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

高校的财务管理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摘 要:高校工会财务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反映高校工会财务状况,核算和监督高校工会进行账务处理,以控制预算,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防止错报舞弊等行为发生的组织形式。新时期,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引入高校工会,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流程机制,将有利于高校工会更好的完成工作,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如此日新月异的今天,工会财务管理要跟上时代脚步,不断创新,提升工作效率,作为高校更应如此。本文在这里简单谈一谈高校工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工会;财务管理;经费;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59-02

收稿日期:2014-10-22

作者简介:冉洁(1978-),女,汉族,湖南省常德市人,硕士,北京交通大学工会文体宣传部长,工程师,工会理论研究。马静(1992-),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硕士,北京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学生,会计理论研究。

一、高校工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财务管理工作不健全,流程不规范。

从会计角度来说,记账的整个流程应该是严谨规范的,而高校工会目前的现状是,没有形成完整的流程体系,比如说,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严格来说,会计科目是准则规定的,但由于高校工会的特殊业务,可能不是完全适用于高校工会,所以高校工会的会计科目设置往往过粗,不能精确反映每笔收入支出的性质;财务收支没有按照规定做到日清月结,没有办法做到及时出具报表,可能还会出现错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经费的报销程序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高校工会的经费报销是工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但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并没有严格它的流程体系,且手续不健全,没有必备的审批审核流程,可能会导致账目混乱等问题。同时,高校工会还存在经费支出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比如说,餐费、礼品费等项目的范围太广,容易给有心之人可趁之机,利用经费报销获取私利,给工会造成损失。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

如上述第一条所述,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不健全,流程不规范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制度的约束。目前,工会财务管理仅有《工会财务管理办法》和《工会会计核算办法》这两个制度规范,但由于这两个办法仅是从原则上规范工会财务管理,并没有具体规定其记账方法、审批程序、核算监督等细节,也没有强制性要求工会必须达到什么标准,因此,高校工会往往不会重视这两个办法,还是使用自己的一套习惯做法,所以导致出现上述所说的经费报销流程不规范、审核审批不严等现象的发生。所以制度的完善对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是根本性的。

3.人员不重视,人员配备不合理。

首先是高校工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很多领导认为高校工会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服务机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学校服务,肩负着组织、引导、服务师生和维护其权益的重任,所以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财务管理,因此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无足轻重,进而高校工会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也不高。

更为重要的是人员配备问题,有些高校工会由于规模较小,可能只设置一到两名财务人员,或者聘用兼职人员,普遍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形,详细分工、相互牵制等内部控制体系中要求的内容无法实现。这样显然不符合《会计法》中有关会计不能兼任出纳等的规定,同时也不符合财务工作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规定,比较容易出现贪污挪用等舞弊问题。另外,记账与审核不分离,监督审核体系也容易出现问题。

二、对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上述讨论了高校工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1.完善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流程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过程。

在流程方面,如同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样,高校工会的财务管理也是有一定的运作流程的,同样要经历计划、执行、监督等过程。

首先是编制预算,高校工会应当强化预算编制体系,将任务分配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减少资金的闲置浪费。高校工会经费预算是计划的资金表现,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高校工会的财务管理从预算开始,把编制与执行预算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切实落实到计划中,从高校整体利益出发,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使收支平衡,做好预算工作。对预算的审批也要有一定的规范,对超过一定标准的大额活动,实行集体讨论或联签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

其次就是账务处理过程,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账务处理,完整反映高校工会的财务情况。我们应按照规范的会计准则进行记账,无论是明细账、日记账,还是总账都应记载清楚,核对无误,同时注意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账务处理的最后一步就是编制会计报表,它是财务人员每月必须上交的材料,是领导决策的有力根据。高校工会可以根据会计报表系统归纳经费的收支情况,分析其合理与否,进而根据它来调整相应的缺陷。

最后,财务管理的监督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同企业,工会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即经费审查委员会,完善经费监管过程。经费审查委员会应对上述的财务预算过程、账务处理过程进行审查,增加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杜绝资金使用的不合理性。通过内部审计过程,可以督促财务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财务工作,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使财务管理过程更加合理准确。

2.加强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化财务管理各过程。

至于制度方面,我们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工会的财务管理自然也不例外。高校工会应当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的落实,重视制度的执行,应注重在现有的两个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更加细节性的内容,详细规范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来说,高校工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会财务核算方法、资金管理、经费管理与使用制度,明确各相应的制度,使高校工会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全工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里主要指财务的内部控制,包括现金出纳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程序的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控制制度、经费支出管理控制制度等。比如,我们的制度中要明确规定:一切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存入银行,不允许“坐支”现金;对各项经费支出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工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同时结合高校工会的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具体的经费支出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3.重视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建设,强化人员配置与培训。

首先,作为高校工会的领导阶层,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是必须的,激励财务人员,提高财务人员的激情也是他们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大家的积极性都提上去了,高校工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其次,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配备专门的高校工会财务人员,并且会计人员必须按规定上岗,不能一人兼多职,明确划分高校工会财务各个不相容岗位的工作职责,设置工作岗位时要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准则,明确权利与义务,以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最后,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目前中国的会计准则处于不断修订完善中,作为财务人员也要及时更新知识,紧跟社会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经费检查委员会的作用,对工会经审人员展开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及时发现高校工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以防范违法违规舞弊现象的发生,促进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结束语

高校工会的收入主要是学校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的,所以用好这笔钱是我们的责任。既然广大师生把这笔钱交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谋福利,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与期待。高校工会作为党和国家密切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广大职工群众,另一方面,高校工会作为广大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积极维护广大师生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高校工会积极致力于保护劳工权益,和谐劳资关系,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工会财务管理与高校工会日常工作是紧密相联的,是各项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也是确保高校工会成员积极性的基础。正如本文所述,目前高校工会财务管理无论是在人员、流程还是制度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各个方面都需要我们努力改变,使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更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高校工会日常事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郭锦菊,那仁岱.新时期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探讨[J].内蒙古经济与科技,2008.

[2] 刘向东.浅谈企业工会财务管理[J].商业经济,2009(9).

[3] 郑宝云.浅谈高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11).

[4] 严小平.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探讨[J].中国科技、经济、产业论坛,2011,10.

[5] 胡爱华.加强工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J].兵团工运,2010(4).

[6] 肖超苏.正确认识资金时间价值、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J].中国知网.

[7] 陈昌龙.财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 李秋红.如何推进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3(12).

[9] 麻欣晖.基层工会如何开展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12(26).

[10] 李轩瑜.浅谈如何加强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纽带作用[J].企业经济,2012(23).

[11] 吴宇国.对工会面临的新课题的探讨研究[J].瞭望,2011(21).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关系到院校的正常运转,也影响到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到学校财务工作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尽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一、规范财务管理,落实全面预算

(一)规范财务预算审批程序

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预算超支。分析和探究其预算超支的主要原因便是:财务预算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首先规范财务预算审批程序。

1. 高职院校的经费预算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对于没有通过审批的经费预算坚决不能执行。院校所有的经费开支,必须在预算金额和预算时间的范围内。

2. 确保财务预算申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预算审核时,应该采用网络电算化审核和实际核对相结合,确保财务预算申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会计核算中心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相关原始凭证和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核算和审批,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资金运作是否正常,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要求负责。一旦出现问题,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严格控制预算超支。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预算超支,确实需要追加资金的,必须由高职院校的院长和主管财务的副院长同时签字,由相关院校的财务部门专门作出书面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方可按规定执行。

4. 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审批责任追究制。高职院校院长是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财务的副院长是主要责任人,相关执行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各院校负责人必须对经费申请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及预算执行情况负完全责任。

(二)审慎分析和处理财务预算执行结果

1. 高职院校应审慎分析和处理财务预算执行的结果。高职院校的上级部门,应把分析和处理院校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作为其领导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2. 使用奖惩手段正确评价院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应由院校组织相关人员和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对于经费预算执行得比较好的院校,可以用其正常经费的结余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院校有关责任人还要作出严肃处理。

3. 依法对预算执行中存在重大问题的院校给予处理。对于财务预算执行不力的院校,或因财务预算执行不力给院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或因财务预算执行不力而严重影响院校正常运转的,应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行政处分和一定的经济处罚。

