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

固定资产要素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项目 建设用地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苍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概述

近几年来,苍南县投资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想方设法扩大投入,凝心聚力促进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稳定增长趋势,形成了大投资大建设的热潮。主要特点有:一是投资规模超前扩张。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0.6亿元、150亿元、220亿元,增幅分别为25%、65.56%、年46.67%,2013年将计划投资360亿元,实现投资率达100%。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也不断增加,2011、2012、2013年投资项目数分别是306个、505个 572个 ,增幅分别为18%、65%、13% 。项目涵盖农林水利、能源设施、交通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信息设施、新农村建设及保障房建设、工业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二是投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在近几年消费拉动乏力,外贸疲软的情况下,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对促进苍南国民经济依然越来越发挥其重大的作用,尽管经历国内外经济风波冲击, 2010、2011、2012年苍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继续保持11%、10.5%8%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功不可没,尤其是重大投资的项目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三是投资更加惠及民生。苍南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重投资的有效性,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产业的转型发展,近三年来,共投入200多亿元,全县每年都安排 “十大重点工程” 和“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设,这些民生工程的建成,对于促进苍南发展、改善民生、改变城乡面貌都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二、投资项目建设土地要素存在的问题

投资项目建设规模的扩张全面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民生追求所向,投资需要提供土地保障,而苍南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苍南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苍南县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建设用地的稀缺性尤为突出,随着投资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结构与产业用地扩张迅速,城镇建设、工业发展、交通、水利等建设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县近几年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每年用地需求量大,供地规模都在3000亩左右,而每年新增用地指标有限,我县通过增减挂钩、加大土地整理,增加土地指标,解决了一些矛盾,但远远不能缓解用地难的问题。

二是土地后备资源有限。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底线不容突破,苍南为了谋求发展空间,大部分土地列入了农保地等国家农用地严格管制的范围,剩下可供开发土地极少;即使2.4万亩江南海涂区域建设用海报批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海域“直通车”的顺利实施和海域吹填还需一段时间磨合,近时期内很难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三是工业用地难于得到有效利用。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缺乏良好的竞争机制,现在的工业用地招拍挂实际上一种形式,没有竞争性和选择性,没有更多企业关注投放市场的竞争项目,土地流向没有真正符合产业的准入导向,而大多数企业却由于土地稀缺而没有拿到土地。同时,由于目前工业经济发展资金链条断裂,企业“捉襟见肘”,即使是招拍挂得到的土地企业的土地也得不到开发,而其他企业效益较好的,却由于缺乏土地被搁置。

三、破解土地要素素难题几个建议

苍南要发展,就的破解投资进展的土地要素“瓶颈”,开辟一条独特的途径。要切实抓好土地供应工作,在认真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千方百计保障项目建设用地。

一是“挖掘”增地。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造地,加强边角地、废弃地、控制地利用,结合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大山坡地、林地开发力度,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加可用土地空间。国土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重点要加强对浙台经贸合作区等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省切块用地指标,加快推出一大批商业与工业地块。此外,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计划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双追加”等方式,努力增加建设用地指标。

二要“盘活”存地。积极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专项检查, 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措施,大力盘活现有厂房、闲置土地等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对圈地囤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重点清理“转而未供、供而未建、建而不用”等闲置土地,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原因造成的“批而未用”土地,将查清原因,加大政策处置力度,排除万难,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促使企业早动工、早竣工。属项目业主的原因造成“供而未用”的,要查明原因,若是利用土地证融资的,银行要息贷,有关部门要责令限期进场。

三是“节约”用地。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要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强化工程规划设计,在满足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用地规模。工业投资用地也要积极推行“零增地”技改,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同时,大力开展“两违”拆除,通过集中排查和整治,彻底拆除阻碍工程项目进场的违法违章建筑,为投资项目腾让发展空间。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分析;选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56-02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其自身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这部分随固定资产因损耗而转移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要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作为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一定的使用预期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提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实际上就是费用的摊销过程,它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转化为企业的经营成本。折旧表示的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由固定资产的使用磨损、时间侵蚀以及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无形损耗是由于科技进步所造成的固定资产使用效能的相对降低,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从销售中得到补偿。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主要因素包括折旧基数、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以及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应以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有价值作为计提基础。折旧基数越大,在一定的时间内计提的折旧费用越多。固定资产的折旧,它是一种期间费用的摊销,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计提折旧,这个期间就是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直接关系到会计年度折旧费用摊销的比重。固定资产使用后的预计净残值,也是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一个因素。一般情况下,预计净残值多,则按月计提折旧费用相对较少。反之,预计净残值少,固定资产按月计提的折旧费用会相对增加。采用不同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费用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本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比较分析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企业加以运用。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按照现行企业准则的相关规定,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四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按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企业一经选择折旧方法,不得随意更改。但是这四种折旧方法各有其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的折旧费用会有所差别,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该种折旧方法假设的前提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是由于时间推移的关系而不是固定资产因使用而造成的有形磨损。按照这种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在各个会计期间所摊销的费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每一会计期间转移到产品中的成本是相同的。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内,计提的折旧费用是相等的,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比较稳定。

但是,按照此方法所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忽略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几个重要因素:(1)利息变动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2)修理维护等后续费用变动的影响;(3)固定资产自身效率的降低因素的影响;(4)固定资产减值因素的影响;(5)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6)资产实际使用年限的影响等。

直线法折旧要求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一是固定不变的,二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事实上,利率、通货膨胀、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因素都具有不可确定性,因此,按月提取等额的折旧费用计入企业的经营成本,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限内,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折旧方法规定固定资产如果未使用就不计提折旧。实际上任何固定资产都有资产减值的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所造成的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减值。不能采用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来冲消固定资产未使用所造成的无形损耗。工作量法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考虑到固定资产后期修理维护费用的增加以及固定资产本身效率的降低;(2)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因未参与工作,但可能减值的因素未作考虑;(3)每一工作量摊销的折旧费用相等,事实上是不合理的。

工作量法计提的折旧费用虽然是变动的,但计入每一工作量的折旧费用是相同的,这与直线法折旧的方法本质上是相同的。

3.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其年数总和法。它们都属于固定资产中加速折旧法。按照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前期的折旧费用总是大于后期的折旧费用。

无论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还是年数总和法,它们都综合考虑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诸多因素,预计到了固定资产的服务贡献率的可能降低。使用加速折旧法,其优点表现为:(1)考虑到了固定资产后期使用效率的降低对企业的影响;(2)考虑到了固定资产后期维护费用的增加,对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3)考虑到了固定资产折旧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三、选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按照企业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一旦选用折旧的方法就不得随意变动,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应审慎进行。

一般来说,企业的人工成本较大,固定资产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长且固定资产维护费用相对较低的企业可以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销售企业应考虑按照直线法来计提折旧。

工作量法,主要考虑的是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而计提折旧。这种折旧方法,适合于固定资产使用频率高,使用强度大的建筑企业、货运企业及其大型的机械设备。

作为加速折旧法,因其考虑到了固定资产使用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它对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设备更新快、工艺要求程度高的制造业、化工业以及电子业,该折旧方法采用具有重大作用。

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都要充分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对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影响,都要考虑固定资产后期费用投入及其使用效率高低的影响。不同的企业类型,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根据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选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折旧方法。

参考文献:

[1] 蔡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差异分析[J].工作研究,2006,(1).

