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篇

1.1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社会,风险投资从出现至今,在全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跟进步。它在促进科技生产化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很快被大家认可。高风险性是风险投资的最大特征,现在很多国家的风险投资公司因为财务的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受重创。例如希克斯-慕斯下面的Tate&Furst公司,把投资重心放在电信新兴公司,但是投资效果并不理想,在1999-2000年期间投资获得的收益并不乐观。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是我国首次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经营失败,吊销营业执照的同时也欠下60亿的高债。这常些失败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觉,在进行风险投资的同时注意财务管理的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这些失败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觉,在进行风险投资的同时注意财务管理的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

1.2研究意义

目前研究风险投资的论述数不胜数,但是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讨论风险投资的却并不多,一些失败的案例在带给我们悲痛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思。虽然从 90 年代开始风险投资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但大多数风险投资项目以失败而告终,极少数的能有好的收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因为风险有固有的高风险性,第二,是因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财务体系不健全,管理财务的能力不够强。再者,接受投资的对象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新产品,获利能力很低,存在很高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如果不注重财务管理的优化,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从而也导致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项目的失败。

本文致力于研究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主体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对象企业(接受投资的对象企业)财务管理优化问题,探讨财务管理对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性,具体包括风险投资方和被投资方两方面的财务管理问题,涉及筹资、投资和撤资等多个经营过程,分析发现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探讨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面临的困难,寻找规避风险的途径,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3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风险投资与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介绍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概述,风险投资的财务管理特征以及风险投资与企业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

第三部分“我国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介绍风险投资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引出风司在筹资,投资,资本退出阶段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象企业在融资和投资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对MC公司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在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所出现的问题。

第四部分“风险投资对优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分别对主体企业和对象企业提出优化财务管理的要求。

第五部分“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 主要有投资机构与对象企业的矛盾、资源的限制、行业环境的限制三个方面。

第六部分“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从风险资本筹资,投资,退出,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提出在风投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4 文章创新点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明确了风险投资与财务管理的互动关系,且分别从主体企业和对象企业阐述了风险投资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优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投资机构与对象企业的矛盾,最后提出了在风险投资中优化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风险投资中财务管理概述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清产核资;风险投资;作用路径

一、前言

清产核资主要针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是指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组织企业全面清查账务和资产清查,并且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并确定相关损益,从而保证国有资本金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的主要意义是根据重新界定的账务和资产价值来评价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清产核资的主要方法有括账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清产核资能够有效地解决账务混乱、账实不符、价值错位和信息失真等问题,能够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当前,国有资本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风险资本投资,根据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规定,国有资本可以投入产业升级项目和高科技行业,并且,2016年8月成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众所周知,风险投资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点,国有资本具有社会属性,其特殊属性要求国有资本必须实现保值增值,否则势必将影响国家经济和损害人民利益。风险投资管理的内在要求是评估风险资产,寻找价值低洼,而清产核资正是为资产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资料。因此,清产核资在提高风险投资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效用。

二、清产核资对风险投资效率的作用路径

(一)清产核资为风险投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风险投资效率取决于风险投资管理的效率,有效的管控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保证风险投资的可控性,从而实现风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风险投资的管理体系包括立项评估、跟踪监控和投资回收控制。在立项评估阶段,针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是可行性论证的焦点,保证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是重中之重。跟踪监控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和资产价值都依赖于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从以往的清产核资过程中,账务混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及时,经济业务未及时入账,帐实不符,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分配方式不合理。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价值的核心依据,然而,账务混乱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信息失真,这样风险投资资产的评估就缺乏有效的依据。而清产核资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具有功效,清产核资能够对企业的账务全面检查,保证账务处理的全面性,纠正错误的处理方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清产核资,投资主体能够全面了解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对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监控实现风险投资管理的有效管控,降低了突发突发事件的影响,进而提高了风险投资效率。

(二)清产核资实现了风险投资资产的有效评估

根据规定,国有资本可以投向产业升级项目和高科技行业,这些产业的一个特点是资产的专用程度高和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价值。投资主体在评估风险投资对象时应该重点关注重要资产、专用资产和无形资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风险投资对象的资产入账以历史价值为基准,却较少关注资产的市场价值,但是,在评估风险投资对象时,投资主体的评估基准是资产的市场价值,因此,风险投资对象的资产价值失实的情况比较严重。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对资产评估工作并不重视,例如,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明显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固定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无形资产评估不完善,缺乏合理的评估基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不到位。而清产核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产评估,重新确定资产的价值。根据规定,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对于风险投资而言,资产评估的意义重大,风险投资就是一种价值投资,在风险承受范围内寻找有价值的投资对象,确定投资价值是核心,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存在局限性,投资主体必须重新界定资产价值,并且在现代市场环境中,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风险投资,外部市场环境对资产价值的影响较大,清产核资使投资主体科学地掌握风险投资资产的价值,从而提高了风险投资效率。

(三)清产核资有利于风险投资对象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内控建设是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长期课题,特别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象在市场上的波动性较大,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不采取严格的内控制度,经营失败的风险将增大。作为风险投资对象,必须执行严格的内控制度,加强资金管控,保证财产安全,完善内部信息传递,保证经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风险投资对象多属于高科技行业或者产业升级项目,而这些企业大多比较年轻,并且它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市场和技术,却忽略了制度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体系不完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企业沿着预设的路线前行,如果内控建设不健全,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安全将很难保证,特别是风险较大的行业,更应该注重内控建设。清产核资的一项主要议题就是完善制度,在清产核资中按照财务制度和内控条例等规定,逐项检查企业的制度建设,及时厘清制度漏洞,纠正不合理的制度,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风险投资对象因为制度漏洞而无法完成经营目标。

三、清产核资在提高风险投资效率中应用

(一)梳理账务,保证账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加强风险投资管理首先要掌握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全貌,这就要求企业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对风险投资对象的清查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掌握风险投资对象的资金状况。在资产清查中,应全面检查被投资对象的资金账务,盘存企业货币资金,编制货币资金核对表,对于货币资金的短缺应详细查明原因,如果是账务处理不当,应及时纠正,如果存在舞弊,应关注资金使用制度,及时弥补制度漏洞。全面梳理被投资对象的银行存款账户,在人民银行的系统中查询企业所开立的所有账户,并与企业账目中所显示的账户进行比较,严查企业私设账户的现象,比通过函证手段,查取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动态,编制余额调节表,保证银行存款账户的安全性。其次,盘存企业的资产。对于往来款项,采用函证的方式进行查询,保证往来款项都已经入账。对于企业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应采取现场盘存的方式进行控制,对于盘存的短缺和盈余应及时处理,并查明原因。对于无形资产,应搜集权属证明,保证无形资产的权利归属于被投资对象。再者,重点关注营业收入账户,将存货的收发和营业收入记录进行比较,保证所有的销售都已经入账,避免账外账的现象。最后,严格管控企业的资本金,重点关注企业资本金的变动,严防企业抽取资本金或者增加资本金以损害投资主体的利益。

(二)加强对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

对于风险投资对象而言,重大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是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企业价值的核心变量,因此,在清产核资中应重点关注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首先,在清产核资中应辨别风风险投资对象的重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例如,对于产业升级的风险投资项目,重大的技改项目和固定资产是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资产;对于高科技行业,诸如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是清查小组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次,在资产评估前应进行市场调研和搜集评估所需数据和资料,对于专利技术,应重点关注专利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专利技术的存续年限和替代技术的威胁等,对于专项重大资产,应重点关注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寿命。最后,利用专业的资产评估方法进行资产评估,科学的资产评估方法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清算价格法、市场比较法。每种方法所适用的条件不同,在资产评估时应合理选择。对于风险投资,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风险评估较为合理。是将评估对象剩余寿命期间每年(或每月)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以此估算资产价值的方法。通过对重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投资主体能够有效地评估风险投资价值。

