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5.163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学习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教学内容是基于微课学习和问题探索的导向。在各种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外和课中两个模块,课外部分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而课中部分为知识内化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首先,教师课前根据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教学微课视频;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对所学教材内容中的事物名称、规律、原理等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应用;再次,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掌握学习内容,达到一定程度上内化知识的目的。下面以《气温和降水》一节为例进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一)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课前学习,掌握气温和降水概念及测量方法;二是通过“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二,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个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观测方法、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气温部分补充了有关等温线的进一步探究,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等温线知识,为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打好基础。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练习当中发现自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此时,学生要做好标记,将问题留到课堂上与学生或老师共同探讨。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内容,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等温线的识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降水类型及等降水量线的识别和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可以将“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通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可以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教师要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最终总结出疑难问题,如: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识别、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归纳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等。关于解答,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教师再分析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精选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考查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三,成果展示。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探索过程,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成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在个人、小组的不同成果中间扩充自己的知识,使得地理课堂达到最佳的效果。环节四,问题研究:体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本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反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翻转课堂”实践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

1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愉悦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主张认为教学应立足素质本位,以愉快教学作为启发教育的手段,变“苦学”为“乐学”,将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我们称之为“愉悦式教学”

2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内容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将“乐学”思想引进地理课堂中,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营造出既民主又平等、既和谐又愉快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获得地理知识和轻易掌握独立解决地理能力的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体力上也获得愉快的轻松感。如果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去接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兴趣,这样就可以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3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如何唤起学生、家长对地理的重视,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压迫式教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否自如的运用愉悦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恰当好处的实践于现实课堂之中,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无形中会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这一些弊端,如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传统填鸭式教学,地理理论和实践得不到适当结合等等。本文则基于现今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探讨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促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研究也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地理素质。

3.1改变了课堂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提高师生交互质量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师生之间互动的性质与质量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效果。在以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由传统观念(如教育观、质量观、绩效观等)来支配其教学行为,进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作为学生则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去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关系。它强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鼓励学生去发表与老师、教材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作为教师,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见解和看法应该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在愉悦式地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施予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探究者,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不再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由课堂教学的客体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趣之处。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还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

3.2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地理事物具有不同的观念。地理愉悦课堂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需要的研究,对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的了解,设计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学生的天性。地理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时候,可以借用学生的篮球进行演示、讲解晨昏线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头作为地球,让学生分析哪是晨线,哪是昏线。

3.3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质,是一种平等愉快的教学方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

1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愉悦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求,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新时代下教育的根本任务。这种主张认为教学应立足素质本位,以愉快教学作为启发教育的手段,变“苦学”为“乐学”,将学生从“苦学”中解放出来,我们称之为“愉悦式教学”

2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内容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将“乐学”思想引进地理课堂中,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营造出既民主又平等、既和谐又愉快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获得地理知识和轻易掌握独立解决地理能力的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体力上也获得愉快的轻松感。如果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去接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兴趣,这样就可以全面的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3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如何唤起学生、家长对地理的重视,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压迫式教学,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充实教学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否自如的运用愉悦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恰当好处的实践于现实课堂之中,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无形中会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这一些弊端,如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传统填鸭式教学,地理理论和实践得不到适当结合等等。本文则基于现今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并探讨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模式,促使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研究也符合地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地理素质。

3.1改变了课堂中的教学关系,是一种提高师生交互质量的教学方法

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师生之间互动的性质与质量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效果。在以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由传统观念(如教育观、质量观、绩效观等)来支配其教学行为,进而对学生施加影响;作为学生则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去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地理课堂愉悦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教与学的关系。它强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鼓励学生去发表与老师、教材不一样的见解和看法;作为教师,对学生独特个性的见解和看法应该给予理解、鼓励和指导。

在愉悦式地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施予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即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探究者,教师不再以教育者自居,不再用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由课堂教学的客体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趣之处。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关系,还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也反映了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

