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管理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国,最大的开采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估且不谈,每一例矿山事故的背后都牵涉到活生生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总的死亡人数等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按照现代安全管理阶段发展理论的划分要求,它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和文化管理四个递进阶段理论构成。从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尚处于前两个阶段,即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阶段,这种管理属于事后管理,管理效果较差。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的事后管理方式,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治久安的发展理念。下面,本文就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涵义

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的过程管理模式,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即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预控中心信息处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它们彼此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兼有某种内在联系,也说是说相临的内容项具有承接联系,代表了管理实施的先后顺序。具体地说,危险源识别是风险预控的第一个步骤,要求在事故产生之前由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包括源头和风险大小的评估。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是它的第二个步骤,然后是对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信息采集,最后要求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与处理,防范重大事故的产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卓越特性,能够及时发现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因此能从长远意义上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及时性、闭环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我们就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预警,从而大大降低煤矿生产中的系统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

2、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内容

2.1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上文提到,识别危险源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所必须重视的,因此在事发前应对危险源进行必要的评估,评估其危险性大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等,然后对其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连续的监测,一旦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超过一定值,立即发出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事故的产生。可见,危险源的辨识意义重大,是煤矿实现安全风险防控的先决条件,要想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全面监测、全面辨识。

2.2 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制度的制定

为煤矿日常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制度建设保障,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激励奖惩制度制订,管理运行体系设置,岗位职责设置明确,监督机制完善健全,煤矿文化建设合理到位等。

2.3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我国过去发生的众多煤矿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可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惩罚或奖励,而是要分析其产生的实质条件、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规律特征,然后再这些行为进行条理归类,然后对每一类不安全行为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与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4 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提炼,形成一系列管理要素。这样,在今后的管理中,只要控制好了这些管理要素,就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然而,如何控制好这些管理要素,把它们控制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管理标准的制定应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原则,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在能达到目的的前提下,手段应该越简单越容易实现越好。

2.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

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也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煤矿生产环境管理、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是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

3、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意义

(1)在目前煤矿行业总体不景气,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落后,安全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给煤矿企业长效安全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为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

(2)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及时的发现危险源,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的管理要求。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系统的核心,也是建立本安型煤矿的起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能否运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能否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是从前瞻性的角度来完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内容、应急预案内容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模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管理过程可以根据煤矿企业的不同情况而灵活调整,但通常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4.1 危险源识别

从煤炭行业兴起以来,危险源无处不在,如瓦斯威胁、机电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首先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只有对做到了对危险源全面而有效的识别,及时进行记录,才能为后面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日常监测

煤矿企业通过一定的监控系统,对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一旦发现可疑的危险源,就会自动向预控中心报告,同时还会采取一定的初步措施,使危险源暂时得到控制,预控中心收到反馈报告以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同时建立危险源档案,作为日后日常监测的内容。

4.3 预控中心信息处理

预控中心是整个煤矿隐患信息处理的核心,预控中心的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管理、煤矿风险预控的中长期规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日常监测信息反馈到预控中心后,预控中心即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已经辨识出的危险源,同时根据各种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检查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如发现则对新危险源进行评价,如没有发现则继续进行日常监测。

4.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尽快分析风险的大小和产生的原因是预控中心对风险评估之后应立即执行的步骤,它关系到风险防控的效率与质量。如果风险较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则可以暂不处理。相反,如果风险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则必须马上制定一定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措施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如果可行,则予以实施。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类措施,即修改某些管理程序、作业规程或标准等,然后将修改后的规程等在生产中落实;另一类措施是技术性措施,即通过新建、改建或改造等手段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4.5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预控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

5、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质量的评估

为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应该对风险预控管理的质量进行评估。质量评估的方法很多,如BP网络评判、专家评判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判方法,可以视煤矿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无论采用哪种评估方法,都要体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因为只有这样,评估才能反映出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到位。评价内容主要根据风险管理的内容来制定,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预警是否及时,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是否准确到位,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手段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以人为本。

(3)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相关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奖惩制度是否合理,不同岗位之间是否分工明确,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等等。

6、结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重视事后管理,轻视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它通过对煤矿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日常监测,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制定出一整套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将危险从源头上进行消除,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是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煤矿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春,宋学锋.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煤炭工程,2007,(9).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3]郭桃艳,杨君.试论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J].煤炭工程,2006,(6).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是预防、控制煤矿重大事故发生的前提,对煤矿企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起点,它可以为整个系统的实施、运行和保持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当前矿山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状况。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以使煤矿企业能够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煤矿企业主动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基本生产安全法律义务的重要保证。

(4)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实施、细化和补充,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原则

(1)闭环性原则。煤矿系统的风险控制,应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并控制输入这样一个闭环控制过程。只有实现闭环原则,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矿山企业在实际风险控制过程中,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系统风险目的。

(2)动态控制原则。煤矿系统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特性。不同的时间,其工作的地点、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矿物赋存特征以及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性原则。煤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以划分为瓦斯防治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应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事故的发生规律,采取及时正确的预警方式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4)多层次控制原则。多层次摔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度。采取多层次控制的目的是增加对事故危险控制的可靠程度。一般包括根本的预防控制、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经常性控制以及紧急性控制等6个层次。

(5)及时性原则。危险源是事故的源头,一旦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随时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检查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预控中心汇报。另外,信息流通畅是正确预控的前提,日常监测中的信息应及时传输给预控中心,预控中心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问内切断事故的因果链。

3 煤矿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3.1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抓好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控和定期检测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实现危险源的控制,充分发挥全员“一岗双责”抓安全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有效作用,形成排查安全隐患群体合力。采取会议排查和安全检查等方式,坚持集中排查和岗位自查的制度,形成安全隐患排查体系,保证对生产各个环节和地点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不断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对安全检查盲区及时采取排查措施。通过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从思想、作风、工作、规章制度、现场等查找不足。落实“安全专盯”和安全专项督察制度,加强安全薄弱环节的治理,对所有薄弱人物、时间、地点和物态进行细致排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到预防问题发生的原则,实行动态循环控制。落实闭环治理安全隐患,达到对煤矿危险源的控制。

3.2 抓好职工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立足实际,创新载体,采取有效形式,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安全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强化责任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到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充分发挥工作现场安全教育阵地的优势,将安全宣传全面扩展,对职工实施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实施亲情化教育,关心职工安全健康状况,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促进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康发展。

3.3 制定应急计划和演练

煤矿系统是危险性大的系统,应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系统。针对煤矿企业不同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的应急计划。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不同的工作地点进行演练。在演练中修正和确定应急预案,使相关人员在演练中熟练应急预案的程序。

3.4 煤矿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评审

煤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控制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的要点主要有:

(1)计划的控制措施能否使风险降低至可容忍程度;

(2)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3)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1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前,煤矿企业对照国家规定的分级标准,辨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安全风险、生产作业风险因素的级别或者等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分析数据库,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并根据安全生产评估的数据分析其研究结果,继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从安全作业风险组织、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确保煤矿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风险始终能够保持在完全处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围之内,以较高的效率严格预防遏制“认不清、想不到”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反复发生[1]。

1.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的问题内容,以及及时排查治理的登记跟踪,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本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及时排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组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煤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可能因为事故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对在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危险等级确定顺序,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跟踪,同时按照“五到位”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时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从而实现完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进行切实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准确解决安全生产作业在煤矿日常生产“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隐患治理问题。

1.3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这两项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从两者的基本关系来看,按照矛盾的理论观点,两者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同一类事务,归属同一类事务的两个基本方面,性质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工作的侧重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序又是不同的。(1)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中危害风险的超前管控、对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时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决把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都及时消灭在隐患风险危害的萌芽阶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时防范各类型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再一次发生。由此可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样,对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进行事前排查,其实质都一样,也就是准确辨识安全管理经营者和服务事业单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危害以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及时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完全发生前,对这些隐患危害风险因素分别及时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决。两项安全管理工作均严格按照实行分级管理,都将安全管理生产危害风险最高等级级别分级为“红、橙、黄、蓝”(其中以下红色为危害风险程度最高级别),4个级别的划分让煤矿企业对风险最高等级分别及时进行管控,将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危害风险等级分为重大类型安全隐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隐患分别进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安全隐患事故风险项目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治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一项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作为一个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排查辨识决策治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或者一段时期进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而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则仅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每天都需要按时进行隐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矿作业风险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安监人员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作业风险治理重点区域或是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车间进行的定期的常规的日常煤矿隐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矿工作岗位上的煤矿作业风险治理技术人员在日常进行煤矿作业风险治理评估过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排查这些安全事故隐患。

