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

中学德育方法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中小学要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转贴于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中小学要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 德育教育 实践 诚信 榜样 潜移默化

中小学要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以及党和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决心和措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WWw.133229.cOm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三、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四、采用榜样教育法

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在树立榜样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榜样,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榜样,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榜样,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更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历来被高中学校所重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高中学校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发展及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有必要对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行有益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德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2-01

加强文化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目标要求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已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的《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从民族振兴、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教育问题。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同时还强调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高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德育队伍的培养

在学校完成德育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一支优秀的班卞任队伍。我们学校选择了德育科研,作为班卞任基本功考核的“切入点”。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一支积极进取,志气高远的班卞任队伍。采取了以下的做法:

首先,我们将班卞任基本功内容概括为集体教育的基本功、个体教育的基本功、指导学习提高质量的基本功、组织活动及活动课的基本功、班卞任常规工作的基本功,形成教育合力的基本功。

其次,以每周六的班主任培训会为契机,加强对班主任基本功的训练。用卞题班会课作为班卞任基本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读本”的实验,一是统一了学校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思想教育内容,使思想道德教育被列入课程计划,并且有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二是班卞任综合运用了基本功,对规范化的思想教育进行了探讨,做到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综合地运用多种理论观点为指导,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考虑如何进行最优化的教学操作

三、重视教育目标的整体性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然,培养单科性和个别技能片面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要求的。因此,德育工作应该从人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来研究发展思路。我们知道教育的具体过程是分科进行的,我们讲全面发展不是分科、分门、分类发展,也不是各科教育的简单相加。德育在加强自身体系建设的同时,要考虑教育的整体性,主动与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使之能够协调建设和共同发展,切实避免为德育而德育的倾向,以此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

四、加强德育工作教师是关键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培养良好的师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通过正面引导、典型教育、规范管理、系统培训等多种有效方式着力培养具有严谨、好学、敬业、谦逊、克己、守纪的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让教师都明白“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的道理,自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而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事实已经证明,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五、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合作

德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过程。针对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来自学生、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单靠学校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的合力作用才可完成。如学校按照德育目标要求,面对全体学生,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心理、思想、品德和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开展一些学生参与性强、实践性强、喜闻乐见的活动,实现德育效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建立良好的家风,以身立教;进一步加大社会综合治理的力度,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从学校德育阵地入手,从学生抓起,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对待问题,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尤其是“学习与创新,做人与成才”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等,努力在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及个人良好风尚,促进和谐校园等方面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97年版

[2]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G1教育学》2002年第4期

[3]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论》,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94年版

[4]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北京)1999年第6期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5篇

一、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德育道理、道德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要求,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德育道理时,务必做到由浅入深,旁敲侧击,并且还要有耐心,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等待学生内化教师讲授的德育道理,只有学生理解和明白了德育道理,他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反对和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二、 应用案例,触动心灵

德育工作是一项养育和净化心灵的工作,我们要应用一些真实感人的德育案例,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德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触动学生的灵魂,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我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能够适时地向学生呈现在5.12汶川地震中、在抗洪抢险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涌现出来的具有较高道德风尚的人和事,应用那些感人的事例,来感化学生曾经封闭和冷酷的心灵,让学生不断产生爱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也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有效方法,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中学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向上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课室张贴一些道德名言,在板报栏里展示一些特别的好人好事和德育图片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德育的熏陶。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正面舆论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行为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当某一个德育故事和案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时,这种德育教育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也就产生了德育效果了。

三、 加强实践,形成习惯

良好的道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和巩固,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有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生动活泼、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例如,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讲述道德故事,组织学生开展以“我助人,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评价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最终得出合情合理的道德评价。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6篇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德育道理、道德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要求,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谕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德育道理时,务必做到由浅入深,旁敲侧击,还要有耐心,花费一定的时间等待学生内化教师讲授的德育道理。只有理解和明白了德育道理,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做出有道德的行为,反对和抵制不道德的行为。

二、应用案例,触动心灵

德育工作是一项养育和净化心灵的工作,我们要应用一些真实感人的德育案例,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德育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道德情境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触动灵魂,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这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我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呈现在5.12汶川地震中、在抗洪抢险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涌现出来的具有较高道德风尚的人和事,应用那些感人的事例,感化学生封闭和冷酷的心灵。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有效方法,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对于一个中学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发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的积极的向上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课室张贴一些道德名言,在板报栏里展示一些特别的好人好事和德育图片等,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德育的熏陶。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正面舆论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行为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当某一个德育故事和案例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时,这种德育教育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也就增强了德育效果。

