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

高中化学小知识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篇

我校《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双基”知识点比较与教法探讨》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的工作,历经课题组的筹备、选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并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已有序的开展,并取得初步的成果,研究的方向也逐渐清晰。

一、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

(一)2013年6月至9月为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6月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召开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6月下旬至8月下旬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教师学习讨论,收集课题研究的素材,做好读书笔记。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审查、收齐“课题申报表”及开题报告。

在准备阶段,按照上级要求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召开全校化学教师的动员会议,制定全校的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研究方案。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选定实验班级,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二)10月开始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全课题组教师都已进入课题研究活动,都能认真学习、思考,做好读书笔记,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开展的具体工作有: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全面了解学情,收集并整理分析原始数据。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实验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创意。课题组成员教研工作走向常态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实验,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讨论会。同伴互助,携手并进,人人都上公开课、研讨课,相互听课、评课。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认真写好教案、教学反思及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等。

(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调查

学生原因

1、学生基础差、无兴趣

2、学习方法不对路,一味蛮干

3、学生对化学现象不理解,厌学情绪加重

 教师的责任

1、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强烈,他们患得患失,故步自封,积极性差,无心教学。每天都是程序性上班,惯性下班,课堂缺乏激情,死气沉沉,学生受其影响,学习岂有效果,教学岂有效果!

2、个别教师整日抱怨工资低、待遇差,经常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无心认真面对教学,教案设计不会出现高水平,势必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最终只会让学生对老师失望,对化学失望。

3、多数教师都能认认真真工作,但许多人缺乏学习新理论、新教法的激情,不能顺利贯彻新课改精神,缺乏新鲜、实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无创新,依然是“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意识,慢慢地学生也就对化学课堂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课堂教学自然就失去了效果。

4、有部分化学教师明知自己知识水平和授课水平较差,却仍只是凭经验教学,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5、不少教师上课,只注重知识的单纯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

6、师生关系紧张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模式;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58-01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有了新的变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而可视化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可视化的图表来给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促进枯燥隐性的语文知识变成生动显性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知识可视化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知识可视化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信息载体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知识可视化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知识表象”,以图片文字来解读知识,通过这种解读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知识的载体,直接有效的作用于学习者的感官。知识可视化的目的是要促进学习者能够获得知识并且进行知识的内化,存储为自己的知识,能够用于交流和应用,还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创新[3]。这种知识可视化模式就是为了将个人、群体、组织知识统统转化成直接作用于学习者视听觉各感官的一种知识工具。其形式包含图表知识、知识概念图等,在内容上体现了知识信息数据、思维原理联系。其作用范围,不仅传播事实性知识还传播经验和价值观以及预测这些比较隐形的知识,帮助学习者重新构建以及回忆那些学过的知识。

二、分析知识可视化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模式通常伴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可视化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包括小学语文词汇、文字的讲解,将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图片、图表等等这种比较直观的教学让学生轻松掌握,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年龄,这样生动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学习起来更加投入,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可以通过可视化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课文场景,重现历史,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现历史上开国大典的场景,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

3、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知识可视化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图表资料来简化知识,还可以将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可视化[1]。通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后教师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的互动教学,来促进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有全新的定义,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思考问题。

三、探析知识可视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知识可视化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小、课堂注意力不高的现状,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教学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知识可视化的应用,教师要能够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进而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一旦对教学产生兴趣,往往对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学习时也就能够轻松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通过知识可视化教学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2、提高教师水平,高效应用可视化教学。我国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保留着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以及农村小学中,教师资源本身不足,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很有限,没有接受新知识的熏陶,在教学模式上也就跟不上教育的发展。当然不只是这类教师,广大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因而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着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高效应用可视化教学,还能大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3、加大教学投入,加强设备资金的支持。知识可视化模式作为新技术应用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靠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就目前来说,社会和学校、教师对知识可视化教学都产生了高度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知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逐渐增加,这是未来整体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2]。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小学阶段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也为之不早,因而必须对小学加大可视化教学资金的投入,完善可视化教学设备,促使知识可视化模式在小学阶段普及起来,促进教师更多的使用知识可视化模式进行教学,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知识可视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大小学教师都应该重视起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维洁.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流光溢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5):041-042.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小组合作 学习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学生的个体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学生个体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特点进行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是以所有小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对新知识的探讨,以集体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个体和小组集体的学习。第二层含义是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的知识基础要远远丰富于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但是小组的知识是隐藏在小组成员个体头脑中的,小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力量,将隐藏在学生个体中的知识和技能挖掘出来,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小组成员内部和小组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将知识基础和技能展现出来,进而形成集体的智慧。

新课程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是与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密切相关的,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内容

(一)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标,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化学知识展开的,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围绕相关的化学知识展开的。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一般以一定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解决新的认知矛盾。学生小组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群体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相关经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将集体的化学技能传递给小组成员,促进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知识探索技能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

高中化学学习不仅是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包括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寄托在以知识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以教师的单向知识传递为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较少交流,学生学习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特征。新课程背景下,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越来越得到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平等的交流不仅促进知识的学习,而且促进师生情感的发展,促进和谐班级文化的构建。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知识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建构和积极思考。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保证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控制。环境控制,主要是课堂的情绪,积极是好的,但是绝对不可以失控;知识控制,所讲授的知识点要从学生的接受水平出发;思维控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处于最佳的积极思维状态。但是,在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调控后,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一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其具体操作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之前学生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初步掌握一定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重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信息,了解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层的一种污染物,是环境污染中酸雨的主要来源,我们采集的雨水是不是酸雨。(2)实验支架,独立探索:a.在锥形瓶中加入约50mL的蒸馏水,观察形态;b.用镊子夹住在锥形瓶,火柴慢慢靠近瓶口,当火柴头燃烧后立即取出火柴,盖住瓶口,摇动锥形瓶;c.测出锥形瓶中水的pH值;d取少量锥形瓶SO2水溶液,与过氧化氢稀溶液化合,之后再测量反应后溶液的pH值。(3)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实验到了这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老师抛出支架性问题: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体现了可溶性酸性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作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其他的特性还有什么?让学生自主建构,交流学习。配合一些酸雨地区的图片,使学生对酸雨的危害有直观的认识。(4)升华认知,客观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队这一节实验课,每个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检验,提出“脱硫”。

