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炒钢炉渣磷酸钙判定标准

一、引言

炒钢工艺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制钢技术之一。关于炒钢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东汉的《太平经》,明清时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屈大钧的《广东新语》、唐顺之的《武编・前编》、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及朱国祯的《涌幢小品》等书中也有相关记载。这些文献描述了炒钢的具体操作过程,系将生铁于开放式环境下,加热至半熔融态,搅拌后锻打成器。其过程与钢铁精炼基本原理相似,但伴随搅拌过程。民间土法炼钢也为类似的操作方式。《天工开物》用图像展示了生铁冶炼与炒钢连续操作的景象,并有向炒钢池内撒“污潮泥”的操作,但“污潮泥”为何物尚不十分清楚,推测是一种助熔剂。

炒钢与块炼铁冶炼、钢铁精炼等具有较为类似的冶炼环境和产物,但目前中国发现的明确属于精炼或炒钢的遗址遗物较少,影响了炒钢技术及炒钢制品的判定。块炼铁是将铁矿石固相还原的产物,黄全胜等在广西贵港地区发现与土法炼钢相似的块炼铁冶炼地炉,其炉渣基体以铁橄榄石为主,分布有浮氏体以及少量玻璃相等,渣中铁主要为铁素体组织。钢铁精炼是指将生铁在熔融态或半熔融态进行脱碳的处理过程,目前确切为精炼的遗迹主要发现于欧洲,多为矮型竖炉。国外对已知精炼渣的分析显示,渣体主要为玻璃态硅酸盐,分布有大量浮氏体,存在少量氧化铁与铁橄榄石等,渣中铁除熟铁或钢组织外,可能残留有生铁@。北京延庆水泉沟冶铁遗址发现了疑为炒钢的地炉:河南舞钢石门郭和沟头赵遗址、辽代饶州城和昌图永安冶铁遗址@、广西平南六陈遗址等地发现的炉渣具有与国外精炼渣相似的显微组织结构,但部分样品的浮氏体形貌略有差异。因此,从炉渣分析角度确认炒钢炉渣的性质,并进而判定炒钢中夹杂物元素组成和显微结构,是关于炒钢技术研究的正确路径。

关于炒钢技术及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主要集中于炒钢制品、夹杂物和炉渣分析等方面。陈建立、韩汝玢总结了前人观察及判断结果,提出由铁器夹杂物类型来判断冶炼技术的方法:生铁夹杂物较少,质地均匀,为单相硅酸盐夹杂:铸铁脱碳钢锻打样品夹杂物与生铁夹杂基本相同,但沿加工方向排列、变形;块炼铁、块炼渗碳钢的夹杂物沿加工方向排列、变形,质地不均匀,主要为大块氧化亚铁一铁橄榄石型硅酸盐共晶夹杂,可能存在氧化亚铁夹杂,夹杂物元素成分铁高硅低,各种元素含量不均匀,特别是磷、钙、锰等元素波动较大,基本不含或含极少量钾、铝、镁;炒钢夹杂物沿加工方向排列、变形,以氧化亚铁一硅酸盐夹杂为主。李延祥指导杨菊、檀剑等对分析的铁器进行初步归类,发现归入炒钢的铁制品中普遍存在含磷非金属夹杂物或磷钙相,提出这些物相可以作为炒钢判定的依据,从而打开了炒钢判定标准研究的新局面。PhilippeDillmann等对法国中世纪建筑钢材中的精炼制品进行分析,并综合欧洲已知材料,通过对夹杂物中若干元素成分之间多个比值的数理统计分析,来区分欧洲中世纪炒钢、生铁,并以该结果对欧洲同时期其它样品进行验证,多数结果理想,但仍存在同地区样品难区分的现象。

中国炒钢制品出现时间较早,与国外钢铁精炼技术可能存在差异,如使用的矿石、助熔剂等炉料有所不同,脱碳等去除杂质的操作流程也有所不同,因此需根据中国材料的特点对炒钢的判定标准等问题进行综合判定。炉料是影响炉渣成分的主要因素,Philippe Dillmann等人的分析方法直接采用欧洲地区钢铁制品夹杂物成分比值分析的线性拟合系数等参考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材料,尚存疑问。另外,在古代炒钢原理、炒钢炉渣的判定标准等方面仍有较多空白,从而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我们分析了若干中国古代冶铁遗址(如山东章丘东平陵、河南鲁山望城岗、鲁山黄楝树、登封杨村冶铁遗址)发现的铁器、炉渣和积铁等样品,观察到一些与炒钢有关的现象。本文对山东章丘东平陵故城冶铁遗址发现的高铁炉渣和积铁样品进行深入分析,尝试从生铁、块炼铁、炒钢冶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初步解释不同冶炼过程高铁炉渣的形成原理,并对中国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作出补充。

二、章丘东平陵遗址炉渣分析

1、样品情况

山东章丘东平陵故城冶铁遗址经多次调查及两次主动性发掘工作,遗址年代、考古学背景明确,已基本明确冶铁遗址建设于大范围的夯土台基之上,内部冶炼设施丰富完善,功能分区明确,冶炼活动集中于西汉中期到魏晋时期,存在生铁熔炼与铸造、生铁退火脱碳及炒钢等技术⑩。东平陵炉渣分析过程中,发现6件不同于玻璃态生铁炉渣,均呈锈疙瘩状,质体比较大,外观呈锈色,表面黏附较多砂石粒与木炭(图一),本文称之为“高铁炉渣”。

本次将该6件高铁炉渣样品分别进行取样,包括4件发掘样品(14048、14059、14196出土于冶铁遗址的西汉中期至魏晋文化层,14130出土于东汉建筑遗址内的窖藏坑)和2件采集于2012年冶炼遗址发掘区东部区域样品(2012ZPVs1、2012ZPV s6)。同时,于冶炼遗址区调查过程中,发现遗址某区域地表散布较多碗状积铁,约排球大小,表面凹凸不平,宏观质地与高铁炉渣类似,质地比较大,表面呈锈色,孔隙率较大,夹杂有木炭等(图二),本次采样1件,编号14187。

2、高铁炉渣的检测分析

对6件高铁炉渣样品进行取样、镶样、打磨、抛光后,使用3%硝酸酒精溶液浸蚀,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使用Leica DM4000M型金相显微镜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使用Philip FEI ouanta200 FEG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仪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与成分测定,分析条件为加速电压15kV,工作距离11~13mm,激发时间≥60s。

6件高铁炉渣金相组织结构相似,均呈大量浮氏体间分布少量玻璃相,少量球形铁颗粒分布于浮氏体边缘,均为熟铁组织。其中14048、2012ZPV s1组织部均匀,总体玻璃相少,存在大面积灰色流体相,局部浮氏体间隙夹杂深色流体相或玻璃相。14048中夹裹的不规则流体状金属铁与灰色流体相分界明显,铁样为铁索体组织。14059、2012ZPVs6玻璃相基体中有析出有灰色相。为探究显微观察到的未知物相成分,分别进行分析,高铁炉渣的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显微组织的背散电子像见图三一图四。其中磷钙相即为磷酸钙(3CaOp2O5)。3、积铁块的检测分析

积铁块主要由炉渣(后文称“渣样”)及其间聚合成块的金属铁(后文称“铁样”)组成,SEM-EDS分析时将铁样、渣样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检--_测分析,分析数据为多次测定的平均结果。成分分析结果见表

表三,显微组织见图五一图九。14187为渣铁混合样品,中央为铁样上分布较多细小的球形夹杂与不规则形夹杂物,边缘部分渣铁交错,渣样主要为灰色流体相。

4、炉渣性质的判定

由实验结果可见,东平陵高铁炉渣与积铁显微组织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但与登封杨村的积铁样品存在较大差异。

6件高铁炉渣金相组织结构相似,均呈大量浮氏体间分布少量玻璃相,玻璃相中铁含量较高,不含铁橄榄石,少量球形铁颗粒分布于浮氏体边缘,均为熟铁组织,如图三至图六。多数样品中还观察到浮氏体间隙夹杂有流体态3CaO・P2O5,如14048、14130、2012ZPV s1(图五)。其中14048、2012ZPV s1玻璃相极少,存在大面积流体状FeO(氧化亚铁),14048中夹裹的不规则流体状金属铁与流体状FeO分解明显,铁样为铁索体组织。除14048、2012ZPV s1外,其余样品玻璃相基质中钙含量普遍高于10%,多集中在20%以上,且14059、2012ZPV s6玻璃相基体中析出有钙铁辉石(图六)。

积铁14187为渣铁混合物(图七至图一二),铁样部分为铁素体组织(图七),渣样部分主要为FeO。所取样品大部分为金属铁,铁外侧边缘与不规则流体状FeO分界明显,FeO向金属内部拱入(图八)。流体状FeO内分布有流体状Fe2O3(三氧化二铁)或灰色条状Fe3O4(四氧化三铁,其中的大晶体可为正方型长方体,或正方菱型体),表现为存在Fe2O3的FeO内不析出Fe3O4,析出Fe3O4的FeO内不包含Fe2O3,(图九、图一一)。金属铁为铁索体组织间,夹裹有较多流体态3CaO・P2O5与大量细小的球形夹杂物,流体状3CaO・P2O5;内有少量球形浮

三、从炉渣的分析判定炒钢技术

1、冶炼技术判定

目前,关于古代冶炼技术的判定多依据遗物的检测及考古发掘信息(如炉型结构、设施性质、遗物类型等)的综合分析,其中最直接且应用最多者为金属、炉渣等样品显微组织结构观察与成分测定,并已建立起较完善的判定模式,尤其是对金属器物、常见的玻璃态生铁渣、橄榄石为主要成分的块炼铁炉渣等,但对于非典型炉渣类型的分析较少。本文涉及的7件样品与常见的生铁渣、块炼铁渣有差异,需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深入探讨。

中国古代开放式环境下冶铁技术有炒钢、精炼、锻造等。炒钢与钢铁精炼目的主要在于生铁的脱碳,其初始炉料为生铁、燃料、助熔剂、铁矿石等。有学者在研究铜矿冶炼过程中指出气态氧化剂(主要指O2)的氧化效率远远低于固态氧化剂,并提出冶炼过程中多会加入铁矿石为氧化剂的可能@。

