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地理衔接教师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14

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教学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学科的衔接工作,更能体现科学教育的整体性,为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地理学习做好铺垫。

一、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7至11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1至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小学阶段学生大多依靠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认识、感知世界,进入初中后,学生逻辑、抽象思维逐渐加强。六、七年级处于认知发展过渡阶段,同时又处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科间的过渡出现脱节,很容易影响教学效果,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小学科学、初中地理等课程。中、小学在教学方法上会有很大不同,小学科学由于其教育对象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原因,在课堂上通常会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科学实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初中地理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如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大部分的初中教师认为造成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脱节的原因为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例如五年级科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从表象上知道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图片上了解了林奈的花钟,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根本原因必须等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了初中地理才能明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的衔接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

二、初中地理c小学科学教师交流的必要性及方法

做好初中地理与小学科学的有效衔接,最佳方法就是教师交流,初中地理教师深入小学科学课堂,熟悉小学科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掌握两者基本理念共通之处。

例如五年级科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本课主要内容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活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昼夜交替的影响,揭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本课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一些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第二部分,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昼间活动的动物和夜间活动的动物;第三部分,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动物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昼还是夜的活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物的身体构造、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学生们知道一些,可是有时他们并不明白生物的这些特点是由于昼夜交替而引起的。而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初中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内容涉及的。初中地理教师交流至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带着学生探究昼夜更替的成因以及对动植物的影响,十分有利。

初中地理教师交流至小学科学课程,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中小学教师之间能产生新的合作与竞争机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学习外来的新知识与经验,初中地理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展现自我,双方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交流会激发教师们的工作干劲和潜能,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交流可以让学生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各种不同风格的、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师会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开阔,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思考问题能够更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渗透学科意识。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初中地理学科内容,在过渡期教学中开始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尽快适应学科的分化,了解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地理的学习。

其次,融合教学方法。小学科学和初中地理,由于其教学对象年龄上的差距,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差异。这导致学生在中、小学过渡过程中不能适应,从而产生教学的脱节现象。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交流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中、小互补,让学生逐步适应两个学段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同时两个学段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学科教师的交流工作,能够使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学科更好地衔接,为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使小学科学向初中地理学科的过渡更自然、顺畅。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初中物理课本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课本主要是将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整合。虽然课本中的内容不是很全面,但相关的科学方法还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当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有关内容,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不会做出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和领悟。比如,初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只是将复杂事物进行简化后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处理的,从而导致了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了解的相对较少,教师也是经过过滤后才慢慢地教给学生的,即使是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也是浅显简单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都是课本中常见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将科学方法教授给学生,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运用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初中生自主研究来展开教学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利用探究性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因为是探究性教学,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探究上,探究过程是让初中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想对有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也是让初中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运用科学方法,初中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能够理解和把握。控制标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比较常用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通过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另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问题。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凭着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摩擦力是不是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是人们可以完全能够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如,走路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轮胎对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三、总结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3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环境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初中地理课程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根据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有用的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与时展的需要。

现阶段,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经历了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和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学习模式方面,然而,从现有的地理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极大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地理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因此,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足,教师要主动探究构建有效课堂的科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内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指课程教学,而是包括了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教学活动,其中,有效的含义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进步。因此,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即是指教师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成长,从而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且实现人格、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科学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主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深入详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来看,由于其在考试中的分值不高,因此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地理课常被安排在学生精力相对难以集中的时间,例如下午第一节等时间段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进而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难以达到课堂学习的要求,经常出现走神和打瞌睡等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前导入。

从课堂导入来看,其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导入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效果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设计导入方式,尽可能地采取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渴望。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通常所使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包括: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发、时事热点法、图片导入法等等,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导入方案,切实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支持

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地理知识的内涵十分繁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规律、地理概念、地理图像等等,要求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重点总结了下面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图像的展示和规律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图像展示、数据分析等等方式,让抽象概括的教学内容转变得形象具体,增强学生对相关地理规律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该内容时,学生会对地球的公转、自转等运动存在疑惑,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对其中的地理律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问题教学法,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加以理解和分析,并且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在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增强。

第三,情境体验法.根据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图像和声音都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而这些正是构建科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也十分重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地理现象能够有更深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有效初中地课堂的构建。

第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讨论交流、解决冲突等方面,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合作学习要求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教师能够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角色扮演法、课外教学法等等,教师在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把握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目的。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6-01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渗透科学的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物理知识素养。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逐渐采用了探究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型成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要逐渐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其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物理教学的答案而忽视了过程。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明白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同时,对其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物理教学和全面培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1.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