1.4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1)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新的关口再次地向前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方针,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就直接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风险安全预防综合治理体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双重风险应急重大事故安全处置风险治理体系转向双重重大事故生产风险安全预防,实现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形势明显好转。(2)体现了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思想。双重过程预防管控机制对作业风险管控进行两个全过程预防管理。首先,在可能产生风险隐患之前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控,即通过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识别、评估、分级,并及时采取有效率的预防管控风险措施,达到有效减少作业风险、降低作业风险以及危害严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风险隐患可能产生的各个源头阶段起到有效控制风险作用,防止风险隐患反复产生;其次,在风险作业管理过程中,对已经发现产生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实时排查,即对各项风险可能控制相关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关注各项风险可能失控相关情况;再次,对隐患排查中已经发现的各项风险可能失控(也称即风险隐患)相关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一并进行综合治理(也称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总结研究分析造成风险管控各个环节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断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分级预防管控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体系进行创新完善。

2双重预防机制在煤矿系统内大型煤矿的管理实践与应用探讨

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施工作情况

(1)全面规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辨识。组织领导全体企业员工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艺、设备维护设施、作业管理环境、工作岗位、人员使用行为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辨识,并逐一将经过辨识后得出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确定的管控危害风险类别和管控风险管理等级,明确公司所属企业矿区应排查暴露出各类危害风险的管控危害管理职责层级,矿长为主要危害风险管理责任人,与煤矿公司所属分管副高级助理矿长、总工程师等管控重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矿各直属职能部门、区队管控较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班组管理成员个体管控一般风险类别类型风险,员工参与所属企业个人组织个体管控低风险类别类型风险。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设备生产技术规范更新、个体生产风险管理防护、监测设备风险管理监控、应急处置风险管理等多项安全综合管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并对风险进行实时安全可控、在线管控。

2.2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宣传和学习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针对我们煤矿各管理层级员工开展关于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专项宣传培训并不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全体煤矿员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觉学习践行煤矿风险管理优先的经营理念,学习煤矿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风险因素辨识和煤矿隐患风险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台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标准。围绕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主要涉及的企业危险源识别辨识、风险评估、防控管理措施、隐患风险排查和企业隐患风险治理等企业重点工作环节和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组织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工作[3]。(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主体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自查自纠自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举措,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4)建立风险数据库。将作业流程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完所有的风险因素之后,根据LEC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不同层级的风险分级管控要体现出来,一般最高层级需要控制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而最低的班组级别需要控制到四个层级的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细致。此外,结合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未按期进行整改的,后续要进行闭环整改跟踪。(5)建立岗位风险告知卡。建筑物或作业平面区域的风险四色图以及作业风险比较图。将以上三类图片粘贴在作业现场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岗位风险告知卡中应明确岗位的风险因素、安全举措、应急措施、还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建筑物的风险四色图,可根据作业范围或设施设备的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以最高的风险确定本区域的风险程度。作业风险比较图是根据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价,包括作业程序的暴露程度,发生的频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闷头工作。因此,在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比较图,建筑物的四色图,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卡方面,应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岗位的风险,也知道岗位的应急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事故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综合理论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综合性的实用性。通过理论研究如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我国煤矿企业人、机、环、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员进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长效机制的稳固有效发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将广泛发展应用成为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爽,毛吉星,贺超.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设计[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7):59-64.

[2]王中兴,李晓琴,张维克.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J].安全,2018,39(02):43-45.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4篇

按照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6类高风险煤矿安全“体检”重点式监察“回头看”等四项工作的函》的通知要求,现做如下汇报:

一、安全体检

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全面查找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隐患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体检”要求,我矿在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自检自改工作,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防治、冲击地压、水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通过对井下现场,安全设施设备和图纸报表等内业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共计排查隐患问题18条,形成了“两清单一报告”,18条隐患问题现均已整改完毕。

二、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1.钢联煤矿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为175人,其中采煤工作面1个,单班作业13人;掘进工作面11个,每个工作面5人,单班共计55人以内。

2. 按照《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要求,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加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从源头上防控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结合钢联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有《钢联煤矿单班入井限员分配方案》,并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方案,钢联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吨每年,根据文件要求,单班最大入井人数不得大于180人,我矿实际八点班入井平均人数为296人,超出规定116人,经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八点班116人调整到四点班和零点班入井,其中调整到四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4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8人、综合掘进队12人、生产辅助14人、方圆公司10人),调整到零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0人、综合掘进队18人、生产辅助18人、方圆公司12人),调整后我矿八点班、四点班、零点班入井人数均在180人以内,其中采煤工作面单班入井人数在13人以内,掘进工作单班入井人数在5人以内,在全部采掘工作面悬挂了限员牌板,人员数量符合《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规定。

钢联煤矿目前使用KJ150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 KJF82 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位置布置 KGE41 矿用射频定位器,入井人员全员发放标识卡,利用入井人员矿灯上安装的随身携带的人员标识卡向人员接收分站发射ID信号,井下设31个人员定位分站,分别在各石门、工作面进、出口均有接收器,实现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及日常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正常。

3.钢联煤矿于2005年5月开始筹建,2013年9月末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90.6年。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主要灾害类型为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矿井总入井人数832人。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现生产水平为-450水平。现有3个采区,其中生产采区2个,开拓采区1个;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北一采区、开拓采区为北二采区;有1个采煤队组,11个掘进队组,采掘机械化程度100%。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

钢联煤矿制定有《钢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龙煤双一矿发〔2018〕130号)文件,成立了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系统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事前预控(风险分级管控).事中监控(隐患排查)和事后处理(隐患治理),形成了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明显好转。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连续三年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形成风险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图,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在风险较大的作业(如巷道贯通、采掘过断层、过地质勘探孔、防灭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等)等风险源进行辨识并订制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风险。

按照国家、省、集团公司及标准化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及专项辨识评估,辨识结果全部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制定下发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矿长为第一管控负责人,分管副矿长为分管负责人,施工单位为管控责任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按照制度规定,矿长每月组织“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分管负责人每旬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形成会议纪要。矿领导跟班入井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即组织整改。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下井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好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矿每月组织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各系统按每周一采煤系统、每周二掘进系统、每周三机运系统、每周四通风系统、每周五地面和地测系统的顺序组织开展循环事故隐患排查,职能科室区队每天检查,班组每班排查,岗位人员随时自检自查,形成了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对能够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或整改有困难的,按照“五落实”原则限期整改,划分整改责任、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来源和整改时限、并制定应急预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双鸭山分公司煤矿安全隐患界定标准及处罚办法进行管理。

2.能够现场处理的隐患,检查人员盯在现场处理:危及安全生产的,检查人员责成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施工人员)立即停工(或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不能现场立即处理的,安全信息中心负责登记.分类.建立隐患台帐.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上报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级处理。重大隐患由安全矿长负责向分公司汇报,并有汇报记录。

3.安全隐患需要矿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的由领导小组负责下发安全隐患处理指令,一式三份,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各一份。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处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负责隐患处理,监管部门负责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处理完后,施工单位负责向安全信息中心汇报,监督部门确认隐患处理后安全信息中心方可把隐患注销。隐患达到注销条件前,仍按隐患进行管理,直到整改销号为止。到期没有完成的安全隐患仍纳入闭环管理,直到整改销号为止。安检科负责分析隐患到期没有完成原因,对照制度进行处罚,并将到期没有完成原因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领导挂牌督办制度,并建立督办台账。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49-01

在煤矿企业中形成财务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生产运营时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就促使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其相应的财务目标无法有效统一,更甚至会使煤矿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这就需要当下煤矿企业依据社会经济形势,对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对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让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让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得以减少甚至避免,进而有效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

1.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管理

很多煤矿企业都是将开采、生产和销售煤矿资源工作当成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却存在严重忽视,而且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煤矿企业,大规模投资扩建在其开始阶段较为少见,在当下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很多煤矿企业又开始实施转产和改扩建,从而也就致使财务风险管理的经验严重不足,再加上很多煤矿企业缺少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因此,也就造成很多煤矿企业都很难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也就造成煤矿企业经济发生损失,阻碍了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就目前而言,没有有效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是当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煤矿企业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逐渐的开始发生转变和改善,但是企业的管理理念还依旧处在传统理念上,从而也就致使很多煤矿企业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促使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总是时有发生[1]。此外,还有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让自身生产量得到提升,对煤矿生产产能进行随意扩张,在加上没有正确认识到煤矿企业扩建和投资过程中财务风险问题,进而也就让煤矿企业资金链发生严重故障,逐渐形成了财务风险问题。