(三)加强采购过程管理

第一,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配备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采购员。第二,采购员对于院校所需的大宗物资采购项目负责做好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入账及监督工作。第三,严格执行采购预算申报制度,必须按照财务预算规定进行申报,建立详细的采购申报清单。第四,采购申报清单必须对于申购物资的明细进行详细地说明,说明包括:设备或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预算及经费来源等;对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对设备的用途、利用率、添置的必要性及维护费用等进行科学地论证。第五,院校的财务部门要做好详细的采购台账,严把设备及物资的报账关,确保验收、登记、入库等方面手续齐全,账目和实物相符合。

二、完善财务台账,规范收支管理

(一)完善收支台账,夯实管理基础

最重要的是要规范学校现金管理,各院校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防违规使用现金现象的发生。根据有关规定核准后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保管,防止不良的财务行为,严防财务管理漏洞。

1. 完善收入财务管理

首先对各院校财务收入管理实施全程监控,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实行严格地督查,严防存在于核算外的资金,杜绝私设小金库,搞真假帐、账外账等瞒天过海的手段。其次要着力对院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票据等进行严格地检查。再次是搞好清产核资,严防资产非法运行或非法资产合法化。

2. 加强支出财务管理

首先要严格管理各种支出经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严防虚列开支名目、高发票低开支、冒领等财务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其次是核查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合,特别是各种原始票据、凭证、工程合同、审计结论、会议等,必须相互符合。再次是在进行基建工程有关的核算时,必须与实物相匹配。另外还要搞好核退、支出事项的监督,严防用虚假发票回流冲抵、弄虚作假。

3. 强化往来账目管理

首先院校应建立详细的往来台账,对往来款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控, 严防出现收支账目挂靠成往来账目,以逃避预算监督管理的行为,建立健全院校往来款项常规清算制度,确保结算及时。其次是重点查看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再次是做好借款管理工作,原则上一般不允许个人向单位借款,要严防借款不还或超出追溯时效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出现呆账、死账等经济损失。

(二)完善资产台账,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第一,加强工程核算,工程结算后应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目。第二,落实固定资产台账管理,严防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入、出库手续,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理、盘点工作。检查产生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入账,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以及与院校内部资产备查账是否相符、账实是否一致。第四,做好固定资产的申报、处置流程及有关部门审批。

三、坚持有效监控,确保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财务管理监督是确保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有效措施。首先要构建领导监控负责制。其次要构建群众监控负责制,特别是要强化院校内部的民主理财,提高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再次是坚持社会监督负责制,构建立体监控管理网络。

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要加强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财务专业素质。第二、要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财务管理,促进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要加强广大教职员工和财会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第四、要加强财务方面的法律、纪律教育,不断增强守法意识。

参考资料: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社会服务化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的组织性质定位。后勤组织隶属事业单位,以往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学校的行政拨款,体现的是后勤集团的非企业性质。高校后勤社会化后,高校后勤集团就体现出资产权的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均成立了自己的后勤集团或者服务总公司,在与学校资产剥离过程中,后勤集团使用的资产权属的问题就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高校后勤集团权责利不清楚,也就是成本管理不健全;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组织机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核算体系不完善。

1.高校后勤所实现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注重社会效益。为维护政治稳定,高校后勤服务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所出售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本来应低于社会水平,差额部分即是贡献的社会效益,这部分贡献对它本身而言是要付出的成本,也称为“社会成本”。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高校后勤维持最基本的再生产需要对付出的成本给予补给。现在高校后勤“社会成本”没有明确的补偿机制及办法,由于制度的缺失,只得通过无偿占有、使用学校的资源和财产补偿“社会成本”,使高校后勤的成本核算不真实,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成本核算。这造成公办高校后勤的权责不明、成本不清、管理混乱,是妨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原因之一。

2.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高校由于总体的目标要求公益性,后勤实体采用的经营目标带有双重性,它影响着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后勤经营服务的对象是高校的师生员工,面对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后勤经济实体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目标;一方面,注重公益性的优质低价、保本经营、服务育人,讲究社会效益,不能一味追求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实现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所以,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思维的顽疾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梳理和根除,就很难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财务的管理效果就不佳,执行的力度就大打折扣。

3.核算体系不完善。由于高校经营实体的行业特征,行业的多样化导致财务核算的多样化,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工作人员面对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可遵循的标准及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因而直接影响财务的核算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财权分散。由于高校后勤涉及的对象范围比较广泛繁杂,其财务的管理的范围也比较广且复杂,它涉及水电、通讯、校园的绿化卫生、餐饮、市场、摊点、商铺,日常的房屋修缮、车辆运行及维持、学生公寓管理、外教及留学生后勤管理等。各种管理的对象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完全依靠学校拨款维持;有的虽然略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仍有很大部分由学校拨出的经费维持;而有的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这种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特点下,一些高校为了迁就这些特点和协调相关部门的权责利关系,而将后勤的财务实行分块管理,设置多个财务管理机构,分别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将整个后勤的财务划分成若干块,却没有细则对之进行集中管理,使整个后勤的财权配置过于分散,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管理不到位、部门利益冲突、管理难以协调的局面。

二、高校后勤财务的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高校后勤的的属性由高校后勤的公益性决定,就是后勤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坚持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宗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后勤的经济实体对高校校内市场的依赖性决定了后勤的公益性,由于后勤服务必须保证学院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的开展,因此部分商品和劳务的提供不能完全按市场法则计算进行,如绿化、保洁等服务,服务项目及一部分公益,这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院,需要运用学院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体系进行核算。同时,市场经济性质是高校后勤实体的重要特征。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首先,要注重后勤管理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属性的统一。坚持后勤管理二重性的辩证统一,确保高校后勤管理向社会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发展;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后勤经济实体持续发展。其次,要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定位。财务管理的作用、特征和任务的要求形成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将高校后勤财务主体定位为实行独立财务预算和决算并承担财务责任的经济实体;建立一种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形成筹资、调节、分配、监督等财务职能;树立市场价值观念、竞争机制观念、风险机制观念等理财的观念。对经营型,一般考虑收取租金的方式,如:学院的街面房、部分食堂、超市、报亭等,对自主经营的食堂、超市采用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定的方式,在满足广大师生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再考虑核定其产生的经济目标。

三、认真实行成本核算,提高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

高校后勤是从高校这个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的,因此成本观念淡薄。高校后勤所谓的成本是不真实的,它所占用的大量资产是无偿使用的,既不付使用费,又不计折旧的,特别是一些院校还有很多行政人员和临时人员的工资和待遇仍由学院承担发放,实行企业化管理后,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会计行为,实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上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成本项目,保证成本真实正确,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相比较

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财务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一些筹资行为、投资行为和经营行为等等;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财务关系,而且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财务关系;第二,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来讲,主要是扩大高校的筹资渠道,并且安排好学校的预算,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并对高校的财务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对比可知,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二)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较

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管理对象更好地发展,但是由于对象自身的性质不同,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讲,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下:第一,对于企业来讲,一般都属于盈利性质的企业,那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使得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围绕这一目标产生很多的财务管理行为;第二,高校主要是扮演着为社会或者企业培养人才的角色,所以其主要的财务目标是为了尽量地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节约成本,同时扩大高校的融资渠道。

(三)财务管理的环节

虽然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讲,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手段都不尽相同,但是财务管理的环节大同小异,主要都包括:财务的预算、财务的控制、财务的分析等等,不过高校与企业在财务管理环节的具体内容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手段的重要性

(一)能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

由于高校与企业的性质不尽相同,高校创造的利益是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无法用一般的考核手段来衡量。但是,对于高校来讲,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考核,可能就无法更好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如果引入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建立一定的考核体系,从而能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业绩进行评判,充分认识到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二)促进高校财务建立更加全面的预算体系

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来讲,进行合理的预算和资源的配置非常重要,所以如果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引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的手段,有利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中建立全面的预算体系。这样,能够对高校的财务建立更加科学的预算,对高校的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三)提高高校管理层的财务控制意识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高校的管理层缺乏财务控制的意识,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方面也比较随意,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如果将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引入到高校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那么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层的财务控制意识,使其能够对资金的流向和收入有着严格的管理,更好地对财务进行控制和监督。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手段的措施

(一)高校财务预算阶段引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手段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目前的财务预算管理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因此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陷入困境之中。同时,高校的预算对于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开源节流的关键点。所以,在高校财务预算阶段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非常重要。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对于很多高校来讲,只要不出现财政赤字现象,就代表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非常成功,这样的目标不利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的不断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例如:每年或者每个季度制定一定金额的留余等;第二,要合理地解决高校的资金来源和流动问题,解决高校资金来源不能够仅仅依靠提高学费来处理,还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预算,从而为高校进行资金节流,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校有着充足的资金进行发展,避免以往财务预算中的问题。