(三)重新界定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溢价

通过账务梳理和资产评估,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需要重新调整。风险投资对象的损益对于风险投资的价值评估是非常重要,风险投资的评估需要对未来的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进行估算。清产核资后,当期损益可能会被调整,资产的价值也可能会被调整,并且会影响到未来的损益和现金流量。重新界定资产损益后,投资主体将会获取科学准确的利润和现金流量数据,这样在对风险投资对象进行价值评估时就会更科学。

(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运行无偏差和资产安全的保障伞,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更应该关注风险投资对象的内控建设。加强风险投资对象的制度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首先是资金安全内控制度。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资金使用应建立预算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付必须先执行预算程序,对于预算外资金必须遵照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资金的收入和支付必须有真实的经济业务予以支撑,并取得相应的票据。其次是资产安全内控,资产的采购必须执行预算程序和请购程序,防止资产采购无计划或者采购程序不合规,资产的报废和推出应建立严格的报废制度,对于报废资产应明确审批权限,凡是未得到审批,不能进入报废程序,防止资产流失。再者是信息传递控制制度,信息传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风险投资对象的内部信息传递控制,一个是投资主体和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当风险投资主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向投资主体报告:重大资产处置、重大经济业务、关联交易、重大亏损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清产核资和风险投资效率之间存在关联,清产核资为风险投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了风险资产的有限评估,并且能够完善风险投资对象的财务内控制度。因此,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投资的管理,提高风险投资效率。

作者:赵长龙 单位:春泉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田至立.管窥破产企业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以资产核实问题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3篇

舒尔茨等经济学家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被视为西方经济学界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大发现与“经济史上的革命”。其后的学者们在研究人力资本时,验证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收益性与正外部效应性,并普遍将外部性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但这些研究对于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虽高,投资却不足的事实没有太多关注。

实际上,造成人力资本投资个人收益率高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风险与财务约束,也正是这些因素抑制了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据此,作者提出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

所谓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是一种由具有资金、专业经验或其它资源的机构或个人(简称投资机构)组织开展的,以人力资本作为投资标的物的风险投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机构通过对潜在的投资对象进行充分测评,发现一些具有经济投资价值的人员(或团体),双方建立一定的合同,并依据合同对投资对象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此同时对投资对象加以指导与管理,增加投资对象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机会,最终投资机构从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超额个人财富中,取得一部分作为投资回报。退出,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一)风险投资退出动机

1、资本的退出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制度特征

风险投资者提供的金融资本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从而保证了个人价值的最大发展。但随着个人事业的逐步发展,人力资本价值的不断提高,在风险投资者的帮助下逐渐获得了自己的管理经营与能力,并建立了他自己的声誉,与此同时,原来的风险投资者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边际价值逐渐缩小,风险投资者的资本应从现有的投资项目中退出,并重新投资于新一轮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

退出不仅给风险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而且是维持其继续参与资本市场、将资本再投入到新的风险项目的动力。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本和投资活动的周期性流动性,风险投资者以资金与管理作为其投入,在收获季节以资本收益,然后再将增值资本投入到新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中去,进入新的一轮人力资本的投资循环周期。

因此,有效的投资退出机制使投资不断循环下去,是人力资本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这种风险投资运作的前提,它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双方都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2、风险投资退出是投资者实现获利的必经渠道

从风险投资者角度来看,退出是获得预期投资回报的唯一途径。风险投资者为其所投资对象投入金融资本与非金融资本,并按契约对于人力资本拥有相当的收益权,他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从投资项目中退出,其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投资的人力资本的增值与人力资本在运用中所创造的效益。因此退出是投资者实现获利的必经渠道。

3、风险投资退出符合投资对象的利益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分阶段的。一项投资活动的完成往往意味着下一轮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开始。人力资本的新一轮投资可能已经超出了原有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投资对象有必要从其他渠道获得投资,原有投资的退出有利于争取到新的投资者。而且此时,个人也可能积累了一定的资信能力去吸引银行贷款、或者投资对象具有一定的个人财富收入,从而使原有风险资本退出成为可能。

可见,风险投资的成功退出,不仅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持续发展是必需的,对个人而言,也同样是必需的。

(二)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分析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不能及时收回投资,他们的投资回报要通过退出来变现,因此一个理想的退出途径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分享投资对象创造的价值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基本回收方式

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源于个体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的价值。因此,参与分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个人财富是人力资本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基本方式,其他任何形式的退出方式不过是这种方法的衍生与技术处理。

在风险投资者看来,以分享收益的方式可以为投资机构带来持续与稳定的回报,分次收回投资而不是在一次完成,可以在税收上得到一定的优惠,而且风险投资者在参与投资与管理多名投资对象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模经济,降低每名投资对象的投资成本,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

对于投资对象而言,如果得到同一投资者持续的关注,表明投资者对于投资对象的认可。因此投资对象可能同样希望能以与投资机构分享其所创造的价值方式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以便能得到投资机构长期不断的支持与帮助。

尽管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是天然地归属于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不可能被分割,也不存在转让的意义,但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却是可以分割与转让的。并且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附着于自然人的人力资本会随着人的灭失而灭失,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致使这种收益权较难评估与定价,为此构想中的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最基本的退出方式是按照契约在一定期间内分享投资对象所创造的财富。

2、投资对象向风险投资机构赎回人力资本的收益权

经过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相关各方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与此同时,个人通过运用人力资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个人财富,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可以通过个人赎回人力资本收益权的形式撤出。

按照赎回方式完成风险投资的退出,首先必须在制订投资契约时,就应当有赎回条款,按照条款风险投资公司可以要求投资对象依据议定的价格赎回风险投资公司人力资本收益权。赎回也可以是主动的,比如个人自己融资赎回风险投资机构所掌握的收益权。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当投资不成功时,由于投资对象无力按照条款支付价款,即使是在投资前签署了回购条款,赎回也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

3、投资机构间转让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

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的转让,指的是人力资本的收益权与控制权在两个或更多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之间转移。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在需要退出时可以寻找另一个风险投资者,第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可能是对早期项目投资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基金;而接手的投资机构则可能是对后期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新的投资者将提供资金,购买第一个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就像一个接力棒一样,共同完成对于特定投资对象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接力式的进入与退出方式在普通的风险投资项目中并不新鲜。

引发投资机构间转让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原有投资机构的财务状况的变化,无力继续承担人力资本开发所需要的费用;原有投资机构的内部出现人员流动,而导致人才选拔培养能力出现大的变化,原有投资培养倾向已经不太适合;原有的投资机构在投资决策上出现了失误;新的投资机构的投资对象被其他投资机构看中。

(三)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决策

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使风险资本增值最大化。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退出时机选择方法有以下两类:

1、基于贴现现金流(DCF)的投资决策方法

在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是贴现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简称DCF)法,其中又以净现值 (NPV) 法应用最为普遍。这种方法通过测算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未来的净现值,来决定资本是否退出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下式为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NPV为净现值,表示t年内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收益的现值;Et是各期净现金流量, 为人力资本产生的收益减去成本;r为资金折现率;It为各期收益;Ct为各期人力资本投入成本。

2、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

人力资本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波动性, 同时人力资本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因此人力资本风险投资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看涨期权”,采用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运用实物期权的分析方法,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看作下一阶段的实物买权。比如,在人力资本的投资过程中,若前一阶段投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则获取到下一投资选择的选择权。针对投资对象的每个阶段的投资都与一个里程碑事件,以及一定的风险相联系,投资者评估各阶段可支付产品的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执行这一买权,继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如果环境条件发生不利变化,导致投资活动最终无利可图,投资者可以放弃执行此选择权。

针对实物期权,理论界探讨了很多定价模型。这些方法又大体分成连续时间模型和离散时间模型两大类。连续时间模型主要包括以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代表,而离散时间模型则主要包括以二叉树为基础的二项式模型。

对于人力资本风险投资项目来说,这两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差异还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基于现金贴现流的决策方法因为简单实用,而应用广泛;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估方法能够体现出人力资本管理中的序列投资特点,从而更能反映出人力资本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它的使用处于一个迅速推广的过程之中。具体采用基于贴现现金流的方法或是基于实物期权的方法作为标准来选择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机,依赖于风险资本家的偏好与决策环境。

