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篇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所谓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就是指的企业会计核算及其他方面的会计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一,会计凭证管理,包括了会计凭证的获取、凭证的正确填写、各种原始凭证的严格审核、凭证的安全及时传递以及对会计凭证的有效保管。第二,会计账簿管理,要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规范化登记与填写,要进行及时的核对工作与规范准确的结账操作。第三,会计报表管理,要对会计报表进行严格的格式设计、种类设置以及有效编制,并且要在送报限期范围内及时送报审核。第四,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要实现在保管限期之内的妥善安全保管,要按照规范化程序进行档案移交工作,对于报废档案要按照规范程序及时销毁。第五,会计电算化操作要求,要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可靠,要加强数据资料的有效保管。

企业会计规范化工作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操作的真实性原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原则。因为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以会计凭证、账目登记、报表编制等为依据。所以为了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总体质量以及维持企业的有序正常运作,原始凭证处理、经济账务等级、业务往来数据、财务会计报表编制等这些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所以真实性是会计基础工作的最重要基本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指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工作应该具有全面性,要在有效操作的基础之上不断扩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工作范围,实现会计信息和资源的更有效获取,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综合数据,确保企业有序运作。

(三)规范化原则

会计基础工作不是会计人员一家之责,同时在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其他部门、其他组织与个人,是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能有效开展的系统性工作。所以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有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才能更好的协调内部关系与各项矛盾。但是规范化建设也是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来进行有效探索与措施研究。

提升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的思考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的全面提升必须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意识及财务人员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入手,其次是要进行内控工作力度的全面加强,再次是要切实加强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再次要切实加强对会计核算基础的规范化管理,最后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信息化、科学化发展需求,企业还必须从信息化建设方面来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实际水平,从而帮助企业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对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建设的实际要求。

(一)加强会计规范化意识提升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意识较弱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国内的众多企业当中,规范化意识不够强烈不仅体现在具体操作的财会管理人员身上,同时也体现在企业经营者与领导者的意识当中。所以想要切实加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首先要解决思想意识的问题。要组织企业领导者与经营者加强会计规范化重要性的学习,要明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明确现代企业仅仅依靠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忽视内部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是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现代企业的实际要求的。

(二)提升财会工作人员队伍素质

财会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总体水平。企业不仅要进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岗前培训及兼顾财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及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还要特别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与教育力度。当前企业在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不断涉及与法律相关的事务。如果财会人员不能很好的学习与企业运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则很有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走入法律误区,给企业造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损失。此外,在积极提升财会人员队伍总体素质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岗位制度、问责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制定出与加强财会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相适应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升级

内部控制管理升级能够有效确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企业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升级能够将财会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销售等各个环节与领域,能够充分确保会计基础工作在操作程序、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四)加强检查监督机制建设

检查监督机制的有效建设是确保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提升的重要监管保障,会计基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众多,同时也在不断与各种利益团体相互碰撞,因此容易出现错误、疏漏甚至人为干预或暗箱操作问题,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力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原因并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有效遏制因各种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确保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加强会计核算基础的规范管理

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是各种企业经济运作信息,各种收支数据与财务数据,确保这些数据的准确及时传递是加强会计核算基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管理体系建设,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要向财务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各自的财会数据信息,并通过问责制度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传递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负责人头上,端正其工作态度与办事主动性。

结束语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厂设计;流程;方案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而工厂设计,决定着企业的后续发展。现代企业,对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企业发展和企业规划,在工厂设计时就要充分体现。加强工厂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工厂设计从工厂的现实情况出发,为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预留空间,同时尽量减少过度投资,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为了确保工厂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本文将从工厂设计的总体论述入手,通过工厂平面设计、工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工厂工艺设计、工厂设计的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工厂设计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1 工厂设计概述

工厂设计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工作,是为新建、扩建或改建工厂进行的规划、论证和编制成套设计文件。广义的工厂设计还包括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工厂设计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工厂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工厂初步设计阶段和工厂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在工厂设计前期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工厂设计的可行性报告、厂址选择和工厂设计具体的任务书;工厂初步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已经被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材料引进、工艺流程规范等。工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规范,确保工厂设计各个环节中安全、精确、到位。

2 工厂设计总论

2.1 项目意义

研究工厂设计能够切实增强工厂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从工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工厂的设计选择合适的规模、合理的工厂选址、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尽可能的将工厂设计和工厂正常运行的成本降至最低,能够为工厂的生产方式和物流问题做好规划,更加方便工厂生产商品的正常销售,有效地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加强工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工厂企业,更好的保护资源环境,充分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除此之外,加强工厂设计研究能够确保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正常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现实性意义。

2.2 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工厂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生命力和企业寿命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在工厂设计前期进行市场预测能够明确企业的生产方向,能够确保企业规模预测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对企业生产线的设计、企业人员规模和企业生产方式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市场预测,应预测到5-10年,这样,才能保证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保证预测的精确性。

2.3 设计范围

对于工厂设计来说,设计范围应该是广泛的,应该着眼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规划,要求从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市场问题,从多个方面加以设计。工厂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厂平面设计、工厂工艺设计和工厂管理规范设计。在工厂平面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工厂厂址的选择、工厂平面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工厂设计总体平面设计说明、全厂用地面积、工厂建筑系数 工厂场地利用系数。在工厂工艺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原材料问题、产品生产方案、产品生产流程和产品的物流配送方案。在工厂管理规范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能源设计问题、设备选型问题,并且对工厂设计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组织机构设计、生产安全规范设计、管理规范设计,并且考虑如何做好员工培训。在工厂具体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社会责任,引进绿色建筑概念,从设计源头做到节能、环保,让员工在舒适环境中工作。

3 工厂平面设计

3.1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是工厂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厂址选择方面,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影响该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条件。主要包括工厂的原材料来源、工厂占地面积及价格、厂房规模及材料使用、交通条件和市场问题、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只有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的确保工厂厂址选择的合理性。

3.2 总平面布局基本原则

工厂设计总平面布局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总体布局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工厂规模、资金注入和厂房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规模。其次,总体布局设计应该遵循经济性的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成本。在此,工厂总体布局设计应该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尤其是对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考虑企业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3 总平面设计说明

总平面设计说明能够起到对工厂平面设计规范和补充的作用,制定总平面设计说明是为了更好的确保工厂平面设计的合理性。

3.4 全厂用地面积、建筑系数、场地利用系数

全场用地面积、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系数是工厂平面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的三个数据。全场用地面积、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系数的数据准确性和合理性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这涉及到企业今后的生产问题和运输问题,因此,必须反复进行核算和设计,切忌敷衍了事。

3.5 具体平面设计

具体的平面设计应该包括平面布置设计、竖向布置、运输设计、水电能源管线综合设计、绿化设计和其它设计,并且要将这几个方面加以综合寻求最优化的工厂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阶段,最好作出效果图,以便股东评审。具体平面设计,决定企业的生产运营方式,必须获得股东的认可。

4 工艺设计

4.1 原材料

原材料问题是工厂工艺设计的一项基本工作,原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工厂生产类型和工厂规模出发,选择原材料的类型和原材料引进的数量,此外,还需要考虑原材料的交通运输状况,确定企业是否应该是原材料指向性的产业。

4.2 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设计涉及到工厂的定位问题,采用何种产品生产方案和工艺流程直接关系到产品价格以及人力资源支出。产品生产和工艺流程精细的产品附加值价高,价格较高,同时人力资源支出也较大。

4.3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涉及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工艺流程设计必须充分调研国内、国际同类产品的工艺流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艺流程,利用精益思维,达到总成本最低。

4.4 物流方案

在物流方案的选择上,我们需要考虑产品的类型和产品的材质、重量,在对市场问题进行调研之后,确定合理的物流配送方式,以减少运输费用支出。在工厂内部物流上,必须充分考虑运输安全,做到人、物分流。同时,以合理方式,实现物流距离最短。

5 工厂管理规范设计方案

5.1 能源设计

当前,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能源消费结构紧张的现状,在工厂管理规范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工厂生产的能源类型和能源来源,采用节能设计,确保能源来源的稳定性,以确保工厂生产的连续性。

5.2 设备选型

关于设备的选型,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工厂生产产品的类型,同时也应考虑设备的损耗率,综合设备产出量和设备损耗率两个方面,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

5.3 技术经济性分析

技术经济性分析是衡量企业利润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低投入、高利润是其根本目标,所以在工厂管理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技术的经济性,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增加企业产值。

5.4 组织机构设计、生产安全规范、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生产安全规范设计和管理体系设计是为了切实增强企业生产的规范化,加强企业管理,确保各项生产工作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组织机构设计、生产安全规范设计和管理体系设计要趋于精细化,确保各项制度执行有力,此外,组织机构设计、生产安全规范设计和管理体系设计也要严格落实责任归咎制度,以此方式来激励员工规范操作、高效工作,确保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5.5 员工培训

加强员工培训有利于增强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员工培训方面,要制定一定的员工培训方案,从技术规范性、职业责任认证、岗位热情等方面加强培训,不仅要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同时也应该增强员工对岗位、职位的热爱,使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结语

