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篇

云南泸水县具有明显的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再加之该地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十分明显。犊牛以其较强的地域适应能力,生长速度较快等优势成为泸水县众多养殖户的选择,犊牛养殖已成为泸水县重要的动物养殖增收渠道产业,在犊牛养殖过程中,做好冬春季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犊牛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并以此给出预防犊牛冬春疾病的一些思路,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泸水县犊牛养殖业在冬春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工作。

1 犊牛冬春季节常见疾病介绍

大肠杆菌疾病(亦叫白痢病),是由于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是四肢无力、昏迷、衰弱等。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由于初乳摄入不足引起的犊牛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其二,则是由于犊牛牛舍防寒能力弱、潮湿等原因引起的犊牛生存环境恶劣引起的。

腹泻(又称为便秘、拉稀)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类疾病,尤其在大群犊牛饲养时,其发病率超过80%,严重影响了犊牛生长发育过程。常见的腹泻诱因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由于病毒性的腹泻,如常见的星形病毒;其次,是细菌引起的腹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埃希氏大肠杆菌;再次,就是由于犊牛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腹泻,包括不干净的牛舍、母牛初乳不足等。

肺炎也是犊牛常见的冬春季节疾病,病症特征主要是少食、鼻镜干燥、呼吸困难等,多发于初生犊牛。引发犊牛肺炎的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当。另外冬春季节常见的犊牛疾病还有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诸多类型的疾病本文在此不一一列举。

2 管理要点分析

2.1 营造健康的犊牛生长发育环境

通过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营造良好的牛舍环境对于减少犊牛冬春季节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云南泸水地区冬春季节气候差异明显,做好御寒、防寒、抗潮、通风、日晒等犊牛生长所必需的牛舍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冬季应做好牛舍的抗寒、防潮工作,根据传统经验统计数据而言,冬季牛舍的温度应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应在60%左右,可以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让犊牛在太阳下活动。

在春季,由于气温回暖,牛舍中便会出现苍蝇、蚊子等,这些蚊蝇往往携带病原体,对于犊牛的健康生长以及疾病的产生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灭蚊蝇工作是春季牛舍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总之,营造健康的犊牛生长环境是预防冬春季节疾病的重要方面。

2.2 做好饲料供给工作

饲料供给工作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母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其二是小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做好母牛饲料保障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母牛的身体素质,提升母乳量,以此来提升小牛的营养获取质量,抵抗疾病的威胁。对于小牛的饲养保障工作,应注意用洁净的抹布擦拭母牛的污物,对于一些体质较弱的小牛而言,人工喂养或者人工协助的形式帮助小牛能够自主吮吸;另外,应对小牛进行补料,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对其进行喂食一些干青草,一个月以后可以加精饲料进行喂食。做好饲料的供给工作,重点是提升母牛和刚出生小牛的营养保障工作,通过提升牛自身的体质来有效抵抗春冬季节常见的疾病,另外春季作为小牛生长发育的重要季节,通过饲料的有效供给,能够提升其生长速度,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加强常见犊牛疾病预防检疫工作

检疫工作是预防和应对春冬季节犊牛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检疫工作具有一定专业性,应从四个方面加强犊牛疾病预防检疫工作,首先,犊牛养殖户应加强与泸水县各地区兽医管理站的合作,能够有效获取到泸水县域地区预防检疫工作第一手资料以及检疫预防专业化帮助;其次,作为普通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对犊牛的健康状况做好日常检查预防工作,本着“早诊断,早治疗”的基本原则,定期进行疫苗注射,一旦发生了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犊牛,并对症治疗;第三,为了预防常见的春冬季节犊牛疾病,可以在其饲料中添加一定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例如卡那霉素的服用对于犊牛消化不良疾病的解决;第四,检疫预防工作不是孤立的,应与日常的犊牛私聊供给、牛舍卫生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在临床上应避免小剂量,长时间预防用药。总之,通过检疫手段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潜在的疾病威胁,应应引起养殖户的关注。

2.4 加强饲养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饲养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预防犊牛春冬季节疾病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犊牛牛舍的日常清理工作,日常牛舍的保暖御寒、对于光照以及通风等方面的要求的满足;当然,还包括牛舍的消毒杀菌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对于进入牛舍的外界人员应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减少外界传染源以及病原体对于犊牛的影响,同时,应在天气较大的情况下加强犊牛的运动量,通过晒太阳、散步、奔跑等形式提升犊牛自身体质。总之,饲养人员日常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应根据泸水县独特的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局部小气候特征做好春冬季节的犊牛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2篇

春季温逐渐回升,各种病原微生物繁殖加快,且春季温不稳定,鸡舍内的温度也随天变化而波动,鸡群的抵抗力随之降低,这成为很多疾病发生的诱因。同时,春季正值鸟类大规模迁徙,易引起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因此,做好春季鸡病防控是养殖场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春季常见鸡病的防治

1.1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常年可发生。防治该病主要通过定期给鸡群接种鸡新城疫疫苗,一般按常规免疫均可控制该病的发生,但前提是搞好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控制其他疫病的发生,才能使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力。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3~6周龄的雏鸡,预防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发病后及时注射单抗,在饮水中添加富特、毒之克、禽毒克等药物,效果较好。

1.3 鸡传染性支管炎

鸡传染性支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候多变的春秋季节多发。目前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是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同时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彻底消毒,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以预防该病。雏鸡7日龄接种鸡传染性支管炎活疫苗H120,35日龄接种鸡传染性支管炎活疫苗H52。发病鸡群用毒之克、呼必治、咳立克、普尔兴等药物饮水或拌料治疗,效果较理想。

1.4 鸡传染性喉管炎

鸡传染性喉管炎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候多变的春季多发,成年鸡的发病率比雏鸡要高。预防该病应按正常的免疫程序接种鸡传染性喉管炎疫苗,一般45日龄或68日龄各免疫1次,在发病季节前再免疫1次。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可控制该病的发生。发病后可用毒之克、康威、普尔兴饮水治疗,效果较好。

1.5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常发生于饲养条件差的鸡场,并易和其他传染病并发。因此,平时必须加强消毒工作,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在候多变或饲养条件较差时,可用肠安、多安、百菌克、氨苄等进行预防性投药。

1.6 鸡慢性呼吸道病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叫鸡霉形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候多变季节多发。防治该病最根本的方法是建立无病种鸡群,加强对种蛋的消毒。严格控制鸡群饲养密度,在保证鸡舍温度的前提下经常通风换,提供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治疗该病可用支原头孢、康威等。

1.7 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候多变季节多发。防治该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在日常饲养中,可以用一些对鼻炎较敏感的药物如多安、菌虫清等进行预防。

1.8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可在饲料中添加健胃肠病康,在饮水中加入感快好、肠安、氨苄等抗菌药物预防该病。