[2] 韩柯.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究[J].管理学家,2010,(6).

[3] 田春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8) .

[4] 赖可可.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J].现代企业教育,2010,(6) .

[5] 李志霞.对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讨[J].中国经贸,2009,(8) .

Comparison analysis of the fixed asset depreciation method

REN Rui-hua

(Sichuan nationality college,Kangding 626001,China)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DOI]10.13939/ki.zgsc.2017.10.143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制定实施类型多样的督导促进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良好有序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的整体性经营业务规模均呈现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间接促使国有企业实际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要素数量规模呈现了显著的逐渐扩展趋势。随着我国现有社会形态综合表现特征逐步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国有企业现有固定资产逐步在社会化运作过程中展现出大型化、系列化,以及专业化表现特点,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在现有运作状态条件下的缺陷和局限性逐步暴露清晰,有鉴于此,文章将会围绕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1 国有企业建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践必要性分析

在现有的阶段性实践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国有企业组织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对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基本指导理念的深刻认识和广泛推广。并且国有企业组织本身,也借由对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用,有效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基础业务运作综合管理水平,确保了企业自身基础性业务活动,能够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科学建构和稳定运作,能够有效规避国有企业目前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要素发生非计划性流失,显著保障和提升国有企业现有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实践性影响价值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建构和运作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其具体的实践性影响价值,集中表现在如下所述的几个具体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建构和运作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控制和避免国有企业现有固定资产要素的非计划性流失。在我国国有企业传统经营发展业务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具备重视固定资产要素购置,同时轻视固定资产要素管理的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较大数量规模的固定资产要素无法实现高效充分运用,其本身具备的一定程度的使用价值发生无补偿流失;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在针对一定数量规模的暂时不需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素展开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具备业务操作流程随意性,未能全面充分关注固定资产要素本身具备的综合性价值,继而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的应有价值发生流失。在上述实践业务活动开展背景之下,应当通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作,科学有效划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归属结构,扎实建构和完善国有企业现行的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制度,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第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作,能够基于管理性制度控制层面促进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要素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借由内部控制工作C制的具体形成和运作,能够促进固定资产资源要素在不同的企业内部业务实践部门之间实现有利化共享,助力国有企业目前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资源要素,能够实现高效充分的利用状态。

第三,国有企业建构和运作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显著改善提升企业内部基础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基于对固定资产要素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作,能够确保实际输出展示给各类会计核算监督业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业务信息输出结果,均能具备充分的真实性,从而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制订形成科学高效的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决策方案,建构形成良好稳定的数据信息性支持条件。

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完善思路

(1)切实不间断强化责任约束控制机制的建构及其落实。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建构工作过程中,本身真切面对着相对薄弱的业务实践基础,因而导致许多具体化的管理控制工作机制在具体落实实践过程中,均因遭遇表征显著的限制性条件,而无法顺利落到实处。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尚未实现对各项管理控制工作任务项目的责任主体,责任权限,以及具体涉及的工作任务内容实现准确清晰认识。工作责任体制结构在建构和形成层面中存在的问题,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获取最佳预期效果的代表性因素,而为彻底高效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具体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策略。

第一,要在具体开展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针对每一项独立性管理任务项目,制定和规划专有化的管理业务开展流程,并遵照具体制定形成的业务流程,明确各项管理业务的责任主体,制定实施科学系统的岗位职责权限管理体制,并对所有管理工作人员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展开明确的界定处置。

第二,在具体建构责任评价工作体系过程中,应当切实以价值性要素的保障和改善提升作为基础性的业务实践路径导向,通过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手段,有效保障和促进内部控制评估工作的整体水准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扎实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工作,与企业员工工作绩效水平管理评估工作之间的相互结合。

第三,制定并投入运作与上述业务环节开展过程相对应的责任纠正工作机制,严格遵照相关业务规章制度开展具体的业务实践过程,针对实际出现的违反现行规章制度的业务实践行为,要及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规范惩戒。

(2)扎实实现固定资产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发挥资产最大价值。国有企业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应当针对目前占有控制的固定资产资源要素的类型和实际数量规模展开科学全面的记录,并且在固定资产要素的具体使用和流通活动过程中,全面系统记录各独立使用者或者是经手人的具体情况,资源要素的具体投入数量规模,具体发生的空间存放位置变动情况,以及具体发生的维修保养工作记录。通过对国有资产要素使用流转活动过程的完整动态记录,能够实现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实际使用者各项基础行为的有效规范,同时还能够扎实确保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各项固定资产要素相关事件都能够获取到及时高效的规范处置。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的整体使用效率,及时做好设备技术性能更新以及闲置性机器设备的更新出售业务环节,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的最大价值能够实现充分发挥。

(3)切实建构实施固定资产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要在具体开展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与控制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涉及的固定资产要素,制定形成“由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模式,针对固定资产要素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流转要素展开全面性记录描述,提升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结 论

针对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问题,文章具体择取国有企业建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践必要性分析,以及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完善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128-02

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备受关注,社会大众关心事业单位是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受到了制约,甚至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丰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所以在现实的使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像资产闲置,资产坏损等等。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监管制度,或者该项制度贯彻的不够彻底,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就具有迫切的重大的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由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组织对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对单位每一笔基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备案,并留下收据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按照单位的章程进行监督工作,有明确的工作程序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避免出现非程序化办事的情况。

(二)国家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

国家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利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指的是享有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比如国家财政局每年会完成各级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并随机抽调事业单位进行审核。此外,还有国家审计局执行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除了财政局,审计局,还有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纪委等单位可以从外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由国家专职机关行使权力,代表了国家,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监督的效果更好。事业单位拥有十分优质的固定资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以及资源浪费。所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探寻总结出对策,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1.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

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主要是社会群众或者事业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权监督,有权检举。社会群众如果有证据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检举,可以举报至上文所述的行使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机关。

2.总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很多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国家监督是保障,社会监督是补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方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丰富,这是为了能够切实实现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合理运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本身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制度很多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就导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或者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以一种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之,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怎么能够贯彻,科学,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呢?在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很多事业单位之所以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部门执行工作,不过是为了实现从无到有,装点单位的门面罢了,实质性的作用一点也起不到。事业单位自上至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不够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国家财政来支出,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此外,固定资产的消耗成本由政府负担。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够高。

(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

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缺乏专业性,缺乏职业操守。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效率都比较差。又由于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欠缺,使得其抵抗诱惑的能力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综合言之,就是现代很多事业单位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令笔者十分的心痛。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在关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严重缺乏独立性。会计职能缺乏独立性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就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志服从于事业单位的领导的意志,极容易被左右,无法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正常作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我国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确立一整套成熟的制度,现存的制度在内容上已经明显落后,不够科学。制度上的落后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够爱惜,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方法的不当表现在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后,修理工作不能及时进行,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工作比较随意,导致单位财务混乱等等。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于单位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现代化改革,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总之,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实践中严格贯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

有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要有能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工作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具体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现代市场经济十分复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因而十分复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道德素质也称职业素养,即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处理风险的能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要能够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程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提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内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是为了防止单位内的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干涉和左右。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主要就是严重受制约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和认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化,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举例而言,于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自费伙食,并严格按照领导的伙食标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就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绝对不能自上至下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正常顺利开展。虽然,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约束领导干部的有效规章制度,但是领导和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就应该砥砺品行,以身作则!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身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任由一些问题严重,蔓延,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根本上起不到一点作用。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才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资金运转的透明程度,提高老百姓对国家事业单位的信任程度。

参考文献:

[1] 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 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156+155.