工厂设计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工作,是为新建、扩建或改建机械工厂进行的规划、论证和编制成套设计文件,研究工厂设计能够切实增强工厂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从工厂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工厂的设计选择合适的规模、合理的工厂选址、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尽可能的将工厂设计和工厂正常运行的成本支出降至最低,我们还需要从工厂设计的实务出发,积累经验,改进不足,确保工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87-01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

工商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给工程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有所降低,其中,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保证工商企业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又可以推进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2现阶段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工商企业发展过程之中,会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工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而会计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各项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等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其中,继续教育是促进会计从业者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目前,虽然工商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在发展中依旧存在着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以及会计制度不健全等方面问题。此外,大多数中小规模会计主体面临着财会人员年轻化以及流动大等各种问题,许多会计工作人员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于日常业务中,而忽视对政策法律以及经济动态的关注,造成业务处理严重脱节于政策法规。

2.2缺乏完善的会计规章制度

会计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要求工作人员采用专业方式严格的按照程序进行。通常来说,会计工作质量是衡量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工商企业普遍面临着会计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导致会计工作陷入至被动状态。此外,有些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时常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无法实现对支出费用的控制,难以发挥出监督职能。此外,有些工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常常流于形式,导致不能够及时处理以及追缴债务与债权等,且票证管理状态混乱且审核不严格。

2.3会计档案管理过于混乱

会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核算以及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而各种票据是保证各个环节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其中,会计档案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成果,是对工商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就会计档案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第一,原始凭证;第二,记账凭证;第三,总账;第四,明细账;第五,日记账;第六,财务报告等。会计档案具有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在保管期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会计规章制度不完善,使得会计规范化水平较低,且无法保障会计人员稳定性,这样一来,既难以有序的存放会计档案,又无法保障资料完整性,最终给会计工作质量与效果带来巨大影响。

3加强工商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3.1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与实施者,其个人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为此,工商企业要想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最为关键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素质。作为工商企业的重要部门,会计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只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从而推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2完善会计规章制度

工商企业的发展状态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要重视会计工作,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为此,工商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3.3强化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

会计人员要做归类与整理会计资料的工作,保障保存期限内档案完整与清晰,实现对档案的随时调阅,充分发挥出档案的作用。

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企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会计工作关系着工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工商企业要在全面的分析会计规范化现状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会计规范化水平的提升,推动与促进工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夯实统计基础、狠抓数据源头为核心,以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为重心,以适应新常态下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为方向,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健全统计组织体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提高统计业务水平,全力巩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争年内全面通过省、市级验收,达到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标准,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促进乡镇、部门、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组织建设,强化统计基础管理和业务工作规范化运行,提升依法统计水平,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确保乡镇、部门、园区全部达到合格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完成15个乡镇(开发区)、9个机关部门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任务;保持县统计局省级示范;确保90%以上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达标,其中30家单位进入省示范企业行列。

三、计划安排

(一)乡镇(园区)统计创建

1、各乡镇、园区要认真推进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创建工作,分别于4、6、9、12月中旬对照标准做好资料整理、上报申请验收表,县统计局对各乡镇、园区创建资料提前进行审核检查,查漏补缺、做好整改,提升创建水平,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2、县统计局按照活动方案加强检查督导,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全面推进各乡镇、园区统计基础创建再提升。

(二)联网直报企业创建

1、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按月组织开展联网直报企业达标提升工作,做好对企业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指导企业推进达标提升创建,分别于1、4、7、10月5日前将季度验收表上报统计站(科),县统计局根据情况进行抽检、上报。

2、9-10月份,认真组织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对企业人员开展统计业务和统计法规培训,着力提升企业人员统计素质。

(三)部门创建

县局负责县直机关部门规范化建设工作,各乡镇统计站负责乡镇机关统计基础建设,按照部门验收材料分季度准备,指导好部门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积极推进部门统计建设、达标、提升工作,于6、12月10日前将部门验收表上报县统计局,县统计局根据情况进行抽检、上报市局。

(四)保障措施计划

1、建立健全创建实时台账。从2月份起,推进各乡镇、园区、企业建立健全规范化台账,申报验收表于季后5日前上报县统计局;县统计局对企业台账进行验收后,形成基础创建台账。县统计局建立各乡镇、园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进程台账,将各乡镇、园区、企业工作推进情况详细记录,总结对比,推广经验。

2、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围绕创建提升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督导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举办一期,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质量。

3、深入开展统计宣传工作。按照统计宣传“四进四有”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理念,形成全面推进统计规范化运作的声势和氛围,创造了解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推进的生动局面。4月底前完成《统计法学习问答》、《省统计条例》等手册的宣传工作,并送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会、进企业。各乡镇、园区要注重宣传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的积累,积极上报创建动态与宣传信息,每月至少上报2篇,做到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页面。

4、积极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提升活动。根据“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要求,深入推进规范化提升创建,改进业务流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规范统计管理行为,乡镇、园区统计机构要积极参与创建规范统计岗,县局树立3个“规范统计岗”、县经济开发区树立10个企业“规范统计岗”,青阳镇树立2个统计“规范统计岗”、7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双沟镇树立5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孙园、梅花、瑶沟乡要分别树立4个企业“规范统计岗”;上塘、金锁镇、车门要分别树立3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其他乡镇树立1-2个企业“规范统计岗”。

5、积极做好创建特色示范交流工作。根据省市规范化建设要求,发挥规范化创建典型示范作用,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要认真开展统计基础提升工作,及时总结规范化创建提升的经验、成果和动态,积极培育规范化创建先进典型,按时上报县统计局。县经济开发区、青阳镇、双沟镇要分别创建10个、4个、3个省级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其他乡镇要创建各自的特色,每个单位不低于1个省级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要根据县统计局工作计划安排,对建设提升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细化,明确时间节点,明确任务分工,确保2015年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及县统计局相关科室要做足功课、做好文章,对联网直报企业工作的指导做到精细、精确、精准。要形成指导的跟踪机制,推进指导的痕迹化、规范化,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整改落实形成文档资料,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资料。

3、加大宣传力度。要结合省、市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加大对规范化建设提升年的宣传,特别是对开发区(园区)、乡镇和企业等主要领导的宣传,努力营造强力推进创建的浓厚氛围,加强对示范典型的宣传,发挥示范典型引领和带动作用。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从法制建设、市场检查、资质管理、行业自律、诚信建设、单位自律等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工作,努力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勘察设计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勘察设计单位65家,其中主专业资质等级为甲级资质的10家、乙级40家、丙级15家。资质涵盖了建筑工程、岩土勘察、水利、公路、电力、市政、园林等多个专业。这次检查我委对勘察设计单位2011年度业绩、市场行为、勘察设计质量和技术人员等情况进行了重点考核。从检查情况看,我市勘察设计行业总体情况较好。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多数勘察设计单位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轨道,能够遵守行业各种法律、法规,公平竞争,具有健全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未发生因勘察、设计原因而导致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严格执行国家、省等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有关要求,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率达到100%。注重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精心勘察、精心设计,勘察设计质量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日趋规范,整个勘察设计行业呈现健康发展的趋势。

二、存在问题

通过检查发现我市勘察设计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个别勘察设计单位人才流失,人员配备满足不了正常业务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资质分级标准规定。二是勘察设计图纸质量有待提高,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不够。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年轻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对规范掌握不全、理解不深刻,勘察设计成果存在违反规范、标准现象。三是部分勘察设计项目收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存在压价竞争现象。

三、处理意见

(一)限期整改1家

市华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注册人员配备不足,建议限期三个月整改,尽快充实注册人员。

(二)记不良行为纪录2家。

1.中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图设计文件违反规范一般性条文2项,记不良行为纪录扣4分。

2.市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图设计文件违反规范一般性条文1项,记不良行为纪录扣2分。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代表行业水平的主导企业,扶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走“高、专、新、特、精”的专业化服务的路子。逐步实现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层次合理的勘察设计队伍。引导企业向综合性、精干型、专业型方向发展,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市场发展,鼓励市政、风景园林、装饰等行业设计资质的发展,把专业产品做精做细,做出品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通过市场执法检查等措施,整顿规范勘察设计队伍,在严格市场准入的情况下,加大市场清除力度,让好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舞台,让质量水平差、信誉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认真实施《市勘察设计企业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切实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与水平。对勘察设计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次,重点对勘察企业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及勘察技术文件的质量情况;设计企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质量情况;勘察设计企业专职技术人员情况;勘察、建筑设计企业执行行业主管部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勘察、建筑设计企业在勘察设计活动中是否存在各类违法违规的不良行为等进行考核,考核实行百分制量化记分方式,每年末统一公布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进行网上公布,促使勘察设计单位提高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法规、规范、标准的自觉性,切实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与水平。

