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价值观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是一对孪生姐妹,培养数学素养也兼顾了人文素养,学生在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形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改实施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念。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数学教学中要依据学科特点渗透相当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内容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知、情、意、行等几方面形成良好的能力以及素养,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严谨的科学知识面前也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给知识学习过程注入生命力,知识因此会更加鲜活;在生命中融入知识,生命的价值就会更加厚重和有高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学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善于在教材内容中发现实施人文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人文教学的内容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数学教学是验证和学习前人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所以新课改对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改动,将教学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素养的教育,首先应该在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中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某一个数学概念、某一个数学定理形成的过程,其中蕴含的科学家努力攻关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前人进行的科学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人文教育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具有情绪化的,他们叛逆、他们好奇,他们对一切新事物有积极的接受性,反应快、思维活跃。因此有经验的数学老师都是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合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成长道路上。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2篇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科素养,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初中数学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培养出21世纪真正所需的人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教法,使所有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开展主动的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为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素养是指初中生既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又能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对他们所习得的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学会举一反三,了解数学的意义。数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数学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它对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数学也是初中生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使其掌握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下面,笔者从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三个方面,讨论教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其学会主动思考,以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数学。这并不只是为了让初中生在未来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工作,而是为了让初中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爱学好问的好习惯。在《圆的有关性质》一课中,我利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并让学生观察画图过程,总结圆的定义,系统学习圆心、半径等知识。然后,我问学生:“除了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是一致的,还有其他的点与圆心的距离一致吗?”有的学生想了想,说:“没有。”然后,我让他们再亲自动手,探究这个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思维性,要想学好数学,单纯依赖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灵活应对任何数学问题。由于很多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够先进,他们还没有转变以中考为指向标的教学意识,从而过于重视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反而忽视了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会做某道数学题,但凡这个题目往更深层次发展,或稍加变动,就会让初中生束手无策。尤其是初三学生直接面临中考,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学习任务很重,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十分压抑。因此,教师必须要把数学教学的基点放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学科素养上,使其掌握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在提高他们数学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我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小组探究点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小组内发言,将他们亲自动手测量的结论在小组内进行阐述,然后,小组内部要将所有的结论进行整合,从而总结探究出“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这个数学结论。每个区域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可被认为是一个集合,这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圆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展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自学活动,让学生如法炮制,学会学习,初步树立空间意识,掌握数形结合等相关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

初中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学科强调的是抽象思维与逻辑思S,这就为初中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增加了难度。然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的知识,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转变,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学“圆”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让学生指出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际例子。学生指出车轮、自来水管、奥运五环等。在将这些实际例子的特点总结出来之后,展开探究,便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圆的概念、性质等抽象的数学知识。