2.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2.1 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2.2 利用建立物理实验来渗透科学方法。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例: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关于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进行相关的思考。首先可以把一个电铃放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内,然后接通电路,这个时候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把塑料罩内的空气逐渐抽走,那么听到的铃声就会越来越弱。这个现象就可以说明,当空气越稀薄,声音的传播能力就越弱。但是实验是无法完全达到真空状态的,实验所模拟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来说明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笔者发现在高中教学别是在高一阶段,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学生普遍觉得非常生疏,这大大地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后来经走访、谈话等了解到,受应试教育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受到很大冲击,致使升入高一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其影响程度在不同的生源地存在着一些差异,高一新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十分突出。为了更准确、全面地了解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等,从而促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部分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课题界定

本调查所说的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衔接现状,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所具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的态度、兴趣、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储备、适应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迎接状况。对这种现状的了解十分有助于我们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益。

三、理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育统计学认为,在教育领域内,无论是教育科学或心理科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还是日常教务工作,都会接触到数量的问题,收集到许多数据,对这些数据,只有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和推断,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帮助我们发现有关的教育现象的规律。本课题,用教育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对象

从我校普高高2014级16个班和初2013级8个班中随机抽出高2014级4、10、11、13、14、16班,初2013级3、5、8班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38.2%。

五、调查方法

谈话、走访法:与个别同学谈话聊天了解学习状况;走访个别同行了解情况。

问卷调查法: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和选项,包括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态度、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其采用无记名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获得的数据认真统计、计算、分析。

文献研究法:搜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吸取他人的有效经验,丰富完善自己的问卷调查表。

六、调查内容

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衔接现状,一方面是指高一新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所具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态度、兴趣、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储备、适应状况;另一方面是指初中学生在地理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迎接状况。详见下面调查问卷样表。

七、调查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2月25日)

有意识准备和同学、同行聊天内容;精心设计完善调查问卷表。

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5日至27日)

问卷调查高2014级4、10、11、13、14、16班和初2013级3、5、8班。

总结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30日)

统计分析学生问卷调查表,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八、调查结果及分析

1、高中情况:

发放问卷表362分,收回359份,有效问卷354份。其统计结果如下:

问题: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地理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等等,这一切都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替代不了的。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这方面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落实是非常不足的,这对高中地理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十分不利于地理素养的持续提高。从表1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认识存在很大偏差,大多数同学认为地理是副科(这也许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悲哀!科目也会被分成三六九等!),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差,升入高中后对初中地理主要内容遗忘十分严重。

从某种角度讲,目前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能够一定程度直接反映同学们初高中地理学习衔接效果。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线,在区域地理中贯穿主题学习、范例学习,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所以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而在普通高中阶段,基本理论的学习则成为了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学习方法就应该转向理解、探究为主了。学习方法的变化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从表3中我们看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地理学习方法欠妥,仍然停留在初中时的记忆为主,还有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地理,这些学生地理成绩也很差。只有少数同学发现了初高中地理方法上的差异,并主动适应。而这部分学生地理成绩也相应较好。

此项调查是对前面第三项调查的必要补充和深入。一方面体现出在衔接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的自觉、主动性(第10、11问)的调查,一方面体现出对初高中地理学习脱节困惑的解决诉求的调查(第12问)。

从表4可以看出主动留意初高中知识的同学只占了极少数。能够举例说明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的同学更是少见。建议加强初高中衔接的占到了多数,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居然没有什么教学建议,可见对地理学科的漠视程度还是很高的。

2、对初中的调查分析:

发放问卷表163分,收回158份,有效问卷154份。

受调查学生系初中二年级学生,处于向初三过渡的特殊学段,本身学习压力很大,尽管面临地理结业会考,然而受升学教育影响,对地理这门不参加中考的科目仍然很不重视。对更长远的高中地理学习思想准备极不充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极少数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对地理图表的使用也限于少数同学,大多数同学谈不上有地理素养。

从表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地理成绩较差,有近半数的人不知如何学习地理学习。

9.你对地理教学的建议:

此项调查只有32为学生填写,其中请教师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有26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6.9%。另外还有4人要求不要再布置地理作业了。

3、几点结论

第一、无论初、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的不在少数,很多同学不了解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地位,不了解地理素养在现代公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性。在地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等诸方面处于消极状态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二、很多同学的地理素养现状堪忧。大多初中同学缺乏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准备和迎接,大多高中同学缺乏地理学习的必要储备。初高中地理学习脱节现象相当严重,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落实状况很差。

