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6篇

时间:2023-03-29 09:46:23

商务口译论文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商务口译是商务活动中集听、说、读、写、译、忆综合能力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商务口译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圆满完成话段口译任务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话段的信息没有形成有效的记忆。本文将从记忆的有效性为切入点,从口译实践中的信息输入、意义、理解及语言技巧四个方面,论证有效记忆是成功商务口译的根本保障。 【论文关键词】 商务口译 有效记忆 信息储存 话段意义 语言技巧。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理、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刘和平)。口译的种类有很多,商务口译是口译的主要类别之一,它传译的内容常常与商业、贸易、经济相关,它集听、说、读、写、译、忆等综合能力为一体 ,通过商务口译人员对源语言的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对目标语的再构建,帮助商务双方达到顺利的交流。商务口译活动的即席性很强,它除了要求译员有扎实的双语功底、熟练的双语转换技巧和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超强的记忆力,来保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忆被语言学界定义为“短期或长期储存信息的心智能力”(Richards:283)。有效记忆即指对信息进行的短期或长期的准确而完整的储存。“一个人的记忆好坏并非天生,良好的记忆力是在后天的教育、训练、培养中获得的”(王玉珊:47)。在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缺失现象并不是缘于译员先天的记忆力的贫乏,而是译员还没有找到有效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记忆技巧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有效记忆是成功商务口译的根本保障。 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忆,必须充分地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把握好记忆的各个环节。在商务口译中,既要准确地把握好源语言信息输入的时机,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本文将从将从口译实践中的记忆为切入点,从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意义、信息的理解及信息分析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商务口译中准确而快速地传译完整信息以至达到成功商务交际的目的。 一、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作好精确的语言输入 根据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认知科学家认为记忆有三个系统,或三种信息储存机制,即感觉储存(Sensory Store)、短时储存(Short Term Store)和长时储存(Long Term Store)(刘文红:104))。其中,首要的储存系统为感觉储存。这种机制储存人的感观前沿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即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捕捉到的直接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Carroll:47)。 口译实践中的感觉储存过程就是,译员通过自己的双耳捕捉话语信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实验结果证实,人的感觉储存只能延续0.25~2.0 秒钟,但其容量很大,而且信息内容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刘文红:104),达到有效的记忆的目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口译实践信息储存过程中的“米”即为通过听觉所捕捉到的话段的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奠基石,没有这“米”,没有抓住话段的信息,就无从进行的信息记忆。而想精确地抓住话段信息,必须首先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输入的时机,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有效、精确而完整地输入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的信息,成功实现信息记忆之初的感觉储存,为接下来的记忆加工奠定好稳固的基础。也就是说,准确无误听懂源语言话段中的字、词、句是有效记忆的首要步骤,也是成功商务口译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 有了精确的语言输入即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话段中所有的字、词、句后,是否就意味着译员能够准确记忆话段的有效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曾在所教学的商贸英语班中作了个简单的试验:教师首先提醒学生高度注意即将听到的几个单词,并提醒学生不做笔记,随即随意清晰而缓慢地读出了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6,computer, senery, black, huge, picture, window, store。通过对学生随后的询问调查和课后的谈话,得出的结论如下:98%的学生表示听懂了老师所读词汇。92%的学生不能完全记住所给的8个词汇,其余8%的同学可以基本准确地说出所有的单词。通过课间和课后的询问、讨论,究其有效记忆的原因,有学生表示将8个单词按字母分类而进行记忆; 有的学生表明,随着老 师所读单词的顺序,他们在使用眼睛观察着所在的语言实验室中相关的物品。还有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有意义的话句进行记忆。这个简单的试验表明,无序的信息,尽管信息量不大,尽管有了成功的语码输入即成功的感觉储存,也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而一旦这些信息被赋予了意义,它们才可能长久地牢固地储存在人的记忆中。科学研究也表明,“记忆的信息越有意义,就越能更快地被记忆所捕获,也就能越快地被大脑所记忆。”(林郁如:9)例如,大脑对无序数字如圆周率、电话号码等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这些无序的数字被注入了意义,一旦圆周率的3.1415926535被注译为“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电话号码5201314被理解成“我爱你一生一世”后,对无序信息的记忆将会变得快速而持久。 译员在商务口译活动中可以使用这种赋予语码意义的方式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记忆,即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含义。信息在经过感觉储存后,就会即时进入短时储存,因为信息的感觉储存稍纵即逝,而人的任知行为需要更长的时间为大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的短时储存容量非常有限,它的容量为7±2个信息组块(Carroll:49),它所能储存的时间也只能有短短的几秒钟。然而,根据Carroll的理论,这些信息组块可以通过语义分群(chunking)来增长信息的储存容量,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即在记忆过程中将话段的信息以意群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意义进行储存可以形成记忆的有效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在课堂试验中所提及的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如果按每个单词为一个信息组块进行记忆的话,那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违背了大脑的短时记忆机制,而一旦通过语义分群,把这些单词组合成3个意思独立的意群,即“black computer by the window”,“store”,“8 huge senery pictures”,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句有意义的句子的话“The black computer by the window can store 8 huge senery pictures(窗边那个黑色的电脑可以储存8张大的风景画。)”