从总体来看,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退出。退出不仅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同时确保了增值资本投入到新的人力资本投资项目中去,从而开始新的一轮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循环周期。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银行;风险投资;分析

科技银行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不仅是贷款对象不通用,就连贷款依据也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科技银行的贷款依据主要是借助风险投资,构建风险管理架构,而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则主要依据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型。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上世纪末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大,所以科技银行并不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萌生。但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想市场化经济发展,并且经济发展中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就给科技银行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并且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受到我国的重视,所以科技银行很快加入了我国的银行业。但因为科技银行主要贷款对象是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所以其必然面临很大风险。因此,加强对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简析科技银行分析和风险投资的关系

科技银行的主要作用是给创新科技企业融资,它本身特性导致它的风险系数偏高,因此也叫风险银行。随着近年来科技银行发展,致使很多企业融资环境得到了改变,但其中有很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仍然十分困难,导致其面临创业无门的尴尬局面,对我国的科技创新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近两年不断开办科技银行,并且希望以此来促进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对于科技银行的性质,一些学者在较早时期认为其是国家政策下的专门经营科技信贷业务的银行,并且科技银行应该完成对各类科技资金的统筹管理。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科技银行性质的普遍观点是:科技银行应该是致力于科技创新,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商业性金融机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科技银行的设立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在很多时候它都是以商业银行分行的角色存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科技银行更趋向于商业投资,这一特性导致它在我国被定义为: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科技发展,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商业性银行机构。目前风险投资的定义各方都不一样,但是风险投资促进了科技和企业内部技术的创新,人们对这一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风险投资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投资是在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对创新科技产品或服务进行投资;风险投资主要是通过购买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股份,帮助企业发展投资;风险投资是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所以,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的关系就是其投资对象相同,并且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二、从科技银行的实际发展分析其与风险投资的关系

1.国外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的合作关系

美国硅谷银行是国外科技银行的典型代表,其在美国的发展给各国的科技银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硅谷银行建立初期,其与商业银行的性质基本相同,提供的服务类型也与商业银行相似。但在上世纪末期。硅谷银行开始对其经营战略进行改变,将服务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并且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发展速度较快,且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新型企业,且这些企业被其它银行认定为投资风险很大的投资对象。通过这样的方式,硅谷银行迅速在美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成为最有地位的银行之一。并且凭借其超高的回报率,硅谷银行在20世纪初期登上了美国银行综合评估榜首。而在2008年出现的经济危机中,硅谷银行更是帮助很多中小科技企业度过难关,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硅谷银行自身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并没有出现亏损情况。根据硅谷银行的实际发展来看,其之所以能在美国的银行业中成为佼佼者,主要是因为其正确把握了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的合作关系,从而在不断的投资中获取高额回报。其在实际的经营中,经常在风险投资机构附近设立服务点,并且为风险投资机构及其服务的企业提供直接的银行服务。而根据硅谷银行的实际运行,其自身还会经营一些风险性较高的业务。其中主要是在投资风险基金的委托下,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管理企业,或购买这些风险投资管理企业的收益凭证。同时,硅谷银行还会通过对风险投资企业的建立,直接完成对风险较大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而正是在硅谷银行的不断努力下,其逐渐构建了风险投资关系网,通过这个关系网能够实现相互的信息共享,并且能够实现多方的深入协作。

2.科技银行和风险投资合作的重要性

根据科技银行的发展历程,其萌生与20实际90年代,主要是当时的工商银行长沙分行建立了支持科技创新的支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其并没有发展成我国最早的科技银行。在我国,建设银行在深圳的分行建立下属科苑分行,这家银行被各界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科技银行。在次之后,我国各地相继出现了科技支行。根据我国科技银行的早期雏形具体发展来看,其在实际经营中规模很小,并且数量较少,很多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而分析我国早期科技银行发展艰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在风险投资业务上的投入很小,并且没有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导致其很难在我国的市场中取得实质性发展。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很差,导致科技银行并不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虽然我国一线城市的风险投资发展相对较好,但是在这些城市中科技银行的数量极少,导致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处于合作困难的状态。在20世纪初期我国对科技银行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提出了在多地发展科技银行的计划。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科技银行的建立并没有得到落实,其中很多地区出台了科技银行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但是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在我国之后的发展中,很多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逐渐出现,这为科技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的基础条件,因此科技银行的建设逐渐得到落实。但根据我国科技银行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其中有很多科技银行设立在风险投资落后的地区,对其未来发展没有进行全面分析,导致风险投资效果没有实时表现出来。因此我国科技银行建立还有很多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建设结构。

三、分析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关系

就从目前科技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它投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银行是投资的主要途径,。投资者在开展投资活动的时候拥有选择投资对象的权利,但是其在开展投资活动的时候须要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投资者来说自己是很难承受如巨额的资金,同时企业也是银行投资的对象,这就达到双赢的目的。投资活动有固定的流程,一般是按照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然后注入部分资金,最后想银行借贷投资需要的后续资金;最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高于银行。由于投资者负责完成对投资对象的选取,所以其在向银行借贷之前就需要投入一定量的投资资金,这就会让其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银行拥有选择是否投资的权利,所以其会在投资者的基础上对投资风险进行再次评估,并且在投资失败时银行的融资属于债务,因此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总是会高于银行。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具有银行与投资的一般关系,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的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科技银行的运行和风险投资是息息相关的。在科技银行选择投资对象时,大多时会选择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一部分投资的企业和项目。简而言之就是银行对象就是已经得到一定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并且正在寻找其它合作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风险银行将能对相关风险投资进行密切关注,同时要全面仔细了解企业的运行现状,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投资风险。然后,科技银行会直接开展风险投资业务,这主要体现在风险投资公司的直接建立、协助客户募集风险投资资金等。另外,在科技银行日常经营中,其会同时为风险投资对象和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投资对象与风险投资机构中起到连接纽带的作用。这样能够让企业通过科技银行的关系网,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资金的募集,并且能够在拓展市场的时候得到资金支持和其它服务。其次,科技银行在选择服务对象时,一般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科技银行将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所以其在开展日常经营时必须要自负盈亏,并且要承担很高的风险。所以科技银行在开展日常投资活动的时候,必须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并且要让员工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但是科技银行的员工并不具有分析所有行业发展前景的能力,所以科技银行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只能将中小型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如硅谷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将网络、信息、软件、电子技术等行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并且主要针对这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这样能够让商业银行得到高额回报的同时让风险相对更低。而根据我国科技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规定其必须要支持对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中小企业。再者,科技银行现今在克服投资风险手段上还有很多不足。根据科技银行的实际经营来看,克服问题上的资金投入还有一些局限性。风险投资在资金的投资上显得力不从心,运营结构上还有很多缺陷,但是通过科技银行的帮助,就能让资金上的限制被突破。因为很多项目取得的风险投资并不能保证其顺利完成,所以其必须要通过其它方式获得资金,而科技银行就能为其补足发展需要的资金。同时,科技银行能够为投资对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各种传统业务,也包含投资银行独有的业务。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资金,并且能够从科技银行的关系网中得到更多的风险投资资源。另外,科技银行在开展风险投资业务的时候,能够通过普通银行服务了解服务对象的全面信息。最后,科技银行是风险投资与银行的结合体。在科技银行的日常经营中,不仅能开展债权投资业务,也可以开展股权投资业务,并且能够突破两种业务中存在的限制。在开展债权投资的时候,科技银行可以从原有客户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作为投资资金,这样能够减少其后续资金的募集总量和募集资金的花费,然后将所有的资金以借贷的形式用于企业创业投资。在这一业务中,科技银行不仅能从借贷对象处收取高于市场价格的利息,还能通过与企业的协商取得企业的部分股权,这样能够让科技银行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如硅谷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同时,会取得企业一部分控股权,或是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收取少量股权作为风险投资的回报,这样既让其日常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又让其在投资对象发展较好时获得高额回报。

四、结语

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决定其能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其自身得到有效发展。根据国外科技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科技银行必须要在风险投资高度发达的地区才能取得较好发展。但根据我国科技银行分布来看,风险投资相对发达的地方缺少足够的科技银行,而风险投资落后地区却有数量较多的科技银行,这对我国科技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让我国科技银行得到有效发展,就必须要对科技银行的分布进行调整。

