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早产儿成活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5-01

1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大约收874人,治愈率达95%,好转率4%。本组20例早产儿,男14例,女6例,其中13例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5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早产儿窒息,经过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与治疗,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监护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其中1例;①早产儿窒息。②早产儿羊水吸入综合症。患儿王小男,男,30分钟,以皮肤苍白,10分钟之代诉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20次每分钟,呼吸45次每分钟,体重2.4千克,反应差,,皮肤稍苍白,有少许胎脂,额头及颜面青紫,前囟约1×1厘米,耳廓稍薄软,鼻翼扇动,口顶泡沫,颈软,三凹征阳性,双肺可闻及吸湿鸣音,心腹无异常,足底纹理少,足趾甲未达末端,原始反射未引出,肌张力差。

抢救措施;入院后给于情理呼吸道,吸尽呼吸道粘液,低流量吸氧,保暖,维生素K1防出血,纳洛酮平稳呼吸,纠正酸中毒,头孢噻肟钠抗感染能量支持等治疗。

抢救结果;入院后一级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母乳喂养等全面的早产儿护理措施,患儿颜面红润,食乳可,反应可,住院21天治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保暖。

2.1.1刚刚娩出的早产儿应立即用干布擦干全身,用温暖的棉被包裹,头部带帽。一般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百分之50%~60%若有条件,最好放入保暖箱内,根据小儿的体重调节暖箱的温度和湿度,体重越轻,箱温越高,若无暖箱也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方法保持体温,但须注意防止温度过高或烫伤。

2.1.2每小时测试体温,呼吸,心率一次。

2.1.3随体温变化改变保暖措施,若体温不升可随时调节暖箱温度,湿度,密切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变化。由于早产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陈代谢低,产热不足,体表面积相对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早产儿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特殊性,对早产儿有效地保暖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反之,升温也不能操之过急,升温过高,使血流循环不均,内脏及头部缺血缺氧,产生惊厥,脑出血,肺出血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继发病症。

2.1.4每日治疗操作要集中进行,避免反复操作以增加散热机会。

2.1.5每日护理操作,沐浴,更衣,换尿布等时间越短越好,动作幅度小而快。

2.2。早产儿的头偏向一侧,使口中的粘液外流,避免粘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3喂养

3.1早产儿多主张早喂,可防止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并减轻黄疸,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酮尿征等。

3.2早产儿吸吮力及吞咽反射差,可用鼻饲母乳喂养,每次进食前应抽吸胃内容物,每次2-4毫升,逐步增加量和次数。

3.3每次鼻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呕吐,引起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鼻饲后更换,以改善肺循环。

3.4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差地早产儿可采用接管法喂养,慢慢将母乳滴在舌尖上待咽下后再滴入。

4给氧

一般采用间歇给氧,浓度不能过高,以百分之30%~40%为宜,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粘液和分泌物。

5抗感染和预防出血,这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

5.1早产儿免疫功能差,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低,因此应正确处理好脐带及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性。

5.2早产儿产有出血倾向,再生后当天给维生素K1,1mg-5mg肌注,连用三天。

5.3合理使用抗菌素,必要时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

6结论

为了确保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我们应采取全天监护,制定完整合理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风险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干预;复温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1]。主要是因为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同时新生儿伴有拒乳、哭声弱、反应低下、四肢或全身冰冷等体征,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早产儿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原因,探讨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中,男婴12例,女婴16例,早产儿26例,占92.9%,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患儿3例,占5.1%,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患儿3例,占5。1%。合并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败血症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3例。发病时间全部在出生后1h至1周内发病,其中生后2天内发病的患儿有22例,占78.6%。

1.2方法

1.2.1复温复温要遵循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是治疗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手段。

1.2.2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

1.2.3保证足够的热量及体液的供给进行纠正微循环障碍和纠正酸中毒,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和复温的作用,但注意有心肾功能衰竭的患儿,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

1.2.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于休克、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DIC、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等的患儿采取控制与治疗措施。2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此组患儿最终死亡1例,病死率3.6%;最终治愈率为96.4%。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6.28±21.74h。3护理措施

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①对于轻中度产热良好的患儿,用保温箱复温,患儿放置预热至30°的保温箱内,通过保温箱内的制动调节或人工调节箱温于30-24℃,使患儿6-12小时恢复体温,此组患者中43例轻度硬肿患儿均在时间内复温。②对于重症或产热衰竭的患儿,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温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1℃,在12-24小时内正常复温,此组患者重症中有10例患儿在24h内复温成功。必要时辅以恒温水疗法,(水温39-40℃,进行沐浴,沐浴后擦干防止保温箱内保温;或使用远红外线抢救台,进行快速复温,当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温箱中,运用恒温水疗与远红外线抢救台复温的患儿共46例。在复温过程中随时注意体温变化,禁止过快进行调温,否则体表温度上升过快导致外周血管床增加,内脏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或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或肺部淤血、出血的综合症。

3.2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体液的供给硬肿症的患儿开始按每天210Kj/kg,逐渐增加至419-502kj/kg。早产儿或伴有产热功能衰竭的患儿适当增加热量。对于患儿喂养时要耐心,提倡按需母乳喂养。尤其是对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硬肿症。对于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给予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采取鼻饲、滴管等方式。

3.3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①病室内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定时通风以空气消毒。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禁探视人员,进入病室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并戴口罩,如工作人员有感染性疾病不得入内。③加强皮肤护理,穿着棉质松软服饰,注意查看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更换尿布。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3.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包括患儿的脉搏、呼吸、体温、哭声、尿量、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定时详细记录,以便估计预后效果。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严禁发生其他并发症发生。

3.5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为防止新生儿出现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使用0.9%的生理盐水或2%的碳酸氢钠进行冲洗口腔,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清洁后再涂甘油对口腔黏膜进行保护。由于早产的新生儿皮肤弹性较差,如在护理操作时不当会引起皮肤发生损伤,甚至发生感染,因此会进一步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因此要告知家属每次进行皮肤擦洗时一定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均使用棉被和尿布并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对于新生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涂抹红花油,注意尽量减少进行肌肉注射,以免由于药物的吸收不良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

3.6预防控制感染感染可以使机体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血灌流量不足,因此会加重硬肿现象,或导致全身性的病情恶化。因此采用敏感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注意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

3.7预防并发症出血是硬肿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的症状。早期发现症状,早期采取治疗,如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可静脉滴入止血药物治疗(维生素K治疗或止血敏等)。观察患儿的面色变化[3],如突然青紫并伴有呼吸困难加重、听诊肺部罗音加重,提示有肺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4讨论

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18城市调查资料报道[4]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新生儿死因中居第6位。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各种保障措施逐渐完善,出现的硬肿症的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围生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普及和急救复苏技术的不断加强,对于新生儿单纯寒冷损伤现已少见。因此表明重度硬肿症不仅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骨髓造血功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新生儿早产、窒息、低体重和感染仍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危险因素[5]。硬肿症发生会导致血小板的下降。

加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新生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新生儿尽早实施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对可能出现窒息时好充分的急救复苏工作,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必要时经口气管插管。对于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对于产妇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的效率,从而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对早产及低体重儿尽早实施保暖及热能的供给措施,防止内环境紊乱,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

[2]薛纪香,王林.52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7,13(93):1928.

