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能力;复合型金融人才;能力构成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104-02

引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金融监管机制日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开发,金融业务领域迅速拓展,金融业的改革正处于向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而金融人才的质量却是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中国金融业不但要进行自身的跨国经营,还要面临着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后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这就给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进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关注,但仍然无法满足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需求,而且人才培养模式也相对落后。

中国现有的金融人才培养主要依托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进行培养,培养模式主要采取理论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课堂训练和短期业务实习锻炼。这就造成人才培养与金融业的人才需求脱节,与金融业对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不符。而且中国现有的关于金融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文献在谈及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时,往往都对复合型金融人才定义模糊,缺少系统阐述,并且很少对金融人才的能力构成,尤其是其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细致的诠释。本文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并结合自身在财经类院校中的金融英语教学经验,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能力构成,特别是对其中的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作出系统解析。

一、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能力构成

一般认为,复合型人才是精通一个专业,并熟知多个相关专业或者通晓多个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多个学科知识交相融通、结构合理,且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利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审视和创造性思考,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人才。具体来说,复合型金融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种能力。

1.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学习能力。随着金融创新与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要在系统掌握宏观金融知识的同时,加强微观金融知识的学习,还要具有多领域的知识结构,包括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既可以保证在工作中具备后续的发展潜力,也能够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

2.具有较强的从事金融实务工作能力。复合型金融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掌握现代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具有某一领域的业务专长能力。现代金融业务表现出业务范围广、技术性强、产品创新快、风险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复合型金融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以外,还要具有对微观金融活动的洞察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3.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崛起使金融业的运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正成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形态。计算机技术正在成为金融企业之间,以及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必然成为复合型金融人才从事现代金融业务的基础能力之一。

4.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一个专门与资金打交道的行业,这就需要金融工作者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人文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一个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应当拥有坚定的职业操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法律观。

5.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就必须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英语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觉色。中国的金融工作者要想具有全球视角、了解国际金融市场、通过国际交流获取信息,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金融英语能力的培养

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下,金融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中国的金融人才除了要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功底、较强的金融实务工作能力、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外,还要通晓国际金融业务,掌握国际经济惯例,以及具有较高的金融英语水平。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对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英语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语言+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高校对于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培养要从过去的基础英语学习向金融英语学习转换,这种新型的英语能力培养模式打破了枯燥的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界限,将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专业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1.培养目标。高等院校中的财经类专业是直接为社会输送金融专业人才的摇篮,在这些专业中开设金融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在金融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建立起将专业知识与金融英语学习相结合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适应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浪潮,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高校必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能力,已成为培养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既通晓专业又能灵活运用英语的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他们应该能够用英语获取和表达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沟通和洽谈。

2.培养内容。金融英语需要学生在提高自己基础英语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上,如果英语基础不扎实,势必影响对专业内容的掌握。因此,基础英语的学习仍然不能放松,它是培养金融英语能力的根基。

金融英语侧重英语的综合应用以及金融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学习金融英语能够巩固提高已有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的熟练运用程度,同时还能够提高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反过来,如果掌握了一定水平的金融理论知识,必定会对金融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金融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能力的训练,也不是只是专门知识的专业课学习,而是语言能力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一种能力培养。

由于国内金融英语的学习缺少语言环境,在金融英语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内容应该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首先,必须选择与专业相匹配的实用英语教材,学习内容不仅要包括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系统阐述,还应该包含对金融业务真实交际场景的描述,重视金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培养阶段不同,培养内容也应该不同。对于金融英语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应该选择以普及金融知识为主的培养内容,向学生输入大量金融英语术语和词汇,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而对那些进入中高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则应该选择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培养内容,还要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原版的金融材料,增加一此国外的金融业务、行业运作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学生可直接从金融英语的学习中掌握金融英语的表达习惯,增长金融知识,拓展国际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金融英语运用能力。

3.培养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金融英语的主要途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金融英语能力,需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第一,采用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培养方式。由于金融英语与基础英语有较大的区别,术语、生词和惯用法较多,因此全英语教学不利于初学者的入门。用英语解说专业知识,对部分难以解释的词汇和句子用汉语补充讲解,有助于学生在英语环境下学习专业知识,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能够加快金融英语能力的培养。第二,采用多媒体和模拟教学的培养方式。在金融英语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和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播放丰富的视频资料,观看真实的交际场景,学生可以开展模拟金融场景、角色扮演的实践活动,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应用学到的知识。第三,采取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培养方式。金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学习促进者,学习建议提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学习金融英语的过程中多提问题、多讨论,在语言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多参与、多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使自身的金融英语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

结语

通过将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与金融英语课程的设置相结合,探索出一条财经类本科院校“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培养更多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金融业后备人才。因此,不论是从满足金融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还是从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英语运用能力的需要出发,开展复合型金融人才在金融英语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于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江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2] 王东升.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与基础英语教学的关系

基础英语是一门公共课,教学对象是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基础英语的教学比较注重语音、单词的讲解,句式和结构的分析,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金融英语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大学生通过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积累了不少词汇,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以提高,为后续的金融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融英语课程一般是在金融专业大三时开设,在教学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整合起来完成的。它不是单纯的英语课,而是涉及到经济金融领域的各种理论、各种业务流程和有关术语。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通过用英语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金融英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开拓学生专业视野的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基础英语的学习为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两者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二、与金融学科双语教学的关系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金融市场运作规律更加复杂、金融工具形态更加多元、风险形成和传播速度更快,这些都促进了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在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学科教学在专业内容上,必须立足教育国际化平台,致力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培养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随着国内高校国际交流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的平台。很多高校的金融学科教学不仅引进了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而且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用双语进行教学。金融学科的双语教学,涉及到金融学的诸多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相关英文原版教材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的相关英文表达,借助双语工具来强化专业教学的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金融学科双语教学,是金融学科若干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总称。相对于这些分工明晰的专业课,金融英语是一门工具课,它显然无法涵盖金融专业的全部,只是有选择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突出基本词汇,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为进一步开设金融学科相关双语课程奠定基础,在这方面它体现出了明显的工具性色彩。

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是个手段,不能解决工具的全部问题。它仅仅是为实现某个具体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不是从全局着眼,谋求一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英语是一门准专业课,介于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我们既需要重视其专业内容,更应该重视其工具意义。

三、与金融学科英文原版教材教学的关系

为了同国际金融学科教学更好地接轨,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国外金融发展动态,知己知彼。综观全球,当前金融学科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金融学科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国外金融研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方向;国外金融市场上新的交易工具和交易品种层出不穷;金融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如金融与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融合等。

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很多,而且很多的案例都是基于国外的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实行“拿来主义”,而忽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由于课时有限,我们要有所取舍,重在学习理论框架,要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用理论来分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开展金融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外的英文教材,阅读英文的专业杂志。在了解和应对国外金融发展动态上,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失真”。

如果说金融学科英文原版教材教学是演绎西化的原著,那么金融英语就是“荟萃”了。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四、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关系

金融英语教学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规律,走自己的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英语教学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两者互有关联。一方面,金融英语教学活动的目标可以不必局限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另一方面,金融英语证书考试是目前惟一的部级行业英语证书考试,其证书可作为在金融涉外业务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外语水平证明,因此,对于金融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初级,也称为银行综合类考试,旨在测试并认定应试人员的金融专业英语语言水平与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业务的能力,初级考试中客观题偏多;而中级考试,包括银行业务、经济学、会计和法律等四门,主观题比重大,必须四门全部通过,才能拿到中级证书。不仅所有的教材都用英文编写,而且考试中答题,包括报表的编制等都要求用英文。由此可见,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范围,不仅涉及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金融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包括会计、法律和经济学的内容。金融英语的教学内容,虽然也涉及到了以上相关领域,却主要是围绕金融学科内部的几大主流分支来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金融英语证书考试是执业等级考试;而金融英语的教学是教学活动,两者显然不同。从涉及内容看,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宽泛到金融学科的边缘,而金融英语教学内容的触角,虽然可以延伸到金融学科的方方面面,但近似“蜻蜓点水”。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

金融英语专业英语翻译要求译者对金融领域的概念有着一定涉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原文的意图有充分的掌握,从而实现对翻译内容的精准传达,加强金融英语翻译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中国金融的改革和金融国际化的推进,银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对金融英语束手无策,特别是在翻译时遇到生涩的单词。因此,分类收集金融英语单词,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对提高相关人员的翻译能力很有帮助。

1金融英语翻译的原则

确保一致性的原则,一致性在金融英文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忠实于原文,正确地将原文信息翻译出来。语言的翻译原则主要是指准确性,实现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坚持多个原则,译者可以对原文中的内容进行意译,避免翻译后因为内容的选词不恰当而造成表达不准确,或者出现概念不准确的问题。遵循数字和单位统一的原则,金融英语准确地翻译成中文时,概念应该统一,不可变换基本的概念,加强术语的“翻译”[1]。但我国金融英语翻译的现状实在是不能令人满意,因为目前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翻译,科学研究的方向分散;对于大段落的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较少,人们对金融英语翻译的原则了解不够、缺乏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实践。此外,由于许多相关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因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而出现许多错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英语翻译中要加强对等原则的普及,翻译人员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对专业术语进行翻译。翻译人员要加强社会功能和语篇功能的翻译能力,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报告(FSSA)内容,例如,使用互惠原则。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对不同部门进行金融英语翻译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论在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我国金融英语翻译需要着重关注这一评价视角,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提升[2]。其次,中英文翻译要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进行实践,确保金融英语翻译的“信、雅、达”理论得以应用和体现,促进钱钟书在鲁迅精神中体现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发展。中国要加强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英语翻译进程,当然,在立足于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上,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西方的翻译理论、翻译原则。最为主要的,是要加强实践,使相关翻译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内化所获得经验[3]。

