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口语教学穿插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影响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就是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直接展示。为了实现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一、开展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除了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对、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含有口语教学,它与学习、阅读、写作等环节联系紧密,有助于强化语文教学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也会更加复杂,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学习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期发展。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

二、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人们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是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总是觉得自己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还不到位,总是不断地重复原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几乎不会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就难以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与此同时,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偏差,他们通常认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已经可以充分掌握表达的技巧,没有必要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正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口语教学,自然也就没有开展口语教学的必要了。(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口语教学,所以语文教师这方面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需要一个适应、缓冲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学校在聘用语文教师的时候,虽然会对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审核,但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还是语文教学水平和能力,因此并不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很强,教师教学的水平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总体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三)没有良好的口语教学课堂氛围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教学的氛围会比较严肃。再加上升学的压力会导致学校减少或者是取消团队活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这样一来,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四)学生参与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普遍比较少,再加上教师也没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以至于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所下降。有时候,教师如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自信心的缺乏,通常会出现尴尬的局面,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开展口语教学就不会有实际的意义。

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转变教师和学生落后的观念,让其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要积极地宣传口语教学,让人们认识和理解口语教学在学生成长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需要查阅关于口语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开展口语教学的技巧,通过不断实践,来实现教学模式和方式的完善和优化。(二)营造良好的口语教学课堂氛围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有趣的交际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三)组织、开展口语训练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的平台,这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当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对此,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口语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地组织、开展口语训练,从而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果农.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2]刘晓卿,高保弟.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3]刘海涛.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4]陈军民.古诗词朗诵对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5(29).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反思教学的理念,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班主任很可能就是语文教师,在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肩负着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职能。由于精力分配、个人认识和学校导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责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细化教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门课程的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和文字美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讲授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语文教学不断向功利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人文化和精细化落实到实处。最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缺乏对自身的改进、评估和检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学校的日常考评之中,使用零散的、任务性的方式对待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语文教师会将教学反思转化为行动力。在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反思档案,因为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的经验,因此会产生对工作结构分析不足的现象,很难对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有效的掌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反思的工具进行充分的认识,清晰的制定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过程、结果化教学反思和不断持续教学改进,优化重组教学反思,最终使初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不断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的多维性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任务,对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掌握,针对自身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背景和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绩,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终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二)精细化执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角色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阶段性教学目标之中,除了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导向之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发散和引申,通过课本之中的典故对相关的典故进行联想,由故事性的思维不断向德育思想升华,培养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由于心理教育的目标具有不易测量和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氛围,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之中,团队意识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除了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这些目标在进行简单的分解之后,作为孤立的目标进行执行。在具体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记录,对工作成果和工作创新进行总结。

三、对教学反思进行改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这两个阶段,因此,教学反思仅仅记录了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教学目标,没有将教学反思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因此,应该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外,应该不断对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档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状况和完成状况进行整合和对照,明确的找出工作缺陷和工作成绩,最终产生完善的教学反思。并针对产生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下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N].安徽语文教学学报,2003,(6).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观念;多元评价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和改变教学观念

1.树立大作文观念。语文是无用之大用,其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其他的学科起到最基本的支撑作用,作文也是如此,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发展的大事业。因此,教师不能光是着眼于技巧性的灌输和为了提高升学考试成绩,只做一些应付考试的题目,而是要树立更大的作文观念,从培养和夯实学生的文学底气和文化素养入手,全面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起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还能在深层次上锻炼他们写作的能力、意识和技巧,综合效益非常显著。

2.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打铁还需自身硬,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如果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则其教学立意和相关的职业技能方法也不可能达到一定高度。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具有良好的品格、较高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心智和道德修养,让学生成为心胸开阔、思想深沉、心中有爱的人。学生心怀大爱,才可能写出有灵性、有感情的作文,而不是干巴巴的官样文章和应试八股文。

