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篇

一、高中化学课堂特点

1.化学课堂要体现时代性,反应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学校是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桥梁,学校教学是学生接触时代信息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的教学不能是封闭式的,不可以只停留在对过去知识的总结上,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化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是中学化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富有生命力。

2.转变教学形态,协调师生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时代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个性人才,新课程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明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必须在课堂上体现。

3.体现提高综合素养的时代要求

时代在对学科知识提出综合化要求的同时,也对人的能力提出了综合化要求,对“高分低能”的认识更加深刻,化学新课程的编排,努力克服以往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弊端,每一模块都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参与资料查询,调查分析,交流讨论的机会,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上需要体现这一点。

二、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的内容

1.关于教学目标的评价

(1)全面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准确性: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更要适合山区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2.关于教学内容的评价

(1)科学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能够把最新的学术观点溶于课堂教学。

(2)有序性:整合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合理性:知识容量合理,重点、难点定位准确。

(4)实践性:能够把书本知识和生产、生活、社会

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3.关于教学过程的评价

(1)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一问题开始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以问题驱动进行探究。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

(3)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对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进行深度探究。

(4)引导学生学会展示。通过口头展示,板书展示,再现学生思维。可以改变山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勇气的弊端,还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5)通过学生点评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师生目标达成一致。

4.关于教学手段的评价

(1)合理选择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2)实验装置合理,节约药品,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占用时间适度,不污染环境,并能设计创新实验,改革传统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3)注意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学生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4)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重点突出,无科学性错误。

5.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

(1)教态自然、语言简洁流畅,音量语速适当,富于感染力。

(2)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文字规范,书写工整。

(3)实验器材及其他教具课前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能沉着应对并解决偶发事件。

(4)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节奏,因势利导扭转不利于教学的情景。

6.关于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

(2)学生展示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答题规范。

(3)学生能够从规范程度,答题思路,解题规律,易错易混点恰当指出展示对象的优缺点。

(4)课堂检测正确率高。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高效课堂 评价标准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文简称“三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渠道,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主要方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高效课堂是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明确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思政课的高效课堂,是指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高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课堂,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有效结合、教学相长的课堂,是思想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课堂,是高职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堂。

如何评价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否为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如何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高职院校在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中存在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将思政课与其他各类理论课程混为一谈,使用一般的理论课课堂评价标准,过多地强调形式上的要求,挫伤某些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误导某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高效”。因此,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客观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适钦个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关键,标准如何将成为整个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质量评价的核心因素。总体说来,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标准,笔者仅就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的相关要素从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两个方面阐述高职思政理论课高效课堂评价的标准。

一、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构建。在“生本教育”视角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即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都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教师的基本功,高职生的特点和思政课的独特性更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起点。目前高职思政课与本科使用同一教材,而高职生源五花八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认识观点消极且偏激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心理需求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要求寓于教学活动之中,动静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高职新生认知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素质与能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与高职思政课总体要求和高职学生实际的深广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坚持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时效性相结合,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目标大致包含:知识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素质提升目标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上,合理有效,层次清楚,深浅适当、够用为度;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应符合该内容在教材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高职思政课定位和高职生具体特点的契合度、整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思政课高效课堂,突出特点是学生积极且广泛地参与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继而“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事做,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符合思政课定位,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合理巧妙,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手机等工具辅助教学,制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多媒体教案,使思政课内容可视化,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在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所具有的多样性、合理性、创新性等进行评价。

二、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主阵地,对教学过程是否高效的评价一般通过现场观摩和使用测评量表等方式进行,主要从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学习过程与结果等维度评价。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思政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一堂高效的高职思政课,既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广博的知识储备、精心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高超的教学艺术、强烈的语言感染力、有效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要素,更取决于学生的真心喜爱、积极参与、努力践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纠偏等。

因此,从师生互动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应善于运用清晰、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民主、相互尊重的氛围,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注重教书育人;学生应充满热情,思维活跃,乐于自主表达观点,愉快地与他人沟通。师生互动性强,互动效果明显。

2.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应该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认知社会的方法、提高全面素质的功能。可以从教学内容恰当、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环节完整等角度评价。

教学内容恰当:紧扣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展示,基本观点清晰,难易处理得当,重点和难点的深广度适当;教学过程中的情景、热点问题及案例的选择恰当且具有典型性,凸显“三观”教育。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运用巧妙,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指导学法得当,体现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利用: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能够调动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共同参c,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环节完整:课程导入新颖、教学环节完整,要点讲授、学习活动、总结提升等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实现。

3.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果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高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其目标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一目标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目标实现程度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而是要在学生进入社会甚至若干年后方能显示出来。因此,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效果评价主要从教学设计的实现程度、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者通过现场听课,可以观察和感悟到教师是否有效控制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否调动课堂气氛和小组学习,是否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和综合能力,是否注重学法指导等。

通过现场观摩可以直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学生是否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且思想活跃,有没有走神、打瞌睡、玩手机、说闲话等现象;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投入了真实情感,参与学习讨论的学生是否能达到或接近100%。更重要的是,评价者应更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知识、能力、素质和创造意识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深度如何。如学生情感流露是否真实,语言表达是否顺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得到深化与提升,对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如何,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根据观察记录,可以做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等评价。当然,现场观摩只是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还可以运用多种量表,多角度地综合评价。

4.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既定知识的学习确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做人与做事,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这一过程是教师创造与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过程。在评价标准上,对师生充满个性特征和创新元素的亮点进行积极的挖掘和肯定,对于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薄运玲.浅析高职思政课推行“生本教育”的问题[J].文教资料,2016(21)(总第725期):158-159.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有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45-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目标与目的,既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吸收,又要提升他们对知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还要有助于完善教学过程、改善课程设计,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全面提升"教学相长"的质量的目的。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究竟看什么?如何把握好更加有效的评价标准?从而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顺畅渗透于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提升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1.切实准确定位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这位主导者能否让学生感到肃然起敬,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自身的感性形象与理性形象,在感性形象上需以可爱、博爱为亲和力量之源,在理性形象上要以博学、多闻为权威力量之基,从而促使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雕塑出"感性与理性兼有、权威与民主交融的文化使者"形象,以至于达到因其感性而可爱可亲,因其理性而可敬可畏。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塑造好、定位好自身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能量,构建独具自身特色的、卓然不群的教育见识。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课文知识学习,就对课文阅读本身来说,只要学生自己稍加浏览,对其中的内容和相关知识就可把握不少了,甚至可以达到"知其八九"目标,而此时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普通的一般层次的思维水平与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学生们得到的"信息量"显然会非常少,从而难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乃至厌倦,最终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有说教的内容产生反感,成为课堂教学的"肌瘤"与"结巴",而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则无从谈起。

