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

中医入门知识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医药知识 专门保护 独立制度 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D923.49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医药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可。与此同时,这些原属于土著及传统社区居民的财富被大量地盗用、侵占。来自经济较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开发商在未受许可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研发新药物,获得以专利权为主的知识产权权利以及高额商业利润。原所有人在此过程中无法获得利益分享,其对传统医药发展所作的贡献也得不到承认。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出丰富庞大的传统医药知识,是一笔巨大的民族财富。然而,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优势,频繁利用、改进、创新我国传统医药,坐享成果,使我国传统医药频频流失,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

当前,传统医药因其传统性、权利主体不确定性与非商业性等特征,无法完全被现有知识产权制度所完全覆盖。基于此,专门保护的必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就如何实施专门保护,国内文献中大多建议引入文献化管理、来源披露和事先知情同意原则、惠益分享等措施。然而在肯定这些措施有效性的同时,其局限性亦不容忽视。除此以外,建立一个独立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专门保护制度是否可行,以及对这两种方式的选择也同样值得思考。

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于此领域之局限

专利制度作为与药品及相关制药等科技联系最为紧密的知识产权工具在保护传统医药上的局限性是显著的。

第一,最大的阻碍源于专利的新颖性及创造性条件。土著及传统社区居民制造的传统医药,特别是粗制草药,往往直接取材于自然,药品成分原始简单。此外,制造传统药品的过程与方式也相对原始,例如采用加热萃取的方式来提取有效成分。因此无论是药品或是其制造方法都难以达到专利保护的上述两项标准。

第二个阻碍来源于传统医药的所有权的不确定性。具体说来,传统医药知识往往在特定传统区域内经历世代传承、积累并随着时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为该地区居民所普遍知悉,这种传承性同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导致明确具体的“发明者”并非易事。此时,即便想适用共同发明人制度,也必须满足任一共同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所作具体贡献需要得以明确这一前提。然而对于特定传统医药而言,这也不易实现。

第三,传统医药若要申请专利,相关的专利说明书撰写有难度。原因在于,传统医药知识的存在形式往往是非正式的,其转述与传承常采用传统的口述形式,要将此类知识转化成统一规范的文字描述并非易事。同时,粗制草药的各成分的具体作用往往是模糊的,它们难以像现代药物成分那样可得以明确功效作用①。

第四,申请专利要求发明的一定程度公开,这意味着传统医药的具体成分、配方或许会因为专利申请而更易被盗用,传统医药所有者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此公开义务而放弃专利申请。

最后,专利的申请、审查及维持等都需要不菲的费用,传统医药所有人多生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他们面对此项经济负担的退却心理是不难理解的。上述问题都将不同程度消磨传统医药所有者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因此,即便专利制度能令与传统医药知识相关的科技在一定保护期限内为其专利所有权人排他性地所有,其对于保护传统医药的实际有效程度却未必能尽如人意。

除专利保护以外,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保护等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医药保护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就著作权保护而言,其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它保护的是某一观点的创造性表达而非该观点本身,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医药知识本身难以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只有同它相关的创造性表达例如包含有介绍某一传统医药知识的文章,或是有创造性的传统药品使用说明等具体载体才能获得著作权保护。

就商标制度而言,其最基本作用在于区分相关商品与服务提供者,以实现避免误导消费者之目的。所以,它从根本上保护的是某一标志,因此传统医药本身不是商标保护的对象。即使如此,退一步说,事实上一大部分传统医药目前仅仅作为传统社区居民的日常必需品而尚未进入商业领域,尚未给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这部分未成为“商品”的传统医药从根本上即无法为商标制度所保护。这种非商业性,或者说非经济性,也成为传统医药利用商业秘密获得保护的阻碍。

最后,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针对的是已享有一定商业信誉的某地区的产品,例如苏格兰威士忌,又如我国地西湖龙井、嘉善黄酒等产品,因此非商业性特征在此处依然是个阻碍。此外,即便是一些已被商业化的传统医药也难以保证其同上述举例产品那般享有足够的商业信誉而获得此类保护②。

因此,基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医药保护的局限性,专门保护的必要性得到了认可。一类专门保护的形式是利用专门措施完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另一类则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专门制度,就二者的适用问题,笔者在下文进行探究。

专门保护方式之一:利用专门措施完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

对于传统医药而言,专利保护较为关键,且限于文章篇幅,本文主要就引入三项专门措施来完善现有专利制度进行分析。

文献化管理。文献化管理是指将传统医药编制成数据库,以此作为传统医药为土著和传统社区居民所有的证据。将此措施应用于专利制度中,使相关传统医药知识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方便专利审查,从而能有效阻却利用该知识研制的药物达成新颖性与创造性条件。此做法的现有典范是印度被称为“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的传统知识数据库。

然而,此措施有其局限性。首先,因语言多样性的存在,传统医药知识往往通过传统或民族语言进行口头表述,对其用科学统一的语言进行准确描述以实现文献编制存在实践性难度。其次,有观点质疑,文件化会导致传统医药知识的盗用、侵占情形愈发严重。支撑该质疑观点的理由具体说来包括两个:

第一,若文献编制未获得传统社区居民的事先知情同意,此项工作本身即可被视为侵占的一种③。

第二,文献化会令编制于开放数据库中的传统医药知识直接地为公众所知悉,这同时意味着,它反而给盗用行为提供了便利。

另外,建立数据库本身或许实质上即是对传统医药所有人权利的一种剥夺。原因在于,真正对数据库内容享有权利的是建立相关数据库或是为建立数据库作出实质性投资的主体,这无论在通过著作权保护汇编作品的国家(如我国),还是在设有专门数据库权利的法律体系中(如欧盟)皆是如此④。最后,甚至还存在建立数据库对专利审查究竟是否可发挥作用的质疑。质疑者认为,同一内涵的表达与描述往往可以不是唯一的,也就是说,专利审查员可能会误认为事实上与某一传统医药知识相关的专利说明书的表述与该传统医药无关,进而确认其新颖性⑤。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便文献化管理这一措施被大量建议引入我国的传统医药保护机制中,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依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来源披露及事先知情同意原则。该原则是指专利申请人需要详尽地公开与其专利申请相关的传统医药知识来源地信息,同时,他还需获得该传统医药所有国的相关机构的许可文件。毫无疑问,引入该原则对于加强传统医药所有者的控制权将是直接有效的。

然而,引入这项措施亦存在现实阻碍。多数文献中建议,应将其作为一项专利申请时对申请人的强制性要求,但本文赞同该建议的合理性有待分析的观点,理由在于:

目前将其作为专利申请者的义务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规定是不相一致的⑥。

首先,根据TRIPs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目前获得专利的实质性条件只有三项,即“具有新颖性、涉及发明性的步骤,并可进行工业应用”,当中并无与“来源披露及实现知情同意原则”相关的实质性要求。

其次,TRIPs第二十九条指出发明所被要求的公开程度是能“使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该项发明”,因此,该措施中的来源地公开要求对于实现该目的显然不是必要的。尽管WTO成员国可以增加相关程序要求以作为获得专利的条件,但根据TRIPs第六十二条的内容,这些程序也应当和TRIPs保持一致。所以,若要将此措施作为获得专利的强制性条件,TRIPs就意味着需要修改,然后显然这种修改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惠益共享。该措施指传统医药的商业性开发利用者需要提供给传统医药原所有者公平合理的惠益分享。通过在专利制度中增加该项要求,原所有者为传统医药形成与发展所做的贡献自然得到了认可与补偿。

然而,引入该举措前,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首先还是因一部分传统医药所有权不明确而导致惠益分享主体不明的问题。有建议认为,习惯法在继承方面的实践在此处可以发挥作用。然而本文认为,利用习惯法的局限性依旧无法完全避免。举个例子来说,某些习惯法做法可能给妇女带来不公,因为在一些土著与传统社区中,妇女由于其传统地位低下的缘故,至今仍无法拥有所有权,若依此为基础,她们也就无法分享到惠益⑦。

除此问题外,若将提供一份惠益分享契约作为专利申请人提交申请时的一项义务,依然会同引入来源披露及事先知情同意原则一样造成与TRIPs内容的冲突,因此惠益分享与专利制度的具体融合方式需要我们更多思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利用专门措施使专利制度在传统医药保护方面有所完善是可行且有益的,然而每一措施的局限性及其引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都是实实在在存在并不容忽视的。事实上,即便通过引入上述措施,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传统医药保护的一些固有障碍依然无法消除。因此,关于建立一个独立的专门保护制度的问题值得探讨。

专门保护方式之二:建立独立的专门保护制度

此部分中,笔者将通过介绍泰国现有的传统泰药专门保护制度以及另一种补偿性责任机制来分析采用该方式的利弊与可行性。

制度模式介绍。泰国模式:划分传统医药配方以区分管理。泰国传统医药智力法案的颁布为传统泰药的保护在该国建立了专门制度。该制度中,传统泰药处方被划分为三大类进行区分管理。

第一类为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配方,即“国家处方”,为国家所有,对其进行商业化利用需政府批准。第二类“私人处方”为登记过的所有者所专有,其在一定期限内(权利人终身加死亡后五十年内)对该处方排他性地所有。第三类“普通处方”指那些已被广为知晓的配方,可以被任何人所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中制度体系下,任何一类处方对传统治疗者的个人使用都是不加限制的。这种在保护传统医药的同时不会给传统治疗者带来个人使用阻碍的做法对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十分有益,值得我国借鉴。