九、应对措施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6篇

1自觉参与学习对于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自觉参与学习,是针对于以往被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科学课堂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自觉参与学习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加深科学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性教学身份,鼓励学生独立、自觉地探索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求欲增长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长期的自觉学习意识,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科学文化涵养和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自觉参与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引入,以教学模式的发展推动了教学观念的革新,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奠定坚实基础,促使初中科学朝着更加切合时代需求的方向发展,是初中科学教学顺应整体教育改革潮流的重要举措.不仅如此,自觉参与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的扭转初中生对科学课程不感兴趣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科学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其科学素养的丰富和提升,为国家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自觉参与学习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初中教学的其他课程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推动了初中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模式革新的研究发展,对于初中教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凡意义.

2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2.1教育思想传统陈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教育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固守陈旧的教育思想开展初中科学教学,只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讲授,轻视对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无疑是背离社会发展方向的,对初中生的学习成长和教育的自身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教育思想的陈旧,使得传统课堂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于初中科学中.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以为学生解释和灌输硬性科学知识为主,轻视对于学生探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极不利于学生参与初中科学教学主动性的养成.不仅如此,受传统思想影响,轻视初中科学课程,将其错误地归为无关紧要的学科,严重影响了初中科学教学的发展建设,极不利于初中教学体系的完善建设,阻碍了整体的初中教育教学发展.

2.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面对多样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参与的学习水平,以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科学教学,显然不能满足教学发展需要,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科学教学多依赖于课堂讲授,教师作为授课主体,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这样的单一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能动性学习,学习思维得不到良好延展提高,科学素养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不仅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初中科学的实践性教学发展.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可能性,阻碍了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真实实践水平,使得实践教学不能真正起效.

2.3教学内容单调无趣

相较于其它教学科目,初中科学教学的内容相对枯燥,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单单依靠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大大限制了初中科学教学内容的延展,阻碍初中科学教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初中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基本科学知识和理论实验讲解两部分,相对枯燥和单调,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材的单一性和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也对初中科学教学造成了影响.教材因自身编写的限制,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延误了初中科学教学的时展,对初中生的科学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3自觉参与学习模式的初中科学教学路径探析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践行自觉参与学习教学模式也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引.在实施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指引,以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学习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质性提高,促进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2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革新

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初中科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初中科学教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改革.相较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授课,采取更能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创设问答式课堂,教师将理论知识隐藏在问题答案中,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通过对错误答案的排除,来加深学生对于正确答案及理论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再比如,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为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再结合课堂展示完成理论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以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初中科学理论教学的整体质量.不仅如此,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情况分配多样的问题,使得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对于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改革.对实践操作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前,要适当增加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课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实践课的开展要围绕理论教学的基础,始终以将理论知识具象化为目标,服务于理论知识教学.对于教学方法的革新,要在保证学生安全参与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在实验课程中,打破传统的实验室和课堂限制,鼓励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利用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更利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对比实验等方式,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区分操作,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科学实验的主动性,拓展其科学思维,促进初中科学实践教学的多样发展.

3.3从教材入手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7篇

/

关键词 概念衔接 重要概念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 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 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 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 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 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 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 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 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 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

初中阶段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通过“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探究霉菌生活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科学探究方法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高中阶段,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及“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学生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对实验材料选取、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学习“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尝试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字:小学科学;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小学课程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初中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与作为入门阶段的初中二者并非是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决定性阶段,从小学到初中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教育任务、目标的实现。小学、初中科学课程对对于学生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素养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学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等原因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材的多元化、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使得科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也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科学学科在中小学衔接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影响教学的开展

小学阶段,学习的外部活动形式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低年级的教学多注重参与度与娱乐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初中阶段学生们的生理与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学习内容也从过去的具象感知逐渐过渡到抽象概念的理解。另外,伴随成长的个人价值观正在形成,青春期的叛逆、自尊、畏惧情绪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使得对学生对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目前,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脱节,一方面初中的科学学科的工作把重点集中在知识的输出,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小学迅速过渡到初中的知识,在内容、难度以及形式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压力,抽象性的内容使学生在一旦受挫折的情况下很快就丧失了对整个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教材的差异性与多样化影响教学的开展

中小学科学学科的编写虽然都已《课程标准》为依据,但是在编写的思路、特点、形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小学的科学课程教材切入点小、难度小、体验性强,内容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象和基础科学实验为主。而初中阶段的科学学科内容多、难度大,内容多以量化说明、概念为主。而目前,小学、初中科学学科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内容、形式上的衔接性较差,系统性、连贯性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3.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影响教学的开展