1.3 缺少完善的经营决策体制

诱导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经营决策问题,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对其造成的影响,主管以及经验决策现象普遍的存在煤矿企业经济决策中,没有详细的辩证分析决策,从而也就致使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决策和和实际财务状况很难达到一致,金额也就促使煤矿企业中时常会出现财务分析问题,给我国煤矿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难以形成。

2.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2.1 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借助于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到煤矿企业内部中去,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而让因为资金管理不善而诱发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得以有效避免。通过将季度预算计划和年度预算计划的制定,有效的预测煤矿企业经营的现金流,促使煤矿企业能够严格依照预算计划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时的资金支出控制情况,通过落实贯彻预算管理措施,来让资金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此外,为了让对煤矿企业资金管理进行严格规范,就需要对煤矿企业的资金间监管和审批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并定期检查和盘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投资审批制度进行强化,加强投资项目监管工作,从而让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得到保障,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得以减少。

2.2 完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和决策制度

想要对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强化,首先需要相关财务部门依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组织结构特点,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起来,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具有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指标系统,同时还应该存在财务风险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以及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借助于全方面的融合手段来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出来[3]。煤矿企业中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将风险防范意识给正确树立起来,并将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制定完善好,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得以强化。在投资决策方面,煤矿企业应该将投资决策模型建立起来,并对项目投资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风险发生率和相应防范控制措施进行明确,减少风险发生。

2.3 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能够对企业财务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及时预警,从而促使煤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用以消除风险。想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对财务风险分析指标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对指标进行分析来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率[4]。指标的选择上应该蕴含煤矿企业的产品质量、应收账款和成本支出情况、企业债务情况以及市场上煤矿资源产品的积压程度等。通过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全面改善,促使财务风险发生环境得到明确掌握,从而让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和控制管理得以实现。

3.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础产业的煤矿企业,和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繁琐的工作,需要我国煤矿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共同合作管理,在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及时建立起来,从而才能让煤矿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让我国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程显业.新时期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外资,2013,15:134-135.

[2] 丰太明.新形势下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3,21:15.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字:非煤矿山 机电设备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控制及流程

风险评价是建立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及方法之上,以工程、系统为目标,针对工程、系统内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作出判断,提出安全防护对策,并为工程、系统地管理决策及防范措施的安排提供理论支持。

由于非煤矿山的特殊环境,决定了矿山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维护等工作的困难性,并造成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是以防止人身受到伤害、降低事故发生为目标,对机电设备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地识别、分析,确定危险性设备,使用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针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作出评价,从而预测危险危害因素引发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防范工作,对机电设备的风险进行控制,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控制及流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控制及流程图

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基础——危险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辨识属于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非煤矿矿山之中,作业环境差,生产的条件十分复杂,尤其是在矿井下,空气十分潮湿、环境阴暗、空间较为狭窄,极大的限制了人员的逃生条件;非煤矿山机电设备种类较为繁多,主要包含提升、运输设备;采掘与支护设备;高低压电气设备;安全检测、安全监测、安全监控设备;通讯设备;矿井排水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等。

一般来说,可以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存在的危险因素分为间接危险与直接危险两类。间接危险指的是由于矿山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引发某种现象,对矿山的环境下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如在较为封闭的井下空间中电气设备发生起火故障,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甚至窒息死亡;直接危险则是指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由于工作人员的对电气设备的操作不当引发的伤害,或机电设备突发故障,引发的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为此,需要对非煤矿矿山所有的机电设备进行间接危险因素与直接危险因素的区分,确定危险因素辨识的标准,从而为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建立基础。

三、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

在进行探究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之前,需要注意到我国的各种行业安全评价起步较晚,尤其是矿山安全评价较为落后,矿山安全评价远远落后于航空、核工业、化学等工业的安全评价发展水平,加上国际范围内鲜有针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的介绍,为了做到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科学有效,需要借鉴其他行业中先进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预先危险性评价法

预先危险性评价法是针对新设备的安装及新设计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在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中可以借鉴预先危险性评价法中同类设备运行中的分析经验,包括触电、跑车、淹井、火灾、中毒、窒息等潜在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发生后引起的破坏及严重程度、如何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等。

(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将工程、系统中设备质量标准化,并按照规范制作出设备安全检查表,根据安全检查表逐项对设备进行检查的方法。在进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安全检查表法,将矿山设备安全质量进行标准化设置,按照矿山安全的标准及规程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机电设备安全检查表,并严格按照安全检查表,逐项的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全面的排除非煤矿山机电设备中存在事故隐患。

(三)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属于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对单一设备和系统故障模式进行分类,并分析出每一种设备故障的出现会对系统或设备造成的影响,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属于重点危险设备故障等级针对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在进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按照系统区别进行类型划分,如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分为提升、排水、通风、运输等类型,针对每种类型中的主要设备元件分析出容易引发的故障,通过故障类型容易导致的破坏程度进行风险评价。下图为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中部分元件及容易引发的故障类型:

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中部分元件及容易引发的故障类型图

(四)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针对各种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及评价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获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还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出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在进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事故树分析法的分析程序,确定分析对象及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画出事故树,并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进一步对机电设备中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与控制。

综上,在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中,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的风险评价方法,建立综合的科学的有效的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体系。不管使用建立什么样的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其风险评价的核心总会是设备检测。

四、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核心——设备检测

根据风险评价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评价是针对机电设备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及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将设备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机电设备故障及机电设备故障引发的其他问题是非煤矿矿山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做到有效科学的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核心就需要做好设备检测工作。

通过对机电设备的检测,提出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可以进行以下检测:制动装置的可靠性、提升装置的性能、电气系统、液压系统、保险装置、防坠器等性能;排水泵系统运行状态及效率,电动机振动、运行功率;通风机风量、风压;安全保护设施等。

五、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事故防护措施

可以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事故防护措施分为直接措施、间接措施、安全教育与个体防护、指示性措施四类。直接措施指的是机电设备本身具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提升防坠器等;间接措施属于机电设备带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自动制动等;安全教育与个体防护指的是个人操作规范、生产责任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等;如自救器、呼吸机等;指示性措施指的是一些警示性标志,如信号灯、警示牌等。

针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存在的风险,积极的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的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结语

为保障非煤矿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与控制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特点,综合的采用风险评价方法,对设备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阎世杰.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初探[J]. 价值工程,2013,08:93-94.

[2]芦景英. 矿山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2,25:136-137.

[3]郑立春.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问题研究[J]. 科技风,2012,13:269.

[4]李建立. 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管理探讨[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0:117-119.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7篇

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属于一个过程式的管理模式,不过根据不同煤矿自身的特点,又可以将安全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险源辨识 

对于整体煤矿系统而言,危险源会对煤矿生产稳定性以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危害的状态或者是根源。在煤矿生产管理中,危险源是一切事故发生的起因,在建设、生产以及改造煤矿企业各个环节中,危险源都是存在的。所以,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死辨识危险源[1]。在辨识煤矿危险源时,应该基于煤矿自身特点,做好危险源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综合环境、设备、人力等方法,检测煤矿危险源,并且要求对于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危险源都要进行检测,再做好相应的汇总分析。 

(二)风险评估 

等待完成辨识危险源之后,就应该开展风险评估,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触发的可能性来确定风险的具体等级,然后再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形成最初的风险管理表格。各个单单位需要将制定的初期风险表格上报,然后由专业的科室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以及各个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补充与完善处理,通过修改、反馈与审核等多种措施,最终将稿件确定。随着煤矿生产实际条件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地评测与改进危险源的便是以及风险评估,促使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这样也可以样PDCA管理模式体现出来。 

(三)制定相匹配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通过辨识危险源,就可以将相应的管理对象提炼出来,针对管理对象,就可以制定出相应匹配的管理标准与措施,这样也可以将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并消除,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当然,所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满足企业、行业以及国家制定的标准,也只有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才能够将相应的危险源消除;管理措施是针对管理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案,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更多的是要符合现藏的实际情况,如此才能够对煤矿现场安全生产加以指导。 

二、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 

相比传统的煤矿管理措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拥有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流程之后,就应该明确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认清作用,才能够让风险预控体系更加贴合煤矿安全管理,满足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2]。 

(一)有利于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 

通过对安全生产系统、工作岗位以及作业环节等方面不安全因素的全面辨识,就可以将安全管理对象确定出来,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然后将煤矿安全管理每一个环节的重点之处确定下来;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再配合上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就可以制定出安全防控体系。所以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就有利于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 

