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

空气污染的论点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布设

空气污染监测点的选择是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它布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制定空气污染治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探讨和总结。

1、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在空气污染点布设工作中,整个布设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污染情况进行的,是将城市空气污染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布置,其布设按照具体规划和要求进行的。通常在布局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风向和地域条件设置。在下风向和上风向两个不同的部位设置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数量和类型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工作中都将工作重点置放在下风向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置上,以这两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佳的监测数据。根据城市人口目的进行布置,在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从而为保证采样准确性提供支持。同时在布置点设计上,需要选择合理的设置地带,尤其是宽广的地域范围,但是尽可能的避免监测点周围出现大范围的森林和草地,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绿化带、植被,其必然无法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2、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相关问题

空气环境污染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问题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不管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还是乡村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它都和整个城市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普遍将工作重点置放在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面,对于乡村空气污染监测没有给与过多的关注。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城市空气质量和空气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使得空气中一些敏感性的污染物能够暴露出来,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目前的工作中,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消长规律,前者都是在不点方法上采用多种网格法和功能区域划分的方法,而后面则是利用扇形、圆形的布点方法进行监测点的布设。

其次,污染源的状况。在空气污染监测点的布设工作中,必须要提前调查区域以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源的分布、构成以及跑储量,这些问题都是影响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在,例如对污染源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应当采用规格网格法进行分布,同时还要分析污染源产生和形成规律。

再次、地理条件。地形、地貌、风场情况、压力特性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在选择的时候不同的地貌和地理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布设方法。

3、采样站数量的确定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采样站点的设计和布设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采样和布设。如果不能按照当地污染源状况、地理条件、人员密集程度确定分布点设置数量和方式,同时这种设计方法在应用中数据的差异性必然十分明显,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数据和策略进行分析。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可言采用环境保护为原理来进行分析,以避免因为采样站数量确定而引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影响。在目前的环境监测点设置工作中,常见的数量确定方法主要包含了人口数量、人口密集度、建筑物密度以及制备密度开展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自动监测为主、人工连续采样为辅的采样站建设逐渐被人们重视,成为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4、采样站的布设方法

按照上述种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在采样站不设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当今科学技术策略进行,一般的设计方法包含了统计法、模拟法以及常见的经验断定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有着独自的优劣势,因此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理条件选择不同的管理控制策略。尤其是在那些监测点设置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交通条件和地形的限制,在工作中我们很难采用统计、模拟等方法来布局,因而经验法的应用优势就显得十分的突出。

3.1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常规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更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应用经济性、综合性,为实现多种不同污染同步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是以区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实际检测条件来进行科学布局,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原则来设置采样站的数量和布设规律。

3.2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同样较为常见。这种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焦点处的方格中心来完成整体的布设。一般情况下,测控点在下风向应稍多一些,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少量监测点,以方便作对比。当然,网格的大小对于这一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从城市的具体数据出发,合理规划网格的大小。

3.3扇形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那些偏僻、孤立的地区,其主要是以高架点源为主的,其对于主导风向的控制和应用十分的明显。在以往所在的位置构成中,是将主导风向作为主要的轴线点,然后在下风向设置一个扇形的地区作为布点范围,在这个范围中以45°角进行空气监测点设置,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布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制定标准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监测效果的发挥。在该布点法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在。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如此理想化的应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对多种布局方法加以综合思考,从而提升其整体的监测能力,为空气污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2篇

“科学家历来就知道,中国污染物和尘土会不远万里飞越太平洋来到美国西海岸。不过他们一直无法得知共有多少污染物和尘土飘到了美国,直到现在才终于搞清楚了。”日前,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最新登载了一个地球化学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东亚污染物占加州北部总污染物的比例是29%。而东亚污染物,被直指来自中国大陆。 2008年1月1日拍摄的加州洛杉矶上空的大气污染。

2006年时,美国环境保护部门曾大规模向大陆提出过有关污染物扩散的议题,当时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说法是,“在某些时候,洛杉矶的空气污染中有25%来自于大陆。”当时这个精确的比例,就曾遭到大陆环保部门的强烈反弹。当年明的一次新闻会上,时任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在回答完美联社记者的提问后,特别提到了这一新闻,希望美联社给予澄清。

李新民说,空气污染物的传输比较复杂,其成因、传输的规律都在研究之中,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美方有一些新闻报道在炒作污染物有25%来自中国,结论有点令人怀疑。”

而这一次,的确有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加州学者,在对当地的污染测试中,陆续发现了东亚污染物的身影。美国舆论将“加州污染来自中国制造”这一观点逐步放大,接连触发美国本土的担忧情绪。

然而,自2006年开始跟踪加州污染状况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克利夫(stevenCliff),日前接受了《凤凰周刊》记者的专访并表示,虽然在加州的边远地区,目前也已检测出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污染,但将其归咎于中国的观点并不准确,“我们可以在美国三分之二的西部边远地区检测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污染,一些人就此认为加州的污染与中国有直接关联,这都是不真实的,本地污染依然占主导地位。”

不同试验,相同结论

部分日本学者也曾表示,在大陆与日本之间,也存在着相似的污染物“高速公路”――他们分析,大气环流将来自大陆的酸性沉降物输送往日本,加剧了日本的酸雨侵蚀。不过一般认为,大陆酸性污染物对日本施加的影响有限。

而此次来自美国的“指控”,涉及的“远程污染链”显然长得多,也更难准确定位。位于洛杉矶北部的塔玛佩斯山(Mt.Tamalpais),原本只是一座海拔仅776米的小山,但由于2006年5月山上设立了一间污染空气收集站,并在这里首次发现可能来自中国的微小颗粒污染物,塔玛佩斯很快被称为“污染物高速公路”的重要出口。

尽管美国研究人员称,在气流的影响下亚洲任何一个地点的空气污染物随着气流达到美国,其用时都不会超过两周,最快5天就可以抵达,但事实上,这一条从亚洲出发、横跨太平洋、通过大气层流动、远距离输送污染物的跨国“高速公路”,其污染传播链一直未得到最终证实。

克利夫和他的团队,在海拔609米的地方建造了这个污染空气收集器。这个高度处于大气层的末端,比较贴近对流层的边界,也就是当地污染物与空气微小颗粒集中存在的地方。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另外两个地点建立了污染检测站。

克利夫说,他们使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设计制作的专用采样系统(RotatingDrumImpactor),当空气进入系统后,经过一个小范围的环境空气流作用,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从直径10微米到100纳米)会被分拣为8类。回到实验室后,克利夫再将这些颗粒进行X射线照射,从中获知颗粒的元素浓度。

这样的试验一年四季不间断,通过对三个检测站的汇总数据进行比照,使克利夫可以判断出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

2007年,克利夫对外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团队认为从这些颗粒中,找到了与亚洲地区沙尘成分一致且在本地并不存在的污染物。时值北京奥运前夕,这一发现获得了美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广播公司记者将这些极可能来自中国的污染称为“不带护照的客人”。

这一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尤因(Stephanie Eweing),也开始了一项污染物测试。尽管验证原理不尽相同,但结论完全一致。她在洛杉矶选取了两个污染空气收集站,其中一个就是塔玛佩斯山的这个站点。

尤因认为来自东亚地区的煤炭中,铅同位素208PB的比例要远高于北美地区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了这种铅同位素,也就可以做出基本判断,这些污染物来自于东亚。为了试验的严密性,尤因还参照了来自大陆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这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合肥、香港的空气污染记录。

至2008年明,尤因的试验出现了预想中的情――2008年3月与2008年5月,空气中微粒污染物的铅同位素含量水平,出现同步跃升。尤因认为这是污染物来自东亚的一个有力证明――3月与5月正是东亚的沙尘暴密集发生的时间。经过6个月的调查数据汇总,他们根据208PB的含量变化,统计出加州空气中,来自东亚的微粒污染物占到了29%。

这一研究在2010年11月被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以后,很快出现在美国《化工与工程新闻》上,报道称,中国大陆的电力供应70%靠电煤,电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是沙尘暴的主要组成部分。

之后,部分主流媒体跟进报道,来自中国的污染物成为报道中的关键词。美联社报道称,克利夫搜集到大量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是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烧煤的工厂、熔炉、柴油机和沙尘暴中飘来的。”

被曲解的测试结果

截至目前为止,尤因的试验原理还未获得广泛认同。一般认为,其用铅同位素测试污染物来源的方法,为科学界研究大气环流的路径提供新思路的贡献或许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无论是克利夫的X射线照射方法,还是尤因的铅同位素方法,其研究对象都只是空气中的微粒污染物,而并非全面的大气污染。换言之,尤因所取得的29%的数据,只是说明在她的研究中,加州当地29%的微粒污染物来自东亚,而这并不是其占整个大气污染的比例,微粒污染只是大气污染中的一种。

尤因的试验主体是在2008年进行的,已经过去两年时间。而其参照的大陆污染物历史数据,则更早――尤因在论文中引用的合肥市的污染参数,就是2002年的记录,其数据来源也已经稍显滞后。

事实上,美国媒体大部分报道的解读,也脱离了克利夫的研究本身。

针对更多媒体将这个常规的科学研究与日益严重的大陆工业污染联系在一起,克利夫本人感到这项研究“was misconstrued”(被误解了)。他并不相信来自中国的微粒污染对于美国本土的大气污染来说是一个问题。

克利夫说,尽管来自上风的污染物会混合进入到当地空气中,并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人体健康,但在他眼中,目前本地污染才是决定性因素。他说,空气污染是世界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下设的气候项目办公室也撰文指出:“媒体错误地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当地空气质量为何下降。”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监测;建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不断发展的企业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我国的空气质量大幅度下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治理空气污染就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要治理空气污染,必须要先做好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和建模工作。通过对空气污染的监测数据进行建模,从而根据监测数据,对污染环境的工业进行整治,最终提高空气质量。

1浅谈空气污染监测

1.1空气污染监测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森林面积减小三方面上,其中,空气质量下降是对人们影响最为广泛的,例如:pm2.5、二氧化硫等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有害气体可以进入人体,对人的消化道以及肺造成较大的损害,而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会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严重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由此可见,空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要治理空气污染,而要治理空气污染,就必须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这样才能对空气质量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关部门才能正确做出决策,选择正确的方法来改善空气污染的现状。

1.2空气污染监测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工业,综合国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却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为了改善环境污染,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条例,并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形成了较全面的监测范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目前,我国已经在各地方设立了环境监测站,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空气污染进行监测。主要是对环境空气进行监测,测定空气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等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现阶段,我国的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目的应急监测等三种,在整体的环境监测上并没有漏洞,但是由于采取的一些监测手段,设备等较为落后,导致监测结果不够准确,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更为科学的监测措施进行弥补,同时还要加快对监测技术的革新。

1.3加强空气污染监测的方法

空气污染监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监测内容,当对空气污染源进行监测时,主要监测的是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物质;当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时,主要监测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悬浮颗粒物等物质。其次,工作人员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定期的护理,防止因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无法收集数据或监测结果出现偏差。除此之外,监测工作的准确度还取决于使用设备的先进程度,所以环境检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引进先进的空气污染监测仪器和空气质量分析设备,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总结出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等数据,这样才能切实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准确度。

2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概述

2.1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必要性

首先,对空气污染数据建模是对空气污染监测工作的补充,因为一组空气污染数据只能代表该地区在某一时间的空气质量,而不能反映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但是空气总是相对流动的,每个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化都会对其他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这就体现了对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进行建模会大大的提高空气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建模得到的数据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大片区域在近些时间段内的空气质量变化。这样虽然在前期的工作量会加大,但是在建模之后,就会大大减少监测工作的工作量。

2.2空气污染数据建模的注意事项

空气污染数据建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不同的因素,这其中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明确空气污染监测的监测对象,空气污染监测主要包括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这两种应该分开进行讨论,如果是前者,建模所考虑和调查的主要因素就是污染源,从污染源出发讨论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如果是后者,应当监测的数据就变成了空气质量,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探讨该片地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从而进行治理。除此之外,还要确定污染源的状况,不同的污染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建模工作,相关人员应该事先调查清楚污染源的状况和分布,确保建模工作的顺利进行。

