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

创业收益与风险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篇

创业投资所投资的对象为高技术、创业型、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创业企业持有资产多为货币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比例较低,而且成长具有显著非线性特征,即可能出现跨越式增长,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灰飞烟灭,因此,这类企业必然蕴含巨大的风险。创业投资企业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但并不代表不进行风险控制,盲目投资。根据创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可以将其面临的所有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市场中某些宏观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部分行业或所有行业资产价值降低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则主要指个别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前者是不可控的,后者基本是可控的。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和手段控制非系统性风险。创业投资企业的高回报是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高效控制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即使像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等也会破产倒闭。从上世纪40年代美国兴起创业投资以来,关于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就一直没有停止,新理论、新模型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创业投资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双边道德风险造成的,风险度量的方法则主要包括完善契约和激励机制。Reid(1997)基于理论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和创业投资家在进行风险处理时的关系,他们认为风险投资家是风险厌恶的,而投资者在进行了充分的分散化后是风险中性的[1]。Repullo和Suarez(1999)认为创业投资家的融资和咨询角色是互补的,他们检验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新兴公司的阶段性投资与来自创业者和创业投资家管理贡献的双边道德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最优的契约应该让创业者承担初办阶段的风险,保护创投企业的求偿权及股权不被稀释,并用此解释创业投资广泛应用可转换优先股的原因[2]。Reid和Smith(2001)研究了基于风险溢价、投资时间跨度和敏感度分析探索积极的风险管理,他们将创业投资的风险划分为风险、商业风险和创新风险。对于高技术投资,投资者认为风险和商业风险非常重要,而创新风险也被认为极高,通常会设置高门槛收益率和利用极端的压力测试[3]。Arthu(r2010)认为创业投资的回报是非连续的和有偏的,其实现随时间内生变化,且具有非同质性,于是他们采用随机折现因子(stochasticdiscountfactor,SDF)研究VC初创期投资和VC基金的收益率,结果发现VC初创期投资获得了超额收益[4]。Ozmel等(2013)研究了生物科技公司如何权衡从创业投资家那里获取企业融资和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项目融资,结果发现合作伙伴在解决资本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不同私募基金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5]。Espenlaub等(2014)研究发现,无论是跨境联合投资,还是境内联合投资,创业投资的alpha和beta值从初创期到后阶段单调下降,表明创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会随着投资阶段延后而降低[6]。由于我国创业投资的历史较短,国内只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创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殷林森(2010)认为谋取私人收益和降低双方的努力水平是一个联动的过程,通过控制私人收益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总收益,而且可以缓解努力水平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期投资,增设谈判契约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状态对利益分配做出相机调整,从而达到缓解谋取私人收益,提高双方努力程度的目的[7]。蔡永清等(2011)基于现代契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理论设计了双边道德风险下的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双边线性激励契约[8]。孟丽莎等(2013)基于可拓学的思想,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实质上是采用专家法将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汇总后得到均值,再计算关联度后赋权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9]。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关于创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比较系统,从风险识别到风险度量再到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都有相关文献,但创业投资与其他金融业态有较大差别,其风险发生机理及风险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已有文献并没有深入剖析创业投资风险产生机理,这正是本文所努力的方向。

二、创业投资的期权特征

创业投资机构通过风险评估筛选目标企业,为其提供融资和增值服务,占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随着企业的发展决定是否再次注入资金或退出,具有典型的期权特征。与经典期权不同的是,创业投资期权是区间期权,本文将从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企业家三个角度分析其期权特征。假设一个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拥有技术、产品及营销渠道和知识,投资者成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委托创业投资家投资该创业企业,投资为∑Ict,其中t=1,2…T表示投资的期数(下同),T表示最后一期投资,投资包括提供的管理和资本运营等增值服务,Rt表示投资者从项目所获得的实际总收益;∑Iet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包括专利、营销和管理等,R't表示从项目中获得的实际总收益;∑Pt表示创业投资家管理才能投入,Rt''表示其收入,其收入构成一般包括固定工资Wt和浮动收入Ft。Vt表示创业企业在第t期的净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将其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期准确地反映其所持有的长期投资的真实价值。kt表示合同所约定的创业企业累积持股比例,则(1-kt)表示创业投资企业累积持股比例,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预期总收益分别为ktVt和(1-kt)Vt。为了简化分析,本文设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均为风险中性,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

(一)创业投资企业

创业投资企业是投资者投资资金和对外经营的载体,创业投资企业代表投资者的利益。创业投资企业负责项目的筛选、投资运营和增值服务,享有从创业企业退出时的收益并负责分配。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但由于各自私利的存在,也会存在博弈,图1为创业投资企业期权模型,刻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期权特征。图1中B为∑Ict,即创业投资企业各期投资之和;A为(1-kt)Vt,即创业投资企业预期总收益或合同约定收益;R表示实际收益,则Rt表示创业投资企业从项目中获得的累计实际总收益。创业投资企业选定项目后,就要投入资金并开始运营,如果其实际收益低于B轴,预示着创业投资企业不能获取利润,其可以选择与创业企业终止合作退出。若创业投资企业的实际收益高于A轴,则表明创业投资企业可以获取高于合同约定的收益,则其必然会与创业企业之间进行非合作博弈,要么选择收割高利润主动退出,要么按合同约定的收益补给创业企业差额部分继续合作,则其实际收益又会回落。AB区间为创业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稳定区间,A轴上的点为创业投资企业最佳行动点,此时,创业投资企业的付出与收入相当,不存在机会主义,其利益与创业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

(二)创业企业

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现代市场环境下,随着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创业企业又多了一种融资渠道。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家联系起来,创业企业融入发展资金,同时出让部分股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创业企业比创业投资企业拥有更多关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为了私利,有可能会隐藏某些对其不利的信息,放大对其有利的信息,从而损害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由于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的存在,大多数创业企业没有获得成功,创业者就会选择放弃,我们用图2说明了创业企业的期权特征。图2中A'为ktVt,即按合同约定的收益,B'为∑Iet,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R't表示从项目中获得的实际总收益。创业企业引入创业投资资金后,必然和创业投资企业约定收益分配比例,但创业企业拥有比创业投资企业更多信息,为了获取更多私利,可能会出现非合作博弈的情况。若实际的收入R't大于ktVt,即为图2中A'轴以上部分,创业投资企业可能会发现创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则会要求创业企业补偿收益的差额部分或者直接要求退出;若机会主义行为未被发现,创业企业也可能会在获得高额收益后要求购入创业投资企业的股权,迫使创业投资企业退出。若创业企业的实际收益低于∑Iet,即为图2中B'轴以下部分,除非融入更多资金或出现其他可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否则创业企业必然会选择放弃。只有其收益处于A'B'之间时,创业企业才会与创业投资企业之间合作博弈。A'轴是创业企业最佳行动点,此时,创业企业的付出与收入相当,不存在机会主义,其利益与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

(三)创业投资家

创业投资家是投资者的委托人,代表投资者选择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并提供增值服务,相应获得报酬。B''表示创业投资家的机会成本,即不在该创投企业任职可以从其他工作中所获得的最高报酬;A''表示创业投资家按合同约所获得的收入(Wt+Ft),图3显示了创业投资家的期权特征。目前大部分创业投资家都是职业经理人,不占有创业投资企业的股份,只是作为创业投资企业的人来管理企业,因此很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谋取私利,即有可能与投资者合谋,也有可能与创业企业合谋。所以,其实际收入R''可能会高于按合同约所获得的收入(Wt+Ft),即A''轴以上部分,该区域为投机域。若投资者观察到其机会主义行为,可能会马上解雇创业投资家,也可能会要求其补偿非正常收入部分。若创业投资家的实际收入低于B''轴,其可能会与投资者进行谈判,若条件不能满足,其必然选择辞职。只有当其收入介于A''B''之间时,创业投资家才会努力工作,提高创业企业的价值,该区域为努力域。A''轴上创业投资家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相等,也不存机会主义行为,不损害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利益,是最理想的状态。

三、创业投资风险分析

道德风险是创业投资参与各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人私利,采取隐藏不利行动和非合作博弈等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通过设计完全契约进行控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双重委托下的道德风险。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通过共同组建创业企业的董事会,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确定投资策略和利润分配方式及比例,聘任管理者,监管企业的业绩。双方付出的努力和成本不可察时,就会在项目运作中出现“机会主义”和“搭便车”,导致双边道德风险的发生。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虽然是合作关系,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私利,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同创业投资企业也存在博弈,也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选择再次注资或放弃。创业投资家作为投资人代表管理创业投资企业,是双重的中间环节,由于私利的存在,可能会有两种合谋行为,一是与投资者合谋,损害创业企业的利益,二是与创业企业合谋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如图4)。创业投资家虽然不直接进行投资并拥有创业企业的股份,但由于存在机会成本而视为其投资,不存在合谋的情况下,其获得合同约定收入即为实际收入,若存在合谋,即实际收入可能超过合同收入。因此,也会根据实际收入与机会成本和合同收入的权衡而选择退出和努力,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图4中的双重委托关系分别为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1),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创业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2),可能的合谋为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的合谋(合谋1)和创业投资家与创业者的合谋(合谋2)。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双重委托关系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委托1可能导致创业投资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委托2可能导致创业者损害创业投资家和投资者的共同利益,以上这些分析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相一致。然而,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鲜有学者注意到创业投资家与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可能的合谋。合谋1相对容易理解,创业投资家作为投资者的代表,出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合谋发生机会主义行为,谋取最大利益。合谋2也并不少见,创业投资家出于个人私利,不惜与交易对手合谋,从中寻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图1到图3可以看出,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家三者都拥有一个区间期权,超过上限的区域是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区域,所获得的实际收入超过合同约定收入,必然损害其他参与人的利益,形成非合作博弈;低于下限的区域为退出或放弃域,是激励不相容的区域,其实际收入低于自己的投入或机会成本,必然导致主动放弃。结合图4,创业投资在双重委托关系下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道德风险,而在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面临着退出风险,制定完备的契约旨在解决委托关系下的合谋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激励不相容情况下的消极行为。

四、基于期权的创业投资风险控制举措

由于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特征,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小于一般投资,因此,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创业投资收益的高波动性,参与各方经营的期权特征非常明显,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各方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将会很高。由于创业投资的收益具有非连续性或跳跃性的特点,难以通过模型准确计量风险,即使采用大样本计算出风险值也很难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创业投资企业或特定项目。双重委托关系决定创业投资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非合作博弈和不利行动隐藏,需要在整个创业投资过程中制定完备的契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委托1的道德风险防范

投资者发起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后,聘请创业投资家经营企业,投资者期望创业投资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创业投资家则期望个人私利最大化。制定契约,使创业投资企业的目标与创业投资家的期望尽可能一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创业投资家道德风险的成本,从而降低其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在聘任创业投资家时的首要工作是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创业投资家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然后对创业投资家管理才能∑Pt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激励相容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包括固定工资Wt和浮动收入Ft。创业投资家的工作具有显著的期权特征,上限的风险控制是在制定浮动收入方案时尽可能采用期权激励方式,如采用股票期权,提高预期收益,即提高创业投资家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下限的风险控制则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工资谈判周期,当创业投资家对工作不满意时可以在最近周期进行谈判,虽然不一定会提高其薪酬,但仍会对其有约束,降低其退出意愿,保证创业投资家队伍的稳定性,也可以降低委托成本。除了正向激励外,负向激励和监督也同样重要,通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创业投资家违规、违约及不努力需要支付补偿,也会降低委托成本。另外,投资者在用工合同中还要要求创业投资家定期汇报项目相关情况,不定期接受质询,加强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政府应要求相关机构协助成立创业投资家市场,要求创业投资家进行登记,建立个人资信档案,并向所有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查询服务。一旦创业投资家出现不端行为,将有较大的名誉损失,工作业绩不好的创业投资家也会被淘汰,这些措施都会约束创业投资家,有效降低委托所造成的道德风险。

(二)委托2的道德风险防范

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是第二重委托关系,创业投资企业投入资金后,创业企业拥有更多企业信息,出于私利,可能会进行非合作博弈,损害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和个人利私是导致创业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主要原因,也是创业企业经营期权特征的体现。完备契约和激励相容也是解决委托2所必须采用的风险控制举措。创业投资并非是创业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但作为股权投资,在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同时,求偿权却被放在了债权人之后,因此,创业投资对来自创业企业的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创业企业经营的期权特征,创业投资企业需要制定契约防止创业企业的非合作博弈或主动退出,双方签订的合同除了投资比例、时间、投资方式、收益分享和增值服务内容外,还应包括创业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时的补偿条款,投资的方式也应体现创业企业经营的期权特征,如采用可转换优先股和分段投资,既可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又可提高创业企业的违约成本,降低委托2的道德风险。可转换优先股相当于赋予创业投资企业一个期权,当创业企业的经营较差或创业家出现违规、规约及其他不当行为时,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选择优先股,保证稳定的收益,而当创业企业业绩较好时,转换为普通股,享有更高的收益。分段投资也相当于赋予创业投资企业一个期权,当创业企业经营预期较好时,进行投资,否则,不再投资,从而减少损失。只有制定相对完备的契约,才能使创业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创业投资企业的目标基本一致,共同致力于实现创业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减少道德风险。

(三)合谋的风险控制措施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2篇

一、信托创新产品定价机制

(一)信托创新产品的名义价格

1、信托创新产品的定义

信托产品是指信托机构经研发设计而推出的面向市场营销、具有信托特征的金融产品。按信托本旨,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为受益人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但是在实务操作上,信托机构创新了这一业务。信托机构往往是先行设计具有一定交易结构、运用目的与管理方式的信托计划,然后再在信托市场上面向投资者销售。投资者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将一定的资金或财产交付信托机构处置与运用,并指定受益人,签订信托合同,形成信托关系。因此,信托机构推出的信托计划实质上就是面向市场营销的信托产品。这样,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实际上是信托产品的发行人,委托人实际上是信托产品的购买者,即投资人。受益人是信托产品投资收益的享有者,可以是委托人本人或其指定者。