总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方面。教师要注意培养初中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学会主动思考,提高他们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初中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其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感触更深,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科素养;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19-02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及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莘莘学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教师而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助力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鉴于传统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相关要求,教师们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向学生讲述和传递知识点为己任;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将大量的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对教师的教学言听计从等作为对自己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生之间的友好平等关系难以建立,师生之间主要是以支配与听从这样的特点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师生之间缺乏平等而自由的沟通。然而,新课改的实施,使得教师们为了更好地提升个人教学业绩,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优异的成绩,教师们不得不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良和调整,以便于使得自身的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业绩,我们不仅仅要在自身的教学能力上下足工夫,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励学生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热爱数学学习的意识。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第一,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主讲为师生互动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要力争培养的是那种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二者皆强的学子,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我们一味地坚持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没有益处,因为,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高素质的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精英力量,而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撑。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和计划,在当前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及时地改良传统教学中不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形式的一些不良行为,转变以往所坚持的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的观念,转为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个体发展为教学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对教师教学的一些建议,从而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使得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够在师生良性互动的映射下变得越来越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优质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少走弯路,继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学科素质。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学习和活动时间,增强班级内部学生的团结意识,努力构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班级学习氛围。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曾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下,对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并不意味着这些被淘汰的教学方式百害而无利,而是因为它们不再适合当前环境下数学教学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促使学生能够在新课改下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们要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言和表现的机会。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数学定理的求证过程,也可以在学生们课间休息的间隙,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思想积极向上的视频和歌曲等,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以微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以翻转的形式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比较适合当下数学教学环境的新颖教学模式,在这种形式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可以即兴地展开交流和互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对教师即兴发问,从而更有效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在得以维系良好关系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助力我们开展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当然,在翻转课堂的形式下,不仅仅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相应的缩短,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同学感情和班级内部凝聚力,最终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养成,以及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等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4篇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教师关注其重要性,想办法如何进行开展下去.新课标的不断推行,教学越来越多地关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以及能力发展,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贯彻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使素质教学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作用,最后讲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社会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地出现,如果只是重视分数而不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尝试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的,注重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方面,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实践也证明了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数学也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素质低,就会制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的教学当中,使数学的教学能力提高为学生整体服务.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因此,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乎“教”,而是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在学当中慢慢地成长,当学生的求知欲望慢慢地强大,就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创造知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拓宽和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学知识,学生只有在独立自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起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强调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对学科内容讲解的同时,老师可以列举出中国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成就和优秀的学生成功案例,从而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例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再加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形成.

2.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才定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使每一名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实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集体进步.例如: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是按照20%,60%,20%的比例,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座位的合理安排和学习小组的合理分组,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相互学习和进步;其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最终达到整体学生的成绩提升.

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成具有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作为教学科目的初中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上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是构成学生初中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数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教,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数学课堂以经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获取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地方,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并不是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完成的,它具有迫切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朱妍 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参考文献】

[1]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术论坛,2014(14):219-219.

[2]戚汝增.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岱宗学刊,2000(3):88-88.

[3]傅玉乾.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3(6):67-67.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5篇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有比较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整个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工作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活动的变化。第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学科素养。一方面,从教师的道德素养方面讲,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和品格,只有教师具有了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讲,只有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演讲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亲和力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第三,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沿袭原来比较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地引用当前创新型的、比较受追捧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

2、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保障学生学习有效性,提高学生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良性循环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可以按以下几点多起:第一,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抛开压力和枯燥等繁重情绪,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第二,完善学生评价机制,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让学生在比较自主的条件下,向最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进发,学生才会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条件,主动地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地竞争性进步。第三,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只要做好自己的引导性工作就好,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及习性。

3、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细节。

素质教育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细节中。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在目标实现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重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一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以下几方面处于忽视状态:第一,数学学科的学习性质与发展状态。第二,数学学科与学生的空间感的培养、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个人的教育。第三,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第四,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心态培养等等。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把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堂数学课堂上,渗透到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4、教学内容联系生产、生活。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教学实践来看,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要让学生对其感兴趣实属不易,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存在不足,给素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基于上述情况,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作出了论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体现出的思想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涉及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成就,教师可充分结合这一点进行有意识的挖掘,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也要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史料,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编写一些具有思想性、符合实际教学目标的数学题目,在其中反映我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充分了解我国国情,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二)树立学生的唯物辩证观念

初中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从某些数学知识点可以了解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例如函数变量、三角形全等、几何形体等知识可以反映出物质的量变质变、对立统一、运动轨迹变化、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等唯物辩证主义的因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挖掘出这些因素,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述教学内容,就能使学生从更深层面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和魅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学习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等等,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保持这些优良品质,终身受用。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二、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面对全体的中学生,通过合理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创造性。由于中学生已经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认知、技能、兴趣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一现实观点,不能将所有的学生一概而论,而是要合理创设教学环境,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融入数学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并设计一些开拓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主体性发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思考问题的层面上,向学生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实例出发对数学原型、抽象概念及公式等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概括,弄清抽象知识的原理和过程,从而了解这些公式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或者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常见到的科技现象和经济现象,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将问题概括为数学模型,导入数学思维进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合适的数学环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计算工地上所需的土石方,或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测量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计算电站的水流量,等等,使学生在数学实践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达到数学教育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即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数学本身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有利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既能集思广益地发散思维,又能一针见血地揭露问题本质。

(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数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缜密度,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立志学好数学的动机。此外,还应当注意学生意志品德的培养,例如注意力、独立思考的精神、刻苦钻研、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品格。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心理素质做起,切实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段同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121.

