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策划范文

农业产业发展策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产业发展策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产业发展策划

第1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山西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山西作为一个内陆资源型省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相当艰巨,因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便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山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009年已发展到4200多家,销售收入达到420亿元,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落实难,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不高等。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山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政府可通过制定实施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来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每年从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中切出一块作为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并整合各种涉农、支农资金,优先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或关联项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及金融机构的作用,对国家和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他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要重点给予信贷支持。

三要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高新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农业技术开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及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行业,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其真正享受到国家和山西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四要进一步改进和适当放宽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地管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可优先安排国有土地,也可采取作价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盘活集体存量土地,还可引导农户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此外,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电、通路、办证、收费等方面,也应制定和完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鼓励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为主体的中介组织,是连结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机制好、服务优、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大市场与小生产中的纽带作用及农户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其次,要建立和发展行业协会。按照“民办、民营、民建”的原则,重点扶持建立和规范一批规模较大、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的行业指导协会,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发挥协会在行业指导、价格协调、信息交流、科技推广、产品流通和企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要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兵作战”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实践证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机制,是把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一)要加速培育、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引导其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要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争取每个龙头企业都能培育出一两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得出、叫得响的精品名牌。

(三)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鼓励煤炭、房地产、钢铁、采矿行业的老板投资农业产业,同时采取“内联外引”的方式,实施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实现龙头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四)要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稳定的融购销、服务为一体的利益联结关系,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农增收的作用。

四、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家素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措施。要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常规或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期分批组织龙头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到省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到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研修,或就地举办培训班聘请高级专业人才集中授课,以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经营管理和市场策划、营销、开拓能力。

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投身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引进高、新、先进科技,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专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研项目,各级科技、财政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应用科技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发挥山西农业的比较优势,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山西特色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思路,着力打造九大产业链,全面构建山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

(一)是依托长治、晋中、忻州等玉米优势产区,打造玉米产业链,大力发展以饲料、淀粉及其深加工为重点的玉米加工企业。

(二)是依托太原、晋中、吕梁、朔州等高粱优势产区和东西两山杂粮优势产区,打造小杂粮产业链,大力发展白酒、老陈醋为重点的高粱、杂粮加工企业。

(三)是依托晋城、大同、朔州、太原等生猪重点生产区,运城、晋中、吕梁等肉鸡产区,中北部肉牛养殖优势区。忻州、朔州、大同等肉羊产区以及特种养殖优势区,打造畜禽产业链,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猪、鸡加工企业,稳步发展肉牛、肉羊加工企业。

(四)是依托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打造奶业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乳制品加工企业。

(五)是依托中南部水果产区,东西两山核桃、红枣产区,山楂、沙棘等特色果品区,打造果类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果汁、核桃、红枣以及山楂、沙棘等果品加工企业。

(六)是依托晋中、运城、临汾、大同等蔬菜主产区,打造蔬菜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蔬菜加工企业。

(七)是依托朔州、大同、运城、太原等优势产区,打造薯类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薯类加工企业。

(八)是依托运城、吕梁、朔州等油料优势产区,打造油料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油脂加工企业。

(九)是依托晋北黄芪,晋东南党参、黄芩,晋南生地、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打造中药材产业链,重点培育一批药材加工企业。

总之,要围绕九大产业链优先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有了新扩张。柑桔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8万亩,年产量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全市20个乡镇232个村中,有13个乡镇168个村种植柑桔,千亩以上的村(场)有66个,产量100万公斤以上的村(场)有72个,面积2万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畜牧业在大力发展生猪的基础上,以丹江口福润禽业公司3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为龙头,突破性发展肉鸡养殖,建成鸡舍15万㎡,年出栏百万只以上养殖小区3个,发展万只以上养鸡户273户,建成种鸡场4个,2007年出笼肉鸡203.22万只;巩固扩大了丁家营、均县镇等6个养猪小区,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151户,50头以上的243户,100头以上的27户,500头以上的11户,2007年全市猪肉产量突破1800万公斤。肉牛建设完成了2个年育肥百头以上的小区;水产业以创建水产大县(市)为契机,实现放养面积达到33.5万亩,其中人工精养面积11万亩,预计20*年水产品产量7万吨,水产品产值超过7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初步形成了“北草南木”的产业布局。

——良繁建设有了新突破。柑桔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农业部立项审批,进入实施阶段。市良种场无病毒柑桔良种采穗圃已建成投产,柞蚕原种场和凉水河油坊沟柑桔良繁基地发展良种容器育苗150万株。畜牧产业新建4个种鸡场,存笼种鸡5万套;引进种猪150余头,在石鼓、习家店、土台建生猪繁育场三个。水产业培育出了汉江鲌鱼、鳡鱼等一批优良品种,苗种繁育场由过去的三家发展到六家,有两家私营名优苗种繁育场建成投产,均州水产良种建设基本完工,继鲌、鲈、鲶鱼实现规模化繁供之后,鳡鱼、鳜鱼也实现种苗批量供应。全市孵化水花2.5亿尾,培育夏花鱼种1.5亿尾,生产大规格鱼种11090吨。

