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刘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和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 风险评估 方法

1网络安全风险概述

1.1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最大的特点便是自身的灵活性高、便利性强,其能够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输以及网络服务等功能,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无线网络安全和有线网络安全。从无线网络安全方面来看,无线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使用者进行网络通话以及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能否保证使用者的通话不被窃听以及文件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无线网络在数据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之中有着相当严重的局限性,其在安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直接关乎着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想要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估,单纯的定量分析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本文更推荐将层次分析法和逼近思想法进行双重结合,进一步对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分析到每一个定量和变量,进一步计算出当前无线网络的安全风险值。而对于有线网络,影响其安全风险的因素相对较少,但是依然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尽最大可能得到最准确的数值。

1.2网络安全的目标

网络安全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目标便是安全。在网络漏洞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对网络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漏洞安全排查便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检测的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借助这些各方面各个层次的安全目标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总的目标方案,而采取这种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分层形式主要是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评估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减少每个环节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从而保证网络的合理安全运行。

1.3风险评估指标

在本论文的分析过程之中,主要对风险评估划分了三个系统化的指标,即网络层指标体系、网络传输风险指标体系以及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在各个指标体系之中,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指标要素,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避免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最终达到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如何对网络风险进行评估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笔者结合了近几年一些学者在学术期刊和论文上的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网络动态风险的特点以及难点问题,最终在确定风险指标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最终能够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风险分析

作为网络安全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风险分析的成败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成败。对于网络风险进行分析,不单单要涉及指标性因素,还有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考虑在内,全面的彻底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手,最大程度的保证将内外部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网络资产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并借此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2.2风险评估

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可以说整个活动的核心便是风险评估了。网络风险的突发性以及并发性相对其他风险较高,这便进一步的体现了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风险诱导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运用逼近思想法进行全面的验证,从而不断的促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网络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将工作思想放开,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风险评估工作。

2.3安全风险决策与监测

在进行安全风险决策的过程之中,对信息安全依法进行管理和监测是保证网络风险安全的前提。安全决策主要是根据系统实时所面对的具体状况所进行的风险方案决策,其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借助安全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当前的网络安全系统的稳定,从而最终保证风险评估得以平稳进行。而对于安全监测,网络风险评估的任何一个过程都离不开安全检测的运行。网络的不确定性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监测的必要性,在系统更新换代中,倘若由于一些新的风险要素导致整个网络的安全评估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风险分析和决策对于后面的管理便已经毫无作用,这时候网络监测所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实时判断网络安全是否产生突发状况,倘若产生了突发状况,相关决策部门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策略调整。因此,网络监测在整个工作之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且完整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性质决定了风险评估的难度。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之中,要有层次的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保证安全决策和安全检测的完整运行,与此同时,要保证所有的突发状况都能够及时的反映和对付,最终确保整个网络安全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程建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与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

[2]李志伟.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孙文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管理软件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12.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3篇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方法

这是评估方法具有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主观性较强,在风险评估人员主观上对资产风险因素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漏洞等作出评估判断的过程。它的结构构成包括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以及原因———后果法等。(1)故障树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的适用于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源之间关系以及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发现信息故障后对信息安全所进行的定性分析。从它的运行原理来看,它是把信息系统中发生的结果来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总结出不愿发生事件的形成因素,从而确定出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2)事件树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原有的信息系统风险基础上,来对这些信息安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它的分析工作开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对序列组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列举,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代表是最后的结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适于进行大范围的普适。(3)原因———后果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从运行原理的实质上来看,它是对前两种分析方法的一种融合,它是前两种分析方法所具有显著特点的结合,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应用的缺点,就是它在大型的、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应用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1.2定量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对定性方法的一种改进,削弱了定性方法的主观性,但是在一些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就很可能造成一些定量数据难以获得,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基于此,它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定量的故障树分析法和风险评审技术两种。

1.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在现代应用领域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适合的形式,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弥补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之间的缺陷,因此,它的综合性就会相对强一些。这种分析模式,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并且最为主流的是层次分析法。

2在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信息资产的辨别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于信息和信息处理设备所受到的威胁、影响以及威胁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而进行的评估预测,那么所进行评估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四个要素,即资产、威胁、漏洞以及原有的安全措施。对于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论述,它们是属于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因素,各自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各不相同,共同构成复杂的风险评估系统工程。我们在实际的风险评估工作中,主要是对已经存在的风险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依据风险措施实行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使风险控制到最合理的范围内,那么这么讲就可以把它的具体实施流程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风险的分析和对风险的控制。

2.2业务流程的风险模型分析

在业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中,对于位置变动资产的识别可以在它的开始阶段就进行,这是对位置变动来说的,而对于位置固定的资产识别,就需要对每一个具体业务的节点进行逐一开展。对于位置固定资产的识别来说,因为其自身需要有大量的人工操作,因此它的风险一般是集中于业务节点环节上,并且各个节点上的风险类别、发生方式、起源以及造成的后果影响都是不相同的。此外,由于这些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位置固定资产而引起的,因此,在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一般只需要对位置固定资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可以了,这样也就确保了位置别动不会对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造成威胁。