信托产品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财产信托,也可以是资金信托。可以是单一信托或集合信托。单一信托是指信托机构接受单个委托人委托,依照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或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单独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或资金。这里,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或资金,已经明确了委托人,信托机构依据市场规则收取相应的信托报酬,其交易价格由受托人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没有确定的定价机制。集合信托是指信托机构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人委托,依据委托人确定的管理方式或信托投资公司代为确定的管理方式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或资金。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信托机构自行设计管理运用方式,需要面向市场销售的集合信托产品。为简便起见,下文所称信托产品均指集合资金信托产品。

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信托产品的所有个体都具有差异性特点。不同信托机构推出的信托产品都有不同的项目载体,或者具有特定理念的投资组合,而且任何一个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都有其个性特点,例如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的不同匹配安排。而且,制度规定,同一信托机构不能就相同运用范围的信托资金分别设立集合信托计划,所以市场上很少能见到完全相同的信托产品。信托机构即使是对其它信托机构的创新产品进行采纳,其推出的信托产品相对于已经存在的信托产品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信托运用范围或交易结构的差异),可以认为任何一个信托产品都是创新产品,尽管其实质性创新内容有多寡之别或创新价值有大小之分。

2、信托创新产品的名义价格

信托产品交易中的各当事人都遵从经济人假设,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受托人在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资金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扣除本金后的增值部分称之为信托资金运用收益,其与发行总额的比率即为信托资金运用收益率。受托人在发行和管理信托产品时要发生一定的费用,并且受托人需要提取一定的信托报酬。信托产品收益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和受托人报酬后,剩余收益即为受益人收益,其与信托产品发行总额的比率即为受益人收益率。一般可将信托受益人收益率称之为信托产品收益率。

受托人与委托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创新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如果风险收益相匹配,受托人才会推出创新产品,委托人也才会购买该产品。既然是可销售的商品就必然有一个交易价格问题。从理论上说,信托产品的交易价格取决于信托产品的内在价值。信托受益权是一种财产收益权,与股权类似,信托受益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将受益人在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为现值,得到的就是信托产品的内在价值。信托产品的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越大,理论上的交易定价就应当越高。但是,未来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因素,并不是确定的,只能进行预期。因此,信托产品收益只能是预期收益。

按照制度规定,信托机构在销售信托产品时不得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也不得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事实上就是规定不得明示或暗示信托产品销售价格。但是,信托机构在设计信托产品时,一定要对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作出预测,并设计相应的风险与收益交易结构。委托人从自己的角度对信托产品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便作出购买与否的决策。信托机构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风险与预期收益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信托产品的定价,这个价格可以称之为信托产品的名义价格。因此,可以将信托产品的名义价格定义为一定风险条件下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的倒数。

(二)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 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信托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信托发行与管理费用、受托人报酬等。

1、信托资金运用预期收益率

信托创新产品一般以确定项目作为载体或以一定投资理念引领的组合投资,其资金运用预期收益来源于项目收益或组合投资收益,收益的决定性因素是项目或组合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的匹配结构。具体来说,与资金投向、资金的运用方式、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期限结构,以及风险控制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信托资金的运用方式。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资金运作模式有多种类型:贷款类、股权运作类、融资租赁类、受益权转让类、证券投资类、资产证券化类以及综合利用各种模式的组合类投资模式等。从理论上讲,所有的信托产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股权投资,代表所有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投资方式,如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受益权投资等。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可预测。预期收益与信托产品本身的收益模式、特点及风险密切相关,风险越高,预期收益率越高。另一类为固定收益证券,代表未来收益确定的投资方式,如贷款信托、融资租赁信托、固定收益分红投资信托等。其预期收益是确定的,但也有一定风险,如融资者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一般地,股权投资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要高于固定收益证券类信托产品。

其次是资金投向。信托业的营业范围非常广泛,贯通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三大领域。信托产品可以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制造业、交通运输、金融证券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从2002年7月18日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出台以来,信托产品的发行已覆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大类行业中的16个。不同行业的收益结构各有特点,例如证券市场与房地产投资的回报模式与特点是截然不同的。风险越大的行业或投资领域其预期收益越高。

第三是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与期限结构。从理论上讲,一般地信托发行规模越大,信托产品本身抗风险能力越强,而且,信托产品发行量越大,形成的规模效应越大,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对于信托产品期限结构来说,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显然,信

托期限越长,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

第四是风险控制方式。信托产品都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例如,信托产品不仅有来自投资项目本身方面的风险,同时还有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如在信托期间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变化引起的市场波动风险等。当然,信托产品最大的风险还是信托项目本身的管理运作和信用风险。投资者承受风险就需要一定的风险补偿。因此,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一般地要高于同期国债和银行存款利率。不同的风险承受需要不同的风险补偿,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风险越高,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越高。信托作为一种新的投资理财方式,风险控制是信托业的第一要务。

因此,为了控制风险,取信于委托人,信托机构在设计信托产品时,一般要提供相应的信用增级方式。信用增级方式有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内部信用增级的方式主要有优先/次级受益权结构、抵押与质押担保、受托人信托报酬担保方式;信托创新产品的外部信用增级方式很多,政府信用、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方式,其中商业信用担保又有保险公司担保、担保公司担保、投资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等多种方式。

信托机构在信用增级的产品结构设计中,通常根据创新产品本身的风险特点决定采用内部信用增级还是外部信用增级方式,有时则是多种信用增级方式混合运用。在组合信用增级的产品设计中,一般包括2~3项风险防范措施。采用组合信用增级方式的原因表现为两个方面,呈现两个极端:一类是单一风控措施无法提供保证,不得不增加多项措施,该类产品本身风险较大;另一类是单一风控措施已经可以满足风险防范需求,但信托机构为提高产品信誉等级,增加了其它的一系列措施,该类产品本身风险较小。例如,在提供抵(质)押担保的同时,由保险公司提供受益担保等。在某些信托产品的创新设计中,信托机构没有附加风控措施,即不提供特定的担保方式,这些产品实际上是以信托机构本身的理财能力和信誉提供信用的,在市场上享有的高信誉就是信托机构的信用增级资本。

信用级别越高,信托产品风险越低,其资金运用预期收益相应也就越低。一般地,按照信用增级逐级减弱的方式可以归纳划分为五个级别,即政府与银行信用担保、商业信用担保、抵押与质押担保、受益权分级和没有特定担保,也就是信用增级级别逐级递减、风险逐级升高,相应地,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相应提高。当然以上的信用级别的划分是一种经验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具体的产品信用增级有不同的特性,需依具体情况确定。

当然,影响信托资金运用预期收益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受托人市场品牌形象与资金管理运用水平、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影响等。

2、信托产品费用

创新产品在发行与实施环节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产品创新设计费、发行营销费,以及产品管理、运用与处分费(如托管费、律师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收付费、清算费)、产品税费,还有其他产品应付费用等。按照规定,信托存续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从信托财产中支付,列入当期费用。受托人以固有财产先行垫付的,受托人有权从信托财产中优先受偿。受托人因违反信托合同导致的费用支出。以及处理与信托产品无关事项发生的费用不列入信托产品费用。一般地,信托产品相关费用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较少。

3、信托报酬

信托机构发行信托创新产品一般以收取信托报酬或佣金的方式取得信托收益。信托报酬的收取方法有按固定比例和浮动比例提取两种方式。为了取信于投资者,同时也为了在信托产品取得超过预期收益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多数信托产品采取累进浮动信托报酬提取方式。受托人采取与经营业绩挂钩的累进浮动信托报酬提取方式,是指受托人设立了一个一定预期收益率标准水平作为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f临界值,如果到期实际收益率低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不收取信托报酬;高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委托人分成。这种激励与约束相一致的交易结构设计无疑有利于降低受托人的道德风险,提高信托产品信用等级。

(三)信托创新产品的定价机制

信托资金运用预期收益减去信托产品费用和信托报酬,即是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对信托资金运用预期受益的影响因素也就是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由于信托费用与信托报酬是可预期和可控的,其他所有影响因素,如信托产品资金投向与运用方式、产品规模与期限结构等,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纳为风险因素。也就是说,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信托产品的风险。对信托产品的定价就是对信托产品的风险度量。所以,如何对信托产品进行风险定价成了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信托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以一定投资理念引领的投资组合,在产品设计时就会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另一部分投资于风险资产,即信托产品由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而成,例如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另一类信托产品是以一定项目作为载体,由于项目的不可分性,无法明确地区分项目的无风险和有风险资产构成比例,如房地产资金信托产品。但是可以将其看成一个风险资产。由于市场上有很多金融替代产品,受托人和委托人在评价一个风险性信托产品时有一定的替代产品可供比较,例如与无风险的国债投资或银行存款相比较。选择风险高于国债投资和银行存款的信托产品就会要求高于国债收益率和银行存款的风险补偿。这样,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等于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加上信托产品风险补偿。

无论是股权类投资还是固定收益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可以假定受托人和委托人是理性的。受托人出于自身利益与信誉,其在设计和发行信托创新产品是审慎的,委托人购买信托产品也是理性的。也就是说,发行人在设计推出某一信托创新产品之前,一定经过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慎重进行项目选择或投资组合设计,并且有一定能力与资源对信托产品进行管理、运用与处分。而且,发行人对信托产品的不确定性有一定评价,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相应防范与保证措施,如信用增级的交易结构设计等。因此,信托产品具有一定的收益保障。但是,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信托产品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果高风险事件发生,导致信托产品出现损失,从而可能导致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低于无风险收益率;当损失程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信托产品就会出现负收益,即信托本金损失。由于按照规定,在受托人没有违背信托合同管理运作信托资金出现损失时,其损失部分由信托财产承担。这就意味着受益人不仅可能得不到预期投资收益,委托人的投资本金都有可能发生损失。

因此,受托人从发行和供给角度会对信托创新产品进行评价,其评价的基准是市场其它可供选择的金融替代产品,因为选择其他产品具有一定的机会收益。受托人推出一项风险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信

托创新产品,其定价标准是在无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加上失去发行其他替代产品机会收益的风险溢价。同样,委托人从投资和需求角度评价信托产品,选择风险超过无风险投资的信托产品,其预期收益就是有固定报酬的无风险投资和预期报酬不确定的风险补偿共同构成,信托创新产品供需双方对于风险评价如果达成一致,就会形成信托创新产品的均衡价格,信托产品才能以均衡价格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市场出清。这样,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就等于受托人和投资者共同认可的市场无风险收益率加上信托产品风险补偿,这就是信托产品的定价机制。

二、信托创新产品定价模型

(一)信托创新产品风险定价模型

现将信托机构发行的信托创新产品模型化,假定:

1、存在一个受托人(即发行人),受托人在信托产品市场上推出一个信托创新产品P。

2、存在两个时期,T=1,2,任一时期只有一个信托产品P。为方便起见,假设贴现率为零。

3、存在两种类型的非中介经济体:P和D。P是人格化的信托产品;D是委托人(即投资者),假定该信托为自益信托,委托人与受益人为同一人,该产品的所有委托人集合D为{d1,d2,……dn}。P与D不能直接交易,而必须通过受托人进行交易。

4、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为rm,市场无风险资产报酬率为rf,信托产品风险溢价为v,风险评价系数为r。

从上节信托创新产品定价机制分析可知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rm是风险v的函数,即rm=f(v)。因为任何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应该等于无风险报酬加上风险补偿溢价,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rm=r1+λ ……………………………………(1.1)

用图1.1可以说明这个公式,用横轴表达不同信托产品的风险,将不同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表示在纵轴上。于是,可以得到信托产品的风险收益评价线,其斜率为风险评价系数λ。如果信托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信托产品受托人与委托人的信息是对称的,他们对特定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是一致的,即对一特定风险的信托产品有一对应确定的风险评价系数。而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受托人和委托人对无风险资产的选择和评价也是一致的。因此,对于某一特定信托产品而言,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评价是相同的。同样,对于不同风险的信托产品有不同的预期收益率相对应,所有保持均衡的信托产品都一定落在这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可以称作信托产品的市场线。

但是,信托产品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对于信托创新产品,受托人与委托人面对的是一个垄断的市场。信托创新产品是有特异性的,即使是信托机构采纳其它机构的创新,其信托产品也有不同的特点,没有任何两个信托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信托创新产品市场是一个垄断市场。尽管对于确定的信托创新产品本身来说,其风险v对于受托人和委托人是相同的。但是,二者对于具有特定风险v的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λ是不同的,委托人的风险评价系数r要高于受托人的风险评价系数入。,也就是说,委托人相对于受托人认为信托产品的风险要更高一些,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收益评价线的斜率更大,相应的直线更陡峭。有以下理由支持这种假定:

1、信托产品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托创新产品受托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处于相对信息优势地位,而委托人则处于信息相对劣势地位。

2、从理论上讲,如果信托创新产品产生风险,而这种风险并非受托人违背信托合同而导致,那么产生的损失将有信托财产本身承担,也就是由委托人而不是受托人承担。因此,对于信托创新产品的风险承担,委托人要高于受托人,相应地,委托人对于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λd要高于受托人的风险评价系数λs。

另一方面,对于受托人而言,除了和委托人需要对信托产品共同的风险v进行评价以外,受托人还需要承担额外的信托创新风险。因为,任何信托创新产品都存在创新设计和发行失败风险,例如信托产品销售没有达到设定的信托计划成立所需要的最低发行额而导致发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者需要承担所有相关的费用,包括信托产品设计费用、发行费用(宣传、营销,以及律师、会计师等中介费用等),支付已交付资金的委托人在产品发行期相应的利息损失等。因此,发行者因为承担了额外的费用和创新风险,因此需要相应的创新风险补偿vO。由于创新失败所导致的费用损失是可以相对准确预测的,因而相应的创新风险补偿vO是一个常量。