,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将变得更加容易,储存时间也更加长久。事实也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能记忆这些单词,是这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了有意义的话句而进行记忆。因此,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在口译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话段信息的储存更加准确而长久。 三、结合已有的语言、非语言和跨文化知识,理解话段真实意义 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更准确地讲是对话段文字所承载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因为“口译是对原语信息的意义和思想进行传递和表达,而不是对源语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与重现。言语的意义不是字词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体。”(马英迈,孙长彦:78)在口译过程中,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理解的记忆,只能是僵硬的传译话段的字词,它容易受语言和文化的局限而导致信息的流失与意义的偏差,最终导致信息传译的不准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话段信息进行的记忆才是准确而有效的记忆。而对话段和句子的意义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必须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否则,传译的结果将会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 例1 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 例2 ——你今天非常漂亮。 ——哪里,哪里。 例3 这个民族的人的肤色都很黝黑。 例4 我们政府机关庞大,钱,都被吃光了。 例5 Love me,love my dog. 例1和例2,如果不分析跨文化因素的话,就会直译为: 例1 My hospitality is inadequate,and tonight's food is not good enough. 例2 ——You look very nice today. ——Where? Where? 然而,中华民族的谦逊和西方国家的直率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根本不同。“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在中国是主人待客时的一句常用客套话,它并不是是主人真地感觉到抱歉和难堪,而是主人的一片真诚和热情,希望客人不要拘束,玩得高兴。而“哪里,哪里”是中国人常常用在赞美之词后的表示谦虚之 意的客套语,而非“在哪里”之意。有了这些跨文化的理解,信息的记忆就会更加准确,这两句话就可以传译得更为得体如下: 例1 This is but a homely meal.Hope you enjoy it. 例2 ——You look every nice today. ——Thank you. 例3、例4和例5则表明,只有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对句子的意义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才不会将“黝黑”和“钱,都被吃光了” 直译为“black”和“The money has been eaten out.”因为,“black”本身所表示的颜色是“黑色”,是那种碳般的纯黑色,而根据人们的知识,人的皮肤的“黝黑”是不会像碳一样的黑,“钱”也不可能像苹果一样地能够被吃掉。因而,在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上下的背景知识,传译出相应目标语的“dark”和“And most of the budget has been used specially for paying the salaries”则更为准确和恰当。例5是一个浅显的英语习语,它的意思是“爱屋及乌”。有了平时的知识的积累,有了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才能准确地记忆句子信息,传译句子的真实含义,而不会将该句英语习语直译为“爱我,爱我的狗”,而让人们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四、运用语言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把握话段关键词 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提炼关键词,能够促使大脑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和对句子的准确透彻的理解,因为短时记忆的的瞬间性和容量的有限性要求大脑记忆的信息组块不能太多。关键词的提炼可以减少话段信息的组块,信息的分类可以扩大信息组块的容量,而信息的归纳则起着一个龙骨作用,将零散的信息组块连缀在一起,让信息有序而有意义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这样的话,在商务口译实践中,既不会因为信息组块过多而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短时储存,也不会因为信息组块的容量的不足而缺失部分信息,更不会让话段信息在大脑中凌乱无序,让疑云变得语无伦次。例如,口译一段有关中国地理的汉语文字(略),在没有任何说明和提示的前提下,记忆这段150多字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它让人感到慌乱、茫然、无所适从。而一旦注意使用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注意使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记忆并复述该段信息就变得非常容易。因为通过对话段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清楚地得出三个主要记忆组块:地理位置、周边国家、面积。再结合着大脑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对话段信息的记忆也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由此可见,在商务口译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译员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奠定了成功口译的必要基础,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却是通向成功商务口译的必经之路,它与口译笔记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口译话段的完整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根本保证。在商务口译的实践中,既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捕捉信息语码的输入,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编排成有意义的相关话段,去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同时,在结合自己已有的、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在理解话段真实意义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减少话段的信息组块,扩充信息组块的容量,从而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圆满发挥商务口译的桥梁作用。 plied Linguisti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83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2篇