3总结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洗钱风险等级 划分标准 评估方法 风控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是金融机构按照客户涉嫌洗钱或恐怖融资活动的特征,通过识别、分析、判断、评估等方式,将客户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风控措施的制度。作为反洗钱风险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对有效监测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从微观实践层面看:金融机构客户数量众多,反洗钱资源却十分有限,不可能真正做到对所有客户实时跟踪监测,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的划分有利于金融机构实行差异化监控,对一般交易客户常规管理,对重点可疑对象强化管理。从宏观实践层面看:反洗钱监管部门出于控制监管成本的考虑,不可能将金融机构所有客户都纳入关注视野,客户洗钱风险等级的划分有利于反洗钱监管部门研究分析洗钱高风险客户的数目总量、风险特性、结构分布和关联程度,全视角的及早发现洗钱风险苗头,提示洗钱风险,部署反洗钱调查。然而,由于受各种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缺乏代表性,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风控措施缺乏操作性,这直接影响到划分制度的有效性,为此尝试构建差异性的划分标准、科学化的评估方法、可操作的风控措施将成为反映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国际经验

无论是专门的国际反洗钱组织或是在反洗钱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其他国际组织,无论是发达经济体或是新兴经济体均对金融机构实施以风险为基础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评判和管理有着纲领性和具体性的要求。

(一)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主要经验

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通过的《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国际标准》(新40条建议)建议各国适用风险为本的方法,洗钱风险较高时确保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体系能充分化解风险,洗钱风险较低时在特定情况下可采取简化措施,金融机构应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客户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在高风险国家、政治公众人物、行、资金或价值转移服务、新技术、电汇、跨境交易等洗钱高风险领域采取强化的风险控制措施。沃尔夫斯堡集团(Wolfs-berg Group)提供给成员银行的《反洗钱原则:全球私人银行指南》强调了对不同风险客户区别对待的原则,并将洗钱风险划分为地域风险、客户风险和服务风险三类,提出判断洗钱风险增减的五个因素:客户交易规模、客户受反洗钱监控的程度、客户交易往来历史、客户对反洗钱规则的熟悉程度以及客户交易媒介的透明度。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公布的《防止为洗钱目的而非法利用银行系统的规定》要求银行必须基于风险考虑是否与客户建立关系或持续交易,对客户身份背景、所在国家、交易账户、经营行为和其他任何与风险有关的因素都应列在尽职调查范围之内,对高风险客户必须实施增强的审慎措施。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主要经验

美国《爱国者法案》规定判定客户洗钱风险的方法首先是业务品种,其次是客户和交易种类以及地域范围,高风险业务一般包括私人银行业务、现金存取款、行账户、贸易结算和国际汇款,高风险客户一般包括特定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金融机构、现金汇款者和兑换商、珠宝和贵金属销售商、车船飞机经销商、地产商及房屋买卖业主、进出口公司、律师和会计师。欧盟《反洗钱4号指令》指出客户尽职调查程序应建立在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判基础之上,判定的因素涵盖客户背景、出生及主要活动地、职业、关联账户、商业行为和其他风险因素,客户被核定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凡被列为洗钱高风险的客户都将受到金融机构更为频繁的跟踪监测。中国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在银行、证券期货及保险行业的反洗钱指引中均要求金融机构按照风险为本的原则判定客户身份,保险业监理处的《防止洗黑钱及筹资活动指引》中详细规定保险公司判定客户风险时应充分考虑保单性质、交易频密和规模、客户来源地、社会背景及缴款方式。

三、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国内实践

国内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任重而道远,从制度层面看虽有着立法规定,从执行层面看虽有着业内实践,但在实际中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执行层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不小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国内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制度的有效性。

(一)划分标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权威性、全面性和规范性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是立法完善、行业治理、义务主体自觉履行的系统性工作,但目前我国反洗钱法律法规对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规定较为简单,不利于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操作运用。同时,除证券期货业制定了本行业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指引外,银行和保险业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指引,呈现出各行业法人金融机构自行制定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办法的局面,划分标准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权威性与规范性。

(二)划分标准反映行业特有属性的少,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除应囊括行业间共性特征的风险因素外,更应立足本行业固有特征、机构经营特点和产品服务属性,增加并考虑不同与其他行业的特殊风险因素,但实际中不同行业法人金融机构自行制定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办法雷同较大,划分标准反映行业间共性的多,行业特有属性和机构自身特点的少,缺乏应有的行业针对性与区分度。

(三)划分多采用定性评估方法,缺乏定量评估和数据实证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因此选择操作性强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定量方法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客户信息资源,解决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的人为不确定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实情况是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评估多采用定性描述和分析的方法,缺乏相应的数据实证和定量分析,判断的随意性、分析的主观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较大。