——标准化生产有了新提高。柑桔积极推进生态果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以蔡家渡果园场、玉皇顶果园场为核心,建成了一批生态果园示范区,全市新建精品果园580亩,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继续深入开展了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生物药、有机肥、桔园生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核心示范区的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水产业开展了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以名优鱼网箱养殖为重点,推进了滤食性网箱、名优鱼网箱、库湾养殖、池塘精养、小龙虾养殖和库区银鱼增殖重点基地建设。

——科技服务有了新举措。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上,按照“以钱养事”新机制要求,柑桔产业根据区域布局新组建六个柑桔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加大了技术服务力度,今春结合冻后恢复,实现了柑橘技术培训全覆盖;畜牧产业成立了肉鸡养殖技术服务中心,并在江南、江北、城区分设三个服务部;水产、中药材也相应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结合科技入户,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技术培训,今春以来累计培训农民27000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7500册(份)。柑桔、畜牧、水产继续与华农大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协作,分别邀请华农大专家教授多次来丹开展技术培训讲座,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龙头企业建设和品牌创建有了新进展。畜牧以福润禽业公司为龙头,带动了种鸡场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和合作社建设,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肉鸡产业发展,肉鸡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柑桔产后商品化处理快速发展,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全市目前有柑桔产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9条,20*年共分级、打蜡柑桔2000多万公斤;以土台乡、习家店、凉水河油坊沟等为重点的一批柑桔交易市场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水产业博奥、君发、柳氏风味鱼三家加工企业扩能改造,提档升级,丹江口水库无公害产地及12个品种无公害产品已取得认证,“丹江口白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有机水产品认证已经申报,博奥水产公司“好鱼轩”系列加工产品获第四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水产品加工、名优苗种繁育企业注册了“丹江”、“汉丹”、“好鱼轩”、“鱼行天下”等品牌,在当地及周边已较有影响。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本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其中省级2家,十堰市级15家。

——合作组织培育有了新起色。柑桔成立了6个柑桔专业协会和5家专业合作社,在柑桔销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肉鸡成立了福星禽业合作社,在技术培训、饲料供应、鸡苗投放、成品收回等方面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水产新成立了4家渔业合作社,在名优鱼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二、问题与思考。

应当清楚地看到,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先后引进了农夫山泉、雨润公司、阿里山公司等知名龙头企业,培育了博奥水产、柳氏风味鱼等一批民营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五大优势产业、六大特色产品格局,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凸现,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1、产品标准质量不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品牌产品少,标准化生产程度差,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不够,名优果、名优茶、名优鱼与福建及我省宜昌等地相比有明显差距,如:永春芦柑优质果品率达80%,宜昌蜜桔优质果品率达到69%,我市柑桔优质果品率达不到30%。

2、优势产业效益不高。一是第一生产车间科技含量低,产量和品质不高,生产效益低。二是产业链条短,如柑橘产业,没有深加工企业,产品仅靠鲜销,市场风险大,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加工企业自身实力不强,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低,市场转化慢,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经济效益不高。

3、龙头企业拉动不强。我市龙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带动能力弱,生产基地与加工企业、市场销售还不能有效对接,没有形成好的产业链条。我市柑桔面积30万亩,但与农夫山泉生产要求不对路,又没有其他饮料加工企业,只能鲜果销售,产业效益不高。引进的雨润肉鸡加工企业,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肉鸡养殖产业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难以带动农民增收。

4、产业文化挖掘不够。茶圣陆羽、桔颂作者屈原都是湖北人,但我们知之甚少,却被福建人广泛宣传应用,为福建特色产业增辉添彩。我市的武当道教文化和汉江水文化市场潜力很大,有待挖掘和开发。

5、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支农资金整合难度大,使用效率不高,投入优势产业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社会资金,包括金融部门支持产业发展的投资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必须用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先进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其实质是政府将先进的工业经营理念如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导向、品牌营销等,用于指导发展农业,以工业化为推动力量克服小生产的缺陷,通过行政和市场双重推动,使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农户与现代技术的对接、与大生产的对接、与大市场的对接。我市在农业发展中,也要树立用工业化经营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富民、农业富市的目标。

