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建筑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许多高校也开设景观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同时,为了创造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理论被建筑教育者融入到高校的建筑设计课程里面,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理论与景观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论;景观建筑设计;高校教学;影响

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一天天变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绿色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中蔓延开来,被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教学里面,一些高校还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1绿色建筑理论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资源。绿色建筑理论指的是将生态学理论和自然环境应用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且在减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既节省资源消耗,又能保证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专家以及生态环境专家的研究和认可下,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创建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重视环保节能,建筑布局合理,还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将能源利用起来。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能源,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利用太阳和风能所用的电池板和风车,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不但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还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内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室内空气的流通能达到节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阳光可以减少室内灯具的时间,从而延长各种灯具的寿命,节省了电能的消耗。总之而言,运用绿色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还实现了人类、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景观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

2.1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在建筑专业课程里新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是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综合运用,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共荣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观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造型优美,具有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设计上敏感、复杂、广泛。景观建筑设计需要丰富的建筑知识,并且还涉及到了风景园林学、生态环境、规划学等多科学的知识,景观建筑不单是指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它还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的社会形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此外,景观建筑的设计还涉及到科学、美术、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景观建筑设计对全球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而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国内学科的意思就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学科等融合的过程中,将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为“风景园林设计”。从翻译的角度讲,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设计,只是设计的内容、对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景观建筑为主,对特殊园林建筑、景观建筑的只是用于实践。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规划层次的内容,比如风景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在设计要素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包括了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景观建筑设计也有一部分内容不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比如城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特色景观建筑。所以,对于设计对象,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层次范围不一样,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集。

3绿色建筑理论和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如今,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景观建筑设计,这两者的共同主体就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里的的标志性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转变的唯一道路。景观建筑设计关系到土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建筑设计里包含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术的推广,社会的多个层面,多种学科的参与。由于建筑周围的景观不仅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要突显出绿色生态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一个好的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要关注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要展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所以,景观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应用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观建筑设计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耗量来讲,建筑设计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我国的建筑达400亿平方米,但其中节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专家提出,运用景观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实现低性能的绿色建筑。景观建筑设计将被作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策略,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景观建筑的优势就可以将高能消耗建筑转化为低能消耗的建筑,这也是我国未来在建筑设计发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4绿色建筑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

4.1景观建筑设计概念的形成

将景观建筑的周边环境从一个场所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在景观中带有目的的寻找能激发能生成建筑形态的要素,这个要素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观特性。将要素结合到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建筑形态的出发点,同时思考人类在景观中的方式与建筑的关系,从而确定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

4.2建筑设计课程的调整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突出,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各所高校也纷纷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教学当中,在各高校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设计课程改革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针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设计课更加重视绿色生态,增加绿色生态实例并对其分析;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专题,甚至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等。

4.3景观建筑设计

增加新课程景观建筑设计在理论课程方面,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认识绿色建筑理论后,在景观建筑原有的理论内容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让课程更好的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让学生选修,当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结课后,所学到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会一直渗透到每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并且要求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方案说出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的分析。

4.4绿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后的现状

建筑设计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建筑设计的研究多见于建筑学课历史、建筑学科实践方式以及学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有建筑设计专家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设计原有的优势上加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运用实地感知、测绘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意识。

4.5当今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逐渐被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中后,很少有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背后的绿色生态区深入探索,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照着某些知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结合本土的生态和思想,更像是对流行的跟风。景观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要求学生要牢固树立建筑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课与设计课的联系不紧密,这样和很容易形成景观建筑的设计与理论、技术慢慢分离。建筑的造型和图纸成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意义。而学生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也没用办法在生态技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理论并没有正在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景观建筑设计的表层,并没有深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生态思想,甚至养成了学生在画景观建筑图纸的时候的模仿习惯。

5总结

如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专业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共同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应用,成为节省能源、促进建筑、城市、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理论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专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一个绿色景观建筑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郭苏明,夏兵.绿色建筑理论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启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A].江西建材.2014(10):7.

[3]周墙.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4.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绿色会计 体系构建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依据我国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环境维护成本以及衍生的收益进行计量,评估环境成本效益一门学科。我国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处于借鉴国外绿色会计阶段,尚未形成自身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尤其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领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我国现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基础上,探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概念框架。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述一般包括会计的定义及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报告等等。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既要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也兼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框架结构从绿色会计对象、目标、原则及假设、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内涵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遵循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会计学基本理论范式内,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它也是与环境学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对象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会计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运动,更进一步的讲,是将会计主体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放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研究,以公允反映会计主体对资源的损耗补偿。

三、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是建立理论结构和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联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在遵循一般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有其内在属性。基于绿色会计产生背景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所以作为最重要的诉求和归宿,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为宏观环境的发展提供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促使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发展。

四、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规则。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在对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范畴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又包括:环境效益原则、外部性原则等。

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假设应在遵循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假设的基本起点,同时又突显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自身的特点。在原有假设基础上,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价值假设,同时引入环境经济学中部分假设,加入了外部性假设和经济性假设。

六、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

近年来,在绿色会计要素的讨论上,很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各持己见,而且都有相应的道理,笔者认为,认为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应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保持逻辑自洽,即采用“六要素论”。

七、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绿色成本;绿色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导致资源的付出或耗用的转化形式以及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绿色收益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活动中由绿色资产所带来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效益总和。

八、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计量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计量方法的复杂多样,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运用,劳动产物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自然资源则可以采用边际成本等为计价基础。根据计量的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与可靠性以及中小企业简化核算的现实选择来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如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绿色负债的计量可以选择重置成本发;绿色收益可以选择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等。因此,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计量必须在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及数学和统计学的多种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九、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是传统财务报表与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报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分为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和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是现行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反映与资源环境活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金额。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用于反映会计主题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绿色收益和费用及绿色损益。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是对会计主体环境活动导致的现金增减,同时对与此相关的筹融资公允反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是对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利润表、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会计研究》.2010(3).

[2]魏素艳等.《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事理学 绿色设计 设计伦理

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

尽管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用近500字对“设计”下了定义,但庞大信息量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而柳冠中教授在其设计事理学的研究中,仅用“智慧”两字就概括了设计活动。这不禁使人好奇:设计事理学究竟是何种科学?本文便由此展开设计事理学与设计之间的思考。

一、设计事理学与设计的智慧

所谓“智慧”,就是能够超越对事物表面的认识而把握住事物发展规律并进行利用的一种行为能力。笔者认为,将设计称为一种智慧,是指对设计进行方法论上的升华和系统观上的定义,认为设计就是一种利用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创造的科学性的造物活动。而设计事理学的研究,便是把握人、事、物三者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智慧的研究。

正如何人可教授评价设计事理学所说,“从设计‘物’到设计‘事’的飞跃,就是‘设计事理学’”[1]。这一飞跃也表明了设计事理学的智慧与价值,展示出人类挣脱自身认识的束缚而跳出设计来看待设计的一种新的高度和觉悟。“事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物”都基于一定的“事”而存在,并产生其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设计来说,“事理学”可以是一种设计意义的探讨,也可以引发设计伦理的深思,并探寻出一定的规律和指导方法,它成为设计在哲学领域踱步的台阶,也是设计在方法论上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设计智慧体系的一种理论。