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关系密不可分,因此要做好衔接和融合工作,这样才能互相促进,为整个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对名篇名作的阅读,从中汲取营养。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绝大多数文章都是经过历史考验、大家公认的名篇佳作,因此对这些文章要精读、多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写作教学的需求,主动对接阅读中的资源优势,以练笔、课堂精讲等方式来剖析名篇佳作的种种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朱自清对父子感情的细节描绘,鲁迅杂文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等。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这些范文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才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并习得更多的技巧、词汇等写作要素,才能写出更高水平的作文来。

2.做好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工作。课文选篇毕竟有限,还有更多的名篇佳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入选教材,因此,教师要鼓励大家多选一些文章进行精读,并大量泛读,以接触更多佳作的思想内涵、社会价值、语言特点,从而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点燃学生阅读名著名篇的欲望。

三、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笔者在教学中深切感受到,很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单一、流于形式,很多就是在作文上写几个字,而没有通过口头表扬批评、深刻分析优点缺点等方式来多元评价。要增强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力度,让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长。

1.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最宝贵的,只要还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再差的学生也有学好、教好的一天,因此,要多看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以正面评价为主,而不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当然,也要将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记叙、议论不太条理等毛病指出来,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和写的快乐。

2.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作文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而不是用一根线来划,“堵死”了一部分学生的路。因此,要根据学生各种练笔、习作的发展来评价他们,从而让他们始终保持写作的热情和信心,不怕写作文,愿意写作文,这样写下去定然能有收获和进步。

初中作文不仅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甚至关系到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担起责任,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素质;措施

G633.3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f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常注重实用的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方面这样的理念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而培养学生的方向则注重答题、解题等方面,课程设置上过于传统,使得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导致厌学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资源被浪费,最终可能使学校声誉也受到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新思路、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教学,并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才能。而面对上述的实际情况,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应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开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学习情况,把课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然后在学生思维方面加以创新培养,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技巧和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新观念,学会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当前的流行元素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教学经验,创造新意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改革。

一、发挥语文的特色,激发学生想象才能

初中语文教学是综合了多种要素,交叉了很多方面的一个比较与现实相连、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时尚前线相关的既有语言艺术性又注重实际运用的科目,因此这个科目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理论知识上做重要的突破,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之余尽可能观摩生活,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关注生活,从各大新闻媒体和相关的课外书籍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因为学生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思维定式严重,学习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可能使学生全面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在方法技巧等方面创新改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则是发展其创新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也应该充分展示每一节语文课的基本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在语言特色的影响下发挥创新能力。只有在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把学习和能力训练融入教学中来,才能让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努力有所体现。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我讲解的现象很常见,学生的想象力是被禁锢的,有的教师甚至强制灌输一些语文学习理念,从而限制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创新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紧随时代脚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学习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把时代气息、信息化教学等融入语文课堂中,这样才能在多元素的课堂中实现改革创新。

二、用现实意义的材料进行实践教学

教师用实际意义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转变创新思维,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实践水平。而这需要在初中学校的教育目标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教学目标改变为用实际语言运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敢于用创新思维运用知识的人才。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只有在学生的思维中有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为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中国“二胎政策”问题研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实践锻炼任务进行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多发表看法,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二胎政策的利弊,学会辩证看待事件的思想,这种用生活实例进行语文归纳能力的教学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广泛纳入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时代的发展使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形形的时尚元素和流行信息,科学技术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纳入具有流行元素和时尚气息的教学材料,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设备等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把握住时代流行的脚步,感受社会的变化。初中语文课堂要想把学生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佼佼者,需要在教学中学会分析语文知识的优、现代技术的好、未来时代的变。这样才能掌握语文和时代结合与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而学会创新。另外还要在教学中多引进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学习兴趣等进行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这样就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大创新力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中教师应该以引路人的身份重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使教学能逐渐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0;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33-01