(二)情景创设,探索发现。

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机械学习,知识是存在于情境中的,只有在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认知冲突,才能够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以问题为引导展开小学合作学习和交流。例如在人教版的原电池的原理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两个班级的教学实验,一个班级是正常的讲述,没有情景模式的设定,单纯的板书展示,因为有许多情景是需要学生自己想象的,在大脑中合成图像,处理后作用于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所产生的现象不是少经验的学生可以想象出来的。在另一个班级中,笔者采用了如下情景模式,利用柠檬原电池的实验,用铜片、锌片来导电作为导线,让音乐卡和柠檬组成一个发电系统的趣味实验,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简单柠檬的构造为什么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呢?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三)合作交流,及时反馈。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很大,合作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动力,是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重要机制。例如人教版的教材中,关于铝、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复习过程中,因为这个知识群的知识点很杂乱,学生容易记忆混淆,这时教师可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交流,让学生展示几种市面上常见的药物,胃药和补铁药都准备一些,进行氧化实验。每个小组都有实验操作员,还要设置一名记录员,最后整个小组的成员一起整理实验资料,反馈给教师,结合生活经验,查看网络和图书获得对这些药物的了解,讲述胃乐乐、胃康这类的苏打粉药物的特性,属于胃酸的抑酸剂,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型和碳酸盐型两大类。同时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促进小组成员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与新课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相吻合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其次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合作学习和积极反馈等措施提高小学合作学习效率,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李悦.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小目标教学法;教学全局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化学专业素质。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小目标教学法,将高中化学的知识构成通过重组的方式来划分成不同的目标,进而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一、高中化学教学的小目标教学法的内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能够将高中化学知识落实成一个系统,将化学的学习“化整为零”,不断细化高中化学知识,通过小目标的完成来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一般而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一体化。

1.教学目标一体规划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那么高中化学的教学将难以系统化地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枯燥乏味,同时也难以系统地将化学知识统筹起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明确高考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单元教学目标,课时完成最小目标。

2.教学内容一体规划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目光锁定为教学年级的化学知识,而应该将化学知识放在高中三年的总体规划中。如果是高一化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高一化学的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如果是高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这阶段化学知识的连贯作用,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如果是高三年级,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巩固已学知识,将已学知识形成网络化,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

3.试卷命制一体规划

在高中化学考试中,通过自行命题的方式,可以将高中化学的难点或重点有效的圈定出来,并通过考试内容来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有效提升学生宏观把握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小目标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具有非常好的实践作用。通过小目标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系统化、板块化地进行化学学习。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目标教学法打下基础

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思维的科目,较于初中化学,高中化学的难度增加了,不同年级之间的化学关联性也得到了强化。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兴趣不大,那么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难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通过小目标教学法,教师将高中化学的整体考试目标,让学生明确高考目标,再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订小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小目标的学习,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对高中化学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升。

2.强化目标之间的连贯性是小目标教学的核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师需要确保同一目标下各个小目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引导或示范来提升学生对小目标的掌握。如,在“甲烷”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制作已经直观地了解了甲烷的模型,教师可以拟定相关的小题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甲烷的四个化学键都是完全一样的键吗?”“甲烷的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等问题的提出,待检验合格后,教师便可以开展下一个目标的学习“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用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教师只要掌控同一大目标下,不同小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才能随时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才能在检测的基础上,强化小目标教学法的运用。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小目标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更加系统化,教师在运用小目标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明确小目标教学法的内容,并掌握小目标教学法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兴趣,强化目标之间的关联。

参考文献:

[1]穆兰.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08).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小报;育人价值;三维目标;课例研究;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2C0041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与发展,高中教学重心已从单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1]。《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各高级中学不仅要发挥智育功能,而且要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2]。高中化学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进展[3]。

对于多数高中而言,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化学教学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拓展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教育体制不断调整,分配给化学的课时在减少,而科技进步带来的学科内容不断增加,知识体系日新月异,必将产生知识体系更新与课时减少之间的矛盾。如何紧跟教改的步伐,探索适应时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化学小报》的使用

自2014年开始,我们尝试针对入学的新生用《化学小报》辅助教学,有效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化学小报》具体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由学生查阅资料,理解、总结后撰写主题明确而又短小精悍的短篇文字或者设计出鲜活生动而又简明扼要的图片,供全班同学阅览,交流。在小报内容方面,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布置给学生小报的主题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但不规定具体的呈现方式,由学生设计制作体现自身特点的小报,见图 1示例。

2.1 使用原则

使用《化W小报》需要严格遵循适时性和必要性的原则。所谓适时性,是指小报的安排制作选择合适时间,并与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所谓必要性,主要是强调制作小报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流于形式。如通过某一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安排学生科学合理制作小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2 制作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化学小报》的制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知识梳理型。针对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专题的形式制作小报,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无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有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

(2)技巧交流型。学生思维活跃,各有所长。有的学生擅长某些化学内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等)的学习,也有的学生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动员这些学生将学习技巧和心得制成小报,与其他同学分享。

(3)视野拓展型。课程中核心知识的关联内容,如某一物质、结构或理论的发现与发展过程,与某一物质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以及可以验证物质性质的拓展性实验等,虽不是基本要求,却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渗透关系,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制作的科学家对苯等物质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元素周期表的演变过程、本地能源的利用和开况、可燃冰、酸雨的分布情况等小报,都属于视野拓展型。

(4)生活实践型。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小报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规律和原理,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是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氯元素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本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海水中提取的化工产品等角度制作小报。

2.3 制作时间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小报制作的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讲解辅以小报的构思、制作以及观赏等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领悟。

2.3.1 课前制作小报

课前制作小报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即将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和整理,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二是为了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学习能够自学完成的部分,为课堂上探究重难点知识赢得更多时间。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制作小报。他们对这些物质的存在、用途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对用途的了解促使他们去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对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关于物质学习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基本思路。