而事理学中人、事、物的关系体现出事物背后的价值体系的同时也是设计伦理的彰显。同时,绿色设计是设计伦理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基于设计事理学理论的启发继续深入探讨正确的绿色设计理念和设计概念的定义,以求探索设计的真面目,把握设计真正的智慧。

二、绿色设计的设计事理学新定义与伦理标准的探讨与启发

(一)绿色设计的现状与设计智慧的缺失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一书中提出了设计师应关注地球环境的污染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自70年代“资源危机”爆发后,绿色设计的风潮也在80年代诞生与普及起来。后来,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等问题的关注不断攀升,“绿色设计”和“设计伦理”也开始了时代的彻底觉醒,被屡次推到人们的视野中。但就目前而言,绿色设计的践行成果往往不尽人意,或者说,绿色设计也正在被流行与时尚化,而丧失了设计智慧的表达与真谛。

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状态,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笔者认为,绿色设计首先应满足“绿色功能”上的需求,才能使设计成为绿色设计,才能彰显出设计本身的大智慧。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形成了一种变相的绿色设计风格,这种绿色风格式的设计就将绿色设计的初衷隐化了。例如现在颇为流行的动植物造型的建筑等等,基本只是从外观造型上进行仿生形态的设计与美化,从理论上讲,这也的确是对生态的一种人文关怀,但是绿色设计的实质意义和设计的智慧却荡然无存,这就不应该称作“绿色设计”了。又如在低碳产品的室内设计的应用上,有些低碳产品因其昂贵的价格和技术成本而无法普及,因此往往在设计中的重要取材上遭到舍弃,这就使得绿色设计处于被动状态并显示出可行性的缺失。另一方面是这些绿色科技的隐性污染,让“绿色设计”反而成为了一种“伪绿色设计”,也谈不上是真正的设计智慧。例如目前所采用的太阳能,被称作绿色能源的开发应用,但这些相关设备的制造和生产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同时,太阳能蓄电池如果不正确处理而遭到废弃,就会造成治理难度更大的污染。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设计的断层、设计智慧的缺失,而真正的绿色设计应彰显出设计的智慧,是一种对事物发展全过程负责的设计,而不是孤立的仅仅只是对“作品”外表的形式美的设计。

总之,在笔者看来,当下的“绿色设计”之所以不尽人意,除了各种客观因素,还在于目前设计师对“设计”和“绿色设计”概念的模糊,对设计智慧理解的缺失,以及对设计伦理、设计价值的误解和漠视。因此,随着“设计”概念的孤立和智慧性的散失,设计往往会流为经济利益的附庸行为而一味追寻形式美和利益的最大化,这时,“绿色设计”的伦理价值与合理定义就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

(二)设计与绿色设计的事理学新定义

在事理学的研究中,讲求的是“事物”与“情理”之间的关联性。“事”是由人与物、时间与空间所组成,是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载体,“理”指的是规律,所谓“事理”便是指人与物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的关系与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合情合理”,要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考虑人在这种具体的背景与情景下的需求进行设计的目的、过程、结果的设定与把握。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事”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体现,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庞大系统。而这种系统和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核心价值便是设计伦理的规范化和绿色设计的彰显。同时,设计伦理涉及到设计行为和设计结果的判断标准,这一标准在设计事理学中也有章可循,而绿色设计便是处于这一判断标准中的真正的设计智慧的体现。

绿色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智慧的代言,而设计的智慧就在于把握设计对象的“事”与“物”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笔者体会到,“设计”一词,实质上应是处于一种“无设计”的大系统观中,所谓“‘无设计’的大系统观”是指设计行为融入人的精神(伦理)和自然的精神(共生)中,形成一种自觉的生态的循环系统,是一种具有仿生态链性质的循环的闭合系统(有自身的事物定位和价值,有“生命”的过程和规律),是“设计”词汇在文字学意义上的隐没和生态学意义上的觉醒。“共生发展、再生循环”便是这种“设计”新解的核心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本身就应该做到“绿色设计”,而“绿色设计”也不应被3R原则所困住,而看不到其全貌。再者,从“设计”在文化的外延上就可以看出,设计攘括了人类所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其本身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设计”的本质就应该是人类一切造物行为在系统上的生态统筹。所以,“绿色设计”一词的提出应是一种“设计”本源的深入和回归,而不应成为一种设计思潮或是设计流派。它所还原的应是“设计”本身的面貌,即唤醒“大设计”中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显示出其真正的大智慧。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绿色设计”是对设计本身的一种智慧的强调,它所倡导的是可持续的、万物共生的发展理念,有一个自身的规律循环系统,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的把握和控制,而不仅仅只是减少设计对环境的破坏、重复(旧物)利用等等被动的设计形态,它更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真正的“生命”的创造,是设计伦理最终的自然评判和自主选择。例如我们在建设住宅和设计周边环境时,要主动考虑到周围生物的栖息与生存,同时为鸟类和其他动植物营造可供他们生存与竞争的环境,形成人与万物共生共存的环境设计。总之,绿色设计是大设计的智慧和价值的体现,是事理和伦理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图1)

(三)设计事理学对设计伦理的启发

设计伦理来自于人类对设计道德的判断标准,“善与恶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设计行为的善恶是设计伦理的应有之义。”[2]那么,我们如何做出这种判断才更为合理和科学?首先,设计、事理、伦理三者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设计,看起来是在造物,其实是在叙事,在抒情,也在讲理。”[3]先有“事”之后,才有“物”的出现与“物”的意义和价值,而“物”产生后,“人”才能通过“事”获得伦理价值。因为,我们“通过事可以看到事背后人的动机、目的、情感、价值等意义丛。”[4]事理是物质文明的范畴,而伦理是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设计事理和设计伦理也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体来说,事理和伦理是通过设计而产生关系:事理是设计的依据,是伦理的体现;而伦理则是事理的导向,是对设计行为的指导。(图2)

伦理学主张以人的价值观来进行判断,设计伦理就应该基于设计的价值来进行设计的善与恶的判断。从设计、事理、伦理三者间的关系来说,这一价值观应遵循设计的智慧法则,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事理――这才是设计伦理应主张的判断标准。就如同柳冠中教授所说“检验设计好坏的评价也来源于‘事’,把设计结果放到具体的‘事’中去,在行事过程中看是否‘合情合理’。”[5]不合乎事理的设计往往脱离人的行为目的,让人在和设计作品的交流中产生迷惑和不良的情绪而形成负面的价值判断,也就难以合乎设计的价值。因此,设计伦理的价值判断应基于设计事理学的正确理解和应用,遵循万物共生与发展的规律,即把握“人”、“事”、“物”间的合理状态,便能找到设计伦理应遵循的真正标准。

结语

关于事理学的设计启发,本文所窥见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蕴藏着开启人类智慧的密码,还需要更多的解读和探寻。而设计也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事设计行业的人士更是要相信:设计之路定是一条可以通往智慧的“绿色”之路。

注释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1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明:《环境艺术低碳设计的伦理思考》,97页,《新美术》,2010(5)。