(二)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就可以细化分解体系当中每一个管控元素,将责任落实到任,才可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安全体系。在横向方面,通过辨识危险源,可以将安全管理责任明确,将安全管理责任从原本的安全管理部门下方到业务部门之中,这样才有利于部门业务保安的实现;通过辨别岗位危险源,才能够刚岗位安全责任明确,这样也可以实现全员覆盖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在纵向上,就需要将集团、矿区以及区队的安全管理责任相互的管理加以明确。 

(三)有利于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 

通过辨识危险源以及风险评估的全面开展,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标准与保障措施,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原本的传统模式转变成为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 [3]。另外,通过信息网络,也可以将支撑系统建立起来,通过自动预警等功能,就可以实现跟踪管控各种危险源,如此才能够实现超前的防范,实现全新的主动式管理以及风险预控的全新模式。 

(四)有利于风险控制的突出 

第一,将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作为主体,做好相应的辨识与评估,就可以将整体的整改措施加以落实,避免特大事故的发生;第二,将区队、班组以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主体,就可以辨识与评估岗位上的危险源,这样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有利于闭环管控体系的建立 

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严格执行,建立出从管理对象开始,一直到管理目标实现的一整套闭环管理、自动循环、螺旋式提升的长效 机制,就可以将管理体系当中各个子系统相互的衔接起来,并且又能够让其独立循环,有利于持续改进机制,将闭环管理形成。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危险源辨识 风险控制 发展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概述

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的情况来看,我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国第一对采用全煤大巷布置的现代化矿井出现在济宁二号矿煤,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推进,普通综采、长壁综放和中厚偏薄煤层等煤矿开采工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煤矿企业呈现出大的开采局面,因此,煤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矿井原煤的生产能力,必须增加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数量,加强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清晰辨识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给矿井综采工作面风险防范能力的不断增强提供可靠保障。

2 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1 危险源辨识

根据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辨别小组。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辨识小组一般是由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组成,以对各种根源进行有效辨识,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2)明确辨识范围。在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中,所有空间范围都需要进行辨识,因此,要对安装空间存在的所有事物进行危险辨识。

(3)作业活动分类。综采工作面安装作业活动的分类是按照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设备材料、地理位置等方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上岗人员、支护管理、现场安装和维护等,以维持整个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

(4)辨识方法。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有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座谈、工作安全分析等,其中,现场观察和座谈时用于生产过程的危险源分析方法,并且是最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5)总结和评估。一般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安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要定期每年进行,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后,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做出评估,为风险防范做好相应的准备。

2.2 风险评价

目前,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业人员综合评价、MRS、定性评价等,并且要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的危险性,其中,专业人员综合评价是由各专业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危险源评价组来进行的风险评价,专业性和可靠性较高,受到众多煤矿企业的推崇。

(2)划分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三种,其中,一般风险是轻度伤害和系统局部轻度报废等情况;重大风险是人员严重受伤、死亡和系统局部严重报废等情况;不容许风险是重大死亡和系统报废等情况。

(3)评价流程。评价流程是先建立评价小组,然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风险调查和分析,进行相关后果的评估,最后确定风险等级,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

3 风险控制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

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提升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将安全问题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文化教育,注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营造浓厚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给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3.2 狠抓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

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源辨识能力等,才能保证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加强安全考核,提升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危险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促进煤矿企业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快速提高。

3.3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危险源的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制度有效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用科学排查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品进行仔细排查,提高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风险,实现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提高。

3.4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创新方法,确保效果

在国家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大环境下,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则制定进行安全管理,突出生产安全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改革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改善矿井生产环境,确保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有效提高,达到风险有效控制效果。

4 结语

现代化建设中,风险控制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期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得到大大降低,使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姚敏.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刘殿福.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建井筒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技术研究

1 引言

1.1煤与瓦斯突出是一个困扰煤矿生产安全的顽疾,近些年来的特大型矿难,多数是煤与瓦斯突出造成的。目前我国的井工煤矿开采深度逐步增加,突出矿井逐渐增多,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并于2009年8月1日起施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规定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实施,能够大范围的保护施工地点的安全,有效的杜绝井筒开拓的盲目性和局部防突的局限性。

1.2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2类。开采保护层对于新建矿井来说是不存在的条件,新建矿井的区域防突只能采用预抽煤层瓦斯的措施来解决。

1.3预抽煤层瓦斯可采用的方式有: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井下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井下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等。新田煤矿是新建矿井,煤层埋深达400米以上,使用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经济不合理,技术不成熟;使用井下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比较经济,技术上也比较可靠。

2 工作面概况

2.1巷道布置

主斜井井口标高+1234m,井筒倾角14°45′,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断面净宽4.4m,净断面14.6m2,斜长1469m。副斜井井口标高+1234m,井筒倾角17°30′,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断面净宽4.8m,净断面17.2m2,斜长1235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271m,井筒倾角20°,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断面净宽5.0m,净断面18.3m2,斜长1181m。

2.2煤层及煤层顶底板

首采的4#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煤层厚1.24~5.83m,平均2.79m,全部可采,属较稳定偏稳定型煤层,是本区的主采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0~3层,多为0~1层,东、西两端夹矸层数增多(2层)夹矸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0.08~0.68m。煤层顶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富含植物根部化石。

2.3构造说明

某矿井区内构造形态为次一级缓倾斜褶曲。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以NW和SE为主,局部地段(转折端附近)为SW或NE。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5-10 o;断层附近倾角常变陡,局部可达10-21 o。井田内,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有发育,构造复杂类型为中等。4#煤层的富煤带在201-302-B405-J402-502孔一线,呈NE向条带状,煤厚一般3~4m。由该带向NW和SE,煤层均逐渐变薄。煤层总体呈单斜构造赋存,煤层走向60o~80o,倾角8o~10o,平均8o左右。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条件较简单。

2.4瓦斯及煤尘

根据《新建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本矿井瓦斯采样钻孔共19个,经测定4#煤层原煤瓦斯含量为8.82~23.99m3/t,平均为14.55m3/t。4号煤层常夹软煤分层(呈粉未状),在勘探过程中,部分钻孔(如308、J301、J302、B406等)钻进至4号煤层时,发生过瓦斯涌出、软煤分层(粉煤)“喷泻”、垮塌及顶钻具现象,井下瓦斯压力较大,因此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根据《新建新田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井田内共采煤尘爆炸样41件。试验结果,其火焰长度及岩粉均为“0”,全区均属无爆炸性煤层。

2.5巷道支护形式

根据地质资料,巷道顶板岩层基本稳定,压力不大,巷道设计直墙半圆拱形,锚网喷支护,喷厚度120mm。若遇到破碎带,采用锚网+架棚喷射混凝土支护。

3 新田煤矿井筒揭煤总体技术方案

按照新建煤矿三条井筒掘进进度及地层编录和地质预测,主斜井将比其它两个井筒提前揭煤,先对主斜井进行揭煤施工,采用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顺利揭煤进入煤层,完成主井揭煤工作,副、风井施工到位后,以主斜井揭煤探明的地质资料、瓦斯和煤尘情况以及揭煤经验为依据,进行下一步副、风井的揭煤工作。

本方案优点:由于采取从主斜井先进行揭煤工作,提前探明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状况及4#煤层产状、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大小、突出危险性大小等,为下一步副、风井的揭煤工作提供了切实可靠的资料,提高了下一步揭煤工作的安全性和揭煤施工速度。

4 矿井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相对位置及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

主斜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逢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超前探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取物探进行探测,在超前探测后,视揭煤点附近20m范围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确定煤层层位控制方案,如岩石条件破碎、地质构造复杂时,在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法距20m时布置5个层位控制取芯钻孔,准确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工作面掘至煤层顶板法线距离10m时,在工作面布置2个(1#、3#孔)煤岩层层位控制取芯钻孔和1个(2#孔)煤岩层层位控制不取芯钻孔,工作面退后10m反向布置2个(4#、5#孔)煤层测压钻孔,布置在底板两侧,两孔终孔距离不小于10m并穿透煤层底板0.5m,准确掌握井筒工作面与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及瓦斯含量和检验煤层突出的危险性指标。

4.1、主斜井掘进施工距4#煤层顶板10m时,停止掘进,工作面施工3个前探孔确定4#煤层的相对位置;退后10m反向施工2个钻孔,每个钻孔孔口管上安装高压阀门联通压力表做测压钻孔对4#煤层瓦斯压力进行测定,详细记录测压数据。打钻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突出预兆现象,记录台帐要详细同时开展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只有当瓦斯压力<0.74Mp、瓦斯含量<8m3/t、煤层坚固性系数f>0.5、以及打钻过程中均无明显突出预兆现象发生时为无突出危险性煤层,反之则为突出危险性煤层。

