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农田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灌溉排水;塔营子镇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33-1
1 项目区概况及土地限制因素分析
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行政隶属阜新市,是以种植旱地为主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也是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项目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地貌上属低丘平原,其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项目区建设规模内基本上没有灌溉设施可以利用,其排灌系统骨干设施不具备,局部地块土壤质地偏砂,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地产出率低,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耕地资源,所以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急需提高地力,提高单位耕作面积土地产出率。
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意义
高标准农田可以定义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同时土地相对成片且肥力较高,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的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耕地[1-2]。而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3]。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辽宁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要求及《阜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选择阜蒙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的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申报项目。
3 建设内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内分布19块其他草地,土地平整面积13.5168hm2,总平整土方量为:挖方3.3788万m3,填方3.3788万m3。
项目区需要客土1处,面积为0.1989hm2,根据现状客土地块与周边耕地的高差确定填土深度为0.6m,共需回填土方量为1193.4m3。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项目区北部需打179眼机电井,井径0.4m;项目区以南实际打沉圈井93眼,井径1m。
3.2.2 排水工程 项目区地处绕阳河河谷平原,其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务欢池河和押京河形成天然的排水系统,承泄项目区的地面径流和外来客水。本次规划仅对部分水泥路布设土质边沟,边坡比1:1,上口宽1.6m,下口宽0.4m,沟深0.6m,规划19360m,采用机械挖土质排水边沟土方量11616m3。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1)农桥工程。项目区内排水沟道与田间道相交时,均布设农桥,项目区共布设农桥5座。(2)涵管工程。为了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在道路与排水沟交叉处以及跨越排水沟下地共布设涵管34座。结构型式采用管径Φ=300mm。
3.3 田间道路工程
项目区修建水泥路6条,路宽5m,总长12595m,填筑30cm厚的碎石路基,铺设20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区修建砂砾石路18条,路宽5m,总长21138m,填筑30cm厚的山皮石路基,铺设20cm厚的砂砾石路面。
3.4 护坡工程
在通往下兴隆地的3号水泥路南侧规划护坡工程,长53m,采取浆砌石砌筑,坡面斜长2m,边坡比1:1,厚30cm。浆砌石工程量31.8m3。
4 效益分析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将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为1.65%。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将提高0.92个百分点。
本项目总投资预算为1826.5900万元,按建设规模816.9867hm2(12254.8005亩)计算,每公顷投入量为22357.59元,每亩投入量为1490.50元。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计算,项目区每年纯利润为1305.2521万元,扣除现状产值902.9546万元后,每年净增产值402.2975万元。按还本年限法进行静态分析,预计投资回收期为6年。静态投资收益率为22.02%。
5 结论
通过对阜蒙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规划对其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主要采取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预计新增耕地13.5168hm2,新增耕地率为1.65%,每年净增产值为402.297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 程炯,李新通,谢剑斌,等.丘陵地区人均半亩(333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J].福建地理,2000,15(4):10-13.
[2] 冯守杰,李有庆.加强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财会研究,2009(17):64-66.