近年来,为了改革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模式方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新课标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理念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倡导积极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够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教学的课程更加有活力。因此,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开放创新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僵化。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一些教师还是在素质教育的掩盖下进行着应试教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师不思进取,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研究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评价教师的方法不科学,还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标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能把素质教育的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2)写作教学僵化。学生的写作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通过观察生活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才能写出灵魂。但现在的作文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去模仿优秀的作文,这样会使学生只会重复别人的观点,导致文思枯竭,失去了写作的源泉,使写作建立在无本之木、空阁楼台之上。(3)教学内容僵化。语文教学不同于自然学科,语文教学需要更多的人文气息,要与时代相结合。现在的语文课本有些文章固然经典,但很多已经与时代脱节,这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新鲜知识。但很多家长和教师只鼓励学生购买学习资料,不鼓励学生看课外书,甚至对学生看课外书进行限制,怕耽误学习不能考取更高的分数,这无异于杀鸡取卵,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语文的课本教学固然重要,但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样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挖掘课程教学资源,不但要把国内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让学生背诵理解,还要把反映当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博览群书,丰富视野。(1)教学方法要生动灵活。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从“本本”出发,还要让学生通过接触其他材料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和对感性材料的理性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比如学习《登岳阳楼》时,不但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文内容,还要让学生通过其他书籍、图片、视频等让他们了解岳阳楼的前世今生,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达到既掌握课本知识又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再如,在讲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让学生看看徐州当年在日本铁蹄下沦陷的视频影像,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理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教会学生科学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能把写作教学作为考试分数的工具,要把写作当作终身的习惯和乐趣。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的“源”,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文思泉涌,而不是让学生抓耳挠腮。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训练为有思考的人,而不是机械背诵的机器。如何能培养学生写作的“源”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再加上必要的写作技巧,当然如果能借助一些工具书就更好了。这样,就把学生感到恐惧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写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当然也就能做到文思源涌、下笔如有神了。(3)教学内容要开放。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学生就算能把课本倒背如流也不会考出很好的成绩。这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除了课本的知识点外,还要更多地阅读诗词歌赋、时文美文,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感悟、细细品味,在感悟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养成主动接受事物感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观察,因为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源泉,是学生学习理性知识的原动力。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还要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百日诵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把阅读的视频和照片发到微信平台或QQ平台,让老师和其他的学生监督。同时,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互谈读书心得,防止部分学生作弊。这样,通过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阅读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同时,学生在读书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写文章时就不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写出的东西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结束语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教师都应大胆尝试,以苦作乐,通过示范课、公开课等磨炼意志,增强对教学改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屠锦红.关于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1).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能力 措施 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57-01

随着苏教版改革教学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而言,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加强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而有效结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此,笔者根据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1 回归教学之本,提升学生文字能力

一些老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处理值得借鉴。不少年轻老师只是对课本所要求的内容对学生加以要求,却忽视了千百年来我国语文的精华。书法乃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在我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近些年的学生中,却很难见到几个字写得好看一些的。究其原因,还是教师不够重视。

笔者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进行习字练习。中国有句老话,“字如其人”,这话不假,写得一手清秀大方的字,自然会使人眼前一亮,给人以好的印象。在现代,硬笔书法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我们可以要求我们的学生按时按量的去完成一部分硬笔书法练习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可在课堂中对软笔书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的字帖,从每一个偏旁部首开始临摹,然后分设小组互相进行评价。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字书写驾驭能力,同样也可使学生养成静心、专注地良好品格。

2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更是一个大讲堂。实践出真知,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很多人认为那是走弯路,通过其实不然,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中,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个任务,让他们留心身边各行各业的人说话的特点,并加以总结,并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话分析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这在学生中引发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们纷纷互相观察说话方式,然后对照对对方的认识将性格特点加以联系,然后将这些经验应用于社会中去。在随后的语言风格与性格特点讨论中,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在大多情况下达成了共识。通过这次讨论,很多学生自觉对自己的语言习惯加以重视,不吐脏字,言行文明,不仅锻炼了学生观察实际生活的能力,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对社会少了一些陌生感,增添了一种自信心。