作者:胡兴宇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林林,廖颖杰.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关系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1,07:77-79.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人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也开始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然而,根据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原则,企业在享受因人力资本投资成功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同时,必然也要承担因人力资本投资失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因此,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作为理性投资者在全面了解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从中找出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以达到最大限度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风险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法。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概念及特征

人力资本,引用著名经济学家舒而茨的定义就是: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人力只有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而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的投入,使其在质和量上都有所提高,并期望这种提高能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投入结果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主要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组成,我们仅就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展开论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政府、个人有以下几个特征:投资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资本的投资收益,较其他两个投资主体具有更明确的盈利性质;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培训以及部分用于卫生保健,范围较小;投资一般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约束机制,制约性更强。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状况不容乐观,投资严重不足。我国规定企业必须按工资总额的1.5%用作培训经费,但事实上这项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据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等的调查,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这和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如IBM,摩托罗拉等用于培训的经费占工资总额的5%—10%;在德国,培训工作费用每人能达到六七万马克。

既然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都如此欠缺,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如此被动,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投资风险的风范意识不强,而且非常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片面地夸大投资失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而没有从自身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管理。

因此希望通过对风险成因及规避方法的分析,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并懂得如何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从而能够积极大胆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外部环境的影响

国家政治倾向的变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改过去闭关自守的政策,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导致对跨国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却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求。

国家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

现今知识经济兴起,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我国重工业比重相对下降,导致企业过去投资的重工业方面人力资本部分闲置,而新兴的产业却缺乏所需人才的局面。

国家有关法律条款及制度的完善程度

在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但是由于劳动合同制执行时期较短,有关法律条款还很不完善,相关制度也不健全,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市场需求的转变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结果就很可能造成投资的失误。

科技创新带来的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缩短

企业为开发某项技术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此时如果遇到外界科技创新使这项技术变得落后、陈旧,则为此投资的人力资本将贬值甚至毫无价值。过去一个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用16年,现在却很难超过4年,可见人力资本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内部因素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选择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生产能力和手段,因此投资对象选择的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结果的好坏,企业应对此加以慎重考虑。另外,投资对象选择风险还表现在由于突发性事故致使投资对象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而引致的风险,这是一种不可抗力风险。

人员与职位的匹配风险

每个职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和不同的岗位要求,所以特定的岗位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员工的工作岗位应该和他的专业、兴趣、特长、经历等相匹配。

激励制度的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对象的意志。如果企业激励制度不科学,会导致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投资者与收益者不完全一致造成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导致投资者未必是收益者,事实上投资对象才是直接收益人。投资对象通过培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为投资企业带来预计的收益就跳槽到其他企业,给原投资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风险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员工的培养工作上,但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因而投资对象应承担的责任往往不明确,很多投资对象在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投向了其他企业的“怀抱”,最终导致投资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的风险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合。我国许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易造成人员流失,从而使企业投资受损。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方法

针对上述分析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规避风险的方法也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规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已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09年的国家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近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因此,没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的发展。

然而,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许多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遇到巨大的障碍。其中投资及其风险的规避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就中小企业投资及其风险规避问题作初步地探讨,试图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做一铺垫。

1.中小企业投资及风险的概念

中小企业投资是指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投资收益而将其所拥有的资金或其他自有资源进行投放以获取投资回报的经济行为。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遵循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能最大限度地超过投入的资本成本原则,在保证投资能够获得一定投资收益的同时,又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做出的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其所选择的投资方式紧密关联。中小企业的投资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根据投资的方向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对内投资可分为长期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长期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他长期资产投资等;流动资产投资又可分为现金、应收账款、存货投资等。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实现自身资产的最大化而将其拥有和能使用的资金予以投放到外部的企业或项目以获取更多收益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根据流动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短期对外投资和长期对外投资。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是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使中小企业的投资收益发生变动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也是指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说只要投资前预期的投资收益和投资后实际获得的投资收益不相等,就存在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并不是仅指其不利的一面,而是指其正反两个方面,可能是实际收益大于预期收益,也可能是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当然,对企业而言,总是喜欢投资能获得较稳定的收益,都喜欢投资风险低一些。

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个方面,系统性风险是指投资过程中由于宏观大环境变化而使所有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都受影响的风险,如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大规模战争等。这种风险是资金市场上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无法避免的,因此也叫市场风险和不可分散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于被投资对象的个别原因而导致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不稳定性,如被投资企业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种风险由于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投资对象而予以分散掉,因此也叫做企业个别风险和可分散的风险。

2.中小企业投资及风险的规避

2.1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机制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决策机制主要包括决策人、决策对象、决策程序、决策理论和手段、决策结果五个方面。全面把握分析这五个方面是中小企业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的关键因素。

2.1.1决策人

决策人在中小企业作出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决策人采取类似家族制管理的作法,在决策上,有如企业中的“家长”一个人说了算,凭“家长”个人的好恶选择投资对象(投资企业和投资项目),那么,这种“家长”独断的结果往往是造成决策风险增大。决策对了,企业得到发展;决策错了,累及企业的生存,甚至倒闭。

2.1.2决策对象

决策对象的选择是决策问题的核心。选择决策对象(投资的企业或投资的项目)的关键是有效的预测和可行性分析,根据有效的投资预测结果,正确选择对企业而言最适合的投资方案。投资预测是投资决策中最为重要的前置环节,没有准确的投资预测,投资决策肯定不会科学,要做好投资预测,各方面信息的收集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2.1.3决策程序

一个较大的投资项目,必须有一个决策的过程,经过投资项目的提出、可行性分析(即预测和评价,不仅包括财务可行性分析,还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选择(即具体的决策)、组织实施、信息反馈调整等步骤。如果企业没有科学的决策机制,这个规范的决策程序可能就不会按部就班地遵守,投资决策也就可能失误。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制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小型的投资项目决策,程序虽简单些,但原理应该是一样。

2.1.4决策手段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所依据的决策理论也不能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老一套,而必须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的财务决策理论,采用的决策手段和方法也必须创新,必须与决策企业、决策项目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只有这样,投资决策才可能更正确和科学。

2.1.5决策结果

所有的决策机制对决策对象的作用,最后都体现在决策结果上面。决策结果输出后,还要进一步审核验证。组织实施过一段时间后,还要反馈,如果出现新情况,还要对项目投资进行一些调整。

除预测、决策环节外,防范投资风险还需要在投资项目进行过程中实施全程的风险控制,如事前的预算、事中的控制、事后的分析等

2.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规避的方式

风险规避是指企业对其面临的各种风险辨识、衡量、预测和分析之后,准确把握其中的不确定因素,采取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或使不确定性降至最低水平。中小企业投资在进行风险规避时一方面要控制、减少风险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另一方面也要控制那些被认为是产生风险的各类行为与事件。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规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风险回避

有效的风险回避可以完全避免某一特定风险可(下转第359页)(上接第369页)能造成的损失。风险回避的适用条件:一是某种特定投资其风险所导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二是应用其他风险规避方法的成本将超过其产生效益。

2.2.2风险控制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时的损失程度。控制风险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在发生损失前未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而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具体有防止、阻碍风险因素的产生;减少业己存在的风险因素;改善风险因素的基本性质,加强风险单位的防护力等。

2.2.3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中小企业将不同类型投资风险单位加以集合,以便对未来损失进行预测并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小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可以分散不同种类的投资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2.2.4非保险的风险转嫁

中小企业通过降低风险单位的损失概率和缩小损失幅度,将损失的法律责任和财产负担转嫁给非保险业的其他经济实体的有效方法

2.2.5风险保留与承担

风险保留与承担中小企业投资在面临着某种风险无法避免,或因风险收入超过风险损失,能获得较大收益时,而采取的风险规避方式。常用于下列情况:一是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二是预计某一风险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在企业可安全承担范围之内;三是不可能转移的风险,或者不可能防止的损失;四是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等。