4.2、若法距10m预测煤层有突出危险性,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顶板法线距离7m时,采取边掘边探,确保在工作面掘进至煤层顶板法线距离为7m时,停止施工作业,采取区域防突措施(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可先探后掘施工至煤层顶板法线距离为5m,停止掘进,采取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可先探后掘继续施工,若防突措施检验效果不佳时,采用局域防突措施,防突措施有效后,井筒可以继续掘进施工,当井筒距离煤层法线距离为1.5m时,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采取远距离放炮措施直接揭开煤层。

4.3、若预测煤层无突出危险,边掘边探,施工掘进至距煤层顶板法线距离5m处时,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验证,当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区后,井筒可掘进至距离煤层法线距离为1.5m,采取远距离放炮措施揭开煤层。

5 主斜井揭煤区域防突措施

5.1依据4#煤层法距10m探煤、测压钻孔测得突出危险性指标,确定是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穿层钻孔消除揭煤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缩短揭煤时间,优化穿层钻孔布置方案,穿层钻孔按照两茬进行施工,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时,钻孔间距按照5m布置抽放钻孔,施工第一茬钻孔,依据上述规定设定所需控制范围为:53×30=1590m²,经计算需84个钻孔,第一茬钻孔所需施工钻孔总长度为:2821.6m,岩孔长度为1968m,煤孔长度为:853。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5m时,效果检验仍有突出危险性时按照局部防突措施所控制的范围布置第二茬钻孔,钻孔间距按照3m布置抽放钻孔,穿层钻孔数为:104个,第二茬钻孔所需施工钻孔总长度为:3578.7m,岩孔长度为2329m,煤孔长度为:1248.7m。第二茬钻孔主要将钻孔布置到巷道左右两帮的钻场中,主井井筒向前掘进时,钻孔中的钻孔可以继续抽放。

5.2依据主斜井法距10m时实际测得4#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确定4#煤层有突出危险性时,距离煤层顶板法线距离7m处,停止掘进,在工作面布置钻场,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布置第一茬钻孔,进行区域抽放消突施工。

5.3主斜井掘进工作面距离煤层顶板法线距离5m处,停止施工,测定突出危险性指标,如无突出危险性时,继续掘进;如仍有突出危险性时,采取防突措施,距离掘进工作面4.5m处施工左帮钻场、工作面右帮直接开钻场,利用左、右钻场和工作面布置第二茬抽放钻孔继续进行井筒揭煤消突措施。

5.4瓦斯抽放钻孔技术参数的确定:

5.4.1钻场规格:深×宽×高=4m×4.5m×4m,左帮钻场共布置抽放孔36个、工作面布置钻孔32个、右帮钻场布置钻孔36个,共施工104个抽放钻孔;钻孔终孔位置以穿透煤层全厚并进入岩层0.5m以上为标准,孔径95mm,封孔压力为瓦斯压力的5倍。

5.4.2第一茬钻孔终孔位置在揭煤区域煤层终孔点控制范围:巷道轮廓线外12m、内网状均匀布置(5m×5m)。第二茬钻孔位置在揭煤区域煤层终孔点控制范围:巷道轮廓线外5m、内网状均匀布置(3m×3m)。

6 主斜井揭煤区域煤层区域防突措施检验

对主斜井揭煤区域、局域进行瓦斯预抽消突措施一定时间后,对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

6.1检验方法:

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对井筒揭煤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检验指标有:K1、h2和钻屑量S。

6.2检验结果及采取措施:

6.2.1当K1≥0.5、h2≥200Pa、S≥6Kg和打钻过程中有明显突出预兆时,预抽揭煤区域防突效果无效,必须采取补打钻孔继续对揭煤区域进行抽放,直至检验指标低于参考临界值,方可进行揭煤施工。

6.2.2当K1<0.5、h2<200Pa、S<6Kg以及打钻过程无明显突出预兆时,开始进行掘进施工,并采取“边探边掘”的掘进方式,可以掘进施工至距离煤层顶板法线距离3m处,停止施工并对揭煤区域进行防突效果验证。检验无突出危险后采取“边掘边探”的掘进方式,可以掘进施工至距离煤层顶板法线距离1.5m处,停止施工并对揭煤工作面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井筒揭煤;揭煤防突;局部防突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核桃峪煤矿为宁正矿区前期开发的骨干特大型矿井,位于正宁县西南部,井田面积191.30km2,煤炭资源量21.16亿吨,设计可采储量11.76亿吨,设计生产能力8Mt/a。矿井按照高瓦斯矿井设计,核桃峪煤矿回风立井设计长度987m,直径7m。本次揭煤是宁正矿区第一次井筒揭穿8煤层,对回风立井井筒揭穿煤层的瓦斯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以确保井筒揭煤的安全,并对煤层的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为矿井今后的开拓和生产中的瓦斯治理提供依据。宁正矿区位于甘肃省东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核桃峪煤矿是宁正矿区的主体煤矿。井田内地层自老而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群(T3yn),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z),中侏罗统安定组(J2a),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1zh),第四系(Q),其中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一、揭煤防突工艺流程

核桃峪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揭穿8煤层防突工艺首先在距煤层法线20m处对8煤层进行超前预探,精确控制煤层层位及产状,防止误揭煤层并为揭煤防突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预探煤层时,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对所揭8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初步预评价;在掘进到距8煤层法线7m前的位置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进行二次预测。若预测揭煤有突出危险,则根据煤层突出危险情况编制具体的揭煤方案。对有突出危险性的8煤层,在掘进到距8煤层法线10m处的位置前必须采用区域性综合防突综合措施,包括对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区域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

若预测煤层无突出危险,在施工中也应实施瓦斯综合治理的措施,加强通风、监测,采用安全炸药远距离放炮揭煤等安全防护措施。在距煤层法距5m的位置开始,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技术边预测边掘边探至距煤层最小安全法距处,通过远距离放炮揭开煤层。

二、防突措施方法

根据立井揭煤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本次立井揭煤防突技术措施以区域防突措施为主,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为辅。区域防突措施主要采用钻孔排放瓦斯或钻孔瓦斯抽放,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可采用钻孔排放、金属骨架超前支护、煤体固化等技术措施。实施区域防突措施时,立井掘进工作面距突出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为不小于7m;实施局部防突措施时,立井揭煤工作面与突出煤层间的最小法向距离为:钻孔排放为5m,金属骨架、煤体固化措施为3m。当揭煤断面较大,岩石破碎程度较高时,应适当加大距离。

若煤层瓦斯含量高,揭煤区域煤体瓦斯储量大,瓦斯压力高,排放时间长,为减小由此带来的工期压力,可考虑抽放措施加强瓦斯排放。

在掘进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10m时,对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区域性评价。若测得煤层瓦斯压力P≥0.74Mpa(或煤层原始瓦斯含量W≥8m3/t),应视该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在掘进面掘进至距煤层法向距离不小于7m处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技术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要求钻孔孔径为75~110mm,抽放半径取暂取1.5m(或排放半径暂取0.7m),控制立井轮廓线周围12m,同时还应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钻孔开孔位置设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7m的掘进工作面上,各孔应穿透煤层并进入底板不小于0.5m,当钻孔不能一次穿透煤层全厚时,应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

在立井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7m处,施工穿层钻孔,按照揭煤防突区域措施要求控制立井掘进轮廓线外12m范围内煤体,钻孔布置如1所示:

图1 立井揭煤区域措施钻孔布置示意图

a—钻孔终孔位置平面图;b—钻孔平面图;c—钻孔剖面图

三、揭煤局部防突措施

1、局部抽排措施

在掘进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5m处对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或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若指标超标,则应对石门所揭煤层实施局部排放的防突措施。在石门揭煤工作面采取排放的局部防突措施时,钻孔直径为75~90mm,钻孔的控制范围是:立井揭煤轮廓线外至少5m,钻孔尽可能穿透煤层全厚,钻孔排放半径暂取0.70m。当钻孔排放瓦斯达到预计时间后,采用瓦斯预测的方法进行效果检验。如果措施有效,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掘进作业。如果防突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应补充相应措施以达到瓦斯防治的效果。

2、超前支护措施

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法距不小于3m处,对立井揭煤轮廓线超挖0.7~1m,设置超前大管棚一环、小钢导管和自进式锚杆多层交锚超前支护。锚、管外露部分用格栅钢架支撑,格栅钢架间距为50cm。以煤矿揭煤防突技术的金属骨架法防突和城市地铁浅埋暗控技术措施管注浆法防坍,以固化浆液充填岩石间孔(裂)隙技术措施相结合的超前支护局部防突技术措施。

