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05-02

石油是当前工业经济社会中,生产、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不可再生能源,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曾经的每一次的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的波动,都给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石油价格的波动变化当前表现的更多的是繁复、不确定,因此研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课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对石油资源的利用量也逐步增大。因此,加大力度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针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经济安全,提高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一、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系统,实施价格调控策略,利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变动,促成国内油价的稳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若想维护国民经济生活稳定、持续地进行,就需要作为国家能源经济命脉的石油产业的稳定,保证在国外石油价格市场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国内油价的稳定,保持一定的石油供求平衡,而且有抵御突发性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的价格剧烈变动的能力。这时,就需要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系统,制定价格调控策略。

国际上的石油储备机构包括政府、石油公司以及销售者和消费者等三个机构,后面两个机构也可以叫作民间储备机构。日本是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石油储备,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储备国,第一石油储备国是石油消费量最大的美国。在国际油价波动的时候,利用本国的石油储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本国油价的变动。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对石油资源仍然是供不应求的情况,需要长期进口,如果不建立自己国家的石油储备,长期靠国际石油供给,当国际油价发生波动的时候,对国民经济生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不论从国家安全方面着想,还是从国民经济稳定方面考虑,都需要建立国家储备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储备网络,利用统一规划,分层储备的策略,在重点城市、港口地^建立大型的石油储备设备,石油公司也应该在确保正常运作的需求量外,建立一定的应急储备量。利用市场随时调整放、补石油储量,从而确保市场的油价稳定、供求平衡。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单独的石油价格风险基金储备,当国际油价低于国内油价时,多进口国际石油,放缓国内石油储备量,但是不降低国内油价,而是将国内外石油价格差价作为风险基金储备起来,当国际油价高于国内油价时作为油价补贴,从而稳定国内的油价,达到价格平衡。还可以利用这些石油储备应对国际突况,提高我国的国际石油价格市场的作用力。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系统与价格调控策略,利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变动,不仅能够促成国内油价的稳定,还能增加国际影响力。

石油是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和商品,而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变动是繁复、不确定的,我们需要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稳定石油资源的价格。从法律法规和市场两方面调节国内市场的油价波动,政府利用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市场上利用石油储备来稳定价格,只有两者相互共同作用,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石油市场上取得最高的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油价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影响,使国际、国内的石油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达到最佳的供求平衡,稳定国内市场经济。

二、借鉴国际发展战略

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大国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末的1999―2002年的三年间的进口油量几乎增加了1倍,而自给率却在逐年降低。

保证国家资源安全的需要。作为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中国也承担着保障石油经济安全的责任,在执行能源策略时,中国石油国际化的政策能够达到稳定市场经济、保障石油经济安全的目的。

要想实现中国石油国际化,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考虑国际环境。中国周边国家的石油储量较大,与中国建交关系良好,应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在制定策略时,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点,利用好国内外石油市场。

2.发展国际战略空间。我国政府把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作为“十五”期间国际石油气开发的重点区域,加大扩展石油气开发业务,加强同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合作,建立长期的生产基地,巩固了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

3.采用多向化措施。中国石油工业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主要的战略措施如下:第一,采用集团化战略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各个集团间的合作共同面对并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的石油集团主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通过三大集团的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石油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化战略的优势,提高国内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二,中国石油经济需要作为开放经济走向世界。我国石油工业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全面了解国际石油形势,结合自身具备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石油经济方面的合作,扩大石油工业的战略发展空间,使我国石油经济沿着国际化道路持续发展。第三,寻求更大的资源量来改善我国贫乏资源的现状。面对国内资源紧张的形势,不仅要努力寻找国内石油资源,同时也应该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加大国外石油勘探力度,增大国外市场石油储备量,减小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降低国外石油购买成本。第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增加开发资源种类,拓展公司经营项目,探索其他经营方式,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对石油工业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国际化要求。分析并强化地方优势,通过兼并或收购等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与国外企业建立合资公司,这种方法使国内公司更快地进入海外市场,为公司实现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第六,开展线上营销模式。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国内较多企业也突破传统的实体店营销开拓了线上营销服务市场并取得了明显收益。国际上一些石油公司也提供了线上供货采购业务,方便了顾客的了解和购买。国内的石油工业也需要开通网上服务业务,加强线上系统开发应用,为国内国外的顾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了解沟通渠道。

三、加强节约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究

据统计,我国石油耗费量大,资源利用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民经济需要提高,但是我石油资源储备量又相对贫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亟待改善。节约石油资源要从各方面着手实施:第一,降低汽车油耗,设定进口汽车需满足的耗油标准,同时国内要生产低能耗的汽车;第二,在汽车加油时,采取实用节油添加剂的措施,督促行驶车辆应用节油技术;第三,国家建立推广实施石油节约技术研究基金机制,该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为石油研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节约石油的宣传活动,使每一个人能够认识到石油资源缺乏的现状并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为节约石油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也需要石油的支撑,但是石油是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们不懂节约、一味获取,一定会取之殆尽。除了节约使用提高使用率,还可以寻找石油替代品。目前,一切汽车采用了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该原料成本较低,天然气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使用的压力。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寻找其他替代品,减少石油使用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信息科技类产品出口,降低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际上石油资源有限,我国石油资源也相对贫乏,如果我国国民经济过度依赖石油资源,那么进口石油的价格上涨势必会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因此,我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等,与工业不同,不需要过多依赖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支持,其成本较低,发展潜力大,更新周期短,产品利润也比较高。我国电子产业在追赶世界发展的脚步,并在世界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加大信息科技类产品的研究,提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加大国内产品研发力度,减少国外产品进口

我国经济处于发展阶段,一些产品的研发还不到位,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加大国内产品研究实现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不仅减少了该产品的成本,缓解了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对国内的研究、生产、制造等多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这种贸易方式,需要多方面技术改进配合。每一项技术可能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而每一个进步都将会对国内企业生产效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增大国内产品研发投资,减少产品进口量,能有效降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势必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影响,尤其是外贸行业。针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问题,我们必须分析形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确保有效实施才能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免受或者受到较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玉峰.本轮经济危机前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J].中国能源,2009,(7).

[2] 汪莉丽,王安建.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9,(5).

[3] 马登科,张昕.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研究:1861―2009 年――基于汇率制度选择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摘要: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转变时不我待;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转变正当其时;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路及途径:转变有路可循。

途径中国石油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行资源节约并举方针,实现持续有效、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要练好内功,也要借助外力,形成并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实行集约化经营。当前,石油产业要迅速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紧紧抓住良好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发展、深化“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世界文明成果,实施科学有效措施,补充完善发展自己,开发两个市场、实现两冀齐飞,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国际一流的跨国石油企业集团,为国民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一、 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转变时不我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油工业快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石油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综合经济效益和科学技术水平 也大为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工业还有一定差距。

比如,同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我们不仅在硬指标(人均营业额、人均利润、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收益率、海外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上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产(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技术发展能力、员工整体素质等软指标方面存在的差距更为明显。2003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利润为2巧亿美元,中油股份为84亿美元.埃克森公司人均利润740万美元,而中油集团则为7万美元。当前,石油工业运行中仍然存在着增长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质量,高浪费、低效益的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彻底摆脱,阻碍和制约着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现在石油企业虽然重组划分,但是存续企业仍然人员大量富余,资产大量闲置,消耗较高,浪费严重,质量较低,效益较差。

也有的核心企业因规模不够、技术滞后、管理不细,还存在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精、.收率不高、能耗较高、效益不佳等问题。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国内石油资源开始出现短缺,储量不够,供给不足,大量进口,国家的石油国际依存度逐步增大,现在已经上升到30%,预计2010年后将接近50%。

石油进口依存度的不断增大,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同时,国际石油价格如出现较大波动,不仅会影响国内石油行业效益,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制约作用。严峻的国家能饵形势,要求石油产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分化和重组速度在加快,天然气“欧佩克”组织正在酝酿成立之中。总之,中国石油加快速度、加大力度“走出去”,时不我待。当前,比照国际石油先进水平和跨国大石油公司的现代标准,我国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现状和存在问题是:

1.技术进步对石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低。

主要表现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石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近年石油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50%,说明石油经济增长是投入推动型或投资推动型。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是影响技术进步贡献的最重要因素,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的根本动力,所以,这一问题还突出地表现在:一是石油科技、教育及研究与开发的投人少、投人产出率较低,如某油田生产经营性投资为1,非生产经营性投资为2,平均比例为1:2,一些存续石油企业多年难以进行技术投资和科研投人,无法保持发展后劲。二是总体上石油员工素质与实际需要相比较低,石油和化工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日新月异,工艺、设备和操作自动化、程序化水平越来越高,要求员工文化和技术素质日益提高,而现在石油企业员工普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技术老化,活力不足,更新困难,不能适应需要,急需吐故纳新;三是石油科技成果转化时间长、转化率较低,近年石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而且产业化程度低,存在着规模小、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等现象,有些企业急功近利,怕担风险,不愿投入,不肯试验;四是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因而竟争力较差,目前国内石油化工等一些技术比较国际领先或尖端技术有相当距离,技术发展创新投入和后劲不足。

2.石油经济效益仍较低。

主要表现在“四低两高”,即:一是石油社会净产值下降,吨油利润比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二是资本生产率低,近年虽然资金利税率改变了过去负值现象,油田产业上升到近10%,石化产业上升到30%,但是单位资本增值水平与国际水平无法比拟;三是边际资本产出比低,投资效益低,石油企业科技投人产出为1:5,投入产出比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四是劳动生产率低,人均利润、人均效益比国际相差数倍,五是物耗比重高,吨油单耗、吨油成本比国际水平高几个台阶;六是能耗比重高,资源消耗高,吨油耗能、耗资源为国际较落后水平。

3.石油资源利用率及配置效率还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石油产业规模小而且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产出率低,附加值低,制约了企业竟争力。现在全国整装大油田、10(]0万吨炼油化工厂还较少,石油天然气采出率仅为30%左右,不足国际70%的一半,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与技术配置失衡、结构层次低,东北和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是消费市场较差,而东部、中南部地区消费市场广阔,但是油田 及炼油化工资源不足,北油南调、西油东调成本增加,三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缺乏特长和特色,企业生产集中度低,石油企业有数的几个特大型油田产业集中度仅为30%一40%,比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80%相差一半。

4.石油经济运行质量也较低。表现在石油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受制于投资拉动的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差,难以承受国际、国内经济波动影响而反复波动,且频率高,周期短,波幅大,近几年来,油气市场价格不时波动,石油及炼化企业时有亏损,难以稳定。总之,我国石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投入驱动型,但经济增长的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已呈减弱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速度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外延型向内涵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石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发展机遇,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对石油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研究和实践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找出适 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特点的,有利于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措施。

二、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转变正当其时从目前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的状况看,已经具备了实现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1.我国正处于石油工业化中期,已经建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石油工业体系,拥有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化工等一大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骨干企业,而且经济总量已有相当规模,主要石油产品量位居世界前列,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石油产业国际化经营初具规模,与国际先进石油公司合作与交流日益加深,在东南亚、中亚、东欧、南美、东非等地区进行了有效的国家石油合作,石油资源及技术国际交流与共享已经形成,尤其是在南非、中亚等地区国家已经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市场,具有了较强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营造了客观有利的环境基础。