[3]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7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73页,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77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柳冠中、蒋红斌:《中国古代设计事理学系列研究(上、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顾群业、王拓:《对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两个观点的反思》,48~49页,《设计艺术》,2008(4)。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5篇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不涉及由环境引发的经济问题。绿色会计则从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出发,围绕着应如何补偿自然资源的耗费这一主题,将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的范畴中,作为会计体系的一个新兴分支,解决了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对传统会计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1、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改变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现状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批森林草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两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四类水质;1000万公顷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目前90%的草地已经或正在退化。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而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是,没有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考虑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会计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2、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微观基础。绿色GDP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的,但我国在计算GDP时,由于采用的是传统GD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体系,没有考虑环境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些失误。基于此,中发办(1992)第7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活动的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这表明把自然资源的损耗反映在GDP之中势在必行。绿色会计的建立和运用,无疑为计算绿色GDP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3、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准确地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绿色会计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可从社会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

4、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是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损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它实质上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合作及外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逐年增加,若不重视环保,并将其纳入必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内,我们牺牲的将不是一代人的利益。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已是必然。同时,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他们常常将那些污染严重和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加入WTO后,国门必将大大打开,若我们不采取措施实施绿色会计核算,那么将来的资源耗竭会更加严重。

二、目前我国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主要技术障碍

20世纪七十年代初,《会计学月刊》登载的两篇文章,即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世界绿色会计的研究序幕。我国是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才陆续有介绍、引进绿色会计的文章出现,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直到近几年,我国环境状况极度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才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就我国而言,目前实施绿色会计核算还存在以下障碍:

1、绿色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尚未统一。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还处于规范研究阶段,绿色会计的含义、核算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基本假定等基础理论尚未统一。

就绿色会计的涵义而言,西安交通大学的胥卫平在《环境会计定义之探讨》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关于绿色会计的不同定义,并且指出,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绿色会计概念。

关于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和原则的研究较多。一般认为,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体系应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有人还提出最终目标,但是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就核算原则而言,朱丹在《论绿色会计理论的理论结构体系》一文中提出除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外,还有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等。张英则在《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一文中提出在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应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增加“三益”原则,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增加外部成本内部化原则。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大多类比传统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但也有人主张因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使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计量假设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多元计量假设。

2、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尚未统一。对于绿色会计核算对象,理论界也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主要归纳如下:“三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或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四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支出、环境收益;“五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资本、环境费用、环境效益;“六要素论”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费用、环境利润。因此,目前尚未对绿色会计核算对象达成共识。

3、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法尚未统一。李阳在《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一文中就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的确认标准、方法及各要素的特征、分类和计价问题作了探讨;徐泓在《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文中主张采用货币作为单位;计量的基础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等;计量方法有:费用效益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王凤羽的《浅探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一文中对绿色会计资产、费用、效益提出确认和计量方法,指出了财务报告包含内容。这些文献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环境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但就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而言都未形成统一共识。要素的计量单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坚持传统的“价值形式法”;另一种观点认为,绿色会计不必拘泥于传统会计的货币价值形式,可以直接通过有关环境指标的运用,即所谓的“指标体系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采用何种方式尚未形成共识。

4、绿色会计的记录尚未形成规范。目前关于绿色会计记录方面的研究较少。会计记录主要应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账户设置;二是会计处理。就账户设置而言,王淑萍在《关于绿色会计的探讨》一文中就资产类、负债类、成本费用类、损益类应设置科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研究应属于“四要素论”的后续。就会计处理而言,主要是类比传统会计的方法。因此,会计记录尚未形成可操作较强的规范。

5、绿色会计的报告内容和形式尚未统一。报告的形式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绿色会计要素直接添加到原有的会计报表中去;另一种则是设置独立的绿色会计报表,即另外设置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损益表、绿色现金流量表。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绿色会计报表模式。就内容而言,不论哪种形式,应包含哪些项目,都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6、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尚未建立。“绿色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显著标志就是对“绿色会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它是对披露“绿色会计”自然资源、环境计量合法性及环境效益真实性的鉴证审计;是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审计监督范围,对传统审计进行的“绿化”。但目前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尚未建立。因此,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管理规定(ISO14000)的要求,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绿色审计指南草案》,是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必要条件。

三、推进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还很不完善,对于绿色会计理论基础、确认与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都很有争议,且缺乏可操作性。

1、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政府应当不断地引导会计界在绿色会计方面的研究,或者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题课题组,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实践相结合,使绿色会计能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2、加强绿色会计和资源环境立法。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应建立四层次法规模式:会计法、相关资源及环保法绿色会计基本准则绿色会计具体业务准则企业内部绿色会计核算方法。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必须进一步对现有的有关法律条文加以完善,同时加速这方面的立法。

3、确立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推进计划。绿色会计核算内容决定了这一工作的实施应从相对明确、简单的起始科目开始,同时由于环境会计所核算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不同产业、不同产品甚至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核算内容与标准也不尽相同,因而环境会计作为一种新兴会计管理制度,它的全面实施尚需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标准化;家电产品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32-02

家电制造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业,其环境破坏一方面来自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另一方面源于家电产品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且两方面影响程度都是由产品自身固有的环境属性所确定的。由于任何一种家电产品,当它离开设计环境而进入实际生产时,其环境属性大多已经固定下来,而且在其生命周期的每时每刻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目前采用的“有污治污”的末端治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为了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在下述客观因素的重压下,绿色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1 绿色设计概述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绿色设计是获得绿色家电产品的保证,同时也提供了表达环境问题的新渠道,通过绿色设计可以将关心环境污染问题转化为对设计的挑战,激励产品设计人员拓展设计思路,提高环境意识。绿色设计方法的研究、推广及应用已经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家电制造企业的关注,他们纷纷开发和改进产品,把绿色家电产品推向市场,如日本尼桑公司正在开发绿色汽车;富士公司投放市场的绿色相机;美国IBM 公司研究开发的绿色电脑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今后无论哪一家企业若在全球进行竞争,都必须按照绿色规定的要求设计和制造产品。

2 家电产品实施绿色设计方案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为了解决家电产品在高速发展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消除欧盟相关指令的影响,家电生产企业应以家电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主线,采取以源头控制为主,末端治理为辅,强化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绿色设计方法。通过实施绿色设计可以达到3个主要目标:①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即通过集约型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最有效、最充分地得到利用,使单位资源的产出达到最大最优;②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即通过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措施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③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家电产品,即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对环境、对消费者无污染和安全、优质的家电产品。

