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一、明确课堂主体,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避免传统一言堂、满堂灌教学现象,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是教与学。学是主,教是为学。教师种种努力都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

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我借助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来临略一下英雄的风采。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文本,之后我又设置问题,烛之武是怎样智退秦师的。学生带着问题伴着兴趣积极思考、释放情怀,在我的引导下很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学生收获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体将自己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的积累知识,天长日久,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是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吃”透教材; 制定目标; 调控有效; 引导自主学习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吃”透教材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假如教师课前没有“吃”透教材,结果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堵滞,思考颇浅,学生仅仅是表面化理解课文。

2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备的能力,制订有效教学目标,然后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些课文,如《一面五星红旗》,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一面五星红旗》的重点是“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难点有二:一是“我”的爱国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点是相互依存的。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是看这个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3 课堂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一位教师尽管教一门课,面对的也是同一批学生,但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却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学生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中,所以教师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师生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课前气氛的渲染:每堂语文课的预备铃响过之后进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进行词语接龙,背背课文、儿歌,猜谜语等活动。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又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气氛融洽。往往这样的活动开展完后,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语文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突发问题的机智调控:课堂上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情况,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比如,上多媒体课时突然停电,挂着的黑板突然掉了下来,有位同学提出了个怪问题,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等等,诸如此类的可能性不胜枚举。这些活动情境就是在向教师的智慧和应变调控能力提出挑战。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教师应当先衡量一下这是什么类型或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如果需要解决,那么是否可以机智地将其与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相联系、组合,在经过重组后一定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计划,把问题解决到位。如果没有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解决的必要,那么可以用比较自然简练的话语一笔带过。例如再讲《影子》这篇课文时,我原本设计了一个在户外“踩影子”的游戏,把课文内容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边玩边观察、思考,边玩边了解课文内容。可讲课时天不作美,太阳公公偏偏躲了起来。怎么办?我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灵机一动,我拉上窗帘,打开投影仪,让一个孩子站过去,让转身、移动,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刚才的问题解释清楚了,并且他们都喜欢到前面来体验。然后我又让他们根据影子画太阳,这个环节就显得简单了。这节语文课虽然打乱了自己的备课计划,但教学效果却没受到丝毫影响。

3.3 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都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特别是针对聋哑孩子来说,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那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解的。而多媒体是一座跨跃时空的桥梁,化无为有—— 拉近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三者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自然迸发是学生领悟课文意蕴的完美体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再现生动感人的画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带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领略祖国风光,异域风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课文。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语文教师不懈探索与追求。正确认识语文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改革课堂教学现状,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http://

关键词 教学效率;改革;现状;教师的素质

语文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困惑问题。每次课改,大家都在认知上提出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随着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人们发现语文成绩越来越徘徊于“低谷”,很多语文老师觉得语文越来越难教,只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能走出“低谷”。

一、正确认识语文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语文课是一门以学习运用语言为根本目标任务的实用课程。“语文”不是“语言和文学”或“语言与文化”的合一,所以我们要知道语文课教什么,不教什么,学什么,不学什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我们知道,一般人学语文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父母是第一位语文老师,到了幼儿园和小学,说话、识字、写字、写话成为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和文字目标明确,所以教学效率很高。可是,到了中学阶段语文课的地位没有改变,老师往往认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把教学的重心移至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对课外知识的引申发挥,尤其是考试内容由课内转向课外,学生、家长、老师已经习惯地认同了考分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质量这一现象。于是,教师为考而教,如果没有了分数,便断送了前程,学生为考而学,这样使语文教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围绕“考”字转,把纷繁复杂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铺天盖地的资料,无际无涯的题海,使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很累。为了应付考试,把语文课上成了考试训练课,题型分析,应考技巧,挤占了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大大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要正确认识语文“考实用,在实用中考”,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改革课堂教学现状,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现状。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对语文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但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1.学生课上负担轻,课下负担重,当年,从上到下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其实学生的负担真的过重吗?有的课堂上学生用不着思考问题,用不着回答问题,一节课可以什么事情也不做,甚至可以昏昏欲睡,这说明负担过重吗?而课下不仅要完成一些预习题和大量的练习,还要加上一定数量的作文、日记等写作任务,于是,出现了课上无事做,课下做不完这样一种奇怪现象。