(二)确立以预算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财务的预算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手段,引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预算这一核心问题。所以,在引入企业现代管理手段之后,需要确立以预算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体系,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流程,很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流程不规范,进而使得很多预算缺乏有效性和正确性,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必须要规范财务预算管理的流程,使得预算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第二,利用高新科技进行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对于很多高校来讲,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流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因为很多预算工作需要人工进行处理,这些工作非常耗时,从而影响了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代替,能够更好地提高财务预算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严格的高校财务管理监督体制

对于很多高校来讲,都缺乏一定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使得很多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实施一些损害高校利益的行为。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在引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手段之后,需要建立严格的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流程,为了更好地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又不影响高校财务工作的正常流程,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流程,同时配合实施科学合理的监督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第二,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提高自身素质能够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服务;第三,保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来讲,会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所以为了确保高校财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要确保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监督人员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四、小结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高校财务; 财务管理创新

引言

自从我国实行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各地高校建设如火如荼。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的困境中,众多高校开始以银行贷款、社会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费筹集,但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财务预算,银行贷款额急剧上升,教育部给出的高校办学条件的详细规定更使得财务负担日益加重。然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无论在理念、风险意识、人员素质,还是在管理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都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滞后的财务管理是使高校财务危机突显的重要原因。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企业财务管理视角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期望能够引入企业管理手段,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

一、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殊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所有者缺位

我国高校的建设投入者和教育出资人主体是国家,即国家才是高校净资产的最终所有者。然而国家把这些资产交由高校自行经营管理,对其投入和产出并未设置相对应的考核指标,既不存在偿还要求也无需共享经济利益,这种特殊制度使得财务管理的所有者缺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高校财务问题。高校管理者在独立行使法人权力的同时却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以致高校资源严重缺乏监管,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减弱趋势。

(二)财务管理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缺失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前,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仅限于财政拨款的收付实现,根本没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后,高校的规模和资源结构出现了重大改变,其财务管理涉及的经济行为更广,财务风险明显增大,此时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的重要性突显。然而目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统一核算口径,具体指标极其简单,无法体现高校的经济效果和发展速度等,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更是无从谈起,毫无规则可循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践自然漏洞百出。

(三)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无论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还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都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这个问题在高校当前的形势下更为突出。一旦财经纪律不严格,个人或小集体追逐利益的情况泛滥,财务管理的统一领导的效率必然受到限制,然而过分强调领导权力又不符合决策现代化的要求。虽然高校财权被分配给校长和中层干部掌控,但由于缺乏完整或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在工作实践中相互推诿,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较低,高校整体财务运行机制非常不健全。

(四)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

在国家全额拨款时期,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相对简单,核算要求低,选择工作人员时以解决教师职工家属就业为主,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偏低,这种做法沿用至今。虽然在高校发展及其财务内容日益丰富的要求下也引进了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但大多相当于记账员和出纳员,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岗位则被某些财务管理素质低的人长期占据,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技术、职业素养、沟通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这种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对高校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影响。

二、高校财务管理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价值

高校的发展与社会进程更加融合,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具有广泛的价值。高校财务预算受到自身不合理预算编制的制约,而且前期缺乏充分的数据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由此导致极差的执行效果,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能够促使高校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的整体调控作用。在预算体系中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特别是加强对引资成本较高的BOT固定资产项目的核算,可以真实反映高校资产的运作成本,能客观体现出高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财务分析体系,通过增加对影响高校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来补充单纯定量分析的不足,更为客观地反映财务现状,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高校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无形的,因此高校业绩考评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资金使用层面的考核体系至今尚未完成,以至于大量高校资金悄然流失,这就需要运用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来逐步实现考评体系的建立,从而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当然,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引入还对提高高校财务控制意识和财务风险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采取严格的财务控制能够把握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有助于推动高校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成功实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加剧高校财务风险的重围中,只有尽快借鉴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把握财务平衡,避免财务风险,实现高校长远的发展。

三、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引入高校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财务管理理念转变障碍

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引入最先受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的阻碍。目前高校经费来源渠道渐广,融合了财政补助、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附属单位收入等多种渠道,而且在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进及教职工待遇提高的形势下,某些高校为了满足事业发展,选择向金融机构融资,筹集经费方式的变换带来了使用成本的产生,这种新局面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及时做出改变。然而绝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意识转变重重受阻,目前管理意识普遍落后,严重缺乏投入产出意识,资金无成本的观点没有根本转变,以致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引入困难。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差

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顺利引入需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基础。虽然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及其自身财务管理体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整体条件存在较多不足,信息化程度差,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和技术来完善各种财务软件的应用功能。绝大部分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在分校区管理、二级财务管理、无纸化办公等方面均未实现全面的网络化,以致一级财务对二级财务的指导与监控不力,同时内部教职工对本校财务数据不能查询和核实。也就是说,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尚未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实际应用,大量校内资源无法共享,使得重复劳动多见,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上的缺陷自然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引入的难度。

(三)财务管理人员能力较低

传统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比较重视,但从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角度出发,良好的思想素质固然重要,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亦要高。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整体偏低,这不但与高校财务工作内容的扩展存在明显的矛盾,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引入面临的重要障碍。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领导层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较差,视野不够开阔,还没有完全摆脱长期以来沉于具体事务的狭隘意识和作风,再加上传统体制的影响使得财务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不甚合理,而且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够扎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进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引入更是不利。

四、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路径

(一)确立以预算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体制

不断发展的高校在实现其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确立以预算为主导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科学预算并强调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同时对一系列指标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具体来说,高校可以从建立执行力和控制力较强的预算监督管理组织、制定预算执行方案及相应的考评方法、普及先进财务软件及其他相关技术手段这三个方面逐步落实。

预算监管机构的有效运行是预算执行的良好保证,其组成人员应该是一支以校长或书记为主要领导、以财务审计职能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组织部即教务部高层管理者为重要成员的管理队伍。完善的预算执行方案让高校预算工作有序进行,同时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来对各单位或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考核,更加有助于高校目标的实现。此外,先进的财务软件和其他相关技术的运用能提高预算效率,比如建立数据接口,在财务软件中设置部门和项目的正确对应关系;增加部门预算软件数据直接向财务软件下达预算指标的功能,减少人工录入凭证的主观失误。

(二)引入全面预算和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全面预算是在合理资源利用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销售和财务等各环节的统筹安排,具有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业绩评价等多种功能,在高校中的具体做法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将各种业务开展转化资金核算的方式进行统筹安排,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运用全面预算可以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并促进高校战略目标的达成。

资金的时间价值即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随时间的延续发生增值,它是以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普遍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考虑的重要因素。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其资产的真正价值,把引入金融机构贷款或BOT固定资产的产生的贷款利息等超出构建成本的支出计入购建成本中,改掉在预算中用资本性支出中的财务费用进行支出的旧习,从而减小购建成本的核算决策的偏差,实现对高校资产的妥善使用。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过于简单,不能反映整体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因此必须予以建设和完善。首先必须统一收集高校各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然后通过专业的系统分析来评价和剖析高校阶段性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成果,对已经完成的财务活动做出客观的总结,并细致地列出整个运行过程中的利与弊、得与失,最终得出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能借助这些重要的财务信息来实现对未来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改进,帮助形成更合理的经济优化决策。

(四)推广现代化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

高校财务管理要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有效集成、整合、优化及运用,必须尽快加强对现代化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整个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过程都涉及先进财务软件及其他相关技术方法的运用,比如预算项目对应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保证项目经费使用范围与经济业务性质相一致等。

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来提升高校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的功能,实现财务信息的无纸化网上传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了资源。在丰富的校园网络资源基础之上开发财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公布各方面的财务信息,使高校各单位和部门的使用者可以及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准确的财务信息。建立专门的数据端口对接,实现将决策层需要的数据随时上报,并通过不同的口径进行汇总,于是高校领导层就根据这些不断更新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关预测分析,从而形成准确的判断和决策,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战略计划,最终达到财务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理财观念的可行性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市场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这一子系统提出了新的课程。如何适应市场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