[2]欧阳志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0):215-215.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素质 培养 探讨

所谓科学素质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身完善与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品质。初中化学属于基础自然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教学实践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现状

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以下问题最为突出。

1.不重视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的讲解。初中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与依据。多数初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很少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科学素材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的化学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另外,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视实验的学科,在教材中编排了很多有关实验的内容,但初中化学教师的重视度不足,未认真讲解所有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更好地满足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

2.学生缺乏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意识。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事实却是,初中化学教师只重视学生化学考试分数的高低,缺乏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导致学生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意识缺乏,更不用说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3.化学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现代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然而调查发现,部分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仅仅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后为学生布置较多作业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制约。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策略

1.重视化学教材中科学素材的讲解。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除重视化学理论知识讲解外,还应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内容的讲解,将更多的科学素材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化学教师教学实践中,还应重视科学素材的考核,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时,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教材理论知识时,应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与科学素质培养相关的内容,一方面通过讲解化学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知识,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让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意识。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充分利用与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认真备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讲解化学知识,以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思想不仅影响实际的教学质量,而且给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注重更新教学方法,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发现化学知识的奥妙,养成自主探索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4.充分发挥实验作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实验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增加实验内容,认真讲解实验知识,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上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的设问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自主的探讨与验证,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规律与精髓,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做好铺垫。

三、结语

化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为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效果,教育部门及化学教师应认真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作为教育部门应合理编排化学教材内容,增加科学素材内容。同时,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转变教学思想,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突出中学化学实践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庆梅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0,89。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思考;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实践体系,由众多教学因素和实施环节所构成。其中,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体系的重要构成“部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磨刀不误砍柴工。宁愿将准备活动坐在最前面。课堂作业目标意图是否鲜明、锤炼特性是否凸显、内涵意义是否深远,需要教师切实做好“预设”活动,准备工作,扎实做实做优课堂作业内容的设计“工程”。近年来,新课改成为学科教学活动的“总遵循”,教学改革成为学科教育的“主旋律”,科学设计课堂作业,助推教学进程,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凸显温故特性,巩固数学知识素养

课堂作业应该服务、服从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手段、设定的教学环节,都为了让学习对象的数学知识素养、解决问题技能经验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切实的巩固。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体系一部分,就必须为学习对象知识技能巩固强化做好服务工作。教育学指出,课堂作业具有鲜明的温故特性,能够帮助学习对象切实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发挥课堂作业在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素养方面的温故特性,认真做好教材的研析工作,吃透教材,抓住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重难点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融入和渗透在所设计的课堂作业内容之中,让初中生在解决作业案例中,进一步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内涵,提升数学知识素养。如在“垂直”课堂作业设计时,教师抓住该节课教材的重点:“会用作图工具画垂线,并掌握垂线(段)性质内容”,学习的难点:“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垂线的性质以及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以及根据以往新知讲授时初中生的掌握实际,设计了“填空题:1.过一点有且只有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 的垂线,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求∠DOG的度数”等案例,让初中生在感知、解决作业案例进程中,强化对新知内涵要义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二、凸显层次特性,兼顾不同学生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关键因素。作为社会存在个体,学生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解析水平以及技能素养等存在距离和差距。教育发展学指出,学生个体差异性客观存在,教师应科学施教,有效缩减,促进整体进步。而笔者发现,少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课堂作业脱离学生主体,所设计作业内容难易层次不明显,递进性不强,解析要求过高或过低,大大降低了课堂作业的教学功效。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动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贴合学生学习实情,设计出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中后进学生群体的作业内容,在层次分明、难易递进的课堂作业中,为每一学生提供发展时机,推进初中生不同程度进步。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作业设计的案例题型以及解题要求,正好遵循和符合因材施教,因生而异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联系学生,深刻运用。

