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本文就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对中小企业的单位数量、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就业人数进行分析,得出中小企业对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融资瓶颈阻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来解决。 【论文关键词】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陕西省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单位数量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执行,陕西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规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单位数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据统计,2006年陕西省公有制经济单位共67542个,占总数的41.9%,中小企业单位共93772个,占总数的58.1%,比2011年末上升了1.9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为33438个和12347个,分别占全省单位总数的20.7%和7.7%,与2011年相比,在全部单位中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21个和1.4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中小企业的生产总量规模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且呈上升的趋势。在此增速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贡献率较高:“十五”期间,陕西省中小企业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省同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的1.9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由于受能源、钢材、运输等价格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与最高年份的2002年相比,增速有所减缓,但比重一直保持在43%左右,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个百分点;2006年中小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4.4%。 3.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近年来,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断增加,2006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15.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2007年1月~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1369.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90%。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所有制类型分析,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1年的31.78%上升到2005年的43.23%,这说明陕西省中小企业投资所占比重增速较高。 4.中小企业就业人口 从近3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陕西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要高于公有制经济。2006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约712.9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36.7%。从产业结构来看,陕西省中小企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大部分集中于第三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能够解决陕西省城镇失业群体和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有路径依赖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通过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渠道进行,具体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外部企业或自然人入股、政府拨款、向亲友借款、向其他企业借款和其他。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其资金需要量小、规模小等特点,其资金大多来源于民间融资,如向亲友借款、吸纳非正式的股权投资,只有某些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正规金融中的部分政府资金。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直接性的借款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开始拓展其融资渠道,通过商业银行、地下钱庄等获取资金。陕西省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渠道仍然是民间金融,通过地下钱庄等特殊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正规金融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2.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上所析,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路径依赖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的局限性(资金规模小、贷款利率高等)无法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 求,因此,陕西省中小企业出现了融资困境,阻碍了中小企业乃至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这种融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少。在政府实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各家银行机构的贷款结构有所调整,但中小企业从银行机构获取的贷款总额和比重仍远远低于公有制经济。 (2)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陕西省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较少;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金规模小;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在陕西省设置的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均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陕西省仅有汇丰银行和东亚银行两家外资银行,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有限。 就资本市场融资情况来看,陕西省目前仅有27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和融资份额都较小;自2005年国家重新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工具以来,陕西省仅有三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陕西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目前仅限于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和非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导致陕西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体制因素;二是微观主体行为因素,包括银行行为、金融市场行为和非公有制企业行为三个方面。 (1)体制因素。影响陕西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力的体制因素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包括银行机构信贷制度约束、资本市场制度约束等。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国家通过财政注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利润核销等方式降低不良资产率。为了控制不良资产率,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银行开始关注风险管理,仅对大型企业集团发放信用贷款,而对于其他企业,则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中小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资本金少、规模小、无信用记录等特点,不可能满足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条件,但同时又无法提供抵押担保品,因此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大额贷款。商业银行的这种信贷制度的约束无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资本市场的制度约束主要体现为对中小企业上市门槛的设置,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条件都较严格,中小企业通过股票融资的数量有限。目前陕西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2006年下半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截至2007年2月,全国共有73家企业发行上市,融资约1200亿元。但同期陕西省只有两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了直接融资。 同时,陕西省涉足债券市场的非公有制企业过少,2006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00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超过100只,融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陕西省仅陕煤集团发行了企业债券、西电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西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发行了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对陕西省中小企业的支持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微观主体行为因素。首先,中小企业单位行为缺陷。为了缓解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地纷纷成立中小担保机构,为贷款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加大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量。但梁冰(2005)在调查中 发现,截止2003年9月末,陕西省非公有制企业81.4%从未申请过信用担保,15.5%向1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2.5%向2家担保机构申请信用担保,这说明陕西省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对于创新性的融资工具缺乏认识,未能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扩大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行为缺陷。陕西省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手段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商业银行对企业经营进行指导的信贷杠杆作用发挥不力。由于银行对风险经营进行了重新认识,但风险管理手段没有进行适时的改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仍然存在,造成银行对企业经 营活动被动介入,未能发挥银行利用金融信息指导企业运营的作用。三、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从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陕西省中小企业在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体制因素和微观主体行为因素,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较弱,应该从各个方面完善并强化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1.正规金融 (1)完善银行体系,发挥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作用。完善的银行体系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小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正规金融进行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以获取发展所需资金。从以上几个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成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而在短期内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信贷资金的,应该是政策性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应在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同时,应鼓励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陕西省成立分支机构和增加网点,扩大中小商业银行在陕西省的资金规模,从而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需要。 (2)规避资本市场制度约束,鼓励三板市场和海外上市融资。陕西省目前已经改制为股份公司的企业超过500家,这些企业可以在三板市场进行挂牌交易,据估算,到2010年陕西省挂牌企业可达到200家,募集资金60亿元。同时,国外某些资本市场的上市门槛较低,陕西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海外上市进行融资。因此,应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 (3)重视债券市场融资,大力推进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相对于企业长期债而言,短期融资券对发债主体的要求较低,实质上是为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从2005年5月国家重启企业短期融资券开始,仅半年时间融资规模达到了1353亿元,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就陕西省的情况来看,陕西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短期融资券的运用乏力,到目前为止,仅有3家企业发行了短期融资券,具备发行条件的大部分企业尚未涉足这一市场。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融资。 (4)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策性金融力度。由于陕西省处于西部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陕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优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支持,应争取政策性金融,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增加陕西省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等。同时,应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政策决策层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2.非正规金融 (1)发挥担保机构信用担保融资的作用,拓宽陕西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银行风险经营的理念决定了银行信贷模式,即向大企业集团和国有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向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贷款。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模式是为了控制风险,但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商业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因此,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是中小企业最佳的选择。但梁冰(2005)的调查发现,陕西省中小企业很少通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进行融资,其主要原因在于陕西省中小企业对金融创新工具认识不足。为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功能,应从制度上和操作规程方面对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加以支持,沥清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陕西省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 (2)创建风险投资基金,为陕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融资途径。陕西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建风险投资基金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途径,强化对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Eric Girardin和Stephen Bazen,关于中国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实证分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1月版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金融制度瓶颈及其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1.7:53-59 谈儒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当代财经》,2004.12 :42~47 > 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金融研究》,2005.5:120~138 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金融研究》,2006.4:142~150 Goldsmith,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Levine and Zervos,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long-run growth,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May, 1996 文章 来源:中華勵志網 论文 范文 www.zhlzw.com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解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如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企业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70%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非国有企业只获得30%的银行贷款。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充分改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续快速发展,会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融资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究其根源,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1.1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帐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管理非常混乱。同时,企业为了应付监督部门的检查,还要准备两套帐,甚至多套帐,这样,企业很难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资料,银行也无法摸清企业的真实面目,增加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风险。

1.2银行方面的原因

(1)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此外,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帐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现行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针对家庭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的缺失,基金组织及其其他形式的融资尚处于初建阶段,使得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很难实现。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从成立开始,并未从国有企业的体制中解脱出来,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从而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体制的改革是相对滞后的,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金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没有彻底有效地解决,抑制了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发展。

(4)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也不畅通。我国《公司法》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上市公司股东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等,这些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阻碍着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我国《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得少于3000万元,并且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担保,不允许企业私募发行,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空间。

1.3政府部门的原因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对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在我国,中小企业虽然采取了差别利率、两免三减或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2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由于融资难,涉及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2.1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只有企业的产权明晰,经营者才对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企业的信用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做假帐,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建立企业的信用制度,提高企业的信任水平。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通常情况下,A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企业,金融机构才能考虑其融资申请,因此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企业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指标,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构筑信用体系。

2.2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1)金融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金融资本,不应以所有制性质去导向市场。在金融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如根据中小企业要求信贷时间短,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就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从而摊低自己的信贷成本,使中小企业也免去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间高利贷的拆借。另外,商业银行应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健康财务管理制度。

(2)多种融资方式共同发展。继续扩大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尽快设立创业板市场,规范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在促进国有大企业上市的同时,允许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还要解决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实现股权的全流通,尽快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创业板主要要看企业发展的潜力,这样为中小企业尽早进入国有企业创造条件。

(3)积极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大力发展我国投资基金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科研开发的创新能力。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此外还应大力发行包括可转换债券在内的各类企业债券,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方式。大力推进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丰富基金品种,引导储蓄流向投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

(4)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一般了解地方基层,能够利用当地的信息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2.3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1)政府部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5月6日下发了《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1998年6月20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8条措施;1998年10月19日下发了《关于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通知》,决定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11月17日,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小企业金融服务的10条措施;国家也成立了中小企业司,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并实施,它标志着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正式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以上举措对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来源,扶持中小企业起着积极的效果。

(2)完善我国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政策。政府部门主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优惠是国家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等优惠条件,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而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方式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等。

总之,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永明.金融经济支持与中小企业的发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瑞璞.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M].人民出版社,2006.