以“甲烷”的学习为例,该部分教学内容包含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其中结构的确定和化学性质中的取代反应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甲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因此将小报的制作时间定在课前。学生通过制作小报了解甲烷的存在、作为能源的用途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知识,制作的小报内容包括天然气能源、城市燃气使用、可燃冰以及最新能源岩页气等,这些知识铺垫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对甲烷的结构以及取代反应进行教学。

2.3.2 课后制作小报

课后制作小报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像“知识小结型”、“技巧交流型”小报,更适合放在课后制作;二是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与补充,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既开阔视野,又提升综合能力,“视野拓展型”小报适宜课后制作;三是强化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知识理解度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型”小报就属于这类小报。例如,在学习完氯后,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为题设计小报,比较漂粉精、H2O2、KMnO4、O3、ClO2、NH2Cl等消毒剂的效果与应用,对氧化还原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2.4 制作要求

《化学小报》的主题主要由教师提供,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形式为A3大小的电子稿;制作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

人员分配则根据内容有所调整:对于“知识小结型”小报,如“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整理”、“化学平衡知识整理”和“工业制硫酸和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人制作一份。对于“技巧交流型”小报,采用自荐加推荐的方式,由擅长该部分学习的学生单人制作。对于另外两种类型的小报,将2~3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份,确保小报的质量,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知识性的问题,比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反应势垒、阿仑尼乌斯常数等一些超越高中A段教学要求的化学知识,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并提供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对于学生提交的小报,会给出修改意见供参考。

2.5 应用与展示

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专门放置化学小报的云盘,并按照班级和知识章节进行分类,学生完成小报后上传至云盘,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资源共享。通过观摩同学的海报,进行思想、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又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课前制作的小报,笔者会选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相吻合的部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课后制作的小报,收集整理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内容充实,知识落实到位或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小报。同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小报也会让教师重新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此外,在教学工作中,还充分发挥《化学小报》的评价功能。针对“知识小结型”小报中那些需要强化理解的知识难点,综合考虑美观度、知识网络的完整性、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评定分数,并计入平时成绩。事实表明,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小报,也是以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为前提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制作的热情,在学期结束时,还会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的小报进行评选,选出十佳小报。

3 总结与展望

引入《化学小报》至今已有两年,学生制作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类小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化学小报》在达成三维目标方面,有效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制作小报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访谈还了解到,学生非常喜爱化学小报这种辅助教学模式,认为小报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学习模式。虽然小报制作需要时间,但制作阶段同时也是理清知识脉络、拓展知识面的过程,对于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化学小报》的育人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研究小报布置时间、小报主题制定与提升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对学生在小报选题、版面安排及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小报的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和专家评价等评价机制,探索小报的交流、保存和利用方式,不断积累小报的制作及利用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库,王书玉,卢怡,张敏.高中课改后工科基础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应对[J].大学化学,2012,27(4):14~16,19.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业化;思考

在很多小学院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相对严重。而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趋于职业化的重点内容,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与付出。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同样也是一个受教育者的身份,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如今,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些老教师,缺少新鲜的血液,相对而言教学模式不会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层面,对于教材的编写规律以及章节联系内容不了解。除此之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对于数学的教学态度有待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数学并不会涉及专业化的问题,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特点,认为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只是简单的“准专业化”问题,这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中的问题。在小学的教学设施条件中,硬件设备明显不足,比如多媒体利用不充分、计算机设备不足等,这同样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绊脚石。

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发扬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精神

在小学数学专业化建设中有特殊作用的就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包括对教学的敬业、负责、进取等职业道德。引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从学校外部环境抓紧,还要从学校的内涵建设抓紧。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而培养教师工作的自豪感,树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精神,另一方面要塑造教师的尊敬形象,从制度以及管理两方面来尊重教师的基本权利。

2.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首先就要有一定的学历,这是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数学基本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知识,只有拥有了数学知识与教育知识,才能传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想成为一名数学教师的那刻起,就应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而努力。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小学数学课程同样如此,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熟悉小学数学知识外,还要广泛涉及各门学科,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教师拥有较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3.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以及理解教材能力。例如,任何一名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都会对相关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备课,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部分也要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正式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听懂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对知识能做到充分理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问的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其次,数学是考验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有时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知识结合的环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拥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沟通

能力。

4.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规划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注入新血液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将是小学数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只有通过学校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从而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而努力。与此同时,对于刚刚步入教育行列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应完成相关的学科知识,比如网络、计算机、大众媒体等,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生活。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感悟生活、反思教学,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以及专业化水平。并通过与其他人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才能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加速作用。所以,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问题上,应发扬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精神、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技能、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将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后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进行自我感知,了解到自己的闪光点及存在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得到提高。将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借助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将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很好地加以解决,数学知识得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

二、将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所采用的方法

1.以数学眼光看待实际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主要是为了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方法的形成。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环境。学生带着数学问题看待周围的环境,在生活经验和自身的实际体验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难题,可以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及兴趣,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得到大大增强,可以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

2.以生活眼光对待数学学习

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要想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学生应该注重对自己专业水平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学生还需要注重对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自己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针对的是小学生,其生活经验较少,理解能力较低,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能力较低下,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老师传授数学方面的知识时,对于不同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分析方法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刻地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及掌握。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生活的眼光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将复杂并且琐碎的知识加以简化,成为小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原理,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此外,老师需要对实际生活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了解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实例。

3.开展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活动

将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并予以开展是顺利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与保障。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该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然后安排并开展与这些数学知识有关的教学活动,使得生活实际中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有关问题能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生活实例的选取应最大限度地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学到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水平与能力。

4.关注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他们进行思考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他们拥有非常活跃的思想,不会太多地受外界影响,小学生的这种特点为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与保障,可以使得老师顺利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冲突也会大幅度减少。此外,老师可以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加以引导并实现问题的解决,将师生关系进一步拉近,老师也可以知道学生是如何想的。针对不同的问题,老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老师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将生活实际融入数学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更容易地进行理解。