2.学生的思维负担轻,记忆负担重,学生的能力是在训练中提高的,无论哪一种能力都是这样的。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不能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3.学生表达的负担轻,听讲的负担重

由于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结构层次、表达的感情等等这些内容反复地讲,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疑问、收获的机会,因此课堂上只能去听去记,不去研究,不去探讨,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产生的原因是只注重灌输,忽视引导,只注重基础忽视学法,只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只注重讲解,忽视启发,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被扼杀,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低下水平上徘徊。

(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松散的随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紧凑、严谨、充满活力。

1.实施课堂教学的时间控制。

如:朗读5分钟,完成自学指导5分钟,完成训练10分钟等等,学生注意力集中得快,效率高。

2.加强课堂中的目标导向

授课时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实现目标,这样知识就在快节奏,高效率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3.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

语文课,将录音、录像、网络引进课堂,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语文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比教材教法的改革更为重要,高水平的教师可以选用好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对教材的缺陷进行弥补,高水平的教师,什么教学方法他用来都得心应手,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苍白,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古板,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这样怎么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语文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包括从语音、文字、语法、修辞到逻辑、作文、做法等,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广泛地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语文教师不懈探索与追求,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自己感到吃惊的成就来。我们深信,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http://

参考文献

[1]秦淑玲.浅谈教师如何太贵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2期

[2]王志艳.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和谐与语文课堂;《甘肃教育》,2010年04期

[3]高学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甘肃教育》,2006年23期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方式 课堂效果 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36-02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通用的教育手段。课堂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教授知识,具有任务性和专业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授课方法。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点,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质量,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法等元素共同组成。小学语文课程看似简单,但是,对刚刚步入学习生涯的孩子们来讲,存在一定困难。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内容设置,有准备的进行教学准备,有计划的具体实施,有步骤的逐步提高。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存在难点分析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受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固定的学。整个授课过程就是一个单纯的讲座。在新课程改革的催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改革幅度仍然不大。语文课堂教学依旧沿用讲解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中,受教材限制、时间限制、教学体制限制。教师无法发挥出语文教师的特长和个性魅力。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无法养成思考式学习习惯。教师和学生仍然处于教学活动的两端。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落后。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多数人认识不到小学语文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尽管天天在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语文教育和学习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上。语文课程一直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就是因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吸取的营养要远远大于其他学科。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常识性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开发智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注重语文基础常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其他几个辅助方面的培养。教学理念没有紧随时展需要。

3.教学过程缺少环节设计。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是经过教育专家的精心研究确定实施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在必要内容的设置同时,更是注重课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像一首歌曲一样充满婉转和激情。教学过程要经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根据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但是,当前的教学过程,这一点做的明显不够。能够用心准备不同气氛教学的教师非常少。教学过程显得单一,缺乏活力。

4.课堂教学辅助设备缺乏。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教育发展也相对失衡。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层次分明。在城市小学中,多媒体设备已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但是,在乡镇小学中,多媒体教学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课程内容用最直观、最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现代的小学生接受能力是非常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语文课堂辅助设备可以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形象设计。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课堂教学制度。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在备课时,明确这一节的重点在哪里,应该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要实现的教学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知识组建,避免因为迁就内容把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同时,我们要尝试建立一种课堂教学制度。这种制度包括教学的重点、教学的必要手段、知识点掌握程度等等。之所以要建立这种教学制度,就是监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把课堂当成必要知识传授

地点,让必要的知识能够完整教授。

2.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体验式教学。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而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启蒙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学习,小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能够明确语言之间的关系,能够读懂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素质教育是我国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开展与课程有关的主题活动,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会对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受。教师在活动中,更要好好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一一做好记录,通过分析认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体验式教学能够让知识融会贯通。

3.运用艺术感染力进行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是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课程,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积极引导学生向艺术性思维前进。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文学艺术性的思考。把艺术熏陶放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从从小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边人和身边的事充满感恩。