3 用标准化推进家电产品绿色设计的实施

综观目前绿色设计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可以看出,目前的绿色设计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初级阶段,现有的研究仍停留在概念研究、认识研究的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首先,设计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在绿色设计理论体系中,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如DFD、LCA等研究范围、界线模糊或重叠。主要是由于这些设计方法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个别阶段,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许多观点和结果有片面性,甚至有时相互矛盾,因此,需要从产品生命周期全局出发,建立绿色设计方法理论体系,并通过实践应用进一步完善。其次,实际应用研究不够充分,致使目前在设计领域产生了绿色设计有空洞理论研究之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对于长期脱离实践的理论研究必然难以获得长足发展。但如何将绿色设计同目前的产品设计方法相结合,应用于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实践,即绿色设计实践方法已成为当前绿色设计研究面临的最大难题。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随着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并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历史证明,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标准化的动力,而标准化又为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服务,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集约化生产的重要保证。同样,绿色设计是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方法,同样也需要标准化的规范和指导。比如,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绿色工艺、绿色材料等开始时只能在小范围内研制,一旦经过技术鉴定,纳入相应标准,并贯彻标准,就能及时迅速推广和运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说,标准化是实施绿色设计的桥梁。家电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机电产品,它具有更新换代速度快,生产和出口量大等特点,同时众多家电企业也在呼吁绿色家电,同时也很想将绿色设计的方法和理念真正地运用到具体的家电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过程中。但就目前来说,家电行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设计规范、标准。而标准化是家电行业实施绿色设计和发展的保证,同时也是我国循环经济“大厦”的地基,“大厦”盖的越高,地基就要打得越深越坚固,标准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就要越高,标准化体系的广度要更广、深度要更深。故此要推进家电产品绿色设计的实施,标准化要先行,要率先制定相关标准,严格贯彻相关标准,规范和促进绿色设计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和实施。

4 结束语

资源和环境破坏现状的日益加剧,使产品“绿色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设计作为实现产品绿色化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绿色设计的实施已经遇到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绿色设计标准化呼之欲出。相信通过建立家电行业的节能、节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环境影响、清洁生产和废旧家电回收与再利用等相关标准,必将推进家电产品绿色设计的实施。

Standardization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Design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Bai Li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7篇

一、 绿色会计的主体

绿色会计的主体问题实际上是绿色会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理解绿色会计与现行财务会计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绿色会计是一门与现行财务会计并立的独立学科。2.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学科。3.绿色会计是现行财务会计与环境科学等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由此,对绿色会计的主体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属于宏观层面;二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为微观概念;三是认为绿色会计的主体既涉及企业又涉及政府。绿色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不能仅限于企业,还应包括政府,即从宏观层次进行核算。

按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绿色会计主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国家角度划分,称为宏观绿色会计主体;从区域的角度划分,称为中观绿色会计主体;以各个微观经济组织划分,称为微观绿色会计主体。这样就将会计主体置于环境系统中,从而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纳入绿色会计核算系统,体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定的国家或地区的划分规定了绿色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的空间界限,即绿色会计只核算本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事项以及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环境事项;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体现出各个会计主体在同一时间、空间中共同占有地球的环境资源,共同对资源的使用与保护负责。

二、绿色会计的客体

绿色会计的客体(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必然包括自然环境,具体说来,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损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资源损耗是指由于资源消耗失控、重大事故、“三废”排放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损失,以及企业生产、储运、销售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超定额消耗。环境资源的补偿是指企业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以及以排污费、罚款和赔偿等形式上缴国家或付给他人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南京大学的杨胜雄教授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并认为传统绿色会计的不足在于只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环境,因此革新势在必行。

由于绿色会计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其核算对象主要有以下观点:1.“三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2.“四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支出、绿色收益、绿色资产和绿色负债。3.“六要素论”,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费用和绿色利润。其中,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入、环境污染收入、资源环境保护收入等;绿色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有学者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应能够帮助环境资源使用者和管理者了解绿色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绿色资产、绿色资源的分布及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了解绿色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以及实现效益的能力;了解环境投资总额、环境投资管理情况、环境投资产生的效益及绿色负债变动情况等。也有人提出,鉴于目前我国公民的整体环境意识比较低的情况,近期绿色报告的目标可定义为:向政府管理机构、当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环境利益关系人提供有关报告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理智的投资、贷款以及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

笔者认为,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绿色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目标协调。由于传统会计理论只强调提高经济效益的单一目标,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因此,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宜定义为单一目标,但它也不是多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各个目标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多目标协调。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绿色会计信息,为各决策单位实施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帮助。绿色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成本、环境负债,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四、绿色会计的假设

当前,争论最大的就是绿色会计假设。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

1.会计主体假设、受托责任假设、环境价值假设和多元计量假设。会计主体假设认为,绿色会计应注重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

受托责任假设认为, 绿色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资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绿色会计中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绿色会计中的受托已不仅仅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受托人有义务、有责任向负有直接和间接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披露其责任的执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具有双重性质,它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环境价值假设认为,虽然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绿色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因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它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边际价值理论。

多元计量假设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核算内容在计量上具有模糊特征,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绿色会计的计量应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与自然环境有关的指标,甚至是文字说明。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

2.可持续发展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会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货币计量假设认为,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会计核算对象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计算。但由于受科学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有时其精确度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共同反映绿色资源成为必要。多种计量反映能够互相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此外,绿色会计主体内的绿色投资、绿色费用、部分绿色效益等仍然包含着劳动价值量,对于这部分绿色要素仍然可以按包含劳动价值量的货币进行计量。

五、绿色会计的报告

关于绿色会计报告,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目前也有两种主要观点:

1)“" 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应包括:1.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的消耗成本组成。2.改善资源环境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3.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并设有一系列核算账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与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绿色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绿色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必然要求,因此也就和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的经济竞争环境下研究绿色会计,首先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然后在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当下我国的国情,紧密结合我国当下社会发展的建设的现状,使得绿色会计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这才是进行绿色会计这一全新领域发展建设的目的所在。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的产生背景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有很多行业都建立在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对环保行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有一些学者和企业家开始注重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这二者之间建立协调的关系,以通过会计计算的方法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污染治理等环保活动参数化,精量化。比蒙斯在上世纪70年代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以讨论环境问题和会计学相结合,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则在会议文件中正式提出了“环境会计”这一术语,标志着绿色会计的产生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1.绿色会计概念

(1)绿色会计定义。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绿色会计是一门将会计学与经济学以及环保学紧密结合的全新学科和项目,一方面是以会计为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在账务会计和审查中引入“绿色元素”。

(2)绿色会计特点。其一,综合性。绿色会计本身就是会计学和环境学的结合产物,而在经济学中还涉及到计量学、数学、统计学、审计学等诸多学科,环境学则需要和环境保护、环境工程、项目开发、成本管理等多个学科开展结合,由此可见,绿色会计的研究领域多而且较为复杂。

其二,长期性。在绿色会计这一学科的研究内容中,资源和环境是研究对象,而会计是研究方法,需要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基础开展服务。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开展是一个长期进行的项目,受益周期较长,需要进行长期化和周密化的规划。

(3)绿色会计的目标。通过开展会计核算和审计督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项目的开展,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开展实际应用,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以达到早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发展绿色会计发展趋势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绿色会计发展已经从起步期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增长期,其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所得到的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持力度也持续增长,因此绿色会计已经逐步从会计学和环境学当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和研究方向,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绿色会计进入我国的时间和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时间基本一样,但是开展落实的程度却不尽相同,取得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当下绿色会计发展面临较大的问题就是社会认知程度的不足,特别是环境保护部门,在进行环境项目开展时,不注重引入数据分析和处理,导致会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统计数据,也难以开展正确的数学核算。但是一个可喜的情况就是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开展绿色会计的重要意义,而具体的落实力度的提高则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

