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

日本经济论文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对日本贸易统计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演化模型经济预测

一、引言

利用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历史统计数据(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规律的形式的某些方面,建立美国经济演化的一个计算机仿真模型,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以此模型为基础,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个模型各个参数的经济学意义,从而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调节或变动所导致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路径的偏移进行计算机仿真展示,把握住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的某些客观必然趋势,以及对我国与美国和我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预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安全保障。

本文研究进行这一工作。

二、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和经济演化模型

美国经济在建国200年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借助其科技优势、美元的支配地位等有利因素而高速发展。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我们对其1974年1月~2006年2月的对日本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先进行数据截取:19741月年至2006年2月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数据作为模型创建样本;用以预测2008年至2020年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主要指标取值。所用数据来自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指标数据。

2.然后对主要经济指标系例数据作出散点图(图1中的圆圈表示)。

3.据数据散点图进行回归分析。函数形式设定:因为经济系统常态发展具有最大可能值(经济系统的最大负荷)和对负荷的一定的占据速率(经济增长速率),因而有可能具有如下的函数形式:

首先确定各参数的粗略估计值。L是曲线最大极限值即经济系统的负荷,b是曲线的增长速率因子即经济系统对其负荷的本征侵占速率,a近似是曲线的缩小因子即经济系统内在的交易费用等耗散因素的作用强度,据这三个参数的意义其估计值可近似由统计数据的演化态势进行估计。我们取为:L=6000,a=7,b=0.8。

在此基础上,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对统计数据回归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估计,得出精确的统计数据回归函数完备表达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步骤可能进行多次,以便使残差最小。最后得出的优化参数值是:L=6546,a=6.7,b=0.9899,残差值为151093044。

于是我们得到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的数学模型(百万美元):

图1美国对日本出口贸易额演化模型(据1974年1月~2006年2月样本数据)

4.据回归曲线进行主要经济指标在未来20年~30年(取2008年至2030年作为预测区间)的取值预测(图1中的加号表示)。

5.据回归曲线进行经济系统演化态势分析:由仿真曲线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加速增长期目前已经越过其相变点(仿真曲线的拐点即经济增长相变点);但是,仿真曲线显示,缓慢增长渐渐接近其饱和值还有着巨大的区间(一直延伸到2025年以后);在接近极限点附近(6546百万美元),就是美-日经济结构的变革期。

同样地,美国对日本进口贸易额演化模型为:

残差为:354647648。相应地,美国对日本进口贸易额模型曲线图如图2。

图2美国对进口贸易额演化模型图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美-日贸易作为一个大的复杂自适应演化的经济系统,在美国科技优势、美元支配地位等有利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各种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各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得以充分沟通,科技创新借助于因大量引进各国优秀人材而使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突飞猛进,制度创新随着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而日新月异,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不断趋于最优配置,使得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总体态势在经过高速增长长达20多年后,目前处于渐渐接近饱和值的稳定发展的时期。认清这一基本态势,从各个方面规划和协调我国对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高速发展,应该是未来二十年我国对美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四、结论