(三)开展全市设计企业图纸质量评比活动等系列活动,推动勘察设计行业精细化。一是开展全市设计企业图纸质量评比活动,成立图纸质量评比专家组,对每家设计企业的图纸质量进行综合打分排序,将综合打分排序定期在勘察设计与建筑节能网上公布。二是完善施工图审查结果公示制度,将施工图审查机构的首次审查记录和各设计企业违反规范强条以及一般性条文数量实行网上公示,促使勘察设计企业提高遵守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的自觉性,强化质量为本的观念,提升勘察设计文件质量与水平,实行勘察设计成果的精细化。三是建立勘察设计注册师及技术人员资料库,包括人员照片和签名等资料,勘察设计市场检查和施工图审查时增加核对图纸签名是否一致的内容,加大对私拉挂靠、代审代签、出借资质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进一步规范完善勘察设计审查工作。按照《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考核标准(试行)》对施工图审查机构在机构建设、审图质量、内部管理等方面实行量化考评管理,进一步规范施工图审查机构管理,进一步强化施工图审查在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中的总抓手地位。开展施工图审查专项检查,重点是各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规范性、审查质量、是否存在越级审查、越级项目是否上报、审查机构审查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及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情况等。加强全市审查工程师的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真正提高全市的勘察设计审查水平,树立勘察设计审查工作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五)实施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见证管理,努力提高勘察质量。认真实施《省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和《市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见证管理实施意见》,强化勘察现场的督查管理,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可靠。对工程勘察规模乙级或设计规模中型及以上的建设项目和学校、医院、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工程勘察,实行建设工程勘察现场见证管理。在建设工程勘察现场,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采用旁站形式,对勘察现场作业人员身份和资格、勘探点、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作业原始记录等外业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建立从业技术人员的签证备案制度,确认核实各单位的人员构成,在进行专项检查和施工图审查时进行核对,明确签字人应承担的责任。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规范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企业进行会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会计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开放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企业同时也在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现代化是需要通过企业会计工作来实现的。会计规范化工作在企业中的建立,主要就是因为在企业的发展中会计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主要用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会计规范化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归属与其中的一部分,能够很好地开展财务工作,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财务工作中,会计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在对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的时候,账目管理登记、数据整理、报表等内容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的完成只有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才能得以实现。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在企业中的会计行为就会有依据进行规范,并且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也会得到很好的规范,这样的话,会计工作的水平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会计规范化建设关系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的持续发展,制定战略方针和目标是尤为重要的,企业发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使战略目标规划方案得以实现。但是不管是制定战略还是实施战略,都会密切地联系着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规范制度在一个企业中是不是很完善,对于这个企业的会计工作成果的依赖性来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不管是使内部运营有所保障还是向外拓展投资,资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企业资金的掌控最直接的部门就是会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对于企业的资金的良好循环周期来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话,账面资金和实际资金才会相一致,只有将账面资金作为依据,规划的各项战略才可以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不然的话,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必定会出现困难。

因此,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建设,并不是只有在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中发挥作用,它在整体持续发展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上述的一些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企业中,会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着必然性,它可以使企业将自身的价值得到很好地实现,而且也可以促使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在企业中推行会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目的。

二、企业发展中会计规范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第一,加强会计规范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设。开展会计规范化工作,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纯粹的力量是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外部环境,这样的话,会计规范化工作的开展才会达到很好地效果,只有环境很好,企业的会计工作的自身价值才会得到充分地体现出来,规范化管理才会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特点,在确定会计规范化工作中,也是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这样的做法才能够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会计规范化已经不单纯地属于某个企业或者多个企业之中,它已经从行业中的规定转变为法律法规,这样的话,在执行的时候,就会更加有说服力、会计发展的展开,不仅有法律作为依据,而且在权责区分中也更为明确。除此之外,国家还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扶持一些中小型企业,这样的话,企业的发展就会有更好的平台,发展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第二,加强监管制度建设。会计规范化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在内部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以外,还必须在外部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单独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来进行规范化建设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借助各种有利的外部力量。监管的对象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引导中小企业逐步改进会计核算,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监管环境。

第三,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资金是企业维持运转以及扩大投资的基础,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在资金管理上的规范。强化资金的管理,既是会计规范化建设的途径,同时也是其工作的目的。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对资金的控制管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流通使用是企业获取利润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资金的周转是否顺畅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资金的使用不仅仅要考虑其收益,更要从企业整体的资金规划考虑。对资金予以合理的分配,在保证盈利的同时又能确保企业基本的资金安全,提高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每一笔资金的盈利指数提升到最佳状态,这是我们加强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其次,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管理。企业的资金流动,除了一般的投资性支出以外,还有一些应收账款问题。很多企业资金困难局面的形成并非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经营不善,没有盈利,而是因为对应收账款没有及时的清理,形成了坏账和死账。这样导致的企业资金的流失是非常不应该的。

参考文献:

[1]崔环.中小企业会计管理规范化研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2).

[2]罗承选.加强规范化建设 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07).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7篇

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各类经济组织及其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个体、私营、三资企业迅猛发展,非正规单位越来越多,使得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日益增大,向政府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统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从总体上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新纳入统计范围的私营、三资等无主管企业中,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仅是填报报表,工作被简单化,而且统计管理很不规范。有些统计人员甚至不了解指标涵义,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填报数据,为数不少的企业统计报表由记账公司代报,很容易造成数据差错。

影响源头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在对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具体了解的基础上,我们看到,目前企业统计工作不受重视,存在着基础工作、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致使企业统计职能未得到应有发挥,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需要,也使政府统计源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一、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企业统计职能不明确,企业管理者对统计工作内容或工作性质认识不清,认为统计是为政府服务,对企业经营决策没有任何意义。企业的盈利和发展,依赖于财务和会计工作,统计无能为力。正是由于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对统计认识偏差,不重视统计工作,阻碍了企业统计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统计基础工作薄弱直接导致数据质量不高。有些定期报表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制度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个别企业统计人员有迟报、瞒报行为,填报指标随意性加大,严重影响了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三、企业统计力量薄弱。现在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多数由会计兼任,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统计人才,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其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滞后于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这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企业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适时提供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统计资料,根本谈不上进行数据监督、统计分析与预测,统计职能不能有效发挥。

四、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今天仍然有不少企业不知道有《统计法》,不知道拒绝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提供虚假数据是违法行为,统计法盲的存在增加了统计工作推动的难度。

政府规范企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企业是产生统计数据问题的源头,政府统计部门要提高数据质量,首先要从企业入手,多策并举,提升源头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通过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确保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各级政府经济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以及充分发挥企业统计职能,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统计信息和统计服务的目的。

一、加强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日益进步,企业网上直报已是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统计工作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有工作秩序的持续和稳定,又要与时俱进,建立新的工作秩序。以《统计法》和《天津市企业统计工作基本规范》为依托,将指令与指导相结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规范其统计工作,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规范企业统计组织建设。加强企业统计组织建设是做好企业统计工作的前提。规范组织建设应包括明确企业统计职责,设置机构或人员,制定岗位职责。企业应根据统计任务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要指定统计负责人,并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和企业统计职责,做到工作有岗位,有职责,有标准。统计人员上岗要有从业资格证书,企业不应随意变更统计人员,确实要变更的必须事先通知直管统计机构,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二,规范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统计基础工作扎实与否直接制约着统计工作质量,规范基础工作包括: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建立原始记录、设置台帐和完善统计资料等方面。从统计数据收集、登记、汇总、审核、上报、资料管理到数据服务分析等流程,建立详细、系统的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企业日常统计工作顺利进行,有助于减少差错,提高工作质量。

第三,规范统计服务。良好的统计分析服务是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服务不仅仅局限于提供整理汇总数据资料,还包括综合分析的文字资料,从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来规范统计服务工作。

为推进企业统计工作规范,统计机构可本着简明易懂、方便实用的原则,编印相关规范性建设的指导资料,包括统计工作知识,统计法,企业统计工作基本规范,企业统计服务等内容。通过年报培训发放给企业,满足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基本要求的理解。企业根据政府统计需要和自身具体条件进行规范化建设,由基层统计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落实,达到提升源头数据质量和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统计人员是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企业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现状,积极认真地组织人员参加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培训、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增强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和统计道德。统计部门鼓励企业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加大对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引导他们充分发挥现代企业统计的描述、评价、预测、决策和控制等职能,建立科学、实用、综合、简练的企业统计体系,加强统计分析服务。使统计工作既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又能满足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合理利用内部资源,有效组织经营,加强科学管理的需要,达到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升统计工作地位的目的。

三、开展好统计执法工作,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8篇

摘要:现代企业建设发展阶段中,人们更加看重企业文化建设。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可全面提升会计人员能力水平,构筑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并全面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文化基础。因此本文就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工作展开研究,通过功能分析,问题研究,制定了科学的实践对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财务会计工作效果,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一、企业会计文化基础功能

企业会计文化功能具体来讲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约束功能以及导向功能。企业会计文化的有效建设,首先可对内部会计行为形成良好的约束,促进组织成员向着会计预期目标努力奋斗。同时还会对会计任务进行法规约束、会计精神以及核心价值观的约束。任何一类文化的构成与发展均离不开实践,然而一旦形成了会计文化,则会反过来对会计实践进行约束。从类型上来讲,会计文化约束功能还可划分成有形以及无形约束两类。前一种约束主要是会计制度对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以及制约,体现了直接性以及控制性特点。通常采用刚性制裁手法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使其契合法规制度标准。并引领会计工作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尽可能的降低会计舞弊问题的引发机率。会计文化无形约束则主要显现为精神文化对于会计人员行为的约束影响。

