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所以这需要教师具体较高的素养,这种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要有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上有自己的见解,要能够在教学上创新,善于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不足,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能够在这些反思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方法,能够自己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被灌输知识。

老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是老师教学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甚至很重要的过程之一,在反思过程中,老师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能够在之后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思考,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样老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讲解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步骤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反思和思考,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发现不足加以改正,继续保持优点。

当前的教育情况下,老师的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下,老师的作用越发明显,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老师的教学活动越发地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心,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和思考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改进老师的教学活动。在物理教学中,也是这样,老师的反思尤其重要,老师的反思和思考能够让老师更加深入地去研究物理教学,老师的反思和思考它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老师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让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心态,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老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改进提高,让教育的质量得以提高。两外,老师的反思和思考也能够提高老师教学的智慧。教学它不单单是一个老师教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老师展示自己教学智慧的平台。作为老师,要将课堂作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思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老师的教学智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物理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这不仅仅要依赖自己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但是,这种仅仅只是依凭经验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活动是复杂的,这就需要老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思考不仅仅要依赖经验,还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还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改变那些陈旧的迂腐的物理理念。教学理念是老师的理论值点,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经常反思和思考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别人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它关系着老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这四个因素。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过程,它更是一种教学的对话和沟通,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种合作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公正的和谐的平等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共同进步的桥梁,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老师不要将自己和学生割裂开来,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要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传授者,一定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有了专业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才不会出现知识短路。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老师而已是基础,对于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思考就显得格外重要。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是机器重要的。要想提高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一来,要不断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如果连一个老师都不能在学习中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那么他的学生又怎么能够提高呢,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自己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增加自己的知识。二来,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多多地去阅读相关方面的知识著作,有关物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书籍,通过对他人知识素养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养。阅读这些具有极其高的价值的著作,能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提高老师的思想境界,只有这样,老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去反思去思考,再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学习的技能。

物理老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思考也体现在对教学策略和手段的反思。这是建立在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基础上的,这种反思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物理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很多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要是看三个方面,研究自己的课堂,学习其他人的课堂,最后就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搜集材料,从书面上来学习案例。在这三种方法下,老师就能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另外,物理课堂的听课也是很好的凡是之一。听课它是全课堂的互动教学,内涵丰富,老师之间的相互听课,不含任何的指导因素在内,能够让老师更好地发挥,老师在相互听课过程中,共同学习,大家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习对方的优点,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能够相互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同时,听课的老师能够对授课的老师和听课的学生加以细致观察,能够揣摩双方的心理活动,能够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过程中不合适的不分,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是老师进行反思和思考的很好的方式之一。那么,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就没有事情了么,不对。课后的小结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回顾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觉和思考,在这样的课后小结中,老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不断地调整教学政策。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意义;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重新思考与认识,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教学中的行为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课堂组织的反思等。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

经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捕捉到这种信息。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的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加以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才会对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

通过反思可以训练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课后思考的习惯,通过反复的思考,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

三、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会让教师不断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活动,也可以随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使教和学能够最好的结合,同时也使教师感悟到新的、内在的东西,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是否处理得恰当,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练习的难度是否恰当,是否兼顾了优等生与后进生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反思,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要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反思,是对课前备课的深化和发展。包括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流程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与改进。

3.反思个人的经验

这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持续性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使之成为经验,把点滴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教学研究的材料,在积累和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

4.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是否融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否通畅;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还可以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思考。

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内涵 作用 内容 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对教师成长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华师大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都强调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反思能力是由经验型教师上升为学者型教师的必要条件。然而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在教学反思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内容”不太清楚;很多教师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反思,不能及时记录所思所想;有的教师不能将反思结果应用于实践。“为反思而反思”或者“被反思”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和反思质量,影响了教学实效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反思的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在CNKI中国知网中模糊搜索从2009年至今的关于“教学反思”的论文总共50几篇,在此基础上对古今中外相关研究文章进行梳理和思考,从教学反思的内涵、作用、内容、途径几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研究,以丰富“教学反思”的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实效。