3 注重作文写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初中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40%,正可谓得作文者得天下。不仅在考试中,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一副硬笔杆,同样会受到他人的重视。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但却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把握住了其中的精髓。整天都是《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我最感动的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看腻了,老师也都看烦了。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有不同的话题涌现,所以我们并不用紧紧把自己套牢在这些“传统”题目之上,放开思维,才能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心中的江南style》《老人倒了怎么扶?》这些都曾是热点话题,同学们也都有所了解,我们不需要他们有太深入的认识,只要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写进去,不但锻炼了笔杆子,也使得学生的作品有了他们特有的思想、特有的烙印,只有有思想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在课堂任务结束之后,我们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作品给学生。初中课本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朱自清《背影》的细致以及鲁迅作品的辛辣了,我们可以拿来与学生一同品味,学习他们的语言组织方式并加以借鉴。又或者引入《赤兔之死》《红楼梦》选段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对我国文言文语言的精简干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特点加以锤炼应用于日后的作文写作中去,能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只有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的在日常生活中找寻相关的知识。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具有的能力。

语文不同于数学、政治等学科,它具有的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例如在日常经常会遇到的演讲朗诵等。我们要鼓励学生走上前来,张开嘴,将它们的情感表达出来。特别是一些学生,由于很少接触学习之外的活动,对这些事物往往会有“怕”的念头,克服心理的障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模仿开始,慢慢融入学生自己的东西,或者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他有什么品质是你所不具备的等等,逐渐的引导,会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前文所提到的书法,在学生的众多爱好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在班级组织一个书法爱好小组,定期在班级对评选出的好的书法作品进行展览等。当然,也可以提倡学生学习创作小说等其他文体。这些虽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所要求的,但韩寒的成功也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效仿,我们可以借此鼓励我们的学生进行创作,既锻炼了写作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问题 教学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04

1 语文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初中语文测试题目中甚至包括中考,写作作为和基础知识运用、阅读分析相并列的一部分内容,占有30%~40%的分值。所以,写作一直备受学生、家长、老师的重视。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状况,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体验观察生活,总结经验和感悟。初中语文写作的有效性措施是教学的效率,具体指的是运用最少的时间、精力、汗水,用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语文作文的基本知识。采用一种简单实效的教学方式,用尽可能少的精力,获得更多更有效性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贯穿到语文作文教育的各个阶段,对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教育大纲来进行教学工作,以此来制定教育计划,可是对作文教学缺少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操作性很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是随心所欲,任由学生自己参考文献,然后没有进行思考就开始写作,有的同学甚至抄袭,应付了事。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往往以传统批改语言应付,甚至简单一个“阅”字结束。

2.2 注重写作数量,忽略了写作质量

如今各科教学都追求大规模的训练,因此对作文进行训练的量也不断地被加大,在训练的同时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同学去写,对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没有细心地去讲解,导致作文数量多但质量差。因此,不断鼓励同学多做训练,天天写日记、一周一作文、读书笔记、每日见闻等等充斥着学生的写作生涯中,老师也拼命地修改,这就造成了师生皆忙而无获。

2.3 作文内容与实际脱节,抄袭现象严重

如今的语文教材中有无数优秀文章,特别是现代名家精品,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然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缺乏美文中描述的场景,学生难以切身体会美文中的意境。当下许多学生把写作看作一种负担,不积极构思、准备材料,而是消极对待,只顾翻看手头的作文参考书,从中寻找相应题材的作文进行借鉴。

3 影响语文写作教学的原因

第一,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不同于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对于一般的科目,通过考试能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后注意这些问题,下次就不会再犯。而作文就不一样,需要自己不断地修正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思维模式等等,才能够在下一次写作过程中有些许提高。而且在作文的阅卷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同样水平的作文,由于不同老师的欣赏眼光不同、看文章的角度不同等等因素,结果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得到的分数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

第二,教科书上所表现的美文大多数是之前的一些的场景,随着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所谓的“碧水蓝天”早已不知所踪,只能靠图片来了解。然而写作要求依然根据教材中的课文设计,这就出现了写作内容与现实分离的现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生活环境里缺乏写作中所需要的真情实感和场景,学生就被迫从书本上抄袭借鉴。