三、凸显探究特性,注重学习能力锤炼

培养学习对象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数学素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也就是将探究、分析、概括、推理等数学学习技能学以致用的践行过程。课堂作业,既要基于教材内容要义,又要高于教材目标要求,设置的数学课堂练习案例要具有探究特性,探索特点,有助于初中生将数学知识、解析技能运用到案例解答之中,设计的作业案例具有探索功能,利于学生知识内容的升华和拓展,同时,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总之,课堂作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课前预设活动的重要部分,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多方面教学因素,科学设置,精心布局,深刻发挥出课堂作业积极教学功效,让课堂作业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前进的“阶梯石”。

【参考文献】

[1]褚明妍.创新作业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发展[J].教育艺术,2011年08期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综合素质;渗透

目前,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教育模式也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地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理念

当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初中数学教师更多地将学生的分数作为对其评价的标准,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过多地重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然而却忽视了素质培养。所以,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与数学领域有关的重要人物以及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生活化教学法以及快乐教学法等,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以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基础,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其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得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与爱国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讲解我国著名数学家处于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与数学成就,介绍我国一些比较先进、科学的数学成果,在此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使得学生能够热爱祖国,以祖国为骄傲,以祖国为自豪,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断的努力。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借助于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合适的时机与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要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积极探索,不断学习,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充分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还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际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在取得进步后获得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

五、做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在学习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还可以更好地为人处事,健康成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意志力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于数学知识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因此,要想学习好数学课程,那么学生就必须要有着良好的学习意志力。只有如此,才能够长期认真地进行学习,才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其学习素养。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那么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所以,要加强对数学教师对的教育与培训,使其不但能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要不断地拓展个人的知识面,增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要能够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注重自己言行的准确性以及规范性。要幽默有趣、积极开朗,积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另外,数学教师还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地关心学生,了解其学习情况,了解其心理状况,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答疑解惑,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总之,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使得素质教育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地渗透素质教育,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其数学素养,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杨玲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复忠.浅谈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5(10).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 特点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80

教育历来都是国家着重发展的基本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也早已不合时宜,要想促进教育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认真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作为教学的指针,不断加强教师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初中生的学习自制力相对较差,面对教育改革的形势,教师们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顺利实施。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浅谈一下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状况。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无差别的教育。注重学生们思想道德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个性化的培养,以及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这种教育理念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是值得贯彻和落实的。

(一)面向的对象是全体的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面向全体的学生,不分地域和城乡均衡全面的实施,力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一种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可以给予学生们平等的学习机会,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下,学生们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道德、个性化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力求让学生们的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的发挥。

(三)承认差异性

素质教育承认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性,也尊重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智力差异等方面。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也是有差异性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在教育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注,承认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性。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性、抽象性较高,同样学科内容的难度性也是较大的,这就需要教师们较好的理解素质教育理念,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促进学生们的高效学习和快乐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

(一)体现在思想素质的培养上

教师们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们思想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学学科的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不再单单仅是讲授数学知识,而是将数学原理的演进,数学家的研究数学题目的过程等方面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死的,不是遥远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通过讲授数学家们在数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以及钻研题目的严谨性,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很多时候不是仅仅学习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这是学生们长久、有兴趣学习数学的动力,也是较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因此,学生们思想素质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开展的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们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规规矩矩的讲授课本知识,不考虑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知识的掌握归根结底是要学会运用,学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不是仅仅装在脑子里。因此,数学教师们对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视,正是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之一,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高效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知识的掌握不是最终的目的,最根本是要活学活用,能较好的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因此,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是值得教师们好好研究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贯彻当前的教学理念,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开展。