2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2.1术语较多

最突出的特点是金融英语的专业英语中的术语较多,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在商务英语中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流动性、期货、股息、红利、资本市场等。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掌握单词的更多解释,为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做出贡献[4]。

2.2被动句较多

金融英文的句子长,结构复杂,有很多的不定式短语、分词结构等修饰成分。句子虽然较长,但只要我们能够强调出句子所表达出的重点,就能实现金融英语翻译的准确性。相对于中文来说,英语被动句具有普遍特征,在英语中经常使用被动,可能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金融英语翻译中要加强被动句翻译的能力。实现英语的被动句向中文的主动句转化[5]。

3金融英语的翻译方法

3.1专业术语的翻译

金融语言需要加强对金融术语的理解,翻译中尽可能地采用直译的方式,意译时要将背景知识加以应用。金融英语词汇分为四个类型。(1)单词意义的单一性。金融英语词汇的使用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英语交流,但金融英语的单词是一个特定的金融概念,不能取代另一个词汇,翻译就要精确,因为一个单词如果与专业的金融词汇不匹配就意味着信用受到影响[6]。(2)单词意义的多重性。如果一个单词本身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但在金融英语中也只有一个条目,例如:在日常英语中可以翻译为“列表”,“目录”或者列表中的“清单”,但在金融英语翻译中只是作为“清单”这一个概念。(3)专业词汇的数量。专用名词的词汇数量主要存在于金融英语中,最多的就是相关金融机构的简称,例如:IMF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单词的核心搭配能力。金融英语中有许多的单词具备核心搭配能力,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搭配改变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唯一性。例如:“存款”、“银行”这样的句子通常会在金融领域出现,国产车是在汽车的生产高利息的贷款,涉及贷款的利息,中国市场是一个自控控制市场等。

3.2格式规范性强

(1)公文文体的基本特点是结构标准格式是固定的,并经常出现一些特殊规定,力求词汇和句子结构的清晰,并且要以明确的语言确保表达的严谨性、整洁性和精准性。(2)总体的风格和文体特点不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解商务英语原文的主题与目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必须相对应,在相应的章节中心内容也必须和稳重主体与目的相统一。(3)进行金融英语翻译时,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确保全面和客观地对事实进行陈述,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相关的财务和金融领域采取的措施,以及文章所表现的相关信息等。每天进行定量的英文翻译,确保翻译的风格在语言和结构中准确、一致,确保清楚地表达。

3.3句子缩写单一

(1)英语缩略语在金融英语翻译中要使用和标准词汇相结合的缩写,以每一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构成新的词汇,比如:VIP(非常重要的人)指重要人物,有钱人或高级人员。(2)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在句法层面的特征是句长较长,在对长句进行翻译时,首先要理清金融翻译内容的主干,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其次,要找到原始句子的结构,保证句子中心,然后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确保翻译句子的正确性。

3.4避免误译

翻译人员需要有广泛的金融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的翻译术语,保证翻译进行的一致性,现实性。根据背景知识对原句进行支持,直译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在金融英语的使用中非常广泛,大约70%的句子都可以使用直译法,直译中融资领域的英语术语作为独特的单词,在中国有其相应的价值和意义,翻译是单一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确保字面翻译,确保翻译的正确性,无歧义,这样才能增强对原文理解,使翻译更加可信。

3.5缩写词的翻译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许多报纸的英语新闻,会为特定工作使用英文单词,通常会使用缩写组织的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国际公认的商业组织名称,这同样增加了商务英语翻译的难度。因为缩写可以有许多不同形式,在金融英语翻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加强缩写词的翻译。4结语总之,对金融英语翻译的原始文本进行准确翻译,是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的关键,如果译者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和英语掌握的知识足够多,对金融英语的风格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就能增强对原文的理解。此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不同翻译技巧,锻炼自己的金融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长甫.金融英语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16(03).[2]王树槐.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4(02).

[3]汪玉兰.金融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J].金融与经济,2015(05).[4]刘必庆.翻泽教学:务实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泽出版公司,2012.

[5]杨溢.关于英汉经贸翻译的“信”的把握[J].英语广场,2014(3).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教学方法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has been introduced by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colleges. Various obstacles to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se obstacl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e have to choose right contents, 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modes for students who majored different subjects.

Keywords:Bilingual Teaching;International Finance;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 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可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 问题,在一些高校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每门课程双语教学 存在的共同难点,许多学者已经发表论著阐明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笔者在此文中赘述。本文 的目的在于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出发,找出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障 碍和难题,供同行借鉴。

2. 实施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国际金融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是很多年以来,国际金融学只是国际贸易学的 一部分,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直到二十世纪 60 年代前后,美国出版了几 本以国际金融为题的专著,国际金融学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大学的课堂上讲授[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设国际金融学,虽然历史不长,但不少学者积极撰写国际金融学教材, 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开设的国际金融学更成熟,通过引进原版教材, 西方的国际金融体系让国内的任课老师耳目一新,学生可以直接学习原汁原味的国际金融理 论。同时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要求师生都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学到 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分析不断出现的国际金融新问题。没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只能学 习别人翻译的作品,翻译的作品除了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外,还可能因作者的表达而在一定程 度上偏离原文的含义。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亦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英语学习目的的认识,中国学 生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这是因 为学生们一直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或者是为了英语考试而学英语,十年寒窗学英语,结果 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真是太可惜。其实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掌握英文这一交流工 具学习西方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在网络、传媒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 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所以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 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重新认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3. 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特有问题

同其它学科双语教学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不少共同问题和障碍,这些障碍分 别来自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为了避免重复建 设,本文只针对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 择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3.1 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 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 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 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 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 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 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 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 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 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 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 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 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 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 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 要代表作有 Obstfeld, M.和 K. Rogoff 合著: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2006";Grossman, G. 和 K, Rogoff 合编: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 North Holland,2005";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公司 ;RichardM1Levich 著: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出版;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Ephriaim Clark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 和 M. Grossman, G 为第一作者(或编者)

出版的教材 主要针对国 外的研究生 [4] ,其难度 略高于中国 金融本科专 业的要求 。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讲解

国际金 融理 论。 RichardM1Levich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强调国际金融管理。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在西方是 MBA 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 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 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 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赏心 悦目,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1 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 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 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 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 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 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 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 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 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 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 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 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 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 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 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 要代表作有 Obstfeld, M.和 K. Rogoff 合著: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2006";Grossman, G. 和 K, Rogoff 合编: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 North Holland,2005";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公司 ;RichardM1Levich 著: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出版;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Ephriaim Clark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 和 M. Grossman, G 为第一作者(或编者)

出版的教材 主要针对国 外的研究生 [4] ,其难度 略高于中国 金融本科专 业的要求 。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讲解

国际金 融理 论。 RichardM1Levich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强调国际金融管理。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在西方是 MBA 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 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 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 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赏心 悦目,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3 教学方法方面

双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母语教学方法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双语教学增加 了教师表达和讲授的难度,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在实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 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畏惧甚至反感双语教学,由此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在课堂上 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这不仅会冲淡教师上课的热情,也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 讲授的难度也更高。从双语教学的模式来看,主要有沉浸型、过渡型、翻译式、保持型、和 双重语言教学等模式[5],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该选择哪一种模式,也是任课教师困惑的难

题。

4. 对策

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内 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外,教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4.1 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因为国际金融学的内容很多,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传授不同的教 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本土化,联系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国际收支状况、中国国际金 融市场的发展等实际,因为这些内容,一般不会在外国学者的著作中出现。笔者认为,对于 金融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国际金融方向的学生,讲授内容应该最深也最全面,不仅是理论还 是实务部分,要求都应该比其它专业高得多。对于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与调节、 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监管、金融衍生品、 金融风险管理等难点,应深入讲授。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讲授的内容与国际 贸易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比如说为学生深入讲解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结算等方面的 内容。 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可以将国际金融理论作为讲授的重 点。而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同学往往金融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学计划中的国 际金融课时又比较少,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首先保证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的传授,然后再选择 比较容易又具趣味性的国际金融实务,比如外汇交易、套期保值等内容。

4.2 参照国内优秀教材,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

外文教材有不少优点,但是外文教材缺乏对国内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的阐述,同时外文教 材也缺乏丰富的教辅资料,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要参照国内的中文教材。笔者认为,对学生推 荐国内优秀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姜波克、陈雨露老师以及老一辈的国际金融专家陈彪如和 钱荣堃编写的教材都是非常严谨和漂亮的,符合我国国情,选择外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时, 不仅不能忘记这些教材,而且应该向学生推荐强调这些教材的优点。根据这些教材的体系, 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这样即便是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够从中文教材得到启发,有 助于自己理解外文的含义。笔者认为,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学的学生,可以为他们选择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因为这 本教材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讲解,同时包含的国际贸易的内容。而对于金融专业的同学,可 以选择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这本教材既包含国际金 融理论,又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实务内容全面、语言表述深入浅出。但是这本教材在国外主要

为 MBA 学生准备,所以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理论方面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讲解时可以 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

4.3 因材施教,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教方(教师)和学方(学生)的默契配合,再富有激情老师面对冷漠无互动的 学生也会变得沮丧。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见表 1),有些 学生对双语教学充满热情,有些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误人子弟,各有各的理由。恰当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 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表 1 截至 2007 年 9 月末某高校 2005 级金融专业学生四、六级通过人数和通过率