2 春季鸡病防控要点

2.1 饲养管理是基础

根据春季候的特点,应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方法。北方春季尤其较短,温变化的幅度较大,鸡群易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外,还要做好保温和通风工作,避免因为温升高时大幅度调整进风口及风机开启数量,导致鸡舍内温度降低过大,造成鸡群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一方面会造成鸡群的生长不平衡,另一方面会导致鸡舍内空中有害体浓度升高,特别是春季湿度较大,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球虫病等。

春季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而冬季较注重鸡舍保温,舍内存留较多灰尘、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应加强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饮水管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每两周消毒1次,带鸡消毒应适当增加水用量。

2.2 有效抗体是保证

有效的抗体水平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然后落实每项免疫接种工作。应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补免,以保证免疫工作确实有效。密切关注春季鸡病流行趋势及周边疫情情况,必要时增加免疫项目、次数及剂量,以保证鸡体内有较高的抗体水平。正确接种疫苗须注意如下问题:不同日龄的鸡群应选择相应的投苗进行注射;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点眼、滴鼻、注射、刺种等)都有其严格规定,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2.3 防疫隔离是屏障

春季是鸡病多发季节,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是避免鸡群发病的有效手段。应密切关注外界疫情流行状况,根据疫情流行的情况实施隔离与消毒措施。平时要做好人员、车辆、物品等的隔离工作,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场区。疫情特别严重时,可以采取封场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区与外界的接触。在场区内部,要根据与鸡舍距离的远近划分各级防疫区,不同级别的防疫区域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此外,每天做好场区内外及鸡舍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以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2.4 预防性投药是保障

及时做好鸡群预防性投药工作,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期的投药,对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疫苗反应期。育雏期间活疫苗免疫较多,各种活疫苗免疫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由于每个养殖场的免疫程序相对固定,因此,应建立鸡群健康档案,寻找疫苗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提早投药预防,从而避免因疫苗的应激反应继发各种疾病。

(2)天骤变期。春季温变化较大,除早晚温差的影响外,冷暖空的交替作用常造成温剧烈变化,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养殖场应关注天预报,提早做好准备,可在天变化前1~2d投喂富特和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有效预防。

(3)转群应激期。在培育后备鸡过程中,转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转群带来的应激反应,在转群前后3d应避免进行免疫接种,在转群前2d可投喂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以降低应激反应。

2.5 早发现、快处理是关键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3篇

春季始于农历立春,止于立夏前一日,历时三个月,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是万物生发、推陈出新的季节;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春季气候差异很大,在南疆则风和日丽,草木萌发,万象更新;但是,在北方,初春则冰雪尚未消融,寒气渐渐消退,随后才有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这个时期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变化多端,因此,老年人的顺应四时养生保健对于预防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一、形神调养―形乐志乐

春季为阳气生发之时,应注意调养人体的阳气,即《黄帝内经》强调的“春夏养阳”。春季在五行中应于木,故春季养生应以木的生长、生发、条达之特性,春季与人体五脏当中肝的功能密切相关,肝脏之性是喜条达,而恶抑郁。

首先,在情志调节方面,应该保持乐观的情绪,心情要舒畅,要心胸开阔。不要烦恼生气,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尽快排解,勿使肝气郁滞;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朋友,不能恼怒甚至暴怒,否则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北方春季到来得较晚,阳气渐生,阴寒未尽,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在着衣方面“春捂”“春不可薄衣”非常重要,即春季不忙减衣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按时睡眠,早些起床,在庭院中散步,不可过度,以保养精气,使人体顺应阳气生发,二来能够预防疾病。高血压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要预防因天气寒温变化致使疾病发作。

春季阳光明媚,不仅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更应多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肺活量,可适当选择散步、踏青、赏花、唱歌、跳舞、太极拳、气功等,也可以利用社区中能够伸展肢体、增加肺活量的设施锻炼身体,加强户外活动可以调摄精神,抒志,陶冶情操,使气血流畅、精神愉悦,以顺应春阳生发之气。气功导引方面,春天宜练“嘘”字功,以养肝明目。另外,健身球、眼部按摩、肝区按摩、搓手浴面、足浴等方法也是老年春季养生保健应该选择的好方法。

二、饮食调养--养肝健脾

北方的春季余寒未尽,多寒、多风,多湿雨,因此,春季饮食应以辛温甘、清淡为主,辛温以散寒祛风、甘以健脾,淡以祛湿。主要有粳米、荞麦、燕麦、鸡肉、鸡蛋、鸭蛋、动物肝脏、鲫鱼、鳝鱼、乌贼、章鱼、海带,青菜如胡萝卜、芹菜、香菜、春笋、菠菜、白菜、蒲公英、萝卜、蕃茄、木耳、香菇、葱、姜、蒜、韭菜、山药、大枣、枸杞、绿豆、黄豆、黑豆、芝麻、莲子、杏、梨,以及蜂蜜等,少食酸味收涩之品,还可以自制清肝明目的枸杞茶代水引用。

春季人多易倦怠,食欲不振,老年人宜多食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的养生粥。例如:益气养阴和胃健脾的芪药粥(北黄芪、淮山药、、生姜、红枣、粳米),养阴生津安神解郁的百合粥(百合、白木耳、红枣、花生、橘皮丝、薄荷、粳米),祛湿和胃的莲子木瓜粥(莲子、木瓜、橘皮丝、粳米),利湿健脾养胃生津的薏苡粥(花生米、薏苡仁、红枣、粳米)。

还可适当选取滋补肝肾的枸杞黑芝麻粥(枸杞、黑芝麻、粳米)、龙眼芝麻粥(龙眼、黑芝麻、粳米),清肺润肺的桔梗粥(桔梗、粳米)、百合粥(百合、粳米)、贝母粥(贝母、粳米),平肝清热降脂降压的山楂雪梨煲(山雪梨、藕),降血糖的玉米须粥(玉米须、粳米)、养心安神的莲子猪心煲(莲子、猪心、枸杞)等,均可酌情食用。

三、老年春季养生常用中药及方剂

春季多风寒,常用的辛温解表药有桂枝、紫苏、生姜、葱白等;用于疏散风热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葛根等;芳香祛湿药有木瓜、薏苡仁、茯苓、砂仁、苍术等;健脾益气药有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疏肝理气药有柴胡、郁金、白芍等。常用方剂主要有银翘散、桑菊饮、荆防败毒散、逍遥散等。

四、老年春季常见疾病的预防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房间空气要流通,多呼吸新鲜空气,不要与发热咳嗽病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不去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胃肠疾病的预防:注意饮食卫生,戒食生冷,饮食要做到“寒勿苍苍,热勿灼灼”,脾胃虚弱者宜食软烂食物,前胸后背宜保暖,以保证胃肠的正常消化功能。各种关节炎的预防:注意肢体保暖,加强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关节功能。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可采取冷水擦脸,早晚各一次按摩鼻部两侧的穴位等,适当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也很重要,若属花粉冷风过敏者,出门时宜带上口罩。肝炎的预防: 3、4月份肝炎发病会出现一个小的高峰。肝炎病毒一般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手进入健康人的胃肠道,引起肝病。因此,应尽量避免与肝炎病人接触;与肝炎病人接触后,应该立即认真洗手,进餐时餐具要分开并严格煮沸消毒。胆道及尿路结石的预防:饮食清淡,切勿饮酒、暴饮暴食及进食油腻,避免过劳。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4篇