(四)划分结果风控措施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措施

风险为本的控制措施是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工作的终点,但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对不同洗钱风险等级客户适用不同程度的风控措施仅做了原则性要求,针对低风险客户没有制定简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和异常交易快速判断机制,不能有效降低反洗钱管理成本;针对高风险客户即使制定措施也仅是善意劝告,没有实质性措施防范洗钱风险,风控措施效果大打折扣。

四、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指标方法与风控措施探索

(一)划分标准

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的构建应立足行业间的共性风险因素,结合各行业的特殊风险因素,考虑直接判定的例外情形,按禁止类、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的风险等级,分行业适度和客观地衡量客户洗钱风险程度。

表1 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表2 证券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表3 保险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接判定为禁止类客户的情形:

1.被列合国安理会及反洗钱国际组织的反洗钱监控名单及类似名单的客户;

2.被列入我国的反洗钱监控名单及类似名单的客户;

3.涉嫌或已立案法律调查和反洗钱调查的客户;

4.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采取监管措施的账户;

5.被保险行业核保核赔联席会议认定的骗保骗赔名单。

(二)评估方法

金融机构受内外部经营环境制约,获取客户信息成本相对较高,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定量评估方法,增加了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判断的随意性、分析的主观性和结论的不确定性。熵权法作为一种客观赋权法相对专家判断法等主观赋值法,客观性强,精确度高,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并通过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划分的差异性,得出隶属度矩阵测算出较为客观的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结果。以保险业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为例:

客户群由4个客户组成,C=(c1,c2,c3,c4)

风险分低、中、高3个等级,G=(g1,g2,g3)

评价指标体系由7项组成,V=(v1,v2,v3,v4,v5,v6,v7)

V1国别地域:国内一般地区,国内敏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反洗钱薄弱国家和地区,分别取值0,1,2,3。

V2行业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及事业单位,农业和生产运输企业,商业技术及服务行业,FATF规定的特定行业,分别取值0,1,2,3。

V3业务类型:保障型保险产品,储蓄型保险产品,投资型保险产品,分别取值0,1,2。

V4业务渠道:机构直销渠道,兼业渠道,网销电销渠道,专业渠道、个人渠道,分别取值0,1,2,3,4。

V5保费金额:20万元人民币或2万美元以下,20~50万元人民币或2~5万美元,50万元人民币或5万美元以上,分别取值0,1,2。

V6退保金额:1万元人民币或1千美元以下,1万元人民币或1千美元以上,分别取值0,1。

V7缴费年限:5年以上期缴,1~5年期缴,1年以下趸缴,分别取值0,1,2。

客户相对于风险评价指标的特征值矩阵为:

X■=■

指标体系标准矩阵为:

Ω■=■

广义距离取欧氏距离,使用MATLAB对相关矩阵规范处理得出指标权重为Wj=(0.18、0.13、0.18、0.25、0.05、0.16、0.05);客户群C对于风险等级G的隶属度矩阵U为:

低 中 高

客户1 0.332 0.320 0.348

客户2 0.362 0.302 0.336

客户3 0.296 0.398 0.306

客户4 0.237 0.396 0.367

即1为高风险客户,2为低风险客户,3和4为中风险客户。

(三)风控措施(见表4)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科技评估风险投资风险管理

1科技评估

1.1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

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3.5 科技评估促进风险投资实现动态管理

风险投资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风险,实施某项投资决策前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各种存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投资后,还应深入到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市场竞争状况,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步骤等,经常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它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风险投资退出后,还要对风险投资的效果进行测评,总结经验与教训,作为今后投资决策的参考。可见,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管理目标需要实施一系列的评估,科技评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促进风险管理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编.科技评估规范,科技评估概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 杜沔.关于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工具的探讨[J].中国科技产业,2001(7)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审计风险

ComparingontheTacticsofRiskAssessmentof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

Abstract: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arethetwophasesthatRisk-basedAudithasevolved.tacticsofriskassessmentof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differfromeachotherwhiletheystillhavesomesimilarities.ThispaperdoestheComparionontheTacticsofRiskAssessment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orientationofriskassessment,extentofriskassessment,proceduresofriskassessmentandmethodsofriskassessment.

Keywords: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ModernRisk-basedAudit

TacticsofRiskAssessmentAuditrisk

一、引言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均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同时都将风险与控制方法贯穿运用于审计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因此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差异。鉴于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较易被混淆,本文拟对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作一比较,对两者差异加以初步探讨。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涵义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1]。审计模式发展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标志性事件是AICPA在1983年了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SASNo.47)——“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但它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针对制度导向审计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的缺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将从各种渠道所收集的证据联系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的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商业)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1997年,Bell和Frank发表了名为《通过战略系统的视角对组织进行审计》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毕马威的BMP审计模式,这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传统风险导向审

计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的缺点,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做到了以风险评估中心,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这就导致了实务中普遍运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具体风险导向等上和准则规定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鉴于这一点,特别指出本文所称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实务中运用的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比较

