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

初三化学元素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一、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SO4,HCl,HNO3,CH3COOH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WTBZ]

[1]陈永红. 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 遵义师专学报. 1996(1).

[2]邸来生.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3]石郦. 新课标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2篇

于初中化学来说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初中化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初三化学入手,详细分析初三化学教材,提出了一些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初中生学习化W竖起一座风向标,为化学学习提出一些有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

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 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 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 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 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

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 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 SO4,HCl,HNO3,CH3COOH 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红.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遵义师专学报. 1996( 1) .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实践探讨

化学学科教学中,有一套简洁、严密、国际科学通用的化学符号,即化学用语。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初中化学考纲明确指出:“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化学用语――能够独立的书写化学用语、会读化学用语、会用化学用语,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化学用语”。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学生化学学习的“分化点”往往也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上。

一、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重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前期教学中逐步渗透,尽量避免多个重难点知识集中学习而使学生不易消化知识;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在教学中愉快地理解内化元素符、离子符号,进而会写化学式,顺理成章地写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等知识编成顺口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分布,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至二单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元素符号,为今后正确书写化学式作好准备;从“绪言”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从第三单元至第五单元是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与离子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初影。

3.从第六单元至第十一单元,巩固、理解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理解是基础,运用是关键!

三、讲练结合,提高理解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问题,如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解答。理解体会,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四、严格要求化学用语读、写的正确规范

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故教师的教学与示范从一开始就要做到严谨,避免学生最初就混淆不清。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及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至始至终都要规范!

1.过好元素符号关。

(1)树立超前教学意识,从第1节课就开始化学用语教学。初中重点掌握的元素符号有33种,第一节化学课老师应把这33个符号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类教与学生,初步形成对元素符号思维认识。

(2)轻轻松松学元素符号。先制作教具:一面写元素符号,一面写元素名称。第一步读、认:先集体认识再个别认识,也可采取互动游戏:学生从卡片中抽取,读出它的名称。第二步写:注意正确的书写,多写多练,同时指出学生的优劣。第三步:检查效果,重点检查后进生。

(3)元素符号巩固教学持续到第三单元学完之后,采用听写,对个别后进生采用人人过关等手段,来强化学生记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的33种元素符号。

2.过好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关。

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并且每节课上课读一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

3.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

在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是基础,化学式是关键,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好比英语中的单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的式子表示化学式。化学式的书写式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化学式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但由于书写化学式所需的有关知识记忆量大,抽象性强,极易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学生在写化学式时,常犯错误。

(1)持之以恒、日滴月累记忆化学式。同样强调超前教学意识,每上一节化学课都应该归纳本节课见到的物质化学式,布置学生抄写记忆,坚持课前的小测,检查书写化学式,及时巩固,增强学习信心。

(2)化学式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变无味为有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学中体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式的兴趣,从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

4.过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化学方程式就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学好初中化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化学方程式掌握不好,那么必将影响后面有关化学方面的学习。

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首先应讲清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五个书写步骤:写、配、等、标、查。①写就是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就是配平化学方程式;③等就是将横线改成等号;④标就是标注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⑤查就是检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完整。特别要加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练习;其次是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均要求学生记忆,并且每周定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完上下册后把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分类印成题单,让学生记忆,并定期检测,做到人人过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总之,化学用语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强求学生一次性的就弄懂、弄透;而要在实践检验中加深体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终使学生会读、会写、会用化学用语,全面提升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之宏.浅论加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中学化学教与学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24

在发展历史中,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传统的古老艺术不断得到发展,美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今,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美术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添加了流行元素,还能在一定的基础上,把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依据

1. 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在原来的教学标准下,教师对于美术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标准,其中是在将美术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基础上,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发挥了美术知识的使用价值,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美术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使美术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2. 提升文化内涵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美术课程的情境创设,以此来增加美术教学质量。因为在美术学习中,包含了许多学科的特点,对于美术学习来说,应该从美术技能的学习层面逐步提升到文化学习方面。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美术文化和美术历史进行认识和理解,充分认识到美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我国美术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中,许多美术被运用到建设中,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3. 了解学生的差异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合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初中生在美术知识等层面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要充分重视每个初中生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再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好的发展。

