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继发性; 高血压; 病因;预防;治疗Discussion on secondary cause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stract】Hyperten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oints two, secondary hypertension is secondary to other diseases or causes of hypertension, high blood pressure is only a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diseases. Secondary hypertension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concurrent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are similar. This article from the secondary hypertension caus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t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us enabling the patients to early identify the cause, through specific therapy,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and even achieve radical goals.

【Keywords】Secondary; hypertension; etiology; prevention;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3-01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其本质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1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

1.1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负责供应肾脏血液的动脉——肾动脉狭窄时,会导致肾脏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高血压。引起高血的常见肾实质性病变包括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核、全身性疾病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等。有肾脏实质性病变的病人除了在临床上有高血压之外,常在检查尿液时,可发现有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1.2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1.3妊娠性高血压。 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1.4血管性高血压。 血管性高血压是由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老年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1.5药物性高血压。 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

除上所述病因,其他尚可见于库兴综合症、先天性血管畸形、妊娠高血压、多囊肾、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对高血压病因的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血管病变三个大的方面考虑,再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快查明病因。这样既可在治疗中带来捷径,又可更好的给病人解除病痛。

2继发性高血压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血压波动大、不易控制,较原发性高血压对人体损伤更重。一些人误以为高血压只要长期服降压药就可,没注意弄清病因而耽误了治疗时机。

碰到血压升高时,不能把它当作原发性高血压进行降压治疗了事,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及早明确诊断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进展。

目前,相当部分高血压患者未到医院正规检查,造成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漏诊误诊。如能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就可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3继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3.1忌烟酒、少摄入食盐是最起码的,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食盐摄入量成正比关系。

3.2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因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多食会加重高血压。

3.3科学的生活规律:起居有常,有劳有逸,饮食有节,低盐少脂,戒烟限酒。

3.4保持良好心境:学会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

3.5忌排大便用力,避开易使人大悲大喜的激动场面。

4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4.1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单用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4.1.1嗜铬细胞瘤: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可作手术切除,效果好。约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切除后可有多处转移灶,用131I-MIBG可有一定疗效。

4.1.2肾脏病变: 肾动脉狭窄治疗包括手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血流重建术、肾移植术、肾切除术。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手术简便、疗效好,为首选治疗。

不适宜上述治疗者只能用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除降低血压外,还可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ACE抑制剂有降压效果,但可能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使肾功能恶化,尤其对双侧肾动脉狭窄不宜应用。

4.1.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对增生病例,可作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但效果差,一般需用药物治疗。螺内酯是醛固酮节抗剂。

4.2预后的巩固与提高: 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比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主动脉狭窄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除掉病因,使血压得到控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痊愈。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2篇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血压的重要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如家庭遗传、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肥胖等,除家族史因素无法改变外,其他因素是通过生活方式可以改变的。所以,应向病人讲明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使病人认识到本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找出引起高血压病的可能因素,按其原因进行对症治疗。要耐心劝告病人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饮食,宜食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并进行体能锻炼,使体重减轻,生活有规律,这样才能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保证血压稳定:年轻病人心理压力大,而精神刺激、情绪变化又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应注意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实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压力,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紧张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许多青年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即使出现高血压症状如头晕、头胀、耳鸣等当作无所谓,没有认识到高血压病的严重性。所以,要对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定期测量血压,避免高血压危象出现。

按医嘱合理用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多种,不同的病人其肝肾功能、心率、心功能等情况不同,降压所用药物的选择也不同,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药。通常是从小剂量、单一药物开始,根据药物疗效调整剂量或换用其他药品。反对私自购买、服用降压药,以免因服药不当而加重病情。

坚持长期用药: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用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并不意味着痊愈。如果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使高血压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且升降幅度大,反而加重对器官的损伤。对这类患者要细心解释,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终身治疗,即使血压降至正常后仍需服用合适的维持量,防止血压突然升降,避免发生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3]廖开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处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74-75.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4篇