风险评估是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发表意见的风险[3]。风险评估的目标就是确定

高风险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进一步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借鉴中注协(1997)对审计策略的定义,笔者将风险评估策略定义为审计人员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估范围,选择能够达到风险评估目标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思路、组织方式和具体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风险评估导向、风险评估范围、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四个方面来比较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

(一)风险评估导向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交易类别、账户余额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但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内外部环境的,两者很难区分,因此审计人员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单独做出准确评估。又鉴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从而将风险评估重点锁定在控制风险上。因此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对控制风险进行的评估为切入点的,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i]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则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风险和经营活动风险[4]。所以要充

分理解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并理解内外部风险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影响。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不直接从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入手,而是间接地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综合评估战略经营风险从而确定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二)风险评估范围

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5],而只关注企业的内部

控制。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人员实际上只仅仅依赖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直接、大致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它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系统中,认为有效的审计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战略目标和措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主要业务活动和关键经营环节以及剩余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仍然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审计人员也同样要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但是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固有风险”的内涵扩大了,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并有被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取代的趋势,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内部控制结构概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则更加全面了。

(三)风险评估程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固有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控制测试(可选)控制风险综合评估确定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在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变动情况和遭受异常压力的情况;客户业务特征;关联方;非常规交易;以前审计结果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通常的做法是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而将风险评估的重点放在控制风险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首先从控制环境入手,再对制度和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分析控制环境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等。然后审计人员基于当前对内控的了解对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初步评估(计划估计水平)。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为最高值,则对该控制不需执行控制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但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于最高值时,则就需要对该控制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证据以支持低于最高值的风险水平。控制测试完成以后,审计人员对被测试控制的控制风险进行再次评估(最终估计水平),并根据最终估计水平来决定相应的检查风险水平。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如图所示(由于不能粘贴,此处图略),审计人员首先需要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分析时需要对客户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客户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宏观环境等);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面临的经营风险;对威胁企业战略的风险做出的反应等。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后即可对战略风险做出评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内部控制被分为管理控制(战略控制、高层控制)和流程控制(一般控制、员工控制)[6],在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战略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然后审计人员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从流程目标、投入、作业、交易类型、威胁流程目标的风险等八个维度来了解流程情况[7]。通过流程分析可

以了解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竞争优势及劣势、威胁,从而来评估流程经营风险。在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流程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在对战略经营风险和流程经营风险进行评估时特别要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对固有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在评估时除了要重点考虑经营风险可能引起的重大错报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因素(管理当局遭受的异常压力等)。审计人员在对客户的战略和流程进行分析时已经从企业整体层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了解(战略控制和流程控制)并做了评价,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解并给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有关交易重要类别的控制。基于对内部控制充分的了解,审计人员然后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单独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还须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对联合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因为接下来其余的审计工作都要围绕联合风险来进行,联合风险的评估结果是审计人员决定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以及范围的基础[8]。然后审计人员对值得信赖的控制进一步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支持其较低控制风险水平的证据。最后根据控制测试结果并结合联合风险评估水平,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来确定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即检查风险),并进一步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四)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分析性程序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客观上要求大量使用分析性程序来进行风险评估,但由于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因此限制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范围。而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急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9]。而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风险评估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而且随着分析性程序功能的不断扩大,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分析性程序的多样化运用,大量的分析工具以及现代管理方法被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如在战略分析时审计人员运用了PSET分析和POPTER分析方法;在流程分析时运用到了价值链分析(VCA))和波士顿矩阵(BCG)以及SWOT分析方法;绩效分析时运用到了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分析技术[10]。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使得风险因素不再独立,而且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因此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更加可靠。

三、结论

1.风险评估导向不同: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固有风险为切入点,但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

2.风险评估范围不同:

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往往会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只通过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传统的固有风险,即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外,更多地是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11]。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概念内涵的扩

大,审计人员在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更加全面了。

3.风险评估程序不同: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估,而且最后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联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评估程序方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完善。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更全面了,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够更好的将会计报表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4.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重点不一样: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时都运用了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等风险评估方法,但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做到了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审计风险应该是广义的,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而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风险,还包括客户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

[1]王泽霞.论风险导向审计创新[J].会计,2004(12):49-54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14):47-51

[3]AICPA:professionalStandardsAsofJune1,1992,AU.31

[4]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05):26-30

[5]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14):58-63

[6]郑朝晖.战略系统审计:财务数据之合理预期[J/OL].会计视野,2004[2006-4-17]/showdoc.asp?docid=448&uchecked=true

[7]王义华.BMP审计模式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6):69-70

[8]Ernst&YoungGlobalAuditPlanningToolkit2004[M],2004:65-67

[9]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1):9-13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金融投资 风险评估技术 应用

近年来,我国市场体制不断的健全,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金融投资中,由于金融投资存在许多风险,风险严重时,将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正常运行。通过采用风险评估技术对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与辨识,能够为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可靠的参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帮助企业实现收益与运营的高效化。因此,文章针对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与类型

