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 石油工业 对策

Study on Petroleum Indust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bstract: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is a kind of law system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inventors .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stimulate initiative invention .This text bring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protecting petroleum industry through explaining the function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t on petroleu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analyz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tuality of petroleum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petroleum industry,countermeasures

知识产权是一种依法保护发明创造者利益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发明创造的良好机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在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发明者权益,促进本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也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石油工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部门一直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由于作业复杂、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附加值大等原因,做好石油工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石油工业知识产权现状的评析,提出完善石油工业知识产权的一些思路。

一、知识产权在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化的石油工业是以高新技术的开发实施为基础的,具有高智力投入、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只有加强对高质量劳动成果的保护,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机制,促进石油工业速发展壮大,可以说,现代化的石油工业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

1、 知识产权——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石

(1)专利权是石油工业发展中技术的权利化。专利法通过规定专利权人享有一定期限的垄断保护期,使技术优势变成了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商品优势和竞争优势。专利权人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垄断期,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从而鼓励更多的发明创造,这从侧面也推动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2)商标专用权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商品化权。商标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以显著的识别性,张扬了商品的个性,使消费者能够迅速的识别并认同。同时商标的成熟带来了文化的积淀,甚至发展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3)反不正当竞争权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市场化权。反不正当竞争权通过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了市场竞争的秩序,规范了经营者的活动,使石油工业市场在规范有序、诚实信用、公平的环境下良性运作。

2、 知识产权——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1)知识产权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新的发展理念。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依据有关协议的规定,外国的公司可以依靠直接投资,拒绝转让给我们技术。这就是说,石油工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就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做文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与进步必须要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制度来激励和保护。

(2)知识产权为石油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激励机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在这种背景下,石油工业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否则就难以生存。知识产权制度用赋予知识产品创造者一定的专有权,使权利人可以独占市场,这样不仅能够收回发明创造付出的投入,而且能够取得比其投入更多的回报。从而继续新的发明创造,因而,知识产权成为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3)知识产权能够促进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知识产权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自产生之日起,就把保护和鼓励技术发明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比如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重点不在发明完成后,而是在技术发明产业化以后,从其创造出来的效益中提取。专利制度的这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技术创新迅速于生产实践,避免了技术的闲置和浪费。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2篇

为了使本书编写得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和全面性,特别邀请了包括我国自行设计第一代加油机的专家在内的、具有多年丰富技术经验的众多专家通力合作完成。书中展示了我国加油机产品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对国外的产品也作了相应的介绍。

《新编石油商品知识手册》

应该看到,从1990年至今,石油商品更新换代迅速,大批中高档油品相继研究成功,并逐步推广使用。本书是在1990年版《新编石油商品知识手册》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主要介绍石油商品基础知识;石油燃料;三大类油;脂和合成油脂;其他石油产品;机具设备用油的选择;常用机具设备的耗油定额、油箱容量及换油指标;油品质量管理和安全知识等几大部分。书末附有国内外油品对照表。本书可供石油商品销售和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石油商品供销系统业务培训班的教材。

《机动车驾驶员油品使用常识》

机动车驾驶员除学习掌握交通法规、安全行车技术和机械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了解油品的使用知识。因为油品是发动机动力的能源,是机件运转和保养的剂,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本书根据机动车的工作原理和用油(脂、液)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液力传动油、汽车制动液,汽车防冻液以及车用脂等的理化性能、指标和各种品牌的代用、选用知识,以使读者能了解如何科学、安全和经济地使用油品。本书内容比较的广泛,语言通俗易懂,适用于机动车驾驶员阅读,也可作为加油站员工的自学读物。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4篇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从石化公司了解到现在石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现在石化公司所需怎样的专业人才。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乐清分公司了解到,现在石化行业的前景,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石化行业的资金运行的紧缺,促使很多企业关门歇业,从而出现了许多人员的下岗,虽然这样但是石化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特别紧缺的,特别是管理岗位的专业人才。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与管理这一岗位的胜任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就是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承认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比现有的老职工都要强,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都比较柔,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我们要通过努力,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石化专业大学生在石化行业的岗位特别多,石油行业经过前几年的体制改革和重组,预计毕业生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各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仍将是石油工业就业市场上的紧俏产品。只要毕业生愿意到石油行业就业,每个人包括女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就石化公司而言,大学生可以到基层的加油站工作,一开始可以先拿油枪,从基层工作开始锻炼自身能力,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加油站管理人员,特别是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人员,加油站的计量员,以及加油站的站长等岗位,这些都是石油公司的基层岗位。这些岗位现在特别多,现在石油公司急需加油站的管理人员,由于最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乐清分公司要扩建三个加油站,所以需要的石化专业人才也就特别多,石油公司现在对加油站的管理人员的紧缺主要表现在我们现在只能从现有的职工中选出能力比较强的进行综合能力的饿锻炼,这样很浪费人力物力,所以石油公司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就特别多了,我们很欢迎大学生到加油站这些基层工作锻炼自己。

石化专业学生还可以到油库工作,油库的岗位待遇比加油站的要好一些,但大学生要作好思想工作,在油库工作是一件比较枯燥的是,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在油库,特别是到洞库时,那是很寂寞的事,大学生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才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还有石化学生可以到炼油厂工作,在炼油厂有很多的岗位提供给石化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油气储运的学生,可以做好油品的收发工作,特别是原油的进库和原油输送到机器上的过程,都需要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而且在炼油厂的成品油的运输也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所以说石化专业的就业是很好的,但现在的工作都是合同工的形式,不再有正式工了,就是有也只是原来的老职工了,随着他们的退休,石化将不再有正式员工了,全部都是合同工,但是合同工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一般的社会福利都会给予的,石化还有自己的福利,在这不好说,每个石化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有福利。石化专业学生还可以到石化设备企业工作,特别是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在石化设备企业可以找很好的岗位,特别是石化设备的设计方面,拥有相当好的经验,通过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好的设计出石化运用的设备,为石化行业的生产设备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油库的设备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石化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特别是油库管道的设计铺设,对提高油库的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油库石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管理油库的用电设备,对电器的合理设计以及电路的铺设,用电的安全措施,特别是油库的防爆措施,运用专业知识更好的为石化行业服务。提高油库的用电安全,使油库成为安全的油库。石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到油田一线工作,在油田可以运用油品输送工程技术,油田工作是特别辛苦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无法承受油田的寂寞以及工作的艰辛,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到油田工作是锻炼大学生能力的最好岗位,为以后的管理岗位很有帮助。能够提高以后的管理能力,更好的为石化企业服务。