此种分类保护模式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优点在于其利于平衡国家、私人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借鉴此种旨在实现利益平衡的管理模式,我国可以将此利益平衡的特点其同上文分析过的文献化管理措施相结合,分别建立传统医药的公开数据库和秘密数据库,进而根据不同传统医药的不同公开程度、外界知晓程度,将其分别编入不同数据库中,以平衡私益和公益。然而,在不同配方之间实现准确划分本身就是项繁杂的工作,这是我们在实现这种设想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此外,针对第二类“私人处方”的排他性所有权,争议也相对较多。有质疑者指出,对处于土著社会或是传统社区的传统医药所有者而言,即便拥有此种排他性权利,他们也会因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所限而难以有效地掌控、行使其权利⑧,所以很难保证这种排他性所有权对他们来说最终不会流于形式名存实亡。除该质疑外,笔者认为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排他性所有权的存在对第三方接触、利用某一传统医药形成了阻碍,这事实上会给传统医药的进一步存续与创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一限制接触的措施对于社会整体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不利的。

补偿性责任机制。考虑到有不少传统医药事实上已进入公有领域,被广泛知晓与大量使用,原所有者已很难或是已不可能对其进行控制,再考虑到上文泰国模式中排他性所有权的几种局限,赋予传统医药所有者一种补偿性责任权利,使他们获得商业性利用主体给予的补偿性报酬,似乎能带给其更为切实的利益。有建议认为,这种补偿性责任权利可以被称作“传统知识产权权利”,传统医药所有者是该权利的一类权利人。为了获得补偿性支付,每一位权利人都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当然他人可对该登记提出异议⑨。

此机制因其减少了第三人接触传统医药的障碍,将有助于增加对传统医药的商业性投资,从而也将促进其发展创新。事实上,这种补偿性责任机制完全可以作为利用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或是采取其他任何专门性保护方式来保护传统医药的一种兜底性补充机制,当其他机制局限性显露时,此制度可给予传统医药所有者更充分的保障。不过,要建立此制度,权利人的登记工作必定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挑战,这种成本的付出也是我们所无法忽视的。

在分别介绍及分析了上述两种制度的利弊之后,笔者认为在得出是否应建立一个独立制度的最终结论前,还需要从一些更宏观、普遍的角度对该措施进行利弊评析。

独立的专门制度的普遍性利弊分析。优点。首先,最显著的优点自然是能为传统医药提供更富针对性且全面的保护。现有的各项知识产权制度所能提供的保护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空隙,即便利用相关专门措施对其加以完善,传统医药因其区别于现代知识产权权利的特征依然无法完全被覆盖进现代知识产权体系中。独立的专门制度,如同泰国的传统泰药保护实践那般,将直接针对我国传统医药保护而建立,自然解决了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局限性的问题。

其次,从人权保护的角度来说,一个专门保护的制度对于保障传统医药所有者的尊严是有利的。这同《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宣言》的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关于承认土著居民对其所拥有的传统知识的权利是相一致的。传统社区居民,作为传统医药的原所有者,世代在其日常劳作、生活中不断发现、发明、发展了我们今日所见所享的传统医药,为传统医药的产生、存续与完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以一个专门的制度去保护他们的这份“成果”,承认并保障他们作为传统医药所有人该有的地位与权利,自然是对他们的尊严最大的肯定与尊重。

缺陷。第一,是专门保护制度域外效力有限的问题。目前为止,基于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传统知识的多样性,考虑到各自不同的国情或是社会发展状况,已在实施的外国专门保护制度效力都仅限于其本国或者本法域范围内。这意味着,一个专门制度往往只是其所在地区的独特保护方式,而无特定法域以外的效力。这种各国各地区专门保护制度多样化的局面似乎将令全球传统医药的保护局面愈发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为各国所普遍认可的更为统一的保护机制。因此,若我国建立了专门保护制度,目前来说,其域外的效力也将是极为有限的。而与此同时,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是,我国的传统医药面临的盗用、侵占等冲击大量地来自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冲击与权利的侵害是没有国界限制的。与我国传统医药相关的产品频频在他国领域内被授予知识产权权利,这种现实的矛盾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所以,在一个传统知识的国际性保护框架、体系明朗以前,建立国内的专门制度似乎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第二,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建设成本过高。诸多成本中,最高的付出成本当然是时间成本,包括了起草新规定的时间,建立新的机构来负责执行的时间以及普及这些新规定的时间等。在所有这些时间终究过去前,在上述这些将花费大量时间去达成的目标最终实现以前,这个较为漫长的“空档期”,我国的传统医药保护力度应如何得以保障是我们不得不提前考虑及计划的现实问题。此外,金钱成本当然也不容小觑。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便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专门保护制度,改变、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需要就不复存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具体说来,独立的专门制度得以运行的同时,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并不会失效,针对与传统医药相关的客体就有两个平行的规制体系了。设想一下,某传统医药因专门制度而受到保护的同时,却依然可被他人在未获许可利用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产权权利,且其原所有人无法得到任何承认与补偿,这两种情形并存的局面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调整、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最终使各法律体系之间实现协调统一是必须的。

结论

一个独立的专门保护制度对于实现我国传统医药的更直接且全面保护是有必要的,然而它绝非是完美的解决方法,尤其在国际层面一致认可的框架尚处于商议阶段时,国内的专门制度可能会因最终缺乏国际认可而使其有效性打折。加上时间、金钱成本等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因素,当前在我国国内建立这样一个制度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国际性的相关文件或体系框架最终呈现以前,借鉴、利用一些专门性的措施来完善当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依然是相对稳妥有效的增强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毕竟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当前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国际上一致性已相对较强。更何况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在此方面的缺陷是客观存在而无法回避的,这种完善本身就是有必要的。不过这些专门性措施的具体引入方式需要仔细定夺以尽可能减少其局限性。

(作者单位:爱丁堡大学法学院)

【注释】

①Zhang X.R.: "Traditional medicine: its importance and protection", Sophia T. & Promila K.,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2004, pp.23~26.

②Singhal 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Practice, 2008, 3(11), pp.732~738.

③WIPO. Background Brief No.9: Docu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ons.

④Waelde, C., Laurie, G., Brown, A., Kheria, S. & Cornwell, J.: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p.210.

⑤Dutfield, G.: Intellectual property, biogenetic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Routledge, 2010, p.115.

⑥Curci, J.: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 international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p.113.

⑦Forsyth, M.: "How Can Traditional Knowledge Best Be Regulated: Comparing a Proprietary Rights Approach with a Regulatory Toolbox Approach",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2013, 25(1), pp.1~31.

⑧Kapczynski, G. K. A.: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a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New York: Zone Books, 2010, p248.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卫生统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5-01

1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浪潮的不断涌进,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医疗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而在医院的竞争当中,无疑其核心竞争力来源是医院的管理水平,在现代管理学中,统计数据又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管理者及时把握医院动态发展的有利武器,数据的质量对于管理层的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轻则影响医疗事务的一般处理,影响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重则可以导致医院反馈给上级卫生部门的信息失信,后果不言而喻。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医院的统计数据质量无法保证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医院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作为现代医院管理者,应该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发挥统计工作对于医院决策的依据作用以适应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

2影响医院卫生统计质量的因素

2.1医院统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不理想:医院的统计我们姑且称之为卫生统计,这是一项有别于常规统计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其复杂程度高且其中蕴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是随意一个统计学出身的专业人才就可以胜任,它要求从事医院统计工作人员既要掌握统计知识,又要熟悉医疗知识。而在目前医院统计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医生老护士从临床岗位上对下来的,他们对于医疗工作或有心得,但对于统计工作只有经验而无专业知识,另外一些则是医院从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从业人员,统计学的知识聊熟于胸,但对于医疗活动的特点则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熟悉认知期。这些医院的统计工作者都有着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缺少系统而全面的卫生统计知识,这就必然医院的统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1]

2.2数据采集报送系统的问题:医院统计数据质量还受到数据采集送报系统自身的影响,这包含硬件、程序、网络安全等诸多因素。例如采用HIS系统的医院,其住院费用只有录入最小单位一员时才能通过,操作时要是全部报送一元,则能明显提高报送率;再如医院应用的系统各项收费比例,如门诊收入中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手术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挂号收入等等,其实际情况录入则很难通过,于是一般都会自行分配各项收入比例,这种系统的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

2.3网络覆盖面不够:大部分医院的网络系统还很封闭,基本是各个科室的局域网都是独立的,导致资源很难共享,统计数据的收集要亲自到各个科室去调集,这样一则效率不高,二则加重了统计工作者的负担和出错几率,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机械的人力工作应该用覆盖整个医院的局域网取而代之。

