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

初三化学大概念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系统性

一、重视初中数学概念的系统性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关系,在数学概念知识的设置更是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依靠教材对学生数学概念问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系统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既不会感到吃力,而且愿意深入学习。如,对于浙教版数学第一册《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中先通过对有理数概念的学习,最终引导出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等衍生概念的学习,从一个概念到多个概念,从单一概念到最终建立“有理数”这个系统化概念,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建立初级概念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深层次的数学概念学习,有利于学生各个击破,逐个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科学引入概念,重视内生外延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概念的引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概念特点,采取事例引入、复习引入和类比引入,如对于浙教版中“数轴”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直尺”等生活化的物体,找出共同点,最后引入数轴的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轴概念。教师要充分借助生活中的物体,将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快速、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在浙教八年级下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找出未知数最高次数的差别,再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类似概括”,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且还能区分二者的异同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浙教版数学概念学习中有许多可以运用类比引入的方法,如对圆锥与圆在体积上的类比,可以得出圆锥体积的概念;通过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类比,最终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知概念的对比分析,从而引出全新的数学概念,更有助于学生掌握。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概念进行深挖和延伸,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关于正方形、矩形、菱形等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几种图形的概念经常出现在数学判断题中,概念高度相似,让学生很难把握。所以教师要从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入手,逐个添加特殊条件进行概念的深入挖掘和向外延伸,帮助学生抓住几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更清晰地掌握它们的概念。

三、运用数学概念进行解题练习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基本概念;体系化;教学研究

经历了小学数学学习以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了一定的雏形,在数学基本概念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这也是继续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对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探究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首先要接触的就是概念,而数学概念往往是用抽象的数学语言去描述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理解起来非常单调、枯燥无味。教师完全可以从数学概念入手,通过展开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全方位的掌握数学概念[1]。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数学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三个村子分别呈三角形的状点分布,问,如想在村子附近建一所小学,应该建在哪里才能让三个村子的学生上学所走的距离相等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开始发挥想象并且画图去探究,应该设在哪里才是最合适的建校距离。再比如,在谈到用方程式解决问题时,可以结合商场甩卖库存积压商品举例。如某商场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两件皮上衣,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在这次买卖中商场是盈利还是亏损?通过这种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价值,还增进了对数学的感情。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形象地掌握了各种数学基本概念,而且能够对这些概念进行应用。因此,教师对数学概念进行主动性探究,有助于帮助学生有效、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对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体系化构建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仅仅只是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初中数学的特点概括地说,主要有三大特点:知识的抽象性大、知识的密度增大、知识的独立性大。因此,必须进行体系化构建。而有些教师认为数学概念是约定而成的,学生掌握概念的方法只有死记,对此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反,只是让学生记住教材上的概念,再通过讲解教材上的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这种状况在提倡素质教育,且对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是不适宜的。数学基本概念的体系化构建不仅仅是知识的体系化,而且还指思维的体系化、层次化。初中数学主要是思维与技巧的学习,技巧可以通过记忆和多做习题来掌握,思维的锻炼却是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渐进式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锻炼需要分阶段进行。思维的发展遵循“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以及“多向思维”的过程,而学习兴趣是贯穿整个思维发展过程的最好的老师。

三、初中数学教学体系化构建中应遵循规律

初中数学基本概念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等鲜明特点,数学定理、定律、公式是对一般规律的揭示,具有普遍性,我们发现有些数学问题由具体进到抽象更易理解。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用“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学生用合适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立体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尽管同学们之前已经有了两年平面几何的学习,但初次接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寻找3D教学素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形成立体的概念。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便于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初步知识。

1.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思维

抽象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教师怎样把抽象的概念清楚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是通过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直观感性材料呈现给学生,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不但使学生容易理解深奥的概念,而且能与生活衔接起来,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书本的学问。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思维的多向性,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G633.8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集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和思维方法为一体的,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生动有趣的学科。[1]初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程,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并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不会学或学不好。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化学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与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设灵活的教学活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重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时,往往只对概念本身进行讲解,忽视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以及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孤立地学习概念,不能理解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导致学生会背但不会用,无法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即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化学基本概念的增多,化学知识的累积,学生无法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构架,导致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会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知识,是构建化学知识大厦的地基。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角度,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从教师教学角度看

将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领进化学世界的大门,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2]只有当学生正确理解并深入掌握了化学基础概念之后,教师才能将化学教学扩展和延伸,即从点扩展到线再扩展到面,从而完成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