一、高血压病流行状况

1.1高血压病患病率世界各地高血压患病率不一,欧美高血压患病率为20%以上,亚洲为10%~15%,非洲在10%左右。已有的调查表明患病率最低的为印度农村男子,仅为3.4%;患病率最高的为波兰成年女性,45~64岁的妇女患病率高达72.5%。在美国,1999~2000年调查显示,至少有6500万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总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1.3%,比1994年的28.9%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肥胖人数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有关。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在约20%~50%。亚非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如新加坡为14.1%,日本40~69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非洲地区患病率为10%,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社会文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当前,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而发展中国家高血压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中,如坦桑尼亚等国家高血压相关调查显示了这种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增长较快,甚至逼近发达国家。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也增长迅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高血压大规模普查,患病率1959年为5.1%(患者数3000万人),1979年为7.7%(患者数为6000万人),1991年为11.9%(患者数为9000万人)。三次大规模普查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高血压发病率持续上升,“九五”期间我国35~59岁的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4%,在发达国家的高血压发病率得到控制后,我国却在较快地增加,这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所致。在我国,发达地区高血压发病率相当高。澳门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达20.45%。2004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显示的最新北京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上海城区高血压患病率为17.79%,位于该市众多慢性疾病之首。江苏省调查显示该省高血压患病率男女分别为21.9%和17.6%。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血压发病率已逼近发达国家;中西部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如重庆局部地区20岁以上人群调查高血压患病率达35.43%,这种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全球范围来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国内外研究资料提示人群血压明显上升的年龄在35~40岁之间。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平均高于女性,尤其在35岁之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前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我国高血压调查显示: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不同职业中患病率最高的是机关人员,最低的是农林业从业人员。

1.2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全球高血压并发症及其致残、致死率高,可能与患者知晓及治疗状况不满意关系很大,即使在发达国家,现况也不理想。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血压病患者知晓率和控制率也只有73%、55%和27%。在1999~2000年的美国,68.9%的高血压患者意识到他们患上此病,58.4%的患者接受治疗以及对患者控制率达到31%。英国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该国1998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52.2%、38%和10.7%。我国1991年对94万人普查显示,国内高血压人群知晓率25%,治疗率11.4%,平均控制率仅2.9%;其中高血压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控制率城市4.2%,农村0.9%。InterASIA于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是44.7%,治疗率是28.2%,血压得到控制率上升到8.1%。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北京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1.4%、31.11%、16.16%。洛阳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6.2%、9.9%及3.7%。我国城乡高血压患者的知晓及治疗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但我国目前高血压防治形式仍十分严峻。高血压患者中,不到1/2患者的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到1/3的患者服用降压药治疗,不到1/10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城市与农村地区仍然差异较明显。尤为严重的是我国对比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患者血压水平相似,治疗与非治疗的收缩压仅相差0.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治疗情况不理想,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相当高。总之,我国高血压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我们的健康教育水平仍需提高,医疗条件更需完善。

二、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作为一项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即肾功能损害呈连续性独立相关。美国多因素干预试验显示,血压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即死亡率之间呈计量反应相关。在美国,中风是残疾的首要原因,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未曾治疗的高血压更增加了脑出血发作的风险。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现在已经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每一万人口中,每年约有一人发生慢性肾衰。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为1500万,占总死亡人数30%,其中有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2/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人数为发达国家的7倍多,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些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不佳高度相关。

三、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鉴于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的趋势,以及其较高的致残性和难以治愈性,由此浪费大量的卫生资源及社会财富,开展全社会的疾病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互补。因地制宜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的危险因素;倡导政府行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部门积极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工作,尤其是大力开展一级预防,走社区防治道路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

3.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着眼于危险因素的预防,以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重点在于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费用开支仅为治疗费用的1/10。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美国学者Stamler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人群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应该成为一项普遍的基本控制措施。一级预防具体措施有:(1)了解遗传性状,指出易感个体有利于针对个体选择最合适的预防措施。(2)从儿童时期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降低成人高血压患病十分重要。(3)加强健康宣教及健康促进,从以下途径有效预防高血压:①从事适当的身体锻炼或活动,活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可增加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有关部门尽可能多提供公园、运动场、广场等场所,便于锻炼。②维持正常的体重:国人体重指数(BMI)控制到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③戒烟、限制酒精消费:建议酒精消费量男性每天小于30g,女性每天小于15g。④减少膳食钠盐摄取,摄入充足的钾:一项18个月的对照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限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了3.3mmHg和1.7mmHg。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6g以下。适当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可补充一定量的钾。⑤多吃蔬菜、水果及低脂乳制品,少摄入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应激能力。(4)社区居民应提高无病防病意识,及时主动测血压及相关的一些指数如体重、血脂、血糖等,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3.2二级预防(发病预防)着眼于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采取的措施可有:(1)定期培训,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2)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3.3三级预防(病残预防)目的在于减少病残和死亡,促进发展。三级预防以治疗为主,尽量干预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三级预防而言,应努力提高医疗水平,采取规范化管理及治疗,同时开发更加有效廉价的药物及加强医患双方配合等很重要。医患双方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为患者制定一个良好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切实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控制率对于三级预防尤其重要,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同时医师可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治疗相关知识。患者普及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对于个别难治及危重患者采取会诊或转诊制度。三级预防要求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下,患者个体得到及时医治,较大程度减少群体病残及死亡。