[3] 李 晶.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09(4):87-88.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备受关注,社会大众关心事业单位是如何使用纳税人的钱的。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受到了制约,甚至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供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丰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基本上是由国家财政支出的,所以在现实的使用管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像资产闲置,资产坏损等等。笔者认为,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监管制度,或者该项制度贯彻的不够彻底,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当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就具有迫切的重大的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由事业单位内部的机构组织对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人对单位每一笔基金的使用情况要详细备案,并留下收据等。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是按照单位的章程进行监督工作,有明确的工作程序指导,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避免出现非程序化办事的情况。

(二)国家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

国家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利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指的是享有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比如国家财政局每年会完成各级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并随机抽调事业单位进行审核。此外,还有国家审计局执行各级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除了财政局,审计局,还有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纪委等单位可以从外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外部固定资产管理一般是由国家专职机关行使权力,代表了国家,因此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监督的效果更好。事业单位拥有十分优质的固定资产,但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的价值降低以及资源浪费。所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探寻总结出对策,就具有重大的意义。1.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和检举主要是社会群众或者事业单位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权监督,有权检举。社会群众如果有证据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检举,可以举报至上文所述的行使固定资产管理权的国家机关。2.总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很多的方式,主要三种方式,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国家监督是保障,社会监督是补充。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多种方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丰富,这是为了能够切实实现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合理运行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现状

(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本身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制度很多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就导致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或者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以一种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之,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怎么能够贯彻,科学,符合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呢?在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相信很多事业单位之所以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部门执行工作,不过是为了实现从无到有,装点单位的门面罢了,实质性的作用一点也起不到。事业单位自上至下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不够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国家财政来支出,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此外,固定资产的消耗成本由政府负担。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够高。

(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

正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素质欠佳,缺乏专业性,缺乏职业操守。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效率都比较差。又由于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欠缺,使得其抵抗诱惑的能力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综合言之,就是现代很多事业单位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无法胜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闲置、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令笔者十分的心痛。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附属于事业单位的,在关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严重缺乏独立性。会计职能缺乏独立性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就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志服从于事业单位的领导的意志,极容易被左右,无法发挥固定资产管理的正常作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我国事业单位关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确立一整套成熟的制度,现存的制度在内容上已经明显落后,不够科学。制度上的落后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够爱惜,管理方法不够科学。管理方法的不当表现在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后,修理工作不能及时进行,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工作比较随意,导致单位财务混乱等等。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深刻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于单位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现代化改革,还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总之,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实践中严格贯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二)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

有了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要有能够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工作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全面提高从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具体包括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道德素质。现代市场经济十分复杂,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因而十分复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道德素质也称职业素养,即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处理风险的能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要能够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程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三)提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内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意识,是为了防止单位内的领导干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干涉和左右。现代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缺乏独立性,主要就是严重受制约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和认识,才能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相对独立化,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举例而言,于2014年3月在河南省兰考县考察时,自费伙食,并严格按照领导的伙食标准。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就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绝对不能自上至下违反单位的相关制度,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正常顺利开展。虽然,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约束领导干部的有效规章制度,但是领导和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就应该砥砺品行,以身作则!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身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任由一些问题严重,蔓延,那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根本上起不到一点作用。所以,一定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措施,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在监督事业单位的财政运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时,才有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资金运转的透明程度,提高老百姓对国家事业单位的信任程度。

作者:郭炜 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蓓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09(1):79-80.

[2]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156+155.

[3]李晶.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09(4):87-88.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6篇

这种处理方法有两个问题值得商议。

问题一,其会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为何要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实难以理解。一方面,我们知道,企业的固定资产可 以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实物形态仍保持不变,但其价值却会随着使用、自然侵蚀以及技 术进步而转移到产品价值中或在当期损益中得到补偿,这种转移或补偿采取计提折旧的方式处理,上述处理方法显然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目的相违背;另一方面,企业计提 固定资产折旧应相应增加产品成本或当期费用,而上述方法在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 ,却将因计提减值准备少提的折旧,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处理的直接后果导致 企业的产品成本或当期费用不真实,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问题二,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表示的意思是按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小于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 补提折旧。当按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大于不考虑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提的累计折旧时,又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转回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可以采用固定资产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方法来处理。 其中的固定资产成本是指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先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固定资产成本,然后比较固定 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如果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额,则该固定资产期末按可收回金额计价;如果成本低于可收回金额,则该固定资产按成本计价。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下 ,转回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 值,补提减值损失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冲销上次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第二步调整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发生减值后,由于固定资产的价值、预计净残值以及使用寿命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与减值前计提的折旧额不一样。如果减值后的折旧额小于减值前的折旧额,应补提少提的折旧额;如果减值后的折旧额大于减值前的折旧额,则应冲减多提的折旧额。

第三步计提减值准备。经过上述两项处理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恢复到不考 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等于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时,按照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该固定资产按成本计价,不需计提减值准备;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时,该固定资产按可收回金额计价,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固定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例:甲公司20×1年12月25日购置一台生产设备,价值13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 ,预计净残值6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5年12月31日,公司在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280.8万元,计提减值准备401.7万元。20×7年12月37日 ,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公司产生有利影响,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60万元,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化。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相关税费。

转回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如下。

1.冲销20×5年12月31日计提的减值准备 401.7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170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17000

2.调整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

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300 - 65)÷8 = 154.375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280.8 - 65)÷4 = 53.95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53.95万元小于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54.375万元,所以应补提少提的折旧额。

20×6年、20×7年因为减值少提的折旧额为(154.375 - 53.95)×2 = 200.85万元。

借:制造费用 2008500

贷:累计折旧 2008500

3.计提减值准备。

2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1300 - (1300 - 65)÷8×6 = 373.75万元。

经过上述两项处理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恢复到不考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成本373.75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560万元,所以该固定资产应按成本计价,也就是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 产账面净值计价,因此不需计提减值准备。

二、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固定资产的成本

例:乙公司20×1年12月25日购置一台生产设备,价值13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预计净残值65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5年12月31日,公司在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发生减值,可收回金额为585万元,计提减值准备221万元,估计该设备尚可使用4 年,预计净残值不变。20×7年12月31日,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对公司产生有利影响,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 480万元,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没有发生变化。假设整个过程不考虑相关税费。