3.2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地理事物具有不同的观念。地理愉悦课堂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需要的研究,对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的了解,设计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玩、好动、好乐是学生的天性。地理教学,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娱乐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比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时候,可以借用学生的篮球进行演示、讲解晨昏线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头作为地球,让学生分析哪是晨线,哪是昏线。

3.3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质,是一种平等愉快的教学方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理;难忘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F今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学校及社会都把中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把学生送进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多数家长衡量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准主要就是升学率。中学生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学知识很难有长久的记忆,往往在考试之后便被遗忘,也就难以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美国未来学家AlvinToffler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还是仅仅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而没有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那么我们就是在培养“文盲”。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其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表明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而生存和生活能力是持续和永恒的需求。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达到持久的效益,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构建“难忘课堂”,以实现教育难忘。

地理是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合理地利用环境,有效地改造环境,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高中地理“难忘课堂”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掌握。

一、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基本理念

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秉承了以下几点理念。

(一)激发兴趣的理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兴趣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高中地理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呢?

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总是围绕课程教学要求中的相关认知点而展开。这些需要认知的内容来源广泛,可能是来自大自然的某些现象,可能是来自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还有可能由学生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合理的问题,以问题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

(二)强调自主的理念

美国教育界流行过一句话:“I hear, I forget. I see, I know. I do, I understand.”从中不难看出,仅仅是听到、看到还是远远不如自己亲自做到。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

通常,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学生即可在相关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独立学习。这种学习是学生带着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学习,因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发现,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环节是

“难忘课堂”教学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即教会学生怎样围绕问题去学习、怎样在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分解某些重点、难点。

(三)合作交流的理念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还是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经验体会,互相交流能使思想发生碰撞,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思想。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还强调合作交流的理念。

在一堂课上,教师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信息技术要成为学生探究的认知工具,这些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地理学是一门文理交融的综合性科学。自然地理有较多的逻辑思维过程,需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有些观察和实验可以分小组合作完成;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合作查找资料并进行分析研讨。所以,在课程实施中会设置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环节。这些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通过协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充分,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从而实现认知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提升的理念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提炼、迁移应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得到检验并学会应用,以实现地理教学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目标境界。

二、地理学科“难忘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地理必修三个模块的基础课程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又大致可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在必修Ⅰ部分,属于自然科学(偏理科)内容,规律性较强,需要运用较多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时,应该采用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使所学内容形成知识链(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生存的自然带等)。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主要在必修Ⅱ、Ⅲ部分,属于社会科学(偏文科)内容,教学中需要运用较多的社会信息和数据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加以利用,同时实现对知识的记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对信息资料的分析综合、对比判断并学会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课堂教学程序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给出相关的某个自然地理现象、某个人文地理事件或某个研究案例,提出本节课主要的探究问题。这一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2.配合上述问题、事件或案例,展示有关信息,并将总的问题进行分解(分解成逐步推进的小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

3.指导学生开始自主学习:以课本内容为主,结合教师给出的信息和分步骤的小问题逐一进行自主思考分析、综合探究,寻找合理的逻辑规律,寻找资料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归纳该事件或案例的形成规律及产生的影响。

4.组织学生展示并讨论自主学习中发现的困惑或共同的问题,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提要,同时可进一步补充相关资料信息,在学生先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5.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不容易理解到位的问题、总结归纳不到位的问题、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并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讨论逐步归纳地理现象的产生规律,教师也可以通过准确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加以佐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现象―规律”的提升,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给出相关的练习,根据学生已初步形成的“现象―规律”能力,教师再举出某个典型的事件或案例,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请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同时逐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堂归纳和总结环节,先由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

三、实施地理学科“难忘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现地理“难忘课堂”的主要途径

即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总结,从而掌握规律;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实现认知提升;促进课堂合作交流,实现共同提高。

(二)适时引导、加强互动、促进主动学习是实现地理“难忘课堂”的有效办法

即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在发现中自主掌握知识;让学生针对难点进行讨论,在互动中加强理解;利用热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学习。

(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在有效的活动中形成地理“难忘课堂”

