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篇

一、精心组织,全面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

为加强社团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我们认真就开展好2014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社会组织检查的意义、步骤和要求,严格审查各社会组织人员变动、经费支出、重大活动、刊物出版、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具体问题依法做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136个,2014年度年检应参检127个,实参检109个,参检率达到86%。从年检情况看,全县社会组织均能够做到依法开展活动。一些社会团体结合各自单位行业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宣传,广泛吸纳会员,壮大协会力量,全面推动了社会团体的快速发展,有的协会积极开展送真情献爱心和扶贫济困等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全县绝大多数社会组织为扩大交流、服务群众、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登记程序

2014年我县新成立社会组织19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我们严格按《社会团体登记条例》规定的条件,从“有牌子、有场子、有资金”着手,以社会组织章程公约为抓手,对社会组织成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多方论证,并对社团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逐项进行严格的审定。认真填写许可通知单,同时我们参照《社会团体登记须知》,制作了《县社会团体审批工作流程图》下发至各业务主管单位和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将申请筹备、同意受理、成立登记的各阶段制成直观图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从审查决定到行政许可的期限逐一告知。为尽可能缩短审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益,制定了《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登记表》、《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和《社会组织送达回证》等规范的行政许可文书。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严格执行登记工作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对社会组织“进门”前静止材料的严格审查,同时加大对“进门”后的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

三、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2014年,我县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落实富民政策,按照“培养专业经济协会,扶持规模协会,建立示范协会”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县的六大优势产业和七大特色产业均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辅射全县5个镇87个村,如县生猪生态养殖协会、县棉花协会、县苗木花卉协会。协会的存在在增加农产品收入,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农民自身利益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各协会围绕城内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结合县政府实施的“一村一品牌”,积极打造“品牌”协会,目前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培育目标上基本做到了“一镇一品、一品一会、一会一特”。如县食用菌协会、县高效农业研究会、县镇苗木花卉协会等协会年培训达百余次,通过不断的信息技术交流,产品推介,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技术农产品,进一步加快了我县“跨越”式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 工会组织 作用

一、巩固基础,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基层工会组织作为事业单位的职工群众组织,对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会应努力建设和谐单位,切实履行工会的职能,为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团结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发挥出工会本身应该有的作用。

(1)建立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

这是基层工会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应将工会组织分为各个小组,各行其职。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做到与职工群众密切相连,这样更加方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能更加切合实际的建立“职工之家”。

(2)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工作建设热情

发展能力在于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权力维护的能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基层工会的基础性职能,工会工作者务必要提高维权的能力,确保职工的经济、政治等权利不受侵害。再一点,工会要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能力,切实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展开具体工作,如:职工集体献爱心活动,困难互帮互助活动等。

二、政务透明化,积极发展民主化管理

深层次发展基层工会的民主化、透明化,是工会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符合党对扩大基层民主管理的要求,是工会发展的方向与目的。而具体做法在于:

(1)坚持完善民主化、透明化管理制度

坚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保证职工参政议政的合法权利,使单位组织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大会上对于职工所提的合理化建议认真采纳,对所做的各项决议认真落实,亦可按月进行民主管理会,让所有的职工真正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同时要定期对职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帮助,要把对职工的关怀与关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建立政务监督小组,确保政务公开化,管理民主化

设立政务公开栏、开设监督网站,让政务监督小组每月定期汇报政务开展情况,让每一位职工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单位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实现职工群众共同监督的民主化景象。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促进事业的稳定发展。

三、处理好不同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实践中,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大都表现在政府“越位”或“缺位”。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面很广,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政府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对于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来说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改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包揽一切的制度安排,建设一个有限责任的政府,既避免“责任总揽”,又避免“责任退让”。

四、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和民

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借助各种应有的法律、制度、规章和条例,确保职工合法的劳动关系和正当经济利益不受任何侵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职工能够公平地获得劳动岗位和劳动报酬。要不断健全考核制度,在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排出考核过程中任何不公正行为的干扰,做到科学有效、公正公平的评价职工业绩与表现,切实把真实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依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以此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从服务意识,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要为职工谋求更多物质利益,直接或间接地为职工创造更多获得物质财富的机会,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全力发动职工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公司的“大利益”与职工的“小利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职工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维护职工的民。维护职工的民,是社会进步和职工社会价值在企业中的最高体现。要在维护职工民主自由权利上下功夫,让广大职工群众有地方、有机会说真话、说心里话;有权利、有途径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有条件、有责任对企业的领导和决策提出批评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职代会制度,配合上级工会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够充分体现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健全行政公开机制,实现决策、信息、财务、考核、业绩、奖惩高度民主、高度透明;要坚持公司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定期下基层现场办公制度,切实为一线生产单位和职工排忧解难;积极推进厂务公开进程,努力使党的“依靠”方针真正在一线生产单位得以落实,使广大职工的民利真正得以保证。

五、关心职工生活,开展送温暖工程

坚持民生导向,把职工当家人,把职工的事当家事。常年开展“平时常探访、患病有慰问,小事基层管,大事公司办,特事特别办”和“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生活关爱活动,将工会组织的关爱随时随地、风雨无阻地送给职工。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在企事业单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单位与职工群众的发展状况。因此,工会在工作开展上务必要围绕中心,积极主动的为职工谋福利,为单位创造利益。要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事业单位发展中的有效职能,切实发挥基层工会的组织能力。所有的工作者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为企事业单位的蓬勃发展,为职工群众的利益需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伸安.工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 2002(06).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管理 工会组织 作用

一、巩固基础,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基层工会组织作为事业单位的职工群众组织,对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工会应努力建设和谐单位,切实履行工会的职能,为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团结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发挥出工会本身应该有的作用。

(1)建立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

这是基层工会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应将工会组织分为各个小组,各行其职。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做到与职工群众密切相连,这样更加方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能更加切合实际的建立“职工之家”。

(2)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工作建设热情

发展能力在于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权力维护的能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基层工会的基础性职能,工会工作者务必要提高维权的能力,确保职工的经济、政治等权利不受侵害。再一点,工会要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能力,切实解决职工群众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展开具体工作,如:职工集体献爱心活动,困难互帮互助活动等。

二、政务透明化,积极发展民主化管理

深层次发展基层工会的民主化、透明化,是工会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符合党对扩大基层民主管理的要求,是工会发展的方向与目的。而具体做法在于:

(1)坚持完善民主化、透明化管理制度

坚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保证职工参政议政的合法权利,使单位组织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大会上对于职工所提的合理化建议认真采纳,对所做的各项决议认真落实,亦可按月进行民主管理会,让所有的职工真正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同时要定期对职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帮助,要把对职工的关怀与关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2)建立政务监督小组,确保政务公开化,管理民主化

设立政务公开栏、开设监督网站,让政务监督小组每月定期汇报政务开展情况,让每一位职工能够清楚的了解自己单位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实现职工群众共同监督的民主化景象。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促进事业的稳定发展。

三、处理好不同社会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实践中,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大都表现在政府“越位”或“缺位”。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面很广,如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政府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对于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来说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府改变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包揽一切的制度安排,建设一个有限责任的政府,既避免“责任总揽”,又避免“责任退让”。