(二)从学生学习角度看

化学基本概念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因此,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之间的化反反应和化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所以,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更影响了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容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本质的概念一时难以理解接受。而化学基本概念则是对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如果用理论讲解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认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直观教学方法包括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可乐饮料、白糖水、净水、铜丝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查看可乐瓶上的成分表,让学生知道可乐饮料是由水、焦糖色、柠檬酸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同时让学生分析白糖水是由白砂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而纯净水只由水一种组成,铜丝只由铜组成。最后教师总结,以上四种物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像可乐饮料、白糖水等是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另一类像纯净水、铜丝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这样,通过展示实物和分析物质成分,可以让学生直观具体又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概念,学会判断哪种是混合物,哪种是纯净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括精髓,形成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语言精练,有的学生会背诵却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精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基本概念分解成若干要素,找出其中的核心,对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剖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溶液概念时,化学教师应提炼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概括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稳定性。通过对基本概念精髓的掌握,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

(三)比较分析,加深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混淆记错等问题,因此,化学教师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应该将具有比较关系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分析讲解,通过比较基本概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对两种概念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即“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学生通过理解区分这一关键部分,就能够正确分辨出哪种变化是物理变化,哪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联系现实生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化学运用能力,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挑选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从身边发现化学,参与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从而掌握化学概念。由于这种将实际生活融入到化学课堂之中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热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白色的水垢,将白醋放入水壶中煮沸,就能够有效清除污垢,这是因为白醋中的醋酸能够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镁盐、水和二氧化碳,将水垢被反应而除去。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小窍门引入“酸和碱”的知识讲解,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并鼓励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学习。

五.利用现代科技,宏观化学基本概念

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比较抽象、微观的化学基本概念宏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4]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和离子时,因为受其微观特性的限制,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比较抽象,而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成熟,还需要感性认识和具体化认识的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微观的、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用图片、Flash以及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等形式展现出来,就能够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难题。

六.错例对比,完善化学基本概念学习

随着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增多,化学基本概念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往往会出现记混、记错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温习旧的概念和知识点。从侧面或反面的对比,加深理解、牢记概念,完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可先给出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的,叫氧化物”。然后教师列举出含氧的物质,如“H2SO4”“KMnO4”“CO2”“NO2”“CaO” “O2”,让学生分析哪些是氧化物,哪些是含氧的物质但不叫氧化物。通过对比纠错,学生可以确定“CO2”“NO2”“CaO”,是氧化物。而“H2SO4”“KMnO4”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有三种,不是氧化物。“O2” 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只有一种,也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有且只有两种元素。教师进行总结:氧化物是一定含有氧的化合物,而含氧的物质不都是氧化物。通过这种反例纠错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从而完善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结束语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多种教学策略的辅助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同化和运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进而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将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思维锻炼和实际运用等融入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峰.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89-92.

[2]祝远梅.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J].神州(中旬刊),2013,(11):192-192.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化 初中生物 概念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121

对于概念性的知识学习来说,难度系数较大,因为概念比较抽象和理论,为此,要想优化概念性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就必须学会转化和嫁接,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初中生物概念比较抽象和理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此,笔者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探究优化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以提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果。

一、结合生活实际,巧用谚语学习概念

面对抽象难懂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通俗易懂的谚语来开展生物概念教学。谚语因简单易懂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轻松地获取知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体现生物之间的竞争;“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反馈的是生物条件反射的概念;“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牵涉的是有关遗传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利用谚语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概念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

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教学生物概念时,课堂气氛大多枯燥沉闷,此时教师可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针对生物概念进行问题设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的问题形式、内容和数量上要有一个考量,难度系数不宜过大,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无论哪种都要有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在学完“生命系统”时,可以采用填空题的形式设置问题,让学生掌握既定的概念知识。如 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由 组织 个体 生态系统 来组成。

三、类比讲授概念,提升概念理解度

在生物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或者易于混淆的概念,针对这些概念,教师有效地区分相关概念的差异,可以通过相互的比对来了解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相似概念既然是相似的,那么肯定有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这些都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完成相关概念的总结,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区分相似概念。如“生长”和“发育”,看上去这两个概念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细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生长一般是指细胞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指细胞通过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系统,最终成为性成熟的个体的“质变”过程。

四、利用概念图法,构建概念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教师能够采取概念图记忆的方法,那么很多概念就可以非常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概念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联的概念,还能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这样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时候更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如:下图为以生物多样性为中心构建的生物学概念图,它帮助学生完整地构建了知识网络。

五、运用实例,强化概念认知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5篇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前形成的偏离学科概念与观点防混淆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前形成的偏离学科概念与观点通常表现为几类概念之间的混淆,具体为:

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混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概念已有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可能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纯净”与“混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知的概念,有的学生能知道“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几种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不含杂质、混合物含杂质”等。但也有的学生认为“干净、未污染、天然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有的学生认为“自燃就是自己燃烧起来,与外界无关”;很多同学认为“白色”即“无色”“透明”即“无色”。又如“燃烧”有的学生认为“氧气能燃烧”;“燃烧需要火”或者“燃烧需要点燃”,解释水能灭火现象出现“水能降低物质的着火点、燃烧点”;“盐”即“食盐”的简称、“金”即“金属”等等。

2.学科概念间的混淆

在学习化学前,学生已学过物理、生物等多门课程,这些学科知识中讨论的一些问题也会在化学学科中进一步学习到,但研究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可学生仍会用其他学科中得到的结论解释化学问题。如解释“木炭燃烧引起的质量变化”时,部分学生能做出“木炭燃烧后灰烬质量变小”的判断,但是物理学中又学过“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等的变化而变化”的知识,因此学生陷入了矛盾的思维状态,最后给出无法判断或不变的答案,导致错误观点的产生。又如生物课程中涉及到这样的知识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含有碳,并且都能燃烧,这样的物质叫做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不含碳且不能燃烧,这样的物质叫做无机物。”因此有些学生从名称中判断“一氧化碳是有机物”或者“纤维素是无机物”等。

二、概念的定义形式防平均使力

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差异,化学概念中分化出两种概念的定义形式,即具体性表述和定义性表述。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一部分概念,常用直接观察或者罗列比较的具体性表述,容易为初学者接受。具体性表述的“口语化”特征比较明显,所反映的信息一目了然,无需推敲即可把握,如“像石蕊、酚酞这类能跟酸或者碱起作用而显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像O2、H2、H2O这类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叫做分子式”等均属此列。定义性表述则更能反映概念的丰富内涵,文字简练,表达精确,逻辑性强。如“所谓的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等等。通过比较可知,具体性表述往往凭借一些直接、鲜明的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容易为初学者接 受,因此教学中无需过多强调。而定义性表述是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严密、准确的定义,教学要注意抓住定义反映特征信息的关键词来强调其外延。如溶解度定义中的“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等等,省略其中任何一个,均使对应概念应用于解题时出现“外延扩大”的逻辑错误。因此对于这部分概念的教学既要抓住定义反映特征信息的关键词,又要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三、概念定义的阶段性防一蹴而就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实践;思考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指导着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知识的学习。化学概念不仅是分析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作答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知识的“骨

架”。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现将化学概念教学的体会和反思总结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主要内容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属于宏观范畴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感性认识而形成。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溶液、溶解度、化学变化、反应类型等。二是属于微观范畴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可以看出,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以物质为中心,从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分类等方面展开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相互补充,又有区别,相互独立。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特点

(一)较强的抽象性

从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微观范畴。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化合价等等。这些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是在对物质组成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推理而形成的更深一层次的概念。它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初中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二)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和完善的。在教材编排上注意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合理负担以及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将初中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穿插编排在不同的章节中,逐步深入。在教学要求上,由低到高将概念分为“知道”“认识”“理解”“应用”四个目标层次,可见,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直观教学,感性体验,形成概念

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易挫伤学习的积极

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概念。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酸”的理解切入的,结合在CO2学习中对碳酸会使石蕊试剂变红的认识,使学生对酸的理解产生相关的类属性同化,扩大对酸的认识范围,从而形成由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

(二)注重发展性,全面理解,讲清概念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学生刚接触“氧化反应”时,指的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当学习了碳与氧化铜发生的仍然是氧化反应时,这一“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不单独指“氧气”,而是指氧元素,这样氧化反应的外延在逐渐扩展,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加,对概念的理解也逐步加深。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要分阶段教学,不能一次性教给学生,以免增加难度。

(三)对比归纳,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表: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化合物和混合物,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应用概念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育 前概念 牛顿力学

一、引言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系统、掌握物理规律的前提,物理概念的掌握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但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在系统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日常生活经验和前期学习,他们的头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对客观世界已有一定的认识,对各种自然现象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国内外学者所说的“前概念”。前概念对于初中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既有积极作用——正确前概念,又有消极作用——错误前概念。近几十年来国际物理教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传统物理学习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即使经过了多年的中学教学,学生头脑中仍存在着许多错误的“前概念”。[1]