这样,可以得到在垄断条件下的受托人和委托

场,市场上有多个信托机构同时推出多个同质的信托产品,那么信托机构将会获得行业平均信托报酬,即信托机构的利润为零。但是,在垄断的信托创新产品市场上,信托创新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往往和预期收益率有一定差异。由于不同的信托机构在管理、运用信托资金的能力不同,或者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的变化,使得这些信托机构管理的信托产品实际收益率高于或低于预期收益率。

对于高于预期收益率的信托产品,受托人可以按约定的方式对于超额收益部分进行分成,可以获取超过行业平均报酬的超额利润。对于实际收益率低于,的信托产品,受托人将会对应减少信托报酬,其收益将低于行业平均报酬。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托创新产品的垄断性,信托产品的发行额是受限的。因此,垄断的受托人往往会降低对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即以低于,的预期收益率向委托人销售,从而提高信托产品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差额,以此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分成。这种收益分成所创造的额外收益便是受托人的垄断利润,也可以说是信托产品的创新报酬。

(二)对供求风险评价均衡的动态分析

信托创新产品需求与供给的风险评价曲线代表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最优价格选择,它们在r*上相等表明了双方的行为是一致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信托创新产品,该点的均衡有一动态变化趋势。

由于信托创新产品是非同质性的,每个不同的信托产品均有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具有不同的风险测度vO如上文所述,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信托资金投向、信托资金运用方式、产品规模与期限结构,以及风险控制方式等。下面主要就影响单个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因素对均衡的影响进行动态分析。

1、产品规模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越大,信托产品本身抗风险能力越强,信托产品风险V*,越小。而且,信托产品发行量越

大,形成的规模效应越大,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对于受托人来讲,规模大意味着管理运作难度加大,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提高,斜率λs和λd变大,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如图1.3所示,新的平衡点r*,比r*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规模具有正向关系。

信托规模扩大,信托创新产品自身风险v*,沿横轴向原点移动,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新的平衡点k,比k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

2、期限

对于信托创新产品的期限结构来说,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信托期限越长,资金运用的预期收益率越高。对于受托人和委托人来说,其要求的无风险报酬越高,也就是r,f变大,截距r,f和r,f+vo变大。如图1.4所示。rs和rd曲线向上平移,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反之,期限越短,r,f越小,rs和rd曲线将向下平移,r*下降。即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期限成正向关系。

信托期限越长,信托创新产品自身风险V*,不变,rs和rb曲线向上平移,新的平衡点k,比k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

3、信托产品资金投向

信托产品资金投向对预期收益率也有较大影响,风险越大的行业或投资领域其预期收益越高。一般地,如果是投向高风险行业,如股票市场,信托产品风险V*提高,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提高,斜率λs和λd变大,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如图15所示,新的平衡点r*,比r*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上升。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资金投向的风险程度成正向关系,风险越大,预期收益率越高。

信托创新产品资金投向风险越高的行业,信托创新产品自身风险v*,越大,v*,沿横轴离开原点向外移动,rs和rd曲线向上旋转而变得更陡峭,新的平衡点k,比k更高,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上升

4、资金信托运用方式

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将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归纳成两类,一类是股权投资,一类是固定收益证券。显然,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相对于股权投资来说,相应风险较小,信托产品风险v*降低,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相应降低,斜率λs和λd变小,rs和rd曲线向下旋转而变得更平缓。如图1.6所示,新的平衡点r*,比r*更低,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下降。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的风险程度成正向关系,风险越小,预期收益率越低。

5、风险控制方式

信托创新产品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方式,信托产品的风险保证系数不同。信用提高级别越高,保险系数越大,相应风险较小,信托产品风险v*降低,受托人和委托人对信托产品的风险评价系数相应降低,和图1.6类似,斜率λs和λd变小,rs和rd曲线向下旋转而变得更平缓。新的平衡点,r*,比r*更低,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下降。也就是说,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与信托产品信用提高的程度成反向关系,信用程度越高,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越低。

当然,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产生影响的其它多种因素,如受托人市场形象与品牌、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形势等都会对信托创新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风险评价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均衡点的移动。总之,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可以归纳为信托创新产品风险,风险越高,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越高。

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的风险越低,信托产品自身风险V*,越小,V*,沿横轴向原点移动,rs和rd曲线向下旋转而变得更平缓,新的平衡点k,比k更低,意味着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r*下降。

(三)信托创新产品定价的实证分析

自2002年7月第一个集合资金信托创新产品发行以来,至2005年12月底共有1655个信托创新产品被推出。本文对这1655个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研究,观察各影响因素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程度。经过分析筛选,选取了这些产品当中数据齐全的1302个产品作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实证模型。

选择信托创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对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为解释变量,它们分别是:

r――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率;

r1――取与信托产品相同或相近期限的国债利率为无风险收益率;

Q――信托创新产品发行规模(亿元);

T――信托创新产品期限(年);

U――信托创新产品资金运用方式;

I――信托创新产品资金投向;

V――信托创新产品信用提高方式;

构造模型如下:

r=Co+C1rf+C2Q+C3T+C4U+C5V+C6I+u…--…………………………………………(1.5)

由于r,rfQ、T是符合条件的定量数据,这里需要

对只有定性数据的U、I、V进行量化处理,得到样本数据表(略)。

对于U,取风险相对较高的股权类投资为U=1,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为U_2;

对于I,从经验和实证角度,按风险逐级增高的方式将所有信托资金投向行业划分为四大类别:交通领域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及其它领域(教育、农林牧渔、批发零售、文体娱乐、卫生环保、旅游等)、房地产和金融业,分别令I的对应值为1、2、3、4;

对于V,根据对样本数据信用提高方式的统计分析结果,信用提高等级分别按以下顺序递减:政府与银行信用担保、商业信用担保、抵押与质押担保、优先/次级受益权分级结构和没有特定担保等五个等级,分别用1、2、3、4、5予以表示。

用逐步回归法进行试算,因共线性原因,剔除了变量rf和I,得到:

r=(3.857+0.059Q+0.121T-0.4271n U+0.4561nV)×100%………………………(1.6)(22.89)(2.43)(3.90)(-2.39) (5-37)R2=0.289,DW=1.649

该方程中t检验值(括号中数字)都通过了检验。T、Q和lnV值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预期收益率r与期限T、规模Q、风险V成正比,期限越长、规模越大、风险越高,相应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对于资金运用方式,由于取风险相对较高的股权类投资为U=1,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证券类投资为U=2,因此lnU的参数为负值,说明风险由高到低的资金运用方式与预期收益率成反向关系。这样,T,Q,lnU和lnV的参数估计量的符号都对应了前文的解释,有切实的经济意义。可以将式(1.6)作为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市场决定模型。

假定信托机构预期报酬为几,预期报酬率为π。信托产品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为C,总费用率为c。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收益为Rp,资金运用收益率为rpo那么,信托机构获得的信托预期报酬为π=Rp-Rm-C,Rm为信托创新产品预期收益。信托机构要最大化几其可能的途径是增大Rp,缩小Rm和CoRp由信托产品风险等因素决定,对于确定的信托产品,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Rp是该风险的一个对应值。而且对于确定的信托产品,C也可以认为是确定的。因此,缩小Rm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重委托;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069-03

一、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风险资本投资于高新科技企业或高风险型企业,以获取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体系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纽带,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然后投向风险企业(创业者)。其间形成了双重委托关系:一是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委托;二是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由此产生相应的委托风险。

二、风险投资体系中双重委托的风险分析

委托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委托方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般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类型,这分别是由信息不对称的两种类型决定的:一是“隐藏信息”,即交易双方中一方了解相关信息而另一方并不了解这种信息;一是“隐藏行为”,即交易双方中一方无法把握到另一方的真实行为。

(一)风险1:一级契约安排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之间的委托风险。

在第一层次的风险中,投资者是委托人,处于所有者(相对信息劣势)地位;风险资本家是人,处于经营者(相对信息优势)地位,这种委托关系依托风险投资公司而存在。

第一,逆向选择。投资者放弃资产使用权将资金委托给风险投资家管理和运用,然而风险投资家的“质量”难以为投资者所直接了解和完全把握(或者说信息成本太大而在经济上不可行),他们为了筹集到更好的风险资本,常常倾向于夸大专业管理水平和诚信品德,隐瞒能力不足。因此,投资者只能在平均“质量”估计的基础上支付价格,在风险投资家市场上产生“劣质驱逐优质”现象,使得帕累托最优的交易无法实现。

第二,道德风险。风险投资家的努力程度很大程度上属于自身的“隐蔽行为”的私人信息,投资者不能直接观测到人选择了什么行动,只能观测到一些变量,而这些变量由风险投资家的行动和其他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此,只是不完全信息。这使人机会主义倾向增加,导致风险投资家偷用、滥用资本,过度投机,损公肥私等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二)风险2:二级契约安排下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风险

在第二层次的风险中,风险资本家成了委托人,处于所有者(相对信息劣势)地位;而风险企业家成了人,处于经营者(相对信息优势)地位,这种委托关系依托风险企业而存在。

第一,逆向选择。风险资本家挑选合适的风险企业家时,往往依赖于其提供的关于企业以往经营业绩、技术信息等资料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大致预测。而创业企业为了获得风险资本,出于“自治”心理往往倾向于夸大技术优势和市场潜力而隐瞒技术缺点。逆向选择使好的项目由于低质量项目的存在而得不到风险资本,导致“柠檬效应”。

假定有两个项目A、B,都寻求100万元的风险资本。A为低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为0.8,收益为200万元,失败则无收益;B为高风险项目,成功的概率为0.5,收益为300万元,失败则无收益。假定同期银行利率为10%,两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相等。所以,A项目的预期收入为200*0.8+0*0.2=160万元,而B项目则为300*0.5+0*0.5=150万元。信息对称时,风险投资家知道A、B公司的全部信息,他将把100万元投向A项目。因为他投资项目A时要求的风险回报至少为(100+100*10%)/0.8=137.5万元150万元。逆向选择时,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会按两项目各占50%的概率要求风险回报,即137.5*0.5+220*0.5=178.75万元。但项目A的收益为160万元

第二,道德风险。企业家吸收融资获得了发展所需资金后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风险资本家即使参与被投资风险企业的管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从事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道德风险由此产生,最为常见的是企业家在双方签订交易合同后不努力工作,或者将获得风险资本作为企业的资产任意挥霍,这种行为即“欺骗”。

在风险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签订交易合同但资本还未到位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公司有两种选择:资本到位和资本不到位;创业企业也有两种可能:欺骗和不欺骗。假定项目的预期收入为R元(R>0),且R大于原始投资(项目有投资回报)。如果风险资本到位而企业家欺骗,企业家可获得R+a元,风险投资公司获得-a元(a>0);如果不欺骗,企业家可获得R-b元,风险投资公司获得b元(b>0);如果资金未到位,则双方都无收益。从表2可以看出,若创业企业家欺骗,风险投资公司的最优选择是资金不到位;如果不欺骗,风险投资公司的最优选择是资金到位。对创业企业来讲,如果资金到位,最优选择是欺骗。精明的风险投资家会预计到创业企业家的欺骗行为,他的最优选择是资金不到位。所以,该博弈的均衡解为(欺骗,不到位),这时双方收益均为零。具体参见下表:

三、风险投资体系中双重委托风险的控制

(一)委托风险1的控制

1.通过契约设置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激励约束

激励机制可体现在签订契约时,通过运作初期比较高随后逐渐降低的可变管理费率来鼓励风险投资家尽快归还投资者的投资资本;在利润分配比例上,规定风险投资家按利润20%~30%左右的比例获取业绩报酬,将风险投资的报酬和投资者目标联系起来。约束机制体现在可引入有限合伙的合理因素,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对风险投资的运作承担无限责任,同时,投入一定比例的资本,承担部分成本;对资金运用等作出限制,如限制风险投资家在单项投资中的投资额以及基金间资产相互交易等。

2.风险投资家市场的声誉传递

声誉模型理论表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支付函数或战略空间的不完全信息,对均衡结果有积极的影响,只要重复博弈的次数足够多,参与人就倾向于选择合作行为。在竞争的风险投资家市场上,风险投资家的市场价值及收入取决于过去的经营业绩,投资者会选择有优良声誉的风险投资家作为投资合伙对象,这样风险投资家为了下一期的收入必然会努力工作增加投资业绩,以吸引下期投资。

3.分段投资与价值挂钩策略

投资者可采用混合策略博弈:投资者承诺分段投资,从而增加博弈次数和投资者报复的可信性;如果投资者放弃继续注入资金,已投入部分只能退回一半,投资所得也只能拿到一半;风险投资家参与投资收益20%的分配,收益和本金在基金到期时一次付清。假设投资者选择了某风险投资家,创业资本基金期限为十年,投资者承诺分三个阶段投资,各阶段投入的资金分别为I1、I2、I3,投资的概率分别为α,β,γ,各阶段收益分别为R1,R2,R3,总收益为R(R1+R2+R3)。该博弈均衡为(尽职,投资),各阶段双方最终的均衡收益为(I1+0.8R1,0.2R1)、[I1+I2+0.8(R1+R2),0.2(R1+R2)]、[I1+I2+I3+0.8R,0.2R],即在每个阶段,投资者尽可能地追加投资,否则会损失已投入资金和收益的一半,而创业资本家必须尽职,否则投资者会中断投资,选择其他的创业资本家。

(二)委托风险2的控制

1.合作前通过尽职调查减少信息不对称

风险投资家投资前通过调查企业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情况以及团队成员的背景可减少团队和市场现实间的信息不对称。假设创业家的项目是高质量的,风险投资家进行尽职调查,创业家获得融资,收益为10,风险投资家也获得投资收益为10;若风险投资家没有作尽职调查,因为未解决市场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收益稍低设为(6,6);创业企业质量不高,风险投资家做尽职调查决定不投资,则无收益;若不做尽职调查,则投资会亏损,为(-4,-4)。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投资低质量企业或收益差会影响他以后募集资金,因而他必须做好尽职调查,博弈均衡是(高质量、尽职调查)。具体参见下表:

2.分期向风险企业注入资金,制造重复博弈

投资者通过渐进式的多轮投资对风险企业的前景不间断地进行周期性评估,根据前一阶段博弈中企业家的努力和企业前景作出是否继续融资的决定,这便形成了重复博弈。假设风险投资家对某项目的投资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投入的资金分别为100万、400万、1 500万,若第一阶段收益为50万,则第二阶段继续投入,若收益为-10万,则风险投资家不继续投资。同理,若第二阶段收益好,设为200万,则第三阶段创业资本家继续投资,若不好,设收益为-40万,风险投资家失去了本金则投资终止。该博弈的均衡为(收益高,投资),即企业家努力使企业获取高收益,风险投资家做出投资。具体参见下表:

3.通过可转换优先股等复合投资工具合理分配股份份额与控制权

风险投资家通过可转换优先股给予企业家部分可调整的权益份额,若创业企业收益好,企业家能获得更大的份额;反之,则相反,风险投资家甚至会寻找职业经理替代企业,这样企业家会尽最大努力工作并减少在职消费。假设在某个风险投资项目中,创业企业家权益份额较大,风险投资家具有控制,则企业收益为(10,10),若企业家具有控制,可能产生道德风险,收益为(8,8);假设企业家权益份额过小,激励不足,风险投资家具有控制,在企业家做得不好时会被替代,收益为(5,5),若企业家具有控制,则会产生过高的在职消费,使企业效益较差,收益为(-2,-2)。该博弈均衡为(份额大,控制),即企业家具有较大份额,但风险投资家拥有控制,这种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使风险投资家在企业发生道德风险或发展中遇有重大变故时能通过控制以扭转局面。具体参见上表5。

通过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的分析可见,合作博弈可以使风险投资各参与主体均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有效地控制双重委托风险。而要实现合作博弈,又必须使合作双方达成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并且博弈双方都要严格遵守。因此,我国应着眼于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市场培育、激励约束机制、投资策略等各方面的综合构建,在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基础上,达成风险投资市场上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合作共赢,有效控制双重委托风险,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 曾晓洁.风险资本市场的风险及控制[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3] 祝九胜.创业投资制度分析与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 范柏乃.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 田增瑞.创业资本在不对称信息下博弈的委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1(6).

Analysis on the Playing of Dual Entrusting of Acting for the Risk in the Risk Investment

WANG Fei

(Commercial College, Suzhou Universitty, Suzhou 215006, China)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价值创造;EVA;RAROC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1-0018-05

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1]银行价值创造与价值最大化直接相关,二者是银行年度经营目标与总体经营目标、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中间目标与终极目标、动因与结果的关系。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实现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一、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基准

(一)反映收益创造能力

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首要的基准是能够反映收益创造能力。提高收益创造能力是银行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银行实践和数据上的实证研究均支持这一结论。国外成功银行的实践表明,收益创造能力是引导银行价值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根据Ryan(2002)对国外银行和张新(2004)对国内银行的实证研究,银行反映收益的指标ROC(Return on Capital)与反映价值创造的指标EVA(Economic Value Added)回报率高度相关。[2][3]

(二)考虑风险成本

银行价值创造模式不能仅仅反映收益创造能力,而且要考虑风险成本。银行本质上经营的是风险,而风险会产生损失。银行风险产生的损失可划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预期损失即银行损失的统计平均值,是一种直接的风险成本。只有进行了风险成本调整后的收益才有可能是真正创造的价值。

假定银行有A、B、C、D、E五项信用资产,它们的风险和收益状况如图1所示。信用资产E具有高收益、高风险性;信用资产A具有低收益、低风险性;信用资产B、C、D具有适中的收益和风险。如果仅从收益角度评估,则E最好,其后是D、B、C、A;如果从风险和收益结合的角度评估,则B最好,其后是A、E、C、D。可见,仅从收益角度衡量银行价值并不合理,会导致银行的风险过度承担,从而损毁银行价值。[4]而考虑风险调整的银行价值创造模式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了银行的“真实收益”,刻画了风险――收益的均衡效率,更好地衡量了价值创造。

(三)考虑资本成本

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除考虑风险成本外,还要考虑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体现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思想:企业投入的资本,应当带来最低限度、具有竞争力的回报。如果资本提供者获得的投资回报低于某个最低限度,那么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他将选择把资金投入到其他机构或项目。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系统只确认和计量显性的负债成本,未确认和计量隐性的股本成本,这扭曲了银行的价值创造评估基准。考虑资本成本调整能够弥补会计利润指标的不足,为准确衡量银行价值创造奠定基础。只有进行了资本成本调整后的收益才有可能是银行真正创造的价值。

二、商业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

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是指银行采用绝对量指标进行经济评价,进而驱动价值创造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借鉴一般企业的EVA模式,并对其进行调整,可以得到银行的绝对价值创造模式――银行EVA模式。

(一)EVA的基本思想

1982年,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将EVA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并开发了基于EVA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此后,EVA逐渐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EVA=NOPAT-TC×WACC(1)

式(1)中,NOPAT是税后净经营利润,由企业利润表计算产生;TC是企业的全部资本,包括股本和债务资本;WACC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系数,对股本来说是股东所要求的回报率,对债务资本来说是利率。

EVA是由剩余收益(RI)延伸得出的,而剩余收益是由传统会计指标衍生而来的。因此,EVA实际是由反映企业不同方面的会计数据计算得出的,它源于会计数据,又高于会计数据。从图2可以看出EVA计算的递进关系:

图2中,CFO是经营性净现金流量,Accrual是不涉及现金的净损益,EBEI是税后利润,ATInt是企业发生的税后利息费用,AcctAdj是会计调整项目。EVA由CFO、EBEI、NOPAT和RI等指标逐步推出,同时又对它们进行了适当调整,具有其他会计基础指标无法比拟的丰富信息含量,从而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了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5]

(二)调整的EVA与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

与一般企业不同,银行经营的是货币,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这决定了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必须对风险给以足够的重视,对风险产生的损失进行相应调整,以衡量银行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EVA用于评估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时,必须对风险产生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进行调整,调整为银行EVA。银行EVA的基本计算思路如下:

银行EVA=收入-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成本 (2)

式(2)中,收入即银行取得的利息与非利息收入;资金成本主要指银行存款负债的成本,由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确定;营运成本包括业务及管理费和营业税金及附加。预期损失(EL)即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选择基准中的风险成本调整项,可通过预期违约频率(EDF)、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敞口(AE)三者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

EL=EDF×LGD×AE(3)

其中EDF可通过外部评级、内部评级或违约率模型求得;LGD的大小与担保或抵押的方式有关;AE与授信额度(COM)、已使用授信额度(OS)及违约提用比率(UGD)有关,计算公式为:

AE=OS+(COM-OS)×UGD (4)

式(2)中的经济资本成本即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选择基准中的资本成本调整项,可通过经济资本(EC)与经济资本成本系数(WACEC)之积计算。经济资本是根据银行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计量出来的;经济资本成本系数与银行融资成本有关,不考虑税收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为:

WACEC=we×re+wd×rd (5)

式(5)中we为权益资本占经济资本来源的比例,re为权益资本要求的回报率;wd为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债券)占经济资本来源的比例,rd为较低级别债务资本要求的回报率。

结合银行财务报表,并借鉴一般企业的EVA表达形式,可将银行EVA的基本计算思路(式2)表达成如下公式:

银行EVA=NOPAT+PIA-EL-EC×WACEC(6)

式(6)即为银行EVA的计算公式。其中,PIA为资产减值准备。与一般企业的EVA计算公式(式1)相比,银行EVA计算公式主要有三处调整:

一是进行预期损失调整。图2中一般企业计算EVA的会计调整项目(AcctAdj)之一就是将资产减值准备加回NOPAT,但银行应在此基础上减去预期损失。因为会计体系下的资产减值准备只是一个统一的计提标准,不足以反映具体业务的真实风险大小。而预期损失是银行资产组合损失的统计平均值,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会真正产生的风险成本。如果银行计算EVA时不对预期损失进行调整,会扭曲价值创造评估基准,鼓励银行从事高风险业务,从而损毁银行的长期价值。

二是用EC替换TC。这源于资本在一般企业和银行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企业资本的主要用途是支持投资、生产与营运,提供现金流,其规模是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匹配的。而银行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而非现金流,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险,而非用于流动资金支出,其规模应与风险产生的非预期损失匹配。因此,银行价值创造模式中资本成本调整的计算基础应为与覆盖非预期损失对应的经济资本。

三是用WACEC替换WACC。这是因为银行经济资本的最终来源与一般企业的资本来源不同。一般企业的资本来源包括股本和全部的债务资本。而银行经济资本的最终来源为股本和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债券),较高级别负债(存款)是银行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讲是银行的产品,不作为资本来源考虑,其成本作为经营成本从收入中扣除。[6]

银行EVA不再是会计学的观点,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收益,表现为总量形式,因而是一种绝对价值创造模式。银行EVA大于零是银行绝对价值创造的前提。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银行EVA完整计量了各项收益,同时也完全覆盖了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等所有成本项目。银行EVA反映了银行长期价值创造能力,不仅可以用于总行的价值创造评估,还可以对分行和业务产品线进行价值创造评估,很好地解释了银行价值创造的来源,因而是一种优越的银行绝对价值创造模式。

三、商业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

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是指银行采用相对的比率指标进行经济评价,进而驱动价值创造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对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银行的相对价值创造模式。

(一)RAROC的基本思想

RAROC是20世纪70年代由信孚银行最早提出的,之后于90年代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RAROC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7)

RAROC分子反映的是银行经风险成本调整的收益创造能力,分母反映的是银行承受的风险水平。RAROC是对传统的银行绩效和管理模式的一种改进。传统的银行绩效和管理模式采用会计评估标准,经营管理关注的焦点是银行的净收入或者会计盈利。而RAROC将预期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使其与营运成本一起,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成本调整后的收益大小,进而衡量经济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

(二)修正的RAROC与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

基本的RAROC尽管对传统的银行绩效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但其没有反映银行的经济资本成本,本质上仍然属于会计评估标准,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如果将基本的RAROC用于银行相对价值创造评估,需对其分子进行修正,扣减经济资本成本。修正的RAROC计算公式如下:

(8)

对基本的RAROC分子进行修正主要源于两点原因。一是源于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基准。对收益能力进行资本成本调整是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基准之一。经济资本从计量和配置角度虽然是虚拟的,但最终来源于股本和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因此,经济资本最终提供者要求的回报率即经济资本成本应该反映在RAROC的分子中。二是源于经济资本的特性。银行是为覆盖风险产生的非预期损失而匹配经济资本。只有对预期损失产生的直接风险成本和覆盖非预期损失占用经济资本的成本同时进行调整,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风险调整。

修正的RAROC分子项不仅反映了收入,而且考虑了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等项目,具体可分解为如图4所示:

修正的RAROC反映了银行获取收益与承担风险的效率问题,表现为比率形式,因而是一种相对价值创造模式。修正的RAROC大于零是银行相对价值创造的前提。银行相对价值创造模式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看出,修正的RAROC深入考察了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对银行价值创造的影响,综合考虑了收益、风险、资本之间的关系,从经济角度建立了一个相对的价值创造模式。修正的RAROC可以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可以帮助银行了解自身在某些产品或交易中的竞争优势。在银行总体层面上,RAROC是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的手段。在分支行层面,利用RAROC指标可以比较两个风险特征和经济资本成本不同的业务。银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不同产品和业务单元是否在增进价值,以便对收益过低的项目进行取舍,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前景的项目之中,从而提高资本的整体利用效率并有效防范风险。在单个业务层面上,RARO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可以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决定该笔业务做与不做,同时据以给出业务定价。

四、两种价值创造模式的统一

上文对EVA进行调整得出了银行的绝对价值创造模式,对RAROC进行修正得出了银行的相对价值创造模式。这两种价值创造模式的功能和特点各异,是相互有益的补充,共同构成了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二维系统。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对两种模式结合运用。

绝对价值创造模式从总量角度评估价值创造,鼓励银行走规模扩张之路,忽视了价值创造的效率。当经济资本有限时,如果仅采用绝对价值创造模式,银行可能会做出错误决策,从而违背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例如在表1中,如果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大于15500万元时,项目A、B、C都具有正的EVA,用绝对价值创造模式评估,都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创造价值总量的顺序为B、C、A。但当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只有9400万元时,项目C就不再是可取的,此时应该采用相对价值创造评估模式,创造价值效率的顺序为A、B、C。

相对价值创造模式从比率角度评估价值创造,更多地关注银行创造价值所承担的风险,鼓励银行走效率提升之路。但如果仅采用相对价值创造模式2,银行也可能会做出错误决策,从而违背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这是由于银行在使用RAROC衡量业绩时,为了使各单位的业绩具有可比性,通常采用单一基准收益率。例如在表1中,如果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大于15500万元,采用的RAROC回报率为6%时,相对价值创造评估模式会舍弃C项目,但项目C是能够为银行创造价值的。特别是当银行新增经济资本在12700万元以上,又无其它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绝对价值创造评估模式,取舍顺序为B、C、A。另外,从业务单位层次看,如果仅采用相对价值创造模式,业务经理可能会尽量避免资本投入,避免高风险业务,以此提高RAROC。

绝对价值创造模式与相对价值创造模式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从公式上看,银行EVA等于修正的RAROC与经济资本之积。只有当修正的RAROC大于零,银行EVA才是正值;同理,只有当银行EVA为正,修正的RAROC才会大于零。并且当一项交易、一种产品或业务的修正RAROC提高时,其银行EVA也会随之增加。可见,两者评估价值创造能力的逻辑符号和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 彭建刚.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 Ryan, S. G.,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and Disclosure Rules [M]. John Willey & Sons, New York, 2002.