四、维护好职工的劳动权和民主权

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借助各种应有的法律、制度、规章和条例,确保职工合法的劳动关系和正当经济利益不受任何侵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职工能够公平地获得劳动岗位和劳动报酬。要不断健全考核制度,在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排出考核过程中任何不公正行为的干扰,做到科学有效、公正公平的评价职工业绩与表现,切实把真实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依据,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活动,以此增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从服务意识,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要为职工谋求更多物质利益,直接或间接地为职工创造更多获得物质财富的机会,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全力发动职工开拓创新,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使公司的“大利益”与职工的“小利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职工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维护职工的民主权。维护职工的民主权,是社会进步和职工社会价值在企业中的最高体现。要在维护职工民主自由权利上下功夫,让广大职工群众有地方、有机会说真话、说心里话;有权利、有途径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有条件、有责任对企业的领导和决策提出批评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职代会制度,配合上级工会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够充分体现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健全行政公开机制,实现决策、信息、财务、考核、业绩、奖惩高度民主、高度透明;要坚持公司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定期下基层现场办公制度,切实为一线生产单位和职工排忧解难;积极推进厂务公开进程,努力使党的“依靠”方针真正在一线生产单位得以落实,使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真正得以保证。

五、关心职工生活,开展送温暖工程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4篇

一、发展现状

(一)社会团体登记情况。我市共登记社会组织223个,其中:社会团体166个,行业性社团129个,专业性社团29个,联合性社团3个,学术性社团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7家,其中:民政类5家,教育类17家,劳动类10家,卫生类12家,科技类6家,文化类4家,体育类3家。据初步统计,我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现有38,500人左右,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5%,各类社会组织去年总收入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

(二)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1、健全规章制度。为使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市民政部门指导督促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将登记证书、资格证书、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规章制度上墙公布,增强工作公开的透明度,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规范财务管理。为贯彻中央精神,提高我市民间组织会计人员素质,民政部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民间组织进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通过培训,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已熟练掌握了新的会计制度,并已能在财务操作中实际应用,从而规范了民间组织的会计制度。3、落实四项制度。为规范管理,制定了社区民间组织的普查登记、注册登记、备案登记、社区民间组织负责人例会四项制度,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并及时掌握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变化,确保社区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各社区所辖民间组织每月将活动开展情况,向居委会通报备案,居委会将社区民间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照片资料登记造册,重大活动报登记机关备案。确保社区民间组织依法开展活动。

二、工作现状

(一)提高了民间组织的登记质量。我们以“依法行政、规范行为、提高服务”为登记工作理念,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认真细致地对民间组织地成立、变更和注销进行审批登记;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民间组织发放“明白纸”,公开登记事项、申报程序及材料、行政许可时限和操作规程,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登记程序;我们在规定的时限内尽量提前完成审批登记手续,为登记对象节约办事时间,减少上门次数,提供热情服务。

(二)健全了民间组织的监督机制。我们把加大执法力度作为规范民间组织社会活动、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市、办、居”三级监督体系,形成“横向分类负责、纵向按级负责”的民间组织服务与监督一体化网络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民间组织的违法活动,从而遏制不良组织的滋生和蔓延,扶持和保护合法的民间组织。近年来,我们多次与社团主管单位联合开展治理检查,注销不合格协会,规范了对民间组织的管理。

(三)加强了民间组织的年检工作。这几年,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自身情况,密切联系业务主管单位,本着规范管理、简化手续的原则,与业务主管单位一起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年检、换证工作,让参加年检的单位填写了《年度检查报告书》,委托市“恒正会计事务所”出具《民间组织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对未开展活动和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民间组织依法予以了注销。

(四)深入开展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诚信建设。我们对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严格要求,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诚信档案,接受公众监督;对已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把诚信建设作为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督促其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制订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通过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责任等方面做出的公开承诺,增强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

三、存在问题

1、整体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到位。从质量上看,目前我市民间组织发展整体结构不够优化,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类协会、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民间组织发展不足,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少数民间组织法制观念淡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社会公共责任缺失,社会公信力不高。从作用发挥上看,大多数民间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如行业协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行业协调、行业管理、行业维权、行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2、政策法规不完善。民间组织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性质、地位、作用及职能等没有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且是暂行性行政法规,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缺乏明晰的界定和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与业务主管部门中的法律法规在许多问题上不协调、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对社团的申请成立热情高,而对社团的年检,变更,注销,和对社团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情况的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应付差事。

3、执法力度较薄弱。对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和开展执法活动是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虽然是登记管理机关但却没有执法权,缺乏行政执法的基本职能,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总体情况为“力不从心,监管难以到位”。具体地讲:一是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不同民间组织都是以民政部门名义进行登记管理,但实际上,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人员编制只有1人,与实际工作量不对称,工作中常疲于应付,监管过程中也无专项业务活动经费。二是全市有200多个社团,其业务分属不同业务主管单位,协调工作、争取配合工作量大。三是《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专门设置了“处罚”一章,对社团的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罚作了规定,但由于缺少执法督查队伍,处罚很难落实。尤其是取缔非法民间组织缺少法制手段,造成一些未登记的民间组织取缔困难。

4、发展存在不平衡。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有:营利倾向较明显,服务功能却欠缺;规模偏小,在专职人员、办公设施、专业水平等方面还有差距;分布的社会领域不均匀,在教育、卫生、民政领域较多,在科技、劳动、体育领域相对较少,与实际的社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四、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民间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适时出台与民间组织有关的法律及配套的政策法规,应尽快出台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加快修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界定要具体、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区别于有关社会组织的名称,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中应体现民办,方便于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改革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民间组织管理的政策制订、执行、评价和监督之间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加快民间组织执法队伍建设步伐。民间组织执法工作是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现在登记管理机关还没有执法队伍,也没有必要的督查经费。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切实落实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充实民间组织管理力量,尽快组建高质量的民间组织执法队伍,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确保民间组织管理者具有行政执法资格;配备必要的执法工具,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法程序、执法手段的培训,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加大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希望政府在购买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对民间组织予以支持,同时支持民间组织获得合法的服务性收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应尽快完善民间组织的各种优惠政策,为民间组织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形成一套系统、可行的民间组织税收激励机制;在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的基础上,能够建立民间组织发展专项基金,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长远的资金来源。采取有力措施,在房屋租赁、场地使用、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5篇

一、社会组织管理

现xx镇社会组织共27家,其中社会团体有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有21家,今年新培育一家社会组织:xxxxx。同时所培育的社会组织大力的服务于本村居民,如xx社区服务管理协会的“小太阳”成长营活动在周末免费为儿童提供英语辅导,晚霞老年协会在重大节日走访、组织老年人参观活动、春节慰问敬老院等活动,让广大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社会组织带来的正能量。此外,村(居)委会均成立社会组织预警工作小组,每月进行非法社会组织预警调查统计,对非法社会组合进行取缔。

二、社会组织的年检

我镇社会组织积极完成年检工作,于2019年3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三、中期审计工作

去年我镇有两家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并且中标,并于3月4日开展中期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区委派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绩效评估工作。

四、清明祭扫协调工作

清明节前夕,我镇统一召开清明祭扫协调会,镇综治办、社发办、信访办、安监所、派出所、城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卫公司、重大办等职能部门以及xx公司、两个公益性墓地、一个经营性墓地参加会议,各部门均制订清明祭扫方案、突发事件处置方案和清明值班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据统计,清明节期间本镇公益性墓地和经营性墓地共接待祭扫群众93535人次、车流量达12070辆、落葬72穴。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共派出工作人员500多人次参与清明安全祭扫保障工作,实现了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

五、公益性墓地的监管

4月初我镇对两个公益性墓园的设施安全进行了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5月我镇排摸私建墓地的工作,各居村全面排查辖区内有关情况。经调查,我镇没有私建“住宅式”骨灰安放建筑和活人墓,有33个私建硬化大墓。各居村主动联系丧家家属,拟定告村民书进行劝阻宣传,沟通鼓励丧家家属主动将墓穴迁出。充分利用清明、冬至两个祭扫群众相对集中的节点,加大殡葬改革、文明祭扫的宣传力度,努力改变村民的祭扫陋习。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社会组织工作