与此同时,物理教学中另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农村初中物理教育。农村初中学校由于信息闭塞、条件落后以及学习资料有限等现状,办学条件也比城市差,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多年了,但农村学生家庭成员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多数父母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辅导,造成学生基础较差、知识脱节,思维相对不是那么活跃。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上网的机会较少,见识不是很广,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所以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前概念也有所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农村初中这些前概念特点,合理利用,因材施教,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大埔县家炳第五中学初二年级3个班和初三年级3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选用美国的FCI(Force Concept Inventory)“力的概念调查表”,FCI是由美国David Hestenes等人开发的,在国际物理教育界领域广受认可。[2] 选取梁寒冰所翻译的版本作为这次调查问卷的原本。[3] FCI问卷包含有30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有5个选项。对于初中生来说,题量过大,做题时间过长,一次性测试30道题目的话,会影响到问卷的信效度。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将问卷作如下处理:根据测试的内容,抽取典型的题目,分类做成四份小试卷。每份问卷含有4道题目。问卷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卷二:力与运动的关系;问卷三:力与运动的轨迹;问卷四:重力(试卷四由于有关重力的题目只有3道,为平衡做题时间,另外加了一道速度合成的题目)。

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问卷统一时间发放,统一做题时间(10分钟),统一收回。每个班发放两份不同的问卷,同桌之间做不同的问卷。各问卷均发放86份,回收86份,有效问卷86份。初二年级45份,初三级41份。本文的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中文版。

三、结果与分析

1.答对题目数与比较均值

各项力学概念的平均得分以及标准差见表1。

从表1的平均分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被试者的前科学概念水平较低,特别是“力与运动的关系”的概念掌握最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前概念。

2.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用来衡量两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面,它用来衡量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相关度越强,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度越弱,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答对题目数方面,初三学生与初二学生的差异性极显著,年级与答对题目数中等程度相关。关于这部分概念的理解,初二的物理课程中还没有相关的内容,而初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所以预期的理想结果应该是年级与答对题目数是强相关。但事实结果表明,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结果也出乎学生的任课教师的意料。从初三学生平均的答对题目数较低也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前科学概念水平。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使他们意识中的前科学概念较好地转化为正确的科学概念。这个结果验证了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在答对题目数方面,男生与女生差异性显著,性别与答对题目数弱相关。结果表明,在物理概念学习方面,男生略微优于女生。

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学生差异显著,学习成绩水平与答对题目数弱相关。如果我们认为有较高学习成绩水平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心向的话,那么结果就表明,有较高学习心向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促进自己意识中前科学概念转化为正确的科学概念。

在初二和初三的物理课程学习中都未涉及,所以统一进行分析,可以跟问卷一的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详见表3。

从表3可看出,不同年级学生差异不显著,年级与答对题目数极弱相关。结果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概念学习的话,人们意识中的前科学概念是无法自行转化为正确的科学概念的。

男生与女生在答对题目数方面差异不显著,性别与答对题目数极弱相关。结果表明,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水平,男生略微优于女生。

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答对题目数方面差异极不显著,学习成绩水平与答对题目数几乎无关。结果表明,物理是门独立学科,其他学科学习成绩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物理前科学概念的转化几乎没有影响。

在答对题目数方面,不同问卷之间差异显著,问卷类别与答对题目数弱相关。结果表明,学生形成的众多物理前科学概念中,在某些方面与科学概念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

四、教学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等特点,要使它们彻底转变为科学的概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和学的经验表明,对新的物理现象的认识要比对物理现象的重新认识即纠正错误前概念要困难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概念教学之前,要了解清楚学生原有的对某一概念的认知水平、相异构想情况、新旧概念的区别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效地转变错误物理前概念,进行有意义的概念学习。

1.直观引入

概念教学中的引入环节的例证,应尽可能利用农村孩子熟悉的生活中的前科学概念来唤起学生的回忆和想象。尽可能使学生直接感知丰富和典型的事物,通过学生自己操纵实物或模型进行探究,使事物和现象的知觉表象得以正确形成。

2.合作学习

农村初中教学还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个体知觉系统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的物理概念,而且在班级集体里还可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不同的思维自由地相互碰撞产生火花。

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头脑风暴法有利于促进科学物理概念的形成和错误前概念的纠正。每个学生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群体平等的气氛最适宜思考各种可能最荒诞的观念,把这些从不同侧面提出的数量众多的前概念建构起来或加以修正,常常会产生发生了质变的新概念,这种新概念可以立即揭露一些神秘的说法,揭露错误前概念的片面性。[4]

3.坚持矫正学生的前概念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初二、初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都处在前概念水平,甚至初二、初三两个年级间的差异性不大,充分说明了前概念具有顽固性。因此,想要消除学生的前概念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用新的物理情景多次考查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掌握程度。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参考文献:

[1]曲亮生,郭玉英.认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Ⅰ)——教师和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对物理课程期望的研究[J].物理教师,2000(5).