要做到活动有效,在活动的设计上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我们认为:围绕课标,合理取舍,是课堂活动设计的依据;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活动设计的前提;切合实际,追求价值,是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

(四)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

教师要从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展示地理图片,体现学科特点,增强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要点还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案例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案例展示,帮助理解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利用案例事件,帮助理解地理现象的产生机制;进行案例分析,寻找人地协调的主要途径。

“难忘课堂”地理教学模式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比较高效的模式,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必须在践中不断对它进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地理;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指出了要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地理又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良好的地理创新能力能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学习带来巨大帮助。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必须紧跟时展步伐,运用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但是由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近些年教育改革新提出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借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谈一谈对地理创新课堂模式构建内容的一些看法。

一、现今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创新教育结合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开展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当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思维和观念,一时难以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创新培养模式。另外,由于地理这门科目相较于数学、语文、英语来说,不算中学生的主干科目,因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并没有十分重视起地理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更加关注于地理在考试中的分值,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模式的培养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形式,学生实质性的参与较少,很多学生也不在乎地理课堂上对创新思维的应用,依然按着老套路跟着教师学习。

二、创新教育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际应用

(一)改变传统观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分数是最重要的,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找准考试中的重、难点是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则是要努力听懂课堂教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减少丢分现象。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根本无从谈起,因而要想在地理课堂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改变对分数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试着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所以说,教师要积极地参与教学研讨,倾听各方对创新教育的看法和观点,改变自身的陈旧想法,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将创新教育认真、可行地贯彻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书籍中的地理名人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学习其探索钻研的精神。同时,创造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多于提问、提问多于记忆,让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敢于质疑,对不懂的知识、内容要勇于钻研探究和研究讨论。只有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知,才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潜力,扩展思维、启发创新意识。

(二)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想常人所不能想、做常人所不能做之事,无关乎对错,只在于敢想、敢做、敢实践、敢应用。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摆脱对知识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或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想、去做而不是学习死板的知识点。比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和地震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展自主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研究:“现今地球的海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可以从地形、气候、生物、化石、火山、地层、地震等多角度进行理论论证;板块运动密切的国家地震频发的原理是什么;新西兰和日本的抗震技术为何高超,你是否有更多想法和建议”这类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提出了一个大概的研究方向,因每个学生的想法和爱好都不同,所以就会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研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所研究的内容产生深层次的疑问,进而通过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查小组,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扩展视野、学会创新思考。例如,让学生根据地理中的某个知识点,对城市建筑、名胜古迹、乡村山川进行调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调查报告和分析内容,这一过程就很好地发散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总之,只有真正重视起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真正将创新教育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辉.“学会用脚板思考、用头脑走路”:浅谈中学地理教学创新教育[J].课外阅读旬刊,2010(10).

[2]何江.高中理科课程模块内容分析及整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自主合作学习;应用

初中地理是学生们系统性学习地理知识的开始,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可以为其后续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则应当善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一种新型课堂优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理学习难度,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使他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质量[1]。在本文中,笔者则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具体从设置任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个方面分享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运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旨在为广大教学同仁提供思路。

一、设置任务,激发主动性

创设相应的教学任务是适用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初中生大多数是刚开始接触地理知识的学习,加之不少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此时,基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为其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一来能够地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二来也有助于他们在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情境中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中国的水资源”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特长为其布置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对于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我们生活中的用水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对摄影、拍照较为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鼓励他们拍摄生活中水资源利用或者浪费的有关照片或视频;而演讲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来了解当地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状况,并制作相应的PPT进行课堂水资源问题的介绍与揭示……在教师所布置的各式各样课前活动任务中,学生们会更加愿意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他们在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时,也可以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强化独立思考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尽管是团队协作模式的一种类型,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则需要进一步强调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合作学习模式的主人,在学习中善于自主探究,不断强化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合作学习任务时,可以针对小组成员中所客观存在的认知水平差异设置分层次的小任务,在为学生明确探究方向的同时全面地锻炼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当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学习“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地设置如下几个层次性较为清晰的问题:①通过气温分布图,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又能够总结出哪些规律?②按照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否能够指导我们分析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特征的相关原因?③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的平直或弯曲情况是不一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④结合上述问题的答案总结有哪些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此一来,不同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对于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合作交流,完善知识体系