美-日经济贸易系统是一个紊乱的、以逻辑斯蒂模型为主线演化的、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的复杂自适应演化系统,它的演化值将在不发生世界大战或或严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缓慢接近其饱和值14686和6545(百万美元),经过20年左右的稳定期和一个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再进入新一轮的逻辑斯蒂演化。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其有信服力的解释有这样几种:1.金融体制的缺陷与泡沫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日本的融资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大量中小企业与房地产业的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了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不良债权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经济的增长;2.企业尤其是国内经济部门的企业效益低下的影响,日本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创新能力不足,开发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缺乏微观基础;3.日本陷阱的出现与宏观政策调控不当的影响。以上解释归根结底都是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大需求总量不足以拉动经济的进一步解释,本文从总需求的第四大总量—净出口出发,论述日本贸易竞争力的减弱与经济衰退,作为以上三种解释的补充。 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被忽略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其大小由对外贸易乘数所决定,相对于政府支出而言,由于不存在挤出效应,因而其实际效果要大;二是资源配置效应,产业间贸易总是出口其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考察,出口的产业或产品构成都是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相对工资率的产品,因而出口的增长可以改善一国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经济的增长;三是规模经济效应,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是累积产量的减幂函数,企业可以通过出口做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取更大份额谋取垄断利润,从而提高一国国民的净福利,如果该产业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度上高于其它产业,则还可以取得正的社会效应。日本的发展离不开钢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床等产品的出口,从人口、国土面积、资源、技术等方面来综合考察,日本绝不能算一个大国,能在世界上持续保持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国外市场的支撑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推行的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的战略是值得商榷的。既然出口对日本经济具有显性作用,为什么在分析总需求各因素对经济衰退的作用时,会忽视贸易因素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净出口在日本GDP中所占比重太小,其影响可以忽略,(王洛林2001),以1995年为例,日本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9.4%,而净出口只占1%,也就是说,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GDP增长近0.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需增长60个百分点才能达到同样的作用;第二是“日本神话”的影响,认为日本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部门高效率依然如旧,竞争力一如既往(袁跃东2001),日本经济虽然衰退了,但贸易竞争力并未削弱。在总需求各构成因素中,消费一般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在经济衰退时,刺激消费往往成为首选之策。但消费主要受收入、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预期的作用相对很小,从长期趋势来看,平均消费倾向一般都很稳定。在个人的一生中,今日的多消费将以明日的少消费为代价,以一国的平均水平来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在总需求的各构成因素中消费是稳定经济而非扭转经济趋势的因素,只有变动不居者才是解释经济转折的关键,政策作用的对象,这也正是凯恩斯看重投资因素的重要原因。在日本经济中,投资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1986年11月至1991年5月长达54个月的“平成景气”期间,旺盛的民间设备投资就是支撑此次经济高涨的物质基础。同样,对于曾以“贸易立国”为经济发展之策的日本来说,进出口因素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尽管净出口只占日本GDP的1%,但进口毕竟是漏出因素,将其从出口中扣除必然低估偏估出口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正如税收与政府支出对经济的作用相异一样,我们不能将税收从政府支出中扣除,只算政府的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日本2000年上半年第2季度为例,商品与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为0,但如果分开算,则出口的贡献度为+0.6,进口的贡献度为-0.6(注:转引自《2000-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3页。)。 三、日本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直接市场原因 世界经济论坛所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认为,一国的竞争力指通过管理资产和经济过程、吸引力和扩张力、全球性和就近性以及通过把这些关系整合到经济和社会模型中去创造增加值和由此增加国民财富的能力,贸易竞争力反映了国内经济竞争力在国际上的表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 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体现了一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引自《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第一辑)。比较优势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产业间的比较,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同类产业或产品之间竞争上的比较,对于资源贫乏,进出口都较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经济而言,贸易竞争力尤其是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尤为重要。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含量、技术创新以及同类产品的价格上。整个199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对日本的进口亦持续增长,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进行自私的日元贬值,因此日本的贸易还是盈余的,但这种盈余并不代表竞争优势,一旦国际市场形势逆转,其出口即严重受挫,1993-1994年日本由于贸易黑字导致日元升值,立即大大削弱了日本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汽车、家用电器等出口产品可以说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因日元升值出口锐减,仅汽车一项,1993年就下降8.4%(注:转引自车维汉《日本经济周期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第395页。),直接导致1990年代日本衰退的开始。出口指数[等于(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常用来表示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大小,其值在-1至+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产业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反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代表日本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出口指数值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0.48下降到1998年的0.27,软件业的出口指数95年、97年、98年均为-1,(注:转引自白雪洁《“IT革命”与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日本学刊”2001年第3期。)。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做的调查表明,日本目前企业购买货物和服务的价格是美国企业的1.87倍,中国企业的5.57倍,表明日本的物价水平依然在全世界居高不下,具体说,日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是美国的1.03倍,能源为1.53倍,服务价格为2.73倍,明显高于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日本的工业制成品是中国的2.49倍,服务价格是8.44倍(注:引自《国际金融快讯》,2001年8月6日,第143期。),企业成本高,加之质量差距与别国日益缩小,严重影响了日本产品的竞争力。随着中国以及东亚其它新兴工业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产品再也不像1980年代那样畅销全球,以彩电为例,与中国相比日本彩电的价格/质量指标肯定是高的,近几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国产彩电的日益普及可为明证,尽管仍有一些爱时髦的人偏好日本货,但这样的愚行已不普及,消费者的货币选票胜过了一切计量分析。从总体的情况来考察,自1993-1998年,日本的货物出口所增非常有限,从3526.6亿美元增长为3740.4亿美元,而从1995年算起,则从4287.2亿美元降为3740.4亿美元(注:引自《2000年国际统计年鉴》。),1996—2000年,日本的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例下落了1.3个百分点(注:转引自课题组《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四、日本贸易竞争力下降的结构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在国际市场上日本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是由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相互作用的结果,提高生产技术,扩大产品差异化程度,是日本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贯法宝,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最具生产技术外在效应的行业,是产业技术提升的火车头。但与美国相比,日本已大大的落后,虽然日本的信息技术起步并不算晚,且一度也有过独创性见解,但日本产业界过于偏爱新高制造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缺乏战略构想,只注重在速度、容量和功能等计算机硬件上赶超美国,对软件技术落后的严重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至于在IT领域日本至少比美国落后20年(注:引自《国际资料信息》2001年第6期。),加之十年衰退,损害了企业自身的调节能力,日本的企业研究开发支出从1990年到1999年所增非常有限,失去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先机。与东亚其它国家相比,两者的经济结构差距及产业技术差距也在日益缩小,竞争日趋激烈。1994年,克鲁格曼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虚幻的亚洲奇迹”一文,认为亚洲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并非奇迹,只是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初期现象,是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和资源投入取得的,并非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自此以后,人云亦云,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东南亚金融危机似乎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怀疑,都把技术水平低,产业层次低作为危机的深层原因,认为在东亚的雁形模式发展过程之中,日本居于雁头地位,在产业的垂直分工上,由日本生产并出口深加工工业品,东亚其他国家生产并出口农副产 品和初加工工业品,在生产工序的分工上,日本致力于研究开发技术密集型生产工序,出口中间产品,进口制成品,东亚其他国家则侧重于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进口中间产品,出口制成品,由此而形成的产业传递与产业分工格局,由日本居于金字塔的顶层,“四小龙”为中间层,底层为东盟,中国则大体居于中间层与底层之间,在技术上严重依赖于日本的技术出口,在市场上则严重依赖对日本中间产品的进口,形成了对日的大量贸易赤字,技术上缺乏创新能力,市场需求上缺乏提升能力(王允贵2001)。以上分析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客观现实,尤其是克鲁格曼认为靠流汗(perspiration)而非凭创新(inspiration)的经济增长潜力非常有限,这一看法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深思,但东亚各国经济依其在“雁陈行列”中的不同位置而有不同程度的生产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不能笼统地一笔抹煞,对此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以下疑问:第一,既然技术层次低和产业同构化是东亚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为什么危机过后,日本经济回升乏力,而“四小龙”与东盟却复升势头强劲;第二,1980年代以后东亚的产业转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对东亚的直接投资推动的,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与行为方式既受母国国家目标、消费者目标的影响,也受东道国国家目标、消费者目标以及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为实现自己的长期利益,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一般更多的带有当地特征,难道跨国公司行为、当地政府行为以及当地市场特征的影响可以忽略吗?东亚各国产业转移与分工布局的理论阐释以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论与弗农的产品寿命周期论为基础,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这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对日本来说边际产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该业的中小企业为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性企业,对外投资应由此开始。弗农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经克鲁格曼、赫尔普曼等人的发展,内容逐渐由理论设想而接近于现实,模型由发达国家开发并生产新产品,从国内、国外市场获取垄断利润,当产品在设计和生产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后,国内外模仿者纷纷加入,市场竞争加剧利润下降,此时发达国家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发达国家中寻找合适的生产区域,实现产业的转移与分工的调整。这两种理论对解释1970年代以前的国际产业转移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带有狭隘的民族情结,在“可持续转移”上受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这样的国家持续创新能力的限制,当跨国公司在贸易与投资一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时,其理论阐释力则俞益下降。长期以来,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而形成的东亚贸易格局,日本确实是生产并出口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东亚其它国家作为加工基地完成劳动密集型的组装过程,向美国出口。对日本而言,组装是劳动密集型,但对东亚新兴工业国而言却是技术密集型,因而这样的产业转移仍提高了整个区域的技术层次。从动态来考察这一技术层次的提升,随着资本的积累,收入小平的提高,教育的日益普及,东亚新兴工业国吸引外资投资于中间产品的生产以及国内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已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东亚国家也不可能只是关心静态的资源配置效率,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是贸易政策的首选目标,出口导向战略代替进口替代战略就是服从这一目标的政策选择,通过减免税等生产扶持手段、出口补贴等激励政策以及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手段,生产成本沿“学习曲线”下降的新产品、新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具有明显社会技术进步效应与扩散效应的产业得到了生产与发展。1980年代中期,“四小龙”通过结构提升就已实现了工业化,并确立了高科技企业领先发展的局面,从而成为东亚地区内部资本、中等技术和中间产品的供应者。自19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开始角逐东亚市场,从而为技术提升注入了新的机制。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张,劳动力成本便宜,兼有就近生产和垂直分工生产的双重区位优势,欧美跨国公司也日益青睐东亚市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场所,中国的巨型市场使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受资国。东道国尽管让出了部分生产市场,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先进技术代表了跨国公司的迁入优势,通过跨国公司互相之间的竞争,东道国成为技术转移的受惠对象。与当地企业相比,跨国公司要支付由于文化、法律、制度、语言等方面差异所产生的额外成本,先进技术、管理技能、规模经济以及产品的差异都是弥补成本差异进而获取垄断优势的重要措施。当然,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难免会有知识外溢 ,特别是随着需求日益多样化增长,专业化和分工越来越细,中间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也更加频繁,知识形态的产品不断增加,知识外溢将使技术转移钧旋毂转。为克服这种市场失灵,跨国公司采用垂直型投资与分工,以内部市场取代不完美的外部市场,将知识形态的核心资产通过内部交易由母公司转移到东道国的子公司,甚至将研发机构直接设在子公司,以公司内贸易代替了国际贸易。有人担心跨国公司的垂直型技术转移对东道国没有外在效应,其实只要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技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增长优势能够保持,就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资金是流动的,但市场是永恒的。而且在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下,国内企业会主动更新技术,提高管理,使新技术扩散到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根据江小娟、冯远(2000)等人的调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整体上明显高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水平,北京48家跨国公司中全部或部分使用国内空白技术水平的占76.3%,其余使用先进技术的企业占23.7%。谢洁(1998)用国产化程度衡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发现超过93%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有技术扩散行为。在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产业调整过程中,日本在产业升级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输给了美国,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上受到了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竞争压力,随着其海外投资的增加,国内产业和雇佣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空洞化”现象,因而其整体竞争力已大受影响。根据刘明兴(2001)等人对日本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平均化的计算结果,自1992年到1997年,日本该指数值从2.03下降到1.96,并且还是在美国经济扩张,对日进口增加,东亚金融危机,日元不断贬值情况下取得的,虽仍具有比较优势,但从趋势上来说,竞争优势在下降,而从1992年到1997年,韩国、中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等多数东亚国家(地区)的指数值都有了较大提高。根据经合发组织的研究,1995年,东亚9国和地区与日本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商品已占出口的40.3%,这与美国、日本、西欧之间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已相差无几,日、韩在机械、运输设备等产品的出口结构上非常相似,1998年,双方通过竞争性汇率贬值,都大大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价值(注:转引自黄范章等主编《东亚经济路在何方》,国际文化出版社,第41页。)。东亚金融危机以后,新兴工业化国家受到了很大损失,但受损的主要是财富而非财富的生产力,这也是其经济迅速恢复且竞争力犹存的主要原因。 五、结论 上述分析表明,日本的衰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构问题是衰退的内核,因此尽管日本采取了日元贬值与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但经济并未有明显的起色,相反加大了进口成本,引起了贸易伙伴国的反对,财政赤字增加,利率降低至零,可谓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目前整个亚太区域的结构调整尚未结束,因而引起日本衰退的结构性因素还在发挥作用,日本的贸易竞争力还将继续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十年衰退还衰退得不够,对此日本人要有清醒的认识,世界也不必为之困感,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中等国家,日本创造了经济神话,为世界作出了贡献,也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但地球上自有国家以来,繁荣与衰落总是此起彼伏,回想历史,大不列颠帝国从昔日辉煌的神坛上走下来,英国绅士适应了,世界也适应了,今天日本从经济神话中走出来,也是自然的更替,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日本由于泡沫经济,使自己失去了十年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本文认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为避免重蹈日本覆辙,本文以史为鉴,提出了若干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泡沫经济日本经济贸易顺差 2005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018.8亿美元,是2011年的3倍多。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人民币必须升值”、“中国的汇率机制必须更具弹性”——这类“警示”性的语句在2005年度频繁出现在各类国际级会议中。尽管中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顺差,但是效果甚微。2006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远远超过了2005年。2006年中国又出现如此巨大的顺差将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2006年美国的《总统经济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的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部分原因,并表明美国将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让人民币升值。纵观中国现在的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大的相似性。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之前,日本模式一直是一个经济奇迹的代表。但是正是这一奇迹的代表,经过泡沫经济后,经济衰退了整整十年。因此研究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相似之处 1.面临着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 1980年~198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这是后来导致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而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1141.97亿美元,这在美国产业界和国会山引起巨大反弹。2006年前9个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22.2亿美元,预计今年中美贸易顺差不会比去年少,最近几年,中国一直面临人民币升值问题,中美贸易顺差只增不减,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增大。 2.外向型的发展战略 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依赖其制造业。在这一时期,日本制造业实行的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发展战略。但是,日本制造业非常注重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进行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采用了投资驱动型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中国的产业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以出口加工为主。中国依靠这一发展战略,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不管是什么样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都不会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的长期发展还是靠内需,靠科技创新能力,但在这一方面,中国和日本都还未能做到。 3.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 (1)银行体系的主导地位 为了配合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建立了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据统计,1975年至1984年期间,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平均高达89.7%。为确保间接金融体系顺利运行,日本金融当局实行护送舰队式的管理体制,使银行业的安全得到了保证。我国股市长期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成千上万家企业等待上市,而长期低迷的股市造成流入资金不足甚至萎缩。虽然,2006年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使我国股票市场呈现牛市格局,但是银行在我国的融资体系中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而且与日本银行一样,在资金投向方面考核与监督力度不够,从而普遍缺乏效率。 (2)宽松的货币政策 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日本的出口受到影响,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根据“卢浮宫协议”,日本的利率也必须下调,由于87年的“纽约股灾”,日本一直未能上调利率,其低利率政策持续了27个月,使得本来资金已很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我国长期以来也一直实行低利率政策,而且货币供应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为了经济增长需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在15%以上,而且国外资金的流入使我国的货币更为宽松。 4.政府主导型的企业治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而政府对金融机构又过分干预,使得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且日本公司之间相互持股,虽然避免了被恶意收购,但是往往使得企业之间的协调多于监督;日本企业的终生雇佣制使企业缺乏创新机制。尽管在制度和机制上与日本不同,但是“重协调轻监控”却是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在企业治理模式上的相同之处。产权关系不清,行政干预 银行的融资,以GDP考核官员政绩,以及腐败都严重妨碍监控职能的行使。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的贸易摩擦导致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引起采取外向型发展模式的日本出现经济的衰退。为了刺激经济,日本采取了宽松的金融与财政政策。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充裕的日本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但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小,资金大都投向股票、房地产,引发了泡沫经济。在日元升值期间,日本从本国利益考虑,接受了美国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要求。但是由于日本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银行投资效率低下,当开始金融自由化改革后,准备不足的日本银行业面对激烈竞争,出现许多问题。而且日本企业的许多治理模式在未开放国内市场时还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便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三、日本经济给我国的启示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有一些泡沫经济的现象:如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以及房地产急剧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我国经济步日本经济的后尘。 1.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坚持以内需为主 当今,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整体。别国的经济发展及其政策可能会影响我国经济,因此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内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石,我们应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2.金融自由化速度不应过快 我国银行体系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实体经济又缺乏投资机会,如果过快放开对直接融资规模的管制,银行资金很容易流向投机性领域,引发泡沫经济。我国加入WTO,当然要遵守开放资本市场的承诺,但是我们应当充分利用WTO规则循序渐进。在国外金融机构涌入之前,采取对策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建立所需的制度基础,包括法律、监管以及会计和审计等。 3.定位政府职能,改善企业治理模式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而言,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严防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过于密切,建立一套适合的监管体系以及信息制度。 4.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 面对国外的压力,日本使日元升值,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才使泡沫破裂引发长期经济衰退。目前由于顺差,我国也面临着国外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吸取日本教训,要正确处理国内政策目标与国际协调政策目标的关系,以免国内经济遭受损失。 5.要注意物价稳定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泡沫经济后,日本当局当时只注意CPI的涨跌,忽略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因而未能及时扭转政策方向。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也较为宽松,而且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此我们应控制货币供给,不能到物价猛增时再采取对策。 日本由于泡沫经济,使自己失去了十年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中国目前经济与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正是触发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应采取措施避免我国经济重蹈覆辙。万一我国出现泡沫经济,我们的状况将不及日本,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泡沫经济前的日本,我国还未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教育和医疗费用、收入差距过大、官员腐败等问题。此前,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如扩大内需、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完善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疏导过剩的流动性,以预防流动性过剩可能引发的金融风波或危机等,这些政策也初见成效。只要我们继续深化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相信我国经济会在不引发泡沫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7) 魏加宁: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J].西安金融,2006(1)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六、七十年代,以日本三大经营支柱——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为核心的、强调职工对企业忠诚以及企业内上下团结一致的具有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旧有的管理哲学模式面临着危机和挑战,西方祟尚个性、重视自我能力和创造性的价值观念在日本逐渐深入人心。这实际上是以中华儒学为代表的东方式的管理理念与西方价值观念在日本的又一次交锋。是完全放弃东方式的管理理念、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念,还是将属于东方文化圈的日本管理哲学进行改造,在继承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本文在论述日本管理哲学的特征、思想文化渊源、面临危机与挑战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阐释了日本应如何面对新世纪、建立起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哲学新模式。

