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2篇

>> 陕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彭水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盐城市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 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状况分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思路分析 新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分析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分析 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分析 晋中市平遥县梁村 当前勃利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株洲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韶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孟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查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策略刍议 大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罗子轩,刘涛,周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学理论,2016(2):106.

[3]齐媛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5(6):44.

[4]赵新星,刘孟影,王亚梅,等.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4):112-114.

[5]刘豪.重庆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5(7):296.

[6]曾筝.浅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J].现代营销,2016(7):121.

[7] 刘宇.彰武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302-303.

[8]陈敏,李志刚.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3):9-10.

[9]李子晨.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须四步走[EB/OL].(2014-2-09)http:///gzyj/-/article/v/475396.shtml.

[10]郑晨.“县金流”时代互联网里的县域经济[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07-31.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3篇

>>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嘉兴市农村电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枸杞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 金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短距离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探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镇江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网红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在贵州农村电商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湖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面向货代的航运电商平台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外贸电商最新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陕西省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2-29.

[2]魏延安.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五大意义[EB/OL]. ,2016-11-15.

[3]魏延安.关于电商扶贫概念与内涵的再探讨[EB/OL].,2016-08-02.

[4]王发合.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R].陕西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2016.12.

[5]李岚.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稳步快速发展,全省电商卖家已超过18万户[EB/OL].,2016-12-01.

[6]崔春华.农村电商已成陕西省全县域经济发展新业态[EB/OL].http:///content/2016-11/23/content_14274056.htm,2016-11-23.

[7]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陕西农村电商发展调查:物流仓储滞后[EB/OL].http:///20150408/130369.shtml,2015-04-08.

[8]张祚本.发挥电商优势 实施精准扶贫――陕西省武功县农村电商调研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6,03:62-65.

[9]汪向东.四问电商扶贫[J].甘肃农业,2015,13:18-20.

[10]喻林.县域电商发展[J].电子商务,2015,03:24+28.

[11]牛丽丽.电子商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辽宁经济,2015,03:45-50.

[12]陈海宇.县域电商发展的突破口[J].决策,2015,09:89.

[13]牛禄青.县域电商:意义、动向与模式[J].新经济导刊,2016,03:44-50.

[14]杨世龙.我国县域电商“大生态系统”运作机理研究――基于价值共创理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60-69.

[15]黄红玉.县域电商发展模式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6,21:272.

[16]魏延安.从县域电商到电商经济的跨越――关于武功电商模式的初步总结[J].新农业,2014,20:25-27.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自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及移动互联终端的广泛普及,农村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网络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形态。农村触网,冲击着传统“三农”的格局,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中青年电商创业者的兴起,给广大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农业和人力资源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其农村生产、农产品经营管理以及农民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电商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河南省有108个县,近1900个乡镇,47000多个村,农村人口近6000万,农村网民占全省网民的四成多。河南省政府从人才、政策、金融和平台等各个方面给农村电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带动了各地农村电商的发展。但受制于农村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的限制,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研,课题组成员均为高校创业、就业或经管方面的老师,在担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村电商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奠定了基础。

1 河南省农村电商现状分析

1.1 发展速度快

继2014年7个、2015年8个部级示范县后,2016年河南省又有6个县被确定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短短三年时间,已达21个,农村电商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省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农村网店突破3万家。2015年,全省15个部级综合示范县和两个省级综合示范县合计网购金额达到32.5亿元,综合网络销售额达112.4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29.5亿元,河南省电商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居中西部前列。

1.2 覆盖面越来越广

河南省农村网购用户已达农村网民的40%,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兴起,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省政府将继续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完善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利用农业大省众多独具特色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其附加值,并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省各地。

1.3 农村电商热度持续高升

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将竞争中心放在农村,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的农村商贸企业,邮政、供销、万村千乡企业也由线下到线上,融合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参与主体多,发展速度快,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大。据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环境下,河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20亿元,同比增长36.4%,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种类和额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主力军产品,农村电商的格局逐渐形成。

2 河南省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不完善

物流配送依然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农产品相适应的仓储、冷链管理、运营等也缺乏有效的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需求,部分地区存在电商服务费用过高、效率较差的问题。全省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人口分散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制约着整体农村电商竞争力的提高。此外,电商巨头和相关行业往农村的下沉,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目前来讲,农村电商所需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滞后。

2.2 电商交易人才缺乏

河南省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网络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充分认识并利用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甚至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持怀疑态度。农村电商发展缺乏拥有先进知识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农村现有大部分农民,因为先天教育底子薄弱,后天的电子商务知识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艰难。而高等院校培育的电子商务人才又因农村经济条件限制,不愿到农村去发展,导致农村既有电商知识又懂农产品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这将在一段时期内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品牌意识不够

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河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拥有大量的特殊农产品。但是这些农产品大多仅在省内比较有名,一旦出省,就不被人所知,销售仅限原产地周边地区,品牌影响较小。并且,省内大部分农产品名称地域特色明显,缺乏品牌注册和品牌维护意识,进行促销活动时,难以引起轰动效果。当产品品牌缺失时,规模效应就不能凸显,随之就是生产成本高,市场影响力差。

3 河南省农村电商应对策略

3.1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各级服务中心。同时,政府要加大区域之间的公、铁路网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重点的建设特色农产品较丰富的偏远山村、乡村的公路,对农村要实现物流点的全覆盖,形成高效、便捷、快速的全方位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与各地农产品特点相配套的仓储、冷链物流,运用各种先进的储存、转运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始终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农产品达到消费者手中时不致出现较大变化。

3.2 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引进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是当前河南省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紧要问题。发挥河南省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利用省内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设置跟农产品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吸引农村学子前来学习,并鼓励其学成后回乡创业,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同时,高校也可下沉农村,结合政府政策,走入农村为当地农民开展多样化的适应培训教育,根据需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高校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各地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优秀电商人才引进政策,利用优惠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薪酬考核和激励机制,依靠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营,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3 打造品牌农产品

结合河南省各地区农产品的特性,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组件农业生产合作社及联合销售社等,夯实农业品牌化基础。在各地,力争做到按照“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开拓市场”的要求开展工作。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快企业的技术告知省级,提高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农产品品牌化加工能力,确保农产品品牌化的质量。经过品牌化经营,逐渐形成一批省内外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具潜力、更加顺畅。

除此之外,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可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借助省内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特殊资源来发展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如“互联网+民俗文化”或“互联网+民俗文化体验”等,在促进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研究[J].调研世界,2015(01).

[2] 张颖川.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0).

[3] 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05).

[4] 源.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 农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四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对“三农”问题进行指导,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农业信息化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

实现农村信息化,农村电子商务要先行。未来农民将依靠互联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依靠互联网缩小城乡以及东、中、西部差距、依靠互联网稳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进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依靠互联网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的目标,农村电子商务始终是排头兵。

1国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启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从农业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向农业信息化的转变,农业生产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信息化方面发展很快,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农业信息建设体系法制度化等方面不断推进。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技术近年来不断得到推广普及,农业信息网络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大多数工作是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完成。

1.1国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就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发展而言,北美的美国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政府稳定、足额的投入有效支持了公益性农村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高效管理与广泛应用。在信息共享方面,采用国家调控下的事业性运行模式,兼有商业化运行模式。欧洲经济发达国家中以法国、德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最完善。法国是以生产集约与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发展。在法国,官方的信息服务为财政支持,不实行收费:专业技术协会、行业组织的相关信息服务,一般只收取成本费。亚洲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注重信息系统服务建设,以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全面干预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政府对巩固和稳定农业及农村投资力度较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电信服务、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训,并与国际合作制定农村信息服务优惠政策。

1.2国外农村信息化的启示

国外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启示和借鉴作用。一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二是将科研、培训与推广紧密结合,推进农村信息化。三是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与农村产业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四是注重资源整合,提升农民获取实用信息能力与水平。五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相关法规。从制度、法律上健全农村信息化体系,以维护农村信息化主体的权益。

2我国信息化建设研究动态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比经济发达国家起步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较快。在以政府为主导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成绩斐然,然而在建设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

2.1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

处于东部地区的福建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多年取得的成果、经验和资料积累,福建省以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息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规划“福建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工程”。而西部地区发展则相对落后,四川农村信息化水平落后于中部,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中部的湖南省为例,湖南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发展认识不够,观念落后;相关信息化人才匮乏。

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北京等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则相对较好。广东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已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系统规划、统一组织、快速推进的健康发展轨道。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信息服务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好;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完备;信息服务基层站点覆盖广;有良好的农业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建立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信息服务队伍。

东、南部地区因在经济条件好、农民思想素质高、基础设施投入大、政府主导力度大、人才环境好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当东、南部地区在探索如何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新模式,积极进行农村电子村务、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农业产业上档升级进行研究时,中、西部地区还在为如何推进“金农工程”,解决“最后一公里”而进行研究。

2.2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程度低,许多项目的建设仍然缺乏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市场自我运行机制较弱,“信息孤岛”现象还未根本改观。

(2)基层农业信息获取手段落后;农业信息采集、分析及传输体系有待完善,农业信息员队伍及农民信息化水平不高。

(3)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广大农(下转第145页)(上接第134页)民没有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主体作用,缺乏主动,农村获取信息的方式极其有限,并且获取的途径单一。

(4)农业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服务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信息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通过互联网能了解相关农产品供求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获取种养殖技术,提高农村文化素养,延长农业产业链,进行农产品直销等等。农民通过电子商务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可极大地促进农民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必将使农村信息化建设快步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上网成本高,导致农民网民比率低;农民缺乏电子商务应用的积极性;好的农业信息网站不多,不均衡;农产品物流效率低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信息流通;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发展现代农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并就此提出了发展的原则和措施。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重点是解决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切入点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增加交易对象、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及提高生产效率等功能。

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十二五”的开局,农业部提出了抓住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战略计划,并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着力点。今后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将与时俱进,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充分利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和3G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同时积极组织研发、集成农业适用的电子信息技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围绕包括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建设农产品经营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对农业的装备和引导能力。

(2)将“三网融合”向农村全面覆盖,使农民能方便快捷的获取农业相关信息。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一个上下互通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及时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农业的各项指标信息,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指导农业生产。

(3)加快农业电子政务建设。结合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和“金农”工程的二期建设,对农业产业、生态、农业质量、作业安全进行全程监控。

(4)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让广大农民从信息化建设中更多地受益。

(5)研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互依存度的研究。另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对存在的问题和功能的研究,要更多的在结合本土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实效性研究,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直销,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农民增收致富,真正使农民从农村电子商务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向东.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化问题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2] 耿佳毅.孝感市农村信息化初探[J].科技创业月刊,2010(8).