二、教学反思的内涵

所谓反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一词在近代西方哲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常常被译为反省、反映。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出:“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的联接,使两者连接起来。”在杜威看来,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唐纳德·舍恩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舍恩主张以“活动中的反思”为原理的“反思性实践”去替代以技术理性为原理的“技术性实践”。舍恩认为,反思型教师既对行动反思,也在行动中反思。舍恩的观点强调教师教学实践行为是一种能动性的活动,强调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型教学思潮首先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界兴起,进而波及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界。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反思,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90年代,我国把“反思性教学”引入后,研究的成果亦如雨后春笋。最有代表性的是华东师大的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他提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他的观点的创新性在于认识到教师既要学会教学也要学会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自己的成长。

综合国内外关于反思型教学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种研究型教学,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己任。虽然反思性教学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反思,但它包含了教学反思的内容。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寻找影响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原因,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促使自己专业发展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积极作用

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作用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研究。综合他们的观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由经验型教师上升为研究性、学者型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是从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实践,更加注重教学的结果,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教学反思能引导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主动地加强教学研究,将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联系起来。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科学有效,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需要教育者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习题反馈等途径,教师反思自己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从而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更加合理有效。

3.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获得专业自主发展。“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理由和进一步得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思性思维”,在杜威看来,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改进,从而不断地对自我进行重新构建:构建自己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构建自己的教学方法,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笔者认为教师正是在反思成长的,并且通过自身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广大的政治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增强对岗位的热爱,提高教学的激情。

四、教学反思的内容和途径

舍恩在其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指出,反思有二种时间框架。反思可能发生在行动前和行动后,这就是“对行动的反思”;同样反思也可能发生在行动过程中,即“在行动中反思”。我国一些研究者也把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指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对教学理念与方法要有一定的思考,要设想出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能否运用教学机智,及时处理和解决,是否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后反思是指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思考,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既要总结出教学经验,更要寻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记录,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正。课后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情,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为目标服务;当教学效果符合预期目标时,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记下“精彩”之处;当教学效果不符合预期目标时,要反思: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用?教学设计是否科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通过这些内容的思考,教师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提升,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反思能力呢?古今中外的一些研究者也进行了阐述。从对教师的品质要求来说,主要是:①端正态度,持之以恒。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形式的知识,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这些词都是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态度方面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因此不能主动去反思;有些教师缺乏恒心,不能日积月累地进行教学反思,不能及时记录教学所思。②善于思考,学会倾听。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装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应问题的一种主人翁方式。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是反思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注意听取他人的宝贵意见,还要参考有关的教育资料,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构想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与对策。③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反思是以探索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具体的途径来说,主要是:撰写教学后记或教学日志,及时记录感想;通过教学观摩,教师之间的评价,明白得失;聆听学生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是否精炼,肢体语言是否得当等。最重要的是反思不是最终目的,反思后要对教学行为进行矫正,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反思的结果。

总之,在教学反思的研究方面,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们广大教师对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刻的系统的认识,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但这些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从政治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很少;研究成果比较抽象,偏重理论,以教学案例的方式进行研究的很少。这也为政治教师今后进行这方面研究提供了空间。当然,教师进行反思时,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克服,还需要学校管理者提供相应的组织或制度上的帮助,需要专家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

[2] 约翰·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3] 刘加霞、申继亮.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刘加霞、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学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5] 李玲、陈静. 对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学价值的反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2期.

[6] 吴艳. 我们怎样思维——杜威的反省思维及其教学启示,《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04期.

[7] 朱峻晖. 在聆听、反思、探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8期.

[8] 高青. 对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学价值的反思,西北师范大学.

[9] 李玲、陈静. 论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及反思性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2期.

[10] 唐会民. 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途径,《师德师资师德师资》,2007.11(中旬刊).

[11] 李振东. 反思性教学和反思性教师,《科教文汇》,2007年第11Z期,10-10页.

[12] 曹东明.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反思,《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9期.

[13] 李艳杰.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年11月14日第E08版.

[14] 曹创业.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宁夏教育》,2008.12.

[15] 田中国.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林区教学》,2008年第6期.

[16] 王振嘉. 反思促进教师成长,《甘肃省渭源县路园镇三河回民学校普教研究》.

[17] 朱万军. 教学反思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39期(上卷).

[18] 姜巍巍. 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基本路径——反思性教学的视角,《期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

[19] 郭翠菊. 论反思性教学的意蕴,《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2期.

[20] 郑祥丽. 论教学反思,《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1] 祝文俊. 浅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教育科学教学实践学》,2012年第1期.

[22] 李娟. 浅谈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学教学实践学》,2012年第1期.

[23] 张小建. 实践+反思=进步——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术研究》,2012年第2期.