[3]魏克伦,籍孝诚.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7,28(7):1834.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存活率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 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 1 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 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 ℃~35 ℃,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 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 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 ℃~35 ℃,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 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胎膜早破;产妇;母乳喂养;新生儿窒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02-01

胎膜早破(PROM)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PROM在妊娠满37周的发生率为10%,而在妊娠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胎膜早破的产妇10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年龄在23-37岁,平均年龄在(28.17±2.04)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29±2.01)周。此组产妇经检查均为单胎、胎方位为头位,并无其他妊娠合并症。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产妇得知胎膜早破后,多数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常会因为担心胎儿的安危而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加之患者来到医院陌生的环境或者医生护士等外界因素均为孕妇带来心理情绪影响,会加重宫缩甚至或出现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产妇护士应该注意沟通技巧,交谈时注意态度和蔼可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产妇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顺利的进行分娩。

1.2.2饮食护理以及方式告知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家属为产妇进行定期翻身,告知产妇采取左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将臀部抬高能够增加产妇的舒适度[3]。注意禁止剧烈的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排便用力,这样能够使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量增加,使宫腔内压力降低,能够减少自发性宫缩的次数,避免增加羊水的流出,防止脐带脱垂现象,而且还能够增加胎儿的营养代谢和氧供。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1.2.3预防感染发生胎膜早破极易导致产后感染的危险。因此有效的预防感染是母婴健康的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的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并准确记录,如果测量体温的结果发现超过37.5℃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指导产妇保持会的清洁卫生,勤换会阴垫,确保会阴垫卫生及质量,每日进行外阴冲洗两次,注意胎膜早破的产妇禁止进行灌肠以免发生宫内感染。

1.2.4用药护理胎膜早破的产妇在进行药物治疗前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和必要性,告知用药会发生的一些列的不良情况,使产妇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遵医嘱正确使用地塞米松治疗能够促进胎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能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发生情况[4],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儿肺成熟的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严密观察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体征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

1.3评定标准比较两组产妇进行的分娩方式(比较其中的自然分娩率),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情况(Apgar进行评定小于7分的李素)、母乳喂养成功率等。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的分娩方式中的自然分娩例数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宫内感染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胎膜早破是妇产科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会导致产妇发生早产、宫内感染以及产后感染、新生儿窘迫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最为严重的是导致产妇发生宫内感染以及胎儿发生宫内死亡的现象。因此针对胎膜早破的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减轻产妇的焦虑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做好产妇的心理支持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能够提高产科的生存质量,提高产妇及胎儿的存活率,提高产褥期产妇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待疗法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2(18):76.

[2]赵晓胜.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6(16):123-124.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51-01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胎儿宫内缺氧而发生窘迫或娩出过程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临床发生率约为5%-6%,这是导致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凡是影响母体和胎儿之间血液、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或宫内窘迫,出生后无呼吸,仅有心跳,继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衰竭等。临床主要通过窒息复苏辅以正确的护理措施进行抢救,成功抢救窒息儿,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还有利于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2]。现将我科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窒息的诊断标准[3]。其中Apgar评分0-3分4例,Apgar评分4-7分16例;男性11例,女性9例;胎龄30-32周2例,32-36周3例,37-42周14例,42周以上1例;出生体重在1000-1500g之间2例,1501-2000g之间2例,2001-2499g之间2例,2500-4000g之间12例,4000g以上者2例;胎膜早破2例,剖腹产15例,阴道自然分娩3例;羊水清5例,羊水污染Ⅱ度8例,羊水污染Ⅲ度7例;妊娠高血压7例,妊娠并发心衰9例。

1.2 复苏及护理方法

1.2.1 复苏方法 复苏须护士与医生配合进行,分娩前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新生儿娩出后迅速清除口、鼻腔及咽喉中的分泌物,触觉刺激新生儿呼吸,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呼吸仍然不充分的立即给予气囊正压给氧,按压气囊频率40-60次分,6秒钟完成4次通气。氧流量5L分,按压与放松气囊的持续时间比为1:2;心率小于60次/分或者心跳停止者要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新生儿胸骨下13(两连线下方),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胸外按压与正压呼吸的比例为3:1,(频率:胸外按压90次分;正压呼吸30次分),30秒完成15个循环,直至患儿建立自主呼吸,恢复心跳为止;重症患儿果断进行气管插管正压给氧,有以下指证之一者即可采取气管插管:羊水、胎粪吸入者;极低体重儿;人工呼吸后仍然胸廓不张或紫绀者;需气管内给药者;重度窒息需人工呼吸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者。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心跳呼吸的患儿可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脐静脉注射,酸中毒者给予碳酸氢钠脐静脉注射等药物治疗,根据病情扩充血容量,但应注意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情况。标准复苏方案按A、B、C、D、E方案进行:A、建立通畅的气道;B、建立呼吸,进行正压人工通气;C、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循环;D、药物治疗[4]。

1.2.2 护理方法

1.2.2.1 保暖 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失热量,窒息患儿体温调节功能尤为不稳定,容易造成低体温,加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及高碳酸血症,不利于复苏,因此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暖,患儿娩出后迅速擦干皮肤,尽量减少散热,最好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上实施复苏,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1.2.2.2 呼吸管理 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及时给予吸痰,粘稠不易吸出时给予雾化吸入,辅以胸部理疗,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掌握用氧指征,缺氧症状一旦好转即可考虑降低氧浓度或停氧,避免长期吸入高浓度氧气;呼吸机治疗的患儿,注意鼻塞或气管导管的固定,操作中避免牵拉气管导管,以免松脱或损伤气管粘膜。

1.2.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窒息会损伤多个器官功能并导致相关并发症,复苏成功后还可能发生低血糖、脑水肿、肾功能损伤、抽搐、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护理上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尿量、哭声变化、皮肤颜色和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等,注意喂养、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2.2.4 预防感染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因此,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必须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注意做好新生儿口腔、脐部、臀部护理,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1.2.2.5 康复干预 尽早给予动作训练和感知觉刺激,早期康复干预,定期随访。

1.2.2.6 健康教育 安抚家长,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估计预后;介绍有关医学基础知识,减轻家长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家长居家照顾及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促进患儿早日康复[5]。

2 结 果

20例窒息新生儿实施标准复苏方案复苏和正确的护理措施,除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5.00%)外,其余出院后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随访,其中大脑发育正常16例(80.00%),大脑发育落后2例(10.00%),脑瘫1例(5.00%)。

3 讨 论

缺氧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窒息可损伤全身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新生儿复苏及临床护理是成功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6]。首先,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和产时监护,对于合并妊娠并发症的高危产妇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7]。其次,医院内部要加强产科、儿科的工作配合[8],对高危产妇要给予特别护理,产前做好复苏准备,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清吸鼻腔、口腔分泌物,防止咽后壁受损而使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导致心律减慢、呼吸抑制[9]。本组入选窒息新生儿经过复苏抢救以及有效的护理配合后20例窒息新生儿除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5.00%)外,其余出院后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随访,其中大脑发育正常16例(80.00%),大脑发育落后2例(10.00%),脑瘫1例(5.00%)。综上所述,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复苏手法及护理配合是成功抢救窒息新生儿的关键,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窒息新生儿的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同时关注康复干预及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减少新生儿脑损伤的发生,降低伤残儿的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宝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73-74.