经过长期一线教学的实践发现在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大多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配备多媒体语音室,这样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大但是由于桌椅及相关设备的限制,想要创设真实的口译场景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有限,容易产生压力。在口译教材方面,虽然各类教材五花八门,但也鱼龙混杂。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缺少适合实际口译场景的口译内容,即使包括不同行业领域的内容,如商务谈判、商务陪同等,但其内容欠缺时效性,与笔译差别不大,因此对于基础水平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有的教材有配套音频,但语速适中、语音统一,不符合口译的实际特点,尤其对于正式商务场合口译来说,这样的教材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大多数仍然传承笔译的教学方法,虽然每个学生可以更好的锻炼其翻译能力,但是这只停留在笔译的层面,对学生在真实口译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了。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创设虚拟仿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在商务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3.1商务接待口译中情景创设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接待是比较容易的口译环节,主要有接送外宾;致辞等。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要注意采用分组的方式,从而确保每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扮演商务口译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的是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口译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给与必要的帮助,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商务场合礼貌用语及文化差异。

3.2商务陪同口译的情景创设

相比商务接待口译,商务陪同口译难度较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就地取材,以所在学校为参观地,或者某一景点作为商务陪同口译的情景教学场景。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一组,可以使用道具对教室进行布置,如使用大屏幕投影、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也可使用图片等传统教具来模拟真实商务陪同场景。在课前预习时要布置学生对本校所在地区的著名景点进行英语介绍,以便为进行商务陪同提供必要的支撑材料。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口译准备。以沈阳为例,可选择沈阳世博园、沈阳故宫等景点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某一场景进行模拟口译,在口译过程中如果学生准备不充分就会出现翻译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解决困难,要让学生知道在口译过程中出现某一词汇不会翻译的情况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处理这样的突发状况呢?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与学生积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让学生可以积极的投入到口译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讨论的过程,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直接向对方发问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讨论锻炼其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以便在日后进行真正的口译活动中应对自如。

3.3商务会议口译情景创设

相对于其他情景中的口译,商务会议口译难度比较大,因为场合的正式性比较高,专业性也比较强,那么对于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有不同行业的商务知识,这样对于口译的教学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更多的讲解与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充实自己,目前商务英语口译的教师一般都是英语专业教师,相关商务知识比较匮乏,又缺乏相关行业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广泛查找资料,认真备课,尤其对于在商务谈判中的合同、协议、条款等专业知识要了解清楚,以便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给予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4情景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4.1情景教学法提供的情景是模拟真实场景,学生的模拟口译练习

也不能代替真实的口译活动口译考验的是口译员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平时的口译练习中不可能真正体会到这种紧张的感觉,因此这种模拟仿真的教学法针对口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达到和真实口译一样的效果。

4.2模拟情景体验效果因人而异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有个体差异,因此在这种模拟仿真的情景中进行口译训练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4.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