2.3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取原则

合理地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是空气污染建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同的监测点应当具备不完全相同的地质地形条件,每个监测点都应当由其代表性,例如:不同的污染源、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土壤条件等等,只有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建模的结果才会更加准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建模工作的实际情况,如果只是间实行的进行监测,就需要多设置一些监测点,防止出现偶然情况,使得建模结果出现较大的偏颇;如果是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就少设置一些监测点,毕竟过多的监测点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监测点的选取,形成一个覆盖全地区的监测点网,更好的完成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3结束语

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工作虽然也在迅猛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作人员对于空气质量的预报总是不那么准确,但是,相信当空气质量的监测部门做好空气质量监测与建模工作以后,我国的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会逐步提升,只有这样,环境保护部门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使得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得到控制,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希灿,程汝光,李克志空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趋势灰色预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4)56-58.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4篇

10月21日,哈尔滨市城区烟雾弥漫,一些市民感觉气味呛人、眼睛不适。黑龙江省气象台21日了一氧化碳扩散条件气象等级预警信号。据黑龙江省气象台专家介绍,这种天气状况与哈尔滨于20日全面开栓供暖有直接关系,加之气压低、风力小,一氧化碳不易扩散,造成这种天气现象

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的专门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级),这是空气污染首次被列入与吸烟、汽车尾气、石棉同级别的一类致癌因素。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空气污染不仅会诱发肺癌,还会引发膀胱癌。

污染的大气与烟草处同一致癌等级

这份报告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组织专家小组,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最新的1000余篇科学论文后,得出的结论,即认定在户外呼吸脏空气可诱发癌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评估报告被视作“致癌物百科全书”,是致癌性物质的权威科学参考资料。该机构对物质致癌性的评估分为4大类,由轻到重依次为第四类“不大可能对人类致癌”、第三类“无法界定是否对人类致癌”、第二类“可能或很可能对人类致癌”以及第一类的“对人类有明确致癌”。也就是说,大气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险程度已经与烟草、紫外线和石棉等已知致癌物处于同一等级。

该报告显示,最近几年,全球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的人口大国,例如中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数据称,在2010年,全球因空气污染引发肺癌的死亡人数达到22.3万。

报告明确指出,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还会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脏病、膀胱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尽管大气污染物成分以及人们与污染的接触程度因地点不同而差异明显,但这一结论仍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

此前,该机构已经评估了许多存在于在室外大气污染中的化学品和具体的混合物,包括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溶剂、金属和粉尘等。但是,这是第一次专家们把室外大气污染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被一些致癌物质所污染。”这一报告的专题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怀尔德博士表示,此次将空气污染归为人类致癌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份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由于空气污染影响范围甚广,采取行动降低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癌症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其实,在此之前,空气污染已被证实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但正式公布其会导致癌症尚属首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在本刊参与主办的“科学传播沙龙——空气和健康”主题活动中明确表示,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

“空气污染的加重增加了心肺疾病患病率及发病率,污染程度与肺癌发生率密切相关。”在谈到PM2.5对人体的危害时,钟南山更是强调其对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

“PM值在5以上的话,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单纯是对呼吸系统。”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可以说验证了钟院士的观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癌症的发病原理是十分复杂的,并非某单一因素导致。

总体来说,癌症主要是外因(环境)与内因(遗传基因)作用形成的。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中国居民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可

避免。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癌症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原因所致,但这个“环境”是十分复杂的。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告诉记者,比如肺癌就是一种“气”出来的病,不仅包括大气,还包括烟草烟雾、由于房屋装修或装修材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还有就是癌症性格生“闷气”。

支修益认为,世卫组织将大气污染列入一类致癌物,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对于政府、医疗研究机构、临床从业人员以及民众都能带来触动。但我们也应当科学看待这一结论,报告中所说的致癌原因并不是绝对地说某一种因素一定能够致癌,而只是一种间接的诱发因素。“比如,PM2.5的颗粒非常小,当它搭载着含有致癌化学成分的附着物进入人体,沉积在肺部的深处,或者随血液等在其他器官上产生影响,再综合其他因素,就可能引发这些器官发生癌变。”

大气污染致癌也要“量化分级”

在提到某一疾病时,我们往往会说某一类人是患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但其实高危人群这个概念并不可怕,因为它并不意味着绝对化,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吸烟指数’,如果每天吸烟20支超过20年,患肺癌指数达到400,即每天吸烟的支数20乘以吸烟年限20的所得数,我们就定义这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最终是否会患癌,还跟遗传、基因等其他因素有关,但这一可量化指数的提出,会让一些抽烟的人意识到这种危害程度。”

支修益认为,同样,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可能也需要这样一个分级量化的指数,去界定这个高危人群,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个是PM2.5的浓度或者说是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污染的程度。第二就是人接触这种空气污染的时间有多长,比如在北京,每年在中重度污染,也就是PM2.5大于100的环境下待多少天。第三是大气污染的地区,“颗粒物能否致癌与颗粒物上搭载的附着物有关。如果是工地扬尘污染,这个颗粒一般是PM10,这里面一般不会有致癌物质,而是一些不干净的颗粒物吸到肺里。但如果在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集中,或者石化、石油、煤矿等地区,本身颗粒物上就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吸到肺内,进入身体,患病的几率就要高一些。”支修益说。

也许由于大气污染成分的复杂性,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并没有界定这一点。事实上,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开展相关空气污染与癌症关联性的研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估指标,此外,还缺乏对固定观察人员的跟踪监测,甚至对其进行医学机理研究,以确定大气污染与癌症的关联程度。

在北京地区,也没有大规模空气污染致癌方面的研究,只是做过雾霾天气对于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影响的统计。但由于近年来污染变得严重了,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各界对于这种致癌因素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而对于北京这种大城市,这种环境因素对于癌症的发生有着更多的影响。

健康是治污的最大动力

在报告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院达纳·卢米斯博士通过媒体向大众呼吁:“空气污染是真正具有典型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空气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私人空气,我们共同为它负责。因此,采取集体公共卫生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相比其他污染和致癌因素,空气污染显得更具有不可回避性。“你可以不抽烟,不吃受污染食物,不喝被污染的水,但是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无论是相关机构还是个人,世卫组织的这份报告给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感觉到压力。”支修益说。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也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尽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致癌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强调,就个人而言,大气污染构成的致癌风险较“低”。但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大气中,生命健康面临的危险系数就会在无形中增加。

9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北京市委常委会本月16日也讨论通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案规定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对应的预警级别,北京市将分级采取健康防护、建议性污染减排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相应的重污染应急措施。当启动预警一级时,将实施“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停车、停课和冲洗道路”等“六停一冲”措施。

除了相关机构在空气治理议题中加码,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有更多的空间。少开一天车,多采用绿色方式出行;少燃放烟花爆竹,做到垃圾分类;少开空调,养成节约节能的习惯。同呼吸,共责任,治理污染,还我们所在的城市一片洁净的蓝天,在于每个人的配合,在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

如何在重污染天气保护自己?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公众,在雾霾严重的极端天气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均衡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注意增减衣物、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减少外出,缩短室外活动时间,年老体弱者和孩子、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更应注意保护自己,外出时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要尽量戴口罩。

3.老年人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在室外晨练,建议只在室内做些简单活动,并减少活动量。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空间相关性;Moran I指数;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23-03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hina's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

Zhu Jing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43007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air quality, putting emphasis on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is essential. 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affecting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s, but the spatial factor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vincial spatial correlation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is discussed. First, focuses on the provinci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alysis through Moran I index, and then builds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has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aggregation effects,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nadequate. Local governments raise the degre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uld benefit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so on.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such as forming the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tween areas, improving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freedom,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Key Words: air pollution control investment; spatial correlation; Moran I index;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一、 引言

经过快速的工业化过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但这种压缩性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当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12―201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快速发展城市群区域出现了大规模、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造成大面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排放的增加和自然界自净能力的减弱。为了解决这种大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22日,国务院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严厉的措辞明确了行动的方式、目标等。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增加污染防治投资,事实上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加强了环保投资力度,我国环保投资的总量和相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本该有所改善的大气环境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污染状况,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超出了生态系统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环保投资力度不足、环境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关于后者,从理论上来说,环境政策具有外溢性,这可能使地方政府之间形成“标杆竞争”和决策上的空间相关性。[1]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在制定环境投资政策时,不但会参考邻近辖区的环境政策,还会为了取得有利经济竞争优势来进行博弈。在中国,环境保护投资是一种政策引导下的行为,因此在研究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特征的时候,考虑空间相关性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中央政府的干预程度、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度、区域环境污染程度、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地方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行为。为了揭示其中的规律,笔者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

二、中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Moran I指数分析

空间相关性,即空间自相关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样本观测值与其他地区的观测值相关。观测值在空间上缺乏独立性,空间相关的程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检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与否,空间统计学较常使用两个统计量:一者是由Moran(1950)提出的空间相关指数Moran I;另一为Geary(1954)所定义的Geary c。在实际的空间相关分析应用研究中,由于Moran I和Geary c的作用基本相同,而Moran I更为常用,[2]因此笔者使用Moran I指数来检验我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Moran I指数包括全局指标和局部指标两种形式,全局指标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局部指标是衡量地区单元与其周边省份相关性程度的指标。所以,在此选用全局Moran I指数来测量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集聚效应。[3]

Moran I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Yi表示地方政府i的变量观测值,n为地方政府总数,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通常采用是否有共同边界为邻接标准,其目的是定义空间对象的相互邻接关系,便于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有关属性放到所研究的地理空间上来对比。一般相邻接的Wij的表达式为:

(2)

因为Moran I可理解为各地区观测值的乘积,所以-1Moran I1。当Moran I大于0时说明所观测的变量空间正相关,小于0时空间负相关,等于0时空间不相关。[4]具体到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问题,就是当Moran I不为0时,表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具有空间相关性。

为了剔除地区经济规模差异对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选用投资强度即单位GDP的空气污染投资额来描述省级空气污染投资的力度。基于数据可得性,笔者使用的是除港澳台、青海和29个省份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2002-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利用GeoDa软件,画出2011年度全局Moran I指数散点图并算出Moran I指数值。如下图所示:

图中横轴为2011年各省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纵轴为经空间权重矩阵加权后的邻接省份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从上图可以看出,Moran I值为0.261176,且大多数省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这说明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并出现了高―高、低―低投资强度的相邻省份集聚的空间特征。

三、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特征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纳入了空间效应(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的计量模型,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两种,其中空间滞后模型也称为空间自相关模型(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SAR)。空间滞后模型主要是探讨各变量在一地区是否有扩散现象(溢出效应),而空间误差模型度量了邻近地区关于因变量的误差冲击对本地区观察值的影响程度(Anselin,1988)。鉴于研究目的,笔者选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另外,关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有三种形式:混合回归模型,变系数回归模型和变截距回归模型。根据样本数据性质的不同,变系数模型和变截距模型又有确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之分,并对应不同的参数回归方法。如果仅以样本自身效应为条件进行推论,应采用确定效应模型;如果需用样本对总体效应进行推论,则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笔者在面板数据模型背景下,建立的仅仅是中国各省市的计量模型,数据资料也并不全面,而且研究中也考虑到未观测到的其他特有变量对模型的影响,故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5]由前文的空间分析可知,中国各省级工业废气治理投资确实存在着空间集聚现象,因此需要强调地区效应,所以笔者直接选用变截距模型。

模型表达式为:

,i,j=1,2,3…,29,i≠j (3)

其中:ln invit表示i省在t时期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即地区工业废气投资完成额/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元/万元;C为常数项;Wij为二进制的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如上文所述,其采用邻近标准,即不同省份辖区有共同边界,Wij取值为1,否则为0。同时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了行标准化处理;ln invjt表示第j省在t时期的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Xit为其他影响环保投资的外生控制变量矩阵;β和εit分别为回归系数和随机误差项;α为空间回归系数,反映了样本观测值的空间相关性,即相邻辖区Wij ln invjt对本辖区观测值ln invit的影响方向与程度,[6]也是研究的重点。

