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务模式 创新

商务模式的概念性回顾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又译为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是企业界非常流行的术语,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经营企业的方式或方法。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个术语。此后,在信息管理领域,商务模式被应用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用以描述支持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即描述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对企业的流程、任务、数据和通讯进行建模。

20世纪80年代,商务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而直到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并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商务模式才作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开始流行并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此时的商务模式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商务模式的概念性研究方面,上述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和组成要素的定义是目前商务模式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对现有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是引发商务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互联网商务模式或电子商务模式成为重要的议题。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处于概念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归纳并辅以案例分析的描述性研究阶段。甚至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及其相关要素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研究者通常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阐述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商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讨论通常置于企业战略管理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这是因为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商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是人们关注商务模式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的技术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可以纳入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因为它们有别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狭义的技术创新。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务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熊彼特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中分离出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有必要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商务模式的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中心的研究负责人Charles Oman博士在2000年初接受Economic Reform Today杂志采访时,从全球化的角度论述了新经济下商务模式的作用。他认为,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关键不在于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的放宽或技术变化的速度,而在于推动经济竞争的商务模式的性质。Osterwalder在谈到商务模式的演变时认为,传统上价值是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和提供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在组织际合作网络中进行重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更适应那种需求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创新和快速响应的竞争环境。Slywotzky等认识到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商务模式看成是一种将来我们都能用来制定商务战略和投资战略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务模式认知之争,对商务模式的投资能够协助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Amit和Zott认为在IT技术所造就的虚拟市场上,由于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容易跨越,包含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商务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单元而取代传统的战略分析单元――企业或产业。技术进步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之一,许多文献把商务模式放到一般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考察企业商务模式的作用。Chesbrough和 Rosenbloom从商务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可以看作是商务模式概念的前身,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把企业的经营与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而获取技术提供的最大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倾向于对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有时甚至达到过度投资的程度。而对于不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企业通常不会投资。这是因为技术不能凭空创造价值,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由于商务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商务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为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机制。Viscio和Pasternack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几百家企业的结构、职能和业绩进行的研究表明,起源于19世纪的传统商务模式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已经过时。尽管没有对商务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他们还是看到了现行的商务模式对一些企业的竞争力正起着阻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和对创新的不断激励,和以往相比企业必须更频繁地寻找价值增值的机会。为此有必要围绕企业的能力建立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必须能使企业灵活反应,不断创造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并获利;这种新商务模式应能建立一种新的领导模式以有效地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Papazoglou等在研究一体化的价值链时讨论了商务模式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的商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商务模式,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能够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过去20年来,商业活动不断地调适组织并改变着组织的某一部分,但这种变化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组织和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即商务模式的时候了。Hoque等在谈到商务模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决定谁是客户及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基础,它识别成功的机会,预测和确定与战略相联的未来行动。技术专家应在价值主张、运作实施和赢利方式等3大公司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识别构成商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立商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文献提出和使用商务模式概念的共同出发点是针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商务模式的作用是在原有的或新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瞄准组织结构及生产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低效部位,吸收和整合企业可以使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各种创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和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既可以整合丛林似的众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又便于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认识商务模式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商务模式已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过渡和转换到何种商务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各种商务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本规律,探讨商务模式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科学地评估投资价值并制定战略。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现有商务模式的特征和要素的界定,提出区别于传统分析单元的商务模式特征和要素,从而建立商务模式的分析框架,为进一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奠定概念性的理论基础,使商务模式传统分析单元及其理论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相对独立的分析单元。

其次,以商务模式为分析单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商务模式分析框架下,研究商务模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务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商务模式要素组合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务模式,实现商务模式的创新,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静态选择问题。

再次,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是新创企业所面临静态选择问题,也是传统老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商务模式创新可以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同时,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都存在一个创新的转化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动态的过程中比较其转换成本,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这可以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动态转换问题。

最后,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因之一,所以需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即从传统的所有形式的创新从属于技术创新的思维跳出来,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验证不同类型商务模式创新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之间的可能关系、组合类型以及典型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约束条件和共同演化路径等。

参考资料:

1.Slywotzky, A.J. 等, 张星等译,利润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模式 创新

商务模式的概念性回顾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又译为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或业务模式,是企业界非常流行的术语,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经营企业的方式或方法。

从源头上看,商务模式作为一个专用术语出现在管理领域的文献中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在讨论数据和流程的建模时,首先使用了Business Models这个术语。此后,在信息管理领域,商务模式被应用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中,用以描述支持企业日常事务的信息系统的结构,即描述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对企业的流程、任务、数据和通讯进行建模。

20世纪80年代,商务模式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反映IT行业动态的文献中,而直到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并成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商务模式才作为企业界的时髦术语开始流行并逐步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此时的商务模式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信息管理领域扩展到了企业管理领域的更广阔的空间。

在商务模式的概念性研究方面,上述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和组成要素的定义是目前商务模式研究的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是对现有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此外,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电子商务是引发商务模式创新的直接原因,互联网商务模式或电子商务模式成为重要的议题。

商务模式创新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对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处于概念和分析框架的提出和归纳并辅以案例分析的描述性研究阶段。甚至关于商务模式的特征及其相关要素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研究者通常从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和角度阐述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商务模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讨论通常置于企业战略管理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下。这是因为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商务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互联网的出现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是人们关注商务模式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广义的技术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可以纳入商务模式创新的范畴,因为它们有别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这两种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直接相关的狭义的技术创新。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务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熊彼特广义的技术创新概念中分离出商务模式创新的概念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有必要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商务模式的作用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发中心的研究负责人Charles Oman博士在2000年初接受Economic Reform Today杂志采访时,从全球化的角度论述了新经济下商务模式的作用。他认为,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化的关键不在于贸易和资本流动政策的放宽或技术变化的速度,而在于推动经济竞争的商务模式的性质。Osterwalder在谈到商务模式的演变时认为,传统上价值是通过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产生和提供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在组织际合作网络中进行重组。这样的组织结构更适应那种需求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创新和快速响应的竞争环境。Slywotzky等认识到商务模式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把商务模式看成是一种将来我们都能用来制定商务战略和投资战略的重要工具。他们认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务模式认知之争,对商务模式的投资能够协助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获胜。Amit和Zott认为在IT技术所造就的虚拟市场上,由于企业边界和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而容易跨越,包含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商务模式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分析单元而取代传统的战略分析单元——企业或产业。技术进步是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之一,许多文献把商务模式放到一般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考察企业商务模式的作用。Chesbrough和 Rosenbloom从商务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可以看作是商务模式概念的前身,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把企业的经营与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而获取技术提供的最大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倾向于对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有时甚至达到过度投资的程度。而对于不适合其商务模式的技术,企业通常不会投资。这是因为技术不能凭空创造价值,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可能适合也可能不适合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机会。由于商务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必须在一定的商务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为此,商务模式可以看成是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机制。Viscio和Pasternack对全世界范围内的几百家企业的结构、职能和业绩进行的研究表明,起源于19世纪的传统商务模式对于大型的全球性企业已经过时。尽管没有对商务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他们还是看到了现行的商务模式对一些企业的竞争力正起着阻碍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和对创新的不断激励,和以往相比企业必须更频繁地寻找价值增值的机会。为此有必要围绕企业的能力建立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必须能使企业灵活反应,不断创造机会,迅速抓住机会并获利;这种新商务模式应能建立一种新的领导模式以有效地管理知识和人力资源。Papazoglou等在研究一体化的价值链时讨论了商务模式的作用。他们认为传统的商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要求,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其商务模式,需要创造一种新的商务模式。这种商务模式能够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过去20年来,商业活动不断地调适组织并改变着组织的某一部分,但这种变化的效果是有限的。现在已经到了改变组织和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方式即商务模式的时候了。Hoque等在谈到商务模式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时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决定谁是客户及如何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基础,它识别成功的机会,预测和确定与战略相联的未来行动。技术专家应在价值主张、运作实施和赢利方式等3大公司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识别构成商务模式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同时考虑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建立商务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文献提出和使用商务模式概念的共同出发点是针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商务模式的作用是在原有的或新环境条件下,发现新的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瞄准组织结构及生产服务流程中存在的低效部位,吸收和整合企业可以使用的内外部资源,并通过各种创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和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商务模式创新的深入研究,既可以整合丛林似的众多管理理念和方法,又便于发现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体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全球化竞争中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认识商务模式创新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商务模式已超越企业战略,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内容,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过渡和转换到何种商务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管理实践的需要出发,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各种商务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基本规律,探讨商务模式的设计和评价方法,为商务模式的创新和选择提供依据,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科学地评估投资价值并制定战略。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有必要在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综合现有商务模式的特征和要素的界定,提出区别于传统分析单元的商务模式特征和要素,从而建立商务模式的分析框架,为进一步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研究奠定概念性的理论基础,使商务模式传统分析单元及其理论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相对独立的分析单元。