小学与初中的分开办学,让小学、初中的科学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互不熟悉对方的教材,对9年制科学教学缺少系统的认识。出现小学老师随便教,初中老师重复教的状况。另一方面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在教学形式、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小学老师注重学生的个体情感以及学生本身,而初中老师由于教学压力很难关注到学生的个体情感变化。在以往对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因素的调查中,有20位学生提到了物理老师教学方法对自己的影响,虽然这个比例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0%(调查总人数为200),但我们可以看出,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的方法或多或少影响学习的深入。

4.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影响教学的开展

小学阶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够重视科学教学,课时量和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并不扎实,尤其是数学的基本计算能力。由于在小学阶段缺少有效的训练,部分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出现了单位不会换算、计算速度慢等问题,而基本科学知识的缺乏影响了整个科学学科的教学进展。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小学阶段实验课开设少,动手机会少,学生缺少真实而有效地体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限于理论而缺少实践的支持,造成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很多初一的孩子更多是小学阶段的“让我学”,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

面对小初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教师、教材在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与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了解、适应,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过渡,注重知识的衔接,习惯的培养,关注情感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积极有效、科学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5.注重兴趣的可持续,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们的“最爱”,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却成了“噩梦”,原因之一是由于在内容上初中的科学学科难度要远远大于小学,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个人情感因素在初中阶段发挥了很大干扰作用,使学生们对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动力。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情感的波动。

6.注重教材、教法的可持续

学校、教师之间应该建立沟通机制,避免小学、初中衔接上的断裂层。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师应有教法、学法等方面的沟通,并熟悉1--9年所有教材。小学老师应知道同知识点的“未来式”,做好小学阶段的铺垫。初中老师应知道该知识点的“过去式”,了解学生的基础,避免重复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在教材上,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接受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下一个阶段。针对初中生计算整体薄弱的问题,小学阶段应结合小学数学,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小学生的运算达标,夯实计算能力。

7.依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分阶段培养学习习惯

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依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顺利由“他律”向“自律”和“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首先得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让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自主安排学习任务、做事不磨蹭、善于总结反思、独立动手实验等习惯都要求在小学阶段有目标、分阶段逐步培养起来。

4.重视科学,规范教学

老师、学生、家长都要提高对科学学科的重视,意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要性。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杜绝随意换课、代课,科学课当自修课用等现象,规范教学过程。小学科学重实验,重体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培养都离不开每一个实验。科学学科的教师要做好每一个科学实验,积极开设学生分组实验,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在实验中充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初中科学学科的衔接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策略做好科学学科的小初衔接。在小六的毕业季,我们可以开设小初衔接的科学体验课,在学习内容、方式以及学生的心理上做足功课,帮助学生提早适应初中科学的教学模式,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同时,也可以加强小初科学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减少小初衔接的断层现象。

参考文献:

[1] 冷见,代武春,邓小琴.浅谈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

[2] 韦安勤.浅谈“中小学衔接”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3] 吴涧石.科学科学的中小学衔接策略探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年第12期.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2301

初中生普遍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加上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许多初中生对地理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地理学科学困生。如何转化初中地理学困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转化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主动思考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必须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方面的兴趣做起。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逐渐重视起来,但在教学方法上仍有不足。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注重课堂情景导入。

精彩的情景导入让整堂课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情景的设置也要联系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投其所好”。教师可以多花一些心思选取一些热门的新闻,热播电视剧、电影、专题片或综艺节目的相关情节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如利用的新闻事件,讲解中国的海洋资源;通过电影“智取威虎山”,讲解“雪原林海”――吉林省等。

2.联系生活实际。

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的经验,提出与生活相关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积极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讲解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天气是什么样的、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等,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明确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学困生往往并不是学不会,不聪明,而是不想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花费精力去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所以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和重要性是关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呢?

1. 满足生活的需要。

首先,学习地理是为了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地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古代,就有很多例子,说明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被传为千古佳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故事“草船借箭”,诸葛亮就是将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军事战争中,赢得了胜利。如今,必须要应用地理常识的地方也非常多,比如外出旅游,首先就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才能在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个地方降雨频繁,就要备好外套和伞;那个地方日照强烈,紫外线辐射强,就要做好防晒准备等。

2. 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完善知识结构。

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学习地理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环境的有效保护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极地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等,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三、增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地理教育国际》中明确指出,地理教育要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为了培养学困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适当在地理教学课堂以外再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最好是以小M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生们分工合作,一起思考规划,制定方案并且共同实施,完成任务。例如,测量早中晚不同时间学生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等活动,让学困生也能自主发现问题,学会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

综上,初中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解决,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兴趣,并且提高学校、教师甚至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研究和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成功转化学困生。

[参考文献]

[1]陈静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 学周刊,2016(36).