锻造过程中加入的砂子、粘土等材料会影响铁制品夹杂物中硅的含量。本次分析样品皆未有成型的痕迹,基本可排除锻造产物的可能。东平陵高铁炉渣、积铁样品中均有发现流体状3Cao・P2O5。由氧势图可知,还原气氛下,磷在800℃以上可被还原为气态单质,仅在碱性氧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与之生成高温稳定的复杂化合物,并淬冷才得以保存,上世纪末工业上多用此法制备磷酸钙。笔者在分析我国古代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磷时,详细地讨论了磷在炉料、炉渣、炉渣中的铁颗粒、铁水、铁器中的存在形式、转化、转移方式等,可概括为:在生铁冶炼时,高温下低熔点物相率先熔融进入炉渣,若炉渣中钙含量高,炉料中的磷多与钙形成高温稳定的复杂化合物进入炉渣中,炉渣冷却过程中再次分解,部分进入炉渣中的铁颗粒中,部分挥发,是故生铁炉渣中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磷:若炉料钙含量低(能与磷化合的成分低),磷多被还原为单质,均匀进入铁水中,并伴随铁器后期加工。块炼铁冶炼过程中未加入助熔剂,炉料中能与磷发生高温化合的元素(如钙、锰等)多来自于脉石,含量少,高温熔融进入炉渣后,仅能吸收少量的磷,并均匀分布于分布于渣中,充斥在熔融浮氏体间隙。当浮氏体被还原为单质铁时,磷也能被还原,并与铁形成固溶体进入铁中并伴随后期加工,剩于磷在炉渣冷却析晶过程中仍保留于玻璃

2、从高铁炉渣与积铁夹杂物看炒钢制品

钢铁制品的夹杂物与冶炼过程炉渣、后期加工添加物、铁器原有夹杂物等有密切关系,其中炉渣可能混入铁器并伴随后期加工形成夹杂物,锻造过程的添加物也会影响铁器中炉渣的组成成分,铁器原有夹杂物可能会在炒炼过程中发生一些化学变化并继续留在铁器内部。生铁冶炼过程中,渣铁分离度高,炉渣多为非金属玻璃相,这与铸铁及铸铁退火产品观察到的结果相符。块炼铁冶炼过程还原气氛不佳,还原效率低,渣铁分离度不高,炉渣中残留大量铁,导致冶炼初产品往往为渣铁混合物,即使后期锻打排渣也难于排尽,使得铁制品中仍存在较多夹杂物,且目前观察到的常规块炼铁制品夹杂物同炉渣相似度高。

四、结论

本文通过6件高铁炉渣和1件积铁样品的分析,了解到东平陵冶铁遗址除生铁冶炼技术外,还存在炒钢技术,且炒钢过程中有意加入含钙助熔剂。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铁行业;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而澳洲及巴西则是全球主要的铁矿石出产国,两国控制着我国钢铁的生产命脉。其实,我国同样也把对方的命运抓在手上,但是每次铁矿石谈判,我国都是任人宰割,特别是2011年,我国钢铁企业则完全放弃了对铁矿石价格的谈判。这是因为在供需双方的议价能力上,规模只是提高议价能力的要素之一,产业集中度、替代品、纵向整合能力等要素综合决定了双方的议价能力,而我国大部分钢企近年都把发展的重心放在钢铁产能的横向扩张上,而较少投入资源在钢铁产业价值链来构筑竞争优势,使得我国在最近几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一直处于劣势,并且导致铁矿石等资源的价格一直上涨。钢铁行业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较低以及产能过剩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学者对我国钢铁行业存在问题的研究

刘汉章(2002)详细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和国外的差距,指出虽然我国的钢铁总产量很大,但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体技术装备和生产专业化程度都比较低,而产品耗能则非常高,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率和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附加值等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外通过分析,他认为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比较低。对于中国钢铁产业出现集中化较低,并且还在继续下降的原因,李拥军等(2006)给出了他们的解释:由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市场区域划分、钢铁产业发展周期、钢铁产品消费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以上学者都是从定性角度来分析我国的钢铁行业,并没用使用具体的模型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对钢铁行业的分析显得缺乏说服力,因此后面的许多学者为了增加对钢铁行业问题的解释能力,使用了很多方法来论证他们的观点。高铁梅、孔宪丽等(2003、2004)利用时差相关分析、马场方法等方法筛选了许多和钢铁行业相关的经济指标,最终合成了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景气指数,这是我国学者首次对国内行业增长率波动景气指数进行的研究,为我国政府、钢铁行业等相关部门准确判断当前和未来的钢铁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徐康宁、韩剑(2006)通过对我国1992~2004年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CR4和CR10)的变化分析得出中国确实存在逆集中化现象,作者还构建了一个反映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指标,对全国各地区钢铁行业的主要产品离散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我国钢铁行业在地区间更加分散的结论。较低的集中度不仅影响钢铁行业的效率,而且还严重削弱了我国钢铁企业在获得铁矿石、能源等资源上的谈判能力。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因此规模经济是钢铁行业发挥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许多学者对我国钢铁行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的分析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焦国华等(2007)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主要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规模效率和相对效率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得到企业的规模并不是企业经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某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不少大型钢企的相对效率较低。作者还建立了一个分析钢铁企业规模和效率的模型,得到我国钢铁行业目前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这可能是由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导致的。杜春丽等(2009)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的宝钢、唐钢、鞍钢和武钢的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也得到钢企的规模效应在我国表现得并不明显的结论。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较低的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象,政府出台了很多产业政策,但是以上学者都认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注意导向性,减少对微观经济层面的直接干预,相关部门应该将政策重点转移到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上。但是,政府“扶大限小”的产业政策使得市场竞争机制很难发挥作用,因为这种政策使效率较低的大企业免于面对高效率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会使钢铁企业更加注重扩大企业规模而不是企业效率,导致市场上存在大量效率低下的企业。郎莹、王东杰(2009)认为,由于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控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现象很多。如2005年的鞍钢和本钢合并、2006年唐钢并购承钢和宣钢、2007武钢并购昆钢、2008年唐钢和邯钢并购、2009年鞍钢和攀钢并购等。这些企业的横向并购将使我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作者指出要提高并购的绩效,并不能一味地由政府主导,而应该大大发展市场化并购,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三、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钢铁行业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运行态势。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万吨,比上年增加5,309万吨,增长9.26%;钢材产量79,627万吨,增长14.68%。但同时也是我国钢铁行业极其困难的一年,产能过剩加上钢铁行业受到国外铁矿石资源的约束,使得2010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91%,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成为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率最低的行业,其中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是造成钢铁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布局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钢铁行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提速。我国钢铁工业将会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降低;其次,生产要素成本呈逐步上升态势。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原燃料价格等将呈现上涨趋势,必将挤压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最后,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趋紧。

也就是说,中国钢铁行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仅仅追求高的总产量的出路已经行不通了。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钢铁大国了,但还远远谈不上是一个钢铁强国。整体来说,中国钢铁企业出口的钢铁产品档次、质量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利润也比较低,缺乏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集体焦虑。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无论是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还是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汉章.加入WTO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高铁梅,孔宪丽,刘玉.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3]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4]李拥军.中国钢铁产业为何出现逆集中化现象[J].经济纵横,2006.9.

[5]焦国华,江飞涛,陈舸.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取样模 ; 白口化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目前国内外的钢铁企业中,生铁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化学法和仪器法。从准确性来讲,化学法有优势,并且已成型,具备相应的分析标准,但存在分析节奏慢,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不利于快速检验和及时指导生产。仪器法主要有荧光光谱法和直读光谱法,常用于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该法简单、快速、准确。一般情况下,可用于1%以下含量的组分测定,在钢铁工业中应用很广泛。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分析样品存在着基体效应,首先需要为每类样品建立一套校准曲线。除此之外,光谱分析仪器易受外界温度、湿度、电流强度、磁场、电压稳定性等因素影响,外界环境要求相当的稳定。对于生铁来讲,除碳元素之外的其余元素能够准确的进行测定。然而,因碳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制备的试块碳的分布不均匀,而且石墨碳的大量存在,使不均匀性加剧,用正常的光谱成分检测方法,试样会激发不充分,无法完成准确的定量检测。

在国内钢铁行业,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生铁方面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技术难题是对生铁试样白口化程度要求较高。日本、美国等国钢和铁产品采用X荧光光谱法快速分析,国内一些大钢厂也在开展生铁快速成分析法探索,其中相关论文很多,多是仪器分析法,但总之要想用直读光谱仪分析混铁炉试样,必须着手解决生铁白口化问题,这是焦点问题。

混铁炉是高炉和转炉之间的炼钢辅助设备,混铁炉的本体结构由炉体、支撑底座和倾动机构组成。它主要用于调节和均衡高炉和转炉之间铁水供求的设备,保证不间断地供给转炉需要的铁水,铁水在混铁炉中储存和混匀铁水成份及均匀温度,它对转炉炼钢非常有利。

因此,快速准确检验混铁炉铁水成分,对转炉炼钢意义重大。

2、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分析

2.1现状分析

黑龙江建龙钢铁技术处为转炉炼钢生产,配备三台OBLF公司GS-1000型直读光谱仪,为炼钢钢水成分分析提供有力支撑。该直读光谱分析仪是分析块状金属样品非常好的仪器,其以分析速度快,分析结果准确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快节奏的炼钢生产控制。经现场确认:该直读光谱仪带有铸铁分析工作曲线,具备分析生铁样品软件条件,而且混铁炉离炉前直读光谱室距离很近,如用直读光谱仪分析混铁炉生铁样品,会大大缩短混铁炉生铁样品分析周期。从送样、制样、分析到结果报出约10分钟,这将大大利于炼钢生产。

2.2存在问题分析

2.2.1要用直读光谱仪分析混铁炉试样必须解决生铁白口化问题。

生铁中非金属元素 C、Si、P、S 等含量高,在试样采集时易偏析。碳在铁碳合金中以石墨或化合碳形式存在。石墨碳是影响碳及其它元素偏析的主要原因。若有更多的石墨碳转化为化合碳,则可大量减少偏析现象。硅和碳是促进碳石墨化的元素,硅高碳易石墨化;硅低碳易形成化合碳。而直读光谱分析生铁样品要求试样表面层碳都以碳化物的状态存在,不能有游离石墨,即铸铁的分析面必须是完全白口。当铸铁表面存在游离碳时(灰口铁),光谱仪激发不充分,铁基体强度较低,会影响分析结果。特别是碳高达3.8~4.0%,硅高达1.0~2.6%,欲使这样的成分白口化是非常困难的。但生铁样品状态直接影响直读光谱分析结果。

下表为一块混铁炉生铁样品用直读光谱仪激发五个点分析结果:

生铁样品

序号 Si Mn P S

1 0.46 0.098 0.086 0.013

2 0.45 0.091 0.077 0.013

3 0.38 0.087 0.068 0.013

4 0.43 0.089 0.077 0.013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此块生铁样有偏析现象,甚至偏析严重样品无法激发。

2.2.2试样不规则有效激发点少的问题。

目前黑龙江建龙钢铁生铁试样采用印章样。(如下图),该种形状试样不像球拍钢样利于直读光谱仪样品夹持,造成激发点选择性少。

生铁样品

2.2.3直读光谱仪铸铁工作曲线修正问题。

OBLF公司GS-1000型直读光谱仪在出厂前,采用永久工作曲线法制作一条铸铁工作曲线,随着用户生产模式和原料结构不同,必须通过相应的控样进行修正来消除误差。

3、项目预期达到目标

拓展直读光谱仪分析范围,具备快速分析混铁炉生铁试样能力,更好指导炼钢生产。

4、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4.1制定措施

4.1.1选用直读光谱仪分析混铁炉生铁试样。

4.1.2 制定混铁炉生铁样品白口化方案。

4.1.3光谱分析仪对生铁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

4.1.4对生铁样品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确认白口化。

4.1.5在印章样尾部加装金属环,方便样品夹持和增加样品激发点数。

4.1.6采用生铁标样进行生铁各元素工作曲线进行控样修正。

5、实施过程

5.1新式样模制作:将原印章样模变薄(原厚度:10mm改为5mm),增加试样块的冷却面积(原直径30mm改为42mm),同时样模外型尺寸加大,增加热量。

5.2样模底部垫钢板或铜板加速白口化。(注意:钢板面要平整否则样品磨制困难)