班级

金融一班

金融二班

金融三班

金融四班

总人数

51

49

45

45

四级通过人数

15

24

28

18

六级通过人数

1

4

6

5

四级通过率

29.4%

48.98%

62.2%

40%

六级通过率

1.96%

8.16%

13.3%

11.11%

表 1 的数据显示,金融一班和金融三班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显然在这两个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收效和学生的反馈也同样会存在差异。在实 践中,我们采用的办法是打乱学生原有自然班的安排,按学生的意愿和四、六级的通过率对 学生进行分班,分层次授课。学生们被重新分为五个小班,将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和喜欢英 语的同学划分到相同的班级,对他们采用过渡型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授中英语表达可以达到80%以上。国际金融案例层出不穷,所以在方法上,尽量给这些英语好的学生安排课后案例 阅读与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英语最差的学生,应耐心 鼓励他们,其实笔者始终认为,高校学生不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不代表英语水平低,只 要持之以恒,他们也一样能够运用好英语。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采用双重语言教学模式, 同时采用两门语言,英语表达可减少到 30%左右,逐步将学生引入双语教学中来。对于外 语水平居中的学生,可以采用保持型模式,英语的表达在 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笔者 认为沉浸型和翻译式这两种模式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都不可取,前者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后者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

以上观点,只是作者的粗浅认识,供同行借鉴,希望我国的双语教学质量不管提高,也希望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陈彪如. 国际金融[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2005,(1)

[3] 钱荣堃. 国际金融[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4] 邹宏元;何泽荣. 中美两国大学本科《国际金融》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比较[J], 财经科学,2002增刊

[5] 邹艳. 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8

[6] 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申沛;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倡地方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并指出应在国贸、金融等六个涉外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国贸专业本身具有外向性、国际性的特点,各高校在其专业课程已普遍设置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翻译、专业英语口语等专业英语课程,但这些课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所谓双语教学,应是教师以双语进行语言课程以外的某些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授的教学模式。

我国重点高校师资力量强,学生基础好,已率先在国贸专业大力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但地方院校还未系统开展。国际金融是国贸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而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涉外性,适合作为国贸专业双语课程。为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跟上全球化步伐,培养具有英语专业操作及交流能力的优秀国贸专业人才,地方院校也开始实行双语教学。湖南文理学院就于2009年在国贸专业试行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有很多授课体会。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改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语言使用混乱

目前许多高校在双语课程目标定位上存在误区,没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明确该重专业还是重英语,以为课堂上用了英语就是双语课,导致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课时语言使用混乱。有的双语课完全用英文教学,完全不添加中文讲解,不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不高,甚至打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的双语课则是先用英文讲述,再用中文讲述一遍,把双语课变成了翻译课,专业英语及中文专业内容均无法深入。有的双语课则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只提及概念性、专业性英语词语,课堂上学生仅学习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涉及很少,导致专业英语方面得不到有效提高。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言使用难以兼顾各学生群体等问题又加剧了这种混乱局面。各地方高校在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时也不例外,对于英语与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孰重孰轻,普遍没有清晰的定位及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合理安排,导致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效果欠佳。

2、双语教学水平高低不均,合格师资匮乏

教师双语水平的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不同的授课水平和学习效果。合格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师能够正确教授,自如表达,授课流畅,让学生也感觉如沐春风,这样的教师能激励学生以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双语学习困难,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相反,有的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由于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课堂上只对个别重要专业名词做英文标注简单介绍,不使用英语阐述,使双语课流于形式,失去意义。有的双语教师硬着头皮,用蹩脚英文讲授,则易使学生满意度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双语课而言,合格的双语教师是成功关键。国际金融双语授课对教师有着苛刻要求,既要精通国际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阅读、学习、研究英文原版教材、文献的专业英语水准,在满足这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更困难的还在于要能将国际金融专业知识与英语相融合,在授课中运用英语思维、自如表达、标准发音、传授专业知识,这要求教师要有国际金融专业及专业英语素养和熟练度。本土金融专业硕士、博士,金融专业能力强、英语基础较扎实,而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差,普遍难以达到英文授课水准;英语教师英语能力强而专业知识几乎一窍不通。因而没有在英语国家语言环境中长期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难以同时达到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对于专业和语言这两方面的要求。而能够达到此要求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师在重点高校尚且为数不多,在地方院校则是少之又少。

3、双语教师积极性不高

首先,一门合格的双语课需要教师付出极多心血,相对于常规专业课,双语课要求的专业及英语的修养更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师需要作出很多隐性的付出。授课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积累以具备合格条件,备课时又需深入研究中英文教材及金融前沿英文文献,合理规划课堂内容并精心设计制作PPT,甚至亲自翻译准备中文预习材料及相关词汇表,耗用大量时间精力。授课时,需使用英文思维并进行中英文语言切换,脑力活动强度更高。而这些隐性工作付出往往不能等量体现在年度的绩效考核或工作量上,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打击了双语教师授课积极性。其次,对双语课时间精力的投入占用了课题及科研时间,影响双语教师评优评先,甚至影响评职称,使教师不愿承担国际金融双语课重担。再次,地方高校不重视双语教学,只在总结汇报或教学评估是才提及重视双语课也易使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积极性受挫。

4、教材选择困难

国际金融原版教材和本土教材各有其优缺点,任课教师难以选择。本土双语教材编写从国内教学大纲要求出发,编写思路较亲切,难度不大,但语言语法正确而表述欠纯正,且本土国际金融双语教材相对匮乏。原版教材内容相对丰富、经典、信息量大、刷新速度快、时代感强,采用原版教材能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金融英语,保证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然而原版教材并非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做的,其内容未按国内课程教学大纲开展,存在脱节的问题,其中对于中国相关内容的介绍很有限,解释不充足,完全采用原版教材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5、学生学习缺乏语言环境

我国非英语母语国家,语言环境的缺失是中国人学习外语难以具备的先天条件。我国学生接触英语课程从小学阶段才开始,并大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偏重读和写,一般不习惯使用英语思维。虽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开放程度较高,有一定数量的外籍人士工作、居住或旅游,其城市英语语言氛围相对内陆地区较浓厚,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长期处在一个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其所处城市相对闭塞,学生接触英语语言环境的机会更少。语言环境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影响英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对国际金融原版教材信息的清晰认识,造成学生在国际金融双语课上对课堂信息的转换障碍。

三、改进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建议

1、合理定位,循序渐进

国际金融双语课应定位为双语讲授的专业课。其性质应是专业课而不是外语课,学习专业知识仍是第一目标,而提高专业英语素养为第二目标。在国际金融双语课上,应坚持以英语作为主要知识传播载体,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为辅。在课堂上优先选择英语讲解阐述,对于重点难点可采取反复讲解和减慢语速的方法,在学生仍普遍不能理解时再使用中文做进一步讲解。另外,可将学生按英语水平分小班教学,方便教师因材施教,按不同英语层次选择不同英汉语言使用比例,降低课程开展难度。

要搞好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应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只局限于该学期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上,而应将双语教学形成体系,贯穿于本科四年学习中,避免“断线”、造成生疏,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专门开设双语课的先行课,专门预先学习专业双语课中将涉及的专业概念及词汇,为国际金融等双语课打好基础。

2、建立双语教师资格审核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为保证国际金融双语课程质量,在授课前,应对拟授课教师进行资格审核。审核不能简单限制于金融专业水平和单纯英语功底考察上,而应建立一套双语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对教师的金融专业素养,英语思维、表达、研究及引导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资格审查合格的教师方可开展双语教学,以保证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质量。

3、培养与引进双语人才并重

当前国贸专业就业形势紧迫,而专业英语水平是各外贸单位招聘考察的重点,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素养的直接有效办法,而双语教师对课程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双语师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出优秀国贸人才,提高就业率,各高校应重视双语师资问题,大幅增加对双语教学的投入,高校可从培养和引进两方面着手解决国际金融双语师资匮乏问题。

在内部培养方面,地方高校可选拔一批有意向、有潜力从事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优秀青年金融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如送往双语课程开展较成功的重点高校听课进修、为其创造出国培训及交流机会等,提高其英语授课能力。地方院校也可考虑从英语教师入手,通过对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国际金融专业培养,使其具有国际金融专业基础。

内部培养相对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若要在短期内满足对双语教师的需要还要从“引进”入手。“引进”可以是高薪聘请合格双语人才长期担任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工作,也可是邀请外籍教师或海外归国学者进行短期讲学。

4、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保障双语教师利益

地方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双语教师的辛勤付出获得等量回报,以提高双语教师积极性,保证双语课程的持续开展。首先可在中文专业课课时基础上双语课设置一个合理系数,实现多劳多得。另外,地方院校应制定相关奖励措施,对于课程开展良好的双语教师,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予以倾斜,在出国访问深造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等,以保证双语教师利益,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积极性。

5、巧妙运用原版教材,注重教学技巧

教材选择也是决定双语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原版教材虽有与我国国情及教学大纲脱节的弊端,但语言纯正、内容经典是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原版教材应作为国际金融教材的首选。在选择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采取下列策略使其扬长避短:第一,兼顾我国教学大纲。原版教材相对发散,我国教学大纲的重点分散在原版教材各章节中,选择原版教材的同时,要以教学大纲为基准,调整原版教材授课先后顺序,依据大纲重点保留原版教材中的优质经典章节,做重点讲解,而对于脱离我国实际的部分章节可剔除或简单带过。第二,补充中国金融的相关内容。针对原版教材中有关中国金融市场、机构和管理部分的空白,教师可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予以补充,弥补其缺陷,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第三,国外有关国际金融的教材众多,应选择内容经典,语言难度适中教材,最好是有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有针对中国国情的英文原版浓缩版本就更好了,以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在授课技巧上,无论对于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应由老师提前指出预习内容,预先准备并发放对应中文参考材料、词汇表及概念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有了这点做基础,可在每次课前提高学生相关专业及专业英语基础,扫清课堂障碍,增进学生对原版教材及课堂内容的理解吸收,提高双语课堂效率。