在高职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指导,通过创设不同的商务口译情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需要注意,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多的语言指导,要尽量给学生留出空间来自己思考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结束语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对方态势”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重要准则。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探讨这一准则在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的应用,认为“对方态势”的运用有助于译员更有效地完成口译任务,促成谈判的成功。 【论文关键词】 “对方态势” 积极肯定 间接委婉 亲切友好 一、引言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双方存在利益分歧,难以避免出现冲突,甚至由于双方各执己见,过分强调“我方”利益,而使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译员作为谈判一方成员,应发挥桥梁作用,灵活运用语言策略,缓和谈判气氛,在维护我方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促成谈判成功,达到双赢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是采用“对方态势”来翻译原语。 二、什么是“对方态势” “对方态势”(You-attitude)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重要准则,意为在拟稿时多替阅读者着想,采用从对方的立场、眼光和态度出发的语气写作。简单地说,就是要讲究商务交际策略,遣词造句着眼于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以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思维方式上的“物我中心主义”在贸易活动中永远是必要的,否则便有悖于盈利的目的,但“态度”(外在表现方式)是另一个问题,它决定着商务往来时双方留给对方的印象,态度上的“以我为中心”在贸易活动中是永远不受欢迎的。 三、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的“对方态势”(1) 在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尽管参与贸易活动的是三方(贸易双方及译员),但实质仍是贸易双方的利益往来。为使贸易双方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译员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可借鉴信函写作中的“对方态势”策略,以礼貌诚恳的态度来缓解双方的利益冲突,使谈判更为顺利。“对方态势”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使用积极肯定的译语,避免使用消极否定词语 面子是人们交往中倍感珍贵的东西,有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存在利益分歧,就难以避免出现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为促成谈判成功,译员在翻译时要注意保留对方的面子。译员使用积极肯定的译语,以维护对方希望得到别人肯定、赞许的正面面子。因此,damage, error, defective等消极否定词语应避免在商务谈判口译中使用;同时尽量不说no或not。例1 如果你方不开立信用证,我方就不能发货。 (我方态势)We can’t dispatch the goods because you didn’t establish the L/C. (对方态势)We shall be pleased to dispatch the goods as soon as your L/C reaches us. 例2十月一日前我方不能付款。 (我方态势)We can’t pay until September 1.(对方态势)We can pay on September 1. 2.间接委婉地表达消极否定话语 为维护对方有自主的自由,不受到干预、妨碍、指责的负面面子,译员应间接委婉地表达消极否定的话语,不强求对方接受己方的观点或要求。从礼貌原则本身来看,表达越间接,越显得礼貌。但在实际谈判口译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时,适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在表达上加以缓和,避免强加于人,使对方易于接受。如:使用程度模糊限制语kind of,to some extent;质量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so far as we know;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You are not exactly,if you see what I mean;模糊限制施事语Could I suggest?I regret to inform you等。 例3我方无法满足你方的要求。We are afraid we can’t comply with your request. 例4你方价格没有竞争性。We regret to say your price is not so competitive. 在向对方提出批评和建议时,可使用情态助动词如would, could,might,以及虚拟语气,使表达更婉转客气。 例5贵方放弃这一优惠报盘是不明智的。We would say it was unwise of you not to accept this favorable offer. 3.保 持亲切友好的语气,切忌僵硬、傲慢的语气 在商务谈判口译中,一方面,由于译员忽略或没有准确把握讲者语气,始终以一种僵硬甚至傲慢的语气处理译文,可能导致谈判失败;另一方面,谈判双方在发生争执,言辞较为激烈时,如果译员能在口译过程中始终保持亲切友好的语气,则能缓和气氛,有助于双方冷静下来,重新以理智的态度继续谈判。在一次美国某输电公司与中方某电厂融资项目的谈判中,美方想尽快派两名项目管理人员到中方,美方主谈讲到: “We know your company can sure stretch a dollar. We have a proven trade record in joint ventures with other Power Plants in China. We won’t ship tons of people here!” 美方译员始终以一种生硬、缓慢的口吻译为:“我们知道贵公司会精打细算,但我们和中国其他电厂合作时也采取了这种方法,有证可查。我们又不是把几吨人运过来!”中方主谈听后,神情严肃,认为美方说话太冲,现场气氛顿时凝固。美方主谈未料到此番话会得罪中方,虽一再解释,最终双方未能在此问题上达成协议。译员对习语stretch a dollar“精打细算”的理解无误,但用缓慢的口吻说出来有讽刺意味,让听者感到不舒服。最后一句话美方是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气讲的,而译员却是用一种嘲讽、不满的语气来翻译,效果正好相反。这段话如改译为:“我们知道贵公司考虑到费用问题,我公司与贵国其他电厂成立的合资公司都有很好的业绩。(诙谐的口吻)关于外派人员方面,我们不会把成千上万的人运过来的!”所达到的交际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另一次谈判中,外方认为中方报价过高,就用尖锐并含有讽刺的语气说道:“Your price is ridiculous!”,如将这句话用同样的语气直译出来,很可能激怒中方,导致谈判中断。译员考虑到此时双方正处在谈判的开始阶段,因此有意缓和气氛,用商量的语气将其译为:“你方的报价高得有点离谱了吧。”, 从而使谈判得以继续。 4.运用移情指示,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 “移情指示”指带有感情上的拉近或疏远的指示语。具体在商务谈判中,为拉近谈判双方的距离,在可用we 译时,就不直接译为I 或you。 例6要知道,今年市场需求不如去年大。 As you / we know, the demand in this year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last year. 例7没料到,这次沉船事故导致如此大的损失。 I / We didn’t expect the shipwreck had caused so great lose. 在以上两例中,译员应选用we并配合手势(指双方),暗示双方都有这样的共识,以增强双方的互谅互让。 5.使用符合对方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的译语 由于商务谈判口译要求译员及时快速反应,译语要清楚明了,时效上不容许译员对某些带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原语做过多的解释,且商务谈判口译的主要目的是促成双方的经济合作,而非文化交流,因此译员应使用符合对方文化背景的译语,避免因对方缺失文化背景而造成误解。在一次招商引资谈判中,中方提到在外商投资的审批业务中将提供“一条龙服务”。译员将“一条龙服务”直译为“ one dragon service”,结果令外商不知所云,且“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极易造成误解,应改译为“one package service”。在另一次谈判中,中方说到:“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的。” 译员译为“We shall not issue blank paper to you.” 这里的“打白条”是中国人的说法,老百姓深悟其意,而外国人却听不懂。如改译为“ We shall not issue IOUS to you.”外方才能对中方的真实意图有所了解。 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译员在翻译原语时,应转换思维方式,以听者的思维方式来传达信息,避免误解。在一次谈判中,中方对外方的产品质量不太满意,但外方代表盛情邀请中方代表前往产地参观。中方代表出于礼貌,委婉地拒绝说:“这个我考虑考虑再说吧。”译员如直译成“I’ll think over your suggestion.” 外方代表则会误以为中方代表肯定会去。因 此,译员要以英语者的思维方式将其译为“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but I’m afraid I’m too busy to visit your plant.”才能将委婉拒绝的意思传达给对方。 四、结语 在国际商务谈判口译中,译员运用“对方态势”,从听者的角度来翻译原语,可缓解双方在谈判中的语言摩擦,使译语更易接受,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从而促成双方谈判的成功。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4篇