[2] 姜敬,计承侠,董传莉.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8,6(6):647-648.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窒息.实用新生儿学,2011,1(4):224-225.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实用新生儿学,2011,1(4):227.

[5] 肖建武.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12,6(1):166.

[6] 李敏.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操作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24-225.

[7] 朴爱善,柯元风.150例新生儿窒息早期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83-85.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早产儿;低体重;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体重<2 500 g,身长<45 cm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病死率较高。我院是一家综合医院,为了避免早产儿夭折,我科从保暖、维持有效呼吸、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特别是亲情护理等几方面做好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从2008年11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29例低体重早产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低体重早产儿29例,男16例,女13例;胎龄28周~30周;体重<2 000 g,最低体重1 460 g;双胎1例。

1.2 临床主要表现 体温低于35 ℃者15例,35 ℃~36 ℃者14例;伴硬肿23例;呼吸功能障碍22例,主要以呼吸不规则、呼吸急促伴呼吸暂停;黄疸11例,合并感染25例,主要有肺炎、皮肤感染、脐炎等;合并颅内出血6例;吸吮能力低下26例;消化功能紊乱19例。

1.2 结果 本组低体重早产儿住院天数最少11 d,平均天数26 d;治愈出院27例,家长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

2 护理

2.1 保暖护理 维持体温的恒定是护理低体重早产儿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①外环境:病室保持在27 ℃~28 ℃,湿度保持在55%~65%。②保暖箱: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和成熟度,体温及病情给予不同的暖箱温度。并及时调整暖箱的温度。③1 h~2 h测体温1次,必要时30 min测体温1次,详细记录体温和暖箱的温度。

2.2 维持有效呼吸 ①严密观察呼吸频率、深度,注意有无呼吸暂停,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给予适当刺激恢复正常呼吸,如弹足底、叩背呼吸等。无效时则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常很快好转,也可用纳络酮静脉注射,兴奋呼吸中枢。可反复使用。②给予低流量、间断吸氧。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呼吸机治疗等。检测氧浓度每日1次或2次。严密观察缺氧症状改善状况。③给予血氧饱合度和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左右,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氧疗并发症。④ 体位给仰卧头侧位,肩下垫一软枕,保持颈部伸直,维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发生。

2.3 合理喂养 ①经口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式,主张早期微量喂养,用滴管滴喂。最好喂母乳。②无吸允能力的患儿给鼻饲,胃管由口腔插入,以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为宜。做好胃管的护理。③配合全静脉或部分静脉高营养液,以维持体内热能、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改善和促进疾病的恢复。④在喂养的过程中,动作小心轻柔。每日称体重1次,观察大便及腹胀情况,并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⑤病情许可,喂奶后给予患儿叩背,以排出胃内空气,同时采取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30°,右侧卧位,有利于胃内奶汁的排空。喂奶后注意观察面色有无青紫、溢奶及呕吐等,防止发生窒息。

2.4 预防感染 ①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病室每天消毒,每月空气培养,指标均达标。②接触患儿的所有用物都要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③ 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戴口罩,帽子,清洁消毒双手。④做好晨、晚间护理,包括皮肤、口、眼、脐、臀护理,防止继发感染。⑤保持静脉通道顺畅,遵医嘱准确,及时用药。⑥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面色及全身晦暗、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等表现,可能有感染症状,立即报告医生。

2.5 亲情护理 ①为促进暖箱内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满足其心理需求,维持体温的稳定,使用毛巾或床单卷围成的“鸟巢”护理方法,使其手 脚触到边际,能有一种安全感。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抚触”式亲情护理,护理前后要有安抚动作,促进恢复生理平稳期,并可减少能量的消耗。③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做到说话轻、开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尽量的降低噪声,减少噪声给患儿的不良影响,如遮盖暖箱、轻开暖箱,勿将监护仪放暖箱上。④柔和的灯光可促进患儿睡眠,减少肢体活动,促进喂食,增加体重,并减少视网膜病变。⑤促进早产儿适应的护理。实施护理措施时,避免过度刺激;无突然的惊醒患儿,在治疗前轻柔的唤醒或触摸患儿使其有所准备。在治疗护理后停留在患儿身旁观察患儿的表现,以了解是否出现异常行为。⑥在其病室外、床旁都有明显的“轻”和“静”标志,避免打扰,以给患儿提供一段完整的休息时间。⑦使用安抚性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允,能减少哭泣,增加氧饱和度,促进进食及消化而增加体重,促进口腔满足感。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早产;新生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5.037

胎龄满28周而不足37周(196~258 d)生产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1]。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因而极易发生低体温、感染、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疾病。早产是造成新生儿患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有了极大提高,但早产儿死亡仍占新生儿死亡的大多数。因此,对早产儿的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保暖护理、预防感染、喂养管理和呼吸管理等相当关键。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救治了54例早产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54例早产儿,其中男31例,女23例,其中双胞胎2例,孕周32~36周,体重1630~2870 g。

1.2护理干预

1.2.1体温管理早产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化层差,易散热,而棕色脂肪组织少,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甚至硬肿症。早产新生儿汗腺发育差,环境温度对体温影响大。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新生儿,然后置于暖箱中,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中。根据婴儿的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使暖箱的温度一般为32 ℃~35 ℃,湿度为55%~65%。每次护理操作应尽量在暖箱中进行,每4 h测量1次体重并做记录,同时应记录暖箱的湿度和温度。因新生儿头部表面积大,散热量多,应注意头部保暖。

1.2.2喂养管理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常出现哺乳困难或乳汁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早产儿肝脏糖原储备少,容易出现低血糖,故早产儿应尽早开始喂养,最迟不应超过24 h。Berbeth通过十二指肠插管喂养监测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小肠运动类型、压力峰值、动力指数、振幅、静止间歇,证明早产儿和足月儿无差异,说明早产儿也能够耐受早期喂养[2]。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包括经口喂养、滴管喂养、持续胃管喂养、间隙胃管喂养。应注意的是,在使用胃管喂养的同时,应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如安慰奶嘴,这样可以训练吸吮、吞咽能力及其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胃排空,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发育和成熟,提高胃肠道对营养的耐受,有助于婴儿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每次喂养后,可以进行适度的腹部按摩,有利于促进吸收与排泄。研究表明,新生儿腹部按摩可以明显提高胃泌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在不增加热量的前提下,促进新生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排泄[3]。

1.2.3感染管理早产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皮肤黏膜薄嫩易损伤,脐部残端未完全闭合,容易发生感染并导致感染扩散。因此,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者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避免乳制品污染;所有物品应做到每人一套,每次使用后消毒,医疗器械、被服、奶具等应严格消毒;使用功能良好的暖箱,每天消毒2~3次,暖箱中的湿化装置容易滋生“水生菌”,要每天换水,并加1:10 000硝酸银2 ml[4];应每天晨护时更换被服,暖箱每周更换1次,若被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生儿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婴儿用品等每月应做细菌培养并做相应记录。