5.3生铁样品脱模后,稍冷却约两分钟投入冷水激冷后,立刻取出送光谱室。(注意不要过早投入冷水中以防样破裂,同时避免样品在水中停留过长的时间,防止样品中有积水影响分析结果)

5.4光谱分析员接到样品后用光谱磨样机对样品进行打磨约1mm后,用直读光谱仪生铁曲线进行分析。

5.5光谱分析员将生铁分析结果报混铁炉。

6、实施效果分析

6.1新样模生铁样品均匀性实验数据。

表1

样品名 炉号 化学成分

Si Mn P S

生铁 09211018 0.64 1.57 0.099 0.018

0.66 1.62 0.098 0.015

0.65 1.59 0.094 0.018

0.66 1.62 0.101 0.017

生铁 09110897 0.57 0.17 0.093 0.017

0.56 0.16 0.091 0.016

0.57 0.16 0.091 0.016

0.57 0.17 0.091 0.016

表2

样品名 磨制

次数 化学成分

Si Mn P S

生铁 1 0.64 1.57 0.099 0.018

2 0.66 1.62 0.098 0.015

3 0.65 1.59 0.094 0.018

4 0.66 1.62 0.101 0.017

生铁 1 0.57 0.17 0.093 0.017

2 0.56 0.16 0.091 0.016

3 0.57 0.16 0.091 0.016

4 0.57 0.17 0.091 0.016

上表1为不同样品多点激发后结果,激发点正常,各指标稳定性好。 表2为不同样品,多次磨制后测定结果,由此可得样品均匀性好。

6.2混铁炉生铁样品金相组织如下表。

生铁100倍金相图

通过金相组织检验,生铁为分布均匀的奥氏体+渗碳体组织,为白口化生铁组织。

6.3生铁样品分析结果比对。

样品名 分析方法 炉号 化学成分

Si Mn P S

混铁炉生铁 荧光分析 09210781 0.37 0.075 0.096 0.019

直读分析 0.38 0.080 0.100 0.020

化学分析 0.37 0.077 0.095 0.019

混铁炉生铁 荧光分析 09210806 0.38 0.095 0.089 0.026

直读分析 0.42 0.100 0.090 0.030

化学分析 0.39 0.097 0.088 0.027

混铁炉生铁 荧光分析 09210840 0.41 0.094 0.069 0.046

直读分析 0.38 0.100 0.066 0.048

化学分析 0.40 0.096 0.068 0.044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圆头锤;断裂;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

中图分类号:O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2008)0210045-01

1. 情况简介

某机电公司购置了一批圆头锤销售,但销售出去的锤使用一段时间后,多数用户均因断裂而退货。

2. 检验与结果

2.1 宏观断口分析

该圆头锤从中间断裂(见图1),断裂组织颜色不一致,断裂起源于有严重的铸造缺陷(见图2)。

2.2 化学成分分析

在断口附近取样做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不符合GB/T13473-1992《钢锤通用技术条件》中,"关于材料的要求-钢锤锤体采用GB699规定的45~6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同等以上性能的钢材"的要求。碳素钢通常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含碳量0.25~0.60%)和高碳钢(含碳量>0.60%),而含碳量在2.06~6.67%的铁碳合金是铸铁。从化学成分可判断,圆头锤非优质碳素结构钢制造,而为铸铁。

2.3 金相检验

在圆头锤的断口取样,抛光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石墨呈颗粒状分布,并有块状渗碳体存在(见图3),白色为照片反光。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基体组织为莱氏体(见图4)。从金相组织可知该材料断口组织非碳素结构钢组织,而是白口铸铁组织。

3. 分析与讨论

从宏观分析知,该圆头锤断裂为铸造缺陷,从化学成分分析知,圆头锤的化学成分不符合GB/T13473-1992《钢锤通用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说明该圆头锤材质不正常。从金相分析知,断口组织为白口铸铁组织,白口铸铁组织的碳不以石墨形态析出,而以铁结合成渗碳体-Fe3C。渗碳体铁和碳的化合物,机械性能硬而脆,硬度可达HB800kg/mm2,但强度很低,塑性和韧性都几乎为零。断面基体组织为莱氏体,在室温下,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均匀混合物,因此,其中渗碳体量很多,性能也接近渗碳体的性能,即硬又脆。从断口组织的石墨呈颗粒状分布并有块状渗碳体存在,说明该材料在石墨化热处理时,渗碳体未全部分解成石墨,因此有残余的块状渗碳体存在。我们知道可锻铸铁是将白口铸铁坯件通过石墨化或氧化脱碳热处理,改变其金相组织或成分,而获得具有较高韧性的铸铁。从以上分析可知该材质非碳素结构钢,而为未经热处理的可锻铸铁。由此可知,制造厂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低质材料,偷梁换柱。

4.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证明,受检产品圆头锤选用的材料相当于未经热处理的可锻铸铁,该铸铁件有严重的铸造缺陷,故在使用中造成断裂。圆头锤锤体材料不符合GB/T13473-1992《钢锤通用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渣 生产厂家 化学成分 矿物组成

中图分类号:T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94-02

钢渣是炼钢的副产品,每生产1吨钢可产生0.15~0.20 t钢渣。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钢国,2008年我国钢渣年产量已达5000多万吨,积存钢渣已有2亿多吨[1]。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钢渣的综合利用已接近或达到排用平衡,而我国钢渣的综合利用率约为40%[2]。大量堆积的钢渣,不仅污染了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制约钢渣大宗利用的关键问题是:钢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高温煅烧的f-CaO、方镁石和RO相,这些组分在水泥硬化后能继续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从而使固相体积增大97%和218%[3,4],造成构件的膨胀开裂。

本文以不同厂家、不同粒径及不同颜色的钢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方法,研究了钢渣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规律。

1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钢渣分别取自武钢、邯钢、湘钢和韶钢四个钢厂,为经过破碎磁选的尾渣,其中武钢和邯钢的钢渣为转炉自然冷却渣(简称自然渣),另外两种渣为经热泼工艺处理的转炉钢渣(简称为热泼渣)。钢渣取回后剔除大于9.5 mm的颗粒,晒干并经人工选铁后,装袋备用。

1.2 试验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利用初级X射线光子激发待测物质中的原子,使之产生荧光(次级X射线)而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化学态研究的方法。当原子受到X射线光子(原级X射线)的激发使原子内层电子电离而出现空位,原子内层电子重新配位,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内层电子空位,并同时放射出次级X射线光子,此即X射线荧光。较外层电子跃迁到内层电子空位所释放的能量等于两电子能级的能量差,X射线荧光的波长对不同元素是特征的。因此,采用粉末压片法,用AXiOS advanced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钢渣等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XRD-X射线衍射法:利用XRD对钢渣矿物相进行定性分析。用玛瑙研钵在无水乙醇中将钢渣试样研细至0.063 mm以下,压入样品凹槽内,采用日本理光(Rigaku)公司生产的D/MAX-IIIA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测试,仪器参数为:铜耙(Cu K a),石墨单色器滤波,加速电压为37.S kV,电流为40 mA,最大功率3 kW。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运用XRF分析测试技术,分析了四个厂家钢渣的化学成分,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四种钢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SiO2、FeO/Fe2O3和MgO,占总量80%以上,四种钢渣的CaO含量在40%左右,SiO2含量在10%~18%,氧化铁的含量在20%左右,FeO的含量均在10%~15%之间,相差不大,但是MnO含量相差较大,最小为武钢钢渣的1.24%,最大是韶钢钢渣高达3.3%,两者相差超过170%;武钢自然渣的MgO含量最高,高达10.88%,而其它三种钢渣的含量相差不大,都在5%~6%之间。此外还有少量的Al2O3和P2O5等,P2O5含量在1%~2%,Al2O3含量相差较大,湘钢钢渣砂的高达5.55%,而韶钢的仅为1.57%。

分别选取四种钢厂的钢渣试样进行XRD测试,测试结果见图1。

分析可见,四种钢渣的主要矿物成分较相似,主要矿物是Ca(OH)2、CaCO3、C3S、C2S、C2F和RO相,RO相为FeO、MgO和MnO形成的连续固溶体。从XRD衍射峰强对比分析可知,武钢钢渣中的Ca(OH)2量最少,CaCO3量较多;湘钢中Ca(OH)2量最多,CaCO3量较少;邯钢中的Ca(OH)2和CaCO3量均不多;韶钢中的Ca(OH)2和CaCO3均较多。Ca(OH)2和CaCO3属低温矿物,是钢渣在水冷却和存放过程中f-CaO水化或水化产物碳化生成的。

具有潜在水硬活性的矿物主要是C3S和C2S,由于两者的衍射峰重叠较多,不易区分相对数量。湘钢钢渣中Al2O3组分较多,因而其XRD射中可见铁铝酸四钙的特征衍射峰。

3 结论

从上述研究中,可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生产厂家钢渣的化学成分主要是Ca(OH)2、CaCO3、C3S、C2S、C2F和RO相;矿物组成也基本相似。不同厂家钢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的含量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 朱桂林,孙树杉.加快钢铁渣资源化利用是钢铁企业的一项紧迫任务[J].中国废钢铁,2006,12(6):33-42.