二、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1. 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可以改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氛围,在课堂上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入课堂,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养成发掘美的习惯,不仅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生活,还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

2. 促进流行元素的传承

因为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接触较少,并不能完全了解在美术中传统元素的代表性。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这些传统元素,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将这些元素与美术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发展,以此推动美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 培B学生文化意识

在目前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视频教学的方式与传统的指导式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细致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元素。但是,现在一些教师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但是在本质上,教师并没有就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创作进行指导,所以学生对传统文化掌握的程度也不高。因此,教师在意识到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重要性时,就必须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展露出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传统元素进行设计,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传统文化对比,突出两者的不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的掌握能力。在其他方面,能积极探究美术元素文化,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不仅注重训练学生的鉴赏、感知能力,也关注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进行美术制作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设计,适当倾听学生并给出指导意见。教师在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在许多美术教材中包含着许多高尚的精神境界,随着对美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也逐渐了解到其中的内涵,并在创作中把对内涵的领悟运用到作品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初中课堂上教师只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较为浅显的说明,缺乏对作品的深度剖析,站在学生的角度,也不能完全掌握美术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能够理解美术作品的真谛,把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产生全新的认识。

四、总结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传统元素 流行元素 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58

我国传统艺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得到不断的传播和推动。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之一,而美术的教育则是美术事业发展的关键,中外文化的融合,让美术教育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传统元素中增加了许多流行元素,而同一件美术作品也因为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显得更加新颖、更富有创造力。

一、传统与流行结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能够充分展现文化内涵。对美术的学习应从纯技巧、技能方面上升到美术文化上来,通过特定文化情境的创设,增加美术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对文化和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发挥美术教学的功用。美术教学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能够实现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第二,开拓学生创作视野,激发创作热情。中学生处于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与喜好,在美术教学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开拓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创作的热情。

第三,使美术创作的模式得到创新。初中美术教学中可将精选剪纸作为教学内容,剪纸材料简单,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剪纸技能进行创作,而且剪纸能够呈现传统的色彩与图案造型,这些元素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学生通过对传统美术纹样、色彩、图案和造型的学习,并将其与流行元素相融合,能够创作出新颖、富有创造力的美术作品。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与流行结合的方式

第一,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针对现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辩论会或者讨论会,从而实现对学生创作的指导。如开展“谈谈美术中如何实现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讨论会,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与创作欲望,并将各自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这种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对美术的学习。

第二,创新美术的创作方式。美术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也可称之为“1+1”的创作形式。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就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受已学内容的影响。“1+1”创作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将这种创作形式设置在系统的单元课程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对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不同素材的选择,不同创作思维的集合,能够创作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这种创作形式能以单人创作、双人组合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第三,对中学生美术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西方知名教育家艾斯纳认为,教育成果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特质、教师特质和内容特质。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面对形式多样、新颖的美术作品我们应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到作品的新颖性,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以及创作中的创新意识、想象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过程的表现;根据学生的特点,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等。同时,为了促进美术教师的不断进步,还需要构建起评价系统。

第四,增加评价主体。增加学生美术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如自己、家长、教师等不同年龄或不同身份的人,进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全面公正的评价。当学生自评与互评时,主要表达的是个人对作品的见解;教师则是通过各种评价意见收集,从美术专业和美术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与审美等,然后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增加,能够获得各种意见,得到鼓励,从而使美术创作得到进步与发展。

全文从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出发,探讨了二者结合的意义,并提出可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新美术的创作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等方式来实现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结合。本文希望对初中美术教学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李冬青.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育学刊,2012(1).