其次,以商务模式为分析单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商务模式分析框架下,研究商务模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效果,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商务模式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商务模式要素组合形式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选择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商务模式,实现商务模式的创新,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静态选择问题。

再次,商务模式创新不仅是新创企业所面临静态选择问题,也是传统老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商务模式创新可以是一个渐进演化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激进的变革过程。同时,无论是渐进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都存在一个创新的转化成本问题。因此需要对商务模式创新的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在动态的过程中比较其转换成本,为商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这可以称为商务模式创新的动态转换问题。

最后,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的内在动因之一,所以需要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即从传统的所有形式的创新从属于技术创新的思维跳出来,把商务模式创新作为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的创新形式。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和验证不同类型商务模式创新与不同类型技术创新之间的可能关系、组合类型以及典型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问题。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制、商务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的约束条件和共同演化路径等。

参考资料:

1.Slywotzky, A.J. 等, 张星等译,利润模式,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3篇

医药保健品招商营销工作难度之大,竞争之惨烈,是业内有目共睹的。招商营销的创新也是业内苦苦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金朝团队认为,创新就是整合,而有机的组合就是整合。要寻求招商困境的根本突围,必须进行围绕招商这一经营方向真正用整合思维指导对企业内外部招商要素和营销策略进行整合运作。

金朝团队把“整合招商服务营销”界定为:

整合招商服务营销是招商营销的一个创新颠峰,是从惨烈的招商市场总结和提炼而来,是招商制胜的最新模式。主要指导思想是招商营销,整合制胜;特点是立足整合思维,强调招商策略的组合出击、招商要素的有机组合、招商工作的全程控制(招商前、中、后);本质是服务,手段是结盟,过程是营销,目的是完成招商经营的各阶段目标。

“整合招商服务营销”理论架构为:

第一部分:招商概念整合

第二部分:招商策略整合

第三部分:招商要素整合

第四部分:招商流程控制

对与招商概念的整合,金朝团队认为,招商概念就是招商利益点,就是招商宣传诉求点,就象产品策划的产品概念提炼,招商的概念点提炼至为关键。如果说产品的概念是消费者消费意义的概念,那么,招商概念就是商进行选项“消费”意义上的概念,是能够打动商的根本点,和产品概念不同的是,招商概念点越多越好。

金朝团队把招商概念点归整为:

企业利益点:背景、实力、发展愿景、企业信誉、老板人格魅力、经营团队资质

产品利益点:概念亮点、技术亮点、原材料亮点、包装亮点、功效亮点、价格亮点、后续产品亮点

模式利益点:合作形式、独特市场操作模式

政策利益点:支持政策、价格政策、激励政策

服务利益点:策划服务、培训服务、协销服务、动销服务、样板示范、模式辅导、增值服务

企业特别点:“千万富翁助推工程”、“百万富翁打造工程”

招商概念整合的关键在与一方面是企业本身具备和虚拟的利益点,另一方面是对这些点的挖掘和归整诉求。

对于招商策略的整合,金朝团队认为,招商策略的逆向创新和跨行业招商策略的嫁接是招商策略整合的的方向。逆向创新的策略范围包括招商目标、市场定位及分类、造势策略、广告策略、商联谊会策略、大客户策略、服务策略、样板市场策略、组织及人力策略、财务策略、会展策略等等。金朝团队运用极限思维方法和结合企业实战需要,对招商逆向创新方法有独特的探索和感悟。

对于招商要素的整合,金朝团队规整为硬要素和软要素的整合。

硬要素有:宣传物料如企业手册、产品手册、招商手册、招商单页、PPT、产品单页、三折页、健康杂志、健康书籍、健康报纸、X展架、易拉宝、CF(市场不同阶段的电视专题片)、文案如系列报纸文案、各种讲稿等等。

软要素有:价格政策、支持政策、促销政策、激励政策等等。

金朝团队认为:招商要素的生产和制造要以招商概念为指导,体现招商策略。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戴尔、Zara等公司凭借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综述内容

2.1商业模式的概念

在理论研究中,每位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而给出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概念。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国内的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原磊(2007)在详细分析了国外研究者的概念定义后,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存在逻辑层级关系的。总之,普遍认为新商业模式与过去的模式的相比,往往代表着一种“更好的方法”,而且成功的经营模式还是最适合企业的“最佳方法”(李庆华,2007)。

2.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状况相仿,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 Viseio 和 Patemark 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应该由核心观点、经营单元、治理模式、服务项目以及系统联系这五个部分构成。根据Scott M. Shafe(2005)的研究,商业模式的要素归为四大类即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得。供应链创新,即改变创造和送达产品价值的方式,主要通过改进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及运营整合来实现;目标客户创新是指企业发现并开发它们营销、销售和分销工作还没触及的细分市场。

2.3决定商业模式设计的因素

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配置、价值管理等环节。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价值发现。价值发现是基于企业愿景目标,通过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定位,进而利用核心优势创造市场价值的过程。价值发现是建立在客户精准分析上的关注客户、思维创新、合作共赢、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理念的应用。(2)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研究的是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商务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3)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一种以促进组织形成注重内外部业绩和价值创造激励的战略性业绩计量行动。(4)价值配置。价值配置是资源和活动的配置。价值配置是为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

总之,环境分析是变革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商业模式变革是企业价值系统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企业要尝试变革其固有的商业模式,才能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从这些论述可见,环境因素应该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设计商业模式要考虑顾客、技术、竞争等一些因素。

2.4商业模式创新

从企业价值用度砜矗欧阳锋认为顾客作为企业的最终服务对象以及利润来源,商业模式演进是基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即顾客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从顾客价值角度来看,Mitchell(2008)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客户满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顾客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商业模式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取得商业成功,它没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再伟大的技术创新在商品化之前也不能为企业带来满意的利润,企业必须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创新理念和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这样才能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商业模式与战略概念之间的关系,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首先,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异质性特征可以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回报;其次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由于存在对手的模仿障碍, 即创新租金不会被竞争耗散掉;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是难以交易的;所以由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

3、评述

3.1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这些研究总体来看还不成熟,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交叉或各有侧重。所以,有必要对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设想,以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商业模式要素创新研究对企业的实践更有实际指导意义,但研究者往往强调商业模式某一构成要素的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性考虑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企业在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获得了改进,但无法达到商业模式整体创新的目的。学者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多样化并取得了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成果。但由于成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且数据、资料搜集存在困难,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仍有许多理论空白需要填补,这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

3.2研究展望

(1)商业模式创新动力与创新时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动力研究可以借鉴技术创新动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商业创新动力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对企业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时机提供指导。(2)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应该加强案例研究工作,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3)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作者单位: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Porter,M 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3):62-78.

[2] 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0,(03).