2.切实把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广大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主体性,要让学生的个性有所张扬和显露,从而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活化,迸发出更多思想火花和灵感,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因此,作为与学生紧密相联的一线教师,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要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让绝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创设更多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一些探究式教学活动,向学生们提出一些有启发性、闪耀灵动思想的问题,并给予较为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和探究,然后积极引导他们发出独具个性的声音,甚至可以让他们"发问的声音"、"讨论的声音"、"研究的声音"、"争辩的声音"、"思想的声音"等等充盈整个课堂,从而生成民主、活泼、灵动、优质、高效的课堂,促进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良好习惯,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3.切实积极调节和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不管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关系中的一对核心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与和谐,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到课堂教学能否按照教师预先备课时设定的程序向前推进,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也要求广大教师要放下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架势",切实从思想深处和具体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平等,从骨子里流露出对学生的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倾洒无私的奉献,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自主的教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具智慧的思想火花,不仅从理性上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且还要从情感上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例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住自身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倾听角色,聆听学生思考的声音,聆听课堂中方方面面的声音,然后饱含情感地思考和体验学生所言之情境,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于其中,甚至可以采用"煽情"的教学手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继而注意做好"点评"工作,要点到要害之处、点到恰到好处、点到灵动之处,从而对学生起到思维激发与启迪的效果,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与质量,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4.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性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性,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作用,往往可以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很好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根据笔者多年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认为,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艺术性作用,重点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提问要切中问题的要害,问题的难易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识情况而定,所提问题要有一定水平的思维性,要让学生感受"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果实",注意引领学生面向"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方向,让问题一出便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成长与学习兴趣的培育,才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升。二是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语言"灵活多变"的艺术性,注意引入能让学生"如坐春风"的话语,让他们感到心情舒畅,比如可以引入一些风趣、幽默、独具个性特色的课堂语言,调动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增强教学质量与效果。

5.结语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加以把握。好课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要顺应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规律,加强语文教学特点和高中生学习特点研究,构建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森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3).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23-04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和考核鉴定功能。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凯洛夫教学理论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评价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主要评价内容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材掌握是否熟练、教法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板书是否工整等。这种评价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教师而忽视学生,使得本来具有丰富艺术性的课堂教学走向僵化。评价一节课效益的高低,除了要看教师教学的情况,也要看学生学习的状况,要看学生是怎么学的,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因此,探索全新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意义

(一)可以促进教学研究和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促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二)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有效评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必要时,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晋升、进修、人员调整、以及学生升学、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三)可以促进师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可以促使教师明确并达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其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据,同时也是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尺度。评价活动可使教师努力按评价标准要求自己,并努力达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的特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等三方面的价值取向。因此,构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如下特性。

(一)科学性和时代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的标准、方法、手段都要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要能跟上教育发展的需求,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二)客观性和可行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客观,不能一味赶潮流,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评价的标准和各要素要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和理解,要能得到被评价教师的支持,从而增强教学评价工作的亲和力和权威性,减少工作阻力。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指标要素同步做出评定,评价标准就要便于操作使用,易于评定执行,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记忆、掌握与使用。

(三)导向性和激励性

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学习,让所有教师能熟悉、了解评价标准,使广大教师努力按照评价标准的要求去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而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评价标准,不断加强评价实践,潜心课堂教学研究,使融入评价标准中的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理念逐步内化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其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优化。要能通过考评,促进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本素质,提高评课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全面性和发展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仅要评价教师教了什么,怎样教的,还要评价学生是怎样学的,学会了什么?思想和行为发生哪些改变。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既能促进部分教师的成长,更要能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既能使每位教师发现其不足,也要能使其寻求到改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五)整体性和学科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以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指导和前提,能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一般特性,还要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制定出具有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要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六)稳定性和生成性

评价标准一旦制定出来,在某一时期内便成为评价的尺子,在一段时间内要有相对稳定性,才能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较好地掌握评价标准各要点的精神实质,并付诸实践。同时,作为学科课程重要内容的教学评价应该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之后,有可能需要完善;随着教育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新要求的时候,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解读(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此评价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目标的达成,层次清楚,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1.评价指标的确定。

此标准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能力及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评定;“学生的学”主要从“参与情况”、“思维状况”、“合作交流”和“目标达成”四个方面考察评定。为便于增强评价的指向性和操作性,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评价维度上各给出了十项具体的评价要点。这样,构成了“两个维度、八个层面、二十项评价要点”的三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指标分值和权重的确定。

此评价量表采用百分制对三级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一级指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各占50分,对二十项评价要点(三级指标)按A、B、C、D四项等级分别赋以1、0.8、0.6、0.4的权重,四项等级所给分值为基准分,在量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上下浮动±0.5分。根据综合得分,把课堂教学水平分为四个等级:A级,100分~90分,属优质的高效课;B级,89分~75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属良好课;C级,74分~60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处于有效教学的起始阶段,属合格课;D级,60分以下,属无效教学的不合格的课。

A级:高效教学(优质课 100分~90分)。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指向,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合作讨论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学设计精心,教学实施的过程艺术化,教学灵活,能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精神饱满,情感愉悦,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对教学活动和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答问、作业效果好,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得到提高。

B级:有效教学(良好课 89分~75分)。教学有目的性,能涵盖大部分学生,有主体意识,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面大,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对教学活动和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好。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关注方面有限。