一、日本的管理哲学模式

管理哲学是企业或组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它是管理科学的哲学基础。企业除包括管理硬件即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外,还包括管理软件即企业的思想、精神、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等,这些管理软件就属于管理哲学的范畴。

任何管理都是某一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价值观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管理哲学模式。日本管理哲学就是如此。日本是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和自然资源贫乏,造就了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感和极强的群体意识。日本人深深感到,必须与别人合作,依靠群体力量,才能与大自然抗争,维持自身的生存。因此,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忠于团体、维护团体名誉、重视团体和谐的团队精神。

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善于吸取外来优秀文化的民族。自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日本吸取中华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民族精神之中。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从“和魂汉才”文化取向转向“和魂洋才”,在制度和技术上全面效仿欧美,但在伦理道德上仍将儒学道德作为国民的基本准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虽然大力引进欧美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但是其价值观、道德规范仍然建立在传统儒学基础之上。日本人以中国儒学为哲学基础,同时注意吸收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将这些外来文化与本国国情、企业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的独具特色的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正是这种洋溢着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企业管理哲学,支撑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创造了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管理哲学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和为贵”的经营理念,强调团体内部的和谐与共同进取精神,使企业或组织形成上下团结一致、内和外争;家族色彩浓厚的命运共同体。

号称日本经营三大支柱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其核心就是为营造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和企业内“人和”的观念。企业对职工终身雇用,使职工有稳定感;职工把企业当成“家”,从“家”中按照自己的年龄、资历领取相应的工资;企业内即使出现矛盾包括劳资矛盾,都属于家庭内部矛盾,由企业内工会解决。因此,企业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在这个“家”中,管理者象“家长”一样爱护职工,职工蒙受企业之恩,“忠诚”于企业,为企业拼命工作。企业上下一致,体戚与共。

2.“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重视“人”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使企业职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效力。

根据儒家管理思想,日本企业在经营中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他们不但重视经营中的硬条件,还重视软条件(思想、文化、精神之类的东西),注重发挥“人”的第一因素的作用。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日本企业家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把“得人心”作为发挥“人”的内在积极性的前提,因而千方百计地照顾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出力。他们特别重视“感情投资”,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熟悉每个职工的情况,亲自参加职工家里的红白喜事。企业还经常组织运动会:联欢会、纳凉会、恳谈会、野餐会和外出旅游等,每次不仅职工参加,职工家属也参加。

3.“以德为先”的经营理念,强调正人先正己的管理者作风。

日本管理哲学依据儒家“正人正己”的理论,突出道德导向,由自我管理而管理他人,十分重视管理者率先垂范和道德人格建设。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创办的跨国企业——京都高科技陶瓷公司之所以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情况下仍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他“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外,更重要的是他个人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员工。他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美好心境,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提高做正确决定的能力。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体员工的尊敬和信赖,激发出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被誉为“日本近代工业化之父”的涩泽荣一,倡导经济与道德合一,提出“论语与算盘”并行悖的“儒教资本主义”。他主张应严格遵循商业道德去获取利润。这些思想,在日本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企业管理者不同程度的接受,并融入到日本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中。

正是因为日本管理哲学具有上述特征,才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及工作热情,使日本企业拥有了一支世界上最忠心耿耿的职工队伍和一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时,职工在同一企业内长期就职,使管理者十分熟悉职工的情况,有利于协调劳资关系,这种融洽的关系使企业形成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气氛和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创造了战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劳动生产率。

但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后,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日本的一些经济学家曾提出废除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这种以造就员工“忠诚”“顺从”意识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因为它不利于人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是,由于许多大企业都是靠员工的忠诚和一致使发展起来的,这种意识已深深扎根于日本员工的心灵之中,因此,祟尚个性和创造性的西方价值观念一直未能占据支配地位。

二、日本管理哲学模式的思想文化渊源

日本管理哲学模式是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与近代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是中西文明结合的典范。

日本民族历来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自大化改新,日本全盘接受了中国盛唐时期的文化,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到明治维新,日本又引进了西方文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样,东西方两大文明便在日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人称之为“懦教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大力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并与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创造了现代的经济发展奇迹。到七十年代,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与它善于吸取东方文化遗产,并借鉴西方的科学文明成果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种善于高度融合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一切有价值文化的能力,才使日本创造了战后经济发展的奇迹。

1.日本管理哲学模式之“源”——儒家文化

日本管理哲学是建立在凝聚着无数思想家认识成果及道德观念的儒家学说基础上的,源远流长的中国儒家文化是日本管理哲学之“源”。

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日本人一直处在中国古典文化影响之下。当时倡导“和魂汉才”,吸取中华文明的精华。大约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佛教、道教、懦教几乎同时经朝鲜传入日本。公元603年,大化改新的积极倡导者——圣德太子提出一整套模仿中国政体的设想,颁布十七条宪法。第一条便规定:以和为贵,无忤为宗,把“和”视为一切社会交往的首要原则,强调社会成员之间要和谐。这种“和”的意识在企业管理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体现在企业内劳资关系的和协、员工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上。而这种“和”正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最基本思想。