[3]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6 7).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5篇

商业模式是近年来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许多创业者尽管能够识别很好的创业机会,拥有丰富的资源,但仍然无法成功创业创业,究其原因可能是没有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未来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只限制在产品或服务,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可见商业模式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学者们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从商业模式内涵、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评估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理清现有研究发展的脉络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创新;评估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商业模式作为专业术语出现以来,围绕商业模式的理论探讨逐渐兴起。目前,众多学者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很大的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商业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这四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发现现有文献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角。

二、商业模式内涵的研究

商业模式的内涵具有复杂性体现在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研究者很难全面的去把握,因此也就出现对商业模式多种多样的解释,无法形成较为权威的定义。在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大部分是从盈利模式、运营结构、战略方向以及系统视角来定义商业模式的。

(一)盈利模式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盈利的角度去理解商业模式也体现了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Rappa(2000)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指导企业如何赚取利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模式,并详细地描述企业在价值链中如何获取利润。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是包含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框架,并在其中对参与者的利益以及利润的来源给予了很好的描绘。Afuah和Tucci(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依据,他们认为,企业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价值来赢得顾客赚取利润。Itami和Nishino(2010)认为,商业模式应该是一箭双雕,既要满足企业当前利益与利润诉求,还要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运营结构

Amit和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企业自身、供应商、伙伴以及顾客创造价值,并且将商业模式看成是联结各商业活动参与者交易的平台。Mahadeven(2000)认为商业模式的框架式由企业与商业伙伴以及买方之间价值流、收入流和物流构成的。Magretta(2002)将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结合,认为商业模式是描述企业如何运作的,并且以客户为中心为企业创造价值。Mayo和Brown(1999)提出商业模式是为了创建竞争力强劲的企业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相互依存的关键系统进行的总体设计。

(三)战略方向

许多学者认为战略是与商业模式渐趋融合的。王伟毅和李乾文(2005)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有融合的部分,但是也存在着差别。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有序系统而战略是将战胜竞争对手,获取良好的绩效为主要目的。但在很多时候,商业模式是与战略融合的。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商业模式也是值得尝试的渠道。DussonTorbay(2002)等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伙伴网络为获得可持续收益流,创造目标顾客群体架构、营销、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李振勇(2009)认为商业模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高效的,并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企业通过提品和服务为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的整体解决方案。

(四)系统视角

Morris等(2005)将商业模式的主要定义进行归纳分为三类: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并认为应用一种整合的视角来对商业模式进行定义。Osterwalder(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商业模式是一个概念性工具,它借助一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用以说明一个企业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企业向一个或多个顾客群提供的价值,企业为产生持续的赢利性收入所建立的架构以及移交价值所运用的合作网络与关系资本。

虽然学者们从多个侧面给予商业模式解释,但是本文可以发现在解释商业模式时逐渐倾向于“盈利模式+运营结构+战略方向”这三种视角整合来认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用来描述企业的盈利模式、运营结构以及战略方向的逻辑结构体系。

三、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早期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是将商业模式简单的罗列,没有突出关键要素。例如,Howitz(1996)提出了价格、产品、分销、组织特征以及技术五个要素。Donath(1999)认为,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是理解顾客、营销战术、公司治理、内部网络能力、外部网络能力五个要素。

近年来,学术界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逐渐倾向于将各要素之间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体系。比如:Gordijin等(2001)提出了e3value用于指导商业伙伴合作的价值网络建模,以及判断价值网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盈利能力研究。e3value的根本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以价值为主线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商业模式构成体系,并对体系中的价值交易活动建模,说明参与主体为谁提供何种经济价值。Osterwalder(2011)提出九要素模型,具体包括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关系、成本结构以及收入模型九个要素。

本文认为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要么简单化,要么太过于丰富,还无法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准确、简洁、全面的概括起来。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参差不齐,但是也有许多交叉的地方,比如顾客,价值主张以及经济模式等,这些关键要素的重复出现,体现了企业在运营过程对哪些环节的关注度较高。根据王伟毅与李乾文对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整合的进行分析,学者们对构成要素的研究大多来源于案例的归纳总结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的案例,这样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理解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四、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要想持续赢利并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就需要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上持续创新。本文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两个维度来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研究

现有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界定呈现多元化的现象。本文根据文献[12]、[13]以及[14]整理了主要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见表1)。

表1商业模式创新概念概览

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卢小平.广州汽车:后来居上[J].大经贸,2007(3)

作者简介:

金晶(1990.02-),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东门支行,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由表1可以看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解释大部分围绕价值链、战略以及系统的视角来界定。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在研究视角上存在许多分歧,但这也为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二)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1.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角度

商业模式是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关键要素的,从这些要素入手来设计商业模式,也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渠道。例如,Weill(2000)等提出的“原子商业模式”的概念,他们认为改变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并提出每个原子商业模式具有战略目标、营收来源、关键成功要素和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这四个特征,企业可以改变原子商业模式的组合方式来构成新的商业模式组合时,往往会忽略商业模式的整体性,这给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难度。Osterwalder(2002)指出,在商业模式这一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顾客关系、核心能力、价值结构、伙伴承诺、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的创新。

2.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

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活动构成的。按照其提出“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价值链将企业所有的利益参与者都纳入其中,再进行优化排列。企业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于价值链上某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上寻找利润增长点。企业也可以对价值链的某些环节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在价值链中,企业要处理好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在衡量企业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对价值链优化整合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高闯、关鑫(2006)认为,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企业被界定在某一产业内)前提下,企业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链的一个函数,并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及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企业超额利润的有效地制度安排的集合。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不足。学者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汲取了对商业模式定义和构成要素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但还很不成熟,并且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操作较少,缺乏实践的支持。从价值链和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固然很新颖,但是价值链和构成要素是由许多变量组成,这给管理者在实践中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商业模式的评估研究

目前大部分的学者都致力于对商业模式定义、构成要素和创新等的研究,而对商业模式评估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很不成熟。Hayes和Fenngegan(2005)从创新(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创新)、经济控制、功能整合、供应链或价值链整合以及投入来源五个方面来对商业模式进行评估。本文根据Morris等(2003)提出的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以及DubossonTorbay等(2002)使用平衡积分卡来评估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利用主观测量法和客观测量法尝试建立了商业模式匹配度测量指标体系(见表2和表3)。

表2商业模式匹配度客观测量指标

总体来说,客观测量法所使用的指标虽然难以获得,但是其测量准确性相对较高;而主观测量法的测量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测量结果模糊不清。

六、未来的展望

商业模式的理解一直都没有明确,学术界无法给予正式的地位,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日趋增多,并且越来越深入,可见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不是只有修辞学而已。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定义、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的综述和

概括,也为日后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要想确立商业模式在理论界的地位,还需要学者们多多努力,来进一步解决在研究商业模式时出现的质疑和争论。本文认为未来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准确界定商业模式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解释,拓展了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但不利于商业模式的深入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厘清商业模式的定义,这会给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等的研究带来直接的影响。

第二,现有研究对于商业模式评估的关注度不高。目前,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定义、构成要素和创新的研究,为了形成对商业模式更加系统性的研究也应对其评估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本土化研究。对于商业模式的探讨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且不够充分。中国的文化有其独特性,我国的学者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加以本土化,使商业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志龙,盘远华,高海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2]Timmers P.Business model for electronic markets [J].Electronic Markets,1998(2)

[3]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4]张敬伟,王迎军.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

[5]Mahadan,B.Bus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J].2000(4)

[6]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atter[J].Havard Business Review,2002(5)

[7]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和未来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

[8]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1)

[9]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2(3)

[10]王水莲,常联伟.商业模式概念演进及创新途径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11]王迎军,韩炜.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9)

[12]郭毅夫,赵晓康.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及发展展望[J].企业活力,2012(3)