C级:有效教学的起始阶段(合格课 74分~60分)。教学有目的性,能注意学生主体意识。但教学没有较好地解决大部分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在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效果不理想。

D级:无效教学(不合格课 60分以下)。学生被动学习,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启发和引导不得法,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答问、作业效果差。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或者目标落实不到位。

3.使用说明。

(1)评价标准是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明确要求,具体改进措施、规范教学行为的手段,是教学与评价教学必须遵循的常规,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评价教学时,要求评价人遵循科学的原则,对照评价标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事求是、客观认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效率,以便引导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积累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发挥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定量与记分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表中各项要点指标规定了相应等级分值,评价人可根据听课实际情况,在相应等级分值上打分,各项指标分值相加即得总分。A、B、C、D四项等级所给分值为权重基准分,在具体量分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0.5分。评价人根据听课情况,对每个要点指标写出评注语,最后形成综合评价语。综合评价结论要反馈给执教者供其参考。

(3)综合评价包括教学评价建议和评价得分两种形式。教学评价建议可参照二、三级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各指标之间是一个相互渗透和促进的有机整体,不能用某个单项指标去评价整体教学的好与坏,打分时可将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根据整体情况进行评定打分,处理好具体评价的空间和弹性。这有利于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具体分析和整体评价结合起来,全面了解掌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4)该评价标准可用于优质课、教学业务考核等总结性评价使用。也可用于教学研究,观摩课、示范课和教学管理听课使用依据。也可供执教者自我评价使用。

(5)评价标准是实施教学管理的手段之一,在运用实践过程中要把握评课标准的内涵,不能模式化,要灵活掌握、认真总结、提出修改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成为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单宗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徐 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余 林.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认识误区;质量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PBL教学法、翻转式课堂、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断涌现,教学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运用愈加丰富,教学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参加近年来的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发现了一些为片面追求课堂效果,过分强调突出视听冲击等外在表现的课堂授课现象。如何追求教育的本真,认识理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避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认识误区,是教学与评价双方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1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现代院校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质量的基础和核心,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教师授课的现场教学活动,来分析评判授课质量的高低[1]。如何定义和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质量,要有严谨科学的标准,这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正是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评判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规范要求,明确提出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就像课堂教学指南一样为每一名教师指明了方向,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于教师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一是规范引领作用。一堂课怎样上,如何安排内容取舍、突出重点、分配时间、引入小结等都需要符合一定的教学规律。评价标准正是从符合教育认知规律原则出发,从基本要素到主要环节和流程对教学进行规范,教师通过学习评价标准就可以基本把握一堂课的基本要素。二是诊断发现作用。通过对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从不同环节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短板,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引导示范作用。标准既是对教员课堂授课要求的具体化,也是教员课堂授课质量的目标,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对标看齐,提高起点,优化教学。四是激励效仿作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点对点的横向比较,使教师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可以达到尽快“补短”的目的,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综观国内外各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无论文字如何表述,分数权重如何设置,都是试图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反映信息,对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价值分析、估测。它既是教师在准备一堂课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是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根本,因此对课堂质量评估标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认识误区及分析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许多教师认为比照着课堂评价标准来对应自己的课程,只要标准中列出的要素都体现了,在授课过程中都突出表现了,达到了课堂标准的要求,就是一堂好课。所以在准备课程时,照“纲”施教,这个“纲”不是教学内容的“纲”而是教学评价标准的“纲”,使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评价标准的导向和意义,违背教学规律,刻意追求评价标准的达标,使课堂呈现出一些偏差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2.1教学设计片面追求新奇特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使用了一些新奇特的教学手段。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案例式教学设计,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为了达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选用一些经典大片的片段,虽然增强了课堂效果,但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并不强,无法起到启发和思维引导作用。又比如过多地进行事例的讲述和描绘,虽然突出了科学精神、情感价值观等的教育,但是同时也过多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反而喧宾夺主。其实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刻意地追求新奇特,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严谨科学的治学要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才是高层次的教育本真,才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对比刻意使用新奇特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渗透的理念、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授课效果才更好。

2.2教学内容取舍过于偏重趣味性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有些教师为增强教学效果,在内容选取上片面追求迎合学生兴趣,这样做虽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堂的单调枯燥,但如果不考虑知识的逻辑性,以丧失基本教学内容和重点为代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学习本身就是艰苦的劳动,通过艰苦努力获取了知识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教师大可不必只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而舍本逐末。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内容是否“讨喜”,而是教学目标能否达到。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固然是活跃课堂的有效手段,但教师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推理演绎、一丝不苟的求证推导同样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2.3教学方法过于追求表面效果

教学方法自始至终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目标不同,方法可能也就大相径庭[2]。教学目标是一堂课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课是不成功的。教学方法是为达成这一目标服务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选用得合理会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好的呈现和表达。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更多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的需求与特点,没有使教学方法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和载体。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该相辅相成,过于追求所谓的现代化、流行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导致形式大于内容,不仅无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甚至会画蛇添足。

2.4多媒体效果过分追求视觉感受

相较于过去单一的一张文字投影幻灯、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时代,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发挥的空间,可以利用多样的工具软件制作更加动态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新颖的动态展示、视觉冲击为课堂增强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由于过度使用多媒体使教学产生偏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过度依赖多媒体,凡是课堂上的东西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媒体呈现;过度注重演示幻灯文稿的美观、切换形式的多样化、动画设计的新奇,大量精力用在多媒体制作上,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对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的练习与实践。同时,有些教师忽略了课堂上与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的交流,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吸收不仅需要色彩、声音的冲击,更需要学生对知识的仔细品味和琢磨,能力素质的提高更需要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教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不断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授课艺术、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的改进和提高,片面追求媒体手段的美观刺激,不仅无益于提高课堂效果,甚至会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加剧“填鸭式教学”的推手[3]。