高校属于社会公益型的非经济实体性质。其财务活动与以提高收入、增加盈利为目的生产经营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不是用企业经营效果的考核方式和指标来核算,也不能用精确的数字和金额来衡量其财务成果。但是,高校事业单位所担负的工作和业务活动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占用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既要发生劳动占用,也要发生劳动消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这种占用和消耗从价值形式上既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占用和消耗,同时,如果将这种劳动占用和消耗与事业单位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精神产品等相联系,就不难看出高校的财务活动与企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具有某种共性。例如: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等,这就与企业经营收入决定于营业量有类似之处;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办工玫、委托培训、科技咨询等开展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而获取一部分资金。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改变以往的“账房先生”形象,积极引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全方位贯穿于高校的整个行政、财务活动之中,促进高校各项业务活动讲究经济核算,降低物质消耗,加强教育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分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

二、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几项主要内容

1.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成为学校系统决策机构之一。众所周知,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只是一个“记账型”的机构,学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决策和实施过程,都是由党政部门或有关教学业务部门负责。作为学校资金管理的枢纽——财务处(科),却被排除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之外,只是在其它部门办理业务时,起一个出纳和记账员的作用。而其它部门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往往重任务、轻效益,即使从形式上满足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要求,也很难科学的评价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也相对削弱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职能,形成经费使用过程的财务管理真空。即便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费的使用起到了某些限制作用,但相对于教育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要在宏观上管好、微观上用活教育经费,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赋邓与财务部门的职能相适应的决策权、管理权、考核权等。把财务部门作为决策机构之一,参与决策和管理学校的整个经济活动。

2. 实行教育投资项目管理。教育投资项目管理,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教育投资项目选择、拟定,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项目评估论证,项目选定和实施后的考核、监督、效益评价等一系列管理过程。投资项目管理,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之中。企业在进行生产性投资时,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研究和评估,以防止盲目投资、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务,造成生产和经营上的损失。具体到教育事业单位能否引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教育成果、人才成本、经费使用效益等都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科研项目的选择等,就很有必要实行项目管理。

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学校的教育与科研发展规划;项目的使用人群、频率和寿命期如何;项目投资是否在规定的资金运用计划之内;项目的采购程序、地点、价格;项目的经济性管理费用和配套设施,劳务费用及其费用来源;项目建成前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对比分析等等。这些分析评估内容,无不与财务活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步伐,改变以往的学校财务部门只管记帐、不管分析,只有负责报销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参与评估的权力的失衡现象,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向多功能方面转化。

3. 引进成本核算管理机制。目前,高校的经济核算仍然是以经费支出为主,不考核利润,缺乏人才成本的核算。但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投资过程始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终端是培养对象,即对社会形成的各类高等教育人才为社会财富所做出的贡献。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数量、质量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培养符合这些标准的学生的耗费,才能真实地、综合地反映出该校的投资效益水平。高校人才成本核算就是对高校培养合格人才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的核算。因此,我们从考核高校投资效益的实际出发,应该进行高校人才成本核算。此外,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前景来看,计算人才成本,补偿教育支出是考核高校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成本核算原理告诉我们,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计算成本必须正确核算费用,必须采用专门方法处理固定资产折旧、大宗修理费等递延费用。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财务管理必须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的有关方法,考核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确定办学的最佳经济方案,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4. 高校财务订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信息源地。要做好教育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评估,必须充分搜集和掌握有关信息资料。学校财务部门在进行财物购置、款项缴拔、转账结算等方面,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等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发生联系。因而,在财务活动的分析、经济信息的获得方面有较优于学校其它部门的特点。这就说明财务部门有能力作为学校经济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传递经济情报、提供核算资料、反映学校资金状态和信息反馈的作用。目前的学校财务管理一般只机械地对上级提供有关数字报表,而很少为学校内部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资料。同时,有关部门也不习惯进行财务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这就容易出现办事盲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对教育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从当前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只有使高校财务部门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信息源地,才能使财务工作由单纯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反映,使过时的数据变为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资料,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反馈系统。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面向全社会开展自主办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制的新模式。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必须具备较高的办学管理水平以及较好的办学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在财政上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因此,在这种基本要求的推动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改革,高校的筹资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收入支出结构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调整,在客观上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研究

1.有助于实现高校筹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促使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提高在高校办学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意识以及社会开放意识,转变传统的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办学理念,并在高校内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融资渠道,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完善高校财务管理活动可以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管理的科学性。借助于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促使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建立系统的成本核算机制,将高校的办学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作为评价指标,进而对高校有限的资金、师资以及教学设备进行管理,因而有助于优化高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3.可以强化高校的财务监督管理。财务监督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系统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重点财务会计工作业务的监督管理,并配合实施财务管理轮岗制度,可以督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也可以延伸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理论知识深度,因而有助于在整体上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1.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监督控制体系不健全。由于部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因而未能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在财务管理上的决策随意性较大,不仅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差,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十分不利。同时,由于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相应的监督控制,更是直接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管理以及决策制定缺乏相应的制衡,导致在财务管理上经常出现各种问题。

2.财务管理责任制度体系不完善。由于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统一领导以及集中管理的方式,导致高校各个院系或者是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并且也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责任体系,导致相关人员在落实财务管理措施上的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3.高校的筹资渠道单一。当前高校正处于扩张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高校的筹资渠道过于单一,甚至仅仅依靠等、靠、要国家财政拨款,直接造成部分高校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也十分不利。拓宽高校的筹资渠道,增加高校的资金筹集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高校财务管理手段创新模式

1.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是正常开展高校财务工作的指导依据,同时也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除了对正常的财务工作业务流程进行细化规定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在经济责任制度以及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进一步的完善优化。

对于高校的经济责任制度,应该以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财务会计问题作为目标,通过明确具体责任制度规定,建立分级管理的模式,对于高校的不同院系以及管理部门建立不同层次的高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具体的管理模式上,可以采取校长或者是分院院长负责制,主管领导以及财务领导问责制,通过这种模式督促具体执行的财务部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

对于财务管理预算制度,在制度的设立目标上,除了要发挥对于高校支出的控制管理作用外,还应该尽可能的优化高校资金等资源的配置管理模式。通过总结分析高校的资金主要支出项目并结合高校教学以及办学规划的调整,促使高校内部各个学院以及管理部门协调起来,提高高校资金的管理效率,促进高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一系列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调整高校管理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调整,重点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首先应该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增加高校的资产管理、筹资融资以及资本运营等相关内容。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规划以及财务预算制度,并重点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预算标准进行差异分析,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能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3.建立多元化的高校筹资渠道

资金是高校教学以及科研等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对于高校资金来源,应该摒弃传统的等、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思想,拓展思维进一步拓宽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在具体的筹资渠道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重视社会捐助。社会对高校的捐助也是高校重要的筹资渠道,这在发达国家高校办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我国高校管理部门也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办学思路,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吸引社会捐助资金,可以利用校友会积极筹措社会捐助资金,并将社会捐助作为长期系统的工作持续开展。

第二,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筹资。高校作为社会科研领域的前沿阵地,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与校外企业联合的形式,将高校内部的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来增加高校的经济效益收入。可以借助于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或者是在企业内建立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的方式,降低高校的成本支出,提高高校的资金收入。

第三,可以采取联合办学或者是融资租赁的模式实现资金筹措的多元化。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高校也应该转变理念,借助于联合办学或者是融资租赁的模式,避免由于大量借贷造成债务负担,同时实现高校资本的优化,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4.完善高校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必须重视财务控制监督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控制监督机制,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约束作用。可以组织由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审计监察部门以及高校的教职工共同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并重点针对高校教学经费的审批、高校经费的保障管理以及经费预算的执行。通过强化预算管理的模式,对于高校的一系列财务活动进行重点的监督控制,尤其是专项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审批以及各种招待经费,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及高校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管理,避免各种财务违规现象的发生。

结语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高校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总结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创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拓展高校筹资渠道,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财务管理;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稳定发展。高校只有尽快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管理会计作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以后,能够提升高校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合理配置高校资源,让高校获得良性的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

(一)政策不完善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过程中,招生规模的扩大,不仅为就业带来巨大压力,还使高校自身的软硬件设施面临着严峻考验。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要求高校尽快将教学设备配置齐全,做好各类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如此一来,极大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难度,也容易产生很多不安全因素。即使国家逐年加大了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资力度,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与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相比,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资还远远不够。如果采用提升学生学费的方法,除了会对学生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以外,在政策上来看,也是不可取的。很多高校虽然也会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投资帮助,但是这部分资金很少,对此只能采取举债办学的方法,通过银行贷款,确保学校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样高校将承担高额的债务,并在恶性循环下,为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风险。目前,我国缺乏明确的制度来规范高校的这些行为。因此,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高校合理使用资金,并运用好管理会计,加强对经费的管理,推动高校教育平稳发展。