[13]欧阳峰,赵红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14]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1)

[15]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

[16]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作者简介: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6篇

不光是传统企业有互联网焦虑症,传统IT企业也有互联网焦虑症。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企业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攻--即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

第二,如何防--即如何不被互联网化抄了后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是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有三点: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手段的更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都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2、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产生了更多的商业交易新方式,如B2B、B2C、C2C、O2O,等等。

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商业的交易过程,将人、信息、产品和服务在线连接起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大多是由互联网企业创造引领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这注定是一种不对等的竞争,许多传统企业就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拿着大刀长矛与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作战,战争还没有开始就胜负已定!但这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因为,没有人规定传统企业不能互联网化,不能运用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满天飞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传统企业认真理解,认真辨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企业要更多的投入到新的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去,即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企业发展,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这里把从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关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商业的主要概念总结如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会化营销;微营销;云商;微商;社交电商;10大基本模式(B2B/B2C/C2C/C2B/B2B2C/C2B2B/O2O/O2M/F2C/C2F);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兵法;等等。

这些概念分为六类:

第一类,新营销概念:网络营销;微营销;社会化营销。

第二类,新商务类型概念:电子商务;云商;微商;社交电商。

第三类,新商业模式概念:10大基本模式;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

第四类,转型概念: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第五类,思维概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

第六类,转型战略战术概念:《互联网兵法》就是探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战术问题。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核心战略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研究

商业模式(Bussiness Model)起源于1957年,到本世纪才飞速发展。Osterwalde等认为商业模式可以分三类:一为概念描述型,分信息流、服务流以及产品流,因为存在潜在收益,所以扮演不同角色。Jonas和Thomas一致认为应该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框架,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二为抽象型,描述一些共同特征,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三为特定真实型,描述特定的模式,包括Dell模式、eBay模式等其他模式。翁君奕(2007)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组合,核心界面认为任何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构件合理性。但是罗珉等认为,商业模式是以基础条件等进行运作。

二、要素型商业模式研究

(一)、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商业模式概念高度不一致致使构成要素也不统一。具有代表性的有,JonasHedman等认为应包括组织资源、竞争者和顾客等等。加里·哈默尔认为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价值网络、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与客户界面。另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是Amit和Zott提车的商业模式三要素,内容、交易控制和结构。同时代的Afuah和Tucci提出商业模式应包含收益、能力、顾客价值等等,在网络上可应用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

(二)、商业模式的类型研究

起源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型可分为B2C和B2B两种类型。Morris依据企业成长期不同分三层次,分别为基础层、特有层、规则层,每层包括六要素。基础层表示在导入期、特有层表示成长期,规则层表示成熟期。黄培、陈俊芳认为应分三层次,分别是内中外三层。从本质上说,商业模式蕴含着企业价值的创造。

三、商业模式发展核心战略研究

(一)、市场机会拉动力

商业模式为了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产生动力。Lindgardt等(2009)认为,创新能带来企业特有的商机,通过结论得出,经济倒退蕴含无限商机,可以让企业重焕生机。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在金融危机时刻,公司对商业模式创新性的高度一致认可。特定时期创新行为更加重要,也更能解释。创新焕发企业的动因很多,其核心就一个: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他都是外在形式。

(二)、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创新。Malhetra(2001)认为,事先驱动的商业模式更能适应连续、动态、激进的商业环境变革。Sosna等(20l0)认为特定商业模式的持续性应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认同此点,但商业模式的内在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影响其企业创新。

(三)、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战略

以价值创新为灵魂、以占领客户为中心、以经济联盟为载体、以应变能力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商业模式突破性发展的灵魂在于价值创新,借助商业模式这个平台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消费者看来,考虑眼前利益,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只有把竞争视角深入到用户中,才能进入到竞争空间;王雪梅等指出:商业模式的发展核心是以经济联盟为载体,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价值曲线来看,其中1/3来自企业内部,2/3来自企业之间,他们彼此之间通过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竞争力。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脱离信息网络,企业最终将无竞争力可言。(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4—16.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8篇

一、商业模式驱动:引导创新机制的构建

商业模式的概念有多种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获知商业模式的概念基本包含了经济、运营和战略三重含义。其中,经济含义是指“如何赚钱”的利润产生逻辑,即企业商业模式以赢利为根本目标;运营含义则关注于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生产运作流程、知识管理等;战略含义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及竞争优势的获取与保持。同时,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还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注重描述企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企业商业模式包含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种机制。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两种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平衡。两种机制的统一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商业模式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从商业模式定义的多种含义出发观察商业模式的整体运行,同时用系统论的观点思考,可以将商业模式的整体运行看成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商业模式可以看成一个“黑匣子”,输入的是各种资源,输出的是各类价值。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单独从输入、单独从输出,或者同时从输入、输出寻求路径。从输入方面,我们可以聚合不同的资源,驱动产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里资源含义很多,包括:数据、财力、技术、人员、现有的商业模式,等等。从输出方面,我们可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创造各类价值,引导建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里的价值含义也很多,包括:实现新功能、满足新需求、扩展新边界,等等。我们也可以同时从输入、输出两方面来考虑,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即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本文根据这种设想,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引导机制,以此创新机制为分析基础,探讨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

二、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理论来源

从商业模式的驱动-引导创新机制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复杂工程,它涉及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等流程,也涉及企业的资金、人才、品牌等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服务、体验的价值性。因此,要为商业模式创新确定一个唯一的战略与路径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能从某几种理论出发,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可用战略与路径。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提出,也是基于对现有几种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的。

模仿创新理论认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反求破译或吸引投资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简单地说,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从这个定义来看,前人学者对于模仿创新的认识都基于产品的层面,认为模仿创新仅仅是技术创新中的一个基本类型。本文认为,模仿创新的内涵应该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模仿率先创新者的产品,还包括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商业模式。

蓝海战略理论要求我们从企业边界寻找机会,也就是从不同产业的结合部分,从其他企业尚未关注的部分进行业务的开拓。其实,蓝海战略的这一思想,并不是要求企业一定要有全新的创造。企业可以结合两类或更多产业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模仿这些商业模式的最有价值部分来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蓝海战略强调价值创新,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也就是要求我们关注商业模式的输出一端,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就在商业模式中构建满足这种需求的相关部分。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必需树立模仿创新战略的一个理论支持。

三、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现实基础

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其现实基础。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也是根基于一定的现实条件而提出的。首先,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都在网络上大量、快速地出现与交流。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较之传统经济下难以得到的情报,这里就包括最新商业模式的相关信息。对于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企业就可以对其分析,找出与自身条件匹配的进行模仿。其次,商业模式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创造者对于商业模式向外的传播难以控制。同时,目前的法律也没有将商业模式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创造者不能像对待实体下的产品,和作为商业秘密的技术一样为商业模式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其他企业可以对商业模式进行模仿而避免触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条款。第三,目前的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层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层次的竞争。随着大规模制造技术的发展,代工企业的出现,产品更易制造。企业采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时,不需要自己的厂房就能制造出产品。企业需要发展,就要以最有效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价值。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驱使,使企业不断地去寻找更有效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模仿创新的道路也成为许多企业首选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创新资金不足、整体创新水平低下的现实困难,一味追求原始创新,隔绝外来先进的思想与模式是不可取的。根据钱纳里和库茨涅茨等人的研究,以及对美、日、韩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就会越需要、越重视科学技术,也更有可能从人力、资金和设备上支持科技的发展。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因此,对于发达国家新出现的商业模式,我们的企业应思考如何最富成效地实施模仿创新,而不是要不要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问题。

四、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与路径

通过以上的理论与现实探讨,本文提出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概念。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根基于商业模式驱动-引导创新机制,用模仿创新的思路来考虑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就是率先模仿、不断创新。率先模仿就是对于外界的、先动创新者的成熟商业模式,企业应该积极去发现,并根据自身资源的条件决定是否模仿。不断创新就是对于模仿的商业模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的优势,从满足客户价值出发,对现有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创新。