合作交流是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他们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且沟通交流所收获的知识、思维的碰撞还有助于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使其畅所欲言,尽情地分享自身新鲜的见解与思路。例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地理特点后,针对香港地区有关部门为了增加土地面积而采取“填海造陆”方案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们以不同的合作小组形式来分析辩论“香港填海造陆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在学生们的辩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适当引导,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交流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论据补充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灵活的应变与团队配合都可以加深其对相关地理知识点的记忆,对于完善其相关知识体系促进作用十分显著。

四、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积极地采取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开展合作交流等策略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其锻炼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2]。

参考文献:

[1]田华.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7):117-118.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8篇

人们容易将教学改革视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喜欢用新概念来定义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有些学校要求各学科按照新模式的统一步骤实施教学。这是课堂教学改革初期的“风景”。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也不是课堂程序与组织方式的模仿与推广,形式背后的真义才是关键。这轮教学改革的核心特点可以概括为“以有效的先行学习,引导尊重学情且有思维质量的课堂”。其本质就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核心思想。但呈现在学校、在媒体的却是琳琅满目的模式。

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是否需要模式推进,前两年确实争论激烈。但这两年,大家更多地专注于实践的变式探索,而不再纠结于“模式之辩”。模式推进确实有利有弊。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主张。在教学改革的初期,学校确实需要一个鲜明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线。但刻板的模仿会将课堂教学引入困境。我们应在坚持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在“入模”的同时前瞻性地规划“出模”的策略,便可能更为灵动地前进。

如何借模式以变局,却又不因模式而困局,其间的原则与策略是深刻的。在萧山的实践中,正好有其许多的体现。

一、尊重课程性质

针对早期教学改革中的模式化倾向,我们主张在坚持“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尊重学习规律,改变学教策略,不以“模式注册”为骄傲。改进教学行为必须要从“形式学习”到“促进思维”。对学生来说,不同的课程各有不同的价值,除了具体知识各不相同外,更重要的它们分别要启迪体现课程特质的思维。

语文要激活学生面对丰富的语言与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辩证地思考;数学要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等基本数学素养,激活学生基于数学经验和思想的方法,通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数学建模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程式化的课堂结构中,我们很难同时兼顾这些丰富的学习意义。所以,在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大前提下,课堂结构应该尊重课程性质,变无视学科特点的、较为统一的听课加操练,为体现课程本质的学习方式。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一校多模”便是情理之中。于是,萧山区采用试点学校与重点学科“两线推进”的策略,教研室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支持觉醒的学校先行动,鼓励有想法的学科先探索。

二、尊重学习类型

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应该有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即便在同一门课程中,学习内容也是多样的,学习目标的类型也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教学活动有许多变式。萧山区的“一科多模”的思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有学者将科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模型和科学理论,不同的学习目标的学习设计肯定是不同的。也有教师将科学课分成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按照不同课型设计“学为中心”的教学。萧山区的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则采用了实用主义的分类,将课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种。新授课又分为陈述型的课、以概念建立为主的探究型的课、以实验设计为主的探究型的课;复习课分为以程序知识为主和以试卷分析为主等两类。在学科教研员的带领下,教师们分别对这五类课进行研究,构建了五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思路很好地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定的操作建议。

从近年来浙江教学改革的进展看,体现课程性质,结合课型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探索已得到广泛认同,以发展的眼光理解模式已成共识。

三、尊重教师风格

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尽可能地激发广大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课堂教学活动是很难按执行命令的逻辑来实施的。所以,学校推进教学改革,首先要让教师们认同改革的理念与操作要求,并理解行为变化背后的道理,然后再鼓励教师在尝试实践中改良与发展。