除了上文所述的数据来源,也有部分数据2002-2012年的《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3)式中控制变量的选取具体如下:第一,中央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用相应年份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来表示。[7]第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权,即财政分权度,为了剔除人口和转移支付的影响,用人均省级预算内财政支出与人均总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表示。财政分权度也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度,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自由度,由于地方政府的政治目标可能与中央政府、民众产生偏离,所以财政分权度的大小可能对地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产生影响。[8]第三,各省环境管制力度,借鉴刘建民和陈果的方法,使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与排放量的比值来衡量。环境管制力度的引入主要是为了得出环境保护投资中企业的作用,而选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可以避免用排污费衡量出现的误区,包括监管不到位和排污成本过低。第四,各省大气污染程度,使用的是大气污染严重行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根据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找出工业废气排放量前七大行业,它们总共排放了当年工业废气的90.13%,而且从历年年鉴中发现这七个行业对污染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不大,因此用这七大行业的产值之和代表大气污染严重行业产值;在此,为了便于比较变化率,也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异方差等问题,将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和各省大气污染程度取自然对数,即inv和pol。

(二)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对面板数据如果仍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可能就不是无偏、有效的结果,所以这里使用的是广义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R2和调整后的R2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各项指标均通过了1%或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各个影响因素对于地区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具有明显的作用。从F值可以看出,所有选择的变量对省级工业废气治理投资强度的综合作用是明显的。

四、结论

笔者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1-2011年的数据,建立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我国省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我国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效应,即一地区的环境投资和环境政策受相邻地区的影响

回归结果显示,邻接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投入越高,本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投入也随之增高。而且由Moran I指数散点图可见,高水平和低水平的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地区出现聚集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之间在空气污染治理投资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了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而共同合作,都增加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为了吸引外资来加速经济增长,纷纷降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了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

(二)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高反而引起了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的下降

这说明了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投入的不足,特别是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国所统计的环境保护投资分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历年都占了绝对优势的地位。[9]中央财政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不仅会加重空气污染的现状,而且导致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强度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加,可能出现地方“搭便车”的现象,这与空间相关性也紧密相连。

(三)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越高,空气污染治理投资额就越高,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决定了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的能力,而财政支出则对于空气污染治理投资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度升高,支出自由度变大时,地方政府才有动力和能力去加强环境保护,增加对工业废气治理的投资。

(四)地方政府对环境实施管制的力度越大,空气污染治理投资强度也应该增大

而这与文中回归的结果相反,这其中可能有两点原因,首先这个指标的选取是为了说明企业在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中的作用,系数为负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处于消极应对的局面,也就是宁愿由于监管被处罚也不愿主动进行污染防治的投资。其次,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环境管制的力度,但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仍然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导致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速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速。

(五)若省市地方大气污染行业占比重越高,则大气污染防治的投资额也就越高

这点与现实相符,我国近年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已经率先实行了比其他地区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例如河北省2013年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在2012年基础上净削减4000万吨和钢铁产能净压减6000万吨”的目标。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就是环保资金的投入,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以及环保行业的发展。这些都将促进空气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

五、政策含义

为了改善严重的空气污染现状,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并打破地区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才能实现地区间的联防联控。中央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政策,建立监督、奖励和惩罚机制。在此,保证政策的连贯性,让地方政府看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才能打赢治理空气污染这场持久战。给予地方政府更高的财政自由度,会有利于空气污染的治理,同时需要就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有限的资金达到优化的配置。我国环境管制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收取排污费,但排污费标准过低,没有起到防治空气污染的作用。为了督促企业投资空气污染治理,需要提高标准,加紧监督,加重惩罚,避免无效的环境管制行为。对于重工业发达的地区,空气污染严重行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只有转变产业结构,提高现有技术,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投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海生,陈少凌,周水章.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政策――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8(6).

[2] 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2).

[3] 袁冬梅,魏后凯,于斌.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与产业布局的关联性――基于Moran指数的解释[J].中国软科学,2012(12).

[4] 刘渝林,李扬.中国FDI区域性差异的Moran指数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6).

[6] 崔亚飞,刘小川.基于空间计量的我国省级环保投资特征分析[J].学海,2010(3).

[7] 董秀海,李万新.地方环保投资驱动因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6篇

1引言

近年来,大气环境问题愈发严重,雾霾天气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而著名央视记者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亦发人深省,进一步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采取了行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推出,环境保护工作拉开帷幕。据资料统计,人在室内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3/4左右,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空气污染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而校园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区,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所以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校园师生的生活和工作。室内空气污染是指在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中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并且浓度已经超过国家标准达到伤害到人体健康的程度,我们把此类现象总称为室内空气污染。处在这种环境内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如头晕、咽痛、厌食、鼻咽、全身乏力、反应能力降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为了了解污染情况,可以通过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可掌握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室内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如各种装修材料、建筑涂料等)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为建筑设计、卫生防疫、控制污染提供依据[1]。

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为评价对象,采用现场测定方法,在现场采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对氨、甲醛、笨、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5项污染物进行了大量监测采样及分析,在取得监测样本数据后,选择相关评价方法对所调查的室内环境做出分析评价。对校园典型功能区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与分析评价及提出的建议措施,可以为全校师生提供参考远离危害,为校园管理者提供策略,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优雅、和谐温馨、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校园环境。

2采样及分析方法

采样时间为2015年1月份,监测点主要分布在辽宁工业大学校园内,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反映监测范围室内空气质量特征的典型功能区,包括图书馆、学生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食堂、二号教学楼等5个地点。

根据校园室内环境的特点、实验的可行性和代表性,本文主要对各监测点室内的氨(NH3)、甲醛(CH2O)、笨(C6H6)、甲苯(C7H8)、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这5种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将62人分为6组,携带便携式仪器,根据每个监测点按空间大小不同设2~4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测定,并取得最后监测数据,取数据的平均值。本次实习所采用的实验仪器如表1所示。

表1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所使用的仪器

检测对象仪器生产厂家氨(NH3)便携式氨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甲醛(CH2O)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笨(C6H6)便携式笨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甲苯(C7H8)便携式甲苯检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VOCGraywolfTVOC监测仪北京艾尔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评价方法及指标

3.1评价方法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是评价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反映了环境因素对所在环境对人群的工作、生活适宜程度,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大多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主观评价的依据是人类的感觉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但主观评价方法不便于实际操作与应用,而且为一种以人的感觉为测定手段或为测定对象的方法,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仅用此方法是不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还必须结合客观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

客观评价法是直接用室内污染物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它是一般先认定评价指标,再直接分析测定室内污染的统计值来了解、评价室内空气质量。客观评价的依据是人们受到的影响跟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种类、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到室内空气质量的低浓度污染物很多,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指标,全面、公正地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状况[2]。因此,为了全面、综合的评价校园室内空气的质量状况,本文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最高分指数与平均分指数兼顾的空气质量指数法对校园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选用此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是由于对室内环境来说,空气中某一污染物偏大,可能会引起相应的较大作用,当最高分指数大大偏高于平均分指数时,还会进一步明显地扩大这种作用,而人的感觉量与污染物浓度大小不成线性比例。因此,选用该方法评价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而此评价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校园室内监测的5种污染物如:氨(NH3)、甲醛(CH2O)、笨(C6H6)、甲苯(C7H8)、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各自的浓度求平均值,再将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C)除以该污染物的评价标准(Si),得质量分指数Ii(如甲醛的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为I甲醛),选出其中最大值(Imax),后再求出i个污染物质量分指数的平均值(Iav),两者几何平均数即为空气质量指数AQI(AQI=ImaxIav),最后根据AQI值的大小评价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状况,对不同测点的AQI值比较,则可反映上述多种污染物的空间比较。

3.2评价指标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我国经过大量调研,根据我国国情,并经过专家学者的讨论,由国家政府确定出台的,因此我国室内污染物的评价都是以此标准为评价指标。综上所述,本文所监测各污染物的质量标准值见表2,为下一步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及控制创造条件。

对于空气质量分指数Ii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值在0.5以下则说明室内空气质量好,室内环境未被污染或达到清洁;当达到1时可认为是轻度污染;达到2时则认为是重污染,其数值越大,反映综合污染程度越严重。

参数标准值备注氨(NH3)/(mg/m3)0.201 h均值甲醛(CH2O)/(mg/m3)0.101 h均值笨(C6H6)/(mg/m3)0.111 h均值甲苯(C7H8)/(mg/m3)0.201 h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mg/m3)0.501 h均值4评价结果与讨论

4.1评价结果

各监测点测得样本数据经过计算处理后,用空气质量指数法对各污染物和监测点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各空气质量分指数(Ii)的大小说明了每种污染物对各监测点的污染程度,其值越大则污染程度越重。而空气质量指数AQI则说明所有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各监测点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其值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检测地点I甲醛I甲苯I笨ITVOCI氨AQI空气质量状况教师住宅1.900.520.482.160.311.52轻度污染教学二号楼0.230.110.160.620.070.38基本达到清洁食堂0.420.370.351.240.170.80轻度污染学生宿舍1.260.280.342.330.651.50轻度污染图书馆0.140.210.160.530.040.37基本达到清洁

4.2结果讨论

4.2.1校园新建住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典型功能区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均是新装修的房子,教师住宅代表着教职工的生活场所,而学生宿舍是代表学生的生活场所。由表3可以看出,教师住宅的AQI最大,是1.52,学生学生宿舍的AQI仅次于教师住宅,为1.50。这两个典型功能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均属于轻度污染。教师住宅除了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其它任何一项监测数值所计算的质量分指数都大于学生学生宿舍,空气质量指数AQI也大于学生学生宿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生宿舍与教师住宅虽都为新建,但教师住宅是家庭住宅,一般都会进行精细装修,室内会存在各种装修材料和家具,所使用的胶中含有有害成分如甲醛、苯等,或者涂料中也大部分会存在甲醛、氨等有害物质。学生学生宿舍只为学生提供住宿,功能单一,因此装修简单,故而污染污染物源少一些,但是学生宿舍一般是四人或六人一起,学生聚居,而且测试时间是冬季,天气很冷,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很少开窗通风,影响了室内空气的流通,因此总挥发性有机物比教师住宅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新装修的住宅房子对人体有伤害,因此要采取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笔者提出如下建议\[3~6\]:第一,注重住宅和学生宿舍装修材料的选取,使用绿色环保型无毒或低毒装修材料、油漆以及涂料,并使有害物质充分挥发后再使用,装修后不要立即居住,待污染物对人体不造成伤害后再搬进去;第二,尽可能保证良好的室内通风效果,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降低污染物浓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空气流动较慢,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是保证较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必备条件;第三,对于在使用煤气烧水做饭的教工住宅,厨房就设置烟道通风道或通风厨,室内也应尽量避免吸烟等能引起污染的人为活动。第四,采用能降低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的活性炭、硅藻土等材料或净化设备。

4.2.2教学与生活功能区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教室和食堂都是校园的典型功能区,皆是校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所有师生的身心健康。教学二号楼代表着教学区,食堂代表着学生生活区,由表3中数值可看出,教学二号楼的AQI值是0.38,空气质量状况属于基本达到清洁,对人体几乎没有危害,而食堂室内空气质量分指数I甲醛、I甲苯、I苯、I氨、ITVOC值均大于二号楼,其AQI值为0.80,大概是教学二号楼的AQI值的两倍,属于轻度污染。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食堂是食物加工的地方,许多食物都是经过烹炒煎炸等工艺做成的,在这些过程中会释放出甲苯、苯等物质,且食堂经常进行装修,装修材料油漆涂料,桌椅等都含有甲醛,氨气等物质,且人口流动量大,因此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高,故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值也比较高。教学二号楼是教学区,仅供师生上课,功能单一,且教师桌椅均采用的是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材料,而教学楼两侧都设有门窗,通风效果好,故而污染指数低。根据上面分析,学校食堂应该采取措施,降低污染指数。建议如下:第一,食堂桌椅材料应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第二,食堂应尽量保持卫生和好的通风效果;第三,厨房采用效果好的油烟处理设备,保证油烟不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4.2.3校园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分析

