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篇

1.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多方面下手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的意愿与习惯、品质与思维的逻辑合理性才是初中数学教育中成功的关键。上述的的数学思维性质包主要包括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灵活变通性、与学生思维的逻辑和理性并且最好带有一定创造性。以上的思维质量与其发散程度都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数学思维的特征,所以,在初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以上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应用不同的培养手段。

(1)数学思维的深度

初中学生思维的深度指的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遇到困难之时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要遇到困难立刻停止问题的解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如果学生养成了遇到困难就后退的习惯,那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是很难,没有深度的思考,就不会有思维的发散与逻辑性的存在。数学思维的深度的品质差异另一方面又集中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数学问题终究是思考的问题,深度的思考,擅于思考是数学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们基础的关键。

(2)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在保证运算正确的前提下,运算的时间与解题方法效率。根据以上所诉,再生学生数学思维灵活性的过程中,运算的准确性,运算的速度与解题的方法都是应当考虑的方面。首先,数学运算的准确性是由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相关的理论、公式、例子做决定的,只有熟练掌握相关公式理论才能够在解决问题之时准确地找出解题方法进行解题,当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愈加成熟时,解题游刃有余,并且会运用捷径解题、多方法解题,这是数学思维基础扎实的表现。其次,学生对于问题的运算速度也是跟数学思维相关的,而不仅仅在于解题步骤的运算上,具有较成熟的思维方式与深度的思维可以减少运算的误差并且简化解题步骤,这也是数学思维提升运算速度的作用。因而,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应当增加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锻炼,这包括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联想能力,教师不应限定学生思考的范围,定死命题的范围,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当着重在学生数学公式教学中适当增加对于相关公式的发散思维,例如用语言叙述公式的内容,表达自己对于公式的看法,解题过程中运用多方法解题等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是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实质上是在对于本学科知识有较稳定的了解之后,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现并且创造新的问题,创造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以取得荣誉或奖项为目的的,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爱好,因此它也是一种数学思维成熟的表现。创造性的培养实在教学中则可以体现为问题的提出,某些时候也是错误的发生,出现错误,总结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发现新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对于自身的新问题,循序渐进,渐渐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

3.教学中应当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

加强思维的关键就是基础的扎实程度与熟练运用的能力与教师的适当引导。

“如下图,已知ABDB,CDDB,AB=6,CD=4,BD=14。在DB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C、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求出DP的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2篇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2倍时,有如下一些途径:(1)作短线段的2倍线段,证明2倍线段等于长线段;(2)取长线段的一半,证明一半的线段等于短线段;(3)如果长线段是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取斜边上的中线,证明斜边的中线等于短线段;(4)有四个以上的中点条件时,考虑能否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等等。并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逆向思维的意识

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正向思维的培养,忽略逆向思维的训练,就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固有的模式,遇到问题总是习惯于在已有的框框内找答案。久而久之,会产生思路狭窄,形成思维障碍,创造力产生严重束缚。因此,在学生能够熟练地正用公式、法则和定理之后,我们还要培养学生逆用公式、法则和定理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别出心裁”而又合理的公式去解决问题,在“活”字上下工夫。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定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受到逆向思维的熏陶。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但它不是某一具体的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创新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又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逆向思维,又需要正向思维。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开放性命题和解题反思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通过这些形式,可引导学生多方位和多角度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教师只有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具备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配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创新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性的思维一般是指学生能对某一事物产生独到的新颖的看法。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主动去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数学,就数学学科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培养的创新性思维模式

1.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从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主观个体对客体事物的直接性,猜想性的迅速的理解和判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数学现象凭直觉先进行猜想,也鼓励学生大胆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种猜想和联系都有利于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1.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即将思维由点及线及面的进行全方位的扩散。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对待数学学习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由一个知识点进行多方位的知识联系和知识的迁移。在发散的思考的过程中,将一道题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予以解答,能够将知识面联系起来,又巩固了学习过的旧的知识。

