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金融支农、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电子银行是在传统存贷汇业务上对支付方式、支付系统等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

一、前言

在城乡一体化和国家粮食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推动下,传统“存、贷、汇”业务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农户和农民工的金融需求,需要开拓更为多样化和更加便捷的结算渠道;在移动金融与电子商务融合、物联网与O2O交织爆发的背景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特殊的历史改制等多方面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的很多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服务业务流程的客户投诉方面比较多,老员工态度不好,老员工是在学习、理解和营销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难度较大,员工的分布也不合理(见图4.1)。因而,有必要通过增加新业务培训频率、鼓励在职教育、增加新员工的招聘人数等方式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整体素质。

(二)客户群体结构亟待改善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绝大部分活跃客户都是农村居民,主要客户群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新产品较慢,电子银行方面的知识和了解不够,各类客户群体差异较大,不少客户不知道、不了解该业务。这就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和功能既要满足新兴网络客户的需求,又要满足普通百姓和社区居民的基本金融需求。他们的学历、年龄等使得他们一方面对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相关金融知识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他们主要还是需要传统存、贷、汇业务,即使开通电子银行也很少使用,难以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三)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考核比较粗糙,细化不到位,主要是凸显几个主要指标,对电子银行的重视不够。部分指标完成进度缓慢,如个人电话银行的任务完成率很低,离任务的完成还存在有一定距离。总行考核支行,支行不敢扣哪个人的钱,执行不了,对支行个人数据收集不到位。

(四)营销力度不够

对于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全方位进行全员营销。前期宣传准备、中期推广和售后客户服务三个方面不可缺少。第一,农村商业银行目前还是主要还是借助文字广告、宣传海报、宣传单页和横幅等传统渠道进行推广,宣传方式比较落后。业务推广应用力度有待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但遇到困难较多如开户数量虽多,但有些客户的网上交易量不大,对使用农村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还存在有顾虑。

三、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人力资源发展

加快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重点,建立健全适应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要求的选人用人和考核考评机制。

(二)加强电子银行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和手机商务、网络商务等兴起。电子银行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还有待提高,这块市场具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更好的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农村商业银行要树立“以电子银行客户为中心、用心服务、用爱经营”的服务理念,彻底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坐堂放贷”经营观念,彻底改变“官商”作风,强化电子银行全员营销意识、竞争意识、风控意识,明确服务职能的定位,将服务角色从简单交易型向销售服务型转变。

(三)完善资金组织

牢固树立“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把资金组织当作“兴行立行”之本的战略举措来抓,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扎根农村、贴近城乡居民的优势,抓住农民工返乡、农产品销售季节、企业生产周期等重要时机适时营销电子银行,抓好资金组织回笼工作,优化存款结构,努力拓展活期存款、对公存款,提高低成本资金比重。

(四)严格新放贷款管理

一是从严把握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电子银行业务从受理客户的申请资料开始,便存在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便开始受操作流程与规范制度的约束,农村商业银行要求经办人员严格按照流程与制度办理业务,并建立检查、通报、奖励、处罚等考核机制。保持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经营。

二是严把入口,提高标准,强化新增贷款质量。紧紧把握“质量”这条生命线,坚持“小、优、特”的信贷投放总体原则,从源头上把关堵口。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协作配套型、优势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倾斜,重点支持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将市场地位和经营理念,充分体现在贷款结构上,将信贷风险降至最低。(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宜章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赵付玲, 安锋, 张晓锋.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思路[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71):21.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零售业务;发展现状;策略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信贷长远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创新,开辟出一个新的金融市场道路。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农村商业银行就开始尝试走零售业务市场,通过零售来提升信贷的利润。因此,笔者以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希望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帮助。

1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服务意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处于传统的发展时期,其自身内部的运作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零售业务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性、完善性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加上银行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与客户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因此,银行在零售信贷业务发展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同时,除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外,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不够理想。很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让客户感受到服务的质量,因此很多客户由于业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原因渐渐流失。最后,再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管理不够完善,很多客户资源都在银行中流失,自身的客户维护与管理体系不够先进,这对于银行的服务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1.2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能力薄弱

在银行的市场营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他们所采用的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仍然过于传统和陈旧,和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从银行的营销渠道来看,当前市场上,很多银行都已经将营销渠道转向各个营销网点,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地区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网点化营销的优势,他们在推广时,往往都是各点之间进行独立的营销活动,很少会将各个网点进行整合,实施综合化营销。这样的营销方案,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营销过于单点化和片面化,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和统一性,对于客户的营销后续服务体验带来不好的影响。

1.3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科技性

农村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和产品科技化开发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缺陷,银行端自身对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投资不足,也缺乏独特的创意。虽然近几年来,关于新产品的开发开始逐渐推出,但是设计的产品都缺乏竞争力,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其核心品牌特色也不足,难以给用户选择的原因与理由。例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其设计的零售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以车贷和房贷为主,这种信贷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化,缺乏一定的创新。

1.4人力资源不足,缺乏行业所需人才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不断增加,范围逐渐扩大,每个网点所涉及的业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零售行业的开发到营销手段的设计到服务的落实等,这些都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每日的必要工作。这也就间接提升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都坐落在农村地区,当地自有的可就业人才本身不足,加上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现有的农村就业人员能够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素质就业人才严重缺乏,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策

2.1转变经营观念,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

随着农村金融的不断改革,各种新的金融模式和金融产业不断诞生,近几年来,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它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更加长远的发展,经营人员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维,提升对零售行业的信贷业务重视程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模式的学习,深度了解与认识国外的相关信贷政策、零售业务发展模式、经营理念和思路,以此来提升本市农村商业银行领导以及员工的零售业务发展意识、信贷服务意识,为后续自身内部的发展带来帮助。其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每个地区银行实际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情况,根据不同的特点与状况,制定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以此来让自身的银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环境。再次,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建设完善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考核标准,加强对考核的重视,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奖励制度,来提升内部人员对零售行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改变内部人员对零售业务的认识与观念。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更多其他银行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对更多优秀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银行特色进行适当调整。总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从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内部人员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重视对零售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

2.2强化银行客户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2.2.1对银行客户群体进行分类管理

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银行的相关客户进行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先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的分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分层,对每个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此来让银行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分类时,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划分。首先,可以从客户的金融资产进行划分。金融资产,是区分客户的关键因素,根据每个客户金融资产不同,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与产品,这样能够让客户更加具有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如对于高端客户,资产一般超过100万,或者是对于主要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100万。这两部分是银行的主体客户,他们每年为银行贡献较多,信贷资格与信贷偿还能力较大。对这两个类型的客户进行服务时,银行可以加入服务投入和产品投入,给这部分客户建设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的零售业务信贷渠道与信贷产品,并且可以让客户从信贷、理财两个方面发展零售业,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对于基础类的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以内。这部分客户自身的信贷欲望相对不强,自身的信贷偿还能力不足。对这部分设计零售业务信贷服务时,主要以提升客户的便利性为主,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服务与产品,提升客户的购买能力。其次,对客户的年龄进行分类。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大多数坐落在农村地区,因此服务的客户年龄多数以中老年为主。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信贷更长远的发展,银行就必须开发更多的青年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信贷的渠道和形式,让更多外地青年用户参与到业务中,以此来均衡业务的人数分层。