(三)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以及严谨性,必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们拥有更好的思维方向和清晰的思路,不断冲破一些固有的模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力,提高自己的数学心理素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让学生们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方法。现代的教学情境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对学生的培养范围不断扩大,更加注重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三、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注意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理念的执行者,要想高效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就得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仅要求教师们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还要具备多方面、多学科的学术背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高效、灵活的运用教学设备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拓展到了教育领域。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要想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就必须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与数学学科知识的讲授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的众多优势,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更好的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8―0025―04

自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信息技术,没有机会感受信息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2006年3月开始,东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微软(中国)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了“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策略”课题研究。我们对全国22个省市的38所微软项目实验校的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调查问卷于2006年6月初发放给微软项目实验校,每所学校发放三种问卷,包括校长问卷1份、信息技术教师问卷3份、学生问卷100份。2006年7月初进行问卷回收工作,总计收到38所学校的问卷361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56份。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再配合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实地调研,我们初步得出了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以及制约因素。

一 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关于学校基本情况的结论如下。①学校生机比差距很大,最好的为5:1,最差的为84:1,平均为22:1。虽然同样是农村学校,但不同的地区学校生机比差距很大。②最近三年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上机费、上级拨款和项目配套经费,其中学生上机费是最多的。实行一费制后,学校不能再向学生收取上机费,但上级部门若不对学校给予适当的补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就会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产生很大的影响。③46.8%的信息技术教师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间在三年以内,这些教师是目前农村地区学校的中坚力量,也是农村地区未来发展所主要依靠的主力军。④77%的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了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学历已经基本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但只有31%的信息技术教师所学专业为计算机专业。⑤最近三年中,信息技术教师接受的培训主要是以县(区)级培训和微软培训为主,市级培训主要集中在2004年,之后逐年减少。

二 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从整体上看,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较差,亟待提升。我们把学生信息素养分为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学等三个部分。每个方面又按照目标发展程度分为概念原理、基本应用和问题解决三个层面。[1]每个模块的具体情况如下。

(1) 信息科学模块。问卷中有14道关于信息科学的题目。如表1所示,在信息科学的概念原理部分平均数只有1.91,显示了多数的农村初中学生在信息及信息相关概念原理方面的知识欠缺。信息科学的基本应用部分的平均数也很低,只有1.53,但在运用信息科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模块平均数为2.49,这说明学生虽然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也不是很清楚如何运用,但在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会很自然地运用信息科学的方法。

表1 信息科学各模块均数及差异情况

(2) 信息技术模块。由于此模块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在问卷中有54道关于信息技术的题目。各部分平均数及差异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信息技术各模块均数及差异情况

从表2可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问题解决方面平均数最高为2.59,显示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概念原理部分的平均数看,虽然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并不是很清楚。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部分平均数最低仅有1.44。这主要是因为在本模块所设计的问题是要通过“每天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从不”几个不同程度来反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情况。

(3) 信息社会模块。在问卷中有26道关于信息社会的题目。在信息社会的概念原理方面的平均数为1.93,在对信息社会知识的基本应用上平均数为2.17,但是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基本应用平均数仅为0.84,与其他两个模块相比差距很大,说明了农村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社会知识,但是还不能在生活中进行运用。一方面是学生自己没有很好的信息社会意识,如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对信息安全问题的了解、对网络道德的认知等;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很好的信息环境可以运用所学的信息社会知识,以致于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表3 信息社会各模块均数及差异情况

三 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我们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分做了相关性分析。基于对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对以下方面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1)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学校生机比的相关性。生机比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最直接反映,是学校信息化环境好坏的直接体现。因此,生机比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在所调查的38所学校中,生机比最好的是5:1,最差的是84:1,虽然生机比最好的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测试得分不是最高,但为了了解生机比与学生得分情况的相关性,我们对生机比与学生得分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从而可知学校生机比与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得分高低相关性不大。