3.拥有一支数量可观,具有相当水平的科技队伍,2005年第5期战略管理近些年加大力度培养深造出一大批实用型的优秀石油和 石化专家,近几年的市场经济及跨国经营摔打锻炼出一大批国际型的优秀石油和石化人才。科技机构和科技人才具备了一定的石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年年取得数以万计的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石油科学技术,并且引进、吸收和转化了许多国际石油先进技术,仅近几年每年取得省部级和部级石油科技成果数百项,有些成果处于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为我国石油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科技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石油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有利于加强国际石油交流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完善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石油工业的政策法规,为转变石油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体制环境基础。当然,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面临一定困难,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1.我国石油经济发展质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设备材料对比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工艺和设备比较陈旧落后,配套整合的综合水平不够高,落后程度一般都相差几十年,资源转化率仅为百分之几,比美国的70%相差甚远,单位能耗指标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加之长期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技术和装备不够配套、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我国石油产业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习惯思维和定式做法、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石油产业操作层整体素质不够高,高级技能和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缺乏,驾驭科研设计、技术创新、管理现代化、集成控制、操作自动化等能力和水平较低,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等问题影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石油经济发展和变革的思想观念滞后,对石油教育、科技和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拔尖人才缺乏,思想认识和资金投人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我们要发挥优势,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大上措施,迅速实现石油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思路及途径:转变有路可循我国的石油工业经济,在经历了过去的石油短缺经济,到前些年的石油自给自足经济后,直到近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由于经济增长较快能源需求迅猛而再次出现石油短缺的经济时期,客观上将进一步融入世贸组织内、国际石油大市场及世界石油经济之中。

因此,中国石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已由粗放型到了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审时度势,采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重视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的法制、干预作用,减少污染,避免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亚洲“四小龙”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切实奉行选择性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强化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确保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石油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规律和方式完全可以适用和借鉴。

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按照国家石油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石油战略要求,从维护石油经济稳定和安全出发,实施中国石油产业国际化,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配置国际国内石油资源,利用全球市场、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直接主动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大石油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盘活石油人力资源,强化石油人才支撑,加大石油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自主科研、自主创新力度,更新改造石油装置工艺和设备,完善石油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模式,建设资源及能源节约型、技术和质量效益型石油产业,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型到内涵型转变和发展,建成几个国际一流大型国家石油跨国企业集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根据目前实际,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1.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不断健全完善国家石油市场机制,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石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国 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因此,要加强对国家石油市场的宏观管理。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适度进行石油经济宏观调控,规范管理国内石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家石油市场稳定和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改革石油价格体制,改进石油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使价格尽量与国际价格接轨,市场决是和指导石油价格导向,创造资源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石油市场,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石油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国家控股石油企业、合资合营与私营石油企业、外资及外国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行为;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向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发展,重视私营石油经济等非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规范外资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形成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环境,为石油产业及企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政策支持和宏观环境。

2.按照石油市场国际化要求,健全石油产业经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积极推进石油产业改革,把石油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前沿,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加大兼并联合和企业合作力度,扩大实施石油产业建设跨国公司及国际化经营,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施国有石油优势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国际化战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国家控股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历史债务负担和职工再就业两大难题,做精主业,带动辅业,发展副业,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利用等产业、企业,促进石油产业协调、持续、有效发展;实行有效资产剥离,逐步实施股权分置,稳步实施产权多元化,为石油企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完善国家控股石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理顺现代管理体制,搞好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产权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形成符合石油市场经济的产权组织基础;学习和创新石油经营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采取精细管理方式,形成精简、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设持续、有效发展的石油企业, 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组织基础。

3.遵循石油市场运行规则,实施适度宏观调控,规范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在转变石油经济增长方式中的积极作用。要按照石油市场经济原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关政府机构,建立能源统管组织,加强和改善石油宏观调控,完善石油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和控股公司的政府职能和监管作用,完善国有石油产业资产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在力争比较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石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促进石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采取及时有效配置、价格、调节等措施,拉平石油经济波动,保持石油价格长期稳定;推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市场机遇,扩大石油进口和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发展国家石油经济,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采取产业调整援助政策,推进石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石油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石油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有关石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废止工作;建立健全石油行业协会等 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4.发展石油科技教育,利用国际石油先进技术,推进石油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抓住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国家和石油企业要加大石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实施“科技兴油”战略,推进石油教育、科技、产业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石油市场及石油经济发展趋势为导向,加强石油教育和科研工作,加速石油科技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石油科技和教育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多渠道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投入,做好预测科研和评估论证,算好投入产出比及科技贡献率经济账,精选技术和项目,深人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支持石油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建立以国有大型石油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多方位引进、吸收、消化、应用国际石油领先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研制、开发、利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和更新中国石油产业,特别是深化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天然气利用等支柱产业的技术、工艺、装置及设备;多层次加大投入,强化石油劳 动者教育、培训和再教育、再培训,建设学习型石油企业,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石油科技及和产业员工,不断提高石油劳动者素质,实施“人才兴油”战略,培养和造就石油科技人才,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日2005年第5期战略管理式转变提供先进科学的技术装备物质基础和优质的人力资源与人才支撑。

5.转变石油经济管理观念,逐步放开和扩大石油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经营水平,为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要转变石油产业经营管理理念,明确石油产业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国际化、大集团、低成本、有效益战略,深化国际石油大市场观念,注意把握国内石油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两个市场上的竞争效率;深化石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配置国际国内石油资源,利用全球市场、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直接主动参与全球竞争。要加大石油科技、教育和人才投入,盘活石油人力资源,强化石油人才支撑,加大石油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自主科研、自主创新力度,更新改造石油装置工艺和设备,完善石油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模式,建设资源及能源节约型、技术和质量效益型石油产业,实现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外延型到内涵型转变和发展,建成几个国际一流大型国家石油跨国企业集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根据目前实际,我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1.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不断健全完善国家石油市场机制,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石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国 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因此,要加强对国家石油市场的宏观管理。

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体系,适度进行石油经济宏观调控,规范管理国内石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家石油市场稳定和国家能源安全;进一步改革石油价格体制,改进石油价格形成和调节机制,使价格尽量与国际价格接轨,市场决是和指导石油价格导向,创造资源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开放石油市场,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石油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国家控股石油企业、合资合营与私营石油企业、外资及外国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行为;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向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发展,重视私营石油经济等非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规范外资石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形成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环境,为石油产业及企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政策支持和宏观环境。

2.按照石油市场国际化要求,健全石油产业经营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积极推进石油产业改革,把石油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前沿,按照国际石油市场规则加大兼并联合和企业合作力度,扩大实施石油产业建设跨国公司及国际化经营,积极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实施国有石油优势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国际化战略;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国家控股石油企业资产重组中的历史债务负担和职工再就业两大难题,做精主业,带动辅业,发展副业,推进上中下游一体化;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利用等产业、企业,促进石油产业协调、持续、有效发展;实行有效资产剥离,逐步实施股权分置,稳步实施产权多元化,为石油企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完善国家控股石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理顺现代管理体制,搞好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实施产权多元化和股权多元化,形成符合石油市场经济的产权组织基础;学习和创新石油经营理念和现代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采取精细管理方式,形成精简、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设持续、有效发展的石油企业, 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组织基础。

3.遵循石油市场运行规则,实施适度宏观调控,规范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政府在转变石油经济增长方式中的积极作用。要按照石油市场经济原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相关政府机构,建立能源统管组织,加强和改善石油宏观调控,完善石油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和控股公司的政府职能和监管作用,完善国有石油产业资产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在力争比较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规范和完善石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促进石油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采取及时有效配置、价格、调节等措施,拉平石油经济波动,保持石油价格长期稳定;推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住市场机遇,扩大石油进口和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国际化经营,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发展国家石油经济,保护产业安全和国家能源安全,采取产业调整援助政策,推进石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石油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石油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有关石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修改、完善和废止工作;建立健全石油行业协会等 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进石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 海外市场 开发 策略

导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了新的特点,这些外在环境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要求,要求我国的石油企业只有全方位开发国际市场,在国际的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寻求新的渠道,才能实现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石油企业应加速“走出去”的步伐,采用跨国经营战略,全力开发海外市场,与国际著名石油公司竞争。石油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晚,要针对遇到的问题,认真分析,亩提高海外市场开发能力。

1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存在问题

1.1企业机制不灵活

石油企业多为国营性质,在海外的市场缺乏自主经营权,工作人员不能因时制宜地根据突发状况做出灵活的决策,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很多有严重的官僚作风,大大制约了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同时,由于石油企业重组后容易有产权、责任问题混淆,企业的奖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石油企业在开发国际市场的行为上,还处于圈地为营、单独奋战的状态,石油企业海外开发方面的国家政策导向和扶持也很缺乏,石油企业在海外扩充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也不健全,影响了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进行开发的整体效益。

1.2石油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我国石油企业有些部分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能力基本处于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说来,在国际上,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比如成套技术的形成率低、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落后等,特别是前沿技术与国际上的石油公司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涉足到国际先进的前沿技术,甚至对其不甚了解;石油企业还多以生产实用这个目标引进技术,企业技术发展动力不足,大大妨碍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没有学习到技术改进方法,就无法在海外市场开发技术。

1.3开发国际项目经验不足

开发海外市场的石油企业,需要一定的海外项目操作经验,在获得项目的信息后,对海外项目施工现场勘察不足,对项目所在地环境不够了解,也缺少分析,缺乏投资收益的观念,投标时,一般是根据国内提供的项目参数,市场报价也全凭经验,容易产生漏项、错项,或对海外项目的标书不够理解透彻,导致市场报价过低。

1.4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

石油企业内人才匮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开发能力。企业内虽有相当部分各专业各级别的人才,但对于海外市场开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一,石油企业的人才结构存在问题,企业内技术人员占了很大比例,然而,国际商务、专业法律的人才人员相对不足;第二,企业内人才的知识层次有一定缺陷,很多资深的技术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英语,企业内亟需既懂技术、外语、又懂商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制约了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中跨国经营的纵深发展。

2提高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策略

2.1提升管理机制

我国石油企业要开发海外市场,应建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打破国有经营的行业垄断,强化玉国际化的石油公司、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起工、贸、金合一的大型石油股份公司,建立起国际规模,从而获取较高的规模、结构、协同效益,增大国际竞争力。此外,石油企业间应加强协调统一,组织起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开发海外市场。此外,政府部门可成立海外市场开发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跨国经营业务的开展。石油企业应根据国家政策,重点策划地区和市场,最大减少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风险。

2.2切实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管理是企业竞争的要点。石油企业要抢占海外市场、寻求发展,就要发展技术。石油企业应调整和创建企业内的技术创新战略,首先,要做到高度强化科研投入;其次,科研应紧密结合生产并注重与科研协作;第三,密切关注国际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从而准确地做好技术方面的超前研究;最后,要注重海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同时,要对对引进的技术的进行消化吸收和模仿创新,为开发海外市场做好准备。

2.3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石油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是投入及风险高且周期长的工作。因此,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综合的评价。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中,主要有政治、经济和资源风险,因此要在那些政治稳、市场成本低、油气资源可供程度高的国家地区,首先可选具有石油跨国经验丰富的评估机构,研究并制订出一套先进、定量、科学的综合评价法,对石油项目进行前期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及论证,从而有利于做出选择。针对风险收益率达不到预定标准的地区和项目,绝不投资和冒险。

2.4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

培养合适的海外市场开发人才,首先要建立吸纳人才的机制,其次进行选拔和培训,吸收优秀人才,全方位、多层次对人才开进行发,培养适应开发海外市场的复合人才。石油企业应结合实际,重点培养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具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经营管理高级管理人才。此外,石油企业应认真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既可以专家授课的方式,也可直接对涉外人员进行脱产学习,或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到境外公司、项目组、办事处锻炼。

2.5加强海外石油通信开发

建立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站,使得石油卫星通信网覆盖全球,将为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通信保障。新的卫星系统开通后,整个网络可覆盖全球。海外网络建设时,将国内与海外区域网络中心建设进行连接。中国石油各海外业务单位可通过已经建成的中国石油海外卫星通信网接入中国石油内网,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电话、视频接入、电子邮件及OA办公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的开发中,应做好策略的制定和研究,从而实现海外市场营销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孙彦彬.提高我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发能力的对策[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06)