中国儒家学说奠基人孔子历来主张“和”。它将先哲“和”的思想,用于政治、经济方面,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于倾。”。其中“和无寡”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做到“和”,则在经济上“贫”不致缺乏。孔子的弟子冉有亦有句名言:“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维护等级、贵贱的“礼”的社会作用主要在于“和”。继孔子之后,孟子也倡导“和”。孟子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天地人三才中,孟子重人,重“人和”。孟子认为,“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民心的背向作为战争胜负和政治成败的关键,就是“人和”思想在军事、政治学上的应用。孟子重“和”,还在于它在天人关系上提出系统的“天人和一。”观点,这是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日本吸收中国儒家文化不是盲目地接受,而是根据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并与本民族的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日本式儒家学说。中国儒学重“和”,这种“和”反映在价值观上是一种“中庸之道”和“知足心理”,是强调和谐共存、维系现状;而日本式儒学既吸取了“和谐”的精华,又强调开拓进取,强调团结和谐的共同进取。中国懦学强调“仁”,以“仁”作为伦理道德的核心;而日本儒学则强调“忠”,以“忠”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忠”在日本被放到伦理道德准则的金字塔尖,是涵盖一切伦理标准的最高美德,而“仁”被排除在日本伦理体系之外,日本人在接受中国儒家思想时,滤掉了“仁、义、理、智、信”中的“仁”,而代之以“忠”,忠孝被视为百姓绝对的义务和责任。

这种日本式儒学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造就了日本人具有极大的向心力、责任感、自我牺牲精神和历史使命感。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日本懦学之核心“忠”的价值观念基础上。在企业中,一个人一旦被公司录用,就意味着建立一种终身契约关系,他必须把一生都消耗在这个集团里,努力证明自己对所属集团的忠诚。其忠诚程度通常是以为所属集团所作出的牺牲程度来衡量的。“忠”是日本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基础,是团队精神的精髓。正是日本这种独特的文化动因,使其以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踏上成功的现代化之路。

2.西方文明的冲击

19世纪中叶,日本还处在幕藩统治时期,美国海军舰队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强行要求通商,从此西方文化渐渐传入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着手建设近代国家。整个日本社会进入大规模的文化转型时期,即从明治维新前的全面接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和魂汉才”文化类型转向引进西方文明的“和魂洋才”文化类型,倡导“脱亚入欧”,吸取欧洲文明精华。

这一时期,日本接受西方文明主要表现在从各种制度上尽取西方之长。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首先派专人去收集西方各国的信息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区别优劣,确定具体领域的引进对象。如对现代企业经营制度,日本引进西欧的股份公司制度,并进行商法的制定。在教育制度上引进法国的学校区划制度;警察制度上效仿德国;电报通信和铁路技术学习英国;大学以美国为样板;明治宪法和民法以德国为原型;刑法则以法国为样板;日本帝国海军学习英国皇家海军,陆军则受拿破仑帝国陆军影响较大。当时的日本明治政府十分重视博采各国之长。虽然以引进英国的先进管理制度为主,但对西欧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也十分重视,如德国中央集权下经济统制思想和富国强既念,法国的立法制度,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几乎成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地,日本人认为,在每一个领域都尽量采用最好的模式将会使日本加快自身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很快接受战败的事实,大力引进美国的科技成果,使之摆脱战争的阴影,推动经济的复苏和腾飞。五十年代中期,日本引进了美国的企业常务会制度;六十年代引进了美国的事业部制以及经营决策制度。继而在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两方面大量引进了美国的方法,包括:统计式质量论,人事劳动管理和作业管理,动作研究和工程分析、价值分析、管理图表等;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引进了美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技术和处理技术。在引进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同时,日本注意将“引进”与日本国情相结合,注意消化能力与“配套”相结合,从而使引进的管理技术、制度和方法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这一时期,正如日本管理学家高宫晋在《现代经营是什么》一书中所说的:“日本企业在战后获得迅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勇敢地排除传统和因袭的枷锁,大胆的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而且巧妙地将它与传统的习惯相结合”。

3.东西方管理哲学的冲突与融合

日本管理哲学是将东方的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相互融和而形成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它既包括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又包含现代西方的管理方法与理念,是以中国儒学为哲学基础同时兼容西方管理精华的“东方管理学”,是东西方管理的冲突与融合,这也体现了整个日本社会经济的共同特征——“论语加算盘”的资本主义,也就是用合乎道义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遵循道德伦理。

日本在其近代化过程中,并非全盘西化,在“软件”的经营管理层面,仍然把中国儒家思想巧妙地加以运用,因而谈经营管理则有“儒道”一说。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日本许多企业家都精通《论语》,曾有人说“孔夫子讲道理,日本人实践道理”。如著名丰田汽车公司三代领导人均以儒家学说指导商务活动。日本现代经济学家伊藤肇指出,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家只要稍具水准,都熟读《论语》,孔子的教导对他们的激励、影响甚巨。在日本企业家看来,儒家学说中“义利并举”的价值方针,以“人为中心”的道德信念,祟尚“和谐”的人际关系,“正人先正己”的领导艺术等都具有推动经济行为合理化、经济活动秩序化的功用,完全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文化底蕴和伦理动因,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洋溢着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企业管理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虽然掀起了效仿美国管理的热潮,但在企业的管理软件上,还是保持了日本管理哲学的特色。日本的管理哲学与美国管理哲学有很大区别,但它也部分包容了美国管理科学的精华。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企业哲学上,美国注重企业管理中的“硬性三S”,即策略、结构、制度等,过分强调管理中的技术和理性,认为只有“硬性三S”才便于进行理性的、数学化的、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分析和研究;把“软性四S”即人员、作风、技巧、最高目标等看作是“软心肠”人的不科学管理,是在管理中讲人情。日本企业不但重视“硬性三S”,而且重视“软性四S”,在管理中重视感情、精神等因素。日本在引进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提炼民族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使西方的唯理主义与东方的灵性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

第二,在领导哲学上,美国人重视个人领导,日本人则强调合作领导。日本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日本的管理者是“无情的情人”,既注重无情的“硬件”,又注重有情的“软件”,企业对职工终身雇用,使职工有稳定感;而美国管理者则强调计划、目标、任务、指令、规章、纪律对人的严酷无情,动辄解雇工人,美国企业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日本企业则实行自下而上的管理,企业的重大决策,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第一线职工提出建议,然后上级领导进行集中,体现员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原则。

第三,在组织哲学上。美国的各种组织中往往最高主管个性非常鲜明,他们常常表现出个人特质,而日本组织中即使是最能干的管理者也会与该组织融为一体;美国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石,要么是“经济人”(古典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哲学基础),要么是“社会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社会人”为哲学基础)、“能动人”(管理中的Y理论是以“能动人”为哲学基础的)、“复杂人”(管理中的Z理论是以“复杂人”为哲学基础的),就是不讲“组织人”,而日本的管理理论不仅讲人的经济性、社会性、能动性、复杂性,还讲人的组织性;美国人强调自我、独立、个性、分离性身份,管理者更注重职务、权利、个人名义,日本人则强调“和”,认为“和为贵”。“和”在日本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和管理概念,它是互助、合作、和谐、团体和团队精神,管理者重视这种团体的和谐和团队精神,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互信赖关系。正象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所说:“互相信任的同仁共同于事业,无疑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总之,日本管理哲学是东西方管理理念冲突融合的产物,它已融入日本的民族精神之中,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三、九十年代以后日本管理哲学面临困境与挑战

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掀起兼并、重组的热潮,大量经营不佳的企业倒闭破产。日本年轻人逐渐认识到与其对企业忠诚、顺从,不如培养自己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能力和技能。因此,原来靠员工的一致性和“忠诚”心发展起来的家族式企业逐步走入困境,人员流动频繁,以儒学价值观为基础的、曾经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管理哲学面临西方价值观念(崇尚个性、重视自我能力)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本管理哲学面临困境与挑战的背景及原因是:

1.背景。从国际上看,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为了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各国企业纷纷掀起并购、重组的热潮;同时,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亚洲公司纷纷取消或推迟订货,严重影响了世界上一些大工业集团的经营,致使这些大公司不得不关闭工厂、大量解雇员工。如飞利浦公司于1998年11月2日宣布将其1/3的工厂关闭。这样,由于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及企业裁员是世纪之交的一大热点。

从日本国内看,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之中。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曾号称世界最强的日本金融机构背上了巨额坏帐的沉重包袱,变得寸步难行。随着作为融资担保的土地贬值,呆坏帐问题严重到用“小打小闹”的对策根本无法解决的地步。最后终于发生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破产的悲剧,日本经济体制中的缺陷在世人面前暴露无遗。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本的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大量裁减员工,以减轻企业压力,提高竞争力。据1999年3月15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1999年3月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将解雇1.7万名员工,这是日本企业第二轮大规模裁员举动。以前,即使经济萧条、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日本企业也不会裁减过剩人员,因为企业相信经济状况会很快好转。那时只是采取“出向制度”,让一部分多余人员暂时“出向”到子公司或同一集团系列内的企业,以减轻工资负担,防止企业业绩进一步恶化。一旦经济恢复景气,“出向”的员工仍可回到原来的公司。但是,九十年代以后,这种“出向”逐渐变成了实质上的失业者。企业内失业者的大量增加,使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度彻底崩溃。