(二)制度不健全

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发现很多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财务安全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通常重视核算,轻视管理,没能积极作出财务风险评估。如此一来,财务管理风险容易被放大,从而引发了高校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出现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包括日常运转困难,拖欠职工奖金、津贴等。在高校改革步伐加快的今天,高校已经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国家财政拨款的相对减少,加大了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间的矛盾,也为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筹措压力。高校在资金筹集、调度以及运动等方面,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然而,我国很多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这些财务管理行为。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建立起与财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制度,如预算激励机制等,并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保证资金安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外部监管力度薄弱

在高校财务安全方面,教育部门也很少在整体上作出规划,管理、监督力度不足,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通过对高校财务危机分析可知,很多高校在银行有巨额贷款,且以商业贷款为主,这让高校承担着极大的还款压力。而上级主管部门也未提起重视,对于高校的这些行为,没有加强管理,特别是未能限制高校贷款规模。另外,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使用投资资金时,约束力也不强。正是外部监管力度薄弱,导致高校财务风险不断加剧。因此,加强外部监管力度,是减少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全面预算加强对财务的规划与控制,可见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包括对财务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与评估体系不健全等,从而影响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导致资产大量流失。高校财务预算主要包括收入与支出预算两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各高校资金收支更加复杂,需要应用管理会计,加强对高校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结合高校各项活动开展情况,对资金作出合理的预测、评估、分配以及使用,同时从高校教学、科研等实际情况出发,将基本收支测算出来,把高校整体发展规划、预算编制与年度工作重点结合在一起,让高校预算管理更加精细化与科学化。此外,还要在预算中纳入收入与支出项目,结合高校具体状况,对各院系与部门的资金、资源的分配,成本费用的支出标准等,均需要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论证,确保其公平性和透明性,让资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减少浪费情况。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投资作为一种现代企业活动,近年来在高校发展中逐渐兴起。通常而言,投资项目都存在一定风险,且环节较多、周期较长,一旦决策失误,将会对高校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在项目投资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合理进行分析,保证决策的有效性。此外,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对外投资职能通常由高校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高校后勤产业公司等机构履行。随着国内高校的飞速发展,高校逐年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这种机构模式在减少投资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升投资效益上发挥出重要作用,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高校在投资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的投资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理念,让投资活动的可行性论证得到了加强,严格控制了专家评审、审批等程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投资风险,保证了投资能够获得成功。

(三)责任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建立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主要以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财务管理主体,把责、权、利结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在高校快速发展形势下,以往统一性财务管理制度很难满足当前高校的发展要求,其财务管理工作通常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由于管理方法落后,效率不高,很难在高校各部门中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制度,无法实现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这样会导致教育资源出现浪费情况,也不能提升其使用效率。高校通过将责任会计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形成多层次的财务责任主体,并各自履行好相应的财务责任目标,在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期间,让各级责任中心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如此一来,可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更好的发挥责任会计在高校中的作用,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完善办学制度,从而形成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管理会计在高校战略决策中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管理方法中的一种,主要利用各种方法把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管理会计应用范围得到扩大,提升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为单位的战略发展服务。而在高校经营发展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以后,能够加快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步伐,让以往单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得到改变。同时也使高校加强对外部发展环境的调查,掌握竞争对象的情况。在开展战略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高校外部环境作出全面、细致的分析,及时掌握高校财会工作相关信息,这极大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量非财务信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通过实行战略管理会计,高校可以及时获得很多重要的非财务信息,包括高校内外相关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此外,高校在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时,也要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将管理会计的核心潜能价值充分激发出来,确保从整体上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语

近年来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帮助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规范会计核算程序等,有效提升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高校要想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对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只有高校尽快建立起与财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方法,才能让管理会计得到有效应用,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郑海鹰.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商业会计,2016(14).

[2]刘颜华.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8).

[3]张濛,王迪.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6(08).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应用于高校管理中,可以让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竞争筹码,并获得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精细化管理理念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者需要对管理领域进行延伸,并且要对服务职能和监督空间进行拓展,能够全方位覆盖财务管理的全部过程。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强调“细”,即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管理,并且要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这些流程和规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细化

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的细化可以使资金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对财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导致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向高校的各个管理领域深入,对既定的资源可以达到控制和调配的目标,这样就可以让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管理人员在具体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预算进行细化,并让学校的成本和学校的每项支出相符。例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预算项目,定~和支出情况的细分,并且根据学校各部分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方案,再向领导部门递交预算方案。此外,管理人员在分配和预算学校各院系的财务情况时,需要定期监督检查项目的收支情况,这样资金的使用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建立健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

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科学落实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细化和整理,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管理落实办法,并使其形成完整的管理工作体系。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从而服务于信息管理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定期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务管理内容设置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的运作,可以使财务在预算,支出和审核等各个环节按照规范操作,这样人工操作量会大大减少,可以使人为因素产生的管理误差减小。另外,通过完善的信息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可以达到相互监督和资源共享的目标,这样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透明。

三、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非常必要。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后才能更好的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因为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需要不断变化和更新,因此财务人员长效学习机制的建立非常必要。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各项财务事项的处理也会更加科学,这样才能达到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必要,高校管理层可以通过宣传和讲座等活动,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工作技能。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职业道德提高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高,并且能够以法律为依据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将高校财务工作中挪用公款和做假账等现象消除,因此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必要。

四、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文化的渗透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文化需要高校的每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高校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规范,这样形成的财务管理制度层次清晰,指导性强、全面细致。这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让每一个财务人员学习,并对其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加强了解,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奖惩制度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高校每个人内心深处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将其形成一种高校财务管理文化。此外,在高校组织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才能使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推行。高校领导,采购员,学生、教师等人员都要支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是高校财务员要严格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财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经验式和粗放式管理方式造成的弊端,在解放思想和管理观念革新的基础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迈上更高层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财务工作的疏漏可能会影响高校的经济状况。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非常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将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落实到位,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管理目标。文章主要从“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细化,建立健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文化的渗透”等方面探析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1,02:108-109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文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并且已经成为高校正常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可以说,不少高校财务内部和外部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而有效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课题。管理会计是当前现代企业中普遍应用的财务管理活动,将其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可以帮助高校抵御财务风险,护航高校健康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财务管理风险,总的来说,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原因

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框架下,不少高校对其财务安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财务工作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统一负责,但在日常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有定期的财务风险评估和管理意识,除过负责统一管理学校财务的部门以外并没有一个常设机构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研究,那么学校财务可能出现的风险就有可能被放大了,这无疑就增加了学校财务产生问题的可能性。

(二)政策原因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不断扩招除了对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以外,还对高校本身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要应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校需要不断购进新的教学设备,扩建校区,进行新校区的建设等等,这些都给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投资和扶植力度,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国家对于高校的投资力度目前来看还是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发展对于资金上的需要,而随意提高学生的学费标准不仅对学生本人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从政策的角度上来说也是不可行的,而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投资帮助更是杯水车薪,因此不少高校只能选择借债进行办学,向银行借贷大量的贷款来进行学校的建设,这样学校无形中就背负上了巨大的债务,并且陷入了恶性循环,整个学校的财务状况就出现了潜在的风险。

(三)外部监管缺失

有关教育部门缺乏对高校财务安全的整体管理规划管理,这导致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在无形中被扩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不少高校之所以出现了财务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由于大量向银行贷款,而且这些银行中巨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这对于高校的还款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绝大多数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并没有对高校的这一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缺乏对高校贷款规模的限制,外部监管的缺失无形中加剧了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主要实行财务会计制度,这一制度虽然能够对高校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监督和管理,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校市场化发展的今天,这种单纯进行财务预算和管理的传统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下高校的发展,而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其不仅具备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高校的日常运行提供财务方面的预测、控制、决策和评估作用,提高预测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效确保高校财务安全,因此有必要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总的来看,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财务规划控制功能,在这一过程中,预算管理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我国不少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突出性的问题,如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足、预算编制方法落后、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估体系不完善等等,导致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由于财务预算一般涉及到高校收入和支出两大块,且市场化条件下高校资金收支日益广泛化、复杂化,因此有必要引入管理会计,对高校财务进行全面预算和管理,科学灵活地对高校的各项活动进行预测、评估,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根据年度或教学、科研计划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科研规划测算基本收支情况,使预算编制和高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全面推进高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对外投资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和兴起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对外投资主要由高校后勤产业公司或高校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履行对外投资职能。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对外投资的脚步也随之加快,因此为有效规避投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高校应将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和投资风险等概念引入到自身的投资活动中,加强对外投资活动的可行性论证、专家评审以及审批等程序把控,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率。

