胆的。”近日,记者收到读者许隆洋(化名)的来信称,他经调查发现,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有的篇目甚至“通篇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

更让许隆洋没有想到的是,涉嫌论文抄袭的张静,还被评上了“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记者通过中国知网的专业检索平台检索发现,张静发表的被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共有12篇,这些论文都发表在《现代视听》(及其前身《山东视听》)上。许隆洋在来信中提到的涉嫌抄袭的10篇论文,集中发表在《现代视听》2009年的两期增刊上。上述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时间均为2009年12月31日。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2篇

团购运作模式在酒水行业引发了二大思想的争论:一种是以销售为主导的“销量为王”思想,另一种是以推广为中心的“公关为先”思想;这应该是无分对错,各有千秋,但为什么还要说是争论呢? 八部营销在帮助多家酒厂做实战营销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以推广为中心的经营者容易走理想化路线,认为过程做的好、客户建立的多,销量自然增加,于是公关活动、免费品尝、重点客户赠送等等层出不穷,而销量微薄,费用来源就是向上申请,虽然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但还是把团购部门沦为企业的包袱,沦为其他销售部门的附属,弃之可惜,养之太贵; 以销量为中心的经营者,思路是相反的,认为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结果,有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但没有销量一切是零,他会问以推广的经营者一个问题“我给你90元,你再去找大虎借10元,你应该有多少钱?100元,错!是0元,你太不了解大虎了”,于是他们动用自身和周边的所有关系去卖酒,连招聘的销售人员都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的条件,但很快就发现人员动荡、流失严重,关系越用越少,市场管理和价格一片混乱;虽然团购销售毛利很高,但均摊费用后反而是亏损的。 团购销售很大程度是从关系上产生的,推广也是为了建立关系,那关系是怎么得来的呢,关系就像是邻里串门和走亲戚,经常走走,经常聊聊天,关系就产生了,中国人是擅长搞关系的,我们的营销工作、团购工作为什么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呢? 团购销售既然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就像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各兵种既是互相配合的又是互相独立的,那么团购部门如何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呢? 八部营销在和很多中小酒厂经营者做营销咨询访谈的时候,都会深入了解一个问题:这个酒厂最核心的优势在哪里?很多经营者会说很多的优势,但无一例外都会提到在当地的关系如何的熟如何的好;这非常好,这就具备了不对称营销策略的资源不对称优势,至少在当地关系和资源协调上已经具备了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不对称竞争优势; 但关系再多,也只是小圈子的关系,全县几十万人口,全市几百万人口,不可能都和酒厂有关系,如何建立一个纽带,建立一个系统,从小圈子开始滚动倍增起来,逐渐形成一个大圈子呢?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基于自身企业特色的核心消费者互动平台,企业搭台,消费者唱戏,越唱越多,越唱越大。

一、什么核心消费者

要搭建核心消费者互动平台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核心消费者。 通常来说核心消费者必须具备三大条件:第一,具备较强的购买能力,没有购买能力的消费群,即使有很强的购买意愿,但也不能称之为核心消费者;第二,要有较强的影响力,比如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由他们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意见领袖未必都是大人物,相反,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如亲友、邻居、同事等。正因为他们是人们所了解和信赖的人,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更有说服力;第三,还要愿意帮助酒厂做宣传,当然这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但可以先从小圈子做起,逐步扩展。

二、核心消费者互动平台的职能

1、信息交流 通过消费者互动平台的建立,可以即时更新消费者的认知,及时向消费者传递企业最新消息,包括优惠、促销、阶段性活动等等; 2、规范操作 通过对消费者认知的及时更新,同时可以规范团购人员的操作手法,更加公开、透明,避免一些企业红线外的销售政策变通而导致的市场管理混乱和价格混乱;

3、职能分工 通过消费者互动平台的建立,把部门的职能进行有效分工和组合,把一人多责变成职能流程化运作,由单兵种作战转变为多兵种作战;团队间形成互动和配合,由单兵作战向转变为兵团作战;