(1)金融风险的概念分析。金融风险是指与金融方面相关的风险,如产品风险、机构风险、市场风险等,根据常规金融理论,若某金融机构出现金融风险,其产生的后果会比金融机构自身承受的影响更严重,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将会对金融结构的整个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导致金融机构的其他体系不能够正常的运行,如果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将会导致金融结构的整体体系失灵,甚至是导致整个经济秩序出现混乱,同时也会导致政治出现危机。

(2)金融风险的类型分析。金融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股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2)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3)财政与金融方面的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

(1)均值-方差衡量法。对金融投资风险的大小以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不能够准确的评价投资风险,但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评价,同时对相关的偏差大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确定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标准或者变异系数和方差的模式,能够有效地确定金融投资风险。文章以企业A、企业B以及企业C三股为例,三个企业2011年5~8月的交易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三家企业三只股票的变异系数由低到高分别为:企业C、企业B、企业A,三只股票的投资封校由小到大依次为:企业C、企业B、企业A。

(2)β系数估算法。β系数估算法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β值是用来衡量资产市场风险的一个指标,表示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需要承担市场风险之间的现行关系,公式表示为:,公式中rf表示风险资产的收益率;E(ri)表示预期收益率,为了方便计算,通常采用β系数计算方法以及经调整的收益率,表示为:1/市盈率+[±(最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

(3)风险图评估法。风险图评估方法是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小以及风险的严重程度来制定,严重性风险对于企业业务造成的影响较大,发生的概率指的是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因素。例如,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已经经济因素等,将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等进行统计,并绘制风险图,风险图包括四个象限,分别为:低可能性、低严重性风险;高可能性、低严重性风险;低可能性、重性风险;高可能性、重性风险。对于高可能性、重性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管理模式与手段进行应对,最好采取退出战略,这样能够帮助企业规避许多风险。

(4)风险价值度评估法。风险价值度评估法能够为资产组合提供一个单一的风险量度,为资产组合提供的独立风险度量即风险价制度,其主要作用是现实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风险的计算公式表示为:,公式中Prob表示资产损失比损失上限大的几率,ΔP表示资产在持有期内的损失金额,α指的是置信水平,VaR表示在α水平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上限。在采用风险价值评估金融投资风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i段时间内,损失的金额必须小于VaR的概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VaR已经成为比较常用的管理度量。

三、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技术存在的缺陷

(1)均值-方差评估方法与β系数评估方法都是对未来的预测,虽然两种评估方法都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关联性进行评估,但是未来并不是历史的重复,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影响金融投资。因此,这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未来的预测都具有一定的偏差,导致预测的未来存在失真的可能。

(2)不同评估技术获得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各种评估技术的理论以及样本数据存在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估技术评价金融投资风险时,会遇到结果相互矛盾或者冲突的现象。

四、金融投资评估风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优化评估结果。定性分析的优点在不更好地确定金融投资风险的类型,定量分析的优点在于对数量的分析非常严密,并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果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通过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定性分析能够弥补定量分析部分影响因素不能量化的缺陷,更好的评估金融投资风险。

(2)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能够显著地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由于每一种风险评估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综合分析金融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技术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能够有效地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3)在使用风险价值度评估方法时,应该对VaR计算模型进行压力测试(如KS检验、偏度检验、峰度检验等)与后验测试(是一种情景分析方法,通过创设不同的市场环境,在各种环境下计算资产组合或者资产的风险值,以此评估价值可能发生的变化)。

五、结束语

企业金融投资存在许多风险,如何辨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文章介绍的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劣,为了提高金融投资风险的准确度,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此获得更加准确、有效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结果,避免由于投资决策错误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为南京审计学院)

[作者简介:陈京涛(1993―),男,江苏镇江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参考文献

[1] 张晓妮.浅析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J].时代金融,2015(2):58-59.

[2] 郑浩.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技术与应用研究[J].金融视线,2013(11):132-133.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4篇

1.1属性数学模型证券交易风险评估方法

证券交易风险评估,需要统计各种不同证券的相关参数,利用基础属性数学模型,对证券风险进行评估。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1)设置δj是第j种证券交易形式的利润量属性和成本量属性的冲突系数,建立不同证券交易形式的矩阵X=x11x12…x1px21x22…x2pxn1xn2…xnp,其中xjk是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第k种证券交易形式第j天的市场价值。2)利用下述公式计算第j种证券交易形式的增长系数:ηj=xjk×j2-槡1δj(1)3)利用下述公式能够计算证券交易风险评估误差系数:φj=Xjk{fj1×1+fj2×(1+2)+…+fjp×[(p-1)+]j}2×(ej1+ej2+…+ejp)×T×ηj(2)其中,fjk是对应证券交易形式的权值系数,ejk是对应证券的收益率参数,T是证券交易风险评估时间。

