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音乐素养;课堂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学生音乐学习的意识、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初中生音乐学习的水平。本文首选分析了培养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必要性,进而探讨了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希望能对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S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人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人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主线,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当前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上去教学目标非常的多,但是三维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且在设计中要有所侧重。初中音乐课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适可而止。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急,并且做到明确清晰。针对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初中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音乐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音乐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两种活动同时进行,一种就是教师的“教”,另外一种就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落脚点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的“教”只充当着学生学习多元化途径当中的一条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时候只考虑到个人的讲授,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淡薄,学习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新形势下,音乐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地位,认清自身的角色,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课堂重视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要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和处理问题,如有质疑的要及时的给与肯定和引导。学生有疑问就说明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妨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了。

(四)巧用微课程教学

探究微课程在提升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课程的制作方式,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课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课笔或者电子白板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相机录制的微课程视频、利用PowerPoint办公软件制作的PPT课件微课程;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课程等。PPT课件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也是较为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较为简单,在微课教学中通过PPT课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利用PPT课件的时候,可以是单一的PPT课件,进行点击操作,也可以通过转变保存方式,把PPT转化为视频,供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渠道学习。初中音乐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很多的知识点和内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图片来说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图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选取“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将屏幕显示信息动态地录制下来,形成视频微课程。

结语:

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3篇

一、核心素养------育人目标、教育本质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新常态课堂”,自然离不开“核心素养”这几个关键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与音乐学科相关的:

其中第一大领域“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之审美情趣”,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勇于探究”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呵护个性发展,鼓励孩子们的音乐创造。

核心素养中的第二大领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需要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多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

这逐条逐句都与音乐学科相关联,都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来完成。

现场展示课,台湾专家们的灵动课堂,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理想教育。那么,何为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让我原本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了。

二、不一样的台湾课堂

1.亲近幽默、润泽童心------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听课者、旁观者,听台湾老师上课,“轻松、快乐”油然而生。课堂笑声满溢,学生会被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所逗乐;会被夸张、极具表现力的示范所折服;会被每一处都精心设计过的课堂习惯训练所吸引。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试想,这不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方式方法吗?学生乐于听,才能进行学,帮助学生高效的接受和消化学习的内容。

幽默,绝对是一座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走上这座桥,教师与学生间将不会再有深深的隔阂。不过,幽默只是课堂中的“佐料”,而不是“主菜”,在合适的时机适当运用即可。

2.知识容量小、能力训练广--------知识技能为载体的能力培养课堂

黄世杰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讲述了时下教师的一些现状:忙、茫、僵化、平庸化等。因为工作忙,变得茫然;因为没时间用心思考、疲于各种应付,变得僵化;最后变得平庸化。黄老师还用一个图片风趣的反映了教育中的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抱着一个比他身体大几倍的奶瓶喝奶。教师在课堂中没有考虑现实情况,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图中所示,这个婴儿能喝下这么多奶吗?他会不会被呛到吗?

这副图,这个例子,再加上现场所展示的台湾音乐课堂,让我意识到,为什么观课之初我在质疑,台湾课堂围绕一个小知识点------分辨拍子的学习,就要花去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而我的课堂大约10分钟就完成。

同一知识点,我的课堂只重在孩子能听辨,而他们的课堂则是感受,体验,有了这样的拍点感觉后,去分辨拍子,最后鼓励表现。让学生不光能分辨拍子,还能根据不同的节拍感觉去表现音乐。

细心思考,每一个小知识点不都需要层层深入,落实到底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的表层,知识的掌握只是我们装饰的表层肤色,而知识背后的能力训练才是肌肤内里的血脉。

想想,短短的40分钟,环环扣中核心素养中的要求:

学习拍号----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的积累;

课堂上合作参与-----让学生具有发现、感知、欣赏音乐美的意识,自主学习,小组互助;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

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音乐课堂么?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一连串以孩童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孩子成为的学习主体;音乐课堂应该启发儿童潜能,开发儿童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提升艺术知能及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启发健全人格发展。

三、扎实高效的内地课堂

深入挖掘、翻转课堂:

现在的音乐课堂中,我们还会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缺少对歌曲的挖掘思考。解翔老师的《八分音符》这节课,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流程:以学唱为主线,通过学唱、突破难点而掌握各种音乐知识及演唱技能。

解老师将常态课堂倒叙呈现,先提炼本课的难点的“八分音符”,从难点入手,设计一系列多彩的音乐体验活动,将八分音符这个知识点做深做实,不光会认它;会读它;会听辨它,还会表现它。最后,出示本课歌曲自学唱,会发现歌曲中的难点-----八分音符,碰见它的出现,孩子们迎刃而解。整课轻松、流畅,通过前面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深入体验学习,孩子们在歌唱中没有遇到瓶颈而畏惧演唱,不光唱得准确,而且更加自信大方的表演了!