4、集中资源 建立消费者平台还能够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和有限资源对阶段性活动进行针对性的传播;

5、竞争壁垒 消费者互动平台的建立还可以设立竞争壁垒,一可以对竞争品牌形成阻击,二可以在对手的优势区域,实施侵扰;

6、市场倍增 消费者互动平台的建立,以酒为媒,建立核心消费者口碑传播,以市场倍增的效益滚动发展核心消费群,增加产品销量;   三、如何建设核心消费者互动平台

1、建立企业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营销推广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三大运营中心。

营销推广中心:其职能是开拓新客户、推广品牌、宣传企业、销售产品等;信息中心:主要是负责信息的搜集、信息的反馈等,同时还要建立统一的呼叫系统,能够及时传递信息;物流中心:主要职能是及时性、准确、安全的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配送人员也要体现专业,统一着装、统一形象,这样不仅展示企业形象,更让客户有面子,让客户有尊贵感;

2、建立培训和控制系统

建立系统的联动需要多职能的配合,必须通过建立培训和控制系统,对多个职能的联动做详细的培训,同时要进行良好的管控,保障各个职能之间衔接和工作传递的紧凑和高效;

3、建立针对竞争对手的管理系统

提升销量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提高自身份额、降低对手份额和增加市场容量;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如何瓦解竞争对手的核心消费群?降低对手的份额?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竞争对手的管理体系,竞争对手也是需要管理的,这个体系包含对竞争对手的品牌的了解、渠道的了解、核心消费群的了解、社会资源的了解等,形成竞争对手资料库。本土中小酒厂拥有当地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不对称竞争优势,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建立互动平台管理系统 与核心消费群实现互动沟通的方式是以产品为媒介,通过多种互动性平台管理的方式,与核心消费群增加感情,让他们体验尊贵,感受荣耀。 与核心消费群沟通的平台可以是酒会、研讨会、VIP俱乐部、品鉴会、风景胜地游等等,这种活动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每次的活动都需要有详细的方案,详细的操作步骤,同时注意细节,力求每次沟通都是成功的沟通,并牢牢拴住核心消费群,而且要形式多样,给客户新鲜感、快乐感、尊贵感,让客户感受到企业的真情、企业的活力。 关于互动平台管理系统八部营销也有专门的研究,详见《不对称营销之互动平台管理系统》; 5、建立VIP管理系统 中小酒厂在做好内部系统管理和扩大核心消费群的同时,如何管理这些消费群就显得很重要。 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VIP管理系统,包括对客户信息的管理、积分的管理、VIP卡的管理、价格的管理等等,同时还要对定向沟通的平台模式做好管理。 VIP系统的建立,是针对客户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关于VIP客户管理,八部营销策划有一整套的理论系统和实战经验,详见《不对称营销之VIP客户管理》。 6、建立绩效管理系统 由于核心消费者互动平台的操作需要多职能联动,多兵种作战,因此完善的绩效考核是重中之重;绩效管理体系要涉及到各个联动职能的人员,这些联动人员的人员如何考核,如何计发他们的工资,而又能够让他们觉得公平合理,这些都要在绩效考核系统里做到详尽完整的规定。 7、建立推广系统 核心消费者互动平台的建立,还需要建立周期性的主线推广活动(通常以年度为单位),如大型的公关活动、公益活动、温情服务等等,与主题活动相辅相成,实现呼应,让核心消费者经常性感受到品牌的活力,感受到品牌的魅力,感受到企业的态度和责任心。 8、建立流程管理系统  多职能联动会导致流程的繁杂,因此流程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保障系统运营的基础,流程管理系统包括企业内部多部门联动的流程系统,也包括消费者平台活动的流程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对流程的系统管理和完善,才能够保障操作的规范性、统一性,才能使这一部门独立于企业,有续经营。