[2]傅兆玺.中国对外石油投资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

学,2009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 新产品 调研

2013年5月,兰州石化公司赴华东市场调研塑料、橡胶市场情况,先后走访了中石油华东公司、中石化华东分公司、上海石化,与杭州娃哈哈集团、中策橡胶以及部分经销商进行了市场研讨和客户意见征求。以下是市场调研概况和建议。

1 调研单位概况

1.1 中石油华东公司

2012年,中石油华东公司销售以统销产品为主,同时开展了扩销业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兰州石化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销量占其统销产品销量的16%。产品线涉及合成树脂的LDPE、LLDPE、HDPE、PP;丁腈橡胶、ABS等的多个牌号。其中瓶盖料在华东地区的销量占我公司产量的60%以上。近年来,中石油华东公司和兰州石化,共同开发和培育瓶盖料市场,占国内总需求的15%左右,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质量改进和产品需求方面,华东公司提出一是要持续改进和稳定供应,二是华东市场PE、PP消费居全国首位,橡胶也占到国内需求的三分之一,希望增加受市场欢迎的产品配置量,并尽快开发生产硅胶筒专用料。

1.2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隶属于中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销售),有统销和自营两大块业务,经营区域包括沪、浙、苏等四省一市,上游化工生产企业包括上海石化、高桥石化、齐鲁腈纶等10家大型石化企业。化工销售按照有机化工、合纤单体与聚合物、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五条业务线对下属分公司实行垂直管理,已建成国内领先的商务、物流和经营管理信息化平台,形成了以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为核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物流信息系统(LIS)、数据仓储系统(BW)以及IC电子提货卡等系统紧密集成的信息化业务支撑体系,对公司的业务运行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对物流运行状态进行自动跟踪与监控,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静态追溯分析,并通过移动电话短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咨询和服务,对销售订单、资金往来和货款余额等关键信息进行实时查询。

2012年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统销产品销量达到千万吨级数量,自营也达到了百万吨级数量。

1.3 中石化上海石化

上海石化的前身是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至2012年底,已具有原油综合加工1600万吨/年、乙烯84.5万吨/年、有机化学品440万吨/年、合成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14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3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总资产311亿元,营业收入956亿元。

上海石化有三套聚丙烯装置,1套和2套采用Basell公司Spheripol工艺,产能20万吨/年,主要生产BOPP膜料、烟膜料T280T、乙丙共聚GM750E、丙丁共聚热灌装饮料瓶料E980BHF、丙丁共聚水杯料M1500B,以及三元共聚聚流延膜热封料和BOPP热封料。3套PP装置采用国产第二代环管聚丙烯工艺技术,产能20万吨/年,主要生产T300扁丝料;FC801MX、FC801流延膜料;M180R、M180RI等共聚注塑料。

聚乙烯装置有3套,2套LDPE装置,1套HDPE装置。 LDPE装置主要生产轻膜、农膜、涂覆料、交联电缆料、重包装薄料等。

2 中石化企业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2.1 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市场意识、效益观念强

在中石化交流走访过程中,无论是在销售企业还是生产企业,给我们的强烈感觉是企业完全与市场接轨,各个环节都盯着市场和效益,按价值规律办事,企业的综合计划、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等各项工作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2.2 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管理精细

由化工销售公司组织生产、销售企业沟通商定年度生产计划(包括新产品),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年度计划进行月度分解。计划制定和执行的严细,保证了生产企业按计划稳定生产,销售企业按计划稳定渠道和市场。同时销售企业和客户也掌握生产规律,有利于市场和客户的稳定。

2.3 生产企业装置结构调整、优化算细账

上海石化对装置的开停算三本帐:购进原油石脑油乙烯下游产品的盈亏状况;当期外购原料生产的盈亏状况;若装置停工,外销乙烯、丙烯盈亏状况;对于运行中的装置,每天也要进行盈亏测算。根据测算结果,适时进行装置优化排产和产品机构调整。

2.4 销售企业从“销售”向“营销”迈进

化工销售华东分公司不仅销售本企业的产品,也做贸易,目前贸易量占15%左右,远景规划是成为贸易型销售公司,贸易量要提高到30%左右。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其成功做法有:形成销售网状结构、销售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统销产品买断价透明。

2.5 新产品开发注重顶层设计

新产品开发工作由化工销售统一组织,化工销售依托生产企业、科研开发单位和应用加工研究中心,有时也会邀请客户参加,建立统一的产、销、研、用“四位一体”新产品开发体系和新产品开发团队,从而确定统一的新产品开发计划,不仅切合市场需求,也避免了系统内的重复生产和无序竞争。

3 化工产品行业信息

化工产品市场近期形势预测

亚洲化工产品市场整体过剩,橡胶过剩近50%,近期化工产品市场低迷仍将持续相当时期;

目前化工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最终结果是拼价格;

虽然市场低迷,需求仍然存在,但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对产品质量、包装、供货稳定性、出现问题的容忍度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4建议

4.1开展中长期原料加工路线的研究规划

由于国内化工产品产能不断扩张,甲醇制烯烃装置的不断崛起,外盘低成本乙烯原料路线产品低价进入(以乙烷、丙烷、页岩气为基础原料),导致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现有年产30万吨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的装置在未来几年将缺乏竞争力。中石化已经将“积极发展煤化工” 列入 “十二五”规划, 2011年10月10日,中石化自主研发的首套煤化工示范装置―中原石化60万吨乙烯,原料改为甲醇制烯烃(S-MTO)建设完成并开车一次成功。

从长期看,石脑油制乙烯加工路线成本高,下游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盈利,最终会被低成本乙烯加工路线取代,以石脑油制乙烯为原料的特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应开展原料加工路线的规划研究。

4.2 牢固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

以市场为导向强内功,以增效为目的强管理。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装置开停工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方面,每月加强市场评估和方案比对,作为编制月度计划的依据。同时加强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效益监控,对于开工装置反复进行优化测算,进一步调整业绩考核中效益占各单位的比重,引导工作的总体方向以效益为中心。

4.3 进一步完善新产品开发的产销机制

完善“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强化新产品开发团队作用,重视新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增效作用。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石油机械 发展 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可谓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那么,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找准企业发展和产品结构的定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要发展和做强做大,首先要对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及现状进行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对制约当前石油机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三是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研究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及现状分析

(一)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

对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是企业研究制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发展思路的基础。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上:

一是2008年至今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石油机械设备需求量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增长。首先体现在世界经济危机下由于石油需求量的疲软,影响了石油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8月份国内成品油消费同比增长15.8%,9月份下降为8.7%,至11月份全国原油加工量则呈现负增长,成品油库存量居高不下,2009年至2010年初国内经济初步复苏,但国内成品油需求增幅也是明显走低,这些数据背后呈现的是石油企业的现金流不足;其次体现在由于石油勘探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致使勘探工程的设备采购项目推迟;再次是由于经济危机影响石油机械设备所需的上游产品的采购价格涨幅较大。这些均直接导致了石油机械制造设备需求量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增长。

二是同业竞争带来的压力日趋显现。从我国当前石油石化两大集团的政策看,集团内部机械制造企业与其油田主业部分实行的是关联交易,原则上集团油田内部机械厂能够生产的产品优先在内部进行采购,因此油田内部机械厂依靠内部市场保护政策,许多产品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同化趋势,同业对手所构成的市场供给压力将日趋显现。

三是国外石油机械产品对国内产品的冲击所带来的压力。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石油机械市场已成为国际石油机械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大型石油机械生产商正在分享着中国石油机械市场的“蛋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外石油机械产品已正式进军我国市场,这无疑会给国内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压力。

(二)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现状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品种到门类齐全,从高精尖石油装备主要依靠进口到国产化,中国石油拥有所属机械制造企业近几十家,应该说我国石油机械取得了长足进展。以重大石油机械装备为例,石油开采用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热洗车、采油车、修井机、洗井车等,勘探用的物探钻井机、测井绞车,钻井工程使用的电动钻机及配套装备等国内都可以生产,国产石油机械种类结构已经形成系统化、专业化,改变了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部分产品已出口到中东、中亚等国家。但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从总体上讲经济效益普遍不好。

二、当前石油机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我国现在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多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械厂经初步重组、改制而成立的总厂管理模式或公司管理模式,形式上的体制已经转换,但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如企业结构、管理制度等仍然停留在重组、改制之前,机构设置仍然强调要与上级的管理机关的对应,没有完全的自主生产权。

(二)分配机制的建立不够科学。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对于车间管理者、员工的薪酬分配大多采取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分配方式是企业在经营上实行总管,车间只负责产品生产,产品的营销与车间无关,第二种分配方式是企业将经营权全部交给车间来进行,企业内部采取模拟市场,车间生产活动首先要向内部财务借贷,而后面向市场的产成品营销、货款回收等经营活动,全部由车间自主进行完成。致使企业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差,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三)新上线产品的审批过程繁锁。

国有企业无论是上面所说的管理模式调整,还是用人、佣工、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变革,都必须经过上级管理机关的审批。企业新产品上线需要得到上级管理部门或机关的批准,特别是新项目的上马,从调研、论证、编制可研到审批通过;从资金划拨到开工建设,直至完工验收,整个过程非常漫长;有的项目审批过程走完了、项目也投产了,也恰巧错过了该项目产品投放市场的最佳时期,有的项目刚刚建成投产,产品就面临着无利或亏损的窘况,远不如合资、独资或个体企业项目审批、建设、投产的速度快。

三、当前我国石油机械企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要突出创新,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和核心技术的机械产品。

石油机械企业要强化自主创新的产品研发能力,提高核心技术的水平,要在一些重要零部件上拥有和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标准。同时也要从长远的眼光出发,研发和储备一批新产品,以备市场之需。

(二)要在现有设施、装备的基础上提高在线产品产量。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培训与日常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不惜投入资金,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或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

(三)可以通过联营加工的形式,学技术、增效益、求发展。

通过对其他先进的机械制造相关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学习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使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四)要建立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战略。

可以通过与上游钢铁企业组建联合体或战略合作伙伴,以消减原辐材料涨价带来的不种因素。由于目前中石油各个机械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有限,加之所需的原材料始终是卖方市场,鉴于这种情况的存在,中石油内部装备制造企业应联合起来,根据整体年生产所需总量,集中采购所需资金与钢铁企业签订风险共担的采购合同,有了批量和集中的采购资金,价格自然就会降低。还可以依据中石油行业内部企业的优势,扶持地方或个体小型钢铁厂,与其建立合作伙伴;采取入股、技术支持或包销的办法,使之成为自己可靠的原材料供应商,并以此来打破大型钢铁企业和经销商的价格垄断。

参考文献:

[1]《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博弈分析;竞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6-0001-06

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和国际市场上石油之争越演越烈,中国石油企业加快了开拓海外石油市场的步伐。但是,由于缺乏合作竞争意识,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是中国石油企业相互之间过度竞争,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例如,两家石油公司为了竞争同一个项目,大大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甚至盲目竞争导致亏损;又如,各石油公司单独参与国际竞争,错失联合获得项目的机会,使得企业投入的前期成本成为沉没成本等。这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和能源战略的实现是不利的。因此,如何促进其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进行合作竞争、做到竞合有度、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成为中国政府和石油企业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竞合策略又称为合作竞争策略,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竞争和合作准则的重要思想或战略,具有二维性,主要包括高竞争高合作、高竞争低合作、低竞争高合作和低竞争低合作四种类型[1]。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产业链中的竞合和区域集群中的竞合展开研究。李健和金占明构建了反应联盟企业竞合关系的二维模型,提出了有效评估竞合关系的衡量指标,包括反映企业间竞争关系的指标和反映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指标[2]。唐喜林针对寡头市场,建立了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两条供应链之间非合作的Conmot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对两种情形下的博弈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链间合作均比链间竞争收益更大,给出了一个供应链链间收益共享契约协调策略[3]。项后军和江飞涛基于集群核心企业视角所进行的研究表明,竞争和合作关系已经演进到了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竞争方面主要由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所主导,合作方面则体现在核心企业与协作企业的合作关系中。集群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不仅竞争关系要比合作关系更为重要,而且竞争关系支配着合作关系[4]。目前对竞合的研究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较少;理论研究居多,应用研究较少。与合作竞争战略不同,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研究或过于强调竞争,或过于强调合作,而忽视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因此,本文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将竞合作为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是对竞合理论应用研究的补充。