3提高医院卫生统计质量的有效对策

3.1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复杂性、多学科性、广泛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交织是卫生统计的特点,这就要求卫生统计人员要有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多与其他医院的同行交流心得,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将医学知识和统计知识还有管理知识综合运用,这方面可以由医院定时定点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但其主要还是要靠工作人员自身的投入,主动充实自己,全面提高业务层次,了解本专业的新动态、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3.2选择实用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医院统计信息系统:医院统计信息系统的运用在我国目前阶段来讲还不是很成熟,其多以部门开发为主进行,设计思路没有统一的标准,系统后续服务虽有保证但大多数很不及时,这就导致医院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很困难。目前主流的医院统计系统主要还是以各个医疗指标为核心在运行,其实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前文亦多有分析到,信息系统产生的大量全面的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数据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笔者认为,要提高医院统计数据的质量,在统计系统的选择这一块的原则是:让软件系统来适应调查制度,而不是制度来适应软件。要在系统开发之初就严格参照调查制度来进行,保证其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3.3提高网络覆盖面: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网络的连接,不仅仅是统计上面有要求,其在各部门、个科室间的资源共享才是真正的有益于医院整体的前行。当然,卫生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亦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住院部、门诊和统计室建立网络连接,那么当统计室需要这些部门数据,就可在网上直接获得,不必人员亲自到各部门收取;再如,某个部门的医生要了解本院或本科室医疗情况,就直接在本科室即可查得到。网络覆盖的程度很大意义上来讲是医院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程度,是工作效率的开发程度。[3]

4结语

统计之于任何管理的作用都是起决定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无法否认医疗市场无论从原材料、科技设备、耗材等等方面都有着或明或暗的竞争,医院管理层面对的信息亦日益增多,又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整个医院的有用信息及其趋势,并在繁复的信息中做出最正确的抉择,这就必须保证有完整高效的卫生统计部门。而作为医院的统计工作者,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保证数据的及时采集,合理监控数据的采集质量,运用医院综合效益指标,对医院的整体发展及各个部门、科室的运行状况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思路方法,及时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一所医院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知识含量的多少、技术水平的高低、机器设备的先进与否,还有一些软指标如医院的信誉度、医德医风建设等,都与医院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也应结合这些因素,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资料,作出最客观、高效、准确的卫生统计。

参考文献

[1]梁芳.浅谈如何确保卫生统计数据质量[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3篇

1让预防医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和临床学科有所不同,而往往护理专业的学生重视的是临床,认为预防医学只是副科不重要。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连,我们的衣食住行,包括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空气、水等物质都与预防医学的知识相关。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

2让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的模式下,对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是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在临床上护理病人,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贯输预防为主的思想,在发病前,发病时,甚至发病后期都要做好预防措施,阻止延缓疾病的发展,不仅在临床上能为病人减轻痛苦,也能为健康人提供预防疾病、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让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讲述疾病的三级预防、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卫生等这些章节,使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中更具实用性。

3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由于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水平较低,传统的口述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而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让学生们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比如,讲环境与健康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再自己阐述与疾病的关系,这样他们可能会发现这些现象就在身边,而更加注意要保护环境;讲劳动与职业卫生时,先让学生们向已经就业的亲戚朋友咨询有关工作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总结劳动过程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再联想到以后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会有哪些危险因素存在;讲食品卫生时,采取进入社区调查的方式,初步调查某个社区居民的营养状况等等。这些内容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会学得更主动、更愉快。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由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学科的性质有所不同,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一味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相对很差,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4.1问题引导是比较常用的教授方式,在上课前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带着问题在随之的讲授之中找到答案。在讲授中,也可插入新的问题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有一个寻找、学习知识的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2案例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本来就是一门拥有大众知识的学科,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科贴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学习更有乐趣。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 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医院是一个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介于行政与全额事业单位、企业会计制度的中间,其从事财务的医院会计人员理所当然接受会计继续教育。医院会计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在医院的经济管理,账务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医院的医疗专业性强,医院会计的专业性往往被边缘化,当作一般行政后勤人员使用,医院会计的继续教育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很快反映到医院会计业务上来,医院会计必须跟随会计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知识更新。2012年1月执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更是加快了医院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的紧迫性。

一、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财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财会人员的工作是在单位负责人领导和组织下为其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是事业发展整体环节中的重要一环,财会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因此,单位领导要充分理解并大力支持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要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时间上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安排。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要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企业发展计划结合起来,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财会人员要提高自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需要。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不学则退”的道理。要对目前经济形势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会工作的宏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社会保险、债券、股票、境外融资等新业务不断涌现,而企业环境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兼并、破产、重组、股份制、公司制等。这些新情况、新事物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反映和处理,要准确、及时地从财务上反映这些问题,财会人员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

(二)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不断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不断深入,如现金流量表、企业重组等新业务、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亟待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即使是高校毕业生,也仍有必要接受持续不断的终身教育。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投入,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更新知识,才能不落伍。因此,在岗的财会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在热爱的会计事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主管部门认识不足。由于卫生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对象为医疗机构,主要关注点在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安全,对医院会计少有要求。卫生局规划账务工作的核心也是抓规划,医院能按时上交报表已经完成了必备任务,继续教育可有可无。财政部门对医院的继续教育停留在每两年一次的会计证年审上。由于会计人员群体庞大,财政部门很难针对医院特点对医院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原则上由当地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场所和师资队伍的组成由财政部门指定,但因财力、会计人员队伍庞大等问题,导致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形同虚设,当地财政部门也没有精力管理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二)医院内部重视不够。医院是一个特殊行业,医务工作者是医院的主体,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其它人员统称为行政后勤人员。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地位,医院在考虑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时往往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社会资源,对医疗人力资源的投资和长远规划费尽心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未列入日常再教育计划,这是与医疗行业的特殊属性分不开的。在医院内部,医院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是医务科。医务科主要抓的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单位培训、请专家教授来讲课、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在职学历培训等多种方式,完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可对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医务科则解释为应由相关财政部门负责,因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与医疗卫生业务没有联系。医院管理者的态度,使会计人员对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政策产生了怀疑,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三)会计人员安于现状。医院会计来源复杂,认为现有知识足以承担日常工作,对于一些新知识,新内容采取自学,请教主管人员即可完成,没有更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紧迫性。为应付会计证年检进行的继续教育也是能躲就躲,不上课,少上课,应付考试等现象比较普遍,使强制性的继续教育也变成例行公事,流于形式。医院会计人员晋升职称时,在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方面不做要求,只是在考试是否通过、计算机、外语、论文4方面作了硬性规定,这势必让医院会计人员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继续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种状况长期延续,会导致医院会计人员对新知识、新业务不去钻研,业务能力停滞不前。

三、对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建议

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客观上需要医院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会计人员目前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财务的管理职能日渐突出,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

(一)财政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各地财政部门应按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化服务,注重质量,主动承担起本辖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任务。对培训的师资、场地等问题,由当地政府协调,财政部门承办,卫生主管局的财务部门配合,及时有效地完成对医院会计人员每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部门所列支的卫生经费预算支出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卫生系统从事财务的医院会计人员,按职称、类别分期分批培训。着重培养高层次医院会计人才,加强会计综合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医院会计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联合,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完成每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是医院会计人员的晋升、晋职的前提条件。财政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要不断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以多种形式完善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关规定,避免医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二)对医院来说,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医院管理部门要做好以下事情:

1.改变认识误区,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医院管理层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方面存在误区,认为会计人员不能为医院创收,没有必要消耗医院的资金进行继续教育学习,现有的知识完全可以胜任医院的会计工作。因此,医院没能把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列入医院的考核制度,忽略了他们的后期学习。

按照国家规定,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所以,医院的管理者应当把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去,出面协调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为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提供条件。

2.引进奖励机制,健全会计考评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目标考核,鼓励会计人员献计献策,对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按规定奖励。

3.以多种形式,如会计课程方面的教学、会计案例分析教学、会计实例演示、会计问题讨论、会计多媒体教学、会计方面的研讨会、会计理论实践方面的座谈会、会计操作实践交流会、会计专题讲座等,改善会计培训方式,拓宽会计培训渠道,完成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

医院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会计群体的继续教育必须面临新的形势。强化医院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对医院的未来规划以及融资、投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医院要提高认识,会计人员更要克服惰性,跟上医疗改革的步伐,而最重要的还是医院的会计管理者制定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会计继续教育方法,让会计人员具有学习的动力,才能避免走形式,达到提高素质、更新知识、服务医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3

[2]汪榜江.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1):69

[3]刘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11):52

[4]王秀安.论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 J ]. 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2) : 13 - 151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5篇

一是编印健教资料,推广健教处方。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健康教育资料取阅处,每天免费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处方、和各种健教资料。各病区设置健康教育资料取阅处,供患者免费取阅,科室还根据患者需求不断更新内容,满足患者需要。

二是推行全员健康教育。中医医院要将健康教育咨询融入日常诊疗工作中,在工作时要及时充分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须密切配合,利用查房、巡视病房、护理等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适时向患者传授中医药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知识,并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

三是开展健教大课堂,推行重点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大课堂是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践中,由医务、科教、防保等科室牵头负责,精心选派各科专家主讲。2012年,我院就举办各种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义诊活动和健康讲座19场次,听众达四万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6000余份。走访社区居民近700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发放“居民优惠就诊卡”1300份,取得了良好效果。

2拓展形式

构建立体化健教网络在实践中,我院创新运用当地报刊、电视、电台和院内电子显示网络、健康教育橱窗等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健教宣传网络。

一是在门珍及病区,因地制宜地设立内容丰富、科学实用与转业业务相应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专栏,除介绍中医药基本知识、诊治原理外,还普及药食同源、治未病等与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知识、方法和养生保健理念,并确保适用性和安全性,取得了实效。

二是利用内部有线电视网络,在大堂、病区、门诊候诊区及输液观察室等处每天播放中医药健康养生讲座。截止目前已播出400余集,使健康教育宣传在全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受到患者及家属好评。