1.脱离源语外壳原巴黎高等翻译学院院长,著名的翻译理论研究家、教育家、实践家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创立的释意派理论,首先是一种口译理论,该理论的出发点和角度与传统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完全不同“,其基本要点是严格区分语言与话语的相对独立作用和相互关系,区分翻译过程中的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关系”(方梦之,2004:39)。“其研究对象不再停留在语言层次,而是解剖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刘和平,2001)。释意派理论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它强调释意的准确性,而不苛求两种语言符号的对等。塞莱丝柯维奇教授认为“The approach also focuses on the mental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volved in interpreting,which is seen as comprising the threestages of interpretation(理解),de-verbalization(脱离源语外壳)and reformulation(重新表达)”(Seleskovitch,1977)。释意派从心理学和认知学的角度,阐释了翻译,特别是口译的要旨,脱离源语外壳更是其理论的核心。翻译时人的思维和意义的产生必须要经历脱离源语外壳这一过程“,One of the theory’sprinciple tenets has been that interpreting should be basedona deverbalized,intended meaning(the sense or sens)derived from the overall context,rather than on the words of ST as such”(Shut2tleworth,1997:85)。另一位法国翻译理论研究家玛丽安娜.勒代雷(Ledérer,1994:8)指出“,口语转瞬即逝,含义与有声语言一同消失,但是意义却存留在听话人的记忆中”,所以人在翻译转瞬即逝的口语时,必须经历脱离源语外壳的过程,才能最终把完整的源语意义用目的语表达出来。脱离源语外壳理论突显了我国高校现在的口译技能训练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传统的“口头表述的笔译”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滞后的训练模式,充分利用释意派理论的精髓,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口译训练的现状和商务英语口译训练的特点,设计丰富的口译操练方法和实践尝试,以提高非师范国际交流专业商务英语、外事口译实践活动的能力。2.中国口译训练的现状“英语口译”训练本身是在我国历史较短,近年来才逐渐普及的一门具有相当实践效能和实用性的英语专业必修课程。目前“,把口译当作一门专业来训练的单位只有三个,一个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一个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翻译系,还有一个是厦门大学”(穆雷,1999:61)。口译训练长时间未被重视,许多高校甚至并没有开设口译课,有的即使开设了口译课,也大都是“口头表述的笔译”教学,追求翻译文本的美、雅,从而背离了口译实际工作中求快、求短期记忆、求准确的原则。另外,口译教学在不少方面,诸如口译课的开设时间、教学原则、内容、训练方法、教材使用等等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本文着重根据口译训练的基本原则,引用释意派理论的精到之处,对我国现存的传统口译训练模式的进行改革,以期改变传统的口译课堂。3.商务英语谈判口译的特点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使国际交流活动更加频繁,其中长期以来受到重视的商务英语谈判随着大商务、大经贸格局的形成而显得更为重要,其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进出口、业务、函电,而涵盖了贸易、金融、经济、商法、营销等许多方面,这样对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谈判口译既有与其他类口译相通的普遍特征,也有其特殊性。商务英语作为英语语言和国际商务的交叉学科,其口译技能的训练当然有其独特之处。商务口译技能既涉及英语语言能力,又关系到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笔者以口译的基本特征着手,列举商务英语谈判中口译的几个主要特点。3.1 迅速性口译的迅速性包括两个层面,首先要了解口译的即席性“,口译的载体是口语”(杨梅,2003),口语区别于笔语的根本特征是“口语言语计划的即席性特点”(鲍刚,1998:32),译员对源语的内容只能是根据发言人话语的展开才渐渐理解,在其口译过程中一边听,一边猜测,一边分析,一边综合,一边表达。另外,发言人的言语转眼即逝,很难捕捉,译员在口译中根本没有仔细思考的时间,所以口译人员在理解———脱离源语外壳———重新表达的过程中时间相当紧迫。口译的即席性和紧迫性要求译员在商务英语口译的过程中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流畅、清晰地用目的语表达出来。3.2 专业性商务英语谈判具有其独特性,商务英语口译涉及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术语,每次商务谈判往往有着不同的内容,可能会牵涉到不同的专业,译员的双语水平根本不能弥补对专业知识的缺乏,若不能把问题和有关事宜翻译清楚,谈判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谈判的中断。译员必须在平时进行合理、到位的训练,平时必须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积累相关的专业词汇,在译前充分做好主题、术语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知识,充分了解主题,减少翻译压力。3.3 准确性正如释意派理论所主张的那样,口译译文的准确性是传递源语信息,尤其是专业术语、专有名词、数字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商务口译中中英文数字的传译更应该是精确无误,5463万的英语必须是54 million 630 thousand而不是about54 million。