总之,在政府支持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以社区为中心,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群体预防结合个体目标预防,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高血压的预防策略,相信全民的共同努力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7.

2王增武,武阳丰,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中华心脏病学杂志,2004,25(5):407.

3澳门镜湖高血压调查组.澳门地区高血压调查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4):219.

4任伟,张素华.重庆市3717例人群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调查.重庆医学,2005,1(34):7.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措施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3-0180-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3.008

1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十分重大。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

2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措施

自2007年9月,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 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2.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2.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2]。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2.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2.3.1 正确分级及建档 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2.3.2 健康教育内容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

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

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重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

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及卫生行为变化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个体需要及生活环境,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及个体化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卫生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显著提高,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社区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卫生行为 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发展及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群体庞大,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3]。高血压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不仅表现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害上,还直接表现在对患者和社会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上。调查显示,仅高血压本身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就高达360亿元,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更是高达1300亿元。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显的尤为重要。本研究拟通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卫生行为变化对社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6月本辖区内2个进行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的管理社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已经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9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488例,女474例,年龄29~92岁,平均58.62±24.66岁。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4,5],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即为高血压患者。

方法:①分级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为1、2、3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随访主要指标是血压,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措施。1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随访观察3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3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患者除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可随访观察1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2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的同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1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1个月随访1次。根据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需要确定实验室辅助检测的频率:如心肌缺血、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肾病者,可根据病情增加相应指标检测次数。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教育并帮助患者养成规律、合理服药的习惯,并帮助患者选择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价格合理的药物,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多途径的强化健康教育,如健康讲座、发放宣传品、网上咨询等,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进行定期随访管理,措施包括:限盐、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限酒或戒酒、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以及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后、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干预前、后血压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随访结束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死亡17例,因故外出21例,最后完成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99例。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7.4±13.8mmHg,舒张压81.7±11.2mmHg。干预后收缩压下降16.4±5.9mmHg,下降率10.4%±3.7%,舒张压下降4.4±4.1mmHg,下降率5.4%±5.0%,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变化:干预前高盐饮食(≥10g/天)85.97%、吸烟≥1支/日23.08%、饮酒≥100g/日18.81%、运动量≤2次/周65.90%、注意控制体重12.27%、规律科学服药8.80%,干预后分别为41.79%、15.07%、8.94%、34.20%、29.52%、90.7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变化:干预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91.3%、87.5%及61.9%,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6.4%、27.9%、5.4%(P

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变化比较:干预后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干预前,P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保制度的推广,我国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为实行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内外的经验都一致证明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5]。高血压防治工作开展的社区化程度,对于高血压防治整体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自我健康意识相对欠缺,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管理和干预,开展社区性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指导患者形成规则的用药习惯和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高盐摄入、吸烟、饮酒、运动量小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加强锻炼、注意体重控制、规则服药等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养成,使干预前、后的血压均值显著下降,高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社区干预不仅能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利于血压控制的行为习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带动其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对相对减轻上级医院住院负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真正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医疗、卫生的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2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46-247.

3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人群存在“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1]。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以每年300多万的速度增长,随着年龄患病率呈正相关增加。在15~35岁之间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6.4%,40~60岁为66.8%,70岁为40%,75岁以上51.19%,而确诊率仅为1.41%,且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由于高血压早期症状不明显,或对症状轻者未加重视,让医生和患者困惑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对老年人引起的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2]。因此早期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1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一旦确诊,一般须终生治疗,这对于患者治疗非常艰难,经临床观察和社会调查,其主要原因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差,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①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②药物副作用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③服药依从性差,难以长期坚持。④药价过高,不胜经济负担。⑤误认为血压下降后不需服药或长期服药有害身体的错误观念。⑥缺乏严格的随诊制度,治疗不正规。