应该承认,教师之间也有能力差异与风格差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忽略教师个体的专业基础与风格特点的影响。

目前,一些地区或学校探索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中等程度的常态师资转变教学行为的操作支架。它体现了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体现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促进学习过程更有意义的价值取向。这对于专业基础一般、尚无教学风格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底线的、导向的要求。但这对于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操作支架的意义可能不是关键,行为背后的道理,对有效学习的理解,学习过程的有意义化等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推广课堂教学新范式的过程中,面对有经验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着力点应该不同。为什么不少地区的教学改革先从农村学校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呢?这固然有“赤膊不怕穿衣服”的原因,但先从常态师资的学校切入,再来倒逼教师群体素质比较优秀的学校,大概也是一条推进策略。

当然,尊重教师风格并不是优秀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拒绝教学改革的理由。他们有从更本质的层面理解教学改革,带动教学改革的义务。

四、尊重学情基础

第56号教室的主人公,美国著名的平民教师雷夫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老师们,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学科。”面对今天学校教育的现实,雷夫先生的话很有针对性。由于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呈现为一门门学科成绩的集合,教师们不知不觉地加强了“学科本位”意识。

但是,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对于学情基础的研究与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也要重视学情的适应,因学情而变式。而且学情不只是学生的水平基础,还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格。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导学案 高中地理 评价模式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程改革于地理科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 [GS(2010)G0238]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73-01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理念,跳出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框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效地理教学目标的有效拟定

课堂教学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模式要高效,高效教学目标要先行。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45分钟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目标的指引,我们的教学注定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找到了教学的出发点、主线索、归宿点。教学绝非信马由缰,任由主观意志、外部环境转移。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恰是衡量教学的标尺。目标教学之所以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得益于教学目标制定的具体(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可控(借助怎样的手段达到上述目标)、可测(检验目标达成的效果)、可补(怎样补救教学的欠缺),得益于教学目标执行的实实在在(课前检测——展示目标——达成目标——补救目标环环相扣),得益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这不就是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吗?

二、高效“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在本校的运行实践中,“导学案”模式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助学方案,在本校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导引”、“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学后反思”等内容。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根据学情、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等编写,力求突出高效教学的三维目标,确保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还要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预习导引”尽量采用填空的形式,而所填的内容都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难以准确的作答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填写比较困难,可以用底划线加以强调,同时进行相关的提示,例如通过阅读什么图完成什么问题等,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合作探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部分是导学案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所在,设计时必须浓彩重抹。设计探究问题时一般要突出:内容的传承性;素材的实践性;问题的挑战性;排序的生成性等特点。我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情况、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让各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地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当堂检测”意在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学后反思”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及疑难点,以便于能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评价模式的建立

高效课堂模式构建,要改革我们过去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其实相当于学校的一个指挥棒,学生怎么做,老师怎么做,用什么来引导,那就是评价。一方面我们改革过去已有的对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的评价办法,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及模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比如备课,我们现在要看是不是采用“导学案”的备课模式,是不是充分考虑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不是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性设计,是不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是不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得改革对学生的表现的评价办法,我们的评价得起到对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激励作用。三是新的评价办法要迅速出台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变了,学习模式变了,旧的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所以各学校要迅速修改考核奖励办法,否则教师有可能无所适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12):51-52.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教学方法、理念、师生互动、教材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当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及辅助的作用,带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改变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最首要的就是转变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是在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下,用新的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果想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转变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而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的前提是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怎么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状态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利用好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做好新课导入是关键。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以故事、诗歌、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中。导课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学习效率高,学习劲头足,教学效果理想。

2D变地理教学策略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

针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将地理渗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教材内容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全面了解,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反复的展开、演示、还原,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到生活中运用知识。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多从我们日常生活着手,将地理知识更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学会如何学以致用。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纠正应试教育所学内容只能用来获得更高分数的错误观念,从心里端正学习观,爱上地理学习。