精神文化主要利用核心价值观、道德、品质等无形因素完成对会计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行为的管理约束。当然该类约束影响呈现出一定的间接性以及柔性化特点,同时只有在会计员工的价值以及思想中进行内化方能发挥作用。会计精神文化一般利用社会评价以及舆论的能量,通过人们主动的内心反省、大众的监督管理、现代社会的教育引导,对企业会计的各类实践行为进行约束,进而实现规范协调会计行为的根本目标。该类企业会计精神文化的影响约束,在一定层面可有效的补充会计制度文化强制刚性约束包含的不足以及存在的漏洞,两环节互相融合,一同构建形成了良好的会计系统制约管理机制。

由于企业会计文化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具体的价值观、职业追求目标以及规章体制进行了设定,因而会计文化在发挥约束功能的同时,还体现了明显的导向功能,针对企业会计的实践行为发挥了有效引导作用。文化导向功能内涵在于,会计文化利用价值观、制度规范针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形成明显的感召力,引领他们应该如何做、什么行为是不规范的、不应该做的。

二、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要问题在于会计理论与实践技术水平有限。较多企业在经营建设阶段中,针对会计工作的标准要求并不明确,一些从业人员没有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其会计技术水平有限,且工作能力同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水平并不相符。新时期,企业会计任务需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全面适应,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应在实践阶段中持续的提升自身能力,而这恰恰是目前企业会计管理普遍缺乏的。该状况之下令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欠缺基础条件,相应的技术条件还需做有效的改善与优化。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讲,他们存在职业素质水平有限的问题。由于会计工作人员长久负责公司财务工作,因而对其道德文化素养的标准要求较高。目前,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岗位仍旧存在欠缺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素质的员工。该部分人群由于脱离了职业道德的束缚,因此较易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无法在现实工作中遵循具体的行为规范,而是触犯了企业相关的法规制度。企业建设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应尤其注重会计员工个人品质,依照会计机构的文化水准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提升道德教育培训力度,突破会计员工道德素养针对文化建设工作形成的阻碍影响。再者,当前一些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欠缺良好的效用价值,由于会计管理欠缺严格性,对于工作人员的实际行为无法进行良好的监督管理,令他们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之下较易形成拖沓冗余、随意工作的不良习惯,甚至是呈现出失职以及渎职的问题。而企业则通常倾向于从轻处理,较少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令会计工作较难良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阻碍了文化建设工作步伐。

三、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科学策略

1.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技能素质,做好道德教育企业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水平是做好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条件,引领会计人员提升业务素质,为改善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为此,企业单位应重视对会计员工业务素质的建设培养,进而有效提升财务工作水平,确保加快资金周转应用。只有技能过硬、业务素质完备的会计人员方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辅助企业缩减一些不必要的财务开支,令其经济效益水平全面提升。针对这一规律,企业应依据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特征,有针对性的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进而提升会计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为会计文化发展建设夯实基础,提供完善保障。

另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其整体工作环境产生根本影响,做好会计员工道德教育,则可为企业建设会计文化创建良好条件。会计工作特征决定,诚信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员工职业道德,为会计行业所必须的。因此,为提升会计员工道德素质,应促进他们提升诚信意识。在企业之中,应制定成新工作守则,监督会计工作人员遵循法律规范。再者,企业应对会计员工做好持久长效的道德教育,引领他们始终做到廉洁奉公、规范守法,进而为企业创建良好的会计文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2.完善会计管理工作制度,积极组织丰富的会计文化建设活动

完善科学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促进企业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保障。依据目前企业会计工作体制包含的问题,应进一步体现制度制定的规范性、严明性以及科学性。应令企业会计人员自觉主动的遵守行业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另外,企业应有效的调节优化会计员工的收入机制,依据财务管理具体的效益做好会计员工考核,利用绩效奖励真正提升会计员工的实践积极性,赢得广泛的经济效益。再者,针对会计岗位工作应创建完善的监督制度,就会计员工日常行为做好动态管理。倘若发觉会计工作包含缺陷问题,则应依照相应的标准对具体责任人实施严肃处理。为优化会计文化建设整体效果,企业单位可积极组织丰富的文化建设活动,使岗位人员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注重他们的精神建设以及经验积累。

总之,针对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重要性,我们只有明确企业会计文化基础功能,针对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做好员工培训与道德教育、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加强激励管理,方能全面提升会计人员技能素质水平,激发其核心潜能价值,开创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昭.试谈我国会计文化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11(01).

[2]杨爱玲.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设企业;会计核算;财务制度

我国现阶段因受政策鼓励和扶持,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里掀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潮,这些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营业收入和注册资本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这些新设立的企业涉及行业广,数量多,在国名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它还能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为国家税收税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很大程度上这些企业的投资人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甚至主持管理企业财务工作,这使得财务工作并不具备独立性,财务工作开展受个人主观意识左右情况极为严重,丧失财务工作专业性。在会计核算方面,很多新设立企业存在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核算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甚至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新设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制度空白或者不完善

对于大多数新设立的企业而言,并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处理随意性很大,企业管理层往往为了减少企业承担的税赋,人为的操纵减少企业利润,例如,在企业经营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通常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开支,无论费用性质是否属于可以报销的范畴,都以公司的名义在企业的账户中进行报销。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对现金的管理没有会计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出纳员随意坐支现金,例如自己提交的报销支出,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由自己审核后自行用现金报销。另外,企业的差旅费报销制度的不完善,例如,对于不经常发生的境外差旅费用,并没有详尽的报销制度,差旅员工发生的境外费用不受控制,财务核算工作难度加大。

2.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目前有很多新设立的企业,因为经营规模小,管理层对会计机构的重视程度不足的原因,企业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或者由行政部门代为管理会计机构。同时在会计人员的选任方面,也倾向于以外包方式为主,或者请人兼职,兼职的财务人员只是在月底集中处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济业务,并不十分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未必能正确记录和计量企业里发生的经济业务。尤其是出纳岗位,由企业负责人或者管理层的亲属来管理的现象尤为严重。

3.会计人员职责权限不清晰

新设立的企业因为人T配备不全面,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以及相关职位的设立缺乏合理性,大多数企业在初期面临着职位重叠、分工不明确、权责机制匮乏等现象。比如,未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企业不兼容职位,使得企业权责不相容或者岗位之间牵制较差,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企业初期经常会出现由一名财务人员同时担任出纳和会计的双重职责,并且保管着所有的银行预留印鉴,当企业发生资金支出业务时,这名财务人员可以独立完成从前期的签发支票到后期的账务处理的整个业务过程,这使得企业内部丧失牵制机制,加大企业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的风险。

4.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1)账簿设置不完善

新设立的公司未能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规范设置会计账簿,体现在设置账簿不完善,一些企业只有总账模块,所有经济业务都在这一个模块里完成,导致原本各个模块间的勾稽关系得不到相互验证,进而无法发现记账过程中的错误。比如:不设置固定资产账簿,无法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净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不设置报表核算,还是用简单的手工方式维护报表数据。

(2)原始凭证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很多成立初期的企业里,原始凭证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例如,购买商品不索取发票,因保管不善,导致作为原始凭证的合同丢失,办理银行业务时,并未保留银行提供的回执,审批签字或者审批邮件丢失等)由此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根据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时会出现:第一类记账凭证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第二类业务处理违背企业的会计制度,第三类存在审批环节不规范或者缺失,第四类业务处理的主观随意性加大。

(3)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配备跟不上企业自身迅速发展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企业成立初期,运营资金相对缺乏,而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利润为导向,精简各项人工成本和开支,聘请的会计人员经验欠缺,学历不高,专业理论陈旧。二是由于经营者更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亲信朋友中挑选会计人员,导致选择面有限,所选人员可能并非财务专业出身,会计实操能力不强,或者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不具备财务分析能力,不能为经营管理者提供财务决策上的财务数据和有效建议。

5.电算化水平不足

从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到电算化推广,财务软件的应用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更系统化,但能够使用财务软件的新设立企业却寥寥无几。从管理者角度而言,因为资金限制的原因,在会计电算化方面能省则省,通常购买正版软件的其中一至两个模块,进行最简单的核算,其他的方面仍然使用手工做表方式,进行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更有甚者干脆使用盗版软件来进行日常核算。从执业者角度而言,一些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对电算化的认识并不足。企业中资深从业人员因年纪偏大,虽然会计理论强,但对计算机的使用并不擅长。另外,很多企业的电算化资料也存在历史数据丢失严重和损坏的问题。例如,企业报税资料因为电脑硬盘损坏,导致无法读取历史报税数据。

二、改进新设立企业会计核算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对于新设立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先建立财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核算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对现有的制度进一步修订,删减或者增补,使得制度既要行文严谨又要能够起到日常监督的作用,确保财务人员处理日常业务能够做到有据可依,以财务制度指导企业员工日常财务核算工作。

第一是建立财务审批流程和制度。为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有序的流动,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第二是建立现金收支制度。为了督促企业财务人员不滥用现金,应严格规范现金使用的范围。

第三是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新设立的企业要把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细化,责任具体到每一个员工,并相互制约。内部牵制制度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考虑。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包括: 部门分离、职责分离、钱账分离等;对出纳岗位的职责规范和限制性规定;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是指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独立完成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杜绝发生营私舞弊行为。例如,采购部门采购商品,应该由采购人员在预算范围内提出申请,采购部T经理依据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因素,做出合理审批,由法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合同,且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后,按照规定权限和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付款时,财务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预算、合同、单据、审批流程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方可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办理付款。