1.2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

在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过程中,需要统计各种不同证券形式的相关数据,利用基础属性数学模型,对证券交易进行评估。假设在评估过程中,利润量属性和成本量属性发生冲突,将造成评估模型稳定性降低的缺陷,导致证券交易风险分析挖掘的准确性较差。根据式(1)能够得知,一旦证券利润量属性和成本量属性的冲突系数增大,将导致第j种证券交易形式增长系数降低。根据式(2)能够得知,第j种证券交易形式增长系数降低,将造成证券交易风险评估误差系数增大。

2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方法

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是金融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传统算法进行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无法避免由于利润量属性和成本量属性冲突造成的评估模型稳定性较差的缺陷,导致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的准确性降低。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证券交易风险评估方法。3.1建立模糊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主要包括建立模糊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和对评估过程中造成的误差进行补偿两个主要的部分。评估模型质量与证券交易风险评估结果关系密切。利用模糊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证券交易风险评估,需要对全部证券特征建立映射联系,通过运算获取理想的分类平面,从而建立模糊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根据全部证券交易相关数据,能够描述不同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其公式如下所述:L(y,z)=e1Lq(y,z)+e2LS(y,z)(3)其中,Lq是证券相关数据多项式核函数,LS是基函数。上述公式需要符合下述条件:e1+e2=1根据核函数相关理论能够得知,对符合Mercer条件的核函数进行求和处理,得到的结果仍然符合Mercer的条件。对证券交易相关参数进行优化处理,能够提高核函数的训练能力和泛化能力。设置证券信息能够用Tj(1<j<p)进行描述,将其作为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的基础数据,将其风险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sj(sj∈{1,-1}),那么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样本构成的数据集合是{(tj,sj),j=1,2,…,p},假设tj∈S(s),那么该证券样本数据属于第一个类别,用sj=1表示,否则,则属于第二个类别,用sj=-1表示。假设样本是一个线性数据集合,那么可以利用下述公式计算分类平面:ltj+n=0(4)其中,l是证券相关参数权值系数,n是样本分类衡量标准,利用这个分类平面,能够将线性数据集合中的样本进行有效分类。假设样本是非线性数据集合,则不能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类,需要引入松弛系数εj和惩罚系数j,那么利用下述公式能够对样本数据进行分类:minγ(tj)=12l2∑pj=1εj,tj(lsj+n)-1+j(5)假设样本数据集合是非线性的,那么需要利用非线性函数α=φ(sj),对样本数据sj进行映射处理,从而获取线性特征空间,则可以在该特征空间中获取理想分类平面,从而实现评估决策。利用下述公式能够描述该线性特征空间的分类平面:lφ(tj)+n=0(6)该线性特征空间的决策函数如下所示:g(sj)=sign(lγ(sj)+n)(7)根据模糊支持向量机相关理论和上述决策函数,可以利用下述公式建立模糊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maxME=∑mj=1χj-12∑pj=1∑pk=1χjχksjskL(tj,tk)(8)其中,0<χj<,∑pj=1χjsj=0。根据上面阐述的方法,能够建立模糊支持向量机模型,对证券交易的风险进行评估。3.2证券风险评估误差补偿利用模糊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进行证券交易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因此,需要对这些误差进行补偿,从而准确完成证券交易风险评估。通过模糊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可以获取证券初始数据序列如下:Z(0)(v)={z0(1),z0(2),…,z0(q)}(9)利用下述公式,可以得到误差参数:η=(z(0)(1)-wc)gc(10)将证券交易样本数据分为q个状态,通过下面的公式能够实现样本数据状态转移:λk=[λ1k,λ2k],λjk∈λk,k=1,2,…,q(11)式中,λ1k和λ2k的值会根据证券交易走势发生变化。通过下述公式能够获取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概率:Pkl(m)=Pkl(m)Pk(12)所以,可以获取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构成的矩阵:P(m)=P11(m)P12(m)…P1q(m)P21(m)P22(m)…P2q(m)Pq1(m)Pq2(m)…Pqq(m)(13)式中,Pkl(m)是证券交易数据变化系数,λk是进行m次迭代处理后的变换系数,λl是证券交易数据集合的数量。按照上述矩阵,可以通过运算获取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从而进行补偿。通过上面阐述的方式,能够利用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证券交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利用误差补偿方法,对评估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从而完成证券交易风险评估。

3仿真结果分析

在证券交易的过程中,证券交易的风险容易受到政策、市场、地域分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证券交易中的利润量属性与成本量属性出现较大程度的冲突,从而造成对证券交易的评估出现较大的误差。一旦利润量属性和成本量属性出现冲突,将造成传统评估模型稳定性降低的缺陷,导致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的准确性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证券交易风险评估方法。利用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证券交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利用误差补偿方法,对评估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从而实现证券交易风险评估。

3.1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掘数据

对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的初始数据进行整理,从中选取不同风险等级的样本,获取的600个样本数据如下表1所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样本数据分为训练数据集合和测试数据集合,其中训练数据集合中包括500个训练样本,测试数据集合中包括100个测试样本。

3.2计算不同证券交易形式权值系数

对证券交易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挖掘,需要计算不同证券交易形式的权值系数,对不同证券交易形式的权值系数进行整理,能够得到表2。