[2]吴婷婷.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传统与流行元素的融合[J].科技视界,2014(14).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基本观念;元素;元素观;构建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1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5

在初中化学阶段,对于“元素观”的基本理解是: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100多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上数千万种物质;通常我们见到的物质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包括元素种类不变、质量守恒;每一种元素对应于一类原子,由于原子不易发生变化,所以元素不易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的种类、原子结构排布等周期性变化的直接体现形式。“元素观”以这种直观的形式呈现,使得观念的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深刻思考和反思体验中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在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写道:教材在编选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时,应重视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这些基本观念又是通过各级主题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来支撑和建构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本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不仅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具体课程内容,而且要求利用这些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上述核心化学观念。元素观是化学学科观念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对元素观的构建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是元素观构建的起点教学,也是元素观体现较为集中的一个课题,上好本课题对构建元素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元素》两个课时的教学中对元素观构建关键设计如下:

一、温故而知新,引出元素的概念

教学片断一:

[教师]二氧化碳、氧气分别由什么构成?

[学生]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

[教师]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分别由什么构成?

[学生]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

[展示]二氧化碳分子、氧分子的球棍模型。

[教师]这两种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

[学生]氧原子。

[教师]二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回看教材53页表3-1。

[学生]都是8。

[教师]把质子数是8的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教师]把质子数是1、6、11......称为什么元素?

[学生]氢元素、碳元素、钠元素......

[教师]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教师]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那么元素的概念能否描述为:元素是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或元素是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多媒体展示以下两个表格:

[学生]三种碳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都是6,而中子数分别为6、7、8不同;三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都为8,而中子数分别为8、9、10不同。以上两个表格中数据充分说明,元素是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说法是错误的。

[教师]请对照教材54页图3-12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回忆离子的形成过程,列举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是多少?

[学生]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都是11,而电子数分别为11、10不同。

[教师]请再举出氧原子和氧离子的质子数、电子数是多少?

[学生]氧原子和氧离子质子数相同都是8,而电子数分别为8、10不同。

[教师]用以上两个实例说明元素是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元素概念是第一课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学生在没有同位数知识准备时,难以理解,学习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实际应用中与原子混淆。为解决以上难点,我在“教学片断一”中通过设置问题链――逐层分析――得出概念――思维辨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元素,并加深对元素概念理解,为元素观的初步建立打下基础。

二、讨论见真知,得出元素守恒观

教学片段二:

[多媒体]讨论,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学生]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设计意图:元素观中还包含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不变的元素守恒观点,这一观点是元素观的核心点之一,但由于在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原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的铺垫,本课时又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因此对这一观点的学习,是重点但不再是难点了,再者本课时对该观点只是初步学习,因此该观点本课时不宜过度拓展,因为在第四单元利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会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和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的动画示意,再进一步深入学习,因此在“教学片段二”中我直接让学生对照实例讨论,初步构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的元素观这一核心观点。简明扼要,直击要害。

三、联系微观、实际,突出元素物质观

教学片段三:

练一练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

1.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2. 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学生]1. 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或水由水分子构成......

2. 二氧化硫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一个二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教师]从宏观角度,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上述的两个习题中提到了分子、原子、元素、物质等概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用标箭头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结果。并让他们相互讨论纠错。

[多媒体]:

1.二氧化碳由 组成。

2.二氧化碳由 构成。

3.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知道了元素的概念,但对它的认识是表面的、空洞的,那么如何让元素直观和丰满起来呢?那就必须让元素与物质联系起来,在学生已知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基础上,我注重联系微粒观和生活实际,在“教学片断三”中我采用练习――总结――对比――再练习的方法,让元素与物质联系起来,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也能摸得着。通过讲解、训练和对比,初步构建元素观中的元素组成物质,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上几千万种物质这一观点。

教学片断四:

[教师]活动一:调查元素在地壳中、空气中、海洋中、生物细胞中、宇宙中等处的分布情况。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

地壳中:O、Si、Al、Fe...... 空气中:N、O...... 海洋中:O、H、Cl、Na...... 生物细胞中:O、C、H、N、Ca...... 宇宙中:H、He......