图书馆是学校特殊的公共场所,是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的圣地,作为校园的学习重地,在学生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图书馆每天的人口密度也很大,故图书馆的空气质量状况关系着图书馆读者的健康。从表3中可以看到,图书馆的空气指数AQI值是最小的,为0.37,属于基本达到清洁状态。图书馆2009年建成,室内装修皆采用了少污染无污染的材料,室内采取一体化,空间大,窗较多,通风效果好,且室内种植多种能吸收污染物质植物,降低了污染物浓度。因此图书馆室内环境较好,为师生提供了舒适优雅的环境。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井下空气 污染物 高斯扩建模型 多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96-02

Using Improved Gaussian Expansion Model to Analysis Mining

Yan Xi-rui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9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ourc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which from the working face inside mine,the paper will bring the Gauss expansion model in to evaluate the air quality inside mine,and improve the model to establish the optimized Gauss expansion model and air pollutants dispersion with multiple pollution sources,which depend on the physical truth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inside mine.Finally,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optimized model,simulating the content of air pollutants inside min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a day by using MATLAB.As the result suggested,optimized Gauss expansion model do have some application value to evaluate the air quality inside mine in theory.Air pollutants are multi-sources,and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ants can be different as well

[Key words]mining air; pollutants; Gaussian expansion model; sourc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的强度和力度不断的增加,在井下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了人体健康损害、劳动力下降从而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怎样改善作业环境质量,明确工作面中污染物的来源、成分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井下空气空气污染物的研究与评价工作中,前人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海桥等人研究分析了矿井风流的年龄和矿井空气的品质[1];褚召祥、姬建虎等人综合的考虑了空气温度、湿度以及焓等参数,提出了以矿井空气吸热能力来衡量矿井工作热环境[2];刘伟强、周英烈等人基于物元模型,结合相应权重得到关于井下空气品质标准等级的关联度,最终求出井下空气质量的评价结果[3]。以往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高斯扩建模型,将其运用到了井下空气的研究与评价当中,并且针对该模型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井下空气污染物普遍存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现状。最后,运用MATLAB对矿井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污染物进行了模拟评价。

1 高斯扩建模型的建立

1.1 高斯扩建模型的导出

由正态分布假设可以导出下风向任意一点X(x,y,z)处污染气体浓度的函数为[4]: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顶底板、围岩的存在污染物扩散是有界的。故假设地面是一镜面,对污染物气体起全反射作用,并采用像源法进行处理。

任意一点p处的浓度为两部分的贡献之和:一部分为底板反射作用增强的污染物浓度;另一部分是自由空间内的污染物浓度。该处的污染物浓度就相当于不存在限制时由位于(0,0,H)的实源和位于(0,0,H)的像源在P点处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之和。

实源的贡献为:

像源的贡献为:

故高架连续点源高斯烟云扩散公式为两部分之和得:

1.2 烟云抬升高度计算

烟云抬升高度的影响因素包含许多,主要有:污染源的初始速度和方向、井下环境风速及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率、排放口直径、温度、初始温度以及井下空气的稳定性。根据大量的现场实验和工程实践,可得烟云抬升高度的近似计算公式为:

式中γ1、α1、γ2及α2称为扩散系数,由实验确定系数,在相当长的x距离内为常数。

2 建立优化的高斯扩建模型

将1中已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实践当中,发现高斯模型的峰值几乎全部低于实测值,峰值浓度出现的距离较实测距离相差较远[5]。针对当前普遍使用的烟雨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偏差的缺点,现对已建立的高斯扩建模型进行优化处理。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除了模型本身的误差外,还可能与抬升高度H和平均风速u的计算方法存在误差有关。此外,高斯扩散模型中仅考虑了风速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未能考虑到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本身以及井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如高湿高热的环境、掩体裂隙的吸附、污染物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就上述误差的原因,对现在的高斯扩建模型进行如下的优化改进:

由于抬升高度与污染物浓度成反比关系,可以设

结合上述公式可得抬升公式:

因此抬升的平均风速为:

污染物扩散层的平均风速为:

将式(4)带入并积分得

式中:T为风速垂直变化参数。

高湿高热的环境、岩体裂隙的吸附、污染物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等因素造成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会造成源强Q发生变化。引入削减系数为λ,表示高热高湿等因素对污染物浓度削减作用的大小,λ与各因素强度的关系是:

式中:P,R,…,N为各因素的强度,a,b是经验系数,分别为a=1.5,b=0.5由于各个因素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减小,所以对源强的修正为:

综上,优化后的高斯扩建模型为:

3 多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的建立

井下生产中掘进、凿岩等环节生产大量粉尘,因此井下空气污染物不是单一的。

据多污染源排放和井下环境特点,建立工作面多源排放空气污染物的平流扩散方程。

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手井下风的平流和湍流扩散影响,建立直角坐标系,取x轴与风向相同,因此湍流扩散可忽略,且风速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不随时间变化,为定值。则从污染源排放气态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遵从平流扩散方程:

4 工程实例

当风速为km/s时建立上风和下风L公里处,污染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据假设,风速沿x轴正方向,恒为正;对上风向L公里处的有害气体浓度计算时,方向沿x轴负方向,为负;对上风向L公里有害气体浓度计算时,方向沿x轴正方向,为正。因此问题转化为求(L,0,z)和(-L,0,z)两处污染气体浓度,则污染物质浓度的预测模型为

运用MATLAB程序将相应数据带入,得某矿井在早8点、中午12点、晚9点空气污染浓度分布图(见图1、2、3)

5 结论

(1) 本文考虑风速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和污染物扩散过程中污染物本身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对抬升高度H和平均风速u的影响,改进了计算方法,将模型本身的参数与环境因素相结合,得出优化的高斯扩散模型

(2) 基于优化后的高斯扩散模型计算方式,对不同因素影响下井下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给出更精确的计算模拟方法,优化后的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提高空气污染物的计算精确度。因此,对提高井下空气污染的控制水平和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桥.矿井风流年龄与矿井空气品质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8(5):24-27

[2] 褚召祥,姬建虎,张习军.矿井空气吸热能力分析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70-73

[3] 刘伟强,周英烈.基于物元模型的矿井空气品质综合评价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5,35,(3):61-63

[4] 张斌才,赵军.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烟雨模型及其GIS集成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5):17-19

[5] 孙志宽.高斯烟雨扩散模型再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5:107-109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章良(1975-),男,福建仙游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陈菁(1971-),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福建 莆田 35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2012年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莆田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96-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燃烧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以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等。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授课学时的限制,不能对所有内容进行详解,有些抽象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如何在规定学时内深入浅出地阐明问题,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并建立起合理的考核方式,就成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1]

莆田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定位为“工程性”和“应用性”,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就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究,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意性地授好第一堂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在第一堂课先通过三张PPT,以声音、照片、动画等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给学生形成强烈视觉、听觉冲击的同时,引发其内心的思索。

第一张PPT以醒目的黑体字打出几个数据:五天、五周、五分钟。学生对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借机提问:关于生命的极限,同学们了解多少?以上几个数字代表了什么?学生热烈讨论,纷纷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点评:一个人可以五天不吃饭,五周不喝水,尚可存活;而一个人如果五分钟不呼吸到新鲜空气,就会窒息死亡。学生纷纷点头,兴趣大增,清洁空气是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概念就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形成。

以上用数据说明问题是属于理性思维范畴。接下来第二张PPT给学生展示一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图片,以人文学者的形象思维方式来说明问题:酸雨使得水pH值降低,损坏鱼的脊椎和骨骼,使鱼畸形,成驼背甚至死亡;大气污染严重腐蚀建筑物,人文古迹遭到惨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变多、各种疾病增加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重后果。这些图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学生感到震惊。教师此时做进一步地深入引导,阐明世界范围内都在遭受大气污染的严重影响,由此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文化损失,中国故宫和天坛的大理石栏杆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样,就像一个长镜头,由远及近,大气污染的严重局面由单纯的理论拉近到眼前,每个人都有了一种生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为了进一步阐明大气污染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三张PPT展示一个CCTV公益广告:未来某个时代(被污染的地球很难见到绿色的生态环境)的一个拍卖会,拍卖师举起地球上最后一株没有被污染的植物,许多人纷纷起价竞拍。之后,拍卖师又举起地球上最后一瓶没有被污染过的水,拍卖价超过千万。而当拍卖师拿出地球上最后一瓶未受污染的空气时,买家们都激动了,这次看到的不是高高举起的抢拍牌,而是无数只伸向这瓶空气的手。虽然这只是一则公益广告,但是片子做得很有想象力,看后让人很受震动,深远的寓意让人陷入沉思。

这样通过上述醒目数据的视觉刺激、声音的听觉刺激和动画的震撼效果,当第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清晰的概念体系:清洁空气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无价之宝;大气污染现状严峻,污染的后果触目惊心,治理大气污染的任务刻不容缓,环境工程师任重道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基础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内容多、理论抽象、工程设计及计算量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阐明问题,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课程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是关键。

1.课程教材选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在总结每本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并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情况,最后选用郝吉明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作为教材,并配套增订郝吉明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与习题集》作为辅助学习教材。

2.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以“两个系统、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两个系统”分别为空气污染系统和控制系统。“一条主线”:污染源排出污染物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转化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污染控制技术典型污染物控制工艺。即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要经过一系列的大气传输转换过程才能最终沉降到地面,对受体造成危害,这是空气污染系统。在大气污染源章节中主要介绍燃煤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在最终沉降到地面对受体造成危害之前,要经历一系列的大气迁移、转化和沉积过程。不同气象条件下,同一污染源造成的危害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大气污染气象学章节中重点讲述各种气象条件对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接下来是污染物落地浓度估算重点介绍高斯模式,这也是在环评中经常用到的模式,由于其内容抽象,将其作为难点、重点给予讲述。

至于控制系统,按照污染物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气态污染物控制和颗粒污染物控制两大类,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有吸收、吸附和催化转化,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就是常说的除尘技术,涉及各种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计算,当前应用最广的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是授课的重点。课程最后是典型大气污染物控制工艺,联系当前大气污染控制的热点问题——火电厂烟气中硫氧化物污染和氮氧化物污染以及越来越引起关注的汽车尾气污染,将授课重点是以上几种大气污染物的单独控制工艺和联合去除工艺,并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灵魂

1.将互动式教学引入课堂

互动式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2]以大气污染气象学章节为例,讲述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可有意设置问题,例如“下列哪个气象条件下大气处于最不稳定的状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和总结,这样对于抽象理论问题的理解就由短时记忆(死记硬背)转化为长期记忆(理解记忆)。

2.板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工艺流程、设备外观及内部结构等,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和直观展示可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尽量地多传授科技前沿知识。但不足之处是授课节奏偏快,对于难点问题学生思路往往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板书正好弥补了多媒体授课的弊端,如对于一些难点问题及公式推导,授课节奏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及时调整。[3]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可充分利用莆田学院课程建设平台——天空教室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随时学习,自由下载,提前预习并复习,师生还可利用其中的助学模块进行沟通和交流。

3.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此,借鉴“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教学方法,采用“做中学”的方式,[4]通过课程综合实验、设计实验、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将课堂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四、多元化考核指标的改革,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手段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克服现行考核指标单一化弊端,实行考核指标多元化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理论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从单纯笔试向多元化考核形式转换,包括上课提问、平时作业、平时小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期末成绩仅占总评成绩60%。

第二,理论考核的题型从客观题为主转向创新能力和综合判断分析能力检验,这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根据实施能力、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报告等方面考核,并综合考虑团结协作、竞争意识与最终效果等,实现考核指标多元化,力争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学期结束教师要对试卷做全面分析,包括学生得失分情况,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同时要认真总结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结束语

以环境工程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结合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笔者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可行的见解和主张,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鹏,徐小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石子河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S1):69-70.