3.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当下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观念还比较匮乏,大多数人只是粗略的知道环境保护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但是却不知道其具体的益处表现。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进行数字化评估计算,有助于更多的人认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绝大多数的企业目前还是处于一个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发展模式中,我国消耗单位数量的能源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因此将企业生产中和资源以及环境相关联的参数进行数字化评估,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精细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绿色会计的研究,可以直接提高社会人士和企业对待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的重视程度,可以有效的减轻自然的压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弹性空间,使得我国的环境压力减小,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同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目标,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快发展绿色会计,促进新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我国社会环境的总体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绿色会计的可行性

(1)政策法规的支持。随着国家发展的深入和社会规章制度的完善,国家已经认识到开展绿色会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建设,其益处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规范其发展方向,同时在必要时给予法制保护,第二则是彰显出政府的态度,表现出政府对待绿色会计的积极引导态度。

(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颁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就其性质而言还属于一份政策性的试点方案,但是其规定的内容体现出了一定的导向性和实践性,对一些破坏生态的行为作出了界定,对赔偿方法以及赔偿数额做了明文的规定,这是国家政府的一次努力,更是彰显出把绿色会计和法制建设结合发展的决心,在依法治国方面以制定相关法律为绿色会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绿色会计现状分析

1.绿色会计的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第一次颁布《环境保护法》开始,我国已经颁布的环境保护的管理法律多达10几个,地方性法规更是多达700多个,此外已经加入的国际公约差不多也有30多个。我国绿色会计方面的研究,也是于7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的重视而逐渐开始的。然而,上世纪70年代对于绿色会计进行仅是初步研究,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认识的限制,许多学者和大众还没有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绿色危机”,没有认识到资源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状况的恶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定,特别在我国环保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会计理论界逐渐加大了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将绿色会计列入九五规划研究课题并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绿色会计研究工作,在绿色财务会计、绿色管理会计和绿色审计三个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如江波在《循环经济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中,探讨了在我国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必要性。王建明在《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运用归纳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绿色会计形成、发展及其在企业的运用情况。总的来说,虽然和以前相比,我国在绿色会计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绩及我国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实际需求来讲,我国在绿色会计研究及实践等方面尚需要加强。

2.绿色会计实践现状的分析

通过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当中,企业可以获得制定发展策略的相关信息,国家也可以此作为制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依据。它从总体上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企业本期发生应记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和与环境相关的资本性支出;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长期目标等。但是当下的会计确认计量的披露还存在着一些较多的问题,既包括披露数字存在造假,也包括披露信息缺乏关键数据等问题,这体现出企业对待商业机密的重视,但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开展绿色会计过程中对待环保部门的不信任与环保工作的不重视。

此外,目前在绿色会计实践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许多企业没有发挥对绿色会计的引导作用。绿色会计本身就是在企业的经营与运作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兴盛的,在企业中没有形成企业对绿色会计发展的应有责任与相应的引导作用。在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开展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和基层人员还是更为重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领导的个人意志,缺乏有效的规范是一方面,即便是在有相关规范进行引导的绿色会计工作事项中,很多基层会计人员也不注重遵守规范,不注重建立起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这和企业的引导重视程度不足密切相关。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和企业通过加强沟通和及时制定政策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理论不成熟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会计岗位职能分工不明确,一人身兼数职,因此在绿色会计的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着人手不足以及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实际操作问题而言,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引导、培训的开展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得以解决,而理论的研究和归类,需要较强的专业性,也体现出极高的引导性,所以需要相关的理论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同时也要提高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要能够体现出绿色会计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其专业性。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绿色会计的理论建设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专业知识上的漏洞和实际操作层面不成熟的地方。

2.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对于绿色会计的发展而言,国家的政策支持无法决定其发展的最终成果,但是可以对其发展产生强力的推动作用。目前来看,政府对绿色会计的规范明显不足,没有发挥出政府应有的对绿色会计规范的引导与指挥作用。纵观世界上绿色会计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绿色会计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明确了相应的政府责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政府是绿色会计的规范主体。然而,中国经济发展到新常态阶段,科学、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已经逐步建立,但绿色会计作为新兴学科,相关执法部门对其制度管理和建设没有严格落实和强化,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引导。在政策力度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操作性和落实性较低,难以起到引导作用和规范作用,同时缺乏和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政策的制定无法及时得到调整和更新。

3.社会不重视

绿色会计的规范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实际上也只有社会公众对绿色会计有了较高的社会认知度才能形成对绿色会计规范的社会氛围。但是对待绿色会计的业界规范认知程度还不足,对会计行业和绿色产业这二者之间结合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也没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了解。导致国家在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时缺乏社会认知程度,也失去了扩大绿色会计的土壤。此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政府对于绿色会计行业人才的培养也缺乏重视,一方面是在企业的培训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方向和政策性的引导,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待遇方面,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和普通会计工作者的差距极低,导致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从而影响效率和工作质量。

4.绿色会计人才缺乏

绿色会计人员在经济新常态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综合素质不高给经济新常态绿色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这主要涉及其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专业包括资源环境方面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会计业务能力,只有坚持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以会计为业务手段,才能切实的提高从业能力,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缺乏这两者结合较好的综合人才。而从业素质则和个人的意志品质直接相关联,能否认识绿色会计的重要意义,在工作过程中坚守底线,不出现假账的情况,这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加强思想道德的学习。

5.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不够规范

会计披露的信息不准确一方面是绿色会计本身工作失误,另一方面也造成其他部门在引用其二手数据时计算得到的结果出现错误,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影响。绿色会计管理制度并未与新常态快速契合需求,绿色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升,会计信息的披露也不够准确规范,由此造成的财务状况降低了相关单位的公信力,其相应的财务管理者也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造成假账坏账情况的出现,而当账目质量和准确度难以得到保障时,绿色会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意义。

四、完善绿色会计的建议

1.加强理论研究

对于绿色会计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而言,加强理论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理论研究,以提供发展依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注重对国外理论研究的翻译和借鉴,同时也要将理论的研究和论述同实际实践相结合,实践需要以理论为基础,但是理论的制定一定需要以实践为来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和行业之间的交叉与结合,在会计和环保这两个理论中要坚持互相渗透的原则。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在制定绿色会计的政策时,应当坚持以“绿色”为主体,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开展落实,坚持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目标,而对待会计工作,则要坚持发挥其工具性,要对会计中不适宜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与补充,使得政策更加贴近于“绿色会计”的本体,关注其经济建设的意义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树立绿色会计意识

绿色会计的发展与推进是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而服务的,而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则离不开社会人文意识和人本意识的发展,在绿色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增强对民众反馈的调查,注重关注会计工作者的工作感受和生活感受,这是落实绿色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保证民众在社会中感受到幸福,才能使得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促进这一行业和学科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模式中,持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培养绿色会计人才

针对于绿色会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是要加强此类复合人才的培养,要在大学阶段开设此专业,或者是建立会计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交叉实验班。而在从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制定绿色会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绿色会计理论和技术的建设,不断完善在职培训和考核机制,要使得在职工作人员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5.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方法

应将绿色会计的计量列入相应会计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做到有法可依。这是一项对绿色会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在绿色会计计量制度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采取逐步递进的方法,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特定方法如文字表述法,即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有效信息的披露,比如环保投资或企业现有的污染可能在未来造成的赔偿等可以估价披露。

五、结束语

在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从旧常态会计向新常态会计转型、从简单守旧会计向创新技术会计转型、从通用绿色会计发展向特色绿色会计转型、从重规模速度绿色会计向重质量效益绿色会计转型,同时应该坚持吸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坚持实践,不断的在实践中和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的使会计工作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建设服务,以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崔君平,鲁梅.经济新常态下绿色会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5,29.