一、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撞车”频繁

现在的海外油气资源市场是一个“卖方市场”,油气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面对一个海外项目,多家石油企业往往蜂拥而上。例如,2008年6月,伊拉克面向外国石油公司公开招标,从125家投标企业中筛选出的35家外国石油公司开始角逐伊拉克石油蛋糕,中国有4家石油企业参与了竞争,出现了“撞车”现象。另外,在其他的油气资源市场上也经常出现中国多家石油企业竞争同一个项目的现象,这大大分散了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28卷第6期黄昶生,等: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竞合策略研究2.中国石油企业相互间存在“拆台”现象

中国各大石油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战略版图扩张,常常会与其他石油企业的战略版图相重合,由此,产生了利益冲突,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同胞企业的利益。例如,2004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苏丹争夺石油管道招标项目的厮杀。中石化的举动不仅损害了中石油的利润,还打乱了中石油的海外经营战略。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两大石油企业之后的和谐健康发展。

3.企业利润空间小,国家利益受损

中国石油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但当它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项目利润实在太少,甚至入不敷出,最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2009年,中石油联合英国BP拍得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而给中石油带来的收入仅仅是2美元/桶的报酬。结果是只拿到每桶2美元的劳务费,而没有给国家带来任何石油资源的进口。

(二)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现象产生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石油企业间过度竞争,缺少合作。具体分析,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政策的原因。

1.合作竞争意识淡薄

中国的石油企业在进行国际石油竞争时大多孤军奋战,不仅很少和其他同胞石油企业合作,甚至相互之间还恶性竞争。合作竞争意识不强,使得它们失去合作竞争的主动性。回顾中石油的海外扩张之路,其曾经与BP、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道达尔勘探生产伊拉克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等外国石油公司联合,与国内石油企业的合作却很少。可见,激烈的竞争使其合作对象转向了国外,却忽视了国内兄弟公司间的合作。

2.缺乏沟通和协调

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扩张,“撞车”现象在所难免。每家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根本动机是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当出现多个中国石油企业争夺一个石油项目时,往往想到的是与实力更为雄厚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合作,甚至不惜出让国内的部分油品零售市场。如果中国石油企业不能主动围绕矛盾进行沟通和协调,矛盾只能激化。

3.协调组织机构不健全

中国大型石油企业目前由能源局领导,但能源局的力量是有限的。当多家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出现矛盾的时候,除了自身的协调外,还缺乏相应的协调组织机构,即企业、政府之外的第三股力量——社会团体或者组织机构。在中国,目前有石油学会、石油化工信息学会等,而这两个组织在中国各大石油企业的协调中并没有起明显的作用。

4.缺少国家政策引导

目前,国家对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鼓励竞争的政策强调了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符合了市场的淘汰机制,然而,过度的竞争则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中国各大石油企业作为各自独立的个体,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引导、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权责不分,任其自由发展,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企业自身还是国家的能源安全来说都是不利的。

二、中国石油企业竞合动力模型构建

(一)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目标

由前面的研究发现,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竞争、忽视合作的局面于公于私都是不利的。我们倡导“和睦相处、齐头并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的利益。为此,中国石油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应该以下面三点为目标:

——形成合力,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承担起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

——每个石油企业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实现个体利益的增加;

——建立大型石油企业相互之间良好的竞争秩序,实现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共赢。

(二)基于博弈论的竞合动力模型构建

模型假设有以下四种假设:

假设一:背景假设。假设伊拉克某个油气项目公开招标。中石油和中石化积极参与竞标。二者均有两种行动策略:单独竞标开发和合作竞标开发。

假设二:二人假设。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多家石油企业间的博弈实质上是两两之间的博弈,因此,多人的博弈都可以用二人博弈来进行分析。

假设三:经济人假设。即两家石油企业都是理性人,他们都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假设四:完全信息假设。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

本文为得到竞合模型中的收益数据,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数据的收集,获得专家的相关意见。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为胜利油田、江苏油田及中原油田的有关领导和专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该项目中两种竞争策略下的收益,中石油、中石化对国家利益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应持有的态度等三大方面。本次的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实际收回17份,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得到收益矩阵,见表1。

表1中石油、中石化各种策略下收益矩阵

矩阵D中石化单独竞标开发D中石化合作竞标开发 中石油单独竞标开发D(52,44)D(71,58) 中石油合作竞标开发D(63,51)D(82,69)

表1中,收益矩阵中的数值并不代表两家石油企业的实际收益,而是收益的程度。收益程度采用10分制,获得最大收益时为10,其次为9,以此类推,0表示收益最差。收益最差既包括盈利但利润最低的情况,也包括利润为负的情况。在表中,对每个收益均保留了一位小数。

由表1可知,专家认为中石油由于在伊拉克的项目中具有优势,收益相对于中石化也较高。如果二者单独竞标开发,由于竞标成本的上升和开发成本的上升,导致收益很低,中石油收益为52,中石化收益为44;如果二者在竞标和开发的过程中均选择合作,由于节约了较大的成本,中石油收益为82,中石化收益为69;如果中石油选择竞争,中石化选择合作,中石油的收益为71,中石化的收益为58,反之中石油收益为63,中石化收益为51。若都选择合作,二者的整体收益即国家利益最大,为151。由此,该模型的结论是两者都应该选择合作竞标开发。

此外,笔者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882%的专家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应该考虑国家的利益,706%的专家认为一家获得了石油权益,对另外一家有有利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各大石油企业的策略是具有国家效应的,即一家石油企业获得了一部分海外市场,另一家石油企业也会因此受益。另外,94%的调查问卷都认为国家不能用行政命令干预它们的策略,但是可以用政策加以引导。

(三)基于竞争优势的竞合动力模型构建

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是不同的,因此,竞争优势的差异性使得各大石油公司之间具有了合作的基础和可能。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本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背景假设。假设中海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参与竞标一个海外海上石油项目,中海油具有海上开发技术优势,中标的可能性大,中石化具有陆上管道运输优势,中标的可能性小。

假设二:二人假设。在竞争优势理论中,竞争优势是相对的,多人的竞争本质上是两两之间的竞争。

假设三:假设合作时投资项目支出由于优势差异而不同,投入产出分配与相对竞争优势有关。

假设四:假设企业为竞标该项目做前期准备所付出的成本是一定的,各家企业的成本也是相同的,均为m。

构建投入-产出模型:

Si=Pi-Ii-m (1)

Pi=f(Ci,Mi) (2)

Ci=f(T,F,H,E,D) (3)

式中,Si表示第i个企业在该项目上的收益;Pi表示第i个企业采取单独竞标策略时的预期收益;Ii表示第i个企业在该项目上的竞标支出;m表示企业为竞标该项目前期投入的成本;收益Pi是第i企业的能力Ci和中标后的可变成本Mi的函数,而Ci是技术(T)、资金(F)、人力资源(H)、管道等基础设施(E)及其他影响收益的因素(D)的函数。下面,分析当中石化分别采取完全竞争策略、完全合作策略和竞合策略时,二者的收益情况。

一是当中石化采取完全竞争策略时,由于自身的劣势,不但提高了中海油的竞标额外支付I′,而且几乎没有中标的可能,此时预期收入和支出都等于0,而m成为沉没成本,中海油的收益为S1,中石化的收益为S2,由式(1)得:

S1=P1-(I1+I′)-m

S2=P2-I2-m=-m

二是当中石化采取完全合作的策略时,由于中海油和中石化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因此,二者完全合作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

三是当中石化采取竞合的策略时,与中海油联合竞标,在以后的项目开发中为中海油提供陆上管道运输,中石化会得到一定的报酬,中海油也因此节约了运输成本,这不但提高了中标的可能性,而且避免了二者之间的“价格战”。但是,中石化也必须为此行动付出一定的成本,成本为ΔI。设中石化的投入ΔI给中海油带来的收益是λ1ΔI,中海油给予中石化的报酬是λ2ΔI,此时:

S1=P1-I1-m+λ1ΔI-λ2ΔI (4)

S2=-m-ΔI+λ2ΔI (5)

为了保证二者的收益都比单独竞争的收益大,根据式(4)和式(5),令

S1=P1-I1-m+λ1ΔI-λ2ΔI>P1-I1-m

S2=-m-ΔI+λ2ΔI>0

得:λ1>λ2;λ2>1+m/ΔI

继而,得:λ1>λ2;λ2>1+m/ΔI

即当λ1>λ2>1+m/ΔI时,二者就有很好的合作的利益基础,二者实现利益的“双赢”。由此,该模型的结论是,中国石油企业也应该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采取合作竞争策略。

三、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竞合策略

中国石油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实施竞合策略,需要在自身转变竞争观念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国家和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拓展开拓海外市场的空间,增加石油企业竞合的机会,协调利益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以促使中国石油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形成合力,从而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石油企业竞合导向

根据中国各大石油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中的具体活动,本文构建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流程图(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石油企业为例),见图1。

图1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流程根据布兰德伯格和内勒巴夫的研究,价值创造本质上是一种合作过程,而价值获取(或分配)则本质上是一种竞争过程;企业间在共同开拓或占领市场时通常会相互合作,而在分配市场份额或分配收益时则会相互竞争[5]。因此,根据各环节特点以及各环节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还是分享价值的过程,找出中国各大石油企业的竞合导向以及在各环节的工作重点,见表2。中国各大石油企业要以竞合导向为策略方向,抓住工作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表2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竞合导向

流程环节D竞合导向D工作重点获取市场信息D强合作弱竞争D搜集并分析市场信息

分析宏微观环境项目可行性分析

及风险评估D强合作弱竞争D建立项目可行性分析体系

建立项目风险评估体系

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竞合伙伴选择D弱合作弱竞争D各种力量的衡量和分析合作投标和经营D强合作弱竞争D合作建立海外项目联合体

共同与其他竞争者竞争

技术、资金、劳务、基础设施等的合作利益分配D强竞争弱合作D公平分配利润

(二)企业层面策略

1.坚持国家和企业利益兼顾的原则

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不仅是自身壮大的过程,还是国家能源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国石油企业作为国家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尽可能多地参与分享国际石油资源和市场,努力保障国内油气供应[6]。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要坚持国家利益最高的原则,避免为了各自的利益过度地内部竞争、相互打压、抬高价格、相互“残杀”、陷入所谓“国际化”的陷阱。

2.增强合作竞争意识

中国石油企业只要认识到了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要转变过去“各自为营”的观念,积极寻求相互合作的机会。中国石油企业虽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参与国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与国外一流石油公司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石油企业必须联合起来,采取竞合的战略措施才可能获得突破。复杂的国际环境、强大的竞争对手、不稳定的外在因素都要求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合作,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中国的石油企业之间应有效地实施竞合策略,从石油的勘探、开发、储运、炼化、油品销售一直到国内外的市场分布、资金、技术能力等都需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不但为合作找到了机会,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能力,节约成本。石油企业之间的竞合,利益分配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合作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了,如何分配“蛋糕”便成为它们竞争的焦点。如果不能保证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就会失去合作的基础。此时,合作的各方需要通过谈判、相互沟通,达成让各方都满意的分配方案。