2.3中小企业宜采取的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特点是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宽余,市场竞争力有限。因此,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操作时,会面临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两难选择,总体上应该选择投资风险较低项目,而投资收益的高低却成了第二位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应该侧重投资风险的高低上,基于这样的原则,对中小企业宜选择的投资方式予以下列分析:

2.3.1在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选择中 宜选择短期投资

从理论上讲,长期投资的投资收益高于短期投资,但其投资数额往往巨大,投资周期长,见效又慢,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自然也大。一般中小企业从事这类投资,必须拿出自己的很大一部分资金,这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倾其所有,东挪西借,赌徒式的奋力一搏,孤注一掷,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一旦产生大的风险就难免导致破产结局。不少家族制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因此,为尽快回收投资,中小企业的在作出投资选择时,应多选择中、短期投资项目为佳。

2.3.2在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的选择中 宜选择对内投资

相对而言,对外投资的风险大于对内投资,因为中小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况不确定性总是多一些;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对方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而且第二种情况的对外投资目的,对中小企业而言,还比较难以实现。

2.3.3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选择中 宜选择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一般都是对外投资的方式。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需对外投资时,宜多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采用直接投资的好处主要有:一是采用直接投资可用现金投资,也可用实物资产和知识产权进行投资,而间接投资只能用现金去购买股票或债券;二是直接投资对被投资企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可以影响和控制对方企业的经营,为我所用,而间接投资对中小企业而言就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发行证券的都是大企业,一个中小企业去购买一部分证券肯定达不到控制或影响这个被投资的大企业的目的。

当然中小企业为了有效利用自身暂时闲置的资金,也可以搞一点对外的短期间接投资,但要特别需要注意投资的流动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谢绚丽,赵胜利.中小企业的董事会结构与战略选择.管理世界.2011,(1).

[2]陈乃醒.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杨世忠.管理咨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8.

[4]林汉川,夏敏仁,何杰,管鸿禧.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

[5]陈林龙.管理:风险管理、财务计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1.

[6]陈新平,何冰.企业管理自我诊断.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7.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企业家 风险企业 管理监控

风险投资过程中的管理监控是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管理参与、咨询和监控,是减少投资风险、确保预期的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融资投资方式的重要标志。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对象监测、逆境识别、逆境诊断、一般对策、危机管理等5个部分。

一、对象监测

对象监测是指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如生产、经营、融资、决策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它的任务是描述企业真实状况及发展动向。一般来讲,风险投资家监测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参加企业董事会;(2)查阅企业财务状况资料、产品资料、生产设备资料以及经营计划;(3)向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咨询;(4)了解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情况的变化以及客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企业家可能对风险投资家隐瞒了某些重要信息,特别是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家密切关注与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情况,必要时要请有关科研机构提供帮助。

二、逆境识别

逆境识别是指风险投资家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判识企业的具体经营环节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逆境现象,如产品成本太高、市场成长缓慢、不当的财务控制,企业家无法有效管理等等。斯威庭对风险投资家所作出的实证研究(见表1)发现,风险投资家较为关注的是利润、投资回报率、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这4个指标,因为这几个指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生产、管理、资金以及技术状况。一旦风险投资家发现这些指标出现了异常的下降趋势,便会认为企业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当然,对于不同的风险投资家以及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评价指标选取及重要性评估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企业种子阶段,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关注知识产权问题,而在企业发展壮大阶段,风险投资家则会关注供应商和客户的变动情况。

表1 风险投资家的监控目标 重要程度

均值 方差

1、净利润 1.29 0.59

2、投资回报率 1.57 0.53

3、销售额 3.15 0.90

4、市场占有率 3.71 0.95

注:5表示最重要,0表示不重要,4、3、2、1表示重要程度从强到弱。

三、逆境诊断

逆境诊断主要是对已被识别的各种逆境现象,进行成因分析、过程分析和发展趋势的预测。这里,我们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因素分为两类:技术问题和管理失误。由于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对象主要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将技术问题单列出来,它主要包括产品无法在有竞争力的成本下完成、产品原型测试不满意、新技术出现使产品过时、替代性产品出现、后续新产品开发失败等等。管理失误是指企业管理层因企业内外环境的突变或个人认识错误而造成的错误管理行为,它包括错误的行销策略、不当的财务控制、管理层内部的斗争等等。对于企业出现的每一问题,风险投资家都要认真加以诊断,以分析哪种因素是主要的,起丰导作用的;哪些是从属的、派生的。比如由于竞争加剧导致企业销售额下降,风险投资家应分析这是由于企业产品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还是企业营销系统出了问题。

四、一般对策

一般对策是风险投资家在对企业逆境诊断基础上,针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当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技术问题时,风险投资家首先应判断技术有无更新改进的必要和可能。若风险投资家认为企业技术已经过时,并且没有开发新技术的基础和条件,风险投资家便会考虑在适当时机撤出资本。若风险投资家认为企业技术只是在一些细节上还不够完善,风险投资家便会利用其资讯网络向企业提供支持和援助,以便企业及早走出逆境。当企业管理出现问题时,风险投资家首先会利用自己在财务、营销方面的专长向企业提供帮助,比如企业资金短缺,风险投资家便有可能以担保形式向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而如果企业销售渠道不畅,风险投资家也可以帮助企业设计适当的营销战略。

五、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风险投资家应付企业逆境的一般对策不能有效扭转逆境现象,企业陷入危机状态(如持续亏损、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生产停顿等)时,风险投资家所采取的一种特别管理活动。它是一种“例外”性质的管理,风险投资家在企业管理层已无法控制经营局势时,通过撤换企业管理人员,执行特别计划等应急措施来积极介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一旦企业恢复正常,风险投资家便重新履行其日常监控职能;但如果风险投资家的措施失败,风险投资家就不得不撤出资本,在企业出现危机时,风险投资家通常会采取的措施是撤换企业的CEO。

为了减少风险,风险投资家除了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进行监控以外,一般在契约中设立一些限制条款,限制企业家从事有可能损害风险投资家利益的行为,包括禁止企业家未经风险投资家同意将股份转移给第三方;禁止企业改变经营范围;禁止企业从事与企业主体不相关的投资业务;企业必须将流动比率、营运资金或净值维持在一定水准;企业必须维持与同业相同水准的负债比率。

参考文献:

[1]成思危: 成思危论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焦方义 刘春燕: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蔡 莉 杨如冰: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与演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在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人将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也开始把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然而,根据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原则,企业在享受因人力资本投资成功带来的丰厚回报的同时,必然也要承担因人力资本投资失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因此,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作为理性投资者在全面了解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从中找出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以达到最大限度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本文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风险成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法。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概念及特征

人力资本,引用著名经济学家舒而茨的定义就是: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人力只有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而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一定的投入,使其在质和量上都有所提高,并期望这种提高能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投入结果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主要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组成,我们仅就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展开论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政府、个人有以下几个特征:投资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资本的投资收益,较其他两个投资主体具有更明确的盈利性质;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培训以及部分用于卫生保健,范围较小;投资一般来说都存在一定的约束机制,制约性更强。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状况不容乐观,投资严重不足。我国规定企业必须按工资总额的1.5%用作培训经费,但事实上这项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据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等的调查,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这和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如IBM,摩托罗拉等用于培训的经费占工资总额的5%―10%;在德国,培训工作费用每人能达到六七万马克。

既然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都如此欠缺,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了。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投资之所以如此被动,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投资风险的风范意识不强,而且非常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片面地夸大投资失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而没有从自身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管理。

因此希望通过对风险成因及规避方法的分析,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并懂得如何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从而能够积极大胆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外部环境的影响

国家政治倾向的变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改过去闭关自守的政策,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导致对跨国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本投资却满足不了这方面的需求。

国家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

现今知识经济兴起,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我国重工业比重相对下降,导致企业过去投资的重工业方面人力资本部分闲置,而新兴的产业却缺乏所需人才的局面。

国家有关法律条款及制度的完善程度

在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但是由于劳动合同制执行时期较短,有关法律条款还很不完善,相关制度也不健全,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市场需求的转变