2.2.2做好已有客户的维护工作

除了要对客户尽心分类管理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客户进行维护,只有将客户维护落实,才能够不让客户不断流失,以此来拓展客户群体,提升银行信贷流水。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客户维护。首先,根据银行内部客户的年龄以及存款的金额,将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制度的后续服务制度,通过后续服务制度进行客户维护。其次,是建立客户的详细个人档案,在档案中将客户的需求、客户的资金状况、客户的零售业务了解程度、客户的信贷资格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在后续的跟踪与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客户档案,通过客户详细档案为服务带来帮助。最后,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提升零售业务的信贷质量,需要对客户进行零售信贷业务推广,可以逐一到农村的各个点进行地推,让更多客户认识与了解零售信贷业务,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客户,还可以给工作人员制定计划,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每星期必须挖掘3个潜力信贷客户。

2.3以客户为中心,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

很多农村客户由于对零售业务信贷的认识不足,所以缺乏参与欲望,这对信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就必须对该业务进行极大地宣传和推广。通过有力地宣传和推广,让农村更多用户认识到零售信贷业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需求,积极投入到信贷业务中,为银行发展以及客户自身发展带来价值。

2.3.1建立交叉型的营销模式

在交叉型营销模式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发挥考核与监督体系的作用,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引导内部人员积极推广和销售零售信贷业务,让全民参与到业务推广中。并且对内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推广技能进行不断地培训与教学,加强内部营销人员的信贷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多人员、多角度的交叉营销,来有效提升银行内部的营销推广效率与质量。

2.3.2加强零售业务的推广

首先,可以依据现有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推广,在介绍传统业务的同时,为客户介绍零售业务信贷模式,挖掘有潜力发展的客户,通过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客户指定信贷方案。其次,银行可以加强对农村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与激励政策,激发农村小型零售企业的信贷欲望。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中间商进行推广,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客户认识与了解到零售信贷业务,不断拓展零售业务信贷市场与规模。最后,银行可以加大POS机的普及和运用,设定更多小额支付的方案并进行适当推广,可以先对几个优良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推广,以此来检验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3建设社区银行,推广银行文化

社区银行,指的是包含了多种银行业务的固定小型银行,它们没有固定成专门的规模与形式,但是却在运作上有很多的共同点。通过建设社区银行,可以对零售业务发展带来以下帮助:首先,能够为周边的小型企业和公司提供更加细致的金融服务,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这完全符合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客户类型。其次,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为当地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周边的人们无论是生活、金融、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咨询银行,这样优质的服务体系,为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与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客户在信任的前提下,更容易接纳零售信贷业务,积极尝试和探索该业务,为业务推广带来有力帮助。推广银行文化,指的是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发展文化进行适当的推广和渲染。农村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大小城市、乡镇都有网点,每个农村商业银行都和当地居民的感情深厚。这些都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文化优势,银行方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当地推广等形式对银行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信任银行,以为后续的信贷业务推广提供帮助。

3结语

综上所述,零售行业信贷,成为近几年来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强对零售行业信贷的重视,通过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转变经营观念、提升银行服务质量等形式,不断完善零售业务信贷规模与体系,以此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突破和进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长远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雅雪.监管科技助推商业银行信贷监管模式转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1):39-42.

[2]黄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场现代化,2020(04):98-99.

[3]张春阁.如何明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责任认定[J].科技经济市场,2020(05):138-140.

[4]段军山.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02):124-128.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零售业务;发展现状;策略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信贷长远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创新,开辟出一个新的金融市场道路。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农村商业银行就开始尝试走零售业务市场,通过零售来提升信贷的利润。因此,笔者以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希望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帮助。

1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服务意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处于传统的发展时期,其自身内部的运作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零售业务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性、完善性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加上银行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与客户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因此,银行在零售信贷业务发展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同时,除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外,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不够理想。很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让客户感受到服务的质量,因此很多客户由于业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原因渐渐流失。最后,再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管理不够完善,很多客户资源都在银行中流失,自身的客户维护与管理体系不够先进,这对于银行的服务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1.2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能力薄弱

在银行的市场营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他们所采用的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仍然过于传统和陈旧,和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从银行的营销渠道来看,当前市场上,很多银行都已经将营销渠道转向各个营销网点,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地区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网点化营销的优势,他们在推广时,往往都是各点之间进行独立的营销活动,很少会将各个网点进行整合,实施综合化营销。这样的营销方案,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营销过于单点化和片面化,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和统一性,对于客户的营销后续服务体验带来不好的影响。

1.3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科技性

农村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和产品科技化开发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缺陷,银行端自身对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投资不足,也缺乏独特的创意。虽然近几年来,关于新产品的开发开始逐渐推出,但是设计的产品都缺乏竞争力,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其核心品牌特色也不足,难以给用户选择的原因与理由。例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其设计的零售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以车贷和房贷为主,这种信贷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化,缺乏一定的创新。

1.4人力资源不足,缺乏行业所需人才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不断增加,范围逐渐扩大,每个网点所涉及的业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零售行业的开发到营销手段的设计到服务的落实等,这些都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每日的必要工作。这也就间接提升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都坐落在农村地区,当地自有的可就业人才本身不足,加上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现有的农村就业人员能够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素质就业人才严重缺乏,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策

2.1转变经营观念,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

随着农村金融的不断改革,各种新的金融模式和金融产业不断诞生,近几年来,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它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更加长远的发展,经营人员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维,提升对零售行业的信贷业务重视程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模式的学习,深度了解与认识国外的相关信贷政策、零售业务发展模式、经营理念和思路,以此来提升本市农村商业银行领导以及员工的零售业务发展意识、信贷服务意识,为后续自身内部的发展带来帮助。其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每个地区银行实际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情况,根据不同的特点与状况,制定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以此来让自身的银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环境。再次,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建设完善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考核标准,加强对考核的重视,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奖励制度,来提升内部人员对零售行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改变内部人员对零售业务的认识与观念。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更多其他银行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对更多优秀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银行特色进行适当调整。总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从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内部人员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重视对零售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

2.2强化银行客户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2.2.1对银行客户群体进行分类管理。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银行的相关客户进行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先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的分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分层,对每个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此来让银行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分类时,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划分。首先,可以从客户的金融资产进行划分。金融资产,是区分客户的关键因素,根据每个客户金融资产不同,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与产品,这样能够让客户更加具有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如对于高端客户,资产一般超过100万,或者是对于主要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100万。这两部分是银行的主体客户,他们每年为银行贡献较多,信贷资格与信贷偿还能力较大。对这两个类型的客户进行服务时,银行可以加入服务投入和产品投入,给这部分客户建设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的零售业务信贷渠道与信贷产品,并且可以让客户从信贷、理财两个方面发展零售业,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对于基础类的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以内。这部分客户自身的信贷欲望相对不强,自身的信贷偿还能力不足。对这部分设计零售业务信贷服务时,主要以提升客户的便利性为主,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服务与产品,提升客户的购买能力。其次,对客户的年龄进行分类。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大多数坐落在农村地区,因此服务的客户年龄多数以中老年为主。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信贷更长远的发展,银行就必须开发更多的青年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信贷的渠道和形式,让更多外地青年用户参与到业务中,以此来均衡业务的人数分层。2.2.2做好已有客户的维护工作。除了要对客户尽心分类管理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客户进行维护,只有将客户维护落实,才能够不让客户不断流失,以此来拓展客户群体,提升银行信贷流水。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客户维护。首先,根据银行内部客户的年龄以及存款的金额,将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制度的后续服务制度,通过后续服务制度进行客户维护。其次,是建立客户的详细个人档案,在档案中将客户的需求、客户的资金状况、客户的零售业务了解程度、客户的信贷资格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在后续的跟踪与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客户档案,通过客户详细档案为服务带来帮助。最后,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提升零售业务的信贷质量,需要对客户进行零售信贷业务推广,可以逐一到农村的各个点进行地推,让更多客户认识与了解零售信贷业务,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客户,还可以给工作人员制定计划,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每星期必须挖掘3个潜力信贷客户。