[2]Hestenes D,Wells M,Swackhamer G.Force Concept Inventory[J].The Physics Teacher,1992,30(141) .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8篇

摘要:化学概念是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实质和事实高度概括出来的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概念理解得是否准确,掌握得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关系极大。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重要

要学好一门学科,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概念。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要认知这一充满感性的科学世界时,学生需要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慧。化学为学生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对初涉化学的学生来说。它们是陌生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中的意义跟其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化学教学乃至科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转变对身边生活世界的日常观点,形成科学理解。但是,学生常常对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不能建构起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对化学的深入学习缺乏可依赖的基础。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藿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我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的原因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当教学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概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分化呢?

其一,学生的已知(即前概念)作为新知建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内容的学习。初涉化学的学生,总是带着一些直接的生活体验和观念接触化学,而化学为学生引进的多是一些借助新的话语体系表述的抽象概念和解释。

其二,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其三,化学学科本身也有着极端感性和极端理性的特点,经常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来达到两个极端的和谐统一,学生对这样的学科体系逻辑不适应。

第四,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往往仅立足于教材本身。目标定位在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很少考虑将学生、教材与教师的教法有机地统一。常常忽视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因果之间的联系。

最后,有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与升学考试无关,从而使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针对考试目标,强制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用法,而对学生进行概念理解所需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要求不高,更极少关注跟日常经验的联系,甚至发现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养成基本的化学素养。这种教学与评价所追求的内容效度长期对立的现状也造成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自我中心和缺乏远见。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施

1.抓住本质抓准关键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之易混概念的区别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如对于催化剂这一概念一要抓住改变两字(有加快和减慢之意)二要以反应前后为条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三要明确剂的意思(指一种物质)。

2.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3.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外,还有Na+,所以它不是酸。

做好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9篇

一、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涵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是以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出问题的本质.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是以新的课程指导理念为基础,对相同本质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变化,使得数学问题的本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目前可以将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概括为两类:它们分别是以概念为核心的概念式变式教学和以过程为核心的过程式变式教学.

1.概念式变式数学教学

概念式变式教学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变式分析.在理解数学概念的问题上,让更多的学生使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分析长方体概念的时候,由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高,如果按课本中所解释的长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直四棱柱,直接讲解,效果肯定没有教师使用变式教学,从现实中拿出一个盒子来说明长方体来的要好,这样的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不少帮助.

2.过程式变式数学教学

过程式变式教学是指学生以发生的思维方式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体系.例如:在解答题目时,如果这道题目的答案有多种解答方案,教师可以变化题目的不同条件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通过对比和分析,使得一道题目转化为一种类型的题目,从而间接地使学生的解题和创新能力都可以有明显的提高.

二、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变式概念数学教学

变式概念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图形、语言、符号、公式的变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概念的本质.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基本的概念都是来源与直觉.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关于“垂线”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者墙角对学生解释垂线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可以从实现物体中直观地建立起一个关于垂直的模型,之后再加以分析并概括出垂线的定义.除了实例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变式教学.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平行线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已知存在的图形,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热情.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例如: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学概念进行类比,使学生既可以认识其概念,又可以简单区分它们的不同.又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课堂上,可以使用类比的方法来引入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混淆.使用类比的变式概念教学把新的概念建立在旧的概念上,必定能使学生记忆更为的深刻,理解更为的彻底,运用更为的灵活.

在初中的数学变式概念教学中,除了上面提及的两个方式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变式概念教学方式,就是动手操作感受概念的方式.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制造出一个可以给学生实际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初中数学对“轴对称”的教学上,教学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出轴对称的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轴对称的概念,这样而得来的数学概念将会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

2.变式例题数学教学

所谓的变式例题数学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基础的条件不变,把题目的设计角度改变,从变化中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为一条边,向外作两个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并且连接CE、BG.要求证明BG=CE.这一道题目的时候,教学可以往两方向去对这个题目进行变式.第一,可以在解答BG=CE之前,先让学生解答题目中CE和BG之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第二,三角形ABG要通过什么样的变换才可以得出三角形AEC.在这一题中我们已经设定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对方向进行探讨.这样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进步.在变式例题数学教学中,还可以改变或者是添加 已知条件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结果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牢固.