[2]任晓莉,郝瑞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3):68-70.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9篇

第一节空气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的组成。

3.疑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

4.解决办法:

(1)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空气成分的发现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生对空气及其成分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边讲解、边实验、边引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而得出结论。

(3)以投影或录象的形式讲述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或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或组织学生对当地有关的企业所造成环境污染做一调查了解,以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4)至于实验中为什么以红磷做燃料,而不用碳、铁、硫等,待学习完氧气的化学性质就会解决。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这一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又是初中化学中讲授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始。本节介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最为熟悉的空气,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氧气的有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为了分散重点,本节就可以介绍几种元素的符号,如O(氧)、N(氮)等。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有燃烧现象

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粉末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

3.描述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小结]:观察、描述燃烧现象的方法:

(1)光、焰、色;

(2)放出热量;

(3)生成物的色、味、态。

[提问引入]: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不过同学们对它了解多少呢?(提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提问这是空气的性质),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共同组成的。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讲解]:在学习空气的组成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个概念。

[板书]:1.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举例]:以1L空气中含0.21L氧气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

[讲解]:下面继续看空气的组成。通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测定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教师活动]: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利用图片或录像来讲述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及杂质

%78%21%0.94%0.03%0.03%

[板书]:

[学生活动]:打开课本P7阅读[试验1-1]。

[板书]: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师活动]:介绍实验装置及原理,演示[实验1—1],按以下三步演示:

1.实验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罩外空气中一样。证明罩内气体为空气——空气的检验方法。以水面为基准,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2.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方法观察、描述燃烧现象,并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罩内体积1/5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束后,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熄灭——氮气的检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板书]: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1)发出白光;

(2)发出热量;

(3)生成大量的白烟。点燃

2.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试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

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教师活动]: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利用投影或图片介绍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环保知识。

[学生活动]:讲述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讨论发生在身边的能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划出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来源。

[板书]:1.空气的污染主要分为: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沙尘等。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四)总结、扩展

本节的重点是空气的成份,但应注意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如果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氮气各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呢?(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氮气、空气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燃料之所以选择红磷是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而无气体生成,能使钟罩内压强减小。

四.布置作业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079-02

引言

空气污染是空气质量中的常见现象,空气污染从古代就有,只是以前空气污染的程度小,人们的生活水平低,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社会中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放任空气污染,走国外城市“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因此必提高治理空气污染的意识,完善城市空气污染监测方法,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笔者就这些方面在下出具体的探析。

1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和特点

1.1 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根据近期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监测报告现实,现阶段城市空气污染总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还有改善的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具有一定规模,国家政府对城市空气污染做出了改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几年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因素,使得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因此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做出了明确地规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铅、氟化物等十种污物的浓度不能超过规定限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空气污染物最主要的还是可吸入颗粒物和悬浮颗粒物,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较高,酸雨范围和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大约为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1.2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特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占有率逐年增加,但是部分人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造成了城市空气污染,从经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缺乏城市空气质量的意识,在空气治理过程中技术水平也整体落后于发达国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绿化面积少。城市人口众多,各种建设用地都很紧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城市绿化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人均绿化面积很少,绿化植物的作用就是进行化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但是有限的城市绿化不能满足城市空气污染的净化,所以城市中单位空气面积的污染物占空气的浓度极大,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2)城市规划不合理,缺乏整体意识。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管理者缺乏整体意识,大城市的发展就是“摊饼”式的对外扩张,新兴城市没有整体合理的布局,粗放式管理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普遍超标,成为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另外根据最终的环境监测报告显示,部分地区空气恶化的趋势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化物的浓度降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的城市,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三级标准的城市数量,占调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该数据是根据全国三百五十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总结出的,具有权威性。

2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

现阶段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简单评价和综合评价,其中简单评价分为单因素和单指标,综合评价主要因素是多因素和多指标,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可以采用新式监测方法或者完善已有的监测方法,主要目的还是真实可靠地监测空气质量。

2.1 指数法

指数法主要内容是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时,根据在现实生活中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和空气质量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法得出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方法,指数法主要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1)单因子指数法。顾名思义,单因子指数法就是采用对照比较法和概率统计法进行比较,对单个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进行分析,该方法的优势简单明了,可以快速了解污染物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但是缺点就是不能整体分析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2)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以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为基础,通过公式运算得出的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该方法还可以细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表现为两个方面:环境空气污染指数仅仅依据的是采集数据的最大值,不注重其他方面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作用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指标评价中;综合污染指数法的优势可以准确表现出各个污染物之间的比例,可以体现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次要来源,该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各污染物在总体里的比例变化情况。

2.2 复杂数学模型评价法

(1)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考虑的是各部分的关联性,在评价过程中做到了定向、定量的针对性,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反应时间、空间等因子的相关性,可以清晰明了地观察不同因子的关系,但是该评价法也有一定的劣势,在采用线性加权模型的情况下,污染因子权重较少,然而污染因素较多的时候,评估结果会失去真实性,部分真正的有用信息不会得到重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造成误差。(2)灰色系统法。灰色系统法主要作用是利用推理知识进行的空气质量的推演,主要内容是通过已知的部分信息、数据,运用灰色系统法的推演知识,对系统中的行为和规律详尽的描绘出来,但是灰色系统法推论出的现象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判断出的现象与真实情况有一些误差,这并不妨碍灰色系统法成为目前较好的城市空气监测方法之一,该方法的实践操作方法分为灰色聚类法和灰色关联法,完成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的任务。(3)物元分析法。物元分析法相当于一个运算模型,在进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过程中将物元分析法中的评价标准、指标、特征作为物元,统一进行分析管理,运算出的节域、权重建立健全评估模型,就可以得出想要的结论,物元分析法关联度的最大值对应级别应该为评价级别。

2.3 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方法的注意问题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规模、城市功能区布局、产业结构分布都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进行调整,达到最优的局面,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要注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又要注重监测点周边环境的稳定性,保障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评估正确的结果。(2)对于污染区域的监测点安排,要摒弃错误思想,主要包括城区边界地带污染较小的意识,保证监测点符合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合理,准确。(3)要根据城市人口和工业分布合理安置空气质量监测点,具体操作如下: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适当的增加监测点,可以更好的得出人们生活活动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在工业密集分布的地区,在工业区周边和中心地带增设空气质量监测点,以便更好地做出工业活动对空气污染的评估报告。

3 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源

运用各种空气污染监测方法,全天候监测城市空气的质量,保证对整个城市的空气掌控,一旦某些区域发生空气污染的现象,城市空气监测部门一定要做到及时曝光,让社会的舆论道德压力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将空气污染源扼杀在萌芽中,并且还可以唤醒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用整个社会的力量去保护空气质量安全。

3.2 加强防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汽车保有量基本饱和,大量的汽车不仅使城市交通变得拥挤,汽车尾气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机动车环保制度,采用限制行车区域、时间等方式,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大力扶持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以及共享自行车等一系列手段,根本目的就是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3.3 加强防治工业对空气的污染

政府要制定有关工业排放废气的准则,使工业废气的排放能被自然环境净化,对于重度污染工业可以搬迁到远离城市的区域,对于城区工业的废气排放,一定要严格监测,发现企业违规排放要严肃处理,不能给企业留下侥幸心理,并且还要鼓励企业发展新型废气处理设备,尽量杜绝工业对城市空气污染的现象。

3.4 加强城市绿化规划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是净化城市空气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时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预留出足够的绿化地区,并且合理规划绿化地区的分布,实现绿化的功能最大化。

4 结束语

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因此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不仅解决了城市居民关注的民生问题,而且可以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社会应该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蓝天,本文就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具体探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庄素敏.基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化监y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2):110-111.

[2]洪千淇,刘萌萌,王尧.浅谈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162.

[3]侯洪刚.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4(03):151-152.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空气污染,室内;甲醛;苯;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22.2 G 4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68-02

中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特殊人群,免疫功能不够完善,抵御各种疾病侵袭的能力较成年人弱、易感性高,容易患病[1]。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2-3]。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许多针对教室空气质量的调查,现有文献大多集中在对教室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参数的研究[4-10]。随着经济的发展,由装修引起的教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笔者对北京某城区内的20所中小学教室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浓度进行了监测,为相关机构完善学校教室空气质量标准,促进教室的合理装修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北京市某城区选取中小学校20所,其中1 a来有装修行为和无装修行为的学校各10所,每所学校选取主要教学楼教室4间为监测点。对进行过装修的教室内的装修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装修时间、装修材料、家具等。室内温度在20 ℃~25 ℃,相对湿度在20%~30%。

1.2 方法 监测指标为空气中的甲醛、苯、TVOC。其中甲醛监测依据GB/T 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苯监测依据GB/T 11737-19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TVOC监测依据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2 结果

2.1 甲醛污染现状 在受检的20所学校内,无论1 a内是否有装修行为,教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0.08 mg/m3,甲醛最大监测浓度为0.06 mg/m3。

2.2 苯污染现状 在受检的20所学校内,无论1 a内是否有装修行为,教室内空气中苯浓度无明显差异,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0.09 mg/m3,苯最大监测浓度为0.06 mg/m3。

2.3 TVOC污染现状 在受检的20所学校内,1 a内进行过装修和没有进行装修的空气中TVOC浓度有较大差异,没有进行过装修的教室空气中最大TVOC浓度为0.56 mg/m3,均未超标;1 a内进行过装修的教室空气中最大TVOC浓度为1.14 mg/m3,超过国家标准限值0.6 mg/m3近2倍,装修后3个月内空气中TVOC的浓度普遍较高,超标率高达78%。

3 讨论

3.1 装修行为会引起教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研究表明,教室空气中的污染物除了现有文献中涉及的二氧化碳、细菌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参数外,还有由于装修引起的挥发性有机物,1 a内进行过装修的教室空气中最大TVOC浓度为1.14 mg/m3,超标率高达78%。说明学校的装修行为会引起教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3.2 学校装修引发的空气污染物的特殊性 在1 a内装修过的10所学校中,尽管TVOC浓度普遍较高,但调查结果显示甲醛和苯的浓度并不高。甲醛浓度偏低与教室装修特点有关。与普通家庭和办公室装修不同[11],学校装修主要以刷墙和更换桌椅板凳为主,使用的人造板材数量较少,因此甲醛浓度不高;苯浓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许多涂料生产厂家选择甲苯作为苯的替代物有关,TVOC色谱分析中甲苯所占比重较高也说明了这一点。

3.3 学校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随时间推移可逐渐改善 在1 a内装修过的10所学校中,有3所学校的TVOC浓度并未超标,这3所学校的装修均在0.5 a以前,而其他7所学校均在3个月内进行过装修。说明随着装修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会逐步下降。

3.4 急需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学校教室装修污染 学校的装修行为会引起教室空气污染,危害学生健康,因此,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采取相关措施控制教室装修污染。

由于学校的装修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暑假,而开学时间是不变的,学校不像家庭装修能自由安排入住时间,因此学校在装修时应选用环保的装修材料。在投入使用前,由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进行空气监测验收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温室气体;环境保护优先;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081-007

引 言

我国举世瞩目的雾霾问题,以及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加速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进程。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舟山三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超标城市比例为95.9%。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4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6.2%。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NO2。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也迅速攀升,2013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增至37.5亿吨标准煤,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4.4%。根据201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信息,继2011年超过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其2013年的能源需求,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2.4%,占全球净增长的49%。与此同时,能源结构存在着对煤炭的深度依存,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仍然偏低,2013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9.8%,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分别是66.0%、18.4%和5.8%。从《大气污染防治法》本身来看,也有进行及时修订的必要。1987年制定和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经1995年和2000年的两次修改,但均是对1987年旧法的小修小补,且距今已逾15年,其立法滞后性日益突出。首先,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法律规定明显滞后,甚至存在立法空白。一方面,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的两控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4%,不能适应总量减排的需要。而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等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措施不够完善,污染严重区域缺乏联合防治机制,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另一方面,现行法未能对新时期复合型的大气污染问题予以回应,缺乏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等前端源头治理的要求,也没有能对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实施协调控制。(1) 其次,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措施未能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致力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国家立法和行政机关采取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制度措施,例如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创新重点大气污染区域的联防联治,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加强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及信息制度的建设,积极促进和保障清洁空气科学研究。这些卓有成效的制度措施,亟待国家层面法律的确认。最后,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大气污染物质往往会通过迁移转化为土壤或者水体中的污染物,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应考虑到其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其与环境保护法、能源法,以及正在起草的气候变化法等部门法律之间也具有极强的牵连性,但现行法并未能与该些法律形成协同配合。