春季容易流行的疾病主要有八种,需要特别加以防护。

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

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应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甲型肝炎凡出现发热,吃不下饭,感到恶心、呕吐、乏力、面黄、小便像浓茶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检查是不是甲肝。

结核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机体免疫力下降,结核菌可能乘虚而入。

流行性出血热突然畏寒,继之高热、面红、胸肩部红,伴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肤出血点的病人,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痛失抢救良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现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惊厥和皮肤有出血点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风疹此病多发热,体温不太高,1―2天后面部、颈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疹子,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子。确诊的病人应隔离治疗。

春季防病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预防:

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春季;鸡群;防病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1

1 防病基础――饲养管理

在初春季节,表面上暖和,实则温度还很低,昼夜温差变化很大,此时是鸡患病的高发时节,要结合此时间段的特征来调整对鸡的饲养。初春的鸡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较大,在其日常养管理工作上还要注意的就是做好保温和鸡舍的通风工作,特别注意通风的温度要偏缓和,主要是避免平常农户一看气温升高就迅速调整进风量,进而使鸡群产生环境应激,而出现由于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最好是给鸡舍安装温度控制吹风机,不仅可以保证进风的温度,而且可以保证进风的次数和频率。其次还要注意加强对鸡舍的卫生清理消毒工作,主要是因为春季气温开始升高,而鸡舍比较保温,还存有大量的微生物,此时的环境非常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应加强对鸡舍的消毒和清理工作[1]。

2 防病保证――免疫接种

春季是鸡病的多发季节,而鸡群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完善是避免鸡群患病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在思想上要提高重视程度,努力做好鸡饲养的上岗培训工作,提高鸡厂全部人员的防疫意识,与此同时,严格执行好各项有关鸡的隔离和防疫措施。在鸡厂内的不同生物安全区域划分不同大小的防疫区并在不同的防疫区域内采取相应的消毒和隔离的措施。另外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做好防鸟的措施,因为鸟类的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最为主要的途径。最为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鸡群免疫程序,认真落实好每项免疫的接种工作,以保证有最为有效的免疫措施,并及时监测免疫效果和补充抗体,密切关注鸡病的疫情,根据需要及时增加免疫项目,比如疫苗是保证鸡健康的关键。

3 防病保障――预防性投药

随着养殖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饲养大户开始饲养鸡。对于鸡的饲养要重视其饲养方法和防病管理措施,只有科学有效的对鸡进行饲养和采取鸡群防病管理措施,才能保持鸡的健康生长,不会或较少的鸡出现疾病,最终提高养殖鸡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对阐述了在春季如何对鸡群采取有效的防病管理措施,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鸡的患病保证鸡的健康生长,最终提高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从而加速养殖业的快速发展[2]。

春季鸡群防病管理的主要措施要从鸡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等措施来展开,具体的方法如下:在预防鸡发生疾病时的最为有效的防病保障就是做好鸡的预防性投药工作,主要以做好下几个关键期的投药为主。

3.1 疫苗反应期

由于育雏期有各种各样的免疫活苗而且不同的免疫活苗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免疫反应,为了解决此办法可以在每个养殖场建立起鸡的免疫档案,并且最好有相对固定的免疫接种程序,这样可以迅速找出鸡注射疫苗的发生规律,提早做好预防工作。

3.2 天气骤变期

春季是温差和温度变化比较频繁的时间段,特别是空气的冷暖交替会给鸡群造成非常大的应激反应,所以,养殖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预报,提早做好准备 [3]。

3.3 转群应激期

转群工作是鸡在培育后期的必须工作,并且鸡往往只在转群过程中出现应激,所以,对鸡进行的各种免疫预防工作应避开此时间段。虽然春季是疾病的高发的时候,但是,只要加强对鸡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关注各种变化规律,时刻观察疾病的发生特点及时加强免疫接种,并对鸡进行有效的隔离,做好预防性投药等工作,定期对鸡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坚持鸡的自繁自养的原则和方式,那么就一定可以降低鸡患各种传染病的风险。

4 结论

春季鸡群的患病是目前饲养企业最为关注和最为担心的问题,因此做好春季鸡群的防病工作尤为关键和重要。春季鸡群防病管理的主要措施主要从鸡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等环节来展开,要关注鸡饲养期间出现的各种发病前兆和采取鸡疾病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持鸡群稳定和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只有做好以上鸡的防病管理的措施,关注鸡饲养的每一个环节,最终会快速提高鸡饲养的经济效益从而加速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书生,李粉玲,周楠.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与应对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09(10):24-25.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6篇

【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方案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希望更多的学生朋友了解传染病的发生,学会如何应对传染病,对于疾病的症状加深认识,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可以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

四、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六、总结: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所以必须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早发现、早隔离,不要拖延疾病的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广泛传播。

【春季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

1、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的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小学生预防春季传染病主题班会教案

1、全体起立,唱国歌。

2、辅导员宣布主题班队会正式开始。

3、主持人讲话:

同学们,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我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开展本次班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4、观看《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的影片。

5、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手足口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2)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3)麻疹病的预防及防护措施

6、小组讨论:

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讲好卫生,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

7、发出倡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8篇

起居有常以养阳,防风御寒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与四时相应,因此四季养生总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谓“阳”指阳气,相当于人体的动力、活力:“阴”指,相当于体内的营养物质基础。冬属阴,春属阳,冬末春初是由阴转阳的过程,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阳气不足,需加以扶持,以顺应春天万物开始生发的转变。这一时期,虽然气候开始转暖,但乍暖还寒,甚至出现倒春寒,昼夜温差大,起居生活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

在冬春交替之际,感冒患病的人数常常直线上升,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和体质较弱者,稍不注意就惹病上身,打针吃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一是春季气候回暖,病毒、细菌容易滋长传播;二是刚到春季,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脱下棉袄,而体质较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风寒而受凉生病。

感冒多发,如何防止?从外在来说,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可以作为我们预防感冒的穿衣指南;从内在来说,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才是根本。随着天气转暖,我们要逐步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吸收天地之精华来补充阳气。适合当季时令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太极、打球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老年人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若运动量过大,则会使津液消耗过多,损伤阳气。另外出汗过多,毛孔开泄,也易受风寒。锻炼时要注意,肢体不要过于,以防着凉和损伤关节。此外,进入春季自然界万物苏醒,人体机能也开始活跃,这个时期皮肤非常敏感,加上春季多风,花粉、尘埃、动物皮毛容易扩散,是过敏性皮炎的高发季节,容易引起脸上长痘、皮肤瘙痒、轻微脱皮等不适。若能避免较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少吃发物,对预防春季皮炎会有帮助。

养护阳气还可以经常按摩,艾灸督脉和百会穴等,对预防冬春季传染病和强壮身体有益。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为诸阳之会,在中医学当中被认为是总管全身阳脉的经脉,称之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人体全身的阳气都要汇聚到督脉中去。百会穴,正位于人头顶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舒畅情志以养肝,勿躁勿烦