3.变式思维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变式思维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解题的方法在思路上进行多种尝试.做到一道题目多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得出最好的解答思路.例如:在等腰三角形ABC中,给出AB=AC,D为BC上的一点,过D作DE垂直于AB,和作DF垂直于AC,而且知道CG为AB上的高,要求证明DE+DF=CG.教师可以试着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给学生讲解这一道题,比如使用面积法,首先把点A和点D连接起来,把三角形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ADC和ABD,然后再利用这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就可以知道AB・CG=AB・DE+AC・CD所以可以推断出CG=DE+DF,从而得出答案.同样的题目我们还可以使用补短法进行解答:先过点C作出ED的垂线并且在点J与ED的延长线相交,连接FJ,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把ED和DF之和巧妙的转化为EJ,最后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答案.相同的,我们还可以使用截长法进行解答:首选过点D作CG的垂线并且与CG相交与Y点,在使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可以得出最后的答案:CG=DE+DF.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概念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从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而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必要的细化的准备工作。如对初中物理概念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类,根据课程标准和考纲按认识要求的高低分类;根据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要求,整理出必备的基础性的重要物理概念;根据不同物理概念的特点,初步拟定不同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整理出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并制定相应对策等等。

一、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又如做电路实验,切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坐在稍后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要讲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鲜明化,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抽象概括思维形成物理概念

获得建立概念的感性认识或相关知识以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物理概念。不同的概念,它们引入和建立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在中学阶段建立物理概念主要是从感性材料中抽象出物理概念,也包括其它几种方法。

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法将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此法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做基础,因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一般不是很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故选择感性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此法是建立概念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抽象思维的过程。如前面介绍的建立力的概念,如果能顺利地由人、书、马以及桶、桌、车抽象出物体的概念;能由提、压、拉抽象出作用的概念,那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的建立,就是水到渠成了。用实验法测定物理量形成物理概念。如悬挂法测重心;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插针法测折射率,等等。此种方法是在研究物理问题的产生和应用时常用的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法,使用仪器的具体方法,实验具体操作的方法等。用理想化模型法建立物理概念。这是抽象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的理想化、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物理过程理想化所建立起的模型,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纯电阻等属于研究对象的理想化模型;光滑平面、绝热容器、匀强电场、无限长导轨等等属于条件理想化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光的直线传播、自由落体运动等等属于理想化过程。通过理想化的方法建立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

三、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四、应注意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有层次性的。

根据认识论的理论我们知道:万物之理是多层次的,人们认识真理应是螺旋型提高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这一点,对某些物理概念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认识和理解它,明确每一步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总的学习目标。如对力的认识,就要分几个层次去逐步认识它,第一步,对力的初步概念的认识,即认识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第二步,对力的三要素和力作用效果的认识,即认识到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和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且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均对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由此对不同性质的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弹力等)按力作用效果对力进行划分,如重力、下滑力、摩擦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推力、拉力等等;第三步,从力和运动的关系上进一步对力加以认识,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认识平衡力的概念。第四步,从功、能角度去认识力,即力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后,可产生累积效应,对物体做功,进一步引起能量的变化。最后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全面认识力这概念。又如电压的概念,初中只要学生认识到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即可,而高中才使学生理解电压就是电势差。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比喻教学;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应用

化学概念是从本质认识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科学情感价值观的核心.在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中,化学概念的学习贯穿了整个初中化学知识脉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既抽象枯燥,又晦涩难懂,如何把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简单形象化成为了众多教师追求的目标.比喻教学法就是通过找到比喻双方的相似点,用学生熟知的事物来代替难以理解的概念,化抽象为形象,使概念生动化,便于理解,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比喻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即比喻的主体和喻体虽然是不同的两事物,但必须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属性.如讲“化学式”时,以26个英文字母代替元素符号,每个单词代表化学式.不同的字母组合可以构成新的单词,那么就表示不同的元素组合可以形成化学式.对于有些单个字母就是代表一个英语单词,那么有些物质的化学式就是它的元素符号.

(二)通俗性原则

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概念的比喻尽可能通俗易懂化,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比喻的载体,不仅降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难度,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讲到“饱和”与“不饱和”这两个概念时,比作人吃饭,如果吃撑了就不能再继续吃下去了意味着“饱和了”,如果没有吃撑还能继续吃下去意味着“不饱和”,而在吃相同食物的前提下,不同的人吃撑的量是不同的,从而显示出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达到饱和的量不同.

(三)简洁性原则

即使用的喻体要简单化,使学生很容易联想起来,不可过于繁杂.如在讲到“化学反应的实质”这一概念时,学生没办法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自由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的含义.此时以班级换座位来比喻,每个人代表一个原子,一个小组为一个分子,把4小组的学生调换座位成3个小组,换座位过程中需先把每个小组分开,再进行自由组合成新的小组,并且新的小组与原来不同.但是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没有发生变化,总体男女种类和数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小组发生了改变,为后面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学习埋下铺垫.