2014年11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7章66条增为草案的8章100条,是该法自1987年施行至今的第三次修改,首次全面修订。草案对既有条款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删、调整和重新建构,强化了企业、政府和公众的责任,补充完善了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区域联合防治、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等具体制度和措施,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对公众关心的雾霾问题进行了回应。(2)但从学界反应来看,修订草案在这些方面的补充或者修改还很不够,难以改变目前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局面,难以满足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甚至一些学者建议,把法律名称修改为《清洁空气法》或者《大气环境保护法》,然后在新的架构下大修大改。[1]对修正案的不同意见表明,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基本问题上,学界尚未达成共识,需要从学理上进行澄清。

一、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宗旨

及其应确立的基本原则

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中,将此次修法的目的定位为“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制度措施。”可以看出,本次修法应当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新时期复合型大气污染困局的破解。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宗旨

学界针对草案意见稿的争议、批判表明,从根源上看,是对于修法宗旨尚没有达成共识。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宗旨体现为三点,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法”,以解决新时期具有多源头、跨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实践导向,同时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大气违法成本。

第一,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这就意味着,此次修法不能是小修小补,而应是对于大气环境治理法律规范体系的重构。有建议将法律名称修改为《清洁空气法》或者《大气环境保护法》,然后在新的法律架构下大修大改。综观整个法律文本,可以发现,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立法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本文认为,虽无须过多异议、争论法律名称,但在修法思路上,应采行综合性清洁空气立法模式,在预防、治理大气污染之外,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以促进大气环境空气质量的保护、改善,保障公众健康。

第二,以日益严峻的新型大气污染问题作为修法的实践导向。修法的目的,在于对法律制定之初未能预料到的现实情况予以修正、进行回应。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目的在于及时规制日益严重的煤烟型污染,其中很多条款都是直接规制燃煤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新时期,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多污染源叠加、多尺度关联、多过程耦合、多介质影响的复合型特征,因此本次修订应加强对多源头的治理,并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以及其他跨区域性大气污染等问题予以有效回应。

第三,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大气违法成本。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源头治理薄弱、管控对象单一、属地管理局限、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我国大气环境的持续恶化的局面。因此,本次修订应当强化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责任,包括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做好政策、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加大大气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遵守和执行。

第四,协同管控大气污染,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第2条写道,“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把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质相并列,传递出立法者对两者进行协同管控的意图。尽管学者对温室气体是否为污染物质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影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温室气体进行规制,如果法律对其进行授权的话。本文主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污染物,理由如下:一是科学证据表明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对人体健康和公共福利具有危害性,美国联邦环保署(EPA)于2009年12月发表的温室气体危害性发现报告,报告认为温室气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二是2007年马萨诸塞州等诉美国环保署(Massachusetts vs.EPA)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确认二氧化碳为污染物质;三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庄重承诺了温室气体强度减排目标,法律上有必要对温室气体进行规制;四是环保部门负责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管理是恰当的行政管理部门,因为它具有监测网络,从技术层面来看,增加部分温室气体的监测并非难事。因此,从法律上来明确温室气体的属性,有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顺利进行。退一步来说,即使不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是污染物,也应将其纳入污染物管理,否则不利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气候变化法的制定将需要一个过程,即使顺利通过,也不会是一个具有较强可执行性的法律,如何对温室气体进行监测之类的条款基本上不会涉及,必然需要等待其他配套法规来实施,这样更加旷日持久。由此,将温室气体问题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之中进行协同管控是一明智之举。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

结合新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规定和学者的主流观点(3),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明文确立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1.大气质量优先原则。法律的目的或者说功能,在于“发现并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不同类型的利益,或者以最小限度的阻碍和浪费来尽可能满足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2]284。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折射到法律语境中便可以转化为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关系。生态利益作为一种新型的利益类型,应归属于庞德所理解之社会利益,即它是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为维护社会秩序、社会正常活动而提出的需求或愿望。它是人们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提出的满足其正常生活的生态方面利益之整体,主要有保护资源之利益、享受良好环境之利益等,有学者称之为生态法益或环境权益。它不同于直接从个人生活本身出发以个人名义所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也不同于从政治社会角度出发以政治社会组织名义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2]284-288在秉持人类中心主义的法律视角中,二者均具有正当性,很难说哪种利益应处于绝对的优先地位。因此,当两者不一致,甚至发生冲突时,便需要给出处理这种矛盾的具体规则,如果无法给出具体规则,最起码应当确立一项基本原则予以规范。《大气污染防治法》涉及人类社会对大气环境容量的利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防治、恢复和改善,应当确立由《环境保护法》第5条所提出的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坚持大气质量优先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开发利用原则,因为,清洁的空气是公民健康环境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的健康权优先于发展权和经济权利,当其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大气质量。保护大气质量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环境职责,大气质量与其他环境质量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物品。其次,应当坚持大气质量维持原则,对那些大气质量优良的区域,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有义务维持和改善现存的大气质量,不可以让大气质量下降。

2.大气污染预防原则。预防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防止产生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事先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中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的或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理。[3]178预防原则应当成为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内的环境保护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具有统摄地位,其涵盖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预防性法律制度,生态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草案意见稿第2条明确了规划先行原则,并增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一章,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增加了规划环评,在具体污染防治措施中,也体现了预防原则,如增加了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风险评估制度。

3.大气环境治理共同责任原则。大气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多样性与整体性导致了其发生原因的复杂性、损害后果的严重性与承担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其责任承担主体的多元性与承担方式的复合性。将其反映到法律原则之上,便是“共同责任原则”,即大气污染或环境破坏的法律责任应当由造成该污染的行为者或从中得到利益者共同承担的准则。例如,集体负担原则,是指在损害者难以确定的前提下,由造成同一损害的全体损害者负担防治、治理费用,如多个企业共同对大气污染承担法律责任;共同负担原则,由多个污染者造成损害而责任人无法明确的情况下,应当由造成损害的社会共同体负担有关费用,如当前造成北京市的雾霾污染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全体机动车使用者应当相应地承担由机动车尾气而导致的那部分损失;受益者补偿原则,是指从环境损害避免或者减轻措施中得到利益者,应当对为此付出代价者支付一定补偿,主要体现为横向或者纵向的大气环境生态补偿制度。[4]例如,在大气污染区域联合防治的机制下,为减排大气污染物质而付出代价的区域或者企业理应从受益地区获得补偿。

4.大气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既是法律赋予公众的一项权利,也是公众应当积极履行的一种义务。草案在这一方面的规定较为乏力,仅有第7条第4、5款的规定,即公民有检举、控告并获得奖励的权利。本文认为,应当在新法中增加旨在提高公众大气环保意识的环境教育条款以与未来可能出台的环境教育法形成衔接,拓宽公民获悉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渠道并建立大气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与新环境保护法形成衔接,此外,应当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参与制度、过程参与制度和末端参与制度。(4)

二、治理机制:多元化大气环境

治理机制的立法构造

兴起于20世纪末的治理浪潮,为社会管理带来了新思维,开启了不同于“国家”和“市场”的第三条道路。检索各种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治理,有种种理解,也有种种用处。但存在一种基本的共识,即治理是统治方式的一种新发展,其中的公私部门之间以及公私部门各自内部的界限均趋于模糊,它所创造的结构或秩序不能由外部强加它而发挥作用,是要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相互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5]可见,治理强调的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为克服国家作为单一治理主体带来的弊端,各国将市场机制的引入、培育奉为解决政府失灵的圭臬。但事实证明,市场机制也并非万能良药,在关涉公共环境问题的方面难免显得孱弱,特别是在作为公共物品领域的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环境问题的公共治理理念应运而生,并推动着环境保护从行政管制模式朝着开放性、参与性、协商性、合作性和包容性的社会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6]新环境保护法提出的“多元共治、社会参与”新型环境治理机制,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提供了指导方向。本文认为,应当在广泛的主体参与、沟通和协商的实践理性基础之上,以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工具以及治理规制为支点,建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大气环境公共治理机制。

(一)多元化大气环境治理主体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主体

在共同治理目标的支持、指引下,公共治理范式试图描绘、构建一种多中心的合作、互动、协商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公共事务便成为政府及其行政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处理的对象,且其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非政府单向度的强制性权威和制裁,而是表现为社会对话、沟通、协商的法治和民主机制。具化到大气环境公共治理中,伙伴关系有两种,政府内部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作为大气环境治理主体,与市场、社会主体之间就大气环境治理达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将上述伙伴关系中的治理主体确认为法律主体,并赋予权利、课以义务,以实现多元共治大气环境。综观草案,可以发现,涉及企业的法律责任条款共有25条,而涉及政府的仅有2条,而且缺乏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建议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细化其行政违法或者不作为情形,并课以法律责任;增设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章节,并确立大气环境公益诉讼之规定。

(二)综合性大气环境治理手段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制度

污染治理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为建立健全大气环境治理工具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大气污染的负外部性以及大气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政府规制成为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而产权理论中的科斯定理自然成为支持大气污染治理市场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7]风险社会的存在,也使得社会机制成为大气环境公共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治理手段。通读修订草案,可以发现,其中仍然呈现的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污染企业为规制对象的单一化的威权体制特征,统治方式仍以行政规制为主,而市场激励、社会保障机制明显不足。建议在完善行政主导大气污染规制制度措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市场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研究大气环境生态补偿、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大气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大气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大气污染税等法律制度,并深入分析其入法的可行性。

(三)确保大气环境公共治理得以有效实施、运行的治理规制

大气环境治理的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则的规制、调整。由前文所述可知,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其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立法存在衔接、配合问题。修订草案意见稿第2条提出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放在一起,予以协同控制的思路,就势必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法与能源法,甚至是未来可能出台的气候变化法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新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的创新性规定,可以也应当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予以回应,修订草案吸收了按日计罚和治安拘留规定,但却回避了有关公益诉讼、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规定。本文建议,修订草案应该在新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积极吸收更多的创新性规定,并通过法律条款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以确保衔接和配合。

三、政府责任:完善政府大气治理

法律责任的理由与建议

无论是英美国家提倡的“公共信托理论”,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所确立的国家义务理论,均对政府环境责任起到了理论上的支撑作用。在英美国家,“公共信托”理论是支撑政府环境义务和责任的主要理论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政府作为环境资源这一全体共有人的受托人而享有管理的权力,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政府的环境义务及责任理论可以从国家义务理论推导出来,具体而言,这种义务包括国家的积极保护义务、消极不作为义务和给付义务。[8]我国目前的大气环境法律责任以规制污染源企业为核心的单向度的行政主导模式为特征,针对排污企业的法律责任条款很多,而有关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定却十分原则。过于浓厚的行政化色彩,难免造成了监管者被捕获、政府失灵的问题,使得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权力寻租”或轻微的行政责任掩盖了排污缺陷。[9]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指导下的新型大气环境公共治理主张“多元共治、社会参与”,法律责任机制作为治理规制的重要一环也应当兼具整体性和体系性,进一步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便成为实施大气环境治理的应有之义。更何况,作为环境保护主导力量并拥有强制力的政府,在很多场合恰恰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来源,完善环境法律责任便成为控制“脱缰”政府的利器,得以将政府强劲的行政权力运行纳入法治的轨道。(5)综观草案,可以发现,针对政府的环境法律责任,虽有所调整、更新,但仍然存在明显缺陷。

第一,辖区内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草案第4条规定了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政府大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依据。为确保公众参与,草案规定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对于未能完成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应当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并负责落实。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产生的依据,是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其本质目的是通过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来落实地方政府对大气环境保护的法律职责。通过对草案的分析,有两点不足,一是未能就其与现行的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的关系作出规定;二是草案规定的考核结果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可能无法真正落实政府环境责任。应当结合现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于提出整改措施后不落实或落实后仍不达标的地方政府采用“区域限资”、“区域限批”措施,结合新环保法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可采用如任免升迁、物质奖励、引咎辞职等政治责任的形式予以规范。