[3] 张新.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价值创造[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4]李志辉. 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5] Machuga S. M., Preiffer R. J., Verma K., Economic value added, future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financial analysts’ earnings per share forecasts [J].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2, (18).

[6]Schroeck G., Risk Management and Value Creation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 John Wiley and & Sons, New York, 2002.

Commercial Bank Value Creation Model Chosing

ZHOU Xing-jian

(School of Financ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

Abstract: Value cre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final aim at value maximiz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Besides reflecting the ability of creating income, the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commercial bank still needs to consider the cost adjustment of risk and capital. EVA is a gross index, and you can get the gross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bank by adjusting it. RAROC is a ratio index, and you can get the relative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bank by modifying it. The above two patterns are not only consistent in logical symbol and change direction of evaluating the value creation ability, but also mutual supply, and they both constitute the two-dimensional system of value creation pattern of commercial bank.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财务风险;合理规避

创业企业在我国得以迅速的发展,技术进步中积极的动力和最活跃的主体,并且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型产业的踏入者、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建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外部理财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创业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使得其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陷入经营危机之中。其中对创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风险因素。如何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有利环境,但很多仍然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则可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一、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影响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创业面临外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创业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收益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化解的技术方法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如图1),化解财务风险。

图1

(1)降低法。创业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外部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从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建设回收期、投资回收率五项指标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择最佳投资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企业筹措资金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充分考虑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等市场因素,又要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关注利率、汇率变化,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与长期负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2)回避法。创业企业财务人员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对风险的估计在运用财务杠杆分析等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严格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在回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转移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决策财务风险。

(4)分配法。创业企业在管理上可以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经营者的决策目标就是降低资本运营的风险和获取高额利润,高风险与高效益总是相伴而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

1、外部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措施,采用降低法,企业的每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或不确定性,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市场等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投资决策需要使用各种指标进行计算判断分析。利用EXCEL表提供的函数和分析工具,可以建立投资决策模型选择:如表1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合理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采用回避法,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采用转移法,为防范财务风险,创业企业应当采用科学的手段将财务风险转移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企业资金流动购买一定数量的财产保险。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采用联营投资。在资金流动性是方面,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采用分配法,对于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收益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收益质量(即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实现创业企业的预期收益。

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规避是决定大学生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创业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理性选择;高校;有效策略

就业作为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在人的成长阶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的就业问题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要坚持理性选择原则,大学生就业期望也要与自身实际水平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从而满足个体就业需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1].

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概述

针对目前我国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其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集中在就业还是创业两个方面.所谓就业主要是指在某些性对稳定的、或者是已经稳定的社会组织、国家组织内部从事一些日常规定性的工作内容,满足单位的工作要求,从而获得较为固定、稳定的资金收入,其特点就稳定性强、固定性强.就业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完全就业,这主要是指在已经获得了在工作单位能够长期的工作,保持了就业稳定性强等特点[2].另一种情况是不完全就业,将就业与创业二者有机结合了,大学生在毕业后,先进行了就业然后再进行创业,在就业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精神,让后将其运用到实际创业中,为自身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谓创业就是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结合自身能力和实践进行自主开展的一项活动,从而获得高利润、高回报,同时也承担了高风险,其特点就是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

2大学生创业选择低于就业选择的原因研究

目前导致大学生创业选择低于就业选择主要是受到了沉淀成本、风险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沉淀成本,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需要完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较多不足,形成了不可回收的沉淀成本.如果大学生选择了创业,但是其一旦遭遇失败,就会将原本的物质或者精神资产转化成为沉淀成本,由此可见,沉淀成本的出现会使更多大学生偏向于选择进行就业,尤其是其就业的选择和自身专业符合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加会倾向于进行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进行创业.第二,风险成本,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选择都会产生一切风险,这就会出现风险成本,由于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无形之间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创业而言,创业与风险成本二者紧密相连[3].大学生创业是无法估计其风险性大小,这就需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水平,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越高,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越高,反之,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越低,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越低,由此可见,只有科学的认识创业风险,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第三,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交易而倾其所有,付出全部成本的一种形式,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则大学生创业收益就会降低,反之,如果交易成本较低,则大嘘声创业收益就会提高,但在实际创业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往往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想选择研究

3.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收益风险研究

完全就业就是一种相对稳定、风险较低的职业选择,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缺点在于就业者虽然收入较为稳定,但其预期收入将会低于创业者的预期收入,不能再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当大学生实现不完全就业的时候,其在就业的初级阶段,其收入就其他员工而言较低,但是收入很稳定,其风险性几乎为零,而且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是持平的.但不同的是,大学生在就业初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创业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脉关系,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预算和成本[4].当大学生出于不完全就业的中期,也就是刚开始创业的使其,其收入会出现明显的波动,风险性也会随之增加,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也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和变化,当进入不完全就业的后期时候,也就是创业的持续增长时期,其风险性会降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自身预期收入会低于实际收入,处于财富不断积累的时期.不完全就业选择和创业选择相比,它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个体所要承担的风险性远远低于实际创业的风险性,最终的财富积累也相差不多,甚至持平,但是不完全就业的财富积累的速度要远远慢于创业.不完全就业选择和完全就业选择相比,其风险性、实际收入等都会远远高于完全就业.

3.2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效用情况研究

所谓效用就是指能够满足个体主观要求的,用来衡量个主观满意程度高低的曲线,其影响因素就是预期收入和风险收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单纯考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选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对于低风险、低收益的就业和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其个人主观满足程度是相同的.(2)对于追求高收益而拒绝承担高风险的大学生而言,其效用曲线的K值为正,他们认为高风险必然会带来高收益[5].(3)对于效用曲线呈现凹状形态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自己多承担一些风险,就会多获得一些收益.(4)对于风险组合的不同形式而言,大学生的个人偏好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5].(5)效用曲线的K值越大说明大学生越抗拒承担风险,而效用曲线的K值越小,说明大学生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没有反感的情绪.

4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性选择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创业选择无论是从难度还是风险都要高于就业选择,因此大学生只有正确评估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情况,才会进行创业和就业的选择.当创业的预期收入高于实际收入的时候,或者就业的实际收入远远落后于预期收入的情况下,大学生会进行创业选择.而对于不喜欢高风险的大学生而言,一般都会保守的选择就业形势.当创业的预期收入低于实际收入的时候,或者就业的实际收入远远高于预期收入的情况下,创业承担的风险性较高的时候,大学生都会选择就业.由此可见,创业相对于就业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其高收益的部分也包括了对风险进行补偿,只有当风险性较低、补偿较高的时候,大学生才有可能会选择进行创业,因此只有对就业与创业进行理性的辨别和研究,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体方法如下:

4.1国家提高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扶持力度

国家应该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收入和风险做系统的研究,国家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为大学生步入社会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业环境.具体表现如下:当大学生刚刚实现了完全就业,但是出于初期阶段,他们由于刚进入陌生、崭新的环境中,其收入就其他员工而言较低,但是收入很稳定,其风险性几乎为零,而且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是持平的.当大学生出于完全就业的中后期阶段,他们工作的熟练程度进一步增强,自身价值进一步得到发挥、能力和认可度也逐步提高,其收入就会随着自身条件和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其收入也是相对稳定,风险性几乎为零,而且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是持平的,最后将进入了退休阶段,这一时期收入很稳定,风险性为零,自身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保持平衡.因此国家应该对大学生创业减税政策、大学生创业贷款资金等,这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创业的热情和信心[6].

4.2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提供可行性方

案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毕业大学生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只有将教育与就业二者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可行性方案,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大学生创业,去都会依附于不同的行情或者是企业,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行业或者企业就会构成多种多样的风险和收益组合,因此可行性组合就包括了所有的组合形式.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选择都喜欢低风险、高收益的组合,其次是高风险、高收益组合,再次是高风险、高收益组合,最后是高风险、低收入组合,其中第二种形式和第三种形式和根据大学生个人偏好决定的,因此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创业其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适用性[7].因此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一课程,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讲解,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择业观念,从而降低创业的沉淀成本.

4.3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正确选择就业和创业方式

虽然各行各业都具有不用的风险,但是其收益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进行最优性研究,才能使大学生在积累财富的同时少承担一些风险.但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其就业与创业的选择是不同的,只有在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情况下才能选择最优的职业.在面临不同的收益和风险情况下,大学生根据自身个人偏好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对于追求收益的大学生而言,其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对于追求稳定的大学生而言,其会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就业;对于喜欢稳定但是不满足实际收益的大学生而言,其会选择不完全就业,就是先就业后创业,这些选择都是随着大学生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8].由此可见,只有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才能实现最优的职业选择.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的情况,要考虑自身实际和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就业规划模式,分析自己更适合创业还是更适合就业,不能盲目跟从他人,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就业和创业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当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才能更加轻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其就业与创业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因此需要党和政府、高等院校、以及大学生自己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与创业的理性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理性选择属于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积极引导,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张永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研究[J].对外经贸,2014(05).

〔2〕洒艳,张蓓.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初探[J].新校园(中旬刊),2014(09).

〔3〕韩维群.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6).

〔4〕吴敏.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4(12).

〔5〕姜志兵.工科院校文科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探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06).

〔6〕王烨冰,夏更寿,.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现状调查[J].中国连锁,2014(2).

〔7〕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7篇

一、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现状

2009年9月,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定位于初创期、规模小,但运作良好、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科技企业融资。其不仅是对主板市场有效补给,也为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拓展了渠道。2004~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收入低于500万元的项目所占比例依次为:55.6%、66.4%、62.5%、65.1%、61.1%、54.3%,规模略有增长,但总量仍普遍偏小。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按投资成功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 IPO、并购、管理层回购、清算退出。2004~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IPO收益率依次为159.81%、419.25%、491.45%、436.07%、916.66%、627.47%;收购收益率依次为9.23%、-20.56%、27.35%、-15.37%、28.35%、4.74%;回购收益率依次为-38.18%、20.53%、-30.81%、-26.80%、-29.47%;清算收益率依次为-41.03%、-61.40%、-53.63%、-42.63%、-29.13%、-42.66%(数据来源: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0)。

二、创业风险投资各退出方式比较

   (一)IPO

IPO是创业风险资本最佳退出渠道。通过IPO,风险投资可获较高回报。风险投资家将其私人权益转化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实现资本增值。

任何硬币都有两面,IPO亦不例外。优点显而易见:首先是实现营利性和流动性,获得较高收益率,实现被投资公司价值最大化。风险基金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创业者持有股票的价值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放大而迅速增值。其次,成功的IPO即表明了金融市场对企业良好经营业绩的认可,使企业拥有在证券市场上持续筹资的渠道,分担投资风险。同时, IPO为创业者提供了企业控制权的看涨期权,通常合约执行日即企业上市日,剩余控制权分配符合现代企业理论。再次,企业上市后进入资本运营渠道,必然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与核心人员。此外,有利于提高风险投资基金在私人权益市场的声誉,利于以后风险投资活动开展。

IPO缺点通常有:上市限制条件严格,所需时间较长,一般由公司首席执行官或首席财务官牵头,牵扯公司领导层很大精力;成本高,手续繁琐,涉及法律、会计、中介等问题;上市后信息披露使企业竞争对手和客户了解大量重要数据和内部情况;风险资本经历限售期的市场检验后才能全部退出;受证券市场行情及扩容量影响,每年风险企业上市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大量初创企业无法顺利上市。

(二)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依据出资方并购目的及定价方法不同分为战略型并购和财务型并购。

1、战略型并购是风险投资家创业成功最有可能的退出方式,也是除IPO外最好的退出方式。购买者出于战略考虑往往支付远高于企业现金流量状况所预示的购买价格。创业风险投资家获益颇多:初创企业卖价高;审查较少,谈判迅速;企业管理者可留任;存在买方竞争时风险投资家获益更多。但交易前很长时间要与潜在购买者联系,与其共享企业信息,且购买者往往是初创企业合伙人。

2、财务型并购以企业财务状况尤其是现金流量状况作为购买依据,确定企业购买价格。良好的现金流量状况能吸引财务型并购者,并获较高溢价。这种并购往往支付现金,几乎无售后风险。但风险投资家获利仅相当于IPO的20%左右,甚至低于战略型并购。且购买者往往将初创企业拆分、合并,更换管理层。

(三)管理层回购

初创企业发展到相当阶段,如创业者希望自己控制企业,风险投资家也愿意,可进行管理层回购。它降低风险投资家的风险,保障风险投资至少可获协议回购价格的收益,产权明晰,操作简易,退出迅速。创业者可重得已壮大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保持充分独立性。我国近年管理层回购发展迅猛,数量居首,但收益远不及IPO。

(四)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投资各方最不愿却又必须采取的方案。若不能及时抽身,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更大损失,且机会成本巨大。以这种方式退出的风险资本约占总投资的20%,仅收回原投资额的64%。

风险企业进行清算需要三个条件:计划经营期内经营状况与预计目标相差较大,或发展方向背离了企业计划及投资协议中约定目标,风险企业家决定放弃风险企业;风险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又无法得到新融资;经营状况太差,或资本市场不景气,无法以合理价格出售且风险企业家无法或不愿进行股票回购。

这种退出方式使风险投资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投资失败损失,是投资失败的必然结果。此外,我国《公司法》要求在出现资不抵债的客观事实时才能清算,从而很可能错过投资撤出最佳时机,无形中扩大风险企业损失。

三、结语

从以上比较分析不难看出,风险投资的上述四种主要退出方式各有利弊。对风险资本而言,IPO显然是最佳和首选退出方式。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大体上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风险投资退出时的资本增值问题;二是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如何影响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权的激励效应;三是风险投资退出绩效如何影响风险投资的后续融资。在具体操作中究竟采取哪种退出方式,还须综合衡量以各种方式退出的成本、收益及风险,选取使创业风险投资各利益相关者均能接受的最优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元,张晓原,梁桂.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0[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郑君君.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供应链 协同 自主创新 分配模式