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石化相关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1、提高外语、计算机水平,积累专业经验,使毕业生自身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现在石化专业大学生在石化行业的岗位特别多应。如各石油单位对外合作的任务加剧,需要既懂专业尤其是具有现场经验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毕业生。拥有相关知识的毕业生现在的人才市场十分紧缺,所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加强自身基本的文明礼貌和道德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工作条件好的单位往往要求也比较高,比如说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基本的行为举止和做人的基本素质等方面也影响用人单位的选择。大学生的形象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形象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就业成败,所以说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形象,人虽然要外在的美,更需要内在的美。这就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3、现浙外的企事业单位也很多,不妨可以把就业的眼光放远一些。虽然在浙江工作有很多好处,浙江的企业事业单位更喜欢浙江境内的毕业生,这种现象比较明显,但这样存在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为了能够更好的找到工作我们可以放眼远一些,到西部工作,发扬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通过对原油储备的了解,我国的原油都存在西部不发达地区,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为西部的建设而努力。通过在基层的工作更好的了解基层工作者,为以后的发展提高保证。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特殊油田开发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44-02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剧,各国对能源资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快慢,直接制约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中国的能源发展放在了前三的重要位置,国家对能源的迫切需求,事实上是对能源行业提高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需求,这也表明了对未来从事能源行业的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培养“高、精、端”从业人员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虽然我国新兴能源行业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行业异军突起,但石油行业目前仍是能源行业的支柱,因此,石油开发仍然处于重要地位,这就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我国油田的开发,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从事油田开发人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几年越来越多石油专业本科毕业生,走进石油企业用人市场,石油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被录用的毕业生有极强的适应企业、社会生活素质,具备广泛的石油专业知识的内涵,具有应用先进科学知识的能力。

1 石油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采出油量的逐年递减,要更多地开采原油,以促进石油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这就需要新的开发技术,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地下石油资源,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目前,随着石油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要求表现在:石油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开发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学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

由于油田所处地域的不同,对开发人才要求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内东部主力油田已经稳产多年,油田开发工作越来越困难,原油产量下滑,生产形势日益严峻,因此,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多学科(如地质学科、高等数学、物理及化学学科、计算机技术等)特色,提高剩余油开采技术,减缓油田的原油自然递减率,这无疑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2)我国现阶段中西部的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针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这类油气藏地质结构复杂,储渗条件差、隐蔽性强、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较为困难,对勘探技术要求也较高;需要培养懂得《特殊油田开发》开发技术人才,来解决复杂地质勘察及特种油田开发问题,实现高效开发中西部油田,以弥补东部油田产油量下降的缺口。

(3)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争取更多的海外能源资源。随着海外油气市场份额比重加大。因此,石油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掌握勘探开发技术,熟悉国际油气项目管理和勘探开发规则,精通外语语种(如英语、俄语)进行沟通交流及工作业务往来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未来石油工业日益国际化的趋势。

(4)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新型地下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油砂的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勘探开发等,这些领域无疑将是石油工程人才未来施展才华的重要领域,因此必须对传统培养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补充[2]。

然而,有很多石油企业都对高校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满意,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技术水平低;大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立即投入工作,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

一方面企业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用人机制、国家的经济和就业环境、就业机制等方面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太低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3]。为此,石油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目前石油行业需要的人才,积极进行石油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适应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变化,拥有更为全面和宽广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与用人单位相结合,采取合同式、定向培养等方式,建立综合考核机制,达到学校培养之人,便是行业用人之才,实现石油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2 现行石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内石油类高校在现行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定位狭窄单一;各类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培养目标界限不分明,特色不鲜明;培养模式上,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界定不明确,不能满足企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知识结构上,学生单一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石油行业多领域、多层次涉外社会化知识的需求[2];授课方式上,采取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于以知识的细化和透彻讲解为标准,导致教师的教学负担繁重,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处于被动状态。

目前,各石油高校的课程改革独立进行、教材自成体系、各大课程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导致学生学完一门课后并不关注所学内容后续怎么用,无法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由于各功能模块中的课程内容缺乏有机集成,甚至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也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以致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训练效果欠佳,达不到有机融合各大课程模块的目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一直到大学四年级时,学生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应用方面的学习,而这时学生又忙于找工作,致使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4]。

石油工程作为石油高校的一个主体骨干专业,担负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优秀高科技专业人才的重任。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国际上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激烈,实质上已表现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掌握石油开发技术的科技人才的竞争[5]。当前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必须依靠掌握现代石油开发技术科人才来攻克,并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攻关才有可能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工程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专业设置过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等弊病,按照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显然不可能担当上述重任。

3 新形势下教学体制的改革

石油工程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行业属性,石油院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面向矿场、服务行业,并尽最大可能争取获得行业的支持。石油专业需要工程类课程的专业理论和相关知识,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工程科学等课程为基础课程,学生聘到企业后能具备一般钻采工具和设备部件机械设计能力,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经济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初步能力[6]。

石油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应做到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现“你需用的就是我培养的”对应关系,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被用人单位真正认可。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培养学生实际,通过对国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国内石油院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及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具体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来源于课堂教学,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3.1 建设石油类专业课程标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确定开设课程数量和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形成结构优化、结合紧密的教学体系,以满足石油专业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要。课程教学在内容上强调综合性、整体性和前瞻性,设置的必修课主要以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为主,选修课和开设的讲座则以石油工程新技术、新理论和应用为主;在课程授课方式上对部分课程进行了改革。如在《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自学―文献阅读―综述一讨论一大作业”等多方式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科技写作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

3.2 优化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建立,立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如引入情景教学方法,更多地引用油田生产中的实际案例,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引入多媒体教学法,用更加生动的画面和直观的资料,变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变抽象的问题为直白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石油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国外石油高等教育的经验,将企业正在使用的新的生产加工技术、新的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等直接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把学生的实践课放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深入企业内容,把课堂搬到生产和管理的一线。在教学师资上,可以聘请企业和行业中,富于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学生指导实践课程的开展,真正达到“学校培养之人,便是行业用人之才”的教学目标。

4 特殊油田开发课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4.1 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培养模式

《特殊油田开发》课程的教学团队追踪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前沿,及时以油田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的管理更新教学内容,以实现培养人才与实用人才的无缝对接,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基础课程要扎实,专业课程要优化,开展“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拓宽专业方面、强化实践教学课时,逐步从课堂教育向素质、实践教学转变,实施“共基础、重实践、分方向”的培养人才战略。

加强师资力量和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应有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的经历,并获得教学研究获得了部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具有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石油特色的教育质量观,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

4.2 任务驱动式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式方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其中涉及到学生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包含了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和需要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的要素,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学内容,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分配学习任务。在建立起来的充分的积极、互赖的情境中,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工作等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教师适时参与分析、讨论,适当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中暗藏的新知识、新技能,控制任务完成进度,把握任务发展方向。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新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学生与他人协同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习得了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

4.3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潜力,如理性思辨能力、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业务能力等。这对增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教学方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向教师反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还能帮助授课教师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4 采取合同式、定向培养教学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由用人单位规划所需人才的学习研究方向,并提供给高校作为培养目标将成为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高校与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规范人才培养的形式,规范双方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在一定时间限度内,使所培养的人才完成用人单位规划的任务、学生达到用人单位规定要求,并在通过规定的考核内容后,及时录用人才上岗。

5 结语

石油院校人才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石油行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社会现状,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在保证课程教学高效实用的前提下,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以增强大学生毕业后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仇念海,曾富生.关于石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 汪志明,张士诚.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手段的再认识[J].石油教育,1998(3).

[3] 肖焰,田茜瑞.石油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模型构建[J].文化经济,2012(10):289-290.