[3]余应敏.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行为理论与实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叶倩.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融资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10):145-146.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公司融资时,向资金融出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向中介机构支付中介费,以及产生的其他相关代价。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银行融资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形式,信誉高的企业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进行各种融资,一般企业需要担保、财产抵押、票据质押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企业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大众化的融资形式。但由于市场运行规律、中小企业的先天弱质及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不依赖于外部资金,而主要通过以前的利润留存进行资本纵向积累的一种融资方式。外源融资主要指经济主体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它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投入结构,这种投入结构所需要的配置资本相对低下,一般可以通过自筹得到解决,或者说,内源融资正好与这种投入结构的低成本相适应,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但这种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企业,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则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仅包容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正规”资本市场规模过小,不能满足大量企业证券发行与转让的需要;并且,由于受到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限制,交易所的容量不可能无限扩张。世界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不过2600多家,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则不足2000家。如果将资本市场缩小化为股票交易所,则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将被排斥于资本市场之外,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期。同时,民间金融活动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利率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而且为大量非法资金提供了活动空间等原因而大都属于政府限制的范畴。因此,在我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以商业银行为主,其它金融机构为辅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供给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银行融资将依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融资交易进行的并不顺利,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躺”在银行里,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又缺乏资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难”。尽管如此,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信贷融资方式相对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仍是有效率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交易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利率管制

商业银行对每笔贷款的审核程序一样,无论贷款金额多少,都需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单位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比国有企业规模小,其信息披露也远不如国有企业完善,如果银行的收入不足以抵补这些成本,就可能对中小企业“惜贷”,因此,更高的利息收入能够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在7-8%,利率浮动幅度虽然不大,但能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并不多。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更偏好贷款给大企业,做“批发业务”,而放弃向小企业贷款,不愿做“零售业务”。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是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机会利率,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很小,则商业银行会停止向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比较小,则商业银行只向大企业贷款,不向中小企业贷款;若贷款利率与机会利率之间的差额相当大,则商业银行就既向大企业贷款,又向小企业贷款。因此,要从根源上治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良策。

(二)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

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并没有改变融资体制的国有经济导向。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在现行的融资体制中仍具有不可拆解的性质,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事实上锁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责任,同时也决定了改革过程中金融资源的配置结构。这种融资体制对于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外生”的而很难与之相兼容。

体制的排斥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另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宁愿将钱放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也不愿意贷给有效率的民营企业。目前,由于商业银行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规避风险上,因此,它们对那些预期的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已经失去兴趣。央行要求各大专业银行推行个人贷款负责制后,更没有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了。

(三)信用担保机构

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尚在建立中,个人信用更为落后,全社会有信用危机感。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减少呆坏账,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从1998年起,普遍推行了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己经很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的完善。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企业和银行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金。但是,目前信用担保机构在数量上的匾乏、运作方式上的不规范不仅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也阻碍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四)信贷歧视

尽管许多中小企业逐渐呈现出经营绩效较好、产权结构较为完善、资本结构因依托于内源融资机制也较为完备的优势,它们却很难与商业银行建立普遍的金融联系。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所有制歧视。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仅占总数的

24%左右,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其主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不兼容”问题,影响银行授信。国有银行不愿也没有必要因为给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即便是民生银行这样的纯粹的民营银行,主要客户也是大企业(包括民营大企业)和大项目。二是客户评价标准歧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是针对较大型企业制定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而大企业的各项信用指标是中小企业无法相比的,该评定办法过于强调企业资产规模,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客观上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信心。

(五)企业自身

现实中,中小企业违约行为已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随着银行信贷业务趋于谨慎,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信用度低、风险度高的中小企业。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没有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中有22.5%是由于自身信用不佳造成的,这就是常说的“道德风险”。

总结

要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政府以及金融机构三方面的协调合作。

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增强信用意识,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报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给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使用银行贷款并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杜绝逃费银行贷款债务行为,提高自身素质。

金融机构加强贷款产品的设计以及信贷业务的创新,以满足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政府倡导建立由民间发起、民间参股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小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激活国有银行的活力,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完善银行业整体架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降低信贷风险;探索建立贷款保险制度来适当转移贷款风险,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穆争社.“浅析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3

2.牟伟明.“企业融资成本新探”,《经济师》,2003.8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又有银行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融资困难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特性

1.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资源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金少,负债能力有限,而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市场风险较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帐,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制约和影响了银行向其贷款。

2.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规模经济上的弱势,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较大,破产率高。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此外,贷款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放贷时慎之又慎,一般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对于上市的大企业,很多信息是公开的,银行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企业,银行也能通过供货商、消费者和企业职工等渠道获得其经营信息。而中小企业则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业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金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的能力。银行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1.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也缺乏向中小企业融资倾斜的金融政策。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2.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通。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其中许多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阻碍着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条件是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的。因此,对零散、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社会直接融资仍然是条难以逾越的坎,而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更是望尘莫及。

3.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仍然享受的优惠政策依然不够。

(三)金融业的经营

1.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相应提高了贷款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2.金融企业贷款手续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贷款的审批时间也随之增长。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使无数有意进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金融企业“嫌贫爱富”,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我国现在还是处于金融服务业的“买方市场”,因而银行也就有条件选择目标市场。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容易遭到金融机构的嫌弃。

4.银行评估企业信用的方法欠妥。金融机构大量地局限于从财务方面去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局限于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而缺少市场分析和技术分析,更缺少对企业的成长性分析,难以对企业作一个公正的评价,难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

(四)中介服务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担保机制不完善,收费高。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较少,授信额度不高。担保公司提供的贷款担保耗时长、佣金高,担保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就是抵押、质押,缺乏一种信用的担保,因而其作用有限,对中小企业难有吸引力。

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通过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依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

2.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朝阳产品,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精确挖掘产品卖点,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要在技术、管理方面走自主创新之路,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之路。企业要关心市场的需求及成本,重新梳理产品对客户的价值,让利给客户,实现现金快速回笼,确保现金流和利润。在目前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下,不能盲目地为了挽留客户而拖垮自己。

3.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流融资需求。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迅速筹措资金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1.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完善信贷资金投向结构。金融部门应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如根据中小企业要求信贷时间短,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从而摊低自己的信贷成本,使中小企业也免去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间高利贷的拆借。另外,商业银行应不断开拓市场,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健康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一套与中小企业的特点相匹配的信贷组织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应科学制定信贷管理制度,避免盲目放贷造成损失,也要相应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改变不敢贷、不愿贷的现状。扩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信用评级标准,适当增加资本利润率、资本负债率、人均利润率、资金周转率等对中小企业相对有利的评级指标。

3.多种融资方式共同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尽快设立创业板市场,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规范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允许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4.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加速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一般了解地方基层,能够利用当地的信息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1.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支持。应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2.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按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企业结构、节能减排,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

3.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建立起“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融资担保体制,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4.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拓宽中小企业市场空间。加快开展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全面清理和检查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整顿和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

5.加大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筹建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商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银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给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民间金融走出灰色地带,合法经营,这样能减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国家将投入4万亿元来拉动经济、确保增加,这为民间资本又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以改变目前“企业缺钱、资本缺路”的状况。国家的投资起到带动作用,民间资本会迅速跟进,参与到该市场化运作中。投资能带动内需,扩大内需也会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大量的机会。

总之,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迟.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如何选择投融资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9,(3).