2.3以客户为中心,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

很多农村客户由于对零售业务信贷的认识不足,所以缺乏参与欲望,这对信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就必须对该业务进行极大地宣传和推广。通过有力地宣传和推广,让农村更多用户认识到零售信贷业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需求,积极投入到信贷业务中,为银行发展以及客户自身发展带来价值。2.3.1建立交叉型的营销模式。在交叉型营销模式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发挥考核与监督体系的作用,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引导内部人员积极推广和销售零售信贷业务,让全民参与到业务推广中。并且对内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推广技能进行不断地培训与教学,加强内部营销人员的信贷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多人员、多角度的交叉营销,来有效提升银行内部的营销推广效率与质量。2.3.2加强零售业务的推广。首先,可以依据现有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推广,在介绍传统业务的同时,为客户介绍零售业务信贷模式,挖掘有潜力发展的客户,通过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客户指定信贷方案。其次,银行可以加强对农村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与激励政策,激发农村小型零售企业的信贷欲望。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中间商进行推广,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客户认识与了解到零售信贷业务,不断拓展零售业务信贷市场与规模。最后,银行可以加大POS机的普及和运用,设定更多小额支付的方案并进行适当推广,可以先对几个优良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推广,以此来检验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3.3建设社区银行,推广银行文化。社区银行,指的是包含了多种银行业务的固定小型银行,它们没有固定成专门的规模与形式,但是却在运作上有很多的共同点。通过建设社区银行,可以对零售业务发展带来以下帮助:首先,能够为周边的小型企业和公司提供更加细致的金融服务,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这完全符合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客户类型。其次,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为当地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周边的人们无论是生活、金融、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咨询银行,这样优质的服务体系,为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与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客户在信任的前提下,更容易接纳零售信贷业务,积极尝试和探索该业务,为业务推广带来有力帮助。推广银行文化,指的是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发展文化进行适当的推广和渲染。农村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大小城市、乡镇都有网点,每个农村商业银行都和当地居民的感情深厚。这些都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文化优势,银行方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当地推广等形式对银行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信任银行,以为后续的信贷业务推广提供帮助。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阐明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维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其核心是科学化,方式是产业化,过程是生态化,结果是效益最大化。。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财务、信贷、人力、机构等资源的配置作用得以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市场规律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发展目标应该是产业主体目标利润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产业运行市场化、产业管理法制化、产业技术现代化。总之,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发展。发展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失去了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

(二)总量。发展必然要求总量有所增长,没有量的积累和扩大,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的总量包括资产总量、负债总量、中间业务总量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指标。

(三)结构。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结构优化。全行主营业务都存在一个结构优化问题。具体到信贷结构来说,结构优化包括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四)质量。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必须遵循“有质量”和“可持续”的理念和原则。这里的质量包括资产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涉及业务发展的多个方面。

(五)效益。效益是银行经营的目的和生存发展的保证。以效益为目标,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六)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规避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遵章守法、规范经营。。

(七)创新。加快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是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强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保证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至2009年9月,中国已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有27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由2003年的384.8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9290.50亿元,增长了22.4倍;税后利润由2003年0.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73.2亿元。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多位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和江苏,这三个地区共有14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他13家则位于安徽、内蒙古、天津、还有东北和西部地区。。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只有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还有2008年成立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大,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550亿元、1827亿元和1500亿元,共占27家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2%,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其余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均在300亿元以下。

虽然这些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本金规模、业务竞争能力、市场份额、信息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农村商业银行急需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竞争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要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地通过加大投入取得自身经营实力的快速增长,而是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牺牲后期发展资源为代价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实质就是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村、农业、农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今后我国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信贷支农重任,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三农”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加大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有效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需求;扶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的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大力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金融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健康有序发展原则,是建立在一定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基础之上的发展,这将有助于逐步控制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

最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有实质意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粗放管理的方法,坚持树立风险控制、成本约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先进管理理念,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有利于实现农村商业银行自身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康. 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达100家[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7.

[2] 吴爱民.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7,8.

[3] 王吉,成邵敏. 关于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强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金融,2007,7.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阐明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维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其核心是科学化,方式是产业化,过程是生态化,结果是效益最大化。。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财务、信贷、人力、机构等资源的配置作用得以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市场规律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发展目标应该是产业主体目标利润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产业运行市场化、产业管理法制化、产业技术现代化。总之,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发展。发展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失去了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

(二)总量。发展必然要求总量有所增长,没有量的积累和扩大,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的总量包括资产总量、负债总量、中间业务总量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指标。

(三)结构。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结构优化。全行主营业务都存在一个结构优化问题。具体到信贷结构来说,结构优化包括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四)质量。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必须遵循“有质量”和“可持续”的理念和原则。这里的质量包括资产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涉及业务发展的多个方面。

(五)效益。效益是银行经营的目的和生存发展的保证。以效益为目标,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六)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规避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遵章守法、规范经营。。

(七)创新。加快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是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强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保证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至2009年9月,中国已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有27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由2003年的384.8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9290.50亿元,增长了22.4倍;税后利润由2003年0.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73.2亿元。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多位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和江苏,这三个地区共有14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他13家则位于安徽、内蒙古、天津、还有东北和西部地区。。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只有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还有2008年成立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大,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550亿元、1827亿元和1500亿元,共占27家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2%,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其余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均在300亿元以下。

虽然这些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本金规模、业务竞争能力、市场份额、信息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农村商业银行急需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竞争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要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地通过加大投入取得自身经营实力的快速增长,而是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牺牲后期发展资源为代价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实质就是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村、农业、农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今后我国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信贷支农重任,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三农”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加大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有效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需求;扶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的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大力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金融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健康有序发展原则,是建立在一定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基础之上的发展,这将有助于逐步控制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

最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有实质意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粗放管理的方法,坚持树立风险控制、成本约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先进管理理念,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有利于实现农村商业银行自身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康. 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达100家[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7.

[2] 吴爱民.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7,8.

[3] 王吉,成邵敏. 关于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强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金融,2007,7.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战略;业务;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已然无法继续采用原来的发展战略来应对这场激烈的市场较量。在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全新竞争格局面前,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主动进行发展战略的转型来谋求发展,为自己赢得先机以及竞争优势。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本质与政策目标难以协调统一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之后的产物,因而在成立之初,农村商业银行便承担着大家对其支持“三农”的期待。改制之后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是以自身盈利作为最终经营目标的企业主体,但是地方政府为农村商业银行所制定的政策目标却是实现地方经济的增长与进步。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本质与其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协调和统一,因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限制。

2.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集中,因而经营风险较大

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初期的业务范围局限在所在城市。在经济体制的变化下,这种经营模式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并成为阻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一,地域限制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一家银行只能将业务范围限制在同一个城市,那么银行势必只能在这个城市中寻找可开发的项目和产业,贷款目标因此也会相对集中,而这种行业与客户集中度过高的情况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旦这个行业或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出现经济问题,银行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

1.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即:服务三农与中小企业。根据这一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朝着社区型零售银行的目标逐步迈进,通过巩固农村金融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市场来壮大自己。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对生态农业、“三高”农业以及旅游观光业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对农村重点企业的服务水平,并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的方式支持新兴产业与外贸产业;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着力于扶持小型高科技企业、城市的绿化建设、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城镇居民可以从中获益的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能更好地发展。

2.扩大业务范围

扩大业务范围是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较低的经营风险都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想让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需要着力扩大业务范围。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通过业务的创新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扩大质押、抵押范围,并开发农民出国务工贷款、生态农业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新的贷款类别,巩固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小型企业中的信用贷款地位。此外,还可以为小型企业以及农户提供金融、经济信息以及经济政策的咨询服务,让他们更加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而促进小额贷款交易。

3.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1)提高控股人的持股比例

股权的过于分散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层意见的分歧,基于这一点,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鼓励小额股权人将银行的股权转让出去,从而提高控股人的持股比例,当持股人成为控股股东以后相应的就会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注,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2)吸引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一些实力雄厚、潜力大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入股,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通过投入资金规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力来优化公司决策。此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还可以弱化内部专制现象,让各位受益者之间相互制衡,而他们所引入的先进经营理念也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3)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

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有助于其充实运营资金,并推进其股权与资产结构的改善,让农村商业银行的决策层有更多的制约力量。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大力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让其成为现代化金融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结束语

由农村合作信用社经过改制所形成并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度与资本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只要可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进,就一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然后通过业务的创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此外,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控股人持股比例、吸引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等方式来实现。只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农村商业银行才能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下生存并发展。

参考文献:

[1]麦瑞勇.农村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选择——基于对端州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J].南方金融,20119(8).