[4] 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5] 任岚.浅析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其他专业学生对石油专业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6篇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从石化公司了解到现在石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现在石化公司所需怎样的专业人才。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乐清分公司了解到,现在石化行业的前景,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石化行业的资金运行的紧缺,促使很多企业关门歇业,从而出现了许多人员的下岗,虽然这样但是石化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特别紧缺的,特别是管理岗位的专业人才。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对与管理这一岗位的胜任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大学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就是自己的动手能力,我们要承认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比现有的老职工都要强,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都比较柔,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我们要通过努力,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石化专业大学生在石化行业的岗位特别多,石油行业经过前几年的体制改革和重组,预计毕业生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各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仍将是石油工业就业市场上的紧俏产品。只要毕业生愿意到石油行业就业,每个人包括女生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就石化公司而言,大学生可以到基层的加油站工作,一开始可以先拿油枪,从基层工作开始锻炼自身能力,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加油站管理人员,特别是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人员,加油站的计量员,以及加油站的站长等岗位,这些都是石油公司的基层岗位。这些岗位现在特别多,现在石油公司急需加油站的管理人员,由于最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乐清分公司要扩建三个加油站,所以需要的石化专业人才也就特别多,石油公司现在对加油站的管理人员的紧缺主要表现在我们现在只能从现有的职工中选出能力比较强的进行综合能力的饿锻炼,这样很浪费人力物力,所以石油公司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就特别多了,我们很欢迎大学生到加油站这些基层工作锻炼自己。

石化专业学生还可以到油库工作,油库的岗位待遇比加油站的要好一些,但大学生要作好思想工作,在油库工作是一件比较枯燥的是,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在油库,特别是到洞库时,那是很寂寞的事,大学生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才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还有石化学生可以到炼油厂工作,在炼油厂有很多的岗位提供给石化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油气储运的学生,可以做好油品的收发工作,特别是原油的进库和原油输送到机器上的过程,都需要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而且在炼油厂的成品油的运输也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所以说石化专业的就业是很好的,但现在的工作都是合同工的形式,不再有正式工了,就是有也只是原来的老职工了,随着他们的退休,石化将不再有正式员工了,全部都是合同工,但是合同工的待遇还是可以的,一般的社会福利都会给予的,石化还有自己的福利,在这不好说,每个石化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有福利。石化专业学生还可以到石化设备企业工作,特别是油气储运专业的学生在石化设备企业可以找很好的岗位,特别是石化设备的设计方面,拥有相当好的经验,通过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好的设计出石化运用的设备,为石化行业的生产设备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油库的设备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石化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特别是油库管道的设计铺设,对提高油库的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油库石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管理油库的用电设备,对电器的合理设计以及电路的铺设,用电的安全措施,特别是油库的防爆措施,运用专业知识更好的为石化行业服务。提高油库的用电安全,使油库成为安全的油库。石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到油田一线工作,在油田可以运用油品输送工程技术,油田工作是特别辛苦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无法承受油田的寂寞以及工作的艰辛,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到油田工作是锻炼大学生能力的最好岗位,为以后的管理岗位很有帮助。能够提高以后的管理能力,更好的为石化企业服务。

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石化相关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1、提高外语、计算机水平,积累专业经验,使毕业生自身条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现在石化专业大学生在石化行业的岗位特别多应。如各石油单位对外合作的任务加剧,需要既懂专业尤其是具有现场经验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毕业生。拥有相关知识的毕业生现在的人才市场十分紧缺,所以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加强自身基本的文明礼貌和道德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工作条件好的单位往往要求也比较高,比如说衣着打扮、待人接物,基本的行为举止和做人的基本素质等方面也影响用人单位的选择。大学生的形象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形象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就业成败,所以说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形象,人虽然要外在的美,更需要内在的美。这就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3、现浙外的企事业单位也很多,不妨可以把就业的眼光放远一些。虽然在浙江工作有很多好处,浙江的企业事业单位更喜欢浙江境内的毕业生,这种现象比较明显,但这样存在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为了能够更好的找到工作我们可以放眼远一些,到西部工作,发扬大学生支援西部大开发,通过对原油储备的了解,我国的原油都存在西部不发达地区,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为西部的建设而努力。通过在基层的工作更好的了解基层工作者,为以后的发展提高保证。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石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校企战略联盟

引言

产学研中的产指企业,学研指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尤其是以企业为知识需求方、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知识供给方的合作关系[1]。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重要形式,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实现价值的重要方式,是知识与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2]。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建立,既能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也能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3]。

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规律,总结为理论。模式如同模板,需要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为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合作双方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采用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建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同时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即是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即石油高校与企业合作,将石油高校和企业的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科学技术和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将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化的各种方式。石油高校作为具有明显行业背景的高等院校,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与石油石化行业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但是,随着石油高校与企业的不断发展,其产学研合作呈现后劲不足的趋势,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现实需求出发,寻求更加先进、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对象及合作模式发展历程

1.1 产学研合作对象

国内石油高校基本都成立于20世纪50或60年代,成立之初都隶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等石油企业,是一批具有深厚石油背景的典型行业性高等院校,因此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对象大多为石油石化企业。各大石油高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始终非常重视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行业优势,与中国石油等石油石化企业开展了极其广泛而富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随着石油高校通用专业的发展壮大,石油高校与石油行业外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正在日益增加。

1.2 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历程

根据石油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可以将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划分为3个阶段:内部一体化阶段、转型探索阶段和全面合作阶段[4]。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石油高校与企业采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所不同。

(1)内部一体化阶段的共同培养人才模式。1950年-1999年是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内部一体化合作阶段,在此阶段,石油高校是由国家石油部、中国石油集团等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与石油高校是上下级关系。由于这种隶属关系,石油高校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等石油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合作。石油高校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都是为石油行业服务的,学科专业都是根据石油企业的产业链进行设置的,因此这一时期石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象基本为石油企业,合作模式主要是共同培养人才模式。

(2)转型探索阶段的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为减轻石油企业的负担,促进石油高校的自由发展,国家决定实行国内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将石油高校等行业院校转为社会办学。2000年开始石油高校开始从中国石油等企业剥离出来,转制为教育部直属或中央与地方共建。2003年10月,教育部与4家石油企业签署共建石油高校协议,标志着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采用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同时,石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象开始向其他行业企业扩展。

(3)全面合作阶段的战略联盟合作模式。2004年以后,经过转型期的探索发展,石油高校逐渐认识到通用专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主干专业带动通用专业共同发展,从自身特色出发寻求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由单一、短期的临时性合作模式向综合、长期的全方位战略联盟模式转变。

2 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石油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和委托研究模式四种传统模式。

(1)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是石油高校与企业通过各种合作形式,诸如石油高校为企业开办培训班、石油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为员工授课、企业招收石油高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石油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等各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共同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2)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

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是指石油高校与企业基于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在石油高校或企业内建立研发中心、研究所、科研办公室等研发机构,或由石油高校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以及博士、硕士等科研人员与企业的科研人员组成一个新的科技创新团队,借助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团队这样的平台,将石油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生产优势优化整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3)技术转让模式

技术转让模式是石油高校与企业协商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或协议,将专利技术、实施许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或所有权有偿转让给企业,由企业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4)委托研究模式