[2]王中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J].黑河学刊,2009,(2).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行业协会信息不对称

一、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克服信息不对称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经济学文献给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笔者看来,该问题可以从社会学信任的视角来看。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说到底还是一个缺乏信任的问题。信任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包括几个要件:1.在交往或合作的过程中有着不确定性。2.在这种不确定性下,一方因相信对方在未来的善意而敢于冒风险。3.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一种自由的可选择的基础上。(详见杨慧宇,2007)信任必定建立在信息之上,只有在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信息之后,才能作出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决策。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是因为缺乏对于小企业的相关信息而造成的不确定性太大而使银行不敢相信企业在未来有还款的善意,难以建立信任论文。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种: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有限理性的概念是西蒙(H.Simmon,1957)首先提出的,是指人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动,只能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行动。在诺斯看来,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的交换形式中,由于参加者很多,同一项交易很少重复进行,所以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性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转引自卢现祥,2004)有限理性是从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来看待不确定性问题的。机会主义则是因为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是指人们具有通过投机取巧、欺骗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威廉姆斯认为,机会主义是指信息的不完整的或受到歪曲的透露,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误导、歪曲、掩盖、搅乱或混淆的蓄意行为。(转引自迈克尔·迪屈奇,1999)

找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这种原因的来源,就可以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如有的学者提出了“关系贷款”的策略,代表性的有Berger(2001),他认为关系贷款取决于企业、所有主以及及地方社团多维度密切联系积累的软信息,这些软信息很难量化、检验和进行银行组织的层级传递(转引自史晋川,2003)。国内学者林毅夫(2001)也认为,通过发展中小银行能够克服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中小银行立足于地方,能和中小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金融服务上具有信息优势,能更多地了解中小企业的情况。这些对策都是旨在获取中小企业的“软信息”,解决由有限理性带来的信息不对称。

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些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钱会、地下钱庄等。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的声誉对其融资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投资家如果不能在一轮投资结束之前及时筹到下一轮资金,那么该运作基金将会自动解体,所以吸引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就非常重要。市场声誉此时就发挥了监督的功能。此外,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一般采取有限合伙制,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而风险投资家却要承担无限责任。这样一种机制有效地激励了风险投资家的行为,遏制了其机会主义(赵文绪、胡亦璇,2006)。张翔(2004)从信号发送的角度建立了两个模型分析了温州地区从直接私人借贷到钱会,以及从钱会到民间金融中介组织的模式转变原因,并对民间金融中介的信息甄别机制作了分析。民间金融中介利用血缘地缘的人际关系网络来获取信息,监督借款者,由于借款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人际关系圈子中,封闭圈子的制裁效应使得借款者倾向于保持善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对策都是从克服信息不对称出发,而信息不对称的来源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这些对策要么是借助人际关系获取了中小企业的软信息,解决了有限理性的问题;要么是用人际关系的监督作用克服了机会主义问题。而更多的融资方式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建立了信任。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会发展出一些具有生命力的、符合企业本身需要的融资模式,而对这些融资实践的研究是我们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对南京市下关区行业协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南京市一些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发展出了一种借助于行业协会平台为成员企业融资的模式,有效地克服了由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效果良好,而人际关系是这种模式运作的中介,人际关系带来信息,也克服了机会主义。本文就将对这种融资模式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分析。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行业协会模式

(一)行业协会的联保基金运作模式

笔者对南京市下关区的两家商会——南京钢贸商会和南京航运商会的企业融资模式进行了调研。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商会,是因为下关区行业协会在南京市是做的比较好的,而钢铁贸易商会和航运商会又在下关区的商会中算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商会,在为成员企业融资、提供信息、协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自律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两个商会被南京市工商联作为市级典范商会加以表彰并对其经验进行推广。南京钢铁贸易商会成立于2005年9月,2009年被南京市工商联评为优秀五星级基层商会。航运商会成立于2007年9月,近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在为成员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现在这两家行业商会主要是利用商会平台为成员企业融资,这两个商会都建立了旨在为成员企业融资的联保基金。

南京钢铁贸易商会最开始由南京下关区政府牵头组建,旨在促进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为了支持行业内企业的融资需求,下关区政府引导商会成立联保基金。最开始区政府拿出200多万元作为担保基金,然后有贷款需要的成员企业交纳一定的担保基金,组成联保基金,为成员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该联保基金由三方参与,一是钢铁贸易商会,二是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三是钢铁贸易企业的集中地南京生产资料中心批发市场。运作模式如下:成立联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商会会长、副会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基金会员的加入、贷款额度的审查、审批等工作,委员会下分设板材类、建材类、优特钢类、型材类四个审查审批小组。贷款程序如下:1.企业提交贷款申请;2.信用社调查企业资质,提出初步调查意见后将企业的贷款资料转交给联保基金审批小组审批。3.联保基金委员会审批小组根据信用社的调查意见,结合审批成员掌握和了解到的情况,会办讨论并签署审批意见,同意贷款的出具《南京钢贸商会担保基金贷款担保书》,一同转交信用社。4.信用社根据审批小组的审批意见通知申请人缴纳担保基金,规定企业需缴纳贷款金额20%的资金加入担保基金。5.发放贷款。(资料来源:《南京下关钢铁贸易商会贷款担保基金实施及管理办法》,2005)

南京航运商会同样也成立了联保基金,运作模式与钢铁贸易商会基本相同(见《南京航运商会联保基金担保贷款合作计划内容》,2009)。一个小企业如果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非常困难,为什么通过商会平台就会容易很多?下面我们将对联保基金担保贷款运作中的信息搜集、信任来源作出分析。

(二)有限理性的克服:商会提供小企业的“软信息”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的“软信息”很难为外界获得。行业协会(商会)作为一个地区同一行业的中小企业共同成立的组织,会对本协会内的企业信息有着更多的掌握。

据钢铁贸易商会秘书长介绍,联保基金运作几年来没有发生过一笔不良贷款,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小组由于熟悉商会企业的经营情况,能够很好地给出是否给与贷款的判断。该联保基金委员会审批小组主要靠钢铁贸易行业协会内部的人际网络来获取贷款申请企业的信息,由于所有的企业都在一个集中地,圈子较为封闭,所以哪家企业的情况通过这个封闭的人际关系网络能够得知。而行业协会中的企业出于对自己利益的关注,也会监督其他企业的经营,出谋划策。每家企业又由于考虑到自己的经营情况能否还款不仅仅关系到本身,还影响到联保体中其他企业的利益,就更会谨慎经营。这样的一种关系减少了由有限理性带来的风险,增强了信任。

(三)成员企业和商会的机会主义倾向被克服

也许有人会疑问:虽然行业协会了解本行业企业的信息,但是会不会因为为了帮助成员企业获得贷款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给银行?我们从钢铁贸易商会联保基金贷款几年来无一笔不良贷款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原因是在这样一种运作机制下,成员企业和商会都克服了自己的机会主义倾向。

对于成员企业来说,他获得贷款和对贷款的经营受到来自整个行业的监督,因为贷款是由多家企业缴纳组建的联保基金担保的,如果出了问题,会涉及到其他企业的利益。所以这会形成一种“保证”(山岸俊男,1999)的信任,“保证”是日本学者山岸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当事人由于害怕制裁而保持善意,这是一种由人际关系带来的信任。在一个同行业圈子内,企业间有着较强的互通信息、互助的关系,如果不顾其他企业的利益而有意逃废债务,会使得自己无法在圈子内立足。

行业协会不同于单个的企业,它是一个更大的组织,比企业更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也更具有稳定性,由它提供的信息便更容易为银行所信任,它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信誉为企业作担保。商会也会因为顾及到整个行业的企业在银行界的信誉和行业协会本身的信誉而避免机会主义倾向。如果企业想要商会的审批小组成员为了帮助企业获得不符合标准的贷款,势必需要进行一定的“公关”,而这在审批小组成员较多的情况下难度较大。如果商会为了某企业获得贷款而出具不实的审查意见,日后出现坏账必定会影响到银行对商会出具的审查意见的信任程度,而在中小企业和银行的关系中,银行处于强势,银行完全可以今后不通过商会而要求企业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这样一来便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贷款难度,吃亏的还是企业。由于企业想长期经营,也需要和银行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商会也不会滥用自己的审查权力而会保持善意,这也类似于“保证”的信任。正如张维迎(2003)指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促使人们保持信誉。

(四)总结:行业协会的信息提供和信誉创建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交易依靠的就是信任,信任意味着一种确定性。而由于个体的差异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个人建立起信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何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会具有善意?人千差万别,而在几乎所有的宗教中都对人的欲望和罪恶有着深刻的认知。个体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建立起的信誉也功能都很类似,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这一点,本文将行业协会、行业商会认定为相同性质的民间组织,在讨论时不作区分。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终结。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超越个体的事物,比如信仰、品牌、组织,这些事物都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抽象性和超越性,而正是这些抽象性和超越性更容易建立起信誉。韦伯(2004)认为,西方社会的信任是建立在信仰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有相同的信仰,会按照同样的价值观去行动,自然就建立起了信任,而一个处于此信仰共同体之外的人就很难被人信任。具有品牌的商品容易被人信任,也是因为此品牌具有了超越单个商品的生命力,这个品牌的背后有一系列制度、管理作为保障。有组织的人会比无组织的人更容易被信任,是因为组织会对个人起到一种约束和管理的作用,个人在组织中必然面临着社会关系网络、制度等等约束个人行为的东西。组织会比个体更能够建立信誉,取得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个人要通过加入组织来建立信誉的原因。有信誉的组织会去寻求更有信誉的组织来提高自己的信誉,这种过程不断进行下去,这个过程最后会进行到一些类似宗教或哲学意义上的“上帝”之类的永恒事物。(孙丽军,2004)

