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

茶艺的共同特点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华传统茶艺; 民俗茶艺; 文化融合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国是茶艺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具有自己的茶艺。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技艺以及品茗环境、仪容仪态、奉茶礼节、品饮情趣等。中华茶艺不局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已经远播海外,有在日本的中华茶艺,有在韩国的中华茶艺,有在美国的中华茶艺等;在中国的茶艺也不都是中华茶艺,还可以有日本茶艺、韩国茶艺、英国茶艺等,不能将在中国的外国茶艺视为中华茶艺。而我所说的中华的传统茶艺则是具有纯粹的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何谓中华传统茶艺呢?

一、对中华传统茶艺的理解

陆羽的忘年交、诗僧、茶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茶道,是“饮茶修道”与“饮茶之道”的统一,使修行落实于饮茶艺术之中,艺不离道,道不离艺,由艺进道。皎然的“茶道”兼有“饮茶之道”即“饮茶之艺”之意。

茶艺之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茶艺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

中华茶艺是综合性的艺术,它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茶艺的分类

在当代的六类茶艺中,工夫茶艺又可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武夷工夫茶艺是指源于武夷山的青茶小壶单杯泡法茶艺,武夷变式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单杯泡法茶艺,台湾工夫茶艺是指小壶双杯泡法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是指用盖杯代替茶壶的双杯泡法茶艺;壶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壶泡茶艺、红茶壶泡茶艺等;盖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盖杯泡茶艺、红茶盖杯泡茶艺、花茶盖杯泡茶艺等;玻璃杯泡茶艺又可分为绿茶玻璃杯泡茶艺、黄茶玻璃杯泡茶艺等;工夫法茶艺又可分为绿茶工夫法茶艺、红茶工夫法茶艺、花茶工夫法茶艺等;民俗茶艺则有四川的盖碗茶、江浙的薰豆茶、江西修水的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

三、民俗茶艺与中华茶艺的契合点

所谓民俗茶艺,是指一些地区性的用茶风俗,诸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茶风俗、饮茶习俗等,讲茶俗一般指的是饮茶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同一民族却因居住在不同的的省份或地区而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四川的”盖碗茶”,江西修水的”茶”、婺源的”农家茶”,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流域的”薰豆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拉祜族的”烤茶”等。茶俗是中华茶文化的构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由于各民族在现今的文化上都有一定的渗透和融合,所以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尤其是茶艺表演风格都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茶艺着重在茶的品饮艺术,追求品饮情趣。民俗茶艺侧重在喝茶和食茶,目的是解决生理需要、物质需要。有些茶俗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茶艺,但绝大多数的民俗茶艺只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种。虽然也可以表演,但不能算是茶艺。

但是经过民族茶艺师的精心提炼,很多传统的茶艺文化都融入到了民俗茶艺中,使得很多的民俗茶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茶艺,例如“昆明的九道茶”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可以看到这里既有民俗又有传统茶艺的影子。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可以说是侗族和瑶族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光从原始和纯粹的制茶方式来看,是单调且特色不鲜明的,但是在行茶的程序中融入了传统茶艺的意境和手法之后,无论从音乐、服饰和器具上来说,融入了传统茶艺的打油茶,在民俗茶艺表演中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和艺术性。

中华传统茶艺和民俗茶艺,我认为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一是文化背景的不同,二是音乐服饰的不同,三是茶具及茶台的布置不同,四是泡茶的手法和步骤有些区别;而它们可以融合之处就在于品饮的艺术,“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所以中华传统茶艺能很好的融入到民俗茶艺当中去,把民族的茶艺真正的提升到一个雅俗共赏的层次。相信我们能很好的找到中华传统茶艺与民俗茶艺的契合点,把我国的民俗茶艺推向国际化的舞台。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2篇

1.1信息传达方面存在共性点

音乐无国界,可以被任何一个人接受。这是因为音乐的载体是声音,好听的声音,遍布世界每个角落。音乐声没有一丝强制印迹。同时,从事二度创作的音乐人,可按照自己的思维自由发挥,可按照自我经历对某部作用予以理解与体会,以此诠释并演绎。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音乐极为类似,它以茶香作为载体,同样无需其他修饰语言作注释。通过茶香即能令人倾心品味和体会,从茶香中感悟到高深的精神境界,不受时空、地域或信息所束缚。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音乐在信息传达方面存在共性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在理解方式方面可以共融,关联性极强。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充分结合,相互借鉴好的一面,让音乐学习直接跨越由理论到实践的“二级跳”。另外,在理解现实与形象方面,中国传统茶文化在音乐中的体现将使其更为简单,可以通过茶文化教育实现培养学生更具新颖、更富创造力的想象思维。

1.2韵律方面存在共性点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音乐与中国茶艺表演的基本特征具有共同点。可想而知,音乐具有流动性,看不到,摸不清,依时间流动逐步完成。然而,音乐的流动性并非以一种简单音频无休止的反复循环。音符是音乐的构成要素,也是通过音乐作品表达情感的基础单位。音乐的流动过程可以满足听者的心理需求,潜移默化中暗合听者对客观事物的精神感受,因而我们可以体会到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不会存在太多的无序痕迹。相反,音乐随时间流动,与听者自然而然地形成心灵共振,便是艺术表演潜在的具有起承转合作用的真正原理。音乐具有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内容应该有主、副题之分,音乐流动则是主、副题陈述、连接、展开或再现等过程的结合。这些原则和特征在中国茶艺表演中也能充分体现,且必然贯穿作品始终。茶艺表演也随时间流动,并以超现实的姿态示人,思维翱翔浮离于天地之间,切身感悟茶艺表演内含的精神韵味和体验不同凡响的意境。通过茶艺表演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传达精神含义,塑造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笔者认为,音乐与中国传统茶文化在韵律方面也存在共性点,尤其对两种文化形式音乐方面的内在韵律,我们也可将茶艺表演定义为时间流动艺术,有助于我们更为直接地理解与体会表演艺术性。同时,还能为我们传达很多极具内涵意义的信息,进而更易于利用有形的茶艺表演叩开无形的精神大门。

1.3意蕴方面存在共性点

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集成成果,也是创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然而,绝大多人根本不能单纯从这个载体上去理解与感受创作者所寄托的情感或思想主题。这一点,在中国茶艺表演中也能得到应证,我们不能单从表演过程来理解与感受茶艺师的情感和思想,这就造成了不同的人从茶艺表演中得到的感受与理解不同,理解的主观性和多义性便是如此道理。这也是文化艺术特有的魅力,它可以赋予人更多的思维发散空间。通常,茶艺表演的创作分为三步,即程序原创作、表演二度创作和品茶三度创作,与欣赏音乐的程序如出一辙。但是,茶艺表演会因为道具、茶艺程序和品茶程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引起的心情变化、茶室环境、个人领悟和外部刺激也会使人在品茶和欣赏两个方面受到颇多影响,存在理解的多义性和主观性就在所难免了。音乐与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意蕴方面存在共性点,至少从欣赏角度看精神意境追求较为一致。因此,茶艺表演过程虽然形式多样多变,极富神奇。但音乐流动带动茶艺师行为动作,可与欣赏着形成思想的共鸣,每一位切身感受的人都相当于接受一次彻头彻尾的灵魂洗礼。如何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与体会茶艺表演的精神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生想象思维,为茶艺表演注入更多鲜明的创作活力,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共性涉及很多方面,由茶文化教学引导音乐学习可以为学生解开茶艺文化的神秘面纱,自身欣赏品味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还能从中真正领会茶艺文化的精神内涵。音乐可以赋予中国茶艺表演民族灵魂,茶艺表演又可以为音乐树立良好的艺术形象。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将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手段。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体现的分析

2.1欣赏音乐

音乐教育过程长而艰辛,最为核心的内容便是对音乐的欣赏和品味,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程序原创作、表演二度创作和品茶三度创作。欣赏音乐的人是程序原创作、表演二度创作和品茶三度创作的主体对象,他们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感知音乐、认知音乐和领悟音乐,直至达到对音乐欣赏“质”的升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之中不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至今日,不同流派的代表风格迥然不同,包括外国音乐的古典派、浪漫派和印象派与中国的民歌、民乐和戏曲杂艺等。本文研究中国音乐作为作为欣赏对象予以介绍,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体会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重特色,如此可以为学生情感投入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形成精神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进程由浅及深、由表及里依次展开,也就是说茶艺表演从追求纯物质境界转换到可以领悟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境界。欣赏音乐之前,可以介入一些较为理性的东西,方便保证音乐学习的效果,并能充分发挥欣赏者的想象能力,切身进入音乐殿堂,体会与感悟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可以培样欣赏者学会基本方法与基本内容,提升音乐审美水平,且在心中形成一把对音乐作品评价好坏的衡量标尺。另外,不管是学生还是欣赏者都能从音乐中获取更多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思想理念、情感经历等内容,从不同层次体悟自然、体悟中国传统茶文化,领会音乐与生命共振的意蕴,最终进入最高精神境地。

2.2学唱民歌

学唱中国民歌是我国音乐教学最为常见且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理解音乐好比理解其他事物,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理解方向不同,可谓无休无止、多种多样,我们将其归纳为螺旋攀升状态下的追求过程。同时,欣赏音乐其实是一种有量引起质变的时间积累过程,学唱民歌应该作为一种量引质变的捷径之途。中国民歌与传统茶文化相似,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中国民歌贴近于生活,是生活形态的具体描述,非常容易受到大众的接纳和认知。民歌创作者的喜怒言笑、情感变化无需注释、无需翻译,通过欣赏民歌即可领会。学唱民歌为欣赏者展示的是一种色彩斑斓的精神意境,很多涉及茶元素,也为我们与传统茶文化之间拉进了距离,通过民歌也可领悟茶文化的精神真谛。利用民歌可以表达创作者和歌唱者的情感变化,欣赏音乐则有助于与欣赏者之间形成思想碰撞,激发欣赏者澎湃的内心世界。

2.3实践教学

音乐教学以“用”为核心,即实践教学。在听与唱两个阶段中,音乐为欣赏者带来了精神层面不同寻常的刺激感,欣赏者与音乐形成情感共鸣,引起欣赏者的心情变化,或愉悦、或悲伤。然而,学习音乐的初衷不在于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欣赏者可以从实践教学中学到东西、体会到东西,力争能够实现螺旋攀升状态下再次追求的目的,使欣赏者摆脱原来束缚,在个人思维空间里达到人与音乐共体的境界,充分理解并重新诠释音乐,让自己的音乐表演为更多欣赏者带来感动或教诲。音乐的实践教学实为全方位的二次学习,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和重新定义,是使谱面上的音乐变成为有灵魂的鲜活音乐的二度创作,是一个需要欣赏者个人全心投入才能实现精神升华的阶段。音乐实践教学也是欣赏者结合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可以更为形象、更为直接地了解与认知音乐,正确诠释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精神韵味,也为茶文化的建构,在深度、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新的贡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需要了解与认知中国茶的历史文化,音乐在茶艺表演中具有不可获取的关键作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体现让欣赏者能够从感知角度体会到多种不同的意蕴,如眼可观色、耳可听声、鼻可嗅味、口可品茶、心可得其韵味。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音乐的共性点有三个方面,即信息传达、韵律和意蕴,并重点分析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体现的。笔者希望应用有效策略,让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完美体现,让音乐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吴萌 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佳明.饮茶听乐,相得益彰———论音乐与茶文化之关系[J].福建茶叶,2016(2):228-229.

[2]林东波.刍议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和创作[J].福建茶叶,2016(1):94-95.