根据文件要求,现将XXX2020年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子项绩效管理自评如下:
一、前期工作(8分,自评8分)。
1、任务分解(2分,自评2分)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下达XXX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皖农建设〔2019〕154号),按照农田建设管理办法,在专家评审基础上,我区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库,并将年度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项目,并按时上报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共6个项目,任务4万亩,计划投资611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70,自筹40万元。
2、项目审批及备份(4分,自评4分)
市局在完成了项目评审和现场审批后,下达了各个项目的设计批复;按照批复内容,我区编报了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了实施计划批复(皖农建设〔2020〕104号);我区同步在国家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填报备份。
3、项目储备(2分,自评2分)
根据项目规划,我区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项入库工作的通知》(裕农〔2019〕143号)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级项目库,项目库总规模7.05万亩,计划总投资10675万元,满足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储备需求。
二、建设进度与质量(35分,自评35分)。
1、建设面积及工程(20分,自评20分)
我区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按计划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通过第三方检测,各项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质量合格,效益发挥明显。2020年6个项目10月初全部进场开工,开工率100%,项目进展顺利,施工进度较快,区组织了项目督促和第三方质量跟踪检测,工程质量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组织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分别观摩了我区江家店镇龙门、分路口镇杨集和分路口镇新河项目区,其中省厅孔少林局长亲临分路口新河项目区指导工作。
2、年度任务完成比例(10分,自评10分)
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江家店镇龙门、永兴,分路口镇杨集、新沟以及徐集棠树等8个项目,于7月初完成市级验收。2020年,我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任务0.35万亩)。在省厅下达计划批复后,我区开展项目招投标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个项目,总计10个标段的招标,并在9月底全部进场施工,当年立项且当年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年度任务的100%,目前,各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3、耕地质量提升(5分,自评5分)
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我区制定了《XXX2020年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与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在高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针对性地采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来加以改善和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层厚度、和质地;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项目区排水,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了项目区耕地灌溉保证率。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根据第三方调查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等级由建设前的3.22提升至3.17,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升了0.05。
三、资金投入(25分,自评25分)。
1、财政资金(23分,自评23分)
我区2020年农田建设区级配套资金为2439.1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575万元,最后一公里1864.1万元),实际到位4311.175万元,占应配套资金176.8%万元。在资金管理上,我区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国库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项目审计后报账进度在92%。
2、社会资本(2分,自评2分)
2020年XXX顺河镇华顺牧草合作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10万元,其中华顺牧草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1000亩,支持华好奶牛养殖饲料基地建设。目前,合作社自筹资金40万元已足额汇缴到区财政账户。
四、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12分,自评12分)。
1、竣工验收(6分,自评6分)
根据省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规程,我区按时对2019年度8个高标项目进行了区级自验,综合验收评价合格。
2、上图入库(4分,自评4分)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要求,我区在申报项目时主动与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联系,做好项目申报前置把关,2019、2020年项目均符合上图入库条件。其次,2019和2020年项目在建设中和竣工验收后也在全国农田建设监管平台上图入库,建设面积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评2分)
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我区做好四个结合工作创新试点,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组印发了《XXX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创新试点工作方案》。在建设2019年高标项目完工后,根据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项目镇村上报,其中江家店镇龙门、永兴,罗集乡云水和分路口镇杨集村通过填埋废弃塘坝、沟堰及老庄基还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积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面积占项目区的比例0.86%,上述项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办理。此外,我区在江家店龙门、永兴和罗集云水3个项目中,整合实施了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复垦项目,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复新增耕地面积约8.7公顷。
五、建设管护和制度建设(10分,自评10分)。
1、落实管护资金(7分,自评7分)
2019年高标准项目,我区在初步设计中落实工程管护经费60.43万元。区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90万元,专项用于全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
2、制定管护制度(3分,自评3分)
为加强建成工程的管护,长远发挥工程效益,我区制定了农田建设管护办法,工程管护制度和长效管护机制。在项目建成后,区主管部门将完工项目工程移交项目乡镇,由项目乡镇、项目村负责管理并订立管护责任书。
六、日常工作(10分,自评10分)。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辽宁东港;椅圈镇