四、体态声势细节化、潜移默化助表现

声势练习是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运用较为广泛,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之一。什么是声势?即能够发出声音的姿势动作。单纯的听觉体验比较抽象,声势教学法把音乐和感官统一起来,将音乐植入动作化语言中,形成对音乐的具体体验。

恰当: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者从听觉感受音乐后,还得通过联想,进行再创造。在头脑中形成想象性形象。听觉感受的是声音,头脑中出现的是想象性形象,心灵上受到震撼的是情感。这不正是核心素养中----“发现、感知、欣赏美的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教学实施的过程吗?

有效: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 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发友.基于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J].黄河之声,2019(11):92.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46-0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到审美情趣。音乐教学总是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着莫大的联系。音乐这门学科最早就被归类在美育中,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希腊,音乐的美育都受到先哲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审美从来不具备标准答案,审美情趣会受到时代、人群、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出现不同的审美观念。音乐美是音乐所具有的品位,它产生于主客观的完美结合之中,是音乐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就农村初中音乐课堂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培养会听的耳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起跑线

初中音乐教学既然以歌唱为主,那音乐的审美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欣赏曲目上,演唱歌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听力。最简单的例子是唱歌的音色,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能够有意识地发出适合演唱的声音,这就是一种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体现。学生刚升上初中时,一般演唱的方式还停留在小学,似乎越响亮的声音越能够体现出认真和投入,但这种意识和演唱方式往往会演变成最伤害学生嗓子的喊唱,学生在听方面关注的是音量的高低,这就不能称为音乐审美。所以我们一般会用一学期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这种思维,让他们能够听出歌唱与喊唱的不同。在小学阶段,或许歌唱的美就是大声唱出旋律,但那是因为小学时期一般学生发出的是最清澈、纯粹、纯真的声音,是不需要过多修饰的。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歌唱,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一般在这三年中,大部分学生要经历变声期。这时候,耳朵的听力要能跟上这种变化,要能听得出,当对喉内肌肉进行不同控制后,发出的不同音色哪一种为美。课堂上,一般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耳朵用手稍稍向前拨,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又或者采取“小组唱互相点评”的形式,完成从他们听到点评到自省再到自唱的过程,最终达到对学生听觉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紧扣时代的节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向标

音乐课堂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之余,还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农村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和村里网络电视铺设等原因,更难接触到当代音乐,更多的还是要靠音乐课堂上的补充欣赏。但在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每单元都有两首演唱歌曲、两首欣赏曲目的情况下,很难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再扩充欣赏。音乐教材里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其实都有一定的年代感,几乎每一批学生都会说,“音乐书上的歌不好听”或者“书上怎么都是老歌呀”。确实,虽然教材已经很注意现代歌曲的录入,像小虎队的《蝴蝶飞呀》、台湾校园民谣《踏浪》、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但5年后在学生看来,连《听妈妈的话》都成了“老歌”了,小虎队的歌是他们父母听的,《弯弯的月亮》《故乡的云》那更是爷爷奶奶辈的流行歌曲了。音乐审美的更新换代是极其迅速的,音乐教材的更新换代却是极其缓慢的,学生认为这首歌老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虽然我们也可以从歌曲中寻找共性的审美,但这却不利于学习。音乐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音乐欣赏层面的视野。时代的大环境对于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审美情趣的培养,影响是巨大的。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持续点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6篇