[3] 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导刊,2009(12).

[4] 郭军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4).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不断凸显,在创造消费、吸引投资、促进就业等方面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力量。农村电子商务是近几年来的新热点,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做一个相关的梳理,希望能够通过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的整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状况稍作探讨。

1 从农村信息化到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在农村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应用。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政府主导向农村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从上到下,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虽然也获得了一些成功,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在带动农民的积极性方面收效甚微,推进效果比较缓慢。而农村电子商务是对农村信息化在商务上的聚焦,农村信息化又是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的推行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着力点是非营利性的信息技术公共设施的建设。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则是建立在公共服务上的商业行为,属于信息化平台上的增值部分,它的灵活性更强,主体范围也得到扩展,既可以是政府引导,自上而下的推进,也存在农民为主体,自下而上发展的模式。

2 农产品贸易到农村电商产业集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民开始接触电子商务,产生了一批不以农产品为主要交易物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这类农村电子商务的主体是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农民加入到互联网平台中,以村为据点,依托互联网和物流做非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并且在农村形成以村为基本单位,以县为域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区,这一举措是农民在没有政府支撑的情况下,自发跳出农产品的范围,对更广阔的网络商务行业进行探索,并且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例如,“沙集模式”出现以后,不少对沙集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进行了总结,提出沙集网销业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农村电子商务的衡量标准。

3 农村电子商务的挑战与机遇

3.1 地域差异和农村电子商务扶贫

我国本土国情带来的地域性差异明显,造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巨大,在东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而到了西北偏远地区却依旧停留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这一差异现象的存在也就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地域上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因此它与我国地域经济差异是分不开的,偏远地区信息化设施建设基础差,环境相对闭塞,农民难以自发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仍旧需要政府引导。虽然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各级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十分重视,尤其是县域经济的提出,让各地县级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是如何让电子商务扶贫真正落在实处,农村电商如何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需要考虑的关键。

3.2 农村电子商务绩效的测度

目前来看,对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的绩效测评仍然存在研究空白,分析其原因,一是信息化产业发展与工业化的统计数据之间依旧存在测度上的数据缺失问题,信息技术渗透在各行各业,却无法在工业统计数据中将信息技术投入和产出提取出来,同时,增量算法也难以计算信息技术带来的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增加;二是互联网产业本身处于高速发展和因为技术带来的跳跃式发展并行状态,如近几年PC用户端向移动用户端转移,给项目绩效测度带来了新的难题。三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政府和农民的对接问题还没有显现,对其绩效的测评还没有引起重视。

3.3 农村电子商务利益相关产业

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会辐射到其他产业,影响最大的是物流业。加之农村电子商务是否能发展起来不仅仅依靠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也需要电子商务物流的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物流业并不发达,因此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同时必然要发展农村物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物流产业,降低物流成本,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但是我国传统农村金融体系不适应农村电商发展需要,所以应重视小微网商,利用互联网信用体系改革金融体系,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在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下,农业电子商务必然迎来金融业的改革,这也将成为未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的新焦点。

4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总结

(1)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农民自发组织极容易出现盲目跟风,产品同质化程度太深的情况。因此,在农村电子商务的促进之下,传统农业的政府主导形式被农民自主自发所取代,一方面释放了农民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政府的职能转移,由以往的政府做主,转化为政府起引导和服务的辅助作用,这是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2)农村电子商务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但是空有信息基础设施而不去应用就会造成闲置和浪费,这是信息化过程中最常见的基建与效果不一致,因此农民自发应用电子商务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但是由于农民由于电子商务应用而对信息化建设有了要求,甚至在政府并没有搭建平台和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农民能够由需求驱动,通过自主自助的形式进行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从建设到应用之间几乎没有时间拖延,这样就有效杜绝了资源浪费。

(3)互联网经济理论在经济领域是新生事物,它是信息技术经济与平台经济的结合,在研究领域中存在大量的空白,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和互联网的复杂瞬息万变又增加了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使得理论研究工作变得更加艰难,现阶段针对农村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并未形成宏观上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程丽丽.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构建――以台州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35-37.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现代社会对于工业化水平已达到成熟阶段,目标逐渐转向农村的建设上。农村追随信息化的脚步,相关政府和企业都开始使用电子商务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搭建了群众购买和消费的平台,同时也是市场与农产品之间的桥梁,根据电子商务消费数据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对市场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为部门领导的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政府与市场协调与共同发展的集中体现。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进程,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近年来一直呈现极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网络零售市场,如淘宝、京东、天猫等等交易额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的势头,这说明我国的网络市场存在着较大的潜力。电子商务的应用随处可见,甚至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拉动着企业的发展。在传统行业在电子商务介入以后也出现了突出的成绩,不断创新,逐渐挖掘适合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在跨境电子交易中也保持着稳定持续的发展,政府和企业也在不断的完善跨境网上交易的物流、购物平台、支付手段等方面的配置。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全民对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对基本技能都有所了解,国家也陆续的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消费群体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

2.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整体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转型为农民提供了增收的动力来源,自2004年起,中国就开始推行农村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逐渐从农业支持工业向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同时也从开始的城乡分割转向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正是这样迅速的转型,导致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能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落后的群体也随之被淘汰,导致个体之间的差距增大。

3.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研究现状

目前的研究主要都是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如赵立娟主要提出了农产平网络营销模式以及创建平台手段,并提出需要加强的体系建设基础;邓秋林主要研究了农产品在网络影响中所处的销售环境,并针对相关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李燕武针对现实市场进行总结了农产品营销环境的构成要素,并针对个极端营造运营环境,做后提出了7种运营模式,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了丰厚的理论经验和基础。还有一部分研究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和途径研究,如史雅多对现存的集中模式发展和成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电子产业角度提出科学的建议和对策;马迪分析了多种模式下电子商务所需要的配置支持,包括信息、人才、设备等多个方面,并且提出需要重新的审视农业的保险领域;唐林从农村微小型企业出发分析电子商务的境况,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和对策,为小型企业的运作有重要的意义。学术界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说明该课题受到广泛的重视,因此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1.转变交易形式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传统的交易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方面销售面很局限,面对的客户选择基本固定,虽然能够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出现合作阻碍问题时缺少其他选择,这样会对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尤其对于农产品的营销,受时间和季节的影响较大,如果遭到货物运输的延迟就会严重损害产品的质量,同时产品也难以推广,因为其他较远地区由于缺少市场信息很难了解到产品的存在,对产品的推广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缺少便利性,无论从资金结算、产品销售和介绍等各个方面都不能方便快捷的进行,所以会造成客户对产品的了解较少甚至也会由于了解过程的麻烦而拒绝合作。而电子商务的交易形式显而易见的克服了以上的困难,线上了解和线上支付,全国各地都会对个地方特色产品有所了解和进行合作,这样经营的农民也可以多方面选择,进行信任度、价格、地区以及成本等多方面考察,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进行合作,销售渠道的增加会使农民得到较为乐观收益。

2.有效了解市场信息动态

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更新具有及时性和全面性,作为农民对外界的了解较少,缺少对市场的了解和客户需求的了解,这样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具有盲目性。现代市场变化和更新速度比较快,如果农民对相关信息了解滞后和不对称,那么就加大了交易过程中风险。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民与客户的实时对接,平台随时更新和共享数据与信息变化也会为农民提供有效的选择,这样更加具有安全性和利益性,只要产品交易得以保障,无论是顾客还是农民自己都会受到利益最大化。

3.电子商务促进农村产业聚集

可以在农村建立产业基地,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中区域,可以进行集聚生产,形成品牌效应,相互生产商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出现缺货或者存货过大可以互相协同营销,展现出综合型产业优势,这样可以减少相互之间在竞争中存在的矛盾和纠纷,有利的保障了商品的流通,可以吸引更多外来客户,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独特性和服务性,在农村形成和谐共赢的市场环境。

三、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农民对电子商务认识水平较低

随着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民知识积累上升缓慢,处于中低等文化水平,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不从心,难以适应信息化技术手段,这就导致了农村的发展出现瓶颈,陷入较为被动的局面。同时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只停留在网络购物简单操作上,而且国民素质较为欠缺,混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概念,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甚至会排斥,认为无形化的服务是不受保障的和不安全的,严重缺乏物流思想理念,同时农村的电子商务设施较为落后,先进的人才由于地域和资金的限制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这样不利于在农村普及电子商务,导致电子商务在农村难以稳定持续的发展。