4.成立开拓海外市场的“联合体”

要彻底改变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单打独斗的局面,避免在“走出去”寻油的项目中“撞车”,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建立统一协调的机制。这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综合商社的经验,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联合、一致对外,适应国际竞争的“非零和博弈”和“合作博弈”。“联合体”的形式很多,战略联盟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联盟成员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利益的相关性;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例如,联盟成员承诺任何一方获得项目,都要引入其他两方参与项目。

5.制定执行竞合协议的奖惩措施

合作是有风险的。一个博弈是否合作,要看是否存在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使参与人采用帕累托最优[7]。当寡头厂商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达成共谋协议之后,这种合作协议随时都可能被破坏。同样,中国石油企业各自作为市场主体,同样会在各自的利益驱动下,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机会,从而没有实现合作协议中的规定。例如,联盟成员并没有实现当初的利益公平分配的承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暗自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等等。这些都会破坏竞合关系。因此,参与竞合的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我约束,维护竞合的基础,主动执行竞合协议,否则就会受到协议的惩罚。

6.加强石油企业间员工的交流

员工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良好文化的形成,避免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效率低下等现象的产生。李晶钰和沈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企业间合作时,个人关系的改进有利于知识获取,对合作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竞争程度高且合作程度也高的竞合关系中最有效[8]。因此,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尤其是石油企业间合作进行某项石油技术研发和攻关时,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并促进对技术的分享和获取。

(三)政府层面——推进竞合策略的实施

1.发挥国家能源局“石油管家”的作用

国家能源局在2008年8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它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的重大任务。面对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市场上的“撞车”现象,国家能源局要发挥其作用,扮演好“石油管家”的角色,鼓励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合作。国家能源局负责协调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扩张版图的冲突,为维护国家利益在必要情况下甚至可以做出处罚石油企业的决定。

2.加强政策引导

由于中国石油企业间的竞合缺少系统的政策指导,因此,中国政府要有明确的行业政策,引导它们有效地开展竞合活动使之符合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其进行内部竞争时,要避免其过度竞争。例如,可利用税收和财政补贴,对石油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地区进行引导,使之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3.建立高效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网络

当今世界的石油工业正处于一个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大的信息时代。由于企业对海外信息掌握不够、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全面,导致“上当”的情况很多。中国石油企业要开展跨国经营,必须建立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网络系统和分析机构,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系统性。然而,一家公司单独建设信息网络系统,不仅缺乏专业的技术和经验,而且也不利于信息的共享。中国政府应组织力量建立高效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网络,为石油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这也是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一种形式。

4.建立国际化经营支持系统

要加强对海外项目的技术支持和经营支持,就必须建立国际化的经营支持系统,为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形成有效的服务体系。例如,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包括地质研究、勘探开发论证、勘探开发评价、勘探开发部署、开发工艺、流程设计、市场信息服务、专题技术研究服务等。在经营方面,可以提供法律顾问、财务顾问、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系统应该是全方位的,要起到推进和支持的作用。

5.健全国际石油市场开拓促进组织体系

为促进石油企业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国际石油市场开拓促进组织体系。例如,成立由国家能源局倡导,由三大石油公司领导代表、石油行业协会代表等组成的国际石油开拓促进会,负责三者之间利益及其一切开拓海外市场事宜的沟通和协调;成立技术交流组织,负责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交流与学习;建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初期工作调研的基金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分担,若项目成功可归还政府出资部分,若项目失败国家则承担部分损失,以此分摊风险。

6.改善外交关系,拓展竞合空间

目前,国际上质量较高、风险较小的油田项目已经基本上被西方石油巨头瓜分殆尽,中国的石油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中东、非洲等风险较高的地区。政治的不稳定对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项目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政府应充分利用外交资源,为石油企业的国外投资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机会、扩大空间。尤其是驻产油国的外交机构,要积极改善与产油国的政治关系,尽可能减小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四、结束语

中国石油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要担当起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重任,加强合作,防止恶性竞争。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竞合模型。通过分析表明,在竞合关系中,在竞争的同时加强合作,进行合作竞争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基于竞争优势理论,三大石油公司之间也存在合作的基础。实施竞合策略,建立有序的竞合关系需要政府和企业相互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策略体系和组织体系。本文绘制了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流程图,提出了中国石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各环节的竞合导向和工作重点,并分别从企业和国家的层面论述了各大石油公司之间如何实施竞合策略和推进竞合策略的实施,希望对中国石油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建立良好有序的竞合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衡,王龙伟,李垣.竞合理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9):18.

[2] 李健,金占明.战略联盟内部企业竞合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9134.

[3] 唐喜林.基于寡头市场的供应链链间合作与协调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2):202204.

[4] 项后军,江飞涛.核心企业视角的集群竞-合关系重新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137146.

[5] 布兰登伯格.合作竞争[M].第1版.王煜昆,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319321.

[6] 吕建中.关于加快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2,10(8):1722.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7篇

马 强

2006年11月28日,距成品油市场完全放开只有两周时间。届时,外资公司可以在中国建造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销售自己生产的成品油。

位于北京东郊的中石化通州油库,几辆油罐车正在排队等候。进站、注油、拉走,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一位周姓师傅对记者表示,他并没有感觉什么变化,“就是柴油紧了点,已经不往社会上的油站送了”。

记者走访发现,成品油市场已暗流涌动。

动静

位于朝阳区杨闸环岛附近的一家中石油加油站,赫然打出一个红色条幅:“由衷感谢新老客户对中国石油的关爱,90#汽油4.70元/升,93#汽油5.05元/升。”

而距这家加油站不到百米的中石化加油站,90#汽油还是4.76元/升,93#;气油5.09元/升。

尽管只有几分钱的差距,但据记者目测,中石油加油站的“人气”还是稍旺些。

出租车司机老张说,从这个中石油加油站降价开始,就一直在这儿加油。2006年12月1日,中石油加油站一名加油员告诉记者,降价优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不是所有北京加油站都降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据记者了解,中石油自主微调油价之举并不多见。在2003年7月25日,其曾对下属加油站供应的0#柴油、90#、93#、97#汽油4个品种成品油实行降价,每个品种每升都比中石化便宜6分钱。这是国内两大石油巨头此前在零售领域对阵5年来史无前例的纪录。

针对此次调价的目的,中石油有关人士向记者解释,“这是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正常微调,没什么其它意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在成品油市场完全放开的前夜,此举难免会引起种种揣测。“这意味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打响。”

与此同时,在市场开放前的几个月内,2005年3月才成立的中化道达尔燃油已在京、津、冀、辽四省市正式签约43座加油站,其中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城市的17座加油站已经开业。

和道达尔的动作频频相比,埃克森一美孚、壳牌、BP、巴斯夫、杜邦等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则显得有些安静。

其实,这些跨国巨头都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布局已大致成形,且大多已全面进入我国除批发以外的石油石化行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

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埃克森一美孚、壳牌、BP等巨头正准备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建设油库和仓储,只等批发放开、政策出台后进军批发市场。

冲击

“批发放开就意味着我国成品油市场完全放开,冲击肯定比零售放开时大。”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BP中国总裁表示,要颠覆我国的成品油销售模式,“将中国传统的‘有油品服务的加油站’转向‘有油品业务的便利店’”。

说到做到,一直以来.中油BP在其位于广东的500座加油站广泛开展便利店、地磅、散装机油、提供机、自动取款机和互联网服务等非油品服务项目.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盈利收入,还树立了品牌形象,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一国有石油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内加油站也开展了便利店业务,但经营收入只有每月3000元左右,无法和中油BP月收入万余元相比。“这可能是他们的品牌优势吧。”

“从国际经验看,市场放开后,竞争会加剧、油品价格降低、盈利水平下降、小型加油站将会逐渐倒闭或被兼并;炼厂规模扩大、炼油集中度提升、外资所占市场比例将增大等。”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和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市场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开放,一些过渡性、保护性政策将被取消。国家对成品油市场的监管方式将由行政手段为主变为以法制建设和市场调节为主,加油站等公共资源都将实行市场化配置。民营企业进入行业门槛降低,外资企业也将逐渐改变“投石问路”的谨慎策略,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国内市场,我国成品油的市场化进程将加快。

“市场放开后,政府也将受到挑战。”朱和说,“政府职能将由决策者和管理者,向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转变,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维护市场秩序。”

而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抢占市场,削弱其利润。表面上看,外资似乎对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冲击不大,但其瞄准的是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随着我国成品油批发业务的开放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推进,跨国石油巨头最终将会变合资为独资,建造炼厂和油库,构建一体化产业链,这对于国内石油企业而言,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竞合

市场完全放开,国内企业肯定会受到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将面临不少做强做大的机遇。

白明认为,开放后,会出现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情况,而合作的几率更大。“不管哪个行业,不管哪个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都是企业的终极目的。如果他们不能通过竞争获取最大利润,就会通过合作等方式获得利润。这是最普遍的经济规律。”

对于中国的成品油市场,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具有不可超越的资源和网络优势,民企也拥有庞大的网络和低廉的成本优势,外资不可能盲目的一蹴而就,蜂拥而上,而会采取满满渗透、合作合资的方式进入市场,只有在市场化条件基本成熟、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有大的动作。

韩学功更是明确指出,市场放开后,中石化和中石油将巩固自己已有的阵地.并且采用对其他公司进行兼并、收购、联合等措施.进一步做强做大;中海油、中化等国内大公司正式进入成品油销售市场,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市场占有率:国际石油公司通过扩大产业链以及兼并、收购、联合等手段扩张市场,与中石化和中石油进行竞争;民营石油企业中,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都会被大公司收购与兼并,很难做大做强。“中国成品油市场上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为首的中国公司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竞争。未来的中国成品油市场将是具有竞争力的、包括中国和外国的3-6家巨型公司的天下。”

民营油企:从冬天突围

马 强

2006年11月24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下称石油商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近5。人聚集在北京,召开了成品油市场开放前最后一次会长办公会。一位与会人员向记者郑重表示:“这是一个战备会,打气会、动员会,事关生死存亡。”

除了那扇即将洞开的大门,这个会议召开的另一个背景是,经过清理整顿,民营加油站数量较两年前锐减了近2万家,这意味着,其全国阵地正在进一

步缩小。

是坐以待毙,是委身于人,还是杀出重围7民营油企面临生死抉择。

“战备会”

据记者了解,在此前的会议通知上,石油商会特意强调即将召开的是“事关前途和命运的会议,任何人不得无故缺席”。

这次会议俨然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石油商会特地邀请了全国工商联政研室主任陈永杰、国家商务部政研室处长吴国华,分别作了关于全国工商联“认真落实国务院文件为民营石油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协提案落实情况的说明,和关于《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修改意见的探讨。

该人士透露,两位权威专家的发言,都着重讲了议案和政策的进展情况和积极因素。“明显是向我们传达一个积极的信号,为我们打气。”该人士称,“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担心,提出了不同意见。”

该人士描述,会上气氛十分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油企负责人发言异常积极,大部分与会代表对市场开放表示乐观,称市场开放是好事,意味着更多机会,在油源上会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我们不再是‘瓮中之鳖’了”。但也有不少人比较悲观,认为市场放开后,随着外企的大举进入,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是优质民营企业的卖身年,不是给国有企业当。小妾’,就是给外资企业当‘二奶’。我们民营石油行业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命运。”

“尽管大家态度不一,但大家还是就如何应对开放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诸如要加强团结、共享信息、合理调配资源、避免企业‘自相残杀’等。”该人士说,最后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如与商务部进行沟通,为出台《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做工作,为会员企业争取原油、成品油进出口权:与国土资源部进行沟通,为尽快出台勘探开采政策做工作;与国家发改委进行沟通,落实批零差率5.5%;建立维权基金等。