利用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的资源对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相关培训,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活力和社会组织服务人的能力建设。鼓励和指导社会组织积极参加市、区级招投标项目,激发社会组织创新发展能力,同时帮助社会组织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9月中旬将开展第九届“公益伙伴日”和公益嘉年华精品展示,以此为契机,为社区居民提供测量血糖血压、理发、义诊、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搭建公益平台,宣传公益服务。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6篇

2、社会组织年检。一是提前做好准备。2月19日向全市社会组织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的通知》靖民管〔2014〕7号文件,明确了年度检查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全市应检社团162家,应检民办非企业194家,年检率达95%。对长期不活动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督促其及时办理了注销手续。

3、社会组织评估。按照《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和省、市民政部门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等三十家规模、影响较大的社会组织申报3A(含)级以上,通过评估,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20家社会组织分别被市、市、和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评为3A、4A、5A级社会组织;市石油流通行业协会等58家连续两年年检合格,经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研究决定直接核定为1A-2A级。

4、社会组织建设。以社会组织评估为契机,积极引导市保险行业协会等8家社会组织建立了党支部或工会组织;年检过程中注重做到年检与制度建设、章程修改、正常换届相结合,有效地完善了法人治理;组织发动市企业家协会等参加了民政部组织的“亿利生态杯—如何当好社会组织秘书长”征文活动。8月份起,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塑造品牌参考标准》,组织开展了引导民办非企业单位彰显公益职能活动。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7篇

一、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突出培育重点,依法登记,分类指导,强化监管,着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稳步发展,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截止10月底,市共有社会组织7133个(市级社会组织1094个),其中社团402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91个,基金会16个。社会组织从底的2673个,增加到底的6710个,增长了151%,年平均增长率为17.7%。社会组织已遍布市城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登记管理情况。在培育发展上,一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社会组织;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三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行业协会;四是围绕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难、医疗难、文化活动难和娱乐健身难等问题,培育发展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先后制定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重点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年增长率达15%。已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48个、社区社会组织1067个、行业协会890个、培育各类基金会16个。全市40个区县均建立了慈善会,有56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稻草援助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慈善组织网络。在管理服务上,一是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30多个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社会组织组织的规范发展。二是创新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推进了政社分离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党政机关与社团的政社分离改革,实现了人员、资产、利益、业务和办公场所方面的“五脱钩”。三是加大了执法和监管力度。依法查处了对外经济交流协会、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市辣椒协会和市巴渝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等,同时通过登记管理、日常监督、年度检查、信息公布、执法监察以及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职业资格认证活动等手段加强监管,规范了社会组织行为。四是开展了登记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工作流程、简化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情况。市社会组织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功能作用日渐显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对100个市级社会组织问卷情况看,90%的社会组织,健全完善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形成,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已形成制度,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发挥的功能作用日渐显现。一是在慈善和社会救助方面作用突出。今年汶川“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各类社会组织各显所长,发动社会捐赠,组织自愿服务,开展社会工作,甚至直接参与第一线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市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累计捐赠款物达3.29亿元,占全市捐赠款物总额的31.6%;二是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作用明显。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事业,积极提供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抽样调查,共举办公益活动15108场次,折合社会经济效益2.8亿元,主要业务创造社会经文秘站:济效益102亿元;吸纳2495名社会人员就业,其中,下岗职工1821人, 学生674人。三是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一些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积极承接了政府分离和转移的部分职能。据调查,有8个社会组织承担了政府委托17项职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项目25个,协助政府招商引资5000万元。渝北区餐饮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向国家成功申报了“中国水煮鱼之乡”和“中华美食街”项目。8个社会组织荣获“市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等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四是服务会员作用显著。据调查统计,共举办培训3168次,组织研讨900次,举办或组织参展216次,提供咨询服务14913次,协调会员之间或会员与消费者之间纠纷2493次,促进了各会员或会员企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市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市“314”总体部署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现有社会组织7133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2.2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12省区中列第8位,不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6,仅相当于美国的1/45,社会组织对我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很低。

(二)社会组织自身能力较弱。市社会组织普遍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运行体制机制不灵活。活动经费紧张,创收能力不强。从抽样调查看,年收入200万以上的占18%,50-200万的占26%,10-50万的占22%,10万以下的占34%。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团体活动经费主要依靠会费,而社会组织的规模不大,会员数量有限,普遍反映经费紧张。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平均仅有3人,且多数为离退休人员,专职工作人员待遇较低,47%未办理社会保险,留不住人才。

(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限制了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一是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进展缓慢,椐抽样调查,仅有8%的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部门转移、委托的部分职能。二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尚未建立,政府没有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尚未形成,服务型政府尚在建设之中,许多政府部门由于部门利益,不愿意将职能转移、授权或委托给社会组织。

(四)登记管理法规政策滞后。现行法规政策严重滞后,一是直接影响到涉外社团的登记、备案等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撤消社会组织的依据和效力;关系到社会组织的票据、税收、员工社会保障等问题。二是由于法规的滞后和处罚规定过于原则性,难以达到有效管理社会组织的目的。如在年检工作中,经常遇到社会组织无故不接受年检,社团表现尤为突出,有的两年、三年不参加年检,由于没有刚性的规定,造成执法困难。

(五)优惠扶持政策缺失。国家对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都只在一些个别或零星的政策中体现,而没有对整个社会组织作系统的规定,造成目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类组织之间或某类组织之中的不同类别之间所享政策不同,影响了社会组织整体的作用发挥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如只有基金会和公益救济性社团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仅有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享有优惠政策。目前除稻草援助中心有一次性专项补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仅有少数区县制定了一些资金扶持外,我市从制度层面上还没有扶持政策。

(六)登记管理力量薄弱。全市现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人员74名,其中专职工作人员只有33名,兼职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0%,40个区县中,只有6个区县设有专门的登记机构,仅占14%,登记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全市社会组织现有7000多个,与京、津、沪数量相当,但我市本级登记管理机关只有12人,与京、津、沪(150人、50人、80人)比较,力量十分悬殊,不能适应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建议及措施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对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及工作措施。

(一)建议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建议市各级政府把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调查研究,根据国务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现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确保市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和健康发展。

(二)建议加快政府职能转移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和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要求。建议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通过“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加快职能转移步伐,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将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管理服务事项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建议加强区县登记管理机构建设。针对目前登记管理机关力量薄弱和区县登记管理机构不健全的现状,建议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切实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尤其是区县机构建设,充实登记管理力量,建议市编委发文督促各区县加强和充实登记管理力量,统一要求区县民政局设立民间组织管理机构,配备5—8名行政编制人员。

