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

早产儿营养护理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605.9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3-01

新生儿的生长所需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相对其他人群要高,而胃肠功能短时间内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甚至超出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早产儿发育更为缓慢。倘若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补给,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早产儿生长停滞,甚至威胁生命。尤其是高危早产儿往往不能耐受经口肠道喂养,加大了临床上营养支持的难度。自1986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静脉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高危患儿抢救成功率,提高小儿生存质量[1],但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且静脉营养液的配制及输入技术要求高,临床使用应要求规范与合理操作。本文综述关于早产儿临床静脉营养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32例进行静脉营养的新生儿,其中男54例,女78例,平均胎龄28~36周,体重853~2367克。超低出生体重儿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78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2例,危重新生儿37例。表现营养不良56例,低血糖21例,吸入性肺炎45例,新生儿窒息12例。

1.2护理方法

1.2.1营养液配制

静脉营养液原则上现配现用,其基本成份包括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通常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20%脂肪乳。护理人员根据当日医嘱在配制室洁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配液完成于4o以下保存,使用前1~2小时取出置于室温下。

配制顺序: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入营养袋;再配入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配入脂肪乳再配入营养袋,以保护脂肪乳剂的完整性,配制过程注意摇匀。在23h内把配置好营养液输入完毕。

具体配方: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一般需要量为130~150ml/kg;早产儿一般每日是需要375~385KJ/kg热量,其中40%~45%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脂肪乳的第一次剂量为0.5g/kg,此后每日增加0.5~0.25g/kg;氨基酸第一次日剂量为0.5~1.0ml/kg,此后每日剂量增加0.5~2.5ml/kg;葡萄糖配制为6~8mg/(kg.min)。

1.2.2输液护理

根据早产儿的体能特征与病情进行外周浅静脉(PPN)输液。输液速度控制在4~8ml/min内,维持恒速输注,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2],保证在23小时内输液结束。输入营养液时选择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有可能引起患儿血糖水平明显波动及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过快可能引起患儿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或小便量增加等,过慢则可能无法完成一日剂量。同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且输液更换要及时,应用输液泵时,确保有可靠的安全报警系统,以防空气进入泵内。

1.2.3输液监测

进行静脉营养输液的患儿需密切注意监测各项体能指标。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呼吸、脉搏及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每日体重、输液出入量等。输液前期每6小时进行一次尿糖检测,每天测一次血糖,患儿适应营养液的剂量并表现相对稳定后可1天测量一次尿糖,3~4天检测一次血糖。配合医师监测血常规、血气、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方案,可以合理调配营养液各成分的比例和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患儿的代谢紊乱,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

1.2.4并发症监测护理

对早产儿在使用抗生素时严防霉性口腔炎,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工作。对注射部位,进行适当的消毒清理。特别要注意保持输液部位完好,防止局部渗漏,静脉高营养液渗透压高,而早产儿皮肤又娇嫩,一旦有渗漏,易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尽量避免注射时可能引起皮肤损伤的行为,若出现损伤,及时给予处理,防止细菌的感染。代谢性方面注意观察患儿的发热、高血糖、高血脂、低氧症、液体潴留、肝内胆汁淤积、高渗性脱水、肝功能异常、低磷血症等代谢紊乱症症。如出现低氧症及肺部疾患的患儿慎用脂肪乳,防止低氧血症加重及引发血管栓塞;长时间输入氨基酸可能造成肝内胆汗淤积;水分不足则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从而引起尿素N含量升高[3]。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性质,及时上报医疗医师,讨论调整营养液成分及其配比。

2结果

132例早产儿经过静脉营养护理,出院前体重较入院时增长明显,平均每日增长体重13.2g,且没有护理并发症或代谢并发症等发生。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生长的营养需求量大,营养不仅关系其生长发育,同时会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对经口喂养营养摄取不足的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输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营养补给,同时有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出生后体重增长停滞、代谢合并症的发生率。通过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策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的导管置入操作、严密观察和监护等营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玉芝,马丽芳.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02,8(6):532-533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营养;护理;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

[中图分类号] 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33-03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早产儿[1-2]。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围产期医疗技术和肠外营养技术的发展,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成活率也在逐年上升[3-5]。然而早产儿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全,对营养的吸收以及食物的消化能力弱,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从而出现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活质量[6]。因此对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问题[7]。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营养干预护理对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以及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8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比实验研究。

对比分析了营养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胎龄、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以及护理的效果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1~86号,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入选标准[8]:胎龄少于37周且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无严重的先天心脏病等功能缺陷疾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并由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43例,男

22例,女21例;干预组43例,男26例,女17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愈标准:无呼吸暂停和已停止吸氧,可以自行进行吃奶且奶量达到标准。在室温的环境中体温在36~37℃之间,体重达到2500g以上且无并发症的发生。好转标准[9]:无呼吸暂停和已停止吸氧。没有并发症但吃奶量以及体重尚未达到满意效果且还需要保温。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喂养方法且不进行按摩和喂养后抬高等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采取肠道喂养或者胃肠外喂养,喂养每3小时1次。喂养后采取俯卧位并在下一次喂养前进行腹部按摩。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用指腹轻柔地按摩约5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前后血糖、白蛋白、血浆总蛋白、体重、血尿素氮、淋巴细胞总数等的变化以及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RT)、鼻胃管留置时间(NT)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TT)等。血糖测定采用美国利舒坦血糖仪,白蛋白测定采用血浆蛋白质测定法,血浆总蛋白测定采用双缩脲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W)、胎龄(FA)、RT、NT以及TT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恢复到出生体质所需时间、留置鼻管的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常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试验后的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糖以及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实验后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率逐年上升。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因系统发育不成熟,在出生后极容易发生喂养耐受不良等情况[10]。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合理早期喂养是提高其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6h就可进行糖水喂养,24h即可进行喂乳。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患儿宜适当延长开始喂养时间,先采取静脉补液[11-12]。喂养应该以少量开始,慢慢提高患儿胃肠道适应能力以及消化功能,之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高喂养量。对患儿进行早期的营养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改善胃肠道功能。喂养过程中应注意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营养搭配问题。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因缺乏有关转化酶,除正常儿所需的9种必需氨基酸外,胱氨酸及络氨酸也是早产儿的必需氨基酸,在喂养时应注意适当添加富含胱氨酸和络氨酸的食品。同时,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对无机盐、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量也比正常出生婴儿高,在对其进行喂养时还需注意添加足量的无机盐、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并进行适当的按摩护理[13]。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免疫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差,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对改善其营养状况、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其生存治疗及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发现,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缩短其恢复到出生体质所需要的时间、留置鼻管的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所需时间,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早日恢复。通过营养护理干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血糖水平、血浆总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均提高,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尿素氮含量减少,说明早期的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能力并增强其肾功能。适当的按摩护理可以增强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改善喂养耐受性及保持每天的排便通畅,提高护理效果。喂养后使用合适的枕头垫高患者胃部,同时患者采用俯卧位。喂养后俯卧位时早产儿头抬高的能促进胃的排空且俯卧时乳汁在胃内停留时间的缩短减少了腹胀。而且俯卧位可减少早产儿的肢体活动从而减少其能量的消耗使消化吸收相对增多。此外,喂养后的俯卧位是改善早产儿肺功能的适宜,不但可减少胃潴留液和腹胀和呕吐发生,还可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保证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呼吸通畅,从而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的耐受性。总之,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的好转和痊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适当的按摩护理可以促进其消化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喂养耐受性并改善其肺功能。在早产儿出生后应尽快进行早期微量喂养,对于喂养耐受不良的患者可进行肠胃外喂养。适当的营养干预护理可以防止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促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雷银香,赵翠香.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3963-3964.

[2] 丁晓华,王松,李胜玲,等.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36-638.

[3] Freitas RG,Nogueira RJ,Antonio MA,et al.Selenium deficiency and the effects of supplementation on preterm infants[J].Rev Paul Pediatr,2014,32(1):126-135.

[4] 李佳梅,潘继红,邹文霞,等.多胞胎早产儿的围生期护理[J].广东医学,2012,33(24):3681-3683.

[5] Working Group Of Pediatrics 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Working Group Of Neonatology Chinese Society Of Pediatrics,Working Group Of Neonatal Surgery Chinese Society Of Pediatric Surgery. CSPEN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neonates[J].Asia Pac J Clin Nutr,2013,22(4):655-663.

[6] 阮玲红,曹李丽,周萍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605-1607.

[7] 沈晓虹.早产儿营养支持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6):35-36.

[8] 刘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及相关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X):395-398.

[9] 雷银香,赵翠香.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营养关系的探讨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9):3696-3697.

[10] 兰卫华.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20-3621.

[11] 龙浪,张彩霞,欧添英.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21-23.