[3]王伟宏.茶道与音乐[J].数字家庭,2011(4):110-113.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文化;二胡音乐;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064-01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音乐是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胡又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二胡乐器的独特演奏特点,使其最能体现演奏者的文化底蕴,并且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一方面其与茶文化有共通之处,因此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相互融合在一起,深受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特色。

一、茶文化在中民间音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茶文化在娱乐中的作用。民间音乐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民乐艺术同茶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后,迸发出独特的艺术气息与作用,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寓教于乐”作用,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中体会快乐,这也是二者可以得到广泛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例如,人们在品茶时需要有一个良好而愉快的心情,此时如果再配以二胡弹奏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缓的环境,有助于人们品茶静思,还可以使人们思想得以升华。人们在这种舒服愉快的环境中,伴随着二胡音乐的优美旋律,又可以更好地品味茶文化,体现茶的静思作用。同时,品茶者心情愉悦的时候,又会依据自己的心情变化,去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乐曲。如此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即能体现民间音乐艺术的优美与高雅,又能体会与感悟到茶文化博大精深。

(二)茶文化对音乐教育性的促进作用。民间音乐艺术不但具有娱乐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作用,还可以通过音乐所表达与传递出的独特思想与含义,发挥特定的教育意义。当民乐艺术同茶文化相互整合之后,人们在品茶时,受到音乐的熏陶,开拓与提高品茶者的思想与视野。同时,又可能让品茶者在各种音乐艺术的演奏中得到一定的教育。比如把品茶与二胡音乐相互结合起来,可以让品茶者在品茶时,可以去感悟二胡所弹奏出古典音乐或是現代音乐。

二、茶文化同二胡之间的共同点

(一)二胡音乐中对于道家思想的阐释。二胡是一种很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器,在中国悠久历史当中,其与中国道家文化相互结合在一起,成为各个朝代中道家思想的传播的重要工具。二胡乐器,因其音色与音质的特点,特别能与人们的心理产生共鸣,优良的二胡名曲都具有陶冶思想与洗涤灵魂的作用。例如,著名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传世名曲,此曲不但可以把人们引入到夜阑人静,月冷家清的意境当中,让人感受到江苏无锡惠山泉的自然之美,使人与自然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还可以把作者那种跌宕起伏而坎坷的人生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从思想上得到共鸣。另外,道家思想代表作《道德经》中所提倡的做事态度,以及恒久的心态,同二胡的本身特点之间具有很大的默契。熟练的二胡演奏者无不是经过长时间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一点与道家思想具有共同之处。

(二)二胡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感情寄托。二胡最早起源于唐朝,当时正值中国儒家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一个时期,所以二胡从其出现之初就与儒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二胡在早时被称作为“奚琴”是胡琴的一种,到了近代也被称作二胡。到目前为止,二胡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如此长久的历史中,二胡渐渐的成为文人士人寄托情感的一种重要载体。人们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与历史背景发明了出很多的表现形式,例如高胡、中胡以及革胡等。在封建时期,二胡在民间流传相当广泛,并且因其中正和平的音色与音质同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三、茶与二胡的有机融合

当代的茶艺表演多配以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因为茶艺代表着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而古典音乐中最体现古典韵味的就是二胡所弹奏的音曲。因此,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利用二胡音乐的引人入胜的作用,把人们更好的代入到茶文化当中。比如在进行茶艺表演时,经常用到的经典名曲《弹乐》与《红梅随想曲》,让人们在欣赏茶艺的同时,又可以体会到二胡乐曲所营造的优美旋律。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感受二胡音乐之美的同时,又可以品味到茶的浓郁芬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二胡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古典乐器。对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与传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其与茶文化相互结合之后,就形成了雅俗共赏被广大人们所喜爱的特色传统文化之一。茶文化与二胡音乐的深层次融合,使其表达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其影响也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1]孙博.茶文化与二胡音乐的深层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40(01):293-294.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茶文化 想象力 内在韵律 抽象性审美

0 引言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

茶道包含了许多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容,如果我们通过学习音乐,使自己的抽象性审美性得到锻炼,我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身心感受将会更深刻,从而使我们对茶的色、香、味、形,以及风格的欣赏也会超越具体事物的束缚,对茶道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因此,掌握好泡茶技能,自然是我们追求茶道境界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手段,但如果没有艺术美学的修养,也是不能更深一步地传达茶道境界的。

1 音乐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茶文化发源于周,诞生于两汉,兴盛于唐宋,历经元、明、清三代,余波荡漾,至今不衰。稍稍梳理一下历代有关饮茶的诗词,就会发现茶与音乐的关系由来已久。如唐代鲍君徽《东亭茶宴》、白居易《宿杜曲花下》、郑巢《秋日陪姚郎中登郡中南亭》、宋代曾丰《侯月烹茶吹笛》,以及苏轼《行香子·茶词》、黄庭坚《鹧鸪天·汤词》、曹冠《朝中措·汤》、《望江南·茶》等,就分别提到了古琴、笙歌、清唱、弦管、琵琶、笛、瑟等多种器乐和声乐。后人在论及茶之所宜时也认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出了 “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

茶艺茶道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一门美学。它是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茶礼,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赏、沏茶、品茶来增进友谊,修身养性,学习礼法,借品茗倡导清和、精简、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情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美仪形式。这种情操,与唐朝茶圣陆羽(儒)、诗僧皎然(僧)、女道士李治(诗、琴)三人的儒僧道所开创的文士茶的精神境界也是一脉相连的。

说到音乐(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茶戏)与茶文化的融汇,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采茶歌、采茶舞以及采茶戏。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由茶事发展产生出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而说到现代生活中音乐与茶文化的高度结合时,我们更会如数家珍般列举出一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传世名曲。古老的茶歌茶调自不待言,特别是《请茶歌》、《挑担茶叶上北京》、《采茶舞曲》、《请喝一杯酥油茶》、《前门情思大碗茶》等开

一代新风的现代茶歌的诞生,成为音乐与茶文化在新纪元上的又一次异文化的对撞和融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茶艺表演时,壶中茶水倾泄而出,直入怀中的动作,有人则借用了我们民族音乐瑰宝中流芳百世的古琴名曲“高山流水”的名曲。就是这样一首名曲的借用,使得一个单纯的茶艺表演动作充满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2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 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这一点已为世人所公认。音乐之所以可以为任何人群所接受,是由于它具备了下列条件:首先,作为表达音乐惟一载体的声音(是乐音而非噪音),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这种声音不带有任何被强制的烙印。其次,正如我们在上面内容中已经阐述过的,作为从事二度音乐创作的指挥家、演奏家们,可以享有足够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演绎。

而作为茶文化大千世界的唯一载体——沁人肺腑的茶香,不也同样具备这种无需任何语言的注释,即可以超越时空、地域、民族、信仰,而为任何人所理解与接受的世界语言的特征吗?

在当今世界上,千滋百味的茶香,丰富多彩的茶艺,风靡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欧美等世界各国。泡茶者们采用不同的茶具器皿,选取不同色香的茶叶,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群,传达着茶香真谛的信息。在赏茶、闻香、品茶、以及以茶会友、以茶交友的过程当中,茶艺师们无需,也实在是难以用任何语言,来对茶香的定义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品茶者们,同样也无需借助茶艺师任何语言上的翻译,都会自然而然地用心灵去品尝、回味、感悟,并接受蕴藏在茶香的那种别有洞天的精神内涵。

如上述,音乐和茶艺在信息传达和信息接受方式上的共同属性,使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两种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方法之间,存在着如此相似的关联之处。这种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将会使得学生们能够跨越表演技术层面上的障碍,在对现实世界和形象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一些,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意义所在。

2.2 韵律内在的共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这种音乐的最基本的特征也同样体现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音乐的流动是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的状态下完成的。但这种流动绝非一种声音或者音响的枯燥无味,无休无止的持续。它是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表达情感的一系列表现手段的有机组合。由于它的运动形态客观地满足着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潜在地始终遵循、对应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从而使得我们在倾听音乐时,并没有感觉到它有任何无秩序的痕迹,而是自然地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的流动,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本能心灵深处的共振。这种共振的唤起,则是在任何一种表演艺术中都潜意识地存在着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音乐中的起承转合原则,主要是通过音乐主、副题的陈述、连接、展开和再现等一系列运动来体现的。而这一原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之中。众所周知,音乐的时间流动,只有在一个起承转合的周期完成之后,我们才可以在想象或者叫做幻想的世界中,得到一个完整的被升华了的形象塑造。由于茶艺也同样是依靠时间的周期运动特征,也必然伴随着这一表演过程的始终。随着茶艺表演的时间推移,我们也同时漫步在超现实,自由翱翔的思维天地中,去回味茶道思想精髓,体验仙境琼阁,将茶艺表演中那些直接、间接地传达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完美的形象。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时间艺术的音乐,特别是对于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内在韵律的学习和理解,将会使得学习和理解同样是时间艺术的茶艺表演,变得更为形象化,更加有利于我们认知和解读茶艺表演,传达给我们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各种信息,从而也更加使我们易于超越有形的表演进而敲开无形的精神世界的大门。

2.3 精神内层的共性 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它是作曲家丰富感情的一个载体,然而我们却无法从音乐本身这个载体上,去真正知道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像在欣赏茶艺表演时一样,我们也无法从那些程序化的表演过程中,完全理解茶艺师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解上的主观性和多义性的存在,才赋予了人类的思维和想象力以无限发挥的精神文化空间。

因此茶艺程序的原创作,茶艺师表演的二度创作以及品茶者的三度创作,也如同音乐的欣赏过程一样,由于茶具、茶艺师、茶艺表演的过程以及品茶者的不同,特别是因时因地而异所造成的心情、领悟力、当时的环境、外部因素的刺激等,又会使得人们在品茗、欣赏的过程中对其丰富内涵理解的主观性和多义性受到诸多影响。

基于音乐和茶艺的欣赏都是对于精神世界之求索的这一共同属性,所以,尽管每次的欣赏过程都是那样千姿百态,变幻神奇,但是,每当音乐的潺潺流动,茶艺师的举手投足,与我们的感受产生联想和共鸣时,我们都无疑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净化与升华。

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需要借助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音乐欣赏则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有利于借助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帮助我们透过茶艺表演的层层薄纱,去真正领悟茶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之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将音乐教育引进茶文化的教学之中,正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上的实施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

为此,为了完成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与实施,我们按照听、学、用三步曲的学习原则,设计了下述包括中外音乐简介;中国民族乐器、外国乐器知识介绍;中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欣赏;中外著名音乐家介绍,以及基本乐理知识、音乐载体介绍等课程安排,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艺术魅力。

3.1 音乐欣赏 在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是音乐欣赏或鉴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三度创作。作为三度创作主体的音乐欣赏者们,正是这个过程,完成了一个由对声音的感知、认知到进入精神世界的领悟、升华的质的飞跃。

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乐器和声乐)当中,我们将选择各个时代,各个流派最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一些作品,来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外国音乐中对巴洛克时代,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以及中国音乐中对民歌、民族乐器、戏曲以及曲艺的介绍和欣赏。特别是中国音乐作品将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之重点内容,来进行欣赏和介绍,这将更易于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易于产生在纯精神世界中音乐感召力与学生情感投射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即从茶艺表演的物质世界,进入到真正感悟中国茶文化真谛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教师不在学生欣赏作品之前,进行过多的理性知识的介入,以便可以使学生穿透音乐,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游音乐的神秘殿堂,领略音乐的巨大魅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培养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作品衡量标准之外,还将努力使学生能够逐步把自己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人生阅历、感觉联想等融进音乐,从各个层面去感悟自然,感受音乐和生命律动的共振,从而最终进入体验音乐的境界。

3.2 民歌学唱 民歌学唱是使音乐欣赏课程最大程度地获得效果的手段之一。

对音乐的理解也如同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呈螺旋状攀升状态的追求过程。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数量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民歌学唱则是进入这个过程起步阶段的捷径之一。

民歌如同茶文化一样,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最接近生活,最易为人们所理解、接收。作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须翻译,无须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

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的学习,会在我们的学生眼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特别是大量丰富的茶歌,更是我们打开茶文化宝库的门扉,理解茶文化的真谛不可多得的钥匙。借助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这些歌词语言的提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将会更易产生音乐感召和心灵呼应的对撞与共鸣,更易激活人们那原本充满丰富内涵的内心世界。

3.3 音乐实践 音乐教育三步曲的最后一步是“用”,即音乐实践。

在前两步的听和唱的学习过程中,音乐给我们的感官以神奇莫测、千姿百态的刺激,当音乐与人们的情感发生共鸣,就会使人引发心理的愉悦。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希望学生能够在完成扮演三度创作的音乐鉴赏者的角色之后,再次攀登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音乐实践的阶梯。使学生突破原本局限在个人形象思维的狭小空间,将音乐与人融为一体,更全面完整地理解、诠释音乐整体,从而使自己的表演带给新的音乐鉴赏者以新的感动。

音乐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的再学习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意义的传达和再现,是使谱面上的音乐变成为有灵魂的鲜活音乐的二度创作,是一个需要学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方可完成的精神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理解、诠释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真谛,为茶文化的建构,在深度、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新的贡献。

4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了解了音乐和茶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渊源,音乐成为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使人的感官知觉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使眼能观其色,鼻能闻其香,口能品其味,耳能听其声,心能得其韵。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使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使音乐和茶文化教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10(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3]蔡荣章.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0).