作为医生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就诊,首先必须理解抗高血压的目的;降低血压到正常范围;防治可能或已经伴随的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子;恢复并确保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达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目的。在明确了这些基本目的,才能制定治疗计划。应通过各种相关检查确定高血压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属于哪一型哪一期,再依据患者的个体及生活环境特点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作高血压危险分层,不单纯为了确定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分界点,更是对高血压的起始,危险度的估计,判断预后及治疗力度,紧迫性等提供治疗信息,对高血压危险分层还可使医生较好的筛选高危人群, 预以积极干预, 降低其并发症,同时避免对高血压患者过分治疗所产生副作用和经济负担的增加。作为医生必须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对患者多做些健康教育,提高和改善患者的顺从性以预防高血压, 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2对于已经确诊的病人应提高顺从性

①教育病人对高血压及合理治疗树立正确的认识。②确立治疗的最适宜的目标血压。③保持与患者不断接触,加强随诊制度。④简化观察和治疗方法,以使省,简,效,安全。⑤按“个体化”原则和药物作用机理合理配方。⑥对顺从性差的进行干预,包括及时对未来随诊的患者预约重新就诊,动员医务人员加强关注, 管理和加以暗示, 反馈和强化等手段, 及早注意患者不合作的信号, 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的处理。

3教育病人学会脏器受损程度的估计, 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

脏器受损的估计和危险因子的检测,心脏、血管、 肾脏、x综合症(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和三酰甘油增加)、高血压、超重等,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上述诸多心血管危险因子在同一个体长呈聚集性出现,合并存在的因子越多,程度越重,产生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危险性愈高,故应早期检测,对估量预后和决定治疗力度关系重大。

4对普通人群作好预防工作

预防高血压的检测,采取检出、治疗和一级预防的双轨战略,定期复查血压,掌握高血压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规律,也是早期诊断和防治本病的必要条件,检测人群中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可以衡量干预的实际效益,也是对劳动力保护的直接标尺。

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应置首位, 通过健康教育可使病人正确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充分认识自我保健在防治本病的重要性,并努力掌握自我锻炼优化生活方式的实际技能, 树立与医生主动积极配合的必要性, 提高顺应性,与疾病长期斗争, 并战胜病魔的信心。

5采取健康教育与药物相结合治疗措施

改善不良行为优化生活方式,提高人群采取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对所有对象改善不良行为贯穿优化生活方式与治疗过程始终,与增强药物的降压疗效,减少有效剂量,有利于防治其他心血管病诸多因子, 使血压有效控制而撤药后仍保持正常的机会和时间明显增加。

5.1控制体重和增加体力活动

体重和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体力运动对心脏产生即时的心脑血管适应性血流动力学效应,长期锻炼明显受着运动时使运动量增加,心收缩期血压降低,使心肌需氧量减少,提高能量的应用,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减少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5.2减少盐摄入量

高盐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子, 高盐低钾是我国人民饮食的主要特征,相关研究报道, 限制盐摄入量只减低低血压水平仅仅数毫标准, 即能降低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摄盐3~5g/日,预期可使患者降压5~3mnIHg。

5.3补钾

钾盐可抗盐升压和损伤血管的作用。

5.4戒烟,限制饮酒

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戒酒或严格限制

5.5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通过宣教和咨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5.6减少膳食脂肪,增加营养

总脂肪

随着高血压的防治策略由单纯的生物学防治模式转向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综合防治模式的转变,高血压防治必须采取全人群(一级预防),高危人群(二级预防)和患者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入手。由政府领导--主管部门--专业人员--相关企业,组成防治网。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人员培训,改变不良环境,高血压患者检出、治疗、随访,疾病和危险因素监测,评估防治计划,生活方式指导和卫生促进。总之,要想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必须有科学的具体的长期的治疗方案,施行个体化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 .3;67.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综合干预; 治疗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0.069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导致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致残、致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我国心血管病每年死亡300万人,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卫生部10月12日公布的全国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道:目前我国有近1.6亿高血压患者,较1991年增加了7千万,而高血压的治疗率为24.7%,服药控制率为24.7%,人群血压控制率仅为6.2%。治疗率和控制率虽较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时的12.1%、2.8%有所改善,但血压控制率的改善速度却不尽人意。高血压病可治可防,全面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已经迫在眉睫。基于疾病模式的转变,目前高血压的防治策略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学防治模式转向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综合防治模式。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与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因此作为基层的社区医务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综合防治,对我国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社区2009-2010年对新疆克拉玛依市南林社区的12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干预治疗,包括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危险因素认知、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等,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在克拉玛依市南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126例,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29~82岁,平均(61.2±13.5)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未或者还在服用降压药物,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伴冠心病64例,脑卒中19例,2型糖尿病27例。