音乐美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孩子们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现音乐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欣赏音乐赋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学校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立足点,深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内在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就当前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做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培养审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艺术欣赏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学的音乐教学需要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应当通过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全面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世界中的美,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感悟。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要求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都是非考试科目,导致中学阶段学生音乐教育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开来,音乐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教师认清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审美教学的不断推动中,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构筑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过度专业化倾向。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总结教学经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棒陀螺似地运转,学生只会对音乐课堂保留些许好奇下的心动、愉悦,对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特别严重,比较注重强调学生对音乐技能及乐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像对待专业学生那样强调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应当让孩子们的听、唱、跳等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得到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乐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以对美的感受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使中学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始终。 (一)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德育、教学工作。由于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乐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情趣,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感悟。就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旋律中感知音乐的美,从跳动的乐符中寻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感悟到音乐学习的深刻内涵,继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审美启蒙教育。#p#分页标题#e# (二)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将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进而把唱歌、活动训练和欣赏等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激发起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其他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演唱有节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词,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当学生对于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把握时,可由老师带领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了解到音乐中的快乐,帮助学生用正确、愉快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感知审美过程及审美对象的能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悟音乐形象。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音乐老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及分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情达意,因而,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学习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起来的,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想象和感悟,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给学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栋梁之才。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感悟。结合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梦想得到放飞。例如,通过自主探究模式,采用“表现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自主地、创新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发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7篇

素质教育初中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提高课堂教学利用率。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真正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加强合作与交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囊相授,也不是滴水不漏,而是凭着一个优秀园丁的智慧、观察、判断,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这种并非具体知识内容的指导,更多的应是关于学习本身的指导。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在学生偏离主题却浑然不觉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适时进行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已经改变,“指挥棒”为“引导者”。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二、积极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主要谈谈以大型团体表演为例的课外音乐活动的点滴体会。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可以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了艺术素质,提高了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往日的“娇骄”二气没有了,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思想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8篇

音乐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表“情”的艺术,也就是说,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抑扬顿挫或者表现技巧,都饱含情感。音乐是情感的传递者,音乐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往往融入自己了丰富的情感,歌者在表演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表演技巧与表现方式,从而将音乐创作者所融入的那份情感倾力呈现给观众。不过,这些效果的实现有赖于舞者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基于促进音乐表演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本质需求,应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重视起来。

二、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究

1.拓展音乐教学视野,引进多样化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进行参与、互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音乐模仿秀,学生通过在课堂上模仿,能够切身体会到音乐带给自身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其次,融合其他学科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要融合其他新学科,例如生活课,可以通过融合生活化的场景教学,让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学对于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以歌曲的形式背诵古诗词等,不仅有利于课堂多样性,还能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个人见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小学教师进行音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多媒体中的视频是常用到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录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文艺常识中的较为抽象或者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去领悟,从而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生活化场景中理解音乐知识中的难点以及重点。

2.加强学生音乐基础培养

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对于从小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很容易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和技巧。但在现实中,学生的水平往往都是参差不齐的,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的基本功,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训,教授知识应该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培训或者周末音乐培训,甚至可以开通假期音乐补习班来系统进行基本功培训,学生就能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是高考音乐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策略。

3.增强意识,提高重视

重视是关键。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音乐教学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其次,教育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音乐教学的监管,整顿良好风气,充分表现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对小学的音乐教学提出一些富有核心素养的硬性要求和标准。此外,小学学校本身也要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开展宣传。各学校领导应当积极学习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精神,并在各种相关备考或者工作会上积极交流音乐教学的工作情况,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提升小学音乐教师能力

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音乐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更需要小学不断地引进优秀的音乐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不同的年龄教师招募,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都比较新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比年长的教师还是存在不足,这时候就需要年长有经验的教师去教学生的音乐情感,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并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既能资源整合,又能确保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训质量。同时,为了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可以聘请其他学校优秀小学音乐教师或音乐人士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进行指点,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5.加大投入,完善教学环境

小学学校相对于其他艺术学校来说,具有相对弱势的竞争能力。不管是从自身实力水平、专业能力来说,都对其教育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小学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部门应当增加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财政拨款,完善音乐教学的设施。同时,要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不同的等级标准,分等级、层次拨款,确保专款专用,并能真正发挥专款效用。其次,学校要落实硬件设施的配置。根据W校自身情况及音乐教学的需求,制定配置方案,确保硬件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完善教学条件。

三、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堂;研究分析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要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众所周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同时也是打好音乐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活泼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塑造个性、启发思维,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而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工作,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需要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不断优化。老师应该摒弃传统音乐课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将实际情境、动感画面和音乐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意境来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使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而是一幅幅美好画面的展示。