三是为了推动健康教育宣传向纵深推进,在襄阳主流媒体———《襄阳晚报》开办了“中医中药”专版,与襄阳电视台合办了“中医与健康”专题电视栏目。此外,还利用社团报刊,如《襄阳老龄》、《城市客运报》、《主流生活》杂志及院报———《襄阳中医》等,多角度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引起社会和百姓的广泛关注。

3强化硬件建设

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环境是开展健康教育和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良好载体。近年来,我院着力将健康教育工作与中医药科普宣传相结合,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医院在房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上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文化,努力塑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外部健康教育环境。医院在门诊楼开设了“国医堂”和“治未病”门诊,由近40位部级和省市级知名中医专家轮流坐堂应诊。近年来,还不定期引进省内外知名中医专家前来交流、坐诊,运用中医四诊手法为患者一对一把脉问诊,并传授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受到普遍欢迎。

为改善医院内部环境,我院采用仿古木刻、浮雕、画框等多种形式,在门诊大厅和住院楼制作了四季养生知识和古代名中医浮雕文化墙,在门诊和病区内张贴充满温馨和谐,体现人性化关怀的宣传标语和中医药文化对联,并将名医故事、中医故事、中医药科普知识等内容融入文化装饰中,营造出了浓厚的健康宣教和中医药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感受、认同和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健康教育效果,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6篇

一、结合医学专业案例的意义

针对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应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特点,即是结合其所学医学专业,在课程的讲解中加入医学专业案例,更容易打开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兴趣的大门,更容易因与自身专业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更加关注和深入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课程中结合医学专业案例,在教学上具有以下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距离

很多大学生一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名,从内心第一感觉就是排斥,因为觉得这门课程就是老师讲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理论和离他们遥远的法律知识。如果讲授的第一堂课,就能从他们感兴趣的医学案例入手,往往能激发学生往下听课的兴趣,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个能与他们亲近、更能从他们学习角度考虑的好老师。

2.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内容理解

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理论是晦涩的,像是一幅黑白画,如果加入适当的法律案例讲解,如同在黑白画上涂上鲜艳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比如我们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律两者关系时,可以引用安乐死这个案例来阐述和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古代,医生就把“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等作为职业的最高追求,体现了医生对生命的关爱、仁爱,对患者的真诚关爱之情,基于此,医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以什么手段都不能结束任何人的生命。但是当面对很多患者遭受炼狱式病痛折磨,求生不能,欲死不得时;当面对患者家属殷切恳求希望家人走得安详,早点脱离痛苦时,在恳求的家属看来医生无动于衷,也是不人道,有悖于医生职业道德的,他们认为现代医生职责不仅在于“挽救生命”,还在于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减轻或免除病人的痛苦。一些国家认为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对安乐死立法对其合法化。与此相反,一些国家法律认为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去决定患者的生与死,即使医生在道义上想帮助患者缩短其疼痛实施安乐死,也认定为故意杀人罪。2015年1月,我国安徽一岁男童严重脑损伤,父母看着勉强维持生命的儿子痛不欲生,含泪请求为孩子实施“安乐死”,但是再大的痛苦,再毅然的绝决,却不能突破我国法律的“”,因为我国刑法对于安乐死的态度是:不支持积极的安乐死,所谓积极的安乐死是指对他人进行注射药物使他人死亡减轻痛苦,即便是已经取得当事人本人及其亲属的同意也是违法,构成故意杀人罪。当道德和法律发生冲突时,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应该如何取舍,情与法的天平应该向何处倾斜?对于这个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积极地思考,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这个课程内容学习地更为透彻。

3.吸引学生关注,提高教学效率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时结合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医学案例,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能从自身角色出发去思考这个案例问题,如果其是这个医学案例的医生或护士,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才不引起医疗纠纷,更好地维护医患关系等。更能让学生拥有主动积极去学习了解这门课程内容的主人翁精神,更能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深刻记住该知识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二、讲授医学专业案例的准备要略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个称职的教师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真正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被动、死板地接受所学内容。所以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前应注意:

1.做到心里有数,统筹帷幄

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学基本原理时候,应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内容仅达到理解程度;哪些内容结合案例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哪些案例适合学生讨论,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等,这些讲授的内容都应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结构框架,做到统筹帷幄,才能更得心应手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2.精心挑选案例,直击要害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了解透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挑选不仅要适合中医院校大学生而且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思考该案例要阐述的核心和关键点是不是围绕该教学内容,能不能把该教学内容讲透,更简单明了化,能否起到抽丝拨茧、鞭辟入里的作用。

3.不断更新理念,迎合时代

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理念和知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更新的知识和理念。所以在备课和制作课件上都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特别关注医学事件和案例。制作课件上融入让学生感兴趣的动漫画,通过生动的动漫画能形象地展示一个案例,充分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更生动透彻地阐明该知识点。

三、讲授医学专业案例应注意问题

1.教材内容为本,医学专业案例为辅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有步骤、有计划、系统地为学生传授该课程知识,如同在学生头脑里搭建知识的房屋,每一块砖如同是该课程内容的每一节,每一面墙如同是该课程内容的每一章,通过每一节的慢慢累积搭建成具有框架结构的知识房屋。如果脱离教材内容为基础,则只能是在沙中作画,毫无框架,知识零散、杂乱无章。

2.案例分析层层剥丝,由浅入深

需要讲解的案例如同是包裹很紧的蚕茧,如果整个丢给学生,学生根本不了解蚕壳里面装有什么,只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讲解,层层深入地剖析,才能看见里面最实质的核心,才能更深入、透彻地讲清楚需要讲解的内容。

3.教学内容和案例相互紧扣,相依相伴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概论;教材建设;非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05-02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中医药院校新兴专业应运而生,如我校陆续开设了公共管理、医院管理、法学、医学英语等非医学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目标并非是医护人员,但毕业后的工作大多数都与医疗相关,这就要求该类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学知识背景[1]。因此,在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开设了一些概论类中医课程,使该类专业学生在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中医学知识。《中医学基础概论》为我校针对这些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四门基础课整合而成,分上下两部。该课程建设的目标,即通过合理精选内容教学,组织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等,为非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结构较为完整、合理的中医学知识框架,使其能够利用有限的课时达到对中医学基础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以后工作有所裨益。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课程的具体化[2]。目前所使用的《中医学基础概论》教材,是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四门基础课的内容组合而成,编制时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删除了一些重复的部分,但四门课程基本还保留原课程的基本框架结构。但由于篇幅所限,很多篇章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缩写,使得该教材成了四门基础课的缩写版,这就造成了该门课程知识点繁多,内容庞杂,几乎涵盖了四门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数有限,讲课时教师不能缩减授课内容,对于很多知识点只能点到为止,无时间深入展开。对于学生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既要理解和掌握大量生疏拗口的术语,又要了解或掌握各种中医理论的内涵、特点、功能等,加之老师没有时间就一些难点进行深入分析,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到困难吃力,并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根据非医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结合非医专业的实际需要,组织编制更为适合的教学大纲和修订特色教材,成为非医专业中医学基础概论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该课程开设已近十年,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思索,对该课程在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

一、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的思维逻辑关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关于诊断与治疗操作规范的四大要素,也是贯穿应用中医理论、诊法、治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思维方法,体现了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学基础概论》包含的中医学最重要的四门基础课程,也正是理、法、方、药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建议打破原有四门课程的界限,将所有知识点重新整合,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的思维逻辑关系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注重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得整本教材的内容沿着一条主线贯穿下来,显现中医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相互关联性。具体讲,可在总论中重点介绍中医学的特色,以及中医临证的特殊思维方法,然后按照: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学说,法――中医的特色诊法和辩证论治方法,方――体现治法的经典方剂,药――构成方剂的常用药物,组织归纳全书内容。在编写过程中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与主线关联度不大的内容该删除的就删除,该简单介绍就简单,对于一些核心的理论与知识点,尽量详尽介绍,但也要考虑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论述要通俗易懂,不要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加强不同课程知识点的融合,体现整体优势

在确定整本教材主线的情况下,我们要反复琢磨教材内容,对涉及的四门基础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和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对具体知识点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合理比例,将相邻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糅合在一起。中医学理论自成一体,其各部分内容常相互佐证或互释,在论述某一基本理论时往往要涉及后面章节的内容,甚至是中药学、方剂学或其他专业课的内容,例如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部分则会涉及藏象、诊断、治则、药物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为多章节知识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但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印证关系,也为内容的整合设置了难度。因此,我们在融合相关教学内容时,应该打破以前的章节框架结构,重新梳理整合各知识点内容,每个知识点只保留核心内容,而其他相关的或外延性的内容,分散到其他相关章节。如上面提到的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部分,可以从阴阳五行学说中删除,而在藏象、诊断、治则等章节编写中,体现该学说对各部分的指导作用。如此整合不仅可以避免各章节之间内容的重复,简化教学内容,而且加强了相关章节之间的联系,显示了中医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相互关联性,也使教学实施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三、把握中医学的精髓,凸显中医学思维方式

中医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至今仍以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独立于世界传统医学之林。中医学孕育于中国传统人文土壤之中,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明显的异质性,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较多地运用哲学思辩,甚至直接借用哲学原理阐述医学现象。因此作为中医学概论课程,不仅仅在于给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学自身的思维方式,自觉运用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看待生命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和把握中医学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精髓。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中要彰显中医学的学术特征,在不同章节内容设计时,注意渗透中医“天人相应”、“阴阳五行”、“辩证论治”等基本观点,注重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引用,使得全书显示出浓郁的中医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受到独特的中医文化、中医思维等熏陶,最终能够感悟中医,喜欢中医。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非医学专业《中医学基础概论》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在教材编写和教案制定上进行探索和改革,从非医学专业的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中医学独特的思维逻辑关系,精练浓缩中医学基础知识,优化知识框架结构,编写一本高度融合的、专门针对非医学专业的综合性中医教材,将有利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获得良好的中医学背景知识,对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8篇