2.5语言肢体表现过于表演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强与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既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修养、敏锐的哲学思辨能力,又要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与相应得体的表情[4]。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为课堂增光添彩,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途径,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够极大地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成为一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夸张的语言表达方式,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相反作用。在实际督导过程中发现,对于教师带有过多情感修饰的语言表达方式,许多学生并不认同,反而觉得教师在“演”课,不是在讲课。用“演”取代了与学生之间平等的语言交流,忽视了以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仅不会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反而弱化了课堂功能与效果。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刻板僵化,又不能过度渲染情感色彩,使互动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独立表演的舞台。

3正确把握课堂评价标准内涵及对策

如何克服对课堂教学认识的偏差,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打造有特色的课堂,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课堂评价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3.1正确理解课堂评价标准内涵

一堂课就是一个整体,评价一堂课的优劣,不是对标评价标准的逐一对照打分和汇总,而是对一堂课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是全方位的整体评价,是对评价标准所列项目和指标要素的综合评判。教师对标标准进行教学设计,要充分理解评价标准的要素,而不是像列表一样,逐一体现评价标准所列的项目和内容。教师要深刻理解评价标准的内涵,科学、合理地把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所有评价点并不是刚性指标,它是对整体课程的一种观点性分解,它是在整体课堂活动中呈现的,而不是单一罗列考查得出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要把握好学科特点,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教学方法,而绝不能拘泥于标准的条条框框中。

3.2正确把握课堂评价标准要求

评价标准是客观的,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灵活合理运用,教条执行客观标准,甚至对照评价要点进行准备和教学设计,担心和考量的是评价的得分点,而不是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整体,不是评价标准的展示与罗列。评价标准是融于整体教学过程之中的,要紧密依靠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不是机械地套用和使用。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既要避免矫枉过正,更要避免机械刻板的照搬硬套。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来源于对教学规律的深入思考、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与尝试。

3.3正确理解和认识课堂评价标准

督导的目标更多地定位在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发展服务上[5],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无论哪一种(类)的课堂评价标准的要求和评价点,都是对一堂优质课的凝练和总结,是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可靠依据。但教师同时要认识到评价者都不会僵化地去运用评价指标,完全用条条框框衡量课堂教学。评价都会针对不同教师的年龄、资历、职称、教学特点等,把目光聚焦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果上,而绝不会是对评价标准的逐条对照。教师要正确理解评价标准的导向意义、每一条标准的指向作用是什么,而不是片面地为达要求去贴和靠,甚至“无中生有”地去找。加强对自己任教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知识传授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达到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刚,杨醒民,秦炳歧.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8(4):28-32.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邓淑凤,宋辉.应该警惕和纠正的课堂教学现象———花哨[J].教育教学论坛,2012(43):127-128.

[4]姜正林.论增强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J].教书育人,2000(12):43-44.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课堂组织形式等有了新的要求,课堂内容更加精炼,教学目标多元化,师生角色定位转变,发展性评价广泛应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具有更多选择。新课程的实施最终指向于“高效”二字。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现状

新课程实施之后,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堂目标的设定、对学生的评价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转变。当然,由于教师个人的理解能力、勤奋程度等的不同,以及学校繁杂事务的干扰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并不是十分高效。

1.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影响了课堂内容的组织,对课堂效率的高低有重要影响。

由于每个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差别,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不能够做到效率最大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课堂内容含量的把握上,每个课时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课文内容的不同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才能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不足,影响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构架,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对课堂效率产生了影响。

2.课堂评价方式初步转变,但存在评价滞后、片面评价等,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由于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理解不同,而且评价方式的转变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能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课堂发展等作出最及时的评价,也不能引导学生之间、学生对内容作出最有效的评价。在评价某个问题或者学生的表现时,会出现评价不够全面、只评价某一方面的问题。滞后评价错过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时机,片面评价忽略了学生和课堂的闪光点,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3.课堂组织形式从满堂灌转变为合作探究,存在合作无效、探究时间过长等现象。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不足,对合作问题的设计、合作时间的划分、合作效果的评价等都不能达到最佳,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无效合作充斥课堂、合作学习时间或长或短等现象,导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4.师生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既有角色定位,让教师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体和课堂推动者。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前教师只需要将内容讲解清楚即可,课改之后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掌握,而且对课堂的评价、学生的合作等都有足够的控制能力,部分教师不能够达到这一要求,造成了课堂的松散和低效。

二、小学语文课堂高效策略

1.钻研教材内容,精炼课堂内容,从课堂含量上“高效”。

课堂高效首先应该是内容的高效。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从字词、口语交际、习作等各个方面全面把握课堂内容的设计。要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向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恰当的学习内容,提升课堂的思维含量、知识含量、能力含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含量,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将各个层次的目标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内容合理而精炼,做到课堂含量的高效。

2.提升教师自我素养,提炼讲解语言,让课堂表述“高效”。

课堂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讲解效率的提高。教师讲解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授课方法等都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增加知识储备,通过对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解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设计时,要预设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讲解语言、讲解方式等,在课堂上根据生成合理使用讲解语言,精炼、恰当的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做出科学评价,同时,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来展示和点评,从而让课堂表达有序而高效。

3.设计恰当的课堂评价方式,用评价做指引,让课堂走向“高效”。

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较强,所以十分注重教师以及同学的评价,同时,评价也是教师掌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针对具体的课堂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状态等来设计课堂评价方式以及用语,用激励性语言、指导性评价引导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运用合理的发展性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效率和探究学习的效率,让课堂在高效评价的指引下走向高效。

4.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以目标为指标,做到目标“高效”。

每节课都有课堂目标,课堂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参考和依据,也是学习学习效果的指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计合理的课堂目标,引导学生理解目标、落实目标。课堂目标既不能太多,也不能过于繁杂,知识目标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重点要放在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上,教学中以目标为指标,用最高效的形式落实完成目标。可见,精炼高效的目标是课堂高效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

毫无疑问,高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极力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更加用心的从事语文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才能够更高效,才能够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郎艳玲.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3:87-89.