(2)规范会计核算

第一,加强机构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机构薄弱不但不能给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企业的投资决策取决于现有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果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财务人员又缺乏专业性,导致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数据,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聘请专职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以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会计人员选聘上, 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为企业选拔合适优秀的人才。同时,应给财务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控制并降低企业优秀财务人员的流动性,为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力保财务部门工作的稳定性。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为会计核算保驾护航。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授权审批制度、采购制度、销售制度等,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政策保证。同时,还应该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制度等,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后期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企业应该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进行及时更新,因此,企业财务人员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有关财务方面的新法规、新政策,才能适应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在会计人员培训教育方面:一是要加强其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还应该熟悉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操作方法;二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腐蚀,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设置独立会计核算机构,实施会计核算职责

新设立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和经营状况,均应该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用以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不能因为规模小,业务量少,过于简单就忽略而不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因为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不是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为了保证处理的公平,公正,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有利于会计人员不受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干扰,做出公正的判断。

3.明晰会计人员职责,确保不兼容职务相分离

企业需要清晰的设置财务部门各个职位的责任制度,新设立的企业因规模不大,业务相对简单,所以不需要在成立初期就像大型企业一样,设置出纳,应收会计,应付会计和总账会计等诸多职位,只需要在确保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且能满足日常核算即可。待企业平稳发展及壮大后,随着业务量增加和核算方式越来越复杂,企业再依次进一步细化每一个财务岗位,确定每一个财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范围界定,应根据每个会计岗位业务量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同时综合考虑会计人员理论水平的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确保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前提下,实行专人专岗,保证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同时,实行定期轮岗制,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熟悉掌握其他岗位的工作职责,有利于公司财务部门不会出现因员工离职而导致相关工作无人接管的局面,从而提高本企业的会计工作整体水平和稳定性。

4.强化核算工作水平

(1)完善账簿设置

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完善企业会计账簿的设置,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的经济业务要求使用不同的方式核算,不能把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都在一个账簿模块里核算。比如:现金和银行存款应该设置日记账,保证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固定资产的核算需要用固定资产的模块来实现,保证企业的每一件固定资产(无论购买或者处置)都建有唯一的固定资产卡片,卡片中录入该固定资产原值,使用年限,残值率,折旧额等信息,这样能确保企业在月末结账时,与总账模块里的固定资产数据勾稽一致无误,确保盘点时做到账实相符。存货的管理也需要用存货模块,按不同类别录入存货单价,存货计量方法等,同时也要定期对库存存货进行实物盘点。报表的编制不能使用手工的方式进行数据再加工,也要用报表模块自动取数后生成。

(2)加强原始凭证管理

原始凭证作为会计核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料,企业员工应该配合财务部门提供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保证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合同是具有商业实质的合同真实有效,原始发票要合理合法,银行单据要清晰无涂改,审批签字符合公司财务规章制度等,任何原始凭证的虚假和缺失都不能进行下一步的账务处理。未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缺失的单据,一旦发现已经入账,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和降低财务风险。

(3)提升专业人员素养

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培养,给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例如,定期请外部培训机构给员工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职业技能的考试,在公司可以给予的范围内,报销财务人员考试费用及各种会员费,在员工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给员工提供带薪考试假期。

5.强化电算化水平

企业应该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核算,包括:一是摒弃原有的手工记账的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投入资金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二是对于已经使用电算化的企业,但模块配置不完整,或者版本陈旧的情况,要进行及时更新。三是要定期开展针对提高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的专门培训,培养集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于一身的多面能手。四是建立电子档案保管制度,做好会计资料的长久保存,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损坏。

参考文献:

[1]张英栋. 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 中国商贸,2013(15) .

[2]梅诺晗. 探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2017(01).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0篇

摘要: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必然要求,是中小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以人为本、刚柔并济、渗透融合等策略,培养会计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构建本企业特色的会计文化,发挥内部控制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中小型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一、中小型企业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基于内部控制规范的需要

近几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防范企业风险、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中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企业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必然要求,建立优秀的企业会计文化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使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而重塑和谐的会计文化,使本企业经营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的轨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已选择和未来发展的领域中,不断走向成熟,获得新的生命和成长。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创业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持续的成功。据调查,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2.9 年,导致其运作时间相对很短的原因是资金匮乏和没有适合自身企业的文化。大量事实已经表明,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会计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中小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更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小型企业构建良好的会计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中小型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策略和措施

1.以人为本,培养主导力量,推进会计文化建设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是企业的会计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会计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要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培养会计人员“诚信、专业、创新”的中国会计精神。一是举行优秀会计人员报告会、会计反面典型案例教育,使会计人员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弘扬正气,杜绝会计信息失真,形成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会计价值观,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开展专业研讨、知识和技能比赛等活动,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三是探索建立新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先进、竞聘上岗、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手段,增强会计人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工作满意感。四是聘请高校会计专业教授和大企业的专家到企业讲授优秀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知识,提高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和会计文化建设的认识水平。五是组织学习财政、税法、计算机、管理等知识,培养懂会计、懂管理、懂计算机运用的现代化会计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刚柔并济,建全制度,发挥会计内部控制作用

会计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会计工作,能够激励和驱动会计工作,能够使会计人员明确会计工作的行为要求与方式,它也是维护企业会计工作有序的重要保证,具有刚性的预设性。企业既要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又要用柔性的文化教育引导,通过分享价值、规范行为标准和共同愿景,建立起合作奋进的氛围,以及协调和谐友爱的人群气氛,使企业价值和规范内化为员工的价值纲和行为规范。

内部控制赋予了会计人员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职能的发挥,建设和谐的会计文化。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首先要总结经验、充分整合、梳理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更新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软件的投入使用,仍然有一些财务信息资源需要会计人员多次进行手工反复处理,效率低且出错机率高,加剧会计信息失真,有必要规范信息传递模式和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有必要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落实评估责任制,重视评估结果,并及时改进等。其次要淡化家族制管理,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另外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建立进出口业务详细计划审核制度、进出口货物收发审核制度,以防范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的风险。

3.渗透融合,优化会计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越发展,会计工作就越重要,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型企业应在现有的会计文化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发展,争取财经院校会计学者的支持和帮助,接受会计理论专家的指导和会计实务行家的引领,发动企业全体会计人员,通过比较、融合、提炼,融共同理想、企业目标、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于一体,设计具有特色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依赖于会计环境形成和发展,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因此,中小型企业在会计文化建设中,一要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分析、扬弃和改造,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会计工作融合在一起,促进会计工作的开展;二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并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加以消化吸收和融合,丰富会计文化的内涵;三要吸收国外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有用部分为我所用,如创新精神和会计信息的真实透明等,使之成为企业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需要的文化;四要将会计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行为,引入激励机制、会计考核中,作为企业品牌创建的重要内容,使法制文化、会计文化、民族文化、科技文化等相互沟通和融合,使会计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自觉地将会计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形成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与匹配性。企业全体会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会计文化,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彭才根,魏明海.企业会计文化重构策略与路径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0(15):21-22.

[2]张晓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重构[J].会计之友,2013(7):35-36.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往往缺乏管理经验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普遍规范性、有效性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管理与决策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积极反思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会计核算手段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仍未达到理想的水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现状包括以下几点:(1)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者往往也是投资者,导致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合二为一,使得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相互占用,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2)受管理者对会计核算认知水平的影响,许多小型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财会部门,或者仅通过外聘、兼职的方式任用会计,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了解水平偏低,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3)会计凭证的取得及管理不规范。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大型企业较差,节约成本减少开支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十分看重的,这就使得部分企业为了交易价格便宜而不要发票,甚至自制一些不符合原始凭证的票据充当原始凭证,导致原始凭证的缺失,使会计部门无法真实正常的登记账簿;(4)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均引进了会计电算化技术,电算化做账已经十分普遍,但目前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对电算化的资金投入偏低,电算化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更新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

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现有问题

1.会计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会计机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甚至不会设置会计部门、往往聘用兼职会计处理公司的财务事务。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设有会计部门,往往制度不清晰,职能混乱,办公环境较差;一些企业领导很难相信员工,直接找亲属当出纳。在中小企业中,会发现财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不齐,职业技能普遍不高。一些中小企的财务人员有很多是无证上岗的,财务主管职业技能不足,不能胜任岗位,往往出现财务文件问题百出,尤其是出纳人员,无证上岗比比皆是,导致企业很多钱的去向不明晰,资金流向不明朗。一些企业认识到财务的重要性,愿意花重金聘请优秀的财务人员,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机制不够健全,财务人员往往无从下手,同时由于其发展前景以及工作氛围等各种客观因素,留不住优秀财务人才。另外,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结构老化,不能掌握科学技术下的财务核算体系,加之企业对财务的不重视,缺乏定期的专业培训,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满足现代财务制度的需求,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上报,不利于企业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