根据商业模式的驱动-创新机制,我们可以描绘出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模仿路径。首先,企业应该寻找商业模式示范人;第二,企业进行资源匹配,分析自己的资源优劣势,对模仿所缺的资源进行补足;第三,企业就应找出示范人商业模式中的有价值部分,并对其模仿;同时,企业也应对客户价值未满足部分进行创新,并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体现;最后,企业可以综合以上构建自己全新的商业模式。

本文提出的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虽是以模仿为基础,但并不强调单纯、机械性的模仿与复制。从本质上看,模仿创新应属于一种创新活动。对于很多弱小企业来说,率先模仿就是创新,模仿不是单一式,模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消化、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去学习、模仿,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市场的特点,再进行创新。首先要找世界上最好的葫芦画瓢,先把这个葫芦画下来,一定会有不太符合自身实际的情况,故就得修改,这个修改过程就是现实化过程、创新过程。对于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而言,模仿是现阶段、短期要做的,创新是任何阶段、长期都要进行的。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商业模式;企业管理

一、概述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经济的运营模式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尤其重要的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处理事务的方式和沟通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化背景下对传统的商业模式赋予新的内涵,各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理论不断推出。信息化正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信息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先驱及主导动力,其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的进程,因此,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升级提升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信息化的演进

美国是世界信息化革命的先驱,主要是与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关。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研究,我国在1997年召开了首届全国信息化会议,对信息化的概念界定为通过发展智能化的工具为代表新生产力并且造福于社会的过程。我国信息化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应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第二阶段为通过技术升级开发新的信息资源。因此,信息化是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信息化是产生于工业化背景的后期,因此工业化的背景知识是理解信息化概念的前提。工业化依据主导产业的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加工工业,第二阶段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第三阶段是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在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呈现出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渗透,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后期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把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推动到信息化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新技术的发展壮大不断改造传统的工业化进程,发挥信息化阶段技术的优势,按照产品研发、流程再造、企业升级管控、加强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传统的产业和企业管控模式正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二)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是近些年出现的热词,对于理论界和传统产业来说,大数据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经济发展发生带来了巨变。随着智能终端、移动互联迅速发展,数据信息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大数据为传统和新兴企业获得了多角度的洞察力,对企业的管控提供了新思维模式。

大数据在信息规模化和多样化的今天为社会带来非常大变革。企业应用数据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方面促使自身重新定位和思考现有的经营发展模式,企业不断面临转型的压力。因此,大数据的价值为很多企业商业模式和管控模式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的出现有效的整合了数据,并且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和信息技术没法处理大量的数据,促使大数据应运而生。因此,信息化作为背景的企业和商业模式的有效转型,是在研究大数据在什么方面可以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大量的数据演变为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三、商业模式概念和企业管理界定

(一)商业模式概念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学术界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没有一致的意见。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熊比特(1939)认为新商业、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竞争至关重要,而价格和产出的竞争相比上述竞争并不重要。德鲁克提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竞争,而不是不同产品之间的竞争。理论界和实践界认同商业模式概念,但是对商业模式具体的定义理论界和实践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进行研发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衔接作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和分享财富。虽然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不同的行业和规模,商业模式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从商业模式的本质来说,可以将商业模式概括为:商业模式不同于市场战略,不是简单从供应商角度、企业角度和顾客角度进行线性的价值创造,而是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企业如何有序的进行总体的价值创造,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的财富。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整合概念,主要包括企业的经济本质、企业经营运作和战略发展等三个方面内容。随着企业创新程度的不断加大,商业模式的创新作用日趋重要。

(二)企业管理创新发展

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发生,传统的企业管控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网融合等等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很多新兴产业和网络化的企业形态不断改变现有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因此,从管理领域重新思考的问题很多,信息化和网络化带来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壮大。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的加剧了市场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企业管控模式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发展壮大,需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自身需不断的改革创新。

四、案例分析

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可以从大量的商业成功模式里找到答案,成功的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在对现有的模式下进行颠覆性的变革,跳出框架的局限。一方面从商机的角度来说,企业需要更多的创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模式,并且使得企业从多元化的角度获取的收益,满足企业持续增长得需求。简单的说,就是将客户由一次交易的客户转变为终身的客户。比较典型的案例有创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和创造阿里巴巴公司的马云。理论界已将苹果公司的发展历史作为成功的商业案例来研究,我们下面来分析下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苹果公司将单一的商品IPHONE转变为全产业链的APPSTRORE,通过苹果公司的营销,苹果公司将自己的苹果品牌树立起来。苹果公司已经从单一的出售产品发展转变为出售苹果的文化和产品,苹果公司自身的产品已完全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销售手机产品改变为销售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产品。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灵魂人物,为苹果公司现有商业模式的创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乔布斯去世给苹果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苹果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忠实的需求者,从这一点来说,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仅需要天时地利的影响外,人的重要性影响至关重要。简单的说,企业的发展方向与信息资源等数据的分析和把控密不可分。

国外的商业模式我国以乔布斯为例,国内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以上个世纪末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为例。马云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以50万元起家,当时马云的梦想是将公司的价值做到500亿元以上。从当时的时间点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但是在马云的带领下经过阿里巴巴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阿里巴巴的市场价值已经超出了500亿元。不可置否,阿里巴巴的成功是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淘宝网在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淘宝网引进了EBAY的成功商业模式,但不是完全与EBAY的商业模式完全一致,它将EBAY商业模式与国内的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将客户的需求作为首位,将顾客作为上帝。将中小企业的交易放到了淘宝中进行,省去了中间的很多环节,一方面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并降低了客户的购买成本,另一方面扩大了中小企业产品的销路,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效益。在此过程中,阿里巴巴开创了了支付宝的业务,对中小企业和客户来说提供了便利,方便了双方诚信的结算方式,为网络安全交易和诚信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阿里巴巴凭借这个平台发展了企业的金融业务,壮大了自身的实力。阿里巴巴从客户的角度来发展和经营自己的事业,创新的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这种模式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方向。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信息化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管理创新,得出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来源于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信息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商业模式的创新花样繁多,很多商业界开始重视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企业管理的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产品的销售方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方式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内在价值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改变管理模式或者改变组织形式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消费者购买习惯和消费方式发生着重要的变革。以手机产品为例,曾经的摩托罗拉公司是市场占有率最好的公司,其摩托罗拉产品也是当时一个时代的记忆,但是该公司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被国外的苹果公司、三星公司和国内的华为公司、小米公司所取代。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公司、三星公司和国内的华为公司、小米公司不可能永远占领整个全球市场,在不久的某一天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慢慢的取代上述公司成为手机行业新的行业巨头。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应重视互联网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企业价值,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未来学术界将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根明,易睿.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1).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商业管理

一、商业模式的概述

(一)概念

商业模式指的是管理与经营的方式。商业模式是商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商业模式在市场供给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市场发展与企业竞争力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关系都通过商业模式体现出来。

(二)商业模式的特征

1.商业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商业价值,商业模式具有独特的商业价值特性。独特的商业价值体现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占有能力,企业商业模式的独特价值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独特价值,可以是一种价值组合,也可以是一种形象吸引力。通过独特价值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额外享受,让客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服务,获得更大的利益,就是市场中物美价廉的行为。

2.难以模仿与克隆的特性,企业的某种特有商业模式是自身独有的一种运行模式,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或克隆。企业通过确立自身的运行模式,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根据对客户的把握和细分,提出特有的产品或服务竞争方式,获得市场份额,保证利润。例如美国戴尔公司一直进行PC业务的直销,然而其直销的价格和运行方式众人皆知,却很难复制戴尔的商业模式,因为直销的背后需要有一套相当严格和复杂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这种看似简单的直销模式。