一、引言

供应链是由各个节点企业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合体。在自主创新方面只有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现协同,分担开发成本,分散创新风险,共享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开发能力互补,获得研究与开发的规模优势,才能使供应链获得连续的整体竞争力。但如果在企业间不能公平公正地进行收益分配,就会导致企业参与协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的局面。因此在保证整个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收益最大的情况下,使得收益在各成员企业中得到公平合理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二、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的收益分配模式

收益分配问题是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中一个敏感、复杂而关键的问题。由于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的特殊性,其影响收益分配的因素以及收益分配的方式与一般企业内部或企业集团不同。影响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收益分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参与分配的各节点企业在创新过程、技术水平、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构成了影响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收益分配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把这类因素抽象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对协同自主创新的固定投入部分。

由于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动态性的特点,要求参与的成员企业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有时候需要成员企业付出额外的努力与贡献,例如:市场创新需求的增加;客户要求产品创新期的缩短;对技术创新方面要求的提高等。这些额外的要求必然会使得成员企业投入更多的额外创新成本,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应有所考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励成员企业。与额外投入创新成本有关的因素抽象为对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贡献大小。

此外,参与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各成员企业在协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将表现出不同的努力水平与积极性,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收益和收益的分配,本文将这类影响因素抽象为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努力水平。

供应链是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因此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伴随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的风险,成员企业在供应链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风险程度。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是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所以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收益分配方案要考虑成员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所承担的风险越大,所得的收益也越大。

因此,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中影响收益分配的因素可归结为成员企业对整个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固定投入、额外贡献、企业自身的努力水平以及所承担风险程度等四个主要方面,如图所示。

成员企业对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固定投入、努力水平及风险因素影响到固定收益部分,成员企业额外投入的成本、承担的风险因素与企业自身的努力水平影响额外收益部分。虽然努力水平影响到整个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收益,但由于它属于企业自身的私有信息,在供应链环境下很难为外界掌握和观测到。因此在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收益分配方案的研究与应用中,通过对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价来获得努力水平的评估。

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多种企业间的协同关系类型,收益分配的模式必然与协同的紧密程度有关。

1.对于协同关系较松散的企业,可以采取市场交易的分配模式:协同各方通过协议的形式,规定协同创新成果在某个时间按市场价格进行结算。随着协同创新成果价格的商定,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收益就在这类成员企业间进行分配。

2.对于协同关系较为紧密的企业,可以在建立企业间协同自主创新关系时通过具体的谈判协商采取某种固定的收益分配模式,也可以随着协同自主创新的进展,协同各方在协同一段时间后再次协商,重新确定收益分配方式,本文把这类收益分配模式称为协议分配模式。

3.对于协同关系紧密的企业,除了根据对整个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所作的贡献来进行额外收益的分配外,还应考虑所承担的风险。即为体现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的特点,而引入了风险共担机制的利益分配模式,本文把这类收益分配模式称为基于贡献与风险共担的分配模式。

总而言之,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收益分配模式与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过程中市场机遇的性质、收益和风险的可能性、协同企业规模、协同企业的风险态度、协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因素有关,但一般可以归纳为上述三种基本的收益分配模式:市场交易模式、协议分配模式以及基于贡献与风险共担的分配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是供应链协同关系中矛盾最突出的问题,唯有采取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才能确保协同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对市场机遇的快速响应。供应链协同自主创新的收益分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 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1~42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9篇

研究设计

(一)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我国创业板2009年10月-2013年12月31日上市的359家企业作为样本数据。按照样本企业在上市前有无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为标准,进行划分。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其中187家企业是有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另外172家企业则无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而此划分是依照CVSource数据库已有的分类,即经过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确认的风险投资机构。同时,也收集并阅读了这些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获得了企业上市前的企业研发经费等数据,通过国家专利局网站得到企业专利数据,通过SPSS统计学软件和CVSource数据库得出数据结果,对其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

(二)研究变量选取

因变量。本文研究风险投资,选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其数据采用企业上市前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数据。同时,选用专利数量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成果(虽然专利并不一定能够导致技术创新,但是基于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当前主流研究也大多采用专利数量衡量技术创新产出)。自变量。本文以风险投资投入的阶段以第一轮风险投资发生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衡量,分为早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分阶段。控制变量。本文将风险投资持股比例、投资行业、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为控制变量。其中: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以企业年报中上市前某一风险投资机构持有的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或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对被投资企业投资而进行汇总的共同持有的股权比例来衡量。资产负债率鉴于众多研究已证实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此处不再赘述。风险投资行业涉及行业比较多,不同行业的企业间可以得到的创新资源和获得的创新机遇各不相同,而部分行业所涉及企业样本数较小,无法满足统计的要求,所以,本文将本样本中所涉及到的18个行业归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类,并分别以0-1变量测度。销售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体现盈利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以加大企业创新投入的概率及比例,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本文所选取的因变量、自变量及控制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与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资产负债率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负相关性;销售毛利率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正相关性。而其余变量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另一方面,投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与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投资行业与专利数量为负相关性;净资产收益率与专利数量为正相关性。而其余变量与专利数量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二)模型构建

为了更加有效地验证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进一步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风险投资持股比例、投资行业、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风险投资进入阶段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专利数量的影响。本文分别构建模型1(检验风险投入阶段等变量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和模型2(检验风险投入阶段等变量与企业专利数的关系)如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汇总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风险投资持股比例、投资行业、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为自变量,以风险投资进入阶段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均会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余变量则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其中资产负债率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负性影响作用,即资产负债率越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反而越低。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对风险的规避性造成的。资产负债率的高低直接揭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同时,高负债所产生的杠杆效应,也加剧了企业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经营者还是债权人,为了控制或降低风险,就会偏好选择较为安全的日常经营活动,对于风险较大的创新活动的投资则会审慎,规模会受到抑制。然而,销售毛利率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则为正性影响作用,即销售毛利率越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也相应越高。销售毛利是企业利润实现的基本保障,毛利率越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企业综合能力越强,说明企业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比较有效,研发活动就更会受到重视,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同时,高利润也提高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能力,为研发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表4各变量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回归结果表5各变量与企业专利数量之间的回归结果从表5中可以看出,以专利数量为因变量,以风险投资持股比例、投资行业、资产负债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为自变量,以风险投资进入阶段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投资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均会对专利数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余变量对专利数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其中投资行业对专利数量为负向影响作用,即投资行业中越是制造业,专利数量越多。从2013年的投资情况来看,其中187家有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企业属于制造业的占到了近75%。

结论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0篇

科技金融是实践提出的理论问题

在国外文献中没有“科技金融”这个术语,科技金融是中国的经济体制、金融运行机制和技术创新体制共同作用的产物。科技金融思想缘于科技创新实践衍生出的三个理论问题:供给与需求矛盾;风险与收益匹配;市场和政府运行机制协调。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原因。

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科技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并非金融资源短缺,而是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不足。我国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信托以及科技信贷、担保、保险等高风险产品不仅供给不足,也存在着低风险化倾向。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融资的交易成本相对也较高。因此,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难点是结构问题,而非量的问题。结构问题的根源在于科技金融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我国科技企业融资存在两种不同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一是对科技企业而言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体现在创新风险与创新收益不匹配,问题集中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二是对金融机构而言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集中在我国的金融结构和市场不完善。在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情况下,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一方面使得科技企业对财政资金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金融和准金融机构更乐于投资于风险与收益匹配的中后期,而不愿意投资于科技企业的初创期。因此,科技金融的提出源于我国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

财政资金投入科技企业以及财政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加剧了科技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科技企业按照政府要求,改造企业获得政府的资助,而不是通过市场化向金融机构融资。而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的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初创期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政府财政资金过多投入到科技企业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因此,摆脱企业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是科技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科技金融的认识偏差与实际效果

从各地科技金融的试点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科技金融的试点工作没有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为在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楚的情况下,价格杠杆不能调节科技企业和金融企业的行为,不能形成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同时由于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金融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

各地方政府对科技金融的理解存在偏差:

其一,过分强调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要求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运行机制创新,以此解决科技产品供给及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问题;

其二,过分强调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要求科技企业规范财务及加强诚信建设,以此解决科技企业风险高以及融资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

其三,强调政府在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中出现的问题,要求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手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理解偏差的根源在于没有准确把握科技金融的特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理顺科技企业、金融和准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科技金融的政策性。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障碍主要是金融机构面临着两种风险和收益匹配关系:低风险与高收益、高风险和低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科技金融,就是要解决高风险与低收益问题。发展科技金融的目标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而不仅是追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发展科技金融离不开政府,否则目标难以实现。

第二,科技金融的阶段性。科技金融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有产物,市场经济完善后,其将退出;此外,其不是对科技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支持,而是特点阶段――初创期和成长期,特别是科技企业融资最困难的死亡谷。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弥补市场不足也是有必要的,否则科技创新便有可能陷入僵局。

第三,科技金融的宏观性。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纵向管理机制下,地方政府可调控的空间有限。目前,科技金融出台的最新文件是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实施方案》,该文件跨部门协调难度较大,实施效果有待评估,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结构性改革。

政府在科技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提高科技金融的市场运行效率是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任务。可是要实现科技与金融无缝对接融合,仅有政府引导是不够的,还要政府适度地介入。为了实现上述三个目标,政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尽可能弥补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财政资金运用于科技金融有三种形式:直接财政拨款,无偿提供;通过政策性金融,低成本提供;通过市场,按照市场化运作正常提供。目前,我国主要是采取第一种和第三种形式。受政府财力的限制,政府无偿提供资金的规模难以扩大。受国有资产管理的约束,为了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创业投资基金更多投向中后期,两种形式的效果都不明显。第二种形式使用相对较少。我国存在规模较大的政策性银行,但是规模政策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贷款公司仍稀缺。因此,有必要发展介于无偿供给和高成本之间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二,调整地方政府的国有金融资产结构,丰富政策性金融产品的供给。国有经营性资产的存在对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存在着冲击,理论上国有资产应该是经营市场无效的领域,而不是与民争利。因此,有必要对国有经营性金融资本进行结构调整,把盈利性的金融资本转为政策性的科技金融。这样做可以较快速地解决科技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科技金融的政策体系,消除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障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根本路径,也是长期有效的办法。目前体制和机制改革的难点在于缺少共识和动力。缺少共识源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缺少动力源自科技金融的长期性和非营利性。而地方政府在体制和机制创新上难有作为,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科技金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1篇

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指的是运用股权或准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创业公司,在承担很大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协助企业发展使其资产增值,在适当时机以上市交易或转让企业股权的方式回收投资,获得高额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同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有如下基本特点:

1.特定于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或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基础的新建企业;

2.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在退出时以资本增值作为回报,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4.同时投资多个项目,具有再循环性。

二、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和问题

以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ARD)的成立为标志, 风险投资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则是在80年代中期才起步。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新投资公司――我国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业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的正式起步。90年代后期,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超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基金开始形成。至1999年底,全国规模超过1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已经超过30个。 同时,国外的风险投资资金开始进入我国,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积极地引进外资。

显然,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发展是比较快的,它在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和成长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至今尚未形成气候,起步阶段的我国风险投资业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对风险投资的本质、运行和增值机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2.风险资本来源单一,投资总量不足。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仍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投资主体单一。

3.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税收环境。由于风险投资还属新生事物,现有的相关法律难以形成对风险投资的支撑,包括公司法、税法、知识产权法和破产法等。

4.资本市场十分薄弱。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不仅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而且风险投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也较为困难,从而使得风险投资的资本退出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即便是成功的投资也很难做到高额收回。

5.风险投资主体单一。目前,我国许多风险投资总会看到政府的身影,主角大多是政府,或者是带有很明显的行政色彩。

6.风险投资人才极度缺乏。搞风险投资既要有经验丰富的风险资本家,又要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管理能力的风险企业家或创业家。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匮乏的。

三、风险投资与税收的关系

税收具有集经济手段和法律于一身的特殊性质,从而对风险投资有着其它经济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通过税法对风险投资规定优惠条款,就可使投资者尽可能地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创造较多的风险投资效益,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便得到保护和调动。

若国家在税法中赋予风险投资产业较多的优惠,风险投资产业便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因为当有关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付诸实施后,在可预见的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市场主体显示出投资于风险投资产业的强烈欲望,最终大量的社会资本将会向风险投资产业转移。从而必然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以资金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高回报率为主要特征的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壮大,一大批配套产业、辅助产业或相关的新兴产业便会相继问世。这一局面的形成不但为国家税收创造了丰富的税源,同时也为政府制定更优惠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可见,税收政策处于推动风险投资及高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其所产生的强烈“加速”作用是

非常明显的。

四、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与风险投资

然而,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是不利于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的,主要表现如下:

1.尚无明确的鼓励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阶段,我国为数不多的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则主要集中于风险投资企业方面,缺乏对风险投资者的税收优惠,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支持政策和法规。

比如实践中适用于个人风险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没有亏损前转和后转的优惠规定,这使得风险投资者在获得较高收益时,要承担较重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在亏损时则只能完全自己消化,而亏损对风险投资者来说,又是经常发生的。再如,对于风险投资公司也无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只能对应于《公司法》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执行和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而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根据行业的不同,既有一般的税收优惠政策,又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技术处理规则,风险投资公司往往难以找到税收优惠方面的对接方式。

2.对风险投资对象――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完善

首先,从增值税来看,生产型增值税有碍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得抵扣,造成重复征税,从而加重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和智力投入比例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附加值高,销售收入也较高,其消耗的原料较少,能够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数额较小,而投入较大的无形资产却不能享受抵扣,因此增值税负担较一般企业要重。

其次,从企业所得税来看,现行所得税多是对投资收益的成果奖励,而事实上在风险企业投资研究阶段,其研究开发费用占企业支出的相当大部分,企业收益很少,此时更应该有税收的扶持。现行所得税优惠形式多重视采用税率式优惠(减免税收),轻视对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税基式优惠的运用。税率式优惠这种方式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企业取得利益时才能享受此种优惠,而风险投资本身风险就很大,没有利益就无法享受优惠,这难以适用风险投资企业的特点很不公平。