1.2.4呼吸管理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浅快不规则,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或者青紫。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容易因高气道压力、高容量、高浓度氧以及炎性损伤而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即慢性肺疾病。新生儿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低氧血症时应给予吸氧,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 mm 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以防吸入高浓度氧或者吸氧时间过长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呼吸暂停者可以弹、拍打足底或者托背等恢复呼吸。

2结果

54例早产儿均治愈出院,6个月内随访生长发育良好,无异常现象。

3讨论

早产儿各个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大;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常出现哺乳困难或者乳汁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胃肠功能尚未健全,消化酶较少,消化能力差;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抵抗力低下;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耐受高浓度氧活长时间吸氧,容易出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或者青紫等;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影响其成活的因素多,故护理时应特别小心与留意。通过对54例早产儿的护理干预,笔者认为,护理人员能够随时关注患儿病情,及时发现病情是否产生了变化,从而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关键所在。对于早产儿,应适度保暖,根据体重、日龄提供中性环境温度,以减少耗氧量;依据病情采取合适的喂养方式,给予合理的充足的营养供宝宝生存生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感染,严格制定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严密监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通过各项护理干预,减少早产儿发生并发症,减低死亡率,让早产儿也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

[2] 黄晓红.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06,13(1):12-13.

[3] 刘雪琴,刘瑞,陈晓丽.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衰竭的护理[J].小儿急救医学,2005,6(12):134.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早产儿 新生儿 疼痛 评估

过去几十年因科技和药物的发展,使得高危险性新生儿的存活率增加,因此一些使组织受损的疼痛处置也相对增加,但还是缺乏安全且有效的策略。

早产儿和新生儿尚未具有语言能力,若要评估他们对疼痛的感受就必须依其行为来推论,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对于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应该具备有敏锐的评估能力,并能给予有效减缓疼痛的处置,才能使早产儿和新生儿达到健康舒适的状态。本文将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反应、各种减缓疼痛的措施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评估及处理逐一讨论,以期能给护理人员在临床上能提供早产儿和新生儿有效的疼痛处置。

1 早产儿与新生儿的疼痛反应

研究发现表明神经系统在胎儿早期即已开始发展(Wolf,1999),且分布到骨骼及皮肤,怀孕周数28-30周时神经密度已相当于成人。早产儿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比例比成人大,且相较于成人有多且浓密的痛神经纤维传递冲动,加上早产儿与新生儿传导痛的神经纤维所分泌的endorphine较少,因此比成人更能感受到治疗过程所产生的微小疼痛。

疼痛会引起他们身体一连串的反应,例如:心跳加快、血压的波动、脑缺血机会增加等,会造成脑血流的变动、压力荷尔蒙的产生及行为的改变而影响复原情形(Gibbinsetal.2002)。

2 减缓早产儿与新生儿疼痛的措施

目前减缓早产儿与新生儿疼痛的处置,主要分成三类,分别为非药物性减缓疼痛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蔗糖)或葡萄糖;局部减缓疼痛的药物,如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以及鸦片类止痛剂常用的Morphine及Demoral。

2.1 非药物性减缓疼痛的措施

非营养性吸吮是近年来减轻疼痛的措施之一,而减轻疼痛的吸吮速率必须平均达32次/分钟,才有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Pickler及Reyna(2004)研究指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增加经皮的血氧浓度、减低不安和减低清醒时间的抵抗行为以减轻疼痛。

研究表明,蔗糖有效止痛的浓度剂量由12,c-25c,葡萄糖有效止痛的浓度剂量为24% 0.3cc-30% 2cc皆可达到止痛的效果。Johnston等人(2002)建议以蔗糖止痛应该常规性地用在32周以上的早产儿,建议在扎足跟、静脉注射或当有侵入性治疗、组织损害或预估此医疗处置将会引起疼痛时,给予蔗糖或葡萄糖止痛将会是便捷且无副作用的措施。

表一 以蔗糖或葡萄糖减缓疼痛的相关研究之比较

2.2 局部减缓疼痛的药物

EMLA 是一种含有 lidocanine 2.5% 和 prilocaine2.5% 成分各含一比一,稳定性高的混合软膏,它可以在执行各种有关皮肤表浅的医疗处置时提供局部麻醉的效果(Kaur, Gupta,& Kumar,2003)。目前有关早产儿和新生儿使用 EMLA的研究不多,表二是相关研究报告,其研究皆采双盲随机控制实验的设计,所使用的剂量,覆盖时间和范围之比较。

Gradin 等人(2002)指出瑞典已研究使用EMLA于新生儿是安全的,建议可使用在早产儿和新生儿减缓疼痛的 治疗;但是却不适用于对酰胺类局部麻醉剂过敏者和变性血红素血症者 。但是研究人员建议若一天需多次使用EMLA 或整周甚至几个月连续使用 时,必须常规性的监测血中甲基红血球的数值。

2.3 鸦片类止痛剂

鸦片类止痛剂可以减低使用人工呼吸器的压力,并用在手术后、插胸管甚至放置心肺体外循环机 时的止痛。用于新生儿的剂量一般由静脉或肌肉注射给予的剂量为每公斤0.05-0.2mg,而口服的剂量为静脉或肌肉注射的3-5倍(Young & Mangum,2001)。

Tibboe等人(2005)的研究指出,临床实际给予的鸦片类止痛剂剂量并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若依照给药的准则并严密监测其生命征象,应不至于因担心产生鸦片类止痛剂的副作用而使其成为疼痛治疗的限制。

表二 以EMLA 减缓疼痛的相关研究之比较

3 护理人员的疼痛评估与处置

Warnock和Lander(2004)曾指出评估及测量疼痛是治疗疼痛的基石,特别是确认新生儿疼痛的反应。针对成人疼痛的研究指出除了与自己对疼痛的相关经验外,护理人员解释成人疼痛和决定介入之过程也与工作年资和教育程度有关,而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

Mackrodt和White(2001)指出美国儿科学会所提出预防及处理新生儿疼痛和压力的政策,并使用一致性且有效的评值方法。Reyes也认为统一疼痛评估量表是必须的。表三为多个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发展的疼痛评估量表,评估项目包含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表三 针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已发展的疼痛评估量表

4 结论与建议

回顾所有相关葡萄糖或蔗糖及EMLA减缓疼痛之研究,研究对象若有以下之情况,则排除在收案的条件外,例如:神经肌肉病变、脊椎受损、感染等,但也正因如此,对痛觉的刺激无法产生反应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未列为研究对象,所以在评估疼痛和使用文中介绍减缓疼痛的处置,其效果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由文献中可以了解新生儿科护理在美国是一个专业的领域且已约莫达三十年的历史,但是对新生儿和早产儿相关医疗处置的疼痛评估,至目前为止还在不断研究发展中。回顾国内文献,极少有以疼痛评估量表评值新生儿和早产儿疼痛程度并依此给予减缓疼痛的措施。

护理人员是照护新生儿及早产儿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人,所以护理人员应多加强疼痛评估及处理的能力,通过专业的评估从而建议医师何时该给予药物性止痛剂。相信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护理下,可以提供新生儿及早产儿免于疼痛的情境,减少合并症,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进而提高照护品质。

参 考 文 献

[1]莫丽萍,李梦妮.新生儿疼痛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2).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9篇