(2)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家里是否有计算机的相关性。数据显示,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得分情况不是很好,平均分仅为52.72分,没有达到及格分数。但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平均得分为61.47分,因此可以推测,家里有计算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3)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学生是否去网吧的相关性。数据显示,经常去网吧获取信息的学生的信息素养平均得分为63.48分,要高于学生整体的平均得分。这些去网吧的学生在信息素养的技能部分得分较高,这与他们经常在网吧中接触计算机和网络有一定关系。虽然在网吧上网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但对信息素养的提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4)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课时量的相关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是保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每周2个课时的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测试平均得分为59.32分,每周1个课时的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测试平均得分仅为46.12分.每周2个课时的学校比每周1个课时的学校学生得分要高13分左右。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大的相关性。

(5) 信息素养高低与学生性别的相关性。本次调查的学生总计3441人,其中男生为1628人,女生为1813人。数据显示,男生的信息素养得分(53.24)与女生的信息素养得分(52.2)相差不大,说明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性别的相关性不大。

(6)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情况的相关性。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数据显示,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在信息素养的得分上比不感兴趣的学生要高20%,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制约因素

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调研与访谈,我们认为,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制约因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是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主要因素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信息化环境仍然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信息化环境包括信息化硬件环境和信息化软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信息设备的配置。统计数据显示,有55.6%的校长和51.9%的教师认为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要“集中资金改善信息化设施和设备”。虽然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支持之下,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的情况仍然是较差的。很多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都是两名,甚至三名学生共用一台计算机。信息化硬件环境仍然制约着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信息化软环境是指学生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能够有条件感受信息文化。相对于硬件环境而言,信息化软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虽然农村学校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学校内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的机会并不多,在学校之外的地方,学生可以接触到电脑的地方主要还是网吧。多数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接触不到计算机和网络的,这就造成了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应用,很容易遗忘。

2 信息技术课程是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最主要途径

信息技术课程是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直接影响着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首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由于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过分强调技术操作,所以信息技术模块的水平较高,而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学两个模块则水平相对较差。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直接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多少。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量,对于农村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会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除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之外很少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其次,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也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仍然主要集中在讲练结合的方式,突出工具性,脱离学生生活世界,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也是不利于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是制约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

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我们迫切地感到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目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整体水平尚可,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较差,尚未从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为教学人员的角色。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尚可,但是教学创新意识与能力较差,不能够开创性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目前现状开展教学。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数据显示,只有30%的信息技术教师是计算专业毕业,而且每四名信息技术教师中就有一名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有70%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水平不够,有40%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欠缺。(2)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时间短,经验不足。从时间上看,46.8%以上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时间都不到三年,这些教师由于从事教学时间短,因此不可避免的会缺少教学经验。工作时间在6年以上的教师仅有20.8%。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上来的,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仍然很薄弱。

五 主要建议

根据对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以及进行的相关实验研究,我们提出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策略。

1 开发基于STS理念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开发符合时展潮流、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可以按照STS理念来架构。STS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架构就是分为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学三个纬度来思考。[2]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忽略了信息科学以及信息社会学方面的相关内容。用STS理念支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就需要加强信息科学以及信息社会学的课程内容。信息科学就是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建立课程内容科学化的概念,即要用信息科学的思路来设计信息技术课程。农村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在增大。而越是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加强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其能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

2 坚持信息技术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仍然主要为教师讲练结合方式。这种方式在进行工具性软件教学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不能够适应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要求。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让信息技术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呢?如何有效发展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主题式教学模式来实现。信息技术主题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以一定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主题为教学任务的承载,旨在通过基于“主题”的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形成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

3 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信息技术教师是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在职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既要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差别。可以采取开发网络培训课程,进行网络教育。另外,可以搭建区域教研平台,使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教育资源共享,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得到同行的帮助。还可以采取专家引领、课题行动研究的模式。②加快建设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系统培养优质教师队伍。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系统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师范教育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应尽职责。