3.现行税制体制下的重复征税,制约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从实践看,我国风险投资机构大都是依据现有的《公司法》采取公司制的组织形式。在公司制下,风险投资公司作为纳税主体,一旦公司出现利润就必须按照规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无论是用来转赠资本,还是分配给股东,同样还需再缴一道所得税。也就是说,风险投资的收益,有一部分来自被投资企业,这部分收益在被投资企业已经交过税,但是计入风险投资后,仍然要再次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这种重复征税无形中加重了风险投资业的税收负担,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五、优化我国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

1.在企业所得税上给予风险投资适当的优惠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其收益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对风险投资适当给予企业所得税上的优惠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我国目前对从事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的广告费予以明确规定自登记成立之日起5个纳税年度内,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超过5年以上的,按上述8%的比例规定扣除。这种做法应再加以扩大范围和标准:如业务招待费、坏账准备金、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等的扣除标准还可以适当调高。还可以参照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即允许风险投资公司从所得税中扣除从被批准的风险企业购买股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可以从以后的所得税中扣除损失金额。

(2)实行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期限偏长(房屋建筑为20年,机器设备等为10年,其它为5年),且规定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前必须扣除残值。而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加速折旧对企业从事风险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我国税法应规定对风险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或特别折旧,并允许不扣除残值计提折旧。

(3)给予税收抵免

与加速折旧相比,税收抵免能给风险投资企业带来更直接更明显的税收利益,更能产生刺激作用,是发达国家促进风险投资进步经常运用的方法。因此,我国应考虑增加税收抵免的有关条款。如允许把风险投资的损失直接用于抵减其他投资的资本利得。这项措施可以直接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有利于增强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2.结合风险投资企业及被投资企业的特征,应当改革当前增值税的征税方法,即由生产型增值税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把购入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去抵扣当期的销项税额;消费型增值税则允许把购入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额一次性地用于抵减当期销项税额。显然,消费型增值税对于新企业和生产设备更新速度快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这也有利于扶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因为风险投资企业投资的一般都是比较年轻的企业。

由此可见,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促进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加速生产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鼓励风险投资行为的发生。

3.促进风险投资行为还要注意发挥风险投资资金提供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这主要从个人所得税上入手。

为了确保风险投资者不至于在税收上处于劣势,可以对风险投资者实行再投资减免。即如果风险投资者把从其风险投资中取得的收益再用于风险投资,则这部分收益应当免征所得税。从理论上说,这项措施可以促进新风险投资行为的发生,加速风险投资资金积累。

而对于投资管理者,他们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体现了管理技能与资金的结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对其进行扶持的,因此,对他们的个人所得也应该适当照顾,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风险运营,具体采取的措施可以是提高他们的免征额,或者专门为他们制定一个减税条款,降低其所得适用的边际税率。

4.完善现行税收征管法,强化风险投资税收的实施力度。

风险投资税收是税收在风险投资领域的表现形式,它毫不例外地具有税收行为本身的强制功能,即使以优惠形式表现出来也是如此。因此,要强化风险投资税收

行为,使其成为法律义务被其涉及对象履行和遵守。

(1)实行风险投资项目立项登记制度

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跟踪管理,认真检查、督促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是否真正用于风险投资事业,力求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注重税收优惠政策与财政、外汇、融资等其他政策的配合效用,为企业推进风险投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建立风险投资税收执法保障机制

税务部门应会同司法部门,制止任何侵犯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者享有的税收优惠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使风险投资税收的强制作用与优势功能充分体现与发挥。

(3)实行风险投资成果的验收、鉴定制度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 企业动态 投融资体系

一、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创意企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对企业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及对投资的时机把握要求非常高,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投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难、投资管理不善、投融资分离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尽管文化创意企业在初期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等的支持,然而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缺乏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传统静态、简单的投融资体系已经不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习惯于等到筹足创意项目所需资金才开始投资,但由于缺乏传统的抵押物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以及缺少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创意项目,致使文化创意企业陷入投融资困境。文化创意企业的高时效性决定了如果等企业筹足资金再进行投资可能丧失投资机会,高风险的特点也要求企业根据具体、实时的风险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投融资决策。在投资方面,不少文化创意企业缺乏对创意项目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与投资计划以及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存在不考虑融资能力的盲目投资和无投资项目的投资不足等非理性投资,极大地降低了投资效率。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高,很难吸引风险投资,使很多企业只能依靠政府的优惠与扶持政策获得资金。(1)投资管理不善。投资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缺乏详细的投资计划和对投资项目的后期管理。缺乏投资计划是由于在投资对象的筛选方面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与高时效的特点,对投资项目进行准确的可行性分析与预算比较困难,很多企业想当然地选择投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和盲目投资的非理性投资。缺乏对投资项目的跟踪观察与监督,主要表现在一些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初期投资后,不能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与投资的创意项目是否相符,从而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创造更有价值的创意。(2)投资与筹资分离。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很难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不少企业完全将投资与融资分离。做出投资决策时对融资能力的忽略,导致了过度投资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面临财务危机;最大量的资金融入与股权融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决策者对投资资金需求量的忽视。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静态、简单的投融资体系,即没有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企业缺乏抵押物、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缺乏用动态的思维处理投融资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企业投资与融资做适时与合理的调整。本文将以动态管理为思想,探究构建动态的投融资体系,为解决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难题提供参考。

二、文化创意企业投融资概述及理论分析

(一)企业投融资关系 投资与融资作为企业生存、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两大主要活动,贯穿企业资金流动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是投资活动对融资活动的影响。企业投资活动对融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筹资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投资项目进行预算,即企业的投资计划决定融资额。其次,企业所能接受的筹资成本需要根据预期的投资收益率来衡量,即投资收益率决定所能接受的筹资成本。再次,投资项目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有影响,投资项目周期过长则应选择长期负债或股权筹资的方式,如果用短期负债支持周期长的投资项目,当再次短期负债融资出现问题时则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破坏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是融资活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企业融资活动对投资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可筹集资金的数量、偿还期限、筹资成本不同,就要求不可超过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进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过度投资;其次,投资的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上要与筹资现金流量保持一致,投资收益要与筹资成本相匹配,以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再次,融资方式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有影响,如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负债融资带来的股东—债权人冲突引起了股东的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负债又减少了股东—经理冲突带来的过度投资行为。

(二)动态管理理论 张玉利在《管理学》著书中提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是多变的,如果组织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将永远无法跟上环境的变化,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将使企业僵化。动态管理(Dynamic Management)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预测、内部数据分析,对经营策略、管理手段进行适时调整和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灵活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在动态、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这种动态、复杂、不确定性概括而言就是风险,因此,动态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就是企业要密切关注影响企业的适应性、领先性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滚动计划本质就是动态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是指在编制长期计划时,采取“近具体,远概略”的方法,对近期计划制定得尽量具体,便于计划的实施;对远期的计划只规定出大概的要求,使职工明确奋斗的方向,然后根据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和问题,结合对内外环境情况分析原因,然后予以修改和调整。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远期计划逐渐予以具体化,使之成为可实施的计划,进而把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甚至与具体的执行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计划工作的经济性,又能使计划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还可以监督过程执行的费用支出情况,其结果通常还可以作为向承包商部分支付的依据。

三、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构建

(一)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基本思路 (1)选取因素。首先,文化创意企业的资产主要以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无形资产或轻资产为主,缺乏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传统的抵押物,但却主要依靠这些资产价值的提升来提高企业价值。理论界将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以员工和组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能够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并带来价值增值的无形资产称为知识资本。对创意投资项目来讲,知识资本主要表现为创意或者知识产权的价值,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知识资本即指投资项目的创意或知识产权的价值,是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其区别于传统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文化创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时效的特点,而高时效从某种程度讲也是一种风险,即文化创意企业能否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周期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因此,可以将时效性包括在风险因素中。再次,创意投资的特点是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小,一旦成功就会获得高昂的利润,因此文化创意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匹配不是非常明显,但收益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对企业投融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将知识资本、风险和收益作为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的三个考虑因素。(2)时间维度。投资项目从初始投资到最终完成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文化创意企业对创意的投资,从创意的产生到市场需求评估、再到创意产品的生产制作、到最后投入市场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本文将投资项目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也可以再进行细化。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高风险性和对投资时机的高要求,各个时期的知识资本、风险、收益以及投融资活动都有所不同,这里分别用Ⅰ、Ⅱ、Ⅲ表示。在这种动态思维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对投资项目的每一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每一阶段的完成都会有信息反馈,既可以为前一阶段作总结提供信息,又可以为下一阶段提供参考。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企业动态的投融资体系将以动态管理为思想,根据滚动计划法,以时间维度为横向的动态轴,以各个时期的投融资互动机制为纵向的动态轴,将知识资本、风险、收益作为影响投融资互动关系的因素予以考虑,每一阶段的投融资互动都紧紧依赖上述三个因素进行,从而有效地利用好资金。体系构建如图(1)。

(二)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分析 (1)知识资本。知识资本Ⅰ处于投资初期。风险相对来说较大,对其价值评估比较困难,但只有对知识资本进行尽可能详细的评估,才能吸引风险投资者,或者通过以知识产权抵押的方式从金融机构融资,从而缓解融资压力。知识资本Ⅱ处于投资中期。随着投资项目的进行,创意产品投放市场的试验结果可能对知识资本评估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试验结果较好;知识资本的价值会有所提升,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企业也能够以创意产品为抵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为进一步投资寻找资金来源。二是试验结果较差;知识资本的价值可能会低于初始阶段,企业可能遇到风险投资者想要退出的威胁,以及资金链断裂的严重损失,此时企业应及时放弃该项目,寻求更有价值的创意项目,重新开始新的循环。知识资本Ⅲ处于投资末期,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变得明显。如果创意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获得不菲的利润,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会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企业知识资本价值,获得战略性资金或者通过知识产权抵押获得银行借款都将变得容易,更有利于新的创意项目及衍生产品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创意产品最终没有市场或与预期相差太远,则知识资本会贬值,银行催款和风险投资机构退出的威胁很可能使企业出现危机,企业应及时停止对该项目的继续投资,重新创造有价值的创意项目。(2)风险。因为投资初期对项目可行性、预期经济收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估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Ⅰ的不确定性较大。风险Ⅱ处于投资项目的中期,由于文化创意企业高时效的特点,这一阶段仍然需要对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进行调研,再次评估创意投资项目的风险。此时的风险会表现为两种:一是风险仍然很大;很多企业在刚刚形成创意产品时将其投入市场就不再符合消费者需求,如果继续对该创意项目进行投资将可能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二是风险变小;即文化创意企业初期形成的创意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继续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风险Ⅲ处于投资项目的末期。如果企业出现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仍很大的情况而及时放弃项目,则不存在风险Ⅲ的评估。如果出现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变小的情况,随着投资项目的完成,文化创意企业又会面临新的风险,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项目失败风险;尽管在项目投资中期创意产品投入市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文化创意产品需求不稳定,当企业完成后期制作完全将产品投放市场时,仍有可能因为消费者追随的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减少,最终导致项目的投资失败。二是创意产品衍生风险;如果将创意产品完全投入市场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丰厚的收益,这时企业仍然面临着风险,即该创意产品是否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利益,弥补整个投资周期所占用的投资成本及耗费的费用。如动漫企业的成本回收具有明显的“蛇头虎尾”特征,即动画片本身不是终极产品,播出环节的主要功能不是收回成本,而是提升动漫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书籍、DVD 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作铺垫。动画片的播出发行收入一般仅占其总收入的20%,而衍生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的收益却可以占到80%。可见,创意产品衍生的风险对像动漫企业这样的文化创意企业非常重要。(3)收益。投资初期主要是对创意投资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以及初始投资的投入,需要企业筹集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收益Ⅰ几乎为零,投融资决策主要考虑成本。收益Ⅱ处于项目投资中期。这一阶段的收益虽然不能与初始投资相匹配,但是企业在投资与融资决策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阶段产生的收益。如风险Ⅱ中所描述的风险变小的情况,当创意产品投入市场试验获得相当好的收益时,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创意投资项目的价值,从而吸引风险投资者,为企业带来进一步投资所需的资金,本身所产生的收益也会对融资需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收益Ⅲ表示项目投资末期的收益,与收益Ⅰ、收益Ⅱ相比,这一阶段的收益更加明显。如果创意投资的后期能够创造很大的收益,则这部分收益可以缓解融资成本造成的压力,也可以用该部分收益继续进行创意衍生产品的投资。当然也可能因为风险Ⅲ中所描述的项目投资失败的风险导致收益没有达到期望值,使整个投资项目因成本大于收益而失败。(4)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即以滚动计划法为基础,对近期做详细的投资计划,稍远期做较细的投资计划,远期的可以做较粗的投资计划,然后根据投资计划确定所需的筹资规模,再根据所筹集到的资金灵活地对投资计划进行调整,在这种边投资边融资的思想下,文化创意企业可以给予创意投资项目更多的关注,及时根据知识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变化,对投融资决策进行调整。投资Ⅰ表示对创意项目的最初投入,企业通过制定尽可能详细的投资计划,考虑知识资本Ⅰ、风险Ⅰ和收益Ⅰ确定投资额,以此决定融资Ⅰ的规模,避免超募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降低企业投资效率。预期创意所能带来的收益决定企业所能接受的融资成本,融资方式的选择则根据创意项目的周期决定。由于创意投资项目的周期普遍较长,文化创意企业偏好股权融资或者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筹资能力、筹资成本也制约着投资项目的选择,如果做出投资决策时忽略融资能力,则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后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陷入财务危机。大部分创意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随着项目的进行不断投入,文化创意企业对投资机会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必须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当企业的筹资能力较弱,无法一次性筹足整个投资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时,只要企业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该投资项目有很大的价值,就应该果断地投资该项目,如果等筹足资金再进行投资则可能丧失机会。用动态的思维来看,随着投资项目的进行部分收益Ⅱ可以用做投资Ⅱ的进一步投入,也可以吸引风险投资者,再次获得一部分融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Ⅱ。如果出现了知识资本Ⅱ的贬值和风险Ⅱ的加大,则企业应该果断放弃该投资项目,重新寻找更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其抽出的资金也能给急需投入的项目资金支持。投资Ⅲ和融资Ⅲ处于投资项目的末期,这一阶段同样应充分考虑知识资本Ⅲ、风险Ⅲ和收益Ⅲ的影响,处理好投融资的互动关系。借鉴滚动计划图将动态的投融资互动机制表示为图(2)(投资时期细化为年)。每个投资时期可能涉及一个或几个这样的投融资互动过程,投资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投融资互动机制就是上述过程的不断循环。