结果:早产儿有22例,占39.3%;有12例产后出血,占21.4%。针对早产的双胎妊娠情况,采取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措施,要开始准备生产前的手术方案,避免软产道挤压胎儿和胎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出现。对妊高征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双胎妊娠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46-01

胎儿在母体发育的这段时间内很容易发生合并症的情况,导致阴道分娩时的难产率随之上升,围产儿的死亡率会上升一个幅度。近年来我院妇产科针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情况做出了一系列预防和保健措施,无论是产前、产时,还是产后,都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案,提高双胎围产儿的存活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0~2011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孕妇1355例,双胎妊娠56例,占据了4.13的百分比。双胎妊娠孕妇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6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32例。分娩新生儿112例,剖宫产新生儿30例,占26.79%,阴道分娩新生儿82例,占73.21%。

1.2 如表1所示列出了56例双胎妊娠分娩方式,表2列出了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并发症是引起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有22例,占39.3%。要尽量避免早产儿的情况发生,对于体重过轻的新生儿情况也有办法改善。对于孕妇双胎的情况要提早诊断出来,如果处在高危妊娠早期阶段,就应该通过适当的保健和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及时向孕妇讲解双胎妊娠并发症的知识,告诉她们合理有效的预防手段。孕妇的饮食安排至关重要,要以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叶酸和铁剂的摄取也必不可少,要避免劳动量过大的活动,合理的休息时间很关键。适当的卧床休息可以让子宫胎盘内的血流量提上去,胎儿的体重也会随之增长,对预防低体重儿和围产儿死亡有重要作用。已经妊娠7~8个月的孕妇要安排家庭式病床,7~15天内要访问和记录一下情况,针对交通不便导致无法就诊的孕妇要加强日常照料和监护的人数,避免高危妊娠并发症的情况出现。8个月后需要办理住院手续,按照医生的吩咐进行调节,每天要服用硫酸舒喘灵2.5mg三次,药物可以使子宫平滑肌的张力减小,子宫胎盘的血流量会增加。如果有孕妇出现早产的预兆,需要及时的控制宫缩的幅度和采取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措施。如果已经确认是早产的双胎妊娠,采取促进胎儿肺成熟的措施是前提,要开始准备生产前的手术方案,避免软产道挤压胎儿和胎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出现。在胎儿出生以后要马上在脐静脉处注入10%葡萄糖7ml和2mg地塞米松,避免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给新生儿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空间很重要。对双胎妊娠的孕妇采取正确的护理手段,可以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

2 妊高征护理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双胎妊娠孕妇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一旦子宫胎盘的供血量满足不了机体的要求时,胎盘的功能便会降低,对胎儿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严重的危害了母婴的安全,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力的话会导致母婴死亡。所以医院妇产科要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预测和诊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执行。如果已经诊断为双胎时,应该在妊娠7个月以后对孕妇采取下列措施。①翻身检验,在妊娠7~8个月之间要采取卧位检查的方式,如果平卧位和左侧卧位的血压存在2.5kPa(22mmHg)的差异,那么孕妇可以判定为阳性,共有阳性10例。②4个月后可以开始检测孕妇的血球压积,按照每星期检查一次的标准进行≥35%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率较大,共有7例。③检测孕妇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一旦≥14kPa(95mmHg)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概率较大,符合条件的有12例。翻身检查为阳性的孕妇一个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怀孕四个月后就要按照医生的吩咐服用治疗药物,每天要口服35~75mg的阿司匹林,同时要配服140~180mg的潘生丁,对治疗妊高征有效果。药物阿司匹林可以让抗血小板集聚在一起,环氧化物水解酶会发生化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TXA2的产生,此时PGL2/TXA2的达到一个适中的值,AT-Ⅲ的作用也会随之上升,内皮损伤会得到限制,因为微血栓便难以形成,帮助开通血管渠道。药物潘生丁同样是帮助血小板集聚在一起。凡是存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倾向的孕妇都可以按照上述手段进行检查治疗,可以极大的降低发生妊高征的发生率。

3 产后出血

本组孕妇有12例产后出血,占21.4%。单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概率要远远低于双胎妊娠,实际上是由于妊娠期子宫纤维一直处于一个伸展的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子宫纤维的收缩性会极大的降低。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率较大,由其产生合并症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常见的DIC、胎盘早剥都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关键原因。当胎儿所处的环境里面羊水过多时也会引起产后出血。医生要提高给孕妇灌输产后出血的知识和相关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生产前就做好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工作,可以提高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增加红细胞的数量,做好备血工作,防止产程增加和宫缩乏力的情况发生。一旦有孕妇产程增加或出现宫缩乏力的现象,就应该注入浓度为0.6%的催产素。吊针速度为18滴/min,子宫收缩的幅度决定催产素的注入速度,一般是1.5~3.2min宫缩一次,连续时间维持在25~45s最适宜,防止子宫破裂的现象发生。当第二个新生儿出来之后,要在静脉处注射催产素9U。在新生儿的处塞入1.5mg卡孕栓,可以帮助提高子宫收缩速度。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胎膜早破;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11-01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确、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病人实施有效最佳的护理[1]。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破裂,突然间阴道内有较多液体流出;肛查上推先露部有较多液体流出;石蕊试纸pH≥6.5[2],是围产期的常见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安全,我们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有48例。年龄21~36岁,孕周28+4~39+1,初产妇32例,经产妇16例,单胎47例,双胎1例,新生儿存活47例,新生儿死亡1例。

2 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提出循证问题,针对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确定结论。

3 循证护理实践

3.1 心理压力

3.1.1 问题的提出 胎膜早破发生在胎龄28~37周,胎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胎儿存活率低,是否顺利分娩,孕妇往往心理负担较重。

3.1.2 循证 孕妇知道自己已破水而担心胎儿出生后情况,特别是妊娠未足月者,因顾虑能否顺产而产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如果医护人员不及时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母亲及胎儿安全。

3.1.3 护理干预 我们与孕妇耐心地进行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回答孕妇各种疑问;同时向孕妇及家属介绍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鼓励孕妇家属给予精神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3.1.4 效果 通过有效的交谈及心理护理,使孕妇消除了紧张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了因心理因素造成早产或难产。

3.2 脐带脱垂

3.2.1 问题提出 胎膜早破,羊水自阴道流出,脐带可能脱垂,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需采取被动。

3.2.2 循证 胎膜早破的孕妇如不采取被动,羊水流出,将发生脐带脱垂、胎儿宫内窘迫。

3.2.3 护理干预 病人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左侧卧位,减轻自发性宫缩,增加胎儿、胎盘血流灌注。同时吸氧30min,每日2次,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监测胎心音。协助和教会孕妇适应卧床进食及大小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禁止灌肠。

3.2.4 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为发生脐带脱垂,盐水流出减少,胎心音正常。

3.3 早产

3.3.1 问题提出 胎膜早破,可发生早产,胎儿存活率低。

3.3.2 循证 胎膜早破的孕妇60%~80%在破膜后7d内启动分娩[3]。

3.3.3 护理干预 抑制宫缩,用沙丁胺醇、25%硫酸镁加入葡萄液中静滴,观察宫缩情况,严格控制滴速,注意膝反射、呼吸及尿量。促进胎肺成熟,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天1次,共2次[4]。