4 提供一定差异下共同发展的保障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经济上表现为经费投入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求多种实施模式才是发展之路。①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多样性。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课程开发、管理和评价的规范性,确保各地区都能够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②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我们可以将各地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后传递到任何需要的地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此,有必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教育资源的采集、整理、传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董玉琦.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策略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策略

一、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着眼于每个初中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不再狭隘地要求学生的分数,而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物,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在现期的发展之路漫长而艰难。

二、为什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学习黄金期

初中阶段人的智力发展到高峰,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逐步增强。相比儿童,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他们没有那么懵懂无知;并且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好奇未知的外界。这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一个人的良好性格的养成。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以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养成基本素质,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发展自己。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实施素质教育,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习还要求品德等各方面,初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初中学生学会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有利于形成独立而完美的人格。

2.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日常生活和深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基础。掌握一些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如苏科版中数学例题:煮饭要30分钟,洗漱要3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10分钟,请问起床后多久能够吃上饭菜?此时你应该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简单的时间累积吗?教学中教师教会你知识,并且你进行掌握,这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数学学习,能够增强意志力和应变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数学还是一门极具创造性、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绝对对立,我们寻求的是,立足于当前现实的相对公平的考试制度下的素质教育,但是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素质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观念没转变,素质教育是长期发展的,短期内不见成效,以简单的成绩高低论英雄能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名声;第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完善,出现地区分化严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穷落后边远的山区,没有实施基础教育教学的设备;第三,教师教学的素质达不到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求有崇高的师德和现代化观念,还要求紧跟时展,不断创新日益提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第四,固有的课程教学,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学是教导和学会的结合,填鸭式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不顾学生的兴趣与领悟能力间的差异,强行灌输学习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效率低下。

四、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是系统化、理论化和实践化相统一的课程。数学能力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转变教育观念,用长远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到学生,不单以成绩论高低,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教师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要有科学的质量观,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流水线生产学生,对学生因材施教。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敢于提问,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充满耐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2.完善基础设施

日新月异的社会,不断发展的科技,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化教育,满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要求。一些乡村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电教实验设备、教学用具不齐全。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缩小教育差别。如苏教版的新教材中游乐场的小火车和摩天轮哪个是平移运动?边远地区的孩子完全不知道这两个是什么?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学生缩小地区差距,解放学生想象力。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能力。填鸭式教育下的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学生水平高低各异。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指导。在学习苏科版中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讨论学习,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思考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参与者和指导者,答疑解惑。

4.创新课程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课程的设定在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回归现实生活,注重实践。新的苏教版教材让学生动手做图形,相比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哪个比较稳定。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理论的统一,结合生活实际,理论化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新时展的新要求,实施数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任务迫切而艰巨,数学教学素质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顺利实施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除了靠广大教育者的力量之外,还需要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秦建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论坛,2015(3):23.

[2]王启杰.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系列因素探析[J].高校讲坛,2011(29):163.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文情感培养;模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63-02[ZW(N]

[作者简介]陈金梅(1980―),女,广东化州人,本科,广东省化州市官桥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新课程改革强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体现绝不是解题水平的提高,应是通过关注生活有目的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其最终所要获得的便是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当前,教育部要求在中学各门课中都植入德育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培养,则是与教育部上述精神契合的。

一、对突出人文情感的内涵解析

(一)突出人文情感的目的解析

结合前面的阐述可以将目的归纳为两点:1.与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德育的要求相契合。这是从上层建筑层面所提出的要求,也为拓展初中数学教学功能提供了启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处事能力。2.与新课程改革方向相契合。围绕着素质教育理念而展开新课程改革,要使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取向。

(二)突出人文情感的手段解析

不难理解,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即遵循新知识点讲解、例题解析、习题讲解的程式化模式。因此,若要使他们完全掌握突出人文情感培养的手段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不相适应。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家生平的介绍,以及对数学家勇于攀登数学科学高峰的事迹进行介绍,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三)突出人文情感的结果解析