三、加强实践,养成习惯

良好的道德行为要通过一定的道德实践才能最终形成和巩固,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形成,而且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中学生生动活泼、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大量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境,例如,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讲述道德故事,开展以“我助人,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评价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情操。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认为的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进行集体讨论,最终作出合情合理的道德评价。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应用恰当的方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仅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4.表率示范法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德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德育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的全面提升是现代教育理论卜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以身作则,用教师的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课堂空间比较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动都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进行跑的练习中,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煅练环境,教师主动地清理跑道、整理器材,使学生们在无意识中自觉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在冬天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黄沙弥漫,而教师笔挺的身姿、宏亮的声音,无时无刻不感召着那些稚嫩的心灵;在夏天,迎着炎炎烈日,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运动生理负荷,在体育大纲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要求又各有差异。

2.走进学生、真爱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而现在所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又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这就可能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无形的障碍。因为身体的差异就会出现课堂表现“困难”的学生,这就更要求我们老师有更高的德和更多的爱,用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去调动这些所谓“困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用真爱去走进学生,真正去关爱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一种成功的体验,相信他们会变好的。

二、将德育渗透在榜样的力量之中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认真备好课,布置好场地器材,准时上下课,课上组织合理,井井有条,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的习惯。教师平时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体育教师端庄的仪表、健壮的体魄、和蔼的态度能形成对学生正确的影响,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甚至习性等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中。为此,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能带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德育渗透在日常组织教法中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所以笔者精心协调,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

四、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耐心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坚定意志,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严”字当头。严中有育、严育结合、持之以恒。某些学生由于对体育课没有正确的认识,把它看作是为了“玩玩”、“换换脑子”,既使是锻炼身体也是流于形式,所以,对严格要求不适应、不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课下,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白事理,把教师看作是严师益友。

2.根据教学规律和动作特点进行德育和意志教育。教师要明确各个教材内容对培养学生特定品质的作用,如长跑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可以培养吃苦耐劳和顽强的意志等品质;在器械体操练习时,有的学生完成不了,其中既有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胆怯犹豫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辅导,并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以勇敢果断的坚定意志完成动作。

3.防止单纯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品行培养结合起来。如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品德,可以在取放体育器材问题上提出明确要求,对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予以表扬,号召大家学习;对不道德的行为要及时批评,让大家引以为戒,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所以教育要结合实际,不要凭空说教。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可以说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广大劳动者素质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广大的职教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也应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而作为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始终的体育教学,更应该注意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一、以身作则,在日常行为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者。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思想品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职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这就要求我体育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过程中,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例如日常管理过程中,体育教师有时因为自己过激的言行对某个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体育教师不要放不下架子,要俯下身子,就自己的行为,向给造成伤害的学生道歉。虽然这种道歉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但是这种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势必会对学生有着深深的影响,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受到老师的影响,逐渐养成诚实、知错必改的良好道德品质。体育教师这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行为,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些品行端正、人格高尚的人才使社会不断充满正能量。

二、立足教学,挖掘中职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

德育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体育的“外显性”和德育渗透的“隐性”可以有机结合。在教学常规中,体育教师准时到位不拖拉,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就树立“守时”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注意上课仪表,让学生体会仪表整齐是“对自己尊重也是对别人尊重”。在对中职新生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通过采取拔河、长跑、接力赛等参与人员比较多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的机会,减少其孤独感和恐惧感,增强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跆拳道教学当中,要求学生们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养成良好礼仪习惯;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加入奥运元素,鼓励他们树立“我能”的信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在太极拳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身心合一”、“ 心静体松”,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得以健康发展。通过经常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体育教育,也培育了健全人格,增强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合内容,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手段。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来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在武术教学中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宽广的心胸,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尊师重道,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

四、借助课规,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考勤(点到)、考核(平时表现、测试等评价)制度,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比如上体育课时,会碰到有些纪律松散的班级,站个队老半天,学生东一群西一伙的叽叽喳喳的吵个没完,还有些在追追打打,大声喧哗,置老师的口令于不顾。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些老师可能会很生气,对学生大发脾气,说学生的种种不是。但过后,学生还是我行我素,没多大改变。如果课堂常规落实的好的话,只要大声的点几个学生的名字,引起其他学生注意,或叫出一两个调皮学生出列的话,其他学生会马上安静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触犯了课堂常规,他们也不想被点名批评。可见我们不能忽视课堂常规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五、抓住课尾,强化德育渗透效果