三、结语

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得到一定的激发,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形成,能在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在研究知识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缓解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感情绪,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学生头疼、家长心急、教师担心的问题,增强了数学教学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8篇

一、精选专题要吃透内容

在初三化学总复习中采用小专题教学,第一步是精选专题内容。在选择和确定专题内容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立足于基础知识,从中考考点出发,紧紧围绕初中化学复目标来展开复习。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内容,才能保证专题复习过程扎实稳步推进。由于化学知识点多且琐碎,教师在确定小专题教学内容时要精选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度加工,提高这些知识点对复习课应产生的功效。

例如,中考r有很多关于水知识的考点,针对这些考点要求,笔者设计了水的小专题复习。水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水的成分、保护水资源、硬水的软化、水的化学式以及水的净化。在设计复习预案时,笔者设计了一道融合所有水的知识点的题目,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个经典例题,课上要求学生5分内完成。学生在做题时笔者巡堂指导,观察学生做题的情况,记录下学生做错率高的题目。在讲评时,笔者重点讲解学生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水的知识点,通过例题拓展出更多的知识点。

二、专题开设要稳中有升

在小专题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小专题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水平的层面上,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小专题在实现对全部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要注重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所以,专题开设要稳中有升。但在提高知识难度时,也不能一味地拔高,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高于平均水平,又要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小专题复习的效果。

仔细分析这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笔者发现探究类题是一个重要的考题类型,这类考题不仅形式灵活,而且考查的知识点也非常丰富。鉴于此,笔者针对这部分知识在专题复习中适当提高了难度。比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知识点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专题。第一步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准备好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溶液,让学生通过各种试剂进行检测,包括稀盐酸、氯化钙溶液等试剂,要求学生说出检测出现的现象和产生的化学式。第二步探究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的杂质,同样让学生选择试剂进行去除。第三步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归纳碱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这样的小专题让学生探究,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专题开设要灵活多样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在化学总复习阶段,部分教师认为时间有限,复习内容非常多,一切要向中考看齐,学生是否感兴趣并不重要。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按照课前预设按部就班地开展知识复习,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其实,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都是旧知识,而且知识难度不断增加,他们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复习课教学中设计一些灵活多样的复习专题,引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保证复习教学能有效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用小专题复习“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时,如果按部就班地展开复习,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笔者改变了思路,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洗衣粉来让学生复习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洗衣粉之所以能够去除污渍,主要是含有“污渍爆炸盐”,学名叫过碳酸钠,它是一种白色的结晶颗粒,溶于水会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物质。这样的复习形式新颖、轻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小组学习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3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其中小组学习法就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方法。本文就小组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

一、小组学习法的定义及应用意义

(一)小组学习法的定义

所谓小组学习法就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而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的配备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及讨论的话题而定。对小组成员的配备也应该具有艺术性,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既要有成绩优异的同学,也要有成绩一般的同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讨论效果。小组内部成员的成绩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小组之间成员的知识水平应该相当,这样才有利于小组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之后,接着教师需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设置有效的讨论或者学习话题,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达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的目的。

(二)将小组学习法与化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免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而小组学习法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更多学科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而使学生之间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自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入,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作为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学科,应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优势。通过小组学习法展开化学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化学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等都得到有效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二、小组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化学是一门包含实验、实践与理论知识等知识内容十分丰富的一门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基础,高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进行实验活动与实践。小组学习法在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成为知识盲区,而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另一方面,高中化学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推理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而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群策群力,通过小组成员集体的思考与推理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课件通过小组学习能够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的目的。

三、小组学习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不仅对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化学实验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小组学习法对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推动作用。

1.实验室实验。在进行实验室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化学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出现问题,虽然实验过程中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然而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学习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非常规的现象,学生可以及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的步骤掌握的不够准确,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实验,因此教师科学合理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化学实验也十分必要。

2.课外化学实验。在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今天,学生到大自然进行化学实验已经十分必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实验的机会较少,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实验,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的考察,进而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对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学生还可以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小组学习法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隐性知识;渗透方法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对改变世界格局、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我国的教育史重视对显性知识的传授,忽视隐性知识的存在,这一思想影响着教育行业的发展。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较强,音乐者加大了对隐性知识的关注力度,将隐性知识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指导小学音乐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隐性知识的特点

1.实践性

隐性知识存在于学习行动实践过程中,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会在行动中展示出来,要想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重要作用,需要多参与实践活动,强化自身的实践体验和反思能力。隐性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在活动中展现出来,教师会给学生创造获取知识的途径,强化学生的体会能力。

2.情境性

隐性知识在应用中需要伴随特定的情境而应用,脱离了情境,将会导致隐性知识存在的形式发生改变。可以说明隐性知识习得是对特定问题和情境的良好把握,如果不能为知识设置情境,知识就会以信息的形态呈现,无法构成知识。音乐课堂的情景变化性较大,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性的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课前进行课堂主题设定的过程,就是建立教学情境的过程,里面存在隐性知识。在音乐课堂中会涉及新旧知识的结合,在相似度较高的情境下,运用到更多的隐性知识。教师在运用隐性知识创设教学情景时,需要明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个体性

获取隐性知识需要个体的参与,提高对主体技能和理解力的判断能力。隐性知识以高度的个体化存在于实践活动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学习者提供示范性的作用,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来获取。隐性知识在课堂中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对教师主观信念、经验和价值观念的展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学生的隐性知识因素与家庭教育和同伴影响有直接关系。

二、隐性知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补

当前,大多数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音乐教学中蕴含大量的隐性知识,对教学行为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音乐教师将“行动”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大量运用隐性知识,强化了音乐课堂的实践体会。有着丰富隐性知识的音乐教师,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注重对学生表征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知识的传递方法更具新颖性。教师需要具备善于发现音乐知识的能力,将音乐学习中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建立联系,解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困惑,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补性,以隐性知识为导引,用显性知识牵引学生,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2.在音乐课堂中合理运用隐性知识