转回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如下:

1.转回20×5年12月31日计提的减值准备221万元。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210000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210000

2.调整减值后计提的折旧额。

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300 - 65)÷10 = 123.5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585 - 65)÷4 = 130万元。

减值后的年折旧额130万元大于减值前的年折旧额123.5万元,所以应冲减多提的折旧额。

20×6年、20×7年因减值多提的折旧额为(130 - 123.5)×2 = 13万元。

借:累计折旧 130000

贷:制造费用 130000

3.计提减值准备。

20×7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1300-(1300-65)÷10×6 = 559万元

经过上述两项处理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恢复到不考虑减值因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也就是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成本559万元大于可收回金额480万元, 所以该固定资产应按可收回金额计价,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固定资产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固定资产成本 - 可收回金额:559 - 480 = 79万元。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7篇

【关键词】疆煤外运;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法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煤炭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而煤炭的主产地产煤量却在日益缩减,煤炭供求出现较大缺口。就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形势来看,适度合理的开发新疆煤炭资源及将新疆煤炭外运满足其他省份煤炭需求,无论是出于对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的考虑,还是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新疆地区的煤炭外运主要方式是铁路运输,另外,其公路运输、煤制气及煤制油的管道运输、煤发电的电网运输也是十分重要的运输方式,本文将对不同外运形式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其中主要的外运影响因素,进而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疆煤外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原始数据的选取

影响因素分别选取铁路营业里程、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公路营业里程、公路固定资产投资、铁路公路煤炭外运量、管道输油气里程、管道固定资产投资、电力供应固定资产投资八个指标。原始数据表如表1所示。

由表2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公共因子高载荷的指标有X4公路固定资产投资、X8电力供应固定资产投资、X6管道输油气里程、X1铁路营业里程、X5公路铁路煤炭外运量、X3公路营业里程、X2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第一公因子记为F1。第二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7管道固定资产投资;第二公因子记为F2。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以及标准化数据,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及标准化数据可以计算各种成分得分,公式如下:

2.3结果分析

首先,由主成分分析的历年综合得分排名可以看出,新疆煤炭外运能力从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其煤炭外运能力综合水平是逐年上升的。

其次,由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公共因子载荷较高的前两个指标有X4公路固定资产投资、X8电力供应固定资产投资。第二公因子上高载荷的指标有X7管道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新疆煤炭外运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段国钦.交通走廊运输需求分析及其运输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固定资产可长期参加生产经营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但随着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应以折旧的形式逐期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企业的经营成本,这部分随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渐转移掉的价值即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为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同时实现期间收入费用的正确匹配,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计提折旧,因而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按规定的方法对应计提的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应当在其使用年限内系统、合理地摊销。为了保证合理、正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了解影响折旧的因素。一般而言,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的原值或重置价值。因为折旧是固定资产原值的损耗和转移,所以固定资产的原值是计提折旧的基数,即企业对任意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总额,一般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原值。

2.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也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指固定资产的预计经济服务寿命。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时.要考虑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务产量、有形损耗、无形损耗以及有关资产使用的法律或类似的限制等因素。预计使用年限估计的准确与否是影响每期折旧额的高低的重要因素。

3.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清理过程中预计发生的清理费用后的数额。按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大多是按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比(一般不超过10%)来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的差额才是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因此,预计净残值估计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每期折旧额的高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各期利润计算的准确性。

4.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指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总额在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的方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决定了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折旧金额的不同,从而影响各会计期间利润的计算。但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所计提的折旧总额不变。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以下对几种常见折旧法进行分析。

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折旧额均衡地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地预计的。

2.工作量法。是指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为基础来计算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它以每一单位工作量耗费的固定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实际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工作量法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缺点: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未考虑维修费用的递增因素;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前提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至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平均值作为年折旧额处理。

4.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三、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GDP 财政支出 全社会消费品总额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因素关系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某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范围,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投资建设活动的工作量,是反映建设规模的综合性指标。本文重点研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的角度得出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选取了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个因素分别是:GDP、财政支出、社会消费品总额。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影响GDP的主要有三大因素:消费,投资,净出口。一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GDP变动的因素,但是反过来讲,GDP的增长或者降低对固定资产投资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把GDP纳入解释变量。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由于政府支出中有不小的比例用于政府主导固定资产投资,所以理论上来说,财政支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一般认为,消费的多了,用于投资的就少了,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固定资产投资应该是负向的影响关系。

二、模型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定量的研究影响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本文在这里建立计量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主要变量的选择和数据介绍

基于以上的相关分析,本文选取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财政支出和社会消费品总额从1990―2010年的共21个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量,由于样本为小样本,解释和检验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将原始数据除以相应年份的价格指数,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对数据做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处理(见表1)。

将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函数设为多元一次方程:

LNY=a+C1LNX1+C2LNX2+C3LNX3

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Y(亿元)为因变量;GDP水平X1(亿元)、财政支出X2(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X3(亿元)为自变量;其中,a、C1、C2、C3为常数。一般而言,一国GDP的增加会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加,财政支出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而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加会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带来反方向的影响,由此可知:C1>0,C2>0,C3

2、计量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SAS软件,对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函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的回归结果:

LNY=-4.4855+2.1557LNX1+0.0376LNX2-0.9576LNX3

R2=0.9839 Adjust-R2 =0.9806 F=304.77

系数C1、C2、C3的符号与假定相符合,说明结果符合经济理论。下面其中判定系数R2=0.9839,Adjust-R2=0.9806表示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且从回归模型上看t统计量的Prob.(伴随概率)分别为0.0005、0.0000、0.0171、0.001,全部小于5%,说明参数估计值(系数)是有效的。由F-statistics可以检验方程整体的显著性,同时Prob.(F-statistic)(即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0.0000,也是小于5%的,表明所有的参数不全为零。

综上所述,最终选择方程:

LNY=-4.49+2.16LNX1+0.04LNX2-0.96LNX3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1990―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国民生产总值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最大,二者是正相关关系,GDP每变动1%,固定投资同方向变化2.16%。财政支出的增加,则表明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备,二者成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每变动1%,则固定投资同方向变化0.04%。GDP的提高相应的也拉动了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加,用于消费品的总额过多,就会相应的减少投资,所以社会消费品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负相关关系,若社会消费品总额变动1%,固定投资反方向变动0.96%。由此可见,GDP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社会消费品总额和财政支出。

2、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理念日益成熟,然而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隐患。为了保证固定投资在长期向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同时防止短期内投资过快增长引发的低效率问题,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的处理好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应该密切关注那些重数量、轻质量、重投资、轻效益,纯粹为了投资而投资的现象。将重点从扩大投资规模向提高投资效率转变,更好地控制经济发展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第二,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实施有差别的投资调控。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和地方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的新期盼和新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有区别地进行投资调控。

第三,适度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积极地培育多元投资主体,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全面促进社会投资。积极地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使投资渠道多元化,密切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沟通与协调,进而保障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

第四,优化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投资资源的分配上,要适度地限制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投资增长,相应的加大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投资,并适度地增加对科研、信息咨询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投资。

(注:本文属山东省软科学:发展大学科技园与区域创新网络构建的研究(2009RKB201);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老工业区复兴问题研究――以青岛四方老工业区转型为例(J09WH17)。)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刘晓霞: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经济纵横,2005(9).