按照石油商会的说法,“这是一次圆满的、民主的、团结的会议,是促进商会大发展的会议。”

轻装上阵

“市场完全开放后,只要油源还在少数几个大公司手中,民营企业短期内也不可能实现经营好转。”

石油商会会员部副部长朱艺对此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目前,全国的加油站网络已基本布局完成,城市、国道、快速路等都有了加油站点,外来者很难再布站点。不过,做终端销售的民企依然会比较困难。零售市场放开的两年来,已经有不少民营加油站或租或售,或被兼并,数量有所减少,2005年商会做了初步统计,有4万多座,2006年可能又有所减少。”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经过清理整顿,取消了一批不合格的生产经销企业的经营资格,全国成品油批发企业从8500家减少到2505家,全国加油站从10万家减少到7,5万家。如果按照这个数据计算,减去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及合资加油站的4,8万余家,民营加油站数量仅剩2,7万家,仅占36%,数量较两年前锐减了近2万家,在全国所占比例也锐减了近20个百分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另一个角度,这似乎称得上是民营油企的一次有益的“瘦身”运动,使其得以轻装上阵,在面临众多抉择时显得收放自如。

朱艺也表示,尽管加油站和市场占有率都下降得很快,“但大浪淘沙,留下的多半是优质加油站,这对提高民营油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都有好处”。

对于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朱艺说:“民企也有它的优势。目前,民营油企的网络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遍布全国各地;其次,它们还有成本优势;此外,它们的服务也更加灵活。”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明确为民营油企指出了5条出路:彼此消除芥蒂,团结起来,在企业内部或企业和企业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益,成立联合公司或合伙公司等,寻求与外资合作;跟几大石油公司合作:量力而行退出市场;既然没有能力做批发,就做零售。

朱艺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要是让民企选择,我认为第一选择是民企之间的合并重组,但是,即便可以从延长石油集团进油,也只是杯水车薪,油源还是集中在两大集团手中,还是缺少油源。因此,他们的第二选择还是与国企合作,毕竟石油关系到国家安全,民营国企都是民族企业。当然,民企正在经历一个痛苦调整和抉择阶段,毕竟他们已经过了原始积累期,与外资的合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两大巨头苦练“内功”迎挑战

马 强

“市场开放,外国大公司参与竞争,不一定全是坏事。有竞争才有发展嘛!”

在办公室的世界地图前,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蔺爱国,这个爽直乐观的山东汉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信心满怀地说。

在应对外国大公司竞争上,蔺爱国是很有发言权的。在上任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前,蔺爱国曾在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一家完全按照国际标准运作的大型石化企业――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总经理的位子上整整工作了6个年头,对国际石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运作,他有着最切身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随着市场的完全放开,竞争肯定会加剧。但通过五年的奋斗,我们已基本做好了准备。我们会继续苦练‘内功’,积极应对挑战。”蔺爱国的话,也代表了中国石油巨头共同的心声。

最后冲刺

在成品油市场即将放开前的2006年10月、11月,中石化、中石油先后举办了规模空前的销售企业基层工作人员技能大赛,苦练“内功”。

中石化分加油站操作员、油品储运工、质检、计量、物流优化、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6个工种和岗位的比武,涉及了众多销售领域的方方面面,相对而言,中石油则显得比较专业,他们设立了加油工、油品分析工、计量工、司泵工、电工及安全监督岗5个工种1个岗位的竞赛。不难看出,两大集团的技能比赛极具有针对性,而且注重全员参与和素质提升,这显然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技能比武。

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张海潮在赛前的讲话中就直言:“成品油市场放开后,国外大公司将随着市场准入,这将直接考验我们的综合竞争能力。市场竞争也将愈演愈烈,呈‘白热化’发展态势,经营格局也将变得非常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举办竞赛比武活动,就是应对竞争的需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蔺爱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我们组织技能比赛,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通过大赛这个载体,落实基层一线员工岗位培训,狠抓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增强基层员工队伍的操作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打基础。”

五年备战

自中国加入WTO承诺放开成品油市场以来,中石油、中石化就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四处跑马圈地,扩充实力,提升竞争力。

5年来,中石油、中石化通过兼并重组、加盟经营和合资等方式,炼油能力不断提高,销售量不断增长,加油站数量显著增加。

据统计,人世5年以来,在三大国有公司的努力下,我国形成了镇海、上海石化、茂名、大连石化、金陵、上海高桥、齐鲁、大连西太平洋、兰州、广州等10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800万吨/年以上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已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50%以上,最大炼厂的加工能力由2000年的1350万吨/年提高至2005年的2000万吨/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炼厂平均规模提高到4898万吨/年。加油站数量近9万家,其中国有加油站占53.3%,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占46 7%,非国有加油站中,外商投资企业占3%。在成品油批发市场中,国有占95%以上,零售市场中,国有占70%以上。

据蔺爱国介绍,截至目前,中石油的炼油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3亿吨/年,较“十五”初期增长了近2000万吨/年:单个炼厂平均炼油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尽管与世界公认的1000万吨/年的规模效应有一定的差距,但相对我们5年前的平均200万吨/年,已经翻了一番还多。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18000多座,比重组时的6000多座翻了两番。年销售能力已达到8500万吨,零售能力也达到5000万吨/年,在全国所占市场份额比重组初期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已超过40%。已建立起了近20万人的销售队伍,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

“有了油品供应能力,有了终端销售网络,有了市场份额,有了整体规模,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我们就基本具备了应对国内、国际竞争的基础和实力。”蔺爱国表示。

直面竞争

“零售放开的两年,正是世界油价高企、我国资源紧缺的两年。在这两年里,尽管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不少加油站,但总体而言,并没有给中国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我们也没有经受太大的考验。”蔺爱国直言不讳,“批发市场放开后,冲击肯定会比零售放开大很多。”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放开后,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将加剧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的增量之争,民营企业也会利用其庞大的终端网络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或联合、或合资,继续发展下去。此外,中海油、中化等一些销售新贵,也会利用充足的油源,大举进军成品油销售领域,与中石油、中石化抢占市场。

“市场放开,民营企业肯定首当其冲,但国有企业将面临最直接的冲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市场经济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我们要坦然面对,在竞争中做大做强。”

专家建议,国有石油企业必须以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保水平,加快营销网络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我国石油企业的由大向强的转变。通过不断提高油品质量和增加油品品种,提供标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利用品牌效应,扩大销售网络,加大潜在市场的投资。

“几大国有石油企业之间,要重点提倡适度竞争,避免恶性和过度竞争。同时,也要与民营石油企业建立起互利互助和合作共赢关系。要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国外大公司上下游重组调整的有利时机,在政府能源外交的支持下,克服各种干扰和阻力,积极、稳步地推进‘走出去’战略,发展国际化经营。”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和建议。

中化集团的一体化之梦

刘 翔

中化集团(下称中化)离实现上下游一体化之梦越来越近了。

在成品油市场完全放开前夕,有媒体报道,中化已在福建泉州建造炼油

厂预计2010年完工,首期建设成后将达到年加1500万吨重油的产能。

2006年11月30日,中化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其布局炼厂的雄心:“这只是未来计划,现在还不能确切的消息。”

但从中化网站上,招聘的工种涉及炼化管理、延迟焦化、重整油提、渣油加氢等数十个,而且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操作人员,一应俱全,其目标已不言自明――炼油和化工。而招聘项目的地址,正是福建泉州。

业内人士指出,这将是中化在进军上游石油市场,取得成品油零售和批发资质后,在其一体化产业链套上的最后一个铁环。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化便投资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炼厂――拥有10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的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FC),只是该炼厂由另外一个中方股东中石油管理,中化公司仅扮演着财务投资的角色。随后,中化一直“积极寻求海内外炼厂项目并购和新建机会”,福建炼油项目将成为其第一个自有的炼厂。

炼化之外,中化可谓动作频繁。2005年3月25日,其先与法国道达尔合资成立了中石化道达尔燃油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石化道达尔),2006年3月16日,又与中石化合作,成立了中石化中化成品油销售有限公司,实现了进军下游市场的夙愿。

随后,中化在终端油品市场的布局也快马加鞭。日前,中化国际石油公司天津分公司成立,同日中化道达尔天津卫国道加油站开业,这是该合资公司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的第3家分公司和第18座加油站。据了解,中石化道达尔是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放开后首个获商务部批准经营成品油零售的合资项目。根据合资协议,双方将在包括京、津、冀、辽四省市的中国北方地区建立拥有200座加油站的零售网络。截至目前,中石化道达尔已正式签约43座加油站,其中在北京、大连等城市的17座加油站已经开业。

中化上游市场又添一虎将:2006年11月11日,该公司与Lundin公司共同开发的突尼斯Oudna油田(中石化拥有50%权益)成功投产。2006年11月14日,中化副总裁韩根生前往突尼斯参加了Oudna油田投产庆典仪式。在庆典仪式上,中化副总裁韩根生表示,“Oudna油田的成功投产使公司整体产量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标志着中化实施向石油上游延伸战略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至此,中化的产、炼、销一体化蓝图初步成形,呼之欲出。

上游市场完全开放尚需时日

唐艳明

经过相关方面多年的奔走呼吁,权威部门终于对允许民营石油企业进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行业“松口”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在答复全国工商联的政协提案时透露,中国政府正在研究起草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的具体政策。最近,CEN记者走访了多个具体负责此项政策制定的部门,仍没获得最新情况,上游完全开放尚需时日。

其实,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领域的具体政策,在2005年4月份之前就已有大概体系,国土资源部油气处陈先达处长就是这份文件起草的负责人,其此前表示,起草和制定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的准入标准,要求在年底完成,这是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办下达的任务。

在上游开发方面,民营企业一直希望得到政府政策的明确扶持,这股百折不挠的动力背后,显示出民营资本强大的信念与实力。据来自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消息,民营石油企业是我国石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到2005年底,我国有经整顿合格的地方和国营炼油企业近百家,加工能力8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3;成品油批发企业800多家,占全国近1/3,成品油零售企业4万多家,占全国1/2;石油钻井和开采企业近100家,仍在采油的80多家。

不过,据此前媒体披露的消息称,具体政策文件的起草,内容有20多条,详细地规定了注册资本、专家人数、技术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最低进入门槛”,文件中对于民企勘探开采的注册资本已经从最初的60亿元人民币提高到100亿元;此外,还要求新进者的高级工程师应占到技术人员的10%~20%。

“100亿的注册资本还好说,江浙一带的民企很有实力,200亿、500亿也能拿出来。关键是高级工程师,民企就是从国外请,也需要一段时间。”陈先达说。

据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消息显示,石油钻井和开采企业近100家有所不同,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石油问题专家牛犁接受CEN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在石油上游开放,非常有限,或者说,还没有。

牛犁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在陆上的上游开发,基本是垄断性的。目前,民营企业连准入的门槛都没有,难点主要还是国家政策,如果政策扶持到位,再加上民营企业高效率的运行方式,前景还是可期的,只不过,石油上游勘探本身对资本与技术要求很高,不是几千万小资本就能操作的,实现上游的完全开放,还需要一定时间。

据CEN记者从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了解到,在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终于给全国工商联作出的提案答复中还指出,垄断行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放宽非公有制资本市场准入,应该统筹考虑,稳步推进。从我国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和“稀缺性”出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必须坚持统筹规划、依法进行,要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不允许破坏资源和环境。

深层次开放将加速我国石油市场改革步伐

史 丹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2006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在此之前的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仅在零售环节对外开放。由零售环节开放到批发环节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已在纵深层次上展开。过去的事实表明,加入WTO激发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活力,中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为中国石油企业逐步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了一个市场环境。