2.农村缺乏完善的物流体系

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业务就是产品的交易,交易过程中会涉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流等,在农村中由于地域的影响网络通信设备和配送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物流覆盖面小,市场比较分散,行业彼此之间不集中,交通运输你便利,导致农民即便愿意使用该技术手段进行经营和销售也受到阻碍,所以物流体系的匮乏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农村中的普及。

3.政府政策不到位

农村之所以缺少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策的缺失,无论是对于农民还是外来企业都缺少相关的保障政策,如技术扶持、人才投入、资金补助、产业导向、安全保障等政策,造成农业产业调整过程中出现各种弊端。而农民的经济水平较低,资金缺乏,又因为缺少保障,农民更不愿意进行投资甚至是没有能力投资,所以农产品不能有效的开发和供应。

4.电子商务缺少严格的监督体系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购物平台产品种类繁多,集聚的商家也是比较复杂,运营商很难做到对每个个体进行一一仔细的审查,这样就造成大量的奸商甚至是不法分子涌入其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损坏其他商家信誉等现象不断暴露,因为电子商务缺少系统的监督体系和监督队伍,所以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在民众中的口碑大打折扣,所以比较传统的农民很难信赖该营销手段和营销环境,如果对商家的产品信誉受到影响,这样会使商家和客户均逐渐流失,所以农民不云阿姨选择电子商务来管理自己的产品,所以如果没有安全可靠的监督体系和管理,就会阻碍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中的推行。

四、对策分析和研究

1.加大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和引导

根据现存的信息传播方式,将电子商务的服务理念和知识在农村进行广泛的传播,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群众应该进行集体的培训和指导,从电子商务的政策环境、发展前景、利润、安全性和原则性多方面知识进行灌输,同时对普遍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引导和解决,让群众认识到电子商务是农村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同时对违反规则的人员严肃处理并公开批评,使群众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能充分的体现政府对电子商务推行的重视和严格的监督行为,确保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2.完善物流体系设施

物流体系设施一般包括通讯设备、仓储、运输设备等,在农村中应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受到交通的影响而阻碍产品的运输,政府都应该加大重视,权衡农村实际条件和需求大小进行适当的改善,不同区域应该进行不同力度的调整,以保证成本最小化,而且在像公路、车辆等方面的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政府领导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防止造成反向作用。在完善设施的同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的进行调整,比如信息化服务、通讯能力都要跟上市场的脚步,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3.增强惠农的政策体系

强农、富农、惠农是现代农村管理的宗旨,政府应该加大基于该宗旨的政策投入,并采用媒体、网络等手段在农村中进行宣传,进行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的扶持体系建设,将弱势群体和需要扶持的群众引入政策中,不放弃任何能够发挥巨大潜能的个体,使优惠政策共享在所有的农民中,即便政府付出的是较大人力、物流和资金的投入。但有无电子商务产业具有无限的优势,通过对广大人民的扶持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这是个互利双收的举措,因此政府应该全面的进行政策的设立和推广。

4.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团队

虽然现有的电子商务存在监督行为,但是并不严谨,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监督体系和监督团队是营销环境安全可靠的保障,运营商应该在已有的监督管理基础上分区域、分层次、分产品类型、分品牌等进行管理和监督,对监督人员的素质、专业性、服务水平等多角度考核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对人员要进行不断的培训和评价,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从小问题出发,从客户和商家两方面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和改善制度体系和服务理念,对商家和客户都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商家和客户介入电子商务平台,同时使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转型中发挥作用,打造出农民值得信赖的电子商务平台。

五、结论

农村经济转型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普及工作,尽可能减少地域、基础设施、信息设备等的限制,主动拉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和农民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更好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处于不败之地,同时应该掌握更多的营销手段推出自己的品牌,不断的与其他相关产品的优劣做出比较,这样才会顺利应用电子商务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收益,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之路的进程,从而实现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转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2]叶锐.湖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

[3]徐芳.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2.

[4]骆巧巧.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村 因素法 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重大目标任务中有一项是做大做强农村电商产业,我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50.32%,在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中部和西部地区县级人口占比70.7%和52.1%,因此农村电商蕴含着非常巨大的潜力。在刚过去的五年内,我国农产品的平均价值总额在2.7亿元。但是另一方面,网销比例只占不到1%,而农产品的网销在近几年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总体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市场体制不健全、尚未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渠道闭塞以及人才极度匮乏等问题摆在面前,亟待处理。

1农村电子商务现状及问题

1.1云南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

云南省是个物资极为丰富,品种多样的省份,如玛咖、普洱茶、火腿、鲜花等,但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较为缓慢,农产品在流通中存在着生产成本高、渠道闭塞、流通环节多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销往外地,农户的收入无法保障。“互联网+”是近些年的关键词,这是由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发成熟,更多的学者把视线投入到农村,“互联网+农产品”的模式,不但能够让农产品在更大的范围内流通,增加农户的年收入,同时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以及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农村经济体系秩序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1.2云南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云南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在流通环节,销售渠道建设不完善,产销信息不畅,流通环节过多;在销售环节,过度依靠政府或集中收农产品的商人,如不能及时收农产品,由于保存方法不科学将会变质无法销售,且产量不稳定。

2基于因素法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1参数设定

云南省共有15个州市,根据可在《2015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中查询到的数据,我们定义以下四个参数:

(1)通宽带村数占比:农村通宽带数量能够反映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以及农户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这是电子商务进农村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2)农村投递路线长度占比:农村投递线路长度指初步建成的能够覆盖城乡、民生服务的基础渠道长度,这是根据普通邮政网路、营业投递网路以及信息网所一同构成的重要民生服务传送的基础设施。这是反映流通环节的重要指标。

(3)农业生产总值占比:农业总产值指的是农业以货币的形式所有产品的总量。它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体现的是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4)革命老区占比:由于革命老区普遍比较落后,因此在一些项目评选上,国家及省级政府都会讲政策一定程度的倾斜到革命老区,扶持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

2.2模型设计

根据云南省商务厅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对各因素进行加权,农村生产总值(0.2);通宽带村数占比(0.3);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占比(0.2);革命老区(0.3)。差异修正系数 =1(无需修正);由于绩效数据无法搜集,设定绩效评价系数 =1(无绩效评价数据)。

综合得分=(农业生产总值*0.2+通宽带村数占比*0.3

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占比*0.2+革命老区*0.3)* *

我们以云南省部分州市为例,数据来源为云南省商务厅2015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

表1:云南部分州市电子商务试点评比得分

3结论

3.1加快发展品牌农产品

建议云南省政府尽快帮助农村建设知名品牌农产品。通过上述得分排名,我们可以看出排名前五的地区都是有全国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外销的。曲靖市有宣威火腿、陆良板鸭、沾益辣子鸡;昆明市有鲜花饼、鲜花、云纺;文山州有扭磁粑、豆沙粑粑、以及当地人自酿的米酒;普洱有驰名世界的普洱茶。因此,集中力量建立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加大宣传力度,把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增广产业规模,提高行业标准等结合起来,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来帮助已经做出品牌的州市把品牌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对没有特色品牌的农产品进行扶持和给予资金的支撑,帮助他们规范生产标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等措施,让农产品走出山村,走进城市,走向世界。

3.2增加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农村电子商务最缺乏的资源,就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如何以及效果最重要的是看市场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云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市场运行处、商务贸易处以及市场秩序处协同电子商务协会、物流流通协会等合力支持云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引导,将“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考试”等为基层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和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廉价的教学资料和课程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契合,讲究“重生产质量,轻销售”。通过对电商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运行效率。

3.3加快推进电商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农贸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不但有利于农产品供应销售在线上的达成,也能更有效的建立监管机制,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除此之外,政府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和健全农村电商体系体制,建立更多的农产品产销基础实施和物流基础设备。

参考文献

[1] 周丹,王德章.“互联网+农产品流通”融合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15(11)

[2] 纪良刚,刘东英.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1(7):18-20.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9篇

[关键词]淘宝村;网商;同质化竞争

[DOI]10.13939/ki.zgsc.2015.45.093

1 现状与背景分析

1.1 我国淘宝村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日益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2014年,阿里研究中心的中国“淘宝村”调研微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已发现淘宝村数量增至211个,同时全国涌现了19个淘宝镇,分布在浙江、河北、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农村地区。

淘宝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从诞生到今天不到10年,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扰和问题,其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正确认识这些困难,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对于淘宝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1.2 青岩刘村(中国网店第一村)发展现状

青岩刘村的所在地义乌为青岩刘村淘宝产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货源,快捷的物流和专业配套的网商人才,使得青岩刘村在电商时代淘宝产业迅速集群化发展。正是这样庞大的实体经济发展产业,为青岩刘村的淘宝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 年,青岩刘村依靠着仅一路之隔的义乌最大货运市场,迎来了村子里的第一拨“网商”。 2005年完成旧村改造后,青岩刘村大量闲置的空间和廉价的货源,加上毗邻江东货运市场,运输方便,吸引了众多网商。2009年5月该村组织成立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城筹委会,组织网商培训交流。截至目前,青岩刘村从事网络销售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达3700人,年营业额35亿元,超过200家网店年交易额超千万元。

淘宝村的出现,由“农民+网络+工厂”创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以青岩刘村为例,目前村子里已经吸引了超过20多家快递公司,各种五金、布艺、木材、包装材料商家,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包括代运营商、培训服务商等。淘宝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与城镇化。“淘宝村”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在淘宝网上开店为生,成了不折不扣的网商聚集地。