6、创造语言环境,大胆走出去

缺乏语言环境对双语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与其它学习不同,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果需要在语言环境中使用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从而是激励学生继续学生得到更多收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然而,由于双语课时有限,语言环境不能仅限于课堂。因此,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地方院校可在校内创造语言环境,如开设英语角,安排专职英语、双语教师负责组织,以保持其持续有序进行,定期邀请外教加入并不定期安排活动增加其吸引力。另外,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正常学时之外,可安排专门的讨论课。双语任课老师提前给出讨论题目,将学生分组,请学生自行查阅英文资料,讨论课上由双语教师组织各组同学就相关论题进行英文发言及讨论,为学生创造专业英文讨论环境,提高金融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听力及表达能力。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 关键词 ] 商务英语 国际金融 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英语教学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培养实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大变革。正是基于商务英语的特殊任务与功能,对此专业开设的课程应该不同于常规的基础英语教学,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所开设的目的意义和教学方法改革尝试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

一、国际金融的教学目的的改革

国际金融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不同于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目的。首先,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以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除语言知识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管理和法律等诸多方面。其“交叉性”,在于它只分别涉及上述各种有关学科的部分内容,而并不包括这些学科的全部内容,它只是上述学科部分内容的综合,而不是这些学科全部内容的总和。这种“交叉性”既表明它的独立性,即它是一种新的独立的学科,也表明它的综合性,既它与相关门类有多方面的错综和交叉。所以,商务英语的教学重心应是商务方向的英语,而不是商务专业知识本身。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第一所贸易专业高等院校―北京对外经贸学院(现为对外贸易大学)成立,商务英语的教学也从此正式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贸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外经贸已由过去的单一的对外贸易发展到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技术合作、对外服务;对外贸易也由原来单一的货物贸易发展成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形成了“大经贸”格局。其次, 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性质、教学要求一般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国际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涉外性。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国际金融的一般原理;掌握远期、期货、期权等外汇业务、国际储备管理、利用外资等主要国际金融业务。本课程理论要求高,实践性较强。较高的外语水平对学好国际金融很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金融业务与日俱增,虽然经济类专业也开设了国际金融这一专业,但是经济类专业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根据我们的调查与信息反馈,经济类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出去后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熟练准确,但是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业务能力,在国际金融业务的商务谈判中,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应该更注重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语言的形式与表达,当然,对于专业知识必须要有一个体系构架存在心中,对于国际金融业务的专有名词要懂得其含义与语言的表达,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对业务的实际操作掌握与运用。笔者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其体会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金融业务的运用能力较弱,这与学生本身的素质也有关系,商务英语专业的生源是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教学目的可以定位为国际金融业务的概念及理论的语言表达形式,实际业务操作的语言表达,而不再与业务的精通与娴熟。最后,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反映

金融国际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市场化的要求,贯彻“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加强金融行业和学科的前瞻性研究。做到金融理论与金融应用相结合、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相结合、对内金融与对外开放金融相结合、历史金融与现实金融相结合。突出强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课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

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1.选择内容新颖,合乎经济发展需要的教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新的交易品种、新的交易规则不断充实和更新着《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时代的发展要求这门课程必须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经济活动。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教材未能适应时代的这一要求,内容陈旧,一些新的国际金融理论、交易品种和交易规则并没有被充实到教材中。欧美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更新速度快,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的要求。虽然国内也出版了一部分欧美教材的中译本,但在教学中有两个缺陷。其一,这些中译本教材部分内容在翻译后晦涩难懂,未能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没有真实再现原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给教学活动带来了障碍。其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中译本教材,难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不高。因此,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欧美英文版教材,同时应用双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国际全金融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国际金融课程学习中必须引入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以及黄金买卖交易模拟等金融交易环境。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相关的软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这些软件,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模拟操作的平台。比如,随着银行利率的逐步降低,银行客户的理财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外汇买卖作为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在期货市场中进行投机以牟取利润的方法,也是一种新兴的投资途径,在我国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采用。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市场上存在很多完全涵盖了实际运行的期货、外汇交易系统功能的软件,如智盛系统等如果学校有条件买回这样的软件,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这些软件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业务技能,以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素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素质体现为:经济知识缺乏,数学基础较薄。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的经济形势,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比如讲授汇率这一张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程,首先结合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讲授这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世界各国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做出力保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2)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自汇改实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8年4月10日,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开启了“6时代”的大门。2009年国际储备的进一步增高对经济的影响。(3) 由于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的一些媒体、财经类杂志都会报道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信息。据调查,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发展中出现一些新的事件都是同学们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1997年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目前为鼓励资本的合理流动,政府推出了QDII、QFII的政策,媒体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货币政策与中国房地产问题等一些热点话题学生们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他们很想通过对《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对上述内容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3.《国际金融》课程在本科学生中可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汇率含义和类型、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部分时,英语的比重宜相对较大;而在讲授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风险管理、衍生工具交易、货币危机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部分时宜适当加大中文解释的比重。

4.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可以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的形式讲述课程信息。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文字内容短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非常适宜于给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国际金融的新理论、新动态。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完成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

5.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国际金融》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学科研究的新课题。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在教学中也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6.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国际金融》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兼用型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想入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和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设有关《国际金融》教学的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总之,采取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金融这门课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在讲清经济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课堂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应占理论课教学课时的一定比例,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金融这门课程还可以改变单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课考试方式,适当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演示等多种考试形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教师和同学积极、主动参与教改,从根本上改变教改是少数人的事的认识。多数教师和学生并不了解教改的内容、目的和实施进程,不关心教改,从而影响教改成果质量和效果的状况。教师和学生是高校的两个主体,教改只有调动了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教改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庆云: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瓶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05-03

自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也被广泛推行,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能力课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工作内容模式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须围绕着这些训练项目来进行组织和评价,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定位标准。目前全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也普遍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对项目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指把英语和中文作为课程教学的媒介语来实现学生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技能与语言的共通。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目前我国已分两批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设立自贸区,据媒体报道,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也即将于2016年浮出水面。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实验的重要内容,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亟须一批既对国内传统金融业务十分熟悉,又对国际金融业务运作特别了解,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高职高专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重在培养具有金融行业所需技能的基层实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它能够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国际金融形势的窗口,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外最新动态与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其成长为有创造精神的、有综合能力的、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升金融学习精准度的要求

现代金融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北意大利到荷兰到英国到美国的发展脉络以及西方人对金融理论的研究、对金融实践的创新一直是我们探析、学习和借鉴的基础。当原版的金融理论翻译过来之后,不得不受译者局限性所影响,出现信息失真和变异的现象。如有一些普通词汇在金融英语固定的词组中,往往呈现出多义性。以open一词为例。该词的基本意思是“打开,开着的,公开的”,但在金融语境中,当它与不同的词构成固定的词组时,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显示出其“专业”的特点。例如:open account未结算账户;open Interest空盘量,未平仓合约量;open cheque普通支票,无划线支票;open contract无条件契约;open outcry公开喊价;open policy预定保险单,开口保单。在以上词组中,open的意思各不相同,比如,open account中的open的意思是“未清算的,未付清的”,而open Interest的open则是指“未平仓的”。open cheque普通支票是相对于划线支票(corssed cheque)而言。open outcry的open是“公开的”。而open contract的open指“无条件的”。open policy的open是指“预约的”。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往往因为所学知识是以中文存在的而无法与工作中的英文对接,因此,国际金融专业实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由于语言文化隔阂不能更好地理解“第一手”材料的障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瓶颈

(一)教学模式设计缺乏系统性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零散孤立,缺乏系统性。经过国家示范性建设之后的高职高专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基本都能遵循项目课程开发的流程,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其课程一般划分为基本素质课和职业能力课两种,基本素质课包含思想道德修养、高职综合英语、办公软件应用、体育等,职业能力课包含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职业能力基础课,以及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外汇交易实务、金融英语等职业能力核心课,加之企业教学项目(客户理财)等综合技能课。这些不同学科的课程群各自为政,专业课、语言课、计算机课等各门课程独立开设,课程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课程群之间的相互配合,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为一种互不交融的大“拼盘”。

2.在教材类型的使用上随机选择,缺乏科学性。教材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传递媒介和载体,目前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外文原版教材、原版翻译教材及中文教材。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作者在对某个概念进行解释的时候,只从自己国家习惯性理解的角度出发,不具有世界普遍的代表性,甚至会让其他国家的读者产生混乱。例如在某些高校使用的《国际金融》课程教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8th,Madura,Jeff.(2008)一书中,对于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的定义为“the value of one unit foreign currency in dollar-用美元表示一单位外国货币的价值”。但是这个定义仅在美国适用。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应该属于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用外币美元表示一单位本币价值)的一个例子。而且国外原版教材中,作者只会介绍国际性惯例、国际市场、作者本国的金融市场实际运作情况以及相关的金融案例,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在内容上有局限性。此外,英文原版教材缺乏中英对照,词汇量较大,一般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大量英文专业词汇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何况原版教材价格都非常高昂,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少部分学校进行双语教学时会选择原版翻译或者中文教材,在形式不能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且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带有大量专业词汇的英文内容和课本上的中文内容相对应,因为跟不上教师上课节奏。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却提高不大,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3.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由于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课和语言课。这类课程不仅要定位于让学生用英语积极主动地利用多种途径(如图书、慕课、网站等)去查阅原版资料,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更要定位于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来交流和沟通、处理和操作实际业务,从而为毕业后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这类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或考查,重点针对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检验,不能兼顾到学生的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和金融工作的交流能力,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二)教师团队能力较为单一