[12] 魏丽,徐鑫芬.23例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74-175.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3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对13例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观察临床效果,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本科13例患儿经过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住院期间患儿体重平均增长100g-500g,平均住院天数12天,其中1例患儿发生静脉炎,经及时预防和处理后患儿症状改善。

结论:对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可使早产儿体重增加,从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2-02

早产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未满37周娩出的新生儿,其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吸吮及吞咽能力差,自身摄入营养不足,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营养支持是早产儿救治成功与否的关健之一。我科自2012年11月以来,通过对13例早产儿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使早产儿体重增加,对提高患儿生存质量,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共对13例早产儿输注静脉高营养,其平均胎龄29+3-36周,平均体重1400g-2350g,诊断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例。

1.2静脉高营养的基本成份:小儿复方氨基酸、20%脂肪乳、维生素、小儿电解质、微量元素、葡萄糖、生理盐水。均通过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入。

2护理

2.1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应选择相对粗大的血管;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液时,易发生静脉炎和液体渗漏,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

2.2配制及输入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配置时应先将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中混合以后再加入氨基酸,确认没有沉淀然后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应现配现用,如暂未使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小时取出,24小时内用完。

2.3严格控制输入速度。静脉营养液输注时应采用输入量控制准确、速度恒定的输液泵,20-24小时匀速的输入;避免输入过快或过慢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2.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静脉高营养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因早产儿在暖箱内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输入时间长容易导致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漏。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应控制在72-96小时,并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渗血、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药物渗出时应及时拔管,更换穿刺部位。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反应、体温、心率、呼吸变化以及皮肤弹性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基本平衡;若患儿出现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及小便增多等症状,提示输入过快,应及时调整输入速度。每日定时测体重、血糖1次,同时每周监测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等生化指标;若患儿体重增长过快,尿量减少,应察看患儿是否有液体潴留。

2.5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外周静脉高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皮肤发红、局部肿胀、渗出、皮肤温度升高。预防和控制的主要护理措施有:①穿刺局部皮肤严格消毒,输液器应每天更换,留置针敷贴每3天更换一次,更换时使用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燥后贴上透明敷贴。②静脉高营养配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应保证营养液单通道输入,避免在输入静脉高营养通道进行采血或输入其他药物,以免发生细菌污染。③穿刺部位出现红肿、渗出时,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至红肿消退。

3结果

本科13例患儿经过实施静脉高营养治疗,住院期间患儿体重平均增长100g-500g,平均住院天数12天,其中1例患儿发生静脉炎,经及时预防和处理后患儿症状改善。

4讨论

新生儿静脉营养主要用于儿科新生儿病房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因患儿不能或不耐受肠道喂养,而需要肠道外营养即静脉营养[1]。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弱,常出现喂养困难。而致热量不足而造成营养不良和多种并发症。故适时、适量补充营养物质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预防并发症是十分重要。

4.1科学正确配制,严格无菌操作。配制仔细核对医嘱,按照无菌技术在超净台内配制,并根据不同营养素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容器中稀释,保证各药物的相容性。静脉营养现用现配,保证24h内输完。为保证其他治疗药物的应用,应另开一条静脉通道,以免影响静脉营养液的输入。

4.2观察体温变化。维持患儿中性温度是护理的重要措施。因早产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皮下脂肪少,汗腺发育不完善,而产热不足,因此,在应用静脉营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体温不稳引起产热、散热失衡,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55%~65%,空气新鲜。必要时置暖箱内护理,箱温32~34℃,湿度60%~70%。

4.3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减少并发症。静脉营养液恒速输注,可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营养成份的吸收和利用。输注时,必须采用输液泵控制滴速4~6ml/h,并根据输液计划按时、按量均匀输入体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及小便量增加等症状。一旦发现类似情况,提示输液过快,应立即调整速度。过慢则完不成一日的输液量,过快或过慢都可引起患儿血糖水平明显波动及能量利用受到影响。

4.4预防感染,保护静脉。早产儿皮下脂肪少,皮肤皱褶,长期卧床,活动少,局部皮肤抵抗力差,若护理不当会增加感染机会。由于静脉营养输注时间长,对血管和周围组织刺激较大,故选择较粗直、弹性好、血液回流好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确认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才能输注。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生长发育

Abstract:The premature infant refers to the age of 37 weeks and less than 28 weeks of neonatal[1],premature infant each organ system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the survival ability is poor,many complications.Especially preterm infant nutrition problem also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non nutritive sucking(NNs)refers to the unacceptable by oral feeding of preterm infants and by a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in the baby's mouth placed no hole pacifiers,to increase its sucking action,without breast milk and formula milk intake[2].

Key words:Non nutritive sucking; Premature inf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本文将我院自2012年1月起入院的80例早产儿的喂养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分娩的体重符合孕周的产后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16例,女24例,胎龄(31.4±3.5)w,出生体重(1589±210)g;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胎龄(31.5±2.9)w,出生体重(1600±212)g。两组患儿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出生体重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奶量根据体重而定,体重1000g者50ml/kg・d。喂奶间隔时间为2 h,每天每次增奶量体重1000g者每天每次增奶量2ml/kg。①观察组患儿开奶后,于喂奶前30min给予NNS,6~8次/d,15min/次。②对照组患儿人院后,间断胃管喂养,喂奶前不给予NNS。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以下情况:①生长发育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入院第6d及第13d的体重增长状况。②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出现胃潴留,即胃残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3];出现腹胀、呕吐及呼吸暂停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见表1。从表l可看出,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为(3.5±0.5)d,而对照组为(8.0±2.0)d,较对照组短,人院后第6d及第13d的体重增长分别为(98.1±3.0)g和(280.1±2.5)g,明显优于对照组(47.1±3.0)g和(210.±3.0)g,两组比较P

2.2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情况 见表2。从表2可看出,观察组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共6例,而对照组22例,P

3讨论

近年来非营养性吸吮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对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中,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差,加之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造成喂养不耐受,影响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4]。董梅等[5]报道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5%,尤其是早产儿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研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患儿体重增长快,睡眠时间长,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的情况少。本研究提示NNS可使早产儿安静,容易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减少不安活动,增加能量储备,促进了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讪.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65.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89.

[3]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6.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早产儿;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8-02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较低,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相对较低[1]。随着早产儿的管理以及治疗的不断完善,解决早产儿出生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较低的主要难题就是早产儿的喂养[2]。本研究将对100例行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行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女孩,62例男孩,所有早产儿的胎龄为28-36周,平均胎龄为32周。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 方法

1.2.1 喂养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给予单纯的鼻胃管营养喂养,并对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孔橡皮吮吸,并对其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次喂养前后以及喂养过程中,让其吮吸橡皮5分钟,每天喂养7-8次,其吮吸周期为2周。

1.2.2 配方乳以及营养方案 本研究所有早产儿均选用同一款特定配方奶粉,在其出生后6-24小时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来对其喂养的次数以及喂养量来进行制定。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前,必须对其胃滞留物的量、性质以及胃排空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再根据其残余的奶量来确定新鲜奶液的注入量。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以及回抽过程中,其速度不能过快,以此来避免早产儿出现“胃轻瘫”的情况。

1.2.3 护理 在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过程中,一定要对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当早产儿胃内的奶液残留量低于上次喂养的1/3时,就必须将残留液打回,然后在将奶液补充到预计量。当早产儿的腹胀情况较为明显时,必须立即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早产儿进行适当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

2 结 果

在观察组的早产儿中,有2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40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0.7±2.1)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8.6±4.0)天,48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在对照组的早产儿中,有14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9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4.8±2.9)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11.1±3.2)天,36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两组早产儿的反流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耐受情况、胃残留的发生率等、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 讨 论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3],胃肠运动功能在肠腔内运转、食物磨碎以及食物混合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相对较低,其胃肠功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使早产儿在出生后保持与子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其胃肠的负担相对较重,通常还会出现胃排空时间延迟以及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进行治疗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来对患儿进行饲养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改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管喂养护理的过程中,非营养性吸入加护理干预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不仅可以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的次数,而且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发育,有助于早产儿的胃肠道营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丁晓华,王松,李胜玲.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07):636-638.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营养支持护理;早产儿;生长发育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w以前出生的活产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分娩时体重和头围均低于足产儿,由于早产儿器官功能及适应力明显更差,所以早产儿分娩后要给予特殊护理和照顾,尤其是要注意保暖和营养支持,早产儿自我体温调节困难,因此对对温湿度的要求很高,而营养支持则可以快速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1],本文为了观察营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计76例早产新生儿,男39例,女37例,日龄在5~26d,,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监护人均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平均日龄(13.5±1.4)d,出生体重1.4~2.5kg,其中小于1.5kg者5例,1.5~2.0kg者29例,2.0~2.5kg 7例,平均体重(1.9±0.4)kg,平均胎龄(36.5±0.6)w,分娩时Apgar评分(6.84±0.23)分,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日龄(12.3±1.6)d,出生小于1.5kg者3例,1.5~2.0kg者25例,2.0~2.5kg者7例,平均体重(1.8±0.5)kg,平均胎龄(36.6±0.5)w,分娩时Apgar评分(6.95±0.21)分,两组新生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早产儿给予保温、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措施,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对照组综合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营养支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早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护理,早产儿分娩后即可介入营养支持措施,通常产后2~4h即可喂食糖水,对于喂养糖水无不良耐受新生儿可进一步喂食奶液,对于呼吸困难、紫钳新生儿则可以静脉营养支持[2],情况好转后则改为口服奶液,喂养奶液量和频次应根据新生儿分娩体重决定,出生体重越低患儿喂养量和频次可适量增加,胃肠道喂养可由产妇直接喂养母乳,也可进行奶瓶喂养或胃管喂养,奶瓶喂养时注意控制流奶速度,防止过快导致新生儿误吸和咳呛,如胎龄小于32w或体重小于1.5kg的新生儿,胃管喂养最多不超过3d[3];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护理,经新生儿外周静脉均匀输入脂溶性维生素、小儿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及水乐维他等营养药物,初始输入剂量较小,随着新生儿耐受能力增加,可将输入量逐步增加[4],随着新生儿营养状况改善可停止胃肠道外营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身高、体重、头围、矫正胎龄40w的神经行为(NBNA)评分及营养生化指标。分别于护理后2、4w观察两组新生儿身高、体重和头围,采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量两组新生儿血清营养生化指标水平,具体检测指标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脂蛋白(LP)、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及载脂蛋白A1(APOA1),通过比较营养生化指标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软件SPSS16.0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统计值P

2 结果

2.1两组身高、体重及头围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2、4w身高、头围及体重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矫正胎龄40周NBNA评分比较 观察组矫正胎龄40w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营养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ALB、PA、LP及APOA1等营养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护理干预后头围、身高及体重均优于对照组,采用神经行为(NBNA)量表对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智力发育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营养生化检测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营养支持护理能显著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儿智力及体格的生长发育,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蔡琳,田青,李晓东,等.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况的观察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3):125-126.