在加入WTO之前,有分析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将由此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并有可能失去市场,从而可能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因此而倒闭。但是,中国石油企业过去5年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国石油市场的放开,激发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意识。中国石油企业积极进行结构调整,改善管理,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加入WTO的5年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资产规模和收益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成品油市场化水平也得到提升,一些民营企业在竞争市场中也逐步成长发展起来。但与零售环节的市场开放不同,批发环节的市场放开,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式与内容将日趋多样化,既有从批发、零售两个环节仓储、运输与营销技

术、成本控制等物质形式的竞争,也有服务品质、市场营销方式等具有文化内涵与企业精神的非物质形式的竞争。为了应对更深层的市场竞争,中国石油企业需要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以应对新的竞争格局。中国石油企业不能仅局限于改进与完善成品油配送与销售网络,降低销售成本,而且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以预期,中国放开成品油批发市场之后,虽然外资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加入中国市场竞争,但是,也会有更多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与技术的溢出效益,进一步促进中国石油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石油市场深层次的开放,不仅会加剧市场竞争,也会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中国石油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合关系及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远远超过中国石油商品的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及石油市场的影响和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成品油批发环节的放开之日,不一定意味着大批外国石油企业进入中国之时。外资石油企业进入不仅取决于某一因素,而是多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一般说来,外资进入越多,表明我国的政治经济越稳定,但从企业的层面来看,中国石油企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多国外竞争对手,承受更大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安全有更多的保证条件,国家的石油安全不等于中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石油产业的发展不等同于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中国石油市场开放的利弊的认识也取决于分析的角度。从国家的层面上看,中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而且有利于中国石油市场的稳定,保障中国的石油供应。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石油工程 技术服务 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企业也在进行如火如荼改革,虽然我国石油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技术创新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石油企业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企业技术创新严重的滞后,缺乏核心的石油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特别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暴露的更加明显,本文就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几点探讨,希望对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一、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石油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石油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思想指导下,我国高度重视石油技术创新工作,对于国外先进的石油技术积极地引入,长期的坚持科学技术攻关,经过多年的努力,石油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相比在能力、成绩、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机制缺乏有效性

我国石油创新机制长期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了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程,导致石油科技创新工作长期停滞不前。我国石油技术体制改革的对象模糊,范围较窄,没有着眼全局,忽略从整体考虑,片面的认为改革只是针对技术创新部门,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创新体系。石油企业在过渡时期的创新体制改革不能有效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难以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创新活动,导致石油创新长期的滞后,阻碍企业的发速发展。

2.企业资源较为分散,人员结构不合理

石油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被分割成许多部门,整体资源被分割零散,企业资源重置严重,运行缓慢,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不能充分发挥研发潜力,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尽管我国石油技术服务企业创新整体水平改善,但是在各个结构分布上严重均衡,人才结构不合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石油企业大量的囤积中低层人才,而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尤其是缺失对当前先进石油技术开采技术研发工作的人才;我国的模仿型人才较充裕,创新型人才较少,单一操作型人才较多,综合型人才较少,整体的科研队伍水平相对落后于外国石油企业。

3.石油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较薄弱,石油技术研发效率低,市场战略性调整能力较差

虽然我国石油技术整体上有所提高,自身特色也逐渐形成,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国际顶尖的石油开采技术,例如钻井、测井等先进的技术仍然停留在模仿阶段,缺少独立的自主研发能力。我国虽然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但是,大多数专利技术含量较低,拥有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科技较少。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没有明确清晰的创新方向,操作流程缺少严格清晰的指导,科技信息不流畅,导致科技创新管理能力低效,市场战略性调整能力较差。

4.企业对石油研发投入不足

尽管我国石油企业在技术投入上逐年增长,但是大多数都用于研发的日常开支,实际在工程技术研发上投入有限。国外石油企业大都注重对于石油开采技术的创新投入,清晰的认识到先进的技术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外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是我国企业的几倍,这也是国外石油开采技术领先我国技术的根本原因。

二、石油工程服务技术创新工作的调整策略

1.石油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加强技术创新投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投入,要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投入策略,对科学技术投资机制不断完善、科学融资机制进行改革,确保投入的资金用技术研发上,对风险投资管理办法进行完善管理,形成多样化的投资机制,确保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

2.对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地完善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对重点技术领域不断的明确,对新技术不断地研发,将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首先明确建筑核心内容,围绕核心内容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对技术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主流技术进行优化,对使用技术进行强化,对特色技术进行开发,对于世界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进行全面的动态跟踪,对科研技术重点跟进,核心特色技术加快突破,要对科技质量和科技知识产权进行强化管理,保障企业科技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对人力资源制度规范化进行建立

要想更好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本,对人才培养制定长期的计划。积极招聘思想健康、勇于创新、学习努力等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舒适的条件,使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带来的温暖和关怀。

4.对内部信息交流制度进行建立

石油企业应该积极的与外国企业进行定期交流,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输送专业人才对企业的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对于内部信息加强交流和保密工作,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信息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帮助

5.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队伍

企业内部对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专业知识进行考核,选拔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对企业员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组建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研究队伍。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科研水平。

6.石油企业加强自身结构调整,实现一体化创新能力

充分借鉴国外公司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固定资产进行压缩,对石油业务进行整合,最终打造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对重点科技研究加强资金投入,集中资源,确保企业在技术研发环节资金充足。

面对国际激烈的石油竞争形势,我国石油企业要大力加强科研技术投入,不断的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对人力资源制度规范化建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队伍,确保石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参考文献

[1]朱颖超.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9,(01).

[2]许光磊,张巨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类企业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关系的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4,(04).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9篇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受美元走势、欧债危机、中东国家政治动荡的诸多原因的影响,国际市场经济下行趋势概率较大。我国是国际市场的一员,一方面因为油气资源匮乏,市场需求迫使国家和企业不断加大尤其勘探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全球性的油价低迷,造成下游的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发展举步维艰。本文通过技术创新策略在石油工程的应用,分析研究油气企业走出低谷、促进发展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

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分析

当前,从国内外市场环境来看,传统的油气产品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油价连续下跌,市场投资放缓。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市场站稳脚跟,适应性常态,这就要求我国石油企业,瞄准国内石化市场高端产品紧缺,依赖进口,需求量大的有利空间,不断提高石油工程技术水平,深化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1落后的工程技术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科技的专业人力资源不足。石油企业是传统的能源工业的主要载体,在我国国企分量中占据很重要的比重,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企业都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企业,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两大国有企业都是由原来众多的油田管理局、勘探局等带有行政事业性质的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改头换面而来的企业,很大程度上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行,企业工程技术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调查来看,初级、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偏多,高科技水平的专业化人才稀少。

(2)运行机制落后创新体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石油企业工程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推向市场,运行机制落后。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1983年由国务院下发《通知》成立后,1988年国务院会议决定,仍归国务院直属,1994年以石油化工研究所为依托建设炼油工艺和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01年成立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公司,2014年石化集团通过了石化销售业务重组和混业经营的实施方案,无论是技术研发也好,经营也好,都是集团公通过内设机构来完成。与高效科学的市场研发体系无缘,缺乏资金支持和竞争机制,人力资源和投资环境,低效、重复、浪费严重。(3)市场信息管理不足,反应灵活性较低。我国的石油工业企业,在短短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以中石化为例,2011年收购OXY阿根廷资产成功交接;2012年收购美国Devon能源公司的5个页岩油气资产的1/3股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在工程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管理和研发流程不科学,市场信息管理有很大的不足,迟钝、闭塞等造成企业的市场的反应能力不强,管理低效。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面向市场需求,加强从业人员的高新技术培训。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加速了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度,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石油企业的工程技术急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以,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力度。一是严格岗位培训制度,全面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把人才聘用机制引入市场,实行凡进必考,优胜劣汰用人办法;三是石油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手,打造石油工程高新技术人才基地。

(2)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地增加投入,是保障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有了充足的经费,才能确保设备及时更新,提高国际市场的科研能力竞争水平。一方面国家要靠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为石油工程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石油工程企业要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最大化提高市场融资水平;如中国石化股份公司2001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就发行28亿股A股,募集资金108亿元。

(3)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是引领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针对目前技术创新体制的弊端和不利因素,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构建以技术创新为目标的激励机制。抓住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彻底解决石油工程企业实际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不高、资源环境约束紧的迫切问题,使创新投入更多、转化更高效、模式多样化,大幅度增加石油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打造国际化企业信息交流平台。随着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在国家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打造国际化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充分了解石油工程企业在市场的地位和技术能力,以利于取长补短和挖掘市场发展潜力。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工程企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经营困难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增大投入,强化内功,以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吴蓓 刘莎莎 彭道平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

参考文献:

[1]刘辉.关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1:93.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0篇

产业集中度较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一体化水平较低,在国际化经营中,竞争能力较强、具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企业为1487家,其中石油钻采设备企业683家,炼油化工设备企业384家,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420家[3]。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在从事低附加值的中、小型石油装备生产,产品结构雷同,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且企业追求“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不集中,区域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与合作。产业发展不平衡,下游企业总体实力较弱。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上游石油钻采设备制造企业整体实力较强,而下游炼化设备及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则普遍较弱。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石油钻采设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达到3659亿元,同比增长了4416%,而炼油化工设备制造和金属压力容器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实现利润1482亿元和1245亿元,较2011年同期分别下滑了888%和2461%,且二者的企业亏损额度也呈增加趋势[4]。

市场不规范,内部管理与协调机制不完善。国内的石油装备市场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市场中,几百家装备制造企业又生产销售同质产品,所以恶意竞争、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等不规范的竞争行为难以避免。在装备出口方面,为了获得订单,许多企业竞相压价,常常使企业和国家蒙受巨大损失,非常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国际化拓展。此外,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市场运作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行政干预较多、协调机制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诸多现象。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Porter’sdiamondmodel),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以下几项因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辅助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以及同业竞争者的表现。此外,政府与机遇因素通过影响上述诸因素同样具有影响力量。上述几项因素具有互动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钻石体系。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含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个层次,其中初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域、劳动力等,高级要素主要包括现代化基础设施、人才、技术与管理等。初级要素一般难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为科技进步使得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少;而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能否提升高级要素水平越来越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5]。石油装备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往往需要持续地进行人力、物质资本投资才能获得回报,与发达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相比,中国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水平等高级生产要素禀赋方面劣势明显,要提高行业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科技,增加人才储备。

2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某一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它包括市场的规模、结构、增长水平,消费者购买力以及国际需求程度等方面。不断增长、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对石油装备制造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会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方式,追求更高的产品和技术标准。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在能源方面的投资年均增长率将会达到184%,全社会累计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超过11万亿元,其中石油装备投资额将达到3万亿元[6]。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国际上新一轮的石油投资高峰已经出现,这必然造就石油装备需求剧增的态势。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动力。

3关联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群内相关联及辅助支持产业在竞争优势上会产生明显的相互“提携”效用,通常表现为上游产业的发展对下游产业的促进作用和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石油装备制造业涉及到的行业广泛,产业关联性强,本身包括机械、电气、仪器仪表等行业,又和材料、电子和元器件等配套行业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门类齐全和配套能力齐备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的国家,这样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采购成本,但我国缺乏发达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分工体系,企业组织结构多“大而全”,配套和辅助产业发展的分工滞后,专业化协作程度较低。

4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者表现该因素主要涉及某一产业内的企业战略结构和管理形态以及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包括产业集中度、空间集群度、大中小型企业的分布状况、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水平等。产业内有效的竞争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条件之一,垄断或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都是不利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行业进出壁垒高,市场集中度高,一般会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单个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对整个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7]。所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群度,建立一批核心能力强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也是提高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5政府作用政府作用属于环境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政府的税收和财政补贴政策会影响到生产要素的供给;反托拉斯法和金融市场的相关规范性文件等政策工具能够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目标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政府对一些核心技术的开发在资金、财政等方面给予扶持,对相关产业进行有效融合等,可以促进区域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8]。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产业政策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如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等。