[2]王建明.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绿色建筑一方面具备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有效兼顾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要提高设计质量,除了要注重具体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外,还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评价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对能源及环境施加的影响。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及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

全寿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制作、使用、终止等各环节要素,是基于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加以结合,就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建筑运行到后期拆除等一系列环节的时间周期。绿色建筑高于节能建筑这一概念范畴,是以建筑全局为主的,把握建筑能源消耗各个节点,以此为根据,采用各类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建造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1]。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方面:1.功能适用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适应性指的是建筑物在物理特性、结构构成、环境利用、视觉营造等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使绿色建筑兼顾传统建筑形式的一般功能。2.技术性。全寿命周期涵盖了建筑物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在其每一阶段保障绿色建筑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以便使绿色建筑能够从整体上发挥其独特性能。3.协调性。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的协调性,主要侧重指建筑物要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筑生态等各方面趋于协调,秉持能耗最少、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负荷及受损最小等理念,采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及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使绿色建筑达到材料、技术与环境的协调,进而优化绿色建筑在各个寿命周期内耗费的成本费用。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主要包含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改进、方案确定等环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制约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信息交换频繁的设计系统[2]。

(一)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范畴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对设计目标加以明确,在众多设计目标中,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应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类型,再添加其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目标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形成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

在确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发挥其创新思维,采用功能分析等方法,形成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形成过程中,其构思结果既可以以思维架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具化为设计概念图。在绿色建筑初期设计这一环节,在确保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草图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秉持多多益善的设计思路,罗列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遴选。

(三)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

在这一设计流程中,要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着力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具,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加以细致化具体化。例如,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使用、建筑结构确定、建筑构造方案、建筑施工流程步骤、建筑系统构成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具体的方案及后备方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四)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在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加以评价及优化。事实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一样,其设计流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及后期阶段对其加以评估优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建筑设计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加以细致评价,其实施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类信息加以汇总,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目标划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要素。在评价要素的确定上应涵盖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因素,如建筑能耗,环保性能等,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2.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数据加以提取,并进行量化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于统计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数据矩阵及模型的方式实施。3.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做出整体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数据调查法、判断矩形法等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众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四)筛选得出绿色建筑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设计流程及方法,借助评价模型及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及后备方案加以全面分析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其评价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对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评价模型给出的建议,选取最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流程。

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分析及评价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加以评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兼具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昌桥.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09.

[2] 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0篇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述一般包括会计的定义及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报告等等。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既要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也兼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框架结构从绿色会计对象、目标、原则及假设、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内涵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遵循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会计学基本理论范式内,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它也是与环境学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对象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会计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运动,更进一步的讲,是将会计主体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放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研究,以公允反映会计主体对资源的损耗补偿。

三、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是建立理论结构和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联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在遵循一般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有其内在属性。基于绿色会计产生背景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所以作为最重要的诉求和归宿,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为宏观环境的发展提供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促使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发展。

四、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规则。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在对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范畴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又包括:环境效益原则、外部性原则等。

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假设应在遵循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假设的基本起点,同时又突显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自身的特点。在原有假设基础上,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价值假设,同时引入环境经济学中部分假设,加入了外部性假设和经济性假设。

六、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

近年来,在绿色会计要素的讨论上,很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各持己见,而且都有相应的道理,笔者认为,认为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应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保持逻辑自洽,即采用“六要素论”。

七、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绿色成本;绿色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导致资源的付出或耗用的转化形式以及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绿色收益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活动中由绿色资产所带来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效益总和。

八、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计量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计量方法的复杂多样,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运用,劳动产物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自然资源则可以采用边际成本等为计价基础。根据计量的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与可靠性以及中小企业简化核算的现实选择来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如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绿色负债的计量可以选择重置成本发;绿色收益可以选择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等。因此,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计量必须在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及数学和统计学的多种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旅游企业;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0日

一、旅游企业绿色会计现状

因我国经济的繁荣,导致以污染环境为牺牲带来利益增长的现象显著,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谐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举措。一些学者着手创建绿色会计体系和研究绿色会计,为了使旅游企业和环境协调发展,绿色会计是必经之路。虽然早期我国对绿色会计有了研究,但是绿色会计的运用和实施依旧是以新兴的体制而存在,即使是未来环境发展的趋向,但是大部分企业对其还是不够了解。由于推广度不够,旅游企业对绿色会计的主动性不够,引发绿色会计被牵制,发展迟缓。

国际会计和政府工作组在国际会议上不仅研究绿色会计的问题,而且提倡各国探讨有关的会计制度。全国各地大部分的会计专家、研究者将环境问题和绿色会计理论两者联系起来分析,丰富多彩的绿色会计理论逐渐构成。以会计来计量和解释环境资源是绿色会计理论的实质,目标是致力于改进人类的社会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最终达成环境与资源两者的协调发展。

二、旅游企业绿色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缺失。绿色会计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学科,产生比较迟,也无法采纳已经成熟的国外体系。这也造成研究绿色会计的专业精英稀缺。由于绿色会计的体系还不稳定,使得许多高校不重视,并未把绿色会计纳入教学领域来实施。不够成熟的社会环境使绿色会计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被吸收。综合而言,钻研绿色会计的人员较少,高校中学科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没有充分的理论框架支撑,相关学科不够丰富,旅游企业不仅对绿色会计没有足够认识,而且对接收绿色会计精英的技术不够,致使学习钻研绿色会计相关理论的人员无法达到高就业率。以上是人才缺失的主要原因。

(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旅游企业绿色会计的核算需要跟旅游领域的管理阶层的任务检验需求协调。复杂的旅游企业核算,不仅要避免企业利益遭到损失和统筹各方面的利润,而且需要核算掌握收益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旅游企业方面的敲门砖较低,管理部门也不严格规范,税务机关的监督和引导不到位,审计部门也等同于虚设等,这都是旅游企业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的重要诱因。

(三)研究理论和实务不够透彻。我国对于旅游企业绿色会计方面富有意义的研究成效不多,缺少关于实证层面的钻研,并且欠缺系统性的研究。大部分绿色会计的论文只重视理论单方面的分析,不是分析理论层面,就是阐述相关施行的必然性等,案例研究相对匮乏。难以建立完善的框架,大多数依旧在吸取国外成熟的成就和经验。现在国外对于绿色会计方面的探讨已经开始向绿色会计标准和法制的层面纵向延伸,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探讨还处于初步借鉴教训和经验的层面。

(四)信息披露不完善且不规范。环境成本和负债以及相关的会计政策是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确认计量环境方面的因素我国还未有结论,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这说明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里还未稳定。绿色会计可以依据所给予的环境资源的信息,让使用信息的人对企业环境情况有所认识,并作出利于公司发展的评价。在实际生活里,有关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仍存在很多问题且不完整,由于旅游企业对社会责任和有关环境情况没有做出完整准确的披露,使得绿色会计信息内容的披露不够完善。