[2]许华. 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措施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效率

初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是新奇的,对于化学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的。然而随着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地降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然而要学好化学,并不是只需要学习好相关的化学实验,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因为所有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上的。本文就对初中化学的理论教学展开分析。

一、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课堂太过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理论课程都是比较枯燥无趣的,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理论课程,然而对于化学来说,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学好化学。在初三化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从而导致整个化学教学课堂十分枯燥无趣,因此许多学生都会在化学的理论课程上昏昏欲睡,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教学课堂太过枯燥,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方法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初三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化学是一门理科,可是相对来说,化学又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化学不仅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还需要学生记忆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的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很多学生一下子是很难摸索出学习化学的学习方式。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不当,从而导致化学理论教学的效率不高。例如,对于化学理论知识,部分学生会用学习文科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进行死记硬背,然而有部分学生却是使用学习理科的学习方式,仅靠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难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识的,因此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不够,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于部分化学教师来说,他们比较喜欢“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很吃力,所以目前初中化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不够。

二、解决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教学问题的主要办法

1.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理论知识之所以会无趣,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化学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太过单调,所以要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比如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溶解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Flash来制作不同物质溶解的过程动画,从而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溶解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识。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加强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介绍每一种化学物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该种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像我们经常用双氧水来进行消毒。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强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

2.适当地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于化学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学生既要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又要利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根据学习内容来引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学习文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为元素周期表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在学习化学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用学习理科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为学习元素的化合价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故此,在化学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适合的学习方式。

3.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虽说化学是一门理科,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和领会,但是教师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

总的来说,学好化学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件难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1篇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认知水平及初中地理仅作为“次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讲授法。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我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高一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初中已有知识

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需要占用高中的教学时间,如果在教学中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效率。同时,地理学科因其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地理事件原理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有一些复杂的、抽象的问题和现象,如果教师单纯采用语言描述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

3.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比如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挂图、多媒体教学、诗歌、趣事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身心愉快中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1.注重学法引导,减轻学习负担

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问题的设计上和知识的传授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会明显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此时能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适当的点拨,他们将很快地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生。

2.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初中的地理课堂多数以“师讲生受”进行,而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强调理解的是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思维方法 兴趣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43

物理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学科,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有助于他们在物理学科的学习。物理学科的学习与别的学科有着相通之处,同时也包含着它本身特有的特征,初中教师需要培养初中生的特定的思维方法才能让他们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上走得更远。

一、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学习

在刚接触到物理学习的初中生来说,有的学生会认为物理学习和数学没什么两样,都是通过记公式,再将公式运用在习题中,这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所存在的最大误区。作为教师,让我们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前,我们需要告诉学生,物理学科的特有魅力,让学生分清物理和数学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告诉学生想要学好物理,首先需要一定的语文基础,其次还需要数学知识作为工具,协助我们物理试题的计算,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学生需要知道所学知识点的物理意义。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区分,在物理上很多时候概念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代表着不同物理意义的物理量。比如初中二年级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时,其中有两个量就是只有一字之差,如果学生不注重区分,就会很容易的混淆这些“相似”的知识点,其中有音调、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而音色是指声音的特性。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生活、学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学习物理

物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需要学会回归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现象,联系生活学习物理,这种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深,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初中生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就可以根据生活中自己面对镜子照相的情节联系起来,这会让学生在理解以及知识的记忆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他们会很容易的记住平面镜成像有这样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相垂直的。总之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联系生活是让物理学习简单化的途径之一。

(二)注重基础的学习

学习就如同我们的建筑,在建筑中有了牢固的屋基,房子的建筑才会牢固,同理在初中生的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他们在物理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如果学生对基础的知识掌握都不牢固,一味的追求难点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会让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追求难点知识,再去突破他们自己。

(三)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不管学生在学习什么科目,课堂中认真听课,收获效率才会高,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在物理课堂中,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对于学好物理尤为重要。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在书上勾画,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把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记录下来,把课堂中没有听懂的、或者是听得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课后及时向老师询问,及时把不懂得问题弄明白。