中小企业的信息多为软信息,外界不容易获得。但是在一个行业内部,同行业的企业比较容易获知其他企业的一些情况,因为同行所从事的业务接近、更加了解。正是由于行业内的企业具有彼此知悉信息的便利,所以作为企业联合建立的行业协会也具备搜集本行业企业信息的优势。行业协会建立信息库具有规范本行业企业行为,从整体上协调行业内企业行为、信息共享的作用。

有的地方的行业协会已经建立了本行业的信息库,如深圳市零售行业协会建立了本行业的信息库,包括不良行为信息库、人才信息库、零售企业和相关企业信息库。在不良行为信息库的建设上,自2000年10月19日起,行业协会公布深圳市零售行业协会人员不良记录备案制度,得到了广大会员的支持,2001年3月第一批资料入库,共有人员40名,供应商6名,涉及索贿受贿、侵吞公司财产、盗窃。与业务员串通抬高物价等行为。这份黑名单对从业的个人和公司都有较大的震慑力,起到了行业从业行为的监管作用,是建立商业信用制度的新尝试。在零售企业和相关企业信息库的建设上,行业协会发挥企业间的纽带作用,促进商业企业物流链的形成。促进了信息公开化和信息共享,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上的透明度,有利于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郑昕、花涛,2001)

中小企业和出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出资者无法确定一家小企业的信誉。但是行业协会是更大的组织,存在的时间更长久,再加上行业协会对企业有监督约束功能,所以出资者更容易信任加入行业协会的企业。这时候,企业利用行业协会的信誉来建立自己的信誉,而由于行业协会本身也有维护自身信誉的需要,便会监督和约束加入协会的企业的行为。再由于行业协会由多家企业组成,一家企业出现了有损信誉的行为,出于维护本行业整体声誉的考虑,其他企业也会通报信息、监督该企业。此时行业协会起到了一种集体担保和彼此监督的作用,创建了信誉。

联保基金正是利用了这种信誉创建功能给成员企业贷款提供了便利,联保基金由行业内多家企业共同筹建,一家企业贷款出现了问题,需要用联保基金来偿还,这便会促使企业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的经营。另一方面,企业如果有机会主义动机,会使自己在圈子内无法立足。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行业协会利用自身的平台,有效地克服了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了信任。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下,实践中利用行业协会平台促进行业内企业的融资是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其经验值得中小企业借鉴采纳。

注:

1本研究受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探究”(课题编号08SHB003)资助。

2在我国行业协会与行业商会还存在一些不同。行业协会指的是由同业经济组织、相关单位和执业人员自愿组成,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在民政部门登记的行业自律性社团法人。而行业商会专指工商联系统的行业组织,即按照工商联章程成立的同业公会、同业商会等行业组织,其正规的称谓应为“×工商联××(行业)商会”。从本质上来说,行业协会与行业商会的结构和功能都很类似,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成机制。正是因为这一点,本文将行业协会、行业商会认定为相同性质的民间组织,在讨论时不作区分。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第1期。

2.李扬,杨思群,2001,《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南京下关钢铁贸易商会贷款担保基金实施及管理办法》,2005。

4.《南京航运商会联保基金担保贷款合作计划内容》,2009。

5.山岸俊男、山岸绿,2003,“美国与日本社会中的信任与承诺”,载郑也夫主编,《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中国城市出版社。

6.史晋川等,2003,《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以浙江温州、台州地区为例》,浙江大学出版社。

7.孙丽军,2004,《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8.杨慧宇,2007,《信任·关系·制度——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中的信任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论文。

9.张捷,2003,《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理论、实证与国际比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0.张翔,2004,“民间金融合约形式的信息机制分析”,《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

11.张维迎,2003,《信息、信任与法律》,三联书店。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可向国际结算提供广泛资金融通支持的新兴业务,具有风险低、周转快、节省资本的特点,其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认同,并逐渐成为影响国际结算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贸易融资如何紧跟国际业务发展前沿,深入创新,从而推动国际业务做大做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目前中国企业的贸易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融资方式,并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融资方式 存在问题 1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贸易融资额大幅下降,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10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则认为缺口可能高达3000亿美元。贸易融资的缺乏导致国际贸易大幅滑坡,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我国也不例外。正是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出口复苏。当前国际贸易融资的来源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1.1企业出口方面近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2006年我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 % 。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中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在中小城市很少,到2007年底,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只有3729个,担保总额为5049亿元、受保企业为21.65万户。虽然中小企业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大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很少。 1.2银行方面银行对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出口融资政策有所不同。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出口融资贷款利率高很多。另外,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支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迫使许多为求生存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而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几乎是众人皆知的。 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报表不真实等问题,这种状况使得银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授信决策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使得银行在中小企业进出口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这也从一方面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2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问题 原材料和劳动成本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生存构成了威胁。而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甚少惠及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大量倒闭或停产。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有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因此总结目前中国国际贸易融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对象过于集中当今的国际贸易规模、方式都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发展,虽然现在国际上所使用的的贸易融资方式日益加多,也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逐步创新,开拓新的贸易融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上仍然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品种少,且功能单一。 银行方面,目前各家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基本形式为主。而比较复杂的,如保理和福费廷则相对比较少,甚至在有些地区尚未开展。 2.2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中小企业生存难,除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外,资金不足和融资困难是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企业运转状况 。资金短缺往往极大地限制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技术和设备升级、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拓展新市场和增加新经营项目。 3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现代信息技术的制约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管理就会显得更高效,便可以将银行相关的部门和分支行高效率、有机地联系起来。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只能说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阶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从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这样就难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2企业规模及内部因素制约在中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且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3.3银行和政府政策对贸易融资的制约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中国的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中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4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制约国际贸易融资的下降意味着获得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升高。对我国的众多中小型出口企业来说,压缩了本就不大的盈利空间。 中国入世以来,日益深入地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2006年底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中小企业从此面临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国际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我国中小企业遭遇了众多贸易摩擦、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面临的国际经营环境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形势。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新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众多方面的因素,所采取的应对新经济形势的国际化模式将在国际经营活动成败中起到关键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他们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和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其中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已成为其创新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改善和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一系列新的融资品种供中小企业选择。

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采用的融资方式有股权性融资、债权性融资、企业保留盈余三种,此外,还有项目融资、政府基金等方式,这些方式之间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在企业进行融集资金方面却有着紧密的互补关系,因为每种融资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融资工具,而企业使用这些融资工具却不能孤立、单独地使用。

一、企业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分析

1、企业融资活动实施的变化影响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企业融资活动在资本市场中的劣、优势比较分析中小企业在传统的资本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其弱点导致在融资上与大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小企业处在资本市场的不对称信息的弱端。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阶段和发展阶段,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市场认知度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对其未来的判断不确定性较高,投资风险大。其次,中小企业大都处在发展初期,自身资产的杠杆价值较低,导致无法满足传统间接投资市场对其资产担保的要求,从而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借贷资本的投入。最后,中小企业的初创特性决定其参与直接投资资本市场可能性极低。特别是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它们很难像大企业通过公开的资本市场获得直接投资。尽管如此,但却倍受新兴风险投资市场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扩张时期,其发展前景广阔;中小企业是当今技术创新的主要生力军;另外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企业规模扩张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考察时,主要关注的是管理团队、商业模式、产业。中小企业能否吸引风险资本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内在价值、条件是否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评估标准。中小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风险资本融资时机的选择。分清影响企业现金需要量和时机的事项和因素,了解他们可能的运作方式。对企业本身而言,尽可能保持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因为这反映了企业在短期内的自我生存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其次,在选择风险投资家时,一要看负责项目的合伙人,二要看这个VC一贯的处事方式,三要看他积累的整体资源。再次,获得风险投资的同时也获得了风险投资家的增值服务,同时也会损失一部分企业控制权,中小企业应该判断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在风险资金的获取和控制权的损失之间进行权衡。最后,要选择适合的退出时机与方式。风险资本退出的时机与方式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及以后的发展。实证表明,退出方式的不同形式和风险投资回报不仅依赖于公司具体特性,而且还依赖于现金流的分配和控制权。

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信贷支持

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体制方面的种种原因,加上受“抓大放小”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忽视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和联系。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商业银行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措施,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主动联系、培育和扶植了一批有前途、有信用的中小企业客户群。