出于对医药的好奇与兴趣,张晓瑜在高考志愿单上填报了中国海洋大学药学专业,怀揣对药品研发的懵懂憧憬,他如愿以偿走进了药学圣殿,设想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医药科研工作者。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神奇的,大学三年级时,张晓瑜和当时的女朋友也是他现在的妻子相遇相识。据张晓瑜说,他的妻子本科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在她的引导下,他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朝阳行业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同时国内对医药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如果拥有药学专业和法律专业的复合背景,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经过深入调研和慎重考虑之后,当身边其他同学都忙着报考药学专业研究生时,张晓瑜毅然选择了报考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由此跨入知识产权领域。硕士期间,他师从黄武双教授,专门研习国内外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操作实务。

毕业后,张晓瑜进入国内知名医药企业江苏豪森药业集团工作,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到与自身相契合的知识产权工作平台当中。自加入江苏豪森药业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至今,张晓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风险预警与专利诉讼应对等工作的实战经验,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布局与管理制度,使豪森知识产权拥有量和PCT国际申请量均迅速提升,目前已为公司累计申请医药发明专利近400项,PCT国际专利60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110余项,获得欧美日等国外专利授权近80项,豪森药业集团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如今名列医药行业前茅,足以彰显张晓瑜为民族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夯基础 建体系

初入豪森,张晓瑜在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之路上也是历经磨练,从流程、费用、项目到各种实务工作都做过。他坦言,那段时间虽然工作压力比较大,但确是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让他深刻明白医药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阶段。

作为民族医药企业,豪森在研制创新药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哪怕再重磅的药物也无法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深谙这一道理的张晓瑜意识到搭建豪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于是他在2014年升任专利部部长之后,在总结豪森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着力搭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体系的构建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需要张晓瑜全面了解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核心业务,而且他要对豪森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从策划到最终实施和改进的每一个环节,张晓瑜亲力亲为,负责组织架构的设计、协助管理层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梳理各部门关键知识产权业务及管控节点、协作流程的商议、业务部门的协调、体系文件的审核以及体系运行时各部门的考核等工作。经过了近两年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PDCA循环过程,最终在2015年底完成了整个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搭建,其中包含31份制度管理文件,涉及公司十几个业务部门,70余类中间记录文件,并且这一体系在2016年5月经过第三方现场审核顺利通过国标认证。

张晓瑜介绍说,该体系的特色是立足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环境,结合豪森“仿创结合”与“国际化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的特殊性建立起来的一套符合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该体系涉及公司的职能部门比较广泛,包括研发、市场、法务、信息和内控等部门,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通过该体系串联了公司各事业部、各部门的知识产权协作关系。足以想象他在其中花费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精力。豪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确实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豪森的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明显提升,专利布局的策略应用更为广泛,专利申请数量比制度实施前提升了近一倍,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机制也得到有效实施,提升了产品的研发效率,降低了项目开发的侵权风险。

迎诉讼 防风险

为豪森搭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之外,张晓瑜还主动迎击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挑战,多次成功应对跨国药企发起的重大知识产权诉讼,化解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相关案件在医药知识产权领域起到重要影响。

他曾多次作为委托人或V讼人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高院、广州中院等代表豪森出庭,目前已成功无效5项跨国医药巨头的核心专利障碍,其中“胃肠基质肿瘤的治疗”(即“格列卫”案)发明专利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评选为2015年度十大无效案例。其的“氟维司群案” 也是豪森成功扫除药品研发中核心专利障碍的典型案例,在此次诉讼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首次引入技术调查官,成为国内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的重要里程牌事件。

此外,张晓瑜为有效清除企业医药项目研发的知识产权风险,还多次代表豪森针对原研药企布局的核心专利障碍主动发起专利无效挑战,并取得成功,使公司产品能够顺利提前上市,也促进了国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实现了国内医药企业从被动应战到主动挑战的成功转变,增强了公司对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信息的运用能力。

在工作中,张晓瑜向来乐于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他认为,医药领域本身就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洞察先机、把握机遇,谁就能从竞争中优先胜出。而主动出击的做事风格能够使他用最直接的程序来消除或明确法律风险,从而有效避免企业产品面临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价值收益。因此,他不畏迎接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之路上的一切挑战。如他所言,挑战的存在是自己当初迈入这个行业所预见和期待的,也是能真正体现知识产权工作价值的重要方面,而他愿意从事这样有挑战性的事业。

申专利 创联盟

在豪森,张晓瑜的主要工作是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成果,但他不仅是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人,还拥有职务发明人的身份。他先后申请了7项国内发明专利,其中4项获得授权,这几项专利主要涉及公司几个产品的药物制剂、新晶型及制备工艺方面的发明专利。在参与发明的过程中,他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背景检索,梳理了技术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并与技术人员共同讨论相关专利技术的开发思路,提供了开发建议,并利用空余时间在实验室与技术负责人一起商讨技术的改进方案,最终这几项技术顺利开发成功。而张晓瑜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研究发明的乐趣,并从中感受到在其他工作中无法体会的另一种成就感。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药房;药房管理

门诊药房直接为患者和临床科室服务,是药师与医生、患者沟通的重要途径。药房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形象,所以做好门诊药房的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重要环节之一,本人就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药房管理做一探讨,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药品管理

1.1 药品入库[1] 医院采购和临床使用的药品质量是否合格、过硬,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因此通过建立和完善药品入库验收程序,把好药品的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外来假劣药品流入医院的使用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①药库应根据供应商开具的销售发票及随货清单中所列药品的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剂型、数量等内容认真组织核对清点,如有不符或破损要及时做好记录,查明原因;②对毒麻药品、、放射性药品进行点收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同时在场,并逐箱验点到最小包装;③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规定有效期的药品,必须在包装上注明有效期。药库在办理入库验收时,应对药品的外包装和内包装分别进行检查;④药库在办理入库验收时,不仅要检查所购药品有无产品批号,还要核对内外包装上的批号是否一致。

1.2 药品存放 首先对门诊药房内各种药品实行科学分类,按给药途径划分为口服药区、注射药区、外用药区。然后根据其不同药理作用,在药架上定点存放,并逐个标明药品的名称、包装、规格,要求排列整齐、规范、易找。对有低温、冷藏避光等特殊要求的药品按规定存放。建立抢救药品的专柜与新、特药品的专柜。品严格按照专用处方、专用帐册、专册登记、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五专”管理,并设专用保险柜,每日交班,严格做到帐物相符。

1.3 药品发放 收方审方划价调配处方包装贴标签(患者的姓名、药名、用法、用量等)核对(处方、计算机、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数量、外观、效期等)发药(不要张冠李戴)用药指导。规范的调剂流程能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

2 药房人员素质管理

定期对药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素质培训,建立奖罚制度。门诊药房药师要做好调剂工作,就必须掌握好药学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更多的药品信息、药效、用药方法和贮存条件的知识,力求以良好的业务素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快捷优质的服务,除学习药物相关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做到不仅能管理药品,调配处方,还能准确解答用药咨询,提供药学保健. 门诊药房药剂人员不仅要求把合格的药品正确无误地发到患者手中,而且还要向患者详细说明用法、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门诊药房药师在工作岗位上接触的患者复杂,人员素质高低不一。难免在“零距离”窗口服务过程中与患者产生摩擦,当时我们无过错,患者无理取闹,不尊重我们且出言不逊时,我们应沉着冷静,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受委屈是对我们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有助于提高我们工作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某些医院还设立最佳工作岗位“委屈”奖,以鼓励工作人员。

3 加强和临床医生的联系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合并用药是常有的事[1]。然而,关于药物的相互作用,有时却被一些医生所忽视。有些药物半衰期比较长,如炎痛喜康的血浆半衰期为36~45 h。故每天服用1次/d,1片/次(20 mg)即可,最多不超过2片(40 mg)。但有的医生对此缺乏了解,而采用3片/d,2片/次的常用服法。遇到这类处方,笔者即及时将这方面知识予以介绍。还当好医生开方用药的参谋,某些药品是复方制剂,含有多种药物成份,而有的医生只知其作用与用途,对其成份、含量则了解不全,以致造成重复用药。以上这些情况时有发生,药剂人员在审方配药时,必须要认真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复用药,这对药剂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会更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医学模式也在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需要更加人性化,患者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医院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些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用爱心服务于每一位患者,改善医疗机构用药环境,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尽量减轻患者负担,使就医过程更加畅通、便捷,这样才能使患者满意,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依赖,医院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社会提供健康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我院药房经过此药房管理管理制度实施以来,服务质量有所提高,退药现象有所减少,医患矛盾几乎杜绝。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门诊服务;优质护理;导医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68-01

门诊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门诊导医护士是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导医护士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医院形象。从2010年前起,我们将优质护理理念运用于门诊导医服务中,注重服务细节,延伸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主动服务、优质服务。

1 流程再造、优化服务流程

1.1前移工作时间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缩短外地患者等待时间,我们将上午工作时间前移30分钟、下午工作时间前移60分钟。此举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树立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1.2打造一站式门诊服务在门诊大厅设立院长代表接待处,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展检验结果电话查询与化验单回邮工作。实现了导诊、分诊、检验结果查询、咨询服务、投诉接待一站式门诊服务。