2 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青岩刘村的网商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正确认识这些困难,找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对于青岩刘村未来的淘宝产业发展前景至关重要,青岩刘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

2.1 恶性价格竞争

淘宝村之所以快速成长,在全国范围涌现,主因就是相互模仿和快速复制。而个别网店为了扩大销量,一味压低价格进行推广,破坏了良好的竞争秩序。为了获取利润,网商纷纷打起了价格战,破坏了市场原有的价格定制规律,使得部分网商生存发展环境恶劣,在价格战中丧失竞争力。阿里巴巴平台上共有淘宝卖家950万,其中,300多万家网店停运、倒闭或不更新;至于剩下的600多万家,超过80%亏损,约10%持平,而真正赚钱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几。

2.2 品牌意识的缺乏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借助商品流通市场,主营小商品以及商品进出口,主要是依靠薄利多销的方式赚取利润,产品附加值低,并且部分网商发展起步时间短,受技术和经营水平的影响,趋向于选择单纯和初级的价格竞争,缺乏品牌创新意识。网商遭遇的瓶颈问题首先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顾客的需求”,其次是同类卖家货品的相似率太高,缺乏独特性。

2.3 销售渠道有限

从总体上看,以浙江义乌淘宝村为首的淘宝村存在着产品单一的特点,其国内销售市场较小,而又由于产品质量以模仿性设计为主,创新性设计非常少等原因,其产品出口量较少,国际国内市场狭小。其次,由于从事专业销售人员较少,拓展销售渠道缺乏经验,销售渠道并没有打开。进一步细看,网商进入市场先后有别,规模有别,在市场竞争下,产品大部分的销售渠道被价格低廉、信用度高的网店所掌握,很多网商经营成本高,利润低,销售渠道不足,市场成交量少,难以维持网店的正常经营。

2.4 信用机制不健全

恶性的价格竞争导致商品价格过于低廉,利润微薄,为持续经营网店并维持网店规模,卖家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来博得一定市场份额,使得整个市场上,淘宝市场商品良莠不齐,质量问题突出,破坏了诚信经商的行为准则,损害消费者利益。

3 发展建议

3.1 应对同质化竞争,推进品牌战略

绝大多数淘宝村的形成,是通过集群的方式降低成本,是基于某一种产品或某一个类发展起来,从而取得线上的竞争优势。实施品牌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是淘宝村转型升级、摆脱低端价格竞争的有效路径。建议淘宝村当地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淘宝村卖家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原创设计能力,加快从个人店铺向企业店铺转型。

3.2 积极探索电商产业园建设,解决仓储空间的难题淘宝村的农民卖家普遍成长速度快,迫切的需求足够办公和仓储空间,但受限于农村土地政策、农村房屋流通性较差、房屋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农民卖家的物理发展空间弹性差,影响了卖家的运营效率和仓储能力。建议各地政府在保证耕地红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和县城电商产业园的建设,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效率,并提供优惠的入驻条件以及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引进多层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让淘宝村的卖家们能够就近入驻,解决发展的空间难题,提供电商培训等有关服务。

3.3 探索多元化的农村金融路径,缓解农民网商融资难问题

农民卖家普遍资金实力较弱,现金流紧张,可抵押物价值低,而其贷款需求又呈现多频次、单次额度低的特征,因此其融资贷款的需求在对接传统金融机构时就很难被满足。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淘宝村卖家的发展瓶颈之一。建议金融监管机构推动各大商业银行加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网商的实际的需求,以灵活的方式满足淘宝村的信贷需求,支持包括农民网商在内的小微企业创业。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同互联网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发展纯信用无抵押贷款,并以提供贴息的方式,加强对淘宝村的信贷扶持。

3.4 加强淘宝村人才体系的建设

淘宝村虽然具有较强的创富效应,但由于农村的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如何吸引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人才、留住人才,是许多淘宝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加强淘宝村人才体系建设,将淘宝村电商培训纳入地方商务系统的培训范畴,定期开展知识下乡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的、高水平的电商培训;成立县级或市级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批量化培训电商人才;加强对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基层干部的电商培训,以强化政府对电商经济的认知程度。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淘宝村的竞争力。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达和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电子商务的规模和质量。

3.5 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业建设

当前,淘宝村的物流快递行业已经得到发展,许多淘宝村的快递企业数量都达到了两位数,但包括设计装修、摄影、代运营、培训、金融等在内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业依然不够完善,制约了淘宝村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物流配送出现滞缓现象。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业的基础建设,制定标准化服务体系、量化的评价体系,提供优惠政策,引进优秀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积极培育本地的服务商,完善本地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为淘宝村卖家提供集成化服务,从而提升本地卖家的经营水平与整体竞争力。

4 结 论

淘宝村的出现表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展现出了农村的活力。义乌作为淘宝村的发展的典型,发展时间早,发展模式较成熟。同时,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吸收了剩余劳动力,对社会稳定有重大作用。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价格机制上价格战、销售渠道过窄、品牌意识薄弱、信用机制不健全。针对这四个方面,文章提出的五点建议,在推进品牌建设上,面对同质化竞争,积极拓展电子产业园建设,拓宽电子市场;与此同时,加强人才教育,提高电子商务技术,提高服务意识与销售意识;加强农村金融多元化金融体系以及电商服务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马超.淘宝村:网商时代的创富经[J].销售与市场,2011(2).

[2]钱玉娟.淘宝村的另类生存[J].中国经济信息,2013(9).

[3]张琳,张斌.淘宝村: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J].光彩,2011(4).

[4]路蛮.淘宝村:电商推动农村经济转型[N].国际商报,2013-09-17.

[5]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6]王景河.实施电子商务对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2).

[7]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87-89.

[8]陈亮,张瑞东.中国淘宝村研究微报告2.0[R].阿里研究中心,2013(12).

[9]陈亮,盛振中,张文涛.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R].阿里研究院,2014.

[10]李志刚.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

[11]Clay,Karen.Trade without Law:Private-order Institutions in Mexican California[J].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97(13):202-231.

[12]Ellison,Glenn.Cooperation in the Prisoner s Dilemma with Anonymous Random Match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4(03):567-588.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有效网销;有效网购;三网工程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电子商务专业团队协同度和匹配度低下,网络资源共享率低,特色农产品“产量短板”,优质农产品价格低廉,生鲜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优质工业品网络消费率不高等问题纷纷凸显出来。为了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充分对市场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寻求解决办法提供参考。

作者通过对安徽等地开展市场调研,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归纳总结,总体上上述诸多问题可以归咎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优质农产品有效开发与高效整合和优质工业品高效率下乡三个层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才紧缺,电子商务无法在农村落地生根

1.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输出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通过调查显示:有意向而放弃开展电子商务的人群中,42.31%因为技术难题,29.49%因为缺乏团队。不少人因技术难题,无法从事电子商务。7.5%的网民开了网店,但是因为技术问题,运营效果不明显。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紧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才输出量上远远不足。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对于工业化电子商务发展而言,原本就显得极为紧缺的人才输出,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起来后,人才数量上的紧缺就显得突出;二是人才培养质量低。由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不平衡,课程开设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严重脱轨,岗位群不明确,教师缺乏真实的实战能力等,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严重缩水,绝大部分毕业生难以胜任电子商务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出的专业人才中,8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因此,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人才输出相对市场需求而言更是九牛一毛。

2.社会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质量不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近年来,各地区农委、商务局、农委、人事局等各大部门纷纷组织开展个体户、农民工的电子商务项目培训,从量上看虽然以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参训人员参差不齐,有初中生、高中生、大专生、也有本科毕业生,有开店人员、有从未从事过网上开店人员、甚至还有从没有进行过网络购物人员,同时培训承办机构五花八门,培训内容不是专业性太强,就是理论太过,类似的一揽子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单一,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层次不分明,培训时间不能保障,导致整体培训质量不高,参训人员无法胜任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因此,由于人才紧缺,没有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注入,农村电子商务无法落地生根,电子商务在农村将缺乏实质性的发展基础。即使“村淘”“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搬到每个农户家中,也只能是一种摆设而已,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形成农产品网络销售转化。虽然偶尔看到一些农产品的网络销业绩报道,但这也只是个案甚至是炒作,而不能成为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常态,更不能将这种个案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同视之。

二、网络“有效网销”难突破,大大降低了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由于农村资源缺乏有效开发与整合,物流w系不健全,农副产品进城难度较大等诸多问题,农民网络“有效网销”很难突破。

从生产、加工、运输与配送环节看,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凸显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农特产品产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难以形成优势竞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特产品生产环节缺乏有效整合:①绝大多数农特产品生产属于个体农户家庭式生产,产业规模小,生产网点相对分散,“收购难”问题愈发突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②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散户在种养方面,从种子、肥料、饲料到种养殖过程,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随心而行,产品质量无法保障;③农户的分拣专业水平低,层次分拣意识欠缺,大小不一、好坏不分,导致产品缺乏市场卖相和品质层次感,严重影响网络销售价格。④产品质量监测、监督难以控制,质量溯源体系缺失,消费者没有质量保证。⑤普遍农户缺乏品牌意识,加之产业规模小,农特产品缺乏优势竞争品牌。上述诸多因素导致农特产品无法形成较好的市场附加价值,使优质产品普遍出现“白菜价”,农民增收受限,对电子商务发展兴趣不高。