2.原因。

①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以美国为中心的外资企业打入日本,使欧美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渐渗透到日本国内,使祟尚个性和创造性的西方价值现逐渐被日本人接受并在劳动力市场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甚至比美国和英国年轻人更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最近日本二家机构对日本和欧美国家的1000名年龄在13岁到24岁的年轻人进行调查,29%的日本人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有这种想法的美国人仅为7%,英国人为10%。另外,90%的美国人和88%的英国人认为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有这种想法的日本,人仅有59%。这些数据表明,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老一代日本人的价值观越来越显得陈旧和不符合现实,西方价值观正逐渐占据主流支配地位。

②企业经营思维体系的变化。随着日本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企业面临着全面进行改革的任务。许多学者指出,经济的持续增长时代已经结束,“赶超欧美”型的模仿式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封闭的日本社会必须走向开放。这就要求日本不仅要进行政治、行政体制的改革,还要进行企业经营制度的现代化改造。而要进行企业改造,就需要有新型的劳动力,即愿意承担风险和创新型的企业人才。因此,提倡能力主义、奖勤罚懒,成为企业经营者的法宝。企业纷纷买行按员工的能力发放报酬的工资制度,打破了以前论资排辈型的工资体制。1997年4月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大幅度提高了工资总额中相当于工作成果报酬的“职务工资”比重,实际上导入了按能力取酬的工资制度。松下电器公司为了更多地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和特殊人才,从1998年4月起,对新职员实施了“全额工资支付型员工制度”,即新职员只要提出申请就可将退职金加到工资中提前发放。同时,该公司为了体现注重工作成果和个人能力的原则,从1999年4月起,对约11000个课长以上的管理职位实行完全年薪制。由此可见,长期以来被日本人深信不疑的随工龄、资历的提高而上升的企业工资制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按能力取酬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本来二十年后可以稳拿的退休金以及企业所拥有的福利设施的利用方法等也正面临着彻底改革。现在日本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已经普遍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对一般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导入了年薪制。最近甚至在企业的普遍员工间也开始推广年薪制。

③日本式经营逐渐暴露出弊端。号称日本式经营三大支柱的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曾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过重要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这种经营体制越来越暴露出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企业间人才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企业要生存更需要有能力和创造性的人才。而实行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不仅限制了人才合理流动,而且不利于企业员工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劳动力的优化组合。这样,如果企业不进行经营方式和管理哲学的变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正如松下电器公司人事部经理原田所说:“象松下公司这样一些靠员工的忠诚和一致性发展起来的企业越来越不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现在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个性。我们希望有更多与众不同的出色人才加入松下公司”。

④政府的“新就业政策”。由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习惯了终身雇用制的人们很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转职,因此,造成已经过剩的产业和企业积累了大批过剩劳动力,劳动者不能人尽其才。大而全的企业所拥有的大批人才不能转移到今后可望发展的产业,致使整个日本产业竞争力下降。为了更快地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政府实行了“新就业政策”。这项政策的特点是对学习新技术、希望转职的职工和支持职工转职的企业,提供优厚的失业保障和补贴。

新就业政策包括:为职工掌握新技术等增加机会的“人才再训练一揽子计划”;援助与就业流动化相配合的企业“人才流动化计划”;制定旨在实施“人才再训练一揽子计划”和“人才流动化计划”的“企业改革援助法”。根据上述计划和政策,不仅维持企业内的就业,对企业支援职工再就业也进行补贴。这项政策实际上是鼓励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重新寻找工作,以利于人尽其才。其颁布实施表明终身雇用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实行彻底的改革,促进人员流动,企业才有出路。

综上所述,日本式经营管理正在走向崩溃,以“忠”为核心的东方儒学价值观念正在逐渐被祟尚个性的西方价值观念所代替,东西方管理哲学与理念在日本又一次发生严重冲突,如何面对世纪之交这一冲突和挑战,建立面向21世纪的日本管理哲学新模式,是致力于日本研究者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只有用和合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东西方管理哲学的冲突、融合,从而达到社会全体的和谐、协调即和合,才能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日本式管理哲学新模式。

四、面向21世纪的日本管理哲学新模式

1.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合原理的倡导

世纪之交,以中华儒学为基础的日本管理哲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与挑战,日本管理哲学应该如何回应,是完全放弃东方式的管理思维来接纳西方的价值观念,还是将属于东方文化圈的日本管理哲学加以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这实际上足以中华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日本面临的又一次交锋。

从19世纪中叶的日本近代文明冲突可以看出,解决东西方文化冲突,应寻找两种文化的衔接点,创造性地扬弃东方传统文化,有选择的接受西方现代文化,实行两种文化的“融入”,这是解决日本近代文化冲突的道路。涩泽荣一改造儒家思想,提倡“论语加算盘”的思想,就成功地推动了日本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这说明面对不同文明的冲突应采取冲突融合之路。

日本又一次面对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挑战,这种互相异质的文化发生碰撞,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和国际化时代的到来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的。不仅仅在日本,整个人类社会在21世纪都将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解决这些冲突的最佳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应是和合原理,即走冲突融合之路。而和合原理以及和合人文精神正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华文化生命的最完善的体现形式。