[4]小西宗和.茶汤入门[M].高桥书店,2006(10).

[5]陈宗懋.中国茶经[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6]蔡荣章.无我茶会180条[M].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2010(9).

[7]刘勤晋.茶馆与茶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5篇

1.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1 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

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由于不同高校的实施条件不同,因此,对于茶艺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茶艺教学基地。茶艺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茶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场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环境中,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以提升整体的茶艺课程教学效果。

1.2 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践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讲解和示范作用,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对茶艺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茶艺课程内容有较强的体验,才能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茶节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1.3 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态度

茶艺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茶艺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茶艺本领和茶文化素养,因此,开展茶艺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态度。茶艺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和茶文化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礼仪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茶艺课程。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茶艺课程讲究学做一体,即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教学,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操作,以提升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2.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实用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操作技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茶艺馆环境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茶艺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艺师或者是顾客,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茶艺训练,亲身体验茶叶识别、泡茶、茶礼等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茶艺技能水平。

2.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茶艺实践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对茶艺室的布局、菜叶采购、泡茶、茶礼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程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再讲解其中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解决,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与茶艺工作的实际需求更贴近。

2.3 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茶艺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冲泡、茶礼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整个茶艺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了茶艺活动整体。模块教学法是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茶艺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和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掌握茶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和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4 实地考察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地考察教学法既符合茶艺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馆、茶艺室等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操作,例如对茶室环境对茶艺的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定考察地点、对象、时间、目的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联络工作,并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升茶艺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以确保茶艺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率。

3.关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综合性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同时也要对专业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对茶艺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认识。茶艺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不是某一个动作或礼仪的反复训练。茶艺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连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课程实践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在茶艺课程实践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茶叶识别、冲泡、服务、礼仪等每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并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整体,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

3.2 多样化的作业布置

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茶艺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茶艺的课程,更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知识交叉性,由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茶叶和茶器具种类也较多,泡茶方式也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有较丰富的学习和练习机会,在实践练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体验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釆取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可以灵活-些,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对茶艺课程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运用,以提高个人的茶艺综合能力。

3.3 灵活的考核方式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比其它课程,茶艺课程的灵活性更强,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技能是茶艺课程的重中之重,是未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茶艺技能,才能胜任茶艺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艺课程考核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进行考核,更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过程考核,增加其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视,以促进学生加强茶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都市茶文化;乡村茶文化;茶文化旅游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又有文人雅士提出“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和艺术结缘,茶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开始追求养生保健、返璞归真和文化品位,而茶文化可以同时满足这三种要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茶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茶文化旅游也应运而生。但目前国内对于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涉及较少,而且人们过于从微观上关注某个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类型大都是从表象研究茶文化活动对旅游的影响,缺少从深层次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问题。

本文以茶文化形态的区别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城乡茶文化的形态分别进行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求城乡茶文化互补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茶文化旅游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兴起的一种文化旅游,是以茶叶资源为载体,以享受与茶叶资源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内容,以旅游为形式的一种文化专项旅游。茶叶资源多在农村,茶叶的消费多在城市,所以茶文化在乡村与城市都具有发展的条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即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开放性和感召力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激发茶文化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在城市。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和民俗性使得乡村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满足这种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在乡村。二者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茶文化发展的两种形态

(一)都市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的传统特色与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都市本不是产茶地,但是因为都市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在品饮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把对茶的认识上升到精神境界。他们喝茶讲究的是以“舆论倡导”相关群体,影响着其他人们。所以都市茶文化也称“艺术型”茶文化,由此决定了都市茶文化不可能仅仅发展到“实用型”为止,还会继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可以这样说,茶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人”的参与,才逐步形成一个文化分支,也就是俗称的“雅文化”。

1 都市茶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与开放性。都市是各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地方,包括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对各种茶文化的亲和力,无论是英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论是高雅的茶艺还是各少数民族茶俗,凡是先进的、优秀的、经典的茶文化,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感召力与辐射力。都市是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甚至是全国、世界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感召力表现在无论是本土的、还是他国的文化都会争相汇集;辐射力体现在文化的影响上,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多个地区以及全国,全世界。我国的茶文化在历史上就已经走出国门,传向世界。如今上海少儿茶艺出访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引起轰动,精彩的表演令观众称绝,同时在全国各地演出影响深远,香港等地还派专人来沪学习取经加以推广。

创造性与多样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多样性与创造性的特质。都市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较快,不断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势必不断赋予都市茶文化新的内涵、新的理念。过去闻所未闻的各种新品名茶、茶饮料、保健茶、减肥茶……还有茶艺展示、少儿茶艺、家庭茶艺、茶席设计等这些新名词接踵而来,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充分体现。

时尚性与休闲性。结合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精粹于一体的茶,无疑是这个社会里最具吸引力的饮品。去茶馆喝茶成了时下都市人最喜欢也最惬意的休闲活动。茶馆中文人雅士自不必说,其中不乏商贾白领,在这里,滚滚红尘、功名利禄挥洒脑后,轻啜杯中香茗,个中妙趣难以言传。都市茶文化满足了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以能蓬勃发展。

2 都市茶文化主要表现形式

都市茶文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层面、茶文化艺术形态的层面、与都市内涵和茶科学相结合的层面。

其一,茶的生活层面。茶与服务行业的结合,有悠久的历史。如曲艺演出采用传统的形式:剧场有茶水供应,如解放前上海成都北路的沧州剧场、八仙桥附近的“雅庐”等等。平时主要供应茶水,有时兼有戏曲清唱或曲艺演出。而如今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是茶融入百姓生活最好的诠释。茶艺馆与传统老茶馆的区别在于,除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以弘扬茶文化为主要目的,以品茗、赏艺为主要形式。由此也不难解释各种茶艺馆旅游线路何以得到大众的亲睐。都市不是产茶地,反而有多种名茶可供选择和消费。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南京的玄武湖、武昌的滕王阁等处,都配有好茶供游客消费。

其二,茶的艺术层面。都市是茶文化发展的重地,也是艺术型茶文化发展的根据地。其表现形式包括各茶文化研究机构、茶报刊杂志、茶文学创作、茶戏曲、茶电视剧等。如20世纪中期的《茶馆》,20世纪末期的《茶人三部曲》,颇受人们欢迎,随着茶文化艺术作品的问世,人们喝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其三,茶的科学层面。茶文化与人们的消费观相关,它呼唤茶人以现代营销理念和良好的经营素质,不断地为茶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以此来影响茶的经营环境和氛围。如现在流行的袋泡茶、茶饮料、各种加工再加工茶类、琳琅满目的茶叶包装,企业开拓市场创新的做法对茶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于茶文化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茶文化

乡村茶文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茶乡丰富的茶叶资源。茶树喜温、喜湿,不耐寒,不耐旱,只有高山云雾的滋养才会形成优秀的自然品质。所以茶叶一般都长在深山之中;二是茶农与茶树同生同长,在长期的种植和品饮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比如过去在农村乡间的小路上,每隔五里、十里必有一个供人小憩、喝茶、对山歌的路亭,这就是乡村茶文化。

1 乡村茶文化的特点

自然性与生态性。陆羽《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者生烂石”,“野者上,园者次。”所以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区一般都处于深山野外。“生于山野,得云雾之仙气,汲甘泉之灵性,因而,它得以成为天地间仙凡同享、雅俗共赏的灵物”。茶叶的自然之美,是其自然地理环境赋予茶的一种审美属性。我国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道家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与此不谋而合,给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高雅感觉。

原生性和民俗性。乡村茶文化内涵,尤其是茶与民俗、民风相结合的内容,由于很少受外来文化的侵犯,文化形态原始,很受游客欢迎,所以乡村茶文化不同于都市茶文化,它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也就是俗称的“俗文化”。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胼手胝足的农民为你沏上一杯茶,那种感动是在高档的茶馆里感受不到的。没有任何表演和修饰成分,有的只是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平实。

2 乡村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生态观光茶园。“片片茶园绿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茶园为湖光山色增添了诗意。茶树虽然是一种经济作物,但跟一般农作物相比又有点像观赏植物,置身于自然盆景的茶园中更感到淡淡的茶香,让人陶醉。难怪唐代诗人刘禹锡能写出“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如此美妙的诗句。这一切对久居钢筋水泥之中的人们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茶乡特色民俗。茶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茶乡民俗游之所以能吸引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游客,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差异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吸引力。如白族三道茶、彝族盐茶、苗族虫茶,光是这些名字就已经勾起人的兴趣。而且这些民俗活动都有较强的民众参与性,游客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形成对生活、人生价值的真切体验,达到了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茶文化遗址遗迹。茶乡劳动人民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我国乃至世界流下了诸如茶事井泉、茶韵寺观、古老茶山、茶所遗址、纪茶碑刻等众多的茶文化遗迹。目前,现存于世,有较大影响,又在历史上有过重大作用的茶文化遗迹有近百处之多。在这些遗迹中,既有2000年以前的名山黄茶院、邛崃文君井等;又有1000年以前的天台山葛玄炼丹名圃、长兴贡茶院、云南野生大茶树林、茶马古道等。茶文化遗迹,既是宝贵的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和逆转的茶历史资源,更是人类的价值不可低估的一份文化遗产。大部分茶文化遗迹都散落在乡村,鲜为人知,这些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对茶研究者有着独特吸引力。

三、城乡茶文化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发展

(一)优势互补

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各有特色,一雅一俗,构成了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内容,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要,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可以把这两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经典茶文化旅游线路,如都市茶馆游和乡村生态茶园游相结合等,游客也可以全面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

(二)统筹互动

1 都市茶文化的带动作用

首先,提高茶叶资源知名度,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广而告之。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评比会等来打造名优茶的名气。上海茶文化节自1994年举办以来,累计吸引了来自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0多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共140万人参加了历届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达到了“扩大影响、积聚人气、提升形象、体现实效”的效果。浙江新昌、开化、诸暨等地由于发展名优茶,在茶文化节亮相,并通过冠名活动、申请指定专用茶、与上海联合发展茶乡旅游等方式打响品牌知名度。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前夕,举行了“上海一新昌、上海一安吉茶乡旅游首发式”,上海市民纷纷报名参加茶乡旅游活动。茶文化节的开展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开辟了新的客源市场。

其次,复兴茶文化,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旅游动机。都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还有茶博物馆、甚至茶小说、茶戏剧都是普及茶文化的好方法,使得饮茶和品味茶文化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市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都市茶文化也代表了茶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而都市又存在大量的潜在客源,如何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把这些潜在客源变成现实的乡村茶文化旅游者,使他们到茶乡去旅游,是都市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都市茶文化旅游打开了人们认识茶文化的窗口。

最后,改变农民的意识,增加开展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动机。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刺激农民的意识:没有种茶的地方茶叶都火了,种茶的地方茶叶还能不行?促使他们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是都市人的特权,农村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有适应农村生活需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也非都市的专利,农村照样可以搞旅游,在开展茶文化旅游上甚至更有优势。近年来都市茶艺馆风风火火的开展,使得很多小镇和农村派专人去大城市的茶艺馆学艺、充电。他们也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内涵,旅游的生命力不会长久。