1.2 干预方法

1.2.1 社区设立专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建立高血压病患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从业状况、文化背景、健康状况、婚姻现状、饮食习惯、生活行为、亲属血压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服药等。设立免费测血压点或者上门服务,鼓励患者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监测血压3次。每3个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肝肾功、血糖、血脂、尿酸、体重监测,每半年免费做心电图、胸片、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并记录在档。

1.2.2 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广泛宣传高血压知识,引起社会对高血压的关注。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1.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南林社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比如每半月出版一期健康知识板报,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同时免费发放居民健康手册、高血压药物手册、高血压防治手册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或者邀请患者参加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趣味竞赛,利用世界高血压日、世界肾脏病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进行宣传,举办专家义诊、咨询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授课,鼓励社区人群积极参加,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以积极转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目前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意义重大。具体指导以下几方面内容:(1)指导患者控盐,发放盐勺,每人每日

1.2.3 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具体结合患者的血糖、血脂、尿酸、年龄及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多重危险因素控制和个体化的血压治疗。对每个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血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级干预。低危的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次均记录测量时间和血压值,观察3~6个月,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指导服药治疗。中高危患者,除干预以上内容外,重点放在长期合理、正规的服药及药物选择上的干预,防止靶器官损害和提高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均需长期坚持非药物治疗,但是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物,选择一种或联合用药,根据病情适量调整,使血压平稳达标。这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2种或者2种以上药物血压才能达标,尽可能选用一天一次的长效制剂,作用持续24 h,避免血压波动。降压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强调小剂量联合用药,以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利尿剂可用于一般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患者等,ACEI、ARB可用于治疗合并代谢异常的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合并心绞痛和心动过速的高血压患者。还有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服用方便,疗效确定,患者依从性好。这期间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而不是一成不变。总之药物治疗遵循以下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注意让患者及家属学习了解高血压药物的各种剂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并监督服药,改善患者服药的依存性,提高治疗率。

1.2.4 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和脑卒中后患者的血压

2 结果

综合干预1年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血压>140/90 mm Hg患者18例,这18例患者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按医嘱坚持服药;血压

3 讨论

加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系统有效的综合干预,可以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WHO在全球慢性病报告中指出:如果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在未来10年内,每年将减少2%的慢性病发病,至少可换回3600万人早逝的生命[1-2]。

实践证明: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干预比在综合医院治疗有着更加便利、经济的现实条件,作为广大社区医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改被动治疗为主动防治[3-4]。尽早帮助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和药物治疗,并且需长期坚持和跟踪随访,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愈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卫生局.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0.

[2] 梁万年.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6.

[3] 刘朝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67-168.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9篇

【摘要】文章探讨了降压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地位,包括高血压导致脑卒中机理及相关研究,降压治疗防治脑卒中的现状,指导病人控制血压防治脑卒中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脑卒中;高血压;调控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B)-0044-02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生随年龄的增加和血压的增高而增高。降压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高血压导致脑卒中机理及相关研究

全世界约2/3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归因于血压控制不佳。Progress研究显示,随着基础血压的升高,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均升高[1]。据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2]。持续性的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以破裂出血导致脑卒中;或使血管管腔狭窄、血管扭曲变形以致形成缺血性梗死导致脑卒中。血压的高低对脑血流量至关重要,由于大脑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波动并不会改变脑血流量,一旦超过某个范围,脑的血流便依赖血压的变化。