2、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优势产业开发。就是依托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针对我市现有产业,应集中领导精力、集中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柑桔、畜牧(肉鸡)、水产产业发展。做到一个产业、一个领导、一批项目、一笔资金、一抓到底,连片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要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扩大规模经营。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等新机制,鼓励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创新流转形式,发展规模农业。要精心谋划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地走“—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3、必须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扶持其做大做强。按“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严格执行市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从土地、金融、保险、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让利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夫山泉、雨润公司、阿里山公司等龙头企业及博奥水产、柳氏风味鱼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有助于完善,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鼓励发展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在此基础上,设立龙头企业专项基金,并为龙头企业的发展专门制定和出台规范性的政策文件。有关职能部门要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对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禁止“三乱”,做到“零干扰”,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我市有武当名山、汉江秀水、中国水都等特色资源,发展潜力很大,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一是利用现有基地资源,精心编制项目,积极“走出去”,大力向外推介我市柑桔、水产、畜牧、茶叶、旅游等特色产业,吸引外地业主投资建厂。二是组织本地企业与外地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合作建设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嫁接改造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千方百计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我市台湾农民创业实验园的招牌,争取政策和项目,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交易会、投资贸易洽谈会,广交朋友,招商引资,开拓市场。

5、必须加强开拓农产品市场。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福建农业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告诉我们,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农村工作地一项战略任务。要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作用,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开拓活动,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形成市场+龙头+基地+中介+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和带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引导和鼓励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以钱养事”的农业科技人员有机联合,组织新型合作社,切实搞好农产品的科技指导和市场销售。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探索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以股份合作方式参与我市牲畜、水产、柑桔等合作社建设,促进共同发展。

6、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当今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在这一方面,我市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认证产品种类、产品数量,还是认证体系、认证的档次,以及基地或企业的规模,我市的差距还很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我市的农产品难出市门。必须下决心、下力气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内在质量,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扩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大力发展符合市情特点的农业产业,搞好玉皇顶精品果园、青莫高效茶园和新港农副产品加工园建设,加快名、优、新、特作物品种和水产、畜禽良种的引进推广,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3篇

传统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参与主体不同,农民负责生产,相应的企业或者商负责销售,这样限制了产业化发展链条,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深化发展。农业物流将农业生产以及农业销售联系到一起,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所以,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支持力度。

一、农业物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物流以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为目标,提供生产资料、服务、农业产品到消费源的组织和管理,由农产品生产、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农产品通过农产品物流可以实现保值增值。

(一)农产品物流推动产业链条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形式单一,缺乏系统的生产、运输、包装、分销以及配送等,形成的物流成本较高,无法获得良好的效益。而农业物流的建设促使企业和农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使农业物流企业更加专业,进而使农产品的流通更加顺畅,效益更大,同时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效益。

(二)吸收剩余劳动力

农业物流在发展的同时,也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设备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又可以吸收剩余劳动力,不仅合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使农民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农业物流中来。

(三)促使生产和消费对接到一起

传统农产品生产无法和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一般是通过超市、分销商进行销售,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可是将农业物流管理引入整个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就会促使农产品直接走向销售,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和成本。

(四)拓展了农产品的价值空间

现代农业物流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同时市场供求信息也比较充分,建设的配送网络也非常成熟,提高了农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增加了农业产业化规模,进而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拓展了农产品的生产空间。

二、农业物流的发展策略

以上对农业物流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充分表明农业物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农业物流。

(一)从政策上扶持农业物流发展

农业物流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推动三农发展,所以政府部门一定要加以重视,并积极宣传,促使人们意识到农业物流的重要意义;然后政府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税收、财政政策,激发农民和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对当前的农业物流管理机制进行改善,进而统一和协调农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提高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是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所以创新和应用物流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首先,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严格依照标准执行,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率。其次,对营销观念和手段进行创新,更好的推动农业物流的发展,例如在商贸中心设置网点、发展商等,健全农业物流体系。再次,对加工和包装技术进行改善,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时间,需要应用新的包装和保鲜技术,进而延长销售期,促使产品可以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三)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转变物流模式,就要对观念进行更新,重视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作用;并且形成共赢的理念,紧密联系物流服务商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也要不断提高服务,以顾客为营销中心,进而挖掘更大的市场价值,降低物流成本;还要建立健全公共信息平台,从信息上支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加强对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并且改善农村的交通,形成农产品以及生产资料的仓储系统,并且促使仓储更加自动和调节职能,还要建立由生产、配送超市、批发市场组成的农业园区,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

(五)对信息网络进行完善

信息技术对农业物流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农业物流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强建设硬件设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全程控制管理,将生产者、消费者、第三方有效联系到一起,并且及时的互动和共享信息。其次,形成一个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为农业企业、农业管理部门、农户等提供相应的农业信息,促使他们正确决策和合理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