[2] 朱桂林.中国钢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废钢铁,2003,9(3):34-41.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环境保护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发展河北省钢铁产业的出发点,钢铁产业作为河北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钢铁产业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的行业,伴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自然环境破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钢铁产业排放的废气、废料、污水等已经严重危害京津冀三地人民的身体健康,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所以进行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对改善生态坏境,促进京津冀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1.1河北省钢铁产业规模分析

钢铁产业是河北省最重要的主导支撑产业之一,2016年全省钢铁企业达到1217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河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世纪之前,河北省钢铁产业为粗放型发展模式,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钢铁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效应间矛盾越来越大,河北省钢铁产业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表1为2012年至2016年河北省主要钢铁产品产量总额。

通过表1可知,五年间河北省粗钢、生铁、钢材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到2016年底粗钢产量完成19260万吨,同比增长2.3%,生铁产量18398.4万吨,同比增长1.6%,钢材产量26150.4万吨,同比增长3.5%,河北省钢铁产量同比增速放缓,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1.2河北省钢铁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河北省钢铁产业经历了2015年的低迷状态,在2016年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钢铁产业创造利润占河北省工业利润总额的五分之一。如表2所示为2012――2016年河北省钢铁产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如表2所示,2012年至2015年,河北省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河北省钢铁产业在2016年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尤其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比增长高达69.1%,增长劲头迅猛。河北省钢铁产业产能约占全国的1/4,占全省工业利润19%,对于河北省经济发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外部压力分析

PEST分析法是一种宏观环境分析方法,主要用于a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本文利用PEST分析法对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外部压力进行分析,主要从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个方面进行:

2.1政策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当前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发展,目的是为了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进行政策方面的规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河北钢铁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对违规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清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以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状况。对钢铁产业节能减排政策更加严厉,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河北省钢铁产业节能减排设备的要求,促使钢铁企业进行设备升级。

2.2经济分析

河北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出现经济发展放缓与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局面,2016年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全年生产总值共实现31827.9亿元,比去年增长6.8%,钢铁工业增加值下降0.2%,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钢铁行业竞争激烈,给钢铁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越来越严峻复杂的形式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河北省为了使经济运行稳重向好、动力增强就必须要求正确认识形势,进一步增加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3社会和文化分析

社会和文化环境是产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重视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不断追求精神上的提升。而人们的生活健康需要美好的环境来保证,但是河北省钢铁产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显,居民环保意识、价值观念的不断提升,对钢铁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所以钢铁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已经迫不容缓,需要引起钢铁行业的足够重视。

2.4技术分析

技术因素对于钢铁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新技术的出现能够使社会和新兴行业对钢铁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促进行业向海外市场扩展。技术进步也可以指导钢铁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目前河北省钢铁产品结构缺乏优势,产量居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热轧窄带钢、中厚宽钢带、钢筋,高端比例所占份额较少。所以需要新型技术提高钢铁产品的附加值,对钢铁产业转型的方向提出要求。

3河北省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内部压力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率先采用的经典方法,根据企业所用有的资源,进一步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河北省钢铁企业的内部劣势与不足,以进一步促进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

3.1从企业内部压力角度进行分析

虽然河北省加大对钢铁企业改革的力度,但是钢铁企业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企业的发展。仅2016年,河北省亏损的钢铁企业达到255家,亏损金额高达91亿元,加大河北省钢铁企业科研投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已经刻不容缓。(2)钢铁企业规模小,难以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河北省钢铁产业多为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零散,给河北省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境。(3)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许多钢铁小企业缺乏废气、污水的净化设备,能源消耗过大,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

3.2从钢铁产业自身优势不足方面进行分析

河北省矿藏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石储量位于全国首位,但是钢铁企业由于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对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进行深加工,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另外,河北省是京津的门户,是首都北京联系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直接受其经济、科技和信息的辐射,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地带,是连接东北、西北、华北的重要枢纽,虽然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但是大小不一的钢铁企业分布较为分散,钢铁企业间难以利用交通便利条件形成规模经济,严重制约了河北省钢铁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4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钢铁行业进行外部压力与钢铁企业微观内部压力分析,认为对河北省钢铁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提出进一步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1)河北省钢铁产业应该紧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政策的指引,加快企业结构调整,进行钢铁企业整合。调整钢铁企业产品定位,将生产中心放在高效益的钢铁产品上,尽快对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整治污染严重的钢铁企业,逐步将污染大、产量低的钢铁企业向污染小、高质量、高效益钢铁企业转变。

(2)向国外市场发展,及时化解过剩产能。充分发]河北省钢铁产能过剩的特点,将有缺点转变为发展优势,逐步推进与中东欧等国家进行合作,利用投资、合作、收购等手段将河北省过剩产能向国外转移。河北省钢铁产业要及时进行自主净化,对于落后产能进行针对性关停,以进一步推进河北省钢铁产业的优化。

(3)将科技创新放在钢铁企业发展的第一位,不断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增强钢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利用河北省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生产高端产品,发展钢铁产业规模经济,提高钢铁产业的市场绩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学研发,对钢铁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进行循环再治理。紧随互联网时展步伐,将钢铁产业的营销与网络创新性的联系起来,逐步发展新型钢铁产业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系统,促进钢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谷.经济开放与产业转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岳志春,陈雪娇,张晓蕊.河北省钢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619.

[3]李立,李红,章静敏.河北省钢铁产业现状研究及对策[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2429.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指数 钢铁企业群 发展状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钢铁产业处于扩张加速时期,2009年前十名世界钢铁企业产量排名中,中国占第5位。但是,我国钢铁产业高能耗、生产率低下等状况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障碍,特别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出现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使钢铁产业做强,发挥钢铁产业整体效率,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产业中各个钢铁企业的效率是钢铁产业做强的关键,本文依据钢铁企业效率对各钢铁企业进行企业群体划分,深入分析与研究钢铁企业的群体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及模型

(一)数据包络分析 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1978年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利用观察到的样本资料数据,对具有若干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能够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因此其定义的DEA模型被称为CCR模型。利用DEA方法可以有效的评估多投入多产出DMU有效。它通过研究生产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从相对有效性角度出发,对各单元与部门进行相对效率评价,不必事先设定决策单元的具体输入输出函数,在测定若干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时,注重对每个决策单元进行优化,在相对有效性评价上具有广泛应用。DEA方法实质上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采用数学规划模型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再将各DMU与此前沿面做比较,以衡量效率。凡是处于前沿面上的DMU,DEA认为其投入产出组合最有效率;不在前沿面上的DMU则被认为是无效率,同时以效率前沿面之上的DMU为基准,基于一个相对的效率指标。DEA还可以判断各个DMU投入规模的适合程度,给出各DMU调整其投入产出规模的方向和程度。Farrell与CCR模型均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管制、法律和不完全竞争等原因,产出单元无法实现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效率,现实产出的效率边界是在变动规模报酬假设下形成的效率边界,形成可变规模报酬的技术效率。因此,Banken等(1984)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BCC模型,其放宽了关于固定规模报酬的限制,而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DEA分析法可分为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本文对其进行解释,使用产出导向的DEA分析,力求更为准确的计算效率。

(二)CCR模型 CCR模型从投入面分析并假设每一决策单元的生产技术为固定规模报酬,利用所有受评估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变量的观测值,应用线性规划方法求效率值,并构建一个效率前沿边界。落在效率前沿边界上的DMU是具有效率的,其效率值是1;而在效率前沿边界之内的DMU为相对无效率,其效率值介于0与1之间。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种投入生产s种产出。某(三)BCC模型 CCR模型假设决策单元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运营,但实际上并非每个决策单元都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生产,若存在变动规模报酬,则导致在衡量技术效率时,规模效率亦混杂其中,因此必须考虑变动规模报酬。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剔除CCR模型中的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以衡量处于不同规模报酬状态下的相对效率值。BCC模型为生产可能集合建立凸性性质、无效率性质、术效率。可以根据非递增规模报酬假设下得到的技术效率值是否与变动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值相等来判定所评估的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变动的何种状态。如果NIRSTE VRSTE,则该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如果NIRSTE= VRSTE CRSTE,则该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如果NIRSTE= VRSTE=CRSTE,则改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为了满足BCC模型本身所具有的条件,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条件:

假设1:被评价单元数目必须不少于投入与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两倍,以避免对效率值的高估

假设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钢铁统计》、《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以及《各大钢铁企业年度报告》等,本文选择2003年至2010年钢铁企业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指标。

(三)变量定义 在用DEA方法对钢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之前,其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对于客观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效率至关重要,它是反映钢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体系。根据数据口径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假定钢铁企业的经济活动概念化为资产总计x1和应付职工薪酬x2二种投入、主营业务收入y1和年粗钢产量y2二种产出,满足模型成立的第一个前提假设条件,即决策单元数11>2×(2种投入+2种产出)=8。投入指标资产总计x1、应付职工薪酬x2与产出指标主营业务收入y1、年粗钢产量y2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小为0.914>0.9,表明投入和产出指标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满足模型的假设2,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建立DEA模型,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在效率测算中采用产出导向模式,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进行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测算,本文以2010年各大重点钢铁企业的数据为例,测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二)技术效率分析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进行分析,分析既定产出下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指标如表(3)所示,分析其投入产出的有效性,从有效性的角度对我国钢铁企业进行集群划分,清晰的预测出到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的发展走势,如图(1)所示。并对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发展状况存在差距的原因和改进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表(3)和表(4)可知,全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883,技术无效成分为11.7%,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发展潜力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根据表(3)技术效率标准值可以将钢铁企业划分成5个层次,如表(5)所示。第一层次钢铁企业群特征为技术效率范围值控制在[0.95,1],这类钢铁企业具体发展特征是投入产出基本位于生产前沿面上,取得了给定技术条件下的最大产出。如果某企业技术效率为1,则表明该企业在目前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取得了最大的产出,属于有效钢铁企业群。第二层次钢铁企业群特征为技术效率范围值控制在[0.9,0.95],这类钢铁企业发展特征是技术无效成分小于5%,其投入产出很接近生产前沿面,效率很接近第一层次的钢铁企业群,属于次有效钢铁企业群。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等属于技术有效性缺失越来越严重的钢铁企业群,特别是第五层次的钢铁企业群,其技术效率已经小于0.8,其技术无效成分已经高达20%左右,属于该企业群的钢铁企业在给定技术条件和投入下,达到最可能产出上的差距比较大。以2009年和2010年两年为例具体分析,得出2009年属于第一层有效钢铁企业群的企业有宝钢、鞍钢、沙钢、河钢、武钢、安阳6家钢铁企业,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54%,即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均达到其生产前沿面上,在各自给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均达到了其最大的产出。技术效率范围值[0.8,0.85]的企业有首钢1家,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9%,而技术效率范围值处于小于0.8的钢铁企业有山钢、马钢、华菱、包钢4家钢铁企业,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37%,这四家钢铁企业在本年度其技术无效成分高达20%左右,在给定技术条件和投入下,均未达到其最大的产出,企业生产效率处于低迷的状态。2010年属于第一层次有效钢铁企业群的企业从2009年的6家降至本年度的河钢、鞍钢、武钢、安阳4家钢铁企业,技术有效企业比例由原来的54%降至占36%,降幅高达18%,说明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发展能力出现下滑趋势,原来技术有效企业在2010年内部生产出现问题,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其最大的产出。在所研究重点钢铁企业群中,2010年我国只有四家钢铁企业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其最大的产出,其他钢铁企业均处于效率低下甚至是技术无效的生产状态,数据表明这一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宝钢和沙钢两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宝钢的技术效率由1降至0.919,沙钢的技术效率则由1降至0.793,降低幅度高达20.7%,沙钢的发展直接从一家技术有效的企业降至技术无效,其生产效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投入下,有20.7%的投入未能够转化为产出,与最大产出可能性的差距扩大值20.7%。两家企业的效率下降足以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技术效率。