3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如果学习地理就和学习历史、政治等学科一样,仅依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知识的,虽然地理属于文科类型,但是对于该学科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仅对教材知识简单陈列讲述,学生根本无法深入掌握。如果学生不会读图就无法对国家和地区进行判别;不会图标分析、获取信息就无法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的教学阶段,有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散空间思维能力,头脑中形成地球的立体概念,然后对课本知识加以理解。如果仅仅靠背诵各个时区、行星概念,学生仍然不会计算时区问题、理解昼夜更替。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授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关键步骤,更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4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增加地理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新常态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组织开展地理课堂活动的能力,采用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将课本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合作、善于探究,有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发展,其教学效益是无穷的。

实际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非常丰富,普遍运用到的有合作学习、情境创设、知识竞答等等。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学习。增加地理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寓教于乐,将课本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常态下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组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35.

[2] 杨旭昌.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革新,2010(4).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探究;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新课改下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上精神,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笔者在高中一年级阶段将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从教学的实际来看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教学观念上的优点

1.传统课堂的教学强调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更侧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活动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更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地位的权威性,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活动式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主要是引导的地位。

3.活动式课堂教学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方法上的优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比较的单一,活动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从对比的课堂案例可以看出同样是讲述地球自转,传统课采用的方法:启发法、讲述法。活动式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模拟实验与游戏、三维动画投影等。教法上的改变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上的优点

案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一味的听讲,活动过程少或者是几乎没有教学活动,有的设置的活动也只是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的一种问答式的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演示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活动背景,再通过学生的互动探究小组合做的形式探究问题,最终获得学习结论,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

开始问题引入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授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四、教学效果上的优点

1.传统课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没有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活动式课堂教学趣味性强,学生通过游戏、分组探讨等方式进行,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传统课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知识的掌握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当时可能接受,但是容易遗忘,并且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也可能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比较差。活动式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获得,易将知识点内化,并且通过参与活动探究、知识讨论,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不容易遗忘,且实际觉问题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教学难点的处理

传统课在处理地方时及区时难点上,以挂图讲解,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困难;活动式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学生易于接受,且更易形成直观概念。

六、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活动式课堂教学注重课后活动的评价,采取自评与他评方式相结合,不只注重成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科教创新,2013(1).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2篇

在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虽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所需知识的搜索及查阅,但是依然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备以下优势:

1.可以有效的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高中地理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记忆力,同样还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传统的地理教学仅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及教材的分析,因此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动态的方式将地壳运动、板块漂移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学生加强知识点的吸收非常有帮助。地理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下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系统性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下可以极大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等方式都非常的可行。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自主学习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把控。

二、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1.充足的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实现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析做好详细的课程计划,可以通过幻灯片、微课课件、动画或者是视频下载等方式来进行教学素材的制作或准备。如在进行高中地理《水循环》课题的讲解前,教师需通过个人的理解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动画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该动画的制作内容必须非常全面且脉络清晰,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捕捉到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动态的展示可以更加形象地将知识点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在突出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知识是比较立体、复杂的,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材料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在相关课件的辅助下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如在进行地表形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来进行地表形态的讲解,并且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地表形态的区分及识别能力。在这些知识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地表形态,树立较强的学习意识。

3.及时的进行教学效果的检验与模式的改进。

教师在课程的结束阶段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部分,或者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进行效果的检测,阶段性的小测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在丰富的实践中,地理老师需要抓住教学的核心,适当的进行引导和讲解,从而实现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改进。

4.注意事项。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3篇

摘 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实践性要求,即在地理课堂中,以高效课堂打造为基本的目标,关注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为学生构建新型的地理学习框架,在进行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好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这样强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验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相应的地理操作和演练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真正贯彻初中地理新课改的重要教W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从而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为学生接受其他知识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一、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必须进行精致的课前准备,进行细致的教案设计,根据具体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为准备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比如,在讲授初中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实践内容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点,分析昼夜交替的理论和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精心的课前准