[教师]活动二:调查食品、补品、饮料、调味剂等物质的元素组成情况。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展示一:

展示二:

产品名称:自然食用盐

配料表: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钙(以Ca计)mg/kg≥500

镁(以Mg计)mg/kg≥1000

钾(以K计)mg/kg≥300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净含量:400g

分装者名称:福建福州盐业分公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元素存在于物质中,它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身体大量缺少某种元素时,就会生病。我们每天都必须均衡的摄取各种营养元素。最好是从食物中去获得。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

[多媒体]1.儿童、青少年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的症状;

2.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3. 一些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

设计意图:在学习元素分布情况时,没有采用教师介绍或阅读记忆的方式而是设计成“教学片断四”中的研究性学习,分小组分任务调查元素的分布情况和收集食品、补品、饮料、调味剂等标签,在小组收集资料和汇总的过程中,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元素存在真实性,让元素在学生的脑海中丰富和生动起来,真正意识到元素存在于身边的物质中,巩固元素的物质观。

四、结合元素周期表,探索元素规律观

教学片断五: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学生]7个横行,18个纵行。

[教师]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6个族。

[探究]1.参见教材60页图3-17和61页表3-3,在元素周期表中逐一查询这些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等)并将其中标明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含量的多少、属于金属元素还是属于非金属元素等)。

2. 考察每个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规律性联系?

[学生]每个周期的开头是金属元素,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教师]除第一周期外,其它周期从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呈周期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元素》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应用和存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有了常见的一些元素,但是是个别、零碎和局限的。如何让元素系统呢?《元素》第二课时中对元素周期表教学是让元素有序系统的关键一环。初中化学对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要求是很低的,新课标中要求是: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因为要求低,教师容易忽略该内容的教学,教学中往往是一带而过。只是不利于元素观构建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是元素观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这一课,让元素有序、规律化,是构建元素观的关键点之一。在“教学片断五”中我采用观察、讨论――汇报总结――再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课标教学要求范围内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有一个初步认识,从宏观角度初步构建元素的规律性观点。

教学片段六:

[多媒体]

以上是1-3周期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观察:

1.每一个横行(周期)排列特点。

2.每一个纵行(族)排列特点。

3.每个周期原子结构呈现哪些周期性变化?

[学生]每个周期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每个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每一个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对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如果只停留“教学片断五”的层面,那么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表面的、浅层的。既然学生已经有了原子结构的基础,我认为可以从原子结构的层面再认识元素周期表,再总结出微观层面的周期律,这样学生对周期表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也从微观角度初步构建规律性观点。

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它是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后在头脑中提炼的,在考察相关的化学问题时所具有的基本概括性认识。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一种化学观念的构建要有一个完整规划体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元素观的呈现形式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空气、氧气的性质和变化的基础上进入微观世界,让学生接受微粒、认识各类微观粒子,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扎实的微粒观,再基于原子概念提出元素概念,逐步构建元素观。这种构建思路是:分子和原子―原子―原子结构―离子―元素―物质分类―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再通过化合价、依据化学式和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帮助学生对元素的认识从定性走向定量。因此对元素观的构建不是仅依赖《元素》这两节课教学就能够完成的,这两节课的教学只是建立起元素观的基本雏形,在后续的教学和训练中还要不断的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1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7篇

一、难度分散,前后照应

首先,从教学安排上要分散记忆难度,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贯穿化学教学始终。其次,要注意前后呼应。例如,元素符号教学,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全部集中到元素一节中,加大本节难度,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会从本节开始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感觉化学太枯燥,不想学。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知识顺序,把元素符号的教学,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就开始渗透。在介绍目前发现了一百一十多种元素,就告诉学生每种元素都有名称和符号,把初中接触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分成三组,分段记忆。第一、二组按顺序记忆,每天记五种,这样既分散了难度,又为以后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活动性顺序埋下伏笔。

二、明确涵义,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表示的涵义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化学式教学中,可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提出根据物质名称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纯净物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表示物质组成。如水H2O,二氧化碳CO2,进而引出化学式概念。理解化合价概念,并熟练掌握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例如在教化合价时就给学生编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碳酸根、硫酸根,只有正一价是铵根。并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合物化学式。记住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教学中要及时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可让学生对比总结,找出异同点,做到举一反三,降低难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训练,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的书写、读法及含义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达到熟练,就必须强化训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会写、会读、会用的程度。

首先,通过训练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弄清含义。学生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如Mn不能写成MN,CO不能写成Co。化学用语中要弄清数字含义,如Mg2+不能写成Mg+2,Ca(OH)2不能写成CaOH2,还要注意区分化合价,如FeCl2应读氯化亚铁,个别学生不注意铁元素的化合价错读成氯化铁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教师不要总是口头强调注意配平、表明反应条件、箭头等。可让部分学生去黑板前板演,让其余学生找错,并分析错误原因,加以改正。这样印象深,更易掌握哦!