3.3.4 效果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保胎治疗,使胎膜早破的48孕妇足月产43例,早产5例,减少早产的发生,提高胎儿存活率。

3.4 宫内感染

3.4.1 问题提出 胎膜破裂,病原菌上行感染。

3.4.2 循证 感染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超过24h,感染机率增加5~10倍[4]。

3.4.3 护理干预 破膜超过12h用抗菌素预防感染[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避免阴道或检查;外阴用碘伏液擦洗2次,用消毒会阴垫;注意观察体温及血象变化;观察羊水的量、色、质、气味的变化并记录。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3.4.4 效果 通过以上方面的措施,达到了预防感染的目的。

3.5 产程进展

3.5.1 问题提出 胎膜早破,可能诱发宫缩而分娩。

3.5.2 循证 破膜往往是临产的征兆,通常在破膜后12~24h内,即可自然发动分娩[5]。

3.5.3 护理干预 大于35周,胎肺成熟,宫颈成熟者科引产。胎头高浮、胎位异常、宫颈不成熟,明显羊膜腔感染,伴胎儿宫内窘迫,应在抗感染的同时作剖产手术终止妊娠,作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4]。

参考文献

[1] 张芳. 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5):431.

[2] 周媛.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43例临床观察护理[J].贵州医药,2008,32(9):853.

[3] 张秀英,欧阳丙荣. 176例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杂志,2005,32(9):11201.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无创通气;早产儿;临床护理;回顾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182-02

无创通气早期主要用于治疗睡眠呼吸综合征,近10余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性能不断完善,无创通气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其应用安全性、经济性及有效性得到认可,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疾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创造康复条件[1]。无创通气时,呼吸机通过口或鼻面罩与患者相连进行正压通气,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当患者呼吸力学异常、呼吸肌疲劳等问题明显而痰液引流问题相对次要时是应用无创通气的最佳时机[2]。多数早产儿呼吸功能未发育完善,出生后呼吸能力较差,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无创通气的应用使早产儿呼吸衰竭得到改善,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之一[3]。早产儿自身抵抗力较差,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现将本科早产儿无创通气应用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42例实施无创通气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9例,女性13例;孕27~33周,平均(32.8±1.2)周;体重0.99~1.51 kg,平均(1.25±0.26) kg;分娩方式:剖宫产31例,自然分娩11例;呼吸暂停7例,轻度窒息5例,颅内出血8例,贫血11例,宫内感染11例;早产原因:胎膜早破9例,胎位异常10例,宫内窘迫6例,妊高症5例,瘢痕子宫2例,先兆子痫5例,安胎失败5例;新生儿Apgar评分[2]:4~7分为5例,>7分为37例。

1.2 无创通气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等,能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面部无创伤,能耐受鼻塞通气。②禁忌证:呼吸心跳停止者;伴有或疑似气胸、纵膈气肿者;咳嗽无力或不能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者;呼吸衰竭严重需立即插管通气者;消化道严重出血者;急性中耳炎或鼻窦炎者[4]。

1.3 无创通气的治疗方法

所有入组早产儿均放置于婴儿培养箱内,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微循环并纠正酸中毒,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在这些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采用呼吸机正压经鼻塞通气,选用CPAP模式,维持血氧饱和度为90%左右,定期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治疗期间可依据患儿病情进行间断排痰、早产奶喂养,停机期间给予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症状好转后缓慢下调参数,减少通气时间直至完全停用呼吸机。

1.4 无创通气的护理

1.4.1 上机前护理 ①患儿平卧于鸟巢中,头肩部抬高30°;②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③为患儿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塞;④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检查各连接管有无漏气;⑤连接氧气,调节呼吸机参数。

1.4.2 上机后护理 ①开始治疗3~8 h护理人员必须床旁监护,注意检查鼻塞松紧度、有无漏气,及时调整参数;随时关注报警器提示,保证患儿安全,及时检查电源插头是否脱落,出现意外停电需及时到患者床旁转换简易呼吸机进行给氧;未知原因需更换呼吸机或使用简易呼吸机进行过渡。②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血压、神志、脉搏、呼吸、体温等。③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及末梢灌注。④观察患儿呼吸与呼吸机匹配情况,是否存在胸腹矛盾运动。⑤必要时停机协助患儿排痰、清理气道。⑥加强基础护理,注意观察患儿耳部、眼部是否异常。⑦病情稳定者可及早开奶,采用鼻饲法喂养,选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每次喂奶前必须回抽胃管,观察有无残留奶,有条件的可用注射泵或输液泵注奶,控制速度。⑧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患儿卧于特制的鸟巢中,室内保持安静,所有治疗护理必须集中进行,接触患儿前后注意洗手或消毒,治疗护理结束后可将光线调节稍暗,利于患儿休息。⑨特别护理,严格执行床旁交接工作,认真做好新生儿机械通气和呼吸机参数等记录,交班时,清楚交代患儿的导管型号、气管插入程度及患儿生命体征等,做到安全顺畅的交接。

1.4.3 并发症护理 ①胃肠胀气: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胀,尤其是通气压力较大的患儿,避免吸气压力过高,进行胃肠减压;②误吸:加强气道管理,及时排净痰液,鼻饲1 h后开放胃管行胃肠减压,防止胃食管反流;③漏气:更换大小合适的鼻塞,注意观察松紧度,预防鼻中隔受压损伤,甚至缺血坏死;④口咽部不适:无创通气过程中气流量大,气体干燥,要加强患儿口腔部护理,同时做好气体加温湿化管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所有患儿的治疗效果

42例早产儿通气时间为21~32 h,平均(26.56±5.21) h;治愈41例,1例撤机失败后给予气管插管通气无创通气,治愈率为97.62%(41/42)。

2.2 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比较

治疗后患儿PaO2为(68.50±12.20) mm Hg,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5.23±10.30)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21,P

3 讨论

胎龄满28周而未达37足周出生的活产婴儿为早产儿,大部分早产儿出生体重

综上所述,无创通气治疗结合科学有效的护理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玲,张英丽.固尔苏联合机械通气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73-174.

[2] 杨玉梅,张静.机械通气新生儿呼吸道管理的循证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36-37.

[3] 霍敏琴,陈亚利,杨梅.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15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88-3389.

[4] 彭莉,陈宇辉,田红,等.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64-665.

[5] 杨君平,陈丽丽,赵灵芳,等.机械通气下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76-1477.

[6] 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7] 黄小玲.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52-253.