[2]汪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3(19).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发展战略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理论分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涵界定

农村商业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由该区域的农户,农村小企业者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的主要为农民、农村和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股份制区域性金融机构。具备一定的政策功能,如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坚持着 “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拥有政府政策支持有时和本土经营,同时也存在着地域的局限性、客户群体规模小、金融产品缺乏创新以及技术落后的劣势。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有价格战、促销战、广告宣传战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企业家发现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发展战略应该顺应企业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从历史上看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主要经历了:企业结构跟随战略,企业发展战略适应企业环境,企业组织跟随企业战略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强调企业市场定位的竞争战略理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客户群体,加强系统建设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理论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理论。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是研究农村商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制定不仅对于机构本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还关乎着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对象的效益问题。

(三)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是以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和奉献社会为使命,将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及服务县域经济作为市场定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璧山县狮子乡信用社,该信用社的诞生揭开了重庆合作金融发展的序幕,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关系,2000年重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2005年重庆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2008年在重庆农村信用社 基础上组建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这是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成立的第三家农村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达60亿,拥有39家支行和1797家分理处。2010年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在香港上市。2012年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拥有42家支行,从业人员1.5万,银行资产规模突破4300亿元。不良贷款地域1%。到2013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突破了3000亿元。

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分析

(一)坚持服务“三农”的整体战略方针

2004—2012年中央发了九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借以强调“三农”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将服务“三农”作为其市场定位的同时获得了政府大量的信贷支持,这使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有了一定的政策优势。

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农村经济对金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农村地区,这使得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而服务“三农”的业务活动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一问题。

(二)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建设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监管机制的建设与提升是不容无视的,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改进监事会制度:通过向外部引进监事会人员提高监事会中外部监事所占的比例,并保持外部监事的独立性,同时适当扩大监事会的职能范围;分清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各自的职责,从而充分发挥各管理层在职责范围内的作用实现银行的利益最大化;通过调整股东持股比例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让中小投资者能更好地参与到银行内部监管工作中。

(三)开发新型特色金融产品

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发新型零售金融业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群体对金融的需求,例如:结合银行的信贷结构适度扩大抵押物、质押物和担保的范围;努力开展信息咨询业务,与信息部门合作向农户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金融信息以及政策信息等信息服务;加强异地合作,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这样有利于建立稳定顾客群。

(四)加强风险管理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自然风险等风险因素的影响,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建设。如: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档案制度,采用客户信用累积制管理客户信用;建立和完善风险担保基金,推进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特别是与农业保险机构的合作,是保险公司承担部分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闫庆.悦李臻.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02).

[2] 张丽云.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金融与保险,2007(10).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1篇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中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在解决农村持续经营、农村金融市场低效运行状态、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间业务

1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依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制地方银行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实行一级法人、统一核算、分级管理、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自主开展各项业务,为股东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区域分为个人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和电子银行业务这3部分。

2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深度开拓市场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创新、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内的内部问题和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竞争对手的压力及消费者选择的外部问题。

2.1理财产品单一,小额贷款风险多元化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受科技水平、金融产品研发人才匮乏因素的影响,金融创新的层次相当低,范围也窄,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少,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远远落后于各大国有银行。特别是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开办时间短,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的产品构成单一,附加值低,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财品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另外,农户缺乏偿还意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金融知识匮乏,信息来源也较少,所以很多农民对于信贷理念认识不深。

2.2中间业务经营范围小、品种相对少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局限在一般性结算、汇兑、代收代付领域,都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开办品种单调,用户单一。虽然大多是不收任何费用,但缺少具有特色的拳头产品类型。对于主要利用经济财务、市场信息技术、相关法律咨询和专门人才培训及企业顾问,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中间业务品种欠缺,有的则很少涉及或没有参与,特别是理财与保险箱等金融衍生类工具基本上还是空白。

2.3利率市场化迫使存贷利差收入空间变窄2015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较去年同期回落,工业生产处于低位运行,投资、消费增速减慢,国内总需求相对不足。在我国总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使银行竞争加剧,将导致贷款市场利率降低,加之某些农村商业银行为吸收存款,实行一年内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吸储成本提高,存贷利差收窄趋势将不可避免。利率市场化后,会出现储户、银行和贷款方力量的对比,市场的博弈。

3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完成股份制改革较早的农商行的成功经验,给出以下对策。

3.1发挥农商行的优势推出优势品牌农村商业银行可将”客户群体需求差异化”这一理念考虑进去,并在提供相关支持理论的同时,多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金融的主力军,为个人理财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形成了巨大的基础优势。可根据农副产业的特点,开发与之适应的不同期限的小额贷款业务,在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的同时起到支农作用。

3.2重新认识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完成改革比较早的张家港、常熟、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中看出,全力以赴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方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改进现有的零售银行管理模式,按集中作业和专业化操作要求,提高员工对中间业务认识的高度,增加他们参与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二是进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创新,按照零售银行业务定位,创新业务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增加服务内容。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尽快填平补齐产品和服务品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服务“三农”和自身条件,进行“原创型”的产品开发。

3.3建立健全分类定价机制,制定差异化贷款利率农村商业银行需对优质客户、重点产品实行差异化贷款利率,以增强市场适应性。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办法,明确贷款定价依据、方法及定价流程、程序和授权事项;另一方面加强系统支撑,加快公司及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为利率定价提供数据保障。总理再三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型升级”,农村商业银行应抓住契机,优化资源配置,向实体经济倾斜,调整信贷结构。

4结语

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在目前的发展当中,找好定位,努力如破社区型银行的局限性,探寻适合自己所在地域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追求同质化,才能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当中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金霞.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顾淼.论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法律规范[J].法制博览,2014(3).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社区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只有八年多,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已成立的各家农村商业银行都在不断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社区银行模式和跨区域经营模式。

■一、农村商业银行打造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农村的经济金融环境特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

农村金融需求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需求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1)总量上,金融需求大幅度增加。(2)结构上,金融需求多样化。(3)单笔金融需求规模较小但频率较高。(4)需求不稳定,周期性强。(5)风险大。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具有上述特点的金融需求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金融供给的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承担的是资金动员而不是资金配置的功能,农村金融机构把大量的资金输送到了城市,而对农村经济的资金供给很少。二是在结构、种类上,农村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的种类单一,很难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金融供求的不平衡是农村金融困境的关键所在,而金融供求不平衡又根源于农村经济“自生能力”不足。所以,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就要建立能提高农村经济自生能力、能适应需求特点的金融机构。这样的金融机构应是怎样一种模式呢?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社区银行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2.社区银行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