1.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要求对事物进行反方向的思考,一般当我们遇到一道数学习题时的常规思维是根据已知的条件,进行顺向的思考,然后推出所需要的结论。担当问题复杂繁复,感觉无从下手时,可以根据所要求得结论,进行反向的寻找已知的条件,这样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对一道题有不同的新思路。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2.1激发学生的数学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有力的动力。学生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促使他更好的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平常的上课过程中和课下的辅导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在研究数学时所发现的创作的火花,并为这种火花的奔涌创造条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幼苗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结合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假设的数学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并对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创新性的探究与发现。让他们创造性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增强对创新新思维的兴趣。

2.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型的习惯,首先从教师的课程设计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提问,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的深层面的思考,在提问的过程中,即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性思考的习惯。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应该让学生自行根据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的知识进行认识和总结。最后,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敢于打破传统的进行思维。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对正确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有偏差的理解,教师也不应急着否定,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找出思维的偏差所在,真正理解问题的实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能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

2.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入观察的环节。让学生带着目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观察。在观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意见和指导方向。最后,让学生总结观察出的结果和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总结。

2.4培养利于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和谐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对任何学生存在偏见,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权力。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他们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和紧张的心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不管学生的回答对错与否,都不要急着否定学生们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充分的倾听,倾听那些异于常规的思维的想法,并给与认同和支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渐渐的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

3.小结

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尤其是数学课堂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敢问、敢想、敢说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文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23-24.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观点认为,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善于调动初中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全面发展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初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 “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

2、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笔者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学生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3、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 (证 )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2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 (证)题过程中要尽量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 “代数”“几何 ”。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1、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

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一(2k+i)x+k=O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学生只注意由=[一(2k+1)]2-4k・k=4k2 + 4k+l一4k2 =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还得把k=O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概括抽象

根据新的教育要求,数学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的责任,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素养和全面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四点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能为日后数学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在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上下功夫、做文章。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包括实数运算、代数式各种计算、多项式因式分解、方程式和不等式各种运算等等。其次要在推理能力培养上下功夫,主要是由已知条件推导出所需结论和答案。最后是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主要指数学的设计、作图等环节,完成以上环节,对学生基本数学思维的培养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吸收速度各有不同,数学素养高的学生能较快地收集数学材料、较好地领会数学素材所反映出来的信息,表现出较强的数学素养。因此,对教材内容掌握速度较快、掌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能对数学教材较好地吸收,表现出强烈的数学诉求,能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不断总结归纳,对知识有系统化的认知和梳理,使知识不断条理化、清晰化,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率。

三、发展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类比能力能较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通过对两个对象或者两类不同事物相似的属性进行归纳总结,从已知推测出未知结论,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属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是对客观事物相似性的概括和认识,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四、发展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维、新看法、新视角。

概括起来,一切打破传统思维和习惯的思维活动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属于常规思维活动的一种,在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常常获得全新的认识和感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6篇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思维培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已作为现代教育的目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解和研究了现代教学改革的思想和学生思维的形成并发展的规律,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思维培养的认识。

一、学生的思维形成以教师的思维为基础

古人云:“师者,授业解惑者也。”然而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认真领会教材的实质,系统把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掌握思维的规律,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才能当好学生思维的启蒙者与引导者;才能更准确的把具体的知识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才能克服教师代替学生思维或完全由学生思维的放任自流的极端倾向;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思维的助动力,真正贯彻新课改中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原则,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只有给学生明确了学与思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早就提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要想更好的解决习题,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所以,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例如: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如果学生记熟了定理,那么在解决一些习题时那便是“小菜一碟”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三、 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三大原则和方向。教学时,可以改编课本的例习题,将具体问题抽象化;或将课本上零散的例习题合并为系统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形成思维方式的教学,从而促进并重视锻炼思维能力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与学习生活之中。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如图所示的运算流程中,若输出数y=3,求输入的数x。