二、合理选择教学乐器

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中心,不断促进创造性的培养、潜能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要能够让他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将乐器教学贯彻到小学音乐课堂当中,能够充分体现出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乐器具有较为鲜明的技巧性、情感性和艺术性,这些特性能够让学生对乐器充满兴趣。另外,学生本就对乐器充满好奇和憧憬,参与到乐器演奏当中,能够极大地满足和丰富他们的音乐生活。从生理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演奏乐器时,情绪会受到美妙音乐的影响,同时情绪又能够影响荷尔蒙的分泌,从而对记忆力和大脑分析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演奏音乐不仅能够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智力开发,还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这就是为什么要将乐器融入教学课堂的原因。乐器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工具,不仅能够将音乐的表现力很好地扩展,还能够使一部分音乐的教学面貌有所改变。在课堂中加入音乐教学,既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创造教学和乐器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又能够满足很多学生因为先天性的声带狭小而难以演唱,却能够通过演奏乐器而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欲望,教师只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创造音乐和学习音乐的潜力。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每个年龄段对于乐器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三、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国内外的一种教育新趋势,已经逐渐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像、声、图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教材的整合,不断将信息量扩大,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从而使美育和德育得到不断深化。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能够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相贴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建立小学音乐教学的考核体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绩效考核,既能够让教师对于学生所掌握的一部分乐理知识情况进行掌握和考察,同时也包括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估。这种考核机制必须具备非常重要的可操作性,其评估结果必须要准确、真实、无误,能够为学科教学的改革提供很多有用的参考和依据。所以,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依据,设计出乐理、练耳、试唱等等的考核单元,能够全方位地评估和掌握学生的综合声乐能力,然后再和年度教学计划相结合,最终找出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情况,然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总结,制订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各种音乐能力培养的最好时期,所以,必须对小学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倡导素质教育基本精神,可以通过律动教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整合、器乐教学等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途径丰富课堂形式,从而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镪.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美[J].艺海,2013(1).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 实践 情感

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聪明、活泼、接触面广泛,但也面临着审美的疲劳。无论是强压下的音乐特长的培养,还是大量的影视作品、媒体音乐,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威胁。因此,引导学生有一颗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灵显得犹为重要。可以这样说,音乐课改教学如果不注意审美教育,就会失去生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将音乐课改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的一些做法与同仁分享。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重视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教材中欣赏课的内容丰富,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首先不要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样达不到教育效果。只有在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或接受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且会激发学生兴趣。

2.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资料准备充足,学生才能掌握得更加系统、完整、丰富的音乐知识,课堂才会活跃,学生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因此,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才会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

3.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

4.发挥电教资源作用。例如,教学《幻想交响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还可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了解亚洲五个音乐区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不仅得到听觉的冲击,而且得到了多感官的强烈刺激。实践证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来上作品欣赏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感官、多形式、立体化的音乐盛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重视突出情感培养

高中音乐教材中不仅安排了合唱、影视、民乐、独唱、祖国及家园丰富翔实的内容,而且安排了欣赏、视唱、知识讲解、用乐器学习等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样的安排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情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探索正日趋丰富,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情感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让学生常以健康音乐、高雅音乐为伴,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重视突出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注意如下环节。

1.情感铺垫――体验。由于学生的差异、班级的差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每一课教学内容及活动进行设计、安排。在每周45分钟的音乐课堂中,要让学生去体验的是有一定内在审美联系的教学内容与活动。

2.情感探索――嫁接。对中学生进行音乐方面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喜欢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但多数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教材中的音乐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机会接触,所以对这些内容相对了解得少。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过好审美实践这一关,变茫然为兴趣。学生对流行乐感兴趣,是源于流行音乐的流行性和普及性,或是学生对歌星的崇拜。巧用“流行乐”效应,不仅能起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情感愉悦――升华。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只有学生身心愉悦时,才能使情感在愉悦中达到升华。由喜爱一首曲目升华为热爱祖国,由喜欢一段音乐升华为一种优秀品质。学生一旦得到了升华的情感体验,会更主动地学习音乐,乐学好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重视体现美育过程

通过对课程改革的逐步摸索,我充分认识到音乐课中的审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应该突出美育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加强美育过程的培养,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才能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魅力。

1.注重美育素材的整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音乐,还可让学生利用打击乐,去对节奏进行感受和领悟。学生的审美领域扩大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了,才能增强对美的认识和分辨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

2.注重美育水平的提升。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对学生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不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音乐素养和水平,但是至少要让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中的美。

3.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功能,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艺术氛围。如教师可鼓励那些在声乐、器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到前边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站起来大方地表演节目,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团结合作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长期下去,学生喜爱音乐,并把音乐做为一个爱好,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给学生一颗能发现美的眼睛,就是给学生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只有以审美为先导、为核心、为理念,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3]冯长春.关于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调查与思考[J].音乐天地.1995(4).