[3] 祝宝良: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2010年预测[J].发展研究,2009(12).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索罗余值方法;三大产业

一、 引言

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发达国家考核本国经济增长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估算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还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目前已经有很多测算中国或各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考虑到中国地区间的自然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的不同,衡量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该考虑地区和行业间的差别,因此本文选取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数据,采用索洛余值方法,测算北京地区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采用索罗余值方法,即C-D生产函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定义全要素生产率为TFP=Y/L?琢K?茁,其中TFP为全要素生产率,Y为北京地区生产总值,L为就业人数,K为资本存量,?琢和?茁分别为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北京科技年鉴》、《北京6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下面分别介绍各项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 北京实际生产总值(1990年为基期)。计算北京市实际生产总值之前,需要先计算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统计年鉴上只给出了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物量指数,可按照■=■来计算北京市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其中P0和Q0分别代表基年的价格和数量,Pt和Qt分别代表第t年的价格和数量。然后用三大产业的名义生产总值除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得1990年为基期的北京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生产总值。

2. 资本存量。测算资本存量的基本方法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该方法对资本存量进行测算的基本公式为Kt=It/Pt+(1-?啄t)Kt-1,其中Kt表示第t年的实际资本存量,Pt表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It表示第t年的名义资本投资,?啄t表示第t年的固定资产折旧率。下面分别说明这几个量的计算方法。

(1)基年资本存量的计算。一般假定在稳定状态下,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存量增长率相等则期初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K0=I0/(δ0+g0),其中K0为基年资本存量,I0为期初投资额,δ0为基年折旧率,g0为基年之前某给定期间的资本增长率。本文采用该公式计算基年(1978年)的资本存量,各产业的基年折旧率取3%,通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2》可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五五期间”(1976-1980)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为0.049、0.092和0.071。计算出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基年的资本存量分别为68.87亿元、138.75亿元和209.66亿元。

(2)固定资本价格指数。由于目前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是从1990年开始统计,所以1978年~1989年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用固定资本形成指数代替。根据分行业的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的比例,计算得到各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3)当年投资量的选择。现有文献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所谓“积累”(Accumulation)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统计口径;第二种是采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Total Soci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第三种是大部分近期研究采用的资本形成总额(Gross Capital Formation)或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张军等(2004)详细地讨论了当年投资的选择,认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衡量当年投资的合理指标。由于本文考虑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而现有的年鉴中对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统计,而且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差不大,因此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当年投资的指标。

(4)折旧率或折旧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在按照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提供折旧数据,即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根据资本折旧额,计算出各产业(行业)的资本存量。

根据资本存量的计算结果,整体上看,三大产业的资本存量是增加的。对第一产业而言,在1995年~2000年间,北京地区的资本存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在这些年间,第一产业固定资本投资额比折旧额小的多。2001年开始,第一产业的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在2001年~200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5.24%,2006年~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69%。对第二产业而言,其资本存量呈现增长趋势,1998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减缓,在2001年~200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5.61%,2006年~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0.30%。“十一五”期间的增速明显低于“十五”期间,是因为“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小于资本折旧额。对第三产业而言,其资本存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在2001年~200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7.40%,2006年~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4.29%。

(3)劳动力。很多相关文献地区劳动力采用三次产业从业人数,本文采用北京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历年三次产业从业人数。

根据统计结果,1985年~2010年间,北京市从业人员总人数呈增长趋势,以年均2.40%的速度增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增长呈现波动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总趋势出现下滑,第一产业以年均1.96%的速度下滑,第二产业以年均1.00%的速度下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以年均5.41%的速度增长。

(4)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用收入法计算GDP时,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在这四项中,除了劳动者报酬外,其余三项都与资本有关,可合并称为资本报酬,那么GDP就包括两项项,劳动者报酬和资本报酬,所以资本报酬占GDP的份额可作为资本投入增长的权数,即:资本弹性,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可作为劳动投入增长的权数,即:劳动弹性。

本文采用的是1985年~2010年的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的平均值。经计算可得,第一产业的劳动弹性为0.630,资本弹性为0.370,第二产业的劳动弹性为0.398,资本弹性为0.602,第三产业的劳动弹性为0.466,资本弹性为0.534。说明说明规模报酬不变时,三大产业劳动报酬占北京地区收入的份额分别为63.0%、39.8%和46.6%,资本存量占北京地区收入的份额分别为37%、60.2%和53.4%。

三、 结果及分析

利用公式A=Y/K?琢L?茁及上节的内容,可计算1985年~2010年北京市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根据结果,可测算北京1986年~2010年全周期及“七五”到“十一五”5个子周期以及25年间相邻两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测算子周期增长率时,应用的是前5年的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的平均值(包括上一子周期最后一年的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但不包括本周期最后一年的值)。相邻两年和子周期及全周期的测算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及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现波动,其中第二产业呈现较大波动。整体上看,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自1998年以后,第二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言,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从1985年~2010年间,北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为2.9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26%、6.03%和3.43%。

由图2及计算结果可知,在25年的全周期中,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其次为第三产业。“七五”期间,北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年均增长率为-0.80%,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6.7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0.03%和0.41%。“八五”期间,北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81%,相比于“七五”期间,增长较快。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3.22%、4.20%和7.20%,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提高较快。“九五”期间,北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4.67%,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3.12%、9.00%和6.88%。“十五”期间,北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1.72%,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0.37%、7.26%和-2.94%。“十一五”期间,北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3.28%,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别为-1.24%、9.80%和1.87%。

从上面的分析发现某些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负值,这是因为根据索洛的总量增长方程,产出增长率等于各要素投入增长的加权和加上全要素生产率,即?驻lnY=?驻lnTFP+?琢?驻lnK+?茁?驻lnL,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等于产出增长率与各要素增长率加权和之差。从要素角度看,如果固定资产投资的生产设备,没有发挥设其生产能力,或购置的生产设备闲置等,都会导致加权的资本投入增长扩大。尽管新设备科技含量高,会扩大产出的增长率,但是如果设备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中间投入不合理,原材料、能源的浪费会造成要素投入增加的加权和大于产出增长率,此时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负值。这种现象不能说明生产过程中没有科技进步,而且科技进步对产出确实做出了贡献,但由于投入增长过快,淹没了科技进步贡献的份额。

四、 结论

本文根据索罗余值模型计算出北京地区1985年~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相邻两年和五个子周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根据前面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北京地区看,其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渐逐年攀升的趋势,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从三大产业看,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增长情形,第一产业的波动较大。从全周期看,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第三产业次之。从“七五”到“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呈现涨跌互现的情况,从“十五”期间,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由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和资本投入的增长较快,到“十一五”期间,其年均增长速度为负值。

参考文献:

1.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 -2004.经济研究,2005,(6):51-60.

2.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经济学家,2002,(3):115-121.