4.把握创新精神,实现语文教育紧贴时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传统的学科项目,既然是传统就有其固定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小学生家庭背景因社会背景而呈现出各有不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际上就是让语文教学符合时展要求,从内容和模式上反映时代对知识的需要。在课堂上,运动历史方法和横向对比方法将语文课程与时代相连接,将语文教学推向科学发展的阶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考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小学阶段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学周刊》,2012年22期。

[2]陈小平,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做实几件事,《小学语文教学》,2010年13期。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挖掘创新教育的相关资源,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兴趣。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闪耀着思维、包含着深刻哲理的题材,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如,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师大版5年级上册)时,笔者在备课时发现,“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方”字是这句诗中用得最恰当的一词,但如果直接讲解让学生去理解,有较大难度。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设计了一个“挑战苏轼,试一试”的创新趣味题:请你给“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方”字换一个字试试?假如你是苏轼,在雨后初晴的日子里,你荡舟西湖,尝饮美酒,看到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你会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 )好”。学生看到这样挑战著名诗人苏轼的题目,都跃跃欲试,都想和名人比一比高低。有的说用“水光潋滟晴(正)好”,有的说“水光潋滟晴(刚)好”,有的说“水光潋滟晴(恰)好”。学生的创新兴趣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起来,笔者对每一个敢于挑战名人的学生进行充分肯定,对这些学生不迷信名人、不畏惧权威、敢于创新的精神进行了充分地肯定和鼓励,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活跃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具有十分活跃的思维,喜欢想象,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学会创新。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北师大版6年级上册)时,笔者在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其中的“碰壁”表面上指的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处境进行理解,才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碰壁”此类具有多种意思的词语,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请你再写出一些像“碰壁”这样一个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意思的词语,并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回家后纷纷开动脑筋,迅速搜索类似的词语。有的通过查工具书寻求帮助,有的通过上网查资料,然后自己再整理,有的通过向家长请教。第二天,在作业中笔者发现了很多类似的词语出现了,如“闭门羹”“老古董”“包袱”“开小差”等词语。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异曲同工的奥妙之处,让其懂得了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教学质量

一是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挖掘创新潜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探索、质疑和回答,通过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创新潜能。二是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教师要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设置相应课堂

1.情感是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有效突破口

语文以母语为依托,浓郁的情感不仅在课本中体现,更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通过心灵与学生交流,通过情感上与学生尽快融入,才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才能够提高教学成效,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兴趣是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制高关键点

在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学大多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识字教材。在教学中他们先让儿童集中认识这些字,然后教他们读书。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押韵,听起来悦耳,这符合人们听的习惯,也就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这是古文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有趣的活动提高儿童记忆字形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有继续读下去的乐趣。识字是枯燥的,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识字有兴趣,我们就要利用有趣的活动达到让学生牢记生字的目的。可以利用加、减、拼、画、猜、讲故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汉字。

3.开放是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不是枯燥的单一学习,教学是一种探究、体验和感悟,也是一种艺术修养。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在课堂上有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西方课堂都是实行开放式的教学,通过这种实例性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开放式课堂利用得好,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探索经验。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这些问题:细读课文,落实重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说出理由。你们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同时,合作探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式,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之处,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释,达到想要的效果,认真检查对错,收效甚广。

二、根据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学习

1.导语设计是关键

要实现课堂高效,课堂开篇的导语使学生进入情境是一个重要步骤,而导语的设计是否精辟,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导语设计过程中时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其次,突破重点,切忌生硬导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因为这除了有喧宾夺主的嫌疑之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2.课堂提问是成效

课堂问题有无成效,首先,体现在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知识,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方式是拔高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活跃,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方式选择得当,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同时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4.总结学习是巩固

总结本节课的所有问题,可以提出质疑,这相对于认知理论来说,是一个提升阶段。更进一步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探究研讨,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教学策略,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其次要逐步引导他们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积极思考。操作上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己研讨,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可以由教师作结论,更提倡由学生作总结。

总之,以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让教师反思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任京民.中学社会科课程结构研究评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9(03).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语文教学;教师新课改;语文能力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Zheng Mei-lan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s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School Reform. The senior Chinese teaching, however, time consuming and more effective, "thankless" embarrassment phenomenon is well know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 only talk about a few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Guide the students;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anguage proficiency