2.21世纪日本管理哲学新模式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它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所谓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的全球化,它是由于通讯、交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造成资本、商品、信息以及人的全球范围内的空前流动,它能极大地提高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生活的相互依存度。其实质是现代化和一体化,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为更广阔的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扩张开辟道路。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中美日三国是世界上的经济贸易大国,这三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是世界经济顺利前行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近来,贸易逆差问题成为中美、中日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如何解决三国贸易当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美、日中贸易逆差的数据入手,深入分析了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贸易逆差;中美;中日;战略思想 中美日三国是世界性的经济和贸易大国,美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98万亿美元,日本的GDP为4.46万亿美元,中国大陆全境国内生产总值为20.9万亿元人民币(合2.69万亿美元)。三国GDP合计占当年世界GDP总和47.76万亿美元的42.7%。从三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来看,美国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06年美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创下了36499.28亿美元的历史记录,其中进口总额为22042.25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4457.03亿美元。日本的出口额为5958亿美元,进口额为5161亿美元,均为世界的第四位。中国进出口总额为14221.2亿美元,进口额为6601.2亿美元,出口为762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三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状况,不仅对三国,而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中美、中日间的贸易发展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贸易摩擦,其中贸易逆差则是产生摩擦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不能正确地、科学地分析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解决贸易逆差的原则和方式,势必会阻碍和影响着三国经济和贸易的正常发展,并给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一、美中、中日贸易逆差现状 美中贸易逆差据中国方面统计,最早出现在1993年,当年逆差为62亿美元。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67倍,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据美方统计,美中贸易逆差出现在1983年,当年为3亿美元。到2006年上升到2016亿美元,23年间增长了67倍。 从中日贸易近20年的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基本是中方逆差,20世纪90年代有时中国逆差,有时日本逆差。但进入21世纪以来,双方根据各自的统计,都认为自己是贸易逆差国。如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2011年公布的2003年度中日两国贸易收支情况,与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就截然相反。日本称,2003年对中国持有179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是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已达到147.3亿美元,两者之间缺口超过了320亿美元。 二、美中、中日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美中、中日之间的贸易逆差呈逐年递增的态势,逆差问题得不到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必定要受到影响。只有正确分析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影响彼此贸易关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达到互利共赢,促进三国贸易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美中贸易逆差原因分析。美中贸易互补性极强,处理得好则完全可以做到互利双赢,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但是,目前美中贸易却并不令人满意,贸易逆差过大,摩擦不断,贸易关系十分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国消费过高、储蓄过低、储蓄与投资失衡是美中贸易逆差以及美国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本质原因。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消费的国家,消费支出在美国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消费致使美国国内储蓄率持续降低,某些年份储蓄率甚至为负数。由于总储蓄小于总投资,造成了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这就要求其他国家把能够满足本国需要后的剩余产品输往美国,以解决其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美国消费水平的差异,使得中国成为弥补美国供应不足问题的最重要的国家。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储蓄与投资失衡才是美中贸易逆差的本质原因。 2.美国限制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则是中美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中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两国产业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生产科技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学说和产业分工的原则,完全可以做到互利共赢,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由于美国政府限制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如中方所需的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都禁售给中国。而只是希望中 国大量地购买美方的转基因大豆和飞机等少数产品。可以说这才是美中贸易逆差形成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3.产业转移扩大了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把大量劳动密集型、高耗能、低附加值和控制核心技术的部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美对华投资的企业,分布的行业很广泛,主要有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通信、能源、交通、轻纺、食品、医药、服装、金融、保险、服务等行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做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在这些出口产品中,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回到了美国市场,从而大大扩大了美中贸易逆差。如2005年美国对中国1141亿美元的逆差中,90%是美在中国加工产品又回到美国市场造成的,大约有1000亿美元左右。 4.不合理的统计方法不能真实反映美中贸易逆差,造成了近1000亿美元双方统计数字的巨大差异。 中美贸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中国香港为主的第三方的转口贸易占较大比重的贸易。对于这部分经中国香港转口贸易,中美双方的统计是很不一样的。美国对于进口的统计是以原产地原则,不论是否经中国香港转运的货物,只要原产于中国,都计算为从中国进口。并且将转口过程中的中国香港加价也记入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数值,这就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额度大大增加。而对于美国出口的货物,美国以运到国为出口贸易伙伴,其出口到中国香港的货物,不论是否转口到中国大陆,都一律视为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这样美国进口到中国货物的数值就大大缩小了,从而出现了美中贸易统计上的差异。 其次,美国确定原产地的方法,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美中双方对外贸易统计虽然都是按着原产地原则进行的,但是原产地原则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问题。一是对于如何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改变”(原产地是指生产地制造的,或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加工地)至今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和标准,因此各国在制定自己的原产地规则时,都从本国需要出发,标准不一、宽严各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二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格局的变化,原产地原则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跨国投资和加工贸易的发展,原产地统计进出口贸易的办法已不能完全反映出国与国间贸易平衡状况,甚至会产生扭曲。 再次,服务贸易未计入统计范围的问题。美国贸易优势是服务贸易,在过去的十多年,美国对华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很大的盈余,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加大,美国在服务业方面的经营和获利会更多。其发展趋势十分强劲,但在计算美中两国贸易平衡问题时,却未计入服务贸易数额。 美中贸易逆差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既有经济贸易理论和学术问题,也有政治和政策问题,只有客观地、恰如其分地分析其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和措施。 (二)中日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中日贸易逆差问题,由于香港转口贸易,双方统计的差异,中日都说自己是贸易逆差国。据中方统计,自2002年以来,中方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仅2006年逆差就高达240.5亿美元。造成中方贸易逆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贸易保护政策,日本实行以“贸易立国”的国策,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政府控制经济运行较多,并把贸易保护作为政府的职责,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新的贸易保护的政策不断出台。为了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日本出台了各种技术壁垒措施。如日本公布的对中国菠菜中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竟然严于本国10倍。这种不公平的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致使进入日本的中国商品大大减少,导致了中日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2)日本对华投资进一步扩大了中日贸易逆差。日本直接对华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截至2007年2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达587亿美元,约占我国引进外资总额的8%左右。这些投资的发展都会直接地影响着两国的实际的经济利益的变化。 (3)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商品的需求的增加,也促进了中方贸易逆差的增加。由于中日两国自然禀赋和生产禀赋不同,因此两国在技术、资金、劳动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并各具比较优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产品。而日本正具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因此在中日贸易中,日本向中国进口量较大,特别是中方对高新技术的需求量增长更快。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迅速增加也是造成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三、我国应对美中、中日贸易逆差的战略思想和政策调整 从 上述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美中、中日贸易逆差形成原因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我国目前的贸易战略和政策做一些新的调整,才能在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实现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 (一)树立互利共赢的新贸易观,努力实现贸易基本平衡。这种互利共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贸易观,首先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更强。在这种形式下,坚持互利共赢的发展观和贸易观,是我国经贸发展的必须。其次,互利共赢的新贸易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根据“科学发展观”,“十一五”规划具体设定,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的战略,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适当减少贸易顺差,努力实现贸易平衡。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的局面,应该说贸易顺差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财政状况的好转,国力的增强,是起到很大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目前的问题并不在于顺差本身,而是我国顺差增加过快过大,并且集中在美、欧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贸易顺差过大首先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恶化贸易环境。其次,持续高额贸易顺差,会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次,由于经常项目的顺差,货币投放的增加,有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努力使过大的贸易顺差减下来,达到贸易基本平衡。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增长方式。在当前我国和世界的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不再使追求出口规模的增长,而是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外贸产业结构,大力提示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逐步争取在世界产业链中居于高端地位,使我国实现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各种政策和有力措施。 1.淘汰和限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据有关材料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生产、出口和投资都有比较迅速的增长,这样,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资源,污染生态环境,而且也造成了贸易顺差的增加。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最近几年,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应有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 3.发扬“嫦娥奔月”工程的创新精神,打破常规,掌握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业,以代替加工贸易产业。 4.在出口增长方式上,应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放弃以量取胜的、粗放经营的方式。如果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必然有较大变化。当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有相当地增加,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时,其带来的无形资产和国民福利将大大高于粗放型经营的一般传统产业和加工贸易。此外,在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中,加工贸易占过大比重的局面也必须采取措施,早日改变。 (四)扩大内需,减少外贸依存度,转变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我国外汇资金短期和急于发展经济,曾借鉴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制定了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这种出口导向型战略的贯彻和实施,对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我国继美日之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也带来一些问题。 1.使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提高。最近几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每年大约都已10%的速度提高。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还集中在美、欧、日少数几个国家中,给中国外贸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难以解决的政治、经济风波,将会造成外贸出口的重大损失。 2.会造成贸易顺差过大,使贸易摩擦增加,影响我国外贸环境。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是以廉价的劳动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即出口越多,我国的资源消耗也越大,因此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必须彻底转变。我们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提高扩大内需的力度,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美国是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出口总额只占其GDP的8%,其余92%都是国内需求。 (五)加强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和减少外贸顺差和贸易摩擦,扩大国际市场、提高人才、技术和企业管理经营水平,营造友好合作的国际经济环境,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自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后,经过几年努 力,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投资流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多差距。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仅占世界的1%,在全球据第18位。在对外投资流出绩效等方面,我国在参与此项排名的128个国家中,居第67位。90%的海外中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水平。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劳动力,而对核心技术的掌握,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投资的理论分析与把握,管理经验水平都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这些方面得不到明显改善,将严重阻碍“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我国的贸易顺差的有效减少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切实转变战略思想,才能有助于减少我们与日、美贸易顺差,解决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技术变革;稳态增长理论;稳态增长模型

1.简介

稳态增长理论是说,如果一个新古典增长模型展示了稳态增长, 然后技术变革必须增加劳动,至少达到稳定状态。有时候还说,另一种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但是这确实包含在理论的原始版本中,如果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稳定的状态下,技术变革总是被认为是劳动扩大的形式。这些没有逃脱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不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是在现在,这都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理论。我们常常希望我们的模型表现出稳态增长,但为什么技术变革是纯粹的劳动力增加 诱导创新的文献与费尔纳、肯尼迪、萨缪尔森、德兰大基斯、菲尔普斯仔细考虑过但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相联系。最近,阿西莫格鲁和琼斯又重新思考了这个谜题。

也许令人惊讶的是,鉴于文献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观点和这一理论的证据。并且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恰好结果什么也没有提出。为什么技术变革的直觉是必须增加劳动?这一结果的证据通常归功于宇泽的证明,并且毫无疑问的是他证明了这一理论。然而,宇泽主要关注的是哈德罗中立的技术变革(即如果利率不变是常数使资本份额不变的技术变革)和劳动增加型技术变革所展示的相等性和罗宾逊图形分析的正式确定。当然对于稳态增长要求哈德罗中立的技术变革来说这是很小的但却很关键的一步。但是宇泽的现代读者将被两件事所打击。第一是缺乏稳态增长理论的观点和直接证据。第二是缺乏经济直觉,证明方法大多是纸上谈兵。巴罗和萨拉 C 伊―马丁所说的(1995年,第2章)接近提供一个明确的观点和证明这一理论的证据。然而,他们这一理论的观点有更多限制: 技术变革是一个增加了速度常数指数的因素,然后稳态增长要求劳动的增加。这就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可能会有一些反常的因素增加扭曲技术变革的可能性,使得与稳态增长保持一致。麦卡勒姆也提出了一个一般理论的证据并且和宇泽的方法非常相似:虽然坚持和宇泽的方法接近,然而直觉的结果仍然难以捉摸。

这一观点填补了文献中的空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观点和证明稳态增长理论的证据,以及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观点的简洁的直觉。

本文的工作报告(琼斯&斯克林杰2005)包含一个受宇泽观点(1961)和关注发展直觉启发的证据。根据我们的工作报告,很多作者提出了更直接的证据。罗素提出了一个快速证明这一理论的数学方法,利用一些方法证明,这些方法来自被称为平流方程的类偏微分方程的物理文献中。

2.陈述和证明的定理

稳态增长定理适用于一个部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我们首先精确地定义模型,然后定义一个平衡增长的路径。我们将遵循通常的惯例也指的是一个平衡增长的路径作为稳定状态。根据下面的定义,我们陈述并证明这一定理。

定义2.1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环境如下所示:

Yt=F (Kt, Lt; t), (1)

Ct+ It = Yt, (2)

Kt = It -δKt, K0> 0, δ≥ 0, (3)

Lt = L0ent, L0 > 0, n ≥ 0 (4)

生产函数F满足标准的新古典主义属性:在K和L规模收益不变,K和L的边际产品递减。

定义2.2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中的平衡增长路径是一个在常数指数率中所有数量{Yt, Kt, Lt, Ct, It}增长的路径。

定理2.1(稳态增长定理,宇泽,1961)

假设新古典增长模型建立一个稳定状态的开始日期记作Τ,人均产出增长速度记作g,并且It > 0,t≥Τ且所有的t≥Τ。

Yt=F(Kt, At Lt;Τ) (5)

当At1/At=g.也就是说,技术变革在稳定状态是劳动增加。

证据:(斯克里克特,2006)根据生产函数Yt=F(Kt, At Lt;Τ)让gx表示在稳定状态下数量x的增长率。然后YT=Yte-gy(t-T)例如,所有的t≥T。

Yt e-gy(t-T)=F (Kt e-gy(t-T),Lt e-gy(t-T); Τ)

因为F体现了K与L的变量回归,我们可以通过除以指数得到以下公式:

Yt=F(K e-gy(t-T)t, L e-gy(t-T)t;T) (6)

如果gy=gk,结果被证明,并且Ate-gy(t-T)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这一结论的提出――举例来说,它是一个直接结果模型中不断的投资率。在更一般的框架中,它遵循一些稍微单调乏味的代数。

特别是,方程(3)需要的资本积累gI= gK。所以如果我们得出gI= gY。要与Yt =Ct+ It 区别开来必须遵循时间t≥Τ因此给出以下式子:

gY= Ct/Yt・gC+ It /Yt・gI.