委托研究模式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等,通过签订委托研究合同或协议,将科研任务委托石油高校进行研究,企业仅提供研究所需资金,石油高校提供科研人才、科研技术、科研场所等,对受委托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交付企业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3 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合作双方合作积极性不够高

据调查显示,目前石油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多为针对某一合作课题的短期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合作双方合作积极性不够高。首先,石油高校目前实行的考核评优制度并未过多涉及科研人才参与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果,不利于调动科研人才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其次,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使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石油高校通用专业参与不足

石油高校作为石油背景深厚的行业性高等院校,是石油石化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田开发工程等主干专业参与产学研合作较多,而工商管理、财务管理、英语、行政管理等通用专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参与不足。首先,石油高校的办学特色致使主干专业较通用专业拥有更多的机会。一方面,石油工程等主干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多设置在主干专业,进一步增强了主干专业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石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倾向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主干专业,以此形成优势循环。其次,通用专业科研人员自身积极性不够高。在缺少成功经验借鉴和学校资源支持的背景下,石油高校通用专业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导向与支持的欠缺致使通用专业科研人员在参与产学研合作时遇到重重困难,较难取得理想效果,导致合作积极性不够高。

(3)合作企业类型较为单一

受石油高校发展历史的影响,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对象主要为石油石化企业,企业类型较为单一。首先,石油高校的发展历史起决定作用。石油高校在诞生后的半个世纪内都与中国石油集团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学科专业都是根据石油企业的产业链进行设置的,产学研合作的对象基本局限于石油石化企业。其次,社会对石油高校的认识不恰当造成影响。受石油高校发展历史的影响,石油高校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主干学科的科研实力和水平远远高于通用学科,致使社会各界企业普遍持有主干专业实力雄厚而通用专业实力薄弱的不恰当认识,企业不愿与石油高校的通用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社会对石油高校有一个全新而恰当的认识还需要一段时间。

(4)全方位战略联盟尚未形成

调查发现,目前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的合作多为松散式的结合,即一所石油高校对临近一家企业的“点对点”合作,产学研合作呈现临时性和短期化等特点,多种企业多所高校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战略联盟尚未形成。首先,地域条件限制。目前国内各石油高校散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受地域条件限制,石油高校较难结成联盟。其次,缺乏顺畅的沟通合作平台。目前国内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网络平台,石油高校之间不能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共享,企业在寻找合作高校时也较难获得石油高校科研方面的信息,使合作伙伴的选择受到阻碍,限制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的形成。

4 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

(1)主干专业带动通用专业共同参与模式

主干专业带动通用专业共同参与模式是指石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干专业的资金、资源等优势,通过吸收通用专业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主干专业资助通用专业发展、将主干专业学生与通用专业学生捆绑销售等方式,提携和带动通用专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模式,见图1。

图1 主干专业带动通用专业共同发展模式结构图

石油高校主干专业发挥自身优势,带动通用专业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对促进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目标的实现,以及促进通用专业的发展和石油高校的平衡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产学研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石油高校主干专业与通用专业共同参与产学研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实现知识共享与互补;其次,有助于石油高校的均衡发展,石油高校主干专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带动通用专业的发展,保证石油高校“两条腿”走路。

要保证此种模式的顺利运行,真正实现石油高校主干专业对通用专业的带动作用,使企业愿意与通用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石油高校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其一,提高主干专业资助通用专业的意识。可以采用指标或定额的形式,给主干专业下达一定硬性要求;也可以通过奖励的形式激发主干专业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其二,通用专业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只有自身实力真正增强了,通用专业才能吸引企业与之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主干专业为其提供帮助。

(2)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模式

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模式是石油高校与企业从自身生存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市场作为基本导向,对石油高校和各界企业的各种科技创新要素进行优化整合,遵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建立一种稳定、长期、制度化的利益共同体的模式,见图2。

图2 校企战略联盟模式结构图

多所石油高校与多家企业共同建立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多方共赢。首先,能够实现石油高校科研资源的集成。石油高校通过战略联盟将各石油高校的科研资源整合到一起,能够实现学科特色优势的低成本纵向联合[5]。其次,能够实现石油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通过构建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企业与石油高校开展战略层次上的产学研合作,企业借助石油高校的科研和智力资源,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

要建立高效的多高校多企业的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需要石油高校与企业达成共识,设立共同的合作目标,能够从彼此的角度出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意识。首先,加强沟通,良好的沟通在产学研合作中意义重大。一方面,只有通过充分而良好的沟通,石油高校与企业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并保证对方准确无误地接收,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对彼此信任的重要手段,及时的沟通有助于合作各方减少误解,化解矛盾。其次,利益共享。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必须建立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合作利益必须在合作各方之间合理分配,否则合作将无从谈起。

5 结论

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石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合作培养人才、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转让和委托研究四种模式;各种模式在运行中存在合作双方合作积极性不够高、石油高校通用专业参与不足、合作企业类型较为单一、全方位战略联盟尚未形成等几方面的问题;根据石油高校的自身特色,提出主干专业带动通用专业共同参与、校企全方位战略联盟两种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晶晶,周国华.企业——大学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139-144.

[2] 霍妍,王幼芳,姜文达.基于成果转化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224-228.

[3] 谢开勇.构建高校产学研创新的运行机制[J].软科学,2002(1).

[4] 杨久香,宁正福,郑玉华,冯晓丽.石油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4):72.

[5] 阳荣威.后合并时代高校的选择:战略联盟[J].高等教育研究,2005(9):58.

[6] 胡艳婷.高校战略联盟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8):76.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石油院校 石油精神 培养 社会实践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9-02

自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开创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活动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1、2]以“传承石油精神,培育石油精英”为使命的西南石油大学十分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从保障活动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保障实践基地建设入手,鼓励学生在明确实践目的与主题的条件下自主组团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实践,实现了西南石油大学石油精神培养示范教育基地的延伸,其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精心策划,悉心指导。

为了更好的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也为了加强新一代石油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其对自己即将走向的职业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2012年暑期,由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支持油气储运专业2010级志同道合的10名同学组成该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并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精心策划,使队员深入西南油气田涉及油气储运专业的尽量多的一线岗位进行参观学习,邀请该油气田的优秀校友介绍成长成才经验,力图通过这种现场参观学习和师兄、师姐成才的经验交流,使同学们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真切地“认知石油”、“体悟石油”,从而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石油情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品质,[3]让石油精神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终至“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的石油人才。

此次实践活动的策划是在学院举办的实践培训班结束后进行的,得到了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院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在活动安排上,同学们还安排来自油田的学生对西南油气田与油气储运有关的单位和岗位进行了调研,对在西南油气田工作的本校历届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活动完成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策划本次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能让同学们对今后的工作及其环境有所了解,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课前对专业前景有所认识,为同学们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是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的新尝试。