此例取材于苏科版七上第一章复习题第10题,原题是输入不同的数按程序设计图求输出的数,本例在教学中是反之给定输出的数,求输入的数。既锻炼了分类思想的运用又渗透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2、集中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代数式一章的教学中,代入求值是基本的教学要求,将字母换成数字再进行运算是学生比较容易解决的事情。但苏科版七上第四章复习题第17题:如果代数式5a+3b的值为-4,那么代数式 2(a+b)+4(2a+b)的值是多少?学生思考起来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难度、可以给学生的思维铺上前进的台阶,尝试如下安排帮助学生架构思维的新形式。

阅读与思考:在求代数式a+b-4的值时,一般的想法是应该先知道字母a、b的值才可以接着进行计算,但有时并不需要知道a、b的值,而只需要知道a+b的值即可,例如a+b=3,a+b-4就可以等于3-4,实际上我们是把a+b看作一个整体代替3。这样将一部分代数式看作是一个整体进行计算或思考的指导思想被叫做整体思想。它是我们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你可以尝试进行下面的思考!

(1)当代数式2a+3的值为9时,代数式2a+5的值为 。

(2)m、n互为相反数,则3-m-n= 。

(3)如果代数式5a+3b的值为-4,那么代数式 2(a+b)+4(2a+b)的值是多少?

第(1)题有多种解法,照顾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第(2)题只有一种解法,需要添括号才可以整体代入。第(3)题要化简、变形、通过观察特征才能找到整体代入的路经。本例的设计浅显易懂,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沿着台阶逐步上升,可以逐渐形成整体代入的思考意识并抽象为一般的思想方法加以运用,这样既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换元的思想,也锻炼了学生宏观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有序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我在学生学完四边形基本内容之后,选用了如下的中考试题让学生尝试和体验。

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① OA=OC ② AB=CD

③ ∠BAD=∠DCB ④ AD∥BC

请你从中选择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作为结论,完成下列各题:

①构造一个真命题,画图并给出证明;

②构造一个假命题,举反例加以说明。

此题以两个论断作为条件构造命题,需要以一定的顺序去分类思考,从而加强了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也促进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养成培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引言

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联系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它对于数学学习的成败起着特殊的作用。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1.巧思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教学论的方式和手段所组成的一套完整体系,通过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教学某一阶段的目标,把教的目的和学的目的融为一体。而具体的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数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的活动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中,我作了如下教学尝试:

①发现问题:教师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之相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共同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②提出问题:满足哪些条件的四边形可以判定为平行四边形?

③学生独立探索,分组讨论;

④组与组之间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小组之间注意吸取别人的“成果”;

⑤师生共评:学生不仅找出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三种教材上注明的方法,还发现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学生对照教材,对自己的探索结果欣喜不己。

⑥小结:A、学生作知识小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6种判定方法;B、师生共作方法小结:观察—猜想一一推理—验证。

通过这种研究性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还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新才能。

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教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应用性的思维型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现实情景中提炼出贴切学生生活经验的新颖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例如,在进行“函数表达式”的教学时,恰好学校附近的大商场都在大搞打折之风,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商场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为刺激消费,给出两种优惠办法:(I)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2)总打9.2折。若我班开联欢会,需购买茶壶4只,茶杯若干只,你应怎样购买”?这种以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建立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结论并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进而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2.巧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完善充实到教学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赋予传统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我给出了日本数学心理学会议代表所设计的公开课的一个题目:“在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矩形荒地上要设计建造花坛,要求花坛所占面积恰好为荒地的一半,试给出设计图,并根据图形列方程求解,”这种答案不唯一的开放型问题,打破了“陈规旧习”的束缚,适合各种层次学生自由发展,最大限度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的利用矩形的轴对称性设计,有的利用三角形与矩形等底、等高关系来设计,有的选择圆形花坛,有的选择菱形花坛,有的选择矩形花坛,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解决问题,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面对这个热情的场面,我深刻地认识到,若我们在教学中多编选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手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接触具体的生活,看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需改变的现实,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为强烈和迫切,进而在自己亲自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进行创新的途经。