社区银行的内涵在于它与所在“社区”融为一体,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户、农村企业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而这恰恰是我国农村所缺少的。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建立社区银行的同时,也是重建农村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体系的过程。因此,社区银行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首先,社区银行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口。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就造成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其次,社区银行的“内生性”使其能够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实现与农村地区经济的“良性互动”。世界银行(1989)的研究认为,在过去40多年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努力通过引进正规金融机构向民间(包括农村地区)提供信贷,但效果都不理想,正式的金融安排往往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而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它的“内生性”意味着其与本地经济的适应关系是动态的、持久的,从而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持久而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农村商业银行打造社区银行的战略策略

1.明确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提高网点服务能力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指的是社区银行根据自身和竞争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客户的特点,把市场按不同的子目进行明确细分,确立社区银行自己所要服务的特定市场。具体到农商行,应着重分析研究自身的市场所在、优势所在,在改造为社区银行后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即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主要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

之所以定位“三农”,一是农商行的属性所决定。农商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因而,服务“三农”是它的基本责任。二是农商行稳健经营所必需。农业虽然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存在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受国家的保护,因而农业又是比较稳定的产业,建立在农业之上的金融业也相对稳定。三是农商行业务发展使然。随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村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率会逐渐提高。因而,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扎根于此的农商行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之所以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主要因为农商行是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农业产业投入时间长、收益低,农业信贷资金的管理成本高,风险防范难,贷款投入周期长,到期还贷率低。而商业化经营的贷款周转快,效益产生明显,抵押率高,基本能够做到按期结息还贷。为了自身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农商行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改革其机构网点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农商行的网点要严格按照精简、效益的原则设置,努力提高网点的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撤并低产低效的网点,集中财力、人力培植一批高产高效的骨干网点。而且,其在网点选择上应注意填补大银行空白,作为小银行,其机构设置、网点布局要更多注重拾遗补缺。要加快社区金融网点电子化建设和形象建设步伐,疏通结算渠道,改进服务手段、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2.积极培育优质客户,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

第一,要选准支持对象,不断提高优质客户占比。农商行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第二,要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强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致力于改善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是社区银行对客户联系的重要渠道。农商行为了保持已有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就必须建立社区银行对客户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客户需求,有利于农商行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客户资源,拓展优质客户。

第三,要围绕社区金融搞好金融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农商行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为乡镇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所以农商行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市场细分结果,根据客户需求、生活环境的趋同性做好有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提供;要依托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先进的服务模式,让客户享受便利的服务;要适应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综合性的金融业务。在品种创新上,农商行也要不断推出与农相宜、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品牌,重点在创新农村实行规模化经营、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的贷款形式上下功夫;在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需求上下功夫;在创新支持农村城镇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上下功夫。

3.加强社区金融业务宣传,树立银行品牌形象

首先,要加大社区金融产品的营销。通过营销策略的实施,塑造出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客户,使目标市场的客户在心中确切感知本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更有特点、更具有符合需求的差异性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农商行内部要积极培育社区银行文化,使农商行员工拥有改造为社区银行的共同愿景,同时积极为农商行引进社区银行的经营理念,明晰发展定位,培育有社区银行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其次,要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能渗入到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区居民不可或缺的帮手。所以,农商行自身要树立品牌理念,加强品牌宣传,提升美誉度,为将自身改造为社区银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于社区居民情况不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居民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银行要善于分析消费者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品牌定位。创建一个优质的品牌必须重视以下几点:(1)必须打持久的高质量牌。(2)要以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方式树立口碑。如农业银行广东顾德支行在碧桂园分理处发行的碧桂园业主卡独具特色,具有社区会员、物业管理、银行卡等多重功能,为社区银行融入社区做了有益的尝试。(3)实行科技创新。一方面应针对社区特点开发各种尽可能便捷的科技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应引入先进的客户管理系统,针对社区居民的心理特点定准产品品牌,不断创新品牌。

参考文献:

[1]周脉伏.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3]康旗.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3篇

高继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做中小企业伙伴银行

近年来,长春农商行坚持“中小企业伙伴银行”的市场定位,按照“程序可减、条件可调、成本可算、利率可浮、风险可控、责任可分”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金融产品,在中小企业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围绕市场资源创新信贷品种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产品创新的前提。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全部营业网点均位于省会长春市区内,拥有丰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源,为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是依托市场资源,开创“仓”式经营模式。我行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国有银行实行差异化经营,依托长春市区丰富的大市场、大商厦资源,创新实行了区块包装、封闭运行、集中管理,实现多赢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仓”式经营模式,把大市场、大商厦看成一个封闭的“资金仓”,在其中设立网点,以市场内商户为主体,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实现企业、担保公司和银行三方共赢的局面。

二是支持个体工商户,开办“贷捷利”担保贷款。2004年,我行与吉林省一家担保公司在国内首创银企联合模式,开创了“贷捷利”担保贷款,为大批个体工商用户解决了金融资金不足、贷款难的问题,同时也开辟了我行为个体工商户等小客户服务的模式。截至2010年5月末,“贷捷利”月余额达到了14.4亿元,已经累计发放40亿元,贷款均投向市场内的个体工商用户,累计收益客户达到6300个。

三是支持汽车企业,开办商品车抵押贷款。长春是著名的汽车城,一汽集团是吉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销售商遍布市区。2006年4月,我行在对信贷市场需求和风险控制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以省级机动车销售商为目标客户,以《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为主要控制的风险点,推出了商品车抵押贷款业务。此项业务推出后,先后有19家汽车销售商被发展成客户。

围绕政策导向细分客户产品

细致的客户划分是银行发展的重要依据。2008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我行抓住了这个契机,立足于自主研发,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按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细分客户市场,创新信贷产品。

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开办“贷易捷”贷款。2008年我们面向微小型客户打出了“从一万到百万,贷易捷帮您办”的宣传的口号,以此加大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市场的广泛培育和深度挖掘,此项信贷品种将进一步破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自开办以来,我行累计发放贷款3.8亿元。

二是扶持下岗职工开办小额担保贷款。按照吉林省、长春市加大对下岗职工的创业扶持力度的要求,我行与吉林省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中心联合为下岗失业人员推出了“促就业、贷惠捷”的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亿元,为部分下岗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是鼓励消费升级,开办“吉易贷”个人消费贷款。按照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导向,我们与一家保险公司在2009年末合作开办了“吉易贷”个人消费贷款。此项业务由保险公司与我行共同审批发放,由保险公司提供商业保险,被保险人及受益人是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我行凭技术、材料等发放贷款。此项开办以来累计发放一千余万元。

四是支持全民创业,开办全额贷款。适时推出人民币循环贷款,向企业法人、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自然人推介此项贷款,满足借款人的不同资金需求。开办后立即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累计投放贷款规模已经达到8.1亿元,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我行中间业务的收入。

围绕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

充分的学习交流是创新金融产品、改善服务方式的重要源泉。我行改制时间较短,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大体上还在沿袭农村信用社时期的做法。为了寻求突破,我行围绕加强信贷服务工作,通过学习借鉴先进、自我完善提高、积极推动服务方式创新、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管控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完善机制体制,规范信贷服务,确立经营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侧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培育,为远期建立稳定忠诚的合作伙伴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三是积极推动客户经理制,通过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并进行正向激励。第一是调整经营理念强化服务措施,多次组织客户经理先后到多家银行进行学习考察,引入先进理念。第二是调整客户结构,推出了“521工程”,使客户结构逐步形成了小、中、大型客户的5∶2∶1的结构,对中小客户的支持明显提高。第三是搭建银企信息平台,举办了“送金融知识、助企业发展”的联谊会,向60多家中小企业传输金融知识,推介金融产品,并向客户征求对我行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增进了银企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第四是筛选出优质客户,建立VIP绿色通道,使其可以享受更加便捷、灵活、全方面的差别化金融服务,增进了客户的授信热情,为改善金融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加强风险管控,确保信贷安全