2 乡村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源泉和归宿

乡村茶文化的发展丰富了茶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的市场需求。茶叶资源是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本源。这主要体现在乡村茶文化的看点上。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民俗性使得茶文化旅游资源极具观赏性、参与性。茶园更是美的,而且不同地域的茶树其特征不一,美态各异,例如,云南的野生大茶树、江西婺源的生态茶园、浙江安吉的白茶园等等,就有着各领的丰姿。至于各地民俗不同,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同茶俗,不同茶礼,不同茶点,则更是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乡村茶文化更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真正接触自然和理解自然的机会。比如采茶、炒茶,旅游者不仅零距离与吸天地之精华的茶树亲密接触,而且可以从中知晓采茶的技巧、炒茶的要领,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可以亲自参与体会各地茶俗,体验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茶艺;审美特征;茶文化

TS971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蕴含了国人的精神,也反馈出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及精神风貌。通过茶艺,我们可以认识和发现茶文化;通过茶艺,我们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而一门艺术,其最终的发展可能性在于审美价值的体现,探讨茶艺审美特征,对我们学习差异、领略茶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茶艺概述

1.茶艺的含义

茶艺是以泡茶为主体,以品茶为目的的技艺和艺术的总称,在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一切有欣p价值的,能够带给人们艺术审美感的,都是茶艺的范畴。茶艺是一种艺术行为,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不同于“喝茶”带给人们的表面上的主观感受。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茶文化发展繁荣的产物。

2.茶艺艺术的表现形式

我国最早对茶艺进行系统性描述的著作是《茶经》,这是将茶文化中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则性的总结而形成的典范性的审美规则,也是对茶艺表现形式的介绍和解释。《茶经》对茶艺传承和发展的指导价值在现代仍有效用,其中,泡茶的技艺作为茶艺的主要表现形式,被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在实际的冲茶品茗过程中,由于茶叶种类不同,品茶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茶艺展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尽管茶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综合分析起来,茶艺是由六个方面构成的,即: 茶叶、用水、茶具、环境、冲泡、品尝,简称茶艺六要素。茶艺作为审美实践,人是审美主体,各要素是审美客体,只有主、客体相结合,即由人来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茶艺才能获得成功。

二、茶艺的审美特征

1.茶艺审美的形态特征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有形物质,可以说,茶文化是通过茶艺展示出来的,因此,茶艺审美的第一个特征,是形态特征。从形态角度进行审美,即要对茶的状态、器皿等与茶艺形成相关的有形物质进行审美,这包括对茶叶的辨识、选择,对每种茶的产地、颜色、气味的特殊理解等;在泡茶的同时,选择适当的器皿,营造合适的环境,会使简单的“喝茶”上升到艺术审美领域,成为人们日常休闲享受的途径之一。这样的审美从盛唐时期茶艺形成就已经开始了,唐朝诗歌中不乏很多反映饮茶器具之美的作品。比如李德裕的《忆茗芽》:“松花飘鼎泛”,以及秦韬玉的《采茶歌》:“鼎中飒飒筛风雨”。由于唐代风炉基本都是采用铜铁制作,因此诗中直接以“铜炉”代替,这些都是有关饮茶器具的描写;又如颜真卿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白居易的《睡后茶兴忆杨同州》:“白瓷瓯甚洁”,则是对唐朝人饮茶文化中茶具的描写,一次赞颂茶具的洁净和美观。

2.茶艺审美的精神特征

茶艺审美包含了精神成分,这是每一种可以称之为“艺术”的社会物质形态所共有的特征,茶艺的精神审美特征表现为茶道的发展和传承。茶道是在茶艺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茶艺的形态审美为基础,通过形态美表达出来的精神概念。茶艺在唐朝基本形成,则从唐朝开始,查茶道被认为是茶艺审美的高级阶段,可以展示出烹茶者、品茶者、赏茶者个人修养和差异发展当下的社会精神面貌。茶道本身作为一种高屋建瓴的、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产物,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茶道是存在于茶艺当中的,介由茶艺凸现出来的精神属性的物质;茶艺是茶文化的表现,茶道则是茶文化的哲学价值。在茶艺方面做足功夫,自然会使人感受到茶道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因为茶道的精神力量存在,茶艺才有了别样的韵味和美感。在烹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仍旧会强调“心境”的价值,将“禅意”与“茶艺”相提并论,将茶文化中蕴含的闲适、自在、清修、唯德等意义,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品茶作为修养身心的活动。

3.茶艺审美的地域特征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这是我们对艺术进行审美讨论的出发点之一。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来源于人们对茶的应用和研究,来源于茶文化的发展和。而一种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影响,即在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正是由于不同地域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差异,茶艺的审美也展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但从茶艺的形态美来看,古代中国的茶艺形态美与古代日本的茶艺形态美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虽然二者都讲求在茶的产生、冲泡和品尝方面进行审美,但是,中国茶艺审美寓于品茶的当下,而日本茶艺审美寓于茶本身,这与中日两国的民族文化有直接关系;即使在当代中国,由于地域不同,茶艺审美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浙江、福建地区盛产茶叶,茶艺审美的主要关注点在品茶方面,鉴别茶叶的年份、采摘时间、烹制手法,感受茶味,是茶艺审美中的重要环节;而在盛产茶具的江西,茶艺审美的主要关注点在茶具的精致度、器皿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在远离城市的产茶基地,茶艺审美的关注点在于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远离自然的城市里,茶艺审美的关注点在于冲泡之人的手法、泡茶技艺的观赏价值、品茗时的环境状态等。

4. 茶艺审美的时代特征

艺术在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艺术所共有的时代特征,茶艺在审美方面也极具时代特征。在茶艺仪式化所出现的唐代 《茶经》中,饮茶器具以 “二十四器不可缺一”为基准,煎茶的技法以克服 “九难”为规程,以“精行俭德”品味饮茶的 “色、香、味”为茶人态度,这些均有严格的规定。由此产生了艺所特有的雅致含蓄的艺术美感,与日常饮茶方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在浪漫的宋代,举国上下斗茶、艺茶,热衷“水丹青”、“茶百戏”,就是点茶过程中,在稍纵即逝的汤面沫饽上,即兴地描出诗文或山水画,来赢得喝彩,欣赏一瞬间的美。这样的艺术是不能预设的,故每次的斗茶充满惊喜,惊喜成为欣赏的内容之一;明清时期,茶艺审美表现为茶具的丰富和烹茶技术的考究,《红楼梦》中,取梅花蕊上的雪藏于地下数年,取出烹茶的描写,即是当时茶艺审美的一种表现;时至现代,茶艺审美更多地展现为追溯古代茶艺文化价值,对茶艺进行传承性发展等方面。

三、展示茶艺审美特征的方式

1.根据现代审美发展寻找茶艺之美

随着人们的审美个性继续得到张扬,审美的意识更清醒,未来的名茶审美将是多角度、全方位、高品位的。这样一种审美走向反过来又会有效地促进名茶美的创造,体现在名茶的形态上、名茶的升华上,同时也体现在名茶的文化内涵以及氛围上。因此,我们应把名茶创制与美学欣赏结合起来,“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名茶的社会美特征,让名茶成为各地品牌建设与茶产业的发展服务的“尖兵”。

2.进行茶艺审美宣传

无论是茶叶生产场地还是零售商,都可以并且应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入手,进行茶文化的宣传,通过一些茶艺培训来使人们更多地认识茶艺,欣赏茶艺,以茶为媒,感受茶文化兴盛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和精神l展状态。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式,使更多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感受茶艺之美。例如,福建武夷山地区盛产茶叶,当地的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制定访茶旅游专线,内含欣赏茶园基地、学习识茶品茶、欣赏茶艺等多项文化娱乐活动,、使武夷山旅游成为一段茶文化之旅,深受人们喜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从古到今的发展使茶艺审美产生了变化,但是从差一本神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审美特征――茶艺既有形态之美,又有精神之美,受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社会,将茶艺审美进行延展、挖掘和传承,需要人们根据审美需要进行创造,并且,通过宣传使茶艺被更多人接受,使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凸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胥 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25-126.

[2]董 晓.中国茶文化的审美观照[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10月:10-12.

[3]郝晓睿.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审美特征与选择[J].福建茶叶,2016(04);123-124.

[4]彭阳洋.关于中国茶艺美学特性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12);130-131.

[5]朱红缨.茶、茶艺、茶文化:从文化研究视角看[J].文化研究,2014(12);131-132.

[6]陈文华.浅谈唐代茶艺和茶道[J].农业考古.2012(05):4.43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茶艺英语 中国英语 语言特征 功能

1.引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我们不再仅仅是学习英语语言和英语世界的文化,而是要主动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党中央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时而生。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结晶,是长期累积下的文化精髓。在中华茶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茶艺英语尤为重要,中国英语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可以有效弥补双方文化和语言的空白之处。

2.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差别最早是由葛传诚壬于1982年提出的,后来“中国英语”的概念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和支持,并撰写论文加以研究,比如汪榕培等。中国英语客观存在,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从1637年的中国最初接触英语开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皮钦语和外语。皮钦语是由于最初双方交际缺少必要的共同语所致;有汉语方言(粤语、闽南话、上海话等)、葡萄牙语、马来语和英语的特点。外语制度的确立有利于英语地位的确立;晚清明国时期的中国英语语体正式、用词华丽、语法结构复杂,其中国特征并不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1949-1978)期间,中国英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政治色彩。改革开放后到现阶段,中国英语呈现出最为显著的中国特征(潘章仙,2005)。这些特征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词汇、语法和语篇及修辞。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中国英语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本文主要研究茶艺英语中的中国英语。

3.茶艺英语研究现状

茶艺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类别。广义的茶艺英语可指从种茶到采茶、制茶、售茶到泡茶、品茶的所有茶事活动的英语表达;而狭义的“茶艺英语”可指艺茶、品茶、茶馆茶艺服务以及茶文化宣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英语表达(李泉洁,2015)。李泉洁通过知网数据库中得到的语料,对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对茶艺英语的研究有四个特点:“小众性”、“必要性”“迫切性”和“困难性”。小范围并不代表不重要;茶艺研究在当前很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对外文化交流人才已是刻不容缓(黄汝,2010);茶艺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范式,茶艺英语研究中的翻译研究也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我国茶艺英语的研究多集中于“茶学”或茶艺课程的教学研究、以翻译为目的的研究,以及宣传茶文化为目的研究三个方面。茶艺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课程规划和教学大纲教材。从翻译角度出发对茶艺英语研究的成果不多,比如李丹、姜欣、张桂华等。以茶文化宣传为目的的材料目前唯一可寻的是《茶艺英语》,由林治和李~欧编著。本文以此书为语料来源,研究其中国英语特征和功能。

4.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唐代的陆羽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尊称为“茶圣”。现代茶艺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茶艺英语中有许多中国特有的事物,有明显的中国特征。

4.1词汇层面

杨莉认为中国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主要有:(1)音译借词;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的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比如fengshui,jiaozi,kang等。(2)意译借词;将汉语词汇通过直译手段逐词借用英语的表述形式生成,比如Four Modernization,Floating population;(3)混合借用;把外来语成分与本族语成分结合在一起;有的是汉语词根加上英语词根构成复合词;有的是汉语词根加上英语词缀构成,比如Peking duck,Chinatown,Confucian,Manchurian等。

茶艺英语中有大量的音译词,主要是茶叶名称,如苦丁茶、杜仲、蒙顶黄牙、霍山黄牙、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等。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按照不同标准,茶叶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下又根据茶叶的产地、茶的特色、历史故事等有不同种类的茶。这些茶名正是中国丰富茶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根据意思翻译为英语的话会很唆,而且意思不一定明确。采用这种直译法,给茶艺英语增加了茶的地方文化特色。