3.3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一次实验,分别采用线性评估模型算法、基础属性数学模型算法、回归模型算法和模糊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证券交易风险分析评估挖

4结束语

风险评估分析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不确定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由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理这三部分组成,人们将这三部分统称为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指:系统的使用项目的信息、数据识别出危险,并预测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风险。风险评价是指:以风险分析作为基础,综合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风险的容忍度做出判断的过程。风险管理是指:寻找并引入风险控制手段,消除或者减少这些危险对人员、环境或者资产的潜在伤害。近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学者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防雷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近年来雷评领域的突出进展,同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发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综合运用了定性风险分析、半定量风险分析和定量风险分析。定性分析可以用于:(1)风险的初步筛查与识别;(2)风险级别较低,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加详细分析的时候;(3)当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安全检查表就是典型的定性评估方式。半定量分析的目的是建立起比定性分析更加详细的优先次序,但它并不是像定量分析那样给出风险的实际值。定量风险分析适合对那些发生概率较低、影响较大的事件的风险进行量化,也可以进行专门的概率评估和大规模分析。定量风险分析使用数值来描述频率、后果和严重程度,并且可以将危险量化并累加,形成一个行为的总体风险。由于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评估人员需要结合数据、场景、时间、人员等多种因素综合使用这三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估。而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的使用正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传统定性的防雷设施技术评价的根本性差别之一,因为风险决策实际上应该依据的是一个行为的总体性风险。

2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进展

我国的学者在长期的评估实践中发现如果过分依赖评估标准,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缺乏针对性。同时评估标准中构建的简化模型也无法满足现在越来越复杂的实际项目情况。基于新发展的雷电预警及预防技术,评估人员亟待开发新的补偿及修正系数。同时,基于雷电监测统计数据的宏观区域性评估也越来越收到学者的重视。植耀玲[1]等研究了原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Lo取值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Lo的优化取值法。李京校等[2]着重研究了采取雷电预警措施之后对评估参数Lx及其取值方法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对应的风险评估方法。扈海波等[3]在5m×5m细微网格上实施了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开发及应用,对雷击危险次数及脆弱性进行了数值化评估模拟。史雅静等[4]推导出了位置因子和评估对象高度的关系,并建立了位置因子的精细化计算模型。柴健等[5]运用统计分析、原理计算、软件仿真等方法提出多个风险因子的评估方法。冯鹤等[6]探讨了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参数Am值的一般方法,并得出了参数Am值应在分析确定可能造成危险的雷击点的最远距离的基础上定量计算的结论。胡定等[7]使用FMEA法研究了预评估失效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并按照失效程度高低对参数进行了排序,并列出了高失效度参数的修正意见。

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发展问题与展望

3.1深入研究评估的不确定度

所有的定量风险评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有时候不确定的程度可能很高,因此风险评估的结论也就不那么可靠。不确定性的成因分为三大类:(1)模型不确定性;(2)参数不确定性;(3)完整度不确定性。雷灾风险分析过程需要使用很多模型,包括触电模型、火灾模型、爆炸模型等,这些模型通常都是对现实情况的简化,使用数学工具或其他分析工具建立,每一种模型都有自己的局限和优点,对所研究问题的适用程度也不一样,为了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和方法,分析人员需要了解模型的属性,同时也应该具备在评估中运用模型的全面知识。模型不确定性的原因来自:(1)没有选择恰当的模型;(2)没有充分理解模型。同时在雷灾评估中,有一些方面是很难建模的,也存在无法量化的原因和因子,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对于危险事件的后果知识也没有充分的把握。雷灾风险评估需要使用大量的参数,数据的不确定性体原因在于:(1)数据的质量和数据收集方式、难度;(2)数据量;(3)估计流程(近似、保守);(4)人为因素。另外很多雷评中的参数来源自通用的数据源,比如很多评估人员在推算Lx时使用IEC推荐的数据,在使用之前应该检查这些数据是否符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是否需要更新。影响完整度不确定性的的原因有:(1)风险分析的背景资料正确与否是否及时更新;(2)是否已经识别出了所有的潜在危险事件。在雷评分析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业主提供的图纸和文件,如果这些文件有错误或者没有及时更新,风险分析的结果可能就会和真实的系统不大一样。在预评估和方案评估中会面临完整度不确定性较高的问题,很多数据依靠评估人员估算而来,为了避免因为较高的不确定度而影响预评估或方案评估的有效性,本文的建议如下:(1)调整风险允许值,设置上、下限;(2)增加冗余的雷电防御系统,避免过度使用风险允许值;(3)使用定性风险评估方式;(4)使用验收评估和运行阶段评估。具体来讲,在划分风险接受方法时应避免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可划分出风险允许值的上限和风险下限,在风险允许值值上限以上的风险不能容忍,在风险下限以下的风险可以接受。在风险上限和风险下限之间的风险可以接受但应尽量避免,可以不必在设计阶段消除,可以在项目投产之后可以通过科学的雷电防御管理改善。当后果和频率的不确定性都较大时,设定风险允许值不能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此时应该采取增加冗余的防雷设施的原则,新增加的防御设施应尽量独立于其他防御设施,不会因其他防御设施失效而影响到冗余防御设施的防御效能。一旦原有防御设施失效,冗余的防御设施就能起到作用。当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数据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的时候,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代替。