(四)学会选择做练题

对于富含逻辑性较强的物理学科,倘若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不去练习试题,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理科科目知识的学习是极其不好的。本身在理科知识的学习,就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试题训练来强化知识的掌握的。学生在课后做练习题是很重要的,选择怎样的题作为练习题是更重要的,如果做了练习题,但是习题不具有代表性,这样的试题作为他们的练习题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

三、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常见学习方法

(一)画图法在物理学科的学习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学会一些作图的方法。比如光路图、线路图、受力示意图等。在物理学科中,每一种作图都是有相关物理规定及要求的。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作图法去学习物理的时候掌握相关的基础物理知识。比如说学生在作光路图的时候需要注意:实际光线需要用实线画出,而不是实际光线的部分则用虚线画出,在画光线的时候要记得带箭头、并且学生要注意把光线与光线之间连接好、不要出现断开的现象,还有学生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大概地听了老师讲画图的知识,但是对于这些需要记住的注意事项不了解,他们在画图的时候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学生要学会画图,学会注意画图的相关规则去画图。

(二)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上的应用

所谓的控制变量法,就是通过控制一些物理为定值,改变另一个物理量,最终改变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上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仅是在初中物理中。在我们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压强时就有用到,压强是指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我们在讨论面积上的受力和面积的大小对压强的影响时,就是通过面积一定来改变该面积上的受力大小,在不同大小作用力的情况下压强如何变化;同理我们还会设置受力相同,但是物体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不同,再观察压强是如何发生改变的。当然在设计实验的时候,需要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这样的结果才具有可对照性。

(三)总结、归纳法在初中物理上的应用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始有终,学生在掌握知识后,应该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归纳中遇到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及时的向老师询问。归纳,总结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清楚的明白在每个章节中,我们讲的究竟是什么知识点,学生学会在新知识讲完后去归纳知识,让他们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更加清晰,也才能更好地把各章节的内容练习起来。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3篇

一、小学科学教材和中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异同

1、两者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都突出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两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让学习在兴趣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并且提出了无视地区差异、无视文化差异、无视天资差异的公平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要求。两个阶段的课程都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和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逐渐养成在科学领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积累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正确的科学思想、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探究的科学精神。并且,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为着力点展开,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的观察和感悟,逐渐深入去了解所涉及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验证,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并且,两门课程都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和对接,比如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通过科学研究的定性到定量、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实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地理和、高中生物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两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和广度存在差别。从同是苏教版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总的方向上是实现了有效衔接体现了教材知识布局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认真研究之后又发现两个阶段的教材虽然就同一科学知识进行了讲解,但其方向和侧重点是存在了明显的区别。老师可能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的和联系,但学生就会以为两本教材出现了了雷同,就如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数学就进行了微积分学习,但进入大学之后又专门开设微积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效果是一样的。

二、如何根据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教学

1、注重学习程度的传承和对接以避免重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相较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了极大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究和了解的深入有了全新变化和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的许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根源探究的思想和许多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仍然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同样也是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进行有效的继承以提高学习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异同和衍生,初中阶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承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继续重复或人为割裂的两种极端感觉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两个阶段授课知识点机械重复而丧失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2、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深化以强化能力。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材和中学阶段科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看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验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3、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提升素养。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还必须注重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打下及时的基础。应该说,不管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是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比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等课程作一个初步的铺垫,许多更深入的知识将在这些专业科目中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习现状 学习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80-02

高中地理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等特点,与初中地理相比知识跨度更大,且更注重实际应用,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理科”,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听不懂、搞不透。我校是一所山区学校,自2006年以来开始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和研究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新教材尽管在知识难度上比旧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不亚于学数学、物理等学科,这无疑直接影响了地理学科教学成绩的提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呢?以下从教材和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学习地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存在断层现象。

山区初中校对地理课程设置了两年学制(七、八年级开课),并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学科在初中属于弱势学科,有的初中校(特别是农村校)视之为副科,认为知识只要理解和记忆即可,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有些甚至形同虚设。教学内容也过于简单,加上九年级一年的教学空白,学生升入高中后一接触地理知识,就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这样,高中地理教学十分被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回顾、补充初中的知识,而高一、高二地理一周只安排2课时,严重影响了高中阶段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另外,学生,尤其是文科的学生对相关理科课程如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

2.教材内容的安排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地理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与初中地理相比,知识跨度更大,深度更大。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开始就介绍高考中最难的部分――“地球运动”的内容,给高一新生造成地理学科太难的第一印象,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更谈不上有学习的兴趣了,学习不主动,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进而产生学习的障碍,成绩始终无法提高。