3.成功的商业模式还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企业在确定好自身的发展模式后,根据量入为出的方式,实现收支平衡,利用稳定的商业模式运行,实现稳定的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后,企业才能稳定发展,做到产品与服务的改进,在市场中能够承担竞争的压力,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二、市场营销的概述

(一)市场营销概念

市场营销指的是营销策略的一种方式,也被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学。在市场营销中,一般都会采取各种综合性方法,以市场为主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选择一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理论教学中EMBA和MBA的教学经常以市场营销策略为中心展开,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营销方案教学思路,例如对顾客、客户、合作伙伴和整个社会的营销。市场营销从微观层面讲,是营销人员对产品与服务开展的营销活动。

(二)市场营销的特点

市场营销的第一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要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竞争对头,立于不败之地;注重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大量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积极推行革新,其程度与效果成正比;在变化中进行决策,要求其决策者要有很强的能力,要有像企业家一样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决断力。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途径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结合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发展路线就已经将商业模式创新放到了重要位置。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转型发展,面向信息化转型和科技化转型,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调整,长期以来的企业结构得到了大幅调整,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国民经济也会得到促进,这些都是商业模式调整后得到的收获。

(二)创新的商业模式能适应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变化

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就是指企业主体通过对原有的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制造更大的价值。在经济水平不停上升的今天,旧时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需求了,社会追求的是越来越大的利润收入和价值体现,因此,只有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创新突出,企业的运营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不易被淘汰。

(三)创新的商业模式能有效应对市场营销的竞争挑战

当前的市场环境异常紧张,竞争激烈的程度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每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竞争对手,而且随着矛盾的突出,企业的发展形势岌岌可危,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遭遇了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难题,面临破产。企业创新自身的商业模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市场环境,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商业模式中,多个要素的结合场景也随处可见,企业内部的机构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的组织构成,形成了集中化的发展动力,商业模式的创新符合现代化的企业发展特点,是未来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联系

市场营销的定义主要涵盖了对市场与营销策略的内容,面向商业模式所追求的目标和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与商业模式追求的目标上存在共同点,一起探讨共同点与联系可以发现很多,而且随着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加深入,市场营销的策略更符合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相似点呈现出来。

对于市场营销概念,商业模式是推动整个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商业模式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基础,市场营销是决定商业模式的基础策略。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在研究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关系时,主要提出了市场营销的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最后一次研究在2007年,当时提出市场营销的概念是: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一系列过程和机构所开展的创造、沟通、传递和交换对于顾客、商、营销者和社会具有价值的市场提供的活动和行为。市场营销带来的市场变化导致了市场环境的改变,市场环境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商业模式影响了市场的营销状况,营销状况又决定了市场营销的下一次策略的提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是相互依存的,围绕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发展趋势呈现一致的发展前景。商业模式中的价值主张与市场营销中维持企业与顾客关系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是决定市场营销发展趋势与好坏的重要判断因素。

五、在商业模式下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一)7PS的改进

从基于营销的传统观念与理论基础,一直发展到现在的“7PS”理论观念与基础,增加了三个“P”,主要是围绕人进行的,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突出人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4Ps”的含义其实就是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服务性行业的急剧需求,美国学者在“4P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P”,它的内涵就是人、过程和有形展示,这样就形成了现在的“7Ps”组合策略。这样的理论创新,在市场环境中观察可以发现人的价值得到突出,是因为市场中的竞争加剧,市场环境的竞争激烈导致企业调整了自身的商业模式,从而影响了对客户和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了解客户的内心需求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商品与服务的改进

商业模式的改进与策略提出是对市场环境最为敏感的判断,结合市场环境提出符合发展趋势的改进策略,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销售拥有一定改进效果。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服务享受过程,就会认真地考虑产品与服务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改进、服务的优化等,这些就成为了企业在未来市场营销中掌握的重点问题,根据营销的基本保障,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对分工合作和有效推进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改进,创新了商品与服务的管理制度,提高了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三)4Cs服务理念

4Cs的主要特征在于不同于4Ps和7Ps的实际要求,4Cs把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扩大到包括顾客以外的社会领域,不再是单纯的企业内部调整,现在已经演变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4Cs策略的产生,无疑是商业模式下市场营销的一大成果,新的策略组合进一步推广了企业的营销范围,更重要的是,在策略变化的过程中,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与手段,而且依然与商业模式息息相关,保持着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四)商业模式下的市场营销哲学理念改进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句哲学短句,应用于市场营销中,也是非常具有价值。商业模式中市场营销的哲学概念主要价值在于对企业提出商业策略的一种引导,避免社会矛盾、商业风险的考虑出一种适合市场发展的营销方案,这种哲学思路是营销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未来市场营销需要认真思考和提出的策略。市场营销活动中,要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就需要从原始的思考开始,以哲学作为引导,从思考做起,考虑一些基础问题和内容,创新思路,提出哲学理念改进的商业模式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让社会经济与社会进化的发展变得更加有力,通过这些微小的变化去控制市场,实现收益。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存在,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从双向考虑问题,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王茁,顾洁.美国故事+中国启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1篇

商业模式,就是与消费模式相适应的商业服务形态;好的商业模式,是引导、塑造新的消费模式的商业服务形态。创建一种良好的商业模式,全在于对消费模式以及消费发展趋势的洞察与把握。企业的赢利模式、营销模式、管理模式、资本模式、合作模式等等,全部是建基于商业模式作系统扩散的逻辑链条,并不是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商业模式既不是由多种要素、框架组成的综合体或系统,更不能把商业模式看成相当于赢利模式或营销、管理模式等等。商业模式是企业发展运营系统中价值创造的原点,企业的赢利不一定直接或主要在商业模式中产出,但一定源自于它所创造的综合效应。赢利与商业模式之间独特的动力作用、逻辑关系,就是赢利模式的体现,进而形成资本聚合力,助力商业模式的扩张,产生更大的综合效应和赢利能力。

我们的观点不同于传统的综合性观念——把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发展运营系统的另一种神秘化的抽象表述。我们把商业模式看成企业发展系统的价值原点,逻辑链条的起点,并指向可以洞察和分析的消费模式。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完全合理,因为商业的起点在消费者的大脑中,脱离消费模式的商业模式概念,只是一种无法落地的文字游戏而已。“塑造消费模式”的观念是否更加接近本质、符合事实?可以通过案例(狭义的商业范畴)进一步解析。

以大连万达地产为例,如何描述它的商业模式?人们说它的成功得益于“创新”的商业模式,这里的商业模式所指为何?按照传统的系统性观念,只能对万达的企业发展系统做全面的陈述,并把这一切要素之组合称之为“万达的商业模式”。可是,我们不能不问,万达得到快速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坚持系统性观念的人会说:没有什么因素是最关键的,所有的因素都很重要。“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扭曲了人们的逻辑,不分主次也看见事物之间的动力关系,看不见力的传导和能量的转换。也有人会说,万达成功的关键在于“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用“订单式商业地产”来解释万达的商业模式,这也是错的,这种看法是把万达战术性的合作模式当成了商业模式。

万达的商业模式是相对创新的“城市综合体”和“商业综合体”概念。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下,“城市综合体”并不是产品,万达不同类型的物业(购物中心、酒店、公寓、写字楼等)才是产品,这些产品是商业模式——城市综合体概念的产物,可以因应不同的项目做调整——是可变的。商业模式体现在这些不同形态、功能的产品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是稳定与核心的因素,因为这种商业模式建立在城市多中心化、消费区域化、生活社区化的发展趋势上。其“商业综合体”概念则是将零售、餐饮、娱乐进行合理整合的商业模式,也是与休闲化、非目的性的消费模式相适应的。并非“订单式”使万达成功,因为联盟商家都是被“城市综合体”和“商业综合体”的商业模式吸引来的,“订单式”只是万达推动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战术而已,同样是可变的。