[8] 张慧娟,刘九月,贾西燕,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8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7):840-841.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院内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31-02

危重新生儿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虽转运时间较短,由于患儿脏器功能不稳定,转移途中易出现病情骤然恶化或供氧中断、监护不足等意外,有时甚至出现死亡[1,2]。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对120例危重新生儿实施院内转运,并给予精心转运前准备与转运中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危重新生儿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7 d 14例;体重1 400~1 600 g 50例,1 600~2 300 g 70例。其中早产儿4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6例,感染性休克6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出血2例,心肺复苏后7例,颅内出血8例,肺透明膜病6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暴发性心肌炎6例,硬肿症6例。院内转运原因为转送至其他科室继续治疗或到CT、B超、MRI等相关科室进行辅助检查。

2 结果

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25例患儿中途病情不稳定,经及时诊治症状好转;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

3 院内转运护理

3.1 转运前准备

3.1.1 转运前做好详细的计划 与患儿要去的相关科室预约,与电梯护工等做好沟通与合作,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道路畅通以及到达相关科室后能立即行相关检查或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1.2 转运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 盲目转运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转运前主管医生及护理人员必须对危重新生儿是否必须转运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必须转运应依据专业知识对患儿的转运时机进行判断,避免转运途中发生不应有的意外。如心肺复苏的患儿在转运途中有可能再次出现心脏骤停,患儿必须院内转运前行诊断检查或治疗,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详细交代转运的目的与可能出现的意外,在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及做好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由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既有利于患儿的治疗,也避免了医疗纠纷。

3.1.3 转运人员的要求 在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过程中,我们通常安排至少2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一般为主管医生及护士,以应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要求陪同的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和操作技能,急诊意识强,能够随时组织、实施抢救患儿,熟悉患儿病情,可准确地判断病情和进行急救处理任务。

3.1.4 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 ①转运设备:多功能新生儿转运暖箱、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婴儿呼吸机、人工复苏气囊、注射器、微量注射泵,备胶布以防吸氧鼻导管脱落。②急救药品:携带肾上腺素、多巴胺、洛贝林等急救药品,以备患儿转运途中心搏骤停时使用。根据患儿病情不同,特殊情况携带镇静剂、静脉液体和复苏药物。

3.1.5 患儿准备 根据危重新生儿的不同病因进行各种急救及预防措施,做好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护理措施,确保在患儿转运前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

3.2 转运中护理 ①有效维持患儿体温,这是院内转运成功的重要环节。低体温可造成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根据患儿体重不同设定不同的箱温:2 500 g为32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可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不必要的光线刺激。②呼吸管理是危重新生儿能否进行安全转运的基本保证,也是影响新生儿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转运途中始终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3]。危重患儿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果患儿途中有呕吐,及时吸净,保持呼吸道通畅。面向暖箱开门侧,以便观察病情。肩下垫厚的毛巾垫,保持畅通气道,防止误吸。维持血压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血压偏低时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维持。③确定吸氧管,胃管及导尿管等无扭曲及堵塞。

4 讨论

在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中,早产儿46例,占38.3%,缺血缺氧性脑病26例,颅内出血8例,神经系统疾病34例,占28.3%。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娩时重量越轻,早产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其生活能力、呼吸、吸收功能、消化、身体温度的调节和抵抗力就越差。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程度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生活能力差,抗病能力低,极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器官、系统功能的紊乱、不全,甚至衰竭的连锁效应和不可逆转的瀑布反应,由此形成了新生儿病死率最高的年龄段[4]。因此在院内转运时应特别注重早产儿的护理,转运时应予棉布、棉衣包裹,头戴棉帽,减少体表面积过多暴露造成的散热,减少能量消耗[5,6]。注意体温和血糖情况是不可忽视的,因低温所致的机体寒冷损伤能加重原发病治疗的难度,从而引起相应并发症。本组46例早产生有8例接诊时体温下降,经积极处理后,转运前体温均升至正常,保证了院内转运的顺利进行。

转运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急救队伍及一套先进、齐备的急救设施。高危新生儿转运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急诊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对患儿极端负责的精神[7]。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观察患儿病情,不放过任何微小的变化,为治疗把握最佳时机。因此,于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前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要做好应对措施,使各种仪器处于工作状态,备好抢救药品;转运途中应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的连续性。

在本组120例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护理中,我们首先在转运前与相关科室提前联络,确保转运路途通畅及到相关科室后能立即得到检查或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在转运前对患儿病情充分评估,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做好人员和药品、设备的准备,同时确保患儿在转运前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各仪器处于工作状态,患儿各种管道通畅,使治疗过程延续无中断。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加强对新生儿危重病的识别、做好转运前评估、把握转运时机、加强转运中的护理,是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月利,乔桂风,王璐,等.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63-164.

[2] 郭秋霞,宋霈.危重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62-64.

[3] Kashani KB, Famer JC. The support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beyond the hospital and during transportation[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06, 12(1):43-49.

[4] 刘政,张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危重早产儿临床实践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2):125-127.

[5] 马秀花,叶亚兰.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50.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NICU;早产儿;父母;焦虑

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NICU集中了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会造成一种危机情境。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其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无法确定早产儿的情况,常表现为焦虑万分,无能为力。为此,作者对本科NICU早产儿父母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现作简短的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娩早分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000~2500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

2.4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对52例早产儿父母焦虑状况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54.90±3.96)分和(49.64±3.68)分,两者比较,P

4讨论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

家长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着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本文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后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值较护理干预前降低了5分左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程度。

4.1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保证子女安全的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科患儿亲属列出的重要需要中保证患儿的安全位于第1位。因此本科室通过责任护士向早产儿父母介绍NICU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及先进医疗设备、NICU每天工作流程、成功治愈个案以及如实地告知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等,使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从而增强其对子女的治疗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程度。

4.2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探视子女的需求

由于新生儿病房的封闭式管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早产儿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不能看到其子女的治疗过程及生理和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非常焦虑和思念。为此,本科NICU安排了专门的探视窗口,父母在探视窗口可以随时观看其子女的情况及治疗护理措施,这种探视方式既缓解了早产儿父母的分离性焦虑和思念之情,也杜绝了因父母直接进入NICU探视其子女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4.3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了解子女信息的需求

同时让家属了解有关病情、诊疗计划、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信息可以使其产生安定感,从而有利于其适应较高的焦虑水平。NICU早产儿父母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充分认识到。为此,本科医护人员使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及时、耐心而又坦率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让早产儿父母了解诊疗计划、治疗的经过和效果,使他们增强信心,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减轻因家庭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引起的消极情绪。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精神疾病;观察;护理

现今人群的压力比较大,易于出现各种心理压力,故精神疾病患者明显上升,而妊娠期妇女因怀孕易于出现心理改变,各项刺激会影响其心理状态,而如何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保障孕妇的产期安全,顺利分娩是每个研究人员应重视的课题。妊娠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多有生活不能自理、产后尿潴留、原有的精神障碍症状加重、产后母性意识缺乏、不合作、不易沟通等方面的表现。笔者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心理情况。现对精神障碍患者初产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病例选自2005年7月-2009年4月佛山市妇儿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1例精神障碍患者初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6.3岁;全部均有1次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史;8例在孕期中定期产检;所有患者中没有固定职业1例患者,2例患者的学历为高中,2例为初中,7例为小学。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妊娠状况5例患者均在怀孕期间服用药物,4例在怀孕后停药,2例不祥。其中6例因产科因素行剖腹产,5例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s评分均为10分。

2.2 精神症状表情淡漠4例,内感性不适2例,精神焦虑2例,自知力缺乏1例。

3 护理体会

3.1 产前护理措施 ①常规护理在科医师指导下,严格执行护理常规,认真完成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了解孕妇的病史,药物史,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②让患者均住在家庭病房,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并由家属及助产士24h陪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适当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外界刺激,注重门窗的治理,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医生作好支持性心理治疗。③免在患者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对患者的怪异言行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在适当情况下,对分娩过程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争取在分娩中得到配合。④第一产程是患者处于紧张的时期,最为关键。考虑到急性应激下,精神病病情会加重,适当增加护理人员,作好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精神科保护措施,防止冲动行为发生。⑤给予少量、多次、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进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酌情在保护下输液。⑥密切监测胎心及产程进展。⑦提高高危意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高危因素的发展,防止可能导致胎儿及孕妇各种危险情况出现,安全度过分娩期,平安娩出胎儿,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将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以确保母子的健康和安全。