初中数学教学有其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德育并不是它的主线。因此,需要界定数学教学在人文情感培养上的作用边界,并对培养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正如前文所提及,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上,这应是评价培养效果的原则导向。

二、解析基础上的数学教学模式定位

(一)教学准备方面

为突出人文情感,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素材,在素材搜集中需要重视其内容和思想性,而这对大多教师都是新的尝试。为此,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实施方面

为了减轻数学教师的不适感,在突出这些情感元素时可以依照现有的教学流程来展开,只是在涉及数学家的故事和题外之音时,再给予强调。笔者根据实践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很感兴趣的,也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关注度。

(三)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仍需要通过测试来进行,只不过在针对人文情感培养的测试中,应创新初中数学测试的方式,以及学生完成测试的形式。不难知晓,考查学生人文情感增进程度,则需要借助定性和定量两类测试手段来获知。

三、定位驱动下的教学路径构建

(一)深化对人文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都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的意义。唯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才能激发教师去思考和探索。由于各学科的内容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存在差别。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精神则是其首要任务。结合目前广为开展的“三生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引入“生活教育”来进行人文情感培养。

(二)发挥集体智慧来搜集课程人文素材

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上述功能,首先需要解决两大问题:1.根据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体例,有针对性地挖掘人文元素的切入点;2.根据已经梳理出的切入点,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素材搜集。前面谈到了引入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授笛卡尔坐标系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的生平,并适度拓展到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科学史上的贡献。

(三)适度创新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性发挥

之所以强调“适度创新”是因为需要考虑教师在这一教学改革中的人力资源转换成本。为此,笔者建议仍沿着教师习惯的教学进程开展教学,只是在新知识点的引入时需要突出人文素材,在对新知识点进行总结时也可以拓展一下,从而提升课堂氛围。

(四)尝试拓宽初中数学测试的组织形式

可以用小组合作完成调研报告来作为数学测试的创新组织形式,首先“小组合作完成形式”借鉴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果,其所调研的课题可以是身边的事情,如结合“生存教育”的要求,可以发动学生对所在区域工业企业的数量进行调研,并结合初中数学知识计算出企业所解决的当地就业人口的数量。

四、其他还应重视的问题

未来还需要强化和巩固数学教学中的“三生教育”纳入问题。

1.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2.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使其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3.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会学生正确地进行生活比较、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4篇

数学素养数学对象个性品质唯物主义观点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前言的第二段简述初中数学学科的地位、作用时指出:“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及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从数学教育的高度来谈数学教学,把初中数学学科摆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地位。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素养,我个人认为应该和“数学素质”区分开,“素养”不仅包含了个人能力、基本技能等各方面,还包含了世界观、思想、修养等个人内在的一种本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也就是能力培养目的;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即思想教育目的。

怎样才能达到《大纲》中所要求的能力培养目的呢?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和学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的。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在合理使用目标教学的同时,把听、说、读、写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听,就是要求学生会听课。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课本,使学生了解新课中讲哪些内容,其中哪些内容能看懂,哪些内容还未看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学生听教师讲授新课时,心中就有了一定的目的。对未看懂的内容,由于自己加强了注意力也就容易听明白了。通过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合乎于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这一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

说,就是数学课堂中的说话训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不但要有教师的讲,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去说。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条理性、概括性、科学性、严谨性,思维的敏捷性。

读,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和引言部分。代数第十三章“函数与图像”一章,引言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学生熟知的实例――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的。紧接着说明像这样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就属于代数中函数部分所讨论的范围,把生活实例同数学理论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渗透函数定义的本质属性。分散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这一难点,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写,就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在每讲一节课时,除要求学生做课堂总结外,还要让学生做听课笔记,课堂总结。特别是学完一节课或一章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归纳概括,总结解题方法和证明规律。

通过把听、说、读、写合理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数学问题;真正地领会了数学本质,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听有重点,目的明确,说有根据,逻辑性强,读出关键,突出难点,写有结构,新旧衔接;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数学素质得以提高。

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范文第15篇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