4 应对上述问题的策略

第一,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计划,并且认真按照计划做。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是需要比较高的语言素养,以及对语言知识的积累,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坚持不懈,吸收优秀的语言素养。语言技巧是需要不断进行积累的,可以经常地读那些经典的文章或者一些国内外的名著,通过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具有生命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只有不断地补充知识能量,增添一些新鲜的语言信息,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才能让知识的积累为自己的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第二,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想顺应作文写作规律,摆脱数量的束缚,首先应该训练作文基本功。对于作文的基本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加强指导和训练,文章的立意、写作的题材、文章的观点等等写作的基本技巧都应该反复地利用例文,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基本套路,使学生一提笔就有话可说。其次,阅读量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开篇立题,将自己的感悟认真记录反复翻看,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试着下笔作文,并积极要求老师评改。长之以往,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写作技巧,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积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新课标中规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表达。为此,老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随机观察训练。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上课推门进教室和学生互相致敬的这个过程向学生提问,以此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5 总结

当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写作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悉心指导。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作文的教学计划,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将其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香.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1,(7).

[2]黄合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1,8(2).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策略措施

在以往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提倡的都是“独白式”的教学模式,所以由“独白式”的教学措施转化为“对话型”的教学措施并不是十分容易。新课改中支出,阅读作为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不同思想进行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在积极性,拓宽自己的思维。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入对话型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养,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问题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逐渐的强化自己的对话意识,使得对话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1.对话型阅读的分类

1.1教师同文本之间的对话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进行独白。这样使得学生没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而被物化。在“对话型”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变成了精神对话的关系,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且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教师应当首先聆听文本,对文本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更好的与学生进行理解层面的交流,便于对话的展开。

1.2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作为一个具有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应由教师自己的分析所取代。学生应积极地与文本产生接触,进一步感知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走形式,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去感悟课文,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同时可以给予学生一些简单高效的阅读方法。

1.3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课文的对话

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平等比喻要观察整个的对话过程。双方能够平静的传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交流,且要善于去聆听对方的思想,感受其内涵,积极地去探讨发现理解上的不同和偏差,并及时的做出补充。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较为稚嫩,这就要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启发。

1.4学生之间进行的关于课文的交流

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是彼此的情感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探讨,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及时提出问题的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人,能够愉悦的接收新的建议,不断地丰富自我。既是讲授者同时也是倾听者,学生能够各取所需,相互接纳,体现了真正语文教学的价值。

2.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型阅读教学的策略措施

2.1营造轻松的氛围,创建融洽的情景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型的阅读教学模式需要民主和公平的环境,否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多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从各种方面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融入至对话中来。学号语文的关键所在就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可以进一步的激起学生的沟通欲望。

2.2设立一定的话题来调动学生对话的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对话的展开往往会围绕着一定的话题。良好的话题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促进了对话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教师话题的设置不应该过于繁琐,应少但精准,且要充分的注意到相关知识点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且好的话题要具有一定的涵盖性、生活性以及层次性等等。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偏向学生的心理特征,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其中。

2.3提倡个性阅读,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这说明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生活和个性上的差异,所以在阅读同一文章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观点。教育的本质就在于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大程度的开发每位同学的潜能,机会均等。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应了解和适应他们的差异和各自的发展水平。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模式。第一,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从这一特点出发来设立教学的总目标,使语文的阅读能够适应每个人的发展需求。第二,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独体的感受和见解,留给学生独立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接纳不同的见解和声音。

2.4注重聆听,推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对话型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温柔的聆听者,用自己宽广的胸怀来包容学生不同的声音和感悟。且教师应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为学生指明阅读过程中的方向,指引学生走进文章的深处。

3.结束语

对话型阅读教学作为新时代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很好的顺应的时代的发展潮流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备,且一定程度的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模式和创新思维,为成为未来创新型的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话型阅读教学研究的还不是那么的深刻。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开展正确的对话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现如今所有的探讨分析以及提出的建议都是努力使这一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的完善,且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格外注重自身与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对话阅读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完善对话型的教学,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依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5):107-108