现代社会,中年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大引起的心理疾患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也很常见。人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疾病也与季节和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秋冬季情绪容易低落、抑郁,春夏季容易亢奋、急躁。冬末春初的时候,天气变化大,有的人会睡眠不好、胸闷头晕、精神不济、心情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不但体虚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疾的人也可能复发。春天也是精神病发病和复发加重的红色预警期,如俗话所说的“油菜黄,癫子狂”。

中医学认为,就五脏来说,春季属肝,肝具有主持人体疏通宣泄气机、调节精神情志和主藏血的重要功能。春季易使肝旺而影响情绪,肝气郁结就闷闷不乐,肝火旺盛就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还会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使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中医常说,“怒伤肝,思伤脾,气生百病。”就是这个道理。如,人生气发怒的时候气血上冲,血压升高,有的还会出现脑出血和生命危险。像《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最后因大怒丧命。因此,春季养生要顺应肝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又首当舒畅情志,防止避免情致疾病的发生。中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心态应该是逐渐平和,忌躁勿怒。任何事物就像硬币总有正反面,凡事多往好的一面去想,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可以改变我们的认识。改善不良情绪的最佳方法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戏水、散步练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愉悦,忘却烦恼。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冬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睡前用热水洗脚,也有促眠作用。对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要提前进行季节性防治,避免精神受刺激,使病人能顺利度过精神疾病的多发季节。

养肝护肝还可以常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头昏脑涨时,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心慌失眠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食宜平补以健脾,减酸增甘

我国有冬季进补的保健习惯,往年南方盛行的膏方近年在北方也开始悄然流行。寒冬季节,人们会多吃羊肉、狗肉等温补食物,然而冬末春初以后,无论是饮食还是药膳都宜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健脾,大补的药物和食物可逐渐减少。这时就可选用清淡温和的中药材来疏肝养血、补益中气。例如枸杞子、黄精、沙参、西洋参、麦冬、黄芪、当归等,这类药材有帮助养肝、补足体内阳气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因酸味入肝,摄入过多,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这也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甘味入脾,最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医圣孙思邈所说:“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这里所谓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而春天养肝适合以补血方法,所以像葡萄干、龙眼干、糯米甜糕这类补血、健脾胃的食材,都是适合春天养肝血的佳品。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9篇

各种病原微生物所致呼吸道传染病甚多,其中绝大多数好发于冬末春初。常见如麻疹、风疹、水痘、疱疹性疾病,以及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所致的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还包括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膜炎、白喉、百日咳等。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且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因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一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这是积极主动的防病措施;二是室内保持整洁、通风和有一定湿度,并且注意不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防止细菌与病毒随飞沫引起传播;三是如有传染病流行时,尽量少带孩子出入人多、稠密、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如果孩子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史,可适当用些中药或西药早期预防。

对于预防流脑、百日咳、白喉等,现已有减毒疫菌苗接种预防的措施,可通过计划免痪接种来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和目的。

消化系统疾病

春季亦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好发季节,比如甲型肝炎、溃疡病等。还有些消化系统疾病虽在夏秋季多见,但于春季就已开始散发,如较常见侵犯小儿的轮状病毒性腹泻等。特别是到了春末夏初时节,引起食物中毒的肠道细菌及病毒活跃,饮食不洁便可引起中毒,发生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重在加强卫生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防蝇灭蝇,做好水源、粪便的管理,特别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讲究个人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曾患溃疡的人要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透免刺激性食物及药物,以防止病情复发。

过敏性疾病

每年春天,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皮肤瘙痒症、湿疹,以及过敏性紫癜等都有增多趋势。这一方面与机体生理特点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与春季弥散于空气中的花粉多,而有些花粉可致特异性体质者过敏有关。此外,春季少雨,天气干燥,尘埃中的尘螨活跃。尘螨叮咬人后除致瘙痒外,也易造成少数人对螨蛋白过敏而引起哮喘、湿疹或紫癜。

因此,有哮喘病史者要积极做好防护。花粉过敏者外出游玩时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室内要保持整洁卫生,注意通风良好并有一定湿度;对于保管了一冬的衣物,在穿用之前务必晾晒,这样可以减少螨虫叮咬及螨过敏发生。如果能找出过敏原,可到医院实施脱敏疗法。

维生素缺乏症

春季果品蔬菜品种少,尤其是绿叶蔬菜的不足,易致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及青少年出现维生素B、C、D及K缺乏。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0篇

大多数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咽炎,都与外源性过敏原有关。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工作,主要应在其没有发作的时候进行。在这些疾病的缓解期,患者虽无症状,但呼吸道仍存在炎症和高反应性,某些激发因素可随时诱发疾病的发作。因此,预防这些激发因素和控制气道炎症成为治疗的重要部分。

这些患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最常见的为春、秋季发病或者加重,特别是春季。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季节现象?这与过敏原的季节分布有关。一般来说,春季或秋季特别是春季,空气中漂浮的能通过呼吸吸入的过敏原种类多、密度高,数量也较大。具体的过敏原因是:当地气候和植被的不同而异,另外也与春季的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上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有关。

为了防止季节性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应采取下列措施:

关注天气。对于有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春天应该养成每天收听气象台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如遇到雷雨、降温的天气,最好不外出或外出时戴上口罩,在路上行走时遇到强风袭击,应当背风,避免迎风饱受冷空气的刺激。在南方的春天,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真菌繁殖加快,雷雨时空气中臭氧增多,并伴随降温,这些都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非特异性因素。

清洁环境。居室内要经常除尘,以减少扬尘;要用吸尘器吸床铺灰尘,不可用鸡毛掸拂尘;家具桌面、墙壁、门窗应用湿布擦拭;地板用吸尘器吸,若不能用吸尘器,建议用湿墩布擦地,必要时再用扫帚轻扫。卧室中的灰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人身上脱落的皮屑、微生物、小的昆虫、螨及各类纺织品纤维碎片,这些都是易引起呼吸道过敏的过敏原。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1篇

而一个月、一天的养生,与一年四季的养生是相通的。

结合每个人体质的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调养方法,让每一刻都变得健康快乐。

四季养生的总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养生的总原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具体该怎么来养?春夏怎么养阳,秋冬怎么养阴?