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土地总面积24.47万hm2,耕地9.07 万hm2。拥有水田总面积5.33万hm2。2008年粮食总产量47.37万t,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之一。东港市作为国家和辽宁省重点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徘徊不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粮食成本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粮食价格涨幅低于成本增幅,种粮比较效益长期偏低,影响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发挥;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中低产田比重高,抗灾能力弱;粮食单产不稳定,年际间波动大;灌排设施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项目区属老水田区,地方投资有限,与农业生产建设所需资金相比差距甚大,致使农田灌排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因此,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粮食增产目标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1项目区实施内容
东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2008年开始实施,现已完成三期工程,主要针对中低产水田进行改造,采取渠道衬砌等节水措施,配套田间建筑物,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包括椅圈镇1个乡镇,涉及于家村、康家村等9个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 333.33 hm2,计划兴建田间配套桥、涵、闸等建筑物549座(其中分水斗门26座,渡槽2座,分水农门248座,路涵265座,渠涵8座),灌溉渠道衬砌80.865 km(其中支、斗渠现浇砼衬砌25.165 km,农渠预制砼U型槽衬砌55.7 km),疏浚渠沟65 km。通过综合改造后,达到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集中力量打造高标准农田,真正做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效应[3-4]。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在项目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解除制约该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有利于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项目区土壤肥沃,水质清澈,水源充沛,宜发展水稻生产和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业,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前景较好;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栽植,发展稻田养蟹、虾、鱼等,农民积极性普遍较高。因此,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性、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可以取得“建一点、带一片、成一线、富一方”的效应,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增加粮食产量的支柱、标准化生产的楷模、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
3项目区节水措施
项目区节水措施主要是对现有斗、农渠进行硬化防渗;在农渠进口增设分水斗农门,在斗渠分水口处设置量水设施。渠道衬砌方案的确定:项目区水稻生产供水损失较大的环节是输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渠道的渗漏损失是渠系水利用系数不高的决定性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拟采用衬砌防渗技术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采用衬砌防渗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同时,还可提高渠道的抗冲能力;减小渠道糙率,增加流速,加大输水能力。初步选择2个方案,即浆砌石防渗方案和混凝土防渗方案,现将各方案优缺点比较如下。
3.1浆砌石防渗
结构形式:500 mm厚浆砌石护坡、护底。优点:抗冲流速较大,浆砌石抗冲流速可达3.0~6.0 m/s;抗冻和防冻害能力较强。由于浆砌石衬砌厚度大,大于冻深,采用浆砌石衬砌等于基础采取了部分置换,且加大了抗力,从而减轻了冻害;具有较强的稳定渠道作用,浆砌石属刚性材料,本身即具有固渠和稳定渠道的作用。缺点:不易采用机械化施工,需要劳动力较多,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厚度大,方量多,劳动强度大,造价比较高。工程造价约为86元/m2。
3.2混凝土防渗
结构形式:面层为80 mm厚混凝土,下设400 mm厚砂石垫层。优点:混凝土衬砌强度高,耐久性好;混凝土衬砌能防止动植物穿透或外力破坏,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衬砌渠道可运用50年以上;过流能力强,允许流速大,一般为3~5 m/s。便于管理,渠道采用混凝土衬砌后,除解决渠道坍塌、冲刷外,还可防止杂草生长,减少淤积,便于管理,节省管理费用。缺点:适应变形能力差,易发生冻胀破坏,结构复杂,造价最高。工程造价约为95元/m2。
(下转第247页)
(上接第245页)
经方案比较,并考虑项目自身特点、该地区实际情况、工程造价及东港地区混凝土防渗技术的成功经验,该次施工渠道防渗采用混凝土防渗方案。
4综合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改善水田面积1 333.33 hm2,可增产3 t/hm2,每年可增产粮食2 000 t,水稻及副产品的现行价格按2.0元/kg计算,则年可新增产值400万元;项目竣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提高到0.53,节水量为3 420 m3/hm2,全区共节水456万m3,可用于椅圈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项目竣工后,有利于形成稻养蟹、蟹助稻、稻增产、蟹丰收的稻蟹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成蟹平均产量为300 kg/hm2,每年可产河蟹400 t,按12元/kg计,每年可新增产值480万元。项目区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2 400 t,农民收入总额增加,纯收入增加400万元,项目区人均增收256元。
4.2社会效益
项目区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改善了灌溉渠道的输水状况,提高了用水效率,做到了适时、适量的计划供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可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4.3生态效益
项目区开发后,营造防护林可增加林网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既减轻了对沟壑的割切,又避免了土地的石化和砂化,明显减轻河道的洪水、泥沙危害,减轻了风蚀和风沙的危害。同时可使农田防护林网内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发生变化,减轻了霜、冻和干热风的危害,更加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等各行业的健康发展。
5结语
东港市水稻主产区为老水田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过改造后综合效益十分明显。但是因资金有限,有部分水利设施尚未配套,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建议在今后农业综合开发中加大投入,并且可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多家单位紧跟开发步伐治理一大片的局面,开发和其他部门相互配合、联合治理,以创造更好、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参考文献
[1] 刘晓春.东港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策略[J].新农业,2010(11):60.
[2] 胡振德.东港市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J].辽宁科技参考,2001(6):30-32.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