[4]伍聪.浅谈“交响音乐”的欣赏[J].黄河之声.2007(16).

[5]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9).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1篇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的特点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参与中学音乐倡导重在参与的精神,参与是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落脚点。中学音乐教学以集体练习为基本方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都通过参与练习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参与交流,推进教学进程,保持课堂旺盛的生命力。

(二)自主中学音乐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是创新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

(三)合作创新教学的基木特点之一就是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二、中学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自行讲解的传统授课方法,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加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强化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中学音乐教学的思想是创新,中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索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方法。

(二)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中学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中学音乐教学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

(三)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尽量和蔼亲切地面对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欢,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和心态下学习,能够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进步,可以在创新发展的环境下感受音乐的美好。

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始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我们举办了一次校园艺术节,这是我们学校举办的最高规格艺术节,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很快的喜欢上了我。他们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竞争的意识,无形中也燃烧了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必须懂得音乐教育的性质和音乐教育的本质区别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音乐教育的本体隶属于艺术教育,不仅它的内容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美,而且在健全的国民教育机制中,它还肩负着审美教育的职能。

第三,就是充分发挥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更是创新人才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获取应用知识尤其是创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此中学音乐教学应树立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思想,发挥中学音乐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的特征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并主张因材施教提倡发展个性的教育方法,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新形势对高科技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素质高、能力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参与中学音乐倡导重在参与的精神,参与是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落脚点。中学音乐教学以集体练习为基本方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都通过参与练习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参与交流,推进教学进程,保持课堂旺盛的生命力。

(二)自主中学音乐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是创新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探索的欲望及其成功的内在喜悦感,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三)合作创新教学的基木特点之一就是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中学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思想创新中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方法。

(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学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音乐教育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难度小的题材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中学音乐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会学习是教育终身化的要求,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学习。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代化培育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打开桎梏音乐教师发挥、修正、发展、创造的枷锁。同时,从多年的目标、计划、结果的统一标准等一系列教学详尽指令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学科,只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争鸣,不同的创造,才能推陈出新得以发展。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应改变过去教师占主体地位的上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中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营造“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想象力+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研究、创造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讲清课堂的目的要求,学生可在课下自编、自导教学内容,在课内的自由练习时间,可以自定规则,组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课外以多种形式参加学习活动,不但对音乐课起到了延伸作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得到了消化。课外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灵活,有广泛的参与性。这些音乐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发展了全面素质。音乐教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中的创造因素+创造性地教学+就会培育出创新人才。

(四)考核的创新

考核的创新,关键是研究出中学音乐考核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不是忽视正常的考核,关键是怎样与素质教育相吻合。既不能压制中学音乐特长生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中学音乐差生的进步。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要具有赏识性、激励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因此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中学音乐成绩,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充分体现出学生中学音乐能力的各个方面,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贵在教育创新,也是素质教育扬弃后的具体化、深入化。中学音乐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的音乐教学改革要在理论认识上去旧呈新,在实践活动中勇于突破,要充分利用中学音乐学科的独特、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重视教学内容的革新,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强化考核体系的变新,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起到中学音乐教育应尽的作用和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能力 意义 有效方法

音乐美学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音乐教学内容本身,这就要求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选择具备良好欣赏价值,以及能够激发孩子们发现音乐美感的乐曲或者歌曲。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能展现音乐文化精神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教学中领悟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得到审美体验。优秀的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欣赏音乐赋予生活和自然界的美好。学校的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立足点,深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释放内在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就当前教学实际淡谈如何做好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培养审美能力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要求。

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修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艺术欣赏者,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对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学的音乐教学需要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审美体验,将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老师应当通过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全面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老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世界中的美,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得到一定的启迪和感悟。