音乐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隐性知识和学生的隐性知识,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强化学生的领悟和挖掘能力,使学生在互动和想象中来感悟隐性知识。音乐教师通过营造互动、情境教学和想象中体验的形式来强化学生感悟隐性知识的能力。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音乐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主动融入教学中来,习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在想象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在音乐欣赏课中被广泛应用,是对音乐本身隐性知识的彰显,强化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3.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合理路径

首先,通过交流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途径,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实现知识共享,对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建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学习欲望。设计小学生喜欢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共享隐性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中隐藏着大量隐性知识,教师需要对隐性知识进行挖掘,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明确隐性知识在音乐课堂中的特点,重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补性,为隐性知识的线性化探索合理的路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项目学习的内涵

项目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设置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征的项目,能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实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项目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知识结构。将项目学习融入高中化学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进而能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提升教学效率。

二、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知识点,进而有效应用所学知识。项目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以科学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多个项目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的分工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学习,做好预习工作,创设课堂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一)利用项目学习,做好预习工作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散,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在记忆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的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做好课堂预习工作。通过预习,学生能提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了解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听课,提升听课效率。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科学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利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案上的作业。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导学案,将自己所认为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还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材料”为例,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让各小组开展课堂预习工作。在预习中,学生要在教材中找出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目标等,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份预习导学案,然后各小组将导学案进行交换,并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学生在制作导学案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之后,再进行交流,最后制作出导学案。这个过程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知识。通过这样的预习环节,教师不但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情,还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跳出”教材,丰富见识,开阔眼界。

(二)借用项目学习,创设课堂情境

项目学习以有效的“微项目”为组成部分,每个“微项目”都是项目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项目学习,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实现知识点的进一步渗透。例如,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引入项目学习,用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实验视频或图片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情境,使知识的学习直观化;还可以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自热小火锅的例子运用到课堂中,给学生演示“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一化学现象。然后开展项目学习,让每个项目小组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一结论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化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结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让各个项目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相关的化学小实验,并与同学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学习的趣味性,还充分利用了项目小组的学习形式,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运用项目学习,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自然界万事万物。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将化学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化学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化学教学,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讨论性教学+生活化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讨论和教学联合,促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思考化学知识的应用,还能取得延伸课堂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或问题,自行设计学习环节,自主确立学习内容与目标,并向教师汇报项目结果。教师通过项目汇报不仅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了解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而进行有效的补充教学。以“合金在生活中的运用”的教学为例,在课前,笔者首先让项目小组从合金的角度出发,寻找生活中的合金产物,并了解合金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在课堂上,笔者让项目小组根据所学章节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有的小组提出:“为什么铝锅不能装酱油、醋等酸性或碱性食物?”“我们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瓶?”等。笔者让学生根据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分享小组学习成果。有效的项目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水平。在项目学习中,教师将学生以项目小组的方式进行划分,让学生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探究和利用,能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蒲慧明.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途径[J].甘肃教育,2017(5):118.

[2]卢菊仙.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微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4):4.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2篇

一、中小学教师实践的价值诉求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中小学教师实践的价值诉求就是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在具体的多变的教育情境中,能够充分展示其丰富、多元、真实的教育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生成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具体地说,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理念,可以强化教师的实践特征,充分调动教师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提供可能,因为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高度个人化和经验化的独特知识,它既是中小学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运用、理解和拓展,也是对自己个人经验的积累和领悟,是在实践的建构、组织、储存和分享中生成的,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中小学教师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实践理性还可以为中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提供适宜的环境。实践智慧是中小学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中敏捷、果断、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行为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是其在教学工作现场和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挖掘和提炼的,是在实践中养成和发展的现场执教行为水平和直觉反应能力,因为离开特定的教学实践场景,中小学教师就不能积累经验、感悟实践,就无法生成实践智慧。再者,实践的理念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因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其形成到转变的过程离不开教育实践,并且通过实践还可以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小学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形成,不仅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论,还需把自身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形成切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的正确教育观。

二、中小学教师实践的问题及审视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1]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过于注重了教育理论学习,忽略了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和实践智慧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活动规律,漠视儿童生命主体,造成了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失落,他们的内置性品质难以得到提升。

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错位

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当实践的主体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识难以解决问题时,需要借助于教育理论概念和判断进行观察和思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育理论能够为教育实践主体提高认识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并为之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教育实践主体的成长过程中,实践主体往往把教育理论作为偶然的、不系统的实践情境的反思依据,不断发现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逐渐形成自己对某些问题比较成熟的观点或解决策略。然而,当下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却是错位的和脱节的,教育理论在思辩研究的垄断之下,缺乏理论本身应该具备的创新、批判和反思的思想魅力,不断招致中小学教师的反问和质疑,甚至是不屑一顾,造成那些看似业已被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因无法找到适宜的生存土壤,很难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之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素质,进而催生出教师新的智慧。如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理论,从始至今都因其倡导的非理性学习、自由的学习评价标准、变革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不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者忽视了建构主义理论与我国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不能完全相生相融的实际,把建构主义理论生搬硬抄地应用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造成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仅难以消化理论,更难进行创生,其结果就是穿着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的理论预期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来越大。

事实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错位的根源在于其建构者的主体性危机上,因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思维模式的习惯性是受长期角色分工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教育实践主体与教育理论主体不是无条件的接受与给予的关系,而是有条件的给予和有条件的选择与接受的关系,要想使双方能够彻底地换位去认同和理解另一方对教育的认知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主体危机不仅阻隔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相互欣赏,也使得充满思想魅力的教育理论和极具生命律动的教育实践难以找到并融的支撑点。[2]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错位的关键是要寻找到一种能够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某一主体内的相互融通的介质,这种介质不仅能够起到联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还能够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起到一种示范和引导作用。