(五)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绿色会计也属于会计,必然能从会计的思维视角分析问题,揭露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并且从全方位考察管理者的经验业绩。对旅游企业绿色会计核算的成效实施审计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这关系到环境方面的资产和负债能不能被准确、及时地确认和计量,能否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反馈出来。现在我国社会缺少真正实质上的监督,仅仅审计旅游企业的会计年报这方面的内容,而对绿色会计还没有进行审计。由此可见,如果不靠社会监督,那么企业只凭借自己的自律,是做不到保护环境和顺利实施绿色会计的。

三、旅游企业绿色会计核算改进对策

(一)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解决绿色会计人才储备不足的措施应从大方面的主体考虑,比如说从政府这方面开始着手。首先政府在绿色会计的传播方面应该加以重视,对绿色会计有研究的精英安置到有关旅游企业里,根据一些实践,为建立完善的体系做准备,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出份力,帮助企业改善绿色会计的人才缺失的状况。我国应着重设立培训班,提拔有关绿色会计学科的人才,增强绿色会计研究与实践力量,对于已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使会计人员不断进步,这对绿色会计的实施有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基础工作的规范。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会随之有所变动,绿色会计领域里核算、会计主体等都有变化且出现新特征,当今的旅游企业需要认识到这种情况,所给予的信息不仅关乎国家机关和有关主体的利益,还对社会各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绝对准确的绿色会计信息才有助于企业资金流动、发展及经济效益情况得到反馈。以我国的规章制度为前提核算,并严格规范会计方面的工作,那么绿色会计核算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也会促进绿色会计更上一层楼,使旅游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目标快速达成。

(三)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了及时又准确地对绿色会计进行反馈,相应的将信息披露的质量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信息披露的方式,首先多方面的研究绿色会计的事项,让信息披露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我国这个大环境的会计层面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绿色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内容,明确了规则才能使绿色会计得到准确的应用;其次,使国家行政部门占据首要位置。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企业一味地谋求利润,忽视环境,使得信息的披露不能顺利实行,大部分发达国家以行政部门为主体,以确保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最后,有奖有罚,强化主动性。国家机构对企业的绿色信息披露要实施奖惩制度。优惠和免去部分税收给环保活动的相关企业单位,借此激励旅游企业积极面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四)加强绿色会计核算审计及监督。一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有奖有罚,罚款所得资金用在绿色会计的建立以及有贡献的人,如阻止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人员以及绿色会计的研究者等,尽快建立绿色会计的体系;二是严格监督和加强审计。让全社会都开始实行绿色会计,从教育和意识这两方面的根本行动。为了让公民有审计和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教育部和财政部应重视意识方面的教育,对目前企业高层和技术者都要求学习有关于绿色会计的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2篇

1.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目的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对比,绿色建筑设计满足的层次需求比较多,这就让对绿色建筑的投资起点较高,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投资者所青睐。但是就其生命周期成本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也就是说对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所降低的费用以及提高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之所以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最小的使用周期费用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宗旨。

1.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准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所体现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可以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的,但我们也知道,绿色建筑具有更广泛的主体需求,其层次性更强。与绿色建筑设计综合评价的目的相结合,经济型和适用性的统一,让主要的指标进一步的突出且指标之间要有可比性是评价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1系统工程理论

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各层级评价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是:横向的交叉和纵向的从属关系,经过对评价因素进行分类、分层后建立一个完备的、易于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选出综合性最好的方案。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让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让未来人们的满足受到威胁的发展方式,也就意味着进行适当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评价重视的是建设多元化的需求,一如既往的对多因素的综合效益进行重视,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思想的体现。

2.3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的主旨是把绿色建筑看成一个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以全寿命作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物质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作为这个系统在技术经济上的指标。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它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有建筑投资和维护成本。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意义,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为:评估目标的确立、相关评价要素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指标与综合评价、下结论与改进建议等阶段。由于需求维度的目标比较多,所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比较适合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

3基于综合性能分析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

以总额和性能分析为背景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把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深度作为基础,可以把建设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开始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地域、环境、资源等性能的综合考虑,利用评价标准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同时辅以高科技软件分析建筑的主要性能,让绿色建筑的科学性、客观性进一步的提升。

3.1绿色建筑地域性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优化

对绿色建筑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传统的建筑设计为基础然后加上如地理、气象、技术、文化和环境等相关的参数,对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依赖是绿色建筑地域空间组织模式设计的优化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地域元素,对人在绿色建筑中的感受重视起来,对设计优化主要表现在:优化设计技术、视觉形式、空间关系等,并与地域建筑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地方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调查、转换等,以便于设计模式得以控制,绿色建筑的效果得以优化。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地质、大气环境、土壤等元素组成的。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进行考虑,确保绿色建筑能对地域风格和价值系统进行整体的体现,并以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让地域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优化目标得以实现。

3.2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的优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准则,然后对现有的绿色建筑过程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对设计团队进行优化,由于组成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的人员非常复杂,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团队应该基于绿色建筑的目标,对配设计团队进行员工的配置,落实责任。第二,对决策设计进行优化,设置特殊的绿色设计团队然后进行绿色建筑启动仪式,如开展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分析,对绿色建筑的现场技术、设备、交通等进行深度的分析,不能止于表面,一定要深入本质的进行研讨、分析;第三,优化初步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的主要表现有: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研讨会、规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总要求、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审查指标等等。第四、优化扩充设计,优化扩充设计的过程表现在:开展绿色技术深化实施研讨会、对绿色建筑进行扩充设计、对扩充绿色设计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模拟(综合建筑能耗、室内的通风、采光情况);第五,优化设计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流程是:对绿色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深化、绿色建筑设计图纸完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是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模拟的校对、审核、会签)、施工图设计完工。

3.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优化

当前,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性能评价的系统主要包含的指标有:水、材料、能源、空气质量和其它指标该,但内容的评价系统、操作模式、结构、结果的表达和绿色建筑的决策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设计师在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分析绿色建筑环境的时候使用Ecotect软件,通过总结可以对绿色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获取,让每一项综合评价指标独立于彼此,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应,根据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法、专家评分法等几个常用的定权方法,对权重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通过采用Ecotect仿真程序对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TOPSIS算法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让获得的评价指标达到最佳和EcotectTOPSIS决策模型。

4结束语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世界能源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基于当下的环境下,世界上许多建筑领域的工作人员也更加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我国也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理念、材料以及成果,借助于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即舒适优美又节能环保的新型绿色建筑,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美好的。

一、简析绿色建筑的发展意义

由于我国资源耗费大、利用率低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绿色建筑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绿色建筑设计目的是能够设计出在建筑施工阶段,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资源浪费,在建筑使用阶段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环境,在建筑拆除阶段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污染的。现代化建筑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自然在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同时能够得到人类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资源的缺失会使人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我国人口众多,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自然也非常庞大,本土资源根本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许多资源都需要进口来维持百姓的日常需求。正因如此,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策略。建筑行业作为能源使用“大户”亦是如此,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客观条件,其好坏程度直接关系这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酸雨、沙尘暴、雾霆天气的不断增多,时刻提醒着我们大量的污染已使环境不堪重负,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建筑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大户”,其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为了在建筑行业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1.注重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工作