四、结论

本文分析发现,从8年来宝钢、鞍钢、安阳三家钢铁企业属于有效钢铁企业群,其发展处于平稳状态,而沙钢、河钢、武钢三家钢铁企业处于次有效钢铁企业群;其发展状态与有效群对比存在较小的差距,但是需要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加大投入,从管理等才可以进入有效钢铁企业群;山钢处于三级钢铁企业群、首钢处于四级钢铁企业群,而马钢、华菱、包钢三家钢厂长期处于无效钢铁企业群中,这说明其企业发展多方面均呈现出了落后状态,因此要提升其企业发展效率,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对企业诸多方面加以改进。本文测算出的11家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为解决中国钢铁产业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产能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提供了定量依据和科学路径。依据测算结果和新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各大钢铁企业应进一步注重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注重要素投入的充分利用;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取规模收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支撑体系培育及其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2YJC6301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夏绍模、张宗益、杨俊:《中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及其启示》,《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4]刘彦平、刘玉海:《中国钢铁产业动态生产效率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5]梁杰、李岩、蒋亚明:《基于DEA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评价》,《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6]夏绍模等:《基于导向DEA模型多阶段求解方法对我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效率测定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7年第3期。

[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行业分析报告2005钢铁工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

[9]《中国钢铁企业年度报告摘要》 .cn。

[10]《中国钢铁工业运行监测报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铁产业;动态效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中图分类号:F224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并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机械、汽车、造船、建筑及家电等诸多行业。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1996年我国的钢产产量达到1亿吨,成为世界钢铁产量第一,自此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钢铁产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钢铁产量几乎每年都在以5000 万吨级的速度上升。2003 年我国钢铁产业产量突破2 亿吨,创世界钢铁历史发展新高。2012年,中国的钢产量将达到7.23亿吨,同比增长3%左右。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尽管我国是钢铁工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真正的钢铁工业强国。本文主要从产业效率的角度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探析影响我国钢铁产业效率提高的因素,进而为我国钢铁产业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些建议。

二、文献回顾

一般而言,关于产业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指标评价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这一指标体系对决策单元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还受到指标体系过程中主观意识的影响,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很难保证,指标评价法更多的是体现了决策单元的经营绩效,而不是决策单元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效率;第二种方法是参数法,是通过一些经济学和数学的方法建立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通过分析这些生产或者成本函数来确定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需要预先设定生产函数,如果预设的生产函数与实际不符就会造成结果的偏差,另外这种方法在处理当决策单元有多个投入和多个产出问题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种方法是非参数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混合最有策略法(MOS)和指数法(IN)等,在这些方法中DEA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

目前,国内关于钢铁产业动态效率研究的文献并不多。徐二明、高怀(2004)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8家重点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质上是从动态能力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企业的竞争力;焦国华,江飞涛等(2007)以中国5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06年的数据为基础,利用DEA方法分析了这些企业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出结论为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与中小型钢铁企业相比并不具备明显的效率优势,认为大型钢铁企业没有表现出规模效率,我国钢铁产业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他们的研究主要依据2006年一年的数据,对钢铁行业的动态效率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伊淑彪,丁启军(2009)利用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以在沪深两市30家上市公司2007年底数据分析了这些钢铁企业的规模效率,他们只是分析了这些企业的静态规模效率,没有分析企业动态效率的变化;刘秉镰,林坦等(2010)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以2001-2005年我国45家钢铁企业的数据,利用企业规模和所有权这两个分析视角对这些企业的生产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其实质是分析了这些企业效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钢铁企业的效率在不断改善,而改善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的进步而非规模变化的影响,另外,分析还认为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在下降,而民营钢铁企业的效率有一定的改善。

从以上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关于钢铁产业的效率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很难真正反映钢铁产业生产力的动态变化,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的分析,很少有文献考虑到从区域角度对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研究。考虑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几乎大多数的行政地区对于区域内的钢铁产业的发展都有统筹规划,对区域内的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行政区域的角度研究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为将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从动态效率的角度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钢铁产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

三、 研究方法

四、实证分析

本部分包括指标选择和实证分析两部分。

(一)指标选择

由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对于DEA方法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综合大多数文献的指标选择同时结合中国钢铁产业的投入和产出的特殊性以及现有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数据的可测性,指标数据的内涵要清晰,可以准确计量并且在现有条件下可以收集到可靠的数据;二是指标数据要能够反映钢铁产业发展的特点,符合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本文选取的投入指标主要包括资本总额、工资总额及能源消耗三个指标。其中选择资本总额指标是因为考虑到钢铁产业固定资本投入的数据缺乏,而且流动资本也是影响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了资本总额这一指标;选择工资总额指标是因为在职职工人数指标只考虑了劳动量的投入而没有考虑到劳动力质的差别,同时考虑到各地区工资水平的差异,因此选择了工资总额这一指标;钢铁产业是高能耗产业,能源是钢铁企业生产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将能源消耗作为一项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的选择主要包括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及住钢产量三个指标。其中,使用工业增加指标是因为工业增加值是最终产品的价值,由于各个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工业流程采用的中间投入产品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使用工业总产值指标就会忽略中间产品的产出,而采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衡量产出时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采用利税总额指标主要是考虑到各地区税收政策的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总额,而是用利税总额这一指标可以有效回避这一问题;采用出钢产量这一指标是因为这一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地区钢铁产业发展存在的差异。

本文选取2005-2010年我国30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钢铁产业作为决策单元(DMU)。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各年的《中国钢铁工业年鉴》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还有部分数据是作者依据各地统计数据和其他公开的信息收集整理得到。

(二)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DEA模型计算我国30个省区市的技术前沿变化和技术效率的变化,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又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值。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各地区在新技术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该效率为1是表示该地区处于技术前沿面上,处于技术有效率的状态。该校效率值小于1表示该地区没有处在技术有效率的状态,地区效率值越接近1说明该地区离技术有效前沿面越近,也就越接近于技术有效率的状态。

通过计算发现,我国各地区的技术效率的均值普遍不高只有个别地方的技术效率值为1或者接近于1,其中上海和江苏两地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基本可以认为处在技术效率有效地状态。另外,天津、山东、广东、北京等地的技术效率值相对也比较高,尽管不是最佳的状态,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也基本处于技术有效率的状态。而我国其他地区的技术效率值就相对较低了,这也基本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在一些新技术研发及引进中投入很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效果却并不好。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我国各省每一年的的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在这几年中上海市一直保持规模效率值在1左右,也说明其一直处于规模有效率状态,这也与上海市的宝钢公司近年来的良好变现有很强的关系。另外,河北,江苏两地由于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通过企业间不断地重组和整合,两地的钢铁产业发展迅猛,也一直处在规模有效率的状态。之后山东、天津、广东、湖南等地的规模效率值也比较高,规模效率的均值基本都在0.9以上,也处于规模有效率的区间上。其他省份和地区的规模效率均值要比以上这些地区小一些,这说明在实现规模效率这一指标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但这也只说明这些省份暂时处于省份规模的非效率,不一定能完全体现该地区单独一个企业的生产状况,要想更深地分析这一问题还需要从企业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各地区纯技术效率值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纯技术效率值最好的地区是上海和天津,由于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地区钢铁行业的技术利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能力的反映,这说明上海和天津两地的在这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其中的原因可能就在于这两地都是直辖市,在行政协调方面与其他省区相比有很强的优势。另外,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北京、江苏、辽宁等地的纯技术效率水平也比较高,也基本上处于纯技术效率有效地状态。而且这些省份也都是我国的钢铁产业的重点发展地区,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地区产业发展时间较长、有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等因素,才导致这些地区拥有纯技术效率。

在测算了技术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进一步计算钢铁产业动态效率的变化趋势。表1给出了全国各地区平均Malmquist指数及构成(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了全国的平均值)。

根据表1中数据能够看出,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近几年钢铁产业的M指数仅为1.042,其中对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技术前沿的变化,其平均贡献率达到了1.096,也就是说技术进步给钢铁产业的效率增加贡献是最大的。而技术效率指数贡献率仅为0.95,其中技术效率贡献平均为0.9542,规模效率贡献平均为0.9976,这说明我国钢铁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改善的同时,钢铁产业的技术应用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率水平也还有待提高,还没有真正实现发挥规模经济提高钢铁产业的效益。另外,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新疆、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河北等地过去几年钢铁产业平均的M值都在1.1以上,说明这些地区的钢铁产业的动态效率较高。

五、结论

从我国各地区钢铁行产业的动态效率测算结果看,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效率水平不高,而且效率提高的幅度比较有限,甚至有时效率并没有提高。从总体效率分解看,技术进步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较大,这说明这些年我国钢铁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而钢铁产业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这说明我国钢铁产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率也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各地区的钢铁产业的规模效率平均水平不高,没有体现出规模经济特性,这说明各地钢铁产业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没有很好地发展地区特色,形成地域特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水平不高导致我国钢铁产业整体技术效率不高。为了提高钢铁产业的发展水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技术效率,增强企业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二是要调整我国钢铁产业的布局结构,通过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效率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的省区的规模效率不高,各地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这就需要打破现有的钢铁产业布局模式,将钢铁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的协调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模式;三是要建立地区钢铁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目前我国各地钢铁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整体的协调机构,由他来协调各地区的钢铁产业发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二明,高怀. 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1):40-46.

[2]焦国华,江飞涛,陈舸. 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37-44.

[3]李兰冰,刘秉镰. 我国对外开放机场的动态生产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29-36.

[4]顾成彦,胡汉辉.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我国电信业动态效率研究[J].软科学,2008,(4):54-57.

[5]伊淑彪,丁启军.中国钢铁企业规模经济效率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

[6]齐二石,孔海宁等. 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86-489.

[7]王志浩.官方数据有问题时,如何观察中国经济?[J].中国市场,2012,(42).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钢铁企业;特征;应用

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自动化程度的设备监管着整个生产流程,保证整个生产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换言之,自动化技术是工业发展的根基。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产业中的应用,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征

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覆盖面广。电气自动化技术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大部分单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科技含量比较高,在策划系统时,需要策划软件和硬件,不同的使用行业和场所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调查得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非常广泛。第二,电子技术依靠性强。对于一个模范的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而言,不管是解决计算的操作设备还是搜集信号的传感器,或是实施计算成果等都与电子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电子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企业的应用现状

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情况的分析,有助于促进钢铁企业的发展,完善传统操作手段和操作项目,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环境,为钢铁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在钢铁企业中,电气元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气元件主要包括:传感器、高压断路器、变频器、继电器,这些电气元件不仅应用在生产工序中,还应用在检测方面:

第一,传感器。传感器是将所需检测的数据转化为便于计算的物理量的转换类电气元件。电气元件类型多样,具体有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等。

第二,高压断路器。高压断路器主要是由高压隔离开关和高压负荷开关构成,这两个开关的有效配合,能及时切断正常负荷电流,承受短路电流,能自动跳闸,便于设备维修,断开电源后,进行绝缘下检测,准确找出故障位置,保证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三,变频器。变频器能够改变电源的频率,是一种控制装置。采用交流转换直流,直流转换成交流的方式。目前,变频器在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有变频调节系统、变频补水设备、变频调速系统以及变频控制设备等。