(三)责任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建立

责任会计制度是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会计是以责任人或者责任单位作为财务管理主体,将责、权、利有机结合的一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目前,高校中传统的统一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由于以校财务部门为主体的统一性的财务管理幅度往往较大,且管理方式单一、低效,不能在全校乃至各个部门中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统一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度,往往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而在高校内部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就是要形成不同层次的财务责任主体,由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各自履行其财务责任目标,强化各级责任中心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功能,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实现高校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当然,目前责任会计制度在我国高校中还处于试行阶段,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乃至高校自身不断加快对其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办学体制等,为责任会计制度在高校的建立提供制度土壤。

三、总结

总之,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办法,是有效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规范高校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管理会计在高校落地生根,建立符合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新制度。(作者单位:南通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 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113-117.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模式;绩效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高校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的要求,集中表现为不重视绩效管理,缺乏绩效信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高校必须重视绩效管理作用,通过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该系统发挥了较好的控制作用,使员工、部门、组织绩效等环节的效率有所提高。虽然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1.缺乏绩效管理理念

大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重资金、轻管理”的问题较为普遍,而绩效管理的理念更是缺乏,由于绩效管理无法发挥出实效,所以财务资源利用率极低,项目管理随意性较大,造成了财务管理滞后的现状。

2.财务绩效管理信息不健全

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一直被很多高校沿用,财务管理中,教学、科研等部门的信息与财务自身核算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使得财务绩效管理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信息反馈也较为滞后。

3.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体系是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关键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评价体系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分析体系的功能有限。此外,多数高校未建立以项目为主的资金效益分析体系,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致使资金使用效益较差。

二、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运用绩效管理的有关对策

1.健全财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是健全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高校部门的划分较多,如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等部门,预算应以各部门为单位进行。在预算中,应核对各部门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使预算真正与具体部门的挂钩。在财务绩效预算管理中,要以校内各部门的预算为基础,并结合项目预算,形成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在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中,必须明确其发展目标,即,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而实现目标的途径为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主要手段为财务绩效评价。通过对财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改变财务管理的行为,使之不在单纯的履行责任,而是依法履行预算编制,从而确保预算有较好的执行性。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绩效预算体系可为有公共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供有效的保障,更为高校资产的有效控制打好基础。

2.通过内部控制来健全绩效评价指标系统

高校发展、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财务绩效的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高校可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又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

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校内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及记录更加清晰、明确,做到有章可循;其次,以学校的发展、壮大的目标为确定绩效目标的依据,同时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利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的业务考评指标和财务考评指标体系;再次应细化预算编制,具体体现在部门预算与项目预算方面,通过明确预算支出方向和绩效目标,使预算编制的各项业务清晰,增强预算编制的绩效性。总之,应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性、绩效性和协调性,从而提高高校绩效管理的控制水平,应注意,定期对财务现状况、财务运行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财务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3.完善绩效监控体系

完善绩效监控体系的实施范围是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和各预算单位。通过三者间的联合,使财务管理的监控工作更加有效。尤其要注意,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控,确保预算执行始终高效的进行。作为预算单位,预算中明确的规定了使用经费,必须在限额内使用,不得超出。财务部门落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在年终对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监察部门对预算执行的进度以及项目决算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整齐性进行评议。通过强化监控,肯定成绩并找出问题,为提升预算效率做准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不断完善高校财务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完善评价标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绩效监控等措施,使体系功能的不断完善,以满足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公共资金使用行为和效率,为高校加强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君彩.论我国企业研究与开发人员的绩效评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02):86-90

[2]史伟民.关于构建高校财务机构腐败惩防体系的工作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120-122

[3]付磊,孙承志,樊雪梅.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现代企业的战略经营决策[J].现代商业,2013(02):18-19

[4]蒋美红.综合多栏账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3):52-55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2篇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单位财务情况,而管理会计注意预测和决策,符合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向战略管理转变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包括预测、控制、决策和评价四方面,运用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加快我国高校的优质、高效发展。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评估防范财务风险

为了满足高校规模的扩张要求,各高校投资需求大,如何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概念进行决策分析,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管理会计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调整高校的生产决策间接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通过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识别风险,以此防范财务风险。

2、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决策

各高校在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养方式等教育体制方面可能情况各有不同,但其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决策依据。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另外,管理会计在引进科研技术、利用外资、更新或购置教学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推动高校健康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对其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为高校的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3、符合时展的需要

近些年,私立学校迅速崛起,公立学校的自主权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不再像过去一样完全依赖国家决定和财政支持。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使财务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公开,符合时展的趋势。

4、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

这也是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高校财务工作管理职能一直缺失,而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产出周转率、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高校效益提供数据,加强对高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帮助高校合理引进各种教学设备,更新、兴建固定资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保障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树立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缺乏强有力的预算执行约束力、没有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高校财务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大部分,资金活动涉及范围广,必须要加强预算控制与管理,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此,可以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指标和方法对高校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高校应该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

预算的编制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对预算要严格执行,同时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

2、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最早应用于企业,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呈现产业化趋势,高校除了为社会培养人才以外,还需要把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就必须要把管理会计引入到高校财务管理之中。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高校可以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运用到管理会计中,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和报酬,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

3、管理会计在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清楚地掌握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三方面。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学生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等;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学生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

三、推广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途径

1、提高高校领导人员的管理会计意识

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领导人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管理会计意识,就会阻碍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领导应积极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树立创意意识,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将管理会计列为辅助决策、实现管理的重要措施,使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发挥作用。

2、加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使之与高校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会计职能的重心也由以前的注重监督和反映向以管理和服务为主发展,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被重视。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管理会计需要财务会计做基础,二者的有效融合能有效弥补财务会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不足,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较晚,但它的出现不仅使财务工作的职能更加清晰,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单位管理工作制度化,使单位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融合二者的具体方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建立建全财务管理机制管理会计,明确财务部门在管理控制、调节、分析、考核和评价方面的职责和内容,从而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得到更好的融合。(2)根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共性与差异,在遵从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规范的前提下,预先设定不同的辅助核算项目,并通过各辅助核算项目的组合,来归集对管理有用的会计信息。(3)运用ERP系统实现财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管理会计理论中创新思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型,为单位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3、完善高校管理会计理论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是20世纪中期由西方引入并不断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先进性和实践性有等提高,理论也有待提高。管理会计想要更好的应用于高校,应当从高校的实情情况出发,根据我国会计实践和高校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需要,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完善现有管理会计理论,深入研究高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点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

4、在高校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人工完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家庭和个人,信息技术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高校财务部门要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以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来完成管理会计的工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是适应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是适应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普遍匮乏,难以有效支持各高校高层的经营决策需求,也难以为管理会计其他各项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管理会计推广应用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为此,高校应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设置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向学生传播管理会计知识,为本单位和社会各企业储备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单位来说,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创新,塑造一支业务扎实、灵活性强、观念新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实现财务人员由“报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人际关系、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敏感的职业判断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即实现“通才专才”的完美结合。此外,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廉洁自律、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四项基本职业道德标准。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3篇

纵观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较多缺陷问题,首先制度层面存在不足,即所有者缺位。高校经费所有者始终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下,国有资产由高校实施调控管理。其次,由于高校经费的应用以及投入欠缺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规划,导致资产管理以及管控监督呈现出一定的缺失问题,由于高校不以盈利为发展目标,也不核算有关成本,因此体现了明显的财务弹性,无法激发其真正的财务管理工作职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从资源、规模、师资上均持续壮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完善,使高校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市场之中。由于高校从事的经济活动不断丰富多样,因此面临了更高的财务风险,这样一来使得财务工作体制需要应对更大的挑战与考验。为此,高校对管理会计以及财务分析更加重视,制定了统一标准,然而该类指标却没能囊括具体的高校发展规模、取得效益以及更新速度等内容。另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存在一定的不健全性,校长负责制体制之下,财政分配权利由少数人掌握,没能构成对应性的经济责任,无法发挥其核心作用,令审批支出权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的后果以及收入全面考量,与具体经济活动相违背。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对策