2.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生鲜农副产品没法有效销售出去

虽然我国物流业在飞速发展,但是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偏远山区、落后地区),生鲜农副产品没法运出去。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运输途中容易腐烂变质,不仅造成巨大损失,优质生鲜产品贬值现象严重,网络消费需求大大缩水,生鲜农副产品电子商务无法获得有效发展。

3.电子商务技术受限和监测体系缺失,优质农产品往往在价格战中死于非命,农民参与积极性严重受损

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生俱来的信息相对对称、透明化程度高,整个市场竞争激烈,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不是在个性化、特色化竞争中发财,就是在价格战中死去。而当前受农民的文化水平、电子商务的业务能力、无品牌竞争优势、无质量溯源体系缺失、产业规模受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很难突破重围,实现特色化、个性化竞争,留给农民的只有价格战。

另一方面,很多农产品又非某个地区特有生产,同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产量和成本又不尽相同,从而出现即使是打价格战也往往是一场不公平的价格战,不少真正的优质产品往往死于价格非命。

另外,即使少数农特产品具有地域标签,但是由于质量监测体系缺失,加之在网上真假难辨,网络市场鱼龙混杂现象严重,优质农特产严重失去市场公信度,很难促使网络转化,如霍山石斛,原本享有九仙至尊美誉的优质产品,由于身份显贵、权威监测体系缺失等因素影响,导致高仿品层出不穷,在网上大家都在冠霍山石斛之名,这样一朵中华瑰宝就这样在外地高仿品中慢慢凋零。类似霍山石斛被网络市场所抛弃的案例举不胜举,农村电商发展很难突破。

三、工业品下乡受阻,农村“有效网购”市场推广很难深入

要能实现工业品全方位下乡,必须改变农民的消费习惯,要实现农民消费习惯的彻底改变,必须解决农民愿意买、放心买、买得起、懂得买等诸多几个问题。虽然全国多地也陆续开创了新模式、新方法力图破解电子商务进村难题。如浙江遂昌赶街模式,在每个村依托商业小店或卫生所建立服务站点,为服务站点免费配备电脑,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解决上网问题。同时,在每个村培训兼职的站点服务员,通过返利模式让年轻人帮村民在赶街网上代购。还有天津乡镇驿站模式、村淘模式、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模式,同时也开始推出旺农贷等农村金融服务项目等。不得不说大家的这些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得起、懂得买等问题。但是大家却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各大电子商务巨头和村名在对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上,根本是存在着交易目不统一问题,各大电子商务巨头进驻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其目的更多是为了瞄准农村电子商务蓝海市场,从农村索取新的流量注入来填补城镇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缓慢的空缺,从其动机和目的性上就决定各大电子商务巨头的竞争焦点是如何以不同的加盟模式吸引各县区、各乡镇、各乡村加盟,以便快速、更大范围地铺开整个农村市场网点,将产品卖到农村市场。而村民的电子商务交易目的更多是如何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很好的卖到城市去,从中获得比线下收购还要高的利益。因此,由于存在目的上的不统一,一方面即使是淘宝农村电子商务其主要精力和投入并非放在如何帮助村民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上,另一方面当村民在农产品销售上看不到希望时,他们对发展电子商务兴趣自然就不是很高,参与度也不深入。从而不仅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进程的难度,更是严重阻碍了工业品下乡的进程,推广很难深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迟缓。

四、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单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各地为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了搭上国家政策的快车,都在纷纷争夺投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但是多数园区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产业园功能单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很好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营服务能力,不能很好地解决传统农业信息互通,没有起到让买家看到好产品、让村民看到好市场的效果,没有相应的农村实体经济与之对接,导致不少电子商务产业园难以为继,最后沦落为一座座空置的“鬼园”。另一方面,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的运作人才和电子商务精英团队,不少电子商务产业园没法胜任引领本地农村电子商务冲出重重技术障碍,走出一条独具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的重任。因此往往陷入前期招商理想,后期运营困难的尴尬境界,有的甚至刚建起来就面临关门的窘境。精心的划建设最后变成“政策落实”和“实地运营”两张皮,产业园也仅此昙花一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秀花园”。

因此,要能很好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瓶颈,需要从线上和线下两条线齐头并进,从电子商务人才如何打造,网络“有效销售”如何突破,工业品如何有效下乡,电子商务产业园如何有效整合等问题入手。作者凭借多年的人才培养改革经验,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分析,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中提出了“三网工程”解决策略:线上着手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网络”,线下扎实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服务网络”和“农村优质资源整合网络”。并协同各主管部门,加大对三网的正确引导,有效管控、有机协调,使三网能高效率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进行系统内自我优化,从而构建一个集“三网”于一体的一体化的运营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智勇.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构建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2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5-7-23.

[3]郭佩,闫利叶,王颖.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2(02)

[4]翟春霞.“互联网+”下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6)

[5]张鸣峰.句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09)

[6]张签名.2015: 电子商务巨头瞄向农村市场[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 (50)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建议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46-02

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村人口共6.3亿人,占总人口的46.3%。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持续下降,但农村网民的占比却持续上升,成为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逐渐普及,农村网名数量不断攀升,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几年前,淘宝网就已经开始了农村网络销售市场的开拓,农村网络消费量逐步增加,也发展了大批特色农民网店,部分以网络销售为特点的淘宝县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以遂昌模式最为知名。近年来淘宝网在农村的消费量逐步提升,占比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但总体占比仍不高。预计未来几年农村与城市的网络规模差距将不断缩小。与此同时,农村的小规模生产也逐渐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据2013年阿里研究院统计,从县域发出的包裹达14亿件,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亿元。

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农村大多处在偏远的地方,交通极其不便,而电商的发展必定存在的物流环节就会受到阻碍,没有便利的交通,在物流配送上达不到要求,即便能在用户购买商品之后如期完成配送,那么其成本远远高于城镇配送,这就形成了一大难题。其次,网络覆盖率不高,即使有网络也只是一小片区域,因此对在线购物体验形成了一种阻碍,甚至有些农村根本收不到网络信号,那就更谈不上网上购物了。最后,在国内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农民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农村对网购的认识更加缺乏,也就是说,要想发展农村电商,前提还要教会农村的用户懂得网购,并慢慢去接受这种购物模式,显然,这是一项大工程,改变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并不容易,如果找不到快速的方式解决,那么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漫长[1-3]。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快、广、热等特点。“快”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电商发展速度快。2014年农村网民数为1.78亿人,网民总数为6.68亿人,农村网民数占比26.6%。“广”主要表现为农村电商覆盖面越来越广。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网购用户数量已占农村网民总数的40%,发展空间巨大。区域发展方面,农村网购从东部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并且产品流动以过去的工业品下乡转变为现在的农产品进城。“热”表现为社会各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关心。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包括阿里、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正不断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网络,与此同时,传统商贸企业如邮政、供销等企业也在由线下向线上发展。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提供了大力支持,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与新引擎[4-6]。

4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业转型升级的深远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对于扩内需、促消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意义深远。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使农业规模化,更具效益,对于克服和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业内人士表示,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将极大改变农村商业模式。一方面让农民购物更加方便快捷,丰富购物选择;另一方面,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往城市、外地,丰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随着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的建立,电子商务将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农村医疗和金融服务等市场,更好地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7-9]。

电子商务正在由交易环节向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向冷藏、运输、包装等环节延伸。同时,也正由过去几年的以干货为主向整个农产品拓展,包括鲜活产品、融资、休闲观光农业等全面的拓展。多种商业模式在不断创新、不断涌现。预计到2020年,可以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

5 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5.1 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开拓创新

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优先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实施,制订出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和工作指引,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加快推进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制定和应用。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增加就业和增收渠道。鼓励和支持开拓创新。鼓励地方、企业等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调动返乡青年和农民工、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县创建活动,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鼓励供销合作社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各类媒体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宣传力度,发掘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

5.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提高利用效率。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研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供应链贷款等金融产品,加强风险控制,保障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加大对电子商务创业农民的授信和贷款支持。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百万英才计划,对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提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定向培养一批本土电子商务综合性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力。

5.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

加快农村基础信息建设,完善农村电信网络服务体系。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持续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加快建设农村硬化公路,贯通农村交通网,推进农村物流发展,部分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交通运输部门、物流企业及农户的有效对接,加快完善县乡村农村物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鼓励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发挥好邮政普遍服务的优势,发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重点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物流设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农产品产地集配和冷链等设施建设。

6 参考文献

[1] 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浅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4):51.

[2] 傅波.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16):368.

[3] 甘芸,陈玉妹,赵健.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农业网络信息,2005(10):22-24.

[4] 王芳,张焕.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15-16.

[5] 王知音,王明宇.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5(7):58-60.

[6] 任怀志.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2(4):86-88.