四、注意事项 核心消费互动平台的打造,还要注意几个原则: 1、需要有详细的年度营销规划,做到重点突出,有本可参;

2、要先易后难,从容易的入手,熟能生巧,逐步完善;

3、要能够锁定核心工作,主次分明,打好攻坚战;

4、要注意团队协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5、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专业性,给客户留下深刻美好印象;

6、要能够做到企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即不对称营销思想的体现,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不对称竞争优势,以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不断瓦解竞争对手的消费群,扩大自身消费群体。

因为有你所以我们更强大。有这些核心消费群体的消费,同时与他们形成“亲密”对接,帮助他们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再通过他们形成倍增效应,向更多的消费者传递、传播,不断发展壮大,本土中小酒厂也必然会逐步打造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团购团队和销售模式,帮助企业越做越大,路越来越稳。 来源>>: 原创 栏目>>: (未填写) 行业>>: 食品/糖烟酒 姓名>>: 陈旭 性别>>: 男 联系电话>>: 13866784549 电子邮件>>: chenxu6666@sina.com 所在省份>>: 安徽 所在城市>>: 合肥 单位名称>>: 安徽八部营销策划公司 职务>>: 总经理 在网站随文章发表我的邮件地址>>: 是 附加发表文字>>: 陈旭 安徽八部营销策划公司 战略运营专家 总经理

中国酒业“不对称营销战略”倡导者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3篇

京东方面表示,京东与涉事公司没有合作关系,京东不会招聘所谓的“兼职”,通过朋友圈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以免上当被骗。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京东官方客服电话:400-606-5500、950618或在线客服咨询。

爱奇艺宣布,爱奇艺与涉事公司没有任何商业联系,爱奇艺也不会组织这种网络兼职活动,建议大家到正规渠道求职,避免上当受骗,已经造成损失的建议报案处理,需要的话,公司可配合调查。

淘宝则强调,将淘宝商品链接转发到朋友圈推广,此举不符合商业逻辑。因为,淘宝商品的链接不能从朋友圈直接打开,根本达不到推广效果,所以这种网络兼职活动在淘宝始终不存在。

据本报此前报道,5月底开始,自称“北京艺腾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以下称艺腾传媒)的人员在网络上散播消息,称艺腾传媒长期与京东、淘宝、爱奇艺等平台合作,为这些平台招募网络兼职。由于上述平台有较高的知名度,部分有谋利心理的网友信以为真,邀请亲友组团加入骗局。

据了解,网络入职前要向艺腾传媒支付400元入职押金,然后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在其个人朋友圈内转发三条与上述平台有关的商品链接,到了晚上,艺腾传媒便支付30元现金红包,而对于继续招募亲友加入兼职的员工,还将获得60元现金提成。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4篇

20xx年度,技术中心开展的具体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以服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在建工程技术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技术标编制,技术交流与培训,专项方案评审与讨论会,信息化运行及完善,工法的研发与申报,专利的研发与申报,标准编制等。具体工作如下: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 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xx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

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08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至此,技术中心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33人;硕士: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研究员:2人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人数总数的43.4%。

2、人才培养方面

(2)各类专业培训共7次.。其中自主组织培训4次,共105人次。参与培训3次,共10人次。

平台职称论文范文第15篇

20xx年度,技术中心开展的具体工作与公司发展相结合,以服务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为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审查,在建工程技术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技术标编制,技术交流与培训,专项方案评审与讨论会,信息化运行及完善,工法的研发与申报,专利的研发与申报,标准编制等。具体工作如下: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 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xx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

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08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至此,技术中心中专5人;大专9人;本科33人;硕士: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研究员:2人 ;中级职称:8人 ;初级职称:22人,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占中心职工人数总数的43.4%。

2、人才培养方面

(2)各类专业培训共7次.。其中自主组织培训4次,共105人次。参与培训3次,共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