[2]周万茂.早期联合营养支持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10-212.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早产儿;微量喂养;静脉喂养;营养支持

婴儿在未足37周孕育期之前出生即被视为早产儿,早产儿的身长和体重随着孕育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发展。早期微量喂养与静脉营养注入等方式是弥补早产儿提前出生的一种护理手段,通过该种营养支持方式加之保温箱的效果能够令早产儿获得与其在母体当中孕育的相似环境,对于补足婴儿孕育期是一种常规的护理方法[1]。现通过对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儿营养进行支持的疗效进行研究,得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5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规检测方式,排除该150例早产儿当中出现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自行靠吸吮获得营养支持的状况,在获得其家属的同意之后,将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当中男性早产儿48例,女性早产儿27例,体重在1650~2170g之间,平均(1910±260)g,身长在27~31cm之间,平均(29±2)cm,胎龄在30.2~34.5周之间,平均(32.35±2.15)周;对照组当中男性早产儿36例,女性早产儿39例,体重在1690~2080g之间,平均(1885±195)g,身长在23~28cm之间,平均(25.5±2.5)cm,胎龄在30.2~34.5周之间,平均(32.35±2.15)周。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在出生24h小时内开奶,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令产儿能够获得基础的营养。进行喂养时,依照产儿体重与胎龄对其进行能量消耗的标准计算,以此确保产儿对于营养的吸收能够起到最佳的效果。喂养次数保持在7次/d,保证两个小时对产儿进行一次喂养工作[2]。观察组采用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护理的方案,在产儿出生24h小时内开奶,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通过借助微泵的协调,对产儿一天所需能量进行24h匀速滴入的喂养方式。与此同时,进行静脉营养的护理方案,将产儿所需各种营养进行综合,然后将其液体状态注入到含量为10%的葡萄糖液中,令综合营养物质与葡萄糖液完全融合,然后利用输液泵进行匀速滴入[3]。

1.3疗效判定

分别在第10、20、30天测量喂养后产儿的体重,对产儿体重的数据进行认真的记录。与此同时,对产儿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加以记录,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产儿喂养过程中的体重增长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喂养到10d、20d、30d的体重在增长幅度要高于同期对照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儿在喂养过程当中发生并发症的次数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当中出现腹泻人数7人,腹胀人数6人,低血糖情况2人,呕吐4人,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25.33%;对照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当中出现腹泻人数11人,腹胀人数8人,低血糖情况4人,呕吐6人,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38.67%。通过对比,观察组喂养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喂养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相比较正常的新生儿而言,早产儿在身体系统的发育方面还不够成熟,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要远远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标准。当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能够超过2500g的只是极少数,而身体的长度基本上都要少于标准婴儿体长,即便在体重以及身体长度方面满足正常婴儿的体重以及身长要求,但是早产儿在身体机能与器官成熟度方面仍要弱于足月出生的婴儿[4]。因此,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应该更加讲究科学化与有效化,通过合理的方式为早产儿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期能够为其以后的茁壮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在早产儿出生之后应在24小时之内对其进行开奶,进行母乳或者配方奶的方式喂养,令早产儿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通过喂养其身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实现其身体向足周新生儿发展。对于未获得营养支持的早产儿而言,其在存活方面并没有任何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对早产儿进行更加细腻的喂养护理是对其将来身体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驾护航行为。早产儿进行标准的营养物质喂养能够令自身生长发育进一步趋近于正常新生儿的状态,若在该阶段未进行科学有效的喂养方式,对于新生儿而言会在身体与智力上造成缺陷。其身体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肠胃能力上,早产儿若未能获得营养物质的喂养,其肠胃活动能力将存在一定的功能性缺陷,无法确定将来的成长过程当中能否自行修复。若早产儿获得营养喂养护理,能够快速提升其自身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从而令其将来的成长过程更加顺利[5]。微量喂养与静脉喂养都能够为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但是二者当中进行单一的喂养方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二者联合的护理方案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早产儿体重的成长速度,并且在喂养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喂养并发症几率也有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方面较之常规喂养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适合于在早产儿喂养的临床护理当中进行广泛性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小慧.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方式对危重早产儿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6(05):41-42.

[2]穆春.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7(18):3553-3554.

[3]吴来燕,朱彩霞,黄水燕,等.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3,7(06):406-408.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PICC

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单一输注葡萄糖,并发症较多如血糖不稳等,早期的全静脉营养液输注可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不仅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而且能防止传统的肠道外营养引起的并发症[1]。由于输注时间较长,需经PICC置管,对置管并发症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2]。经过大量的阅读文献,现综述如下:

1.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

1.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3],给予最佳的喂养护理 ,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营养供给[4]。但是现在许多医院NICU大都未开展母乳喂养,而且保存母乳所需要的护理技术要求较高,护士资源紧缺,所以单纯的肠内营养在临床较难普遍推广。

1.2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指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无吸允能力或吸允能力较弱,并且受各种疾病的影响导致喂养困难,而早产儿对热量的需求又很高,肠道又不能耐受所需营养量,所以加强早产儿的胃肠道外营养支持非常重要[5]。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早产低体重儿的生活能力弱,体内贮备能量少,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吸吮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基础热卡需求,必需考虑其氮平衡的问题,而且由于早产低体重儿胃肠运动及胃肠功能均不成熟,同时在宫内营养存储不足,对热卡需求高,不能耐受肠内营养,常需部分或全部肠道外营养。所以早期应用肠外营养能更加充分满足早产儿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所需,且无肠内营养所产生的并发症如喂养不耐受、胃潴留、呕吐腹胀甚至胃肠衰竭导致肠麻痹及NEC(坏死性小肠炎)等[6]。

2全静脉营养液在早产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2.1全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及适应症

全静脉营养液易于配置,营养全面,非常适合用于肠外营养,其配制成分和适应症如下:

2.1.1配置:主要为糖类、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具体配置成分为:5%葡萄糖4-6mg/Kg.min,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注浓度和速度;同时加用氨基酸,选用8.5%乐凡命,以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d至3.5g/Kg.d,但浓度不能大于2.5-3%:;同时加用脂肪乳,选用20%中长链脂肪乳,以0.5g/Kg.d开始,每天递增0.5g/Kg.d至3.5g/Kg.d,10%Nacl 2mmol/Kg.d ;10%kl 1.5mmol/Kg.d[6] .

2.1.2适应症:a.胃肠道摄入不能达到总热量的70%,或预计不能肠道喂养3天以上。b.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宫内发育迟缓等,胃肠道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需从全胃肠道营养开始。

2.2全静脉营养液输入途径及速度

2.2.1 外周静脉 适用于连续两周以内的短期静脉营养应用,及静脉营养需要量不很大的患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是不能长期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7]。

2.2.2 中心静脉 适用于周两以上的长期静脉营养且能耐受高渗性液体输入。有3种形式:1.经外周静脉进入上腔静脉(PICC)2.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3.脐静脉插管。由于中心静脉较粗大、血流快,故除置管时间长外,还可耐受高渗液体,输糖浓度可达25%,甚至30-35%。PICC以其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血栓发生率低、节省时间、可防止药物外渗等优点,越来越受青睐,可作为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8]。早产低体重儿往往需要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有时为防治低血糖需输注高渗糖等,所以PICC可作为营养液输入途径的首选。

2.2.3 全静脉营养液的输入速度:微量泵控制速度不能小于4ml/h,并根据输注计划按时(18-24小时)、按量均匀输入体内。

2.3全静脉营养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传统的肠外营养方式是早产儿出生后的2-3天才给予葡萄糖,之后渐进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其主要依据是认为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不能耐受足量的静脉营养,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然而近年的多项研究显示,即使危重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耐受积极的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治疗[9]。故出生24小时内即给予全静脉营养液,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减少传统肠外营养方式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的发生,同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10]。 常立文[12]认为全静脉营养液可以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优点在于非蛋白热量与氨基酸同时输入,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增加节氮效果。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方面,全静脉营养液不仅能减少传统的肠外营养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而且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蛋白质合成,促进生发育,较传统肠外营养优势明显。

3 全静脉营养液在输注中的并发症

3.1全静脉营养液在输注中的常见并发症

3.1.1与PICC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局部渗血水肿、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敷贴过敏等。

3.1.2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糖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脂肪乳代谢紊乱、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脏器并发症,其它如代谢性骨病、佝偻病、微量元素缺乏等。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可通过提高穿刺水平、避免粗暴送管、加强置管后护理等措施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而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则需加强相关生化指标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液量及成分[11]。