(四)趣味性原则

指的是在使用比喻进行概念教学时要注重生动有趣,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学习体验.如把一对男女同桌比作金属盐溶液,其他单座的男学生比作金属,在这种情况下最强势的男学生就会抢了原男同桌的座位,与女学生形成新的同桌,而被抢的男学生就孤零零自己独坐,这一比喻可以把金属活泼性生动形象表达出来,又十分有趣.

二、比喻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实物比喻

是指用现实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实体物质去代替本体来理解,这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使其茅塞顿开,不再陷入理解的僵局,而且印象也更为深刻.如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时,很多学生没办法理解“以一种碳原子(C-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因为微观的原子本身学生就看不到实像而觉得抽象,再分1/12就觉得没法想象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我们把“西瓜”比作碳原子(C-12),在拿刀把它切成均匀的12等分,其他瓜类比作其他原子,拿一个瓜的质量除以1片12等份西瓜的质量,就是这个瓜的相对质量,同类比较就可以明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

(二)体态比喻

就是讲化学概念中的一些结构,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去代替,从而细化这些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点.如aR±bn±m化学微粒符号周围数字,学生经常搞混淆,尤其是化合价和离子经常写反,把化学微粒符号R比作“身体的躯干”那头顶上戴的帽子就是化合价b,左手臂就是微粒的个数a,右肩膀上挑起的就是离子的电荷数,右下角踩得就是微粒中的原子个数.至于微粒左上方和左下方的数字,由于是高中知识这里就不细化比喻了.

(三)事例比喻

是指用众人熟知的一些事例来比作化学中一些抽象现象或原因.比如初次给初中学生讲微粒在溶液中大量共存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很难以理解为什么生成气体、水和沉淀的微粒间不能大量共存(附注:初中还没有学到微粒间生成弱酸、弱碱也不能大量共存),将H+与CO2-3之类在溶液中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比作两个仇人不能靠近相处,否则一相见就火冒三丈,火气不断往上飘;将Ba2+与CO2-3之类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比作两个互相尴尬的人,单独相处会是气氛很沉闷,感觉心理压块石头喘不过气来;将H+与OH-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比作水火不容,一触即发生反应.

(四)图像比喻

是指利用图像理解某物质或某类物质的性质和结构化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把三种金属画成小兵,然后把硫酸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画成两个游泳池,金属小兵必须游过两个游泳池,最后到达终点的最不活泼.借以图像类比的关系,把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等都充分表达出来,而且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诗歌比喻

是指借以诗歌中的某些情境来体现化学反应过程.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言到“客从南溟来,遣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以诗描述难溶性碳酸盐CaCO3在潮湿环境下,与CO2和H2O反应转变为可溶性酸式盐Ca(HCO3)2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穿插诗歌,把人文教育渗透到化学课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比喻教学法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降低抽象微观概念的理解难度等作用,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实效的概念教学法.

作者:张惠明 单位:苏州相城区蠡口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黄翔鹰.比喻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3(6).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2篇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讲透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透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内涵,教师不仅要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加以重视,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再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透彻剖析概念,加深理解掌握

在初中化学中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对它们透彻剖析、详细讲解,从而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溶解度”这一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它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有降低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的难度。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在教学中对有些概念,有时既要从正面来讲,也要从反面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致概念混淆。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学课程相比,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增多,内容渐深,难度加大,仅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中即可窥见一斑。所有这些,对于还是以形象化感性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挑战。为有效突破这一难题,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取得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促难懂为易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较好地理解、把握、接受和巩固,并较为准确地运用数学概念。

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古语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大于一个人的责任心。实践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当他们对数学概念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音、像、形、文等形式构成生动可感的立体化形象,综合作用于初中生的感知器官,形成课堂教学的直观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有效激活数学学习的思维,从而激活数学学习状态。

如在数学轴对称图形概念教学中,有些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一时难以全部掌握其准确含义,此时如果仅仅依赖于一般的数学图形和教师的语言讲述,肯定难以奏效。对此,笔者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青蛙、蜜蜂、树叶”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物体形象,再借助电教媒体技术手段,对其作了形象直观的演示。再辅之以轻音乐的配合,“轴对称”这一抽象而又理性的概念知识被有效地转化为直观记忆。再如,在教学“图形相似”概念时,笔者针对部分学生掌握不准,尤其是难以准确理解“形状相同,大小可以不等”的含义,采取动画设计和幻灯等形式,将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学生从中看到了这样一组活泼有趣的动画:在保持图形形状不变的前提下,几只可爱的小动物对一组完全相同的图形分别进行了拉扯和挤压,直观演示了“图形相似”这一概念,使学生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强化学生直观认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往往让人难以理解和把握,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在社会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原型,如果学生掌握得不好,就无法成功运用这些数学概念。对此,教师可以发挥电教媒体的功效和作用,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把眼前的抽象化概念演变为脑海中的形象概念,增强感观认识,强化数学概念的学用效果。