3.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3-11.

4.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学位论文,2010.

5. 张军,章元.再论中国资本存量的估计方法.经济研究,2003,(7):35-43.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12M520191);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号:2012ZZ-38)。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1篇

一、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国家增值税征收政策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是指家电网公司在财务集约化考核中规定抵扣的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用于衡量国家电网公司增值税筹划水平。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越高,国家电网公司增值税筹划水平越高,其税负越低。基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抵扣政策,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及大型技改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标准成本分解,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模型如下: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高低取决于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而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取决于我国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和进项税抵扣率,即取决于我国增值税征税政策。

1. 增值税可抵扣范围

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大小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大小,进而决定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抵扣率的高低。

2009年开始,我国增值税开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中包含的进项税金可予抵扣。作为重投资企业,此项税制的改革无疑降低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税负,减少了现金流出。但我国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规定可予抵扣进项税金的固定资产种类局限于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动产,而不包括房屋、建筑类的不动产。另外,2012年,我国在上海进行“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可以预期,未来我国将全面进行“营业税”转“增值税”税制改革。而“营业税”转“增值税”将极大地扩展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建筑安装业将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由此房屋、建筑类的不动产投资进项税金也可予抵扣。

我国增值税税制的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国家电网公司提高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提供新契机。

2.增值税抵扣税率

增值税抵扣税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大小,进而决定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抵扣率的高低。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即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中购进设备金额的17%的抵扣率计算扣除。符合新增值税制度可以抵扣进项税的外购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可以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所列运费金额按照7%的扣除率计算扣除。

在增值税抵扣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增值税抵扣率的提高,如运费按17%的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抵扣额,将极大的提高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进而提高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

(二)内部因素—投资方向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在假设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工程物资投资额际运输费都满足进项税抵扣条件,固定资产进项税率公式可转换如下:

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固定资产投资额×17%+工程物资投资额×17%+运输费×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C1×17%+C2×17%+C3×7%

其中,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固定资产投资所包含的可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当期固定资产总投资;C1—设备等经营用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C2—工程物资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C3—运输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

基于以上公式计算出的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是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得出的最优值。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结构及进项税抵扣率的影响。前者由国家电网公司具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成本结构决定;后者是由我国增值税税制决定。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等动产投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建筑等不动产投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从而,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将影响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大小,进而影响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的高低。

国家电网公司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主要是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电源的建设主要是火电和水电建设,风电、核电建设的项目很少。电源项目建设所占用的土地和建筑物等不动产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较大,所以投资建设电源项目时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也会下降。而电源建设主要涉及到输电线路的建设和中转站的建设,其中土地和不动产所占的比重会比较低,所以,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也会相对较高一些。

2.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够为纳税筹划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做好投资筹划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财务人员对在建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要做到“可抵就抵”、“不可抵,想办法抵”,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抵扣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另外,根据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公式,国家电网公司2006-2019年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是因为我国在2009年完成了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虽然固定资产抵扣率在2009年为5.50%,低于考核值7%。

二、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率的优化路径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2篇

不同行业有其不同的竞争关注点,高新技术行业视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金融行业视资本为核心竞争力,机器设备却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在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中,全厂生产经营的重心集中于几大核心化工产品,例如甲乙酮、己二酸、聚丙烯以及顺丁橡胶化工产品等,而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又全依托于各自车间和工段的设备运行情况。基于其生产经营中的集中度,这便求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设备,即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保证年度生产规模完成的基础上。

二、石油石化中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本文选择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报告中制造业下属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包含的181家上市公司,剔除了其中特别处理(ST)项目、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项目以及其他异常项目,最终对其中170家公司进行了比较。通过对170家同行业化工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进行计算和对比后,从数据上发现行业平均值为2.86和行业中值为2.17。比对170家企业所处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数量分步曲线(图1),直观的反映出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整体固定资产利用效率较低,超过66%的企业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利用资产的效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获利能力。

除此之外,近几年来,石油化工企业整体呈现生产经营规模扩张的状态,财产增的多减的少,高额的折旧费用占据了公司生产成本很大的比例。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分析到生产记录环节和财务处理环节的两条线并行的情况,企业中一项固定资产的流转环节中(涉及到期初的购买,期中使用的调动划拨到寿命终了的报废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帐实不符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致使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的不匹配。具体来讲,某一固定资产,在财务部门有其相对应的帐,生产管理部门有对应的卡片,而具体实物归使用部门管理。各公司均规定固定资产管理要满足帐、卡、物相符,但现实情况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未落实。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企业安排总体的生产经营计划中是最为主要的考虑因素,企业管理有必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应该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在短期内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定期盘点制度。资产的定期实地盘点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帐中列示资产的真实性,并且通过资产放置地点、使用状况报告以及检查是否存在未纳帐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制度。严密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条例,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少甚至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受的损失,并通过附加的日常维护制度和定期检修制度,以期延长使用寿命。严格地讲,固定资产的保险未纳入企业内部控制范畴,但鉴于其会在在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以及良性循环中发挥的隐形作用,高层管理者应将其重点关注。

三、石油石化中生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和验收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四是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对已无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妥善处置)。笔者认为,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对于远低于市场平均值2.86和市场中值2.17的生产型企业,当前为了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提高其使用效率,应重点关注第三方面。

要想强化固定资产的维护管理,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修、技改等后续管理,及时地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保证固定资产能够正常地运行,或者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或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在目前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中结合实物管理。

对此,建议从3个方面予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分别是搭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区分为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保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双轨道运行。包括山西三维、北化股份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将注意力集中于价值管理,形成财务部门有固定资产帐,生产管理部门有固定资产卡片,实物由使用部门保管的三方关系,正是由于使用与财务分离,在固定资产购买、调拨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帐物不符的现象,从而导致资产与实物严重不符。

借鉴当前较为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建议石油石化生产型企业重新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下属于财务资产部,在保有财务资产部原有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增加对于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由各固定资产的生产使用部门按期上报固定资产的实物资料,实时安排重要资产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最大化使用价值,从而合理的减少每期需要分摊的固定费用。同时,资产管理问责制也是较为必要。在实物管理中,各个环节中参与者均是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管理职责落实到部门甚至到岗位,附以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向上报告实物管理以及后续维护支出等情况。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基本保障。还应有严格的维护保养制度,最大限度的缩短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影响对其带来的影响。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借助网络化管理体系。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对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报废以及使用等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具体在选择应用软件时,性价比、操作难易而且功能面是主要参考因素。除此之外,管理账及设备卡片,均可以加强管理的透明程度、基本效率和秩序程度,在过程中实现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共享,以达到相互监督,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后续培训。必要的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可以很大程度的通过其对资产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大幅度的缩减日后维修费用。在资产充分发挥生产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稳步提升。

毋庸置疑,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涉及面极广、需要考虑因素较多、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企业制度着手,搭建一套全备并且符合生产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附以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技术的提升。以实现周转率上升的同时,强化固定资产在当期以及以后各期为石油化工生产类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3篇