四、结论

文化创意企业动态投融资体系,应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根据变化对投融资决策进行灵活地调整。一方面能够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能力,即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得到战略性资金的注入,真正解决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无效率的投资。文化创意企业动态的投融资体系将对投融资困境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果文化创意企业能够处理好自身投融资决策,再加上外部环境的政策与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定能不断繁荣、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覃家琦、齐寅峰、李莉:《企业投融资互动机制理论综述》,《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2]安世绿:《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及政策初探——基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调研》,《中国金融》2010年第3期。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3篇

    一、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现状

    2009年9月,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定位于初创期、规模小,但运作良好、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科技企业融资。其不仅是对主板市场有效补给,也为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拓展了渠道。2004~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收入低于500万元的项目所占比例依次为:55.6%、66.4%、62.5%、65.1%、61.1%、54.3%,规模略有增长,但总量仍普遍偏小。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按投资成功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 IPO、并购、管理层回购、清算退出。2004~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IPO收益率依次为159.81%、419.25%、491.45%、436.07%、916.66%、627.47%;收购收益率依次为9.23%、-20.56%、27.35%、-15.37%、28.35%、4.74%;回购收益率依次为-38.18%、20.53%、-30.81%、-26.80%、-29.47%;清算收益率依次为-41.03%、-61.40%、-53.63%、-42.63%、-29.13%、-42.66%(数据来源: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0)。

    二、创业风险投资各退出方式比较

    (一)IPO

    IPO是创业风险资本最佳退出渠道。通过IPO,风险投资可获较高回报。风险投资家将其私人权益转化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实现资本增值。任何硬币都有两面,IPO亦不例外。优点显而易见:首先是实现营利性和流动性,获得较高收益率,实现被投资公司价值最大化。风险基金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创业者持有股票的价值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放大而迅速增值。其次,成功的IPO即表明了金融市场对企业良好经营业绩的认可,使企业拥有在证券市场上持续筹资的渠道,分担投资风险。同时, IPO为创业者提供了企业控制权的看涨期权,通常合约执行日即企业上市日,剩余控制权分配符合现代企业理论。再次,企业上市后进入资本运营渠道,必然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与核心人员。此外,有利于提高风险投资基金在私人权益市场的声誉,利于以后风险投资活动开展。IPO缺点通常有:上市限制条件严格,所需时间较长,一般由公司首席执行官或首席财务官牵头,牵扯公司领导层很大精力;成本高,手续繁琐,涉及法律、会计、中介等问题;上市后信息披露使企业竞争对手和客户了解大量重要数据和内部情况;风险资本经历限售期的市场检验后才能全部退出;受证券市场行情及扩容量影响,每年风险企业上市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大量初创企业无法顺利上市。

    (二)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依据出资方并购目的及定价方法不同分为战略型并购和财务型并购。

    1.战略型并购是风险投资家创业成功最有可能的退出方式,也是除IPO外最好的退出方式。购买者出于战略考虑往往支付远高于企业现金流量状况所预示的购买价格。创业风险投资家获益颇多:初创企业卖价高;审查较少,谈判迅速;企业管理者可留任;存在买方竞争时风险投资家获益更多。但交易前很长时间要与潜在购买者联系,与其共享企业信息,且购买者往往是初创企业合伙人。

    2.财务型并购以企业财务状况尤其是现金流量状况作为购买依据,确定企业购买价格。良好的现金流量状况能吸引财务型并购者,并获较高溢价。这种并购往往支付现金,几乎无售后风险。但风险投资家获利仅相当于IPO的20%左右,甚至低于战略型并购。且购买者往往将初创企业拆分、合并,更换管理层。

    (三)管理层回购

    初创企业发展到相当阶段,如创业者希望自己控制企业,风险投资家也愿意,可进行管理层回购。它降低风险投资家的风险,保障风险投资至少可获协议回购价格的收益,产权明晰,操作简易,退出迅速。创业者可重得已壮大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保持充分独立性。我国近年管理层回购发展迅猛,数量居首,但收益远不及IPO。

    (四)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投资各方最不愿却又必须采取的方案。若不能及时抽身,不仅给投资者带来更大损失,且机会成本巨大。以这种方式退出的风险资本约占总投资的20%,仅收回原投资额的64%。风险企业进行清算需要三个条件:计划经营期内经营状况与预计目标相差较大,或发展方向背离了企业计划及投资协议中约定目标,风险企业家决定放弃风险企业;风险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又无法得到新融资;经营状况太差,或资本市场不景气,无法以合理价格出售且风险企业家无法或不愿进行股票回购。这种退出方式使风险投资家在很大程度上承担投资失败损失,是投资失败的必然结果。此外,我国《公司法》要求在出现资不抵债的客观事实时才能清算,从而很可能错过投资撤出最佳时机,无形中扩大风险企业损失。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大公司 风险投资 动机分析

公司风险投资是指有明确的主营业务的非金融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进行的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时往往强调的是非财务性的目标,只有约四分之一是纯粹以“获取财务收益”为目标的,其他的都是非财务性目标或是多重目标。这与普通风险投资的动机存在显著差别,普通风险投资的动机是获取财务收益。

一、财务收益动机

公司风险投资首先出现在美国。在普通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吸引下,很多知名大公司进行了投资,如施乐和戴尔等。西方学者Gompers和Lerner对公司风险投资及业绩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与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取得成功,公司风险投资能从当前主营业务互补性行业中获取较好的收益。Place和Park对欧盟、东南亚及北美95个公司风险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发现普通风险投资与大公司风险投资在业绩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从这些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公司风险投资与普通风险投资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财务收益。

二、战略导向动机

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寻求直接的财务收益,间接实现其战略利益。这些战略利益长期内会抵消短期财务收益的损失,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获取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战略导向视角下公司风险投资动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

公司风险投资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从内部向外部的转移。Grilichesf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技术创新与最终专利创新,发现内部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只起了部分的作用。Dushintsky和Lenox分析了对新创业企业的权益投资,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一种有效率的方式。公司也认识到以风险投资的方式作为一种外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将公司风险投资视为内部研发的延伸和补充。如思科公司,为了维持网络技术的优势,从1993年开始就不断的进行风险投资,至2000年8月,该公司风险投资总规模达130亿美元(投资、市值和现金)。近两年为了和Notel 在光纤行业一争高下,更是连续斥巨资投资或并购相关的风险注资公司。

2.期权构造

(1)购并期权。公司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母公司提供潜在的关键技术、技术许可,甚至可为后期并购做好准备,包括股权准备、技术淮备、管理准备、乃至企业文化的协调,使并购后的协同与整合高效顺利。例如微软在将自己从软件业延伸至网络软件供应和服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目前,全球化导致的初创公司在海外市场对大公司的依赖强化了这种趋势。

(2)进入新市场期权。大公司风险投资也是公司培育新的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元化的战略工具。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促使公司迅速进入高科技领域或实现业务结构多样化。如IBM风险并购了莲花公司,进军软件产业。可口可乐公司,试图借风险投资实现多元化。我国申能集团与申能股份共同出资成立申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希望籍此培育新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实现高成长。

(3)长期期权。一些公司将风险投资视为一种长期期权。如摩托罗拉公司的风险投资投放在一些自己公司并不涉及但有潜在重大技术突破和崭新市场前景的初创公司中,这可以让摩托罗拉在没有过多约束的前提下多一种机会和选择。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和药品行业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强生更是用心良苦。

3.战略盟友关系

一些公司进行风险投资旨在加强策略联盟,稳固价值链的上下游。通过投资与母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利用这些新创企业来促进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发展。如戴尔投资韩国的三星以确保自身所需元器件供应,旗下的戴尔基金不仅强化公司产品和服务也提升其直销模式。IBM也通过设备租赁计划支持初创公司,希望这些初创公司能成为自己的消费者或者技术伙伴。惠普公司热衷于投资能够购买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小公司,以建立一个以惠普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公司网络。

4.企业家精神

一些公司希望借助风险投资刺激和保持其创新机制和企业家精神。公司风险投资可以改善母公司研发效率,促进母公司的技术创新。在研发机构内部采取创业投资形式来管理研发项目可以保留创新人才,激励创新。如壳牌公司的创业投资机构,使用壳牌公司技术部门预算中的10%选取技术部门中的一部分项目以创业投资形式运作,在2002年实现了32个技术的商业化,极大的改善了公司的研发效率。AT&T则希望能通过创业投资解决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和机制老化问题。

5.资源利用

公司风险投资可以将母公司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商业化。大公司研究能力很强,很多研究成果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密切,没有被充分利用。公司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创业投资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最后通过创业投资的退出而获得财务上的收益。如朗讯公司评估了400个项目,建立了35个创业企业,吸引了外部3.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英国电信在2001年评估了330个项目,完成了4个项目,收获了3千万美元。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姜彦福等:大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动因和机制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l期

创业收益与风险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创业板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 贝塔系数(β)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97-02

自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市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至今,已有260余家公司登陆创业板舞台,流通市值近2616.55亿元,其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提供了便利。创业板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建立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海外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股票、基金、债券等定价的分析和投资决策中,其中贝塔系数尤为重要,它是一种风险系数,表示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相对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变动的敏感度。理论上讲,风险和收益是同方向变化的,它还可定义为单项资产的收益率相对于市场组合收益率变化的敏感性。

CAMP可表示为:

E(rk)=rf+βk(E(rm)-rf)(1)

公式中βk是资产k的贝塔系数,rm是证券市场的收益率,rk是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收益率,rf为无风险证券收益率。基于此,可以利用某段时期内的市场收益率、某种证券组合的收益率以及无风险利率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出该贝塔系数。

二、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

通过大智慧软件,获得创业板综指(399102)、深证综指(399106)和上证指数(000001)自2010年8月20日至2011年9月22日每个交易日的收益率数据,并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为无风险证券收益率rf。对创业板综指日收益率(Y)、深证综指日收益率(x1)和上证指数日收益率(x2)进行回归分析。

模型形式如下:

Y=c+β1(x1-3.5%)+β2(x2-3.5%)+μi(2)

其中,ui代表随机扰动项。

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1.回归模型修改。由表1可看出,创业板收益率(Y)和上证指数日收益率(x2)呈相反方向变动,这与理论不符。同时公式(1)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MP)形式上还存在一定差别,且c的数值(0.031025)与无风险证券收益率rf不十分接近。理论上讲,上证指数与深证综指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性,故分别作x1-rf对Y;x2-rf对Y的估算,发现前者估算的模型较好,结果如表2。

回归方程为:

Y=0.038037+1.099959(x1-rf)+ui(3)

其中:

标准差 0.001278 0.03471

t统计量 29.76473 31.69008

可决系数R2=0.7975;调整的可决系数R-2=0.796706;F统计量F=1004.261。

但是,通过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发现样本容量与可决系数的乘积远大于临界值,即该模型存在异方差。所以,需通过权数对回归方程进行调整。我们将权数设置为W=1/|ei|,回归结果如表3。

回归方程为:

■=■+1.099504×(x1-rf)+■(4)

2.显著性检验。

①对于β1,t统计量为242.961,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255下,得t>t0.025(255),所以拒绝原假设H0:β1=0,表明深证综指日收益率(x1)对创业板综指日收益率(Y)有显著性影响。

②对于F=223.9995>F(1,255)(显著性水平为0.05),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创业板综指日收益率(Y)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

3.异方差检验。由表4,样本容量与可决系数之积为0.010562,在给定α=0.05,自由度P=2下,查x2分布表,样本容量与可决系数之积小于x20.05(2),所以接受原假设,模型随机误差项不存在异方差。

4.序列相关检验。由表3得到,Durbin-Watson统计DW=1.78053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表,n=257,k’=1,得dU

由以上分析得出,创业板市场的贝塔系数约为1.20,既说明创业板市场的收益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也说明创业板的风险比主板市场要高。

三、促进我国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1.丰富股票结构,行业多元化。我国创业板在吸收高成长、高风险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也要使股票的行业分布多元化,使市场资源配置多元化和资本结构合理化,以达到保持市场稳健发展、分散风险的目的。

2.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提高上市企业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主动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退市风险。方法如下:一是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快科技的产业化,从而在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同时,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展,实现双赢。二是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软件支持,如提供信贷、担保、税收优惠、与大企业合作以及企业管理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3.加强上市公司及股票监管。国外成功的创业板市场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我国应该对创业板实行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加大违规违法的处罚力度,尤其要键全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后续监管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树立上市企业诚信形象。二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要做到内容详实,且及时、持续地进行披露。三是严格退市。对于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要根据退市条件坚决予以退市,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4.培养大批监管人才。我国的证券市场缺乏高素质的行业监管人员,监督管理机构由于专业人员欠缺而导致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高素质的监管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出,我国创业板建立意义重大,且收益率较主板高,但由于创业板风险远高于主板,降低其风险十分必要,故维护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春和.我国创业板的风险因素及监管对策初探[J].国际金融研究,2009(8)

2.陆岷峰,陈志宁.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南方金融,2009(6)

3.“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课题组.建设中国创业板市场:时机、制度设计与利弊分析[J].中国风险投资,2006(3)

4.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暂行办法[Z],2009(3)

5.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Z],2009(6)

6.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