[2]于兵.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02-103+106.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分类号】G623.5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对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不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共性是指小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个性是指教师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的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但是,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数学教学课堂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这样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建立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促进小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小学数学教育至关重要。

2、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关注不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教学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涉及到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态度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情况。但是,我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关注度不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学习的考试成绩为主,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课堂教学评价则是缺乏关注,这样会导致教师只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因此,建立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定合理的评价内容,这样能够促进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之g的学习竞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而且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主要是采取二次量化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之上建立二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二级指标主要是在一级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的若干指标。从评价方法看起来比较合理,客观、公正。但是,这样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那么教学课堂也要采取相应评价体系和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评价体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定量和定性互相结合的方法。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1、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针对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育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数学组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体系和标准。比如教学策略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机智运用教学策略; 选取教学策略和方法时,能够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并且考率个体差异; 有敏锐、快速地捕捉各种信息和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行素质教育为主要发展目标,对课堂教学也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为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同完成的,是学生主体认知与参与的统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他们的学习意识方面的培养,是小学教师当前数学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标准。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能够提高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评价也很重要,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评价,能够指出问题的针对性,也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希望被得到认可和尊重,小学学生尤其如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合理的评价,要对学生采取积极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通过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既不能过度的表扬学生,这样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也不能对学生采取批评的态度,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系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小学教师积极的教学,而且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发展下,如何有效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是小学数学课堂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8篇

一、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问题的提出

从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并没有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其集中反映在备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没有校本化,该标准在所有学科中通用,且多年未变,评价指标只有少数立足于学生视角,评价标准的整体导向依然是教师视角;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不会使用该标准去评课,而是依据经验和感性认识,现有评价标准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为了更好地以评促教,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以本校为例研究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标准制订的依据

1.教育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我校在制订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主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和陕西省相关教育文件等为依据。

2.相关教育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兰・萨伯教授领导的“教育多样化、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开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五项标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在“主体教育实验”中制订的关于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估标准。国内外教育学者的理论观点为本次教育实践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调查研究结果及教学实践经验。为了归纳、整理出校本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本研究采用了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我校通过观察记录课堂上学生行为表现,归纳出可能的评价指标;通过课堂教学效果来初步制订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评价标准的继续修改和完善提供实践依据。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本校各年级小学生,通过大量的调查,获取了不同年级小学生对好课堂标准的认识。本研究结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获得大量关于学生课堂体验的一手资料。为了使指标内容更全面、合理、科学,我们咨询了相关教育专家,使本次研究的效率更高、方向更加准确。

(三)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表

我们又开展研讨会,让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听取他们的真实建议,让评价指标与学校校情、教学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根据上述依据,我们拟定出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表(表略)。

二、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和对象

在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中,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法,将制订出的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运用到西安市八一街小学和西安市洒金桥小学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收集和开发以促进教学行为转变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课堂案例,对案例做出深入剖析以揭示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内容和影响程度。

(二)评价标准的实施效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进一步向科学化转变,课堂教学成功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逐步构建出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始真正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9篇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摘 要】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情况,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能否有效的从课堂获得知识,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在与时俱进,不同定位的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的标准相应的不同。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0 介绍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扩招后,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着大刀阔斧的改革,尤其是高校的就业情况直接决定高校的招生情况,这使得高等学校不得不进行专业的改革调整,高等学校的压力直接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 课堂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中心环节,前人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对目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性进行综合研究,培养目标不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重新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成为目前迫切的任务[1]。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定位不同,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为研究目标开展研究。遵照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的原则[2],分析建立主体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建立主体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建立了以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为根本特征,注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3]。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1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概述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中,课堂教学质量应主要是教学过程的质量,即一节课如何展开及其展开的质量状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各要素发展变化和效果的价值判断[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效果两方面的评价。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主要是指对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等方面作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各项预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这两方面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1.1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依据国家教育法规及方针政策中的有关规定,依据教育理论及教师教学工作的特点,依据实践经验及有关评价的特定要求[4]。等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本质上是为了向社会和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促进教师采取各种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但高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还包括一些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具体地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大致包括诊断、导向、反馈、甄别四个方面[18]。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本着以客观为主,主客观结合的评价原则。

1.2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与方法

目前高校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学生评价),二是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同行和教育学专家或课堂教学内容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同行评价),三是各级教学管理者(领导评价),四是教师本人的自我评价(教师自评)

1.3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

主观的评价方法有目前大部分高校进行同行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的方法差不多,也是编制大同小异的一些量表,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体系赋予相应的等级如“优秀”、“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同时又给出相应的分值 8-10 分、6-8 分、4-6 分、4 分以下。

客观的评价方法有目前国内外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有数百种之多,由于各种方法的机理不同、方法的属性层次相异,在应用各方法之间评价结论存在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术界提出了”组合评价”的研究思路,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郭显光提出了运用”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和“模糊Borda法”等四种方法并对不同评价方法所的结论进行组合;彭勇行和刘喜华都提出对同一组评价对象在已获得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情况下,假设存在一个组合评价值向量与上述多个向量的矢量差之平方和为最小,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用数学规划方法求得上述组合评价值向量;曾宪报提出分别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检验法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对组合评价进行事前事后检验,并以郭显光的“组合评价法” 的实例对此方法给予说明;徐泽水、林元庆和毛定祥则从评价对象多属性指标的组合赋权角度讨论多方法赋权的组合问题,并分别运用数学规划方法和最小二乘法给予求解。显然上述研究成果对解决综合评价过程中多方法评价结论的非一致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

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评价标准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评价标准的影响三个方面。不同的教育目标理论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并体现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维度中,即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一定要以教育目标为标准,并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育目标是将知识放在第一位,实用技术第二位,态度和能力(即道德和实用能力)第三位。现代教育目标是将态度和能力放在第一位,实用技术第二位,知识第三位。

3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主观评价方面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研究设计,使其更加合理化,客观方面评价通过组合评价方法, 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每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它们的适用场合也并不完全相同. 通过将具有同种性质综合评价方法组合在一起, 就能够使各种方法的缺点得到弥补, 而同时兼有各方法的优点.通过各种方法的组合, 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 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评价对象的属性,一种方法只是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 提供该事物的一部分信息. 要反映事物的全貌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 这样得到的信息就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和原貌. 通过组合可以得到一些良好的性质. 组合中各元素并不一定都具有某些优良的性质, 但通过组合, 却能得到一些良好的性质。

参考文献

[1]丁兵,方晓敏.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前沿,2004(1):92-94.