另一类是意译借词。茶艺英语中此类词汇有三类;首先是茶具;茶具是茶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茶具是中国特有的器皿,但有些是共有的,可以根据意思借用英语的现成语言成分去表达新的含义,比如和tea相结合的有tea canister,tea basin,tea tray,tea plate,tea cart。其次是一部分茶叶的名称,如black tea,white tea,yellow tea,Seven Son’s Cake,herbflower tea,Rose black tea,Big Red Rob,scented tea等。此类茶叶的名字和其特征有一定的联系,采用译借词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最后是其他方面,比如“God water”是天水,茶艺中将水分为天水、地水和再生水三类,其中雨、雪、霜、雹、露成为“天水”。采用GOD一词让人联想到“圣水”,自然也是茶艺中泡好茶的上等好水,使读者感受到茶艺中水的重要性及茶艺的奇妙之处。

第三类是混合借词。这类词表现在茶叶名称中,如Tieguanyin Tea,Longjing Tea,Biluochun Tea,Huangshanmaofeng Tea,Taiping Monkey King,Wuzi Xianhao Tea;采用英文TEA与汉语拼音的结合,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种茶,汉语拼音为英语的表达增添了异域色彩,体现了中国特征。这类词也表现在泉水的名称中。水在茶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有不同的名泉,如Baotu Spring,Huishan Spring,Hupao Spring;Yuye Spring,zhongling Spring等。“好水泡好茶”,茶艺自诞生之日起就特别讲究泡茶的水质,好的泉水便是泡茶者的福音。有的器皿表达也是这类词汇,如piaoyi cup,Gongdao Mug,Fragrance-smelling cup;还有茶叶产地或者器皿生产地的地名表达,如Yixing Province,Zhejing Province,等。这些地方大多因当地的茶叶或者茶艺器皿著称,将它们的汉语拼音表达保留下来本来就是在传播中国文化。

4.2句法层面

英汉句子结构最大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和。“形合”就是通过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来链接句子成分;“意合”主要是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来链接(范勇,2015)。茶艺英语中的英语句式有的就具有汉语语句的特征,形成独具特色的短句体现了其中国特征。比如“one tender and three verdures(一嫩三鲜)”,“one tender and three green(一嫩三绿)”等。“一嫩三鲜”是由康熙帝命名的茶叶碧螺春的特点,这个英语短剧很好概括了其特点:叶芽嫩,色泽碧绿,香气鲜美,滋味鲜甘。“一嫩三绿”是绿茶的特点:茶叶嫩,外形绿,汤水绿,叶底绿。绿茶事未经发酵的茶,这个英语表达也很好地表达了其特点。中国英语采用汉语特色的短句便于记忆。

4.3语篇层面

从语篇看,汉英在叙述风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汉语的陈述与描写讲究语言华美,英语则崇尚平实简洁;英语论说文委婉而含蓄,而汉语则直截了当(范勇,2015)。在茶艺英语中的茶艺解说词部分,有许多典故、名人故事等用词考究。比如“凤凰三点头”、“三龙护鼎”、“玉液移壶”、“乌龙入海”、“祥龙行雨”、“甘霖普降”、“绿叶镶红边”、“荷塘听雨”等。解说词是茶艺师在茶艺表演或是为客人冲泡茶时的语言解说,包括对茶的特点、历史故事、泡茶动作讲解、茶的保健功效、茶的冲泡方法步骤等多方面的解说。茶艺英语保留汉语的这种语篇特征,在茶艺解说词部分详尽细致,保留汉语的特色;其中的许多修辞手法是通过“归化”手法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如In the eyes of tea drinkers,“water is the mother of tea while the teapot is the father of tea”.When making Big Red Robe,the king of teas,only a “Great Bin Pot” will match it.(“在茶人眼里,‘水是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要冲泡大红袍这样的‘茶王’,只有英大彬壶才能相配”。)

5.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功能

胡晓丽根据语言功能理论研究提出“中国英语”在语言运用中呈现两大功能,既有在语标记语言使用者社会功能文化特征的功能,又是语言使用者达成不同交际目的的有效工具。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除了具备这两项功能之外,还有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功能。

首先,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具有文化标记功能,它承载着中华茶文化信息和内容。比如在茶名称的英译中保留了中国茶命名特征和规律。在交流中标记了中华茶的文化身份,即茶艺是中国人财富的文化印记。其次是促进功能。在茶艺英语中,中国英语有效地促进了构建文化认同,建立了人际关系,达到表达情感和体现意识形态等多种交际目的,有效填补了英语中茶艺相关词汇表达的空缺。茶艺英语中的中国英语,“You can call me Xiao Wang”,通过对“Xiao Wang”这一中国特色称呼的应用,茶艺师与客人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为茶艺服务打下了基础。在送客人走时,有中国语言的习惯,即对客人表示关心。比如“Mind how you go!Take care.”体现了中国人顾客至上的理念,拉近了人际关系,为下次做好了铺垫。最后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功能。茶艺英语的服务对象或者读者是外国人士,茶艺英语承担着将中国茶文化传播出去的重任。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天然差异,英语不能完全充分地反映茶文化;中国英语正好填补了两种语言之间的空白,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并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的事物(李文中,1993)。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功不可没,成为传播茶文化的有效工具。

6.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特征及其功能,就语言特征而言,词汇层面最为显著,在茶的英语名称方面,三种构词法中国英语都具有;在茶具和茶叶相关的地名英语中,译借词居多;混合借词中,茶名称和与茶密切关联的泉水名称显著。句法层面体现为使用汉语式的简练句式,清晰明了,便于记忆。语篇层面主要体现在茶艺解说词方面,保留了汉语语言讲究、详致华美的风格。茶艺英语具有文化标记功能、人际功能,以及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范勇.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黄汝.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农业考古,2010(2).

[3]胡晓丽.中国英语之功能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11).

[4]姜欣,刘晓雪,王冰.茶艺典籍翻译障碍点的互文性解析[J].农业考古,2009(5).

[5]李丹.茶艺翻译的文化图式构建策略[J].宜春学院学报,2011(10).

[6]李泉洁.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评述[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

[7]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8]潘章仙.中国英语变体中的语言和文化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汪培榕.中国英语客观存在[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9篇

举办茶会的房间称茶室,也称本席、茶席或者只称席。茶室内设壁龛、地炉。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席子的铺放方式。一般说来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边称为顺手席。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边称为逆手席。客人经茶室特有的小出口进入茶室,传说这种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户设计的。

茶席的布置一般由茶具组合、席面设计、配饰选择、茶点搭配、空间设计五大元素组成。其中茶具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其余辅助元素对整个茶席的主题风格具有渲染、点缀和加强的作用,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全部或部分辅助元素与茶具组合配伍。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添加音乐、表演者服饰设计、表演流程设计等活动因素,使静止的茶席动起来。

作品范例: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以闽南乌龙茶为表现载体,用闽南盖杯为主茶具。用海蓝色的纱布为铺底,选用白色的圆形瓷茶盘,寓意“海上生明月”,围绕该主题选用海峡两岸的茶具同根同祖,体现海峡两岸茶文化的交融。一席茶两岸茶人相邀,茶为媒。共品茗,天涯茶人共此时。

作品范例:花影叠翠

以福州茉莉花茶为表现载体,用玻璃茶壶为主冲泡茶具,以展现茉莉花茶冲泡舒展时的形美,选用青瓷底托花杯品饮,让品饮者嗅到花香的同时欣赏花形美。同时将展示福州闽都文化的脱胎漆具用来衬托主茶具与奉茶托盘。主题为“花影叠翠”其一是将茉莉花园里白色的茉莉花撒落在翠绿的园林里的景致展现,其二是在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中也是茉莉花零星飘落在绿茶中。我们在饮茶时又是花影叠翠。花一般意境带给品饮者诗的遐想。

据席说茶,论道海西――2009海西首届“伴壶杯”茶赛作品征集

“海西”潮起东南, “闽茶”绿色经济地位日益凸显。为扩大“闽茶”影响力、提升“闽茶”文化品位、促进两岸茶文化交流,有待同好齐心协力。“茶席”是当前茶文化的一朵异香奇葩,本次活动以“茶席”为引,邀两岸茶席爱好者相约中秋月圆,共度茶文化之夜,据席说茶,论道海西。

时间:2009年7月~2009年9月

主办单位: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福州市茶叶协会

承办单位:福州市茶叶批发市场海西茶城、福州伴壶茶具

赞助单位:华艺广播公司、茶国茶客多、广东海利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吴天五福茶具有限公司

漳州市凌峰茶道具厂、福建省御竹茶具有限公司、上海奇高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尚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玉瓷王陶瓷、福建省武夷山遇林窑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德化县万金龙工艺有限公司、泉州市南岩工贸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心好电器有限公司、厦门天福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评委:郭雅玲、孙云、吴雅真、黄劲榕、秦威、陈俊彬

报名方式:1 网络报名:WWW,banhu cn/cxds

2 现场报名:福州市晋安区连江中路8号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伴壶茶具)

3 参赛者作品须附照片3张(1张正面俯拍、1张侧面、1张特写),并附简短主题创意说明(请参照正文中的作品范例)以及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参赛者可自备茶具,欢迎到伴壶茶具店免费自选茶具(需按规定办理借用手续)。

4 报名时间:即日起报名,2009年8月25日截止

比赛:初赛2009年8月28日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性茶艺;背景音乐;运用选择;素材积累

不同于传统的茶艺表演,创新性茶艺以传统茶艺表演为基础,融合与茶相关、带有剧情发展的故事。传统茶艺表演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大多是根据所泡茶类品质特征,如绿茶具有“色绿、香幽、味醇、型美”的特点,在进行绿茶茶艺表演时可以选择风格优雅、清新的古筝版本《茉莉花》做背景音乐、再如红茶具有汤色红艳、金圈闪耀、香高味醇的特点,进行红茶茶艺表演时可选择风格古朴,音色厚重的古琴、古筝作品《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而创新性茶艺在表演时,因多了故事性、剧情性,与之相伴的背景音乐也就不仅仅局限于选用单独的一首民族音乐了,而是更大范围的涉及到古典、流行、环境音乐等的融合,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渲染情绪烘托主题的功能。

一、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特征

(一)附属性

从背景音乐与创新性茶艺的关系来讲,音乐就是创新性茶艺的必须附属品,是创新性茶艺表演中的一部分。创新性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必须符合剧情,为整体剧情服务,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思想,就如同命题作文,抽象的或意义不明显的音乐显然不适用。

(二)单一性与多段性

创新性茶艺在演绎之时,辅以一定的音乐片段,音乐配合故事发展,故事的演绎也展示出音乐蕴含的情感因素,两者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直接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选用一段音乐多次循环跟随故事的节奏,渲染情感氛围,或根据剧情发展将多段音乐剪接编排。

(三)剧情与音乐的统一性

创新性茶艺需要有背景音乐的烘托才更加生动丰满。背景音乐对主题剧情动态性的场景给以音乐语言的解说或描绘。两者相互吻合,不可分离,音乐用特有的表现手法和剧情发展相呼应。创新性茶艺表演的主题可划分为:情感类和历史类题材。情感类又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场景的设计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现代。如现代场景中的情感题材可选择表达亲情友情爱情的流行音乐或由纯器乐(钢琴、小提琴等)演奏的古典或新世纪音乐,古代场景中的情感题材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首当其冲的还应是由民族器乐演奏的民族音乐,历史类剧情通常以茶叶发展史中的故事为主,根据年代选择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看起来会更合适。

二、背景音乐对创新性茶艺主题内容的推进

笔者认为,创新性茶艺在某种程度上与电影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视听艺术、都是融入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电影艺术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后,在画面与音乐的结合上呈现出多样化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对主题内容的推进与音乐素材的积累的方式,将这些多样化的结合法试用于创新性茶艺表演之中,也是在当前创新性茶艺基础上的又一创新。

(一)利用音乐奠定叙事基调

音乐本身含有较强的情感性,因此对创新性茶艺故事情节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能够将音乐元素中的情感植入到情节中,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带着这种情感体验有助于观众更积极地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如“徽府茶行杯”2018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中,我校参赛选手顾林茂的《茶香伴.思如故》,构建于回忆儿时外婆为他煮茶,如今外婆过世多年,每当自己煮茶时都会想起外婆的这样一个故事框架之下。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他将歌曲《好久不见》的伴奏和谭维维《乌兰巴托的夜》做了剪辑拼凑。笔者认为,用EricClapton演唱的《Tearsinheaven》做回忆部分的背景音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首歌曲是埃里克.克莱普顿为纪念他逝去的儿子所作,而EricClapton的演唱版本听起来伤感怀旧,适于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二)利用音乐推动叙事发展