[2]李爱莲.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53):38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措施;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85-01

一 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 艺术 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二 注重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统一文本的兴趣,统一问题的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也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鼓励学生针对文本就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或力所能及的某一方面进行品读或就文本所想到的感兴趣的某一话题作分析,发表见解。结果发现,学生有的分析文本的语言、有的分析人物的精神思想、有的分析地区环境历史与人物特点的联系、有的对标题的内涵及文本的主题作分析、有的分析文本的结构、有的联系到了相关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动力做,忙得不亦乐乎。阅读不是做广播操,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才能达到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共享、共鸣、共识、共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当然,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三 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作“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上众人一辞,缺乏新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新课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文学作品研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 注重学法指导,创设超市式学习平台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妨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活动。它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老师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的条件,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层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各取其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五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1篇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大部分学科的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语发音、汉语语法等基础知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多教师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语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课堂的教学目的,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课效率。

一、突出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科目同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相统一的特点,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科目中的吸引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学科内人文性的内容,只是将语文课程当作是一种工具性的科目进行教授,将语文知识变成为学生提高分数的课程来教授,片面追求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但是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十分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利用语文课程知识面广、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等多种有利优势,充分向学生展现语文课程的魅力。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学生就会在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还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标准,实现教学目的。

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利用课堂时间教授自己所需要教授的知识,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其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多老师在初期都到很困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很不习惯,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授课时间,且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进行指导。这就导致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都是乱哄哄的,没有纪律性,虽然很多学生都在对学习知识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内容天马行空,甚至跟授课内容不搭边,即使对授课内容进行谈论,但是基本都只停留在知识表面层次,很难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大大的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性

在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实施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就语文学科来说,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在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不断挖掘文章中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这种探索性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是不同的,要讲究科学性和规律性,如果学生对文章的探索性十分随意,那么收到的效果将会大大折扣,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因此,老师在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注重优化和整合,那么很容易出现开放无度和天马行空的局面。探索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同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沟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在授课之前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将分析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一堂语文课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引导着学生课堂的学习走向,影响这老师授课的中心。因此,老师在授课之前,要帮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围绕着这个学习开展学习活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每堂课程的学习目标,老师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不能够将目标设定的太复杂、太含蓄、太抽象,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一堂课的学习目标。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包含在内,如果这些知识都依靠课堂的时间进行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不断优化课堂内容,使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使教师授课更加流畅、顺利。

六、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校培养全面性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研究,仍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教学水平的要求,各种新措施、新教法将会不断涌现,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提供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修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12(1)

[2]唐明亮.初探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张东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13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十分重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多教师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之一。语文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课堂的教学目的,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课效率。

一、突出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科目同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相统一的特点,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其丰富的内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科目中的吸引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忽视了学科内人文性的内容,只是将语文课程当作是一种工具性的科目进行教授,将语文知识变成为学生提高分数的课程来教授,片面追求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但是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目标十分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利用语文课程知识面广、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等多种有利优势,充分向学生展现语文课程的魅力。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效的结合,那么学生就会在提高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还能够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标准,实现教学目的。

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利用课堂时间教授自己所需要教授的知识,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其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多老师在初期都到很困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很不习惯,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控制授课时间,且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进行指导。这就导致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往往都是乱哄哄的,没有纪律性,虽然很多学生都在对学习知识进行讨论,但是讨论内容天马行空,甚至跟授课内容不搭边,即使对授课内容进行谈论,但是基本都只停留在知识表面层次,很难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种现象大大的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达不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激发学生的探索性