2、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途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传统的证券市场门槛实在是太高,而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它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主板市场,具体来说它对于企业的股本总额的要求可以少于5000万港元;开业时间可以少于3年;不设最低盈利要求;最低公众持股量为总股本的10%等。据统计,2001年中国内地企业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中小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超过了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在国外较为普遍,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业务量还很小,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及美国的1%,约为韩国的1/10.简单说,融资租赁是设备购买企业向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申请,由租赁公司进行融资,向供应厂商购买相应设备然后将设备租给企业使用,从而以“融物”代替“融资”,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权,同时承担维修和保养义务。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出租人在整个租赁过程中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成本、利息和利润,所以在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一般可以通过名义货价的形式花少量资金就能够获得设备的所有权。在融资性租赁中,还有一种特殊形式——返租式租赁:企业将其所拥有的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获得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流动资金,再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租回来继续使用。这实质上是企业通过暂时出让固定资产所有权作为抵押而获得信贷资金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总之,融资租赁是一种以融资为直接目的的信用方式,它表面上是借物,而实质上是借资,并将融资与融物二者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像一般的银行信用那样借钱还钱,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信用,而是借物还钱,以租金的方式分期偿还。

4、民间资本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在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同一天下发了《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一放三改”的思路,即放宽民间投资范围、改进民间投资的服务环境、审批环境与融资环境。目前,我国民间资本总额十分庞大,仅浙江一省民间资本已达5000亿元,其中3500亿元因缺乏市场准入通道而不得不滞留银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及相关政策制度的滞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法律保障不明确等原因,使得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私营经济发达的省份,以民间融资为特征的地下金融市场异常活跃,甚至成为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民间资本介入融资市场一方面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且具有融资速度快、资金调动方便、门槛低等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加大了民间融资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

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持充足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保持资产流动性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风险、信用水平和企业价值等。保持充足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营运现金流的净值,能够表明企业产生正收益的能力和成长的潜力,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破产风险和投资风险。

(二)理性地运用财务杠杆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融资决策是基于企业净现金流产出保障的基本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综合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不仅包括利息成本,还包括运用资本所带来的稀释融资收益、破产成本、融资弹性和转移企业控制权等。

(三)考虑企业的治理结构现代财务理论表明,融资结构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控制权的分布状态。权益融资中的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享有的是剩余索取权和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企业控制权,而债务融资中的债权人享有的是固定收入索取权和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的企业控制权。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融资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不仅影响到银行的收益,而且也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动。它是现代商业银行为进出口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既能方便国际贸易,又能促进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体,对银行和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质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属非有偿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凭证。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但这样不仅担保能力有限,而且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另外,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银行部分融资管理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营销意识薄弱,对中小企业往往惜贷、怕贷。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多 近年来,由于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部分信用证发生垫款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又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业务风险难以把握。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往往对贸易融资贷款制订出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同时,银行又缺乏企业信息明细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企业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审批环节,繁琐的经办手续和较长的平均操作时间,给企业实际办理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四)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造成企业业务发展被动。 二、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一,股票市场筹资。允许各类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第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第三,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第四,鼓励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第五,发行企业债券。 (二)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第二,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特别对中小科技企业,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第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可以成立由国家财政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投资基金,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对所担保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鼓励企业集团为其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 系 建立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四)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实际需求 第一,银行要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及其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第二,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第三,银行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将传统产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而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将其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等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不仅影响到银行的收益,而且也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动。它是现代商业银行为进出口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既能方便国际贸易,又能促进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体,对银行和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质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属非有偿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凭证。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但这样不仅担保能力有限,而且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另外,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银行部分融资管理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营销意识薄弱,对中小企业往往惜贷、怕贷。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多 近年来,由于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部分信用证发生垫款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又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业务风险难以把握。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往往对贸易融资贷款制订出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同时,银行又缺乏企业信息明细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企业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审批环节,繁琐的经办手续和较长的平均操作时间,给企业实际办理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四)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造成企业业务发展被动。 二、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一,股票市场筹资。允许各类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第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第三,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第四,鼓励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第五,发行企业债券。 (二)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第二,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特别对中小科技企业,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第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可以成立由国家财政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投资基金,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对所担保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鼓励企业集团为其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四)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满足实际需求 第一,银行要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及其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第二,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第三,银行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将传统产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而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将其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等业务,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资本结构;中小企业

一、引言

自美国金融学家Modigliani 和 Miller于1958年发表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以来,企业融资问题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资本结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但正如Myers所说,研究资本结构的大部分文献都仅以已公开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Zignales也指出针对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是经常被学界所忽略的课题。事实上,随着社会各方日益意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就业的重要性,西方学界已对中小企业融资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始于各国政府资助的调研,集中探讨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自身存在的固有缺陷及政府的作用。

早期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献以纯描述为主,阐述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差异。Walker and Petty描述了中小企业与大型上市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差异。Ang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股权不分散、交易成本高、有限责任制实际无效、管理权和所有权不分离以及非专业化的管理等等。早期的理论文献并没有与资本结构理论相结合,尔后的实证文献弥补了这份缺陷,西方学者基于资本结构理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实证结果看,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结构理论,而中小企业的特征又为传统理论增添了新的命题。

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本文试图对从资本结构理论出发,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梳理,总结了国外学者提出的新命题,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开启更广阔的思路。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基于资本结构理论回顾了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外研究文献,并总结相关实证结果;第三部分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新命题。

二、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回顾

1.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是权衡负债税盾收益和破产成本的结果。

(1)税盾收益。Modigliani和Miller认为在企业所得税存在的条件下,由于负债的利息费用是在税前列支,企业负债融资可以产生“税盾收益”。由于税盾收益依赖于企业盈利水平,其难以激励盈利低的中小企业提高负债。另外,Day指出中小企业依靠灵活的生产技术对市场快速反应,资本密集程度较低,税盾收益对其微不足道。

(2)破产成本。除了企业破产引致的经济损失外,Cressy发现由于中小企业业主会直接和间接地将个人资产投资于企业,企业破产将很可能导致业主个人的破产,甚至严重伤害业主的名声和自尊。

2.成本理论

在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征会增加成本,包括组织形式易变性、业主的风险偏好、业主个人财富的有限性以及企业保证的信用度较低等等。同时,Gompers发现成本随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比上升而递增,一旦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业主经理会比平常更偏好高风险投机。

3.信号理论

Garmaise基于企业业主与外部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认为,中小企业的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其融资会遵循优序融资:所有者个人资金或留存收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引入新的股权投资者。Hogan和Hutson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修正的优序融资,即潜在成长率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偏好内部融资,再外部股权融资,最后才以负债融资。

4.生命周期理论

Fama和French就企业的股利政策提出生命周期理论,即企业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权衡留存收益的规模。中小企业主要处于初创阶段,其拥有较多投资机会,将利润转为留存收益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因此企业倾向于不进行股利分配。

三、总结

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严重、无形资产占比高以及组织结构易变等特性使得传统资本结构理论难以解释其融资行为。本文将近年来国外资本结构文献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征提出的新命题总结如下:

中小企业负债的破产成本具有企业和业主两个层面。企业层面的破产成本是指破产造成的企业价值损失,而业主层面的破产成本是指破产对作为负债担保人的业主造成的经济和效用损失。这两层面的破产成本中,后者对中小企业负债影响更显著。

中小企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其外部融资能力,但其较高的成长性会吸引股权投资机构对其投资,使得股权融资成本低于负债融资成本,因此对成长性高的中小企业其融资优序可能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负债融资。

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会面临投资机会充足而资金缺乏的矛盾,内部融资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其资本结构中的内部融资比例会逐渐上升。

参考文献:

[1]Cressy R. Why do most firms die young? [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26(2): 103-116.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次序理论;融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39-02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学者的研究,中小企业对我国GDP 的贡献超过50%,创造税收占总体比值接近60%,提供就业岗位超过了70%,在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中提供了超过80%的岗位。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却是最为严重的,以浙江省为例,从2010 年下半年一直到2011年全年,企业的出口订单普遍减少,直接外贸企业的订单数减少了大约50%,同时,银行等资金主要被借入了大中型企业,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其贷款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不足5%,揭示了小微企业重要性与生存的艰难性。

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集中在其资金需求领域,即其通过外部融资困难的时候,政府或者是行业组织如何制定相关对策度过难关。这些研究显然只是针对事实出发,忽视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此提出的相关对策以及研究结论都只是权益之策,为了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安排论述,第一部分是融资次序理论的揭示,第二部分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个体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于融资理论的完善。本文主要是侧重理论分析,理论的完善才有利于更好的实证研究。

一、融资次序理论简述

从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划分,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即内源性融资(资本积累)和外源性融资(资本集中)。

(一)内源性融资(资本积累)

根据《资本论》中的叙述,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积累,通过内部剩余价值的积累转化为资本,比如包括企业公积金、留存收益等。因此,内源性融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剩余价值率等因素。