备。首先,要备教材,即教师提前要对本课的教学大纲进行钻研,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参考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明确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关注最新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考题,从而设计出完整的教案,为课堂进行做好准备;其次,备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即地理教师要根据本课中的讲课内容,创新出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并在课堂进行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还要备学生,即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平等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即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从而轻松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西北地区》的时候,由于本课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本地区的草场分布特点和主要地形,理解其气候变化特点和基本的农业、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地理看图能力和分析水平。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PPT上给学生展示一幅西北地区的地形图,给学生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即“各位同学,从图中你们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基本地形特点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个地区是这种地形呢?这种地形下应该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呢?这种地形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影响?”等,指引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的答

案。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自主提出一些创新型的问题,即“在西北地区这种地形的影响下,其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地理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即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和理解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小组内部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人教版)《河流和湖泊概况》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经过学习,在阅读有关地图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情况,理解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标准,并学会将水系图、气候图和地形图进行对照,提升学生的地理对比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分成三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如“同学们,你们通过电视或者其他途径了解我国有哪些基本的河流和湖泊吗?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对河流进行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基本划分呢?”教师把这几个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交流和总结,最后汇集于组长,再交给老师,老师进行一个总结。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再给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新型的教案,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4篇

近年来,自治区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对各科的周课时数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地理学科的课时量每周比原来减少了二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原来的教学模式,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想打造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构建高效地理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课前准备至关重要。

1.1教师课前准备。对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1.2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学习小组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2.创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3.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适合学生是决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实施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新课的导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讲故事、听音乐、画图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激起学生思考、引发其参与课堂的兴趣,此环节是成功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石。例如,笔者在讲授洋流分布这一内容时,采用漂流瓶的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寻找漂流瓶的漂移线路及其漂移到某地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洋流分布的特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洋东西两岸和大陆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等,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就能迎刃而解。教师同时可以结合高考题型的实际再做进一步拓展,就可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这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所以,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这个主体去自己学习、自主探究。但是,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的能力也需要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做到精读细拔,指点迷津,充分体现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环节中笔者主要重视以下几点:①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②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③让学生学会解读考试试题。

5.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①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②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③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④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⑤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培养学生的是非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我认为不能简单的"为评价而评价",而是①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②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③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6.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第15篇

一、翻转课堂含义及其发展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只有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自1991年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PI(Peer Instruction)教学法,到2000年美国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 Michael 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讲授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再到2004年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 You Tube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直至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过程上传到网络上,“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微视频以其能够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的优势,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翻转课堂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机遇

1.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近年来,大量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就是彰显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研制开发与共享的一个良好开端。对于地理教师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通过学习名师的视频课程,对自己的课程组织进行深度反思,从而会激励地理教师注重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业务水平。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学生学习地点和时间的翻转,学习地点将不再以单一的学校为主,家里或者是学习同伴的聚集地都成为了学习场所,学习时间也变得灵活。传统课堂的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学习内容、方式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但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习同伴和学习视频和教师占有着同等的分量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新型的合作关系,师生共同来探讨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现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平台,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来共同学习课程视频,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地理主题,课前进行研究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气候特征讲解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气候变化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来分析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从当地气象台获取关键的数据,进而做出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总结报告。这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出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初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要点

1.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详细地撰写教学设计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着手,保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与此同时,教学设计则对于教学效果存在非常直接的影响,必须密切联系微视频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对于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对于教学设计,可以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从教育技术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初中地理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基础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如何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详细地查找和具体的知识点存在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源等,切实将这些要素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之中。

2.视频录制

视频录制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视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录制视频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等。多使用问题式教学,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非常好的帮助。学校为教师录制视频专门建立了工作室,录制时教师的声音应清晰,板书工整,语言精练,解说得体,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视频的制作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为此,我们地理组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并对录制结果多次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3.要注意学生学习心理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

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学科知识难点及学科思维提升的要求,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微视频的使用要起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参与度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到底哪些点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关键点,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微视频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4.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学情反馈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翻转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针对而学情的状态从学生整体来说是多样化的,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对学情的即时准确把握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反馈手段了解学情,调整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