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研究6篇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研究6篇范文

时间:2022-06-25 11:57:16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研究6篇

第一篇: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抓准关键词关键句

有些材料本身就有关键句子对材料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性评价,它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可以是议论语句、可以是抒情语句。①人物语言还以上则材料为例,它的关键句就是老切割师最后的慨叹:“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他解释了经验、技术、勇气、价值之间的关系。抓住这句话去审题立意就好了。②议论抒情句如2013年湖北卷材料作文: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最后一句由材料中的各种容器方圆虽异,但功用信具,巧妙地提醒考生世间万物如此,人生也不例外,人生要想上善就得如水样“任方圆”,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巧妙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不失为材料作文准确立意的一条终南捷径。

二.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虚实结合

①化虚为实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就是要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如上海卷“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更重要的事”是什么?②化实为虚本指近体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不用具体景物,而用抽象词汇的情况。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材料作文中即巧析关键形象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很多材料,尤其是叙事类、寓言类材料,往往都是以事喻理。“否则偏於枯瘠,流於轻俗,而不足採矣。”还是以201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如北京卷手机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也是连接科学家与文学家的一根“红线”,更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情怀的媒介。手机仅仅是引发思考的一根导线,手机丰富的功能意味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手机简直是不能想象的发明。现在随便拿手机出来就可以跟美国的朋友打电话”(杨振宁)。但它的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所以最佳立意应是“鱼和熊掌如何兼得”。③虚实结合禅语曰:“虚实结合,万物方能均衡”,“人身本阴阳二气化成,二气平调,人无疾病”,“欲将太极拳演练至炉火纯青,必遵中医之阴阳虚实论”,“虚实阴阳”是书法结构的追求……可见虚实结合的重要性。“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既然二者能相生,则表明虚也是一种存在,虚绝不是无。这种存在,是靠实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虚和实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意象,开拓文章的意境,升华文章的主旨。如浙江卷,若只写单纯、简单,文章未免会流于空泛贫乏,夸夸其谈,失去表现力,缺乏事实依据,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能把简单就是幸福具象化,单纯就是美德事例化,然后联想到威•沃森的“幸运更经常地来自于简单”,联想到孔子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再想到丁尼生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最后归纳为“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所以,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行文时大胆地创设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尽情地在虚实之间驰骋。为此,写景、叙事可借助过去的、将来的和梦幻的,来反映眼前实景、实事。如安徽卷作文可立意为:不要纠结“以往”,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脚踏实地把握好今天。写人可杂取种种,合成新的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做到“真情妙悟铸文章”(范曾)。

三.揣摩作者的情感取向,抓住作者的情感取向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如果追求新颖,反弹琵琶,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角度虽然新,但弄巧成拙,这个立意显然是不符合题旨的。

四.追溯原因

任何事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因此,从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入手,问个“为什么”,探究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以果溯因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重庆卷普通的曾一度尴尬的大豆为什么得到了升华?是因为“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答案是:改变、变通、创兴等,然后联系自我,联系社会,联系自然,人生中,要像大豆一样适时调整,遇到困境后不要抱怨,学会转变思路,让“小豆腐”散发出“大能量”,从“小豆腐”提炼出“大智慧”,以“小豆腐”开启“新思维”。大豆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吊丝逆袭”的情节差不多。在逆境中成长,挖掘自己潜在的精华。

五.求同存异

此法对多则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多则材料内涵是共通的,可以提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可能是互不交叉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应剖析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如安徽卷面对萧伯纳的哲思名言,学生要懂得对比一般人和哲学家的两种不同眼界胸襟,抓住看似对立的方法论,深刻剖析导致这种不同反映的问题实质,然后深入内里,指出纠结于过往,充其量只能是事后诸葛,畅想未来,才是时代骄子,由此及彼,上升至普世的心态及时代的未来。