其次,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加强检查,注重知识落实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如课前三分钟做一些小听写,数量不要太多,三五个不等。教师批改后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练习,再听写,再反馈,直到全部过关。教师反馈时要及时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同学。也要关注学困生,教学中多辅导多鼓励,教授方法,课堂多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关注他们。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活化元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展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有针对性地合理引入生活化元素,为顺利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一、生活化元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师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在提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可以构建生动、形象、有趣的物理实验课堂,为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1]。

(二)有助于巩固学生物理知识基础

初中物理知识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有助于初中生巩固物理知识,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物理知识的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意识。例如,在“相互作用力”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小组拔河比赛活动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当一方穿上滑冰鞋进行比赛时,为什么会输掉比赛,还可以鼓励学生穿上滑冰鞋亲身体验[2]。在引入这一生活化元素的背景下,学生会对摩擦力等物理知识产生深刻认知,对于激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设计生活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一。通常情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从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角度出发,才能够合理设计生活化探究实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浮力”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鸡蛋作为实验对象引入课堂,将鸡蛋放入一杯水中,引导学生观察鸡蛋是否会沉到水底。然而,在另一杯水中,鸡蛋却处于悬浮状态[3]。这一现象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此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将食盐和鸡蛋等材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并思考物体浮沉等知识。在这一生活化实验中,学生可以对“浮力”相关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物理知识讲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并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保障。

(三)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引入生活化元素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为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热学》相关知识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验,对比热水壶的壶底,观察铝壶底同普通壶底的区别,思考同心圆在铝壶底中的作用等。在知识探索以及资料搜索中,学生会意识到,这样的壶底设计对于提高吸热效率、扩大受热面积等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将生活化元素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化学工作者们常常会利用化学符号语言来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掌握化学符号语言是化学工作者们的基本技能。而对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学习好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而对初中化学教师来说,研究化学用语教学是教学实践的需要。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在还没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科学方法时,就要学习很多化学用语,确实有点困难。再加上化学用语本身很抽象枯燥,就成为初中化学学习的难点内容,导致大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化学用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化学教学,我发现目前中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运用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化学用语掌握的不够准确。化学用语是一套简明、严密、通用的化学符号系统,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准确地掌握化学用语,并且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然而,学生往往是模棱两可地完成化学用语的学习,化学用语掌握准确程度降低导致成绩出现分化。

第二,对化学概念形成的缺乏制约了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使用。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化学用语的概念,才能认识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使用。化学元素符号、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用途。但是,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元素符号、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学生也占少数,最终导致成绩分化。

第三,学生自觉学习化学用语的积极性差,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用语的能力普遍较低。

二、“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中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的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

1、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初三学生首次接触的化学用语,准确无误的记住27种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既能够让学生记准元素名称和符号,又不会让其失去对化学的兴趣。在元素符号学习阶段,应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提前感知,分散式记忆。一两节课就让学生记住27种元素名称和符号确实困难,教师应当提前让学生感知元素名称和符号,分散记忆降低难度,轻松的学习,提高对化学的兴趣。如在每节课结束后给学生留一到两个元素名称和符号,在下一节上课前检查记忆情况。其次,完善元素相关知识,整合记忆。在正式学元素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基本上熟记了27种元素名称和符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元素的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通过这样记忆,就可以使学生原本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学生津津有味的读着这些顺口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又掌握了化学知识,一举两得。最后,及时纠错,区别相似的元素名称和符号。教师在课上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写错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进行小组检测,提高学生的准确率。