一是采取稳妥的风险缓释措施。我行主要以抵(质)押方式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贷款通常用于特定的中小企业经营,或由企业法定担保人或实际控制人提供附加担保,承担无限责任。

二是建立首笔贷款谈话制度和稽查制度。我行对第一次贷款客户按照“谁审批谁谈话”的原则实行首笔贷款谈话制度,对具体项目贷款的审批,实行稽查制度,由审批人对担保物进行现场稽查后决定是否准入。

三是招聘管理人员,提高风险管控能力。2005年以来,我行先后引进了多名信贷专业人才,同时也引进了新的管理理念,发放了新的信贷产品,加强了信贷控制,使我行为中小企业的服务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是建立完善了信贷风险问责制,追究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同时还实行了贷款损失包赔制度,提高了各岗位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达到了相互制约监督的目的。

(作者系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肖光:把握五字真言, 保持稳健发展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是在2009年年底正式改制挂牌为商业银行的。当年年末全行资产达到1103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存款余额955亿元,贷款514亿元。存贷款市场占比从1996年至今一直保持本地区第一的位置。另外,不良贷款率2.5%,贷款覆盖率20%,资产充足率17.41%。在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当中,我行对作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做了一些总结:

第一是把握一个“实”字。从东莞农村商业银行近年的变化来看,我行充分利用了政策,从法人到到实现产业升级完成了三次转型,目前已经成为一家具有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由此可见,政策对于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我们作为小机构,在整个政策制定和导向方面的能力和机遇并不像大银行那样充裕。如何充分把握机遇、争取有利政策发展自己,确实是我们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虽然我行已经加入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行列,但也面临着更加严峻、更高层次的挑战。

第二是体现一个“特”字。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时,如果没有自身的特点和特长,在市场上将难以立足。农村商业银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农资特色,做好“三农”方面的金融服务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东莞农商行坚持“做东莞民生银行”的理念,13年来伴随东莞经济起起伏伏,尤其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东莞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最大。我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风险的防范,通过政策的分析和妥善的资金安排,与东莞的企业和城乡的居民一起渡过了难关,并且实现了资产质量和经营利润的双丰收。

第三是坚持一个“活”字。应势而变、顺势而为。东莞农商行在经营中,遇到了国有银行的挤压和原有的股份制银行的渗透,以及作为农信系统的限制和各种干预。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中小金融机构,我行充分利用地方金融机构的地缘优势、自身品牌优势来发挥自身的长处,保持一个灵活的经营策略,无论是在对外的策略和对内的机制方面,充分通过“活”字使农商行能够拥有自身的空间和一批稳定的客户资源,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第四是体现一个“新”字。东莞农商行有着十几年发展历程,如果在金融业务和经营管理中不能创新,将难以实现安全和平稳的运营。我行从2000年至今没有出现重大金融违规事件,就是得益于我们在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例如金融监督,东莞农商行实行了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稽核监控系统,秉承“不给犯罪分子作案机会”的理念,切实保证一不出大案,对员工队伍形成实时高压的监督态势。这已经成为我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屏障,形成了全方位的互动,确保了多年的安全运营。

第五是坚持一个“义”字。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三农”、地方经济、县域经济的大方向下,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广东近年处在多事之秋,除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外,水灾、冰灾等自然灾害也是频繁发生。灾难中每每冲在最前线的都是我们中小金融机构,及时地把救灾资金送到需要的地方,广泛开展救灾所需的各种金融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东莞农商行尽到了社会责任,这也正是农资品牌真正的社会意义所在。

(作者系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

王继康:立足于中心城市,紧跟城市化大潮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总资产有1280亿元,资本金总额68.73亿元,资本充足率11%,拨备覆盖率12%。到2010年4月底,存款余额1150亿,贷款余额1030亿元。网点数为650家,二级支行超过300个。广州农商行在从业法人的道路上、内部管理上、业务创新上一直不断的努力,为尽早尽快实现产权模式的升级,实现改制不断努力。具体来讲我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内部机制改革

从2006年开始,我行引进了一级法人体制改革,在整个体制改革方面实现并推动了集约化的管理改造。在此之前,我们实行的是多级管理,各种组织机构设置高度组合,全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员在各地管理岗位任职,真正下到网点和市场一线的人员并不多。这样一是造成管理的效率低下,二是造成业务操作的规范和标准不足,三是内部的信息传递有失真。我们深感到内部的体制改革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适时、及时地做好。

我行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在重建组织架构上,将审批的权限、产品研发的权限逐步集中到总部,包括信贷、财务、人事、会计等等。同时我行在城市化管理方面不断的探索,下决心要“拆庙填坑”,在区县一级把所有与该市场没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全部撤销,将人员直接下放到各个网点,强化区县网点的市场营销工作。到2008年,我们所有的对公业务和对私资产业务都有所增加。此外,在收权的同时我行也有针对性地强化风险控制的岗位建设,成立了会计督导团队,每个人负责若干个一线网点,做会计结算和流程规范的检查和监督,对于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就是重新组合贷款审批程序,保证了贷款质量,降低了不良率。到2008年,我行全部按对公审批权限和个人的审批权限实现了全部记录。为了坚固效率,我们在全市设立了几个个人贷款分中心,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另外对市场效益方面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开始阻力很大。农村商业银行多年的管理体制使得行政人员过多分布在区县两级,要把各级管理人员释放到营销岗位并非易事。而且岗位的变化关乎个人的利益,观念的冲击、各种各样的不理解非常普遍,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改变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

业务的战略转型

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城市化进程比较快。一方面我们分享到了城市化发展的成果,全行大约六成的存款来自被城市化的农村,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市化中也面临很多尴尬的境地:

一是城市化使得农村金融不断萎缩,农信社和农商行在广州的市场比重已经不足3%,并且还在持续下降。而我们的负债大多来自农村,资产业务如果继续抓住“三农”不放,也将随之不断萎缩。

二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招牌使得我们的业务发展受到限制,经常不能被接受甚至是遭到排斥。越是在中心城区,我们越难和其他银行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竞争。

三是一些企业在创业初期、风险比较高的时候是由农信社一手支持的,但是当他们做大做强之后,贷款等方面的需要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让我们进退维谷,很难与之一直走下去。

面对种种尴尬境地,我行也在不断地思考对策。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是共同成长的,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正被高楼大厦机器厂房所取代,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因变而变,随着经济结构不断发展而实行转移,我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在广州,“三农”对银行产品、金融服务需求的内涵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传统的“三农”主要是种植及农产品加工,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几乎是无地可耕了,多改为从事城市服务业、第三产业。他们的经营结构和收益模式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行在产品创新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例如城中村的改造的问题。此类用地没有产权,我行在农民的不完全抵押等方面就做了创新,受到城市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欢迎,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以下。这是其他银行不敢做或不屑做的。此外,我们也在积极介入非“三农”业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国企、优质民企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在以前,其他行业几乎看不见农信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身影,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展现我们的长处,其他银行再也不敢轻视我们了。

两点建议。

这里提出两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共识,在今后改革发展向各部门做出呼吁。

一是是否有必要总是冠以“农村”这样的名号,我们和监管当局都应该认真思考。许多人认为“农村”名号对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争取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改制之前我们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但是改制之后都被取消了。无论是政府还是央行,都一再强调“更名不更姓、改制不改题”。事实上我们的职责、定位,还有生长的土地都没有改变,理应得到合理的扶持。