(二)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教育具有自身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这种独特的观念要求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体验放在第一位。现阶段,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都是非考试科目,导致中学阶段学生音乐教育同学生的审美能力分开来,音乐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的问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音乐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引导教师认清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探究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审美教学的不断推动中,教师能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强调知识的动态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构筑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因为,多媒体工具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改变音乐教学的过度专业化倾向。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丰富充实的课堂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总结教学经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棒陀螺似地运转,学生只会对音乐课堂保留些许好奇下的心动、愉悦,对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里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专业化倾向特别严重,比较注重强调学生对音乐技能及乐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违背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变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现状。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不能像对待专业学生那样强调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而应当让孩子们的听、唱、跳等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得到重视。

二、音乐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音乐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以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激发中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以对美的感受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丽心灵、使中学生得到健康全面成长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教学始终。

(一)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完成德育、教学工作。由于受智力、身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乐曲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情趣,让他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感悟。就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该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旋律中感知音乐的美,从跳动的乐符中寻找、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领略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感悟到音乐学习的深刻内涵,继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审美启蒙教育。

(二)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积极创设艺术意境,将情境贯穿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促进学生整体的提高,进而把唱歌、活动训练和欣赏等融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带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掌握音乐的技巧和技能,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激发起对学习音乐的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个性地学习。比如在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台上扮演各种小动物,其他学生则跟随老师的演唱有节奏地拍手和熟悉歌词,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感。当学生对于节奏和音准能够准确把握时,可由老师带领共同演唱,感受歌曲中愉快的情绪,了解到音乐中的快乐,帮助学生用正确、愉快的声音演唱,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展现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感知审美过程及审美对象的能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悟音乐形象。在课堂导入设计中,音乐老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特征为出发点,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及分析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用艺术的形式表达、流露自己的情感,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表情达意,因而,音乐教学应当注重音乐的学习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起来的,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重视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

音乐的旋律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幻想、想象和感悟,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音乐给学生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幻想世界,音乐教师要在这个世界中,当好导游,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有智慧、有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健康栋梁之才。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感悟。结合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梦想得到放飞。例如,通过自主探究模式,采用“表现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自主地、创新地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梦想,进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发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郎素静.如何引导初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J].新课程(教研),2011,(05).

[2]陈梅.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网络科技时代,2008,(16).

[3]时莉.浅谈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1,(01).

[4]王良化.浅谈中学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1).

[5]王爱军.音乐性在音乐课如何凸现[J].大众文艺,2010,(22).

[6]黄琳.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7]张璋.浅析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8]马思明.声乐教育的审美品格[J].艺术研究,2011,(02).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4篇

 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知识内容不是音乐欣赏教学要追求的目标,而是为目标服务的辅教学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也不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必要条件。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过系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于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受对音乐的移情。因此说,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唱歌教学的主要目标仍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一样,只不过是客观对象和教学途径有所改变。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而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歌唱,从而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的美来达到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同时获得了正确的歌唱方法——一种音乐表现力。唱歌教学有技能训练内容,诸如吐字、发声、音准训练等,但对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目标。从表面来看,音乐知识的教学是纯粹的认知性教学,与感悟音乐无关,实际上并非如此。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或是人对音乐感受经验的抽象表达。因此,音乐知识教学除具有文化承传目的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性、抽象性的理解力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的辅助作用。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通过音乐知识的教学,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感悟中形象思维活动的定位和情感活动的定势。在这里,逻辑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起支持作用,它促进了音乐感受力的发展,这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规律性。另一方面,音乐知识教学并不 是完全的抽象和逻辑界定,而总是把概念界定与感悟音乐紧密结合起来的——或者以感悟某个音乐对象来印证某个音乐概念,或是从某个概念出发来感悟某个相对应的音乐对象,这是音乐教学的一般常规。在这里,感悟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可想而知,音乐知识教学只是从概念到概念,既不可能达到认知的目的,更不可能实现培养音乐感受力的目的。如果音乐知识的教学是以认知音乐知识本身为终极目的,那么音乐教育功能仅仅实现了其文化承传的作用,便失去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

 2. 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

小学音乐课中的听觉训练内容其教学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纯粹的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内容。只不过教学中感悟的不是音乐作品,更多是感悟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悟来培养音乐感受力,全部听觉训练教学活动就是感悟音乐活动。