第四,继电器。继电器具备安全调节、保护电路、自动控制等功能,具有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自动开关,还有输出回路和输入回路。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以利用自动化控制装置切除故障部分,防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电气系统稳定运行,保证连续供电。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生产环境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一线生产工人能够直接接触生产环境,生产环境较差,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钢铁企业需要严格检测生产环境。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排放有毒的气体或者粉尘,可能会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空气污染。针对这种情况的自动化检测程序包括:加热过程中废气成分检测、炉料中GAS含量检测、回收率检测以及粉尘成分检测等。通过对粉尘和废气进行检测,能降低空气污染的可能性,保证空气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 钢铁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3.1过程控制系统

在钢铁自动化技术中,各种新型的高科技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等,在生产钢铁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环境保护监管、物流跟踪以及产品质量监督等环节,对钢铁行业生产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管,具体环节包括生产过程中材料质量、钢水纯度、温度检测和控制以及熔渣成分等,同时,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检测。

3.2生产管理控制系统

采取模仿方式,对钢铁自动化措施进行全过程探索和分析,保证钢铁生产和管理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模仿技术以及互联网,在相关钢铁制造模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步骤模仿,为钢铁业构成改进、新商品发展工艺以及制造程序策划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提高钢铁业的加工制造智能化

在钢铁业制造管理程序中,进行合理的事例推测,聘请专家研究,采取网络设计措施,来提高钢铁业自动化技术水平,提高钢铁企业的整体实力,提升钢铁企业的制造速度;对钢铁业的每项建筑步骤系数进行对比分析,在钢铁业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真实的制造数据,科学地分析真实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钢铁企业在进行机器装置管制时,一般都是通过事故辨别、防治措施等方式来分析机器设备出故障的原因,在开展真实作业的过程中,对这些机器设备进行科学的维修和养护。在钢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动态成本管理机制;在真实制造过程中,引入使用高新科技的跟踪服务体系,深入调查原料,分析原料的配置和运用情况,尽量减少钢铁企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钢铁行业信息化系统

钢铁企业的信息集成主要是行为信息集成,钢铁行业实现信息自动化的目的是共享信息资源。随着钢铁行业竞争的加剧,钢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水平,完成企业信息化集成,扩大钢铁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构建完善的钢铁行业信息化系统结构,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管理,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在对钢铁行业进行知识管理过程中,利用钢铁企业信息化数据,对其信息化系统进行合理分析,再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决策,按照决策方法来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信息,挖掘出更多有效的数据,从而不断提高钢铁行业发展产量与质量,钢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智慧化形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合理的数据支持。

4. 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技术对钢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钢铁企业性质不同,电气自动化程度也不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以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改进电气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推动钢铁产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11):295-296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西钢炼铁分厂 铁水 有害元素 分析

钢液中的有害元素通常由炼钢原材料(铁水、废钢及铁合金等)带入炼钢炉中。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一部分有害元素可以去除,但仍有一部分将最终残留在钢中。这些有害元素的存在是钢材质量产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西钢炼铁分厂高炉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以甘、青、藏地区的铁精粉为主,烧结矿、球团等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有害元素如Sn较高。随着公司炼钢工艺优化,电炉、转炉原料中铁水比例的提高,正确分析目前公司炼铁分厂钢水中的有害元素,是保证公司洁净钢生产的重要前提。

一、有害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1.对钢材性能的有害作用

钢中的有害元素铜,可引起钢材高温热加工时的热脆,同时又可以提高钢材耐大气腐蚀的能力。Ge、As、Sb、Sn、Te、Bi、Pb等元素属于有害元素,它不但在钢中加强了铜脆性,更重要的是它会导致合金钢的第二类回火脆性。磷、锡、砷、锑在晶界上偏析,可以形成低熔点物相,在钢坯加热过程中这些低熔点物相熔化,造成轧制后形成皮下或钢材内部裂纹。这些有害元素在合适的氧化性气氛下加热,由于选择性氧化的结果,均会富集于钢的表面。钢材的加热时间越长,其氧化皮越厚,相应在表面富集的残余元素也将越多。这些富集的有害元素逐渐溶入钢材的表面形成富集层,因此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变形的不同而在钢材表面形成裂纹。在钢中硫含量过高时,将在热加工过程中引起严重的内部热裂。在铁矿石中硫含量高时,将造成高炉脱硫成本增大。磷使钢材产生“、冷脆性”。在铁矿石中的磷,在高炉冶炼时100%进入铁水,脱磷只能通过炼钢来进行,这样就增加了炼钢的脱磷成本。

2.有害元素的偏析

许多有害元素在钢中是以偏析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除周期表中与铁靠近的几个过渡金属元素镍、钴、钨、钼、锰、铬外,多数元素在钢中均有较强的偏析能力,这种元素的偏析过程,既可以发生于钢液的凝固过程,也可以发生于随后的固态相变,后者需要较长的扩散时间。

在正常凝固条件下,铸锭的冒口部分主要偏析元素是硫、磷、碳,其次有锑、氮、砷、氢、锡,相应这一部分材料的硬度也将高于铸锭的其他部分。

二、炼钢冶金过程对有害元素的去除

在炼钢过程中,并非所有原料带入的杂质元素最终都进入钢水成品中,其中一部分在炼钢过程中可以除去。它们在炼钢过程中分别表现为:完全保留,如铜、镍、钴、砷、钨等;部分保留,如硫、磷、锰、铬、氢等;完全除去,如铅、锌、钒、钛等。

三、铁水中有害元素分析

见铁水中有害元素含量图。

四、结论

(1)由于地缘原因,公司高炉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以甘、青、藏地区的铁精粉为主,高炉生产的铁水中有害元素含量较高。而且公司铁水中有害元素含量范围分布较广。

(2)将公司三炼分厂和炼轧分厂与国内外其他钢厂生产的钢材中的有害元素相比,本公司钢材中有害元素含量比日本生产的钢材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与国内其他钢厂相比,本公司生产的钢材中As较高、Sn相当、Sb较低。

(3)铁水中的Ge、As、Sb、Sn、Te、Bi、Pb等有害元素在炼钢过程中大部分无法完全除去,按目前铁水生产的钢材中有害元素含量控制,对应新修订的GB/T3077-2012标准中对5害元素提出新的要求,西钢炼铁分厂部分炉号钢材中的有害元素含量还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4)由于高炉铁水中的有害元素来自高炉使用的原材料,因此我们应对高炉配料结构、高炉使用原材料中有的有害元素含量进行评估,以保证生产的钢材中有害元素含量达到标准要求或用户要求。

参考文献: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钢铁企业

引言

钢铁工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给环境也带来了危害。钢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粉尘等。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钢铁行业整体环保水平在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提出“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核心目标,不仅资源要高效利用,同时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等。钢铁企业作为工业主要排放源之一,仍然存在着巨大节能减排潜力。“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也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系统动力学能够对企业复杂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模拟推演,并做出动态分析,它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生产中各环节的动态特征。强瑞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系统的模型,并以某铸造厂为案例进行仿真分析[1]。刘丽娟等[2]以火电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分析了节能与减排系环节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黄飞等[3]运用系统动力学,对煤炭矿区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矿区主要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张华等[4]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不同节能减排投资方案下,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企业节能减排投资路径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杨勇波等[5]建立了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政府、企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动态分析,并对节能减排政策进行了模拟推演。系统动力学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生产事后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对生产环节与节能减排效果之间的动态关系涉及较少。本文将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系统模型,分析环保投入、钢铁产量以及企业成本等对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

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

1.1系统动力学简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orrester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创立了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以分析研究控制反馈为基础,通过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对系统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仿真预测的学科,是一种以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定量分析为支持的系统、分析、综合与推理的方法[6~8]。它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最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而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恰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反馈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对其进行研究。

1.2模型的主要假设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庞大且复杂,系统内部受众多因素影响,为了能够更直观地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合理假设对模型进行简化:(1)模型边界为钢铁企业,不考虑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对模型的影响;(2)钢铁产量平稳下降,能源价格相对稳定。

1.3因果关系回路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得到相关因果关系:(1)钢铁产量增加,使得能源消耗量上升,能耗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随之减少,最终导致企业治污量降低,使得企业污染排放量增加,从而限制了钢铁生产,形成负反馈回路。(2)钢铁产量增加,直接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增加,对钢铁生产产生制约影响,形成负反馈回路。(3)钢铁产量的增加,使企业总产值增加,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最终使企业增加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使得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从而减小污染物排放对产量的制约影响,形成正反馈回路。

1.4节能减排系统主要参数及方程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反馈回路中各变量之间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节能减排系统模型涉及的主要参数及方程:利润:INTEG(利润变化量,0);节能减排投资:减排投资比重*节能减排投资;SO2排放量:INTEG(SO2产生量-SO2减少量,18186);COD排放量:INTEG(COD产生量-COD减少量,736);总能耗:产量*吨钢综合能耗;总成本:其他成本+能耗成本+节能减排投资;SO2产生量:总能耗*单位能耗SO2产生量;SO2减少量:DELAY1I(单位投资SO2治理量,治理量延迟,0)*废气治理投资。

2实证研究-以宝钢股份节能减排系统仿真分析

2.1模型参数的确认

本文以宝钢股份为例进行研究,时间边界定为2010~2020,2010年作为基期,仿真模型步长DT=1。以企业2010年相关数据为初始值,涉及企业2010~2015的历史数据,相关参数主要通过以加权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等方法得到。

2.2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建模目的,认为模型边界、变量设置和调控参数选取符合实际,企业节能减排因果关系图、流图和方程表述合理,方程的钢量也一致,因此,认为模型通过结构一致性检验。本文选取宝钢股份2010~2015年主要指标的历史数据,如钢铁产量、企业产值、成本、废水、废气、粉尘排放量等,对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发现仿真值与实际值基本拟合,各指标最大误差率均不超过20%。由于模型是理想状态下的简化模型,故仿真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决策方案下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允许误差存在,因此可以进行模拟仿真。

2.3节能减排模拟仿真

宝钢股份作为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多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钢铁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通过对宝钢股份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钢铁产量、节能减排投资比例以及成本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减少产量(方案一)、增加节能减排投资比例(方案二)、降低成本(方案三)、所有方案同时(方案四)四种不同的方案,通过模拟比较各种决策方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

2.4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运用VensinPLE软件仿真得出不同方案下企业大气污染存量、水污染存量和粉尘存量的变化情况。通过仿真模拟得出企业污染物存量呈累积上升趋势,但不同方案下引起的污染物存量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源头来自企业钢铁的生产,对产量的限制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分析,发现当产量下降5%时,与现状相比,污染物存量都有所下降。其中,SO2存量下降了14.6%,粉尘存量下降了3.2%,COD存量下降了4.16%,说明适当的降低产量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投资比例,由原来的0.01911增加到0.02,企业SO2存量下降了9.09%,粉尘存量下降0.62%,COD存量下降了2.72%。企业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改进了节能设备与工艺,优化了能源结构水平,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时,通过减排投资增强了企业治污能力,从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企业节约成本,将原来成本降低5%,通过仿真得出:企业SO2存量下降了7.00%,粉尘存量下降0.41%,COD存量下降了0.56%。企业降低成本的消耗,增加了企业利润,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加企业环保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最终降低企业污染而排放。当所有方案同时进行时,企业污染物存量最低,节能减排效果最佳。

3结论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能够对复杂系统作出动态分析的特点,用SD方法建模。通过对钢铁企业历史数据检验后仿真,得出不同方案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路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要注重从源头治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钢铁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限制钢铁企业的产量。这样不仅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化解过剩的钢铁产能,同时也有利于淘汰一批技术落后的企业,有利于行业的优化整合。同时,企业不仅要注重增加环保投入,还应重视节约企业的成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企业节能减排应制定实施“多脚”并行的发展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早日走向能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强瑞,廖倩.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126-132.