二是向基金贷款,比如说社保。我们在农村的网点非常多,都在农民的家门口,但国家的政策不允许我们做社保的基金贷款,于是农民需要将钱从农商行取出,再到大银行去交社保,非常不便。而且农民会认为我们不给他们提供服务,不为他们着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我们作为农村的金融机构,现在还面临很多不公平的竞争。大家应该共同努力,不断地呼吁,争取跟其他银行一样的待遇。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输了也是无怨的。

(作者系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行长)

姚真勇:满足更高需求,加强会计监督

自2009年底改制农商行到2010年5月底,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107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926亿元,各项贷款555亿元元,分别比去年底增加9.34%和11.49%;实现经营利润8.89亿元,资本净额94.69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6.84%,五级不良贷款1.27%,拨备覆盖率246%。到目前为止,全行有320个网点、3400名员工,实现了辖内金融服务全覆盖。

作为管理层的感受

一是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更高了,包括内控、科技水平、法人治理结构、员工队伍建设等等。

二是股东和董事会对股东价值、股东权益的回报要求越来越高。在农商行以前,每年分红率保持在8%〜10%即可。如今董事会对阶段性的财务指标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研究农商行的可成长性,以及未来股东权益增长的途径、来源、方向和幅度等。

三是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顺德地区实际上没有什么农业,我行的“三农”服务主要是集中在农业产业化,传统的农业贷款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顺德地区有15家金融机构同台竞争,比服务、比价格,也在比产品的创新能力。所以,客户对产品服务和创新的需求很大。

四是员工的期望很高。自从改制农商行以后,我行所有员工都希望跟农商行共同成长,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的平台,对职业生涯有了更高的期望。这对管理层也是一种压力。

微观的角度的做法

会计监督在风险管理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顺德这样一个较小的地域里生存,我行时刻感觉到风险第一,盈利第二。因为我行市场份额在当地排第一,顺德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都是农商行的股东,可以说风险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如果出现问题,在当地很容易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反应,损失是无可估量的,所以要把规避风险放在第一位。

顺德农商行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努力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流程银行的优化再造,依托科技力量开辟配套的管理系统。从2009年开始,我行分别在四条线进行流程银行的优化工作,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财务、一个是信贷,一个是稽核。从中发现,会计事后的监督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行将会计事后监督集中到总行,统一把握会计日常业务的准确性、有效性、敏感性和风险性,通过事后的检测和评估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差错、堵塞漏洞、预防案件事故的发生。由此解决了分散管理的瓶颈,在减少人员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顺德农商行目前已经有过半的网点已经基本达到了风险排查的专业化、独立性的要求,会计监督也越来越规范和顺畅。

具体流程有五个:第一是进行凭证的扫描和塑封。会计凭证在业务发生后的第二天,由各个网点送到会计事后监督中心,由高速扫描仪变成纸质,再用塑料胶带封好,抽真空完全密封封存。用户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调出凭证的影像资料,随时可以进行查询。

第二是进行事后监督的识别。通过事后监督自动识别程序,按照既定的规则和事先设定的模板对凭证要素进行识别,并且把结果写入相关的结果表。

第三是自动勾对和人工录入。通过事后监督系统识别后,识别结果将与流水号自动比对,一一对应。如果失败,则会通过人工录入相关的信息来建立关联。

第四是强势补录。通过强势补录程序,可以规避不规范的录入。补录员可以针对某些信息,如交易金额、账号、凭证号码等要素来跟系统进行勾对。无法对应的地方要通过登记来完成监督。

第五是强势监督,也就是随时监督和抽查。这个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监督模型来监督相关当日业务,包括设定监督的重点和监督比例。

这个系统上线之后,大部分网点业务差错率降低到0.74%以下。

(作者系顺德农村商业银行银行行长)

崔建强:打造县域经营模式,完善金融产品体系

寿光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努力打造县域经营服务模式

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自改制以来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定位,将农民增收、增效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推进现代工作服务模式、产品体系管理机制、社会责任等几项创新,形成了具有普惠性的模式。经过十年的努力,不断推动经营服务升级。

我行自2000年开展客户经理营销制度以及经营探索工作,实施了六步走战略,积极推进农民金融体系的建设,并让每一位农民享受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支持。

第一步,2000年之前是最初的无信用创评,即谁需要贷款经申请考察直接发放阶段。

第二步,2000年开始销量客户信用创评,即分散评定发放小额贷款阶段。

第三步,2003年开始整村整镇进行大范围信用创评,即全面开展支农营销网络建设阶段。

第四步,2007年开始“村大联保体”信用互助创评,在全国首家推出了乡村“2+1”贷款模式,授信额度由原来最高5万元扩大到100万元,利率较原来优惠30%。

第五步,2009年开始纯信用贷款阶段,开办诚信贷款,对连续三年无不良记录的3A级新用户办理“诚信通”农户免担保贷款,诚信通用户完全以农民信用为保证,只需签订贷款合同,最大限度简化了贷款手续,为农民农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六步,2010年开展“普惠金融工程”,即是让社会各个层次的群体,不论贫穷或富有,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且能满足每一个单体和社会团体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创新并完善金融产品体系

近年来,寿光农商行积极顺应市场变化,逐步创新助农贷款、“新生活运动”个人消费贷款和“金助力”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等五大系列30多个新的产品,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服务体系,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根据客户需要建立解决方案。例如,为解决贷款担保难、手续烦琐的问题,我行提供了一系列套餐,并且为客户提供了“特色菜品”,包括推出了“4+1”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住房贷款等等,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为了让最贫困的老百姓也能脱贫致富,寿光农商行通过开展春雨工程,对家庭收入低、信用好、且勤劳肯干的农户发放不超过2万元的贷款,实行基准利率,并上柜台办理。自2009年开始,我行为当地的15户农民启动帮扶项目,采用大学生员工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方式,建立了民心日记,坚持回访,形成制度,详细记录对贫困户的帮扶过程。到目前为止,所支持的15户农民当中已有5户收入增加到了5800元以上。

(作者系寿光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齐逢昌:开创天津模式,总结五大创新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是贯彻国务院的指示,在天津滨海地区实行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产物,是全国是第一家完全借助民间资本,共同化解农村金融机构历史包袱而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这个“天津模式”2009年化解不良资产达数十亿,我行对此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理论创新

回顾滨海农商行走过的路,理论创新是基础。在从事传统的农信业务、“三农”业务和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认识:

一是不能因为市场化运作就放弃了支持“三农”的根本任务。支持“三农”存在一定风险,对经营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三农”也有很多有利的条件,比如说上市,证监会近年也在大力推进。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承担着许多社会责任和政策性的业务。

为解决“三农”问题,滨海农商行树立了“以城市资金反哺农村”的理念。在天津滨海地区,农业仅总产值的千分之二,而且越来越少。滨海农商行利用可以在天津城区任何地方设置网点的优惠条件,率先在本地设立了区县经济事业部,用以覆盖农村地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二是让东部资金向西部倾斜。我行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新疆喀什和库尔勒设立了支行,并且计划2010年在阿克苏再设一家支行。新疆作为国家财政部划分的西部五个省区之一,对支农贷款拥有特殊补贴。喀什支行成立当年就得到了170万元。由此印证,只要我们加强管理、选准方向、定位好市场,是可以取得不少效益的。

三是建立“先予后取”的模式。通过提升服务、产品设计和信用建设,先把贷款放出去,获得客户的信任,客户才把存款拨付给我们。例如我们的“农家乐”产品就是先拿出资金来满足农民的需要,然后农民才愿意把他的钱从别的地方转到农商行来。任何一项产品设计,必须把放在资金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参与双方或者多方的利益共同点,这个产品才是永续的产品。