施乐复印机“以租代买”改变了人们对复印机的消费模式;苏宁电器改变了人们在百货公司购买电器的消费模式;谷歌塑造了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消费模式;腾讯QQ塑造了新的网络通信模式。每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都对应着新的商业模式。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商业物种的诞生。对于那种破坏性的商业模式而言,一方面受到传统商业模式的牵制,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反过来打破原有的商业生态链,压制并逼迫传统的商业模式——进化,不为所动则必然走向衰落。

商业模式之所以威力巨大,在于它能够带来根本性的市场格局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以淘宝网为例,淘宝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创新吗?相对于易趣而言,淘宝没有商业模式上的本质创新,它们同样都是在引导、塑造网络购物的消费模式,它们的区别不在商业模式上,而是在于实践商业模式的战术上,一种相对性的战术创新,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赢利模式。淘宝网相对于实体的零售业、百货商场,则是绝对的商业模式创新。网络购物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巨大,逼迫百货商场融入城市综合体,整合或联合餐饮、娱乐,以对抗网络购物的压迫,这就是一种相对性的模式创新,一种商业进化。但是,还远远不够,因为这种转变只是通过外部的“合作”来巩固竞争力,并没有相对地创新自身的零售商业模式,反而为网络购物提供了消费参照和体验渠道。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业企业;利益相关者;手段导向

一、 引言

在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生成的过程中,创业者更喜欢为了实现战略柔性会牺牲交易效率,因为这种方式能够使创业者改善其商业模式,从而当目标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承诺(Santos & Eisenhardt,2005)。本文聚焦于创业企业成长阶段,以商业模式生成和调整为切入点,系统探索创业者如何构建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更好地指导创业者提升创业活动质量并降低创业失败率,更有助于缩小我国创业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 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近年来,商业模式日益成为管理学界和实践界持续关注的焦点。目前商业模式的概念林林总总,一些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与价值有关,既包含价值创造也包含价值获取(Johnson et al.,2008;Teece,2010;Zott & Amit,2011),强调商业模式的价值属性。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实现技术或机会潜在商业价值的架构或逻辑(Timmers,1998;Chesbrough & Rosenbloom,2002)。还有一些学者强调新兴市场下的商业模式是为了共享价值而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并阐明市场边界的结果(Holloway et al.,2010;Aspara et al.,2011;Verstraete et al.,2012)。本文主要采用Zott等的研究定义,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为了通过开发商业机会而创造价值所设计的交易内容、交易结构和交易治理,它是超越核心企业的跨边界相互依赖的活动系统。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多是在成熟企业情境下界定的,并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的构成组件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忽视了创业企业市场规则、规范和市场边界被清晰界定和被广泛接受之前,商业模式是如何生成和演化的问题。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商业模式的起源与生成过程(Verstraete et al.,2012;Holloway et al.,2010;Moyon et al.,2012;Cavalcante et al.,2011)。有限的可得证据表明,商业模式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生成过程才得以确立的,这是因为创业企业通常会面临不确定性。Andries等(2007)对七家企业的案例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其中四家企业选择不偏离最初的商业模式,管理者这样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先行者优势以及稳固现有商业模式来获得融资,二者分别可以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然而,由于初始商业模式的结构不合适,这四家企业必须在两到四年内对其进行修正,但代价很高,另外三家企业则采用了商业模式逐步浮现的战略,这就规避了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造的问题,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并且通过快速、可调整的学习建立了更加有效的商业模式。

三、 理论模型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价值链 价值网络 价值星系 商业模式创新

关于商业模式,目前为止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的商业模式往往从系统、盈利、运作,以及价值创造等角度描述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系统论认为商业模式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强调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盈利模式论认为是如何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企业运作模式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合理配置内外资源获取利润的方式;价值创造论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决定性来源。笔者倾向于从价值链角度将企业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价值链、企业组织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以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组成的系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和结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当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实现转变,本文拟从价值链演变的角度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

一、价值链理念的演变路径

最初关于企业之间关系的界定是关于产业链的概念。产业链是以一个共同的目标、由一些相关的企业所组成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一种链条结构,处于链条上的企业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建立起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产业链主要表现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实现销一体化的过程。

价值链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 E.Porter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任何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价值链理论源于制造产业的研究,被认为是企业内部一系列有序联系的运营活动,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将原材料向产品形式的转变。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理论都有所发展,在价值链的概念上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络、价值星系的概念。

1995年,Jefferey F.Rayport 和John J.Sviokla 提出虚拟价值链的观念,即电子商务在信息与通信中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形成一个价值矩阵(value matrix),在实体价值链中的每一个活动中,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综合、分配等都会再创造新的价值。企业面临着两种价值链:管理者所能看到的和触摸到的marketplace 的实物价值链,和由信息形成的marketspace虚拟价值链。

在虚拟价值链理论基础上衍生出了价值网络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价值创造主体发生了范围上的变化,另一方面,虚拟价值链和实物价值链交相作用,形成复杂的价值网络。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强化及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企业实现其价值创造的选择发生了重大改变。单一的企业很难完成对顾客的价值创造,必须集合各种类型的参与者相互协作,共同围绕顾客价值需求开展价值创造活动。这样,价值网络不仅应用于企业创新过程和业务活动,还提升到聚焦于为顾客创造创新价值的角度。成功的公司战略分析的焦点不是公司、产业本身,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在系统内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供应商、商业伙伴、同盟者、顾客一起工作,共同创造价值。他们关键的战略任务是这些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和角色的重构,目的是以新的方式、由新的参与者实现价值创造。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价值星系的理念逐渐出现。价值星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网络,其主要区别在于存在一个“恒星”企业产生一种吸引力,使价值星系中的其他模块企业既围绕“恒星”企业运转又能自组织地运转。在价值星系中,“恒星”企业往往表现为有能力控制价值流路径的信息和资源、能够起到帮助其他企业建立联结桥梁的焦点企业,而星系成员都是一个个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能力要素模块,他们由焦点企业外部市场中的供货商、协作厂家、中间商、企业用户,以及最终消费者,甚至是焦点企业内部市场中的其他部门的能力要素模块组成。这些能力要素互补、互嵌的模块相互合作,共同降低生产、交易,以及市场认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并支持“恒星”模块创新的实现。网络的接入提升了星系成员围绕客户价值相互合作提升价值的能力。

不管形式及提法如何变化,价值链最本质的东西是没有变的,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价值链概念的演变更好地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价值创造活动中各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演变。而从本质上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因此,随着价值链概念的演变,商业模式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二、价值创造活动模式的变迁

1.价值网络与商业模式创新

波特定义的企业价值链囊括了所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和因素,也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等,其在整条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变动方式及其自身基础价值活动的创新带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一方面通过价值链的延展、分拆,获得成本领先和管理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和灵活反应;另一方面通过价值活动的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差异化经营能力,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而,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价值和利润频繁地在价值链环节中转移,并且价值链经常发生断裂、压缩与重新整合。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合理的位置,发展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包含独特联系的价值网络,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思路。

Rayport等在研究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数十家企业后,发现它们都试图同时在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展开业务,并且发现在信息世界赚钱的组织成功地发展了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两种价值链相互作用,导致企业网络可能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进、减少、变换和变形,形成了复杂的价值网络系统。价值网络管理能使网络成员在现实中交换关键的信息和知识,并为共同的利益一起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不同企业间的价值链关系已经演变成价值网络的关系,企业内部的行为主体间关系及业务联系也构成内在的价值网络关系。价值网络使组织间联系具有交互、进化、扩展和环境依赖的生态特性,扩大了企业的动态发展空间。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与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各企业行为主体各自的高效运转,更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间,以及其所构成的不同层次的网络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性协同作用。企业和不同层次网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节点密集、联系频繁、组合运作方式合理的价值网络。在价值网络中,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等各个不同的行为主体,以及不同层次的网络,不仅各自高效运作,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层次的各种技术合作和人才、信息交流,有效互动、相互磨合,并在相互作用、相互激发中采取高效的组合和运行方式,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取得了“整体大于局部”的协同创新效果。