[2]刘丽娟,王灵梅,杨春.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J].华东电力,2010,38(10):1499.

[3]黄飞,李兰兰,於世为.煤炭矿区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煤炭工程,2012,(2):108-111.

[4]张华,陈凤银,王艳红,等.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系统动力学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2,(7):22-25.

[5]杨勇波,陈缨,羊静,等.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政策模拟推演[J].系统仿真学报,2016,(4):972-978.

[6]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有限公司,2009.

[7]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2篇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又称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它是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按内在联系有机结合起来,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分析起点,对各项指标作层层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分析体系,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方法。

本文的主要分析思路是:净资产收益率由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以及权益乘数相乘得到,由于权益乘数涉及资本结构,在短期内不易改变,所以应把重点放在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本文将研究导致钢铁企业销售净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样本选取本文以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钢铁企业代表我国钢铁行业。我国A股市场共有钢铁上市公司45家,在此略去8家中小钢铁公司的数据,取其余37家钢铁上市公司的汇总数据作为钢铁行业的财务数据。

本文首先从新浪财经网和金融界网站下载各钢铁上市公司的报表数据,然后利用Excel汇总并计算钢铁行业各项财务指标,并将2007年、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钢铁行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之所以将2007年、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是因为它们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和后一年。

二、基于杜邦分析法的我国钢铁行业财务分析

(一)相关指标计算

(二)连环替代法计算过程

为了更加清晰地看出各因素对钢铁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现将三个因素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列为表2。

(三)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根据上述分析,进一步归纳我国钢铁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获利能力降低。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有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2009年的盈利能力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而营业利润率则是反映企业经营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导致钢铁行业营业利润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将影响37家钢铁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主要项目的增减情况列为表4。

通过表4可以发现,导致我国钢铁行业营业利润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有:

第一,销售收入增长缓慢。2009年的销售收入仅仅比2007年增长5%,这可能与金融危机发生后低迷的需求有关,也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库存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有关。

第二,销售成本增幅较大。2009年的销售成本比2007年增长了12.69%,钢铁企业销售成本日益上升,反映出铁矿石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盈利减少。

第三,期间费用大幅度增长。2009年的期间费用比2007年猛增21.15%,是营业利润各项目中增幅最大的项目,其中财务费用的增幅超过44%,管理费用也增长了25%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钢铁行业增长放缓、盈利水平下降不仅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经济危机的结果,也与钢铁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关。

(2)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反映为一系列周转率指标,用来说明每一元不同类型的资产能带来的收入,一般而言各种资产的周转率指标越高越好。通过表5可以看出,代表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的各项指标全面回落,钢铁行业运用资产获取收入的能力降低。

为了分析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回落的原因,本文将37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主要资产项目列为表6。

结合表4、表6,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的原因有:

第一,销售收入增长缓慢。2009年的销售收入仅比2007年增加5%,这是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

第二,存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9年的存货比2007年上升了近10%,这除了与金融危机爆发后需求不振有关系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库存量大,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利润大幅下滑,直接威胁我国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三,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2009年的固定资产规模比2007年猛增38.6%,说明钢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这将导致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库存增大。

(3)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与钢铁行业权益乘数上升相对应的是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我国钢铁上市公司各年的资产负债率见表7。

权益乘数的加大、资产负债上升,一方面说明钢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了杠杆利益,另一方面也说明钢铁行业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加,对此各公司管理层应予以充分重视。

三、我国钢铁行业财务状况改善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无论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营业利润率等,还是反映周转状况的各种资产周转率,均趋向恶化,说明我国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日趋恶化、财务风险日益加大,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这既需要国家产业部门制定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也需要各钢铁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和降本增效工作,强化资产管理,加强产品销售,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 我国的钢铁产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具备了巨大的产能,当铁矿石涨价、金融危机袭来时,钢铁产业存在的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能耗高、抵抗风险差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才能得到解决。

第一,改变依靠外延式发展的方法,控制钢铁产业的投资规模,以不断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钢铁产业的不断深化发展。

第二,进一步加快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在实行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避免简单的联合,加强技术、结构、制度、各项资源等的全方位整合,特别是对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的整合,实质性地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强钢铁企业的整合、沟通与协调,争取铁矿石谈判与海运市场上的主动权,努力降低铁矿石的进口价格。

第四,节能减排,实行低成本策略,降低钢铁企业的运行成本。

(二)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针对钢铁行业资产使用效率指标全面回落的情况,有必要强化各项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流动资产项目的管理,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项目的管理。货币资金的管理方面,首先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其次要充分利用货币资金,运用先进的方法如合理利用“浮游量”、邮政信箱法、合理选择货款结算方式等,尽快收回现金,延缓现金的支付。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及早收回货款。为此,钢铁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销售合同签订前,财务、销售、市场等有关部门应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偿债意愿、偿债能力和信誉等级进行评估,做到在销售业务发生前就能有力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财务部门应定期进行账龄分析,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并对拖欠的货款制定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坏账损失。

存货管理方面,库存是影响收益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收益率和资本周转率两个因素都受到库存管理的影响,因此,加强库存管理,可控制企业成本,提高收益率。首先,采购环节要根据科学的存货管理办法,运用最佳订货批量模型,合理确定采购量和存货量。其次,科学安排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做到生产经营各环节无缝隙衔接。最后,销售环节要分析研究企业的市场环境,拓展销售渠道,制定有利于促进销售增长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

(2)固定资产管理。首先,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学评估、多多调研,使每个投资项目都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密切注意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防止固定资产闲置,使所有的资产都得到充分运用;最后,要及时处理闲置固定资产,减少闲置资产的资金占用。

(三)严格控制成本费用 要提高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扩大销售固然是一个途径,但严格控制好成本费用得更为重要。对于钢铁上市公司而言,应在扩大销售的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以扩大公司利润增长空间。

根据前文的分析,钢铁企业应主要控制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管理费用的控制方面,各钢铁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企业的管理架构,借鉴科学的管理费用控制方法,努力压缩管理费用。 在财务费用的控制方面,应从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着手,如避免过多采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优先考虑发行普通股、商业信用、收益留存等筹资方式, 不仅有利于降低钢铁企业筹资成本, 又能降低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从而降低钢铁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网finance.省略/stock

[2]金融界网站省略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行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钢铁行业产能日趋过剩,对钢材品种、规格、性能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产品质量、型号规格、精细数量、交货期、采购价格提出更高要求,并给予更多关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要想增容市场营销份额,提升市场营销占有率,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必须重点研究钢铁市场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现状与面临的危机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市场营销正面临营销瓶颈,钢铁行业产能凸显过剩,深入改革必须建立与新的营销模式,保障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1.1 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现状呈现明显差异化。

分析钢材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销售情况,得知,钢材销售走势决定了钢材市场的定位与分布,是科学选择钢材目标市场的有利依据;而钢铁市场生产不平衡,和消费过程不均衡,使得钢材市场呈地域差异性发展趋势,如:上海宝钢、北京首钢、辽宁鞍钢、湖北武钢、内蒙古包钢、河北邯钢、唐钢;钢铁市场重点区域需要重点把握,如,西部地区的甘肃酒钢,对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市场份额具有明显冲击力;通过对钢材生产、销售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宝钢集团八钢公司钢材营销网络,形成科学规范的营销体系。

1.2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营销面临危机亟待调整。

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是钢铁企业龙头之一,具有年产钢16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钢铁主业产品有螺纹钢、带钢、中宽带、H型钢、中厚板、特殊钢等80余种,有国优、部优、省优产品18个,产品远销中亚、西亚地区。伴随着中国钢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八钢公司企业市场营销出现短板现状,钢材产品的销售出现滞销,公司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残酷竞争局面。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在现行市场环境下,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建立灵活的营销计划和策略,研究分析营销新趋势,才能形成整体营销管理方案。因此,加快营销战略调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已成为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意义与内容的创新点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大量引进和研究中,较少系统地涉及到钢铁产品的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其营销策略的理论研究滞后于一般性消费品。因此,中国的钢铁行业急需与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理念来指导钢铁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不断的分析和解决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所隐藏的缺陷,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并加以实施,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研究钢铁市场营销管理理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也是本文研究内容的创新点。

三、分析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的市场营销在策略层面上将体现三大新趋势:

3.1 趋势一,进行市场新分类,将产品“极致”与市场系统对接。2005年菲利普.科特勒在中国提出了“水平营销”概念,建议企业从“细分中”弹出来,对产品认知价值进行拓展、延伸和改变,使产品获得新的、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极致”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概念。系统解决方案意味着产品驱动、品牌驱动和渠道驱动的有机结合,也意味着集合要素、整体能力与综合实力的较量。目前,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所能提供的钢材产品尚需细化,公司的销售部需进一步研究市场,进行新的分类,解决粗钢与板材产品在产能过剩情况下的营销问题。

3.2 趋势二,深层次融入消费者。钢铁企业要素之一就是客户。建立一个稳定、有竞争力的客户关系对宝钢集团八钢公司相当重要。

3.3 趋势三,校、厂、商合作,培训工程化、市场化交易和一体化管理模式。“市场化交易”是指,厂家和分销商(经销/)商之间,交易主体边缘清晰,合作双方进行市场化运作,双方责、权、利明确。“一体化管理”体现出厂家对分销商施加影响,提供培训,纳入统一管理的组织范畴,使其经销模式符合厂家的愿望和要求,双方协同运作,加强钢校的校企互动。

四、进一步增强钢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内容

4.1 强化营销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组建一支优秀的钢材销售营销队伍将推进钢铁企业成长、扩大市场营销份额和提高市盈利。钢企的营销队伍成员,大多来自于基层,呈现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营销策划能力薄弱,但朴实、勤奋、坦诚、任劳任怨等特点。从营销理念、企业营销策略、营销方法、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培训、发展与壮大。健全市场营销机制,提高现代营销能力。

4.2 拓展技术营销,开辟市场新空间

一是建团队,订制度。组建技术型营销团队。明确职责、流程、市场和客户的要求、待遇及考核办法,做到有章可循。二是研发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分析钢铁行业及钢材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市场需求和期望。要求走访、倾听客户意见,及时反馈钢材企业市场刚性与弹性需求,公司不断改善工艺,提升产品的品质。三是进行营销终端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对钢材系列产品的使用进行技术指导,更新换代,获得永续竞争力。四是建立用户档案,开发差异化产品。