推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其关键保障之一是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造诣深、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强,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稀缺,教师存在明显“专业背景的局限与依赖”,相对能力较为单一,如部分教师在运用英语语言教学时毫无障碍,但却缺乏相应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部分精通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教师在用英语教学时又显得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成绩偏差,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不高,英语口语和听力应用起来也比较吃力,虽然在经济较为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有部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尚可,但若在专业课课堂中采用双语教学,便会有相当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更不用说积极参与项目课程的实践、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了。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学生英语基础成为制约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

三、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推进基于双语项目教学的国际金融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1.提出以双语来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双语项目课程”理念。对国际金融的职业能力课程进行“双语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直接对应国际金融业务的英语工作环境,教学内容对应于国际金融岗位的工作内容,既避免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英语环境中理解用中文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又避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英语的含义,实现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双语项目课程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在英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如金融英语课程、金融服务英语口语课程;二是将原有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双语项目课程,如对应国际结算业务岗的“国际结算”课程和对应外汇业务岗的“外汇交易实务”课程。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组织编写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双语项目课程”教材。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以及金融市场的现状,结合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专家队伍,编写既适合中国国情,又有国际特色的双语教材。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注意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国高职高专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所以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引导,教材内容和编排以工作项目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穿插基本的专业理论,同时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不会产生理解上的误差。

3.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双语项目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项目结束时对学生整体能力形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多元性,如外汇交易实务课程的评价形式需通过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考勤、纪律和对知识点的反应程度;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模拟实训来评价学生按模拟教学软件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执行效果;真实项目来评价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胜任能力和完成效果;学生作品来评价学生完成外汇业务表格处理的情况;期终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必要知识的掌控程度。另外,需建立学生、教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可以结合实际、重视过程,相互印证。

(二)打造通英语、精专业、富实践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实施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拥有一支能熟练使用双语的国际金融专业教师队伍。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引进+培养+聘请。首先,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包括在国外工作、学习过的优秀留学人员,他们对于英语有更佳的驾驭能力,同时有国际金融工作背景,可以把握国外最新的分析角度、创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使得我们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更能与国际接轨。

其次,对拥有专业特长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中有较强英语基础的,优先选拔出国进修,使得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鼓励教师为提高自身的英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而自学或参加各种培训。再次,采用校外聘请的方法,通过加强校际间的教师互聘引入优势双语教师资源,此外,还可聘请具有专业教育背景、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而外籍教师反过来又可以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一专多能、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也应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双语实践型”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三)建立以金融类专业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选拔机制

建立以金融类专业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选拔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瓶颈。由于现代金融类人才强调的是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有很多院校打破了现有专业设置的限制,通过金融类专业(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投资与投资与理财专业等)的大平台招生、培养,希望学生具备通用的综合金融服务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加学生将来在金融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学生一般要求在前二个或三学期完成全部的基础必修课,然后学生可在拟定的各具体专业中选择一个继续学习相应课程,这种专业选择过程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而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选拔主要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在前三个学期中英语成绩突出,具备成为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学生;二是有意向从事国际金融专业所面向岗位工作的学生以及进入外资银行及中资银行涉外业务工作订单班的学生;三是希望进入国外有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这样选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学习方向明确,语言优势明显,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开展国际金带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双语教师的培养、专业学生的选拔、双语教材的编撰、,到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还有待于相关高职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以达到培养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方晓庆.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03):59.

[2]尤小清.国际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J].科技英语学习,2006,(07):42-45.

[3]王维璐.浅议高校金融类双语教材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248.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213-02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发文,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部级行业性专业外语证书考试――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制度。随着在校大学生报考金融专业英语证书初级考试(现为综合考试)人数的增加,金融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一些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金融英语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如今有许多民办高校陆续开设了金融英语课程,并将其定位为金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无疑强化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本文试图对当今我国民办高校金融英语的教学情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金融英语的特征

金融英语除了具有普通英语的一些基本要素之外,还有其明显的自身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性

金融英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具有专业性。在普通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框架基础上,金融英语融入了自己的金融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提供了大量与金融业相关的信息。由于金融英语涵盖了从金融理论研究到金融实务操作的全部信息,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信息量大,因此,金融英语呈现出专业词汇丰富、词语使用频率高、句法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等专业性特征。也正是这种专业性决定了金融英语教学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普通英语教学的难度。

2.规范性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语句措辞准确,定语从句使用频繁,以书面语、正式语、长句居多。金融英语的规范性特征在银行业务函电以及金融法律法规文件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银行经营业务中,规范的函电用语能够避免因措辞不当而产生的差错和误解,可以提高银行工作效率,有效地保护银行自身和客户的利益。金融法律文本、契约性文件的英语措辞十分严谨,咬文嚼字,句子结构复杂,语句较长。这种规范性使得金融英语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很低,这对金融英语的学习者和授课者来说都是学习和教学的难点所在。

3.时代性

在体现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同时,金融英语也反映出了金融业的发展和变迁。随着金融业走向国际化脚步的加快,金融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逐渐涌现出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这一时展变化在金融英语词汇中也有所体现,出现了future、swap、option、unincorporated bank、off-shore banking、self-service bank等词汇。借助金融英语,一些金融新理念、新思想、新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传播。金融英语的时代性要求授课者不仅要了解这些新事物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要掌握这些新事物的真正内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也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开展金融业务,进行实际操作。

二、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的现状

1.课程单一,多数只设金融英语阅读课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只开设了一门金融英语阅读课,少数民办高校开设了银行业务英语函电课程。也有一些民办高校曾经开设过金融英语口语课,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教材及师资而不得不终止。金融英语课程的这种单一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国际金融业务人才的需要。这种只重阅读不重听说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很差,远远不能满足金融相关岗位业务的要求。

2.课时量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民办高校金融英语课程的课时一般都在90课时左右,每周只有2―4次课,有些学校的计划课时甚至还不到90课时。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根本无法用如此少的课时将容量大、范围广、实践性强的金融英语知识全面、深入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对教材也只能是一知半解,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去练习金融英语听说。如此少的课时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无法真正达到金融英语教学的实践人才培养目标。

3.教材不配套,缺乏金融英语专门教材

有些民办高校使用的教材是金融英语证书综合考试指定用书――由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委员会编写的《现代金融业务》(MODERN FINANCIAL PRACTICES)。但是,大多数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学习起这本教材来有些吃力,这无形中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市场上的大多数教材虽然是以“金融英语”作为书名,但多是阅读教材,内容往往是信手拈来,拼凑而成,涵盖的知识面狭窄,并未按照金融理论与实务的有机顺序合理编排章节,而且这些教材很少有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十分不利于开展教学。

4.教学方法呆板,缺乏实践练习

大多数金融英语教学仍旧沿袭普通英语教学的一般模式:教师讲解一些重点单词和短语,分析、翻译个别难句,布置课后练习;学生边听边记笔记,课后做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缺少课堂讨论、缺乏模拟演练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听说资料与教学手段的缺乏也阻碍了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对知识、信息的接受与消化。

三、强化民办高校金融英语教学的策略

1.课程安排方面

由于金融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民办高校应该将金融英语课开设在金融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之后。金融英语课程能够让已经具备专业知识基础的学生熟悉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方式,识别专业英语词汇,进而掌握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由此可见,只有在掌握了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金融英语的学习才会比较顺利。金融英语更加侧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英语语法、句子成分等知识上不应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所以,在学习金融英语课程前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英语水平。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只有在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之后,学习金融英语才会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因此,民办高校金融英语课程的安排最早也只能是在大二下学期,最好是设在大三学年开设。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金融英语阅读与金融英语听说课应各占总课时的50%,强化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另外,金融英语课程作为民办高校金融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金融专业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金融专业知识的综合,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充分保证金融英语课程教学的课时,至少也要在130学时左右。

2.教材选择方面

民办高校在选择金融英语教材时要充分考虑以下三点:(1)尽量选择英文原版教材。通过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能够学到地道的英语,更好地熟悉英文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而逐步习惯,这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所选教材要有充足的信息量。由于金融英语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所以民办高校选用的金融英语教材应该内容丰富,信息量充足,尽可能涉及到金融理论的精髓以及金融实践的基本专业术语,同时教材也要包含一些国外的金融趣闻、行业运作、热点评说等,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从金融英语的学习中拓宽知识面,与实际接轨,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选教材词汇要简单,通俗易懂。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所以,在选用的金融英语教材里,不应有太多复杂、冗长的句子。教材的词汇不要太难,句子应该简短、易懂,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抽象的知识,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学习。

3.教学方法方面

(1)全部英语教学

民办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采用全部英语教学方法,用英语讲解专业概念,解释其含义并举例说明。这样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英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摆脱对汉语的依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到英语环境,有勇气张嘴说英语,从而习惯英语独特的表达方式,熟悉作者的思维方式。

(2)实验室模拟教学

民办高校金融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出既懂金融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在金融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强调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民办高校应尽量引进一些金融教学软件,建立金融实验室,为教师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在实验室里,教师可以建立模拟银行、模拟证券交易等专门的金融环境,让学生填写各种各样的英文票据,亲手操作各项金融业务,在实践中充当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场景练习。这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金融英语综合实践能力。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9篇

 

自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也被广泛推行,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将职业能力课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工作内容模式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须围绕着这些训练项目来进行组织和评价,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对职业能力的定位标准。目前全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也普遍采用了这一教学模式。对项目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指把英语和中文作为课程教学的媒介语来实现学生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技能与语言的共通。

 