2目前降压治疗防治脑卒中的现状

当前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CCB)、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等几种。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不断更新,长期实践已证明,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的三个基本原则。而血压能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脑卒中后防止再卒中极为重要。自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以来,对于推动我国控制高血压,防治脑卒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提高治疗高血压及其脑血管并发症的疗效一直是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而降压达标是预防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关键因素。降压可以有效地降低脑中风发生率已成为共识,包括心脏结局预防评估研究(HOPE)、培哚普利预防再次脑卒中研究(PROGRESS)、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氯沙坦干预减少高血压终点研究(LIFE)等,一致显示无论在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均能带来对其预防的益处。多项大规模随机降压临床试验证实,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5,6]。重视个体化治疗是预防再卒中发生的关键,必须重视其它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如依据脑卒中的病理分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是否高龄等分别对待,只要能耐受、无严重禁忌证,可实施缓慢、平稳、逐步的降压治疗,并尽可能达标,保证足够的脑血流。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过中风的病人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破坏,如果同时合并动脉硬化,则过度降血压可导致脑灌注降低。虽然部分学者认为血压越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越小。不存在脑卒中危险性增加的血压阈值,但在脑卒中患者降压时保证一定的脑灌注是必要的,强有力性的过度降血压会导致继发缺血区域灌注降低,从而扩大梗塞面积,故降压必须循序渐进,正确地把握度的原则,过犹不及。如在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达标治疗(

3指导病人控制血压防治脑卒中

脑卒中无论是初发还是再次发作,高血压都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高于160/100mmHg可使脑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而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有症状性高血压患者的4倍,因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高血压;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主张终生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积极的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脑卒中的风险。首次脑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有否高血压病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脑卒中后急性期过度降压会导致全脑低灌注或脑白质疏松,是卒中后痴呆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降压需平缓,所有患者均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长、短效钙通道阻断剂预防脑卒中方面有明显差别,由于利尿剂或短效钙通道阻断剂价格低廉,不管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临床效果看,利尿剂都是首选的降压药[12],而钙通道阻断剂是预防脑卒中的最佳选择,ACE抑制剂联合利尿剂可能是最佳的联合。另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能显著减低后负荷而特别推荐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病人。

4今后研究的方向

4.1客观评价疗效临床医学已进入循证医学阶段,诊断和治疗都必须有客观证据。某种治疗方法是否对脑卒中病人有效,对哪一类病人有效,需要通过对一定样本数、有明确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他研究者必须能重复其结果。

4.2加强健康指导无高血压病史的中年人和小于35岁但有高血压家族史者也应监控血压,确诊为高血压后应开始非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并持之以恒。指导高血压病人监控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服药或换药后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调整药物剂量等。

4.3临床医师医师应积极做好二级预防如在没有用药禁忌证前提下对房颤病人进行长期抗凝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调理血脂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关键;在饮食、运动等疗法的同时使用降脂药物是预防高脂血症病人脑卒中的必要手段。

4.4在降压过程中对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临床医生有义务防止患者由低危变为高危,即由简单的高血压症状转变为发生并发症,如糖尿病、脑卒中等。

4.5研制新药尽管在抗高血压及预防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仍需要更加有效的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95-01

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就是病人的行为如服药、饮食或其他生活方式等,与医嘱的一致性即称为依从性[1]。笔者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60~78(68.52±5.32)岁;干预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60~79(69.26±4.9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照医嘱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还根据患者掌握高血压知识、经济情况、个体差异,实施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2.1 干预方法:(1)入院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2)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戒烟、低盐、合理饮食、经常运动等),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即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危险因索、使用的药物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3)发放宣教资料:给患者及家属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手册,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程度。(4)饮食干预:指导并监督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方式。节制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少食或不食糖果点心、甜饮料、油炸及含脂肪量高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限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适量摄入蛋白质,多食用鱼类、海产品;限钠补钾,戒烟限酒。(5)用药指导:提供详细的相关药物知识,包括药物的存放方法、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监督病人按时正确服药。嘱咐患者不能擅自停用、滥用药物。强调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即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还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的稳定。(6)运动指导:患者血压稳定且无明显并发症时,鼓励患者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

2.2 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进行治疗依从性调查及血压达标率评价。

2.2.1 治疗依从性调查:包括生活习惯、运动方式、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4个方面内容,采用自设问卷现场调查。能执行4项者为完全依从;不能完成任何1项内容者为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为部分依从。

2.2.2 血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2],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为达标。

2.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见表2。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注: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χ2=13.58,P<0.05。

表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66,P<0.05。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但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很低,高血压的防治任务十分艰巨[3]。老年高血压患者确诊后的治疗中,往往由于治疗依从性差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据国内一些调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仅为3.1%~36.21%[4],高血压防治知识缺乏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的越多,治疗的依从性就越好。