[2]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395-399.

[3]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23-225.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发展性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149-03

一、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在评价的功能上――侧重发展

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理念强调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认为评价应该是促进课程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效手段。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目的是要从评价对象间的发展上差异的分析中去判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发掘评价对象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

2.在评价的对象上――关注过程

以过程评价为特征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不仅重视教师一方的活动,而且更关注学生作为群体和个体的学习与交往活动,同时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除此之外,还将教学过程优化所需要的内外部因素、环境和条件纳入课堂教学评价的视野。通过评价不断丰富师生的课堂生活,用生气勃勃的课堂教学代替以往呆板、僵化的课堂教学,给课堂教学以全新的面貌。

3.在评价的重心上――重学生学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地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上,也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生活体验,努力把过去的相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改造成为一个多方面适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良性教育环境。

4.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多元化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张使更多的人成为评价主体,特别是使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专业人士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从而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评价结果更全面、真实,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自我接受的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树立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5.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多样化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综合运用。认为过于强调细化和量化指标,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和其他一些无法量化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的作用。强调与评价对象面谈、行为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把质性评价统整于量化评价,从而避免评价的简单化、表面化,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

二、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在确立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为此,在建立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表现在:①具有良好的品格;②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③有健康的体魄,同时使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应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念。发展性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体现出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以及终身学习与个性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观。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体现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教学观,具体为:①主体观念;②交往观念;③活动观念;④结构观念;⑤差异观念。

2.有效性原则

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使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人员认可和接受。应做到:

(1)体现教学目的。发展性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既要反映社会对课堂教学的外在要求,又要反映学生发展对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2)体现课堂教学规律。在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应正确反映课堂教学应有的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把握,来指导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3)体现丰富的个性。在确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从教师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个性出发,考虑教师和每一个班集体的特点,确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

发展性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一个僵化的教条式的标准。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决定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因此,发展性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能是开放性的,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下一定的余地,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体现不同特点的评价标准。

三、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教育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形成性目的和终结性目的。一方面,通过评价提供的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促进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缺失,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提高。另一方面,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地自我评价,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观念,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有两种:自评和他评。

他评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对被评价者实施的评价,其特点和作用:一是评价更具针对性。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建议;二是评价更全面。评价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可以纠正可能存在的偏差;三是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科学。评价者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分析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得出的评价结果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自评是指被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其特点和作用:一是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被评价者本人对所评价的活动有更真切地了解。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使评价更加真实和准确。二是有利于评价标准内化。三是形成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通过自我评价,可以看到自己活动及在活动中的行为与评价标准的差距,可以激发起被评价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促使被评价者不断调节自身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自评和他评两种评价方式都有其独特性,两者都是不可替代的。在选择评价方式时应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并有一定侧重性,使教师本人、评价者和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进行积极的反思教学活动,从而改进课堂教学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为了使评价标准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需要构建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有一系列多极的、经过系统化的、反映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的、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评价指标的确立旨在突出体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特点以及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

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设置为三个量表:

(1)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教师自评表。教师自评表可用于教师经常性自我评价,但是不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鉴定、排队等。

(2)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学生问卷。学生问卷不记名,可用于对某一节课的测评以及学期的阶段性评价,同时更重要的是反馈给任课教师,使其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利于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

(3)生物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量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主要用于他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课堂教学要素的评价;第二部分是定性评价,对整体课堂教学给予描述性评价,指出优缺点,提供改进意见。

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量表,应采用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项目、要点尽可能具体全面,以增强评价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很多指标无法量化,而仅靠量表上的书面定性描述,也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还要进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面对面的交流、进行及时恰当的沟通等等,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澜主编.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2 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3 王重力、卢建筠主编.生物新课程的评价与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1篇

【摘要】中学数学知识思维含量提高,学习的难度增加,随着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广泛采用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提高课堂评价艺术。本文分析了当前数学课堂评价艺术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 课堂评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28-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中学数学课堂评价是一种艺术,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的杠杆和指引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中学数学知识思维含量提高,学习的难度增加,随着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的广泛采用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评价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要提高课堂评价艺术,让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中学数学课堂评价艺术现状

从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评价来看,教师对课堂评价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成绩提高的帮并不是很大,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导致了中学数学课堂评价效率不高。

1.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跟不上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陈旧。

新课程标准颁行之后,中学数学课堂组织方式、师生角色等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体现在课堂上,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课堂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堂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形式等的评价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由于这一方面的滞后,造成了课堂评价的空洞与低效。

2.课堂评价片面单调,没有深入关注到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传统课堂评价关注教师的讲解是否精彩、学生是否听懂了内容,部分教师对新的学习理念理解不深,在课堂上依旧采用以前的评价模式来评价,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理解和训练,对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学习能力的提高等都忽略不计,不仅造成了课堂评价的僵化与单调,这种片面的课堂评价也让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展示、质疑等方面得不到有效及时的点评,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

3.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整体评价以成绩为主这个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对课堂的评价依然较多的倾向于对结果的评价。以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衡量标尺,容易导致忽视学生的付出和收获,不能够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努力,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了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和学习。

4.课堂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较少体现出数学学科特点。

现阶段进行的课堂评价基本上都是语、数、外等所有科目共用一个评价体系和标准,很少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其缺陷在于这样的评价机制容易引导教师弱化数学课堂本应该重视的教学环节、点拨、训练等,削弱了数学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和对课堂的有效控制,投射到学生的学习上,打乱了数学教学的规律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5.不科学教师课堂规范对教师授课的制约导致了课堂评价的低效。

一些学校为了规范教师课堂言行,对数学课上教师的行为做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定。这种看似没有问题的制约在数学课堂实践中会发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包括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课堂环节、评价程序等方面的限制干扰了教师结合学生情况的课前预设,对课堂生成的处理上也较为谨慎,影响了教师有机引导学生激活思维、发散思维、最终形成数学学习能力。