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结果就很可能造成投资的失误。

科技创新带来的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缩短

企业为开发某项技术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此时如果遇到外界科技创新使这项技术变得落后、陈旧,则为此投资的人力资本将贬值甚至毫无价值。过去一个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用16年,现在却很难超过4年,可见人力资本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内部因素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资对象选择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生产能力和手段,因此投资对象选择的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结果的好坏,企业应对此加以慎重考虑。另外,投资对象选择风险还表现在由于突发性事故致使投资对象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而引致的风险,这是一种不可抗力风险。

人员与职位的匹配风险

每个职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和不同的岗位要求,所以特定的岗位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员工的工作岗位应该和他的专业、兴趣、特长、经历等相匹配。

激励制度的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对象的意志。如果企业激励制度不科学,会导致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

投资者与收益者不完全一致造成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导致投资者未必是收益者,事实上投资对象才是直接收益人。投资对象通过培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为投资企业带来预计的收益就跳槽到其他企业,给原投资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风险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用于员工的培养工作上,但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因而投资对象应承担的责任往往不明确,很多投资对象在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投向了其他企业的“怀抱”,最终导致投资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的风险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合。我国许多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易造成人员流失,从而使企业投资受损。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方法

针对上述分析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规避风险的方法也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针对外部环境因素不确定性的规避

企业应该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和把握能力,并懂得如何积极运用现有的法律制度来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对本行业科技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尽量避免因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盲目性而造成的风险。

针对内部因素的影响的规避方法

慎重选择投资对象,尽量避免因选择不当造成的损失

人力资本的投资对象应当适合公司文化和具体工作岗位的特定要求,因此企业在选择时不仅要考察其专业能力而且还应全面了解其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的成长性。

做好工作分析努力使人员与职位能够合理匹配

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项基础工作,它是一项用来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与性质的程序。做好工作分析可以避免由于职位分析出现偏差导致的聘用失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加强企业管理,创造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实行工效与奖励挂钩,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其他激励方式,如晋升、加薪、上级鼓励和表扬等形式,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人员的流失。

树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意识,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

针对投资者与收益者不完全一致的现象,企业可以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之前,与投资对象签订协议,规定培训后投资对象应服务的年限以及意外离职应承担的责任,尽量减少人员流失造成的损失。

注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能起到企业群体的黏合剂、企业成员的剂、企业活力的激发剂的积极作用。如果企业树立了受到员工认可的经营理念,营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环境氛围,必然可以使员工融入企业当中,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保证人员的相对稳定。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方向的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

借鉴经济管理上的投资组合多元化的原则,用于人力资本投资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预测、预警、会计核算、效益评估等机制

目前人力资本投资的定量分析还没完全确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投资前的预测工作,投资中的效益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投资后的总结分析工作,尽可能的使人力资本的投资能得到合理的量化。

参考资料:

⒈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

⒉ 侯风云,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⒊ 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⒋ 熊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防范[J],人才开发,2002年11月

⒌ 程承坪、王飞军、黄小平,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探讨[J],人才开发,2001年2月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最重要的资本投入不再是单一的物资资本或金融资本,而将是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间的经济竞争将更多的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数量及质量的竞争。但是,由于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所存在的风险,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也导致了大量物质资本闲置或效率低下。本文拟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从而对风险的规避提出相关建议。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风险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都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为决策原则的一种投资行为。但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体现在: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特殊性、人力资本投资回收期较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受益主体多元化等等。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要受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先天的智商、偏好、行为与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评估中需要考察的因素就显得更为复杂。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环境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任何投资都存在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体现在人力资本投资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国家产业结构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给企业带来一部分人力资本闲置,而另外一部分新兴产业岗位人力资本贫乏的局面,使企业面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风险。其二,科技进步带来的风险。随着科技进步,人力资本的可使用周期将会缩短,企业将不得不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其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带来的风险。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但在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利益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

(二)企业付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中存在的风险

从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的角度上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是指人力资本的取得、开发、使用、保障以及离职所要付出的成本。具体说来,包括为获得人力资本而付出的招聘、培训投资;为使人力资本发挥作用,付出大量的诸如薪酬、福利、奖励等投资;获得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相关资料的员工离职跳槽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等等。企业在付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中存在的风险包括:

1、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本投资对象中的风险

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本投资对象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对象选择不当导致培训成本增加;二是企业选择的投资对象日后出现离职的情况。从招聘来看,成功的招聘,可以给企业增添新的活力,使企业获得发展所必须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但一些企业在招聘中往往缺乏明确的岗位描述,存在人员甄选不分类型,笔试、面试不讲技术,考官凭主观随意性来决定取舍的现象等问题,导致招聘的人员的能力、兴趣不符合岗位要求,在将来的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其最大作用,甚至出现员工离职问题。从培训来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性格、品行、专业、兴趣、学历、经历等都会出现差异,不同特点的员工应该适用于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岗位培训。企业如果在培训中不考虑员工自身的特点,就会影响投资效果,增加投资成本。

2、人力资本的损失风险

企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也存在使用中的折旧和流失(或报废)。一方面,由于受科技进步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再一劳永逸,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掌握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周期在缩短,也就是说企业的人力资本每年的折旧额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每年的人力资本折旧额还会逐渐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企业的人力资本还可能随着员工的跳槽、生病、死亡而彻底流失或提前报废。如果是获得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相关资料的员工离职跳槽,还会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三)企业获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时存在的风险

对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投资者都能获得相应投资对象的所有权,通过运用和让渡这些资产获得收益。但是人力资本投资不同,由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天然属于个人,投资的直接受益者是投资对象个人的知识、技能等提高,而企业作为投资方未必能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只能通过雇员在企业内更高效率的劳动获取收益。当雇员接受了企业提供的培训之后,企业在与雇员的契约关系中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企业要想获得更多收益,就必须充分调动被投资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和建立合理的内部约束机制,而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制订和实施中又是存在风险的。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规避

根据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环境风险、投资成本风险和投资收益风险,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尽可能规避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一)对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进行认真分析评估

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本投资计划之前,应该首先对投资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来决定投资的对象、方向、数量、内容和时间。

1、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包括分析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趋势对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比如利率的增减对房地产企业会带来很大影响;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导向;分析国家的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政策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影响等。

2、科技进步和创新速度分析

科技进步和创新速度越快,企业人力资源所需要的知识更新速度也越快,人力资本的“折旧率”也会越大。分析科技进步和创新速度,有助于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数量和结构。

3、市场环境分析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市场需求也在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会避免投资失误和不必要的损失。

(二)在招聘和培训中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 市场机制 问题 对策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助推剂,它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切入,填补了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政府拨款或企业(个人)自筹与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使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由于有了资金的承诺而成为可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非常重要。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

2.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3.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三、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应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应逐渐淡出投资人的角色,鼓励更多的民营和个人资本参与到投资中,以规范市场运作。除了借鉴国外发展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使从事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资本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场业绩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介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来源与渠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创业板IPO泡沫;影响

一、前言

当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投资人一旦认定其拥有高成长性,便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这就是风险投资。现阶段,在应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商品化同新技术成果之间的距离缩短,而主要的投资回报方式体现在被投资企业不断增值的资本。而创业板IPO之所以同风险投资具有紧密的联系,是风险投资的特性决定的。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积极加强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研究势在必行。

二、IPO概述

在进行风险投资的过程中,IPO被作为一个有效的退出方式被广泛应用,在应用这一手段过程中,投资人不仅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够赢得较大的投资回报,鉴于此,在对风险投资价值增加作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IPO过程中企业的市场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依据。现阶段,在对IPO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包含两方面重点研究内容,分别为创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长期业绩以及IPO抑价。

现阶段,认证理论在以上相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认为公司经营中如果拥有良好的质量,那么是很容易对风险投资产生吸引力的,在对公司实际价值进行传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途径,那么发行风险投资的企业所持有的股份将作为认证发行公司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对公司前途判断的重要依据。