由于高血压病预防和治疗是长期甚至终身的,只有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予以修正、督导遵医行为,才能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及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使之理解治疗意义,自觉付诸实践,长期坚持。本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使血压稳定在理想的水平,预防重要器官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施华芳,姜冬九,黄全.病人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4-135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4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1篇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为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方式之一。选取社区2014年3月-2016年3月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其中90例患者给予经全科医生实施规范化综合防治干预,另外90例患者给予社区高血压病常规干预,以下为本研究对两种干预措施对高血压病控制效果的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6年3月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干预组的42例患者为女性,48例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64.2±12.3)岁;对照组的40例为女性,50例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2±1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社区高血压病常规干预。干预组经全科医生实施规范化综合防治干预,具体实施如下:①定期举办社区集体讲座,全科医生讲解高血压病相关基本知识,如高血压病因、危险因素、治疗目标与治疗方法;②社区壬枇⒏哐压病健康教育宣传栏,发放自制宣传手册为高血压防治宣传;③全科医生给患者发放自制高血压病低糖、低脂、低盐、低热量食谱,可结合患者自身病情进行一对一针对性定制运动类型以及运动量,帮助高血压病患者戒除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④社区全科医师定期到高血压病患者家中进行访视,测量血压以及询问降压药物服用情况和患者慢性病心理辅导;⑤建立高血压病患者个人档案,定期进行高血压病情以及治疗效果评估。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①测定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血压下降幅度;②自行设计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③以疗程内按医嘱要求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次数与应该服药次数的比值计算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采用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干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降低,其中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干预治疗前后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高血压病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环境,不仅有利于全科医生开展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干预,而且可以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生理以及心理治疗。社区全科医生可以以社区为基础同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宣传和普及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I

[1]孙宁玲. 2015年高血压防治的挑战和对策[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 35(4):279-281.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医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20-01

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该病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关系,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解决日益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既要使公众得到有效的高血压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好的依从性,同时又要保证降压措施得到真正的落实,是医疗工作者及广大患者关注的焦点问题[1]。

社区医疗以其贴近居民生活、方便快捷、经济等特点被逐渐引入到高血压患者的干预、防控中来。我们对98例高血压患者我院按09版《高血压服务指南》用社区医疗模式进行干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按09版《高血压服务指南》。开始启动社区高血压患者医疗服务,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共为9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该98例高血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从47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8岁,其中32例患者伴心脑血管病,9例患者伴糖尿病,57例患者伴高粘血症或血脂高。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干预防止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很多患者并不知道长期食用高盐、饮酒及吸烟和患高血压之间的直接利害关系,尤其不懂得膳食高盐是我国高血压患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对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均开具了教育处方,列出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逐一进行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宣教工作,并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性针对性的指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劝导患者限酒戒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超标;多进食低糖、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合理调整膳食结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教育。定期对居民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宣讲控制体重及减肥、限盐膳食、限酒及咖啡、戒烟、合理膳食、进行适量有氧运动的重要性,同时对其进行松弛及应急处理训练,推行高血压患者系列健康处方。

1.2.2药物治疗:

将高血压患者按照程度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予以治疗。轻度高血压患者主要进行健康教育,参考其生化指标,可选用长期钙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治疗。对于中度高血压患者,可采用长效制剂和短效制剂相结合治疗,如:利尿剂和ACEI、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Q受体阻滞剂等。对于重度高血压患者首先应教育其警惕各种危险因素,同时采用ACEI、噻嗪类利尿剂、受β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或者采用钙拮抗剂和利尿剂联合治疗[3]。瞩患者每2周来社区医疗点复诊随访1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 mmHg或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且不低于65-70 mmHg,收缩压应降至140~150 mmHg、;伴靶器官损害、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 mmHg以下;伴肾功能不全、尿蛋白超过1 g/24 h者:血压应至少降至130/80 mmHg。