3.2发展验收阶段评估和运行阶段评估

随着验收评估和运行阶段评估的不断开展,评估的不确定度会逐步降低。雷灾风险验收阶段评估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物料、工艺、防御设备、人员、环境的实际情况的雷灾风险评价。验收阶段评估的核心是:(1)现场防雷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定;(2)防雷措施是否按照预评估过程的推荐决策进行施工;(3)是否建立了防雷管理制度、是否进行了人员培训;(4)是否制订了防雷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5)通过更新的数据对项目进行雷灾风险评价并提出决策意见。验收阶段评估能通过对现场检查、检测、访问,获取在之前评估阶段没有获取或不易察觉的数据,建立项目的评估档案,降低之前阶段评估数据的不确定度,能更准确的识别危险源及进行原因和频率、概率分析。雷灾风险现状评估是在前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设施、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进行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定期开展雷灾风险现状评估的核心是:(1)通过勘察更新评估的输入数据;(2)通过经验丰富的现场勘查人员排查危险源;(3)模拟创建事故场景。定期开展雷灾风险现状评估将是前阶段风险评估的升华,它的数据的不确定度更低,决策意见也更有针对性。

3.3合理利用闪电定位与雷灾勘察资料

如何验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否有效是一个普遍性难题,一方面可以依靠相关实验提供的大量运行数据,另一方面雷电灾害事故和危险事件也为评估提供了珍贵的现实依据,经过详细勘察并还原、总结出的事故数据可以用于[8]:(1)监控风险和安全水平;(2)为风险分析提供输入数据;(3)识别风险;(4)评价风险减低措施的影响;(5)比较各种措施和方法。我国以往的雷灾事故数据多是对事故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并没有提供任何关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一些数据只涉及重大事故,对于小事故、未构成事故的危险事件很少涉及。随着我国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的逐步普及,评估机构应重视利用雷灾事故数据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输入。评估机构应利用闪电定位仪、雷电流峰值记录仪等监测手段结合业主报告的雷灾事件对雷电发生的地点、电流极性、电流幅值、灾害损失等数据进行勘察分析,并还构建事故场景并建立雷灾数据库,不但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事故为什么发生。评估机构之间应该共享雷灾事故数据库信息。有些业主往往以为一时没有发生事故就放松警惕,认为项目现有的防御设施足以抵抗风险,而忽视风险评估所给出的决策意见。而事实上真正被业主察觉的事故可谓“冰山一角”,数量更多的是不易察觉的隐性的事故以及一些随时可能转化为显性事故的潜伏状态。比如安装能量不匹配的浪涌保护器虽然能达到泄流的作用,但是限压的能力却不甚理想,被保护设备在一次线路雷击事件中遭受一次过电压波的侵袭即便不能随即失效也极有可能加速它的老化,这就是一起典型的隐性事故。隐性事故和潜伏状态并不会立即触发显性事故,但是它长期存在于系统之中,加上没有勤于维护和管理不善,在未来可能会引发显性事故。对于有条件的评估机构可以主动与被评估单位合作利用高精度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隐性事故数据开展相关性调查,隐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显性事故的调查一样重要,都应引起评估人员的高度重视。

3.4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要使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质量保证,所以必须充分吸收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实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健康稳定发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1)制定控制方针与目标;(2)明确机构与职责;(3)加强人员培训及业务交流;(4)开展合同评审;(5)开展内部评审;(6)强化跟踪服务;(7)做好档案管理;(8)纠正与预防措施;(9)建立文件记录。

4结论

在新形势下评估机构应该开发验收评估、运行阶段评估等多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质量。同时应该采取定性评估、半定量评估和增加防雷装置设计的方式来控制评估的不确定度。评估机构还应该合理利用闪电定位与雷灾勘察资料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作者:刘开道 于 潇 曾明育 陈统明 单位:钦州市气象局

参考文献:

[1]植耀玲,冯民学,樊荣.雷击风险评估中Lo损失因子在多线路系统下的细化和改进[J].气象科学,2012,32(3):298~303.

[2]李京校,扈海波,樊荣等.雷电监测预警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13,33(6):678~684.

[3]扈海波,李京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社区空间尺度上对雷击危险次数及脆弱性的模拟和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5,24(1):191~202.

[4]史雅静,肖稳安,柴健等.雷击风险评估中位置因子的精细化分析[J].电瓷避雷器,2015,264(2):114~118.

[5]柴健,王学良.精细化雷击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4~288.

[6]冯鹤,田艳婷,李小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Am因子的选取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33(13):10093~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