如在关于“直线、线段、射线”三个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制作这样一种宜动宜静的教学课件:先是在屏幕上显示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然后拉紧以曲衬直,以此显示直线就是“直的线”;接着把拉直的线又向外慢慢延长,显示了“延伸”的动态过程,一直拉到屏幕尽头,说明直线是“无限长”的,让学生从中获得“直线无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的数学认识。在教学射线时,可将一端延伸,另一端始终不动,使学生获得“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无限延伸”的认识。在教学“线段”内容时,只需简单演示“把弯曲的线拉直而不能延伸”即能说明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又使得学生对概念理解更准确更深刻。再如,在教学图形中心对称概念时,笔者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学生对于“旋转、重合、180度”等重点词汇理解上肯定会存在理解上的困惑。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动画:首先选择两个中心对称图形,通过鼠标操作,让它们沿着一点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180度分别旋转,学生既产生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对“中心对称”概念的深刻理解,又从中明白了数学概念中的几个重点知识。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巩固数学概念学习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方法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化学的本质,在整个化学学习中起着指导作用。因此,准确地理解化学概念,对于学好化学尤其重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初中化学教学能否取得有效性的关键。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借助化学实验探究来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可以很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的部分信息,逐步形成化学概念。例如“中和反应”的概念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颜色的改变,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反应后溶液酸碱性以及生成物的检验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

1.实验探究过程

(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2~3滴,观察并测量温度;(2)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3)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滴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的改变;(4)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及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最后变为中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红,说明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溶液中的OH-离子没有了,滴进的稀盐酸中H+离子也消失了,否则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不会变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灼烧,玻璃棒上有白色的固体析出,既然氢氧化钠这种物质消失了,稀盐酸灼烧会挥发,那么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只能是生成的新物质;同时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了,又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放热。

3.概念的形成

中和反应:酸和碱混合,酸和碱的特性消失,生成了新的物质盐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反应的本质是H+和OH-结合成H2O。

二、抓住关键的字词,深入剖析概念

化学概念是对化学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明确规定,其定义有着比较严密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的剖析,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关键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如“溶液”概念要抓住“均一”(指溶液各部分性质一样,溶质质量分数一样)。“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就无沉淀出现,溶液也不会分层,即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和“混合物”(指组成溶液的各部分都保持本身的化学性质)三个关键词语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又如:“质量守恒定律”,则要抓住“参加”(指已经发生了反应的部分,未反应的部分如过量的,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在此例),“化学反应”(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对象,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若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生成”(指化学反应生成的所有物质)和“质量总和”,几个词语,深入剖析.同时抓住“两个不变”:(1)元素(或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有几种,反应后仍有几种。(2)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为多少个,反应后仍为多少个,就能使“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自如了。再如,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为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三、加强引导,注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在对新的化学概念进行初步了解之后,为了使其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上进行巩固,在练习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化,然后教师结合练习的处理对概念进行剖析,这种演绎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且深刻的认识化学概念的本质。例如,“酸、碱、盐的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对三者进行概念的基本讲授,然后进行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根据概念定义判断哪些物质是酸,哪些物质是碱,哪些物质是盐,然后进行讲解,提炼深入理解概念的知识点。

概念剖析:(1)酸、碱、盐的前提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不在此研究范围。本题中NaCl溶液和Cu不能认为是酸、碱或盐。(2)酸组成上含有氢元素,水组成上含有氢元素,但不能认为是酸,因为酸电离时还会产生酸根离子。(3)大多数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但有一个特例,就是氨水,它是碱,组成上不含金属元素,也不会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4)同样大多数盐电离都产生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而铵盐电离不会产生金属阳离子,但它们划归盐。通过剖析让学生不仅掌握酸、碱、盐的本质内涵,同时记住一些特例,从而对酸、碱、盐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运用对比法,剖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事物是联系的,反映本质属性的概念之间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初中化学概念有很多是有相似性,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法剖析不同化学概念,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间的纵横关系,以达到灵活运用之目的。例如,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表格,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下列表格中的相应内容,更深入理解这三类物质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区分和理解这三类物质。

总之,在进行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关键词语,及相关特性,因势利导,克服不利因素,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使化学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大概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继玲、曾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新进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