再次区分这个表达式要遵循时间和以下给出的式子:

gC(gY - gC)Ct =gI(gI - gY)It.

如果Ct =0,那么等式的右边必须为0,所以我们得出gI= gY。如果Ct ≠0,那么这个表达式只能得到Ct和It以同样的速度增长。但是这需要gI= gY。因此gY= gK。

3.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论的陈述中我们假设的是,在最后一步的证据中投资发挥的是积极作用,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gY= gK。特别的是,如果投资等于0,当gY> gK时,可能会出现一个稳定状态,但是前提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在零投资下,资本存量下降呈现指数级的速度贬值。因为资本不是输出的积累,稳态增长定理的逻辑不适用于此。相反,技术变革需要增加资本:第一,以抵消贬值,第二“有效资本”与出口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回见方程(6)。由斯克里克特提出(2006)的理论和证据遗漏了一个条件就是It > 0。

除了它的简单性,斯克里克特的证明相对于宇泽(1961)的来说有另一个优势。宇泽的证据结尾处出现一个新的生产函数G,就是F(Kt,Lt;t) = G(Kt,AtLt)。斯克里克特在方程(5)中表示,在原始的生产函数中技术变革是劳动的增加。

4.结论

在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唯一的不对称是,资本是每一单位输出的积累,而劳动不是。这种不对称背后蕴藏的是稳态增长理论 ,这是被确认的证据。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连接这种直觉与劳动力增加的结果。按照输出量把双方的生产函数分开,产生“平衡”表达式1=F(Kt/Yt, Lt/Yt;t)。资本积累和继承了输出的趋势,所以资本产出率在稳定状态下是一个常量。劳动力没有继承这一产量趋势,所以Lt/Yt低于稳定状态。为了达到等式平衡,技术变革必须完全抵消Lt/Yt的下降。也就是说,技术的变革必须是劳动的增加。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宏观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9 年。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7篇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黑龙江省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8篇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9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0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1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2篇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3篇

【编者按】: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选题依据:黑龙江省是新中国解放最早的省份。50多年来,黑龙江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把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文明富庶的“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但是黑龙江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与先进省区相比差距较大。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加快经济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就将十分尖锐。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在人口多且素质差、资源有限且耗费严重、生态日趋恶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持续或持续不够。黑龙江省应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调控和环境保护体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口资源。只要黑龙江省坚持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使本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可行性论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现在黑龙江省面临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资源型城市(地区)支持的难得政策机遇。因此,清楚地认识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优势和障碍,采取适宜的措施,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再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黑龙江省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概述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拟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通过对黑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04年09月25日—2004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05年03月01日—2004年05月1日在黑龙江省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05年05月02日—2004年05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05年06月01日—2004年06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05年06月08日—2004年06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05年06月15日—2004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4篇

2014年10月上海自考时间及科目安排表(第一周)已经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查看以下时间及科目安排,尽请关注!

日期 学校、专业 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2014年10月19日(星期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华东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 C050114 (基础科段) *(00031)心理学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29)文学概论(一) *(00429)教育学(一) *(00536)古代汉语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012)英语(一)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 C050105 (本科段) *(00540)外国文学史 (09073)唐诗研究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1)语言学概论 公共关系专业 A050303 (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43)公关心理学 *(00644)公关礼仪 *(00646)公共关系写作 *(00182)公共关系学 *(00853)广告学(二) *(04729)大学语文 *(00012)英语(一) *(00647)公关语言 公共关系专业 B050309 (独立本科段)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20)领导科学 *(03291)人际关系学 *(03300)现代媒体总论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95)国际公共关系 *(03299)广告运作策略 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方向) A020109 (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88)基础英语 *(00208)国际财务管理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76)国际金融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4729)大学语文 经济学专业 B020115 (独立本科段)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42)计量经济学 *(00048)财政与金融(J)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J) (00104)证券投资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 A020215 (专科) *(00890)市场营销(三) *(00891)国际贸易实务(三) *(00888)电子商务英语 *(00894)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专业 B020216 (独立本科段)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95)商法(二) *(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997)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学前教育专业 B040102 (独立本科段)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409)美育基础 *(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99)学前游戏论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A040109 (专科) *(00031)心理学 *(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05616)心理测量与评估 (00266)社会心理学(一)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B040110 (独立本科段) *(05624)心理治疗(一) (05956)健康心理学 *(05627)职业辅导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628)团体咨询 *(05621)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文化产业专业 B020155 (独立本科段) *(04123)外国文化导论 *(04127)文化市场与营销 (04139)应用写作 *(04122)文化产业与管理 (07675)媒介经营与管理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专业 C050207 (基础科段) *(00596)英语阅读(二) *(00795)综合英语(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0794)综合英语(一) 英语专业 C050201 (本科段) *(00600)高级英语 *(00429)教育学(一)(见说明4) *(00830)现代语言学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42)第二外语(德语) *(00603)英语写作 日语专业 C050208 (基础科段) (00606)基础日语(二) (00844)日语阅读(二) *(04729)大学语文 (09076)日语报刊文选 日语专业 C050202 (本科段) (00610)高级日语(二) (00611)日语句法篇章法 (00842)第二外语(德语) *(00012)英语(一) 上海财经大学 会计专业 A020203 (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4729)大学语文 *(00012)英语(一)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会计专业 B020204 (独立本科段)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市场营销专业 B020208 (独立本科段)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企业会计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调查与分析专业(独立本科段) B020121 (见说明8)(停考过渡) *(00142)计量经济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见说明10) A020265 (专科)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5362)物流英语 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见说明10) B020282 (独立本科段) *(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专业 C030112 (基础科段) *(00242)民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61)行政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4729)大学语文 *(00244)经济法概论

日本经济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学科划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专业素质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高等院校经济学学科划分及课程设置,提出我国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一些改革思路。

一、经济学学科划分中的基础学科地位

学科分类的不断变化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学科的分类及变化上不仅可以看到学科发展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它表明该学科领域中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同时,学科的划分还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学科构成的基本内容,它为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的内容、特征制定适合于本学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制度奠定了基础。

1980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研制的学科分类系统(CIP)由教育部颁布后,经过1985年、1990年和2000年的3次修订,CIP适用于研究生专业、本科专业、专科专业、职业技术专业等;从2002年开始,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处与大学招生委员会协作制定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学科专业分类体系JACS(the JointAcademic Coding System),它通用于研究生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日本文部科学省所属的日本科学基金制定了学科分类,并根据学科研究动向和申请件数大约每5年调整一次:我国除了国务院学位办对学科进行了划分外,国标学科代码表(GB/T13745―92)对详细的科目也进行了编目。从经济学学科的划分看,可以看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美国和英国的学科分类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强调主流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从美国的情况看,他们将经济学划分为经济学(综合)、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与定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国际发展、国

伏润民,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院长,教授。际经济学等六个领域。其中,“经济学(综合)”实际上是由主流学派的核心内容“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主要内容所构成;应用经济学虽然没有明确的细分,但是从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实际运行看,它涵盖了经济学具体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与国际发展、国际经济学的单独列出是为了强调这两门学科在经济学中的独立地位,计量经济学与定量经济学则是学习经济学与分析经济问题的工具。

英国将经济学划分为应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经济系统。除了政治经济学与经济系统外,英国的经济学学科设置与美国的设置基本相同,强调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工具。