2.会计核算规范性不足

中小企业经常会出现核算主体界限不明确,违规操作等问题。中小企业往往都是私营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都是一个人,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往往混在一起,经常出现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混用的现象,而这些给会计核算带去很大的困扰,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混乱不清的问题。另外,中小企业为了增加收入,往往不依法建立财务账目,在核算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违法违规操作。例如,为了避税,采用虚增成本的方式规避应交税金;为了操纵利润,通过倒轧账的方式进行记账。固定资产折旧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计提,不按照会计制度计提等等。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操作,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夸大虚报现象严重,失真现象严重。

3.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本身各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在财务方面更为明显。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制度,但由于其管理制度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认识到这一问题,但由于现有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素质的限制,往往不能一次性改善这一问题。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企业正常的运行,造成企业资产浪费,资产流向不明等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会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但是鉴于领导者的干预,会计人员更多时候需要听领导者的安排,这就使得会计监督不能顺利进行。一些业务人员、会计人员、领导干部往往抓住财务漏洞,大量私吞企业财产,非法占有企业资产,收受贿赂现象严重。

4.会计档案管理混乱

目前,不少企业基于成本的考虑,未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尤其是对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导致会计核算过程中不能及时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重要资料扫描归档。甚至一些企业没有对纸质档案进行妥善存放,纸质档案的整理、归档、存放随意性较强,导致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丢失、损毁的现象屡屡发生。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改进策略

1.完善会计机构设置

为实现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小企业首先应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会计组织机构,并结合实际业务量和业务特征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强化会计核算队伍建设,以保证企业会计体系的高效运行,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应确保会计部门主管或经理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丰富的从业经验;(2)尽量避免聘请兼职会计,应通过正规招聘程序严格选拔会计人才,签约专职会计人员,同时通过合同规定会计人员的责任、业务的职权范围;(3)不断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应通过聘请专家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开设专业培训课程、鼓励优秀会计人员继续深造学习、组织员工深入大企业观摩交流等方式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会计分析能力,同时使其逐步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知识。为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企业可运用奖金、高级职位、企业文化等措施加以激励。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有效的会计基础工作,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认识自身经营情况,协调好企业内、外部利益关系,识别和防范市场中的各类风险,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对此,中小企业应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首先,应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和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审核,拒绝会计凭证造假、失真的现象,对于造假的情况,应严肃追究,对相关个人和组织采取一定的警告和惩罚措施;其次,应保证原始凭证的规范性,相关信息的填写务必准确、完整、清晰,不得出现漏填和错填的现象,以保证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完整、可靠;最后,中小企业领导和会计部门主管或经理应积极敦促规范建账,不定期抽查会计凭证、账簿质量,对其规范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

3.强化内控与外部监督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性缺失与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息息相关,这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控制乏力、会计核算结果受利益相关者左右的情形。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小企业应进一步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企业资产及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度,保证会计核算及时、有效、准确。但受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规模较小等因素的限制,要实现有力的内控和监督,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应积极借助外部力量。对此,中小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会计部门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相关组织,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财政部门应加强后期指导,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做到依法记账,且对于、做假账、随意篡改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行政执法部门应严肃追究,以维护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秩序。

4.强化会计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装订和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应严格按规定程序填制审批表,建立销毁清册并经过审批以后再销毁。为提升会计档案管理效率,可采取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配合的档案管理方式,一方面,应将重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进行扫描录入,以电子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对于纸质档案,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安排专人负责整理、归档、分类、查找和保存,而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应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财会部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在会计档案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以保证各类纸质会计档案得到妥善保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化设备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应不断创新和改进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例如:对重要的会计档案进行备份保存,能够很好地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而灾备系统的建设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对于没有条件建立灾备系统的企业,可以灵活运用云盘、微盘等方式进行会计档案备份,从而在花费极小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会计档案的安全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中小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对此,企业领导和会计核算人员,应在充分认识会计核算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会计核算现状,深入挖掘机构设置不完善、核算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档案管理混乱等现有问题,并通过完善机构设置、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监督与控制以及强化会计档案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鸿.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39-240.

[2]娄凤芝.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完善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11-12.

[3]李小娜,吕素萍.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

[4]高长青.会计核算中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14).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2篇

以夯实统计基础、狠抓数据源头为核心,以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为重心,以适应新常态下统计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为方向,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健全统计组织体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提高统计业务水平,全力巩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争年内全面通过省、市级验收,达到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标准,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

二、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促进乡镇、部门、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组织建设,强化统计基础管理和业务工作规范化运行,提升依法统计水平,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确保乡镇、部门、园区全部达到合格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完成15个乡镇(开发区)、9个机关部门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任务;保持县统计局省级示范;确保90%以上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达标,其中30家单位进入省示范企业行列。

三、计划安排

(一)乡镇(园区)统计创建

1、各乡镇、园区要认真推进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创建工作

分别于4、6、9、12月中旬对照标准做好资料整理、上报申请验收表,县统计局对各乡镇、园区创建资料提前进行审核检查,查漏补缺、做好整改,提升创建水平,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2、县统计局按照活动方案加强检查督导

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全面推进各乡镇、园区统计基础创建再提升。

(二)联网直报企业创建

1、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按月组织开展联网直报企业达标提升工作

做好对企业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指导企业推进达标提升创建,分别于1、4、7、10月5日前将季度验收表上报统计站(科),县统计局根据情况进行抽检、上报。

2、9-10月份,认真组织联网直报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继续教育培训。

积极开展对企业人员开展统计业务和统计法规培训,着力提升企业人员统计素质。

(三)部门创建

县局负责县直机关部门规范化建设工作,各乡镇统计站负责乡镇机关统计基础建设,按照部门验收材料分季度准备,指导好部门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积极推进部门统计建设、达标、提升工作,于6、12月10日前将部门验收表上报县统计局,县统计局根据情况进行抽检、上报市局。

(四)保障措施计划

1、建立健全创建实时台账。

从2月份起,推进各乡镇、园区、企业建立健全规范化台账,申报验收表于季后5日前上报县统计局;县统计局对企业台账进行验收后,形成基础创建台账。县统计局建立各乡镇、园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进程台账,将各乡镇、园区、企业工作推进情况详细记录,总结对比,推广经验。

2、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围绕创建提升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督导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举办一期,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质量。

3、深入开展统计宣传工作。

按照统计宣传“四进四有”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理念,形成全面推进统计规范化运作的声势和氛围,创造了解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形成全员参与、全员推进的生动局面。4月底前完成《统计法学习问答》、《江苏省统计条例》等手册的宣传工作,并送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会、进企业。各乡镇、园区要注重宣传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的积累,积极上报创建动态与宣传信息,每月至少上报2篇,做到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网络有页面。

4、积极开展“我是规范统计岗”提升活动。

根据“我是规范统计岗”活动要求,深入推进规范化提升创建,改进业务流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规范统计管理行为,乡镇、园区统计机构要积极参与创建规范统计岗,县局树立3个“规范统计岗”、县经济开发区树立10个企业“规范统计岗”,树立2个统计“规范统计岗”、7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双沟镇树立5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孙园、梅花、瑶沟乡要分别树立4个企业“规范统计岗”;树立3个企业“规范统计岗”;其他乡镇树立1-2个企业“规范统计岗”。

5、积极做好创建特色示范交流工作。

根据省市规范化建设要求,发挥规范化创建典型示范作用,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创建活动健康发展。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要认真开展统计基础提升工作,及时总结规范化创建提升的经验、成果和动态,积极培育规范化创建先进典型,按时上报县统计局。县经济开发区要分别创建10个省级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其他乡镇要创建各自的特色,每个单位不低于1个省级企业统计规范化示范点。

四、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要根据县统计局工作计划安排,对建设提升工作任务和目标进行细化,明确时间节点,明确任务分工,确保2015年统计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业务指导。

工作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各乡镇、园区统计站(科)及县统计局相关科室要做足功课、做好文章,对联网直报企业工作的指导做到精细、精确、精准。要形成指导的跟踪机制,推进指导的痕迹化、规范化,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进整改落实形成文档资料,并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资料。

3、加大宣传力度。

要结合省、市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加大对规范化建设提升年的宣传,特别是对开发区(园区)、乡镇和企业等主要领导的宣传,努力营造强力推进创建的浓厚氛围,加强对示范典型的宣传,发挥示范典型引领和带动作用。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3篇

1.1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特点

1.1.1会计从业人员受到约束的特点

会计从业人员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份子,他们从事会计工作也是为了获得报酬用于家庭和个人消费。所以当工作中,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产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就有两种选择,要么坚守原则,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么不坚守原则,一切唯个人利益至上。国家与企业利益的维护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坚守原则,否则国家与企业利益就会遭受损失。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做到在企业伦理道德纬度下审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但可以维护企业与国家的利益,也能够使会计职业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归根到底,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必须使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受到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在规范化和制度化下完成工作。会计从业人员必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的应该怎么做”。

1.1.2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廉洁自律的特点

一个企业的账目都由会计人员掌握,会计工作主要是管理企业的“财与物”,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坚守原则,将公家的与自己的分清楚,树立国家与企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用这种理念来指导日常工作,必须在思想上与行动上设立起坚固的防火墙,坚决抵制利益的诱惑和享乐主义的腐蚀,以清醒的头脑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考验。