2结果

98例高血压表患者中,通过以上的社区高血压干预控制措施治疗,有78例患者的血压能控制在以上范围之内,控制率为79.59%。

3讨论

很多医疗专家强调: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干预、防治工作内容主要以预防并减少高血压的各种高危因素,同时要减少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产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与降低病死率为主要目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方法简单在家庭即可实施、该病与患者生活方式关系较大、绝大多数采用药物治疗,这些特点使得在社区医疗下干预、防治高血压成为了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社区医疗具有简便、快捷、经济等特点,也得到广大社区居民患者的欢迎,值得作为一种全民健康保障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在社区医疗下,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防治措施中最为有意义的措施是:把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以及目标明确告知患者和其家庭成员,可以使得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疗人员的治疗,通过患者对血压的自我检测,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使患者知晓人体的正常血压范围并以此为目标,大大提高了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关注,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多种多样的社区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使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范围的人群均可以有效的接受高血压相关知识,为每位患者提供健康处方教育、高危处方教育、良好生活方式教育、运动教育等等;可以提高患者的合理膳食率、运动率、戒烟戒酒率,为患者的血压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和基础[4]。结合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生活方式等,并及时予以调整,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防治都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旨芬.社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308-309.

[2] 田爱红.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0):1698.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高血压 预防与治疗 农村地区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注:*P<0.01。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气压治疗;全髋关节;DVT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造成肺栓塞。髋关节置换手术常规需抗凝治疗,目前常用方法为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服用抗凝药物等,物理治疗,如气压治疗、增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气压治疗是一种序贯地从踝、小腿、大腿加压的装置,通过对肢体间歇性地充气机械挤压,能促进静脉和淋巴液回流,加强动脉灌注,使局部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消除,起到消除水肿、止痛和预防DVT的作用[1]。气压治疗仪作为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常规物理预防措施,其临床效果目前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3]。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无一例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4.21±5.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凝检查及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形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保持床单清洁,抬高下肢,保持下肢外展状态,定时翻身叩背。给予正确的下肢位摆放及被动的下肢功能锻炼,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形成,避免下肢静脉穿刺。与患者多交流,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嘱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性气压治疗(Kendall SCDTM压力系统),平均2次/d,每侧肢体给予30min/次时间治疗。

2 评价方法

通过术后双下肢彩超,统计有无形成DVT患者,同时每日观察下肢有无肿胀、颜色及温度变化,测量双侧小腿周径(双侧小腿同一水平,取小腿最粗处),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 结果

观察组中患肢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肢周径(19.69±1.09,20.56±1.28;t=2.673,P>0.05);观察组中健肢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健肢周径(19.28±2.5,20.63±1.07; 2.913,P>0.05),两组均未发现DVT。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DVT)好发于下肢深静脉,位于静脉以上为近端DVT,以下为远端DVT,是由于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阻塞静脉腔,从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4]。目前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由于其廉价性,使用较为普遍。较为安全的口服类抗凝药物如利伐沙斑等。

气压治疗用于预防DVT,相当于从脚开始,由下到上的一个柔和挤压,促进远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并且,间歇气压增强纤溶活性,可更加有效预防DVT形成。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气压治疗是被动运动,不会增加肌力,如患者术后进行放松大腿肌肉、主动屈伸踝关节的踝泵训练。

DVT药物进行预防很重要,但物理方法进行预防更为安全、经济。目前物理预防方法主要为增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气压治疗等。气压治疗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使下肢形成DVT的概率明显降低[5,6]。本文通过使用间歇性气压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其小腿周径统计学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周径略小于对照组,说明气压治疗使下肢静脉更加通畅,从而小腿周围软组织内水代谢物得到尽快消除。

气压治疗特别注意事项:①给予气压治疗前需常规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超,结果如有异常,禁止行气压治疗。②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引流液及生命体征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心电监护。③如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停止治疗,同时汇报医生。

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虽然两组患者均未发生DVT,且两组小腿周径测量统计学上无差异,但观察组总体小腿周径小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可能与观察数量有关,但从一定角度说明气压治疗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消肿及预防DVT形成,对髋关节术后预防DVT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 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 12) : 819-822.

[2]张岩,周凤华. 间歇性气压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作用[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1,26( 4) : 330-331.

[3]张利峰,郑光新,刘广林,等. 气压治疗仪预防脊椎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会杂志,2009,12( 6) : 979-980.

[4]刘亮,金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J] . 医学综述,2009,15 (24 ) : 3 756-3 758.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社区预防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1]。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2]。现就本中心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中心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6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2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4],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疗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从儿童开始: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因起源于儿童期,故应从儿童时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和适量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做到心理平衡;(3)保持正常体重指数: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合理调整饮食、减少含钠盐的摄取,每日

2.2 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社区为主,发展全科医学模式,使社区医生等能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培养其防治高血压的责任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技能:(1)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以后每个月测血压至少1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这种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4)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贡瑾,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