在创新性茶艺的情节叙事中,有效地应用音乐能够迅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建立一条明晰而紧凑的剧情线。创新性茶艺剧情的发展往往蕴含着起承转合,所选音乐自然应配合剧情发展有所变化。多段音乐串联则是创新性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以时间线索为主讲述与茶相关的故事,可选用几段具有不同年代感的音乐进行剪辑编排,从音乐与表演两方面向观众提示着剧情的发展。

(三)利用音乐转换叙事空间

在创新性茶艺中利用音乐对情节叙事的时空进行有效地转换,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面对时空的变化,音乐能够起到提示的作用,促进故事情节的顺畅切换。如我校参赛选手张婷的《醉花阴》以点茶为中心,将故事构建于南宋词人李清照大病初愈后因困顿合衣而卧,梦回自己一生的经历再回到现实之中。剧情呈现出现实、梦境与现实的场景交替之中,音乐也随之进行相应的切换,很好地提示和衔接了剧情的发展。

(四)利用音乐深化叙事内涵

情节是创新性茶艺的表现形式,是创新性茶艺的外衣,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其中蕴含的主题与思想。借助于丰富的音乐形式,能够使情节的表达具有更加丰富的情感,有效拓展叙事的内涵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音乐素材积累的方法

对创新性茶艺中音乐素材的积累也应在平时多加留意,才不至于临近比赛,草草选择一个“差不多”的音乐。

(一)充分运用现代音乐软件

当代社会积累音乐素材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手机、电脑、电视都是丰富个人音乐素养的媒介。有了这样的一些媒介,还要充分利用。如手机上可以下载QQ音乐,网易云音乐、人人爱乐等应用软件。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中的听歌识曲功能对我们日常音乐素材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任何时候,无论在影视剧还是娱乐节目中,听到喜欢而又不知其名的背景音乐,开启听歌识曲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音乐的名字。对于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中没有囊括的音乐,也可以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如:笔者曾在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被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所吸引,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在百度上搜索到背景音乐的名字,并顺带着看了音乐的创作背景。日常的音乐素材积累还可以简单的为乐曲进行归类,如表现亲情、友情、爱情、描绘环境、表达心情等。当然这些都建立于自身对音乐热爱的基础之上以及在学习茶艺过程中真正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

(二)拓展对音乐的了解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大多数仍停留于中国流行歌曲,对古典音乐、新世纪音乐、环境音乐、西方流行音乐等知之甚少。因此,拓展对音乐面的了解尤为重要。作为茶艺教师要意识到音乐在茶艺学习中的重要性,虽不作为茶艺课堂的主要内容,但应不时地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积累音乐素材,扩展对音乐的了解。必要时,在课程建设中可开设音乐欣赏之类的课程,从聆听、学唱、实践三方面入手,让学生聆听大量的音乐,了解背后的文化与创作的背景;学唱地方民歌,了解不同地区人民的情感表达与人文性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实践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编创茶艺共同选择背景音乐,课堂上由学生讲解茶艺编创的内容、讲解背景音乐的选择理由,茶艺教师与音乐教师再做点评,将优秀的作品保留下来。

四、结语

笔者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也是基于前不久观看了由安徽大学主办的“徽府茶行杯”2018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产生的一些想法。在此,大篇幅谈论背景音乐并不是想要喧宾夺主,而是希望创新性茶艺不仅在故事主题和茶艺表演动作上有好的创新,还希望故事主题与背景音乐的结合上有所创新。模仿电影音乐,利用音乐与故事情节的高度贴合渲染主题,更好的打动观众,引起共鸣,赢得评委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樊琪,潘勋.电影音乐如何推进叙事[J].当代电影,2018,01:161-164.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乌龙茶;工夫茶艺;流派;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82-03

0 引言

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自中国清代起,盛行于福建,进而传入广东、台湾等地。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类,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和浓醇甘滑的滋味,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逐渐享誉海内外。近年来,乌龙茶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乌龙茶年产量高达21万吨,是中国第二产茶大类。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代表性的名茶有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广东凤凰单丛,台湾冻顶乌龙等。

随着乌龙茶市场热潮的兴起,乌龙茶工夫茶艺便备受关注。茶艺,从狭义来看,是指: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文化竞争力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生长点。茶艺在提升茶叶产品或饮茶服务业的文化内涵上有显著的作用。据朱海燕等的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是出于对茶及茶艺术之美的欣赏而饮茶,如以品茶作为培养精行俭德之性情的一条良好途径,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占19.4%,茶艺表演时所营造的或清静和美或轻松愉快的品茶氛围最能吸引消费者占41.2%,其次是茶艺表演者娴熟的技艺占23.8%和优美的仪表占20.1%,85.7%的消费者喜欢古典雅致简洁朴素的饮茶环境[1]。茶艺是茶叶营销的重要推广手段,也是消费者感知和认可茶叶的有效渠道。同时,茶艺又是传播茶文化的形象大使,逐渐的登入国际舞台。因此,研究乌龙茶工夫茶艺现状,探索乌龙茶工夫茶艺的发展创新思路,对乌龙茶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乌龙茶工夫茶艺的由来

庄任在 《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中,根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王草堂 《茶说》和释超全 《武夷茶歌》和阮晏 《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2]

清代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1792年)载:“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文中武夷岩茶品饮方法当是工夫茶艺的雏形和源流。[2]

至清代,“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文中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昧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按照俞氏的理解,工夫茶是师承于陆羽《茶经》并有所发展;用福建产之茶叶;冲沏过程程序分明。 [2]

2 乌龙茶工夫茶艺的流派

工夫茶艺按照地区民俗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几大流派,潮汕工夫茶最古香古色,现在,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

工夫茶艺传到潮州后与当地的精致习性结合,从原先较大的茶杯改成较小的茶杯,与崇商的习性结合变成商业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纽带,从而使工夫茶艺的中心和程式在潮州固定下来,主要分成备器、候汤、置茶、洗茶、泡茶、温杯、洒茶、品韵等几个动作。[2]现代潮州学者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开列了二十件工夫茶具,其中,红泥火炉(潮汕风炉)、砂铫(玉书煨)、茶壶(孟臣壶)、茶杯(若琛杯)被人们称为“工夫茶四宝”。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融儒、释、道三教之精华。黄贤庚先生于1995年农业考古期刊发表的《武夷茶艺》一文中对其程序作了描述: 恭请上座;焚香净气;丝竹和鸣;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兰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领悟岩韵;敬献茶点;自斟慢饮;欣赏茶歌;游龙戏水;尽杯谢茶。[3]

1999年 6月,安溪县在北京举办茶王赛,《安溪茶艺》在钓鱼台国宾馆表演,《安溪茶艺》编创组李波韵先生谈及:安溪茶艺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其茶艺流程如下所示:神入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沐霖瓯杯;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香茗敬宾;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香寻韵。[3]

台湾工夫茶茶艺在继承大陆工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众多的流派。较知名的有 “三才泡法”、“妙香式泡法”和“吃茶流小壶泡法”等等。“吃茶流”将泡茶视为一种艺术。祟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吃茶”取自于赵州从谂掸师有名的“吃茶去”公案,吃字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其人生观。“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静、省、净中去追求茶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198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带动茶艺蓬勃发展。台北陆羽茶艺中心茶学研究所,在蔡荣章所长领导下,依据闽粤「工夫茶法的精神,结合现代人对美观、方便、卫生的要求,改良创制「小壶茶法。包括二十四式:备具、备水、行礼、温壶、识茶、赏茶、温盅、置茶、闻香、冲泡、计时、温杯、备杯、斟茶、奉茶、品茶、品泉、去渣、赏叶底、赏壶、清盅、清杯、结束。[4]

3 乌龙茶工夫茶艺存在的问题

3.1 乌龙茶茶艺程序洗茶与否 华南农业大学丁俊之教授曾经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对于旧传统茶艺中的陋习和积弊——洗茶,我们应该扬弃[4]。

武夷茶艺、安溪铁观音茶艺中含“春风拂面”,这个步骤在表演操作过程中指刮沫,同时常伴随着“洗茶”暨刮沫后第一道茶汤即冲即倒,不作饮用[5]。洗茶,一方面,意在润茶。乌龙茶采制鲜叶较为成熟,多为中开面一~三、四叶,制作过程中,尤其是闽南乌龙茶,经过多次包揉形成了颗粒型或称球型、半球型。因此,乌龙茶冲泡第一道茶经过润茶,可使茶叶润湿,提高茶叶的温度,激发茶香,促进乌龙茶的浸泡。且在这一过程中,茶座周围已茶香四溢,有利于吸引饮茶者的注意力,提高乌龙茶茶艺的艺术审美价值[5]。另外一方面,“洗茶”这一茶艺程式自潮州工夫茶艺固定下来后,已在福建、台湾等东南一带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种茶艺习惯,甚至是习俗,也表达了“客来敬茶”过程中尊敬的礼仪[6]。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所改制的“小壶茶法”正好与丁俊之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该茶法采用温壶方法激发茶性,而非洗茶。该茶艺中心创始人蔡荣章教授也多次呼吁:“要对茶产业有信心,对茶叶品质有信心,泡茶无需洗茶,我们可以拒绝品饮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茶”。

随着乌龙茶产量的增加,乌龙茶已不仅是福建、广东和台湾人的饮品,它作为中国特色茶类已经逐渐传播到国内各地以及海外诸多饮茶国家。乌龙茶茶艺的程序及礼仪规范也应与国际接轨,做到更加的科学和客观。事实上,若说是农药残留,通过洗茶也无济于事,因为多数农药都是脂溶性的[6]。再者,洗茶过程中也容易导致茶叶中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以及芳香物质的流失[7]。因此,如果茶叶生产管理卫生达标,运输仓储管理得当,我认为,不洗茶是比较科学的,同时也不影响到茶艺的艺术表现。

3.2 流派多,茶艺精神内涵各异 文中提及,工夫茶艺按照地区民俗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几大流派。不同流派所传达的茶艺精神内涵念却有不同之处。“潮州工夫茶“崇尚的精神内涵为“和、敬、精、乐”,既 “求和谐、‘含敬意、呈精妙、得安乐。“和”即和谐,和为贵;“敬”即敬意,客来敬茶,表达一种对客人尊敬的仪式和礼貌;精”即精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精益求精;“乐”即快乐,从品饮过程中得到乐趣[2]。“武夷茶艺”融儒、释、道三教之精华。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3]。“安溪铁观音茶艺”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3]。“台湾乌龙茶茶艺”祟尚茶禅相融,在茶艺精神中结合禅的哲理。如“吃茶流”主要精神在于从序、静、省、净中去追求茶禅一味的理想境界。

工夫茶艺流派多,正说明了茶艺的区域特色鲜明及文化内涵丰富。然而,对于乌龙茶的文化传播及产业的整体发展来说,是否就有利呢?我想,我们应该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 乌龙茶工夫茶艺的发展思路

针对文中所提到的乌龙茶工夫茶艺中仍存在的问题,就其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路,谨供参考。

4.1 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茶艺程式承优弃陋 乌龙茶工夫茶艺,应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洗茶这一程式应当舍弃,其他有利于乌龙茶冲泡的程式应予以继承和发扬。经过仔细探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乌龙茶工夫茶艺可以总结为以下步骤:备具、烹泉、温壶、备茶、温盅、投茶、闻香、泡茶、汤杯、分茶、奉茶、品茶、收杯、谢客。每一门表演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茶艺的艺术特点比起其它的表演艺术更贴近生活,更直接地服务于生活,它的动作不强调难度,而是强调生活实用性,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去表现流畅的自然美[9]。

4.2 各区域交流合作,整合乌龙茶工夫茶艺精神内涵 虽然上文所提到的不同流派的乌龙茶工夫茶艺中所表达的茶文化精神内涵各异,但却有相通之处,主要还是崇尚儒、道、佛三教的精神文化。各区域应当交流合作,择优避劣,整合乌龙茶工夫茶艺精神内涵,树立独具魅力的乌龙茶茶艺形象,对促进乌龙茶文化的传播,产业的发展,将有显著的优势。如若整合,我认为,可以概括为“礼、和、精、德”。礼,意在礼仪、礼貌,敬客之道;和,意在和谐、中庸;精,意在精益求精,对器、水、茶、境、艺应精益求精,认真泡好一壶茶。德,意在高尚的人格与思想情操,通过品茶修心,提高自身素养。

当然,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乌龙茶名茶众多,不同茶叶所表现出来风格特点是不一样的,仍然需要个性的宣传。整合的目的和依据在于,乌龙茶冲泡条件,所需的器具有共同之处,整合有利于实现规范化,形成规模效应。

4.3 依托茶文化(茶艺)专业建设,规范茶艺师培养模式 正因为乌龙茶工夫茶艺流派的多样化,各高校茶艺、茶文化专业在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茶艺表现多式多样,主要根据高校所在地的茶艺形式的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校教学注重茶艺的表演艺术,部分学校则注重茶艺的冲泡技能,即生活茶艺及营销茶艺。如果全国各地高校能够交流合作,求同存异,那么对于规范茶艺师培养模式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将颇有助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朱海燕.茶叶消费的文化学探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2]郑惠丰,谢壁辉.论潮州功夫茶.广东茶叶,2011(Z1).