投资企业的签订工作需要由创业者以及风险投资者共同完成,在实施投资以后,投资企业不仅需要对一定的资金进行提供,同时也拥有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权利,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提升综合竞争力,并促进IPO的成功,最后,从中获得一定的回报。认证理论在对IPO和风险投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风险投资方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参与到了创业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享受到了“内部人”的职能。正因为如此,在拥有风险投资的创业企业当中,内部监控能力更强,信息更加对称,能够更加真实的展现公司的价值,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对证券承销商以及优秀的会计师等产生吸引力,这一过程中,可以促使抑价程度在IPO当中得以降低。

三、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IPO泡沫的影响

(一)风险投资同抑价

在对公司IPO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抑价,应用抑价能够对“赢家诅咒”进行有效克服,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由此可见,在对抑价造成影响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可以对不对称的信息进行改变,然而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风险投资呈现出来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会对抑价造成影响。

过桥投资者是政府背景下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它在应用过程中,无法深入公司管理内部,因此在面对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长期投资者以及活跃投资者是独立风险投资以及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过程中,这两种风险投资的功能更加强大。

如果风险投资是企业和政府背景之下的,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目标是实现最大化的投资回报,然而政府背景L险投资在应用过程中,促进就业以及产业的发展是投资的最终目标:促进母公司的发展是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的关键,这一出发点同普通投资者拥有本质区别,因为普通投资者更加关注最大化的收益,鉴于此,他们在应用的过程中,是无法对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有效解决的。

(二)风险投资同IPO后收益

在对投资者收益进行衡量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IPO后收益,IPO后收益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投资作为一个特殊的投资者,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首先,不同激励机制的差别。智力密集型行业是风险投资的主要特点,投资经理以及风险投资机构是该行业领域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前者需要拥有相对专业和深奥的知识和能力,后者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投资经理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充分应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机制,而这也是风险投资机构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次,较差的政府背景风险投资激励机制。一方面,投资项目经理在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当中,会拥有过多的顾及,因为其一旦投资失误,需要承担的各种非经济责任较多,因此其常常将业绩同收入分开,并将资产与惩罚分离:另一方面,政府出资人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禁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产生,因此将较少的权利赋予风险投资者。

再次,多重性是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目标的主要特点。财务投资回报在独立风险投资当中相对单纯,这种现象是无法准确衡量投资业绩的,同时,同独立风险投资基金相比,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经理工作中将受到更少的激励,因此严重缺乏激励机制背景下,无法有效吸引大量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

最后,增值能力的差异。在应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提供资金是其主要的特点,与此同时,其还需要能够深入到企业运行当中的各项经营活动当中,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将重要的信息以及资料提供给企业,同时在企业需要的情况下,还会提供一定的帮助,促使其生产经营中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2篇

[摘要]本文以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为研究对象,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β值进行 研究,分析煤炭股的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和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CAPM模型煤炭β值系统风险

一、CAPM简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第一个在不确定条件下,使投资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资产定价 模型。它是纯交换经济中的均衡定价模型,告诉人们按着投资组合理论去做会产生什么结果。

1.CAPM模型及理论内涵

CAPM模型为E(Rp)=Rf+β[E(Rm)-Rf],其中β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 酬率,E(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CAPM模型主要表示单个投 资组合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溢价之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认为,一项投资要求的必要 报酬率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无风险报酬率,即将国债投资(或银行存款)视为无风险投资;(2) 市场平均报酬率,即整个市场的平均报酬率;(3)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即β系数,即某一投资 组合的风险程度与市场证券组合的风险程度之比。如果β>1则这一投资组合承担的风险大于市场风 险,相应要求的投资报酬率就要大于市场平均报酬率,其超过部分成为风险溢价。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3-0093-03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总是存在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相关影响主体的个人、企业以及社会,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风险发生后,应该按照预先的控制方案实施,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难以承担的损失。

一、个人层面上的风险控制

每个被投资的个体都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个人要想避免人力资本投资对自身的发展造成影响,就必须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进行风险控制。个人层面上的风险控制应该从信息获取、职业规划以及环境适应三方面来探讨。

(一)信息获取

个人在风险控制方面首先要提高风险防范控制意识,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和业务水平,认清自己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获取途径、工作年限、工作合同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然后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来完善和提升自己。

个人需要很好地获取关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包括企业内部的信息、市场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业务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合理地对自己进行投资,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争取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培训产出。

(二)职业规划

个人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工作,可以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员工在制定公司、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计划时,还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份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员工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作出规划,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是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企业要在了解员工个人发展愿望的前提下,帮助员工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其创造实现目标的条件,并使员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必要的评估与修订,实现企业与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从而能够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的风险。

个人为了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必须考虑人力资本载体的成长和发展,即要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和自己的志趣、目标、能力、潜力等,进行综合考虑,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条件,促进规划的实现。

(三)环境适应

个人要想很好地控制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需要适应企业的人文环境以及工作环境,协调好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协调好自己娱乐休息与工作的时间,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为了适应工作环境,员工应该以虚心学习的态度,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工作,正确地解决和处理好工作中的问题,感受工作带来的愉悦感。同时,员工应该搞好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醒自己自主、自立、自信,另一方面要解除思想上的束缚,与大家和谐相处,自利利他,遇到问题虚心请教他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只有调整好了自己的工作心态,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避免因为工作压力大带来健康、工作等方面的损失。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总之,个人层面的人力资本投资要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天赋条件、个性偏好的基础上慎重选择。同时也要加强身体锻练,增强体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又可以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外风险,增大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二、企业层面上的风险控制

企业层面上的风险控制可以从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加强人力资源内部培训体系建设以及适当地规避与转移风险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选择恰当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间断性投资和组合性投资两种投资方式来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在对人力资本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开发时,企业往往并不需要一次投入全部的资源,而只须注入项目发展所需资本的一小部分,后来的融资与中间目标的成功完成挂钩,或者说与投资公司对个人努力程度与人力资本投资效果的观察结果挂钩。这能使每个投资对象了解他的努力程度决定是否能到下进一步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对人力资本投资对象起到激励的效果。同时投资机构也保留了在投资项目前景暗淡时放弃该项目的权利。对于投资者而言,分段投入资本保留放弃项目和对项目进行增资的期权,这两项期权对投资对象的行动是一种激励和约束,对投资公司具有很大的价值,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组合性投资是指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不把全部的资金投入到某一单独的投资对象,而是根据投资机构自身实力选择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风险程度、不同地区的多个投资对象作为其投资对象。这样,当一项投资失败时,其损失可以从成功的项目盈利中得到弥补,以求达到分散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二)加强人力资源内部培训体系建设

企业要想很好地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就需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内部培训体系建设。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系统培训的首要环节,培训需求能否科学地测定,将直接关系到其后各环节,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评估等的操作及其价值和意义。从需求主体来看,企业应从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层面、工作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投资必须满足组织发展经营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培训投资决策时,要结合组织经营战略和员工的需求,全面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要满足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次要合理选择培训对象。由于信息不对等,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并不能保证这些受训员工在培训后对企业的忠诚。所以,为了规避员工的逆向选择,如何选好培训对象是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向求职者提供相对较低的现期工资,或者份额相对较大的退休金福利。如果员工的时间偏好率比较强,也就是说他越偏好于当期的收益,那么他就会拒绝这种报酬,企业也因此可以从安排这样的报酬计划来筛选出时间偏好率较低的员工来进行培训。

再者,企业应该增加一般培训所含的特殊成分。这类培训往往与企业的特殊环境有关。如果员工离职,那么他到其他企业的价值就会降低。如果企业解雇了员工,那么企业也会面临投资报废的结果。因此,员工在当前企业的边际收益产品与他们能够在别的企业要求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种“剩余”,而这种“剩余”可以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进行分享。从而企业特殊培训有助于对员工和企业都产生一种继续在企业中工作以及留住员工的动力。但是,必须合理安排特殊培训的成本收

益分担。如果培训的成本全部或大部分由员工来分担,那么员工将会逐渐丧失特殊培训投资的动力。如果培训成本由企业承担,那么企业就会要求获得培训的收益,而只支付给员工市场工资。而此时,企业会面临员工的“道德风险”,如偷懒怠工,甚至离职。为了保证企业和员工的长远关系,最好的方法是企业和员工一起分担培训成本,从而共享收益,即受训员工以在培训期间接受低于市场工资的工资来为培训支付费用,而在培训结束后获得比市场工资高但是低于其边际生产力的工资。