计划经济模式下,由于医院有政府撑腰而不用承担破产的风险,导致内部控制实质上并不能有效执行。以至长期以来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近年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问题,通过银行贷款和集资等负债方式盲目引进高档检查仪器和高科技项目,进行改扩建的路子越走越远。从而导致固定资产重购轻管、账物不符、资产存量不清,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失真、利用率较低的现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本文有如下发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处于一般水平,合规合法性控制与医院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授权分权控制和控制环境基本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正相关;而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复查核对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都不存在显著关系。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在内部控制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确。医院固定资产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总帐,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家具等一般设备管理,设备科负责专用设备的管理,图书室负责图书的管理,而且明细账也不健全。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期限进行盘点,对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账实不符。

第二,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由于固定资产购置前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第三,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并且不计提折旧。医院固定资产余额越大, 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亦越高, 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 不利于管理部门的监控、管理和评价。医疗设备大多属高新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却没有相应的加速折旧,没有资产减值准备金,造成账面固定资产的严重失真。

三、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经实地调研和参考相关文献后,建立研究架构,并依据初步提出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内容设计正式问卷,针对新疆地区若干家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正式问卷的实测,由新疆审计厅协助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计4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3%。本研究问卷设计力求精简,分成如下两个部分:

第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这部分主要是问卷填答者对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状况的评价,包括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固定资产的创收率、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用全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与上班时间的比值来衡量;固定资产的创收率采用年使用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与医院总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用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取得的总收入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比值来衡量。

第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素。这部分主要是问卷填答者对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这里我们根据《内部控制与审计》(秦荣生2008年6月)的分类,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合规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复查核对控制;人员素质控制。

问卷共纳入了17个项目,其中:合法合规性控制包括3个项目;授权分权控制包括2个项目;不相容职务控制包括4个项目;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包括3个项目;运营分析控制包括1个项目;复查核对控制包括3个项目;人员素质控制包括1个项目。

衡量方式采用利克特(Likert)五点尺度,即很好(5分)、较好(4分)、一般(3分)、较差(2分)、很差(1分)五个选项,填答者可以依据自身感知到的实际状况勾选。

另外,本文还将内部整体控制问卷中的控制环境纳入了控制变量,控制环境包括7个项目;衡量方式同上。

第三,统计资料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5.O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在问卷可信并具有效度的前提下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将医院整体控制目标和医院控制环境作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状况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四、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合规合法性控制即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必须符合国家财政政策、法令和监管部门的规定,每项业务必须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开展。即此项控制保证固定资产相关业务能遵循既定的管理政策。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合规合法性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由于现代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环节日益增多、业务也更加繁忙,单位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包揽一切事务。因此必须将事、权惊醒合理划分,对下级授权、分权,并规定各级人员处理某些事务的权利。在授权分权范围内,授权者或分权者有权处理有关事务;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处理有关的业务。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2: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授权分权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3: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科学化管理,现代医院一般将每项业务措施,都化为六个步骤: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这种按照客观要求建立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不仅有利于实际业务措施按照事先规定的轨道进行,而且对实际业务措施做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这种标准化处理程序,可用成文的制度表示,如各种管理制度,也可以绘成流程图,如各种业务处理程序图。采取这种方式控制,不仅经办人员有章可循,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办事,而且可以比满职责不清和相互扯皮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假设4: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 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复查核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记录与所记的事实相核实;另一种是记录之间的相互复查核对。这样的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控制环境是影响、制约组织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这些环境因素中,内部审计机构和反舞弊机制直接发挥控制作用,其他因素间接发挥控制作用。可见,控制环境应该是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控制环境越好,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5:在整体内部控制水平既定的前提下, 复查核对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实施内部控制系统人员的素质。要使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按预定目标发挥作用,必须配备与承担该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员。否则,即使内部控制系统本身是十分完美的,但实施的效果也会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可提出:

假设6: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控制环境是影响、制约组织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这些环境因素中,内部审计机构和反舞弊机制直接发挥控制作用,其他因素间接发挥控制作用。可见,控制环境应该是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控制环境越好,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7:控制环境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正相关

五、研究设计

第一,变量设计。包括三类变量:

一是被解释变量。在本文中以固定资产控制目标为被解释变量,采用上文所述的三个比值衡量。变量以GDZCNK表示。

二是解释变量。本文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将样本医院的内部控制措施分解成合规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复查核对控制、人员素质控制六项控制活动作为解释变量,同样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项控制活动的实施状况赋值。以上六项控制措施按顺序分别以HG、SF、BR、YW、FD、RS表示。

三是控制变量。控制环境是控制活动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各项控制活动有趋势引导作用,控制环境较好时,即使控制措施存在问题,也会达到较好的控制目标。本文以HJ表示控制环境变量。

第二,模型设计。根据管理控制理论建立如下模型:

GDZCNK = B+B1SQFQ+B2BXRZFL+B3YWCXBZH+B4HFHG+B5

FCHD+B6HG+B7NKZT

由于我国关于管理控制的理论都是以企业为例建立的,在本文中将此理论套用到事业单位来建立模型,检验该理论在企事业单位的通用性。

六、统计分析

第一,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控制要素的中位数和中值都大于3.6,说明固定资产控制在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第二,分位数回归。见表2。

表2中的回归结果显示:

各分位数下的模型显著;

校正后的R-squ都在%20以上。合规合法性控制除了在分位数为0.9的情况下都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与内部控制理论非常一致;

授权分权控制在分位数为0.2、0.3、0.4和0.6下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说明授权分权控制对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分位数为0.1、0.3和0.5下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说明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对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有一定的影响;

控制环境在分位数为0.1、0.2、0.3、0.4、0.5、0.7下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

与内部控制理论基本一致;

复查核对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和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都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分析以上结论本文认为基于企业构建的内部控制理论基本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但在业务程序标准化和人员素质控制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与非营利组织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业务程序标准化控制的管理方式与我国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干预所致;人员素质控制与固定资产控制目标负相关,本文认为这与我国非营利单位的工作人员多采用内部录用模式有关。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以《内部控制与审计》(秦荣生2008年6月)的观点,探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问题,为公立医院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述的固定资产内控要素指标,在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认知上,平均值较大,表明这些指标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控完善都非常重要。最终达到将组织固定资产及组织目标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衡量指标,作为固定资产衡量与内控体系的架构,可以为公立医院提供未来整体内控效率提升的思考方向。公立医院如打算以企业内部控制的观念,建构医院内控指标体系,需要明确自身特有战略和控制目标,并且可以参考本论文提出的内控体系,结合员工的认同与支持,共同开发固定资产的具体内控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评价医院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我国已经进入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划分不明确、资产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未上报财务部门,随意性较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公立医院中的老问题、必须破除这些长期阻碍医院发展的拦路石,摒弃不利于医院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的把公立医院的改革推向前进,而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改革的进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办(2015)33号]中的规定“要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自行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控制超越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高昂的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其中一项的重要环节就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

一、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质,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一)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成本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要求更高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损耗快、价值高、因技术要求淘汰快等特点,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大环境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药品、卫生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新形式下,需要思考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如何才能使用率最大化,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这些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管理要求更高