在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实施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就语文学科来说,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在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不断挖掘文章中深层次的内容和含义。这种探索性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是不同的,要讲究科学性和规律性,如果学生对文章的探索性十分随意,那么收到的效果将会大大折扣,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因此,老师在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时候,如果不注重优化和整合,那么很容易出现开放无度和天马行空的局面。探索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同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沟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在授课之前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将分析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一堂语文课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引导着学生课堂的学习走向,影响这老师授课的中心。因此,老师在授课之前,要帮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围绕着这个学习开展学习活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每堂课程的学习目标,老师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不能够将目标设定的太复杂、太含蓄、太抽象,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一堂课的学习目标。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课余时间也能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包含在内,如果这些知识都依靠课堂的时间进行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不断优化课堂内容,使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使教师授课更加流畅、顺利。

六、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校培养全面性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研究,仍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教学水平的要求,各种新措施、新教法将会不断涌现,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提供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修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12(1)

[2]唐明亮.初探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张东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2013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把握和落实“三维”目标,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只是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分偏重于相关“双基”的训练,从而取得高分,考取重点高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对此,我们应予以纠正,努力做到:第一,端正思想认识,认清“三维目标”不是割离的、孤立的,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它的实施不是单纯的三维之间的相加,而是一体化的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逐步实现的。第二,在具体实施时,要选择好阅读教学的突破口,瞄准知识点,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第三,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时,不单纯的依靠卷面分数,还应结合其他诸多的因素,采取综合性、鼓励性评价。如学生在阅读时表现出来的活跃、兴奋、激动,哪怕是读后的体味到的痛苦、悲伤等等;再如,学生即兴的独特见解、阅读质量的点滴进步。所有这些都可作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之一。第四,注重教学中的“练”,即注意练习的内容、练习的范围、练习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以及练习的扩展度把握,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实把握阅读的命脉。

二、把阅读的舞台让给学生,聚光灯对准学生,使之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就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发现仍有许多老师抱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阅读教学。从他们的备课和课堂实施来看,主要表现在:部分老师把课堂要提问题及其标准答案,以及为了得到这些该做哪些相关提示,都“辛辛苦苦”的写入备课中;教学时,他们普遍都是采用“谈话”导入,预设好“全套”引诱学生“跳入”,一旦学生“不入套”,就慌了神、跑了题、误了时,这样的“请君入瓮”法,完全使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压迫式的接受状态,日久天长,学生的个性和灵性、智慧和创造就会被“毒杀”。就此种阅读教学,急需改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阅读教学中到底“谁是主宰”呢?毋庸置疑,学生是主角,发展的人。2011版新课标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让学生真正实现自己的“阅读梦”。教师应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一是缩短自己在阅读舞台的滞留时空,让学生站稳、站足阅读舞台,让他们有富裕的阅读时空,促使他们主动的、专心的、积极思考的读,在读中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品味和理解,最终提炼独特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感悟。二是给学生架桥铺路。所有阅读的文本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和反映,学生对此没有感知或毫无知觉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服务,如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要求是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等,启迪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记忆和思考,或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利用长期积累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去解读课文内容。三是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学生这个群体,都需要最起码的“心理安全”。为此我们需要真情、真心去唤醒学生的思维,克服和避免过去“死板式”的教学,努力给学生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场境,使他们静心的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我以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上述所言,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三、教师应扎实的转变导学方式,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文化教学 现状和措施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英语是现在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为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在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讲述,把语言和文化分裂开来。

一、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首先,很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注重英语考试范围的学习,讲授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导致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了解甚少。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文化教W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知识讲述一些潜在的基础常识,缺少深入的去挖掘。最后,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知识繁多,词汇量较多,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而且阅读能力差,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其中的英语文化信息,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策略