2.实践性知识不足

实践性知识是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其专业性体现的保障。在实践取向视域中,实践性知识是中小学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而生成的教学智慧素养和教育经验体系,这种在教育情境中生成并建构的综合性知识是中小学教师特有的,它既包含缄默的隐性知识,也包含可言明的显性知识,它不仅贯穿于实践规范并指引中小学教师的言行,而且还在应用于实践时,把实践活动不断推向自身教育信念所预设的目标状态。实践性知识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效果,决定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行为,既是中小学教师群体专业化地位提升的知识依据,也是中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知识观的束缚,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没有被认可,更没有意识到实践性知识对其专业成长的影响,许多中小学教师忽视了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造成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因缺失自身的体验和反思而难以形成,仅将实践性知识当作一种教育经验,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表达与文化立场,这就无形中助长了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泛滥和流行,进而遮蔽了中小学教师行为背后情境化的、丰富的行为基础和个人体验,割裂了中小学教师真实的教育实践生活,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也就越来越深,因此,他们就难以形成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处理复杂情境的实践性知识。

3.实践智慧缺失

有智慧的儿童需要有智慧的老师培养,中小学教师是否拥有实践智慧是其教育素养是否成熟的标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把自己积累的知识转化为情景性知识和实践智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目的也是要将中小学教师培养成为开拓创新、寻求智慧人生的独特的生命个体。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处理新形势和新问题时体现出的敏锐感受和准确判断的个人智慧。

由于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生成受到复杂、动态的教学情境影响,所以,中小学教师自身因素往往会制约其实践智慧形成和优化。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积累和感触经验不同,造成他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其教学实践时所产生的价值和行为效果也会各不相同,自然实践智慧形成和优化的程度就各不相同;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实践活动缺乏预定的程式,许多中小学教师在践行教育理念时会脱离教学的实际问题,不自觉地成为教育政策的被动执行者,无法将教育理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致使他们的教育智慧无法实现;再者,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的形成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规约。在工具理性主导下,中小学教师习惯于把技能作为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使得他们的实践智慧在对技术与规范、惯例与霸权的追求中被慢慢地消解,并且逐渐丧失了其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无法在诸多的规约与管理中自如发展,最终导致中小学教师陷入了过分追求技能的怪圈而不能自拔的困境,进而实践智慧无法生成。

三、中小学教师实践诉求的探索及思考

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主旨,针对当下中小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必须促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实现共生共融,丰富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

1.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融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实践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理论也需要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只有完全根植于教育实践,并且以教育实践作为支撑才能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样,教育实践也需要教育理论引领,否则教育实践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要想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融,切实发挥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主体就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各负其责,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序对接。一方面,教育理论的主体要主动接近基础教育的实践,要从基础教育实践主体的角度出发,依据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比较、批判和质疑等研究方式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视野,要学会用鲜活的教育实践证实、丰富、滋养教育理论,只有把抽象、高深的教育理论用适合教育实践主体的话语方式解释,才能使教育理论的发展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朴实化,真正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中小学教师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理论,并且能够正确选择适合的教育理论,学会在与教育理论主体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内在理论与教育理论进行碰撞,进而不断地进行修正、充实和重构,才能自觉地拉近自身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距离。为此,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在实践中形成全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的能力,特别是重点提高核心教学能力,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的进程,朝着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

2.丰富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源于实践、在动态中生成的,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和逻辑起点,只有通过自我的实践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并加以验证,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才能得到丰富和提高。[3]提高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可以促进其专业自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立足教育实践,注重其实践性知识的不断提升。首先,中小学教师要让实践性知识的提升变为一种自觉,要充分唤醒关于自我的实践性知识,激发自身的主体参与精神,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批判和反思,提高自主研修意识、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愿景;其次,中小学教师要生成实践反思的意识。中小学教师要不断审视复杂的实践情境,进而不断地生成实践反思意识,形成有效的行动策略;再者,中小学教师还要构建多元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渠道。为了借鉴他人有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深入现场观摩他人的教育实践,产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灵感,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来提高自身调控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收集典型的、具有启发价值的实践案例直观地接受和理解实践性知识,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更可以借助于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化的网络渠道丰富实践性知识,改革课堂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

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和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实践智慧。一方面,要激发自身的实践创造性。新课程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每个教师实践经历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实践性知识的不同,在千变万化的实践情境中,中小学教师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富有个性的创造,体现着他们的实践智慧,因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有效地激发自身的实践创造,引导学生开放性地吸纳知识,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自己和学生智慧探险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中小学教师要学会在行动研究中修正、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借助于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探索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要在实际行动中反思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提炼教学经验;再者,中小学教师要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趣味化、生活化和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回归学生的生活的实际,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生成和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最后,要搭建实践智慧的共享平台。尽管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生活经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感悟而形成的,但这种实践智慧离不开中小学教师实践的共同体,因为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隐匿在其共同体的活动之中,离不开共同体的支撑与保障,所以,必须搭建中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的共享平台,使中小学教师个人的实践智慧能够在这个平台之上成为共同体的共同认知和实践,并且在共同分享实践智慧的过程中,实践智慧能够得到更大地优化和创生。

总之,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所彰显的实践诉求,表明了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和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小学教师只有正确地认知教育实践本身的性质和价值,全力提高实践性知识,不断积淀教育实践底蕴,突显实践能力和实践智慧,才能真正地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教师专业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洋.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01).9.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3篇

摘要: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科学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培养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而化学的基础则是实验,为此,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趣味化学实验进行了举例和分析,旨在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让学生通过趣味化学实验掌握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趣味化学实验;分析

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与天文学、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促进,进而推动了技术和学科的发展[1]。在生活中处处都与化学有关,人们通过学习化学能够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改造物质世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与化学有关,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不能直观的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趣味化学实验展开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趣味化学实验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实验中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1探究提高型趣味化学实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探究提高型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现象,体验化学变化,教师可以设计“魔棒点灯”趣味化学实验,具体实验方法是:将高锰酸钾晶体研细,放在蒸发皿上,在晶体上滴入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轻轻地将高锰酸钾与浓硫酸混合,混合均匀之后用一根较长的金属棒或者玻璃棒沾取混合物,用其点燃灯芯。该实验的原理是:高锰酸钾与浓硫酸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n2O7,Mn2O7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当遇到易燃有机物时会立即发生燃烧现象。

2创新前沿型趣味化学实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前沿型的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现象,还能认识更多新型的材料[3]。