3、超前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采用φ42mm钢管制作,导管长9m,环向间距30cm并与大管棚交错布置,管心与衬砌设计外廓线间距为50cm。 导管进入煤层底板不小于2m,若不能进入煤层底板则小导管的水平超前距为1m。施工方法采用钻机施钻,安装超前φ42mm小导管,注浆泵进行注浆作业。预注水泥浆加固围岩并止水。

施工工艺方面制作钢花管:φ42mm超前小导管在构件加工厂制作。前端做成尖锥形,尾部焊接φ8mm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15cm交错布置注浆孔,孔眼直径为6~8mm。小导管加工见图2:

图2注浆小导管加工图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字:煤矿通风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一、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

(一)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疏漏,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控制不得力,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忽视安全隐患等。从世界主要产煤国及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状况来看,自然环境并不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从而也说明了管理在安全过程控制中的意义。管理主要是确定管理政策和决策。

管理方式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跨门类、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要求煤矿企业切实树立起“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安全目标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求建立动态的考核和选拔机制,设立通风安全人才库,把最恰当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岗位。资料分析通风安全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因而建立一整套资料分析制度对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危险信息、预测危险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得极其重要。责、权、利的划分通防工作点多面广,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各部门和各工种人员的责、权、利,实行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起责、权相称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应急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同时针对具体工作、具体环境的突发事件建立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理程序,对于保证消除隐患、防范事故、避免灾害扩大、防止处理和救护的忙乱有重要意义。

(二)人为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忽视了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大多仍停留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被动管理上。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不完善,应急资源的配置不协调;救援队伍建设装备、监测系统研究跟不上生产,还存在社会各阶层的配合与支持不协调的问题。某些矿井管理者对通风工作不重视,职工待遇差;在人员配置上,随意安排一些非专业人士从事通风管理工作,由于缺乏通风知识,易产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双重不安全因素。部分矿井存在重生产、轻安全为主因的管理缺陷,往往以吨煤工资和超定产等情况进行激励,从而导致作业人员违章冒险。由于煤矿井下工作比较繁重,重体力劳动下的逞能心理和凑合心理,往往使操作人员忽视安全,采取走捷径的不安全行为。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①质量标准化安全工作投入不足,通风质量标准化难以到位,导致设备设施安全性能差,保护不完善。②安全技术装备和培训不到位,很多设备器材已经老化、面临淘汰,跟不上煤矿科技发展。③安全基础不牢,所制定的安全规章、法规、指令内容不够完善,安全科技投入不足。安全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好,包括了:①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与实际联系不密切。②由于用人机制改革,职工都在“满负荷”状态下工作,抽出人员培训很难。③矿井以农民协议工为主体,人员流动性大,煤矿职工收入低,留不住人才。④煤矿职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培训工作滞后,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三)外界因素,①通风能力不足,不能保证矿井有效通风。例如部分矿井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和外部漏风率不符合规定等现象。②通风网络结构不稳定,不能保证风流稳定。部分矿井存在开拓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设施位置不合理,以及自然风压对矿井的影响。③矿井机电管理不到位,部分矿井机电设备及配套设施不匹配或者有缺陷,矿井不能保持正常通风。④矿井防尘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煤尘堆积和飞扬,当达到一定条件容易发生爆炸。⑤受井下环境影响,矿井监控系统、仪器仪表等容易出现故障,往往造成各种监测数据传输错误。自然环境因素:①煤层地质构造复杂,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地应力、瓦斯压力和地温越来越高,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加重。②煤矿瓦斯涌出量大,煤与瓦斯突出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也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也在增加。③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煤尘爆炸性危险普遍存在。

二、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统一思想,落实法定代表人是瓦斯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本质通风安全系统,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改变通防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领导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通防人员的需求由量化向质化逐步转变。改进职工收入分配政策,通防人员虽然劳动强度相对一线职工低一些,但他们安全责任大,最好的激励政策就是细化现有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分配机制总体上向效益倾斜,同工种向苦、脏、累倾斜,同时单位要把岗位工种按要害程度划分,按岗位职责轻重划分,实现责、权、利的最佳配置,激励通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通防队伍的相对稳定,坚消除“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和行为。

(二)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做到安全生产的准人运行制度煤矿矿工安全通风评价机制是跟踪监测矿井各种数据,对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闪素,并对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当前,国内煤矿行业已经开发研制,多种形式的针对不同特点、适应不同范嗣和不同条件的具体评价方法,按照其不同特性可划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安全评价方法。除了定性定噩安全评价法以外,还有根据通风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及煤矿安全划分的安全方法。如煤矿通风的基础资料评价,煤矿测风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煤矿企、舭无论使用哪一种评价机制,均需要在日常生产中做到安全评测通过才进行生产的安全准入制度。

(三)环境因素的预防。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参考文献:

【1】刘亚威,关于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字: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影响因素;系统安全管理

【分类号】:F426.31

引言:一般来说,我国煤矿的煤层由于较低的通气性、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较多的瓦斯含量等,在采掘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瓦斯会大量的放散出来,而且如果拥有足够的条件,可能会发生突然涌出瓦斯的事故,将会对煤矿安全和煤矿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煤矿的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时刻做好煤矿安全通风管理的工作,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开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的影响因素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是是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作用是向矿井的工作地点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调节井下气候以及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而且它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

(一)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物质影响因素

我们对煤矿中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引起矿井事故的最根本因素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主要包括化学能量、机械能量和热能量等,还存在危险的物质,比如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有害气体。其实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对于煤矿通风安全来说就是一种无法被忽视的危险,它们如果不小心被释放就会造成非常大的事故,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清除存在的各种危险物质,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危险物质的性质、所处的具置以及详细的浓度指数等,然后再根据上述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最后还要建立与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相关的通风安全数据档案库,通过这些数据研究来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二)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人为影响因素

人可以控制物质也可以承受物质,而一个煤矿能否正常运行就要看它的煤矿工作人员合不合格,当然煤矿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是整个煤矿生产可以顺利的循环下去。煤矿的过程控制的中心是人,所有的生产工作的开始和执行都是煤矿工作人员。煤矿在为工作人员创造了安全的生产环境的同时,还需要煤矿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的的技术水平,内心要有强大的互保和自保的意识,因此就要加强对工作人员通风安全操作能力、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着重培养,从而让每一个煤矿工作人员都拥有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保证矿井的通风安全。

(三)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关于治理存在的隐患,隐患主要是煤矿开采中存在却未发生的事故,我们都是通过预防来消除和排查隐患,让隐患在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治理。因此我们要做好确认隐患、预测隐患和掌握隐患级别等方面的工作。另外,因为矿井通风系统时刻都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分析隐患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要贯彻实施通风、防火、防尘和防瓦斯的“一通三防”方针。第二种是环境监测。从多次安全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硬环境是影响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因素,硬环境中存在的任何缺陷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因此,要做好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工作就需要可靠灵敏的设备设施、适宜的工作环境以及准确具体的硬环境监测,另一方面,尽量消除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工作场所要拥有避灾室和个人防护用品,要建立详细的避灾路线和规划,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保护工作和事故应急措施。第三种是大气监测,大气状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会直接导致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加强监测大气状态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说,就是监测瓦斯浓度、风流速度和粉尘状态的具体变化,然后明确规定监测的密度和强度,以及危险参数值和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

二、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将会直接增加矿井的经济效以及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而且,还会影响矿井的防灾能力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组成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的要素各种各样并且联系紧密。因此要做好矿井通风安全工作,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标准化管理

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一些煤层易燃、易爆的矿井和高瓦斯矿井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严格要求,而且要将运输设备布置在矿井合适的位置,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危害。另一方面,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开展一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活动,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进行尝试,然后再在其他地方进行全面的展开,并且通过专门的机构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管理,进一步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管理

首先,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最好有属于自己的通风系统,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通风能力,矿井是不能实施生产的。其次,矿井开采过程最好是处于同一水平上,有些工作点要求有独立的进风道和回风道,而且风流一定要新鲜。最后,通过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来对风阻和风量进行预测,从而考虑多个方面去设置通风系统,进一步确保稳定的风流。

(三)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人才管理

现在,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普遍的水平有限,特别是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因此企业要根据情况,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和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现场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结语:

安全生产是企业效益的保障和企业发展的前提,总的来说,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将会使整个煤矿企业受到影响。而矿井通风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一个稳定合理、安全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将会促使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权正.浅析影响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的因素和系统安全管理 [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8-25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煤矿机电事故 预防措施 整改