二、中学数学课堂评价艺术策略

针对中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选择正确的策略来提升课堂评价艺术,确保课堂评价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1.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传统中学数学课堂的评价偏重于对学生掌握了多少解题方法、对某些数学题的解答正确度如何等,这种定量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探究合作学习中掌握技能、提高思维能力。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用、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某些学习方法和知识、获得了某种技能等,从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2.制定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评价机制,让课堂评价规范而易于操作。

评价机制是数学课堂评价有效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要充分的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数学课堂的评价机制,摒弃假大空的“虚假繁荣”式的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考量学生的知识习得程度、方法与技巧习得程度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况。并且评价机制要便利于课堂上操作,为课堂高效奠定基础。

3,注重课堂评价两方面即“评教师”和“评学生”的有机结合,转变教师的课堂授课。

数学课堂评价上既要注重教师点拨讲解的有效性,又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所以,课堂评价要从两方面抓起,既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要求教师的点拨讲解精炼而有指导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繁琐,学习效率高、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课堂评价,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把握能力,转变课堂授课形式、思路等。做到了这些转变,课堂评价才能有效、高效。

4.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发课堂评价的引领作用。

中学数学课堂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等多个方面,因此,数学课堂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还要让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的具有指导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做出评价,让评价具有点拨性和启发性,激发课堂评价的引领作用。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评价艺术关系到课堂质量的高低,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课堂点评水准,让课堂点评成为中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推进器。

参考文献:

[1]刘彩红.中学数学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刘雪蕾.中学数学课堂教师延时性评价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3]张砚香.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

[4]苏倩.数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2篇

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课观念存在着误区

评课主要包括教育专家、行政领导和其他教师的他评和教师自我反思的自评。合理科学的评课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但在实际的评课活动中却存在许多缺陷。第一,评课环节存在着课堂提问的人数越多和回答正确率越高课堂效果越好的评课误区。课堂提问主要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课堂提问的人数并不能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不合理地多次提问或者提问设置不符合课堂教学结构设置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第二,评课不应将学生课堂回答正确率作为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由于将学生回答正确率和教学质量挂钩,一部分教师忽略了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往往提出针对性和目的性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

2.课堂评价标准存在误区

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课堂教学因素和教育理论,这就导致了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种种不确定因素,评价标准上存在着缺陷。首先是化学教学评价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往往将概括性和最终总结性的评价视为关键,而忽略了评价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其次是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随意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往往比较模糊,评价较为随意,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使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难度增加。最后,由于我国的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理论,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不利于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活动开展。

3.评课操作缺乏科学性

在实际的评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操作。一是评课变成了例行公事的表面工作。在实际的评课过程中,由于领导听课的频率过高和无法及时地开展相关评议工作,使评课流于表面形式。与此同时,评课过程中往往重视好的方面而忽略对错误方面的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课的价值。二是评课过程中缺乏评议热情。在实际的评课中参与人员往往是领导和骨感教师,评议的过程并不热烈甚至出现被动发言的情况。三是评课过于以偏概全。这主要表现在听课过于流于表面而忽略对系列课程或者这门化学课程的持续听课的检验过程,这导致了专家很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相关对策

1.形成科学合理的评课观念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和教师课堂教授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形成科学合理的评课观念。首先是在听课过程中做课堂观察记录,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次数是否符合教学进度和目标,避免为提问而提问。最后,在评课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提问问题的质量,重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

由于评课标准存在许多缺陷,因而在实际的评课过程中应当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基础上,评课不仅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规划的评价,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评课应根据实际的听课记录进行有效分析和提出建议。

3.注重分析探讨评课

首先,听课活动过程应更加合理。听课具有延续性,即听课不应当仅仅是两三节课就完结了事,而是要进行相应的课堂追踪以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参考,从而提高评课的科学性。其次,评课时应当充分调动评课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得到建设性的意见。与此同时,听课后及时整理分析,以便系统了解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从而促进评课更好地进行。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历史现状;问题;建议

高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多少专业性人才。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师资雄厚是一方面,关键还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后续反馈。它可以对学校高层的决策、对老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出最后的效果显示。通过教学评价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历史及目前现状

1.课堂教学评价经历的发展历史

在20世纪初,美国学者泰勒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他认为,教育评价应以教育目标为宗旨,通过具体的行为变化来判断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克龙巴赫则认为“教育过程”才是教学评价的重点。教学评价不能只关心教育目标的实现还要对教育决策提供改进支持。

比贝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本质即“价值判断”。他认为,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判断。判断不仅对教育目标,也对决策的科学化。“价值判断”的提出,深化了教育评价的内涵。

斯塔克在肯定比贝“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答评价模式”。他认为,评价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需求是值得被评价人关注的,评价活动的目的应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2.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当前现状

教学评价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也必然受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而特定时期的主流教育理念对教学评价也有着巨大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正向全面性、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方向前进。

全面性是指参与评价活动的内容逐渐完善。在高校以往的评价活动中,对老师工作绩效的评价常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说话,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培养等都不够重视;而现今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老师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课程帮助程度等不同方面来展开的。

多样性说的是评价方法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单一的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合理性都有严重的影响;而素质教育中采取的是各种评价方法互相结合的方式,对其特长充分发挥,扬长避短,做到优势互补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为客观、科学。

多元化则是说参与评价活动的主体在向多元化迈进。在过去的教育评价中,评价活动的主体较单一只是校领导和学院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在当今素质教育推行下,评价主体除了之前的学校管理人员外,还包含了教育专家、同行各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学生等使评价的主体变得更为多元化。

二、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现存的几点问题

1.评价标准太落后

例如,目前高校大多都是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在评价体系中的手段标准还是关于板书的。对于评价标准我们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2.标准的概念不清楚

在考查教学效果时我们最常说的就是“教学内容要充实,信息量要大”。但是对于教学评价标准的定义没有做到具体,教学内容多少算充实,信息量达到多少算大。这个标准实际侧重的是信息量。因为只有教的内容多了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信息量大不一定教学效果就好,有时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将这项标准分开实施,做到数字具体,精而专。