高中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高效,使学生热爱学习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素养,这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优先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1.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充满热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欣赏的眼睛;要有健康优美心口如一的语言,要像慈善的上帝一样,永远播洒圣洁的思想。只有教师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力量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才会对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学业修养。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像泉水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装的是“活水”,是高质量的水。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是知识的“巨人”,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虽然这很苛求,但是试想,一个知识储备甚少,一问三不知的教师,学生如何会喜欢呢?学生又如何去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呢?如果教师装的水是死水,是陈旧的知识,又如何能受学生欢迎呢?“名师出高徒”“高师出奇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教法

由于受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教师讲的面面俱到;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重,语文能力得不到培养、开发。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必须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我的教学思路是: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步、“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

第四步、“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展开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

第五步、“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

第六步、“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3.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精心备课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课堂教学能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切合实际。

备课要有一个整体观念,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还得备自己。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抓得住教材重点难点。要敢于取舍,争取至少要一课一得。还要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讲课时才能成竹在胸。

“备学生”是指对学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一课学生会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收获,哪些学生能回答哪些问题,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估计。教师还要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清楚地考虑如何讲、如何启发诱导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练习,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等等;要考虑学生运用什么学法最容易弄明白。

最后教师还得备自己。要考虑自己的水平。如果自己朗读水平不够高,就可以考虑运用录音来弥补。如果自己书写不够好,要考虑运用幻灯片、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平时还得多学习,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

事实证明,只有目标明确,精心备课,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运用电化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4-02

一、前言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较多,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但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同时还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同时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只有做好这几个方面工作,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学应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及实际难度,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以此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基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小学生无论是在识字能力还是语言运用能力上都需要老师进行重点培养,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只有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围绕小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措施,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取得实效,进而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

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练习,课后巩固提高,同时还应在课前预习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并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基于对小学语文课程的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不但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准备,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掌握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教师应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准备和学习预习习惯的培养中,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学会主动思维,达到降低教师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只有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和预习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实际需要,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进入识字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总结出 “预习三部曲”,即:读熟课文,圈出生字,认读字注音。读熟课文的最基本要求是读书三遍,然后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要求家长用四个层次评价:“优”、“良”、“中”、“可”。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在签字时还写出了哪些地方读得不好。这样学生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四、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而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做好教学指导,不但可以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可靠的帮助,同时还能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水平,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法 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法指导进行适当调整,使学法指导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制定具体的学法指导方案,变教师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告诉学生“不正”为“歪”来认识这个字,“拍”可直接用手势动作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知识、经验,自主选择方法进行自学、讨论、交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双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探究[J];教育艺术;2014年06期

[2] 张志芳;;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22期

[3] 顾菁;;浅谈分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J];基础教育;2013年11期

[4] 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9篇

新课改对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一、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需要有良好的、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这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感兴趣,学习得很轻松,能够发挥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就可以成为是一堂有实效的小学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语言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和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是高涨的,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点燃他们对知识的热爱火种。其次,在课堂教学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好疑问,让学生有问可虑、有问可答。提问的时候要注重时机和方式方法,争取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通过以上的注意要求我们教师要仔细揣摩和精细研究如何能问到关键之处、问到有用之处,能够问出教师的水平来,能够让学生回答出创新思维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利用情景教学方法拉近师生距离

兴趣教学有各种实现的方法,如“故事教学”“表演教学”“游戏教学”“幽默教学”“情景教学”等。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也乐于模仿和学习。但是这些好奇心、模仿与学习都是要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针对相关的课本知识点,寻找一些相关的趣闻故事,由此故事内容引申到课本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内容前,可以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述一个有趣新颖的故事,这样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更加信任教师。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今社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不希望学生从课堂上走出来都是统一制式化的思想和话语,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再将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课外读物拿到课堂上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将学生们有针对性的引导进入学习状态,从阅读和讨论当中拓展思路,发散思维。

3.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读物、故事情景实现等方法去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眼睛、耳朵、嘴巴去充分体会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不论是教师自己讲述有引导性的故事,还是跟学生们一起探讨。教师们都不要忘记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促进学生们对美的追求,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小学生纯洁的心灵非常容易感动,因此通过一些故事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从而通过情感的抒发,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导向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学生们看到好人、善良的人会有向往之情,看到坏人会有愤慨之情……这些都是缘于情感的抒发。