一、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际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开放,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目前我国已分两批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设立自贸区,据媒体报道,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也即将于2016年浮出水面。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实验的重要内容,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亟须一批既对国内传统金融业务十分熟悉,又对国际金融业务运作特别了解,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而高职高专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重在培养具有金融行业所需技能的基层实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项目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它能够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国际金融形势的窗口,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国外最新动态与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其成长为有创造精神的、有综合能力的、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提升金融学习精准度的要求

 

现代金融业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北意大利到荷兰到英国到美国的发展脉络以及西方人对金融理论的研究、对金融实践的创新一直是我们探析、学习和借鉴的基础。当原版的金融理论翻译过来之后,不得不受译者局限性所影响,出现信息失真和变异的现象。如有一些普通词汇在金融英语固定的词组中,往往呈现出多义性。以open一词为例。该词的基本意思是“打开,开着的,公开的”,但在金融语境中,当它与不同的词构成固定的词组时,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显示出其“专业”的特点。例如:open account未结算账户;open Interest空盘量,未平仓合约量;open cheque普通支票,无划线支票;open contract无条件契约;open outcry公开喊价;open policy预定保险单,开口保单。在以上词组中,open的意思各不相同,比如,open account中的open的意思是“未清算的,未付清的”,而open Interest的open则是指“未平仓的”。open cheque普通支票是相对于划线支票(corssed cheque)而言。open outcry的open是“公开的”。而open contract的open指“无条件的”。open policy的open是指“预约的”。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往往因为所学知识是以中文存在的而无法与工作中的英文对接,因此,国际金融专业实行双语教学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由于语言文化隔阂不能更好地理解“第一手”材料的障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瓶颈

 

(一)教学模式设计缺乏系统性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零散孤立,缺乏系统性。经过国家示范性建设之后的高职高专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基本都能遵循项目课程开发的流程,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其课程一般划分为基本素质课和职业能力课两种,基本素质课包含思想道德修养、高职综合英语、办公软件应用、体育等,职业能力课包含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职业能力基础课,以及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外汇交易实务、金融英语等职业能力核心课,加之企业教学项目(客户理财)等综合技能课。这些不同学科的课程群各自为政,专业课、语言课、计算机课等各门课程独立开设,课程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难以形成课程群之间的相互配合,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为一种互不交融的大“拼盘”。

 

2.在教材类型的使用上随机选择,缺乏科学性。教材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传递媒介和载体,目前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外文原版教材、原版翻译教材及中文教材。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作者在对某个概念进行解释的时候,只从自己国家习惯性理解的角度出发,不具有世界普遍的代表性,甚至会让其他国家的读者产生混乱。例如在某些高校使用的《国际金融》课程教材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8th,Madura,Jeff.(2008)一书中,对于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的定义为“the value of one unit foreign currency in dollar-用美元表示一单位外国货币的价值”。但是这个定义仅在美国适用。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应该属于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用外币美元表示一单位本币价值)的一个例子。而且国外原版教材中,作者只会介绍国际性惯例、国际市场、作者本国的金融市场实际运作情况以及相关的金融案例,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在内容上有局限性。此外,英文原版教材缺乏中英对照,词汇量较大,一般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大量英文专业词汇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何况原版教材价格都非常高昂,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少部分学校进行双语教学时会选择原版翻译或者中文教材,在形式不能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且学生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带有大量专业词汇的英文内容和课本上的中文内容相对应,因为跟不上教师上课节奏。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却提高不大,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3.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由于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课和语言课。这类课程不仅要定位于让学生用英语积极主动地利用多种途径(如图书、慕课、网站等)去查阅原版资料,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更要定位于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来交流和沟通、处理和操作实际业务,从而为毕业后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这类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或考查,重点针对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检验,不能兼顾到学生的业务实践操作能力和金融工作的交流能力,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二)教师团队能力较为单一

 

推行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其关键保障之一是需要建设一支专业理论知识造诣深、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强,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稀缺,教师存在明显“专业背景的局限与依赖”,相对能力较为单一,如部分教师在运用英语语言教学时毫无障碍,但却缺乏相应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部分精通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教师在用英语教学时又显得力不从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本科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成绩偏差,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不高,英语口语和听力应用起来也比较吃力,虽然在经济较为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有部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尚可,但若在专业课课堂中采用双语教学,便会有相当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更不用说积极参与项目课程的实践、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了。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学生英语基础成为制约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

 

三、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推进基于双语项目教学的国际金融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1.提出以双语来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的“双语项目课程”理念。对国际金融的职业能力课程进行“双语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直接对应国际金融业务的英语工作环境,教学内容对应于国际金融岗位的工作内容,既避免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英语环境中理解用中文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又避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其英语的含义,实现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双语项目课程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在英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如金融英语课程、金融服务英语口语课程;二是将原有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形成双语项目课程,如对应国际结算业务岗的“国际结算”课程和对应外汇业务岗的“外汇交易实务”课程。

 

2.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组织编写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双语项目课程”教材。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以及金融市场的现状,结合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专家队伍,编写既适合中国国情,又有国际特色的双语教材。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注意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国高职高专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所以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引导,教材内容和编排以工作项目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穿插基本的专业理论,同时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不会产生理解上的误差。

 

3.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双语项目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项目结束时对学生整体能力形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多元性,如外汇交易实务课程的评价形式需通过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考勤、纪律和对知识点的反应程度;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模拟实训来评价学生按模拟教学软件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执行效果;真实项目来评价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胜任能力和完成效果;学生作品来评价学生完成外汇业务表格处理的情况;期终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必要知识的掌控程度。另外,需建立学生、教师、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可以结合实际、重视过程,相互印证。

 

(二)打造通英语、精专业、富实践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实施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拥有一支能熟练使用双语的国际金融专业教师队伍。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引进+培养+聘请。首先,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包括在国外工作、学习过的优秀留学人员,他们对于英语有更佳的驾驭能力,同时有国际金融工作背景,可以把握国外最新的分析角度、创新观点和研究成果,使得我们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更能与国际接轨。

 

其次,对拥有专业特长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中有较强英语基础的,优先选拔出国进修,使得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与此同时,鼓励教师为提高自身的英语授课能力和水平而自学或参加各种培训。再次,采用校外聘请的方法,通过加强校际间的教师互聘引入优势双语教师资源,此外,还可聘请具有专业教育背景、能胜任专业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而外籍教师反过来又可以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一专多能、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也应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双语实践型”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三)建立以金融类专业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选拔机制

 

建立以金融类专业大类培养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选拔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瓶颈。由于现代金融类人才强调的是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有很多院校打破了现有专业设置的限制,通过金融类专业(如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投资与投资与理财专业等)的大平台招生、培养,希望学生具备通用的综合金融服务知识与技能,从而增加学生将来在金融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学生一般要求在前二个或三学期完成全部的基础必修课,然后学生可在拟定的各具体专业中选择一个继续学习相应课程,这种专业选择过程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而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选拔主要基于三大因素:一是在前三个学期中英语成绩突出,具备成为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学生;二是有意向从事国际金融专业所面向岗位工作的学生以及进入外资银行及中资银行涉外业务工作订单班的学生;三是希望进入国外有关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这样选拔出来的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学习方向明确,语言优势明显,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专业项目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开展国际金带专业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双语教师的培养、专业学生的选拔、双语教材的编撰、,到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还有待于相关高职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以达到培养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关联原则;金融英语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38-1.5

关联理论是基于Grice的合作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在语用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实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大多先进金融知识都为英语写就,因此将其准确地翻译成汉语满足国人对相关知识的需求是及其必要的,所以作者将两者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两者如何相辅相成,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理论回顾:关联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著名学者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于1986年出版的两人合作的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它的问世当即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近些年来,关联理论的研究及应用已经在语言学各领域取得成就,这也证明了该理论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科学性。目前关联理论在英语教学研究、翻译、交际等方面已有突出贡献,比如Lawrence(2011)曾将其应用在语篇中对now的分析上,Gutt(2006)用其分析人类在认知基础框架中的翻译能力问题以及众多国内学者(1995-2000)致力于证明其在话语交际中的独特性及适用性等,然而对从中国读者的角度理解金融英语的研究还鲜有为之。关联理论以认知科学为基础推出了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人们日常的语言交际活动是由特定思维规律支配的认知活动,人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ximal relevance)为准则,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为取向。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种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活动,译文同原文在阐释上应该存在相似性。这就包括了两个主要的过程,在第一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结合原文的语境和原文提供的话语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在第二个过程中,译者是说话人。根据自己对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译文读者认知环境和期待的估计,向读者示意和传达信息,使原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由此可以看出,达到对原文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最终追求的。金融英语是具有其特定的使用环境及阅读对象的有着特殊用途的专业语言,因而译者需要在翻译时将其译成地道的汉语,使其保留原有的专业性是译者应该追求的最佳关联性。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对金融英语的翻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要能够体会到足够的语境效果;第二,能够满足译文读者在阅读时所带有的期望,使读者阅读起来并不费力;第三,译文通顺自然,词汇简洁带有专业性。

实例分析:语境足够,效果充分。达到对原文的最佳关联性一直是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的最大目标,换言之,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读者所在的语境以及他们所能接受的认知范围,因此,译者不能简单的照搬原意,很多时候必须将原文所隐含的意义明朗化,或者说将原文间接表达的意义直接化,因为原文的语境与读者的语境是必然存在差异的,所以译者要保证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体会到足够的语境效果。例如:it is clear tha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uilding up a stronger military presenc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order to contain the rising power of countries like China and India,Australia wants to jump on the bandwagon.(China Daily/Business/Opinion,2012-4-11)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在美国为了保持像中国和印度这样国家的上升势力而在亚太地区建立更加强势的军事力量的同时,很明显,澳大利亚也想跳上这辆乐队的花车。Bandwagon原意是指(国外游行队伍前面的)乐队花车,但是这也并不足以让读者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事实上我们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乐队花车是引领整个游行队伍的,那么这里的bandwagon指的便是一种引领的潮流,一种得势的浪潮。因此,为了适应没有这一文化背景的中国读者,我们便要化隐为显将其翻译成,澳大利亚也想加入这一浪潮。