四是在风险管控上坚持审贷分离。审贷分离是个老论题,传统的农信社并不是从经济利益上来划分的。滨海农商行按照新的体制,把人员划分成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从经济利益上把审贷隔离开,强调“三分贷七分管”。具体来说就是信审部门承担行政责任,贷款下放后,则由事业部们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然后按照不同的情况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

体制创新

好的体制才能产生好的机制。滨海农商行在三个方面不同于其他银行。一是全都为民营资产,不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直接管辖。二是我行和天津农商行在市政府管理下互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互不干预。三是天津市委赋予了我行行政无级别化管理,使我们能够依照公司的治理结构自主任免高管人员。这个体制意味着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任何政府或企业会向我们提供保护,因此滨海农商行唯一的出路就是严格管理、严格执行。

滨海农商行把经营班子分成五大板块:

第一是后勤保障板块,包括人力资源、内审、科技、安全保卫等部门。它承担的就是后勤保障支持,实行派驻制,每年调整三分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银行机构财会人员、安保人员和主要负责人之间的串联关系。

第二是管理板块,包括计划、资金、定价、票据等部门。它按照资本经营的理论,每一个环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细算出产品的价格和部门的贡献率。此外,我行还将经营和管理相分离,力图将总分支行的一体式的产业模式,转变成专门经营的事业部模式。

第三是信审板块,包括信贷审批部、放款中心等部门。滨海农商行把放款中心提升为一级部门,除了基本的放款职能外,我们还赋予了它收款的功能,将放款和收款统一进行管理,考核每天还款的质量。

第四是业务经营板块。2009年,我行针对天津的特点设置了港口经济事业部,专门服务于海洋、港口、海河这三块业务,在专业化上有所提升。同时还有区县经济事业部,专门针对农村提供服务。西部的两个支行统称大西部经济事业部,今后还会在其他方面设立事业部。

第五个板块就是我们的支行。支行主要经营存款,没有贷款,但是可以营销贷款。贷款经过事业部认可后下拨,存在支行,而存款的贡献率由支行和事业部互相批示,从而调动支行的积极性。滨海农商行的五大板块由五位副行长负责,板块不能拆,但是行长相互可以交流,以此丰富彼此的经验。

机制创新

一是薪酬机制。滨海农商行根据考核分数和贡献率制定薪酬标准,一线人员在薪酬上完全有可能超过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也有可能超过高管人员,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二是推荐机制。一般业务人员按照“一个自荐人,一个举荐人,一个保荐人”;管理人员按照“一个自荐人,两个举荐人,三个保荐人”的标准,填表并承担相互的责任,体现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理念。

三是队伍的稳定。一方面是我行尚无一人调出,说明了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一旦有人发出调出信号,管理人员就必须思考原因,是我们的政策不到位、机制不足,还是哪方面出了问题,要及时作出调整。

四是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我行的存款贡献率是当年兑现的,贷款的贡献率必须按照放款期限具体到人,必须连本带息收回才算有效。

产品创新

一是信用贡献率。这是针对原先农村信用工程的做法,加了一道程序。简单来说,就是在大商场里与管委会、商户签订三方宣言,由农商行保障商户申请项目,而商户必须守信用,否则管委会将给予相应的惩罚,甚至驱逐出商城。类似的还有许多约束制度。我行的信用工程部专门负责这个业务。

二是针对农户贷款设计了“农家乐”产品,目前在试运行阶段。我行原先对农资贷款按季收息,但实践证明并不可取。农民或种田或者养鱼,由春到秋,是陆续投入一次收回。如果按季收息,就会出现某个季节无法收回利息,造成不良贷款的情况。因此要把按季收息改成按年一次性收息,同时把农户的贷款变成存贷合一。

三是理财产品的创新。银行和证券机构是不同,保本付息才是银行的本质。因此,滨海农商行设计的理财产品都以保本、保息、保质为最终目的。尽管农商行的利率很低,但是能在五天之内完成支付,效率非常高。

发展模式创新

银行业现今竞争非常激烈,大银行有着足够的资金开发网络系统和新的产品,我们小银行在金融方面和它们正面交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少,农商行在基准利率上的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如何开辟新的路径,扩大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4篇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运行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成立农商行337家,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贯彻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农村,既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品,又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尤其近两年来,农商行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重大转变,在利润增长、资产质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前途堪忧。

二、研究现状

考察发现,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既有研究要么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么直接套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ZellerandMeyer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定义为,收益在补偿成本和风险之后还有部分利润。国内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协调和商业银行资源可持续(白钦先,2000)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银行本质上属于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外部(以波特为代表)和在要素市场上买不到的资源和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彭罗斯和帕拉哈拉德为代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体系构成以商业银行为主。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适指导意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国外主要从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等角度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从金融资源学说、金融效率和金融协调等方面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一定拓展,这些均为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应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参照世界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已有研究,从兼顾内外因素的角度构建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结构为“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目标描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用以对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一级指标由内部因素包括规模及制度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和外部因素包括稳定性维度与环境维度三部分组成,具体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基本结论

由于层析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容易忽略实际的数据信息,而CRITIC法虽能反映客观的数据信息,却对指标的重要性区分不佳,因此,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CRITIC测度

原始数据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由CRITIC法,可以计算出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见表2)。

将三级指标权重代入,可得到农商行的二级指标数据。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过程,可分别得到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对于目标的权重(见表3、4)。

2.AHP测度

根据表1模型,按照相对重要性,同层中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依次类推,最终综合判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本文仅就一、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做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可得农商行在两种方法上的排名(见表6)。比较发现,除广州揭阳农商行的排名变动较大,其他农商行排名变化较为一致,可较为真实可靠的反映各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东中部地区农商行排名两级分化明显,西部地区两家农商行表现出较强成长潜力。

农村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CRITIC法;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运行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成立农商行337家,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贯彻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农村,既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品,又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尤其近两年来,农商行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重大转变,在利润增长、资产质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前途堪忧。

二、研究现状

考察发现,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既有研究要么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么直接套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ZellerandMeyer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定义为,收益在补偿成本和风险之后还有部分利润。国内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协调和商业银行资源可持续(白钦先,2000)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银行本质上属于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外部(以波特为代表)和在要素市场上买不到的资源和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彭罗斯和帕拉哈拉德为代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体系构成以商业银行为主。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适指导意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国外主要从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等角度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从金融资源学说、金融效率和金融协调等方面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一定拓展,这些均为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应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参照世界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已有研究,从兼顾内外因素的角度构建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结构为“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目标描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用以对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一级指标由内部因素包括规模及制度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和外部因素包括稳定性维度与环境维度三部分组成,具体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基本结论

由于层析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容易忽略实际的数据信息,而CRITIC法虽能反映客观的数据信息,却对指标的重要性区分不佳,因此,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CRITIC测度

原始数据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由CRITIC法,可以计算出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见表2)。

将三级指标权重代入,可得到农商行的二级指标数据。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过程,可分别得到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对于目标的权重(见表3、4)。

2.AHP测度

根据表1模型,按照相对重要性,同层中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依次类推,最终综合判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本文仅就一、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做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可得农商行在两种方法上的排名(见表6)。比较发现,除广州揭阳农商行的排名变动较大,其他农商行排名变化较为一致,可较为真实可靠的反映各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东中部地区农商行排名两级分化明显,西部地区两家农商行表现出较强成长潜力。

五、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本文认为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依靠高资本占用和消耗,而应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强化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扎根地方经济。其次,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补偿制度。再次,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差异特色化发展战略。最后,重视人才培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总之,农商行可持续发展并无统一路径。不同地区的农商行面对着不同的金融市场环境,这需要农商行自身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真正的差异化,获得良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Yaron.J,Benjamin.M.Promoting efficient rural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1998,(10):14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