[7] 缪进.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如皋市高明镇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8):122.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渠道下沉;农村信息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7 -02

一、研究背景

“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当心花钱淘假货,正品省钱来苏宁”……这些有关电商的口号式广告语开始出现在各个省份乡村的墙面上。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2%,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年底增加169万人。与此同时,在各类上网终端中,2013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促使京东、苏宁和阿里巴巴电商巨头实施农村电商渠道下沉的战略,抢占三、四级以下的农村市场,苏宁更是把农村电商的发展作为核心战略。

二、方法和数据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京东、苏宁和阿里农村电商模式多个案例的研究,集成农村电商战略、渠道下沉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站的对比等嵌入式分析单位。案例分析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记录和观察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普遍性研究结论的方法。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管理咨询的行业报告分析、访谈录音资料的整理和媒体新闻资料。文献资料包括政府政策文件报告,电商专项研究报告,学术期刊论文和专著等。

三、农村电商的渠道下沉的商业模式

(一)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模式

“京东帮”服务店采取第三方合作开店模式,对合作商的基本要求是具备大家电宅配、安装维修能力和相关资质。“京东帮”服务店店内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块区域是虚拟产品展示区,一般用来展示商品广告,悬挂几面商家宣传海报;,第二块区域是服务受理区,是店内的服务台和京东的形象墙;第三块区域是网购的下单区,顾客在选定自己的商品后可以通过自己手机客户端下单,或者不懂网上购物的可以借助店内的导购员进行代下单或者进行指导下单。除了具有营销的功能以外,“京东帮”服务店可以作为一个配送站承接大家电商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而县级服务中心主要是京东小电配送站的一个升级,属于京东自营。除具有“京东帮”服务点的代客下单、商品展示功能外,还设立农村项目组,农村项目组设立两个乡村主管的职位:一个负责物流配送;一个负责乡村推广员,招募乡村推广员,管理培训乡村推广员。通过发传单和“刷墙”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推广通过口碑传播和品牌宣传,激发乡村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通过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协同合作,解决农村居民购买家电的价格高、不送货、安装难、品类少和退换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地区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且将工业品和农资产品卖到农村地区,让农村人享受城里人同样的消费服务。

(二)苏宁:苏宁易购服务站模式

苏宁易购服务站是由苏宁在三、四级市场的代售点、售后服务网点升级而来,主要是苏宁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自营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对分散的加盟苏宁易购服务站进行有效的管理整合,使得苏宁农村电商体系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形成扁平化的有效管理网络。首先苏宁易购服务站是苏宁在乡镇农村地区的一个品牌形象店,承担了对加盟的管理职责。其次在物流方面,担任了商品中转仓的职能,农村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东西可以在服务站网点进行自提,或者送货到家。与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模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苏宁易购服务站除了具有金融理财、招商、商品展示、代客下单、承担物流配送和商品自提的功能之外,还为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其中包括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贴膜、免费充电、免费雨伞租借、免费热饭、免费网购培训等。建立苏宁易购站的目的在于打造两个维度:一个是如何通过苏宁易购服务站让农村社区的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商品、服务和价格;另外一个是从下往上,如何将农村特色产品推销出去,帮助农村地区的居民解决物流、包装和金融问题。比如苏宁和江苏一家经营龙虾的企业达成合作事宜,并协助对方入驻苏宁易购线上开放平台,并在线上推出8.18促销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苏宁展开与政府合作的形式,针对扶贫地区,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全面摸索扶贫电商,采用农产品公益众筹的模式,打通农村市场销售与农产品进城的通道。

(三)阿里巴巴:淘宝村和农村淘宝服务站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启动“千村万县”计划,目标是在全国各地建立1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村级淘宝服务站一般位于村中心,接入自有的专用网络和电脑设备后,通过大屏电子屏幕显示商品的基本信息,比如说价格、优惠活动、买家评价等。目前村级服务站提供网上代买、网上代卖,网上缴费、创业培育、本地生活五大服务项目,对于那些不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农村居民,在服务站的人员帮助下完成农资农具的购买,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村淘宝可以概括为“五个一”:一个村庄中心点、一条专用网线、一台电脑、一个超大电子屏幕、一帮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农村淘宝通过建立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打破“最后一公里”信息流的瓶颈,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先期资金均由淘宝投入,技术人员也由淘宝指派,接下来他们会对每个村确定的网店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人参与。淘宝村方面,淘宝村主要是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阿里研究院认为:一个镇、乡或街道出现的淘宝村大于或等于3个,即为淘宝镇。淘宝村的出现,使得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农村居民开始返乡创业和就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农村地区传统的小农经济格局;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淘宝村的协同效应,直接对接全国市场,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的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四、农村电商渠道下沉模式对农村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方面

首先,在阿里巴巴的“千村万县”的计划中,阿里巴巴会根据农村淘宝和淘宝村发展的需要,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县域运营体系,创新农村金融、农村代购服务、农资电商;阿里巴巴将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与政府达成合作,同时提供技术、理念和商业生态资源的全面支持。其次,由于淘宝村的发展逐渐形成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小商品的上线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例如产品摄影、图片设计和快递物流行业等其他配套服务机构;同时一些淘宝卖家为了能够顺利在网上开店出售商品,纷纷开设百兆宽带甚至接入光纤,有些村落甚至实现全村WIFI全覆盖,一些买家为了更好地享受购物体验,纷纷开通宽带服务,利用手机或者电脑购物的农村居民比例逐渐上升。中国IT研究中心的《2014年Q1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调研报告》表明,2013 年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 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对网购商品模式的接受率达到了84.41%。农村淘宝和淘宝村的模式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居民越来越愿意在网上进行购买商品从而改变传统的去实体店进行购买的消费观念。

(二)物流方面

对于“京东帮”服务店和苏宁易购服务站,京东和苏宁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提供先进、稳定、高效的配送、安装管理系统保证服务店信息管理规范化,将自己的物流体系覆盖农村地区,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三家电商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全国农村都覆盖物流网络的中国邮政进行合作,京东把合作重点放在联手打造三四级城市及乡村市场的电商平台,通过中国邮政的快递员将智能终端,为农村客户网上下单,并为他们投递配送。苏宁方面,由于中国邮政网点渠道多、服务种类全,长期扎根城市社区及广袤的农村区域,苏宁首先在物流寄递平台与中国邮政实现对接,携手打通农村地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使城乡地区投递网络的范围及速度得到质的提升。阿里方面则是更多的强调与中国邮政地资源互补,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例如在仓储搭建方面菜鸟网络有着独特优势,但是在某些地区中国邮政的资源可以共享。阿里与中国邮政合作的目的是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区网购都实现24小时送货必达。

(三)在涉农网站建设方面

苏宁开通金融众筹频道,通过扶持农村建立高效农业基地、定点采供基地带动农产品在苏宁易购上销售,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经营和管理规范。京东在2015年8月11日,京东农资频道正式上线为广大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具等农资产品的电商服务。农村居民可通过京东商城网站或手机客户端登录京东农资频道,从国内外农资品牌中挑选正品农资产品,同时享受京东物流的送货上门服务,以及分期付款、京东白条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村居民购买农资产品提供便利。在2015年的7月份,淘宝网农资频道正式上线。通过该农业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农民可“一站式”购买种苗、化肥、农用器械,以及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在后期阶段,淘宝还根据区域种植情况以及消费者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让农户种养殖更加贴近市场,为发展新型农业探索出一条新路。

(四)电商人才培养方面

苏宁发动原有的工作人员或终端服务人员返乡创业,同时计划自主培养大学生团队,将大学生放到农村电商市场去锻炼,打造成为互联网零售时代下苏宁人的孵化器,成为电商人才。淘宝村和农村淘宝的出现则吸引大量的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加盟农村淘宝服务站或者自己在网上开淘宝店,对于这些阿里巴巴会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和电商方面的知识培训。作为乡村推广员,成为了“京东帮”进行品牌宣传的媒介之一,同时乡村推广员要接受县级服务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学习电商知识和沟通技能。京东、苏宁和阿里的农村电商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化人才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俊.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管制:挑战与展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81-83.

[2]杨丽.探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下半月).

[3]陈越.抢占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蓝海”[J].浙江经济,2014,(20期):40-41.

[4]罗文丽.打通电商下乡通[J].封面故事,2015,(07):37-39.

[5]梁玉庆.渠道下沉的优劣势分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6):77-78.

[6]张卫.京东下乡进村加速渠道下沉[J].中国食品,2015,(01) .

[7]顾云峰.宁夏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331-333.

[8]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R].

[9]陈玉良,陈爱峰.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方向[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2):70-71.

[10]余蕾,雷体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200-2002.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 生鲜电商现状 存在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69-04

一、选题背景

(一)思维

“互联网+”的第一个内涵是“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思维不只是社会化营销。互联网思维与社会化营销很容易被模糊概念,社会化营销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实现手段,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互联网思维。可以说互联网思维包括社会化营销,包括其所体现在网站、微博、微信、INS、贴吧论坛中的营销属性。互联网思维通过社会化营销这种手段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壁垒消除,将品牌的传播者从生产者变成消费者。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行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这些新事物也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为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3月5日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它开始进入到各个行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农业”诞生了。

(二)战略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开创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加强网络、农副产品及商贸、物流、金融等行业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尤其是国务院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这表明“互联网+”已经处在了部级战略的高度。随着一年的发展,于2016年8月31日,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互联网实验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联合的《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今世界经济疲软,急切需要开创新的思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新时期新兴经济体代表,我国网民的数量众多,在全球名列前茅,在全球的互联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我国在G20这个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上需要更多的创新、联动和包容,也需要更具影响力的作为”。由此观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