2、化学式是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对初中生来说,记忆化学式要比元素符号困难,而且容易忘记。在化学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化学式特点和学生的接收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测略,完善学生化学式的知识体系。在化学式的学习阶段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逐节渗透,循序渐进。从学生的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出教材中出现的熟悉物质的化学式,并要求学生记忆,教师随时涉及随时考查,学生随时记忆书写。这样循序渐进的积累,当进行化学式教学时,学生基本记住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自然轻轻松松地掌握化学式,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完善化学式相关知识,整合记忆。为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真实反映,教师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讲解化学式的意义。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可编制成顺口溜:“化学式有意义,宏观可表物质,也可表物质组成;微观可表分子,也可表分子构成;数字放前面,只表分子个数”。

第三,强化组合规律,注重化学式的读、写。对学生来说准确书写化学式比读难,往往读与写脱节。

最后,及时强化刺激,加深记忆。刚开始学生书写化学式有点慢,会有意识别不同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但经过反复多次书写,学生书写速度和准确度会大幅度提升。

3、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用语中最难掌握的知识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是环环紧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顺序,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以实验为基础,将客观化学反应抽象为具体的符号表达式。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奋点”,让学生变得乐学。在化学方程式学习阶段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抽象概括能力。 化学反应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那么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概括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采用多种配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方程式来讲解方程式的配平。配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观察法、定1求系数法、归一法等。教师可以将方程式书写过程可概括为:“一写、二配、三标注”。

其次,注重化学方程式书写训练,规范要求,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逐渐形成熟练的技能。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0篇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同时,课程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都蕴含着定量认识要求,强调从定量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及其变化,从而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帮助初中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化学定量观,学会从定量的视角思考、审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不仅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需要。

不过,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学生并未达成应有的化学定量认识水平,忽视从定量?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内涵与价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对化学定量观的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足,将化学定量要求当作事实性知识或化学基本技能来教学,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生搬硬套化学计算格式。为此,有必要探索促进学生定量认识水平发展的教学思路,指导教师超越事实性、技能性的化学定量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定量观。

1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

1.1 定量观的内涵

涉及定量观内涵界定的文献很少,而且学者们提出不同的表述。如韩丹丹、靳莹指出,物质及其变化是以定量形式存在和发生的,表达化学物质量的各物理量存在定量关系,事物的量变若超出一定范围将可能引发质变[1]。杨雨花认为物质以一定“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定量关系进行,量变质变遵循一定的规律,化学实验应定量控制,化学有专属的定量方法[2]。不难发现,学者们是立足于化学学科特点与学科体系来阐述定量观的内涵。这些论述对初中学生化学定量观的培育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因其概括程度高而缺失可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根据初中化学课程要求进一步界定,以利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

立足于定量观是方法类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3]及初中阶段化学课程要求,本文将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化学定量观的内涵概括为:(1)物质及其物质变化存在一定“量”的关系。即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混合物的组成以某种“量”的形式存在,化学反应按一定“量”的关系进行;(2)物质及其变化的定量关系有其定量思想方法。具体包括科学计量思想、“宏-微-符”表征思想、整体个体关系思想、量变质变思想、模型认知方法、实验的定量控制与定量研究方法等。

1.2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的[4]。化学定量观建构也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即要经历知识、思想方法、观念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认识,提出基于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教学设计模型(如图1)。

该模型主要分为三阶段:阶段一包括问题情境和发现问题环节,旨在激活定量认知。教学设计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包含有价值的化学定量问题,并能驱动学生展开强烈的、基于定量分析的学习活动;阶段二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建构并内化定量认知。该教学阶段强调通过“问题连续体”,促进学生开展持续的定量分析,建构起与问题情境密切相关的化学定量表征、发展化学定量认识,建立起处理化学问题的定量认识方式;阶段三则发展定量认知,即将建立起来的化学定量认识思维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完善定量认识并形成较为稳固的化学认识方式,从而建立起化学定量观。

这一教学设计模型将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并通过定量问题解决来建构定量知识、发展定量认知;注重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迁移应用等过程,把知识的学习由记忆转变为发现,经过知识的打开、内化与外显的过程,从而解构反映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的化学符号、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定量内涵,帮助学生厘清定量的成因、建构定量认识物质世界的思路方法。由于教学过程强调从知识理解中提炼形成定量观的内涵和在定量观统领下的知识迁移应用,强调将知识、知识生成的途径与方法和化学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很好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定量观建构。