二、实践成果评价

1.深入现场,认知石油。

对于实践队的大多数同学而言,此次实践都是他们第一次走进油田。通过射洪作业区石油青年培训基地柳9井、磨溪气田联合站、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等作业现场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对油气从生产到处理、集输、储藏、销售的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油气储运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对油气生产、处理、集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有了初步认识。如安全管理,不管是在磨溪气田联合站还是在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任何人在进工作场所前,都要将打火机、火柴等物品放在火种收集箱中、都要穿防静电的工衣工帽工鞋,还必须到静电释放装置释放身上的静电、签署安全责任书,在工作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种近乎严酷的安全要求在学校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对石油工人生活、生产环境的认识也是全新的:生活基地和油气生产井、联合站等工作场所都在偏远的乡村,油气产品中还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歌词“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确地告诉同学们:要想在石油行业生存、发展,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另外,通过参观学习和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接触,石油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就是那样一群人——一群穿着劳保服装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乐观工作的石油工人,他们身上那种甘于奉献、苦中寻乐的精神让同学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憧憬。

2.激发热情,学习石油。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9篇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0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我国的石油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石油企业工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让石油企业得到有效地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工作能力,所以石油工会创建了学习型组织,旨在加强员工的团结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石油企业内部经营效率,为祖国做贡献。

【关键词】石油企业;学习型组织;途径;创建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民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保持石油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石油企业工会创建了学习型组织。创办学习型组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企业与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号召和支持石油企业内部有效健康地发展,因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石油,石油企业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理念,提高自己的企业实力,将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到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创办学习型组织势在必得。

1石油企业工会创办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1顺应时展潮流的表现

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很大的变数,有着短暂性和不确定性,石油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石油企业有必要增强企业内部的稳定和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创造力和知识储备。创建学习组织可以让工会得到知识充电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市场应对能力。

1.2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因为石油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我国的方针政策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要求每个员工从思想上得到深层的滋养和精华,思想转变了,工作能力也会提高,由于石油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求增强员工的综合组自和知识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3加强工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中由于没有强大的思想后盾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而被击垮,要么被大企业兼并,要么完全倒闭,在竞争中失败了,石油企业也有很多家,他们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石油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石油是支柱产业,意味着石油a业永远不会退出世界舞台,只有大企业兼并小型石油企业,在强强联合中壮大石油企业的发展水平。所以石油企业想要屹立于国际之林而不被击垮,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与时俱进,石油企业工会之所以创办学习型组织,是顺应时展的潮流而表现,一方面方员工解除和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被其他企业兼并和击垮。

2石油企业创办学习型组织应该遵守的原则

2.1变化性原则

工会在创办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不能循规蹈矩,一成不变,要结合员工的实际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灵活选择和多样,满足员工变化性的需求,诗选学习型组织的多样性。

2.2有效性原则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一句空号,要辅助实践,保证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作用,让企业和员工收益。

3石油企业工会创办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念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是创办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首先,让员工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已经变得非常普及,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应该得到的大力的弘扬,使得员工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实现的。其次,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让员工在学习中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合作精神的必要,每个员工既是学习的接受者,又是学习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所以在互相合作汇总达到学习资源的最优配置,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

3.2不断丰富学习内容

创办学习型组织,要对石油企业的学习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首先,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员工首先在政治方面接受教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时时刻刻要学习和更新对党的规章制度的认识,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总结经验教训,明白中国发展的历程,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要在学习政治的基础上,学习职业素养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公德和职业素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习我国的政治和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和道德操守,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3.3增加员工学习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利,人们通过多媒体技术接触到了视频、音乐和图片,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可以在多媒体上完整无误地显示出来,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企业中,学生和员工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如手机、电视等接受信息进行学习。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企业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进行教育和让员工学习,在下班期间可以让员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增加了学习的途径,也让员工在支配的时间里学习文化知识。

3.4利用激励政策促进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企业在激励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考试、竞争等方式进行奖励员工,让那些在企业学习中脱颖而出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奖励,增加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励了全部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通过奖励一些学习成果明显的员工,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榜样的力量,让其他员工也去学习和模仿,和榜样进行竞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4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繁荣,创办石油工会的学习型组织势在必得,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是顺应时展潮流的表现和选择,我们通过设置企业工会学习型组织,加强和提升员工的知识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批高精尖的石油员工是可以实现的愿望。随着石油工会创办学习型组织的深入发展,相信我国的石油企业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文艳.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会组织之我见[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01)

[2]李孟欣.对企业工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粗浅认识[J].大庆社会科学,2009(04)

[3]杜军;.企业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4]陈梦园.企业工会工作的创新[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

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成果是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为各行各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这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与此同时,一些新问题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显现出来,所以要求石油企业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拓展思维,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对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开辟出全新的工作途径,从而应对新形势下的种种挑战。

一、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石油企业的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完善和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先后成立了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这些石油企业秉承着责任明确、科学管理的原则,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而石油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在面对机遇的同时,石油企业的国内及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石油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这些措施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甚至员工的利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势必会导致一些矛盾的产生,最终在石油企业员工的思想上有所体现,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应当对当前的形势进行深刻地认知,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思想进行创新,引导企业员工转变传统观念,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在石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切实落实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为企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目前,仍旧有许多石油企业的员工没有转变传统的观念,认为石油企业就应当将生产和经营作为重心,思想政治工作是次要的工作,只有当问题出现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质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一个企业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应当具有全局意识和超前分析的能力,绝对不能在问题发生后才着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进而在最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同时,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融入到自身的经营和生产实践当中,紧紧围绕生产,找到切入点。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企业的执行、决策、反馈等工作中,在企业中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进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生产的根本目的。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发挥其监督作用,在石油企业当中应当强化思想政治活动,在石油企业经营和生产中的重难点问题上下足功夫,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活动进行充分把握,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切实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觉悟,塑造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尽早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为企业的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卓有成效地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强化其工作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最终达到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必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工作方式、科学素养、知识结构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内容,只有这些方面被提升到了一定高度,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从而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对石油企业的工作效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要求石油企业从上到下对共产主义信念矢志不渝,利用先进的思想丰富自己的内涵,具有和党中央高度一直的政治思想,进而保证石油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完善的知识结构是重要的基础之一,这也对石油企业的员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员工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更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拓展知识层面,进而最大限度地优化石油企业现有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期,石油企业应当通过一切可利用的途径,培养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全面完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在石油企业中健康、有序的进行,科学的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了科学的工作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工作水准,这对于石油企业形成顺应时展的工作体系十分有利。

四、全球化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现如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而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石油企业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全球化的严峻形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当今的石油企业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炼、政治素养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早已经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取得的效果更不明显,所以要求石油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持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学习,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同时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对工作对象加以科学的指导。在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来了解各种信息,但是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管理仍旧较为混乱,网络监管力度相对不足,所以,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主动参与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积极弘扬,发挥网络平台的特点,创办一些教育网站,让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升华,增强亲和力,强化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最终让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符合全球化的趋势。

总 结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的深化改革,应当以先进的思想意识为理论指导,石油企业的员工应当树立顺应时展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坚持不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石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保障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佑新.关于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2).