(二)外源性融资(资本集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加自身的负债来取得资金,如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一般而言,按照获得资金的方式,外源性融资还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自行通过发行股票或者是企业债券等获得融资的方式。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了这两种融资方式的区别,并特别强调了资本集中的重要性,但是他并没有对于二者的次序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这个难题也就交给了后来的学者形成了“融资次序理论”。

融资次序理论(POH)是Myers(1984)在Jenson &Meckling(1976)、Myers& Majluf(1984)和Ross(1977)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即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在外源当中,通常是先债务、后权益。虽然,Myers关于POH的基础假定却不被经验数据所支持,如有发债能力的企业却选择发行权益(Helwege & Liang, 1996)等,但是企业融资先内源后外源却是得到了广泛论证。

二、小微企业的规模成长与融资次序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成熟、衰退或其他状态来制定适当的战略,同时企业的发展属于具有相同的历程。如图1: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分别探讨企业进行融资次序的安排,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个阶段是投入期,也可以称之为企业产生期,对于此处的企业资本的需求,学者的研究较多,但是争议也较大。大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方式受到了马克思的强烈抨击,并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第二种方式是借入资本,一般而言这种资本筹集是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种是创业者的自我积累,显然依靠这种方式产生的企业速度和规模都有一定的限制。

以上三种融资方式在企业产生发展过程之中的角色是相互补充,也并不存在先后之分,对于处于企业成长期来说,其资金需求比较多,而其来源主要是资本集中和资本集聚,当前学者对于此阶段融资需求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就融资次序来说该理论存在一定的作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小微企业在此阶段产生资本需求的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者仅仅是以此作为假设,回答了“如何克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因此开展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待期待。

三、小微企业的经验论证及结论

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主担心控制权的丧失,很多小企业不太愿意完全遵循通常所说的经典的融资次序。换句话说,小企业的融资即在任何供给条件下都会采取拒绝考虑某些特定类型的融资方式的一种特殊模式,如多数被调查小企业不会考虑大规模的使用外源性权益融资,甚至部分小企业不会使用任何形式的长期债务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即成本、独立性和控制权(Howorth, 2001) 。

关于修正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较为经典的是Davidsson( 1989)的研究,作者在对瑞典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样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表明企业的独立性最为重要。在影响小企业增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动因是预期金融回报和独立性的增长,当预期增长可能导致所有者控制权的损失时,净的效应为延缓增长。也就是,当小企业的扩张与独立发展发生矛盾时,小企业主会放弃企业的扩张而是以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为重。这反映出控制权方面的考虑在小企业融资决策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针对小企业主由于担心控制权被稀释而排斥外部权益融资的分析还发现,小企业主是否为创始人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创始人通常较一般所有者更看重对企业的控制权。

显然通过上面的分析,修正的融资次序理论应该为:小企业将首先选择内源融资也就是未分配股息,然后是所有者的贡献或者说所有者进一步的资金注入,最后才是外源债务融资。虽然修正的融资次序理论适合小微企业的实际。至此,本文将要论证的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融资次序理论,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与其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但是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问题,不如应该把政策的扶持力度放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具体企业,从而为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晓霞.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04):107-114.

[2] 朱琦.浅析浙江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J].资本运营,2012,(11):26-27.

[3] 崔静静.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4] 李乐.中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2篇

(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国外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当前我国金融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些理论与实际成果,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中共十八大要求、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需要。如果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需要,离不开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据统计,20世纪世界上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足见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独特性,决定了它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立足并取得发展,需要依赖外部资源的获取,金融机构则是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动力。过去十几年来,金融机构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培育了亚信、新浪、搜狐、腾讯、百度等一批快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但在后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如何诱使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有效地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与倍增功能,促使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最早文献,起始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撰写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这一巨著,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详尽阐述了货币、信贷等金融工具变量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实质在于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扩展,丰富与完善了创新理论。如经济学家哈罗德与多马对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的研究是从分析与研究资本、技术等金融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来展开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索洛等人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和发展,建立了著名的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虽然所建立模型中的资本等相关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分析了金融这一变量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与结合机制,但这些模型并没有对金融变量对促进科技创新造成怎样的具体影响进行详尽研究。即使后来的学者在研究金融发展理论中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对金融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因素是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因并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尽管如此,上述学者在其研究中发现,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确实有显著的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另外一些经济家也开始分析科技创新的货币金融影响要素,并由此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增长经济模型。譬如,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就为金融理论得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理论认为金融对科技创新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方面。在譬如,希克斯提出了著名的“产业革命发生之前有必要发生金融革命”的论断。他认为产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在18世纪早期英国的金融市场有了迅速发展,为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了基础前提条件。史密斯通过建立一个世代交叠模型理论,分析证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将直接影响技术的有效选择,进而对一国的均衡经济增长率带来深刻影响。此外,西方经济学家针对流动性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建立了相应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模型,研究探讨了金融、流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有效联系。如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Diamond)和菲利普·迪威格(Philip Dybvig)的流动性风险模型认为,随着证券市场交易成本下降,会激励更多资金投入到非流动性、高回报项目上,如果非流动性项目有足够大的外部性,那么证券市场较强的流动性就会诱发稳定的技术创新。

(2)上述文献绝大多数是基于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关于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的实证性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出现。Saint Paul从金融市场风险的视角实证提出了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经济主体使用风险较大但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来推动技术进步。Levine等通过证实发现,金融机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资提高本存量,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King等以Schumpeter建立的金融模型为基础,得出金融机构可通过选择最有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增加信贷资金、提供分散风险工具和披露预期利润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完成科技进步。

(3)在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因素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最近30年来,风险投资成为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纽带的一个重要中介,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领域。譬如,迈克米兰与昆德兰等人认为,风险投资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甄选不同于一般传统性投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风险投资家更强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独占性及团队人员素质与有机构成。再有,风险投资家投资后,一般还参与管理活动,不像传统性投资只收取利息,风险投资家的监管和提供的增值服务在防范道德风险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倍增功能。萨尔曼则分析了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得出风险投资家可以通过多种契约机制激励创业者提供准确信息和努力工作,包括分期投资、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与股票期权等,这些激励契约机制能有效降低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风险企业治理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大多数分析研究金融机构是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如李扬、杨益群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金融难题一方面来自金融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从而造成了市场失效作用发生。另一方面主要还受到转型经济所特有的制度障碍和结构缺陷的制约。林毅夫、李永军认为,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关系融资理论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出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快速发展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巴曙松等人认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调整金融结构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这方面目前已得到有效地解决,像创业板的推出与注册制的开始论证就是最好的见证。国内学者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基本实施于本世纪初。邓乐平认为,发展有效地资本市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这是因为资本市场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有效渠道,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并且还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进程。事实上,金融与高科技的有效融合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与实施的。还有,发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是风险资本进入和退出的重要渠道。科技创新又为现代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李扬等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吸纳高科技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而风险资本的基本职能就是为这类创业企业提供一定的创业和发展的股权资本。杨勇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英英等认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在于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房汉廷在推动我国金融机构与科技中小企业有效结合方面可以说是先行者,他不仅在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思考,而且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推动了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环境出台。

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上述文献从多角度、多视角揭示了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规律,这些文献对于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理论研究的开展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这些研究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文献比较常见,而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则鲜有研究。而少有的研究成果则主要侧重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一般性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的可得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研究金融机构如何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地对接,还缺乏深入地分析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

(2)目前国内外学者偏重于从微观层面上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具体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的开发等,而从宏观层面上,系统地研究分析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在机理原理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的学者仅仅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对策建议,而不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会使制定的政策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3)目前国家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些纲领性文件和法律制度基础,但各个省市与区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制定相应的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因此,有必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既具有纲领性又具有可行操作性的具有政策方案。

参考文献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哈罗德. 动态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Domar, EvseyD. Capital Expansion, Rate of Growth and Employment [J]. Economitrica, 1946(14)

4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 70)

5 Hicks.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M].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

6 Bencivenga, Valerie R and Bruce D. Smith. Transaction Costs, Technological Choice and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Eeonomic Theory, 1995( 67)

7 Saint, Paul G. Technological Choice, Financial Marke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2(36)

8 Levine R, Loayza N, T Beck.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and Growth: Causality and Cause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0( 46)

9 King R G, Levine R. Finance, 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

10 MacMillan Ian, R Siegel and PN. Subba Narasimha. Criteria Used by Venture Capitalists to Evaluate New Venture Proposal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85(1)

11 Quindlen, R. Confessions of a Venture Capitalist [M]. New York: Warner Books, 2000.

12 Sahlman, W. A. The Strueture and Governance of Venture Capital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 27)