[3]郭雅玲.乌龙茶茶艺表演艺术探讨.福建茶叶,2004(2).

[4]丁以寿主编.中华茶艺.安徽教育出版社,218-237.

[5]丁俊之.再论“洗茶”——修正“洗茶”至关紧要 不可含糊.广东茶叶,2010(04).

[6]郑永球. 《论茶艺的表演技艺和内容内涵》之六—润茶[J]. 广东茶业,2004(01).

[7]蒋建明.也说“洗茶”.茶业通报,2005(03).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茶包装设计;审美价值

文章从茶包装设计中中国民间艺术的运用价值剖析,并且结合相关原则对其进行专项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这项美术在设计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材料、图形、颜色三个方面。对茶包装设计过程中审美价值进行深度的剖析。

1中国民间美术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在茶的包装设计中糅合中国民间美术,不但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弘扬,还能够充分的对外展现中华文化的人文精髓和民族特色风貌,将设计品进行独特的创新,完全体现出这门艺术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包装设计也逐渐成为了市场竞争力表现形式之一,影响茶叶销售的情况。消费者在消费时普遍会根据个人的直观感受来进行选择,例如很注重茶叶包装的精致与否,包装较为精致则为上品,反之则为下品。鉴于这种实际的选择比较,我们可以在保证茶叶的质量的同时,将着重点放在茶叶外包装的设计创新上,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占据市场份额,增加茶叶产业链的延长,以此来提高附加经济价值。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着中国经济文化与全球不同文化的融合,使得中外消费者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渐渐接受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审美,进而开始品鉴其中的不同美感,对独特的民间美术产生共鸣。所以本文主要的核心就在于将中国民间美术与茶包装设计完美融合。

1.1艺术价值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他所展示的是中国人民的内心和思想,不同风格和特色也代表着人们不同的期盼与愿望,不同颜色,结构,图案都有其专属的体系,也都是人民在劳动和实际生活中日积月累而成。茶叶包装设计就可以选择以这个为土壤从中滋养和生长出创新的灵感,来进行完美的结合,将艺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用经济推动艺术的前进,同时也反过来增加收入,带来实际的效益。茶包装设计者的主要参考和研究对象为消费者,消费者的审美风向就是设计者的重点,将中国的古典民间美术的精美和风韵柔和在包装上,在直观上吸引消费者,给其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1.2文化价值

民间美术不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构,更是与其他形式的民俗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撑点,将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继承和发扬光大。将这门艺术巧妙地和茶叶进行结合,擦出一个不一样的火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消费者的传统文化观念产生共鸣,也会成为社会继承。艺术,茶叶,设计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外展现中国文明的历史底蕴和内涵,并且三者会生发出新的思想,拥有生命力,将民族元素充分的展现,逐步走向世界舞台。

1.3经济价值

茶叶是一种商品,其代表着的就是经济性质的交换。想要在整个自由经济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其最重要的就是占据市场份额,吸引消费者实现消费,就要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茶叶的的包装设计新颖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其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可以传播中国的独特茶文化,将情感文化与实际效益相结合。将这项独特的艺术运用在设计之中,不但为设计提供了灵感而且提高了茶的文化感受和品味,以此将茶叶产生一种品牌效应,加强市场竞争力,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产生文化共鸣,提高茶文化与传统文艺相结合的纯度,从而占有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实际收入。逐步的完美融合可以将中国的茶文化转换为一个独有文化品牌,步入世界,向全球推广。

2我国民间美术在茶包装设计中运用的原则

我国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所以在茶包装设计中需要进行一定的选择,才能很好的保证设计的恰当性,展现出运用的价值。

2.1地域性

中国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意味着民族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差异纷呈,在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问题。如果想要有效的处理这类问题,可以根据销售地区的不同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设计属于某个地区的独特包装,传递一种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这种特殊就是品牌的特色,可以很大程度上作为合适的礼品赠与亲朋,这样就会扩大这种文化的流动范围,增加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不可比拟的地域性特色,这也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大的特色,也使得茶包装的设计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特色的茶包装设计可以给产品更加鲜明的艺术特点是其更加容易被人们识别,提升了产品的可认知性与知名度。

2.2创新性原则

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后盾,依着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就会具有一个明显的辨识度,并且因着现代和民间两种文化的时代差异,所以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将时代要求与创新艺术相结合,展现一种独特的韵味,为设计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现代设计领域的基础大多师承国外的艺术设计体系,由于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与起步较晚,在我国传统艺术的设计和继承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目前我国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而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成为我国主流的审美设计元素,而民间美术的引入和运用可以促进艺术设计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2.3实用性

产品的外包装一般情况下的作用就是保护产品的完整性,不受到外界的打击而被损坏与污染,所以实用性是包装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之一。所以设计者在不仅要注重文化的融合还要关注和重视其功能的发挥,将包装效果和实际作用相结合。在材质,设计的选取上要讲究,增加其艺术的感染力,做出茶的独特品位。我国民间的美术艺术大多源自生活,因此民间美术艺术有其独特的实用性原则。其设计和使用的理念也大多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因此民间美术艺术的引用对茶包装的艺术设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同时也是提升产品实用性的重要手段。

3中国民间艺术在茶叶包装设计过程中的审美与应用

3.1民间美术材料

民间艺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所以原材料选取一般是选择比较实用和平价的天然的产品。我们观赏不同种类,差异较大的民间艺术品不但要注重其外表的精美更要注重的是这份文化所传递出来的内涵,以及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态下生态环保是主题,消费者的需求是中心,所以茶包装的选择要贴近生活和自然,展现出自然的魅力。例如茶叶礼盒和茶叶罐等在保证其切实的实用性基础上,选取竹子,陶瓷等蕴含着特殊意义的物品更能够体现艺术和生活的高级结合。在现代人的消费观念进行选择时往往更偏向于自然物品的包装,而且也倾向于将一些带有中国独特解释的例如梅兰竹菊等植物运用到设计中,提高茶品的档次,展现不一样的中华文化,在物质和情感上带给顾客双重享受。

3.2民间图形

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有着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的民间图形,彰显着民间艺术的广博与精深。但无论民间图形如何的变幻莫测它们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例如,鱼便是年年有余的象征,牡丹则是象征着富贵与荣华,诸如此类的民间图形都向人们传达着美好的祝愿。因此,我们可以在茶包装中融入民间图形的元素,运用其代表的美好寓意来传达我们的祝愿,使其成为节日、往来之间礼品选择的一大亮点,将美好的祝愿展现在外包装上。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刺绣、年画、蜡染等多种风格为茶包装提供形态多样的选择。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喜庆,因而,在春节、中秋等节日期间茶包装的主色调为红色,并在外包装上印上代表着中国民间艺术美好寓意的民间图形,在展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传达了美好的祝愿,以此提高茶的销售量。若是茶包装能够引用剪纸艺术用三维形象来展示包装的艺术性对于茶包装则是一大境界。因此,茶的包装对茶销量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而中国民间艺术和民间图形在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民间美术色彩

商品的外包装给予消费者的是直观的感受,能够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和认可,所以在设计茶叶外包装时要注重考虑包装的颜色运用以及包装外观的结构设计,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民间美术中色彩可谓是丰富多彩,将民间美术运用在茶包装的设计中,民族文化也能够通过包装的颜色和结构设计展现在消费者眼前,从而也可以将中国的文化内涵寓于茶叶的包装中,增添文化内涵底蕴。民间美术色彩用色也是极为大胆、鲜明的,例如红色这一常见色,在中国人的眼里代表了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兴旺发达,红色不仅能够展现出喜庆的氛围更能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国的春联,剪纸采用的都是红色。所以茶包装若是采用红色作为主色调则能够向消费者展示红红火火和对生活美好的祝愿。民间美术的色彩缤纷,除了红色,我们也可以搭配蓝色、黄色、紫色等颜色来创造视觉的盛宴,将多种色彩和谐搭配构建令人轻松、活泼的心境。设计师在茶包装的设计中运用不同的色彩其实也是对情感的表达,通过在茶包装中注入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情感,用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更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接受。因而不仅能够达到创新的效果也促进商品的销售,取得较高的效益。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的品种也是十分丰富。茶叶的包装在其贸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彰显了经济价值也展现了文化和艺术的价值,但由于目前在茶包装上运用中华民间艺术元素的包装仍处于较匮乏阶段,因而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我国民间艺术和民间图形在茶包装上的运用和效益。在调研的过程中,将中国的民间图形融入茶包装是一种创新的设计,若能将民间图形和茶紧密的融合不仅能够恰到好处地向消费者传递茶叶的相关信息,更易于消费者的接受与热爱,从而拓宽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途径,将茶叶的贸易引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增加产品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建华.中国民间美术在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审美研究[J].福建茶叶,2016(3):238-239.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3篇

茶艺校本课程的设置

社会上对茶艺教育有一些片面认识,认为茶艺教育就是认识茶的活动,只要让学生了解了茶文化的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中国“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及本校学生德育的实际情况,依托北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研发出版专著《茶道五千年》校本教材,它作为我国第一本针对青少年茶艺培训的教材公开在全国发行。教师们设计了大量开启学生人文素养意识和茶艺实践能力的有益活动,多维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完善自身品德的行为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我校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开发茶艺校本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茶艺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茶艺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走进茶世界》《中华茶上下三千年》《中国名茶》《茶艺与茶道》《茶与健康》等六个模块。课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茶艺教室进行授课,并开展走进茶基地、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最终达成学生能够简述茶文化历史起源、指出中国茶区分布图、认识中国十大名茶、掌握简单冲泡不同形状的茶叶等课程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茶艺校本课程的实施

1.“体验式教学”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地方课程,学校在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拓展茶艺课力度。在3-6年级共9个班的学生中,开设以传授茶艺、感知茶德为主要内容的茶文化教学,通过漫画形式的茶德、茶史讲解,以逼真茶具的校园墙壁画为背景,以班级茶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板报为运用载体,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茶文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氛围。同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级授课、个体观摩、亲自操作、基地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针对这门课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园茶文化环境的熏陶、课堂茶艺技能的培养,多维度的实践操练等途径,学生提升了对茶艺的学习兴趣。

2.“参与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茶艺教育与国家课程的融合。全校3-6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开设2课时传授茶艺、感知茶德的茶艺与实践课相结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真学习泡茶、品茶的技能,还搜集课外的茶艺技能,并将其适当加入茶艺课堂与同学分享课外所学的技能。学校为实践技能考核通过的学生,成立的茶艺社团,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在茶艺社团中,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实践,收获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茶艺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品茶、泡茶技能为主,课下突出“以茶育德”的功能为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探究式课堂”发掘学生探究潜能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4篇

品赏佳景 品赏岁月

早就听说流花湖公园内有间流花茶艺馆,而这间茶馆最大的特色是依湖而建。布局与流花公园的园林美景巧妙地合为一体。动静相宜。可品茗,可观景。可赏艺,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然而亲睹芳容也不容易。流花茶艺馆开于公园一侧,途经的公交车不多,即使步入大门口,仍要走一段小路才能到达品茗区。一路走来,疏影横斜,曲径通幽,琴声悠扬,亭台楼阁掩映于林木中。进入依湖而建的品茗区,一步一景,惊喜不断。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觉处于园林一隅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淡,渐渐地融进了整个环境中。

细想这一路的寻访,就如泡茶的过程,经过煮水、洗壶、洗茶、冲泡、闻香、观茶等多个步骤,一路循序渐进,细心体会,最后当茶汤进入喉舌时。就如同只身走进世外桃源,眼前豁然开朗,当中的美妙感受很想与人分享。但又无需求得别人的认同。

置身于茶馆内,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望,都可以收获不同的景致。找个舒服的位置,眺望湖中小岛。思念伊人在水一方;观湖面的片片流花。追忆前尘往事;捡一片飘落于茶几的树叶,感叹岁月的匆匆。每一种心情都有景物相对应,而每一种烦恼,都在这里得到缓解。看流花落水,看百年老树。还有什么是放不低的呢?!一杯清茶,几块精致可口的茶点。怡然自得地品味生活的喜与乐,真的是人生几何!