2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的实践

促进学生定量观建构教学设计模型指导的教学设计,其操作流程如图2。其中,后两个步骤是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运用,即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接着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定量观察,发现问题。其次设计“问题连续体”,要求学生进行定量分析并及时提炼相关定量思想方法。再次组织学生探讨表征方法,形成定量表征。然后引导学生提炼形成定量观念。最后设计针对性的定量问题,引导学生对定量认识进行反思评价深化。

下面结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来加以分析。

2.1 本课蕴含的定量观认识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提出“能根据化学式对物质组成进行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的学习要求。教材编著者重点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帮助学生认识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教学处理时,重点应帮助学生从宏观物质、元素、微观分子、原子四者联系的思维角度厘清内容链接(如图3),解构化合物的定比定律,使学生从知识与思维层面深入理解“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内容系统的逻辑关系,及其定量观的相关内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关链接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线索,本课教学需要学生达成化学定量方面的如下认知:(1)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可用化学式表示。其蕴含着“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2)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与符号之间蕴含着“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定量思想和“模型认知”定量方法;(3)纯净物与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存在固定“量”的关系,蕴含着“整体个体关系”和“科学计量”定量思想。

2.2 促进学生定量认知的教学设计

根据前述定量观教学设计模型,结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建立起对纯净物中元素之间质量关系的认识,建立起相应的定量研究化学事物的思想方法,本课教学过程及期望达成的定量认知如图4所示。

2.2.1 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家发现并已证明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遵守定比定律(它的组成元素的质量都有一定比例关系),那么纯净物中元素之间质量比例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创设史实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纯净物的组成以固定‘量’的形式存在”,并产生探究“纯净物与各元素之间‘量’的关系”的兴趣。

2.2.2 展开定量观察

过渡:教师出示一杯36g的水。

问题1:通过观察、思考,从这杯质量为36g的H2O中,你能说出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定量观察。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定量视角,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有价值的定量问题,并能较清晰地表达所发现的问题。

2.2.3 进行定量分析

问题2:从微观角度来看,水是由一定数目的水分子集聚而成的。请思考:①1个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②2个水分子、10个水分子、1万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其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③这杯水中水分子的氢、氧原子的质量比是多少?氢、氧原子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线索进行定量分析,引导学生从符号到微观、从个体到整体、个体与个体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的微观定量组成,形成“整体个体关系”、“科学计量”、“宏-微-符”表征定量思想和“模型认知”定量方法。

问题3:从宏微联系角度来看,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质量等于该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水由氢、氧元素组成,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H2O中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在物质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含量称为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宏-微-符”联系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的宏观定量组成,形成“宏-微-符”定量思想。

2.2.4 形成定量表征,提炼定量思想

问题4: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固定质量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元素质量比,一种是元素质量分数,如何用计算公式来表征?学习“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运用了哪些定量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形成纯净物中元素?M成的定量表征方法,并提炼形成相关的定量观念。

2.2.5 实践定量观念

问题5: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36g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多少克氧?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实践定量观念,初步反思评价相关定量观的内涵,了解学生的定量认知情况。

问题6:教材第86页“活动与探究”:①尿素[CO(NH3)2]中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②现有100g尿素,氮元素质量是多少?③测得某一尿素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5%,该尿素样品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思维线索设计评价性问题,引导学生实践定量观念,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评价定量认识,了解定量表示物质组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问题7:在H2O和H2O2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氢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宏-微-符”转化的定量问题,突破相关定量思想方法建构的难点。

3 总结与反思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化学用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18-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换言之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初中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也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好化学。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2)化学式(108种);(3)化学方程式(62个);(4)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1.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1.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1.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娶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1.4严格要求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化。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2.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学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成功才有前提,这个前提的取得,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1要让学生懂得化学的重要性。学有所用是人们致力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在日常生活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相关关系,使学生树立起一定要学好化学的信心,这就是由"让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1.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大脑皮层才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活跃。因此,化学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化学对他们的吸引力。