(四)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培育发展重点,力争市社会组织年增长率达10%以上。一是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贯彻落实渝府办发(31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步伐;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三是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四是围绕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难、医疗难 、文化活动难和娱乐健身难等问题,培育发展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8篇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1944年,郭沫若同志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对此文极为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列为党的整风文件,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建国前夕,我们党的五大书记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进行进驻北平前的准备工作。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毛泽东说:“今天进京赶考,我们一定要考好,不能学李自成。”建国以后,我们党在经历各种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始终成为引导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20xx年11月15日,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举行,胡锦涛同志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12月7日,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胡锦涛指出“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由此看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非常明确的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摆在了重要位置。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更替、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也引起了我们党的高度重视和深思。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苏共结束了其政治生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崩溃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但如果没有一系列长期以来不断积累的导致苏联解体的条件,苏联和苏共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走向灭亡。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如何保持我们党始终走在前列,在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当中,如何使我们的党能经受住考验,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当中,如何使我们党成为坚强的领导力量,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从这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虑感来看,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并载入党章,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提升。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赋予了社会组织更重要的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管理在社会建设中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利益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社会成员的活动方式趋向多样化。面对众多社会利益主体,繁杂多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的需求,政府力不从心,难于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而社会组织源于群众和各层次社会利益主体,可以发挥其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优势,拾遗补缺,及时有效地提供一些公共物品,缓解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社会发展看,现代社会主要由营利组织、政府组织和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构成,其运行机制分别为市场机制、国家机制、社会机制,三大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联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激活社会活力。党的社会性与社会组织有着天然联系,既有互通性,又存在互补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来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更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广泛地团结、凝聚各方面积极力量,巩固和发展自身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还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构建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四是有利于拓展国际交流,实现和平崛起。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迅速增多,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之外的重要的第三极力量。在国际经贸领域,需要社会组织参与非政府间的市场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技术交流、交易规则协商、纠纷争端处理等活动;在全球治理领域,需要社会组织在倡导和平、促进发展等重大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方面,与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在国家外交全局中,需要社会组织在国际事务和非政府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话语权,增强渗透力、融合力、亲和力,促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理念广泛传播,实现和平崛起。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9篇

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执政能力建设。1944年,郭沫若同志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后,党中央、同志对此文极为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列为党的整风文件,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建国前夕,我们党的五大书记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北坡进行进驻北平前的准备工作。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移驻北平。说:“今天进京赶考,我们一定要考好,不能学李自成。”建国以后,我们党在经历各种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始终成为引导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20xx年11月15日,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举行,同志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12月7日,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指出“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由此看出,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非常明确的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摆在了重要位置。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政权更替、政党衰亡的重大事件,也引起了我们党的高度重视和深思。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苏共结束了其政治生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崩溃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但如果没有一系列长期以来不断积累的导致苏联解体的条件,苏联和苏共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走向灭亡。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当中,如何保持我们党始终走在前列,在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当中,如何使我们的党能经受住考验,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当中,如何使我们党成为坚强的领导力量,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从这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虑感来看,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并载入,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提升。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赋予了社会组织更重要的使命。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社会组织管理在社会建设中作用。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利益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社会成员的活动方式趋向多样化。面对众多社会利益主体,繁杂多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的需求,政府力不从心,难于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而社会组织源于群众和各层次社会利益主体,可以发挥其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优势,拾遗补缺,及时有效地提供一些公共物品,缓解社会需求。二是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社会发展看,现代社会主要由营利组织、政府组织和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构成,其运行机制分别为市场机制、国家机制、社会机制,三大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联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激活社会活力。党的社会性与社会组织有着天然联系,既有互通性,又存在互补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来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更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广泛地团结、凝聚各方面积极力量,巩固和发展自身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还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功能,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构建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四是有利于拓展国际交流,实现和平崛起。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的迅速增多,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之外的重要的第三极力量。在国际经贸领域,需要社会组织参与非政府间的市场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技术交流、交易规则协商、纠纷争端处理等活动;在全球治理领域,需要社会组织在倡导和平、促进发展等重大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方面,与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在国家外交全局中,需要社会组织在国际事务和非政府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拥有话语权,增强渗透力、融合力、亲和力,促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理念广泛传播,实现和平崛起。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发展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齐驾并驱的第三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协同力量。党的十报告要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

组织建设,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动力。

1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领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是新时期增强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1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已遍布城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反映公众诉求,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念更趋多样化,对党整合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党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使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顺畅表达,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才能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而党要充分发挥这种功能,就必须使自己的影响力深入到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党有效整合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它担负着提供一定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角色,为国家和市场分担部分社会风险、化解部分社会矛盾,如果我们切实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我们党就能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人心,更大程度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2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社会组织已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但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较为滞后,党员人数少、党组织的覆盖率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党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社会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组织绝不能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空白点”。而事实上,社会组织往往容易成为党的工作的“真空地带”,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取群众的重要阵地。如果党的工作不及时跟进,不仅难以使在社会组织中从业的党员保持先进性,而且党的群众工作就会有失去一部分阵地的危险。因此,加强并改进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把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有利于巩固党在社会组织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3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需要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各级党组织都应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

局,需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及时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重点,与其他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统筹

规划、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新途径、新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中的政治优势,凝聚广大社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发现和解决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政治引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 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与其他党建领域的党建工作相比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仍是党建工作中较为薄弱的一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社会组织与成员关系比较松散,党员管理难度大

目前,社会组织大多是民办组织,其成员大都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有工人、农民、个体经营户,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如律师协会会员主要是律师、出租车协会多是司机、民办学校主要是老师。由于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强,劳动关系随时可能解除,所以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比较松散,给党员的登记和管理造成不便。同时,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全覆盖等目标尚有差距。

2.2 党组织领导体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工作较弱

社会组织、党组织缺少行政依托,缺乏完善的制度设计,导致推进工作难度大。当前,很多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普遍不是领导核心层成员,缺少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当前社会组织普遍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往往“双管双不管”,责任主体不明,以致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导向及利益协调、监督管理的作用显得比较无力。从挂靠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看,部分社会组织业务面广,涉及多个行业类别,受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或指导,其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明确、不清晰,造成权责不明,监管不力。很多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的功能、地位认识不够,对所承担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职责不清楚,对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普遍没有相应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据调查,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大部分由主管单位的机关干部兼任,党务工作者大多数从离职退休人员中聘用,这些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在原单位,参加原单位组织的学习及活动,致使社会组织、党组织管理运行缺乏应有的活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基础保障的问题,在活动经费、办公活动场所和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缺乏有力支撑。同时,受管理体制因素影响,有些业务主管或归口管理部门对党建职责认识不清,对所属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没有布置党建任务,也没有指导检查考评其党建工作,极易造成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真空地带。

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组织覆盖率偏低,党建工作缺位,党员作用不明显,服务社会功能有待加强。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认识不足。由于国家给予的扶持、培育政策有限,基层社会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品牌效应,社会影响力不够明显,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有限。因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只注重了单位资质审查和登记条件及审批程序,对党建工作有所忽视。

二是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强,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社团实行以章程为核心的会员制,是一种松散型管理模式,且会员绝大部分都是兼职,党员组织关系多数在其业务主管的行政或企事业单位。一些民非单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留不住人才,用工随意性较大,员工流动性强,即使是党员,也只是认为自己是一名打工者,工作不稳定,不愿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民非单位。这样,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缺乏应有的基础。同时存在党建经费投入不够,党务工作人员不足,活动场地缺乏等问题,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社会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管理体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各有分工侧重,登记管理机关行使依法登记和进行宏观管理,业务主管单位侧重业务活动开展、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管理。但在现实工作中,党建工作责任往往都归口在登记管理机关。由于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快、数量大、分布广、涉及行业领域多,仅仅依靠登记管理机关抓党建,其工作力度难以加强、覆盖面难以扩大。

3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党建工作拓展的新领域,势必要在不断探索中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必须围绕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找准定位、强化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3.1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原则”的工作思路,即“一切以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心”和“遵守精神和党组织性质的原则,有利于业主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的原则”。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有针对地抓好党员身上所表露和潜在的思想问题,认真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在抓思想作风建设上,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亲自抓,经常督促检查思想作风教育工作,随时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结合一些重大问题要亲自讲党课,作形势报告,以典型案例分析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形成党员思想作风建设教育的长效机制。