3.2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PICC置管后加强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反复性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负担,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容易发生静脉炎、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如下:

3.2.1.局部渗血水肿:是PICC置管后24-72小时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疼痛,穿刺点红肿、渗血、皮肤青紫。其预防要点为穿刺前了解凝血功能,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后局部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若出现渗血后给予局部冷敷并按压。

3. 2.2.导管相关性感染:由静脉插管引起的感染。表现为局部的

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及患者生命体征改变。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插管与维护、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导管感染相关内容的系统培训可使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降低。轻者给予局部照射,重者抗生素应用,拔出导管[12]。

3.3.3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分为机械性、血栓性和化学性静脉炎,为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当穿刺点上方顺着血管走行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伴有条索状硬结,可确诊为静脉炎。穿刺前选择与人体组织相容度好、型号适宜的导管。PICC置管后立即外涂喜疗妥并辅助TDP灯照射,可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13]。

3.2.4.导管阻塞:分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预防及处理措施(1)采用正压脉冲式冲管、封管(2)输入分子量大、粘稠性高的药品或血制品时加强巡视,结束时采用生理盐水冲管、肝素封闭。(3)接肝素帽松紧适宜,对血粘度高或长期留置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可减少血凝后堵管。若发生堵塞时给予常规冲洗、溶栓等治疗。

3.2.5.导管脱出: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输液管长度不够、导管插入过浅、患者缺乏自我保护知识等均是导管脱出的常见原因。劳永聪[17]认为防止导管脱出的主要措施是妥善固定,掌握正确的固定方法,呈S或C形固定外露导管,可避免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意外拔出。做好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者较少穿刺肢体活动等均可有效减少导管脱出[14]。

4 全静脉营养液经PICC在治疗早产低体重儿中的趋势

对早产低体重儿早期全静脉营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下一步诊治打下基础[15]。近些年来,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比例成逐年上升趋势,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性高的血管通路,特别适用于长期实施静脉治疗的新生儿。

综上所述,早期经PICC置管给予早产低体重儿全静脉营养混合液的治疗,减轻患儿反复周围静脉穿刺的痛苦,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耐高渗,留置时间长,减少了输液连接过程使污染的可能性减少,降低了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并发症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问题,怎样制定标准的,规范的导管维护以降低感染率。输注全静脉营养混液向患儿提供各种营养素,从而使患儿整个代谢过程更接近生理状况,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勉,苏卫东,刘建珍,等.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78-890.

[2] 李琴 . 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四川医学,2011,32(5):677-679.

[3] 陈玉才. 经外周静脉输注全营养液治疗低体重早产儿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3):159-160.

[4] 刘秀霞.标准化肠外营养对于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2 ):174-175.

[5] 杨晓燕,陈超,唐军,等. 我国早产儿营养研究现状的可视化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5(10):835-840.

[6] 王祁勇, 周景明,王慧敏,等.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0例静脉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4-1665.

[7]熊婕芸.早期外周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治疗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84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 16) : 51-52.

[8]马兰.新生儿静脉营养[J].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12):3-5.

[9] 李美萍,陈建明,李莲.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29(1):57-59.

[10] 张红,刘聿秀,刘亚飞,等. 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7-49.

[11] 江敏,李晓芬,谭苗,等. PICC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98-399.

[12]桂红,孙瑞雪.标准化肠外营养支持低早产儿营养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5):534-535.

[13] 汤雯倩.妇科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医学,2013 ,8(12):262-263.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个体发育支持护理;早产儿;生长发育;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6-015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supportive car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80 premature infa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tandardized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nutrition supportive care. The IgM, IgG, and IgA levels, changes of CD4+, CD8+, and CD4+/CD8+ levels, growth rate of height, growth rate of weight, and changes of bone mineral content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gM, IgG, and IgA level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supportive care; Premature infa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mmunologic function

S着新生儿科诊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针对早产儿的远期并发症则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1]。其中生长发育不良是导致早产儿体格发育、器官结构及神经运动系统等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对患儿神经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患儿家庭稳定[2]。有研究报道[3-5]出生后不适当喂养或营养支持是导致早产儿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故适当且有效的营养支持与供应是满足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重点。鉴于早产儿出生后无早期吸吮力量,且其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同时可能受多种外界因素感染,进而引起喂养困难,同时早产儿对热量需求相对较高[6],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故无法承受所需营养量,故有效加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十分重要。目前探索有益于早产儿健康的营养管理策略,为更好的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成为提高早产儿预后的重点亦是难点[7]。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内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护理的成果,并统计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为更好地制定有利于早产儿营养与护理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12 h内入组,且入组前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胎龄均小于32周,排除多胎妊娠者、出生肉眼可见畸形、合并脐部相关疾病如脐炎、脐疝、坏死性结肠炎、腹膜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监护人签字拒绝入组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胎龄28~32周,平均(30.1±1.1)周,出生体重1550~2480 g,平均(2005.5±25.5)g,出生Apgar评分5~9分,平均(6.3±0.3)分;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胎龄28~32周,平均(30.2±1.1)周,出生体重1550~2480 g,平均(2005.0±25.0)g,出生Apgar评分5~9分,平均(6.2±0.3)分,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出生Apgar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营养支持干预方法 所有入组者均行经口早产儿配方奶进行肠道营养同时还给予肠外营养辅助补充液体和能量,应用原则按照2013版《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开展营养支持工作。于早产儿生后第1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存在肠内喂养禁忌证者除外),不足部分可由肠外营养补充供给(A级)。肠外营养补充热量计算公式为:PN=(1-EN/110)×80,其中PN、EN单位均为kcal/(kg・d)(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时推荐达到的热量摄入值,8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支持时推荐达到的热量摄入值),对于小早产儿热量不足时还可以适当增加补充。

1.2.2 观察组营养支持方法 标准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方法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尽早开奶;出生体重>1000 g者可于出生后12 h内开始喂养;有严重围生期窒息(Apgar评分5分)、脐动脉插管可适当延迟至24~48 h开奶。微量肠道营养(MEN)应生后尽早开始,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配方奶或母乳10~20 mL/(kg・d)。肠外营养(PN)支持护理:于生后即可输入浓度不超过12%的葡萄糖,从小剂量开始,营养液选用“全合一”方式由专业人员统一配制,(All-in-One)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各N营养素在无菌条件下混合于一个容器中采用输液泵经外周静脉20~24 h匀速输入,必要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肠外营养的液体,要先计算出总量,从第一天80 mL/kg开始,以后每天增加10~20 mL/kg,使其逐渐达到120~150 mL/kg。每天的总液体量减去当天奶量即为当天肠外营养的液体量,保证每日热量可以达到80~100 Kca/(kg・d)。

1.2.3 对照组营养支持方法 传统方法营养支持 主要经口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进行肠内营养,经口喂养时按需喂养,而鼻饲喂养从30~40 mL/(kg・d)开始,添加速度为mL/(kg・d),期间每日液体量不足部份给予个体化(非标准化)肠道外营养支持治,即传统的营养支持,在出生后24 h内只予葡萄糖,48 h后再加用氨基酸,72 h后再加用脂肪乳剂,并且均是单独应用。并按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的微量元素补充方案适时补充电解质与维生素。

1.3 护理方法

1.3.1 开展重症监护期间早产儿护理干预 (1)环境干预包括:①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②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2)多感官刺激训练包括:①视觉训练;②听觉训练;③触觉刺激;④前庭运动刺激;⑤口腔按摩及非营养性吸吮训练。(3)适度运动锻炼和合理的。(4)鼓励婴儿父母参与出院护理。

1.3.2 护理操方式 两组患儿入科后均放置在NICU的暖箱中保暖,留置胃管。将早产儿入室后安静4 h,头侧向一边,使口内黏液向外流,以后每(2~3)小时换1次。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难或青紫、情况欠佳者为限,勿以氧吸入当作常规。禁忌吸氧浓度过高,时间过长,以免损伤早产儿的眼及肺。减少强光刺激,遮光毛毯罩住温箱,遮盖双眼、减少噪音污染,仪器设备设定最小音值,入室更换软底拖鞋。喂奶及集中操作前定时播放轻柔的胎教音乐、提供鸟巢式支持,促进屈曲,使其有安全感,把手放在口边发展手嘴综合能力,并促进身体的对称性避免姿势变形,疗程10 d。采用间歇性鼻饲配方奶,每两小时开展1次,每次喂奶时间15 min。新生儿抚触从头面部至足底的顺序对皮肤给予适当的压力,抚摸他们的头面、颈肩、背部、上肢和下肢各1 min,再将患儿仰卧位,活动四肢,如进行四肢的被动屈伸运动,每天给予3~4次抚触,10~15 min/次。

1.4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后两组IgM、IgG及IgA水平与干预后CD4+、CD8+、CD4+/CD8+水平变化,干预后身长增长速度、体重增长速度及骨矿物含量变化情况。

1.5 评定方法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采用使用酶联免疫法,分别对体内IgG[(23.6~9.6)mg/L]、IgA[(3.14~4.66)mg/L]及IgM IgM[(3.05~3.85)mg/L]水平进行测定,细胞免疫主要测定其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CD4+/CD8+比值,通过美国BD FRCS Calihur流式细胞仪行自动分析及计算;对所有入组者均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使用同一电子秤对其身长、体重进行测定,计算体重和身长的增长值,同时对入组者干预前后左前臂尺鹰嘴下方1/3处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使用仪器为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0篇

