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中医平衡养生范文

小议中医平衡养生范文

时间:2022-09-18 04:17:13

小议中医平衡养生

1.人体阴阳平衡

可以表现为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做到了阴阳平衡协调,实质就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平衡协调。阴阳的转化是有前提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里“重”和“极”就是“过用”,就是促进阴阳转化的条件。所以中医养生要避免各种“过用”因素,只有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才能防止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2精神情志平衡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若七情“太过”,精神情志失调,就可能导致“内伤七情”而生病。七情是肌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3],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生病,只有在情志变化过剧,如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时,才会使人体气机逆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衡,导致疾病发生。所以“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本脏》),亦即保持人的精神情志平衡协调,就会不生病。现代医学也证明,人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比较容易得病,也就是说,精神过度忧虑、悲伤,心理和情感极度压抑;或过度愤怒、惊喜,心理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种精神情志大悲大喜的异常波动就易得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由于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3饮食平衡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饮食要有一定的节制,若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生病。要食量适度,不饥也不过饱。《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若暴饮暴食之过饱,以至积食不化,损伤脾胃。同样,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正气虚弱而生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所以饮食要食量平衡,营养平衡,五味调和,才能使人均衡生长发育。同时,饮食五味调和,五脏的阴精才能产生,但是五味偏嗜了,又能反过来伤害五脏。如饮食过寒或过热,或饮食五味偏嗜,则可致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缺乏而生病。现代医学认为,过食膏粱厚味,会引起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饮食过咸味会引起高血压;过食甜味会引起高血糖。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可见饮食五味调和平衡的重要。

4劳逸平衡

劳逸即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过劳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劳房过度,《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及《素问•举痛论》所说:“劳则气耗”皆言此意。长期过度劳力,会积劳成疾;长期思虑太过,会劳伤心脾;房事过频则会肾精耗伤。长期过度安闲,不劳动,不运动,而至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就是这个道理。正常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畅通,体质增强。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不会使人致病。只有比较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及房劳过度,或过度安逸,完全不劳动,不运动,劳逸才能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5环境平衡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若居处环境过度开发、受污染或噪音大,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保护适宜人类生存的大环境,营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同时,人又要顺应环境的变化而生存,不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即不妄作,无乱为[4]。如四时气候环境反常,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当温而寒,当寒反温,这都容易使人生病。所以,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添减衣着,顾护好自己,锻炼身体,增强体内正气抗邪能力,使人体内外环境处于平衡状态,避免气候的“过用”而生病。

6小结

平衡养生,只要做到调和阴阳,使阴阳平衡;调节情志,愉悦心神,使精神情志平衡;调节饮食,使饮食平衡;劳逸结合,使劳逸平衡;顺应自然,使环境平衡,就可以祛病延年。中医养生保健学说,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5],我们要深刻领悟并传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养生观,并真正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作者:邓宗奎伍桂枝林华玲单位:广州军区桂林疗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议中医平衡养生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yixuezazhi/xdzyyzz/6271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