煤矿机电事故,是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机电运输类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煤矿八类事故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火药事故、放炮事故、水灾、火灾、其他事故。其中机电事故与运输事故是分开的,但煤矿习惯把机械、电气、运输通称为机电运输事故。

1 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探讨

煤矿运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后,系统安全理论把人、机、环境、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跟踪预防,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针对煤矿作业分散、设备繁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恶劣、管理难度大这样复杂的特点,紧紧依靠一种技术手段,一次危险源辨识、一次风险控制,很难杜绝事故的发生。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不能认识到所有的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这样就对跟踪整改,持续辨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发生这起事故,通过预防和控制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持续跟踪和研究已发生的机电事故意义重大。

研究煤矿机电事故,不难发现多起同类事故摆在面前,煤矿生产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但可以减少现有的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集中选定的风险。传统的机电事故管理往往是模板式原因分析、号召式、经验型的防范措施,严重缺失对防范措施的实施反馈、检查反馈和处理反馈方法,一定要重视防范措施的探讨与实施。我认为,煤矿井下设备埋下的隐患及故障是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事故后设备多次改造、反复整改和人机试用后的效果来看,大部分违章事故是人与设备的不协调造成的,设备操作不合理将人的正常协调平衡现象制约,无疑为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现代安全理念在煤矿的运用,要求井下设备具有操作规避装置和所有设备具备应急装置,对使用好现有设备提出了更高的安全预控、探索整改、跟踪辨识的标准与要求。

2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

煤矿事故数据与现场实际不符。统计的数据大多是发生了较大机械事故、运输事故、电气伤人事故或死亡事故的数据,忽视了许多潜在的隐形的事故,导致事故的分析、预防、控制与实际不对称。

言吉不言忧,回避事故的真实性。由于煤矿在机电事故后言吉不言忧,导致潜在隐患没有被发现,机电类似事故也频繁发生。

设备选型不当,相互使用不匹配,应付凑合使用。煤矿存在设备超容量过负荷运行,发现后跟踪不连续,隐患整改不彻底,且对设备存在的危险源未能实时跟踪监测,对制定的防范措施未能跟踪落实,导致潜伏的或已发现的隐患处于失控状态。

机械的特性与人的特性不匹配。即设备系统允许的响应时间与人的行为响应时间不等同。

过高的估算“人”的风险类型和“人”的危险源。低估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在设计、制造、物料选择、工作环境、维修等地方埋下隐患,没引起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由于机电设备较为复杂,品种繁多,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一是机电设备老化。由于安全投入与设备更新不及时,很多设备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只能靠修补和加强运行状况的监督来维持生产。二是近十年煤矿效益较好,但引进国外设备后,技术岗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到位,对设备性能知知甚少,未能很好的开展设备的辨识工作,最终造成机电事故较多。

在购置设备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煤矿的非法使用,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与环境不相适应,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煤矿井下工人基本素质较低,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技能,有章不循者大有人在。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再加上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也埋下相应的安全隐患。

3 树立机电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用本质安全的观念树立预防机电事故的理念。生产活动中离不开使用设备,离不开能量的运用,就存在着意外释放的可能性,也就必然存在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最小化),我们就要抑制(破坏)事故发生的条件,避免事故发生。煤矿的安全生产决定了永远的预防,机电防范措施全过程持续的动态跟踪改进管理,是有效防范同类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跟踪、探索与改进,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只注重事故表面人的操作因素而忽略了硬件事故在事故致因中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人的身体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躯体,自我防范与正确使用设备(工具)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人自身协调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让煤矿机电设备与人相适应,让煤矿工人与设备相融合,从而避免煤矿机电事故。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培训和高压的处罚更能帮助消除设备隐患,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动,你就会从每一个细节分析人与设备的融合,你就会超前预防设备许多事故的发生,提前辨识出隐患,就会有许多安全改造,安全发明,安全革新,安全防范。

设备达到本质安全,不要向外求救,要靠自己对设备性能的掌握,环境的分析及人员的适应与操控逐一辨识人的安全,其实人与设备,人与环境最初的接触是辨识与人不相适应最好的时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之表面的直接原因。在人与物两大系列中,人的失误占较大地位, 但必须考虑到再先进的设备总离不开人。伤亡事故完全来自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更进一步追踪,机械还是由人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物质也是由人支配的。对许多机械伤亡事故跟踪分析,不难发现,事故多藏于设备隐蔽处,一但发生了事故认为是人的疏忽所至,往往人们认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实际是设备隐藏着隐患没用发现与认识,这点就告诉人们对危害只是有限的认识。

4 煤矿机电事故预防的实施步骤与实例

4.1 用事故预防原则对照排除隐患(如图1)

2008年9月5日,连采队副队长张某带班,接班后安排张某某先清理5联巷开口处浮煤,后又安排梭车司机范某去四联巷搬运支护材料,当范某行走至皮带机尾时发现皮带没有运转,便违章从皮带上跨越,蹬上皮带时皮带突然启动,将他拉倒在皮带上,从皮带机尾的电缆架下穿过。破碎机司机乔某听见范某一声喊叫,且看见一束灯光在皮带上闪出,就立即按皮带闭锁按钮停机,随后立即实施现场抢救,及时将范某送往就近医院治疗。经医院检查拍片后发现范某肺部有充血且腰椎骨折。

(1)消除隐患,只是一种期望与努力方向,采用机器人工作面或无人采煤法和红外线检测方向。在现有生产活动条件下暂时难办到

(2)预防发生,延长起机预警时间,把全公司416部胶带机预警时间由7秒延长到30秒,(通过这起事故,发现国内现有胶带机保护装置预警时间为0―15秒,且厂家出厂时预警时间均设置为7秒)。从生产厂家设计上加大预警时间。

(3)减弱发生:重新调整胶带机平直度,避免皮带跑偏与震动,减少底皮带浮煤。

(4)隔离方法:增加机尾至破碎机段的可伸缩防护栏,随着破碎机的前移,可伸缩防护栏跟着防护,消除了破碎机与机尾之间可能行人的缺口,且安装了防护栏与机械电气闭锁,只要进入机尾,破碎机和胶带机必须停电;增设合格的行人皮带过桥。

(5)连锁自动化控制装置;机尾增设拉线急停保护,跑偏保护安装在纵梁上方,即能防止皮带跑偏又便于人为搬动。

(6)醒目警示标识,在机尾两侧增加“皮带运转严禁清煤”,把急停开关,警铃喇叭紧跟机尾移动。

4.2 用事故预防经验对策排除隐患(如图2)

某矿连采队在2011年9月27日井下搬运大型设备(破碎机、连采机、锚杆机)时发生伤亡事故,夜班4时10分左右,设备行走到30联巷。由于连采机行走电机高温,所以停机加水冷却,在行走过程中,破碎机司机樊某坐在履带上方铁板上,一只手把着破碎机固定自己,另一只手操作左侧行驶手柄,右侧行驶手柄用密封圈卡住向前行驶,停机时只是把密封圈用手向上提了一下又放在原位。4时40分,张某在未经带班队长安排的情况下,自行启动破碎机油泵电机,因破碎机右行走操作手柄被密封圈卡住,处在行走位置,破碎机突然向右侧摆动,将张某挤在破碎机料斗和煤壁之间,致使张某头部挤伤死亡。辨识前后对照表如表1所示。

同类同样的事故从多方面反复启示人们,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这涉及到操作者的感觉能力、环境的干扰、避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现场实际操作经验特别重要等等。

4.3 在操作过程中用人机匹配行为排除隐患

(1)操作过程是否可控制

(2)工作过程是否在观察范围内

(3)范围内的物体异动是否可察觉到

(4)对异常、异动等信息是否可以理智处理

(5)处理异常对人的关联、对物的关联中否安全

(6)处理异常的环境空间、时间空间是否有危害

(7)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人、环境和设备暂定壮r下,操作者的技能、速度、敏捷、准确可控,认为相对安全。

(8)若人的工作过程具备稳定性,按正常行为工作,危险无法避免,那就必须通过机械的改进、传感设定 、信号提示等减少或消除人的危险。井下首次使用15型双臂锚杆钻车存在问题跟踪预防整改实例对照表如表2所示。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煤矿生产,风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煤矿生产的风险形式及不利影响几十年来,我国煤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每年原煤的产量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最新行业报告显示,煤矿产业创造的产值收入在国民经济收益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国内采煤生产已形成固有的经营模式。随着社会对煤矿资源需求量的增多,企业采煤作业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煤矿生产常见的风险形式如下:

1、技术风险。中国的煤矿产业起步较晚,在生产经营期间还存在许多不足,技术水平落后是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由于露天开采所处地表的深度较浅,现场操作的难度较小,大部分企业已掌握了成熟的生产技术。采煤生产的技术风险主要体现于地下开采,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或水文运动,企业往往难以制定相匹配的技术方案,给生产人员的开采操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落后的技术条件不仅阻碍了煤矿开采的机械化发展,也大大提升了矿物资源开采的风险系数。2、质量风险。质量是煤矿产品实现经济价值的根本,只有原煤开采质量符合标准才能运用于各个行业。企业在采矿生产期间过于重视煤矿开采的产量,对原煤的加工质量缺少严格的控制,造成“高产量、低质量”的生产局面。质量与煤矿企业的经营收益直接相关,质量不达标阻碍了煤矿产品的正常销售,也损坏了企业在市场上积累的信誉形象。如:某小型私营煤矿企业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一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25.8%,直接导致300多万的收益损失。

3、安全风险。现代采煤作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应分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两方面,由于两种采煤方式存在差异性,其面临的风险也具有显著的区别。安全风险违背了煤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首先,露天开采风险主要来源于矿床的坍塌,大范围矿床在采掘时容易发生坍落、塌陷等意外,对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均造成了损害;其次,井下开采的安全风险最高,矿井深度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机械设备故障或异常地质运动均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从煤矿行业角度出发,解决采煤作业阶段面临的风险隐患,有助于自然资源开采效率的提高,带动了煤矿工程的产量、产值等水平的改善。从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各行各业持续创造收益的基本条件,其要求煤矿生产全面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针对目前采煤生产潜在的种种风险,企业需实施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把生产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宏观指导。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机构对社会经济运营具备宏观调控职能,完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重视政府的宏观管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定期对煤矿企业的开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煤矿开采存在的风险问题。如:设备上,应要求企业定期检查维修采煤机械,一些老化设备需尽快更新调整;技术上,邀请国内外企业的技术骨干给予指导,提高采矿生产的技术水平。

2、强化管理。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煤矿企业自身要开辟一条创新经营的道路,避免生产风险对煤矿资源利用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上述三种风险,采煤作业管理措施:一是技术创新,除了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外,企业要倡导自主创新的精神,鼓励广大人员敢于技术创新,从采煤工艺、流程、方法等方面提升技术水平;二是控制质量,坚持“狠抓”质量标准,采掘出的原煤资源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未完全加工的原煤需重新处理,保证成品煤质量与标准要求一致;三是安全防范,做好采矿作业的前期勘测工作,了解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必要时对矿井或矿床四周设置支护方案,防止坍塌、沉降等地质病害造成的风险。四是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达标。

3、人员培训。制定科学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其在生产技能、安全意识、理论知识等方面有所提升,更好地完成各项采煤生产任务。如: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灌输给各个工种作业人员,提醒其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安全操作的优良习惯;把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教授给生产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生产难题能够灵活地处理,防止个人安全或机械设备受到破坏。人员培训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提升企业人员职业技能过程中执行了安全管理的措施。

三、结论总之,近年来煤矿开采事故频发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既危害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针对采煤生产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岑宇娟.新时期煤矿生产作业潜在的风险控制.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影响因素;措施

引言

煤矿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煤矿生产中各种事故的发生也一直是高居不下,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煤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造成了重大影响。对于煤矿来说,煤矿通风系统与煤矿井下的掘进、运输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煤矿的通风设计,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极为重要。随着煤矿工业的发展,随着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渐应用到通风系统中,煤矿的通风状况得到了极好的改善,很多安全问题也得到解决,但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煤矿通风仍然面临很多难题,如何科学、系统地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及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煤矿通风安全存在问题

1.1 通风系统管理不善

据有关统计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煤矿通风隐患的重要原因[1]。因此,必须加强煤矿政工工作,对相关管理人员及煤矿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由上至下建立良好的煤矿管理机制,将人为因素造成的煤矿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1.2 矿井通风设计不足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通风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矿井通风的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能保证矿井整个生产过程的通风要求,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在通风方面的经济投入,给煤矿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1.3 通风设施规范化欠缺

通风设施器材选用不合理或位置放置不正确都会影响煤矿井下的通风效果,甚至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在煤矿工作的前期应对通风器材的选取及器材的安放要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整体的效果加以考虑,避免由于这类原因造成的预算增加、事故发生等问题。

2 煤矿通风安全因素分析

2.1 矿井通风安全人为因素

矿井安全过程控制首先从人开始,这就需要加强对矿井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建造学习型企业。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道德思想。人为因素是安全控制的主导因素, 其环节主要包括思想、能力、动力等内容。根据实际的调查表明,在工作时工作人员如果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领导人能重视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工作需要的“钱”和“物”问题,这样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矿井通风安全物质因素

矿井中存在大量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大量的能量主要来自机器的机械能、电能、热能, 危险物质包括氧化物和易燃气体,过量的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就不能在一起,长时间在一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给生命带来一定的威胁。有时这些过量的能力和危险物质意外接触释放就会引起事故的发生。所以,由此看来,把物质的状态作为了安全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 运用各种手段弄清楚物质的状态作为核心内容, 随时注意保持通风换气,发现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2.3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因素

管理疏忽是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管理知识,往往忽视安全隐患。通风安全管理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通风系统。并且针对具体的环境发生的事件建立应急处理程序。

2.4 矿井通风安全环境因素

事故发生的先决条件主要是环境因素,这是安全过程控制的主要链条。环境因素包含火灾、爆炸和危险的气体、软硬环境等。 把安全控制的这三个过程看成是动态的又可以是定量的。安全隐患就是无形中存在的事故。预防的实质就是提前识别出安全隐患,进一步排除和治理安全隐患。矿井通防系统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所以,隐患分析是连续和系统的。不安全条件会间接引起通防事故,矿井下的危险大气状态是导致通防事故的直接原因,所以,矿井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危险气体状态的监测。例如: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烟雾浓度等进行动态检测。对浓度变化、参数危险值等进行处理及时汇报,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

3 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的防范措施

3.1 环境因素和物质因素的预防

实施矿井通风,制定瓦斯、粉尘的管理方案,保证通风系统良好,利用新技术加强系统监测预报,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2]。在矿井作业时,尽量少产生过量能力和危险物质, 一旦矿井中二者的量过多时,要注意保持通风。保证矿井布置要合理,不断改善通风系统, 保证矿井中要有足够的风量和新鲜空气,保证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做好火灾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资金,使用最先进的安全系统设备,落实煤矿安全评估工作,随时监测矿井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3.2 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的预防

矿井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操作,操作人员一定是专业的,具备一定技术的人。建立“通风良好、管理到位、取样合格”的治理体系。完善应急救援系统和通风安全系统,培养“一通三防”的思想,提高通防人员的素质水平,企业把对通防人员的量化需要变为质化需要[3]。实行人本管理策略,安排职工轮休,保证有足够的精神工作。

3.3 加强安全技术培训

矿井企业要注重提高所有职员的通风安全意识。通过一些宣传工具进行宣传, 例如: 贴标语、墙报等;也可以根据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实例开展安全活动月宣传,加大宣传通风管理安全的有关知识,使职工认识到局部通风的必要性,让职工切实把通风安全工作落实到工作中。

3.4 落实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制度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通风系统,改变全矿井一翼或一个水平的通风系统时,必须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改变一个采区的通风系统时,必须报矿总工程师批准。水平延深及采区开拓从 设计上要确保 通风系统合理,并在 实际施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矿井在组织生产、安排生产布局、采掘接续时,首先要考虑通风能力,做到以风定产、定头,避免出现因生产过 于集中,追求产量进度,造成不合理的通风系统、区域风量不足及违规串联通风等现象非长壁采煤法、残采、回收煤柱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回采,通过制订专门的措施经公司批准,可采用局部供风,但必须安装沼气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矿井各地点所需风量,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进行计算。矿井开拓布局、采区设计、作业规程审查必须有通风队技术主管参加,并对矿井通风系统及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提出主导意见。

4 结语

随着采煤工业的发展,煤炭开采深度逐渐向深部转移,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而煤矿通风工作能够降低由于瓦斯、煤尘等造成的安全隐患,其对煤矿开采的意义重大,因此,在未来的煤矿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煤矿通风方面的研究力度,因地制宜,分析影响煤矿通风的重要因素,科学系统地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设计,同时改进通风理念及设备,在保证煤炭安全开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薛才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论坛,2012(24).

[2]孙晓风.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技术探析,2012(2).

[3]郑祥呈.浅谈矿井通风安全管理[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