3.2 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率

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培植典型,典型示范”的原则,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组建方式。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应加强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早日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较少的社会组织,按照“同行业、邻地域”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可采用挂靠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成立党小组;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但又有工作要求的社会组织,可从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或所在地党组织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另外,具备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社会组织,可先行一步成立群团组织,通过“推优”等措施,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可进一步创新组建模式,只要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都应该大胆尝试。

3.3 创新党组织工作理念,明确党组织定位

要进一步统一各方面思想认识,形成大力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环境,这就需要通过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地位和作用,探索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际成效,增强广大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组织的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分类管理。对于部分社会市场中介组织,可以将党组织定位为政治核心,发挥政治引领、参与管理、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功能;对有较为显著的行业性的行业协会,可以将党组织定位为领导核心,更好地监督和保障社会公权力公平公正地执行;对于公益性、民间性特点显著的纯民间组织,可以将党组织的定位为引导和监督作用,保证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

3.4 健全党组织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隶属关系

社会组织的生成机理、管理方式各异,仅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协同管理的党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求。同时,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已经很成熟,有的尚处于发展完善期,有的在建立初期,而有的尚未建立,还处于酝酿阶段,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指导和支持。针对这些问题,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和指导部门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市、区、镇各级党委主抓,政府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应要求社会组织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并督促开展活动。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直接管理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行业主管单位直接管理挂靠在行业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暂时不具备建立党支部的社会组织挂靠到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进行管理。行业特点不太明显且没有明确上级主管部门的社会组织,由上级组织部门指定实行属地管理或行业相近主管部门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3.

[2]杨林本,邓示锦.严格把住党员入口关[J].现代领导,2010(1).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4]王芬兰.苏州市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的探索和实践[N]苏州日报,2013-4-22.

[5]马国钧.发展党员宏观调控工作与党员队伍规模的研究――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6]刘铭.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思考.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6-21.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及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条例》、《暂行条例》),了解掌握全区社区内各类民间组织的状况,培育发展适应社区需求的各类中介组织,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和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推动社区自治进程,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我区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步骤

全区社区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根据省、市民政部门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各街道、社区按照下列步骤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落实人员。为切实做好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登记管理工作,各街道要建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分管民政工作的街道副主任为副组长,街道民政等有关科室负责人员及各社区书记组成的民间组织登记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从组织力量上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按时完成全区社区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任务。

(二)认真搞好调查摸底。调查摸底工作是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的基础,各街道、社区要重视抓好这一环节,认真细致地摸清情况,掌握本社区各类民间组织的第一手资料,为登记管理打好基础。

(三)实施规范组建。各街道应坚持“立足社区、积极引导、依法规范、资源共享、二级管理、自筹经费”的工作方针,依据《浙江省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和《上城区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对现有社区民间组织进行分类,提出整合意见,以社区为单位,着手对本辖区内各社区的民间组织开展规范的登记或备案。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的条件及社区内居民群众对民间组织组建的要求,做好组建工作和规范管理,确保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合法,有效地发挥管理服务作用。申请筹备社区社会团体的条件及向登记管理机关需提供的材料,均按《暂行办法》第八、九条规定办理。社区社会团体具备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不具备独立登记条件的,可按两种办法登记管理:一是社区内的同类社会团体自愿成立联合会或综合性协会,进行法人登记;二是不便于联合或不愿联合的,由社区居委会批准并负责管理,社区居委会可发给相应的证明文件,并报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备案。

三、工作要求

1、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管理是团结群众、稳定基层、深化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引导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还应充分认识本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是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延伸,是登记管理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社区民间组织依法登记,有利于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和深化社区建设工作。各街道、社区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按省、市民政部门要求,抓紧抓好社区民间组织的登记和备案,为加强其培育管理打好基础。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组织 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新的社会组织迅猛发展,并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新的依托,已成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重要领域。党的十报告提出,“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如何加强新时期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是急需解决的时代课题,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

1 日照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1.1建立组织覆盖。我市社会组织管理比较规范、按时参加年检、具备党建工作条件的有595个。其中,社会团体34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10个,中介组织41个。社会团体中,行业性社团112个、学术性社团48个、专业性社团159个、联合性社团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特长教育类32个、医疗卫生类13个,职业培训类38个,体育、科技、民政等其他127个。中介组织中律师事务所28个。

2011年省委组织部、省社会组织党工委部署“建组织扩覆盖”集中活动以来,我市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和工作覆盖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市共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460个(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409个),社会组织中党员人数达到1003人,其中社会团体中的党员543人,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党员284人,分别占全部党员的54. 1%和28.3%。党组织覆盖面达到95%。

1.2 完善领导体制。一是成立市县两级社会组织党工委。2010年3月,市委决定依托市民政局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随后均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办公室下设在区县民政局的民管科或民管办,“日常工作实行民管工作和党建工作“一人两肩挑”。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实现市县两级管理机构的全覆盖。二是成立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党总支。根据社会组织“分级负责、双重管理”的原则,分别在管理社会组织较多的业务主管建立社会组织党总支(党委),目前全市共建立了24个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社会组织党总支,其中市直14个,区县10个。

1.3 健全工作机制。我市围绕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两条主线,建立切合实际、有序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是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建立了社会组织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并由各单位指定一名党建联络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党建座谈会、党建督导会议,强化相关部门的责任。二是发挥依托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优势,通过“双报双推”使党建与社会组织管理同步成立、同步年检、同步换届、同步表彰。三是建立统计台账和党组织信息数据库。将新建立的党组织、新发展的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转接的党员等资料数据全部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四是社会组织管理和党建工作共同推进。凡是与社会组织管理有关的会议、活动、部署,社会组织党工委办公室主动靠上积极参与,结合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内容,宣传、动员、组织和部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1.4 社会组织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2012年,全市有8个社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日照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013年,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的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民办学校、公益组织中呈现出一些亮点。例如,在党组织为民服务提高凝聚力方面,日照科技教育学校与黄墩镇秦家滩井村开展党建双向直通、结对共建活动,为该村修路、春节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带头为芦山地震灾区捐款等。日照仁爱综合门诊部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创先争优见行动,社区体检献爱心”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每年为驻地新城社区居民免费查体超过630人次。日照爱心联盟党支部探索公益理念和实践的宣传交流,举办了“首届爱心联盟全国论坛”,传播公益正能量,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党员身体力行做表率方面,公益组织中的党员作用尤为突出。日照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党支部书记滕兆敏,2013年入选山东好人榜,获得“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十佳公益人物”等全省性的荣誉称号;日照心联盟理事长、预备党员杨支华无怨无悔做公益十几年,获得团中央授予的“优秀青年志愿者”、大众网“山东好人”等荣誉称号;日照爱心联盟副理事长、入党积分子李秀花获得2013年度“全省优秀巾帼志愿者”荣誉称号。

2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过多年来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日照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思想上认识不清。由于新社会组织是新兴组织,不少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它的性质、地位、作用、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有人认为新社会组织是以开展学术性或专业性业务为主,没有必要建立党组织。这就影响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同时,又引发了管理部门对抓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建难、把握难、指导难、协调难、管理难”等“五难”心态。

2.2 组织上定位不清。《》和党的文件中均未明确表明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应承担什么职能,人们常常把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作为“两新组织”并提,对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也参照《》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定位,这种参照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两者存在质的不同,由于新社会组织不像新经济组织一样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对员工的较强的约束力,因而也就要求二者适用不同的规章制度。职能定位不清,影响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和职能的发挥。