【摘要】目的:从早产儿微量喂养对其不成熟消化道功能的护理作用角度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耐受性,使新生儿尽早到达营养满足的足量喂养阶段。 方法:选取出生24h内的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他们体质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奶量实行微量喂养,同时实行奶前非营养吸吮的方法.结果:从两组的指标对比为标准,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客观上证明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减少肠胃不耐受,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减少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早产儿 微量喂养 观察护理 肠道酶系统 临床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关于早产儿的营养护理问题日益成为摆在儿科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的早期营养直接关系其远期的成长发育,消化系统功能成熟的早晚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的许多疾病,我们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本科从2006年开始,针对早产儿的微量喂养的护理观察进行了详要的临床研究。研究表明, 通过对早产儿的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减少肠胃不耐受、缩短静脉营养时间、进一步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同时降低NEC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有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科从2006年4月开始到2010年9月期间选取入住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象体质量为>900g28周

1.2 方法: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对照组依旧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在早产儿出生72h后实行鼻胃管喂养或口喂养,待其病情相对稳定后实行胃肠道喂养,治疗组采用微量喂养的新方法,在早产儿出生12h内开始按照他们体质的不同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步增加奶量实行微量喂养,同时实行奶前非营养吸吮的方法:体质量>1500 g,2 ml,3 h,2 ml,3 h,3 ml,4 ml;体质量>1000 g,

在具体的护理观察过程中,如果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比如说呼吸不协调、发绀、扭头、等压力表现,适当减少喂养量同时给予1适当休息适应时间。

1.3 临床观察指征:观察新生儿微量喂养耐情况,对于呕吐(1d大于3次);胃储留(大于上次微量喂养总量的三分之一);腹胀等情况皆为胃肠功能障碍或喂养不耐受现象,一旦上述情况出现并不停止微量喂养,可视胃临床状况暂空奶一次,而后继续坚持微量喂养进行观察。同时对以上新生儿病例情况与住院时间做详细的回顾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对于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与观察的具体统计,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

2 结果分析

在对治疗组与对照组喂养结果对照过程中,我们对两组的NEC发生例、率;静脉营养时间;到足量喂养时间、早产儿住院天数等指数进行了结果对照分析,如表:

表 早产儿微量喂养对照结果

对照结果显示:从两组的指标对比为标准,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从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早生儿出生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营养问题,客观上早生儿胃肠道功能明显不成素,相比足月儿消化酶活性低、胃肠激素水平低,再加上早产儿尚未正常建立肠道微生态系统,所以合理的喂养方式对于尽早达到其全胃肠道的足量喂养,更好的降低院内感染概率、较好的降低静脉营养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尤为必要。微量喂养的方法利用新生儿生物学特点,通过食物刺激尽早的使早产儿胃肠道激素分泌提高,有效的激活胃肠道免疫防御机制和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健康发育,减少肠胃不耐受,提高肠胃防御机制,激活肠道酶系统,从而更快的减少住院天数。

4 结论

综上所述,早生儿的微量喂养对于促进早产儿更好的营养适应、更快的建立起健全的消化系统、尽早的获得早期的营养支持尤为必要,是一种适宜的值得推广的喂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唐小岚,文琼仙. 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04) .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1篇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研究组给予微量喂养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在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营养和达足量喂养上,研究组分别为(8.61±4.10)d和(10.34±3.26)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喂养可有效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关键词 ] 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116-03

早产儿和足月产儿在胃肠道发育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足月产儿的胃肠道已经发育健全,母亲可以顺利进行母乳喂养,而早产儿胃肠道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在进行喂养时,常常出现不耐受现象,对早产儿的奶量摄取造成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因此造成早产儿体内蛋白质量不足,体质量不增长,还可能下降,影响早产儿的成活率,影响其远期的生长发育。为探讨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寻求更加合理的喂养及护理方式,本研究选取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对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其中男58例,女42例,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研究组50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012~2350 g,平均(1200.23±300.69)g;胎龄29~34周,平均(25.28±5.45)周。对照组50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2300 g,平均(1200.67±300.15)g,胎龄28~35周,平均(25.34±5.89)周。两组早产儿均为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在体重、胎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静脉营养基础上进行,对照组早产儿给予传统的方法进行喂养护理,即在早产儿出生后,进行经口喂养,或者是采用鼻胃管的方式进行喂养,喂养开始时间、奶量、间隔时间视其胎龄、体重、吸吮能力而定。第一次喂白开水,如无呕吐,1~2h后开始喂奶,尽量选用母乳,如无母乳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开始的浓度3:1或2:1,以后逐渐增加浓度。当早产儿的病情稳定之后,便可开始进行肠道喂养。

研究组对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营养支持:所谓的营养支持,指的就是使用胃肠内外营养的喂养方式进行喂养,一般是在早产儿出生之后的24 h内,给予胃肠内喂养,当早产儿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时,才需要进行胃肠外营养喂养,起到补给的作用。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时,最好是早产儿母乳,无母乳条件者,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需要采用专门的奶粉微量喂养,时隔3 h喂养一次,避免过度喂养造成呕吐[1]。在喂养结束之后,分析患儿的残余奶量以及排便情况等,在下次喂养时,再适当的增加奶量。增加奶量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增加量不可大于20 mL,避免奶量过多造成呕吐。在24 h之内,最早可在12 h内,体重小于1000g的婴儿,0.5 mL6 h,喂0.5 mL4 h,喂1 mL3 h,为1 mL;体重大于1000 g,并且小于1500 mL的婴儿,为1 mL6 h,为1 mL3 h,为2 mL3 h;体重大于1500 g的婴儿,2 mL3 h,为2 mL3 h,为3 mL4 mL。

早期经口护理:对早产儿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体重超过1500g,胎龄大于32周的早产儿,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好,在病情得以控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经口喂养,此时的早产儿已经具有吞咽的能力,可以进行吮吸,必要时进行经口滴喂。但是由于动作不灵活的原因,需要进行经口滴喂。早产儿每日的食用奶量需要结合早产儿的体重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开始2~5 mL每次,2~3 h一次,每天隔次增加2~5 mL。滴喂一次[2]。喂养时,可选择稍软的奶头,轻轻唤醒患儿,使患儿处于屈曲位和中线位,使手能触及患儿面部。滴喂时,医护护理人员采用10 mL的空针,抽取奶液后,完成奶液抽取工作之后,在婴儿的口角出放置注射器乳头贴,控制好滴喂的速度,不可太快,在婴儿吸吮和吞咽奶液的过程中,医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婴儿的每一个动作,避免出现喂养速度控制不当以及奶瓶奶头过大,对早产儿吸吮产生的不良影响。在喂养之后,需要右侧卧位,将婴儿的上半身缓慢的抬高,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早产儿吃奶之后,出现呕吐,或只是误吸现象[3]。两次喂养之间给患儿足够的休息时间。

间歇胃管喂养护理:该喂养方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体重在1000~1500 g或胎龄<32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的早产儿。所谓的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就是经过婴儿的鼻腔或者是口腔插入胃管,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口腔插入,长度从耳垂到鼻尖到剑突的距离,插入后注入5 mL空气,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在胃内。然后将早产儿胃部中的羊水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喂养[5]。开始量每次2~3 mL,间隔2 h一次,每天隔次增加2 mL。每次喂养之前,都需要将患儿的胃液全部抽尽,查看否是有奶液残留,如果存在残留的奶液,需要将其计入到下次食用奶量中,进行残留奶量计算时,若是奶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则在喂养时,要适当的减少奶量或停喂一次。它的优点:间歇注入可对胃肠激素的释放产生有利的生理刺激,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缺点:间歇注入可致短时间内胃扩张,腹内压力增高和膈肌上升,造成短暂的呼吸暂停、青紫及pH和PO2降低,尤其是BPD的早产儿。护理人员要把握喂养速度,慢慢注入喂养,要认真观察早产儿的胃食管反流情况,因为出现反流吸入,会导致窒息。

连续进行胃管喂养的护理:对于极低出生体重较轻的新生儿,胃内易有残留奶的早产儿或者是在进行间歇胃管喂养的过程中,易出现心率异常、呼吸缓慢,或者是低氧血症等各种不良反应时,需要对早产儿进行持续胃管喂养。将早产儿一天所需要食用的奶量,采用微量输液泵以每小时1~2 mL的速度连续缓慢注入胃内。它的优点:对于极低体重儿营养吸收好,体重增长快,尤其是BPD的早产儿,缺点:对胃肠道成熟的刺激不如间歇注入法,需要密切监测胃容量。对频发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不宜采用此法。在喂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2~4 h抽取胃液一次,检查胃内残留奶量,以调整注入速度,残留奶量不应超过每小时的入量。配好的奶液如未用完,时隔4 h更换一次奶液,避免早产儿食用变质奶液造成不良影响[4]。持续胃管喂养时,经常会因为早产儿的活动等各方面的因素,致使胃管位置移动,甚至是出现脱落,所以,医护护理人员在进行胃管喂养的过程中,需要全程观察早产儿,当其病情稳定,不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之后,可停止持续胃管喂养,进行间歇胃管喂养。