3.标准不全面

教学成果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总体表现。当今高校教育对教学效率的关注尤其不够。效率和质量是相对的。教学效果是以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比例来做衡量的,它有一定的时效性。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保证教学质量才算是教学成果。但在目前的大多高校中他们只重视教了什么,教了多少,效果如何,而完全不看教学的效率是多么的低。

三、对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完善建议

从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价值主体对课堂教学的需要没有得到合理科学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哪些价值主体以及所反映的价值主体的需要是什么才是影响评价标准质量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研究表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发展需求是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必须反映出来的,只有将价值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家长、学校、社会等的需求才能得到发展。

1.价值主体的需求是高校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学评价是一种有目的性和意识性的活动。它是课堂教学对价值主体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的一种判断。这种判断只需要通过价值主体来衡量的。所以,我们要以价值主体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否则就不能对课堂教学对价值主体的价值作出准确的反应。高校教学评价中价值主体就是学生、社会、校领导、老师、家长等,而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因此,高校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所以,价值主体的需要不仅指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对老师的偏爱、对学校的要求也涵盖了老师对学校的愿望。只有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多关注学生和教师的需要,才能客观、合理、公正、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只有将主体价值的需求付诸实践才能得以发展。高校课堂教学的价值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主体创造和实现的。所以在确定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都必须以实践为根本原则,所设标准要来于实践,用于实践。这样评价结果才会对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只有符合实践原则的教学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变。

3.高校课堂评价方法要科学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价值关系客观、公正、科学评判的必备条件。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要做到以下三方面:首先,教学评价标准必须是价值主体合理需求的反映。即主体的需求不能与社会发展相矛盾还必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时,才能在教学评价标准上得到反映。其次,课堂教学是特定主体的一种活动,而特定主体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性。因此,课堂教学还必须顾及到特定教学主体的特定需要,即不能以社会的需要代替个人的需要,也不能以少数人的需要代替大多数人的需要。再次,在遵从主体需要的同时还要尊重客体本身所存在的客观规律,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都必须以符合客体的客观规律,离开客观规律而一味强调主体的需要反而会对评价结果起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家成.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毛海英.浅谈我国高校课堂评价.职业教育,2011.

[3]吴颖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问题与新思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4篇

1.新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六个方面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是否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能够根据实际做出适当的调整.

(2)教学目标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内容是否围绕教学目标选取,并与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需求相适应.

(4)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要求,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

(5)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面是否足够深广.

(6)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是否理想.

2. 新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强调的四个转变

一是由过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二是由过去重视“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三是由过去注重教师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思路清晰有序、板书工整合理的评价向注重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转变;四是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

3. 从多角度来评价是否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有哪些特征?或者说一堂课符合哪些标准才能算是好课?许多教师、专家的意见都很值得我们思考.

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语文特级教师袁浩归纳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四个字:新、实、活、乐.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好课”的十条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生为本,流程科学,注重内化,体现沟通,启迪创造,媒体得当,讲究实效,多元评价.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提出“五个实”: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有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崔允教授把“好课”的标准归纳为“十二字”: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杨佐胡老师认为: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二是学生的交流状态,三是学生的达成状态.评价一堂好课应该是“取得了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各个专家的观点提示我们: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上,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正是“好课”问题常说常新的原因.不过,我们也能从各位专家的观点中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认识:

(1)“好课”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确切地说,“好课”虽然有丰富的内涵,但并不是一个规范性概念,它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状态及成效的一种描述.

(2)“好课”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主体对某一堂课好差程度作出的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由于评价主体的背景、观念、经历、价值观等存在差异,所以对同一堂课会作出不同的评价.一堂课仿佛一面多棱镜,因观赏者的不同、评价角度的不同,评价结果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3)“好课”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自身的发展,对“好课”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好课”的话题虽老,但相关的讨论却从未停止,因为“好课”的概念是开放的,“好课”的标准是不断发展的,并没有一个终极性的“定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数学教学的评价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数学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调控,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高效课堂评课标准范文第15篇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以评教为主的传统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好坏,最终是根据学生发生了变化来判断的。达成这个目标的中间标准也必须同这个最终标准相关联”[2]。因此,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更要评价学生的学,并且要重点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基于此,构建一套以“生本化”为指导思想,并融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全新的评价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概况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3]。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5]。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6]。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刘志军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7]。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我国中小学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8]。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基本集中在教师方面,体现出对教的强调和重视[9]。

4.指标的直接可观测性不强。我国多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是理论演绎方式,从好课应达到的标准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逐级分解,但最低一级的指标只是定性的描述,不是可观察的指标,容易导致不同的评课者对同一堂课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大[10]。

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及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学科教学中的总体素质要求,明确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自主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着“生本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评价建议,笔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改进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关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值得借鉴,其主要观点为:普适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简要性原则,直接可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11]。除此之外,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包括“生本化”原则,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参照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及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并听取了大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笔者采用理论推演法和目标分解法,推演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含评价要点)。(详见表1)。

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又可以分别归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范畴,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项。教师行为包含三项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师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必备的要素,因为教学内容的正确、科学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前提;教学过程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从评价要点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评价表,本评价表没有将教学方法作为评价指标单独列出,对其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行为中。

学生行为是重点评价的内容,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和反馈状态三项。兴趣状态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状态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维状态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反映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反馈状态即为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发生的改变,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的重点。评价要点制定的依据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权重(详见表1)。但为了简洁和计算方便,各评价要点权重取近似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方法

教师或专家在使用本课堂教学评价表时,评价要点权重仅供打分时参照,只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将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再乘以一级指标得分并相加,即为该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综合打分。如某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反馈状态的打分分别为86分,85分,88分,82分,80分,85分,则这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为(86*0.105+85*0.258+88*0.637)*0.325+(82*0.200+80*0.200+85*0.600)*0.675≈84.6分,最后将每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取平均值即为本堂课的综合得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即时体现出来,或者有的指标不易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比如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