首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文化教育。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习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历史的发展,不断的文化积淀而传承下来的,它贯穿于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在初中英语牛津版Starter这本书中,更注重于学生掌握英语日常交际用语。如英语中的名字一般是由三个部分组成:fistname,surname,family name.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使用firstname。或者在family name前面使用Mr,Miss,Mrs。这和我们国家的姓名很不一样。中国人在去做客的时候出于礼貌会在盘中留下少许,而西方人更喜欢吃掉所有的盘中食物,用来表达自己对食物的喜欢。当别人问道你是否在要写吃的的时候,西方人会用到some而不是any,“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西方人更喜欢听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如果需要西方人会回答“Yes,please”,反之就是“No,thanks”。在中国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客气的拒绝,这是由于中西方两种不同的风格所致。在牛津版的英语教材内容中,有很多日常用语差异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力,增强文化意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入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西方传统节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深入发掘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对学生进行西方传统节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节日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加深对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在牛津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内容是围绕西方节日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分类比较学习,把节日分为三类: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国际性的节日(元旦、劳动节、儿童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节日的发音和名字。由于学生对于西方传统节日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认识上,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内涵学生还不够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播放西方人庆祝节日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对话等形式去感受西方节日,了解西方节日的习俗风情。

最后,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性,渗透文化教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会有很多的成语、谚语和典故等,在西方国家也有许多的传统文化词语。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巧妙的引入课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例如,“black tea”的真正含义是“红茶”而不是表面意思的“黑茶”;“a white lie”是指小孩子的说的一些童言无忌的言语;“a black sheep”往往会理解为一只黑色的羊,如果在文章语句和语境中,就能明白,是“败家子”的意思。在西方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忠诚的朋友,“dog”在英语中代表忠诚的伙伴,含有褒义色彩。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有很大的贬义色彩。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中,西方人会常常以狗来比喻人,“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自己得意的一天)”等。在牛津版英语九年级上册2单元讲述是关于颜色的含义。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国家在颜色认识的差异,在西方白色代表纯洁和高贵,西方国家在婚礼上穿白色礼服。黑色代表庄重,西方国家在葬礼时穿黑色礼服来表示哀悼。在中国,穿白戴孝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三、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文化的渗透,能够开阔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积极的探索未知的国外文化,享受探知过程中的乐趣,促进英语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了解西方文化内涵,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范文第15篇

一、对初中藏文教材的看法和理解

现在教学中使用的初中藏文教材的内容、编版、深浅、易难、重点可以和“实、新、中”三字来概括。实,即教材具有应用性,从教材内容上看,初中藏文教材既包括文法、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又包括诗学、应用文写作、写作等应用性知识。既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又有应用文,既有翻译文,又有藏民族优秀作品。内容丰富,很有实用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新,即具有创新性,通过认真的改编,从内容编版、深浅易难、重点等内容上很有创新,内容上选编了不少世界的、民族的优秀作品,既有以往著名学者的优秀著作,又有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比较重视内容上的创新。编版上,改变过去混乱、条理不明的编版结构,采秀各优秀教材编排的方式,在程序、审编、纸张等各方面予以重视、注重创新。中,即具有时中性,就是说教材在内容上,深浅、易难、重点上都具有时中生,有深有浅,有易有难,重点突出,适合现在初中生的发展和接受能力。总之,现在实用的初中藏文教材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和时中性,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可信的。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之处:一是教材中翻译文过多,而对翻译的基础知识不多。很容易在学生思想上产生已学过这篇课文的误解。二是教材内容中有些文法等基础性知识过浅,重复了小学的基础,没有深入提出。

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发展的主体工程和突破口,是民族地区普“九”普“实”的关键,通过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双语教育教学是适合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和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所表现的现状。它是利用母语优势发展智力、普及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增强民族团结,加速少数民族人才成长、培养各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正确途径。双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待开垦的处女地很多,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一)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幅员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9万人,人口密度为7人/平方公里,其中藏族人口63万余人,占全州人口的75%,在藏民族居住地推行双语教育教学具有深远意义,一是我州的双语教育教学,同其他藏区一样,就教学模式而言,已经与全国民族教育的双语教学模式接轨,在发展规模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是与有些地区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认识起点不能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平衡,教学质量不高。三是教育投入不足。四是师资缺乏且不稳定。

(二)对策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群众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教育论述的学习,同时要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关于“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民族语文工作方针的学习。要深入学习“一纲三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还要学习和宣传贯彻教育部国家民委的有关民族教育的文件。通过深入的学习,要真正从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藏民族教育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