[2]郝向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2009(5).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石油加工》 课程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26-02

【Abstract】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in petrol-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he several ideas abou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atterns were put forward: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class hour,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for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creas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ing examination system. It is important to play its rightful rol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rientation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Petrol-processing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各类高素质的工程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高等教育核心的课程,是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同时,在一定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1、2]教学模式居于中介位置,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应用。探索建立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的工程师面临的重要课题。[3]

石油和天然气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质,国家一贯都非常重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其中,油气储运工程是该工业中的中游产业,是连接油气产、运、炼、销诸环节的纽带。与石油的勘探开发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输送介质的多元化,油气储运专业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而作为炼油行业主干课程的《石油加工》,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根据《石油加工》教学目标的特点,该课程教师急需认真探索创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石油加工》课程教学分析

1.《石油加工》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石油加工》课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是一门知识体系庞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艺类课程,主要任务是把原油高效合理地加工为产品,研究对象为非理性的、动态的、开放的石油加工工业化装置,包括原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催化加氢等各种石油加工过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新工艺新标准很多,包括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各种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现行的产品质量标准、原油加工方案等。石油加工所涉及的方法、过程均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非常密切,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广泛的基础知识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如何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掌握石油产品的化学组成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

2.《石油加工》课程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石油加工》中,大多数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单一,纯粹依赖多媒体教学,沿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性,缺点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适应教学,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普遍对相关知识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普遍不重视,虽然开设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化工基础课程,但普遍化学基础理论不够。《石油加工》课程的课时为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没有根据课程特点分配相应的实验教学课时,且理论知识的叙述性较强,相对枯燥,如果没有实践环节,那么学生学过理论知识后很容易遗忘,当需要派上用场时,却不知所措。石油加工课程无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与之相称的重要作用。

二、《石油加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

1.挑选合适的教材,合理分配课时。

现在有关《石油加工》的教材大多数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门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教材很少,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挑选适合教学使用的教材。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要适当增加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国家颁布的新的质量标准。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石油加工的基本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意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据调查,目前各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开设的《石油加工》课程大多数只安排理论课,很少进行实验教学,实际上,许多高校都具备开设实验课的相关条件,理论课和实验课并重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如果能够在课程教学计划中,保证一定比重的实验课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提倡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基础理论知识拓展应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例如对于炼厂气的加工利用,可以结合有机化学中C1~C4烷烃及C1~C4烯烃的主要化学反应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炼厂气的合理加工利用途径。对于石油的蒸馏过程,可以通过比较与化工原理中二元精馏的异同点,掌握原油蒸馏的特点。多角度、多方位,展开讨论,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兼用课堂讨论、参观考查、读书报告等辅助形式,既发挥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大容量教学,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石油加工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同时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在《石油加工》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对比式的教学方法。石油加工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教学中需要经常比较各种加工过程的异同点,利于学生记忆。例如催化裂化和催化加氢是典型的石油加工过程,可以从主要生产目的、原料、主要产品、工艺流程、石油烃类的主要反应、催化剂的性能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工艺过程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加实践教学,改革考核制度。

石油加工过程错综复杂,专业实验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较接近实际的真实体验,发挥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的桥梁作用。通过专业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清楚地认识石油加工工业生产特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在进行专业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院前后购置了原油实沸点蒸馏、催化裂化、催化加氢、延迟焦化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装置,也购置了各种先进的油气分析仪器。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对于我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特色偏重于成品油的储运,因此,只有掌握各种石油加工过程的特点,采用仪器方法,可以清楚分析各种加工过程得到的油品的特性,才能提出合理的油气储运方法。

在进行专业实验时,因为课时较少,对于类似催化裂化等大型的实验装置,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催化裂化产物分析实验,应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自助与互助结合。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学生的平时成绩占30分,期末卷面成绩为70分。平时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出勤;一为平时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屡禁不止,几乎不能真正区分认真学习的同学。改革单一的考核制度,进行过程考核,以便对知识进行更全面的考查。具体的方式为:在平时考核中,增加课堂讨论以及学生提交的小论文的分值,一定程度上保证成绩的真实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实践过程的考核,用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我学院的期末成绩以开卷考试为主,但应增加活分析、活应用的试题,减少分值。最好进行连续多次的考核,通过多次评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的动态系统。在《石油加工》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国瑜.关于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2~24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要:核心竞争力;评价;提升对策

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主要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差异,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在设计行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关系。核心竞争力评价在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战略,根据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开展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在特征

一个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如果想要有更好的未来,就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推进本身发展来获得市场优势,以此来赢得竞争动力系统,即我们所说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的学识,特别是针对如何正确处理、搭配不同生产技能以及有机融合多种技术流的常识。由市场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根本,可促进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并开发独特的产品,让企业技术专业化水平可以不断提升,是一种企业所特有的技能。而有人本管理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可让企业内部人员稳定,并且对企业外部用户而言更有利于获得他们最重要的核心的根本利益而非短期的利益。

(一)以科技知识为核心

科技创新作为石油市场需求来源,对企业管理运行和长久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与影响,成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从本质而言,油气资源勘探开采项目在实际发展运行中具有难度大、系统复杂、技术先进、时间敏感、国际化程度高等典型特征,而作为主要技术输出机构,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则属于科技知识型企业,要不断强化自身科技水平,以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内部组织方面来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属知识队伍,除了肩具着项目执行资源提供服务,同时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其内部员工专业水平和知识队伍的整体素养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客户投资。对此,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知识队伍要根据科技知识发展规律,对科技知识进行积累共享、转化、运用与创新,进而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稳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项目为组织活动中心

根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属性,将其组织目标设为“回答问题”。在实际发展中,将客户需求中相关问题整合在一起,其问题形式多样化,这些问题的集合便形成项目需求,而项目执行目标为“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主要以解决疑问为核心开展一系列项目互动,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服务。石油工程设计项目具有识别需求、提出方案、执行项目、关闭项目等四个生命周期,客户利用招标文件或者是直接委托的方式进行需求阐述,公司接收到客户需求后会进行内部评估,从可行性、效果以及运营成本等方面入手,制定初步方案,迅速组建项目团队,做好资源配置工作,编制项目执行计划分配任务,最后向客户提交项目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关闭合同。因此,从这以流程可以看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主要以项目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实现整个服务过程。

二、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方式

(一)评价模型

为了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要先从评价指标入手,完善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涉及到难模仿性指标、价值性指标、整合性指标、延展性指标、增值性指标等,这些指标中,除了个别指标之外,大多数指标无法进行量化,为了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借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现有核心竞争力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明确各个评价指标权重,使得评价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

(二)评价步骤

第一步,明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素论域,即为U=[U1,U2,……UP]。第二步,明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语等级论域,即为V=[V1,V2,……VP]。第三步,建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关系矩阵,在明确等级子集后,要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体现出评价指标对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隶属度,表示为(R|Ui),其关系模糊矩阵如图1所示。第四步,明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权向量。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其权向量为A=[a1,a2,……ap],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评价人员要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权重系数进行统一处理,实现权重系数的归一化。第五步,合成权向量。在确立权向量后,评价人员要将关系模糊矩阵R和权向量A进行融合,得到综合评价向量B,即为:

(三)评价分析

获得评价结果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邀请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打分判断,进而获取指标数据。在专家选择中,要结合选入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以及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提高评价客观性与可靠性。在进行定量指标评价的过程中,专家通过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财务报表,直接计算出指标数据,定性指标评价要借助辅助指标进行判断和综合评价。考虑到指标定量化的困难程度,借助模糊统计法,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进行模糊统计量化处理,划分评价因素等级,统计评级因素等级频数,进而获得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隶属度,进而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强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三、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强化开发能力,提升难模仿性