[24] 钟洪亮、张丽丽. 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研究,MODERN EDUCATION SCIENCE,2008年第3期.

[25] 周学勤. 谈教学反思,《教育教学》,2007.12(上旬刊).

[26] 高芬. 提高学生反思实效增强政治学习能力,《学科教育研究》.

[27] 李颖. 我思故我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学交流》.

[28] 刘继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学知报》,2011年4月18日,第A04版.

[29] 李华.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当代教育科学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22期.

[30] 李妙听. 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谈如何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文化教育》.

[31] 穆琳璞. 学会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效果,《周口日报》,2011年4月1日第A04版.

[32] 牛再民. 教师发展 学会教学反思,《宁夏教育科研》.

[33] 全守杰. 以教学反思促教师发展——对教师个体与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34] 张丽. 引领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教学与管理》.

[35] 贺翔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会反思,《数学教学与研究周刊》,2011年第16期.

[36] 陈政莉. 在反思中成长,《教育科研》.

[37] 杨永年.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语文教学与研究周刊》,2008年第38期.

[38] 崔藏金. 怎样成为反思型教师,《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10期.

[39] 施艳梅. 引导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提高实效,《文教资料》,2011年第4期.

[40] 魏宁初. 反思作业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1期.

[41] 侯群英. 重视教学反思 提高课堂实效,《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08期.

[42] 赵存霞、王宝霞. 实施反思性教学,提高政治教学实效,《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10期.

[43] 张光剑.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快乐阅读》,2011年11期.

[44] 周敏. 在英语教学反思中成长,《考试周刊》,2011年28期.

[45] 刘丽.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24期.

[46] 陈燕.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文教资料》,2009年23期.

[47] 杨禹存. 教学反思的作用,《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1年第8期.

[48] 王继安.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7期.

[49] 丁乐. 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下,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绝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作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作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物理教学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有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二)有助于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地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要转变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足以提高专业素质,以及分析史料、推理证明、论断评价等研究能力。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学生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学生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学生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激发了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者型教师教育理念师生互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REFLECTION)的讨论激荡着国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reflectteaching)似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但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们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教学反思后的重新建构等方面粗略论述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积累经验

经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捕捉到这种信息。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的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加以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才会对后续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

通过反思可以训练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课后思考的习惯,通过反复的思考,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

三、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会让教师不断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活动,也可以随时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使教和学能够最好的结合,同时也使教师感悟到新的、内在的东西,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包括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难点是否处理得恰当,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练习的难度是否恰当,是否兼顾了优等生与后进生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反思,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要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反思,是对课前备课的深化和发展。包括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流程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存在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与改进。

3.反思个人的经验

这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持续性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使之成为经验,把点滴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教学研究的材料,在积累和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

4.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教学感悟;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1

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反思及教学感悟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及教学感悟进行探讨。

一、教学反思与感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自己或别人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剖析,查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想到的方法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再进行反思。这就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的过程。所谓教学感悟就是通过教学实践,对一些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归纳,并升华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对于这些问题与困惑进行反思,从中就能够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让教师去思考探寻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也就能够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在上课或听别人上课的过程中,只要认真分析,都会受到一定的启示,获得一定的感悟。教师将这种感悟慢慢地积累下,就能够变成经验,最后由经验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再来指导教学实践。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教学感悟则能够让自己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效率。

二、进行教学反思与感悟的有效途径

(一)在新课标学习中进行反思与感悟

1.是避免走入新课标精神下新误区。从当前新课标实施以后的现象来看,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行为得到了初步改变,如讲解少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多了;合作交流多了,被动接受少了。考试评价更加注重关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素养的考查,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但是,笔者认为,在新课标精神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避免防止出现以下几种倾向:神化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主导;张扬自主个性,忽视习惯养成;盲从“独特感受”,缺乏“价值引导”;倾情“随意生成”,忽视“精心预设”;片面创造教材,忽视正确运用;倚重“学科综合”,淡化“学科特点”。