并非小学音乐教学排斥认知活动,相反,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有教学内容中都是会运用到,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知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认知,而更多的认知目的是为学生更好的感悟音乐服务的,本末不能倒置。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是掌握音乐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作为课外活动,广泛适度地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技能训练是可取的,但课堂上的教材教学,音乐技能训练的范围、内容、程度一定要把握适度,要以感悟音乐为重点,为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良好和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 3.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种重知识认知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的确是一个难以考测的能力素质,目前教育界还没有一个认可的评估标准和考测办法。如果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教学成果难以显现,更不易被人们认可。这样,实施这种 能力素质教育就缺乏动力和大环境的配合;另一方面,诸多学校管理者缺乏对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及音乐教育特点的科学认识,教学引导上,特别是教学评估上死搬硬套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评估方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 学是以音乐知识掌握的量,识谱、歌唱等技能的提高程度等内容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导向作用下,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被弱化了,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被忽视了。教学实践中的这种倾向必须予以纠正。第一,教师要深刻正确地领会教学大纲对课程的目的、目标和任务 的要求,使教学能够围绕实现这个总目标总任务而进行。第二,真正实施音乐的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第三,由于音乐素质主要表现为一种形象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心理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音乐的感悟,重视开启学生的心理动力,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第四,教育管理者要正确引导音乐教学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以及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发展提高情况,纳入到教学评估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中去,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学中追求对音乐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核心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教学活动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

折岁虎

陕西省洛川县旧县中学 727400

教学情境如何,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兴趣盎然,思想活跃。换言之,学生参与教学需要适宜的教学情境,只有在适宜的教学情境中,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那么,这样的情境如何创设呢?

 1.调整情绪,创设良好心境

教师带着愉快、喜悦的心境进行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表情自然,手势得当,使教学艺术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且能自如控制自己的情感,体察学生心情的变化。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看“调皮生”也会觉得顺眼,对“差生”也会格外耐心,师生关系就会融洽。这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提高素质大有裨益。相反,如果教师在郁闷、烦燥等不良心境中组织教学,则会使人思路闭塞,甚至语无伦次,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就会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要求,动辄训斥,甚至动怒,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注意养成良好的心境。

 2.转变角色,构建和谐民主气氛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方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知识权威者的角色,主动与学生一同讨论,平等地交流对话。为此,师生都应减少角色意识。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生中树立起可亲、可敬、和善、和蔼的形象,以利消除学生在课堂民主活动中的心理障碍。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消除学生思想上认为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文明的传播者”的观念。这样才会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灵活,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至形成严肃而又活泼、有民主、有欢乐、又有争论的课堂氛围。

 3.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创设思考体验情境

“合作探究”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取知识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帮助。一堂课如能合理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这不仅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对话,使学生获必要的知识技能,而且能获得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 4.采用多种媒体,创设感知情境

在传统和常规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凭借语言传授知识,单一的语言只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而其它感官则处于相对休闲状态,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甚至昏昏欲睡。若能借助媒体为手段,变化地不断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开发感官潜能,不但能使呆板的概念鲜活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干涩的公式趣味化,为学生学习增添乐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冲动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认识新问题,发现新问题。而且能把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带进教学的小课堂之中,大大拓展课堂的时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了解社会。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不斥责、不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试想,学生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怕同学耻笑,总是惴惴不安,怎能敢说、敢做?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更是创新人才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获取应用知识尤其是创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此中学音乐教学应树立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思想,发挥中学音乐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的特征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并主张因材施教提倡发展个性的教育方法,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新形势对高科技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素质高、能力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参与中学音乐倡导重在参与的精神,参与是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落脚点。中学音乐教学以集体练习为基本方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都通过参与练习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参与交流,推进教学进程,保持课堂旺盛的生命力。

(二)自主中学音乐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是创新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探索的欲望及其成功的内在喜悦感,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三)合作创新教学的基木特点之一就是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中学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思想创新中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方法。

(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学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音乐教育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难度小的题材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中学音乐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会学习是教育终身化的要求,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学习。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代化培育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打开桎梏音乐教师发挥、修正、发展、创造的枷锁。同时,从多年的目标、计划、结果的统一标准等一系列教学详尽指令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学科,只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争鸣,不同的创造,才能推陈出新得以发展。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应改变过去教师占主体地位的上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中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营造“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想象力+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研究、创造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讲清课堂的目的要求,学生可在课下自编、自导教学内容,在课内的自由练习时间,可以自定规则,组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课外以多种形式参加学习活动,不但对音乐课起到了延伸作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得到了消化。课外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灵活,有广泛的参与性。这些音乐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发展了全面素质。音乐教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中的创造因素+创造性地教学+就会培育出创新人才。

(四)考核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