3.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特点的了解。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是由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从学科内容来看,其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科学,具有亦文亦理的特点,正因如此,许多学生在初中形成了学习地理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只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高中地理更趋向于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原初中的学习方式在高中难以发挥作用。

4.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学科的各种思维能力都较强,知识的呈现与初中相比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抽象性,尤其是高一学生刚开始学习的必修一,空间思维能力更强,每一章节的内容都离不开地图,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读图析图能力薄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能力差;思维的逻辑性也较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尤其是在综合分析题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欠缺。初、高中地理的差距如此之大,部分学生便难以适应,也自然会感觉到学习吃力。

5.教师的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传统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却没能很好地发挥。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满堂灌”使学生难以消化,知识框架混乱,重难点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抑制,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而高中地理新教材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适用性。“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在教学中普遍得到了重视。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亟待进一步改进。

二、学生克服学习高中地理困难的对策

要让高中学生真正地克服学习困难,学好地理,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深化教材改革,做好知识衔接。

初中地理知识,尤其是区域地理知识缺乏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最大困难。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扩充必要的知识点,如地球、地图等知识,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以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

2.提高重视程度,养成良好习惯。

山区初中校教师要树立初高中一盘棋的意识,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好地理,不能只是简单背背、搞突击,而应掌握一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重在理解和运用,应加强平时对知识的积累。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如课前自学、上课专心、课后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学习效率自然就能得以提高。

3.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了解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挖掘高中教材的特色和优势,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在教法的选取上,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来确定,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自主学习和活动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4.推广学法指导,突破教学难点。

“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也是新课程目标中的“亮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和“明理”的基础上,会“说理”和“析事”,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识记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提高识记效果。针对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教师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可采用编歌诀、编顺口溜、形象记忆、数字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将记忆变成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例:地转偏向力、风向判定、气旋与反气旋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左右手定则法进行记忆,形象直观。另外,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科学运用“尝试回忆”的方法,解决记忆方面的难题。

第二,加强横向联系,贴近生活实际。将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指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注重知识应用,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地理现象,如:用地理原理解释“晴天温差大,阴雨天温差小”等生活常识。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学有所用,尝到学习的甜头,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

第三,指导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无图不地理”,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挖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一方面,教学的主体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也会因人而异的;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教研理论水平和经验积累,只要坚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多了解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多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恐惧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喜爱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衔接;小学和初中;生物教学

近三年,我同时担任学校的小学与初中七年级的科学教学,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对科学学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特别是生物教学的学习尤为明显。学习效果和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在小学时是班级中科学学习的佼佼者,也对初中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发现问题的根本在小学科学生物教学与初中科学生物教学的衔接过渡没能做好。原来,小学生物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都对初中生物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从而热爱上初中的生命科学,就要解决小学与初中的生物教学在知识、兴趣、教法和学法等上的衔接问题。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对教材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小学生物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中生物教学是小学生物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所以要注意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为初中生物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平时,经常听到初中科学老师对小学科学老师抱怨,说所教给学生的知识在小学阶段都有学过,但是并没能很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有帮助。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再与自己平时教学中实际情形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出在中小学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没有做好。例如,种子的生物教学中,小学阶段的重点是观察种子的外形,初步探究和观察种子的萌发。在中学阶段则侧重于学习种子的内部结构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个体发育的教学中,小学着重于动植物外形结构的学习上,而中学阶段则会深入学习动植物生殖等知识。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学习中,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人的具体活动与身体相应部位的关系,粗略地了解了人体的几大系统,而初中阶段会深入学习认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这些都说明了中小学生物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是递进式安排的,也是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所以建议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相关的知识点,为初中的教学进行服务;针对小学生物教学内容,初中老师应该对所教的内容做好选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凤仙花种子的发芽中,对各种种子外形特征就进行过观察;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对种子的萌发也尝试进行简单的探究方案的讨论与设计。这些学习中内容到初中七年级下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时还会涉及,那么这时就将初中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渗透到小学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也能很好地为初中教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在教学初中七年级下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时就将重点放在探究种子内部结构与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内在联系上。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中小学生物教学的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学生物教学注重从感官观察、感受等情感上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而初中更注重学生生物素养的养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会更广、更深。这就要求对中小学生物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地衔接好,只有这样,初中生的生物素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才能很好地得到提高。