13 李扬,杨益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4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15 巴曙松.层次资本市场与经济体制改革[J].证券时报,2003(10)

16 邓乐平.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理论与经验考察[J].金融研究,2001(9)

17 杨勇.广东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10)

18 英英, 萨如拉. 金融工具创新之夹层融资—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可选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1(3)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民间资本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国外关于企业集群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经过韦伯(Alfred Weber,1909)直至克鲁格曼(1995)等人的产业区理论,以及斯科特(1992)、波特(Porter,1990)等人的新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企业集群理论日臻完善。关于集群融资模式研究有:Schmitz和Musy

ck(1994)研究发现地方银行对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作用;Altenbury和Meyer-stamer(1999)对拉丁美洲的实证研究认为促进群内结网合作以及集体担保的机制是最为有效的方式。Didar Singh(2006)将印度纺织工业园中小企业集群为解决中小企业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难题的经验作了整体的分析和介绍。(2)关于民间资本投资。国外关于民间资本投资研究不多,更少有比较系统的实证分析。关于发达国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方面:美国放松了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民间资本创造了投资机会;欧盟也大力鼓励私人投资创办中小型科技企业;日本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租税特别措施法》,有效调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一是对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王晓杰(2005)认为通过在企业集群内建立互助担保联盟,可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陈晓红等(2008)采用实证研究对集群内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便利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社会资本与融资便利程度正相关的结论;罗正英(2010)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内生优势,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优势得以发挥的条件。二是对集群融资模式的探讨:高连和(2008)提出集群财务公司担保制是能充分体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关系融资优势”和“整体融资优势”的关系型融资模式创新;谢冰、蔡洋萍(2008)在分析我国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基于集群效应对现有的开发性融资模式进行了创新;蒋志芬(2008)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可以选择团体贷款模式、互助担保模式、企业间融资机构模式和区域性中小企业商业银行模式;陈时兴(2009)认为应扩大村镇银行试点范围,加大村镇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对集群融资制约因素的研究:陈勇江(2009)分析了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困境根本上源于三个维度的制度缺失:法律制度缺失、金融制度缺失与文化制度的信任缺失;嘉思瑶、宋若峰(2009)认为在制约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内外部因素难以克服的情况下,造成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转向对民间资本的依赖;李新华(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宏观政策适用不公、融资外部环境制约、正规金融的信贷约束等外部因素,也有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内部因素。(2)关于民间资本投资。金满涛

(2007)、张月(2007)提出教育成为民间投资的新领域;黄一岚(2007)对浙江省民间资本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浙江民间资本存在结构过于单一、大量的民间资本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现状,提出开放民间投资新领域、拓宽融资渠道等发展浙江民间资本对策。蒋丽(2010)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1)对温州民间投资的发展及运作机制作了专题研究,研究内容是温州民企入股投资在各县市合作银行、联社改制参股、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等。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融资的优势、融资模式及融资制约因素等方面。总的来说,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一直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可能是由于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宽松。国内大部分学者都围绕集群是否具有融资优势、该采取怎样的模式开展集群融资而展开讨论,缺少实证数据和现实案例的论证,缺乏具有普遍实用性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也主要依赖定性分析。国内对于民间资本总量、规模、比例等的研究很多,但是缺乏民间资本投资结构的具体分析,在具体投资的行业、产业的规模、比例等分析得较少。

参 考 文 献

[1]嘉思瑶,宋若峰.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权衡理论;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自从Modigliani与Miller(1958)提出MM理论以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大致经过了57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与流派,比如权衡理论、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控制权理论、产品和要素市场理论等等。虽然新的学说层出不穷,但纵观所有理论,其中最能涉及资本结构决策核心利弊的莫过于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这也是本文选取理论视角和问题研究突破点的原因。

权衡理论是对MM理论的进一步完善。MM理论允许企业破产,但并没有考虑破产成本,因此MM理论中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而权衡理论不仅考虑了包括破产成本在内的财务危机成本,还考虑了成本。根据权衡理论,企业债务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抵税方面的收益,但是如果企业使用过多的债务,这势必会让企业陷入各种困境,比如财务困境,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成本,破产成本以及成本都会明显升高,以致于达不到最初的目的,降低了税盾的效果。所以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而且可以准确地测算到,那就是要在平衡债务的抵税收益及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融资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企业在面对资金短缺问题时,要做到以付出最小的代价筹集到合适的资金以及合适的还款期限;而当企业出现资金盈余时,就要利用这盈余的资金,以最低的风险和适当的期限将这些资金投放出去,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已达到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供需平衡。按筹集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利用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是留存收益。外部融资主要是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来筹集。然而,由于企业的自有资金有限,因此当需要大量的资金时,企业一般需要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那么,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杠杆比例达到多少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吸引更多的融资?在对近年来文献资料的研究中发现,国内外学者在针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研究多因子模型,来探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各项因素;另一方面主要集中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方面。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从函数关系上推理出资本结构的最优值方法上面还是没有明确的定论。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函数的形式即利用多元二次模型在企业价值以及资本结构中的运用,解释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从而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在调整融资的结构比例来使资本机构达到或趋于最优的过程中指明方向。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在资本结构权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l

上市的中小企业的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ROA=αi+βijTDR+βijTDR2+εi

其中,ROA为总资产收益率,TDR为总资产负债率,αi为常数项的系数,βij为自变量的系数;εi随机误差项。

假设2

假设上市768家中小企业,将这些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并且将这一整体视为可以拥有最优资本结构的大型企业,该企业的每年的资产负债率和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线性关系。即本文假设的这些上市768家中小企业中都具有同质性,即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都是实现该企业股东的财富最大化。

假设3

企业的资本结构受到宏观经济本身融资能力的影响,但有向目标资本结构的调整行为,为此建立“滞后调整模型”

TDRt+1=β0+β1TDR1t+β2TDR2t+ε1

其中TDRt+1为t+1时刻的总资产负债率,TDRt为t时刻的总资产负债率,βi代表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率。

(二)结果分析

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的来源

本文选用2007年至2012年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数据样本。选择2007年的以后的数据作为论文研究的数据,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2007年爆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势必会给我国的上市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针对性的对2007年-2012年的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及其变化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出结果,并试图来帮助上市中小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结构,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绩效的目的;第二,选择中小企业板快企业的数据是基于论文写作的需要,并排除了许多创业板块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创业板块上的企业在成长模式上属于成长期,虽然该板块上的企业具有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特点,但是其自身有着规模小,商业模式不稳定,经营方式独特性,各个企业的数据差异较大,在研究问题上数据的代表行不强,财务数据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所以选择在进行数据选择时,明确的消除异样数据对数据结果的影响以及对论文结果的正确性重视,为了使在进行多元二次非线性回归研究时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本文根据以下的方法来筛选出符合要求额样本公司:

(1)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稳定性,去除掉中小企业板中2007年12月3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的。

(2)因为本文主要是对企业的融资结构的实证分析,所以以稳定、正常经营的企业做为选取研究的样本,从中试图找出具有通用价值的规律,在大数据中剔除ST(特别处理股票)、PT(特别转让股票)公司的样本数据。

(3)在选取的大数据中去除金融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公司的数据。因为在现行准则中,金融行业会计准则与其它行业会计准则具有较大差异,相关指标在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遵从研究惯例,予以剔除;房地产行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从而导致了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在债务融资比重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会拉高整体债务融资的比例。综上所述,本文将金融行业及房地产行业的数据剔除,以保证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和研究的有效性。

(4)在众多数据中要剔除掉财务指标数据不全以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不全的企业,以保证研究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及时性。

基于上述原因和目的,本文最终得到768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文中所需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本文以上市768家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年的季报中的ROE和资产负债率TDR作为样本,下表为分行业统计的研究样本。

表1 分行业统计的研究样本

2.实证检验

(1)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首先对768家上市中小企业2007年到2012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 描述性统计单位%

根据上表2对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一是本文选择了中小企业板上市768家公司连续6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的样本,共768个样本;二是根据表2对所有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均值为19.34,其中最大值为86.789,而最小值为-6.567,二者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分布比较集中,而且标准差为0.27,波动性也比较小,可以看出,所选样本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基本呈正态分布。另外样本公司的每股收益EPS的均值为0.453,其中最大值为5.13,而最小值为-1.52,二者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分布也比较集中,而且标准差为0.51,数据的波动性较小,所以,本文所选样本公司的每股收益大致上呈现正态分布。

(2)相关性分析。根据2007年到2012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相关性检验得到各个变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ROA和EPS相关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0.05水平(双侧)上总资产收益率与每股收益之间不具备显著相关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总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平方、债务期限结构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解释变量以及各控制变量之间虽然部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均小于0.5,因此各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弱,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4 加权回归模型统计分析