间歇胃管喂养护理:在早产儿出生之后进行早期间歇胃管喂养,所谓的早期间歇胃管喂养就是经过婴儿的鼻腔或者是口腔插入胃管,多数情况下是经过口腔插入,从婴儿的肚脐部位到额头正中之间的距离为胃管的长度,然后进行胃管检查,将婴儿胃部当中的羊水彻底清除[5]。该喂养方式一般适用于病情较为的严重的早产儿,此时的早产儿的吞咽功能比较差,不可顺利吞咽。采用此方法治疗,每次喂养之前,都需要将婴儿的胃液全部抽尽,查看否是有奶液残留,如是存在残留的奶液,需要将其计入到食用奶量当中,进行残留奶量计算时,若是奶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则进行喂养时,要适当的减少一定量的奶量,或者是使用微量输液泵来把握喂养速度,慢慢输入喂养,使早产儿在食用奶液的同时,可以消化,在喂养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婴儿的胃食管反流情况,因为出现反流吸入,会导致婴儿无法呼吸,从而窒息。

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在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腹泻、腹胀、呕吐以及胃潴等,给喂养加大了难度,此时,进行喂养不耐受护理是关键。首先,为早产儿选择最佳的乳液,一般情况下,多是建议最好选用母乳喂养,若是无法选用母乳,则需要采用专门配置的早产儿配方奶。多数情况下都会是鼓励采用母乳喂养,但是,若是目前存在吸毒行为,或者是艾滋病患者,则不可进行母乳喂养,需要使用配方奶进行喂养[6]。其次,注意开奶的时间,当出现胎粪排出时,便可进行喂养,多数情况下,在没有出现并发症,在出生之后的4 h,便可为母亲开奶便不可便可进行喂养。再者,要锻炼早产儿的非营养性吸吮能力(NNS),NNS是指婴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让患儿进行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配方奶吸入。国内外多项研究证明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反应,还能增加体重,降低心率,使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减轻能量的消耗,提高氧饱和度,缩短住院天数,一般一天之内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采用无孔橡皮奶头进行喂养,喂养次数为6~8次,以刺激早产儿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快速分泌,从而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采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来得对不可正常进食的早产儿,这样可刺激胃泌素以及胃动素的快速分泌,从而有效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最后,严密观察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奶等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案,残留奶量约为上次奶量的1/3时,将残留的1/3奶回注入胃内,并计入预计给奶量中。必要时可以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吗丁啉或者是红霉素,这两种药物对胃肠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剂量为4 mg左右红霉素进行静脉点滴,将早产儿的胆囊积液胃部一一排空,对肠道运转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具有提高作用,另外,服用吗叮啉可以讲胃排空[7]。

1.3临床观察指标

当早产儿在喂养的过程中,出现呕吐现象,而且每天呕吐超过3次;腹胀或是胃潴留(残奶量大于上次喂养总量的1/3),则表明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出现障碍。即便出现这一系列现象,也需要继续进行微量喂养,但是,需要暂空奶一次,才能继续进行喂养工作。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儿在静脉营养时间以及达足量喂养时间上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两组患儿比较,研究组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上,随着呼吸治疗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和生存质量高低的关键就是喂养问题。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吮吸和吞咽能力不强,因此,早产儿的营养供给成为了一大难题[8]。喂养开始时间、喂养内容、喂养方式是早产儿喂养研究的重点。早产儿和足月产儿相比,其存在吞咽困难、胃容量小以及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健全等特点,在消化酶含量活性上,足月产儿的含量明显高于早产儿,而且早产儿胃动力功能也不如足月产儿,加之早产儿的肠道微生态系统未健全,若采用传统的喂养方式,则很容易造成早产儿胃肠道负荷过重,或者是功能障碍及NEC发生率,大大增加了静脉营养所需的时间,延长住院的时间,意味着加大感染率。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对早产儿进行早期肠道喂养会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相反,临床研究提示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喂养可促进早产儿消化道的发育及功能的成熟,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尽快达到全胃肠道营养,增强免疫,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屈建强等[9]对52例早产儿进行研究发现,对早产儿实施微量营养患儿在全肠道喂养时间患者喂养时间比未实施微量营养喂养护理患者缩短了5~6 d,本研究中实施微量喂养护理的患儿足量喂养时间为(8.61±4.10)d,也显著短于实施传统喂养护理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本研究还对两组患儿的静脉营养时间进行了对比,实施微量营养护理患儿平均用时比对照组患儿缩短了约 2 d,可见微量喂养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减少早产儿达足量喂养时间,且静脉营养时间也能较大程度上缩短。

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早期微量喂养对新生儿并不具有营养作用。早期阶段,胃肠道得到食物的刺激,能够增加胃内激素的分泌与消化酶的含量,从而使胃肠功能可以迅速发育,有效刺激胃肠道免疫防御机制的作用,有利于肠上细胞的发育[10]。但早产儿并不可进行足量喂养,因为胎儿的肠蠕动在怀孕28周时发育最快,对早产儿来说,但由于胎儿未达到37周就生产,此时的婴儿在吞咽以及吮吸等各方面的功能上都没有完全发育,不可以进行正常的母乳足量喂养。有学者研究表明[9-10]实施微量喂养方式患儿,出现不耐受情况的比率为30.7%,比传统方式的42.3%有显著下降。此外,患儿出现低血糖、高血脂、胆汁淤积的比率也显著低于采用传统喂养护理方式的患儿。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本研究中患儿对照组有24%出现了胃肠功能障碍,而观察组这一比例仅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合理的微量喂养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肠不耐受现象的发生。还能促使胎儿的胎便快速排出,避免出现胃食管出现反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免胃肠道废用性萎缩,可加快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速度,减少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可有效避免早产儿因喂养产生呕吐或者是腹胀现象,增加早产儿的存活率[12-13]。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微量喂养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满足早产儿吸吮、进食带来的愉快感受,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适宜喂养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参考文献]

[1]唐小岚,文琼仙.微量吸吮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3(8):189-191.

[2]王晨,王丹华.母乳强化剂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4(3):259-263.

[3]黄东明.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中胃泌素、胃激素水平的影响.新生儿科杂志,2010,17(4):145-146

[4]李在玲,叶鸿瑁,王继山,等.危重症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血清胃泌素动态变化及临床情况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1,46(15):243-246

[5]王丹华.早产儿营养管理面临的挑战[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21-325.

[6]董梅,王丹华,丁国芳,等.极低体重儿胃肠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12,41(2):87-90.

[7]杨华姿,黄东明,朱建萍.早产儿血中胃动素水平对其胃肠道营养影响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35(7):125-126.

[8]谭启明,韩英兰,袁芳,等.鸟巢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2(10):135-134.

[9]屈建强,周艳,张晓慧.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5):657-659.

[10]陈宏香,林日亮,温伟珍,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8(2):131-132.

[11]黄巧凤,张少燕,卢燕君.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6(18):329-330

[12]李巧芬.早产儿2种体位喂养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2):18-19.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舒适护理;早期喂养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1-0099-03

不足月分娩导致早产儿宫内发育尚未完成,往往出生体重低甚至极低,各系统功能无法适应出生后环境,胎龄越小功能发育越不成熟,由于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等蠕动功能欠缺,消化酶及胃肠道激素活性低[1,2],出生后容易出现喂奶后频繁呕吐、腹胀、胃内容物潴留、肠道排空困难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导致肠内营养无法达到生长所需量。单纯肠外营养却不利于胃肠道功能的发育,可能出现新生儿生长停滞、发育迟缓、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并对新生儿日后长期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4]。因此,临床医疗服务中需要不断寻找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应用综合护理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89例,男49例,女40例,胎龄28~32周,平均(30.29±1.13)周,出生体重1 283~2 213 g,平均(1 548.3±53.2)g,出生后Apgar评分1 min为5~9分,5 min为7~10分,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50例,头围26~31 cm,身长38~44 cm;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遗传性疾病、重度窒息、严重感染、严重心肺疾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后Apgar评分、分娩方式、头围和身长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为主要内容,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间断胃管喂养、舒适护理、舒适腹部抚触、舒适排便护理。非营养性吸吮:喂养前5~10 min予无孔橡皮进行吸吮练习;早期微量喂养:以低出生体重儿专用配方奶粉冲调适宜温度的奶液,出生后24 h开始给予

1.3 诊断标准[5]

腹胀,24 h内腹围增加≥1.5 cm伴肠型;多次喂养后呕吐;胃残余奶量>30%喂乳量;胃内有咖啡渣样物或大便潜血阳性;出生14 d喂入奶量

1.4 观察指标

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表现。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喂养情况比较

干预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比较(x±s)

2.2 两组体重增长比较

干预组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比较(x±s)

2.3 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腹胀、呕吐、胃残留、排便不畅等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主要机制在于新生儿未能完成宫内发育,胃肠道机能远远落后于足月儿,对肠内营养物质无法消化吸收,从而加剧营养不良导致发育迟滞,体重不增加甚至减轻,其他系统结构发育无法完成,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增加新生儿死亡率[6]。早产儿胃容量小,胃肠道动力不足、蠕动缓慢、推动能力弱、协调性差,无法及时排空,贲门括约肌张力和压力尚未足以完全闭锁贲门,消化液分泌量少,消化酶类和激素活性低,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呕吐、胃残留、腹胀、排便不畅[7]。外界环境对早产儿的挑战极大,机体对刺激敏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可能增加胃黏膜损伤和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加重胃肠道不耐受状态[8]。因此,为早产儿提供舒适环境和护理干预将有利于其获得安全感和放松,降低应激状态。本研究中执行综合舒适护理后,干预组早产儿每日摄入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表明该组新生儿对肠内喂养的适应性逐渐增加,反应其胃肠道功能日臻完善,从而使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显著缩短,使之获得正常喂养,避免由于长期肠外营养导致的胃肠道功能减退和损伤,也避免了营养物质摄入不全,影响机体整体发育。同时干预组早产儿由于喂养量增长,营养摄取更好,体重持续增长,每日体重增长量均大于对照组,故恢复出生体重的耗时更短,为该组早产儿后期逐渐完成生长追赶奠定基础。通过一系列舒适护理干预,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腹胀、呕吐、胃残留、排便不畅等表现也更少,该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对喂养的耐受性更好,生长发育状况更佳。