第二,城市人民政府限期达标责任。修订草案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使空气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步改善。为确保这一责任的落实,修订草案第11条针对城市人民政府设置了限期达标的责任。根据规定,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并按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实现限期达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开,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草案第15条第2款规定,有关城市人民政府未完成限期达标任务的,由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监察、人事等主管部门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向社会公开。对于草案的这种制度构建,我们存在两点疑问,一是它能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保障限期达标计划的落实。根据草案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并不负有限期达标责任,同时一部分城市人民政府的限期达标计划仅需要报环保部备案,建议将限期达标规划的责任主体扩大至省一级人民政府,由上一级环保部门审查拟备案限期达标计划的可行性。二是对于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城市人民政府,仅以约谈予以约束是否合适与足够。首先,约谈并不是一种正式的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容易使得被约谈对象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量,忽略依法行政的问题,不区分合法企业与违法企业,而一并予以限期整改、关停。其次,约谈产生的是政治压力,没有体现经济制裁,建议仿行美国大气环境治理中州实施计划,对未完成限期达标计划的地区实施经济制裁措施,主要是区域限资,即限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该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

第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责任。修订草案增设第五章,规定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要求重点区域应当制定联合防治行动计划,提高本区域产业准入标准,并在规划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建立起区域协作机制。但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缺乏有关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法律责任规定,这无疑会制约制度目标的实现。因此,建议在法律责任部分,应当设立专门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责任,如针对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方面设立一些新的责任。[10]为体现区域公平理念,国内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应当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共同责任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两点,一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调共同责任,强调该责任是各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的监管责任。二是这种共同责任是有区别的共同责任,这种区别责任是由不同行政区域的发展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历史和现时差异所决定的。应当充分考量重点区域内不同政府辖区内排放对污染的贡献,并据此分配责任份额。

第四,国家大气污染防治保障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撑,自然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法制保障。为确保大气污染科学研究的有效开展,美国政府通过《清洁空气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在负责制定全国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计划的同时,要求联邦政府积极开展各项大气污染科学研究。我国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科学研究,如环保部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而开展的《清洁空气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2013―2017年预期投入经费10亿元,以突破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综合减排、空气质量监测与污染来源解析、重污染预报预警与应急调控、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等技术任务,并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并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实施工程示范。本文建议,应当在立法中确立国家保障并支持大气污染科学研究的规定,确保科技治霾的法制化。

结 语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一读程序的开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讨论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本文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导向,着力解决新时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在法律原则上,建议结合新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通过法律条文确立大气质量优先原则、大气污染防治预防原则、大气环境治理共同责任原则、大气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原则;在治理机制上,建议改变现行的以政府针对污染源企业的单向度的行政管制模式,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引入市场经济激励工具和社会化的保险机制,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本法”定位,并在立法体系中与其他相关立法做好衔接、配合;具体法律制度上,本文选取两个基点,建议在草案中确立大气环境公益诉讼条款,确保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得到切实的法制保障,建议进一步完善政府大气环境法律责任,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确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国家行政权力运行结构、治理模式的选择,也有具体制度的设计,需要反复斟酌、广泛讨论,以更开放式的全方位思考,不仅是制度设计理性的要求,也是环境公共治理机制的体现。修订草案诚然有诸多令人遗憾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创新之处,如低排放区、分类污染源防治措施的改进等,囿于文稿篇幅,本文暂不作讨论。本着参与精神,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加以论述,希冀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

注释:

(1)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环境保护部部长就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作的说明。

(2)参见中国环保网:“大气污染防治法27年首次全面修订”,http://,2014-1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第5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4)有关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参见:高桂林、陈云俊:《大气污染防治公众参与的法经济学分析》,载《陕西社会科学》,2014,(11),第81-87页;李艳芳:《公众参与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3),第52-54页。

(5)有关完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理由,还可参见李俊斌,刘恒科:《地方政府环境责任论纲》,载《社会科学研究》,2011,(2),第75页。

参考文献:

[1]常纪文.《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修改建议[J].环境保护,2015,(21):37.

[2]沈宗灵.法理学[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第2版):47.

[3]曹明德.对修改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再思考[J].政法论坛,2012,(6):178.

[4]王灿发.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法学,2014,(3):46.

[5]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华夏风,译.国外社会科学,1999,(1):19.

[6]柯坚.环境法的生态实践理性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41-143.

[7]张伟伟,张宇.发达国家低碳投融资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3,(7):67.

[8]徐以祥,刘海波.生态文明与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立法的完善[J].法学杂志,2014,(7):32.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3篇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兴趣。因此,努力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笔者是广西大学《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的授课教师,鉴于《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是广西大学环境学院的首批教改课程,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该门课程近2年的教学摸索,结合广西大学讲授《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的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教材精选

结合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学科建设的情况,教材选用与教学目的是直接相关联的,选用的教材是否适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往往要以教材上的知识为基础来学习。目前,有关空气污染气象学知识方面的教材主要有:蒋维楣等编著的《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2004年第二版,气象出版社出版),李宗凯等编著的《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及应用》(气象出版社出版),吴祖常主编的《空气污染气象学》(气象出版社出版)等。通过比较,我们选用了蒋维楣等编著的《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2004年第二版,气象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国内各高校环境类专业指定的教材,其它教材可作为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时的参考书。由于广西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生对于大气污染和气象学等方面的了解很少,因此,《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比较陌生,并且其基本的理论知识牵涉到多个学科,学院给学生安排的理论学时数偏少(54学时),笔者重点讲解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关联比较密切的空气污染研究与控制等作方面的热门内容,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空气污染控制知识获得了较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插入介绍有关空气污染控制的新型设备与仪器等知识,发现该部分内容既能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扩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多媒体结合板书

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最为有力的教学方式,它是教学组成的核心部分,但是,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多媒体的使用在高等学校课堂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得板书式教学的作用似乎变小。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减少了课堂上板书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它能起到扩大学生视野的功效,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能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多和课时不足的缺点,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在多媒体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平台查阅所讲课程内容的相关图片与资料,然后合理地制作出内容比较丰富的幻灯片课件,发现这样制作出的幻灯片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对学生有很好的吸引力。例如在讲解空气污染的扩散模式时,通过幻灯片动画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空气污染物的具体传播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加能简单和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弥补了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的缺陷。另外,笔者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及时发现,多媒体使用得过多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即学生课堂上的心思不是花在学习知识上而是集中在看幻灯片上,故笔者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少量的板书,这样就可以适时地把学生从多媒体中拉回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书本里的知识中来。可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少量板书式教学为辅,教学效果将会显著的提高,把两种教学方式一主一辅结合起来,既能丰富课堂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强化师生互教培养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以往教学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往往是边听边忘,左耳听进右耳听出。这种灌输方式的教学效果欠佳,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较低,这是因为教师的过分主动而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学习知识的依赖性。笔者在《空气污染气象学》的教学中根据广西大学新课教改的指导思想,采用师生互教进行课改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彼此间的评说与打分,使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笔者正是采用这种相互合作和帮助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各方面的素质在很大程度的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首先,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提高很快。在师生互教中,学生与学生和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可以相互切磋学习,在活跃与和谐的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得到提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其次,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得到提高,因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和鼓励,最后对各组的学习情况作综合分析,这样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不过,在教学过程笔者发现,我们环境学院的学生对《空气污染气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相当欠缺,由于考虑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有一部分知识需要教师强加给学生去学习与掌握,因此,笔者对这些基本知识采用灌输式。总的来说,笔者采用在师生互教中适时地穿插少量的灌输式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后普遍反馈出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很满意、觉得学习很轻松、对知识的掌握较以前要容易得多。在师生互教过程中,对于一些表现较好与教师互动性好的学生,笔者积极鼓励这类学生并给予提高平时成绩的政策。在《空气污染气象学》教学中,笔者采用师生互教,展现了一种开放式的教学途径,即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取得了该门课程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学

《空气污染气象学》的理论性很强,课程中的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去理解,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可以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的。在《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的教学优化中,结合广西大学环境学院的实际情况,笔者主要从两个几方面着手优化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第一个方面,鉴于环境学院有限的实习经费,笔者结合经费使用情况安排学生去做有代表性的课程设计,如火电厂高烟窗污染物排放模式计算等,通过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对《空气污染气象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好和对其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作用的认识更为深刻。第二个方面,笔者积极联系气象部门如南宁市气象局等,同时积极联系已毕业的在气象及环保相关行业工作的学生,然后安排在校学生去这些部门去参观它们的空气污染物监测设备、了解相关企业的日常工作流程等,通过实习参观后,大多数学生反映能更容易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践证明,以上课程设计和参观可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中各类污染物的扩散原理、相关参数及控制技术等的理解与掌握。

五、考核方式优化

以往的考核方法一般是将期末考试成绩得分评为学生的最终课程总评成绩,不仅会导致将平时表现突出但期末测试发挥失常的学生“一棒子打死”,而且也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普遍现象,可见这种考试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空气污染气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笔者已意识到这种考核方法的缺点,相应地对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一定的改良,笔者采用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测评占60%的方式,合理地评出学生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学生互教等;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和学习本门课程热情高的学生,尽量地提高其平时成绩。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试卷的得分情况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试卷中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构思该课程今后的教学及考试改进措施等,做到了使考试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 羰基化合物 甲醛 挥发性有机物

一、研究背景

1.背景介绍

家具装饰污染是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随着人们居家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逛家具城。在家具、装饰品云集的家具城,空气质量又会如何呢?它的污染特点是怎么样的呢?对此,我们挑选了北京 “城外诚”家具城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家具城调查的主要方法是:空气质量检测和调查问卷法。

3.研究思路

(1)常规项目检测(甲醛、TVOC)

分别于2009年7月19日、7月29日、8月6日和8月12日到北京“城外诚”家具城,分展区对其室内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实地检测。

(2)空气中羰基化合物检测

于2009年8月6日对家具城内6个主要展区进行羰基化合物的检测,共布设9个采样点。 (3)建议及改进措施

二、研究方法

甲醛及TVOC按照《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进行操作。

羰基化合物的采样分析方法采用美国环保局的标准方法US EPA,TO-11A进行操作。

三、结果与讨论

1.常规项目(甲醛、TVOC)检测结果分析

表1是4次采样各展区在营业时间内甲醛和TVOC浓度的平均值。从中可以看出,6个展区在营业时间内甲醛的浓度差异不大,平均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超标)2-4倍。所有展区的TVOC平均浓度超标3倍以上,其中欧美、沙发地毯、办公展区在一个浓度水平上,超标1倍左右;儿童和餐桌餐椅区在一个水平上,超标3倍左右;饰品区TVOC的平均浓度也最高,超标在7倍以上,污染状况是最严重的。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家具城的整体污染比较严重,但各展区的污染特征和程度不同。

表中数据显示,儿童家具、餐桌餐椅、饰品展区的污染最严重。这3个展区的TVOC谱图出峰比较杂乱,且高低不同。如:儿童和餐桌展区的最高峰出在11.5min左右;而饰品展区的最高峰出在21.5min左右。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由表2可以看出,在营业时间内,甲醛污染很严重。所有展区的所有点位浓度都超标,且室内的甲醛浓度远高于室外,平均值0.37mg/m3是室外浓度0.02mg/m3的近20倍。

根据表3可以得出,所有展区TVOC均有超标的情况出现,29个样品中有27个超标,总超标率达到93.1%,6个展区中有4个展区的样品超标率是100%。家具城室内整体浓度为2.66mg/m3。超标3倍以上。最严重的出现在饰品展区,最大值达到7.98mg/m3,超标12倍。数据波动最大的是儿童家具展区,最大值超标近12倍,最小值超标约30%。虽然TVOC的超标率小于甲醛,但从超标倍数的角度来看,TVOC是家具城内的首要污染。

2.羰基化合物检测结果分析

在空气中,羰基化合物虽然含量较少,但种类很多。在一定浓度时对人体的危害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因此是决不可忽视的。