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不单单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当中,还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是有既定性的,也就是课本上已经给出某节课程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生字以及词句,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目标是有随机生成性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把学生的实践过程放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自己为了达到目标主动去学习探索钻研。

三、高效课堂要求对课堂节奏进行合理的管控

我们发现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诞生一堂课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我们不需要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这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路径和学习氛围,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的节奏掌控上,教师要下大力气去探究合理可靠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方法指导,有效的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要给学生滞留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创新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控制节奏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思维活动,同时教师回馈到学生中,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最大的知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更好地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主动思考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教师的教委主导,配合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完美统一才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二者的相互促进能够让教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知道老师教的是什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了解了学科的特性后,我们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彩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让高效课堂在我们的实践和探索中开出娇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在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陆颖.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6):128-129

[2] 王素沂.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2):114-115

[3] 张永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五种方法[J]. 青春岁月. 2010(03):136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 激发学生质疑热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如,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说,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林肯的语气到台前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并且现场召开“新闻会”让学生对林肯现场采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质疑,在实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热情。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落实学生质疑的时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没有得到落实。我在教学中将质疑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之中。如教《姥姥的剪纸》时,学生读完课题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探究,在学习结束后再一次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

3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生有了质疑的热情,并不等于具备了质疑的能力。有了质疑的积极性之后,关键是还要教给质疑的方法。因为只有掌握了质疑的方法,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和效益。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到中高年级,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精读时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中心。写景的文章,要明确写的是什么景,此景有什么特点。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4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质疑的勇气,质疑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善质疑的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善质疑的习惯,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和环境中给学生创造出质疑、释疑的条件和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善于质疑的风气。

其次是要做到将质疑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做到长期坚持。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家往往把质疑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放在教学过程的最后进行处理。其实这样是很不够的。要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自学能力,就应该把质疑问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和谐地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预习开始一直到学习课文结束都应该少不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且必须做到每教一课书,每上一堂课都是如此。这样,天长日久,习而惯之,学生就会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质疑的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1篇

1.审美困境的主要现状

小说是高中生较为喜爱的一类阅读素材,其次是诗歌以及戏剧,对阅读散文有着较强兴趣的学生比较少。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散文的审美意境,在阅读散文时,难以与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散文中的文字产生共鸣,与那些故事曲折离奇、任务形象鲜明逼真的小说相比,散文就很难找到吸引学生阅读的闪光点。在学生看来,散文与其他应试作文的形式内容是一样的,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在阅读时感觉不到任何乐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对散文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讲授其他形式文章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差别,学生很难去理解散文中的灵魂。

2.散文阅读教学呈现模式化的现象

尽管新课改的实施已经过去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在许多高中学校,仍然存在着模式化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有两种模式的课堂会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盲目尊崇流程来对所有的文章进行教学,在高中,许多老师在讲课时都喜欢用同一套的模式来进行讲述。例如,第一,先对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题目来了解本次文章的大概内容;第二,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介绍进行了解,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之下所创作的;第三,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让学生了解每一段落所讲述的主要意思;第四,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对全篇文章有所了解;第五,对本文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述,让学生了解本文所表述的主要思想等一系列的流程。散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这种模式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散文的学习,老师通过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没有将散文中的丰富情感表达出来,将其变成了文字剖析,并且也阻碍了学生对散文的基础审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然会对散文的学习丧失兴趣。另外,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老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进行课文讲述时,会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基础,会让学生分组来对文章进行讨论,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现状上来看,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仅仅处于一种变装模式中,没有从本质上进行落实,难以达到对学生进行阅读审美教学的这一目的。