1.3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开展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现场预约、复诊预约诊疗服务,最大程度缩短患者排队挂号及候诊时间。

1.4提供更多细节服务

门诊大厅为患者提供轮椅、平车、开水、针线包等便民服务措施;为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代挂号、代取药等服务;为外地患者开展医技、检验报告邮寄服务;设立两台自动查询机为患者提供医师信息、疾病知识、医药费用等查询工作。

2 优质导诊服务

2.1提升护士服务品质,倡导主动服务定期对导医护士进行礼仪服务知识学习,从站姿、坐姿、手势,与患者交流时的表情等方面进行规范培训,将酒店式服务理念应用于导诊服务;护士着淡妆上岗,服装、标识统一,实施站立式、流动式服务;推行主动服务,患者进入门诊大厅,导医护士主动迎接、问候,年老体弱者主动上前搀扶,行动不便者主动提供轮椅、平车等。用细心、爱心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照顾,让患者感到安全、放心、满意。

2.2增强护士语言沟通能力语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通过对导医护士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开展微笑服务、满意沟通。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必要时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使患者倍感信任与依赖;要理解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做到换位思考、首问负责、首诊负责、百答不厌,帮助解决在就诊中遇到的问题;科学为患者设计就诊流程、缩短患者各环节等候时间。

2.3提高护士综合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每周定期学习,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如感动式服务理念、医院文化等,提高导医护士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如发热患者诊治流程、猝死患者应急抢救演练等,使导诊护士将应急程序熟练掌握,在导诊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病情突变,能以最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及时做出准确判断,为抢救赢得最佳时机。

3 延伸优质护理内涵、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3.1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再满足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想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维护中来,因此,健康教育就成了护理工作的新领域。我们除每月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开设“孕妇学校”讲座外,导医护士每日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主动为患者进行相关药物知识、疾病知识宣传等。

3.2延伸门诊功能,将优质护理送入更多人群中

配合各种宣传日如“世界肿瘤日”、“世界糖尿病日”等活动在门诊大厅或走向街头人群中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讲座,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认识。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 启发式教学 应注意问题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兽医药理学运用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兽药的作用原理、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所以,兽医药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既是兽医药学与兽医学的桥梁,又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它涉及内容多,药品种类繁杂,系统性和整体性较差,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高,故许多学生认为兽医药理学理解难、记忆难、学习难,积极性不高。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差。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启发式教学科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自设方法,以所讲教学内容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为依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将零散、繁杂的知识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启发式教学在兽医药理学中的应用

2.1提问式启发

课堂提问是一种通过师生间的教学对话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镇痛药时,就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遇见的疼痛,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锐性疼痛和钝性疼痛的区别。通过这个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和临床应用联系起来。接着可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疼痛,从而将这门课程和生理学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复习生理学知识,为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提问不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氛围,而且为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提问不仅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氛围,同时密切知识点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将各门课程融入本门课程中,丰富课堂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对比式启发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如果仅靠学生死记硬背,则往往今天记住,明天忘掉,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将各章节知识点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记忆,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讲解拟胆碱类药物和抗胆碱类药物、拟肾上腺类药物和抗肾上腺素类药物。讲过前一种药物后,就可以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后一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药物的应用。又如讲青霉素和链霉素时,可以通过列表或者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两种药物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事半功倍。对比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使用范围很广,通过体温的升高和降低、胃肠的蠕动快与慢、激素分泌的多与少就可以很好地将药物的药理串联起来对比记忆,灵活掌握。

2.3关键点启发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理,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例如讲过泻药与止泻药物后,就可以提出泻下和止泻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根据其关键点“蠕动增强、增加渗出”提出还有哪些药物也能起到增强胃肠蠕动、泻下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泻下的作用原理,可以联系所学的高渗氯化钠溶液、拟胆碱类药物等,同时也可以将内科和传染病的一些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完善知识结构,给学生一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感受,使教学在课堂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3.启发式教学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在兽医药理教学中效果显著,但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不能毫无目的地乱启发,否则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设计启发式提问时要根据课堂氛围,合理使用启发式教学。所以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注重对教材的研究,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难点、重点,打破章节局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做到掌握透彻,融会贯通,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随心所欲地使用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性病专科;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对策

[第一作者简介]孔丽娜(1953-),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专业和医院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曹宁校,E-mail:.cn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患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强和卫生制度的改革,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纠纷呈增长趋势。我院是卫生部直属皮肤性病专科医院,1998年起我院建立了全国性病示范门诊,但是性病门诊的医患纠纷仍然不可避免。为了减少性病门诊医患纠纷的发生,我们对性病专科门诊近4年产生的医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医患纠纷形成原因

性病是以为主要传播途径,是一个与医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特殊传染病。由于性病特殊的传播途径,多数性病患者就诊时有羞怯和恐惧心理。性病专科门诊与其他科的门诊比较有其特殊性,其在诊疗过程中所发生的医疗纠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从医院管理和患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有常见以下几种原因。

1.1患者的原因

1.1.1隐瞒病史,造成医生诊疗困难,继而引起检验、收费纠纷部分患者就诊时,不能如实陈述病史,有所隐瞒,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医生根据工作经验进行必要的排除性检查时,常因患者在就诊中对一些医疗检查及术语不理解,辱骂医生,甚至还要殴打医生。有的患者就诊时,对医生开出的性病化验单嫌价钱贵,不愿接受,甚至命令医生直接开药,造成治疗错误,从而产生医患矛盾。这在转诊到性病科的患者中尤其突出,如果治疗效果不满意或欠满意,患者就会向医生提出质疑或向院方提出过分要求,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1.1.2不履行医嘱,自以为是,影响疗效,引起纠纷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按照医嘱用药,私自加大或减少药量,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都可能导致疗效差或病情进一步发展等不良后果。一些梅毒患者使用长效青霉素治疗,不遵守治疗时间,不理解当治疗间隔时间超过24小时,需要重新做青霉素皮试,认为增加了他的痛苦,引起医患纠纷。

1.1.3患者相信不正确传媒信息,对医学技术期望值过高,引起纠纷由于患者存在地区、文化程度、年龄等差异,有些患者医学知识匮乏,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也有部分患者从网络、电视、报刊、书籍和虚假医疗广告了解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误导了对疾病的认识产生歧意。还有些患者来医院前到过一些没有执业许可的诊所治疗,效果不佳,认为到正规医院就应该马上治好所患的疾病等,当患者主观的性病诊疗高期望值与现实的疗效有较大的差距时,引发医患纠纷。

1.2医院方面的原因

1.21门诊大夫忽视医患交流,致使患者用药不规范或没有获得正确治疗

个别医生接诊时,因工作忙或自认为交流清楚忽视了患者的回应,未能充分履行医疗告知义务,发生患者用药错误或者没有完成整个治疗疗程,致使疗效不佳,与医生之间发生相互埋怨、争执,导致纠纷。

1.2.2医务人员经验差异,用药习惯不同,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门诊医务人员由于门诊经验不同,在把握性病的诊断标准或治疗方案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差异,虽然都没有原则错误,但不同医生的诊治表现较大疗效差距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

1.2.3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医生违规开药或化验单个别医生顺应患者要求开的药品过多,也有个别门诊医生违规开药或化验单,增高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当患者对疗效不满意或者药物过多结余时,会认为自己花了不该花的钱,要求医院退费或免费治疗,引起纠纷。

1.2.4医生检查操作不当 个别进修男医生检查女患者时,忽视与护士配合,引起女患者或其亲属误解,产生纠纷。

1.3其他方面的原因

1.3.1虚假的包治性病广告成为纠纷导火索

社会上的各种包治性病广告给不少性病患者以“先入为主”的误解,由于多数患者没有完整的医学知识,对疾病的转归没有正确了解,对治疗过程反应和疾病治疗效果没有正确认识,引起误解纠纷。

1.3.2媒体介入的负面效应,可以加大纠纷程度

性病纠纷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这种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媒体的介入报道是一把双刃剑,负责任的媒体能够客观真实反映事实真相,促进问题的合理有效解决。然而,也有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不切实际地进行不客观的爆料,引发社会误解和患者盲目“维权”,从而引发并加大纠纷。

2.防范和管理性病门诊医患纠纷的对策

分析性病门诊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也为门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环境。

医患纠纷存在两个方面的利益体,解决问题也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促进,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不可能杜绝纠纷的发生。要在加强医院管理的同时做好患者的引导教育,让各方都成为门诊管理的受益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纠纷的发生风险。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2.1加强院内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医院内部和相关科室应不断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和诊疗操作规程,并将其公示在诊室墙上,以增强医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其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同时,这种公示措施也可以促使患者了解正确的性病诊疗规范,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完善制度规范的同时实现医德医风的教育的常态化,倡导廉洁行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严格按照标准收费,杜绝大处方,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加强非处方药物的管理,要求门诊医生对患者仔细介绍需要使用的非处方药物的作用,尊重其自主选择权利,以增强患者及亲属对医生的信任度,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2.2加强诊疗环境建设,提高患者隐私安全性

性病患者因其特殊的病情,患者就诊时亲属陪同较少,要尽量简化工作流程,方便病人,为患者创建较满意的诊治环境,同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病人信赖有安全感。