但是,由于受口译本身的即席性、紧迫性、迅速性、暂留性等等特点的影响,口译的准确性也是口译过程中最难实现的一点,所以我们认为,口译过程中的准确性并不是指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源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而是准确地传译源语的整体意义,包括源语的内容要点、关键词、专业术语等等。3.4 灵活性商务口译的灵活性一方面是指商务英语口译的准确性并不意味着双语的机械转换,而是需要译员在实际场合进行不违背主体意义的灵活多变的处理,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译员不但是语言翻译的主体,更是协调谈判双方的中间人、过滤者,释意派理论认为译员也是创造者,从这一层面上说,译员必须创造性地灵活处理谈判双方的言语,不要使双方因为了争取最大利益空间而把谈判陷入僵局。4.口译训练改革实践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和另一位法国翻译理论研究家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的口译中理解的公式,厦门大学以其多年来的教学训练经验,制订出一套以技巧训练为主,以语言训练、知识习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辅助的口译训练模式。厦大模式在释意派理论和吉尔公式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语言外知识的训练,对跨文化交际成分的分析,对源语外知识的理解,运用目的语言和语外知识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组,同时还应用了各种口译技巧和口译职业准则。所有这些和其它许许多多种口译训练方法都离不开释意派理论关于理解———脱离源语外壳———重新表达的框架,而其中脱离源语外壳这一思维和意义产生的过程更是我们口译训练中所应运用的至关重要的原理。为此,笔者总结口译训练和口译实践的经验,设计了一套简明有效的口译训练方法,以供我国高校同仁们参考。4.1 记忆训练都认为口译译员必须具有超人的记忆能力,但后天有意识的训练也是培养成功译员的重要法宝。而且,反过来讲,只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4.1.1 小组传话(Chinese Whispers)一般在口译训练中都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训练(ShadowingΠParroting)“,但在实际口译实践中很少会遇到‘一字不漏地进行复述’的情况”(徐东风,2002)。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设计了Chinese Whispers的操练方法,让学生开始以3-4人,继而以6-8人或10-12人为一组进行操练。4.1.2 短文记忆(Recitation)精选一些有关商务专业知识的段落或短文,要求这些内容有连贯性,让学生在练习记忆框架的同时,学习到商务英语多方面的知识。4.1.3 外语自语(Soliloquy)按照香港浸会大学周兆祥教授所教导的那样,为了使学生们能流利地说外语,学生平时应该用外语自语,想到什么讲什么,看到什么说什么,可以形容眼前每一样事物,回忆以前所发生的事情,内容也可以随着自身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深。这不但在操练20至30次以后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口语流利许多,而且最终能培养学生的外语演讲能力。4.2 一句多译训练(Paraphrasing) 英语口译为汉语,即外语译为母语不同于母语译为外语。假如源语为母语,译员对于其听力和记忆往往不会有大的问题,问题便存在于表达上。我们在口译课堂训练中专门列出几讲操练一句多译,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一种翻方法,而要根据句子本身的不同情况尽量多地进行表达。4.3 口译笔记训练(Notetaking)凡是有关口译笔记的论述都不免提到口译笔记不同于速记或课堂笔记,口译笔记只是一种记忆激发手段(MemTrigger),个人的笔记风格有着明显的特性,可以说所有的译员都有自己的笔记方法。我们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使用直的本子;尽可能用目的语,但也可以使用双语做笔记;记忆一些笔记中常用的符号、标识;强调学生不要完全依赖于记,而主要要靠脑子,要记住源语的顺序。4.4 商务专业知识训练(Subject-specific Training)按照教育部的教学计划,口译课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学生们在前三年已掌握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非师范际交流专业的学生都学习了一些与国际商务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首先由于学生往往是通过中文学到商务知的,而且即使了解了一些商务英语的词汇,也不敷口译之用,我们便以强化商务英语词汇为首要手段,丰富学生对这领域的知识。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让学生们随时了解、掌握的是有关商务英语谈判的最新政策、势,比如WTO专题的农业政策,欧洲的贸易新政策,中国政府为与世界同步而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条例等等。最后,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举措,我们设立了一个口译实验工作室,利用这个工作室,学生们可以感性地接触到商务英语谈中口译的全过程,而且对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培养都有极好的作用。5.结语口译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技能训练课,口译中口语的美、文体的雅、用词得体固然十分重要,但鉴于口译过程迅速、紧迫、灵活的主要特点,口译训练绝不能像笔译教学那样咬文嚼字,为了受训者译文的高雅、得体而忽略了训其最主要的记忆、灵活性、专业知识等方面。释意派理论的脱离源语外壳过程给予我们许多的启示,但是“,理解的提是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交际环境等”(许钧,2001:271),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只侧重某一种训练方法而忽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 Gile,D.1995.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Publishing Company.