二、审美突破策略分析

1.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的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充当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的听从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地依赖于老师,没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或者说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对文章进行阅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够把课堂变成一言堂。所以,在今后的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开展散文阅读实践指导活动,因为要想进行审美教育,就需要开展散文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对散文的阅读中去获得体验,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之中去感受散文中的美。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对散文的创作背景进行学习,要了解与散文发展相关的审美发展史,对散文中所蕴含的一些民族文化心理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去了解散文中的情感。例如,作者说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那么教师让学生去感受文中作者心情的不宁静,文章是如何通过直接的抒情来表达作者的不宁静,是如何通过间接的描绘来表现作者的不宁静。在文章中,作者说自己不宁静,但是在全文中却没有过多语言表现出作者的不宁静,却恰恰是荷塘月色中的静,让人喜爱,但是又难以完全消除,只能是暂时的超脱。月色荷塘这种优美的景色却难以让作者大喜,这是因为有着不宁静的心理背景。然后在从民族文化的心理角度,从散文审美的发展史角度去进行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审美中的含蓄。学生通过老师的这种引导方法,会逐渐体会到散文的主要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2.老师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特点

在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首先就要重视审美的发展特点,不要想着让学生一次性去掌握这种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一次教学中就能够获得强烈的审美感悟,这是不现实的。无论是什么事物的发展,或者是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个发展性的特征,都是从一个初步认识到慢慢熟练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过程。所以,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老师要不断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只有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对散文进行阅读时才会获得真正的感受。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趣味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之一,本文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方法。通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让相关学者了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对于教师而言,要多鼓励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充分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此外,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交流预习心得、预习方法及体会,从而使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的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构建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吸引其注意的东西。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枯燥的东西,对于这部分内容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会很大。因此,必须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惊异引导法、趣味教学法等,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有趣,学生的好奇心也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为了有效的开展互动教学,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课文《我的战友》一文中,在完成课文教学后,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回答:学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为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坚持和隐忍的精神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极大的提高,也能够使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

4.教学内容的更新

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教师要经常进行更新,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促进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小学生从小就会解除到很多新鲜的事物,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小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但是由于语文教材中内容受更新速度的影响,往往内容陈旧,而作为教师来说,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把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主要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教师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导者,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通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的进行探索,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部分学生对语文没有多少兴趣,甚至存在排斥感。面对这些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因素,教师通过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血神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小学语文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融入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的、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提高自信心,增强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作为教师而言,在教学方法上增加了实际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创设的方法,使教学自身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在实践的氛围中,学生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文章的研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身情况、成长环境、学科特点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根本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跃.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2(15)

[2]柳福元.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9)

[3]王秀稳.用心缔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4)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课堂提问;写作;创造性思维

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汉字、母语的学习,汉字的博大精深,赋予了语文深刻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有章可循。语文教学包括阅读、写作、习题、问答、考试、语言审美等。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科学、合理,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着重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提问是一门艺术,问得好不如问得巧。有水平的提问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知识。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教师在提问中照搬书本的知识点,不能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形式来教学,问题显然死板,没有变通性,不利于学生思考。课堂中提问与回答的教学就是一潭死水。而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茅塞顿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篇目多,教材缺少情感的因素,对学习开始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教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问题的深浅度,多角度、层次化、系统化地进行,做到恰到好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讲的知识学生是否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提问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问中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回答等。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中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现象。写作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教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呢?教师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名家名作,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学生要多读、多记,重要的就背下来。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写作时语言自然如涓涓细流,流淌出来。同时要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获取写作材料,激发灵感。如果眼睛只盯着书本,就容易孤陋寡闻,一叶障目。夸美纽斯指出:“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起。”阅读时要强调记笔记的作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用笔记下来,方便学习记忆,做到取长补短。只有大量阅读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生活的圈子小,接触社会机会少,生活阅历浅,来自生活的素材有限。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所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用笔把身边的人和事,所见、所听、所想记下来,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参加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的点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找出优秀的作文作为范例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之间能互相阅读、交流、互相学习。还可鼓励学生办板报,写时事评论,向报刊投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要找出其写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鼓励他们通过努力,使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语言表达和思想教育而忽视了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只看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思想性这一表面特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思维性这一更深层的实质。思维看作是人接受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输出信息的全过程,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中所需发展的思维从思维方式上分包括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脑的思维形式是层递式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层次。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思维的智慧,思维贯彻在听、说、读、写之中。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项基本功,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创造性思维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思考问题,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走不出思想的框架,形成思维定势。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开阔视野,走出局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联想,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创意、想象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要养成学生解放思想、发问质疑的习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提高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补充作用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4篇