2.是要对有关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深入反思,灵活处理。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更加注重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爱在屋檐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教材中的理由父母子女关系只倾向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并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这个道理,而是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实际,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学生是父母再婚后组合家庭,很多同学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理解。当有的学生不太理解随父母再婚的组合家庭时,老师又通过讲解生活中感人的实例,学生终于明白:父母对我们有生育和养育之恩,这种关系是不能够选择,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在钻研教材中进行反思与感悟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上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怎样用好用活教科书》指出:“有了好的教科书,不等于就能搞好教学。实际上,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思想品德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取决于如何通过教材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反思”:怎样.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如何.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体系。不能否定,现行的教材都能较好的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里发展顺序而进行编写的。但是,还应该明确,编者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发展的规律,而且是从编者视角出发的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规律。因此,教材难于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识和心里发展上的差异。基于这一事实,教学时,思想品德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和内容顺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体系。

(三)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与感悟

教学过程是最值得反思与感悟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地方,笔者对此也深有感悟,并认为:要确保合作探究的实效性,就必须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下足够的时间。首先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应该让学生先预习,熟悉政治教材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文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进行充分地思考。其次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要求学生应该联系所学的思品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反思分组是否科学,是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还是按学生的座位编号前后桌分组。前者有助于学生相互促进,后者便于开展小组活动,不同的分组会有不同的效果。再次是待学生进行充分地讨论之后,还需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因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充分,所以在合作探究交流时,大多学生都能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最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及时进行反思,如果发现存在的不足和偏差,应该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对于是属于教师自身出现错误的地方,应该向学生坦诚。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一定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将有关教学感悟写下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在不断的积累中,教师的教学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自身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反思,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进行总结,在不断的反思与感悟中,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探究,在课标学习、备课和教学后等环节进行反思,及时写下教学中的感悟,从而促使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公惠荣.教学反思与教学感悟[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04:90-91.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答案是要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本人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它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刘汝明.《“美国对人类历史的贡献”探究学习——兼论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

[2]方修培.《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1篇

(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 周口 461400)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127-01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论证的过程。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讲课时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然而,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1.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活动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课堂内外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教材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已有部分中学着手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2.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仅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更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着,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1.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靠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双边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变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即使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习。诸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启迪和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物理教师应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经典名著、物理学专家学者学术论文、物理学科报章杂志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足以提高物理教师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②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捉捕案例;③在平时注意搜集报刊等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会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人人投入积极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的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已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心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1 新课程下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1.1 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已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 ; 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1.2 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2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2.1 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靠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2.1.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变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下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生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1.2 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足以提高专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研究方法。

2.2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2.2.1 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①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②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捉捕案例;③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速度达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2.2 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的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2.3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了新课程标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一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并没有吃透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却在教学手段、形式上大做文章,陷入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课堂教学表面看似更加丰富高效,教育质量却并未得到很大提高,应试教育的模式也未根本转变的尴尬情况。在这种现状下,“反思性教学”作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分析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反思十分重要。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价值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

对于教学反思的含义,古今中外的学者众说纷纭,然而综合各种看法,对教学反思的理解有一些相同之处:第一,以教学活动过程为反思的对象;第二,教学反思带有批判性,是教师有意识的活动;第三,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外,我们认为,教师既然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那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是,对怎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有自己的看法,即教师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反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为教学反思下这样一个定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

较为常见、易于操作的教学反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内隐反思

内隐反思,就是仅在个人头脑中进行的,没有显现出来的反思。内隐式的教学反思有教学过程中的即时反思和教学过程后的回顾反思之分。

根据美国学者舍恩的观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教育情境会有一个预设,当发生的教育状况与预设相符时,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便在潜意识里进行;而当发生的教育状况在教师的预测之外,给教师带来了惊奇时,反思就会从潜意识里“浮现出来”,教师就会有意识地去思考整个状况,并做出新的决策来应对教育情境中的新问题,这便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过程后的回顾反思不难理解,就是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在头脑中进行的反思。①

2.纸笔式反思

纸笔式的教学反思根据体裁分主要有反思日记、反思随笔(札记)等形式,根据题材则可分为案例式反思、主题式反思、教学过程式反思、个案式反思等。

教学反思日记的格式同一般的日记一样,教师可以通过坚持写反思日记来培养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学反思随笔则没有固定的格式,写法不拘一格,它与内隐反思的唯一区别在于要落实到纸面上。

案例式的教学反思以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例为题材进行分析;主题式教学反思是教师针对一个教育主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反思往往是教师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长期探索研究的结果;教学过程式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个案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一个特殊的学生进行的个案研究。

3.档案袋式反思

档案袋最初是画家、摄影家用来汇集自己的代表作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发展进步历程和成就的一种形式,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教学领域借助这种形式开展学生评价。随着档案袋作用的日益彰显,现在也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潮流。