3巧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直觉思维;初中数学;优生思维;教学效果

直觉思维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整体及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及事物之间关系的敏锐、迅速的识别和整体上的把握,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会经常发现学生直觉思维的闪现,可见直觉思维是学生课堂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比如说足球员一瞬间把握全球场的情况,将球踢进球门,这就是直觉思维的表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刚刚将题目写在黑板上还没有进行任何讲解,就有学生马上说出答案,这个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就可以知道正确答案,这也是优生直觉思维的一种表现。自从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优化,其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可以让初中数学优生有更好的解题启发和思路。

一、初中生优生数学直觉思维的特点

1.1注重整体性观察,具备良好直觉洞察能力基础

例如,在《正方形》习题课中出示如下习题:

如上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且边长为√2+1,延长BC到E且CE

绝大部分学生考虑面积割补发现计算过程繁琐不敢尝试,思维被困,部分优生就会预感到计算量大而停在那里想“妙招”,注重整体观察,观察出BDF的面积即为BDC的面积,即可迅速得出面积为(3+2√2)/2。

1.2思维较为灵敏,直觉推理思路方向清晰

例2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有如下例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至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V1≠V2);乙在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2,在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V1,那么两人中谁先到达?

像这种题目,基础扎实的学生用代数式表示出两人所用时问,采用比较法得出正确结论。但列代数式和作差法计算这两个难点足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其实,这是填空题,只需一个正确结论,出题意图旨在考查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优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像到,如果两种速度差别很大时,较快的速度在一半时间内可以走大部分路程,显然这种方式用时短。

二、初中数学优生与普通学生直觉思维差别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当前初中学生数学优生与普通学生直觉思维的水平差别,以对直觉思维的认识、运用、课堂思维参与状况为主线,设计了一份16题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我校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共90名学生。调查表明,在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运用的还是逻辑思维,比如,选择题只要寻求一个正确答案,无须详细的步骤和严谨的推理,但67.3%的学生还是从已知推到正确选项,仅26.3%会利用直觉判断;开放题需要大胆的直觉猜想,44.9%的学生满足于得到一个适合题意的答案,36.7%的学生步步为营,谨慎思考,能大胆猜想的仅占18.3%;解题过程中,83.8%的学生偶尔体验过“灵感”,说明学生虽然不能明确诠释直觉思维但他们能感受到直觉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51%的学生偶尔会出现奇思妙解,65.3%的学生受老师同学启发会出现奇思妙解,它告诉我们,对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在与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并重的位置上。同时,教师要经常运用直觉思维对问题进行猜度,为学生做出示范,可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对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将是较为有效的。

三、初中数学优生直觉思维培养的几点建议

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了解优生直觉思维特点,循循教导,因材施教,通过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培养并巩固初中数学学生的学习直觉思维,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交流:

3.1注重知识储备,构建引发直觉思维的智力图像

对数学直觉思维的认识应该注意到它不是对事物和问题的一种表面观察,也非简单的感性直观,而是对数学对象的一种抽象思考,是一种直接的洞察和领悟。它需要通过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并在提高数学素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能力。数学直觉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人们的数学直觉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3.2创造宽松的探讨环境,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我要学”而非“要我学”的效果,就要从不同侧面、各个方向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多种角度.和合适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出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例如已知:AD是ABC的高,以AD直径的圆交AB、AC于E、F,求证:BCEF内接于圆。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图形 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分组讨论寻找内在联系:四点内接于圆对角互补∠1=∠2

∠3=∠2∠1=∠3,AD是直径连ED,∠AED=90°AED∽ADB。学生们边看边讨论,边循思路,默默地寻找内在联系,接着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求证中找解题方向,从已知中寻找解题方法,这样一种直觉思维方式就慢慢地形成,就能快、准、好地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