1.高校投资决策中管理会计应用

投资决策涵盖两个层面因素,即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风险价值。高校应将上述两个价值合理应用至管理会计之中,便于更好的完成决策研究,衡量风险以及报酬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净现金流量、回收期以及报酬率等标准进行评估分析,并借助多元化策略,有效进行资金分配,形成最优质的投资组合,实现分散风险,提升效益的综合目标。

高校预设投资项目首先应树立长远规划,依照具体的投资环境,把握最合理的时机。而评价则应联合有关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共同开展,制定决策需要经过校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共同审批,当讨论通过后,财务部门要积极进行资金的筹措,并对具体的进度、成本与质量做好监督管控,确保投资依照预算合理执行。

2.高校预算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

高校财务预算包含收入以及支出预算两类,前者涵盖从事教学、科研与他类活动获取的非偿还资金,例如财政补贴、教育事业经费与经营收入等。而支出预算则包含经营性支出、基建支出、事业性以及附属性支出。为此,高校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管控,进行科学筹集、有效分配应用资金,提升总体应用效率。管理会计应做好全面预算的合理编制,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整体规划为核心,遵循相关原则,通过零基预算以及绩效预算等方式,细化研究,从具体的数据资料之中提炼重要内容,总结经验、找到真正的差距所在,进而为后续的财务预算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预算过程中应全面将收入以及支出等事项囊括到预算内,针对学校具体发展状况、各个部门、院系资金资源做好配置,明确规定重点项目、成本经费的使用标准。应通过科学方式进行追加论证,确保公平合理的使用资金,预防不良浪费现象。另外,管理会计执行预算阶段中,应对遇到的各类变化因素进行重点考量,预留一定的使用经费,预防出现资金周转不良的问题。

3.高校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顾名思义,战略管理会计即是使管理会计以及战略管理工作有效融合,这样一来使得管理会计核算应用范畴持续拓宽,更加重视市场竞争,需要以战略眼光审视市场、判定产品信息以及行业状况,并为企业战略发展进行服务。高校经营发展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将为财务管理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突破单一会计工作的限定,并高度重视外部发展环境以及竞争对象。战略管理会计需要以全面的视角分析高校外界环境,并为其提供突破自身财会工作内容的重要信息。该类信息更加广泛,因此对于高校明确财务管理方针、做好资金配置体现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更多的非财务信息针对高校的持久发展发挥了关键影响,比如就业率、人才聘用单位满意率、用人要求等对高校生源形成重要影响,关系到高校未来的发展。为此战略管理会计应积极为高校提供有用的非财务信息,令管理会计有效的由以往财务会计工作中脱离出来。同时,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真正的留住人才,激发管理会计核心潜能价值,推动高校财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财权配置;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核心

一、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背景

(一) 教育部提出“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最近三年来,有两个文件中提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引起了我们对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视。

1.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2008年9月17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高校各级经济责任制,探索建立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委派制。”

这两个文件都强调了“改革”,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之所以需要改革,是高校财务环境的变化要求“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二)建国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类型的演变

改革是为了开创未来,但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建国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历了六次变革。

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核算”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核算” 的财务管理体制。

2.“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1982年1月11日,教育部的《部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第四条规定:“部属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应当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工负责、权责结合’的原则。”

3.“统一管理、一级核算”与“统一管理、两级核算”

1986年10月15日,国家教委、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内部的经费管理,原则上实行‘统一管理、一级核算、定额包干、节余留用’的办法。规模较大的院校,对本校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单位,可以实行‘统一管理、两级核算、经费包干、节余留用’的办法。”

4.“一级核算、二级管理”与“二级核算、二级管理”

1989年5月13日,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适当集中财权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见》第二条规定:“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各院校原则上应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而且具备条件的院校也可以实行‘二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5.“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91年4月8日,国家教委、财政部的《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条规定:“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

1997年6月23日,《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6.“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

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

上述六个规章显示了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这样的发展轨迹:“统一管理、两级核算”“ 一级核算、二级管理”或“二级核算、二级管理”“ 适当集中财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或“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从上述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演变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类型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经过了逐步完善与成熟的过程。

(三)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一般认为,我国高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如仝乃礼、赵莉萍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分权’体制,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上述学者的依据可能是《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第一条规定:“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但是,1986年10月15日的规定已有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雏形,而1989年5月13日的规定已明确了“统一领导、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1991年4月8日的规定就提的是“完善”和“继续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四)这次改革缘于21世纪以来高校财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1.校外财务环境的变化

(1)实行部门预算制度;(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4)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5)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2.校内财务环境的变化

(1)高校后勤实现社会化;(2)校办企业改制与高校脱钩;(3)独立学院独立于母体;(4)扩招引起筹资活动凸现,并大建新校区;(5)并校造成多校区格局;(6)非义务教育收费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

二、财权配置是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

(一) 财权的涵义

所谓财权,是指财务主体拥有财力方面的一组权利束,财权的核心是支配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市场经济大词典》解释:“财权指某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对一定财力(资金)所具有的支配使用权,即控制、管理、使用权。”

(二) 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

在论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时,学者们注意到“管理权限的划分是管理体制的核心”。

王大勇认为:“‘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权限划分和按照这种划分所设置的机构,所形成的组织、制度与体系。’其核心是管理权限的划分。财务管理体制是调节和反映财务关系的制度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高校各种财务关系的重要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具体化,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核心和基础。”

白云龙认为:“体制问题是管理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完善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其实质是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再分配,其中隐含着利益关系的界定和划分。”

罗小红认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财务关系的表现形式,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体系制度。”

程相斌认为:“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划分财权,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体制是通过合理划分财权,建立责权分明、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以理顺财务关系,使高校的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在校(院)长、总会计师和学校财务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顺利进行。”

可能限于论文篇幅,上述学者未进一步论述财权配置中集权与分权、事权与财权以及财权配置的载体。本文下面论述高校财权配置中的这些问题。

三、集权与分权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高校的校级与二级单位之间,不同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不同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因为二级单位不是具有“决策权”的自主办学的实体,而是只有“执行权”部门。这个关键点是研究高校集权与分权问题必须注意的,也是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必须注意的。

(一)我国学者关于“适度分权”的论述

刘启胜认为:“在新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保留统一制定学校财务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制定经费分配政策的权力,通过适度分权、授权,将人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权力下放给学院,同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也将部分财权下放给学院分级管理。”

曹勇认为:“适度分权、授权,在合理制订具体到每个院系的预算的基础上,对各院系实行目标管理,将部门预算框架下的权力下放给各院系领导,并将其作为各部门执行任务的控制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对各院系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保证各部门的活动不偏离企业的目标,并对各院系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各院系的预算完成情况确定奖惩,充分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

(二)笔者认为,即使“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也应“适度集权”

1990年明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后强调“适度集权”。1990年4月12日,国家教委的《关于委属高校一九九o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三条规定:“适当集中财权,加强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

1991年4月8日,国家教委、财政部的《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条规定:“适当集中财权,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继续实行高校内部财务分级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集中财权。”

2000年6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第二条第五款规定:“高等学校校内结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适当集中财力,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防止体外循环,不得超出业务范围从事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储蓄或发放贷款等金融业务。”

2002年2月11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清理检查直属高校资金往来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

从上面的部门规章可以得出结论,在规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时,都强调了“适当集中财权”;并提出“集中核算”、“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上述政府实行的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这些高度集权的措施,高校财务必须执行。

恩格斯曾在《集权和自由》指出:“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而集权之不无道理正在于此。每个国家必然要力求实现集权,每个国家,从专制君主政体起到共和政体止,都是集权的。美国是这样,俄国也是这样。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要集权,联邦制国家需要集权,丝毫也不亚于发达的集权国家。只要存在着国家,每个国家就会有自己的中央,每个公民只是因为有集权才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谢志华指出:“最好的集权就是有效的分权、分权职责明确,并相互协调一致本身就实现了集权的要求。这两者之间尤其要调剂有度,协同使用。而有效控制此‘度’的根源就在于,明确财务申批者的权、责、利。这个无形的尺度使集权与分权并存而不产生矛盾,谁的权责所在,谁来控制财权。清晰界定各自的权、责、利。”