性病主要发生在泌尿生殖器官,属于人体私密部位。在性病诊治过程中医师面临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如病人名誉权、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以及医学伦理道德等,因此医师在性病诊治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和伦理道德来进行日常医疗活动。为了控制性病传播,医生还要动员患者通过可行的方式通知性伴能够前来检查诊疗。医生在交流中要耐心解释原因,讲究语言方式,不使患者感到尴尬或引发矛盾。

性病门诊应按照性病诊疗技术指南进行医疗活动。在性病检查实验室要考虑其目前社会实际情况,承认其特殊性,在技术上尽量利用先进检测手段,帮助门诊医生对疾病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3加强医务人员社会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应对临床矛盾的能力

性病门诊服务仍然具有社会服务的性质,因此,对门诊员工开展必要的社会服务技能培训是必要的。社会服务中的一些服务方式和化解服务纠纷的措施都是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利用的。

在为患者诊疗时,医务人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即使讨论有争议的诊疗问题或者指出医疗护理中的操作缺陷,也应该避免患者产生疑虑,引起不必要的患者恐慌或者给纠纷留下隐患。

对就诊时态度过激的患者,有必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同时做好病史病历的记载。一旦出现纠纷苗条除了保管好有关原始资料和各种物证外,根据患方引发纠纷的渠道不同,应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避免事态扩大。纠纷时医务人员应持正常心态,切忌使用过激语言。

2.4加强医患的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利

医患的交流是实现正确诊治的重要基础,门诊医生应该提高自己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同时,要在医生医疗行为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对患者基本权利的职业尊重。

性病治疗中常用到抗生素,绝大多数患者只容易知道其治疗作用,但对其不良反应、重复感染后细菌耐药现象知之甚少,这也会出现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可能性,往往也成为一种引发纠纷的原因。

因此,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也有利于规避医患纠纷。在门诊过程中,医生要向患者充分告知病情、医疗措施和必要的检查,以及医疗风险、药品的使用等情况。尤其在治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复诊时间方面要反复交待清楚,关键的注意事项要写在病历上,提示患者不要遗忘。

2.5普及推广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健康教育水平和性病防控参与度

普及推广性病防治知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在性病门诊的诊疗区,应张贴有关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画以及治疗性病的规范流程,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介绍患者所患疾病的一般转归,可以便于患者了解治疗的效果,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也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教育。

在社会上,应该结合艾滋病宣传工作,大力开展有关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对艾滋病性病的正确认识。同时应该深入社区和各种社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医学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让社会大众对性病有正确的认识,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分子,在社会群体中开展各种宣传干预,提高对性病知识的了解,重视疾病的预防。一个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应该能够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性病的预防能力、清楚基本治疗策略、了解有关复发因素和减少并发症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结语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病理课程 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72-01

一、前言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正因为有了病理学的存在才使得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了一个完美的过渡。病理学包含了许多学科的内容,具有极度浓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只有学好了病理学才能学好以后的课程。病理学对医学生来说就是一门打基础的学科,因此病理课程在医学生的教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浅析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病理课程的重要性

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其中病理改变又包括新陈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它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能够揭示疾病最根本原因的唯一学科便是病理学科,在临床医学的诊断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权威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病理学是他们必须学习也是他们必须学好学懂的一门学科,因为病理学是任何一个医学生踏入医学行业的一个门槛,病理学课程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其实践性也是非常强的,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往往都会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病理的理解,才能弄懂脓头理论知识,分析病理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飞速的提升,如此在日后的临床医学的学习中才具备一个很好的思维基础。无论是在提升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是在培养他们分析病理的思维方面,病理课程的学习都功不可没,因此必须加大对病理学课程的教学力度,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三、病理学的教学现状

病理学的教学现状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教学中心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主体,使得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老师在课堂一味的传输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理论没有结合实践导致医学生的病理分析能力很差。病理学内容杂而多,如果一味传授理论,学生将会感觉枯燥无味,很多医学生都在反应自己连最基本的切片都无法看懂,学习病理极度困难。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就便变得极为重要。以学生自己亲自实践作为教学准则,使学生在一种临床工作的氛围中去学习,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

四、如何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病理学的学习内容复杂繁多,没有太大的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来说比较强。医学生在学习病理的过程中会感到极度的枯燥无味,对病理知识的理解也会比较困难,使得他们对病理的学习会产生一种极度的排斥心理。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病理课程在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病理的效率,就得首先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了,只有通过老师来激发医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才能使他们真正深入到病理学中去,才能于抽象复杂的课堂中获得一线乐趣。

1.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验课

病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来说比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老师在做课程编排的时候一定要把实验和理论课交替排列,这样学生在上完理论课后再去上实验课就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更深,更不容易将知识忘记。理论课的课堂上可以着重讲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实验课上则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加入实验课程,能够使医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掌握病理基础知识。

2.现场观看解剖尸体

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临床的症状和表征都有病理来决定。学生在观看解剖尸体的时候,首先他们得提前熟知尸体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基本知识,然后在观看现场老师就对于解剖尸体需要安装的器具、安装的顺序、安装的方法、解剖的顺序和方法等给学生做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的操作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对理论所讲述的各种方法和顺序过程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在观看尸体解剖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各种器官以及病变的原因,如此便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完实验课后通过查资料来解决自身好奇的问题的过程也可以提高他们知识的储备。

3.将病理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在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于各行业各个领域,病理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这样可以推动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抽象的病理学让学生学起来不仅会觉得晦涩难懂,还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理论理解不深产生恶性循环。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再讲解剖学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一段现场解剖的视屏,然后针对解剖的过程、方法、细节等等一一为学生讲解,这样便可以极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

五、结语

病理学作为一门纽带性的基础医学学科,不仅仅是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其他医学学科的开端,它作为医学生的一门入门学科不仅仅是让他们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理论也培养了分析病理的医学思维,病理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希望广大医学教育者能够重视病理课程的重要性,并做好病理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4篇

调查显示,5年间该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74例,及时得到病家消毒指导的93例,消毒覆盖率53.4%;拒绝访视的51例,占病例的29.3%;查无此人的30例,占病例的17.2%(表1)。

2影响因素分析

2.1病家访视存在风险东城区有地段保健科11个,每个保健科设一人专职负责传染病病家访视及消毒指导工作。调查显示,保健医师入户访视存在一定风险,一是部分病人脾气暴躁,对访视不理解不合作甚至辱骂保健医师,导致消毒指导工作无法开展;二是按要求保健医师深入病家要以普通人装束而不得着工作服,无法采取任何自身防护措施,除存在感染风险外,还会遇到人身安全问题。

2.2保健医师入户难调查显示,所有保健医师均认为指导病家消毒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例如患者怕邻居知道自己病情而遭歧视,拒绝保健医师入户访视;部分传染病患者出于保密目的,在诊疗过程中提供虚假地址、电话,致使保健医师找不到病人无法开展病家消毒指导。

2.3保健医师专业知识缺乏病家需要得到保健医师的专业指导,故要求保健医师需掌握消毒知识、卫生防病知识以及营养学知识。而现有的保健医师对相关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全面,对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对不同环境、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以及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不够熟悉等,加之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畅,使病家对消毒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影响了消毒工作的效果。

3讨论

传染病病家消毒由消毒员上门实施的方式能确保消毒质量,但会因病家外出或拒绝消毒等情况而影响完成率和及时率,从而导致消毒覆盖率低。东城区的传染病病家消毒自90年代初开始采用地段保健医师进行病家访视的同时指导病家消毒。调查显示,2008-2012年的病毒性肝炎新发病例中46.6%未能及时得到消毒指导,原因包括病家消毒的依从性差,患者家庭卫生环境差,卫生意识差,缺乏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保健医师病家消毒指导工作不理解,不愿家中有外人来,更重要的是不想让邻居知道家中有传染病人而遭歧视,造成病家消毒指导工作无法顺利实施。

调查中发现,地段保健医师肩负的卫生防病任务琐碎、繁重、经费少,他们亲临一线,直接与病家接触,对病家进行卫生宣教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营养知识和消毒知识,指导病家如何配置和使用消毒药品。但多年来由于保健医师新老交替,人员更换频繁,掌握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经常遭受患者的不理解,甚至双方发生冲突。另外,为保护患者隐私,要求保健医进行病家访视工作只能穿便衣,不能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保健医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只能通过电话进行简单询问访视,不能真正达到现场指导病家,导致病家消毒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增加了二代传染病发生的隐患。

可探索医院门诊指导病毒性肝炎病人开展家庭消毒的方法。要求门诊医师在治病的同时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指导病家做好防病消毒工作,并配给消毒药剂,充分体现了预防、治疗、保健三结合。门诊医师对疾病及营养方面的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加之他们从事着传染病人的诊治工作,对消毒知识的掌握得心应手,自身防护也很到位,而患者对门诊医师寄予很大希望,因此会提高依从性,推动病家消毒工作顺利开展。

中医入门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抑郁症; 识别;综合医院;精神科医生;非精神科医生;横断面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3.005