2.1透明的铝片

该实验是利用草酸让高纯铝片进行阳极氧化,使铝片的厚度变薄,孔径达到100nm以下,进而在电镜下观察到透明的氧化铝薄膜。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准备高纯铝片,将其清洗干净并抛光,将处理好的铝片放置到草酸溶液中,通过电流产生电解反应,之后将铝片进行扩孔,最终得到透明的铝片。

2.2污水变纯净水

实验方法:在烧杯中倒入自来水,之后将两三滴红墨水滴入到烧杯中,等待红墨水扩散之后,再将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加入其中,稍作等待之后,学生便会发现烧杯中红色的水又重新变回透明色。该实验的原理是:纳米二氧化钛是新型的材料之一,而红墨水之所有会是红色,是由于墨水中含有有机色素,将纳米二氧化钛放入烧杯中,可见光可以使其产生催化作用,故而降解红色墨水,使其生成二氧化碳和无害无色的水,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通过“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化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神奇的化学现象理解污水处理原理,并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4]。

3巩固知识型趣味化学实验

将趣味化学实验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多丰富多彩,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

在学习《饮料罐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的趣味实验,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饮料罐的诸多用途,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将饮料罐剪下一块打磨干净,溶于硫酸和氢氧化钠当中,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完全溶解,之后放于冰水中,过滤析出结晶,得到硫酸铝钾(净水剂),在浑浊的污水中放入净水剂,学生可以看到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透明。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和氢氧化钾可以使铝(饮料罐)溶解,得到硫酸铝钾,再经过水解之后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吸附性很强,因此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效果[5]。

3.2红糖制白糖

在学习《各种各样的液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做“红糖制白糖”趣味化学实验。在小烧杯中放入红糖和水,加热溶解红糖,再将活性炭放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之后过滤浑浊的红糖水,得到无色液体,在水浴中蒸发浓缩滤液,剩余25%时不再加热,让烧杯自然冷却之后析出白糖。该实验原理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红糖溶液中的有色物质,通过过滤、浓缩和冷却后得到白糖。

3.3烧不坏的手帕

在学习《雨天中的布料》一课时,通过教师让学生对各种布料的渗透情况进行测试之后,学生很容易掌握了“雨天中的布料”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学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学会新的知识。在做“烧不坏的手帕”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准备酒精灯、酒精、水、镊子、手帕等实验材料,将水和95%的酒精进行混合,比例为1:2,将手帕浸泡在混合液当中,之后利用镊子夹住手帕的一角,让酒精灯对手帕进行均匀的燃烧,边燃边摇动,学生会发现手帕不怕火烧,依旧完好无损[6]。这时学生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手帕不会燃烧起来呢?教师为学生解释其原理,由于手帕上沾染了大量的乙醇,乙醇燃烧会使水蒸气蒸发,而通过来回摇动手帕带走了大量的热,因此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便出现了“烧不坏的手帕”这一现象。

4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都与化学有关,而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因此,将趣味化学实验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进行趣味化学实验,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树军.例举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趣味化学实验[J].速读旬刊,2017(5).

[2]周速施.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248-248.

[3]高思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J].吉林教育,2017(30).

[4]房筱梅.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4):39-39.

[5]高洁.论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发挥——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01-101.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4篇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的立意在于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近年来在各地高考物理试卷中出现了很多非常好的试题,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考查.现就一道高考物理试题的解题分析,谈一谈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来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这是2012年江苏省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第4小题,作为选择题,很多参考资料上只给出了正确选项,而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有的资料上给出了解题过程,但不够准确.在一份高考资料汇编中有如下的一种参考答案,我们来分析一下.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上升过程中 ,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所以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mg+kv+ma,即不为0,所以选项C正确.

上述解题过程提供了两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信息一,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信息二,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g,不为0;由信息二可以判断选项B和D是错误的,答案应在选项A和C之间.信息一告诉我们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而选项A和C均满足这一条件,不足以判断选项A和C孰是孰非.因此,上述解法不全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容易分析得出上述两个方面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在选项A和C之间.选项A和C的共同点是加速度都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区别是加速度的变化率是不同的.因此,本题若能判断出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变化情况,则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变化率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就是物体的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对于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学生已经很熟悉,本题要求学生分析加速度的变化率,将学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下面就这个问题的处理提供三种解法,看一看学生的思维障碍在什么地方,如何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及方法进迁移.

很显然,这是一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讨论的动力学试题,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学生没有办法直接求出小球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从而也无法从这一角度直接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只能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性分析、讨论,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本题是一道很好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题.

解法一

设空气阻力为f=kv,其中k为常数,阻力方向向下.

在小球上升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F合m=mg+kvm=g+kvm①

当v为0时,小球达最高点,a=g,不为零,可排除选项B和D.

在小球上升过程中,重力G方向向下,空气阻力f方向向下,合外力F合方向向下,加速度a方向向下,小球一定作减速运动,速度v逐渐减小,由①式可知, 加速度a逐渐减小.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速度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即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从而空气阻力变化越来越慢,合外力变化越来越慢,所以加速度变化越来越慢,即加速度变化率逐渐减小. 加速度变化率对应于a-t图线上切线的斜率,即a-t图线上的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因此,正确选项应为C.

本题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或方法不能直接得出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所以不能直接作出判断.上述解法,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将加速度的变化率转换为对合外力的变化快慢来研究,这其实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解法二

直接从图象分析入手.因小球达最高点时a=g,不为0,可排除选项B和D. 选项A和C对加速度描述都是减小的,但加速度的变化率(即a-t图线上各点的切线斜率)是不同的,A图表示的加速度的变化率是逐渐变大的, C图表示的加速度的变化率是逐渐变小的.

小球加速度的变化快慢取决于合外力的变化快慢, 合外力的变化快慢取决于小球速度的变化快慢,而速度的变化快慢取决于加速度的大小.由题设条件很容易得到,小球上升过程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的变化率也是逐渐减小的,即选项C正确.