3.3由表及里,促成整体观念

直觉思维考察思维对象时注重从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整合自己的所有知识经验,做出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并迅速而敏锐地进行猜想,假设或判断,它是思维者的顿悟和灵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约和提炼,是一瞬间的思维光亮,是长期积累的一种升华和质变。例如,在归纳的过程中容易激发直觉思维。例:计算1+3=?1+3+5=?1+3+5+7=?1+3+5+7+9=?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然后归纳出可能具有的规律,由此激发直觉思维,提出猜想。直觉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归纳、类比与猜想,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养成好习惯,注重类比、归纳和猜想。

3.4数形结合,扩展直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师要坚信培养学生的任何能力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和不断实践,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图,已知ABC,分别以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 上方交于点D,连结AD,CD。则有( )

B.∠ADC与∠BAD互补

C.∠ADC与∠ABC互补

D.∠ADC与∠ABC互余

使直观与抽象达到了统一,体现了数形结合最根本的特点。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形后利用线段的测量和角度的度量也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3.5注重课堂解题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必须组织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积极的讨论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筛选,选择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初中数学题有选择、填空、计算、证明等类型,教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要选择合适的题型,有利于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例如,选择题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合理的选择,不一定苛求学生必须经过具体论证才能进行选择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正确答案和题目的完整性上,允许学生的跳跃性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要给予肯定,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是课堂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可以灵活应用教学案例进行诱导,通过思维引导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这不单会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促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还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直觉思维方式,使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洋. 数学直觉思维三十年研究的反思[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23)

[2]谢雪琴. 初中数学直觉思维的应用举例及培养[J]. 新课程(中学). 2014(02)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9篇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结论。而这些结论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 、设计好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直觉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直觉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是潜在意识发生作用,直觉思维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够对事物有明确的判断。“直觉思维”有着使人惊叹的思维角度、思维速度,简单来说,凭借直觉思考,人们可以得到最快速、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也有相当大的作用。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数学的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学习能力都是要经过某些活动来激发和培养的,但是忽略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需要学生对数学有较大兴趣。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是产生数学直觉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大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来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设

计,也可以是有创意的问题;另外,还需要在数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更好地发挥。例如,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去买10瓶饮料,商店老板说:“喝完饮料后,每3个空饮料瓶可换1瓶饮料。”请问这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饮料?这个问题曾经出现在《我去上学了》综艺节目中,如果在实际课堂中也提出这种探究性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会专心思索,在思索、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信方面,老师可以采用激励法培养学生的自信,例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就需要化解问题难度,从简单的问起,并且通过眼神和手势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学生在回答后,老师应该给予语言上的奖励。比如,你真棒,我都没有你想的这么周全!没想到你的反应力这么快,值得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心中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去促使自己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学习,并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形

成良好直觉思维。

二、锻炼学生的反应力来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本就属于一种反应能力,对于某件事有较快的速度反应,才能叫直觉。对于初中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结构、知识等进行思考,并且是先整体后分块进行思考,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结合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行解答。想要培养学生的反应力,有以下方法:(1)可以让学生通过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反应力,比如篮球、乒乓球等,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可以提高反应力,一举两得,老师可以经常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比如打乒乓球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可以运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2)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在平时的练习中,应该对基础知识加以练习。(3)教师要让学生经常思考和分析,可以让学生经常看有思维逻辑的书,或者是推荐几本游戏解题的书,让学生思考。(4)在课堂中多开展智力游戏,或者是锻炼反应能力的游戏,例如“萝卜蹲”将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一组代表红萝卜,一组代表白萝卜,一组代表黄萝卜。喊口令:“黄萝卜蹲,黄萝卜蹲,黄萝卜蹲完白萝卜蹲。”喊哪一组蹲,哪一组要快速蹲下,未按口令动作的孩子算失败。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力,还能够渲染课堂的氛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三、通过树立学生自信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基础前提,学生在数学上有了自信才敢于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能够把答案或者想法提出来,自信不仅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还是一种能力。有了自信才会感受到别人的肯定,才有激情继续学习,才有肯钻研的动力。例如,老师在提出一道探究性的题目时,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认真倾