一、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长期以来,文言文给学生的感觉都是陌生的、无聊的,甚至有些学生简单地认为文言文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平时生活中谁也不会去应用,所以,能够正确地解答问题就可以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言文课堂效率的提高的。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概述。

1.思想上的不重视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待文言文的态度就是应对考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课堂文言文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的单一

一直以来在面对文言文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都选择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论是课文要求背诵全文或者是部分段落的文本还是对一些重点词汇的意思的掌握都选择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的培养。

3.文本自身的枯燥

文言文不比白话文,学生既不会断句,也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枯燥的文本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阻碍文言文魅力的展示。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重新展现文言文教学的魅力和价值,以为高质量文言文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改下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1.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学生能熟读成诵的时候,学生就能大致理解文本的含义。所以,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断句,也就是文言文中所说的“句读”,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否则,即便是学生将这些汉字熟练地读在一起也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进而,为学生高质量地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找文言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气词,这往往是断句的地方。但是,首先我们要清楚文言虚词都包括哪些,即:夫、盖、焉、惟、斯、也、矣、乎等。这些可能出现在句首,也可能出现在句尾,这些都是需要断句的地方。比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当然还可以通过修辞、辨别句型等方式来进行断句和停顿,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对学生阅读语感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大意,进而,为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自主整理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整理习惯,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掌握一些常见文言文字词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积累中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提高翻译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们以“之”字为例,该字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之一,但不同句子中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句子中充当代词作用。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在句子中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等等。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整理,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先翻译后理解

翻译能力是考查文言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先翻译后理解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翻译,对文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重点句子的解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对于一些类似于《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等文本,我们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高质量文言文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因素,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自主性 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日新月异,社会对教育提出了高要求。显然传统教学费时费力,教学效果低下,已经很不适应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教学效率,只有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才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日益变化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低头教书不问世事,要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接受新的挑战,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只有教师真正行动起来,主动进行研究才能促进教学课堂和教学要求的落实。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承担新的研究课题,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除了要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外,更要把对高中生的研究作为一门重要的功课,好好开展。由于年龄特点,高中生往往对事物的认知较片面,存在不理性的一面,高中生看待事情有情绪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课堂上就体现在高中生对所学知识有明显的好恶表现,高中生往往对感兴趣的内容津津有味;而对那些没有兴趣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们常会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课堂教学显得沉闷,没有生气。甚至在问起高中生所讲的内容时,是一问三不知或是没有反应。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多么低下,这样的课堂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必须进行改革。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教学现状呢?如何才能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增强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高中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主动性,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发挥高中生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高中生主动性的必要条件。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一、丰富课堂环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高中语文课堂不能只靠老师卖力地讲,高中生吃力地听来苦苦支撑。因为这样的课堂太单调,单调得连语文教师都会觉得索然无味,更不用说学生。可见必须改变单调的课堂讲解,这才是提高高中生学习兴趣的道路。这就要求语文老师采用多种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添彩。比如:我们通过自己优美而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感染高中生,让高中生为之叹服,进而模仿,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可以用来丰富课堂的因素多种多样,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一定会找到高中生感兴趣的方法,促进教学高效进行。

二、转变教学观念,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高中生的学。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为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能只关注怎样教而忽视学生应怎样学,要把高中生的学作为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我们的备课和教学设计要研究高中生,根据高中生的需要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的角度和技巧。

三、关注每一个高中生,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追求教学成绩,把教学注意力都集中到优等生身上,课堂教学都是围绕优等生关心的问题展开的。这样教学,在课堂上优等生是被关注的对象,后进生则是被遗忘的对象。久而久之,会极大地伤害后进生的自尊心,导致后进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关注每一个高中生,促进全体高中生的发展为己任开展教学工作。不仅要关注优等生,更要关心后进生的发展,从备课到教学实施都要体现出对后进生的教学要求,同时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高中生的思想工作,我们要关心高中生的方方面面,用自己的行动让高中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后进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根据高中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些学校目标的制定要有利于高中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和高中生的进步。学习目标太高不容易实现,会影响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学习目标太简单了,会使高中生任务目标太容易而没有进步的空间。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扎实做好转化工作。

四、激发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