体育结束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回收器材、课堂小结和放松运动。回收器材,检查体育器材是否完好,在这一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习惯的教育和培养;课堂小结时对课堂上发现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定进行表扬,肯定学生的成功对中职教育来说尤其重要,中职学生迫需要认识他们存在的价值,需要社会对他们的认同;放松运动可根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来合理安排放松方式,穿插运动保健中的各类按摩手法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一对一或分小组相互做放松运动可增强同学间的友谊。推而广之这种放松方式让学生施之于父母,养成学生报效父母、报效社会的思维习惯,让每一位同学都具有一颗感恩之心&

总之,中职阶段既是青年人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而其中体育教师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的素质、身体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定的基础,同时提高体育教学育人效果。

作者简介:周英贵(1976-)男,汉族,湖南衡阳,大学本科,讲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依据 原则 德育方法

About the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in P.E. Teaching

Wang Nianhui

Abstract In order to collaborate the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E. teaching,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summarizes the found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hat should be obeyed by moral education in P.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by documents, analyse and synthesis, induction etc. As a result it established a whole set of scientific, specific, standard and understandabl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in P.E. teaching, which makes the moral education method much more evident in P.E. teaching.

Keywords P.E. teaching foundation principl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方法。一般的体育教学方法着重指在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教学中的练习手段,具有专指性和局限性;一般的德育方法通常是适用于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教育手段,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千差万别,如果把一般的德育方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就会使德育教育变得简单、生硬、不完善、不便于操作,从而难以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建立一套科学、具体、规范、易操作的方法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使德育方法更有章可循,更富有实效。

点击查看全文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必要性;教育方法;创新;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素质的提高。在中学教育中,德育教育保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条件。中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因此为了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形式,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潜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德育建设。中学德育教育只有应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真正落实德育教学的目的,才能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二、中学德育教育主要的教育方法

1、教育说服法。其是中学德育教育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

2、情感陶冶法。中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其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于一个中学德育教师而言,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

3、实践锻炼法。中学德育教育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4、榜样模仿法。中学德育教育应用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为德育教学老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三、中学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

1、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实施德育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45分钟,而是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老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管理,一个是学生自身的管理,另一个就是教师的管理。老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注意做好学生的自我管理。要求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生自身管理中,一定要做到自爱、自重。从目前中学生的主要情况来看,因为学生还是处在认知阶段日趋成熟的阶段,还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认知也会受影响。比如学生在平常考试中,学生可能会受功利性的影响,会出现考试作弊等。还有就是个人主义比较强烈,同学之间缺乏团结协作的意识,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而且生活比较奢侈浪费。针对这些不良现象,老师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多学习艰苦朴素的典型事例,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2、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学德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所以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楸尽钡慕萄Ю砟睿充分尊重学生,结合教学要求,因材施教。(1)中学德育教育要求把理想和信念当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把爱国主义、关心集体等思想品质深入学生的灵魂,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2)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德育教育中,不仅仅是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同时还包括法律知识的教学。所以在德育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法律知识上的教学,让学生成为知法、懂法、护法的好学生。(3)加强心理教育。中学生阶段是学生培养各方面品质的重要阶段,老师应该根据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实际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老师不仅是学业上的授课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老师一定要平易近人,学生才会愿意跟老师吐露心声。如果学生主动找老师解决困难,老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心理上加以疏导,给学生合理的意见,老师更应该主动关心学生,避免其误入歧途。

3、教学手段的创新。比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网络力量等。(1)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比如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化社会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这就给德育教育提供了开放性教学的可能。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某个学生,在学校老师眼里是学生,在家里就是子女,在公交车上就是乘客。所以,学生的德育是融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在社会中杜绝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比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随意践踏花草树木等,同时,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应该给予善意的提醒,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借助网络的力量。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加快了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好人好事,同样也有很多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所以,网络的发展对于中学生来讲,犹如一把双刃剑。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德育网站,做好宣传工作,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少一些尔虞我诈。当然,德育教育不能让学生一味沉浸在美好中,忽视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些负面的东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德育教学中必须不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应该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各个方面,打破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慧磊.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刘涛.探析中学德育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