2.价值星系的商业模式创新

价值星系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价值星系是一种协作网络与系统化的(Collaborative and Systemic)新商业模式,它利用及借助于柔性契约网络与顾客选择去驱动战略优势。这表现在:

(1)价值星系可以与顾客一起创造出价值增值和为顾客提供创造价值的服务设计决策。由于网络的接入,价值星系可以提供的服务价值有:超级服务、便利的客户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定制。超级服务是指具有快捷、可靠特征的产品交付。方便完整的客户解决方案是指致力于满足广泛顾客需求的完全、定向的服务。个性化是指独一无二的定制产品和服务。这三种价值定位都需要价值星系各模块企业的合作才能超过行业中其他同行而获得竞争优势。

(2)价值星系不是一种按顺序连接的固定链条,而是一种包含顾客或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活动的强有力的高业绩网络。成功的价值星系内的交易伙伴集成必须具备可视性、速度(Velocity)和粘度(Viscosity)。可视性是指客户需求、产品和生产计划、能力和存货、成本和价格等信息的同步和共享能力;速度是指供应链各成员对变化的响应能力。粘度是指成员间信息沟通的广度和深度。Internet的出现为可视性、速度和粘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许多价值星系都构建了一致的BtoB电子商务平台与所有供应商、销售商伙伴进行设计、生产和交货等活动的整体性协调。新价值创造模式能按照顾客要求以“端对端”的方式减少物流和信息流的某个冗余层次,在不影响服务结果的情况下使得流程时间和步骤压缩。

(3)价值星系各模块企业的关系是“市场需求拉动供应,而不是供应控制需求”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新利润和竞争优势的赢得要素关键在于企业间供应链的变革,形成一种能为获得市场份额顾客亲和力和持续优势提供有效手段的新型供应链业务模式。

总之,价值创造活动的模式变迁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化,从产业链到价值链到价值网络与价值星系,企业由注重为顾客提供价值逐渐转向与顾客一起来共同创造价值,不断创造新的市场;以往能够包办一切的一体化企业正在走向衰亡,要想提供最吸引顾客的产品和服务,现在得靠公司本身、供应商、联盟、合作伙伴一起努力,共同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必须要转变商业模式,将相关的各种关系和经营系统重新排列组合,构建适合自己的创新商业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钟耕深 孙晓静:商业模式研究的六种视角及整合.东岳论丛,2006(2)

[2]张延锋 田增瑞 司春林:基于价值网络的创业网络组织模式分析.科技导报,2006(8)

[3]罗 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中国工业经济,2006(1)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合作共赢;制度;契约;价格

中图分类号:F062.9;F426

一、引言

美国移动广告服务商Mobclix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0年10月18日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中应用程序数量已超过30万,该数字包括所有可以提供下载的20.7万个收费应用和9.4万个免费应用软件。Asymco研究机构预测,到2011年6月,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商店预计将达到140亿次下载数量(平均单次价格为0.29美元)。苹果与其SP三七分成,其SP将获得近30亿美元的分成。该案例是移动互联时代合作共赢的典范。“2010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明确表示,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开放与合作是其经营发展的经验。只有开放才能出现尽可能多的创新应用。终端、操作系统以及规范等方面都应朝着开放的路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加强开放与合作,坚持合作共赢。

二、研究综述

在研究综述中,主要就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三个方面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案例分析-修补理论框架-结论的研究方法与解决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研究

Afuah和Tucci(2000),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实质是企业的一种“运作秩序”和“方法”。企业可以依据这种秩序和方法有效利用上下游企业资源,实现价值增值。Voelpel等(2004)指出,商业模式是在了解顾客需求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以产品(服务)为载体,配置企业价值创造和传递网络,提高运作效率,放大顾客价值的同时,确保利益相关者受益。

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起源于19世纪末,洛克菲勒(Rockefeller)在对交易成本的认识上发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秘密,把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公司内以降低交易成本。Amit和Zott(2001)认为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创新的重要土壤,也是价值创造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主导战略重新定位的驱动力。Magretta(2002)指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对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Rothman(2001)的研究从侧面支撑了Magretta的观点,他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是改变世界的公司经营成果的关键所在。在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方面,欧阳峰和赵红丹(2010)指出,国内外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五条路径: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秘密、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注重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研究、转向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性研究和聚焦于同商业模式评估的结合。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众多学者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并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是企业选择商业模式创新时机和途径的前提。Timmers(1998)、Amit和Zott(2001)等早期研究者认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Willemstein等(2007)的研究也证实了企业内部技术的提升是推动生物制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市场竞争与经营危机是迫使企业寻求创新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动力,也是使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Venkatraman和Henderson(2008)深入研究了压力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式,发现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压力,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达到临界点)时,企业就会产生商业模式创新的需求。Linder和Cantrell(2000)的研究表明企业高管的创新精神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也有一些学者试图系统地解释不同创新动力的作用方式。例如,Mahadevan(2004)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从系统视角说明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范文第15篇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认为一个完成的商业模式应当包括消费者,顾客,联盟,供应商,产品,信息和现金流等六个要素。AltandZimmerman(2001)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包括使命,结构、流程、收入、技术、法律。Afuah和Tucci(2005)则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了客户、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连接活动、实施、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OsterwalderandPigneur(2005)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从收入、产品,商业主体和网络,市场细分等三个方面来体现。MarkJohnson认为构成商业模式包括了客户价值主张﹑资源和生产过程﹑盈利模式三个主要因素。Shafer等(2005)认为商业模式由价值网络融入、战略选择、创造价值、瓜分价值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ZhenyaLindgardt和MartinReeves等(2009)认为,商业模式囊括了价值定位和业务模式两个基本部分。Mahadevan(2000)则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事业伙伴,将商业模式看做是一种在新经济背景下,进行价值创新的模式,是企业或者商业系统进行价值创造的一种逻辑范式。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三种“流”,即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交集。Hamel(2000)将商顾客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是构成商业模式的四大要素。Lee(2001)认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成本、收入、价值创造战略等三种模型。

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AmitandZott(2001)把价值链理论作为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依据价值链的概念和扩展的价值体系,把商业模式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是通过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来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价值链理论涉及到企业所有的价值创造活动,因而企业可以借此对价值链上各环节所涉及的价值创造活动进行细分、选择和定位,以及对企业内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设计、重组、整合,以实现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最终帮助企业持续获利。但价值链理论又与企业的资源论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看成是一个整体的活动体系,价值链各项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相应资源作支持。而资源论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揭示了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赢得超额利润的源泉。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商业模式概念是一个包含企业在内的更广泛的价值创造网络,因此,其理论基础离不开战略网络理论。Jarillo(1988)在《战略管理》上发表了题为“战略网络”的论文,提出了战略网络的概念,认为战略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Yip(2004)基于战略定位理论(波特1985,波特1996),指出战略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而与商业模式紧密相连。Tmimers(1998)认为企业的营销模式包括商业模式与市场战略,因而商业模式隶属于营销模式。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够创造价值;区隔市场;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与价值潜力;为公司在价值网络中寻求定位并形成竞争战略。Amit和Zott(2001)则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对企业与与上、下游交易活动的观察,提出商业模式是用来开发事业机会、创造价值的内容、结构与治理架构。威廉姆斯(1985)和Thorelli(1987)则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了管理效益,考察了网络组织的形式,认为网络的组织形式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学界普遍认为,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多样的,没有一种单一的理论能够解释企业价值创造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