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不便直接计算、分析、推导的物理量转换为其他容易确定的物理量来讨论,这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法三

数学知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高中阶段学生已学过导数的基本知识,将学过的导数知识迁移应用到本题中来,会使过程更加简捷,而且物理意义非常明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g+kvm②

②式两边同时对时间t求导,得a′=kmv′=kma,即加速度的变化率正比于加速度的大小.由于小球上升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所以加速度变化率逐渐减小,即选项C正确.

高中化学小知识范文第15篇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要把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首先要弄清职业&专业&专业性和专业化这四个概念的区别%一般来说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它是社会分工的产物3’4%专业*56789::;7<含有一种对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并有一种对其控制的意思%职业与专业的有着本质区别!(职业)的本质在于重复某一个行业的基本操作行为=并不需要过多的(心智)劳动+(专业)的本质却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因为从事专业化劳动的群体多为脑力劳动者=他们工作的对象复杂而多变=需要一定的专业精神&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从理论上说!教师职业具备(专业)基本标准或特征!(教师)应该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专业%教师专业性,56789::;7<>?;:@.是从静态角度来描述!这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既包含了学科专业知识!又包括教导理论和教导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综合性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大学生未必就能当好一名数学教师!(学者未必是良师)%

教师专业化则从动态的角度来描述!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这一含义应该包括三个层次A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34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的发展!使之完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所以也有学者把教师专业化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早在1世纪/1年代就对教师职业展开过讨论!当时有一种很鲜明的观点!(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并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医生&律师&工程师相类似)%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尤其是对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认可!更加带有疑问%留有(谁都能当老师)&(小学老师就是孩子王)的说法%教导部师范教导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小学教师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时!教师队伍中难免有一部分人不合格!不称职+二是这一职业有一定的非凡性!教师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品行等诸方面的提高来体现!某个教师的直接教学效果难以定量确定!不易看到即现的成败效应%3/4所以!当前还有不少人认为教师职业有一定的替代性!或认为教师只能算作一个准专业的水平"误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能当教师!更不用说对于小学教师!他们轻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并不需多深"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小学教导"尽管我国教师的教导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还存在不少的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身定位偏差

小学教师自身认为小学教导是很容易的事!其教导对象只不过是什么知识也没有的儿童"与大学中学教导相比!小学教师要求具有的学科知识是肤浅的!小学教师具有可替代性"这种观点!影响着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学历起点偏低

小学教师这一专业在我国发育得不够成熟!专业性不够强!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基本达到本科毕业以上的学历"我国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实际的教导教学能力更低"截止到"$$$年!我国仍有%&’(的小学教师没有合格学历"全国小学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左右!而且其中许多人学得还不是小学教导专业"*%+

!")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包括本体性专业知识$即现代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所任教学科的知识%条件性专业知识$即教师职业所需要的教导理论和教导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扩展性专业知识$即教师自我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长期以来!中等师范对小学教师的培养!过分强调&师范性’(忽视教导学方面的知识(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缺乏练习"

!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以上这些问题和不足阻碍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及小学教导的发展"闻名教导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教师假如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后果将不堪设想"根据小学教导的对象!即,至"-岁的小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教导工作有其非凡性和复杂性!而这种非凡性和复杂性就决定了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第一!小学生自我意识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更高"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外显性程度较高!自我发展水平较低!独立自主性差!对小学教师的依赖性更强"这些决定了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格外重要"

第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更高"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这时段的抽象思维还是与直接经验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能运用教学技能技巧现代教导技术!以直观教学为主"非凡是对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要高于中学教师"

第三!小学生所具有的潜在的多种发展可能性!要求小学教师更加通识通才"小学生发展程度低!发展方向不确定!这决定了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启蒙教导必须具有全面性"相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小学教师的知识面应更为广博"小学教导活动更为丰富!这也要求了小学教师要具有多才多艺!如音乐体育美育等方面都要知晓"

第四!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好动的特点!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更高的班级治理能力及组织能力"小学生的爱好发展个性发展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小学教师具备更善于了解学生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导!更加有耐心爱心等优良师德"

从以上几点分析可知!小学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正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客观基础"与中学教师相比!对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方面!要求更全面"在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教导理念下!根据小学教导本身的特点!我国的小学教师必须专业化"

"推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的途径

随着教导整体水平的提高!非凡是随着基础教导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教师的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导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发展教师教导!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小学教师也能像法官律师医生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

""构建一体化教导体系!实行专业化培养一体化的教师教导体系包括职前教导入职教导职后教导的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长期以来!我国对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是由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教导体系的结构重心已发生了转移!中等师范学校正逐渐被更高层次的师范院校所取代而表现出减少或消亡的态势"在今后的小学教师培养中将主要由高师来承担!建立师范大学与小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小学教师教导体系"这样可以打破原有教师教导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有利于从小学教师的终生发展!专业发展的角度统一规划小学教师教导有利于优化小学教师资源

实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主要是由小学教导的非凡性决定的$要求小学教师所作的就是如何把丰富的知识有效传递给儿童"如何有效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义务感等问题$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教师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必须专业化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具有&宽基础%高素质%能力强%适应广这些特点"从而推进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小学教师教导课程"加强小学教导学科建造以往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偏重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即分科培养"教导专业知识及相应的能力的培养弱化"这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通过改革小学教师教导课程"加强小学教导学科建造"可以推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可以在高等院校招收的专业中开设小学教导这门专业"建成一套独立的小学教导专业知识体系$这里的小学教导专业知识体系是小学教导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儿童教导哲学小学教导科研方法等构成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一专业知识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对小学教导的各种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

!"构建完善的小学教师实习制度

教导实习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能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小学教导的对象又是小学儿童他们特有的天性让小学教导更具有实践性$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能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教师也只有在亲身经历的教导情境中去领悟教导事业的崇高与艰辛"感触教学活动的苦与乐$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情感$""!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动机的产生$专业动机是推动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教师从事教导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机原于需求的满足"在物质生活需要难以满足的条件下"很难要求一个人形成高层次的动机$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都与&清苦’%&清贫’相联系"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社会中仅仅只被称为&教书匠’$这必然阻碍了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在小学教师专业化建造过程中"各级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强%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推进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