1.2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客观因素分析

1.2.1微观环境的变化引起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内涵变化

我国正在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与个体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个人也成为社会中经济个体的组成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利益诱惑更多,受社会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和世界观、价值观都和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的差别,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根本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在工作中,碰到大的经济利益诱惑时,虽然道德规范有要求,但是此时会计从业人员会产生困惑,不能够遵从于道德的约束,从而带来道德约束失效的严重后果。而对于企业,片面地追求企业个体的利益,置国家整体利益于不顾,导致会计从业人员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准则去做假账,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对国家整体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1.2.2宏观环境变化引起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内涵变化

好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建设不是孤立于社会的,它受到社会整体道德体系建设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当前,社会腐败现象严重,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严重滑坡,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片面地强调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无疑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外部宏观环境道德水平建设取得成效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会计从业人员贪腐现象严重,要切实做到经济领域的反腐,就必须强化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企业伦理纬度下探究会计从业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的根源,重塑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2.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2.1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机理分析

2.1.1企业伦理战略与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密不可分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与企业伦理战略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整体战略中自始至终包含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受到商业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条件下,会计工作已经超出企业本身的范畴而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在一个企业内的各个环节与企业经营的各个人员层级与岗位上都有具体的企业伦理要求,会计岗位与会计从业人员也不例外。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内的个人利益需求都受到企业伦理的制约,比如福利待遇、职位变化等都和企业伦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水平也反过来反映在企业伦理上,良好有序的会计职业道德可以提升企业伦理战略的整体水平。

2.1.2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分析的内容

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现有市场经济环境下分析会计职业道德丧失的原因,要重视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结构的新特征,要对道德体系建设的特点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要对职业道德丧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也要对企业伦理战略中的道德规范建设的范畴和方法进行分析,更要在社会整体视角下进行分析,从而在会计职业道德管理体系中找到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包括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自律机制和社会、企业能够提供的他律机制。

2.2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反映于其所服务的企业,再通过企业反映于社会。是否有良好有序的会计职业道德首先对公众是否认可会计职业有关,也关系到能否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现在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丧失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一些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接连曝出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比如安然、壳牌、索尼等公司都存在会计从业人员造假的问题。在这些公司造假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普华永道、安达信、毕马威和安永等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助纣为虐”,危害程度和影响力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对国内会计从业人员的信任度也在不断下降,在相关方对国内超过一千名会计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中,认为应当在工作中坚持原则的占到17.64%,认为要按照企业负责人意愿处理但要做好技术处理的占到一半以上,高达62.35%,而认为应当直接按照企业负责人意见处理的占到20.01%,换一个统计视角看,认为按照企业负责人意愿处理的占到了82.36%,一个触目惊心的比例。除了企业领导人原因外,还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经受不住利益诱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监守自盗或者出卖企业核心财会信息,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危害。因此从企业伦理纬度上评价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对企业和社会的意义都非常重要。

3.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缺陷

3.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及实施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虽然建立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但是还存在着规范的层次性不够和评价机制不够刚性等缺陷,我国虽然出台了《会计法》等法律规范,但是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在会计法规中不够统一,往往这里规定一点,那里再规定一点,没有专门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律规范,致使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实施机制不够系统和完整。同时缺少规范的严格的对违规者的惩戒机制,致使违规成本大大小于可能得到的利益,这些都加大了会计从业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的可能性,实际上纵容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

3.2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缺乏监督检查力度

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的违规操作是在企业负责人意愿下完成的,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岗位处于企业核心地位,企业中的任何岗位人员都可能“求”到会计门下,因此企业对会计岗位的监督管理多数时候不到位,这都使得会计从业人员认识上出现严重偏差,忘记了合格会计人员应该具有的道德操守。

3.3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益相关方的利害冲突加剧,在个人、企业与国家间利益矛盾出现时,多数会计从业人员选择维护企业与个人利益,通过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会计报表等手段损害国家利益。多数会计从业人员认为听企业负责人的话做假账是理所当然的,是恪尽职守的表现。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准入和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致使会计从业人员上岗时就没有树立忠于事实和职业的理念,一些知识面窄、会计基础知识不足实际动手能力不强、道德恶劣、没有责任感的人进入了会计岗位。这样的人更容易受到社会歪风邪气的影响。

4.构建企业伦理纬度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4.1在企业伦理战略中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要在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下,逐步完善企业伦理战略的内涵,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纳入企业伦理战略范畴。制定适合于企业整体战略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案,从建设目标、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可以从国际先进经验中借鉴好的做法,包括如何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如何设计会计从业人员考评和奖励机制,如何建立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长期考评记录制度,如何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等。

4.2完善会计法律规范,加大监管力度

在法律法规建设上,要将现有会计法规进行整合,将现有实施的由行业协会出台的规范至少上升到部门规章层次,建立以《会计法》为龙头,多层次的会计法规,尤其要出台专门的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专门的法律规范。建立会计人员准入、考评、退出机制,给会计从业人员营造适合的工作环境。要强化政府对会计职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要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要在行业自律管理的基础上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包括对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年检和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还要加强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财政、税务、审计与监察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协调管理的长效机制,按年度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加大惩戒力度,对不称职会计人员施行退出机制。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要在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于职业道德的培养,最终形成一支职业道德高尚、职业技能熟练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

5.结论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4篇

企业管理者在经营中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采取对财务、人力资源、企业资金、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内控活动。企业内控是控制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方法,也是提高企业营业利润的重要途径。因此,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完成企业经营目标、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企业;内控制度;防范;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内控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新月异的管理需求。传统的内控制度工作重心主要在于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性和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却对其他管理层面尚未涉及。因此,往往会导致企业内控消耗偏高、企业营业利润被降低的局面。于是,符合现代市场发展规律的新型企业内控制度应运而生,现代企业内控制度不仅要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性和会计资料的准确性,还要利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管理层制定的各大方针在企业内部实施到位,从而促使企业营业利润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目前,大部分国有药材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企业内控制度,不能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无法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今天笔者就如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做简要的阐述。

一、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以及防范企业风险的意义

企业内控融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小到人员的报销制度、大到企业内部损耗计划,企业内控会涉及企业运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范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企业的财务运行、职工管理,还牵扯到董事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因此,不断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对企业内控管理实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隐患问题防微杜渐,逐渐提高企业内控制度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药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它关系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问题和民系本根,因此,它要比其他企业更加注意对企业风险的防范。因此,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企业内部风控管理水平,是每一个国药企业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导向。从内控管理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来讲,企业以努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营业利润为发展目标的。企业内部控制中任何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都是威胁到企业健康发展的“挡路石”。所以,企业风控管理对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管理者对企业运行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生产环节所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都进行预先控制和处理。

二、我国企业内控制度与风险防范存在的管理漏洞

(一)我国重要企业内控制度仍需改善,贯彻执行力度较低

现代中药企业普遍比较重视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设,内控制度实际的贯彻落实仍比较滞后。有些国药企业的内控管理规章制度非常完善,但往往都是“纸上谈兵”,内部控制的管理规则并未在实践中被落实,有些管理人甚至是以敷衍的态度去实行内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比较低。还有不少国药企业管理人普遍缺乏内控管理实践经验,对内控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是“不知道搞”、“怎么搞”,在处理内控管理事宜时依照平常的管理方式随意交差。有些企业自身内控制度内容本身就非常的不完善,经常是照搬别的企业内控制度模板,根本就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内控制度内容,各种规章制度设计也非常不科学。还有一些国药企业的治理结构人偏向于原来的集体化经济结构,公司的治理结构设计不科学,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一点也不细致,使内控制度能力明显偏低。内控管理不细致、不科学,导致企业消耗成本增加,运营风险也加大。

(二)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完整,涉及面较窄,企业运营风险加大

很多中药企业都比较注重对财务制度的建设和监督,对企业内控监督管理意识不强,内控管理制度涉及层面非常的狭窄,经常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空白区域,企业各方面的经营活动内控管理力度也有所欠缺,导致财务监管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全面的进行开展,增大企业运营风险。有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风险预防的理解存在偏颇,认为企业风险预防主要指的是企业财务资金方面的风险,实际上,企业风险还包括企业的国家政策风险、行业市场风险、企业文化风险等。中药企业是以关系人身体健康的药品作为企业产品,稍有关于产品质量的负面消息传出都能让药品的生产和销售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忽略对这些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极有可能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内控监督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人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内控管理和防范企业风险所起到的监督作用,也缺乏企业内控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企业风险的预防意识也不高。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只针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预防的审计管理还不是很深入,所以,导致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有些中药企业建立了内控监督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的设立缺乏独立性,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企业风险防范的管理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管理反馈机制,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有效地知悉企业运行中所存在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还有,个别国药企业的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偏低、审计管理素质也不高,使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无法得到行之有效地贯彻落实,降低了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三、对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出的有关建议

(一)不断完善中药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是提高中药企业内控管理水平、防范企业风险的有效保障。一个完善而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董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和监控制度、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职工管理制度以及内控监管制度等。并且,所有的内控管理制度都必须依照我国法律法规来制定和实施。企业所有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必须要树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工作原则,所有的管理事项、财务申报事项都必须经过管理负责人的核验和批准;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非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及时登记在案,并录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的重大投资项目必须通过企业内部审核制度的严格审查,并通过企业管理层的全部管理人员投票选举来决定是否执行;对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票据管理问题,必须做到日清月结,绝不拖账、坏账、烂账。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监督机制,扩大内控监管范围