为了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进一步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核心价值,加大科研建设的投入比例,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进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模仿难度。从另一角度上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制定有效激励制度,激发出企业内部员工的创新热情与创新积极性,创造有利的创新氛围。同时,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创新赛,加大物质奖励投入,挖掘优秀创新人才加入到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中,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岗位人才贴合度,为企业培养大批专家人才,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科技知识水平,培养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综合创新能力,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培养综合实力,强化企业价值

首先,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带动内部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优化的企业内部环境,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环境。其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以公平公正为招聘原则,挖掘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建立培养机制,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员工综合素养,提高企业凝聚力,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岗位人才贴合度,为企业培养大批专家人才,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科技知识水平,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后,做好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作为技术密集企业,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对此,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对现有资源与综合实力进行整合,增加其核心竞争力优势,以提高企业对风险控制能力。

(三)集中资源配置,保证内在凝聚力

为了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从资源建设与资源利用两方面入手,资源建设可以培养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项目执行力,而资源利用则从长久利益考虑,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综合能力发挥与强化。人员是组织的主要元素,同时也是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重要资源优势,一方面企业要结合知识队伍现有职能分配情况进行团队划分,确立团队在整个资源建设活动中的地位,进而实现同职能资源集中化。另一方面,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人员能力与素养高度要趋于专业化,从员工个体综合能力入手,做好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工作,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教育,培养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学习意识,带到和影响员工学习行为,进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透过个体能力的强化,扩大同岗人员的规模,进而实现同岗资源集中化。除此之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分工细分,为同岗资源集中做好铺垫工作,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岗位人才贴合度,为企业培养大批专家人才,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科技知识水平,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创新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是在逐渐变化背景中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为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要按照组织发展目标和现阶段运行条件,采用依势而行管理战略,进而保证组织发展和运行效率。从这一层面上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保证稳定组织形态和灵活调整组织形态的同时进行,考虑到组织团队的相对稳定性,并使得项目团队与项目组呈现动态结构。同时对于设计变更要制定全面的控制措施,在发生设计变更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相对的质量体系实行控制措施,并及时提交设计变书面文件,详细说明设计变更将为石油工程带来的影响,提交调整后的项目进度计划,待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实施。而针对内部变更而言,项目团队要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情况提出变更申请,项目经理判断内部变更准确性与可行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变更处理,由项目计划工程师测算其对工程设计进度的影响,提出变更影响报告,做好人员配置和设备配置,保证项目可以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成,进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项目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对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从评价模型、评价步骤、评价分析等方面入手构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提出强化开发能力,提升难模仿性、培养综合实力,强化价值性等措施,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王璐 王新喜 杨伟鸿 杨洋 单位:1. 新疆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 新疆油田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2]刘威.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高名航.管道工程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评价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4]王敏生,屈耀明,光新军.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石油科技论坛,2016,(05):22-27+65.

[5]张其.新疆石油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6.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石油高校 会计教育 专业会计

一、引言

会计是近些年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不仅在财经类大学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也成为所有的综合性大学普遍设置的专业之一。根据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本科专业招生目录统计,在全国678所本科高校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有382所(占57%),位居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第六位。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会计本科招生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大,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众化高等教育要求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也应有所转变。国内对于会计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会计教育改革问题、中外会计教育的对比问题、会计教育目标的探讨及会计职业教育等,但对于具有行业特色的会计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少。我国培养石油类高级人才的院校尽管很少,笔者调查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等10所国内主干石油类高等院校,这些院校的98%以上都有经济管理学院或工商管理学院,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也是这些二级学院里占重要地位的专业之一。与其他高校相比更加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要让学校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才,就要结合学校的行业特色,为石油行业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会计就理应成为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 2005年,总理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 学生可以一面在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本文提倡半工学结合模式,即在学校正常的按计划教学外,另设立一个月的短学期来到企业分岗位进行实习和工作。这样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因为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连贯性,但是又要结合专业特征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学以致用,达到知识授予效果的最大化。石油类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虽然没有财经类院校的会计教育更专业、更体系化,有的成立时间甚至非常晚,所以其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都不及历史悠久的财经类院校,但其能够生存下来也必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石油类院校在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开发、储运等专业学科的建设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至关重要,也为石油院校的会计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对象性条件,真正达到宽带基的基本素质要求。办学主体的历史沿革使得石油院校与油气田企业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有“产学研”一体化的条件,这为石油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理论与实务研习的专业平台。

二、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会计教育目标是指通过会计教育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 反过来, 会计教育目标又决定和影响着社会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决定和影响着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质量。所以, 建立明确适当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的首要问题。我国仅有的十几所石油类院校的会计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大多是含糊不清,没有明确的专业领域范围,虽然会计是全国通用的一门学科,但是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即全面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石油类院校更应该突出的是专业领域,更好的为石油行业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

( 二 )会计课程设置没有行业特色 目前我国的石油类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基本上统一为基础会计、中期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等专业课,主干课程的设置已基本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但专业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大, 据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的石油类院校经管类专业课占总课时的50%以上,而国对比外样本专业课只占总课时的32%,可见比例严重失调。而课程设置跟普通的财经类院校的设置别无他样,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课程设置基本都是通才的培养模式,而《石油工业企业财务和会计》、《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会计》及《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等非常著名的专著却很少被问津,这是石油类院校的一大缺憾。在学科理论建设上,石油会计理论研究常常被忽视,很少有院校明确的提出将“石油天然气会计理论及实务”纳入其主要研究领域。

( 三 )学生专业外语能力培养不强 目前我国石油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很快,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懂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用外语来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可见外语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性,尤其是专业外语。但大多石油类院校教授专业外语只是形式上的机械翻译,教外语的教师也不见得外语水平很高,他们只是把书上的词句翻译过来跟学生顺一遍而已,并没有根据国外的原文书来使学生得到理论上的提高和知识的升华。对一些小语种的学生(例如俄语、日语)来说,教学更是粗糙,基本没有专业外语,而是大帮轰的学习一些科技外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没有任何帮助。

( 四 )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中占主导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班级为单位, 以教师讲授为主, 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也未能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 实验实践课时严重不足。在大多数院校, 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 实验课以简单的模拟操作代替了岗位实践。这种单向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师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发挥, 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限于现有知识的单纯传授,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需的思路和技巧。

( 五 )会计实践教学不重视 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石油高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虽然有得天独厚的石油企业实践的条件,但没有加强和企业间的联系,从而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效果不佳。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很多石油高等院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只设置理论教学学时,没有实践教学学时,即使有也只是安排两周的实训草草结束,整个实践教学完全流于形式。而这些主干课程恰恰实务性非常强,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熟练掌握。

三、石油类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体系构建

( 一 )重新定位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在掌握良好的基础会计与实务处理基础上,通晓石油行业生产、管理的流程与模式,并能充分把握和运用石油行业会计理论和方法,适应和服务于行业经营管理不断的变化。