作者:刘翠华单位:语文教师

第二篇:怎样写好高考作文

1、拟题精彩,一目传神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高考作文的题目要新鲜,响亮,吸引人,纵观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大多需要考生自拟题目。因此,要精心设计标题。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一个好题目,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还有人常说:“看书,看报,看皮,看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高考作文的题目应逐步达到这几个层次:一准确鲜明,二凝练生动。三引人注目。题目要最大限度的体现材料的主旨,要成为对文章中准确凝练的提炼,要让阅读老师一看题目就认为这篇文章一定不错,总之,要达到“一目传神”引人注目。

2、雕饰风头,迅速入题

古人说,一篇好文章的结构模式是“风头,猪肚,豹尾。”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观赏文章的人,最留意的是落笔之出,故有笔落惊风雨”之说。如果这个地方像古破天惊,涌现珍宝,那么全篇文章就像高崖泻水,汹涌澎湃。俗话说:“头好一半文。”所以每位考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给人以美感,就必须雕饰好“风头”,在开头处打好第一枪。所谓“入题”是指文章的主题内容要尽快的表现出来,这样可扩大文章容量,可以尽量发挥每一个字的效力。高考作文因篇幅限制,更要求写作尽早进入主题内容,行文中还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要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往往还至少扣题一次。而许多考生往往容易犯“入题慢”的毛病,古今中外,娓娓道来,而真正应表达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议论难以尽述,显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详略难以得当,比例严重失调,与高考作文夺魁失之交臂,呜呼,哀哉!

3、篇幅适中,字词精当

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察目的,并考虑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做了规定。近几年来,高考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左右,这个要求不算高,因为作文题要求明确,限制较少,考生有充分发挥写作才能的余地,写满800字是不困难的。但高考作文常常出现两种状况:一字数不足,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读者一看这种作文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作文篇幅适中的关键是详略得当,字词精炼,巧用诗句,增添文章的典雅之美。一般来说。在文章中引用优美经典的文言词语,诗句,歌曲等,将其融进优美的抒情之中,就可以营造庄重的典雅之美,提高文章的含量。运用比喻,增添文章的形象美;运用排比句,增添文章的气势美;运用对偶,增添文章的匀称美;运用成语,增添文章的简洁美。

4、精雕豹尾,后发制人

俗话说:“好的作文,必有好的结尾。”“好的作文则有后发制人”之威力。古人说:“豹尾如撞钟。”这个钟撞的响亮,就能唤醒社会,澄清是非,振奋精神,使阅读人似听如来佛法,受到鼓励,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生硬作结,或点上一串无奈的省略号,无论哪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所以考生给老师的试卷无论如何也应该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古人云:“三篇文章做得好,万岁爷点我为状元郎。”今天,高考作文是高考试卷中分值最高的一个板块,我相信广大考生一定会在高考中精心安排,多角度思考,妙笔生华,写出上乘之作,越来越多的考生扣响夺魁作文的大门。

作者:杜玉峰单位:栾川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考作文的有效写作

一.善丰素材———丰富生活阅读,提升写作基础

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我们老师要教育学生,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外,更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多了解一些常识。正如培根所讲:“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可据一些老师观察,不少学生课外时间都泡在了电视里。当然,不能否认电视的多种教育功能,看电视对作文也有帮助,但看电视绝对不能代替读书。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必须扩大阅读量,以阅读促进写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读书会或专题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即口头作文)。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以提高书面作文水平。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维活跃,作文素材多了,就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有效写作———打破定势,多角度发散构思

要打破定势,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除了扩大阅读面,扩大见闻,沉淀文化底蕴,为作文的发散思维打下基础外,教师更要教会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会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多方位地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纵、横、分、聚,发展学生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品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如在构思之初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打开思路,请别忽视学生生活空间的写作素材。围绕作文题目,作思维辐射,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跳出食物点、线、面的限制,既要使其注意从上下左右、四通八达的横向联系中考察事物,从而使主体思路更加灵活。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作文题目蕴含的巨大社会意义,从小事中开掘深刻的主题,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导向写作时,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并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

1、正面或反面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持赞扬还是批评态度,是树立正面榜样还是列举反面教材,可选择一条走下去,也可以着眼于两面走辩证分析。

2、真实(具体)或虚幻(抽象)角度。也可针对自己对生活的某些细节的回顾与管窥作加工。

3、自己或他人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写自己还是写他人?有什么生活哲理?