2.3 社会组织规模偏小、党建工作土壤贫瘠。尽管近年来通过各级部门的努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客观上看,市级以下社会组织“小、散、流、变”的特质没有根本的改变,社会组织资金少、人员少,专职人员少,专职人员中党员数量少、分布不平衡等现实客观存在。

2.4 管理上机制不顺。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出台的《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各社会团体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其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社会团体党组织的建立,并领导其工作。”但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基于对社会组织的认定方面存在的分歧,再加上这一领域涉及行业众多,情况不一,暴漏出很多问题,如:有的单位按照属地原则管理,有的单位则参照菲公企业党建模式,有的参照党政机关,有的由于主管或挂靠关系的变动则无法找到上级组织,出现了暂时的“组织管理真空”。种种认识方面的差异,造成部分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明,从而导致部分单位难以“对号入座”,出现管理缺位;而有的又受多头管理,存在多头管理。

2.5 实行直接登记、推动政社分开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影响和挑战。一是社会组织数量快速增长,党建任务更加繁重。日照市是在全省率先实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地级市。据统计,2011年以来,直接登记社会组织107个,登记异地商会10个。直接登记以来,异地商会、创业中心、公益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公寓等一批工商经济、公益慈善、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开始进入了社会组织党建领域。

二是业务主管单位的积极性表现不一。实施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以来,有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出现撒手不管的倾向,巴不得“撂担子,甩包袱”,借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这个机会,把对社会组织的监督指导、年检初审、党建、违法查处、指导清算等责任一股脑全盘托出,甚至对原有的挂靠社会组织进行清理,不再接受相关社会组织的挂靠,不再履行业务主管单位监管职责和党建指导职责。有的则进一步密切与民政部门的联系配合,加强对所主管社会组织的监管,强化各项工作措施。有的则不愿意被“剥夺权力”,不愿意被取消业务主管单位职能,更倾向于沿袭双重管理模式对社会组织登记实施前置审批。

三是部分社会组织不愿意归属驻地社区党组织管理。日照市推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但很多社会组织不愿意归属驻地社区党组织管理,宁愿选择挂靠业务主管单位或直属党工委管理。

4 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统一思想,提高对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新的重要阵地;二是加强对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导,消除其思想上的误区,打消其顾虑;三是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各项工作的成效。

4.2 继续完善行政管理与党建工作联动。继续“把好两个关口,坚持四个同步”的管理机制,坚持“双报双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管理与党建相辅相成。在社会组织登记环节更加注重对社会组织党建的宣传和动员,让社会组织从登记成立就明确党建工作的要求,尽可能实现登记成立与党的建设同步,在年检时要求提交和认真审核党建情况,对党建工作予以督促和监督,并实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初始信息的采集和跟踪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新形势;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65-1285/c.2016.05.08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桂平,战伟平,徐娟.新形势下加强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6(5)52-57.

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过3年多的开展,已经初见成效、初具规模,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保社会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并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以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为切入点,发现目前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的基本情况

社会组织党建水平首先关涉、受制于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成熟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克拉玛依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遍布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行各业,涉及53个业务主管或业务指导部门,涉及人数达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城区”。截至2015年7月,克拉玛依全市社会组织已达766家,其中在市、区民政部门登记审批的社会组织有333家,在社区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433家;在已登记审批的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1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42家。①在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克拉玛依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立足于建,着力于管,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组织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得到巩固

1.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正在形成

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2012年,经克拉玛依市委批准,成立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制定《中共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随后,2013年8月,克拉玛依4个区相继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作为市委、区委的派出机构,与市、区民政局党组合署办公,逐步形成了由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区两级社会组织党工委分级负责,各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制定和完善了《社会组织党组织成立的程序》、社会组织党支部“六有”标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等规章制度,推行党建制度样本,统一印发支部工作手册,规范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各区社会组织党工委也相继印发了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制定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关心服务党员制度等,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

2012年,克拉玛依市委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的通知》,按照“党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党员多方管理”的思路,通过摸清底数、理顺隶属关系、分类实施管理等措施,积极探索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同时,实施“四个同步”管理,即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与党组织成立同步审批,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与党组织建设同步年检,社会组织负责人换届与党组织负责人换届同步调整,社会组织与党组织活动同步开展。截至2015年7月,在登记审批的333家社会组织中已成立155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其中单独组建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有127个(市本级88个、区级39个),联合组建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有28个(市本级11个、区级17个);各类社会组织中党员有1 543人,专职工作人员中党员有104人。此外,登记备案的433个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已经纳入街道、社区党组织管理,实现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的全覆盖。

(二)抓教育管理,社会组织党组织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队伍的工作能力

一是开展集中培训。委托克拉玛依市委党校、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举办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员培训班,围绕国家重大会议精神、决策及领导人讲话、社会组织党支部的作用、发展趋势和实务等方面展开培训,每年集中组织开展2次,利用3-5年时间全部轮训一遍,增强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内部培训和自学。各社会组织党支部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培训和学习。除按照规定每周三下午正常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利用清晨分享讨论、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党支部党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2.及时发放书籍,为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克拉玛依市各社会组织党支部的需求,为各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放《党支部工作实用方法》《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规程方法和案例启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手册》等相关党建书籍,为党支部组织和开展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加大党建工作研究力度,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和党建论坛活动,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

(三)抓活动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力得到激发

1.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

2015年,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以“四带头”(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服务社会、带头诚信创业、带头维护稳定)活动为载体,在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三年对已命名的服务型党组织进行复验,督促、激励、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能力和水平。

2.积极开展各类别的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

结合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工委组织各社会组织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克拉玛依市民办教育联合党支部邀请市教育局讲师团成员为26家近100名民办机构的老师进行了、反渗透及师德师风的宣讲;各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爱满油城”新居民家庭关爱、“祝您健康”教育管理、科普服务等服务项目。

二、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存在问题反思

不可否认,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其一,对社会组织党组织本身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国共产程》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根本职能和功能定位有着明确规定,但是在受访人员中,很多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了解,部分人认为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组织建设形式大于内容,是在给社会组织“添堵”。这样,社会组织党组织本身的积极角色就被消磨掉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也就成了一个“粗活”。其二,对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格局中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在受访的部分人中,只有极个别人能够站在克拉玛依城市转型的高度定位自身社会组织弥补公众需求漏洞的功能发挥,很多人认为社会组织只是夹缝中的细微力量,不足以与政府比肩而行。其三,对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国家治理转型与“四个全面”战略推进中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①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日益繁重以及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三大新形势要求必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1]10在受访人员中,以治理转型为切入,不少人都能够认识到社会组织的推动力量,但是对于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积极作用的认识则不足。他们认为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

(二)体制机制不顺畅

其一,现有体制框架下,党建工作开展的一大压力就是专兼职人力不足。目前,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只有党建科1个内设机构,1个兼职副书记还兼任纪工委书记,53个业务主管(指导)部门中也未配置兼职党务专干;部分业务主管或归口的管理部门疏于对所属的社会组织党支部布置党建任务,也未曾指导检查考评其党建工作;市委社会组织工委、市民政局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牵头部门、登记管理部门,由于相应的制约权限不足,督促指导党建工作仍放不开手脚。这些状况的存在就使得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并不顺畅,还有较多的真空地带。其二,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组织间的沟通平台也有待完善。一方面,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还没能很好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成员在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等机构中的代表比例。另外,直到目前,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组织中支部书记并没有相应的补贴与奖励,导致相关人员开展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节点还没有展开,组织间的沟通平台连接不稳。比如社会组织党组织并不能也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工会、妇联、团委、纪工委等机构。其三,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困难。社会组织党员中有退休聘用人员,党组织关系或者在退休管理站,或者在原单位或社区;也有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党组织关系不愿意转到社会组织。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对接收社会组织党员存有顾虑,到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想转组织关系转不了。这些情况对社会组织党员的组织管理与教育管理都带来了很大问题。