( 二 )注重石油行业特色战略 要凸显石油类行业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必须加强与石油行业部门、协会、学会和石油勘探研究院所在承担科研任务、培养研究生、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探索石油天然气会计教育、科技与行业经济结合的新途径。石油行业高校会计学的特色在于行业, 特色是优势、是拳头, 一定要抓住而不能丢失。发挥行业特色, 走特色化的会计办学道路, 将有利于石油行业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正确定位发展方向, 合理设置培养方案, 集中力量促进石油类会计管理创新。

( 三 )改革会计教育模式 目前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和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思维活力以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倡师生间平等自由地探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地交流沟通才能激发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石油类院校都是特色比较鲜明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发挥铁人精神在专业领域、在科研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石油类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看,加强石油天然气会计模拟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会计模拟实践,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模拟前的动员准备、模拟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模拟后的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直接接触,把学生放在会计人员的位置上具体处理各种经济业务,通过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模拟实践中完善会计教学的程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好把学生放到实际的石油企业中去实习调研,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去真正实践会计数据的整理和传输,最终编制会计报表,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四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石油类高校会计学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 建立牢固互利的产学研联盟。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结合, 特别是要与石油行业的骨干企业建立广泛的、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石油企业的管理( 会计)研究中心达成共建。从基础研究的探索到应用研究的开展; 从会计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 会计新技术的开发, 到系统集成和成套技术, 必须以石油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要立足本行业, 将先进的会计信息技术(包括内部控制技术) 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 以技术集成的形式在行业内转移和推广。(1)必须实行案例教学。这种方式是以石油企业会计案例为核心,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全面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剖析案例,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由于石油天然气会计具有理论性、技术性、操作性和行业独特性,在学习了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后,通过案例,一方面使教师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整理、加工资料, 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是使教学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的融入企业的专有业务奠定良好的基础。(2)改进课堂授课方式。运用演示教学方式,演示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图像扫描与处理、投影、音响等设备为手段, 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形象生动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均可采用会计教学的操作性很强,很多专业知识教师如果只口头表述, 学生不易理解, 如基础会计中结账方法等比较抽象,而利用演示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出多媒体课件, 在讲授时配合使用, 学生在听课的同时, 直观地从大屏幕上看到账页、凭证等, 使枯燥的抽象知识便于掌握和理解。(3)把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列为教学重点。会计实验教学,尤其是具有石油专业背景的会计类实践教学,更应该把会计实验做到精细化,除了会应用会计信息化中的各类主要会计软件之外,如用友、金蝶软件。还必须掌握中国石油公司运用的行业专用的会计软件――中油财务软件,这是在石油公司进行会计工作必备的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提高教学比重,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流程。这样到了工作岗位后可以直接上手,节省了很多二次学习的时间,为企业节省资源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 五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与单位的财务打交道,需要经常接触金钱等财产物资,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并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性质、意义和作用,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职业上的自豪感,从而热爱会计事业,把个人的理想同会计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业务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构建与需求一致的新模式 我国的石油类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学制一般都为四年,其中三年半的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等的教学,最后半年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不管毕业生是否在石油行业领域里工作,我们最终培养出来的毕业应该具备会计类的通用技能和行业内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凸显出石油类学校培养的专业特色,使得毕业生在目前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培养的模式一定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下图设计了高等石油院校基于专业会计人才培养与需求一致的新模式,旨在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专业技能的会计人才。由于石油企业对会计类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是能够独立进行会计的核算、数据的分析、指标体系的分解和总结、以及适应石油公司总部变更很快的业务重组及系统升级的要求,每当石油公司新出台一套核算和考核体系的时候,都要求下属单位能够很快做出积极的反应。所以要本着培养与需求一致性的原则来设置本科会计本科的课程,达到合理、合法、不浪费、不缺腿,能够为石油行业培养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要重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图2)设计通用、专用及注册会计师课程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来配合培养目标的实现。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石油高校财会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6494)

参考文献:

[1]黄启国、罗剑、郑建伟:《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12期。

[2]徐虹、林钟高:《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育目标研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8年第5期。

[4]胡星辉:《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校企联合;需求导向;人才培养

当前,计算机专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整个计算机教育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对比,提出了一个战略建议:分类培养,一个专业,三种类型,多个方向。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专业,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类型,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方向。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基本理念:人才培养要面向就业市场。面向就业市场培养计算机人才,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计算机院系生存的需要。鼓励(要求)多数计算机专业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步伐。结合教指委的改革意见,长江大学与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和公司的行业优势,开办实验班,联合培养既具有计算机基本知识又具有石油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满足公司需求和石油信息化建设需要,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拓宽渠道。

1 石油行业计算机人才需求

随着石油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勘探、开发、集输、加工等石油行业的各个环节。石油行业也经历着从简单的数字化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大多数石油技术都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勘探开发的难度增大,除常规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外,许多现代技术成果,如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油田智能化管理技术、多元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数字化油田技术等,也纷纷被应用到油田生产和管理当中,因此石油行业就需要更多有自主版权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这就需要大量既懂计算机又具备石油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用人市场对学生的能力需求

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石油行业为依托,以计算机软件开发及项目服务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公司凭借完全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专注于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软件与技术服务,日益成长为中国石油信息产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国内石油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作为全面了解国内石油企业IT状况的专业公司,凭借植根于中国石油行业多年的技术优势,侏罗纪公司已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等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全国30多家油田、多家石油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侏罗纪公司的产品覆盖了国内所有的石油单位,在油田领域影响深远。侏罗纪公司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基本上可以代表与其在同一领域中的众多公司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换言之,该公司的人才需求就是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专业软件提供商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般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企业角度讲,还需要员工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1)具备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

2)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3)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4)具备基本的工作技能。

具体到侏罗纪公司,还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石油勘探开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石油软件的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些在学校有相应的课程或环节来实现,有些则需要企业配合来实现,有些还需要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训练来实现。

3 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3.1 明确培养目标

如果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按照企业和用人市场这个需求方的基本要求去考虑和设计。要达到培养规格要求,首先必须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的分析,尤其是结合具体公司的需要,学校要做到为企业量体裁衣。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专业(计算机、石油)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复合型人才。

3.2 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应该适合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普遍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随着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断升高,以及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有关的课程进行完善和改进。本次合作按照石油计算机复合人才以及用人单位基本素质要求的整体目标,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调整,并由学校和公司分别承担。课程设置内容如下。

1)专业知识课程。

从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课程体系中挑选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和石油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由学校负责实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和石油专业理论背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主体。每个与实践有关的课程,都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课程。

此部分课程委托公司开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理解程度、对企业的认知程度,缩短对公司的文化认同时间,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持续地成长。包括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沟通与交流、公文写作(开发文档、项目汇报、工作计划与总结)、常用办公软件等课程。

3)公司特色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公司实际工作开设,主要是一些石油信息服务方面的特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这部分课程采用课外讲座的方式,以定期和不定期形式开设,包括石油数据库管理技术、石油图形技术、石油知识管理技术等。

4)实践技能课程。

此课程分为模拟开发和实际开发两部分。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施方案,由学校和公司合作完成。在实践技能课程中,我们分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如数据库方向、软件开发方向、软件测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