4、大处或小处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着眼于集体、民族、社会、国家、甚至人类、自然等大的方面,还是着眼于私人情感、生活细节等小的方面?前者追求大气、高远,后者追求亲切、细腻。

5、历史或现实角度。面对一个问题,我们是分析其原因还是预见其结果?前者探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后者探寻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会成什么样子。当然,有效的写作角度还有许多,可谓见仁见智!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我们教师也要逐步打破某些清规戒律,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使他们可以在愉悦的心境下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写作压力,丢掉作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包袱,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写作能力,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者:刘波单位:山东平度教师

第四篇:高考满分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滥用古句和古意

面对着社会动荡,面对着悲欢离合,诗人往往借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达内心那难以言说的思绪及情感,发思古之幽情。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些人注重向古人学习,利用宝贵的文化财富,表现在高考满分作文中,就是众多考生对古句和古意的运用,甚至达到泛化的程度。考生多将其运用在一些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中。受考试这一功利性目的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看到了这类运用古句和古意的文章,认为比较有“亲和力”,便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而且这种文章在阅卷时又总能够博得阅卷教师的好感,会认为考生的文学素养较高,有丰厚的文学功底。再加上各种作文辅导资料对其奉之为“秘笈”的种种总结,学生们便纷纷效仿。

于是,许多满分作文特别重视对历史题材的运用,无论是取材也好,表达的内容也罢,不管是写什么题目,也不管是要表达什么主题,考生都喜欢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都去古人身上找素材,找论据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恰当地运用古句古意的确可以为文章注入一股古典文学气息,为文章增彩不少。但是如果把文章塑造成一部部的“古装戏”,这不得不说是高考满分作文的一大悲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的素材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选取,而不仅仅是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考生的取材迷恋古人,充分暴露出了学生们生活视野的狭窄以及素材积累的贫乏,当然其中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的确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事实上,要写好这类文章需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深刻的理性思辨能力。而考生仅仅凭着自己对课本上一些知识的学习,仅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去评价历史人物,去感知历史,未免有点太过浅薄。这样,考生的文章就是缺乏思想内涵的文章,没有了思想内容,就只能在文章的形式上下功夫了,最终文章陷入模式化境地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滥用模式化的篇章结构

细读高考满分作文,许多文章都是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式的文章。虽然许多高考满分作文有一个精彩亮丽的开头、充实丰富的主体和响亮有力的结尾,但是这些文章在整体篇章结构上,趋近于八股化,由此呈现到众多读者面前的就是许多“新八股文”。首先是总——分——总式的机械套用。这是高考满分作文中最常见的结构方式之一,大部分考生都会将这种结构方式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这种文章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首先在文章开头就别开生面地提出文章中自己总体上的观点,然后分条进行论证或者叙述,在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点题。相对于其他篇章结构而言,这种结构方式简单易行,容易构思。但是大多数文章都在机械地套用这种结构方式,难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新意和创造性。其次是并列式结构的简单仿效。在高考满分作文中,采用这种结构方式进行写作的考生也有很多。在以这种结构方式组织的文章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是并列式的。这种结构方式一般应用于议论文的写作中,但在一些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中也常常用到。

相对于总——分——总式结构的文章,这种并列式结构,似乎更有思想深度,分条并列地阐述了考生对于这一问题的见解,思路比较清晰。但是,许多文章都是在简单的仿效,完全就是在用排比句(段)来引领整篇文章,由几个排比句(段)组成文章的框架结构,再补充一些材料。但是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作文的实质,就算获得了满分,其新意和创造性的匮乏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后是分层递进式的表面挪用。对于分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其固定模式就是:文章中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逐层递进、逐步推进的关系,各个层次之间的先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地改动。一般这种结构适用于议论文的写作。这种分层递进式的文章相对于并列式的文章,其观点是逐层推进的,逐步地阐发作者对于一个主题意义的理解。但是很多高考满分作文对主题的阐发,似乎只是限于字面上,是一种表面的挪用,没有更深层次地探索,文章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