2.2化学演示实验的规范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生今后实验规范性习惯的形成,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演示实验应做到目的明确、操作准确、演示规范、现象明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入门阶段培养起自己良好的实验习惯。

2.3循序渐进原则是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循序渐进是认知的普遍规律,初中的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入门阶段,切不可急于求成,只能采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方式,才能使学生获得稳固、扎实、系统、全面的知识,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4双基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心。双基教学是每一门学科必修的基本功,只有抓好了初中化学的双基训练才会为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2.4.1抓好基本概念的训练。双基教学基本概念是教学的前提。教好基本概念,关键是对每一个概念进行剖析和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学应从以下两方面着重下手:①从实验或实践中引出基本概念;②在练习中领悟概念的内涵。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2篇

作为化学入门的必备知识,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必然关注的一个方面,在各地中考试卷中分值约占10%.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需关注化学教学,努力提升其有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笔者初步找到了开展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些规律.

一、纲举目张,引导学生搞清初中化学用语的基本类型

初中化学用语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四类,每类中又分为若干小类.

第一类,元素符号.如“碳(C)、氢(H)、氧(O)”等.

第二类,微粒符号.

(1)原子符号.

(2)分子符号(同化学式):a单质气体分子——右下多加2 ;b简单的化合物分子——常从名称写出.

(3)原子团.

(4)离子符号.根据化合价来写.

(5)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符号(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

(6)原子、分子、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7)能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分子等微粒符号.A原子用球表示,不同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B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通过相连的球表示.a单质分子用一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b化合物分子用多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氧化物分子用一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c一种球分散开来表示自由的若干个原子或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物质;d球与球以多种方式结合起来表示混合物.

第三类:化学式与化合价.

(1)根据名称写化学式(分子式),先读右写.

(2)根据化合价(有时要结合命名规则)写化学式.

(3)标元素化合价.

(4)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并标示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5)写溶质的化学式.

(6)溶液中的离子符号.

(7)根据物质特性(征)写化学式.

第四类:化学方程式.

“四步走”,即弄清化学反应“三要素”(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准化学式、配平化学计量数、条件箭头明.

二、入木三分,引导学生认识和应用化学用语书写的基本规律

1.元素符号与原子符号的关系:同形.

2.化合价与离子电荷:同性,同值.

3.分子符号与化学符号:同形.

4.物质专业名称与化学符号:先读“右”写.

5.单质中元素化合价:0 .

6.微观示意图与物质分类:如“一种球一种结合方式表示单质”.

7.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关键得分点:化学式、配平.

8.根据化合价书写简单化合物化学式:可用“交叉”法将化合价的数值写在元素的右下角.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书写简单的化学符号,本人自创了化学数字歌.通过化学数字歌,指导学生书写简单的化学符号:化学符号天天见,微粒数字写最前,从此只有微观义;化合价标正上方,离子电荷右上显,数字位置要分明;右下角数最易错,分子原子先后说,小心谨慎要记牢.

三、由易到难,利用谐音等加强记忆指导

例如,元素符号的书写,不宜一下子让学生掌握课本表格中所有常见元素符号,否则既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又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本人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记忆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常见元素.

四、逐步强化,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与测试

1.循序渐进,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例如,化学式的书写必从书写元素符号开始.可先从8种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元素开始训练,然后要求学生写出地壳含量最多的5种元素,接下来要求学生根据化合价书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精选习题,加强对比与系统训练

例如,用化学符号表示:1.氮元素;2.2个氮原子;3.2个氮分子;4.n个铵根;5.m个硝酸根;6.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7.氮气;8.五氧化二氮中氮显+5价;9.-3价的氮元素.

五、因人而异,及时加强学困生的励学与辅导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3篇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娶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4篇

一、学习化学知识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练习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种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通过加热一种固体药品或两种固体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到如同制取氧气的装置,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取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有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取氧气的装置一样。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掌握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非常重要。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点之一。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因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差异。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理论联系起来学习。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如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四、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的。对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明确实验目的,对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三化学元素范文第15篇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3)化学式(108种);(4)化学方程式(62个);(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 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 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他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 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