历代的说法都不一样。有人说“春夏养阳”是春夏要失助阳气,“秋冬养阴”是秋冬要扶助阴气;但也有人说“春夏养阳”是指春夏要抑制阳气,“秋冬养阴”指的是秋冬要抑制阴气,因为春夏本来阳就多了,秋冬本来阴就多了,所以要抑制一点。那么哪种说法对?我们应该怎么把握这个养生总原则呢?如果理解错误,那么结果也不一样,那是很危险的。

我认为这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来确定。养阳和养阴实际上就是调阳和调阴,就是调和阴阳,达到中和的状态。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主浊偏阴的,是阴性体质,那么在春天、夏天就要去扶助阳气、生发阳气。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就是偏阳的,是阳性体质,那么在春天、夏天再去升发阳气,就会带来毛病。容易上火,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生疮、牙龈肿痛、口干、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所以对于这类阳气盛阴气虚的人来说,春夏应该抑制阳气。

具体做法要按照日月的升降、早晚的长短来调整自己的起居。在饮食上要吃一些降火的、抑阳的食物,不能吃扶阳、升发阳气的食物,不然就会造成阳亢阴虚的毛病。

中医有一个治疗方法叫“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本来是指治病的,同样也可以用于养生。热性的人、阳性的人多吃点寒凉的东西;寒性的人、阴性的人多吃点温热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阴阳平和。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就是偏阳的,是阳性体质,那么在秋天、冬天就要去扶助阴气。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就是偏阴的,是阴性体质,那么在秋天、冬天再去扶助阴气,就会带来阴盛阳衰的毛病。所以偏阴的人,阴气太盛,到了秋冬时就要抑制阴气的生长。

这种道理我们要灵活运用,要按照人体不同的体质来运用养生的原则。所以区分一个人的体质是偏阴还是偏阳或者是阴阳平和,是非常重要的。

四气,就是四季之气,四时之气,就是阴阳之气,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样一来,养生就变得非常简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四季养生总的原则。要符合天道,顺应天时。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个总结,是养生的根本。

大家要记住,生命的根是什么?是阴阳。生命的根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根。

一年养生的关键时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在一年当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的保养,这四个节气分别在阳历的3月、6月、9月和12月,基本上是22日左右,这四个节气的养生以及这4个月的养生又是一年四季养生的关键的时间。在这四个节气、四个月中,夏至和冬至、6月和12月又更加重要。

为什么?因为春分和秋分,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阴阳之气相等。而夏至和冬至都是阴阳最不对等的时候。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就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时候,阳气最盛就要消减,阴气最弱就要增加,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倍注意保养心阴,克制心阳,不要让心火太旺。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就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阳气最弱就要增加,阴气最盛就要减少,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倍注意保养肾阳,不要让肾阴过寒。

在四季养生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四季是和五脏配合在一起的。四季和四脏配合,春天是肝,夏天是心,秋天是肺,冬天是肾。

在一个月中应该怎么养生

一个月当中应该怎么来养生呢?同样,要随着月亮的变化来养生。古人早就发现一个月有四种月相变化:晦、朔、弦、望。在一个月当中,月初时月亮开始露出月牙,叫“朔”,到期初八左右是上弦月,到十五月亮最圆,接着月亮渐渐缺了,到二十三左右为下弦月,到三十的时候就是“晦”,月亮全亏了。

月亮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女子月经按月而下,其周期跟一个月盈亏的周期几乎一致,都是在二十八九天。美国有专家研究发现,月经的周期与月亮周期有关联。但是,女子的月经也因人而异,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生物节律不同。

还有人发现月满的时候,犯罪率很高,人处于最亢奋状态。《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月升无泄,月满无补。”月亮刚刚开始升起的时候不能泄,你要顺着它;在月满的时候,你就不能再补。比如治病,如果月满的时候做外科手术,失血量是最多的。

养生也是此理。月开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但到月满的时候,就不能增加了,否则就太过了,月满以后渐渐缺了,这时要适当减少运动量。

在一天中应该怎么养生

每一天的养生和每一个月的养生、一年四季的养生是同样的原理,每一天的养生也有4个最关键的时段,在一天的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最重要的是子、午、卯、酉四个时辰。

子时是晚上11~l点,这个时辰好比是冬天,这个时段是阴气与阳气交汇的时候,是阴气到了极点而阳气开始出现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练功的最佳时期。当然,如果不练功的人,子时一定要熟睡了,要收藏,一般人亥时就是晚上9~11点就应该睡觉,这个时候应该是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了。练功是一种积极的修行,也可以看成是积极的休息,子时练功,人的阳气会随之往上长。

午时是中午的11~1点,这个时候也需要练功的,这个时段也是阴气与阳气交汇的时候,是阳气到了极点而阴气开始出现的时候,练功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如果不练功的人,要睡午觉,长短也是一样的道理,睡觉的时间要短一点。

与子时的睡觉方法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子午觉”。子时的睡眠要深度睡眠,而午时的睡眠时间要短一点。

卯时和酉时,就好比是春天和秋天。卯时是上午的5~7点,酉时是下午的5~7点。这两个时辰的养生与春秋养生是一致的。这两个时间一般的人都可以锻炼、练功。

一年四季的养生,一月四种月相的养生,一天四个主要时辰的养生,都有相通之处。总的原则就是顺应天时,天人合一,与天时阴阳变化节律同步。宋代那首非常有名的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提到四季的气候、时令特征,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关键的就是要无闲事、无是非,也就是要调神,这就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的关键之处。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气象因素息息相关。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是相通的。

气象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对一般的气象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一般的气象条件对人体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气候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或者是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者是使原有的疾病加重。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的变化往往对人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的医学气象研究成果表明:大约有40%的死亡病例是在气象条件不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天气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温度变化。统计资料表明,当日最低气温从零摄氏度以上降至零度以下,或当日降温幅度大于8摄氏度时,感冒病人就会显著增加。另外,气象条件致病常常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季节性。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结核、流感常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并呈流行趋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容易在秋冬寒冷的季节诱发或者加重。

各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则容易在春秋冬季比较寒冷的时间发作或者加重。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在秋末冬初、冬末春初高发,因为此时气候寒冷或急剧降温,人体周围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或者容易形成栓子,从而导致以上疾病发作增加。

过高过低的温度和气压刺激,可以诱发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寒冷或者强风刺激可以出现面神经麻痹。冬季寒冷季节容易发生冻疮。溃疡病多发生在湿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在春季暖空气活跃时发作。急性荨麻疹在春季花粉飞扬时易发。日晒性皮炎、中暑多在炎热的夏季发生。

还有很多疾病的发生或者加重都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气象工作者的重视。

气象对防病治病的指导作用

气象条件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疾病。

首先要加强普及医学气象学知识,定时收听气象预报,根据气象预报的提示,合理的安排衣食住行,减少气象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预先避免对人体有害的气象条件。

如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在寒冷季节或温度急剧下降时,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采取御寒保暖措施,尽量减少外出。遇到大风大雾天气,要注意戴口罩、帽子、系围巾,避免迎风而行。暑天应减少高温作业或者是避免日光暴晒。春季呼吸道流行病高发时,应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加强房间的通风。过敏体质患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患者在春天花粉较多的时候减少野外活动时间,尤其应当避免有风的天气外出,减少过敏原的刺激。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安排合理的饮食,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如夏天炎热季节宜饮食清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冬季宜进食羊肉、牛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提高防寒抗病能力;秋季湿度较低,空气干燥,宜进食梨、百合等滋阴的食物,防止“上火”的发生。