教师可以给自己的档案袋命名,根据一定的主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教案、测试题、教学情境照片、学生的作业、教学反思随笔和日记等放入其中,编排好目录和顺序,并不断更新。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真实地记录自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精心制作的教学反思档案袋也必将成为教师自己的宝贵财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料也可以加入到档案袋中,使得档案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出现了电子档案袋这种更为方便快捷的形式。可以通过数据库将教师的教学反思电子档案袋汇集起来,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宝贵资源,也可以将电子档案袋到网络上,实现共享和交流。

4.集体反思

进行集体教学反思的成员可以是同班、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群体或者随意组合的教师群体,还可以包括学生家长、校长、学者等对教育教学关心角度不同的人。集体反思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十分丰富,由一起反思的成员们所定,可以是对一堂课的观摩和评价,可以是聆听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与他们进行交流,也可以是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教训、一起研究讨论教学问题,等等。

(三)教学反思的价值。

教学反思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活动,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拿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②教学反思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对教学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是其自觉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的体现。因而教学反思带有情感性,有时会形成强烈的职业内疚,这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有利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进取等良好职业操守的形成,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教学中的弱点,使教师“学会教学”。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会思考教学情境中的教育问题,自觉地将真实的教育情境、表面的教育现象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一些有关教育问题的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2.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成果,如撰写的反思日记、反思档案记录、教学反思会议视频等,直接为教育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有利于教育学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了解真实的教育情形,了解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心理、教学风格和专业发展水平等。特别是为质性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真实又丰富的宝贵资料。

而且一线教师因为亲历了真实的教学过程,其通过反思而生成的教育理论,包含着大量的经验智慧,非常朴素、实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教育学理论知识。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借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和之后反馈的行为、反应进行判断,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确立是否合理、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等等,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调整教学活动,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也有利于改进不适当的教学方法、总结和发扬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师们相互借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碰撞出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思维火花,有效推动中小学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一个将教育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推动教育理论研究,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因而教学反思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借助于教育理论,又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活动,起到了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互结合、碰撞,都得到了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反思确实具有极好的意义,但现实中我国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运用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存在偏差。

(一)不重视教学反思的作用。

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琐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具体课业、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往往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忽视了对教学的反思。一部分教师迫于学校管理的要求和上级检查的压力而进行反思,然而心不甘、情不愿,将其当成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违背了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反思内容不全面、不系统,甚至出现臆造教学情境等现象;反思形式也往往是单一、古板的纸笔式反思,并且在撰写过程中如“八股文”一般套用固定的格式,敷衍了事。

(二)由认识偏差导致的教学反思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除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之外,对其理解也存在着诸多偏差,由此导致他们的教学反思往往缺乏有效性。

1.偏差一: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独立自省活动

教学反思其实有许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省,也可以采取讨论、交流、对话等形式进行反思。中小学教师却往往将其片面地理解成是一种独立进行的自省活动,因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采取单一的独立反思的形式,缺少相互交流。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们各自闭门造车,好的经验教训不能相互分享,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共同进步,反而容易使教师形成思维定势,很难在教育教学上有突破和创新。

2.偏差二: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检讨

很多教师将教学反思理解成一种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检讨的过程,因而总是以一种失败者、检讨者的身份来反思,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上文提到,教学反思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然而带有批判性的思考是强调教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但是并不意味着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行为的完全否定,也不意味着只关注不足之处而忽视好的经验。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检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反思的有效性:一方面只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忽视了成功的经验,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少犯错误,但是好的做法没有得到发扬,不利于教学创新和进步,不利于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教师总以失败者的姿态反思,使教师越反思越没有信心,不利于良好的职业心态的形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

3.偏差三: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在教学过程之后的活动

舍恩将教学反思分为“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即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过程后的反思。由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是一种即时性的思考,这种反思的结果是增长实践性知识,而此种知识往往是缄默的,常常被忽视。然而正如医生的临床诊治经验对医生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教师想当然地以为教学反思都是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由于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往往只注重在教学过程之后对一些既成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针对发生的教育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控,这样总是“事后诸葛亮”,不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不利于教师提高灵活处理真实发生的复杂教育状况的能力。