本文运用spss21.0对选取的上市中小企业的样本进行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资产负债率(TDR)的描述性分析与OLS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了OLS加权多元回归进行分资产负债率与资产负债率的二次方在显著水平α=0.01下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显著性,其次二次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为R2=0.7129可以看出,加权回归后整体模型解释力相对较高。因此可以推出上市的这些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企业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解释力更高的非线性二次函数关系。

上图为模型的二次曲线实证图形,从图形的走向以及数据可以得出,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随着负债的增加而上升,当资产负债率达到某一程度时,这时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如果负债比例进一步增加时,企业价值随着负债的增加而下降,此结果也验证了本文假设即上市中小企业的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两者之间呈二次曲线非线性关系。另外,根据二次函数的数学性质,我们可以看出,将企业价值(ROE)对资产负债率(TDR)进行一次偏导数计算,当结果等于O时,就可推导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时的最优资本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刚才的假设,即如果将样本中的全部的中小企业作为一家企业时,这家公司也是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在次基础上可以算出这时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因此,经回归分析所得出的二次模型可以发现选取的这些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最优的资产负债率,换句话说也就是最优资本结构可能存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财务决策中。

三、结论建议

我国上市中小企业的公司价值及资本结构的构建与企业融资是有一定关系,推导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存在非线性抛物线凹向下关系。资本结构静态权衡理论在考虑税收效应、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静态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是可以通过考察该企业的资本融资决策以及该企业资本最优结构,从而告诉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融资选择时注意事项,并通过合理的安排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来达到企业运营的价值最大化,形成最优的企业资本结构。在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的基础上,企业也应该注意到合理的降低财务风险,科学利用财务杠杆,从而避免负债过度而发生经营困境。

[参 考 文 献]

[1]黄孟复.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162

[2]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2(1):86-88

[3]汪恒杰,李姚矿,沈菊.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2(1):76-80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上市中小企业 融资效率 综述

一、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自从1978年打开国门以后,尤其是迈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当前已是中国社会经济与社会前进的生力军,在推动发展、促进就业、促进改革、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到2012年秋季,据有关部门统计,依照当前使用的中小企业分类依据计算,中小企业有将近1800万家,占到我国在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所有企业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九。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在所有企业数量中占到百分之九十九,创造的效益大概占到GDP的百分之六十五,占到国家税务收益的六成,提供了八成以上的工作岗位。中小单位以便捷的经营体制与较高的市场灵敏度,变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另外,中国有关部门在持续增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伴随第12个五年规划的实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划入《工业与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体系》。立足于当前苏北五市的信贷筹资现状的角度,资金市场的资本资源分配偏向于大规模与特大规模的单位,中小企业大多面临资本不足,融资需要无法得以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综述

纵观已有的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问题的研究凤毛麟角,国外学者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整体的配置效率对融资效率的影响角度。目前在我国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和定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标准基本上都是从理论研究或者实证研究角度展开的,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认知体系。

关于融资效率定义的研究,从国外的研究成果看,由Fama(1970)最早提出金融市场效率问题,由此国外金融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才正式开始。Fama提出了较完整的研究方法,并且对弱有效性,半强有效性和强有效性三种不同的市场效率进行了定义。此后国外对于融资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融资效率以及实证研究上面。Levine与Kunt(1996)筛选45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作为研究主题,展开了股权市场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研究显示:股票市场不仅是股权融资数量的递增,也对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学家曾康霖(1993)最早开始研究融资效率。他的主要成果是分析了影响融资效率的7个重要因素,不过并没有给出融资效率的具体定义。随后,我国其他经济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融资效率的定义给出了不同解释,概括起来可以从已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融资的成本,效率和对企业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进行定义

宋文冰(1997)通过比较股权和银行贷款两种不同融资渠道,得到:企业的配置效率与交易效率合起来可看做融资效率,其中配置效率指将最稀缺资源分配给生产能力最优的投资者,而交易效率是指以最低廉成本向投资者提供资金的能力。周浩文,赵德志和李国江(1999)对宋文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认为:融资效率应分成配置效率和筹资效率。其中配置效率是把最稀缺资源使用在效率最高的投资途径上,筹资效率是给投资者以最低成本提供资金。黄连琴,聂心兰(2007)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定义,两位学者认为融资效率指资金使用的效率和交易效率,因此融资效率是企业运用融集的资金为企业制造更大价值的一种能力。

2、从企业融资风险,成本和融资能力三个角度进行定义

叶汪春(1999)认为一个企业融资效率如果提高了,那么可以带动整个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使得分散的资金进入生产领域进行流通。他将金融效率划分为以下几种:商行效率,企业融资的效率,金融市场的效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效率等方面。熊楚楚,干升道(2000)通过研究融资结构中的债务成本以及风险成本,认为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融资效率,还进一步阐明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指代,投入指的是总的资本成本在融资中的体现,产出指的是投资的报酬率。曾辉和方芳(2005)从三方面―融资的成本,融资后资金的自由度以及融资的利用率研究融资效率问题。研究表明所谓融资效率就是指企业的一种同时兼顾最小风险和最高效益的能力。

3、从宏微观的角度进行定义

卢旺财(2001)从融资方式,融资制度以及金融融资效率角度出发,提出所谓融资效率就是指企业在实现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里选择的某种融资制度的能力。高友才(2003)认为融资效率指企业融资给金融市场带来的作用以及影响大小,应从宏微观角度划分成宏微观两种效率。宏观效率是企业融资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大小,微观效率是融资对企业自身经济发展以及对提高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程度。尚欣荣(2011)通过把企业治理结构考虑进去,综合企业融资的成本,风险以及融资机构等方面,得到结论:企业融资效率指企业以低成本以及风险融入资金,并且通过对资金的合理运作给企业带来利益,提高企业的自身价值的能力。

通过对以上融资效率定义的分析,本文认为对融资效率的定义的界定应以融资的含义为积淀,通过归纳各个角度定义,把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各因素都考虑进来,这样才能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本文认为从宏观微观角度进行定义融资效率比较科学,因此把企业的融资效率定义为:不同组织模式的企业用尽可能低的风险以及成本筹集资金,并且以尽可能高的效率运用资金的能力。

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标准的著作较少,Merton(1987)设计出了资本市场平衡模型,得出结论:资本市场平衡模型需要以市场的不对称信息为前提,并且投资者仅能接触到企业的债券相关信息,无法触及其他企业发展经营状况。Zervos(1998)通过对47个国家在28年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一套实证模型检验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和银行三者之间的联系。

郑伯良(2002),邓红征和周长信(2003)等都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确定了影响融资效率的五个因素,针对不同的融资方式,确定这些影响因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即隶属度),根据模糊系统方法进行计算,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高低的排序。胡竹枝和李明月(2005)通过分析影响融资效率的六个因素并运用模糊系统法,研究显示内部积累融资效率最高。申景奇(2006)通过实证分析法对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融资效率最高的是内部融资,最低的是股权融资。朱冰心(2006)以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为样本,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线性回归方法对其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比较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效率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浙江省中小企业债权融资效率要高于股权融资效率。方芳和曾辉(2008)以将最新在深圳中小企业板的24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线性回归)对其融资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债权融资效率高于股权融资效率。肖科、谢婷(2010)选取最能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6个因素,以湖北省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得到了几种融资方式融资效率的高低。曹晓军、胡达沙和吴杰(2012)梳理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比重较高,但是股权融资的效率较低,并具体分析了股权融资中的配置效率和筹资效率。

四、总结

综合分析上述文献发现,对于融资效率的定义,国内研究的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企业融资效率体现为企业融资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率的关系,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以最低的成本融入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同时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学者们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大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线性回归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从微观角度入手研究企业融资效率的却少之又少,宏观角度分析可以从整体上得出企业融资效率高低,微观角度分析可以具体分析各影响因素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到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具体因素,因此这两种分析方法应该结合起来,共同作为探究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手段。

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在宏观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以数学上严密的定理形式,证明与经济学的帕累托有效性等价,并显示出比生产函数更加优越的性能,通过设立的线性规划模型,得出的是一个相对有效的结论。从最有利于决策单元的角度进行评价,注重对每一个决策单元的优化,能够指出有关指标的调整方向。

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融资效率的研究成果总结以及分析,得到了目前国际领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探讨提高苏北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途径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曾姜红、陈蒂宇:基于DEA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

[2] 曾康霖:怎样看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J].金融研究,1993(10).

[3] 高西邮:我国金融体制下的效率评价和改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6).

[4] 高薛哲:企业融资效率:内涵以及外延[J].生产力研究,2005(6).

[5] 陈宏、彭春: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J].商业时代,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