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因为企业内控监督管理范围比较狭窄,企业内控监督管理事项范围没有全面覆盖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从而使企业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监督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监管氛围。针对这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可以扩大企业内控监督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的管理意识,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管理建设,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规定每个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管理部门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建立良好内控环境,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对企业风险防范的作用。另外,扩大内控监管范围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内控制度关注度的措施来执行,通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对企业内控管理制度重要性的宣导,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层乃至公司所有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营造出良好的内控监管环境,提高企业的风险预防意识。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首先,企业的管理层一定要有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和防范企业风险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内部审计机构是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企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规划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管理的监督作用。其次,在执行内控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利用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另外,企业管理层还应该提高对审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水平,加强对其审计管理工作的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全面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中药企业要想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就必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各个管理人员、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和行使权限,规范企业法人结构能更加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内部制度的实施。科学的法人治理机构应该要明确企业经理层、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的各项职责权限和行使权限,管理层的决策程序也应该是规范而严谨的,财务、经理层、董事会的日常工作活动也应该要依照公司的管理制度来执行,分解到各个管理者手中的监督权、管理权、执行权和决策权应该是相互制衡、互不干涉的。只有如此,才能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完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从而控制企业投资风险,预防企业经营风险。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中药企业内控制度还不尽完善,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也有待加强。但是,为了企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医疗市场经济中有立足之地,必须对我国中药企业内控制度加以完善。企业可以依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自身企业经营特点和企业地区政策扶持力度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扩大审计部门对内控的监管范围,加强内部审计对企业内控制度的监督作用,慢慢提高内控监督管理水平,逐渐形成完善的内控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作者:刘艳宁 单位: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宁俊萍.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J].商,2014(07).

[2]唐尔亮.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J].经营管理者,2015(23).

[3]谭文红.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9).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第15篇

近年来,全总、省总工会先后下发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工会全部完成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同时研究、部署、带动基层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在上级工会的带领和指导下,福州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始终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提升会计服务水平”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规范建设与落实《工会会计制度》相结合、与解决工会财务会计重难点工作相结合、与落实财务会计检查和审计意见的整改相结合。

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主要做法:

1、抓贯彻、定目标,出台县级、基层工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福州市总工会在认真做好本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自查自纠工作后,根据省总工会的最新规定和指示,结合福州市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福州市县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2011〕34号)及《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办〔2012〕48号),积极组织各级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互审互评的方式评选出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格单位,并予以表彰。

2、找差距、重整改,切实解决县级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福州市总工会召开规范化建设部署会议,组织县级工会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要点,要求县级工会、市级产业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要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面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抓示范、树典型,推进规范化建设见成效。为推动县级工会开展规范化建设,福州市总工会选择了永泰、福清作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先后在福清市、永泰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这两个试点单位在会上分别交流了规范化做法和体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永泰县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工作材料。会议同时通报了全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开展情况。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湘国参加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市级各产业工会,要认真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健全制度、对照标准,逐条落实;要抓住机遇,重点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等财务工作重难点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会计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工会重点工作的水平。经过这两年来各级工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县以上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财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会财务机构进一步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会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二、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来,县级以上工会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福州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2013年末至2014年初,福州市总工会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本项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0.8%、69.3%和19.9%;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工会主席和其他人员分别占28.5%、53.1%、17.4%和1.0%。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整体情况仍较为薄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会经费、会费收缴工作不足额、不及时。在调查中发现,72.94%(310家)的基层工会存在着拨缴经费标准过低、缴交经费不及时的现象。工会经费按规定及时、足额拨缴的单位只有115家,占27.06%。未能体现公平税负。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259家基层工会从未向会员收取会费,占60.94%;在有向会员收取会费的166家基层工会中,有47家基层工会半年才向会员收取会费一次,占样本总量的11.06%。大部分基层工会未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向会员收取会费。二是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总体水平不高。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专职工会财务人员37人,占8.47%;兼职财务人员388人,占91.53%。而且,调查问卷显示,基层工会会计人员职称水平总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其中中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的有69人,占16.24%;初级职称有158人,占37.18%;会计员有184人,占43.29%;还有3.29%(14人)无会计从业上岗证。三是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比例有待提高。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开立银行账户的基层工会仅208家,占48.94%。在问及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原因时,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总量少、设立独立银行账户手续繁琐且没必要,工会经费仍在行政账户开支。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行政支出挤占了工会经费。有43家基层工会虽然独立设置账目核算,却没有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工会一切经济业务开支仍由企业老板审批,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私营企业。四是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有228家基层工会未执行预决算管理制度,占样本总数的53.65%;在有执行预决算管理的197家基层工会中,13.88%(59家)基层工会日常活动经费开支随意性大,有超预算现象;11.06%(47家)基层工会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五是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基层工会反映,基层工会活动经费有限,行政未能给予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不足以满足工会日常开展活动需要。

三、探讨影响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的工会经费收缴不足额、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未实行工会经费独立核算、预算管理不规范、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等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主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对工会经费收缴认识度不高。首先,部分企业主本身对缴交工会经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工会组织存在心理抵触。从企业方来说,企业追求的最大利益是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企业方认为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了企业利润,直接造成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采取了虚报、少报企业人数,以最低工资标准计征工会经费,甚至不交工会经费的方式来规避支出。再次,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一切开支必须由自己掌管,工会主席也是受命于企业领导,不能与企业领导平起平坐,工会开支不能任由工会主席审批。必须尽量减少开支,没必要多成立账户,财务人员直接由行政方财务部人员兼任即可。这种心理直接或间接造成工会活动难以开展、无法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专用账户难以建立、财务人员配备不完善、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

(二)工会经费地税的作用和成效有待提高。福州市2007年开始推行工会经费地税工作,从总体来看,工会经费收缴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收缴总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收缴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存在着经费拨缴率偏低的现象,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从2013年工会经费收缴数据分析来看,全市有15700家独立基层企业,缴费单位数13735家,拨缴面达到87.48%。人均应拨缴经费258元,实际拨缴率只有39%,人均月缴费工资标准1043元,仅是2013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工会经费委托地税部门代收,但地税部门只增任务不增人。为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地税部门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直接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每月仅缴交地税部门允许通过的最低标准的工会经费就敷衍了事。二是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由于税务征收和工会经费征收是两套运行系统,地税部门征收工会经费的前置条件是企业必须实行工会信息登记,企业必须在录入工会经费征收系统后才能申报缴交,如果部分投产一年以上的企业不组建工会、不主动登记、申报,逃避缴纳工会经费,而地税和工会两个部门对欠缴、拒缴的企业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进行约束,就无法对这些企业形成有效的制约。三是地税部门税务征收的平台优势尚未能完全为工会所用,征收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脱节。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财务人员受“双重”身份的限制。由于大部分行政财务人员兼管行政和工会的财务核算,财务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先是行政财务人员,其次才是工会财务。这种身份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意识直接受企业领导的限制,一切工会活动要从企业行政出发,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就少交,甚至不交工会经费;企业领导认为没必要的工作就不需要开展,譬如预决算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当企业行政财务工作量大时,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得不到保证。二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工会组织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简单,不需要配备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这种现象也是导致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推动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从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入手,提高企业领导对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视。要推动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取得企业主的支持。第一,要通过立法,使企业正视工会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的修订,在法律中加入强制性约束条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保护措施,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的,而不是依附于企业管理下的一个分支机构。通过法律,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是劳资双方利益的维护者,是劳资矛盾的“油”、“灭火器”,真正的理解工会组织,理解工运事业,尊重工会干部。第二,加大工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及各项工会发动的惠民活动、措施,提高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发挥多方联动作用,结合政府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到企业中去,送政策送制度上门,广泛宣传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引导行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学习《工会法》、《新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增强其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自觉性。第三,上级工会应尽可能的多给予基层工会活动经费补助,以满足基层工会开展活动的需要,使企业行政领导认识到工会经费是开展工会工作和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从加强税务、工会、企业三者沟通协调关系入手,不断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率。要打破工会经费收缴的“瓶颈”,税务部门是关键。一是工会和税务部门双方要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反馈工会经费代收工作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工会要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如地税部门在开展税收稽查工作时,把工会经费征收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宣传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重要性,使企业深入了解工会事业的重大意义,消除对缴纳工会经费的抵触心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申报、依法收缴。二是要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尽早实现网络互联,保证地税征收系统与工会经费地税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两个系统“三同步”,即时间同步、信息同步、措施同步,使工会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信息及工会经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三是要促使税务部门加大对不守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经费不缴、漏缴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制约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工会经费收缴的足额到位,保护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

(三)从塑造典型入手,不断扩大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要在全市基层工会中推进财务规范化工作,关键是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切忌一蹴而就。工会组织要精心选取一些财务管理较为规范的基层工会,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基层中去,以引导激励为主,积极帮助基层工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挖掘出一些先进典型,并在全市基层工会中进行广泛宣传并表彰为示范单位,以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激励并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从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入手,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要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进行工会财务、经审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工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应用新的工会财务知识,可以邀请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有经验的专家对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讲解及指导。并且不断创新财务工作方式,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竞赛,促使基层工会财务在比赛中增进知识与沟通,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交流,从而进一步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发展。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