4.偏差四:重“教”轻“学”,忽视家校共建等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而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出于一种思维定势,单纯地偏重于思考分析教师“教”的行为,而忽视对学生思维习惯、接受能力、学习模式,以及取得的进步等方面的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体现。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调整教学行为,没有将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教”和“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把“教”和“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表现出来的行为并不是仅仅受教师“教”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不一致,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矛盾、困扰,而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家校共建”等问题的思考,孤立地分析自己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行为,这样的教学反思片面、肤浅,对具体教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可能产生偏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教育问题。

5.偏差五:将教学反思等同于教育叙事或总结

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将真实的教育情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思考,沉淀其中的经验教训,以此来促进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许多教师却恰恰忽视教学反思最精髓的价值,舍本而逐末,进行“流水账”式的反思,不能抓住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主题和个案进行研究,也很少对一些教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中包含的教育理论、教育规律进行深度思考,反而花费大部分精力用来回顾整个教育过程,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实际只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这种所谓的“反思”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教学反思。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措施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需要切合实际、多方配合,采取一定的措施,将以上教学反思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一)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反思习惯。

中小学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与学校的氛围有很大关系。如果学校管理模式僵化、死板,教师们就容易循规蹈矩、不思进取,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产生职业倦怠。而如果学校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氛围,给教师们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并鼓励提出不同的想法,就有利于教师们自觉地反思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自由、大胆地互相审视、互相交流。在这种环境中,人人反思、时时反思也会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氛围。

同时应该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更好地教学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动机,使教学反思成为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在此基础上,培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思维品质,勤于反思,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二)提高反思素养,加强沟通对话。

很多教师缺乏教育学理论知识作为进行教学反思的支撑。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基本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再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理论的高度去看待平实的教育现象,并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在师范生、在职教师中都应该开展教学反思方面的专题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结合个性和教育实践选择合适的教学反思形式加以运用。

此外,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有时候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要与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加强合作,“恰当寻找‘他者’的眼睛”③。可以通过开放课堂听取同事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与专家对话等形式,走出封闭的自我反思,使教学反思更加全面。教育学领域的专家也应该深入一线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为教师们提供理论指导。

(三)加强课题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可以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零散地进行,也可以是在一个课题的引领之下系统地进行。教师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科研型教师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如果研究课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本身就是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突出体现。在教育课题的引领下,教学反思将更加深刻,通过反思将课题研究成果沉淀下来、相互分享,也将有利于发扬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实践更好开展。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进步的有效形式,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联系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更加系统、更加实用的教学反思方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指导,从而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开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进步。

注释:

①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与职业,2010(11).

②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③闫艳.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2).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闫艳.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2).

[3][美]Germaine L.Taggart,Alfred P. Wilson著.赵丽译.提高教师反思力50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田建忠.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34).

[5]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3).

[6]李香娥.教学反思中的问题与建议[J].教学研究,2010,33(2).

[7]蔡亚平.论教学反思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8]褚远辉,辉进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9]金素梅.论教学反思的缺失和培育[J].河南社会科学,2007(3).

[10]谷素华,杨国燕,张瑜.教学反思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与职业,2010(11).

[11]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3]黄华.对教学反思浅析[J].品牌,2011(1).

[14]方海敏.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及其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126-02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英语已然成为了国际交流中的一门通用语言,同样,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学科,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对反思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在我国已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理论演变过程,当下,结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将反思性教学理念引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对于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陈亚杰、张彧凤,2011)在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上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方法策略,能够大幅度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以及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及必要性

(1)反思性教学概念解读反思性教学,通俗地讲,就是指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对自己所坚持并实施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堂教育策略进行批判性总结,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自我反思,有效地发现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改善教学策略,将教与学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实践与知识相互促进。(2)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教师要摒弃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反思性教学重新确立两个“学会”的教学目标,即“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就是促使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帮助教师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学会学习包括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与知识体系的完善,以及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反思性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施策略