本研究采用的舒适护理综合了护理、胃肠道护理、抚触等护理措施。由于早产儿对环境的敏感,为之提供温暖柔软安全的环境尤为重要,目前对“鸟巢”式结构模拟的子宫环抱感有助于早产儿降低紧张状态、促进食欲的研究较多[9,10],本研究也综合此法,应用于部分早产儿,效果较好。结合新生儿消化道生理结构特点,在喂养时略抬高上身呈15°~20°[11],使奶液应重力自然进入胃肠,减轻胃肠道蠕动压力,并减少由于其胃呈水平位及括约肌张力不足发生反流,引起呛咳、溢乳,喂奶后取右侧卧位可防止反流,而俯卧抬高头部则可减少肢体活动导致的能量消耗,增加消化道营养吸收,促进胃肠道功能健全,并有利于新生儿肺功能改善,使之获得更充分的氧气及营养支持[12]。

胃肠道舒适护理包括了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间断胃管喂养和舒适排便护理。喂养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能够锻炼新生儿对的适应和吸吮、吞咽的动作及功能协调,加快吸吮反射成熟,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酶类和激素的活性,促进胃肠黏膜生长发育,使其屏障功能在经口喂养之前做好对黏膜的保护准备,对胃肠道蠕动功能也是一种刺激和锻炼[13,14]。早产儿虽然无法迅速适应经口喂养,但应早期进行微量喂养,逐渐锻炼胃肠道,微量的食物进入尚未完全发育的胃肠道形成一种良性刺激,能促使其加快发育和生长,但量需要严格控制在早产儿所能承受的范围,以缓慢匀速滴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增加胃肠道供血,并经缓慢通过本无菌的肠道环境培养和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巩固内环境,减少细菌移位,避免一次性注入,加重胃肠负担[15]。本研究干预组早产儿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对需经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使用微量泵实现微量喂养。胃肠道功能是否完善正常排便是观察指标之一,由于肠道排空功能较弱,经消化后的内容物无法获得足够动力推动,早产儿体力、神经反射及协调力差,都可能导致排便困难或不畅,舒适排便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排便功能,促进早产儿新陈代谢。抚触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有重要影响,促进婴儿免疫功能、皮肤屏障功能、运动功能、呼吸功能、血液循环功能及消化道功能发育,并获得安全感和心理安慰。研究显示,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体重、身长、头围等指标提高,增加胃泌素、胰岛素等激素释放,并对儿童期性格形成有影响。本研究采用抚触主要集中于腹部,结合穴位按摩手法,促进胃肠道蠕动,减轻腹胀症状,促进排便。

综上所述,综合舒适护理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发育有保护和促进作用,提高早产儿舒适度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陈卫华,季武兰,鲍婧. 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护理学杂志,2013,28(5):41-42.

[2] Mansi Y,Abdelaziz N,Ezzeldin Z,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high dose of oral erythromyci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infants[J]. Neonatology,2011,100(3):290-294.

[3] 马彩嫔.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6-7.

[4] Lucchini R,Bizzarri B,Giampietro S,et al.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infants. How to understand the warning signs[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1,24 Suppl 1:72-74.

[5] 刘翠,王勇,胡艳霞.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J]. 四川医学,2012,33(7):1150-1153.

[6] 邹冬梅,曹素梅,白瑞云,等. 新生儿抚触法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61-62,65.

[7] Gokmen T,Oguz SS,Bozdag S,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erythromycin and UDCA in premature infants dur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minimizing feeding intolerance and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ies[J]. J Perinatol,2012,32(2):123-128.

[8] 唐振,付阳喜,曹嫚,等. 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1-2393,2401.

[9] Ng YY,Su PH,Chen JY,et al. Efficacy of intermediate-dose oral erythromycin o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J].Pediatr Neonatol,2012,53(1):34-40.

[10] 徐艳珍,余加林,艾青,等. 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大便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数量变化[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 24(8):727-732.

[11] 何梅香,韩叶,张英霞. 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应用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95-96,103.

[12] 李洁,谢晓曼,汤薇薇. 早期喂养干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探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01-1202.

[13] 任香娣,彭艳,孙献梅. 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J]. 护理杂志,2012,29(5):1-4.

[14] 王琳,郝丽红,巴爽,等.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0):1108-1110.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喂养进程;喂养表现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c)-017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oral motor interventions on oral feeding of premature infant.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76 premature infants with gestational age treated by premature infant ward were selected as object in our hospital.After randomly numbering,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8) and control group (n=38) based on the parity of the mantissa.In the control group,non-nutritional suck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oral massage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related index of feeding progress,feeding performance,and body weight grow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ransition time and tube feeding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Non-nutritive sucking;Oral massage;Feeding process;Feeding performance

S着助孕技术的普及应用,早产儿发生率逐年增长,且大多早产儿出生后均需要住院接受支持治疗。国外早产儿发生率为4%~9%,我国为4.9%~10%[1]。早产儿治疗费用较高,给家庭经济和社会医疗体系带来巨大负担。由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再加上系统发育不成熟,可能出现肺炎、肺透膜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我国早产儿病死率高达12.7%~20.8%,因此在对早产儿给予及时治疗和处理的同时还应当实施全面的支持疗法为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命质量奠定基础[2]。近年来研究指出[3],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及行为发育状况,还可提高免疫力。本研究探讨在非营养性吮吸基础上联合给予口腔按摩对适于胎龄的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早产儿病房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适于胎龄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其进行编号后根据编号尾数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①适于胎龄儿的早产儿,且胎龄29~34周,出生体质量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干预。①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变化,定时测量体温、体质量等数据并做好记录,若患儿出现心动过缓、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干预,注意做好保暖,给予对症支持护理;②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在喂养前30 min给患儿吸吮灭菌的安慰奶嘴,3次/d,3 min/次,直至管饲喂养完成。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按摩干预。①口腔按摩概述:采用Fucile口腔运动干预方案给予口腔按摩干预,分为面颊C型伸展、口唇滚动、口唇卷曲、牙龈按摩、舌根伸展、舌体伸展、诱导吮吸、刺激吮吸等分别对脸颊、上下嘴唇、上下牙龈、舌尖、舌头边缘等部位给予刺激,按摩时间为3~5 min,依据患儿情况可在完成口腔按摩后将无菌安慰奶嘴放置于患儿口中,刺激自主做反复吸吮练习。②口腔按摩具体方法:将食指置于鼻翼根部采用C形向耳朵方向边轻压边缓慢移动,注意保持弧形向下,每侧面a需要反复按摩4次;将食指放于患儿唇角并对其轻柔按压,并以圆周运动形式向另一侧唇角移动,循环往复4次;将食指置于下唇角并对其轻柔按压,并进行圆周运动重复从下向上嘴角按压;将手指置于上牙龈中央位置,均匀用力持续用力进行按压,从牙龈后方缓慢移回至上牙龈中央,重复2次;下牙龈按压方法同上;脸颊口腔内侧按摩方法时首先将手指放于唇角内侧的位置,然后采用C形手势向脸颊外侧缓慢移动按压,再返回至唇角内侧,每侧均需反复按摩2次;将手指放在磨牙牙龈周围的舌边缘与下牙龈中间位置,对舌头均匀、轻柔用力将其推向对侧,将手指移回后对脸颊部进行按摩;中间舌尖位置按摩时应当注意需要对硬腭按压持续3 s,反复按摩4次;待上述步骤完成后将食指放置于硬腭的中心位置,对其实施轻柔的刺激,然后将无菌安慰奶嘴置于患儿口中刺激吮吸。③口腔按摩干预时间及注意事项:应于经口喂养前15~30 min进行干预,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总时间为15 min,直至管饲喂养完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喂养进程,包括过渡时间与管饲时间;统计两组喂养表现,包括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作为统计终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喂养进程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过渡时间和管饲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喂养表现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完全经口时喂养时体质量[(2.23±0.32)kg]明显高于对照组[(1.99±0.17)k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3,P=0.000)。

3讨论

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均较差,甚至有部分患儿常伴有呼吸窘迫症状,此时经口喂养很有可能给其造成很大危险,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或鼻饲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实施干预,既能保证患儿机体能够得到并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又能避免经口喂养对其造成的可能性损伤[4-5]。研究发现[6],多数早产儿往往需要时间方能完成从肠外营养向经口喂养的过渡,且开始和完全经口喂养完全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尽管采用管饲喂养方法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代替经口喂养,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对其口腔功能产生严重损伤,甚至有部分病例发生刺激超敏反应等不良情况,导致喂养时间不得不延迟[7-9],因此,在进行管饲喂养的同时,除做好基础护理保证患儿正常摄入营养元素外,还应当同时给予口腔干预和刺激,方能恢复并维持患儿的正常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帮助其更好地向完全经口喂养过渡。