满足期望,阅读省力。金融英语是独特的一种英语形式,它既有普通英语的一般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比如,它具有自己特定的阅读环境及对象,专业词汇多,常使用缩略语以及专有名词,句子大都使用长句或者被动句等等。通常金融英语的读者均为专业人士或者与之有联系的人,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译者便须注意他们的阅读习惯,使译文最大程度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阅读期望并不使其花费不必要的精力,从而达到最佳关联。例如,long position这个词组在金融英语就有其独特的意思“多头头寸”,因此我们不能随便将其译为“长期位置”等,又如write这一词也具备专有的金融含义“签发、承保、编写”也不能译成“写作”等,如若这些词被简单的翻译成一般的含义,读者读起来便会非常费解,并且觉得译文很不专业。再如:CNOOC will have up to a 51 percent interest in any commercial discoveries in the block.(China Daily/Europe/China-Europe,2012-4-12)这里面的CNOOC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而interest是指“股份”并非“兴趣”,试译:在这个区域内的任何商业开采,中国海洋石油公司都将持有51%的股份。

通顺自然,简洁专业。关联原则追求的是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因此事实上关联理论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翻译的内容和方法的。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语注重形合,也就是重分析,重形式论证,而汉语注重意合,也就是重综合,重总体思维,这样就要求译者必须具有从两者之间差异的良好的转换能力,译文不必过于拘泥于形式,要将英语之形合通顺自然地转换成汉语之意合,抓住重点,逻辑条理清晰,将原文简洁并且具有专业性地译出。例如:The credit indexes are linked to the default risk on a group of at least 100 companies.A credit-default swap is a financial instrument used by investors to hedge against losses on corporate debt or to speculate on a company's creditworthiness.(China Daily/Europe/Economy-expired,2012-4-9)如果按照英语原文的思维翻译,可译成:信用数据被连接到至少一百家公司的违约风险上。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金融工具被投资者使用来抵御损失在公司债上或者投机一个公司的信用价值。不能说这种译法不可以表达出原意,但是这种译文并不符合中文的思维习惯,也没有做到通顺自然以及简洁专业,因此将句子关系理顺,对相应专业术语进行确认之后我们可以译为:信贷指数与至少一百家公司的违约风险相关联。信贷违约掉期交易是一种投资者用来对冲交易以规避公司债亏损或对公司信贷价值做投机交易的金融工具。

金融英语由于其特殊性对译文有以上几点要求,通过对关联原则的应用,笔者认为是可以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关联。

[参考文献]

[1]刘彤.金融英语翻译中的关联原则[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屈平译:直译、意译与关联[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3]陶全胜.关联理论翻译观与应用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

[4]张靖.金融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8).

[5]王仲尔.金融英语词汇简洁性特征及翻译对策[J].管理与财富,2009(8).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1篇

从金融双语课程教学特点出发,分析了国内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6602

近年来,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从我国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从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特点出发,分析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金融业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具备用英语就金融业务与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保障。此外,学习金融专业双语课程对于将来进行金融理论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特点是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决定的。在国内大多数高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金融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方式,能够应付正常金融业务的需要;(2)使学生具备熟练阅读英文金融文献及材料的能力,能够查阅大量的英文文献;(3)使学生具备运用英文表达与金融实务及理论,能够用英文进行金融现象的分析。

根据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的要求,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有以下的教学要求:(1)采用英文教材,包括国外版本或国内版本的英语教材;(2)除对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时,在必要情况下用汉语解释以外,课堂上基本使用英语;(3)课内有足够的课堂讨论,课外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的英文报刊和书籍;(4)进行简单的英文论文写作。

根据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发展背景、教学目的以及教学要求,可以发现,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特点是,该课程既不是一门纯粹的英语课,也不是一门纯粹的金融专业课。它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金融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实践看,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笔者对部分高校该课程老师及同学的调查,可以将主要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学生英语能力提高得不明显

尽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学习金融知识、分析金融问题的技能,但大多数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英语技能提高得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分析金融问题和金融现象的机会不多,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练习的机会不多。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即教师对该课程的定位不当,以及同学们的接受能力有限。首先,从教师角度看,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通过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将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看作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没有真正意识到这门课对学生的重要性,结果导致了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缺乏足够的训练,技能也得不到提高。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是导致英语能力无法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长期以来教学体制没有变革,除外语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以中文进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而英语课完全不涉及专业知识。因此,学生们难以适应以英语为工具学习金融知识、分析金融问题的局面,部分学生甚至主动放弃,导致了他们完全不能适应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2.2没有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也是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英语环境不好,也是学生缺乏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根源之一。

在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将金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基本技能(包括英语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常常导致老师读书时用英语,讲解时用汉语。同样,缺乏英语环境不仅使学生缺乏运用英语分析金融问题的机会,还会使学生失去初学该课程的兴趣。

英语环境的缺乏与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都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师上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尽可能多的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以汉语为教学语言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能够更快地让学生理解不同英语词汇之间的区别。同样,对学生来说,先将英语中的一些用法用汉语记住,在考试或做题目时具体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去,这种做法比通过英语进行记忆要方便得多。但是,长此以往,老师所教的以及学生所学的都是一些用于考试的英语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英语。这些学生即使英语考试成绩很好,也很难用英语进行交流,习惯于这种学习氛围的大学生就不习惯于同会讲汉语的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老师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在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口,英语氛围就无法形成。

2.3英语与金融结合得不够

当前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英语与金融结合的不够。具体地说,这个问题表现为两种倾向:

(1)重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轻金融知识的传授。

过于强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使金融专业双语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的功能重复,学生不能真正培养以英语运用金融的技能。

(2)重金融知识的传授,轻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

过于强调学生金融知识的提高,使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蜕化为使用英语教材、以翻译为主的金融课,学生的英语与金融仍然脱节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既不是单纯的英语课,也不是纯粹的金融课程。它要求教师能够将英语与金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分析金融问题,并通过英文资料接触到金融学科的最新发展。

导致英语与金融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师资方面的原因。当前大多数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要么是英语专业教师承担,要么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金融专业老师承担。英语专业教师承担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时,由于他们对金融理论与实践了解得不多,往往偏重于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与金融专业有明显的脱节。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是大学英语的翻版,学习热情会逐渐下降。金融专业老师承担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时,由于他们缺乏专门学习英语的经历,往往“假设”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不需要专门强调英语的学习,只要介绍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就逐渐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另外,教材的选择也是导致英语与金融相脱节的原因之一。由于教材选择不当,教师上课所能涉及的问题受限,很难将金融与英语进行有机的结合。

2.4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从国内主要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能力,急于求成,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也有些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学生在初次开课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3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要提高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全面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3.1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本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新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金融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中运用英语的技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运用英语跟踪金融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运用英语分析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因此,必须给布置学生一定的课堂讨论、发言以及课后作业。

3.2积极创造语言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应尽量使用英语交流。为了营造英语环境,教师不仅要用英语相同学传授金融知识,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也要坚持使用英语。

3.3正确处理课程的衔接关系

本课程与过去所学课程相关度很高,但不是简单地用英语重复过去所学知识。教师应尽量选择原版教材,使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视角领会金融知识。要有英语水平较高,懂得国外金融学教学内容和经济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同时也精通中国金融活动的教师,这是推进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关键。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教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5-0072-02

随着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国际国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外的跨国银行及其他跨国金融机构纷纷落户我国,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国际标准为目标,培养熟悉金融领域国际惯例、规则、专业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的专业人才。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国际金融领域中,英语成为越来越普遍使用的工作语言。国际金融主干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 实施双语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国际金融领域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一般是英语),能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自由切换,成为既懂国际金融知识又懂外语的复合性人才。目前国内许多院校已陆续在一些专业开展了中英双语教学。笔者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就国际金融主干课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国际金融主干课实行双语教学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学习国际金融领域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采用双语教学,直接将英美国家最新的教材引进我们的课堂,可使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和掌握国际上国际金融学科基本的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把握国际金融学科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新动向。原版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快,时代感强,知识传递更快、更直接。过去不少国外教材通过各种方式被引进国内,但由于一般都是通过合作出版的方式,教材经过漫长的引进翻译过程,出版周期较长,难以将国外最前沿的学科动态及时传递给学生。使用原版教材有利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变化、最新的统计数据、系统的国外文献资料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教学者。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原版教材语言纯正、表述规范,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营造了一个英语语言的实际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英语水平。在双语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持久的英语解说,使学生不断熟悉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和运用方式,再加上对专业知识本身的理解,学生就可以逐渐以双语形式掌握该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原版教材在使用上非常具有人性化, 很注重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许多原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的编排上除了使用主教材外,还有完整的教学辅助材料,如与之配套的习题集、学生手册,这些辅助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

3. 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信息失真和概念混淆。一些对原版教材的翻译质量较差, 不能将原教材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作为国际金融主干课之一的国际结算课程中有许多国际惯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托收统一规则(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间偿付统一规则(Uniform Rules for Bank-to-Bank Reimbursements under Documentary Credits);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International Factoring Customs)等。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通行的国际惯例。

二、 国际金融主干课双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双语教学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双语教学对教与学双方的外语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必须在具有一定外语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尤其在选择教师时更要慎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相对于母语教材,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和学生都面临一些困难。