(1)课堂教学实践要求①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合理性基于反思性教学的教育视角,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应当从学生的视角、教与学的实践辩论视角来进行,包括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心得、经验交流,在教学中确立一种“人本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有助于英语教师不断突破自己、优化课程教学(。吉梅玉,2012)②强化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反思教学效果当前国内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基础极差,学生的听力训练难度以及训练强度,与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所要求的内容极为不符;同时学校英语听力训练教学缺乏一套严谨、规范化的教学机制,高校的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过程中也缺乏计划训练,这些因素最终造成了我们的学生表现为“高分低能”。因此,在教学实践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反思性教学模式构建并强化一套规范化、纪律化的英语听力训练课程。(2)实施操作①课前反思对于高校英语教师而言,强化反思性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及其知识储备,只是一种教学的有效路径与实施手段,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来培养出能够达到新时期社会时代要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彭晓娥,2011)反思内容可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重点从情感目标、知识理论认识目标、语言交际动作目标着手)、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依据实际教学需要,老师可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制定自己的一套教学内容,使之与教材内容、理论实践尽可能等同,同时又不过分地依赖于大纲教材)、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如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的5分钟,可以组织或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学习、唱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起学生反思,如:MyBody课堂教学,学生选唱“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下,学生的听觉得到刺激,教师也能够更快地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内容上向其靠拢,引发学生关于教学内容的相关思考,同时也能够逐渐打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之门,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②课中反思英语教学课堂反思,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英语教育自我教学行为的反思,二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行为的反思,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在不影响教学课程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确保高校学生大量参与到英语交际信息交流活动当中,不断巩固并提升自身对英语应用能力水平的掌握。(张峰,2014)例如在课堂上多媒体网络技术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交际性,为口语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能有效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口语学习需求,使不同层次的高职学生能够提高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培养职业能力,但是关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则是广大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丰富的课外英语口语学习资源,还能够将口语教学与社会市场企业需求相结合,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③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指教师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结束之后进行的一种自我批判性的反思,这种反思正是当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中所欠缺的一种理念。教师通过课后的教学反思,促使教学经验更加理论化,从而将教学实践经验与知识理论结合起来。例如可以设置多样化的英语考核方法,并将英语口语考核纳入英语考核之中,通过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口语考核可以结合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表现,再与最终考核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真正了解英语口语在未来职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结语

对高校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实践以及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术界重点探讨与关注的课题。当前国内高校探索与研究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主要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所要求的知识经济复合型人才。以上本文基于反思性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进一步探索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模式、方向,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亚杰,张彧凤.反思性教学: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116.

[2]吉梅玉.基于反思性教学模式的高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微[J].黑河学刊,2012(9):131-133.

[3]罗莉,吴海燕.浅析反思性教学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221-222.

[4]彭晓娥.创新教育视域下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80-83.

[5]王政伟.高校英语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1):122-123.

高考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以及经验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益,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总结

当教师结束课堂教学时,要及时思考之前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便发现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方案之间存在的差距,认真分析原因并做好记录,调整优化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后,做出以下反思:未能精心筛选有效资源,教师不能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多种资源,既浪费了时间,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把课堂更多地留给学生,相信学生,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机会;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从整体上看,对学生的评价奖励机制过于单调,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动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欠深刻,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新文化运动中所体现的政治智慧。通过这次教学,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也可以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在日积月累下,不仅有助于教师知识经验的丰富,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多角度进行反思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需要全面、深刻、多方位地考虑。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也不能不假思索地给予肯定,敢于质疑和批判,全面深刻地进行总结反思,这样才有助于在师生的交流碰撞中实现教学相长。

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块跳跃性较大,加之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他们不理解。我们带着问题进行反思,加大对教材内容的挖掘,有利于加强对课本内容的整合和梳理。

如“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的最后,为了使学生探究思考“近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历史再反思”,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史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地提高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史实,提高认知水平,你一言我一语,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三、在教学反思中适时进行探究

探究性是反思的基本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思考,全方位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要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材料,理解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局面,明确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之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有效对策应对多极化格局?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一员,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想要主导世界,是不会让世界和平发展的,让学生找出实例说明。看“科索沃战争”片段视频,从“科索沃”战争中,我们如何看待美国所谓的“人权”,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讨论和解决是很不错的。在课堂中,探究性的反思不仅完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借助集体力量提升反思水平

教师不能局限于自我分析的反思上,还要理解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群体性特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我们的教学互助、答疑补充,都可以提高一个教师的反思水平。首先,学生对教师最具有发言权,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观察学生,还可以用不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适应情况。其次,在平时的备课、上课中教师要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虚心邀请别人听自己的课并听取指导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回顾并且反思自身的历史教学过程,然后从中挖掘问题,并且寻求解决的办法,通过这样不断地循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我们进行课后反思的时候,也常常会想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一些不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进行不断的总结,并且还要在寻找策略的基础上实现历史教学的提升与飞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