在县级公立医院,财政给予医院补偿的资金基本上是针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于药品收入减少补偿的那部分,针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补助相对上级公立医院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现阶段县级公立医院购置固定资产基本都是靠业务收入,这就需要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编制、节约成本,并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建、入库、领用、使用、报废等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力、“重购置、轻维修”等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归属设备科管理、一般设备归属后勤科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资产总账,设备科和后勤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往往由设备维修人员兼任,他们没有经过固定资产方面的专业培训,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没有清晰的认识,再加上医院内部对于卫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标准和报账流程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的把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搞混淆,再加上县级公立医院往往先由设备、后勤部门先入库,造入库单,再由设备股、后勤股报账给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就造成了账实不符、资产虚增或虚减,严重的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重要性认识不够

公立医院的设备部门往往还管理卫生材料,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把固定资产库和卫生材料库设定为一个库,出库和入库都在卫生材料库。资产核算方面,对于未能及时付款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影响了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未能清晰地判断为费用化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对于应该资本化支出应该入固定资产的部分也错误地费用化处理,这严重地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减了医院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执行力不够

在县级医院里,财务部门和设备部门同为平级部门,两个部门各自为政,不存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固定资产盘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未能进行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医院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时,未能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没有严格执行提交处置申请、批准处置申请、实施资产处置、进行账务处理这一套流程。

(四)重购置、轻维修

在一些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和这些部门的奖金绩效不是直接挂钩,所以对于一般设备的保养并不重视,设备坏了不维修就直接换新,这种情况会造成很多的浪费;医院对于大型专业设备的购置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只是认为需要了就要购置,没有对设备购置以及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的预算,这些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要小于自身应该承担和分摊的支出,从而加大了医疗成本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影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监管意识

监管意识薄弱,将会忽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而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资产的购置缺乏可行性论证以及预算编制,这将引起资产的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情况,会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加强管理层的监管意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可行性论证,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这些将从根源上杜绝重复采购、超标采购,把医院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刀刃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会一味地“重购置轻保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二)人员素质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关键。资产管理人员若素质不高,将只会呆板地按照经验办事,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工作只能应付了事,不能精细化、专业化,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领悟将不透彻,甚至会曲解制度制定人的本意,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如若不够,再好的管理制度都执行不了。

加强公立医院人员的素质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人人都按照规章条例流程合规办事,深入透彻地把管理制度执行好 、执行彻底,将会杜绝固定资产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监督和惩处措施

在公立医院中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措施,那么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毁损的原因可能就不能明确,即使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毁损,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控制,对于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能听之任之,而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措施,将规范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障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杜绝人为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四、改革下的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改善对策

(一)建立分级责任管理制度

一级管理:由院长指派一个副院长分管医院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在副院长的领导下作好医院的固定资产总账。二级管理:设备科和后勤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医院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的二级明细账,负责所有关于固定资产的财务方面的报账,设备部门设置科室固定资产卡片,要与科室保管的固定资产卡片要一一对应,要定期与财务和科室沟通、对账,看固定资产实物与卡片是否相符。三级管理:科室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由专人负责管理,要定期与设备部门对账,作到账实相符。以上的三级管理,责任要落实到人,分管领导要定期与各个责任人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解决,防止小问题堆积成大问题。

(二)加强管理层责任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要提高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要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首先医院领导要足够重视,要领导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财务制度制定一套从采购、入库、领用、出库、报损、报废等一套完整的制度,并要严格遵守,严格把控采购关,设备购置要实施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再编制购置预算,然后再由分管院长审批购置预算,从根源上杜绝购置不适用医院的固定资产以及重复购置、超标购置,科室领用固定资产后要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医院也应该作到资产资源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尝试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挂钩

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审计是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医院要设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抽取科室对固定资产实地盘点,并和财务账务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整改措施,责任明确,对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固定资产毁损,要上报院领导,经院办会议研究通过后追究个人责任,对于原因不明的毁损,要追究科室责任。财务部门要尝试把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制定考核标准。对科室进行定期考核,订立惩处措施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人员对于科室固定资产的主人翁意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顺应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中创造固定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管理层提高重视,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杜绝浪费,使得固定资产能为医院的医疗活动创造更好的效益,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灵芳.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6(04).

固定资产要素范文第15篇

摘要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入手,从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管理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

1.引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难点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执行,医院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要求也更为迫切。特别是2012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现实情况下,受到医院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管理模式的制约,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也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制约了医院的高效运营。

2.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有偏差

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医院对进入市场还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不少医院人员对新医改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中还停留在传统的认识当中。一是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着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依然残存行政事业单位的痼疾,特别是对于一些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的资产往往存在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二是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医院的普通员工,对自身所担负的职责没有足够的重视,虽然不少医院也采取定人定物的管理模式,但往往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

2.2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缺乏有效规范

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来看,一是固定资产交接不到位。在固定资产采购和使用环节,存在着职责不清、交接不到位的问题,设备采购中财务、专业科室、监察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不够,医院内部协调机制不畅,要么设备采购经费高,而实际使用率却不高,要么就是难以满足医院实际的需要。二是固定资产登记不清晰。一些设备往往存在着多头管理,或是空头管理的问题。三是固定资产处理不严谨。对于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设备而言,由于医院人员变动、科室整合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其在清查、报废处理等环节缺乏必要监管,处理随意性大,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作用发挥有限

一些医院受到自身实力和人员编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在内部审计制度的落实上存在死角,一些财务人员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不高。而在技术审计方面,由于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制约,信息化管理程度还不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固定财产提供详实、准确、动态的分析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3.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对策分析

3.1健全机制,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在制度建设方面,要突出三个重点环节。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分工。无论是医院管理层、业务科室还是普通员工,均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水平,特别是要根据岗位和职责分工,确定自身的职责,将定人定物定位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在部门之间衔接配合方面,要加强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二是遵规守纪,制定奖惩措施。对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相关流程,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落实,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惩戒,提高医院上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三是全程管理,杜绝管理死角。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顽疾,要切实找准方向,制定对策,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管理。特别是在资产交接、登记、核查等方面要严格按责任落实,避免推诿扯皮。

3.2加强监管,提高管理实际效益

在医院内部控制方面,要明确相关部门的权限和责任,保障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相互制约,确保资产在采购、使用等全过程中有人管、有人问。同时要针对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医院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的监管人员,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防止出现兼岗兼职的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引入社会监管力量,通过第三方的工作来更为有效的实施监控,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的发挥最大的效益。

3.3完善手段,提升管理科技水平

针对医院固定资产数量多、种类多的特点,充分发挥当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施跟踪,实现动态管理、科学管理,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设备,要从采购之初,就要建立物资信息名片和档案,详细记录其使用、保养、维修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通过各部门各科室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提高固定资产流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

3.4增强素质,促进管理工作落实

一是增强财务人员的素质,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医院实际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担负起应有的职责;二是增强医院管理层的素质,切实从自我做起,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督促协调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三是增强普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具有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从一线工作开始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从而整体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建玲.关于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当代经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