听,然后对学生的分解过程提出想法,对的要给予表扬,错的应该给予鼓励,或者是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解答学生的想法,辅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评价,并

且应该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在问题结束后会获得较大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最有价值的,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上有较大作用。

数学的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而初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直觉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本文所提及的策略,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有效策略。例如,让学生学会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敏锐度、提高学生的创新力等。但是培养直觉思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功底,有了扎实的基础,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参考文献:

[1]朱吉.浅谈初中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J].好家长,2014(35).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1篇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里宁指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可见,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是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去培养和发展的。在本文中,我将主要论述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方法 品质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615、1211、9691、3229,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分子96分别是16、12、32的整数倍,只要使分子相同就可作比较。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教育观点认为,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 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3.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4. 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用归纳类比的方法,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然后再设法论证或解题。

4.1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学生学会对所学数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1) 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2) 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正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中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己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3) 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4) 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可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4.2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即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的特色是:从多方面、多思路去思考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1) 教育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在教学中,当一种方法或方面不能解决问题时,应主动地否定这一方法或方面,让思维向另一方法或方面跨越。不要满足己有的思维成果,力图向新的方法、领域探索,并力图在各种方法或方面中,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的方面。因此,教学上运用相关的题目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在思维上善于从同一对象中产生多种分化因素的能力,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揭示同一本质表现出来的现象、形式之间的差异。使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能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从而能够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得到多种解答或结论。(2) 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的环境。(3) 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问”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3 联系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转化思想是培养创造思维的一个方法,各种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诱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寻求转化方法。转化方法很多,有特殊与一般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正与反的转化,变维转化、不同体系的转化等等。解一道题,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己知的转化过程。因此转化思想对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思维有很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诉求,体现了当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散思维的要求,也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学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初中数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开拓学生思维视界、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度的重要科目。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怎样将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并很好把握,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研究课题了。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功课,不仅关系到科目知识的累积,而且对学生未来的综合学习和进步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往往被称为“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数学的对人思维的培养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如此重要的原因。基于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握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挖掘、培养、提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性数学思维的锻炼,力争在课堂和生活化教学中完成思维模式的改变。首先,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觉的参与其中。只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支撑,教学思维的能力培养才是切实可行的。其次,应该注意培养初中生们敏捷、灵活和全面的数学思维,要用生活化的数学模式来达成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脱离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喜好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既要开拓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示范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在生活中是时常存在的。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注意观察我们生活中三角形物体的存在,并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物体的稳定性,进而得出三角形所具备的稳定性是和生活应用息息相关的。

2、巧设教学意境,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空间性、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设计巧妙、贴近学生实际的意境、空间和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数学联想和灵感,让学生在意境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进入数学的广袤天地,纵情的自由翱翔。教育理论认为,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的课程安排,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学习,然后教师从旁给予提示和指导,结束后给予总结和鼓励,帮助学生们在意境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我们仍然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摆放一些三角形的日常物体,如三角架、三角尺、三角形的晾衣架等,然后教师逐个示范这些物体的稳定性,可以用手用力的拉拽,如果物体没有明显的变形,就说明三角形物体的稳定性是确实存在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学生通过对三角形物体的观察、使用,就会发现,三角形确实具备稳定性。大凡此类,通过类似的情境设计和模拟,让学生们亲身领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自由度,并解放了禁锢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范畴更加扩大。所以,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类似的很多课程、章节,教师都可以选择适度的进行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诉求,体现了当代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散思维的要求,也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学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初中数学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开拓学生思维视界、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度的重要科目。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想方设法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全面、均衡的发展。