许多人说在茶艺馆喝的茶总是特别的好喝,当中固然有水质、冲泡技术的原因,但最大的缘故还是环境与心境的差别。幽静雅致的环境让人的心情也好起来。而味觉当然也容易苏醒过来。

陶冶性情心灵溢香

流花茶艺馆内设有不同的品茗区。都各有特色。你可以选择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也可以倚湖凭栏而坐,又或是拾级而上享用堤岸高处的包厢,又或是亦步亦趋地登上泊于湖边的小艇,都各具情趣。无论是两人交心长谈,或是三五知己相聚,又或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的雅聚活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地方。

此时正是午后时分,茶馆内的客人不多。偶有到访者多是熟客。有茶客还手捧茶碗,悠闲地下起棋来。人皆有好胜之心,而商场或是职场的博弈,总是让人心力交瘁。只有在这里,胜负似乎并不重要,在满溢的茶香中享受游戏之乐才是主要的。人们常说人生如棋。懂得享受过程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国外近年来流行“慢生活主义”,还掀起“瑜伽热”。其实这些都跟中国的茶道、茶艺有着相似及相通之处,讲究的都是静心、静神、静养,身心的和谐乃是健康之本。

据悉,流花茶艺馆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开业。当时的定位是做一间专业的茶艺馆。虽然在经营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引诱。例如在前几年火锅城十分红火的时候,就有人提议跟茶艺馆合作经营火锅,但是茶艺馆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婉拒了。不浮躁,不急进。专心地做“茶事”。是流花茶艺馆从一开始就确立下来的经营方针。当然随着年代的变迁,他们也做出一些适当地改变,并且不断扩展业务范围。但即使是后来增加的茶食项目,他们也另僻地点成立茶膳坊,并与茶艺馆、茶艺培训中心、素食馆共同组成流花茶艺城。“这就如泡茶一样。如果各种茶都混在一起。茶昧就杂乱了。我们要做纯粹的专业的茶艺馆,这是一贯的宗旨。”流花茶艺馆的总经理皮蓉女士对记者如是说。

尝鲜一族 人生如茶

坐在流花湖边,面前摆着一杯刚沏好的都匀毛尖。这杯来自贵州的今春新茶,有着碧绿澄清的颜色。此时正是午后时分,极目四望,但见湖光滟潋,花影闪烁,茶香袅袅。许多平日里觉得无法停下来的东西。这一刻忽然被定格在一副水墨画中,于是做到了现代都市人平时无法达成的事,例如观赏到茶的舞姿;例如可以听到小鸟的鸣唱;例如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抛开古板的问答形式,只是随意地交流对茶的感受。从品茶的真实体验中寻获许多共鸣与灵感。

皮总对记者说,这里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本身就喜欢品茶。所以对整个项目的运作都特别用心。茶文化博大精深。往往知得越多越想深入探究。为此。他们也会经常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还亲身到茶区去鉴茶识茶问茶,并从当地直接进货。例如每年三四月间,他们都会去福建采购新茶。通过和茶人的交流,他们预计,今年会流行品饮武夷岩茶。

问及这位茶艺馆的掌门人自己平时最爱喝什么茶时,皮总回答说。自己刚接触茶艺时爱尝鲜,会同时喜欢很多种茶,但现在最爱是普洱茶和湖南黑茶。迷上普洱是因其具有可变性、包容性,当中蕴藏无穷的品饮乐趣。而对湖南黑茶的感情,则缘于自己本身为湖南人的原因。对家乡的想念,对事业的热情,对生活的感悟,都在品茶中得到了很好的协调。

茶艺的共同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合唱艺术;表现形式;茶艺表演;运用机制;艺术交流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以声音诠释为主的艺术形式,通过多声部的整体融入,以及其多种演唱表现,从而实现了多人协同、一致表达的综合性音乐艺术。合唱艺术所诠释的艺术感染力和价值内涵,都能够充分合理的运用到茶艺表演活动之中,通过情感理念的诠释与文化感知,从而实现多元艺术包容的最佳呈现效果。

1合唱艺术的特点内涵及表现形式分析

对于合唱艺术来说,其更多强调的是集体性表达,并不是一种“个人秀”。所以,一定程度上看,合唱艺术恰恰是共识性艺术表达,通过合理理解,从而达到和谐、整体的艺术听觉效果。当然,合唱艺术在表达过程中,其往往也有曲目选择、服饰选择和情感诠释等一系列特殊性诉求。1.1合唱艺术的特点内涵诠释在当前合唱艺术诠释过程中,其中整体包含和诠释了多种旋律和情感特色,在合唱艺术中,其音域性较广,也有着丰富的音色和感染力,通过一致性指挥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最佳表演。合唱是一种集体性艺术,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合唱队员将自身的音乐理解和艺术修养,乃至对音乐曲目的情感表达融入其中。合唱艺术往往较为震撼,尤其是能够给大众带来极具视听效应的艺术价值。合唱艺术在表现过程中,其以独特的审美特征与音乐和声、乃至集体人声组合,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多元融合”的音乐形态。在当前音乐艺术表现过程中,合唱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1.2合唱艺术的表现形式分析

合唱艺术作为现代音乐,尤其是声乐艺术中极具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的表现形式,通过诠释多种表达形式,多声部表达,进而实现合唱艺术的最佳享受。合唱艺术的生动诠释与表达,能够陶冶倾听者的心灵感知,更是能够实现艺术审美力的有效培养。当然,合唱艺术有着极强的震撼性,能够从精神上给人以启迪。合唱艺术在表达过程中,往往凝聚了合唱队员的情感理解与艺术认知,所以,在参与合唱艺术时,往往能够提升演唱队员自身对合唱曲目的全新理解与认同,从而切实提升合唱队员的音乐素养。对于合唱艺术来说,其作为一种极其独特的声乐表达艺术,相对于器乐艺术来说,合唱艺术中所诠释与融入的音乐情感,往往有着更加生动而直接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当前我们传承与应用合唱艺术时,要认识到该艺术所具有的传承空间,在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基础上,通过情感内涵的合理诠释,从而实现音乐艺术的传承与提升。

2情感理念与艺术思维的多元融合:茶艺表演活动的价值内涵

在我国大众长期的茶文化理解与认知过程中,形成了茶艺表演这一艺术化形式。通过茶艺表演,我们既能够感受到其中关于茶文化的情感展示与艺术表达,同时其中通过融入服饰、音乐,乃至情感理解的方式,从而真正体会和品读到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价值情怀。在进行茶艺表演时,音乐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不仅诠释的是一种情感,更是提升茶艺表演活动内涵的关键。茶艺表演是我国茶文化的生动诠释,在该表演艺术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生动形象的茶文化理念,同时也能够从具体的艺术角度来对茶文化予以直观认知。在当前茶艺表演活动全面创新的今天,充分发挥合唱艺术的真情诠释与多声部融合,并且将合唱艺术融入到当前整个茶艺表演活动的直观展示之中,就极具现实意义。在多元文化融合的今天,任何一种艺术在具体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都在经历交流与融合的时代命题。茶艺表演作为一种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展示方式,其中不仅诠释和展示了自身的表演规律,也彰显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自茶艺表演形成之后,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方式,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生动传递与内涵性交流,提供了融合的平台。茶艺表演活动,恰恰是将茶文化理念以艺术方式来展现的活动,无论是其中所展示的动作姿势,乃至情感理念都是该艺术实现最佳展现效果的关键。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包含多种素材,无论是服装,还是倒茶的动作姿势,其中都生动表述了表演者自身对茶艺活动的深厚理解与认同。茶艺是我国整个茶文化的重要构成,茶艺表演则是通过表演者主观理解,进而来诠释相关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的重要艺术。所以,我们能够从茶艺表演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也能够品味到其中对茶文化的情感理解与直观表述。

3茶艺表演活动中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合理运用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通常需要结合背景音乐的旋律和内容等等来展现茶艺的动作姿势。所以,想要让茶艺表演活动更有观赏趣味和艺术审美,就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茶艺表演活动作为一种观赏性艺术活动,无论是其中曲目的选择,还是情感的表述,都需要注重多种理念的融合与表达。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其中并不是简单使用音乐曲目,更重要的是要站在艺术包容性的视角,挖掘音乐艺术中的内涵与精神理念,使其能够真正实现与茶艺表演活动的有效融合。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集体性艺术形式,将其与茶艺表演相融合时,要注重理性分析合唱音乐艺术与茶艺表演之间的共性,通过融合多种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从而在展示其中所表达情感基础上,进而打造极具特色和观赏效果的合唱艺术。对于茶艺表演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具观赏性和情感诠释的艺术形式,这恰恰就是当前两者深度融入的价值所在。想要实现两者的合理融合与应用,需要注重做到:首先,要对合唱艺术进行合理编排,形成相对内涵一致、表现相关的表演风格,特别是要充分注重做好合唱艺术的整合效果,在内涵融入之后,实现茶艺表演艺术的最佳展示。茶艺表演活动的基础是茶文化内涵,其中也有着生动、多样的情感色彩,而且从本质上看,茶艺表演与合唱艺术,都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情感共性,恰恰就成为多元艺术包容的生动展示。其次,要注重提高茶艺表演者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只有茶艺表演者体会到了合唱艺术所具有的深厚感染力和独特情感,才能实现合唱艺术的理想应用。当前茶艺表演在传承与发展应用过程中,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因此,任何一种文化艺术体系的交流与融合,都不是替代性艺术,只有从包容与交流的视角基础出发,客观分析多种艺术的内涵化与多元性特征,通过寻找合理的融合点,在选择合理的艺术诠释机制,从而实现该艺术的理想价值与包含。茶艺表演艺术形成与我国大众采茶、制茶之中,其中生动再现了我国茶叶产业发展体系,因此,在当前我们理解茶艺表演过程中,只有从文化交流与艺术诠释角度出发,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合唱艺术的合理融合。最后,情感诠释是大众在倾听和了解茶艺表演活动与合唱艺术过程中的基础性要求,这些恰恰也是影响这两者艺术发展与包容的重要内核。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理解与认知不断深化,但是传统文化艺术在具体表达过程中,面临传承上的危机,尤其是缺乏生动客观的展示平台与载体,所以,探究合唱艺术的表现方式,并且将其进行合理改造,使其与茶艺表演活动相一致。因此,以文化传承与情感表达相结合的艺术融合,也进入了包容发展的全新时期。对于目前茶艺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活动来说,其中彰显的是一种时代特点,也是从文化传递角度出发的全新艺术业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