1.学生的困难。学生必须具备本专业前期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教学实践表明即使是达到英语四级水平的本科生,阅读经济学原版教材的效率也远未达到其中文阅读的水平,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不到位等。学生群体英文水平参差不齐,若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中将注意力放在了每个英文单词的意思上,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教学重点,双语教学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传授专业知识的目的。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还存在专业术语理解的困难。课堂双语教学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安排要以教学效果为最终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量力而行。盲目开展双语教学,学生接受不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其结果是专业和外语都没有学好。 因此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面不能铺得过大,开设的时间也不宜过早。国际金融主干课程双语课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为宜。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年的普通英语,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也学习了两年专业基础课,这对于理解原版教材中的专业知识点大有裨益,从而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日后考研、求职或出国深造做好准备。

2. 教师的困难。 国际金融主干课程实施中英文双语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及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必须是双合格教师。作为专业教师合格,专业要精深,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国际金融业务。因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非母语只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国际金融专业课本身才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当然作为双语教学的教师,语言也必须合格,必须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外语水平,要能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充分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能熟练地与学生进行外语口语和书面交流。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师资不足问题,外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往往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外语功底不深,尤其是口语水平不高。真正合格的双语教师十分匮乏,这也正是目前推广双语教学的“瓶颈”所在。

3. 教材问题。所选教材的质量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高校要进行双语教学,外文版的教材严重缺乏,原版教材选择面小,而且联系中国实际的针对性不强。加之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大多数学生难以承受。

三、对国际金融主干课双语教学的建议

1.课堂教学方式。要处理好母语与外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保证学生对国际金融主干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双语教学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是“英译汉”的授课形式,或异化为金融专业英语课的形式。 国际金融主干课双语教学必须引导学生重在理解,而不能重在翻译。课堂教学必须保证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提高英语水平为辅的教学目标。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英文专业内容不理解,一定要正确表述中文译文并用中文解释。为了解决语言层次落差问题, 教师可以将课件的大部分内容制成英汉对照的形式。 授课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教师, 教师如何授课与学生达到互动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要达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可采用案例和参与式教学法。国际金融主干课双语教学的参与式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如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外汇储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结合我国的现实,利用网络资源,小组成员集体研讨,制作成英文的PPT,派一位代表上台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老师穿插提问,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并且引入竞争机制,演讲结束当场打分,决出高低。这种活动在国外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称作Presentation。这种小组研讨并派代表上台发言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用英文讨论国际金融专业问题的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国际金融主干课程的积极性。

2. 教材。国外原版教材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教材的难度要适中,要适应于学生的外语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内容也要合适,与授课学时要匹配。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选择在国外高校比较有影响的教材,选择不断更新的版本, 使学生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 既要注重本课程所需基础,又要对比分析教材内容、逻辑结构;既要考虑跟踪学科前沿,又要分析其叙述方法和特点。避免教材选用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专业英语可替代教材,影响教学效果。在使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有关中国的发展状况、学术界的动态。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为英文专业名词编写中文注解,以帮助学生对原版教材的理解,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此外,鉴于原版教材费用较高,在校内要建立原版教材的二手市场,建立原版教材的回收、交流渠道,减轻学生负担。

3. 教师。鉴于目前合格的双语教学教师缺乏,必须加强师资培养。学校可选择一批英语基础好、上进心和责任心较强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作为双语教师储备。输送部分中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到国外进行不定期进修,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要组织学有专长的、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帮带其他教师。通过同行互相学习、集体备课等方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4. 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布置预习时,可以给出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之后能做出回答。这样可以节约课堂内的时间,减少学生在课堂内用外语学习的难度。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对学生进行答疑,增加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3篇

院系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第一单元

政治理论

第二单元

外国语

第三单元

业务课1

第四单元

业务课2

001法律学院

234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学理论

02法律语言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1法学理论

④801法学综合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中国法律文化

03外国法制史

04西方经济法制史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61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

④801法学综合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

02行政法学

03立法学

04教育法学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④801法学综合

030104刑法学

 

5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4刑法学

④801法学综合

030105民商法学

7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

240德语

③615民商法学

④801法学综合

030106诉讼法学

01刑事诉讼法

02民事诉讼法

03 法律逻辑

3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6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④801法学综合

002经济法学院

82

 

 

 

 

030107经济法学

01经济法

02商法

03金融法

7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617经济法学(经济法、商法、金融法)

④801法学综合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8环境法学

④801法学综合

003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22

 

 

 

 

0301J1法律与金融

2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21 法律与金融(由经济法、商法、金融法、金融财会组成,考生可按模块任选其一)

 

 

 

④801法学综合

004国际法学院

68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

02国际私法

03国际经济法

6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9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④801法学综合

030110军事法学

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0军事法学(国际公法、国际人道法)

④801法学综合

005国际航运法律学院

15

 

 

 

 

030109国际法学

04国际航运法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9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海商法)

④801法学综合

006刑事司法学院

32

 

 

 

 

0301Z5公安法学

01犯罪学

02侦查学

03治安学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2公安法学

④801法学综合

0301Z1司法鉴定

01法医

02物证技术

03司法会计

04计算机与声像资料鉴定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3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制度(必答)、法医学、物证技术、司法会计鉴定、计算机与声像资料司法鉴定。考生可按报考方向任选其一)

④802法学综合(司鉴) 

 

007知识产权学院

38

 

 

 

 

0301Z3知识产权

38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624知识产权法学

801法学综合

008商学院

60

 

 

 

 

020202区域经济学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3区域经济学

020204金融学

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日语

③303数学三

④806微观经济学

009政治理论部

30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④8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④8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④808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0305Z1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

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④809新闻与传播学

010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含政治学研究所)

174(含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030201政治学理论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6政治学原理

④810当代中国政治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6政治学原理

④811比较政治制度

120401行政管理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8公共行政学

④812公共管理学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9高等教育学基础 

④813教育经济与管理综合(公共管理学、教育管理学)

120404社会保障

1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30社会保障

④814社会保障综合(公共管理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1204Z2公共安全管理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一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31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

④812公共管理学 

125200公共管理专业学位

100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③无

④无

011研究生教育院

450

 

 

 

 

035101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2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

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2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

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012人文学院

15

 

 

 

 

1204J1文化产业管理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一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32文化产业管理

 

④812公共管理学

013社会发展学院

25

 

 

 

 

0301Z4社会法学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27社会法学

④801法学综合

1204Z1社会管理

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一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4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62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77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一、开展全英教学的背景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 2001]4号),其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高等院校应该行之有效的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本科阶段开展全英语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能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有效阅读英语专业文献、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我校决定开展系列全英课程教学,金融系也申请到了“全英课程建设”的系列课题。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更面临挑战。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武力而是金融实力,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维护一国经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面临各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业日益凸显。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建设,精通英语的金融人才显得弥足珍贵。为了加强沪上金融人才的培养,我校金融系积极开展系列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通过实行全英语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培养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高端金融人才。

二、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

(一)掌握专业术语、及时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全英语教学一般采用优秀的原版英文教材,这些经典教材不仅体系完善,而且案例丰富,便于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第一时间把世界学术前沿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通过使用英文教材,让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术语,并学会利用国外优秀期刊和网站获取新知识,这是快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了解学科最新成果和进展的捷径。

(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全方位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实行全英语教学是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重要手段。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是广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困难,而通过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实行全英文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听力及语感,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逐步培养成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的高端金融人才。

(三)营造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教学方法先进的全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进一步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拔尖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营造全英教学环境,让学生使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三、高校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四、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

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国际金融英语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三法式;《国际金融》;双语教学

【Abstract】“International Finance”is a strong foreign courses,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based “Three method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of teaching to build a new teaching mod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hree methods, International Finance , Bilingual teaching

《国际金融》课程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构建 “三法式”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积极性,培养既精通专业外语,又熟悉国际金融知识的专业人才。

一、“三法式”教学模式简介

本课题组成员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进行“三法式”教学实践,推动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当中广泛开展,以提升教学质量。“三法式”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一)互动教学法:上课前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双语问题,活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气氛;另外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

(二)案例探究法:针对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探究,促使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英文文献,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体验法:在国际金融实务性环节,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例如将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外汇期货交易,通过 “干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

二、当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

(一)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足英语词汇术语,双语教学无疑造成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偏差,甚至是误解。

(二)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听、说水平以及专业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决定了双语教学的质量。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口语能力欠缺,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6]。而英语专业教师,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外贸英语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

(三)国际金融双语教材建设滞后。目前使用较多的原版教材虽然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前沿,但教学内容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而自编双语教材习惯使用“汉化英语”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不仅难以理解还容易出现歧义,导致译文晦涩难懂,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8]。

(四)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三、运用“三法式”教学提升《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研究选择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9级67名本科生和2010级76名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2009级实行传统教学模式,2010级引入“三法式”教学模式,共发放问卷143份,收回143份。

表1 “三法式”双语教学模式前后教学效果调查表

实验数据表明,与传统双语教学相比,“三法式”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6个百分点;另外在英语水平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010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比2009年高出6.3个百分点。

四、主要结论

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引入“三法式”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结论如下:

(一)针对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选择适当双语教程,并实行分班授课。“三法式”教学虽然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教学效果并不好;针对我国学生的特点,注重增加案例分析和互动教学等方面的内容,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金融双语教材。

(二)双语教师队伍质量仍有待提高。可以通过大力引进复合型双语教师,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双语教学的进修和培训。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双语”环境和氛围。通过组织学生收看和收听英语节目,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节等活动强化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专业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诗成,项福库.《中国近代史纲要》“三法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南昌高专学报,2010(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