(三)主体自信心不足

对于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很多受访者都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至于自信心不足的原因,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大程度上在于克拉玛依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成熟。一者,克拉玛依社会组织整体上成熟度还不够。与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的全国平均水平(约为4.1个)相比,克拉玛依非社区社会组织的万人拥有量(约为8.3个)超过全国平均数一倍有余,但是就实际可获得服务范围来看,却远远不足。二者,克拉玛依社会组织绝大多数发育时间较短,自身建设不足问题还很突出。从调研结果来看,主要表现在人员流动快,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组织管理不规范,缺少活动场所,经费来源单一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党建工作人员对于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多比较迷茫,很多人限于自身知识领域、工作经验等,没有认识到自身积极性发挥对于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四)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多数社会组织在组织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敦促下都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党支部,但是“台子”搭好了,“唱戏”却发挥不好,这就导致社会组织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活动没有实现工作覆盖和作用覆盖。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工委本身工作压力较大,没有能力供给人手、开展工作、向社会组织党组织提供具体指导。其二,社会组织党组织面临缺优秀人才、缺活动经费和场所等问题,制约了党建活动的开展。市委办公室印发的《克拉玛依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到“市、区两级财政要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经费投入,确保每个党组织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5 000元。对于新成立党组织的,由市级党费一次性列支2 000元”,但实际上并不能落实到位。其三,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到位。很多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抱有消极态度,不能够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多是听从指令,或是简单照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党建的模式开展工作,进而出现了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工作僵化的现象。特别是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或是据于体制刚需,或是依偎财政有常,更是缺乏活力,不仅不能够发挥成熟社会组织的带动作用,反而常常成为后起的、非官方背景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僵化样板。

三、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路径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又不同于其他传统党建工作,是一个新兴的党建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载体、抓手和发展路径。

(一)明确定位:社会组织党建的起点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定位,彰显其重要性。201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②克拉玛依应当依据党中央的意见指示,结合本地实际党建工作情况,自上而下,安排部署。

一是推进党组织作用的制度化、具体化、组织化。建议出台文件,召开高规格会议,将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纳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决策机制,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得到贯彻执行。二是立足“站得高、看得远”的实际,以当前新形势的要求为切入点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行引导。三是明确不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功能定位不同。如对慈善协会等享有部分“公权力”的行业协会,应指导其党组织侧重发挥监督作用,保障社会公权力公平公正运行,促进行业自律;对教育培训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参与管理、推动发展的功能;对公益性、民间性社会组织,党组织定位应以引导、把握政治立场、整合资源推动发展为主。

(二)加强宣传:社会组织党建的前提

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需加强有效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要做好社会组织负责人教育宣传工作。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讨论、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意义,并定期向社会组织负责人通报党建情况,教育引导社会组织负责人积极支持党建工作,增强认同感。二是强化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党建的认识。建议参照克拉玛依“访惠聚”活动做法,每半月印发《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简报》,分送各相关部门领导。三是利用新媒体做好大众教育宣传工作。除了发放宣传材料、报纸刊登、电视报道等传统方式外,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工委还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宣传,比如设立专门的社会组织党建网络平台和党建微信平台。

(三)优化管理:社会组织党建的保障

优化党组织管理,由建立党组织向建设党组织转变,推进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开展,不能片面追求党组织的覆盖率。

一是变革现有管理体制。可以借鉴广东省做法,构建社会组织党工委、行业协会党总支、行业协会党支部三级管理体制。明确业务主管单位分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较多的业务主管单位成立社会组织行业党委。行业主管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分解社会组织党工委的工作压力。二是建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应当定期召集民政、教育、卫生、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文联、社科联、妇联等枢纽型社会团体,对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分类指导、督促检查,争取各部门资源支持。三是建立“党建服务指导中心”。由业务主管部门或属地(街道或社区)建立“党建服务指导中心”,向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解决社会组织想建设党组织却不知道如何建设的问题;同时,对于党员人数不足3人、无法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除联合建立外,还可以推行“党员活动领导小组”模式,或者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途径开展党的工作。四是完善社会组织党建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资助、会费划拨、党费支持等办法,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经费问题。建立区域性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根据就近原则,将没有活动场所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区域活动中心,将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四)凝聚党员:社会组织党建的支撑

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提高其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一是严格选拔社会组织党组织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不局限于社会组织负责人,要把业务精、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特别是党性强的党员选拔为党支部书记。此外,建议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享受岗位津贴补助,从而增强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建热情。二是切实抓好 “双培”工程。努力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一方面,给予更多社会组织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权利,更加注重将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另一方面,业务工作培训优先对党员进行,努力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三是创新培训载体和形式。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繁忙、人员分散等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可以与克拉玛依市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协作,打造社会组织党员网络和微信在线学习平台;或者依托新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党员参加培训和学习,并将每年度学时纳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四是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社会组织党工委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不能仅限于要求、管理和监督,还应当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为党员提供服务。

(五)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党建的目的

一是充分用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平台,及时与本社会组织服务内容相关的社会公共议题,引导民众参与讨论,一方面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激发民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二是发挥党组织工作优势,走群众路线,将社会组织工作开展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贴近群众需求开展党组织活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壮大社会组织从业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三是通过社会组织党组织搭建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号召力,号召企业、学校、机关、个人等各方力量与社会组织联合、配对,在资金、空间、人才方面对社会公益事业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协调,促进社会组织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规避社会组织资源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缺点,最终达到协同发展、集群发展的目的。当前,克拉玛依正在积极建设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中心,作为社会组织的枢纽和沟通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要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培育和发展。

注释:

①文中关于克拉玛依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的调研。

②参考201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部分。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社会组织;社会发展;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32-02

一、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意义重大

(一)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大量涌现。从海淀区的情况来看,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底,海淀区共有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710个,居北京市各区县之首。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已经具备登记备案条件而由于各种原因尚未登记备案,但实际存在、私下活动的草根社会组织。大概包括两大类:一是高校里的各类团体组织;二是各类驻京总部组织。 其中,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国际组织驻京机构123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在京总部共有58家。

(二)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1.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等社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中办、国办、中组部、民政部以及各级党委都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过文件,提出过要求,做出过安排。

2.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按照中央要求,顺应形势,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探索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切实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积极营造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良好环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党组织和党员对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各地各部门开始日益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的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海淀区依据中央和北京市委精神,在海淀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于2008年4月成立了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负责区域内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二、海淀区社会组织党建的基本情况

目前,海淀区已经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有710家,但只有86家以各种形式落实了党的基层组织,覆盖率只有12%,这对于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及党建工作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 。为摸清海淀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现状,找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期,我们抽样对海淀区10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社会组织党建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社会组织党建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海淀区已落实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其基层党组织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支部。即有3名以上党员的,且组织关系转入社会组织并能有效开展党的工作的建立独立支部。二是联合支部。正式党员不满3人的,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且业务相同相似的单位建立联合支部。三是党建工作联络员。对没有党员的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委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或者由社会组织所在地的社区(街道)综合党委负责落实。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党建工作方面,10家社会组织中有些较有特色,但由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建立的时间不长,社会组织自身又存在着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大多数单位的党组织在机构建设、运转方式和发挥作用上,目前还不能适应党的工作需要。主要有以下的问题:

1.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对管辖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尚未认识到党建工作同样对社会组织起着重要的政治核心作用。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社会组织党建是一个新的领域,由于缺乏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实际当中应该制定的工作制度而没有制定,或者即使有了工作制度却不能有效执行。

3.没有形成相应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制上没有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配套,也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形式上脱节。二是区综合工作党委与社工委以及各大口的党委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职责与任务分工不明确,没有落实具体工作执行部门。三是从社会组织本身状况来看,有些虽已落实了党的组织形式,在量上达到了全覆盖,但在质上形同虚设,尚没有纳入业务主管单位党委管理。有的社会组织党的负责人反映不能及时看到党的文件,不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参加不了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实中,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之所以出现上述困难局面,笔者分析认为,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党的相关部门在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面临着实际的困难。主要有:(1)大多数社会组织的组织机构过于松散,难以管理,如果列入党委工作的考核目标,会影响党委的整体工作,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会相当大。(2)社会组织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难以把握,特别是党员基础性资料变化大,给党建工作带来不确定性。(3)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宽、量多,目前还没有专人来管这项工作,而主要领导从思想上又不够重视。(4)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什么、如何管,难以套用现行的管理办法,没有一个成熟的经验可借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探索。(5)社会组织党建是一项“计划外”的任务,与本单位的党建管理工作各有各的侧重点,而且活动的内容也有差异,两者难以统一协调。(6)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但事实上这两者都相对不足,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并持续。

从以上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的情况,笔者分析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特别是非党员负责人(业主、法人)等对于成立党组织存在以下顾虑:一是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预社会组织的决定,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削弱和制约他们的权利;二是怕党建工作越多反而加大管理成本;三是怕党建工作削弱社会组织负责人对党员雇员的管理和制约。这些顾虑的背后是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三、加强我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总体上应把握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界限,坚持好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的共赢共进

党建工作要明确自己的职能、活动范围,以促进社会组织业务工作为基准,在不影响或干扰业务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开展党建工作。同时,把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社会组织的实际结合好,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结合好,以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党建工作相关单位的协调

要理顺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举办单位、民政管理局和社会组织四方面的关系,形成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研究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同时,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实际工作成效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有关单位党的工作部门有效开展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不同系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交流,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组织力量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层面人员的业务培训(即党建主管单位层面和社会组织层面),让他们了解、熟悉、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建立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适应的领导体制

要建立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和社会组织上级党组织双重负责的党建领导机制,明确各自职责,落实职能部门,明确专人负责;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区分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挂靠方式,可采取建立灵活多样的党的组织形式。对在社会组织中工作的党员,不能转入正式组织关系的,要想办法转入临时组织关系,建立临时支部,确保党员的组织关系既不分离,党的工作又有依托,党员的组织生活又有保证。向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派出党建联络员的,应明确联络员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如定期走访单位、负责发展党员、指导党组织活动等。逐渐在社会组织中形成党建工作五个机制,即互动联系机制、网络信息机制、互相激励机制、互相监督机制和培育指导机制。

(四)民政部门管理机关应抓好社会组织党建组织机构建设

在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民政管理部门作为登记管理机关应着重把好“两关”。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即社会组织履行登记时,首先要求其落实和建立党的组织;其次,要把好“年检关”,社会组织在履行年度检查时要有党组织的活动情况,同时把抓社会组织的自律与诚信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打好基础,铺好路。

(五)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在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路子

按照规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首先,要创新工作方法,改变以往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将工作定位在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将工作重点放在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将工作重心放在提供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上。其次,要创新活动方式。要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再次,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根据社会组织自身的特点,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通过上党课、作形势报告、举办演讲比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在网站上开辟党建栏目等不同的、灵活的方式组织党员学习,坚持服务为先,寓党员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严宏.提高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J].理论与改革,2010,(7).

[2] 张圣友.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思路探索[J].兰州学刊,2008,(7).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5篇

【关 键 词】基层党组织 社会管理 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对此,李源潮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集中轮训示范班上曾指出,“要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既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又对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面对我国社会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大的社会现实,只有抓基层,稳基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正确认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在执政党领导、指导、主导下,执政党、政府、各类社会组织机构为实现社会系统的正常、良性、和谐运转而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沟通、组织、管理、监督的过程。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作为我国唯一的领导党、执政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指导和主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广大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宣传,引导,协调等功能,把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政策探索,主导管理格局,主导党群关系,主导基层基础,主导社会组织,主导虚拟社会以及主导核心价值的作用和要求贯彻落实好,近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来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其整个过程涉及并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从本质上而言是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指导和主导性作用的具体实践和体现。

二、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社会管理工作对象多元化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新社会阶层、新社会群体和组织不断涌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问题不断显现,使社会管理工作的对象、类型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多元化的对象在关注点上既涉及到社会公共服务、公共政策、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又涉及到分配不公、官场腐败、民族宗教等问题,导致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明显加大。

(二)社会管理工作环境呈现出多维性、复杂化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各种非政府性的社团组织、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逐渐取代了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部分作用;社会变革和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传统的一元意识形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和实效,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都构成了社会管理工作的多维、复杂环境,使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面临诸多挑战。

(三)不同社会群体对党的感情差异较大的挑战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体制的等多方面因素,我国的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对党的感情和认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党政机关职员、乡村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艺术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能够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管理。二是私营企业主对党的感情因自身的文化程度、经历等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本身是党员、文化程度较高,且有国有企业、部队、乡村干部等经历的,普遍对党的感情比较深;而文化程度较低、“一夜暴富”的,普遍缺乏对党的感情,往往把自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自己,而不是党的政策。三是贫困人口、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征地失地农民等社会困难群体由于对现实的不满而转化为对党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强弱不一。

(四)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与时代要求差距较大的挑战

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新变化,客观上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社会管理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存在重经济轻社会管理,管治比较多,服务比较少的现象,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严重滞后,特别是领导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偏弱。突出的表现为,领导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不足,缺少对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思考;领导基层统筹发展的协调能力较弱,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个系统和群体参与基层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处理复杂事务的掌控能力缺失,大局观念不强,对政策和法律的掌握程度较低。再加上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不合理,非公企业党组织相对薄弱,个别党员干部的作风和形象较差,直接造成了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低,群众认可度不高,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基本要求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当前,最为主要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对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的政治上的领导作用,思想上的指导作用,组织上的保证作用和工作上的协调作用来开展工作。

(一)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工作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做的更好。一是要提高对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二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在社会管理工作中角色定位的认识。明确自身就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三是必须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二)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机制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科学、规范而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搭建有利于自身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社会管理平台。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的制度,建立党员干部社会管理联系点,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接访下访、蹲点服务等活动,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基层民情沟通和民主决策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五步法”和社区事务民主听证会等制度,不断完善党领导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管理中重大复杂问题处理的掌控能力;建立维护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机制,切实增强自身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方式方法

一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建设。二要突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的不足,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三要整合资源。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基层党组织是无法做好的,必须整合全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动员、多部门参与,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四)要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养,提高领导社会管理能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便是决定因素。干部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新党员的社会管理教育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法律、政策知识和沟通、服务与协调的技巧,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抓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本领。要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把社会工作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要把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管理知识和能力做为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坚持在应对急、难、险、重的重大事件中选拔和考核党组织书记。同时,还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要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投入

一是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重视社会管理工作,把做好社会管理做为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上级党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研究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基层,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工作基础,特别是要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拓展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空间,提高对网络虚拟社会的领导管理能力。三是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将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考核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社会管理工作干部考核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书林.党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的主导[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5).

[2]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新形势下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