中图分类号 R74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3-0168-05

抑郁症是综合医院中较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在综合医院中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12%~40%[1],据报道约占74%左右的抑郁症患者会首先选择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诊治[2]。目前上海市多数综合医院中已相继开设了心理咨询或精神科门诊,尽管如此,国内对综合医院心理/精神科室中抑郁症识别情况的相关研究资料却甚少。以往的研究表明,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治率低,约有一半以上的抑郁症被误诊或漏诊。Balestrieri等[1]对1039例在综合医院内科和外科门诊中就诊的病人使用复合式国际诊断检查基层医疗版(CIDIPHC)进行抑郁症筛查发现,综合医院中内外科医师对其中195例抑郁症的识别率为32.5%。Penn等[3]也发现综合医院的医生不能很好地识别重症抑郁。WHO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15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统一方法调查综合医院门诊抑郁障碍发病情况,发现上海市内科医生对抑郁障碍的识别率仅为21%,远低于l5个国家资料的中位数55.6%[4]。另据调查,目前综合医院精神或心理门诊科室中的大部分医师为内外科、儿科或中西医结合科等转行而来,部分人员可能缺乏对精神专科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实践,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对抑郁症的识别,且这种情况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5]。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不同执业医师对抑郁症的诊疗能力。本研究对上海市9所有代表性的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询科室中专科和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影响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识别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源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在上海市9所综合医院精神科及心理咨询门诊中首次就诊的患者。筛选标准:(1)首次就诊;(2)性别不限;(3)年龄18~64周岁;(4)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如未得到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心脏疾病、高血压脑病、脑卒中、脑出血、未控制的糖尿病伴有严重并发症者、肾功能衰竭等。按照连续抽样法从837例初诊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共730例,脱落或拒访50例,入组本研究的样本为680例,其中女性439例,占64.6%,男女比例接近1∶2;平均年龄为(41±13)岁;23%的患者曾有慢性躯体疾病史。为便于进行随访对照,根据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设置情况的不同(即科室内医生是否由精神专科执业医师构成),将9所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分为专科组(4所,380例)和非专科组(5所,3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负担、性格特征、慢性躯体疾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组患者在入组前均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工具与方法

1.2.1工具

1.2.1.1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主要内容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家庭收入、家庭经济负担(分轻、一般、重三个等级)、性格特征(内向、外向、中间)、慢性躯体疾病史、精神疾病家族史等。

1.2.1.2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6]

1.2.1.3 复合式国际诊断交谈检查核心版(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CIDI)中的抑郁部分 [7]

1.2.1.4 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8]

主要内容包括抑郁情绪、自罪感、自杀、睡眠障碍、迟滞、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绝望感等24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1.5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9]

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抑郁心境、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等14个条目的内容,采用0~4分的5级评法:(0)无症状;(1)轻;(2)中等;(3)重;(4)极重。

1.2.1.6 自制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非专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原来从事的专业及工作年限、已获得的技术职称、从事精神科工作时间、每年平均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时间。

1.2.2诊断识别及评估

将经过初筛的680例首诊病例纳入研究,完成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且在他们接受门诊医师诊治之前,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复合式国际诊断交谈检查核心版中的抑郁部分对患者进行评估,之后再与首诊医师的诊断进行复核,对于复核不一致的病例将在一周内由专家组进行再诊断(专家组有两名精神科副主任以上医师组成)。为保证专家诊断没有偏倚,专家诊断还抽取了5%CIDI诊断与首诊医师诊断一致的病例。经一致性检验发现,专家诊断与CIDI诊断的一致性很高,Kappa值为0.92。CIDI是标准化的定式诊断检查工具,其内容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相配套,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为更好地检验门诊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本研究将CIDI诊断设为“金标准”,当CIDI诊断与专家诊断不一致时,以CIDI诊断为准。最后对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评定。

1.2.3 对非专科医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调查5所研究单位(非专科医师组)的精神科门诊设置情况,并使用自制的上海市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非专科医师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其中11位非专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将此作为评估非专科医生诊疗能力的客观指标,以了解这些因素对抑郁症识别的影响。

1.2.4 人员培训

研究人员由9名精神科主治医师或研究生组成,在开展课题研究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指导和培训,包括掌握研究目的方法、量表的使用及一致性检验。调查员对CIDI、HAMD、HAMA三个量表的一致性分别为0.66、0.84、0.88。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3,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Kappa一致性检验及McNemar非参数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比较

CIDI诊断筛查,确诊为抑郁症者共297例,其中专科组180例,非专科组117例。两组患者在HAMD24总分、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特点相似,有中等程度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对HAMA的两项因子分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精神性焦虑分值高于躯体性焦虑,提示可能共患焦虑障碍(见表1)。

2.2 精神专科医师和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诊断评价

将CIDI筛查结果与首诊医师诊断进行比较发现,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一致率很高,为88.7%,误诊率低,为16.5%,漏诊率为5.6%;而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例的识别率为72%,误诊率31.7%,漏诊率22.2%。比较两组医师诊断与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发现,专科医师组和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值为0.774,提示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良好;非专科医师与CIDI复核诊断的一致性偏低,Kappa值为0.439,提示非专科医师的诊断能力一般(见表2)。

比较两组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情况发现,在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中,精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正确率远高于非专科医师 (P

2.3 影响抑郁症正确识别率的因素分析

对5所非专科组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设置情况调查发现,业务人员较少,总共11位,以中老年医生为主,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高级职称者占64%,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平均年限为5年,每位医生每年平均只有3周的时间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

以11位医师职称、专业、从事精神科工作年限、每年平均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时间4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抑郁症正确识别与否作为因变量,建立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非专科医师识别抑郁症的可能因素,结果如下:Logit (P)= 0.127+0.328X1+0.570X2-0.215X3-0.071X4(P:正确识别为抑郁症;X1:从事精神科工作时间;X2:每年接受精神科培训时间;X3:职称;X4:专业)。

表4显示,从事精神科工作时间的长短以及每年平均接受精神科培训的长短对抑郁症的识别有影响,OR值分别为1.475和1.769,说明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时间和每年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时间越长,抑郁症的识别率就越高。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与专科医生差异并不大(分别为72%和88.7%),这是近10年来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卫生科室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国外研究报道,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仅为专科医生的一半[10],相比之下精神/心理科门诊中的非专科医生的诊断能力已有了质的飞跃。非专科医生的漏诊、误诊率却明显高于专科医生,与CIDI诊断的一致性也明显降低,值得引起关注。

对非专科医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部分医师由于各种原因未经过系统的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培训,加上大部分综合医院尚未设有精神科病房,他们不熟悉精神科病房的临床工作,对常见精神障碍的了解不深入,势必会影响其业务水平。

目前尚无具体的对临床不同执业医师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指导政策及实践指南,缺乏对非专科医生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对抑郁症的识别起决定作用的是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时间和接受精神科知识培训的时间,并不存在职称与诊疗水平相平行的关系。因此,除了在形式上开设精神卫生科室之外,更需要卫生决策部门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规范对综合医院精神科室内非专科医生业务水平的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精神障碍的处理能力,以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中精神科室的功能。国外有研究表明[11],对非精神科医师进行抑郁症治疗指南教育培训及实践指导,不仅能改进他们对抑郁症的治疗疗效,而且最终能减少抑郁障碍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日趋受重视。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发病患者年龄集中在40~45岁,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女性是男性的2.2倍,这与文献报道女性比男性患情感障碍高2~3倍是一致的;②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状,伴有普遍的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等特点;③分析HAMD因子分发现,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分值突出,提示患者有悲观绝望、消极自杀观念与行为表现。研究认为绝望可能是引起抑郁症病人自杀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故应加强对综合医院抑郁症患者的重视。

本研究使用复合式国际诊断交谈检查(CIDI)作为抑郁症诊断识别的“金标准”。诚然,CIDI经过反复的现场和跨文化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与本土文化不适应的项目,加上研究调查员间使用CIDI的一致性不是很高(0.66),这些都可能造成测试者偏倚,使结果受到影响。希望今后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CIDI加以调整,使之具有更高的信度、效度和实用价值。此外,本研究作为横断面研究,仅就精神专科和非专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有关他们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水平和诊疗模式差别将在我们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由于本研究调查涉及的5所综合医院中非专科医生样本量小,且评估临床医师对抑郁症的诊治水平受主观和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抑郁症患者自身的临床特点、严重程度、患者的主观因素等变量未纳入对抑郁症识别影响因素的考察中,使得回归模型稳定性受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做出更为精确的评价。

致谢:该课题获得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费立鹏教授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张学教授负责的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的“提高中国精神卫生研究质量并赞助开展多个高质量小型研究项目”的技术支持和资助。

参考文献

[1]Balestrieri M, Bisoffi G, Tansella M,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epression by medical and surgical general hospital physicians[J]. Gen Hosp Psychiatry, 2002, 24:4-11.

[2]刘微,张薇,杨军.初级保健中抑郁症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10):56-57.

[3]Penn JV, Boland R, McCartney JR, et al.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by internal medicine attendings and housestaff[J]. Gen Hosp Psychiatry,1997,19:179-184.

[4]肖泽萍,严和,肖世富,等. 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抑郁障碍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329-331.

[5]朱俊娟,陆峥,蔡军,等.综合医院医学心理门诊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339-342.

[6]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M]. 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7]WHO.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CIDI)核心本检查者用本、使用者手册和计算机使用手册[G].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译,1991.

[8]汤毓华. 汉密顿抑郁量表[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10:134-135.

[9]汤毓华.汉密顿焦虑量表[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10:122-123.

[10]Rentsch D, Dumont P, Borgacci S, et al.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a hospit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J]. Gen Hosp Psychiatry , 2007, 29 :25-31.

[11]Isacson D, Bingerfors K, von Knorring L. The impact of depression is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population[J]. Euro Psychiatry, 2005, 20: 2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