(三)数据

1.设施数据。目前,我国农村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地完善,例如光纤宽带到村、宽带提速、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已经比较高,学者在其书中总结“现今已经覆盖全国342个城市、2055个县及90%的乡镇,农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台数由2009年的7台上升到2014年的24台,通过手机上网的农民数量也在不断提高,截止2014底,农业部在全国农业系统建设了近40条信息采集渠道,部署信息采集点800多个,形成了60多个行业数据库。”{1}我国部、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宏观上已基本完成,每一级的农业部门也都已经在搭建面向农业从业者的需求及相关农业信息的服务平台上了有了初步尝试,并取得成绩,为农业从事着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市场、政府指导、政策环境等。这说明我国农业互联网化得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2.政策数据。2015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农业”的“元年”。国家在农业从事者以及商业从业者面前,展示了许多倾向性及诱导性政策。在农业上,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它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为目标。阐述了一系列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理念与措施。再一次强调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用创新的方式来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系进行了展望。同年6月2日,国家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从以政府扶持建强势农产品流通业,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这一文件的,使农村仓储物流、冷链物流等都更深入地融入农村与乡镇,成就了一个完善的农村和乡镇营销体系。随后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进一步结合实际,部署了农产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和全国主要商业功能区、农产品优势产销区分布,在全国农产品生产、集散和消费集中区域布局100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8个市场集群,依托市场集群形成“三纵三横”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与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对接,形成全国网与区域网相结合、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实体网与虚拟网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战略目标。使得“新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主流。

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中,政府2015年的《2015年中央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以及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指导作用与政策支持作用。为“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和创新动力进行了强有力的补给。

3.发展数据。2014年10月底,阿里⒍“千县万村”计划,推出农村线上交易平台――农村淘宝,并表示会在未来的3~5年投入100亿元用于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及10万个农村服务站的建设。2015年,京东推出了“县级服务中心”,同年8月15日,京东农资频道正式上线,为”互联网+农业”的基础发展奠定基石。2015年3月联想控股闪投济宁嘉祥县的云农场,投资金额达千万美金级。与联想控股之前的投资项目相比,云农场的业务完全下沉到了农村,业务范围包括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技服务以及农村金融,并覆盖了山东、江苏、河南等十几个省份的农村区域,拥有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农村站点超过16000个。就如在其书中所提到的,目前,“‘互联网+农业’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虽然新兴的互联网与传统的工业看上去距离颇远,但却放出了巨大的潜能。全国涉农网站超过3000个,遍布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淘宝村多达几百个,带动的创业群体更是规模庞大。

(四)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缓增长,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新态势。这一时期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动力提升的主要源泉。在此时机下,政府大力提倡“互联网+”概念,将“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多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现在其正不断融合到国家发展中的农业、交通、能源、医疗等各个领域。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带领着整个市场的变革,其中消费者的需求从原来的基本需求,逐渐开始衍生出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产品有新的变化与升级。与此同时,消费互联网也在向产业互联网递进。这种情形下,我国农业产业还处于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急需搭上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发展的快车。在充分普及的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及智能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下,诞生了许多新兴的电子商务与农业结合的商业模式例如“新农人”、生鲜电商“顺丰优选”、半成品生鲜电商“青年菜君”等。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与流通业巨头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融合到农业中,例如配送物流起家的顺丰、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京东等。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6%,引起了产业资本的关注与切入,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政策支持相继出台,显示出“互联网+”与农业合作的新模式“互联网+农业”,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投资空间,将成为中国农业经济改革的一大趋势。

二、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定义,在此问题上有许多学者有自己的想法,学者陈雪频[2014]在他的论文“定义互联网思维”中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2}同时她还解释了许多人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误区,并对如何有效运用这一思维做了相关建议。

(二)“互联网+农业”

学者柳莲彩[2015]在其“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讲了互联网+农业市场的新变化,提到了现行的农业特征,她认为现在市场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市场空间大,但产业相对落后,信息不对称严重;二是农业市场存在大规模分散的用户;三是农产品交易成本高、交易环节较长、交易可持续性强。与此同时学者李国英[2015]在其“‘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中讲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电商发现的基础,以及互联网+农业商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三)创新模式生鲜电商

学者张子祥、崔岩[2016]在分析了我国传统“互联网+农业”的情况下,于文章“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探索了我国“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生鲜电商,他们认为“生鲜电商”是“生鲜农产品是生鲜电商实现商业闭环的载体,从传统的角度来看,生鲜农产品指由农户生产、养殖的不经过加工或经过少量加工,无法在常温状态下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业产品,一般包括三种: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合称‘生鲜三品’”{3},并从多个角度对该行业进行了分析。

(四)“生鲜电商”模式发展

我国学者吴传淑[2015]在其论文“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中分析国外的生鲜电商模式发展,为我国后来学者研究生鲜电商提供了良好的可参阅典范,在她的观点中“国外生鲜电商营模式大致分为以下4种:O2O模式、C2B模式、B2C+O2O模式、纯平台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和风险”{4}这些模式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性发展。同年学者储萌、张宝明[2015]在文章“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以及趋势”中对中国生鲜电商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研究,认为我国在生鲜电商中,冷链科技还需加强,在此研究基础上我国学者龙慧琳[2015]在其“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研究――以每日优鲜为例”从配送、物流方面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了移动生鲜电商的问题。其实在这之前学者段战江[2014]已经在其文章“顺丰选本来生活命位与抢镜”和“顺丰优选的尴尬与转型”中对我国非移动网络生鲜电商就有过案例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研究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来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例如学者范晓[2016]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困惑”的研究,藏郑齐[2016]在其文章“靠创意制胜的生鲜电商”中对本来生活创意性营销与运营的剖析与借鉴建议。

三、我国生鲜电商现状

(一)潜力巨大

如图1所示,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在2014年是245亿元,到2015年就上升到412亿元,成两倍增长趋势,通过有关数据预计在2018年将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随着生鲜电商的不断发展,生鲜电商也从原始的创业阶段逐渐走向正轨,其所依靠的物流基础设施、消费者消费习惯培养、市场接纳等都得到了较好的经验积累与发展,符合消费者要求的良好的便捷的产品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客户群,但目前我国生鲜食品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相比服装和3C数码产品20%的电商渗透率还相差较远。因此可以看到,在生鲜电商领域,中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同时,大量实体店品牌加入生鲜电商,如沃尔玛等。可以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l展前景可观。

(二)三大主流,品牌繁多

中国目前的生鲜电商可以用三代派系占领行业,群雄割据发展局势来形容。三大派系占领行业是指在生鲜电商行业中主要是三大类别的生鲜电商模式,第一个类别是大型电商平台生鲜频道,主要包括常见的电商巨头,例如天猫、京东等;第二个类别是上下线都涉及的垂直生鲜电商,主要以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等;第三个类别是传统的百货超市或水果超市结合现代O2O产生的生鲜电商,例如永辉超市。群雄争霸是指,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还比较低,没有寡占市场份额的大头,目前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是天猫的“喵鲜生”,天猫的“喵鲜生”市占率第一,也仅占据4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的京东市场占有率为14.4%,之后是天天果园13.2%,顺丰优选11.7%,一号店8.6%,因此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还是处于一个自由竞争的阶段。

(三)生鲜电商发展困境

从相关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国内农产品电商数量为4000多家,但是其中只有1%商家可以盈利,还有7%的商家有巨额亏损,高达88%的商家都是略亏的,4%的商家能保持收支平衡。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的困境。

(四)地方垂直生鲜电商占据优势地位

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引进国际的互联网在传播的时候也会受到限制。当商品从信息流过渡到物流的时候总是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冷链物流需要有专门的冷链物流科学技术与专业的运输环节,但是我国目前的交通系统还存在弊端,没有达到物流完全畅通的环境,尤其是多数人居住的城市,更是经常有严峻的交通环境。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难以从生鲜源头把握新鲜的品质,使得许多生鲜电商不能完全保证产品品质,从而带来诸多问题。所以是否拥有高效、顺畅、及时的物流配送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国性的垂直生鲜电商需要配置更多的要素资源,也难以实施。在此情况下,地方垂直生鲜电商就具有了超然的地位与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产品品质的疑虑,降低了物流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市场仍未形成行业霸主,各方仍在积极探索,地方生鲜更多采用垂直物流,因此其运输成本更低,且更容易培养本地客户消费习惯以及建立信任,表现更加活跃。

四、我国生鲜电商现存问题

(一)生鲜电商供应链实施阻力大

在物流方面生鲜电商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库存周转上对供应链的需求度较高。供应链即从供货商到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信息流的全部过程,是一个商业贸易闭环的整体。企业各功能部门之间进行程序整合运作与协调联盟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是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整合与协调,来互相形成互补,最终给各企业间形成竞争优势的方法。管理好供应链是发挥这种方法的最直观要求。在生鲜电商中,消费者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因此供应链的管理者也对其更加重视。

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传统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及时性,这种消费习惯将有可能递延到电子商务农产品的消费行为中。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认知中认为农产品作为即食性产品一定要新鲜,“新”就要求建立订单后,到货时间短,“鲜”就需要农产品保持品质,而农产品的腐坏率是极高的,因此对其库存周转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的快、且准。这就要求商家具有精准的库存周预判率,当预判率高的时候才能够是农产品库存接近零,成本能相应降低。但是在现实的商业运行中,由于供应商、物流运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预判率一般低于70%,所以目前要让供应链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是有难度的。

(二)生鲜电商市场接纳度不足

生鲜电商作为电子商务的创新模式,在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论是购物习惯还是购物体验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新体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质量追求提高,期望能蛞愿快的速度收到有品质有保障的生鲜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又担心生鲜电商所提供的生鲜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对以互联网来进行生鲜选购保持观望态度。因这样的双刃剑所形成的生鲜电商的高成本和相对较低的市场接纳度,导致生鲜电商盈利状况令人担忧。