〔2〕Lederer,M.1994.La Traduction Aujourdh’hui———Le Modèle Interprétatif〔M〕.Paris:Hachette Livre S.A.

〔3〕Seleskovitch,D.1977.Take care of the sense and sounds will take care of themselvesor why interpreting is not tantamount to translatlanguages”〔J〕.The Incorporated Linguist(16):26-33. 〔4〕Shuttleworth,M,et al.1997.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6〕方梦之.译学辞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刘和平.释意派理论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献给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教授〔J〕.中国翻译,2001(4):62-65.

〔8〕穆雷.口译教学———方兴未艾的事业〔J〕.中国科技翻译,1999(2):39-42.

〔9〕徐东风.国际商务活动中口译技能的提高〔J〕.国际商务研究,2002(6):60-63.

〔10〕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日,变译理论在译届得以广泛应用。在核心理论旨在变通,且手段多样。本文主要阐明变译理论应用于商务会议口译的必要性,通过变译理论中改译、缩译等12种变译方法,满足商务会议口译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改善译员的翻译质量,提高会议中翻译的速度,从而促进中外商务往来交流。

关键词:变译理论;商务会议口译;变译方法

引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民间贸易往来活动不断增加,尤其随着民间国际商贸交流增加,商务会议口译译员的需求也在日益攀升,对译员口译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本文主要应用实用性极强的变译理论于商务会议口译中,解决会议中译员遇到问题,如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如何取舍有些无关信息等。通过变译理论中编译、摘译、缩译的变译手段,处理短时间内如何需要翻译出有效且高质的问题。进而推动民间商务往来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变译理论及商务会议口译

变译方法并非译届新秀,从佛经翻译到第二次翻译高潮的科技翻译时代都出现过改动原文的现象。直到中国黄忠廉教授提出了“是人或/和机器用乙语摄取甲语文化信息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的智能活动和符际活动”(黄忠廉2012:81-84)的变译理论。在《变译理论》一书中,黄忠廉阐明变译主要是变通与翻译的结合,同时他表明在“变”上共有六个递进的层面:“1)因读者而‘变’,2)由译者来变,3)对原作施‘变’,4)摄取的战略,5)变通的战术,6)信息的集约。”

随着国际交流逐渐频繁,民间商贸往来活动越来越活跃,商务会议口译在会议谈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务会议口译中,译员除了翻译一些日常的交流之外还要完成商务谈判中涉及专业性内容。其形式主要有:1.听与笔记同时进行,发言人结束发言时,忠实准确的将原语转换做目标语。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发言人进行长时间且无中断的情况。2.不做笔记,快速准确的将原语转换成目标语。这种方式主要应用在发言人进行简短发言的情况。基于这两种形式,当会议内容专业性较强,或内容冗长,逻辑散乱的话,会对译员造成很大的压力,进而影响翻译的质量和会议顺利进行。

二、变译理论指导商务会议口译的必要性

商务会议是指带有商业性质的会议形式。①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价值,这一点就决定了商务会议口译中译员需要在传递信息时做到短、快、准。译员的功能就是快速归纳总结出发言人讲话内容的核心信息,并且快速准确的传递给不同受众群体。由于“人类语言,正像人类自身一样,是不完善、有缺点的。”(刘重德,2003:113),很多发言人的语言表述缺乏逻辑,内容模糊、歧义且不确定,如此便增加译员传递信息时的负担,是任务复杂化。如果译员坚持采用全译或直译的方法,会造成听众误解或影响会议进程,带来不必要的后果。应用变译理论中改译、缩译等变译方法解决商务会议口译出现的问题,不仅可以减轻译员工作的负担,同时听众更能够有效的接收信息,使商务会议进程顺畅,减少文化冲突,从而取得更好效果。因此,译员应当认识到变译理论在商务会议口译中应用的必要性。

三、以实例为证,变译手段的应用

根据变译理论核心要求,接收者接受变译后的信息时,应产生与原语读者接收信息相同的效果。尽管形式有所变化,最终实现的目的也都是相同的。因此译员在传递信息时要符合听众的语言习惯、文化习惯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根据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到本溪市对外交流友好协会进行经济合作会议洽谈的口译实践为主,探索改译和缩译在商务会议口译中的应用。

(一)增译

增译是指在原作基础上增加信息,可分为释、评、写。(黄忠廉2002;21)

通过增译的变译手段,补充缺失信息,使听众更加理解发言人用意。

例如:发言人Jackly: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As you know,in Singapore,we have a profound education system.Education in Singapore is charg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re are only fiv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school.Only they are permitted to award the bachelor or post degree.(背景:本溪市友协介绍本溪市情况后邀请薛玉燕院长发言,院长直接进入主题。)

译文:首先我代表南洋现代管理学院向本溪市友协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来行的成员……

如果译员采用直译方法,会造成中国听众的不适。中新文化差异造成薛院长直奔主题的状况,免去了中式的寒暄语。在这种情况下,译员采用增译的方式,先表达了现代管理学院受邀的感激之情,其次介绍了来访人员的信息。这样不会让中方感到尴尬或不适。

(二)缩译

缩译是浓缩性的变译,采用浓缩性的语言传达原作的重要或主要内容。(黄忠廉2002;21)通过此方法,减缩掉无关信息,突出重要信息内容,所见会议时间,提高效率。

例如:本溪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要从事民间对外交往的全市性人民团体,主要职能是发展本溪市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相互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发言人详细介绍本溪市友协的功能与发展。)

译文:I would like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nxi People’s Association for friendship with foreign countries.We have cooperated with several countries in economy,culture,ST,education and social affairs,which all received a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译员了解新方文化与思维方式,主动采用缩译的变译方法,向新方传达主要信息并节省了大量时间用于重要事宜的商讨。

四、结语

正是因为商务会议的特殊性,口译译员在完成复杂任务时采取变译理论可以减轻口译过程中的压力与负担,同时可以缩短整体会议的时间,提高会议信息交流的效率。但是针对变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的探究国内的研究仍处于不足的状态,何种有效的变译手段能够解决商务会议口译中出现的问题还尚待探索。(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注解:

①商务会议的定义源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3]黄忠廉.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目的论;商务口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64-2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商业活动也变得日益频繁,但是,各国之间的语言和文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想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国就应该重视商务口译。商务口译主要是口译员通过口头翻译帮助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双方进行的交流方式。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口译员不仅要扮演翻译中的桥梁作用,同时还要为服务的一方争取最大的利益。