最后,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企业被看成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只有二者的比例适宜、有机协调,才能实现企业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进行培训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均衡问题。一方面是对员工知识、技能和健康投资的均衡,改善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也是增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是在职培训投资与实物资本投资均衡问题,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与实物资本投资的结合比例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产品特性、技术特性和企业的规模,使企业总体投资收益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区间。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对象、方向等是复杂的,企业可以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对各种类型的投资进行必要的选择,以减少各种投资风险。

(三)学会适当地规避与转移风险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完全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所以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方式规避与转移风险也是一种风险控制方法。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回避风险的行为总希望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在完成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后,如果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风险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计划或改变目标等方法,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此做法本身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但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同时,企业在面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时也可以选择相机退出。相机退出指的是投资机构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有时会要求不按预定的方式获利退出,而是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而灵活作出的退出决策。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相机退出又分为止损退出与止赢退出。由于对人的投资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经过一定阶段的投资后,部分投资对象会达不到预期的投资目标,或者对投资对象的投资培养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如果继续按原来的计划行事,则会给投资机构带来更大的财务损失。为了控制损失,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投资机构需要考虑止损退出,不再进行后续的投资。与止损原则相对应的是止赢原则。在人力资本风险投资机构的目标已部分实现,但进一步实现有一定难度或当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时,风险投资家就应该及时止赢,选择适当的时机以最合适的方式退出,以保存投资,投入新一轮人力资本风险投资。

三、社会层面上的风险控制

社会层面上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政府、行业内组织以及人力资源持有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对于政府而言,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未来经济及政治等诸方面的预测研究。为了在将来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由国家出面组织一些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加强对未来的预测。尽管未来是未知的,我们的研究也许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但加强对未来的预测研究可以减少我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盲目性,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性。其次,要研究、收集、社会人才需求的预测,指导各类组织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矫正人力资本投资的偏差。最后,要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使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减少人才外流的人力资本投资损失。譬如政府对市场经济运作的管理能力,完善市场结构,维护市场运作的公正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谋求社会公平与效率的适度平衡。

对于行业内组织而言,行业内组织要加强协调合作,一要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人力资源政策的研究和把握能力,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避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另外,选择适当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对象、方向组合,减少单一投资的风险和竞争性风险。同时,行业内各个企业之间也要通过各种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应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为人力资本投资创造更加和谐有效的行业环境。

对于人力资源公司、学校等人力资源持有者而言,要加强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为人力资源提供更多的发展渠道,拓宽发展环境,实现人力资本的合理有序流动,控制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风险。

总之,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所以,我们需要很好地协调企业的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关系。这一套紧密相连的复杂体系中的每一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在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关系,从而保证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在一个合理的、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运转,防范和化解不利风险。

[参考文献]

[1]詹姆士・J・海克曼,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曾湘泉,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程承坪,谢科范,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风险防范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风险投资体系中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之间双重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中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建议。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及其特征

1.风险投资的定义。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是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1998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由民建中央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中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领域,旨在促进高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家不仅要投入资本,还要以股权所有者的身份,发挥他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企业经营管理。

2.风险投资的特征。就风险投资的实践来看,它主要选择未公开上市的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性或高科技导向的企业,以可转换债券,优先股、认股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实现目标。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获得较高的回报。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1)高风险性,高收益性。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是与其投资对象相联系的。传统投资的对象往往是成熟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信誉,因而风险很小。而风险投资的对象则是刚刚起步或还没有起步的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实性即风险性。在美国硅谷,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所谓“大拇指定律”,即如果风险资本一年投资10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在5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会有3家公司垮掉;另有3家停滞不前;有3家能够上市,并有不错的业绩;只有1家能够脱颖而出,迅速发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给投资者以巨额回报,而这家企业就成为“大拇指定律”中的“大拇指”。据统计,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中有50%左右是完全失败的,40%是不赚不赔或有微利,只有10%是大获成功。与高风险相联系的是高收益,风险投资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投资家们对于所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并非视而不见,而是因为风险背后蕴含的巨额利润即预期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动因。(2)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传统工业信贷只提供资金而不介入企业或项目管理的方式不同,风险投资者在向高技术企业投资的同时,也参与企业项目的经营管理,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风险投资者一旦将资金投入高技术风险企业,它与风险企业就结成了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生体,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要求风险投资者参与风险企业全过程的管理。(3)风险资本的低流动性。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流动性低的权益资本。一般的金融投资进行投资主要是为了赚取手续费或者利息收入,而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拥有公司的股权,并对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最终再通过股权转让来收回投资资本,获得投资收益。风险投资所追求的并不是基本可预计的短期收益,而是长远的权益增长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正因为此,人们将风险资本称为“有耐心和勇敢”的资金。另外,在风险资本最后退出时,若出口不畅,撤资将非常困难,这也使得风险投资的流动性较低。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

风险资本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后者的筛选决策,再流向资金使用者——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风险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

风险投资体系的三方参与者:投资者(Investor)、风险资本家(VentureCapitalist)和创业者(Inventor),通过风险资本这一枢纽,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双重委托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人的行动来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作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风险就此产生。

1.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形成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一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契约化载体就是风险投资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而引起的人问题,风险投资家就可能凭借其掌握信息的优势,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具体表现为:(1)风险投资家根据个人的情况或者个人的关系,向股东们歪曲要投资企业的情况,误导投资决策;(2)在投资后,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时,内外勾结,年取私利;(3)用风险投资资金去投机而不是投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以取得自身收益的短期最大化。

2.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的第二重委托关系。创业者以其新点子、新思想、新项目,形成对风险资本家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是风险企业,并且形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二重委托关系。风险资本家(及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中介,按照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这一根本标准,选择具有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组建风险企业。在这里,风险投资家是委托人,也是财产的名义所有者,企业家是人,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实际管理资金财产的运用。其风险具体表现为:(1)在获得投资后,企业家用假账或转移资产手段处理账目,造成虚假财务信息,出现实盈而账亏现象;(2)企业家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高风险投资,并不理会所投项目是否是“最优的”,或把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抛到脑后,为了个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地位,而把资金投向“劣质”项目。

三、国外风险投资对风险防范的制度设计

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市场机制问题对策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与方式。风险投资是高科技产业的助推剂,它在高科技产业化的关键时刻切入,填补了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研究与开发阶段的政府拨款或企业(个人)自筹与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的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使高科技产业化的各个环节由于有了资金的承诺而成为可能,在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所以完善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非常重要。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

2.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3.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多为技术干部转业,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但缺乏金融知识,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三、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策略

1.拓宽资金来源,实行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我国应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应逐渐淡出投资人的角色,鼓励更多的民营和个人资本参与到投资中,以规范市场运作。除了借鉴国外发展产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使从事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民间资本的这些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具有良好市场业绩的上市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来介入风险投资领域,将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直接融资来源与渠道,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由于风险资本存在着周期性特征,因此能否有效地兑现资本收益,即将其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促进风险资本的顺利循环以及增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就必须考虑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我国风险投资最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为企业购并,其他几种较为现实可能的退出方式依次为创业板交易、风险企业回购和买壳上市。

3.优化风险投资的投资环境,加快制定有关风险投资的法令法规

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立法和监督是促进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保障。风险投资是为风险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通过管理上的参与将科技成果“孵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特殊投资,它不同于任何形式的传统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法制化的市场行为,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是保证我国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4.加快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及项目评估机构的发展

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是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筹集者和投资者服务的专业性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资信评估机构、技术信息咨询机构、专业市场调查机构等专业机构。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投资项目评估专门机构,由有经验的评估专家对风险投资项目经行评估等专业服务,以指导投资者进行有效的投资。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紧密结合,风险投资也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采取政策鼓励,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开拓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引进风险投资人才,提供最佳退出渠道及加强风险投资机制建设等措施,积极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使风险投资更快的推动我国的科研成果商品化、技术产业化和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