对于疾病的治疗,气象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体现在祖国医学方面。医学工作者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针对病人予以辨证施治。如对于因受寒冷刺激而发病或加重的关节疼痛患者,主要运用温经散寒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春季多风病,盛夏多暑病,雨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这一规律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辨证用药。中医学中“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的理论也体现了医学与气象的重要关系,认为在夏季炎热季节,要避免使用过于温热的药物,冬季寒冷季节,要避免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2篇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平安度过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呢?为避免损伤春之生机而变生他疾,糖尿病患者应以调和为主,除了按时就诊遵医嘱进行有效糖尿病防治外,在日常生活中应顺应时节注重春季养生,调整身心,积极预防各种“春病”的发生。

春捂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早春变幻莫测的气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考验。

糖尿病患者受早春乍暖还寒的气候影响,如果再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还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继而使血糖忽高忽低,病情加重,诱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另外,由于寒冷的天气还没有真正过去,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的病变,有时并不能精确地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因此,糖尿病患者避免“寒春伤人”,应严格遵循“春捂”原则,不要急着脱掉棉衣,尤其要注意手脚的保暖,以防手脚冻伤。当天气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以利于身体适应气候变化。然而过犹而不及,过度“春捂”可能会引起上火等症状。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春捂”更有利于保健防病呢?

1 不要过早减衣

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忽高忽低,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糖尿病患者等更应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2 遵循“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糖尿病患者长期受高血糖困扰,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初春时节,患者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春寒

俗话说的好“春天冻人不冻水”、“春冷透骨寒”、“春寒冻死牛”,糖尿病患者要当心“春寒伤人”。

春季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然而人们发现早春寒意仍然很浓,感受不到春的温暖。这是因为春天是冷暖气团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人也就觉得更加寒冷。因而,糖尿病患者在早春季节除了防止风邪伤身,还需要防寒。

糖尿病患者怎样防止“春寒伤人”呢?对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室温最好保持在15℃以上,睡眠时盖的稍厚一点,以不出汗为原则;衣服不要脱得太快;可以适量喝些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以对抗纤维蛋白元、防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同时还可以适量吃些黑木耳、香菇等食物。黑木耳中含有一些妨碍血液凝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液迅速凝固。香菇等含有香菇嘌呤碱,可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吸收。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可适量多吃些含有降糖功效的蔬菜,如能降低空腹血糖的紫菜、可煎汤或做凉菜的苦瓜、对糖尿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山药等。

春困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倦、乏力、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是因为冬天为了防止散失大量的热能,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整个皮肤的血管处于收敛状态,而到春天,由于天气变暖,大地复苏,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流量是相当稳定的,供应皮肤的血流增加,相对来说供应给脑的血液就会减少;此外,春天日长夜短,人们的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所以人们常感到困倦,爱睡觉。

虽然春困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季节性变化时出现的生理现象,但仍需“解春困”。糖尿病患者如何“解春困”呢?第一,早睡早起精神好。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睡眠,晚上不要太迟入睡,早晨不要贪睡不起,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也有利于摆脱白天乏力、提不起精神的状态。另外,患者晨起可以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第二,运动不可缺。因为运动不仅能大大加快大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天的困倦,还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持理想体重,更加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喜欢室内运动的糖尿病患者也别忽视户外活动。如今气候逐渐转暖,患者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多到大自然中活动,如放风筝,爬山,郊游等,以助于改善肌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增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同时还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外出时应结伴而行,尽量不要单独外出,同时要注意中途休息,当出现身体不适时,要立即停止一切运动。除此之外,患者还可常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听舒缓的音乐等等,皆有益于缓解春困,调节情志。

养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晌而提出的四季养生原则。

如今春季又到了,万物复苏,气候逐渐转暖,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专家指出,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良情绪不仅会导致肝气郁滞,还会引起血糖波动,诱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及身体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限制每日总摄入量。下面为糖尿病患者介绍几种养阳护肝的方法。

1 宜甘减酸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适量多食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禽蛋、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不过需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一定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2 顺应气候

“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厚重的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相对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影响血糖的控制。专家提

醒,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脑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3 贵在运动

春天,万木吐翠,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动”为养阳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运动不仅能使心胸畅达、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4 按摩养肝

肝脏是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有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功能。中医认为,通过按摩大敦穴、太冲穴等穴位可起到养肝保健的功效。

大敦穴。大敦穴位于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同时,大敦穴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更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是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太冲尤如保肝护肝的“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的身体,更是有求必应。按摩太冲穴有以下功效:发烧上火,太冲能去热;身体虚寒,太冲可增温;月经不调,太冲善调理;阳痿遗精,太冲能改善。总之,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患者,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患者可常揉太冲穴,以舒肝解郁。

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应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状,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5 调节情志

大量的事实证明,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就会少得病或不得病;经常生气或心情不好的人,机体免疫功能会明显下降,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对于糖尿病则更是如此。糖尿病患者如何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呢?首先,患者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更理性地面对自己和糖尿病,不要把糖尿病当成负担;其次,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情绪的变化,当自己无法调节情绪时,应及时向家人和医生沟通、求助,不可长期压抑,以避免诱发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第三,患者不要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敞开心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交流抗糖经验,这样不仅有助于病情控制,还可结交一些好朋友:最后,患者还可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使生活多姿多彩。

防病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变化频繁,温差较大,是常见病的高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较弱,在这种忽冷忽热的气候条件下更易得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患者,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因此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患关节疼痛的患者,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以下几种“春病”。

1 防感冒

春天,天气渐暖,阳气升发,百草回生,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和易于传播的季节。如果糖尿病患者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新陈代谢加快,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剧增,患者的胰岛素更显匮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促使病情恶化或复发。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做好防范,患上感冒,感冒后血糖变化很大,原来已控制较好的血糖水平会突然上升,不适症状随之而来。另外,糖尿病患者机体抗病能力较差,感冒后机体无力祛邪,感冒要比正常人更难治愈,往往一拖就是几周,甚至一两个月。血糖控制不理想,久而久之某些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接踵而来,如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等等,造成难以逆转的后果。

因此,糖尿病患者对于感冒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加预防。日常生活中还要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在感冒流行期间,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上口罩,并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同时,可以通过冬令进补、穴位按摩等方法,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2 防肝病

糖尿病患者春季要防肝病。病毒性肝炎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早春发病率最高。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的病毒性肝炎分为五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其中甲型、戊型肝炎是经肠道传染、肝炎病毒随病人或健康带毒者的粪便排出,当人们饮用或食用肝炎病毒污染的饮水或食物时,即可导致人体发病。

防止上述肝病发生的方法是注意环境、饮食、个人卫生。如注意食品贮存、避免苍蝇、蟑螂等污染食品;吃东西前及大小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不喝生水、饮用水一定要煮沸;保护环境卫生,切断血液传染途径。

3 防脑中风

冬春换季,气温骤升骤降,在这个天气多变的季节里,对年龄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讲,如果防护不当,极易导致脑中风。这是因为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由于春寒、温度低,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另外研究表明,气温的骤然变化还容易引起血压的变化,当气温忽然变得较低的时候血压会比以往升高,而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的重要元凶,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与脑卒中发生成正比,且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可见,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积极降血糖的同时,还要积极降压,以降低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要密切注意气温的变化,密切注意由此对血压带来的影响,要认真观察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对血压监测和用药剂量进行及时调整。