第二,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学学科划分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方面,两个国家都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国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所涵盖的领域较宽,日本的相对较窄。另一方面,日本将经济学说・经济思想、经济统计学、经济史、经济政策、财政学・金融论等领域与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并列,形成与我国类似的二级学科,然后再进行细分。从这些学科构成的详细内容、学科研究特点上看,日本将难以归类到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中的“经济统计学”、“经济史”和“经济政策”独立出来形成二级学科比较合理。此外,将经济学划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国家,几乎都将“财政学”与“金融论”归入应用经济学,而日本则将其从应用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二级学科。这种划分虽然难于寻找到科学的依据,但它突出了这两个领域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第三,学科的分类是一种学科指导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计划。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具有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权力,国家对学科的分类只是学科发展方向的一般指导,并不对各高等学校进行强制性实施的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虽然也赋予了高等院校自主设立学科的权力,但是对学科的发展与申报上仍然实施强制性的要求,高等学校具有的自只是体现在各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从国内外经济学科划分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在学科划分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他们是遵循了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从学科自身所涵盖的内容特征、研究方法特点进行粗线条划分。例如,从内容特征划分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从研究方法特点上划分的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等:二是从具体科目在经济学学科中的重要性进行划分。例如,美英国家强调的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日本强调的是经济政策、财政学和金融论等。此外,主要发达国家在学科划分上所采用的指导性而非强制性思想,为学科的延伸与发展、新兴学科的产生留下了空间。

总之,学科的划分,不仅有利于学科管理、预见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具体学科的内容特征与性质,从而为形成适合于该学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奠定了基础。

二、美、英、日、中经济学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启示

课程设置是根据学科涵盖内容以及学科特点制定的培养内容,因此,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设置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总体上看,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一,美、英、日和我国在经济学入门课程及学习经济学必备的数量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学入门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美、英、日的入门课程是通过“经济原理”(日本称为“经济原论”)这门课程来完成。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几乎没有开设“经济原理”课程,而是直接进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程,这种设置使学生在理解专业基础课程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美、英、日在课程设置上非常强调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必备知识,而且很多必备知识成为选择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例如,美、英、日的很多大学,主修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1”之前必须修完“经济原理”,同时必须修完“Mathematical methods(Calculus/linearalgebra)”,并获得一定的学分后才能选择“微观经济学2”等专业基础课程;如果没有修完“FundamentalMethods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概率论”等课程是不能选择更高级次的课程。而我国针对学生选课并未在必备知识课程、专业课程选择顺序上作出强制性的要

求,很多低年级或者未修完必备知识课程的学生经常选择高年级或者高级次的专业课,这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极其不利。

第二,美、英、日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层次性教育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中最基本的理论课程,美、英等国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1、2”、“中级应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以及“高级宏观经济学”三个层次;日本很多高校将“微观经济学”分为3个级次,“宏观经济学”分为5个级次,尽管后两个级次的“微(宏)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研究生,但是对于完成必备课程学习的高年级本科生也可以选修。从具体使用教材的内容上看,“微观经济学1、2”、“中级应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在内容上保持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层次难度却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主要通过图示、语言以及简单的模型来描述各种变量之间的经济关系,使学生理解、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后者是通过模型进行推导证明经济学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外,后者在内容上还增加了经典政策分析案例、对某些问题的多种学术观点和分析方法的介绍。“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则只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专题的研究。原则上,“高级微(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只作为选修课。

我国只设立了“微(宏)观经济学”一个层次的课程,难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使用的“微(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难度只相当于国外入门课程“经济原理”或“初级微(宏)观经济学”的水平。教育部推荐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微(宏)观经济学”难度水平大体相当于国外的中级水平,但是,在应用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案例介绍、政策分析等分析领域显得比较薄弱。

美、英、日与我国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不仅反映在难度上的层次差异、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逐步深入了解和接受程度,而且在学时的安排上也反映出较大的差异。美、英、日分层次“微(宏)观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学时安排(包括讨论课在内)周学时大约在4~6学时,我国的“微(宏)观经济学”周学时安排一般为4学时,如果考虑级次计算,美、英、日三国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学时大约相当于我国的3~4倍,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

第三,强化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技术教育是美、英、日和我国经济学课程设置上的另一个重大差异。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和趋势是数理分析在经济学分析中的应用。美、英、日三国在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上十分强调实证分析技术方法的教育,他们的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包含“统计分析”、“数理统计”、“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强调实证研究技术方法的课程,而且有的课程还分层次进行教学。例如“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就分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层次,前者为理论部分的学习,主要强调基本原理及数学推导,后者主要强调实证应用分析。

我国很多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在实证分析技术的教学上显得非常薄弱。一方面,很多大学经济学专业设置的数学、数理统计等课程较少,而且教科书中缺乏经济学的典型案例,使经济学必备的数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严重脱节;另一方面,作为实证研究必须具备“计量经济学”课程只是从理论和基础的模型推导上进行学习,实证应用分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第四,美、英、日三国经济学专业应用性课程的多样化和一些新兴课程设置的明显增多。应用性课程(也可以理解为专业课程)的划分美、英、日三国和我国也有一定的异同。我国和美、英、日三国对应用性课程界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根据行业特征划分,例如,产业经济学(美英强调产业组织、日本强调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中国更加重视产业政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另一方面,美、英、日三国的应用性课程还从行为者主体进行划分,例如,政府经济学、家庭经济学等,这种划分上的差异,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范围,而且很多课程更加贴近现实,内容丰富和便于理解。此外,美、英、日三国,尤其是美国的很多大学将医疗服务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心理经济学、非营利组织经济学等新的课程纳入经济学的课程设置,这种设置反映了经济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的不断扩大和延伸。

总之,从课程设置上看,美、英、日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教育、技术分析手段的培养上明显强于我国,这不仅是经济学学科的内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很强的技术分析能力。

三、美、英、日、中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的比较与启示

课程设置体现了学科内容的构成体系,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强调了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重要性;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手段;恰当考核形式的选择则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从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选择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第一,美、英与日、中国在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学理论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教师的课堂面授。一般而言,美、英国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基本上由教授(在英国相当于教授资格的讲授等)承担,面授时间一门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左右。二是助教组织讨论和习题训练。在美国和英国的很多高校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中,除了教授的面授外还配备1~2名助教承担组织讨论和习题训练指导。讨论的内容主要对最新学习内容的理解,习题训练是包括教科书罗列的习题内容,这部分学时占总学时一半左右。美国和英国大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考试通常对面授内容进行闭卷方式,分数占总成绩的50%:讨论课和习题练习课作为平时成绩,占总分数的50%。

与此相比,日本和中国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则基本采用单一的面授和闭卷考试形式,对基础理论课教材所罗列的习题并不强制性的要求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差异必然导致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程度的差异。然而,由于日本基础理论课程的层次性很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又明显强于中国学生。

第二,在技术分析方法的教学上,美、英、日等国家明显强于中国。如前所述,美、英、日国家在课程设置中将“计量经济学”分为理论层面的“计量经济学”和强调应用的“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是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推导方法进行教学,后者则是在汇编微宏观大量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TSP、SPSS等软件对各种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在应用软件进行实证经济分析过程中的技巧解答,包括理论模型的修正、替代变量的选择、异常数据的处理等都包括在教学内容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巩固经济学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通过实证分析印证理

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然而,我国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只停留在理论部分的学习,对实证分析的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尤其是实证分析中的一些技巧问题),这是我国在经济学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一个重大缺陷。

在理论部分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上,中外国家大体相同,主要通过采用面授和闭卷方式。应用性技术分析方法的考核上,美、英、日主要由两个部分成绩构成,一是课堂出勤与课题练习成绩约占30%~40%,期中和期末成绩占60%~70%。

第三,教学中有无“讨论发表会”或“研究讨论会”(seminar)是美、英、日与我国的重大差异。美、英、日在教学中有学术发表会或研究讨论会,而我们则没有。研究讨论会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学习讨论本学科具有重大影响学术论文;二是分析现实中重大的经济事件;三是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包括课题研究、毕业论文的前期研究内容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学术发表会或研究讨论会在美、英、日的教学作为一种规范的教学方式被直接纳入教学计划,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学术发表会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和分析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同学间分享学术观点,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美、英和日、中国的大学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和英国对学生综合考评大约采用四种形式:一是规定课程完成后学分加权必须达到一定分数和级次;二是独立研究必须达到规定的级次;三是经济学综合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级次(美国尤其重视该项内容);四是毕业论文的合格。而中国和日本主要采用规定课程必须达到一定的学分、毕业论文必须达到合格就准予毕业。由此可以看出,美、英国家的评价方式明显比日中国家更加复杂和严格。

四、提高我国经济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路

从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将经济学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奠定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二是掌握从事经济学实证分析的基本技术手段;三是形成对经济政策和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四是具备对本国和世界经济的描绘性知识。而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结合美、英、日和我国的经济学专业的培养方式,我国经济学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最基本的核心理论,而专业课程(或者应用性课程)则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具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就经济学而言,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我国经济学专业的教育应借鉴美、英、日的经验,强化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区分课程设置的级次、增加课程的学时、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第二,强化经济学技术分析方法的学习。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数理方法在经济学分析中的应用,只有掌握经济学的技术分析方法才能看懂经济学论文、才会用严密的逻辑去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用实证研究去印证理论和指导实践。因此,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强化经济学技术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一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诸如“应用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另一方面应该加强经济类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三,强化对现实经济的理解与分析。国外的经济学教学经常穿插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现象的分析,例如,美国的大学要求经济类学生每天必读《华尔街日报》,英国的学生必读《金融时报》,日本的学生必读《日本经济新闻》,在课堂上老师也经常对这些报纸中刊载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为此,在目前我国没有一份权威性经济类报纸的情况下,老师要收集和要求学生收集社会经济问题和现象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和现象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