1 目的论原则

1.1 目的法则

针对翻译目的论来说,目的法则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的法则主要指的就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翻译人所要达到的翻译目的。在不同的翻译场合,口译人员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手段,要有灵活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分为直译和意译。与此同时,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口译人员在翻译中也应该随机应变的进行翻译,例如,当口译人员翻译广告时,翻译的口气应该达到脍炙人口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突出文字的生动性和简洁性。因此,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性,口译人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使得翻译正常进行。

1.2 连贯性法则

连贯性法则主要指的就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口译人一定要保证翻译的连贯标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翻译中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口译人还应该根据双方使用的语言符号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比如,摘译、缩译、译评、综述等。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词汇,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不能直接按照单个词的意思进行翻译,应该根据译文目标还有双方能够接受的习惯进行表达[2]。比如,中国人在发言时经常会说“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但是西方人在翻译时,经常把最重要的客人放在第一位,“Your honor Mr.Mayor,our friends from...ladies and gentlemen.”这样的目的就是凸显出其身份的尊重。另外,口译人应该留意观察对方的说话表情、语气、肢体动作等,并结合说话人的文化背景来进行翻译。

1.3 忠实性法则

忠实性法则在翻译的过程中处于次级地位,它从属于连贯性法则。忠实性原则主要指的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忠实于原文。当忠实性法则与目的法则和连贯性法则发生冲突时,口译人应该舍弃忠实性法则,坚持目的法则和连贯性法则。同时,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了原语的首要地位,把它作为译者翻译的参考标准之一,所以翻译是否需要“忠实”,主要是由翻译的译文和目的连贯标准决定的,比如,《天演论》这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写的论文集,从忠实的角度分析问题,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总之,从忠实角度来看,严复译本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题材上,都与赫胥黎原作之间存在大量的不够忠实甚至相反意见的现象。但是,要想实现翻译的目的,口译人员就应该牺牲忠实性法则。

2 商务口译概述

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由于中外双方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交流障碍,因此,为了避免交流障碍就应该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口译人的翻译。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口译已经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一种翻译形式,商务口译是英语口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很多特点。

第一,商务口译涉及到的语言专业性要求极高。商务口语包含了法律语言、文学语言、商务语言等多种类型的语言。与此同时,商务英语措辞讲究的是简明易懂,而且商务英语还具有国际通用性。第二,商务口译人员必须以最有效的方法实现商务活动的目的。针对国际上的谈判来说,谈判双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口译人员应该帮助雇主来争取利益,利用熟练的谈判技巧来促进谈判氛围的和谐性,从而起到平衡谈判双方关系的作用。第三,商务口译人员应该突出主体性。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口译人员不仅要把双方的交际内容详细地表达出来,还应该利用自身的机智来处理谈判中的不愉快因素,体现出口译人员的主体性[3]。

3 从目的论原则看商务口译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3.1 商务口译中的语义翻译

在具体的商务翻译中,口译人员一定要重视语义翻译,把翻译的重点放在原文分析上,通过对原文的翻译来帮助受众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口译人员要想把原文准确无误的翻译出来,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国家的风俗习惯,要熟练掌握对方国家的词汇意思。比如:“We quote 400 dollars per one hundred pairs FOB, while 600 dollars CIF.”在这个句子中,口译人员一定要重视报价问题,报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FOB,CIF等都是专业术语,但是这些词经常会出现在商务活动中,因此,口译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语境来翻译它们,其中,本文中的FOB主要指的就是“Free on board”,如果口译人员把它直接翻译成“装运港船上交货价”难免就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因此,口译人员一定要让双方都能明白FOB是贸易中的专业术语,不能生搬硬套的进行翻译,从而保证谈判双方都能清楚理解对方的意思。

3.2 商务口译中的交际翻译

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如果口译人员直接采用语义翻译形式来进行翻译,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口译人员就应该考虑交际翻译形式。通常情况下,商务口译中的交际翻译主要适用于找不到根源语等情况的发生。比如“对您所说的大幅度降价,我不敢恭维”其中“不敢恭维”是中国人出于礼貌情况下而不敢说出来的词语,但是,在具体的翻译中,口译人员可以根据原文意思采用交际翻译形式来进行翻译,可以直接翻译成“I am not sure if there will be a substantial price drop.”这句话详细地表达出说话者不同意对方说的降价情况,但是却没有直接拒绝,而使用了“不敢恭维”这样委婉的语气来表达,从而体现出了谈判双方的礼貌性,也体现出来说话人表达的不同态度。总之,这样委婉的谈判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合作的成功性。

3.3 商务口译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融合

目前,从对外贸易的频繁进行来看,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也都发生了很大的翻天覆地的改变,由此可见商务口译翻译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商务口译的特性,使得口译人员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推敲其中的含义,因此,口译人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吸纳各国文化的精髓,熟练掌握翻译技巧,把商务口译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让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辅相成,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状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越来越重视外贸交易,但是在交易的过程中,由于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要想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重视商务口译。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口译人员应该遵循目的论原则,重视商务口译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突出口译人员的主体性,从而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黄欣.从目的论看商务口译中模糊语言的功能和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