4 防风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亦为百病之始。因此,春天防病,千万别忘了防风。我们知道,风为春季的主气,表示一种气候变化,带来自然界万物生发的消息,然而您知道吗?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人,可成为致病邪气,使人患病。在生机盎然的春季,人体皮肤及毛孔开泄,腠理变得疏松,而风既可加快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热量过多散失,让人在春天仍觉寒冷,又能降低空气湿度,带走人体体表的水分,使人不时有干燥之感等等,都将造成人体防御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退,致使诸多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最终使风邪“钻了空子”,使人们患上疾病,糖尿病患者更莫掉以轻心。

另外,中医认为“风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表明风邪不仅最易侵犯呼吸道,引起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而且还可诱发

冠心病、风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病变。多风的春季,大气流动加快,给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流行、传播创造了可乘之机,而且空气中如花粉、灰尘、羽毛、皮屑、尘螨等浮游物也随之增加,到处飘浮,一些过敏体质的患者与之接触,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同时,风为六淫之首,风邪袭人之后,还可作为先导,与其他邪气兼杂,引发风寒、风温、风湿等疾病。

那么,糖尿病患者春季如何防风呢?首先,患者不可减衣过速,见热就脱,甚至薄衣短裙,应随气候的变化而增减衣物,特别应多备几件背心之类的夹衣,遵循“春捂”民俗适当捂一捂,捂过“倒春寒”。其次,出汗后应立即拭去。这是因为风邪侵袭,多会伤及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因此,一旦头身出汗,患者应及时擦去汗水,切记不要马上脱衣或敞怀享受凉凉的春风。第三,室内白天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畅通,夜间要关好门窗,以防止虚邪贼风入侵。第四,无论在室外作业、春游、锻炼,还是在室内办公、做事、闲居的糖尿病患者,均要避开风口,不可迎风而坐。最后,春季是多风季节,风盛之时,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出门,以降低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机率;如果确需出门,做好各种防风措施。

5 防皮肤病

春天,皮肤的新陈代谢变得十分活跃,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也曰渐增多。此时,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和细菌随着阵阵春风到处飘扬。这些都会给皮肤带来不利影响,易引起过敏性皮炎和斑疹。尤其是男性青年糖尿病患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更易促使痤疮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主要预防以下几种皮肤病。

(1)病毒性皮肤病,如水痘、风疹等。由于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成人较儿童明显。这类患者在发烧期内应做到“三项注意”,即:注意清淡饮食,注意休息,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可涂止痒水止皮肤瘙痒;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们吸入病毒后,经过2至3周的潜伏期便出现症状,先是全身不适,继而出现发热,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并有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短期内扩展到全身,奇痒难忍。对于孕妇来说,风疹病毒的侵入则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胎儿死亡。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

(2)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体癣和股癣。一般来说,真菌所引起的癣病多发生于夏季,因为,真菌喜温暖潮湿,过于干燥则不利于它的生长。但是,如果人体有适宜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也可四季发病。比如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癣病,这是由于皮肤组织含糖量增高了,提供了真菌生长的营养。另外,长期使用激素,长期多次接受×线照射的患者,由于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癣病。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这种病在儿童中间广泛出现,多数和蚊虫叮咬有关系。因此,春天患者应该注意防止蚊虫叮咬,最大限度避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4)颜面再发性皮炎。俗称春季皮炎,多见于18~40岁的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燥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经一周而减退。还有些女性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

为了防止或减少春天皮肤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皮肤保养。

首先,要注意皮肤的清洁。每天至少要洗脸三次,选用刺激性较小及香料含量少的香皂,用温水彻底清洗。洗脸后可使用有杀菌作用的酸性而不油腻的护肤品、,此外,定期洗澡。洗澡对皮肤的保养也十分有效,入浴时,要好好清洗膝盖与肘部等关节部位皮肤,浴后按摩脸及四肢,可令皮肤饱满,关节灵活。在温热洗澡水中加上少许醋,洗浴后会感到格外地舒适。需注意的是,搓澡时不要用力过度,以避免损伤皮肤诱发皮肤感染。

其次,注意饮食调节。有许多食物具有较好的润肤保湿功效。例如豌豆,除了食用能补充人体的营养以外,还可锻炼面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使面色红润、光滑。

最后,糖尿病患者要多饮水。春季气候干燥,患者要特别注意多饮水,尤其是在临睡前。千万别小看了这杯水,不仅可以补充体内必需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使皮肤得到滋润。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十白上厕所而不喝水。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3篇

风和日丽防春困“春困”不是病,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出现的生理现象。冬季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有所减少,大脑与内脏的血流量相对增加。而进入春天之后,随着气温升高,特别是风和日丽的天气,皮肤毛孔舒张,血液供应明显增多,而供应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就会出现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和昏昏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对付“春困”的方法很多,如早睡早起、注意锻炼、外出踏青和旅游,以及采取用冷水洗手洗脸、开窗通风换气、观看室外绿色植物、闻花香、听音乐等“刺激”五官、皮肤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疾病流行防传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最适合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冷暖交替容易骤变的气候,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病毒、细菌等最容易乘虚而入,导致流感、流脑、猩红热、水痘、麻疹、腮腺炎、风疹等疾病传播流行。所以,在春天一定要加强锻炼,重视调整饮食以增强体质。在流感等病流行期间,要少到公共场所。特别是年老体弱、孕妇与婴幼儿,最好避免和减少与病人接触,更不要去探视患病的亲友,以防被传染。

百花开放防过敏春季多风,春旱少雨之时,往往会尘土飞扬,而尘土中常含有螨虫等过敏源。特别是春暖百花开放之时,空气中的花粉含量大增。一些过敏性体质之人,吸入了某种花粉之后,往往会诱发变态反应,导致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与过敏性哮喘等病发作。所以,对严重过敏体质之人,风大的天气里,最好减少外出,更不要去观花赏花,以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脸、洗手、洗鼻子,同时还应把住房挂上湿布门帘等防御装置,把居室变为无尘室,以减少花粉对身体的刺激。

天暖要防旧伤痛曾经做过手术或曾发生骨折,或曾有其它陈旧性外伤的人,每到春季天气转暖之时,刀口处和旧伤部位往往会发生疼痛或瘙痒感。这是因为春季气候多变,冷热变化无常,血液循环随之发生变化,使得旧伤和疤痕组织随气候变化而收缩和松弛,这样就对神经纤维产生了牵拉或挤压刺激,因而出现疼痛等感觉。避免与减少旧伤痛发作的最佳方法,就是要重视保温防寒,并要注意经常按摩患部,以加强伤痛局部的血液循环,尽量使疤痕变软。