中小学生物教材在形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会让人对中小学生物学习产生偏见,认为小学阶段的生物教学没有学好,对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不会有影响。其实,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生物教学之间还是有很多联系的。有很多小学生物教学知识都可以用在初中教学活动的情景创设中,为初中生物教学起到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对新知识的过渡作用。例如,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动物的繁殖活动,就可以作为七年级下册动物的生长时期教学的情境创设部分。小学六年级中的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也可以用来作为初中七年级中的物种多样性的情景部分的设计。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像放电影似的想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另外,在有些初中生物练习中,也有涉及到小学教材中的知识,所以合理地利用好小学教材,对初中的生物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学生在小学进入初中时,就面临着许多客观的变化。有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学生生理上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课程内容上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变化、学校管理方式上的变化等。

由于这些突然的变化,往往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结果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些变化、知识上又难以掌握、生活上也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特别是有一些在小学是学习的佼佼者,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方式而导致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甚至有的因此滑落为学困生,对他们的学习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例如,陈群乐(化名)同学,现就读于七年级,他原先在我们学校就读小学时,科学这门学科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在小学科学生物学习中,他经常会对一些生物现象进行探究,提出独到的见解,这与同龄的同学们比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在进入初中后,由于没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这些客观的“突变”,特别是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方式,结果成绩是一落千丈,现在都成了老师担忧的学困生了。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如前两年升入初中的陆海东同学,现就读九年级,也因中小学生物教学方式的差异,师生交流不如小学多,导致他表现机会减少,感情逐渐被压抑,加上父母长期居住国外,亲情也没有及时得到沟通,进入青春期后,由此变得寡言寡语,不爱交往,学习热情激发不出来。而最终初中的生物成绩远不如以前。因此,作为初中的生物教师,特别是七年级的生物教师,在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提前对每个学生的小学生物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顺利地做好教学上的过渡与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发现学习吃力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关心。在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学生因客观的“突变”,生物学习吃力跟不上时,大多数的学生此时是焦虑,缺乏自信的,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2)了解清楚具体的原因,对症下药。初中生物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帮助学生找到生物学习不理想的原因,如,是学生学习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师教学方法与之不适应等,最后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生物学习中的问题。(3)做好坚持工作,逐步提高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要求。有很多时候,学习吃力的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稍有进步,我们在心理上就松懈了,对他们的生物学习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求,结果学生跟不上我们的要求,出来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教师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逐步提高生物学习要求。(4)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扮演好学习的合作者。课后也多找机会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生物产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生物课程被误认为是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其实不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一般都是在直观观察活动中获得。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他们的观察探究活动都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总结能力都不强。对于一些生物概念性的知识也是记忆思维较多,在学习上以被动接受的居多。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就以理解和自主探索为主了,归纳与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明显加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充分认识中小学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及时地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适应,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下册蚕的生命周期这一课时,我们需要安排学生对蚕的一生经过的各个阶段进行观察活动,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来学习蚕的生命周期。进入初中七年级下册学习动物的生长周期时,就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相应地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

教师也可以针对刚升入初一学生的具体实际,教师有意识的先放慢教学的进度,以后再慢慢加快;也可以用一些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在小学六年级的生物教学中将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缓缓地渗透,以便做好中小学学生认知特征与中小学生物教学相适应的顺利过渡。

三、对教师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

在参加每次县里举办的学科培训会上,总是听到有很多非科学专业的老师在底下交流,关于中小学科学怎样教和自身的一些教学上的困惑等问题。从这些交流的内容中,我也和我学校的科学教师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真的是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我校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有五位,其中只有一位是小学科学专业的教师,另外四位中,有两位还是音体美教师临时来顶课的,这样就造成中小学科学教师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教材体系的特点;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教学过程和教法不能准确地适应学生的实际;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认知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的难度过高,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不能正常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科学教师队伍中的这种非专业情形,对中小学生物学习乃至整个科学学科的学习都是不利的,所以对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物学科教学衔接问题,我认为中小学生物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中小学生物教材,以便自己加强学习。吃透中小学的生物教材,使自己对教材体系的特点真正地做到了解。(2)在教学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是否适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从教学方法上搞好中小学生物的衔接。(3)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课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中大量的生物知识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的,从而能使学生通过体验知识,感受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好。初中教材中实验很多,有些实验方法与小学联系很密切,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小学实验基础,做好衔接。(4)在中小学生物衔接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的课前预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初中生物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和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科学记忆,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做生物作业与及时订正作业的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作业,教师批改后要及时对错题进行订正,教师也要做好“二次批改”的检查,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中小学生物学习的顺利衔接做好准备。

总之,做好中小学生物教学衔接,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高效是我们每一个中小学生物老师追求的目标,希望中小学生物教师一起共同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于中小学生物教学的衔接,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