按照固定模式,考生们写出了许多八股化的文章,由此呈现到我们面前的就是许多“新八股文”。这些八股化的文章,充分反映了众多考生在作文结构方式上的贫乏以及运用作文结构方式能力上的薄弱,这是导致高考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考满分作文存在上述弊端有很多原因,比如“学校功利化的办学思想,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意识;高考阅卷组专家的审美趋好;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严重缺失”等等。要想脱掉作文身上的“模子”,使它变得更加完美,一方面在于完善作文的评分机制。另一方面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一致,端正教育方向,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写作道德观”,并且要解决写作材料匮乏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提高他们仔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的“根”应在生活,在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思索中。而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只能说是“末”,我们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杨红樱曾忧虑地表示:“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而铺陈词藻。作文是教不出来的,作文没有技巧。现在写作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对所有问题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自然就写出来了。但今天的孩子缺乏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注。”她说:“如果非要问我有什么写作技巧,我只能概括为‘说真话,一句一句说,让人听得懂’。”作文教学是中学教学,更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镜子,从中折射出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些误区与弊端。要让高考满分作文真正地赢得“满分”,当务之急还是要摘掉这一个个的“模子”,让中学素质教育尽快回到“正道”上来。

作者:李奋启单位: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误区

一、针对高考英语开放作文中的写作误区的策略探讨

要想写好高考英语开放作文,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真阅读作文材料,读懂读精。在进行开放性作文的写作时,学生不要忙于下手写作,首先要静下心来认真体会作文材料字里行间的寓意,读懂作文材料所要阐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然后提炼出主题,再根据主题来进行扩充写作。要注意,不管是提示性的开放作文还是漫画类的开放作文,不只有一个角度,学生只要把握好一个角度并进行详细阐述即可。

第二,确定写作文体,拟定写作提纲。在确定好作文主题之后进行作文正文写作之前,学生必须要拟定写作提纲,在写作提纲中列好自己的写作思路、作文时态、人称以及文体。对于作文的文体,虽然作文材料中往往不会对学生做出限制,但是从学生得分方面考虑,学生最好选用易于得分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对于漫画类的开放性作文,其写作提纲的拟定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1)简单描述漫画场景;(2)阐述漫画所要表达的含义即文章主题;(3)针对漫画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详细阐述。

第三,对拟定的写作提纲进行扩充,进行作文草稿的写作。写作提纲一般是用比较简明的句子来概括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而作文草稿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简明的中心句子进行内容扩写。在进行作文草稿的写作中,学生要结合实际,对作文观点进行详细论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输,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进行作文草稿的写作中,学生还可以列定一些高级的句式以备之后的正式写作。

第四,仔细检查,进行作文正式写作。在作文草稿写作完毕之后,学生必须要从头到尾再仔细地检查一遍,看有无错漏作文要求,在检查无误之后,根据作文草稿进行正式写作。

第五,在按照上述作文写作的一般步骤进行开放性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审题是在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进行开放式作文的写作中,必须要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旦把握不好中心思想,不管作文写得多好也得不到高分。(2)语言简练。在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中,经常会存在学生为了凑够字数进行漫无目的写作从而导致作文中废话连篇的现象。这种做法很容易使文章逻辑不连贯,给阅卷老师造成不好的印象,相应地,该篇作文的得分必定不高。(3)论述内容具有积极性。虽然当前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提供了舞台。但是,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代表学生可以进行消极地思考。在开放性作文的写作中宣传消极思想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

二、结语

开放性作文是近几年我国高考英语作文中出现的新类型。开放性作文的出现,一方面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提供了舞台;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考英语作文的写作难度,为高中学生的写作以及高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必须要注重开放性作文写作的研究。