阳气升发防上火春归大地,阳气上升,生机勃发。春应于肝,在志为怒,宜疏泄条达。若春天过食辛热(如参、茸、附子、羊肉等),致真阴内耗;或恣食肥甘油腻,痰热内蕴;或情志失调,抑郁恼怒,均容易导致阳热上亢或火邪上升,引起高血压、偏头痛、鼻出血等发生或加重。所以,春季养生保健一定要重视调达情志,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特别要注意戒怒;在饮食上则要清淡可口,省酸增甘,要及时补充饮水,适当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上火。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4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是说春天是草木发芽和地表之气向上蒸发的季节之意。在冬季被冰封的大地、河川解冻、复苏,草木发芽、生绿,天地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是说在春季应早睡早起,在平坦安全的路上多行走,行走时,要将头发披散下来(古人无论男女,皆蓄长发并在头上束起),以放松自己,舒缓形体,这样做是为了使人体内的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同步生发(古人认为“肾藏志”,“以使志生”就是使肾的阳气生成勃发)。

《黄帝内经》关于春季养生的这段论述,其实指出了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养生要顺应时节,与季节的自然气机相适应,这样才能身心共调,使自己的生机升发,达到养生的目的。

“尝闻避风如壁箭,春风多疠须防患。况因阳发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

这首《春月歌》为南宋著名理学家真德秀所作。大意是,曾听说躲避贼风如同依靠墙壁阻挡弓箭,春季多疫气,传染病易暴发流行,须防患于未然。况且春季人体阳气宣发毛孔张开,风邪一旦乘虚而入,往往造成瘫痪。

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常见;猪病;防治措施

大多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都会对畜禽疾病作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但因养殖条件有限和技术过于薄弱等因素,养殖户对畜禽的各个疾病往往难以做到完全根除,并且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也缺乏明确的预防意识,对疾病的控制力度较低,防治方式过于简单,这使得猪病在春季时期常常同时爆发,使得养殖户难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挽救,这对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必然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养殖户需清晰意识到春季猪病防治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对各个较为常见的猪病做好针对性预防,日常严格按照饲养要求完成各个饲养环节,使病猪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一、春季常见的猪病的防治措施

1.仔猪副伤寒防治。从近几年畜禽养殖较常面临的各个问题来看,仔猪副伤寒是春季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高发于刚出生3-4月的仔猪当中,对于小于2个月的猪群普遍较少出现。该猪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早期便秘,在后期时逐渐出现下痢,远端皮肤处如耳朵、腹部、嘴周、尾端等部位皮肤相较于其它部位更红,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呈现青紫色,此时仔猪体温会比正常水平高出许多。部分仔猪为慢性便秘,因此会出现下痢和便秘症状的交叉呈现,排泄物颜色多为淡黄,皮肤表层会出现湿疹。对此,对仔猪副伤寒的预防,需在仔猪断奶后,立即对各个仔猪进行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接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这是降低病猪发生率的重要举措。而对已经出现仔猪副伤寒的养殖区,需对日龄在10-30天的仔猪进行首次副伤寒接种免疫,对其间隔8天后再进行免疫。免疫药物可选择庆大霉素、氯霉素等药物,但需谨记,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无法治疗该疾病,因此在选择免疫药物时需对猪群的患病类型做到明确了解,对不同药物的治疗功效也做到熟知。

2.猪瘟的防治。猪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猪病,该疾病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传播速度也极快,可发生于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品种类型的猪群。其中,日龄小于1个月的仔猪其感染率普遍较低,而>1个月的猪群普遍发病率较高。当猪群受到传染时,猪瘟将会以爆发的形式出现,最先感染的猪群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死亡风险极高。猪瘟的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四肢不受控制抽搐、痉挛等,猪瘟的高发时期为春季前期及春季末尾期,此时的防控重点在于对猪瘟高发地区和常发地区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在母猪配种前及配种后均进行免疫。对日龄

3.猪流感的防治。猪流感属于一项呼吸道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正黏病毒科病毒所引起,猪群在病发时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从以往猪病的感染过程来看,大多数猪流感的传染源都来自于已带病毒的猪群,猪群的感染方式主要为呼吸道,且传染群体不分品种,高发时期在冬季与春季时期。猪流感爆发形式十分突然,可在爆发后的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整个猪圈,传染率极高,在病发早期普遍会存3~7天的潜伏阶段,若在猪群病发时期未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猪群则会逐渐出现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导致猪流感病症进一步恶化严重,提升了死亡几率。该疾病目前还未有专门治疗的疫苗,但采用一定药物进行预防能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如佐剂灭活苗,可在冬季和春季时期前对猪群进行2次接种,即可达到较长的免疫时间。在预防工作上,饲养员还需对猪舍做好日常清洁及消毒,在冬季时期,饲养员要对猪舍环境做好保温,降低猪群流感的发生率,周围温度保持稳定,避免忽冷忽热。在春季时期,饲养员需加强室内通风,同时还要做好防潮工作,减少细菌的滋生。

同时,需重视的是,在春季时期饲养员需禁止引进新猪加入猪群,若需引进则需将其进行隔离饲养7天后确认属于无病猪再将其放入猪群中,在猪流感高发时期每日可将阿毒放入猪饲料中进行混合。若在饲养过程中发现存在猪流感的病猪,饲养员需立即将青绿饲料进行喂养,对对可能存在猪流感的病猪进行立即隔离,并将排泄物进行清理,采用烧碱液做好消毒。在疾病得到缓解后,饲养员可对每头猪进行肌肉注射4ml的安乃近,也可增加抗菌类药物,避免后期出现其它并发症。对病情严重的猪群,饲养员可对其进行肌注青霉素、病毒灵等药物,1天2次,还可对病猪肌注病寄灵药物,1天1次。

4.猪肺疫的防治。猪肺疫疾病的首要防治关键在于提升猪群对病毒的抵御能力。首先,饲养员需从猪舍环境进行改善,环境潮湿及通风差均会诱发细菌的滋生,同时也会加快病毒的传播,因此,饲养员需对猪舍做好消毒工作,对猪群定期进行接种防御,并着重在春季和秋季对猪群进行二联苗注射,对已经断奶的仔猪进行在猪肺疫弱毒苗接种。若猪群已爆发了猪肺疫,饲养员需立即将猪舍进行隔离,对其展开消毒工作,并对未感染的猪进行血清预防,将其与病猪进行立即隔离,对其采用100-240万/头剂量的青霉素进行肌注,再对其采用10%的磺胺嘧啶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没头20ml,连续注射3天。还可对患者进行庆大霉素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为2mg/kg。

二、结语

综上所述,众所周知,春季时期是各个流感及病毒的高发时期,在此阶段中,饲养员需根据以往饲养经验对猪群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对春季猪群易感染疾病如副伤寒、猪瘟、猪肺疫以及猪流感等高传染疾病做好防控,每日对猪群的饲养情况做到密切关注,对猪群的各个生存状态进行观察,定期做好猪舍清洁与消毒,对疑似的病猪做到及时隔离饲养与治疗,确保其余健康猪群的病毒感染率降低,这是春季防治猪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丁雪珍.对猪春季常见病综合防控措施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6(1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