四、财权与事权的关系

(一)财权与事权概念的由来

前已述及财权的概念。财权与事权的概念首先来自财政。许毅、陈宝森指出:“财权和事权也是联系在一起,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营企业与事业。国营企业和事业归哪一级管理,即事权放在哪一级,财权也相应放在哪一级。……地方财权的大小和中央划给地方的事权应当一致起来。……地方财权的大小,表现在事权的划分上,反映在各项支出的支配权上。” 这可能是最早的经典解释了。

李刚认为:“事权和财权的概念为

2.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2000年6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学校预算一经正式确定,就应成为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

已有的研究成果还表明,“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它负责高校的财权配置问题。

(二) 高校预算的定义未突出“财权配置”

刁育敏认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是高等学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高等学校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经济命脉的中枢神经,是带动学校经济工作的龙头,是整个学校财经管理的核心,它反映了高等学校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于辉认为:“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可以说,高等学校预算是高等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它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也是高等学校对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

张和生认为:“高校预算是指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可以说,高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体现,是高校日常收入组织和支出控制的依据,也是一个高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

林慧卿认为:“高校财务预算是指高校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包含高校全部资金的收支内容。预算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推进学校稳定、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制高等学校预算时,经常用到经济学上的“切蛋糕”理论。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指出:“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蛋糕’的切割和分配是个变量,切多切少、切大切小、怎样分配很有讲究。”

2.编制高校预算应有专家参与

张贵龙认为:“学术委员会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伯克利大学的学术委员会(academic senate)由学校全体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下设预算委员会(budgetcommittec),该委员会负责全校人员经费预算的政策制定,委员会成员由主管计划和预算工作的副校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院、系教授组成。委员会的设立保证了在制定预算时既能反映行政权力的要求,也能反映学校力量的声音。”

王舒、张文娟认为:“预算制定的科学性。这主要体现在其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校的预算工作先由五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撰写草案,组成有九名专家组成的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由各学院教授、财务处长和各学院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向分管校长和执行委员会提出建议,如:总体预算的政策与结构;计划目标与预算之间的关系;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关系等等。”

3.预算执行刚性

王舒、张文娟认为:“美国高校的预算控制相当严格。学校财务处下设专门的控制办公室,校内各单位均设置预算员,负责执行本单位的预算,任何单位都不得突破预算。高校校长尽管掌握一定的机动资金,但无权动用,在特殊情况下经校董事会同意后方可动用。”

王林昌、薛秀清也认为:“预算的编制与使用。美国高校预算编制有严格的程序,要提前一年编制,层层审查论证,不断完善,最后上报到州长。州长批准的预算,各高校必须无条件遵守。为严格控制预算,高校财务处下设有专门的控制办公室,校内各预算单位均设有预算员,负责执行本单位的预算,任何单位都不得突破预算。”

【参考文献】

[1] 仝乃礼. 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及其创新[j].事业财会,2007(4):48-50.

高校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5篇

管理会计是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把会计信息应用于企业管理,为经营决策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界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更多的决策者、理财人所掌握和利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但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必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的职能是包括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预测和决策。财务会计主要注重前两个基本职能,而管理会计注重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预测,为编制财务计划提供依据;二是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核算并跟踪管理;三是决策,通过核算结果对可选方案提出最优方案;四是评价,对实际业绩进行考核并为下一会计期间积累资料。管理会计运用于会计的一些方法,为规划、决策、控制与考核提供资料信息,为决策者提供最终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偏重于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构、投资渠道、培养方式等教育体制状况不一。但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大都采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很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未能行使管理会计的职能。面对各种不同的条件和对象,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划、预测、控制、评价是现今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目标。管理会计中独特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备选方案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可以为高校投资发展决策,制定招生计划及确定最低收费标准等提供决策依据。因此,高等学校在其经济活动中充分运用管理会计这一手段,对其经济活动加以反映、监督、预测和控制,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多数高校需要扩大办学规模,投资需求大。如何能使资金增值,避免财务风险,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实现低成本扩张,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运用管理会计中的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两个基础概念进行决策分析。如果将资金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几乎没有风险;如果将资金购买股票,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几倍的报酬,但风险却较大。高校财务管理可以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对风险和报酬做出科学的比较。以现金净流量,内含报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投资组合,形成一个财务风险相对分散而投资效益达到最大点的投资组合。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

管理会计的规划控制职能主要是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其中财务预算处于核心地位。目前,大部分单位在编制财务预算时,一般是以以前各种费用的实际支出数为基础,对预算期内的变化因素进行调整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一般缺点是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甚至错误决策带来的不必要支出继续存在下去,从而继续造成浪费,既不符合真实性,也缺乏客观性。特别是在高等学校由于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支出又不尽均衡,如一次高额购入大型实验设备即作为设备购置费一次列支,而不是以折旧形式计入成本(支出),以“以前实际支出数”为基础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或造成经费支出浪费、或造成经费安排不到位。零基预算就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或者说,零基预算是写在“白纸”上的预算。这种编制预算的方法不从原有的基础出发,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支出水平,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具体到高校就是要根据年度或预算期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学计划、科研计划、购置计划、维修计划等,充分考虑支出的必要性以及价格质量等因素,按照有关的定额、标准进行编制。为了发挥预算对支出的控制作用,预算的编制要力求明晰、详尽,增强预算本身的可操作性和对支出规模支出过程的可控制性,做一件事清清楚楚、花一分钱明明白白,力戒“大概、可能、差不多,然而恐怕很难说”的模糊预算,起不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同虚设,计划要切实可行、预算要执行严格,同时要考虑执行中的变化因素,安排预算要留有余地、以利于防范突发事件和确保资金周转。同时还需要做好有关标准、定额资料的积累工作。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成本二分法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它通过分析学生数量与办学成本的依存关系,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数量对哪些项目产生影响,从而能合理地安排支出,有效地配置资源和节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具体表现为:

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限度内不受学生数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离退休费、仪器设备或教学设备等。另外,管理会计还将固定成本按其支出数额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改变,进一步细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酌量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培训费、招生广告费等。约束性成本: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数额的成本,如离退休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等。对固定成本,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其应用主要包括:要分清那些经费项目是属于固定成本、酌量性成本,还是约束性成本;在编制预算时,要想降低酌量性成本,必须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减少绝对额着手;降低约束性成本,要从经济合理、规模适度地利用高校的扩招能力,提高高校的招生率与就业率入手;另外,固定成本宜采用总额控制、定额管理、费用包干、专项下达的管理模式。

2.变动成本:指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学生数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动的成本。如奖学金、物价补贴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变动成本,并熟悉其特点,其宜采用定率管理的模式。

3.混合成本:指其成本总额不随学生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对其应用主要包括:分清哪些经费项目是混合成本,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同时应用回归分析法加以分解,以确定其成本性态的影响金额。

4.实证分析。笔者引用某高校2001-2003年之间教育事业费中设备购置费、公务费的实际支出情况,分析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的关系从中可见,2001-2003年学生数量从13641人增加到15287人,但设备费总额3年来基本持平,不受学生数量增减影响。而公务费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从生均来看,随学生数量的增加,生均固定成本呈减少趋势,而生均变动成本却增加。

(四)责任中心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了适应经费责任制的要求,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和考核。所谓责任中心,就是单位内部有专人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搞好责任会计,设置好各责任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层领导的聪明才智。

(五)量本利的分析应用

量本利分析是在成本习性分析基础上,对业务量、成本、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的分析,其中的方法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在高校中,“量”为学生人数,“本”为办学成本或办学投入,“利”为事业结余。从财务角度分析,在是否扩大招生规模的决策中,在不增加新的固定成本的前提下,假设生源充足,则取决扩大招生规模能否带来贡献毛益,即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增加的教育成本。只要扩大招生规模能带来贡献毛益,补偿部分固定成本,则扩大招生就是可行的。随着高校办学自的进一步扩大,在保证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高校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办学活动。这些活动是有偿进行的。作为学校就要考虑到至少招多少学生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时可以利用量本利分析原理,预测招生人数的盈亏临界点,通过计算确定最低的招生人数。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高校财务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活动是根据基本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需要用较为复杂的数学方法。如果手工计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不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所用理论基本沿用西方的。因此,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专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并充实到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当中。

(三)转变观念,改进财务管理方法

首先,高校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切实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财务管理僵化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决策。其次,财务人员应改变一贯的事后报账算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找出一条在集权模式、权威被认同的思想下而财务管理能动性、主动性又能充分发挥的路径,实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程财务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之与我国高校的会计实践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