4.3 实施市场细分及差异化策略

市场细分营销策略是指按照消费群体愿景与需求把一个营销市场总体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过程。企业必须对现有市场进行细分,如将目前的特殊钢市场细分为油气管道无缝钢管市场、军管用品钢市场、日常模具钢市场等。市场细分执行差异化战略,如,细分后,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可以针对自身的特点,在轻、小、型有限公司内部,对每一个选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区别于酒钢等竞争对手的市场战略活动。

4.4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要把握关键客户,建立网络管理客户系统,重视分销商关系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在招、投标等工作方面,核心客户资源成了钢铁企业争夺市场份额,解决销售难点、热点问题的焦点。

4.5 建立健全网络系统企业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是通过对市场的循环,营销传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商家诉求的过程。互联网已经成为商业决策、商业信息的主要方式,数字化分销渠道缩短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距离。

当前,研究市场企业营销策略将会是宝钢集团八钢公司迎接新一轮市场营销挑战,消化内需,适应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职能已经成为整个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确、精准、有效的企业营销策略将有助于宝钢集团八钢公司在解除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扩张市场领域、提高市场份额配比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加才.以开放战略推动钢铁行业做大做强[N].中国冶金报,2011-12-10A03.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4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JY020)

作者简介:

窦彬(1971-)。女,重庆人,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钢铁行业经济理论研究。

摘要:中国钢铁贸易的转折使得中国钢材市场更多地融入了国际市场。并在全球市场上有了“话语权”,这一方面有利于国内钢铁企业在扩大开放和对外贸易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但同时也存在不利于中国铜铁行业长期持续的开放发展的隐忧。中国钢铁贸易应遵循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兼顾各方利益的发展原则。

关键词:钢铁贸易;转折;市场互动;波动

中图分类号:F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7)12-0009-05 收稿日期:2007-09-26

2005年是中国钢铁贸易由一个长期净进口大国首次转变为钢铁净出口国的“转折年”。2006年实现年净出口钢材3062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3016万吨,相当于2006年新增产量的40%,成为全球头号钢铁产品出口国。钢铁贸易的转折,使中国钢铁成为世界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更多的国外评论开始关注中国钢铁,有客观的分析,也有非理性的抨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行动,如“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论”和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因此,以开放的市场视角,将钢材价格作为市场行情的指针来比较分析钢铁贸易转折前后国内外钢材市场互动及其波动关系的变化,研究如何辨证地看待中国钢铁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冲击?威胁?还是相互促进?对于避免过度的低价竞争和贸易摩擦,实现钢材产品的价格回归,提高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的国内外有关钢铁贸易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贸易策略的制定、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和反倾销问题上。Richardson的研究从进口国的角度分析了东欧国家钢材的大量出口对欧洲市场钢材价格的影响,类似的还有Gallet对美国钢材价格波动的研究;Barbezat的研究发现国际钢铁出口卡特尔通过卡特尔联盟实现统一定价,有效垄断了钢铁进口国的资源,从而对全球钢材的某些细分市场的价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尽管上述研究的结论都反映了钢铁贸易对钢材市场价格变动有显著影响,但总的来说,有关钢铁贸易的转变对地区市场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有关钢铁贸易的变化对于不同地区市场间关系影响的研究更是少有涉及,且缺乏基于时间序列的长期动态的计量分析。因为同比增长率的比较存在着基数高低的问题,不能全面地分析贸易变化对市场的影响,而基于时间序列的计量分析既可以突出长期的趋势和关系,也可以反映在长期关系中短期波动的影响。因此,本文以2005中国钢铁贸易的进出口逆转为转折点,从国内外钢材市场的互动性以及价格波动关系两个方面来比较转折点前后国内外钢材市场动态关系的变化。

一、数据的选择与研究方法

钢铁化学成分分析范文第15篇

2.日本钢铁联盟管理体制研究李拥军,LIYong-jun

3.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杜立辉,聂秀峰,刘同合,DULi-hui,NIEXiu-feng,LIUTong-he

4.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影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MetallurgicalIndustrialPlanningandResearchInstitute

5.福建钢铁工业现状及其钢材市场潜力分析高真凤,黄宝,何立波,GAOZen-feng,HUANGBao,HELi-bo

6.不动产管理——后危机时代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途径韩贞,赵光华,HANZhen,ZHAOGuang-hua

7.加快软实力建设促进我国钢铁企业发展肖瑞敏,XIAORui-min

8.凌钢应对危机和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张续龙,祝刚,ZHANGXu-long,ZHUGang

9.浅谈作业长的基层管理欧阳飞跃,AUYANGFei-yue

10.对基础管理的反思冶金经济与管理 丁宁,DINGNing

11.钢铁设计企业过冬人才战略郑大伟,ZHENGDa-wei

12.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的影响及对策何培育,HEPei-yu

13.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刘涛,LIUTao

14.钢铁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探讨李景云,LIJing-yun

15.对钢铁企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俞文琦,YUWen-qi

16.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研究张英,ZHANGYing

1.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冶金经济与管理》编辑部,EditorialDepartmentof《YEJINJINGJIYUGUANLI》

2.对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参加国际钢铁大会有感董贻正,DONGYi-zheng

3.日本钢材流通中的物流与商流李拥军,LIYong-jun

4.企业物流过程中的金属平衡实证研究董效林,DONGXiao-lin

5.钢铁企业煤气系统节能探讨熊超,XIONGChao

6.2010年方大特钢含铁原料结构的优化思路徐冬华,舒红英,喻辅成,XUDong-hua,SHUHong-ying,YUFu-cheng

7.关于电炉钢成本竞争力的分析李志芳,LIZhi-fang

8.2001-2009年我国耐火材料制品制造业经营状况分析杜立辉,游杰刚,吴殿峰,DULi-hui,YOUJie-gang,WUDian-feng

9.中东北非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李金玲,焦弋,LIJin-ling,JIAOYi

10.JFE钢铁公司的环境管理绩效介绍袁宇峰,YUANYu-feng

11.厂商银业务在钢铁企业的应用李国清,宋长荣,彭蓉,马文莉,冯梅,LIGuo-qing,SONGChang-rong,PENGRong,MAWen-li,FENGMei

12.钢铁企业在微利时代提高创效水平的路径分析吴震,WUZhen

13.资源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江苏银茂集团主动实施转型发展的成功探索倪冈,杨智强,许虎,NIGang,YANGZhi-qiang,XUHu

14.浅谈岗位轮换管理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袁新华,YUANXin-hua

15.基于垄断竞争视角的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宏剑,刘义生,WANGHong-jian,LIUYi-sheng

16.企业导师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贾建锋,任蕊,李姝,李彦彬,JIAJian-feng,RENRui,LIShu,LIYan-bin

2.2009年钢铁企业重组及对集中度指标的影响李拥军,LIYong-jun

3.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无缝钢管生产的影响分析李晓红,LIXiao-hong

4.我国铁合金行业的产能产量、盈利能力及企业数量演变杜立辉,高鹏,范常胜,DULi-hui,GAOPeng,FANChang-sheng

5.对"后危机时代"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陶恩魁,TAOEn-kuig

6.西北钢铁企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以包钢为例刘建华,郝海燕,LIUJian-hua,HAOHai-yan

7.中国钢铁企业的战略风险与经济对策张和平,ZHANGHe-ping

8.非典型性用工的法律风险及控制宋春蓉,SONGChun-rong

9.从技术装备看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对策韩明霞,乔琦,孙启宏,HANMing-xia,QIAOQi,SUNQi-hong

10.冶金经济与管理 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由晓旭,YOUXiao-xu

11.海外并购热的冷思考刘晖,黄玲,LIUHui,HUANGLing

12.对区域钢铁产业并购重组的再思考——产业链纵向整合视角王晓燕,王宏剑,WANGXiao-yan,WANGHong-jian

13.SA8000与国际劳工标准孙训爽,卫薇,SUNXun-shuang,WEIWei

14.对我国冶金矿山三大税费的几点质疑王明宇,WANGMing-yu

1.正确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工作汤毅

2.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渠道流通情况分析李拥军

3.影响我国电炉钢发展的电力因素研究阎波,何培育

4.世界主要焦炭产销国家及企业供需形势分析杜立辉

5.河北省钢铁产业SWOT分析张玉柱,胡长庆

6.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海外并购矿产资源的对策研究吴红斌

7.蒂森克虏伯钢铁股份公司的经营实践研究袁宇峰

8.国际钢铁企业利润率、市场集中度和经营效率分析蒋为清

9.对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思考刘晖,薛俊

10.新劳动合同法规环境下农民工管理浅析朱足州,陈维民

11.国外钢铁企业文化的启示成华HtTp://

12.钢铁企业文化测评考核体系探讨李莹

13.浅论八一钢铁的合同管理与信用体系建设孔祥军

14.湖北省工程勘察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李云梅,周光汝

15.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徐皓,洪渊,熊松

1.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李新创,LIXin-chuang

2.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李泊溪,LIBo-xi

3.关于中国钢材交易市场运行特性的分析李拥军,LIYong-jun

4.构建防范投资风险的财务监控体系冶金经济与管理 谢国安,唐小峰,XIEGuo-an,TANGXiao-feng

5.我国钢铁原料准备技术进步与展望金晖,JINHui

6.钢铁工业与低碳经济刘晖,薛俊,LIUHui,XUEJun

7.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的关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节能环保中心,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enterintheMetallurgicalIndustryPlanningInstitute

8.钢铁工业铁矿原料含硫组分基本状况剖析柏林霖,BAILin-lin

9.金融危机中我国钢铁市场的"危"和"机"吴晓东,WUXiao-dong

10.美、日、韩三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变及启示杜立辉,徐熙淼,DULi-hui,XUXi-miao

11.河南钢企发展汽车用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刘振刚,LIUZen-gang

12.钢铁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与钢铁企业的应对措施李国清,LIGuo-qing

13.2010'中国钢铁年度咨询报告即将出版

14.武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邓虹峰,DENGHong-feng

1.转换钢铁工业发展模式增强我国钢铁话语权张群,ZHANGQun

2.对中国钢铁工业深化产业发展的认识李拥军,LIYong-jun

3.烧结工艺特性对二氧化硫减排的影响探讨刘文权,LIUWen-quan

4.安钢低成本运营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张予芳,徐秀腾,ZHANGYu-fang,XUXiu-teng

5.2008年不同规模和所有制钢铁企业盈利能力比较杜立辉,王兴艳,DULi-hui,WANGXing-yan

6.安赛乐米塔尔经营形势分析齐殿威,高真凤,QIDian-wei,GAOZhen-feng

7.JFE集团可持续经营研究袁宇峰,YUANYu-feng

8.对加强钢铁企业协力工队伍管理的思考陈芳义,CHENFang-yi

9.冶金经济与管理 从"力拓"案谈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刘晖,徐燕婷,LIUHui,XUYan-ting

10.辽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年报2003-2007的证据李宁清,张晶,LINing-qing,ZHANGJing

11.工程建设项目超投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王成铭,WANGChe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