如表4,总羰基化合物在室外浓度为132.51μg/m3,而在家具城内的平均浓度达到了782.01μ/m3,是室外的近6倍。

各展区的总羰基化合物的污染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欧美家具区、办公家具区、儿童家具区、餐桌餐椅区、饰品展区、沙发地毯区。

绝大部分展区(包括室外)甲醛的含量在羰基化合物中最高,但沙发地毯和饰品展区例外,此二者的乙醛浓度最高。说明家具城里浓度最高的两种羟基化合物是甲醛和乙醛。

由表5中可见,本项研究的家具城室内各羰基化合物浓度与一般办公环境作对比浓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办公环境中总羰基化合物的浓度是63.1μg/m3,而在家具城中的平均浓度为782.0μg/m3,是办公环境中浓度的12倍以上:甲醛浓度是办公室中的14倍;乙醛是办公室中的33倍:异丁烯醛、甲乙酮、正丁醛是其近23倍:己醛约是其7.5倍。

与北京市大气中的羰基化合物相比,家具城内除丁烯醛和对甲基苯甲醛浓度低于检测线外,其他物质浓度都远远高于室外大气。

四、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1)家具城室内空气整体污染水平高,个别展区(如饰品展区)污染物组成复杂。TvOC和甲醛是家具城内的首要污染物。二者无论从超标率还是浓度方面都很高。

(2)在污染物种类方面,不同展区是有相似之处的(有个别例外)。在正常营业阶段污染程度减轻,但污染物的分布和组成与开门前是基本不变的。

(3)在浓度日变化方面,规律也不同。以饰品和儿童区为例:饰品展区的TvOC浓度一直下降,而儿童展区浓度是围绕一个浓度值波动。

(4)通风和设备大换气对去除污染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无法将所有污染物降到标准线以下,且营业后污染物浓度还有回升,因此尚需改进。

(5)家具城内的羰基化合物浓度远高于其他典型环境,污染程度严重。在组成上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家具城内的羰基化合物中各物质所占比重也不同。

2.主要建议

(1)在前文中发现,家具城虽然安装了大型换气设备且每天都开启,但是效果不好,污染物依然存在严重超标。所以,建议采取增加通风口数量、加大设备功率等措施提高设备的换气效率,更高效地缓解污染。

(2)家具城的主要污染源无疑是来自展销的家具,因此,严格审核进驻厂家所产家具的质量情况可以阻止不合格的产品在此销售,不仅缓解空气污染,还使顾客能够健康居家。

(3)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定期对污染物进行抽样检测;询问、检查从业人员健康情况,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对空气进行监测。

(4)研究结果表明,家具城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室内空气标准。目前国际上也没有非常成熟可行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此污染问题,因此建议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家具城这类特殊行业的室内空气标准。

【参考文献】

1.GB/T18883-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2.Weng M,Zhu L,Yang K ec a1,Levels andhealth risks of carbonyl compounds in selected pub一1ic places in Hangzhou,China,J Hazard Mater,2009,164(2―3):700―706

3.U,S,EPA,Compendium method TO-11A,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in ambient air usingadsorbent cartridge followed by hi曲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1999

空气污染的论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霾;重污染;气象条件;空气质量预报;外源输入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020-05

1 引言

我国城市灰霾天气频发,并呈现影响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污染物浓度高等特征(唐宜西等,2013),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灰霾天气出现时,室外能见度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诱发各种疾病,严重干扰城市正常运转(白志鹏等,2006;程从兰等,2003;刘玉兰等,2012;宋宇等,2003;吴珂等,2013)。2014年,在湖南省境内发生多次大范围、 长时间的灰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准确研判污染现状及走势,开展有效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对减少灾害损失,科学降霾至关重要。以2014年6月12~17日在长沙市发生的一次重污染天气为例,对其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部门会商,对未来72 h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同时,探讨灰霾成因,以及其持续时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而深化对灰霾现象的认识。

2 研究背景

2014年6月,长沙市进入初夏,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12日12:00,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湖北省武汉市实时AQI迅速升高,18:00左右达到最高值500,污染等级为严重污染。22:00,AQI又快速回落至200左右,并维持相对稳定,详见图1。13日清晨起,我省长沙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开始明显下降,并达到严重污染等级,周边的岳阳、湘潭、株洲均出现中度污染以上天气。14日开始各地空气质量均恢复平稳,15~17日小幅波动后空气质量恢复良好,研究锁定在6月12~17日这个变化周期。

3 资料和方法

根据PM2.5浓度变化特征,结合综合的高低空气象资料和天气形势资料,解释此次重污染天气形成、持续直至结束的原因,为霾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依据。本文选取资料时间长度为2014年6月12日0:00至17日23:00;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来源于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常德市和张家界市已建成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长沙市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如图2。

4 结果与讨论

4.1 长沙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析

长沙市PM2.5质量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呈现明显的“山”字型变化特征(详见图3)。12日晚间,受污染气团影响,PM2.5质量浓度出现快速上升趋势,于12日22:00开始激增,至13日2:00达到第一个峰值(352 μg/m3),之后略有回落;随后,可能又受到小股污染气团的影响,13日清晨PM2.5的质量浓度再次上升,于13日7:00达到最高峰(549 μg/m3);峰值过后PM2.5质量浓度呈显著

下降趋势,在13日15:00出现最后第三个峰值(264 μg/m3),16时后,PM2.5质量浓度逐步下降,并趋于稳定。此次污染过程总体概括共历经四个阶段:污染前平稳期为12日1:00~22:00,长沙市PM2.5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150 μg/m3上下;污染物累计期为12日22:00~13日7:00,长沙市PM2.5浓度由138 μg/m3迅速上升至549 μg/m3,升幅达259%;污染消退期为13日7:00~14日1:00,PM2.5浓度由496 μg/m3下降至100 μg/m3,降幅达到396%;污染后平稳期为14日1:00~15日0:00,PM2.5浓度基本维持在100 μg/m3上下。详见图3。

选取长沙市10个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14日的72 h内,10个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即在12日1:00~22:00基本保持稳定,浓度在200 μg/m3以下;12日深夜,各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开始加快升高,12日23:00~13日6:00为污染物累积阶段,PM2.5质量浓度波动式上升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到13日晨6:00~7:00,10个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均达到峰值。其中,长沙市最北端的沙坪(对照点)位于污染物向南传输通道上,首先于13日6:00出现最大峰值392 μg/m3;而位于中南部的其他9个监测站点也分别于13日7:00左右达到峰值,浓度范围在386~602 μg/m3之间。

总体来看,本次长沙市1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PM2.5质量浓度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突变(图4),而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没有突发事件发生足以使全城环境空气质量严重恶化。此外,位于最北端的沙坪站点相对其余9个站点提前了1个 h达到污染峰值,表明了此次大气污染可能是输入性的,且具有自北向南的污染传输特征。

4.2 周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分析

从长沙市周边5个城市的PM2.5的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看,12日1:00~19:00,都相对平稳的变化。但从20:00开始,位于最北部的岳阳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开始变差,PM2.5质量浓度迅速攀升,到13日0:00达到峰值352 μg/m3,且较长沙市出现峰值的时间早了7 h;毗邻长沙市且位于我市南部的湘潭市与长沙市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污染气团向南推进需要时间,因此PM2.5峰值出现的时间较长沙晚了1 h,于13日8:00达到434 μg/m3的最高值。株洲市整体受此次污染影响较小,12日1:00~13日16:00 PM2.5质量浓度一直在100 μg/m3上下小幅波动,13日18:00上升至最大值240 μg/m3,峰值出现的时间较长沙推迟了11 h,且峰值浓度有大幅下降,可能是污染气团向南推进,速度快,且卷扫范围比较狭小,向东扩散效果不明显所致,位于长沙市西部的常德和张家界市由于相同的原因,受影响小,污染相对较轻,详见图5。

4.3 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卫星遥感大气气溶胶监测产品做出的后向轨迹图7可知,6月12~13日,污染气团主要来自北方城市,经湖北省传输至位于湖南省最北部的岳阳市,受偏北风影响,最早出现PM2.5污染;长沙市和湘潭市境内的主导风向仍为偏北风,PM2.5污染趋势基本同步;而株洲市境内呈现南风和北风盘旋对峙局面,南风带来的清洁气团与北风携带的污染气团互消互制,因此污染情况较长沙和湘潭市轻,且峰值滞后出现;常德市和张家界市境内的主导风向为西风,受污染气团影响相对较轻(详见图6和图7)。

从13日20:00和14日8:00ECWRF_海平面气压图可以看出(图8),6月13~14日期间,长沙市高空等压线稀疏,处在均压场控制之下,地面和低空风速较小,低层大气层结稳定,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4.4 6月15~17日长沙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4.4.1 预报研判

在对6月15~17日实况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14日为基准日,对长沙市未来72 h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报(图9)。15日,高空仍为高压环流形势,无明显降水发生,地面为均压场形势,中高空主导风向为西风,近地面静风或微风,大气稳定度较高,总体气象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PM2.5将维持较高水平,长沙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轻至中度污染为主;16日,受高空槽和地面气旋波影响,偏南风加强,并将迎来一段阴雨天气,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有所改善,长沙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17日,高空处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旺盛,中低层有切变,且有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发生;地面低压有所发展,低层湿度明显加大,垂直扩散对流加强。因此,从16日起,长沙市的PM2.5质量浓度开始逐渐下降;17日,由于出现降雨,PM2.5质量浓度迅速降低,污染过程结束。

4.4.2 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检验

根据对未来3 d的预报结果,15~17日长沙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预测15、16和17日3 dAQI等级分别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良,中值分别为155、108和87,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实测结果表明,15、16和17日3天的AQI等级分别为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良,中值分别为165、110和70,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详见表1。实测值与预测值保持较好的一致性,预报准确率较高。

4.5 本轮大气重污染特征分析

这次发生在长沙市的大气重污染天气,各方面的证据表明,是一次典型的自北向南的外源性输入过程,首要污染物为PM2.5。6月12日夜间,污染气团抵达湖南省境内后,位于最北部的岳阳市的AQI指数迅速升高,随后,长沙市的AQI指数相应增高,并达到严重污染等级。而污染气团过境后,AQI指数应声下降,14日为轻度污染等级。由于后续的气象条件比较不利于污染物扩散,15日又经过了一个弱升高波动,之后AQI稳步下降,到16~17日,长沙市出现大范围降水,污染过程结束。本次大气污染从发生到结束共历时6天。最初来得急、并且污染强度很大,最重污染日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六级。但污染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污染气团过境后,空气质量立即回复到正常水平。长沙市AQI在大气污染期间的变化情况详见表2。在污染后期,结合数值模型预报未来72 h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准确率比较高。判断大大提高了此次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使预测值更加接近真实值。详见表2。

5 结论

(1)6月12~14日,受偏北气流影响,外源性污染气团由北向南输送至长沙市境内,导致该市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迅速下降,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污染前后持续了6 d。

(2)大气污染期间,长沙市受较强的海平面高压和均压场控制,垂直大气层结稳定,无风,加上逆温的出现,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沉降和消除。在污染过程后期,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和降水的出现 使大气污染得到控制。由此可见,在外源输入和较强静稳天气形势下极易出现重污染天气,但是强对流和降水的发生,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

(3)在污染源排放数量、位置和强度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空气污染潜势预报主要由天气形势和气象参数决定,预报准确与否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气象因子。本次污染过程污染源排放基本保持稳定,在外源输入的前提下,高压、均压场、逆温等静稳天气的准确判断对未来符合造成强污染的判据具有重要指示作用,而暖湿气流、对流及强降水等气象形势的准备判断则对重污染的缓解直至消除起到重要指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等.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98~201.

[2]程从兰,李青春,刘伟东,等.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的空气污染过程物理量分布特征[J].气象科技,2003,31(6):345~349.

[3]李德平,程兴宏,于永涛.北京地区三级以上污染日的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3):7~13.

[4]刘玉兰,梁 培,刘 娟,等.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1):55~58.

[5]宋 宇,唐孝炎,方 晨,等.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