(三)生鲜电商品牌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生鲜市场还是处于竞争规模发展的环境中,各大生鲜电商都处于不断拓展业务规模,而不是品牌建设。因此,众多生鲜电商存在着用户粘度与品牌溢价不足的问题。在生鲜电商市场中,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主要关心两点,一是便捷,二是便宜。为了实现吸引消费者的目标,生鲜电商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建物流体系上,以此来从“节流”上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整体利润。但实际上,一个产业要积极健康的生存发展更需要在“开源”上提升自己,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成活新动力。进行品牌建设,实现较高的品牌溢价,使消费者愿意以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则能实现产业“开源”的作用。

五、相关建议

(一)加快与鼓励建设供应链辅助商

借助电商的平台,使得供应链的需求度增加,在整个商业闭环中,供应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供应链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建设服务电商的货源地,为电商向消费者提品时能有更加优质的货源而打下基础,从源头上满足消费者需求;(2)配套建立完善及时的物流体系,从航运、空运、汽运等多个方面加快物流的速度与质量,为供应链的周转缩短周期;(3)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维护品牌信誉与形象,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和体系容忍度,使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达到人性化的优化。

(二)加大生鲜电商营销力度

目前我国的生鲜电商发展正在不断地积累经验,找到出路。许多消费者,对其接纳度低,主要是因为对生鲜电商的了解度不够高。因此这就需要生鲜电商进一步地加大生鲜电商之一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宣传,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其运转机制,在其运营的各个环境都进行宣传营销,从其产品的整个流转过程都进行适度的营销,以此更深入地走到人们的生活中,对其可信度的认知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接纳这一新型互联网电商模式。同时生鲜电商也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将产品做好,将产品的流通过程做好,以优秀的品质来获得消费者更多的接纳度,进一步打开市场。

(三)加强品牌意识与建设

从品牌意识上来看,生鲜电商应在积极扩大规模,建设自建物流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将品牌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从企业内部开始形成品牌意识,从而发挥品牌的功效,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品牌建设上,生鲜电商应该从企业内部建设企业品牌文化,从营销方面定位企业品牌形象,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不断从推销产品变成推销品牌产品,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增加后,就会增加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粘度,久而久之,消费者就愿意支付品牌溢价,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注释:

{1}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10.01.

{2}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70-71.

{3}张子祥,崔岩.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6(03)27-29.

{4}吴传淑.国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J].世界农业,2015(05)136-138+150.

参考文献:

[1] 储萌,张宝明.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以及趋势[J].电子商务,2015(12)13-14.

[2] 王春生,钟日丽,拓路者团队.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优化研究――以顺丰优选为例[J].物流科技,2016(01)80-83.

[3] 范晓.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困惑[J].农家之友,2016(05)14-15.

[4] 张子祥,崔岩.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6(03)27-29.

[5] 张夏恒.生鲜电商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14(11)275-278.

[6] 吴传淑.国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J].世界农业,2015(05)136-138+150.

[7] 柳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63-65.

[8] 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09)29-33.

[9] 龙慧琳.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研究――以每日优鲜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322+324.

[10] 周冬娥.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风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11] 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70-71.

[12] 伏佳敏,王明宇.生鲜电商,电商的第三波蓝海吗?[J].电子商务,2014(01)1-2.

[13] 段战江.顺丰优选VS本来生活:抢位与抢镜[J].商界(评论),2014(04)110-115.

[14] 本刊编辑部.角逐生鲜这片蓝海[N].中国邮政报,2016(05)24001.

[15] 臧政齐.靠创意制胜的生鲜电商[J].光彩,2013(07)14-15.

[16] 李博.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17] 段战江.顺丰优选的尴尬与转型[N].中华合作时报,2014(01)17B04.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消费需求 消费行为 消费结构 农村居民

近年来,虽然支撑居民消费的收入来源渠道逐渐多元化,但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总体却并不乐观。在中国,对于经济增长重要影响因素――内需,却面临着经济结构失衡,内需不足的现状,这不仅仅是全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四川省急需解决的问题。占四川省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巨大,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四川省农村居民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现况

在收入方面,四川农村居民消费总额增长迅速,农村居民消费额年增长率都超过纯收入额年增长率。但与四川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额年增长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城乡消费额对比差距逐年拉大,收入差距拉大势必影响到四川居民的消费需求。

在地区消费水平方面,我国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东部消费水平提高速度和消费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高于我国中西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消费差异,这种差异目前也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将严重影响我国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提高。

在消费结构方面,四川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失衡,消费集中在食品、衣着、居民等基本生活消费品,截止到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恩格尔系数较高。对于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较高层次的消费刚刚起步,而且四川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这些都将影响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

(一)消费主体方面(主观角度)

1.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今年来,四川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水平的增加,消费水平也随之大速度的提高。1980年四川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87.9元,2012年达到7001元,1980年四川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79.5元,2012年达到5367元,由此可知收入与消费水平呈正相方向的变动,收入与消费水平密切相关。虽然四川农村市场潜力很大,但由于广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使得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仍然有限,尽管有较大的消费需求,也是无法实现的。

2.期望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受困、农村居民最终需求不足和消费不振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和收入预期不好,从而使经济增长不得不长期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这也是此次由华尔街风暴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原因。而在几次大地震之后,四川受损严重,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全面受损,财政收入增势减缓,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地震重灾区出现负增长也会给四川农村居民对收入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3.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在农村居民的全部消费支出中,大部分储蓄用于住房投资。房屋建筑面积之大、装修标准之高,令大部分城市居民都叹为观止。在调查中得知,农村居民住房投资的浪费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即便是不考虑常住农村居民的住宅利用率不高,那些常年在外打工、办企业经商的农村居民,也往往把收入的相当部分用于住房建设,一年中只是春节时暂住一段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因此农村投资机会较少,投资风险大。农村居民出于安全的考虑投资于住房建设,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一部分。

(二)消费环境方面(客观角度)

1.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四川农村交通闭塞或者道路质量差,严重影响农村市场与外界市场的交流。四川农村的供水、供电情况较差,影响四川农村居民的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如农村的供电状况会严重影响到人们对电视机、电冰箱和空调等电器的消费需求等。

2.农村消费市场。四川农村总体市场规模小,市场体系不完备。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使绝大部分消费品的生产和比较完善的商业网络集中在城市。而在农村,商业网点少,且布局不合理,经营品种单一,而且农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秩序也较混乱。

3.政策环境。虽然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但由于以前对四川省农村投入太少、欠账太多,因此中央对四川省农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农村消费环境仍然很差。

三、关于改善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

活跃和启动四川省农村市场最根本的措施是尽快地扭转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急剧回落的局面,迅速地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切实减轻农村居民负担,提高农村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从而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贡献。因此,政府、银行、工商企业、公共产品供给部门和农村居民自身可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拓宽农村市场。

第一,中央政府应给予四川政府更多的财政拨款,让四川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四川农村居民收入,减轻农村居民负担,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如最近为了刺激消费,政府给农村居民购买电视机给予一部分补贴。其次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对农村地区的产业投资,扶持农村居民和村、乡集体办企业,扩大农村居民的救济范围,增加农村的救济费用,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植,进一步推进完善农村税费改革。

第二,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适当开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

第三,工商企业应设计生产出适应农村居民需求的产品。我国农村居民在文化传统、收入状况、消费心理、家庭构成等方面都与城市居民不同,这决定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是不同的。企业要想开拓农村市场,首先应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农村居民的需求。

第四,公共产品如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自来水等供给部门应改善农村地区的供应状况,为农村居民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第五,农村居民自身应该积极提高增收能力,转变消费观念,确立“适度消费”思想,量力消费,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朱信凯.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撬动世界经济的杠杆[J].经济研究参考,2008(27).

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现状范文第15篇

>> 近年来我国财商教育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政府公信力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农业(村)信息化研究热点述评 近年来我国对于美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述评 我国近年来政治生态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假新闻问题研究述评 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价格上涨刍议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状况浅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阅读活动概述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体育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近年来我国环境绩效审计研究与进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货币政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李镜镜,张志强.国内电子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出版科学,2013(21):85-90

[3]邓开锋.整合·优化·创新·延伸[D].重庆:西南大学,2012

[4]马力海,张波. 电子书背后的著作权困惑[J].出版参考,2010(16):16-17

[5]李华. 从典型案例看版权保护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石[J].科技与出版,2011(5):4-6

[6]万冬朝. 电子书版权保护机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李云. 电子书格式标准化问题刍论[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6):5-9

[8]张大伟,杨丽娟. 电子书标准化中的政府角色与“后发国策略”[J].新闻大学,2011(4):141-144

[9]焦灵芝.亚马逊电子书平台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10]吴雷,毕昱.破冰数字出版:数字内容投送平台的建设研究[J].编辑之友,2013(1):79-82

[11]毛文思.电子阅读器:缘何国内国外两重天[J].出版参考,2012(24):20-22

[12]陈勇.我国电子阅读器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3(3):62-64

[13]任殿顺. 电子书阅读器产业链竞合博弈分析[J].中国出版,2010(6):38-41

[14]王艳玲.电子书定价方法概观[J].图书馆学刊,2011(7):73-75

[15]沈明.中外数字图书发展现状及定价机制比照[J].出版广角,2013(13):82-83

[16]胡兴球,曲文风.电子书定价的价格歧视策略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3(8):14-18

[17]安达. 电子书的七种商业模式[N]. 中国图书商报,2011-11-25(006)

[18]姚娟. 中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比较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11

[19]安小兰. 从封闭走向开放:电子书商业模式的演进[J].现代出版,2011(4):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