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各种思想的形成期,可以说是“灵魂发育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初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其自身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中考制度的压力使得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德育功能的有效统一。传统的宣讲式的德育教育,严重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培养的规律,使得学生会说不会做,没有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

一、 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当前,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思想观念在这种环境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等不良思想的蔓延与充斥,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 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加强情感上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式地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说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或问题,也可以以不记名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写到纸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够结合学生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自己德育教育的方法,实现方法的创新。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品德课程,但是真正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这一门课程,而是要将其渗透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各科任教教师要加强配合,在教学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如,政治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渗透;而历史教师则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加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等思想品质的传递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以其直观、形象等独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将对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制作一些思想性好、适应性广且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德育课件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资料,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成为道德思想学习的主体。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和主体班会的双向结合等等。当然,不可否认,网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的复杂和网络信息的混乱,会对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辨认网络中的垃圾信息,以此来抵制网络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4.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启迪与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不是口头教育而是真正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发展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结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思考,以此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进行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创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耀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J].教学论坛.2012.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3篇

一、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

首先是领导领导不够重视。德育工作机构不健全或者形同虚设。据了解有些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德育工作机构,有些学校虽有但只是摆设而已,甚至连起码的德育工作计划都没有,更谈不上开展有关“德育”的工作了。领导只讲不抓或走走过场罢了,有些学校领导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部分教师政治思想觉悟不高或不关心政治。正因为部分教师不关心政治、少问及政治,因此他们只埋头传授知识,什么德育、政治,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作为教师,“授业、解惑”才是天职。片面追求学习分数、注重教学质量。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所教的班级总分高、教学质量好,什么也就好了,一俊遮百丑嘛!正因为只注重教学质量,搞题海战术,哪有什么时间顾及德育工作?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学校领导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还是依据教学质量的好差,如果哪个教师差了就要“戴着笠帽等雨淋了”,因此教师只有注重教书、狠抓教学质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

其次是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这样做的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德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德育教师的角色,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通、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家长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

最后是随着“四、二、一”和“留守儿童”家庭的激增,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到日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成为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一大隐患。在这样的家庭里一般“母慈”有余“父严”不足,溺爱盛行,缺乏严格的要求和教育。由于没有兄弟姐妹,难以感受到协作、平等、“有序”等人伦关系的体验,所以造成他们的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个性,无疑这一切都增加了日后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加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大部分家长进城务工,又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他们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份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

二 解决农村初中德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学校要端正认识

要深刻认识把德育摆在首位的必要性、时代性。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首位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负面的、丑陋的、腐朽的东西入侵,青少年一代深受其害。另外西方国家经常无端指责,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如最近美国会通过“售台”武器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等。因此非常必要、及时地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国家利益高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确保德育首位,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要深刻认识德育的特点、难度。在当前搞好德育确实不容易,这需要充分认识。德育有难点,一是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现实的实践性;二是它具有克己性。德育的社会性比智育、体育大得多,学生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来自方方面面,思想表现也是方方面面,可控程度较低,这就加大了德育的难度。德育既要抓“外用”又要抓“内化”。“外用”就是学了就用、讲了就做,这不容易;“内化”就是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方法,那更不容易,没有时间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难以测量。克己性是德育的特点,德育不是教人利己而是克己,克己奉公一直是我国提倡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德育更讲求克己,因此要知难而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集中力量,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保证教师工作要到位。

学校德工作主要靠教师来做,德育工作要落实,教师必须到位,到人师之位。经师易做,人师难求。所谓“人师”,就是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资格的教师;而经师就是教书不育人的教书匠。如果教师进到人师岗位,为人师表,管教管导,德育为首,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德育为首。

2、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大的。“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是一个人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条件。那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注重身教,形成良好的家风。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彼此尊重信任、关心爱护,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最终,要严爱结合、要求统一。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但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溺爱只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扭曲孩子的个性,产生病态心理。尤其是在“四、二、一”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给孩子施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学校要与家庭密切联系。学校教育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对原有认识、观念的加深、扩展或补充,因此学校与家庭应及时保持联系。学校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进一步深入教育。另一方面,定期举行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科学方法,对家庭德育进行指导,推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协调一致地做好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保证德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的实现。通过交流经验,促进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分发挥情感陶冶法——长期培养,适时运用。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学校行政、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良的校风、班风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校风、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

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中学德育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中学 德育教育 方法

思想品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1 知行合一,重视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知行合一,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2 学校应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了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坏的习气逐渐减少的好局面。

3 营造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3.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任务,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4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