一、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功课,不仅关系到科目知识的累积,而且对学生未来的综合学习和进步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数学往往被称为“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数学的对人思维的培养远远高于其他学科,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如此重要的原因。基于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握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挖掘、培养、提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性数学思维的锻炼,力争在课堂和生活化教学中完成思维模式的改变。

首先,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觉的参与其中。只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支撑,教学思维的能力培养才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应该注意培养初中生们敏捷、灵活和全面的数学思维,要用生活化的数学模式来达成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教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脱离生活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喜好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既要开拓学生的眼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示范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在生活中是时常存在的。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注意观察我们生活中三角形物体的存在,并引导学生们观察这些物体的稳定性,进而得出三角形所具备的稳定性是和生活应用息息相关的。

二、 巧设教学意境,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空间性、灵活性和自由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设计巧妙、贴近学生实际的意境、空间和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数学联想和灵感,让学生在意境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进入数学的广袤天地,纵情的自由翱翔。教育理论认为,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的课程安排,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学习,然后教师从旁给予提示和指导,结束后给予总结和鼓励,帮助学生们在意境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我们仍然以““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摆放一些三角形的日常物体,如三角架、三角尺、三角形的晾衣架等,然后教师逐个示范这些物体的稳定性,可以用手用力的拉拽,如果物体没有明显的变形,就说明三角形物体的稳定性是确实存在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学生通过对三角形物体的观察、使用,就会发现,三角形确实具备稳定性。大凡此类,通过类似的情境设计和模拟,让学生们亲身领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发散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自由度,并解放了禁锢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范畴更加扩大。所以,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类似的很多课程、章节,教师都可以选择适度的进行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注意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数学思维是全方位的思维品质,应该具备深刻的思维能力和广阔的思维境界,不仅要有思维的深度,还必须具备思维能力的广度,二者综合提升,才是思维能力的飞跃。尤其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正处于打基础、学知识、长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尚不完善,犹如待雕的璞玉,需要教师、家长的精心雕琢和培育。培养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成长、进步的必备素质,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使命。

例如,在很多的初中数学题目中,都存在“一题多解”的情况,这就说明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和广阔性,教师要根据“一题多解”的范例来引导学生透过题目本身来剖析题目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思维能力深刻性的体现。一个题目,虽然只有一个答案,但是往往却存在很多种解题方法,各种方法纷繁复杂,但是殊途同归,对于题目本质的要求是没有改变的。另外,数学题目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通常都存在一种或者几种较为简便的解析方法,这就是思维能力锻炼的价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最简洁的解题方法,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过程。

四、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质量

所谓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质量,就是指教师通过更为简洁、方便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数学的本质,并由衷的喜欢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努力找到更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提升教学观念,保证数学教学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简言之,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仅是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尊重,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接受水平,适当的使用计算机、投影仪、PPT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并制定翔实、缜密、完善的教学步骤,力争让学生们陶醉在多媒体的数学教学中,并自觉的爱上数学课。初中生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成长期,喜好一切新事物,对好奇的事物有尝试的精神,这就给使用现代化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另外,提供优化数学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极大的冲击,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的范围,而且有利于他们接受更多的信息,完善思维的密合度,提升思维的品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仅关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切实的影响。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既要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努力学习和勤奋思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一定可以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戴玉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消费导刊

[2]张巨明.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西部(下半月)

[3]庞小访.数学与生活——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问题中的联系[J].现代阅读(教育版)

[4]郑岩.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例谈职业学校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

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学生;数学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认为,大纲中对思维能力的这一阐述是准确的、科学的,反映了心理学对思维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以一题为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二次函数y=2x2-12x+13的交点坐标,可以利用图像法求解,画出二次函数y=2x2-12x+13与对称轴的焦点;也可以利用列方程,通过配方,求出它的交点坐标。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和形的联系,又可以沟通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路求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K<0或K>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四、质疑,培养想象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学生解题常墨守成规,带来繁琐运算而中途夭折,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