口腔运动干预在早产儿管饲喂养过程中运用主要通过对其上下唇、牙龈、口角、颊面部、舌尖以及舌头中间等位置通过不同的按摩手法进行刺激,然后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干预促进口腔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及保持[10-11]。通过口腔按摩手法对不同部位的组织和神经给予轻柔的刺激和干预能够刺激患儿自主进行吮吸锻炼,且通过采用无菌安慰奶嘴也能够刺激患儿吮吸,两者协同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管饲喂养向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12-13]。相关研究指出[14],对早产儿管饲喂养过程中在非营养性吮吸干预基础上联合应用口腔按摩,患儿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增长、营养状况以及行为发育情况均较单纯非营养性吮吸干预显著改善,且前者过渡时间及管饲时间均较后者显著缩短,证实了非营养性吮吸干预联合口腔按摩在早产儿从管饲喂养向完全经口喂养过渡过程中的显著的推动和刺激作用。另有研究指出[15],对管饲喂养适于胎龄的早产儿在常规非营养性吮吸干预基础上联合给予口腔按摩,患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均较常规干预明显改善,说明口腔按摩对于早产儿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喂养进程、喂养表现和体质量增长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上述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基础上另实施口腔按摩能够显著改善管饲喂养早产儿喂养进程和喂养表现相关指标,且在促进体质量增长方面也存在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管饲喂养过程中引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干预能够起到显著积极作用,应用及临床价值均较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坚,周应玲,丘小奎,等.口腔按摩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促进作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11(1):1-3.

[2]李江红,李江平,钟颖.母乳鼻饲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52-53,56.

[3]陈喻萍,谢映梅,洪维,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80-683.

[4]张芳.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18-119.

[5]Maron JL,Johnson KL,Dietz JA,et al.Neuropeptide Y2 receptor (NPY2R) expression in saliva predicts feeding immaturity in the premature neonate[J].PLoS One,2012,7(5):378-380.

[6]阙秋萍,吴芸.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4):40-42.

[7]吕天婵,张玉侠,胡晓静,等.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干预效果[J].护理学报,2014,21(1):54-58.

[8]汤晓丽,杨江兰.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行口腔运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3):42-46.

[9]陆美英,陈燕,洪爱莲,等.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临床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7):629-632.

[10]柯燕娜,郑银梅,林明晓.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86-187.

[11]陈琳,何淑贞.口腔支持对经口奶瓶喂养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060-1064.

[12]李优聪,林晓华,李惠玲,等.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的效果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6):606-608.

[13]李凤妮,李小容,韦琴.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行为状态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9):885-887.

[14]梁惠冰,陈宝英,张慧玲,等.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促进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1):4808-4810.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08-01

早产低体质量儿(LBW)是指早产且由于母体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出生后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09.03-2011.09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且接受干预治疗的LBW患儿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生产方式:自然生产53例,剖宫产37例。根据临床干预方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综合护理)各45例,组别间患儿在上述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研究。

1.2 护理方法: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联合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常规组采用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方式。干预组则由经专门培训护士按以下步骤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非营养性吸吮(NNS):每日胃管喂养前取无菌奶嘴置入患儿口中,诱导其进行NNS,每隔2h1次,5-10min/次。

(2)微量泵间断喂养: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患儿所需奶量后连接在胃管上,使用微量泵匀速喂养,喂养时间0.5-1h,每3h喂养1次。

(3)护理:喂养结束后将患儿置于专用卧垫上,放置前先往水囊中注入35℃温水约2500ml,然后将患儿放置入双侧布套内,最后将卧垫连同患儿置入经过预热的暖箱内。患儿取俯卧位,依据患儿体长将凹形枕放置在合适位置上,将小枕凹口调至床垫外面,以便增加患儿俯卧的舒适度。患儿头部要置于凹形槽内以确保其安全[2]。

(4)抚触护理:患儿每次喂养前均要仔细抚触,2次/日。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婴儿专用润肤油手掌后,依次轻柔、均匀地抚触患儿头部、面部、背部、四肢,最后抚触腹部,并轻轻活动患儿四肢,用手指腹轻揉患儿左侧小腹部6-10次,开始时用力要轻,其后稍加力,注意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若患儿哭闹、躁动则立即停止抚触。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及日增加体重,记录喂养过程中的喂养不耐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均明显早于常规组,日增加体重明显高于常规组(p

表1 组别间干预效果比较(s)

注: *与常规组相比,p

表2 组别间喂养不耐受情况[n(%)]

注: *与常规组相比,p

3 讨论

与正常新生儿相比,LBW出生后的营养需求更高,且对患儿的正常生理、智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加强LBW的早期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文综合护理组在常规药物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4项护理,其具体作用为:NNS能够强化并训练患儿的吮吸、吞咽等功能,从而为经口喂养创造条件。微量泵持续间断喂养则能有效避免传统一次性大量喂养对患儿胃肠道的压力、胃粘膜的刺激、胃内容物反流等,而且能够加速消化,促进胃内部排空。喂养后患儿取俯卧位则有助于加速吸收,促进胃部排空,避免腹胀等,且能给患儿带来舒适感,避免患儿餐后躁动影响消化。抚触则能有效刺激胃酸分泌和营养物的吸收和消化,加快患儿体重增长[3]。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对LBW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胃肠活动和消化吸收,加速胃部排空,从而能有效减少胃管留置时间,促进体重增长,提高喂养耐受性,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璐兰.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6,13(10):1-3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早产儿;母乳喂养;护理

早产儿器官发育未全、抵抗力低下、死亡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母乳喂养及护理,这是提高早产存活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爱婴医院的兴起,母乳喂养的实施,早产儿的发育及死亡率一定会有很大改观。因为早产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善,很多功能不成熟,所以我们要保证纯母乳喂养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

下面是我科进行的母乳喂养48例早产儿的方法及分析:

临床资料:1994年—1997年在我科分娩的早产儿共48例其中早产儿又又胎2人次孕周32—36周1.5—2.6Kg。通过调查,影响母乳的主要因素有,母亲乳汁不足。婴儿口小,吸吮力弱。

1 .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早产儿先天发育不完善、吞咽动作慢、吸吮力弱、自主呼吸不平稳,加之母亲早产,体内激素偏低,有部分乳房存在一定缺陷,导致母亲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所以我们应该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鼓励帮助早产儿母亲树立哺乳成功的信心,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使其了解认识到早产母亲的的乳汁优于足月母亲的乳汁更优于牛奶,帮助她主动积极的进行母乳喂养。

1.1 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指导 因为母亲的奶水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要。所含的牛磺酸、乳糖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为婴儿发育提供营养保证。另奶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能帮助胎儿抵御细菌感染。

1.2 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 断脐后半小时内吸吮母亲的乳头并母婴同室,在喂养过程中注意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正确的体位及姿势。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应注意观察有无吮奶后呼吸暂停或暂时性青紫、呛奶等表现。早产儿胃容量小并功能低下,每日喂8~12次。

1.3 对于吸吮能力差或不能直接吸吮的早产儿 母亲可按时挤奶并放在消毒的杯子或盘子中,然后用小匙喂给早产儿。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器官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其吞咽动作慢,吸吮能力弱,再加上早产,导致产妇往往不愿给婴儿哺乳。

2 加强护理

2.1 注意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常在36℃以下,因此室温应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

2.2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缺氧,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缺氧应立即给予吸氧,一般给予低浓度氧不超过40%。 转贴于

2.3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所用物品定期消毒,严格限制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早产儿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4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应加严密巡视。观察的内容包括:面色、体温、呼吸、吸吮情况、大小便、粘膜和皮肤以及脐是否感染。

2.5 健康教育 指导母亲护理婴儿的方法: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促进父母与婴儿间的感情。

3 特殊婴儿的护理

现今临床上早产多胎婴儿采用手术产的比率相当高,而母乳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为误认的乳汁不足。所以需要护士耐心指导,把正确的信息讲解给产妇及家属。而乳汁不足的现象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乳房大量长期泌乳是需要婴儿不停的刺激乳头,而排空乳房也可增加泌乳量。所以临床上常出现两三个婴儿吸吮,这样就出现母体乳房大量分泌乳汁。

4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对早产儿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提前结束妊娠,但妈妈奶中的营养成分并不缺少。用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增强早产儿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产儿身体器官尽快发育成熟。

由于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差,因此,当宝宝能够直接吸吮妈妈的乳头的时候,妈妈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待宝宝能立即吸吮你的奶头,宝宝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来适应妈妈的乳头。这时候,妈妈就要尽量避免用奶瓶来喂宝宝,因为身体虚弱的宝宝很容易接受奶瓶而拒绝吸吮妈妈的奶头。

早产儿刚一出生就要进行特别的监护,即使出了院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长期护理,相形之下与正常足月胎儿相比更要劳神费力。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养育早产儿时,往往只关注宝宝身体的发育程度,而忽略了与宝宝的精神交流。其实,早产儿只要不是特别地发育不全,或脑组织有缺陷,他(她)还是有感知的。事实证明,那些能经常得到爸爸妈妈抚摸并得到慢言细语抚慰的早产儿,发育程度都比没有接受过精神抚慰的早产儿好。对早产儿精神发育方面抚慰,不仅有利于早产儿身体的发育,而且更能加深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

实践证明,只有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才能消除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因素,使母乳喂养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