在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其前期准备工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的节能性以及环保性的特点。在专业设计师初步设计之后,然能够拿给用户进行评点,在听取相关意见之后,再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标。此外,绿色建筑设计还要能够广泛地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从而使得建筑设计方案能够得到更多的优化,提高设计的整体水平。

2.注重多工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运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建筑设计各个专业之间的隔阂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各个专业之间的设计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因此,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各个专业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多工种绿色建筑的合理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设计水平,同时还能够节约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从而使得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够不断地增加附加值。

3.绿色建筑的现场设计

一般来讲,在建筑施工地址确定之后,相关的设计师要能够对建筑地址附近的自然环境以及地质环境等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现场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能够与自然环境能够实现和谐相处,坚决反对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节能设计既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一般来讲,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够对建筑的形态以及朝向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效果。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都当地气候、自然环境等的熟悉和了解显得非常重要。

三、绿色建筑理论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绿色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

绿色建筑理论的核心是取材自然,应用于自然,无污染的回归自然。绿色建筑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群体,因此,自然环境和建筑要有良好的循环。为了将绿色建筑理论合理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有良好的技术环境,建筑的设计、施工、选材、材料的加工处理、废弃物再生处理等都需要科学的技术做保证,而选择的技术必须和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从而保证建筑的绿色发展。

2)社会环境

建筑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高消耗、高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理论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在社会中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会受当地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如果当地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即便将绿色建筑理论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环境,绿色建筑也无法真正的实现。绿色建筑理论涉及到建筑学、生态学、美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只有将生态理论彻底应用在建筑的各个领域,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真正实现。

3)人文环境

绿色建筑理论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人们创建一个人、建筑、自然和谐发展,健康安稳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理论必须考虑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把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融入建筑中,从而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俗文化展示出来。

2.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方略

1)建筑和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遵守单一的固定模式进行设计,要充分的和自然环境结合,实现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技术和设计方式,将建筑有效的融入自然环境中,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绿色化。

2)合理的利用优势能源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注重环保节能,还要将各种优势能源有效的利用起来,例如临近海边的建筑群体,拥有十分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太阳能电池板、风车等,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有效的减少电力资源的消耗,增加优势能源的利用率。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广泛的使用当地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地域化、生态化发展。在我国的传统建筑物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居民常使用当地的农作物废料作为房屋建设的原材料,这种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实现了建筑生态化。

3.建筑节能

1)自然通风

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比较常见的一种能源,为了满足建筑室内制冷采暖的需要,建筑不仅要安装空调、地热等,还注意室内环境的自然通风。建筑的布局要合理,尽量减少风向对建筑的影响,保证建筑室内空气流通,从而达到节能省排的目的。

2)太阳能的合理利用

建筑的朝向、室内布置等对日照效果、日照时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实际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的利用太阳能,确保建筑的日照效果。太阳光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光源,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科学的运用太阳光,有效的减少建筑室内灯具的使用时间,从而节省电能的消耗。

结语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这给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方便,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人们需求的新型建筑,并且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绿色设计相关论文范文第15篇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就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来看,节能建筑的设计仍然是关键点所在。因此,如何进行绿色建筑中的节能设计,让节能建筑在绿色建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让两者共同协作发挥作用,完成现代生态建筑的理论目标,这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内容所在。一、绿色建筑设计的节能特征 1、节能能源 

目前的绿色建筑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部分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内,即通过相关的绿色建筑的理念以达到节能建筑的具体实现。例如,现在很多绿色建筑中都用到了各类灌木和乔木等绿色植物和盆栽,这些绿色植物的使用一方面你能够很好的完成建筑物的绿化过程中,同时,这些绿色植物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空气污染压力,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这也就节省了一部分的能源和资源,达到了节能的目的。2、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设计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或是建筑材料选择上,都应该考虑到节约资源的观念和观点,要尽可能建设资源的使用,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尽可能回收资源,进行资源再利用。例如,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水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是资源所在,绿色建筑中对于水这类资源的使用往往都有很严格的限定,同时,水资源不仅仅在使用上有一定限度,同时,绿色建筑还匹配了相关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以确保水资源被利用完全,这和目前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的观念也是相符合的。二、节能建筑的绿色设计要点 1、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规划 

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早在20世纪末已经有人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颇为成熟。现代社会中一切发展都提倡可持续发展,我国明确要求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也彰显出了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程度和发展前景。现代节能建筑的主要要求,即将绿色节能的生态观念融入到节能建筑之中,从建筑的设计,建筑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到绿色节能建筑的竣工期,建筑在建造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绿色的生态观念参与其中,必须建立起相关的绿色建筑理念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规划最终所完成的任务是确实可行的环保节能型建筑。2、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有序开发 

现代节能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运用。可再生资源,常常是指的在短期内可大量再生的资源,这种资源不同于石油等一次性资源,耗完即空,例如太阳能资源就是现代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太阳能资源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形成了相关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利用方法和系统。例如,现代家庭中,很多都已经用上了新时代的太阳能热水器,部分高等建筑物的暖墙的设备中的内部供暖系统的直接能源来源也是太阳能,又比如,热电联产(CHP)等高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让一定范围内的城镇中太阳能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更为方便和快捷。除此之外,新能源的开发也是缓解现代能源紧张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办法,核能作为近年来的热点新能源之一,它相对于传统的火能,其能源利用率更高,所提供的能源也更高,但是必须要注意到的是新能源对于环境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核能的辐射性以及核燃料废物的处理方法。对于新能源的环境友好性也是值得考虑在内的问题之一。3、跨行业的多功能节能应用 

建筑节能并非单方面的建筑业运用,它合并了多方面的资源、学术以及行业性的资源和信息。其本质内容决定了建筑节能必须在各行业知识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够发展到全盛状况,同时,建筑节能也和生态学、人文学多方面的知识相挂钩,例如生态学上要求节能建筑对于环境是友好的,而人文学上要求建筑节能在居住舒适上能够满足相关的人的需求。所以想要搞好建筑节能工作,首先要明确其多功能应用的特性。三、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探析 1、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可以提高节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能源和环境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推行建筑节能的计划,符合了我国现代的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让绿色建筑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发展绿色建筑,往往可以从多个层面推进节能建筑物相关的能源利用规律。从小方面来说,现代绿色建筑中很多相关理念都提到了绿色植物的采用,多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往往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以达空间净化和资源的节省;从建筑材料方面来说,现代的节能建筑拓宽了现代节能建筑的选材范围,许多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新型材料无论是在综合素质和属性方面,或者是在综合运用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范围,这使得绿色建筑中很多节能要素得以完成,实现了许多过去由于科学因素、人力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节能问题的解决。2、节能建筑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 

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虽然在概念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但是在其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和具体运用等多个层面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就目前人类建筑生活方面的预测来说,未来的建筑发展必然是节能性和绿色性共同存在。因此,节能建筑的发展,可以促进现代社会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两者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往往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共同发展 

绿色建筑的建筑目标是让建筑物从整体的蓝图绘制、具体的建筑过程、一直到后期的建筑运用期都富含绿色建筑的观念,而现代节能建筑的目标,则是让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以及建筑物运用期间都必须有资源节能的理念富含在内,我们不难看出,两者之间有着惊人是相似性,这也就决定了,未来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设计必然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