作者:黎黎单位:重庆外国语学校

第六篇: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与课标写作评价建议的错位

评分标准是对写作课程评价的具体落实,应该与写作课程评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当评分标准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溯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评价的表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评价的内容只有一百余字:“对于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查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这显然是把文本分为论述类、实用类两类,再按类进行评价,而评分标准是根据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三个方面(内容、表达、特征)、十三个评分要点(内容、思想、感情等)把文本划分为四个等级。无论是思路还是内容方面,并不完备的写作课程评价与面面俱到的评分标准根本不能对接。即使是按类评价,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也显得过于笼统、简约,并未提出系统性的评价举措。这样的评价建议在千姿百态的写作现实面前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更为严重的是,对文学类文本的评价只字未提。这一致命的缺陷使语文课程的写作评价形同虚设,未能给评分标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写作评价自身的不科学、不完备,可能是导致评分标准逻辑混乱的直接原因。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写作课程目标的误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的基本原则中指出“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我们就从课程目标的视角来审视评分标准。1.对写作课程目标的窄化语文课程目标在表达与交流部分第三条指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没有对此提出直接而明确的评定标准。尽管在说明中个别要点零星地略有涉及(形象丰满、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构思新巧),但还不足以对思维做出直接、全面、准确的评价。思维是书面表达的本质。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只停留于书面表达的表层进行考核,而未触及书面表达的核心,这样的评分标准显然有些本末倒置。这也是评分标准对课程目标窄化解读的体现。2.对写作课程目标的异化评分标准对作文的表达提出四项要求: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我们把这四项要求与课程目标进行比对后发现,课程目标对作文的结构、语言确实提出了要求,但是符合文体要求、字迹工整两项要求则在课程目标中找不到依据。更重要的是,评分标准对课程目标在表达方面的新理念——“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未做出任何回应。这种没有理据随意增减考核要点的做法使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大打折扣,而这种偏离基准的评分标准对写作教学、写作评价的可能影响更令人担忧。

三、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完善建议

第一,重视对思维能力的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接着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既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写作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之一,又在写作教学中强调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对评价环节需要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提出的学理要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非常重视对思维能力的评价,并且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比如,美国的马里兰州高中把思维能力视为核心学习目标,作为美国高中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他们提出思维能力的总体目标: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批判性地和策略性地思考,做出有效的决定,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个人学习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系统的评价指标。另外,美国“SAT”考试短文写作(满分6分)的评分标准也非常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1.有效地、富有洞察力地提出某种观点。2.表现出独到的批判性思维,清晰恰当地使用事例、推理和其他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3.作文组织得有条理,中心明确,表现出清晰、连贯、流畅的思路。4.展示出语言技巧的掌握,运用丰富、恰当、贴切的词语。5.句子结构表现出有意义的变化。6.很少有语法、惯用法、技巧方面的错误。从以上评分内容可以看出,“SAT”短文写作非常重视学生思想力、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这样的考核才是真正切中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本质。国外的相关经验告诉我们,对高中生进行写作能力考核应该把对其思维能力的评价作为重要项目之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思维能力是可以进行考核的。这对我们完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会有一定的助益。第二,以写作课程目标为基准,从写作课程评价到评分标准,应该统一认识,协调一致。进一步完善写作课程评价的具体内容,充实对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评价办法,补充对文学类文本的评价办法、准则,使之成为科学的体系,既能够与相应的课程目标协调一致,又能够为评分标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第三,以写作课程目标为依据,对评分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具体的设想是,取消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从整体上对作文进行评价;从思维、内容、表达三个维度对作文进行评定;思维维度可以具体地从批判性(侧重思维意识)、深刻性(侧重思维过程)、独创性(侧重思维结果)、连贯性(侧重熟练程度)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内容维度可以从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结构合理四个方面进行考查;表达维度则从准确、鲜明、生动三个方面进行检测;依据三个维度十一个评分要点结合试卷的具体情况划分相应的作文等级;删掉说明部分,其他未尽事宜可以结合试卷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尽的操作细则予以规范。以上是笔者在运用评分标准进行评卷时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作者:郑玉财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研究6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gkzylw/6473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