3.2 产时的护理措施 ①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胎心;指导产妇屏气;做好接产准备。②避免第二产程延长,产程延长时,产妇体力衰竭,有时伴有严重失水、口干,同时会使产妇有焦虑,狂躁等情绪。所以在第一产程中出现低张性宫缩乏力,应加强宫缩,如人工破膜,应用催产素等。避免因产程过长致母儿受损。必要时做好助产准备(胎头吸引、钳产)。③做好新生儿急救。

3.3 产后的护理措施 ①预防产后出血。要严密观察产妇的面色及一般情况,观察会阴后斜切开缝合处有无血肿;仔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膀胱有无尿潴留及阴道流血等情况指导产妇尽早排尿。②新生儿:护理时注意新生儿有无畸形;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处理。③做好健康教育宣教?。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避免精神刺激。严防冲动、自杀等意外性事件安生。

3.4 分娩后使用精神药物 ①对孕期坚持服用药物的病人,在有产兆或产后暂停服药,以减轻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总停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母亲服药,停止对胎儿的哺乳,采用其他方式喂养。②在医生指导下边服药边哺乳,密切监测婴儿临床状态。有条件时应监测婴儿血清药物浓度。

4 体会

此类患者因疾病会出现一些不良表现,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心理知识给予其心理方面的开导,在工作中应多注意患者的各项情况,细致地观察评估其精神状态,多和其进行沟通,与其家属建立联系,辅助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仇成轩.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与妊娠结局[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8,2:97.

[2] 翟书涛.抗精神病药与妇女精神分裂症[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3-54.

[3] 苟文丽,吴连方.妊娠合并精神病[A].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

早产儿护理最关键的措施范文第15篇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新生儿窒息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3年7月我院60例新生儿窒息产妇护理情况,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60例窒息患儿及产妇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对新生儿窒息产妇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改善新生儿缺氧状况,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

关键词 胎儿窘迫;预见性护理;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41

新生儿窒息是妇女妊娠和分娩过程中较常见的急症,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由于母体-胎盘之间的气体交换受阻或中断,导致胎儿缺血缺氧,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儿酸中毒和低氧血症,严重者甚至引起胎儿脑瘫、窒息或死亡。研究表明[1],智力低下的新生儿中超过85%是由于分娩中缺氧所导致,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和负担。因此,如何能够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键。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本院因胎儿窘迫造成新生儿窒息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2岁,平均(25±6.4)岁。孕36~43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

作者单位:528251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曾秋莲:女,大专,主管护师

19例。60例新生儿窒息发生原因中有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和脐带及胎儿因素。由于精心治疗护理,均达到较好临床效果,产妇及其婴儿均安全返回病房。

2护理措施

2.1体位护理建议产妇采取较为舒适的左侧卧位,改变传统治疗措施中规定胎儿窘迫的产妇必须呈平卧位。还可以通过多坐分娩球,放松心情,松弛盆底紧绷的肌肉,降低盆底肌张力,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如果在早期胎心监护过程中,有迹象显示为脐带受压使得胎儿窘迫,则应抬高臀部,甚至采取膝胸卧位,通过转变方位,缓解脐带受压程度,从而能够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

2.2产前监护产妇进入待产室后,采用胎心监护仪监护其胎心率,同时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反应型胎儿,可以采

取间断监护,密切关注胎心率的变动以及产程,做好详细的记录。可疑型胎儿则需要适当延长胎动监护时间,必要时则可推动胎儿头部或者臀部来唤醒胎儿进行重复测试。若经过吸氧0.5~1 h仍无改观,则应行B超检查和胎心率监护,做好剖宫产术前准备。

2.3心理护理当产妇被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时,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难免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或者烦燥等一系列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积极同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言语要温柔,态度要和蔼,耐心细致地回答产妇的问题,缓解其心理压力,放松其紧张情绪,消除其对分娩的紧张和害怕[3]。此外,还要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沟通和疏导,增强产妇的自信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分娩。对于极度焦虑的产妇,则可以在强烈宫缩阶段,通过腹背部按摩减轻其痛苦,并及时告知其分娩进程,从而避免因恐惧、紧张等心理因素导致产程进展变缓,加重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引发胎新生儿窒息。

2.4吸氧吸氧能够提高产妇的血氧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胎儿的氧气供应。通常采用面罩或鼻导管供氧。设置氧流量为3~4 L/min,2次/d,30 min/次。对于早产、胎膜早破、高危妊娠、过期妊娠的产妇,则遵医嘱给予不间断持续吸氧。

2.5术前急救措施因发生新生儿窒息而行剖宫产手术的胎儿往往伴有不同类型的异常胎心音,此时除给予产妇以3~4 L/min的氧流量面罩吸氧[4],改善胎儿的缺氧状况外,产妇取左侧卧位,减少身体对胎儿的压迫,增加胎盘和母体之间的血液供应。若经过上述急救措施,胎儿的胎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则继续胎心监护15~20 min后行剖宫产手术。

2.6胎儿娩出后的护理保持产房内的温度在25 ℃左右,注意保暖。新生儿娩出后,用热毛巾擦干身上的羊水、血迹和胎脂,迅速吸净鼻腔和口咽部残余的羊水,避免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减少散热。仔细观察新生儿是否有自主呼吸,心率是否正常,并查看其皮肤色泽。若新生儿仅有少许肢端紫绀,则无需吸氧治疗;若皮肤呈现中心性紫绀,则应给予面罩高浓度吸氧,设置通气量为5~8 L/min。若吸氧治疗30 s内紫绀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则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以及胸外按压,并根据新生儿的状况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3讨论

分娩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各种监测方式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各项生理状况,从而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尽可能地减低胎儿娩出时发生意外的风险。有研究表明[5],超过40%的围产儿死亡跟新生儿窒息有密切关系,新生儿缺氧超过一定时间,则不仅直接威胁到其生命,同时也会给小儿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其今后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初产妇往往因疼痛、焦虑使得通气过度,引起体内呼吸性碱中毒,母体内血红蛋白同氧分子的结合能力增加,而释氧量下降,继而影响到胎盘的氧供。而脐带因素则是最为常见的因素,脐带的缠绕、脱垂和过短均会引起脐带血运不畅,造成胎儿窘迫。此外,产妇长期保持仰卧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对胎盘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6]。

总之,通过分析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根据新生儿个体差异及不同的窒息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对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新生儿缺氧状况,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甘桂萍.超声检测S/D比值联合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7):1177-1178.

[2]刘颖.胎儿窘迫162例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599-600.

[3]杨瑰艳.脐带绕颈59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5016-5017.

[4]刘芳.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221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8):1834-1835.

[5]王淑云,姜晶,孙雪梅.超声诊断无盘绕脐血管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6):550-551.

[6]吕晓莹.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