6机遇机遇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比如重大的技术创新、石油危机与战争、国际政治变革、国外市场的大规模转变等。机遇可以打破现有的竞争环境与格局,为竞争力弱的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提供有利的发展机会。本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由于受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将大批的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啸使得欧美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进入大分化、大重组阶段,这将给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带来很多机会[9],我国企业可实施一系列海外收购与兼并,通过“走出去战略”来获得海外市场与高端技术源。三、提升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路径1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近几年,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重组整合,但力度远远不够,要继续依照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原则,以打造大型石油装备产业集群为目标,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要加强东北老石油装备基地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有序推进沿海地区装备企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要利用国家对中西部的政策倾斜和该区域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中西部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对优势企业和高端产品的支持力度,逐渐淘汰落后产能,杜绝同质性的重复建设,防止过度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要加大研发设计和石油装备服务比重,促进产品及业务结构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转移,完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一体化业务结构。

2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若要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优势,实施技术领先战略是必然之选。要坚持走自主研发与创新的道路,紧密围绕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名牌产品。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国家一级的石油装备制造技术中心,统筹攻关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研发高端产品以及对大型装备进行成套技术集成;各类企业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速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工作。要建立开放式的研发体系,继续加强技术引进交流和合作,加速海外科技合作机构建设,建立国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要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要协调好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与生产、市场脱节问题,联合生产、科研、销售各方力量,适时调整,研发行业急需的高端产品[10]。

3实施人才战略,增强发展后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当前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缺乏的正是一流的产品研发设计人员、复合型市场营销与管理人员和具备高级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所以,石油装备制造业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胆引进优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石油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人才结构。要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人才,满足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人才需要。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有效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和创新氛围,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4稳定市场,完善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目前,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做好市场细分,保证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比如可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对外采购行为,鼓励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优先采购国内生产的同类技术装备和产品[11]。此外,还必须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做好营销,不断开拓国外的新市场。市场的竞争最终要落到产品服务质量的竞争上,而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要靠及时高效的产品服务体系来保证,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另外,企业还必须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开拓市场,赢得用户,从而产生品牌效应,提高我国石油装备产业的知名度。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1篇

7月中旬,受美国原油库存减少等因素,国际油价年内罕见快速上调,一周达到5%左右。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国内油价继续下行趋势。根据媒体调查,在山东等地93号汽油多已降至每升4元以下,相当于12年前的油价。

自5月以来持续的成品油价格战愈演愈烈。其实这场罕见的价格战早在4月就已露出端倪:根据中石化(0386.HK)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零售销售额数字,已经跌至3年来的低点。

一直以高品质、高价格为特点的中石化、中石油掀起了蔓延全国的降价攻势,民营油企和外资油企不得不进行跟进。

路透社的报道比较说:目前北京的95号无铅汽油及欧洲五号标准汽油价格为每升约6.66元人民币。北京汽油价格较加州优质汽油高出约12%,但比新加坡便宜约一半。

在炼油产能过剩与结构矛盾日趋突出的背景下,业界估计两大国有油企的零售价格战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常态化。由此,民营油企和外资油企依靠性价比赢得的春天可能也要接近尾声。

“要不惧强敌”

以6月初的油价调整为例,92号汽油每升价格下调0.15元。但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地方媒体表示,实际降价幅度普遍在每升0.6元以上,最高达到2.3元。

比较而言,3月时中石化、中石油的零售折扣一般在0.3元以下。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石化此次主动降价是为了中石化销售公司在境外IPO冲销量。毕竟,此前中石化凭借炼化一体化优势,极少参与多由民营加油站发起的价格战。

不过,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国内成品油过剩已是大环境,引起此次价格战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就下定结论,而要看这种行为持续的时间跨度。如果是短r性的,那么此次降价销售就只是一种增加销量、降低库存的营销策略而已。

受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共享单车普及、经济下行压力、地炼低价冲击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正在放缓,导致了成品油销量的困境。

本刊记者获得的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生产经营管理部的报告显示,1-4月份,中石油销售成品油35813.1万吨,同比下降1.2%,其中柴油大幅下降7.6%;1-4月份,中石化成品油经营量为5658万吨,下降2.8%,其中柴油大幅下降12.3%。

这次中石化、中石油降价幅度较大的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区,正是和民营加油站价格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尤其是存在大量民营炼油厂的山东。

朱彤表示,在“两桶油”还存在足够利润空间的前提下,人为降价可能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王玉普不久前在驻粤企业座谈会上就曾表示:“要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市场之争是全产业链的较量,要不惧强敌,敢于亮剑,利用网络优势、品牌优势、油非互促优势、体量优势以及平台优势,全力应对市场挑战。”

中石化“亮剑”的原因,是产能过剩的现实。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石油与化工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曾向记者表示,以目前中国每年7.48亿吨的炼油能力,每年炼油产能过剩1.38亿吨。

事实上,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曾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约7.9亿吨。

根据金联创统计的数据,2017年前4月,我国成品油总产量达到1.16亿吨,同比增长2.72%。但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表观消费量为1.05亿吨,同比仅增长0.78%。在消费端,汽油和柴油消费均出现负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差进一步拉大,达到1101.63万吨,同比增长26%,产能过剩现象更加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成品油的消费也开始下降。

地炼产能爆发,是造成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炼大爆发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董秀成分析,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成品油的消费也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地方炼油厂获得进口原油的进口权、使用权和贸易权,导致市场上石油供给量大增,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

过去,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通过5大国营贸易公司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公司进口量较小,大约在几十万吨或几百万吨。2015年之后,国家放开地炼进口原油配额的限制,进口原油数量激增,导致市场供应量飞速增长,对市场的冲击加大。此外,近来民营加油站的低价营销对中石油中石化的销量产生冲击,也不容忽视。

从宏观层面,2015年后随着地炼原油进口权、使用权放开,地炼规模持续扩张。根据中信期货研究部数据,2016年中国独立炼厂数量89家,常减压装置产能2.38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约37%。

随着进口原油指标的逐步放开,地方炼厂产能得到快速集中释放与扩张,成品油供应量大幅攀升。对此,国家发改委在2017年不仅叫停了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油,还将地炼出口配额进行了控制。

以此次率先出现价格战的山东为例,该省地炼历经30多年发展历程,已成为全国能源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全国89家独立炼厂中,山东有69家,常减压装置产能1.63亿吨,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约68%。与之配套,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装置等产业链也快速增长,近5年常减压、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精制装置平均增幅达到12%、7%、8%、18%。

由于欧美原油价格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断崖式下滑,炼油成本变低,炼油环节利润变高,在国家放开地方炼厂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了相关领域。

民营油企的低价营销对“两桶油”销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尤其在近期,国内成品油市场尤其是华东和华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粗白油”,一些民营油企利用税收漏洞大量低价倾销,由此造成对市场的冲击。

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国家发改委日前了《关于有关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油问题的通知》,宣布5月5日起停止接收有关原油加工企业使用进口原油的申报材料。

目前,已经正式获批(不含公示期)进口原油使用配额的企业,累积可使用进口原油7785万吨。如果加上已进入公示期的企业,已累计可使用进口原油9525万吨。如果加上已经递交申请的地炼企业,实际上未来地炼进口原油配额总量可能将超过1亿吨。

而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不过3.75亿吨。

但是据了解,2016年地炼的进口配额并未能全部足额使用,整体使用率约72%。在地炼大省山东,使用率80%左右,但也有部分炼厂使用率不足50%-60%,甚至更低。

“两桶油”的挑战

业界估计,面对成品油出口配额大幅缩减,炼厂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张的态势,价格战或进一步升级并持续,未来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华创证券能源电力研究员王秀强表示,中石油、中石化希望通过价格手段以价换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但是民营油企定价机制更为灵活,它们的介入激活了成品油市场,一是可以降低汽柴油价格,对“两桶油”形成对标和倒逼效应,二是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提高成品油市场的服务水平。

此次价格战或只是市场价格机制新局面的开始。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方向,表示要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

王秀强认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2008年启动,先后多次调整定价规则,包括调整调价周期、对标国际石油市场品种、国外市场调价幅度等。目前,成品油价格市场化领先电力、天然气,在政府管制的区间内,未来石油企业或可以自主定价。

成品油销售是中石油、中石化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若全面开放成品油销售,“两桶油”所受冲击将更加难以量化。

事实上,在进口配额暂停的同时,商务部已明确表示,2017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8760万吨,连续两年无进口业绩的企业不再安排允许量。同时国家对地炼发放和监管环节将更加精准和谨慎。这也是为了防止地炼倒腾原油进口指标。

而由于大部分地炼并没有完成2016年的成品油出口任务,在2017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中,地炼全部出局。如此,则地炼只能进一步攻击国内市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理论上来讲,打价格战,‘两桶油’比不过灵活的民营加油站。在现有成品油定价机制下,‘两桶油’并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如果大幅度降价,只能短时间地在局部地区进行。而民营加油站则相对灵活,进货的价格比较便宜,在价格战上反而比‘两桶油’更有竞争力。”

董秀成总结,最近一两年民营企业一直以低于中石油、中石化的价格销售成品油,只是民众感受力度较低。民营企业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市场反应速度快,调价方便,容易通过降低价格吸引客户,因此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对中石油、中石化的成品油销量产生压力。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石化产业 出口产品结构 产业集中度

石化产业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材料开展加工生产的庞大生产体系,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及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化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给辽宁的石化产业带来了新发展。随着入世所带来的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省石化产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石化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原油资源,大力开展加工贸易。但是与此同时,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也使我省石化产业面临国内外更多挑战。

一、辽宁石化产业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15年全省石化产业生产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48.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5.4%。其中出口50.3亿美元,进口97.7亿美元。

从主要石化产品的进口情况来看,我省原油出口量逐年下降,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成品油进出口均呈小幅波动;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橡胶及制品和塑料及制品的进出口额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我省石化产业企业主要出口产品为成品油、轮胎、石蜡。

其中,成品油出口是我省石化产业出口的重点项目,2015年出口额总计32.84亿美元,同比下降36.12%。我省成品油出口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低对我省油品的进出口贸易量有直接的影响。受国际油价单边下行的影响,我省成品油出口量成下降态势。

我省是石蜡重要的生产基地,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抚顺和大连,产品附加值不高,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和美洲。2015年,美洲市场需求量的激增导致,石蜡出口总量为4.6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851万美元。

我省轮胎出口5.06亿美元,出口量有一定增长,但增幅较低。由于受到美国“双反”案严重影响,我省轮胎出口将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

二、辽宁石化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省石化工业基础较好,炼油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目前出口多以初级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较少,且成品油占比过高,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弱。

(二)产业布局分散

从产业集聚情况上看,我省石化产业行业集中度低,导致行业规模结构水平低度化,平均规模不及世界同类产品平均规模的一半。以乙烯为例,在我国60万吨级乙烯算规模经济,而美国的标准是200万吨。从产业布局上看,目前辽宁沿海六个城市几乎都有石化产业布局,而各城市石化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关联不大。这使得我省石化产业集聚规模经济效益得不到体现。

(三)进口依存度过高

近年来,全省范围内资源萎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油田步入产后期,原油和天然气产量较高峰年大幅下降。省内自产石油、天然气供不应求,正面临着以石油为重点的能源资源日渐紧缺的挑战。然而原油的进口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这会对炼油企业和石化行业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更加制约我省石化行业的发展。

三、解决对策

(一)优化石化产业结构

对于我省石化产业来说,重中之重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学习国外石化企业成熟的发展经验,我省石化企业应该加快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发展,从而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乃至国际市场竞争力。

首先,调整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资源,突出辽河油田、辽阳石化、抚顺石化、大连石化等大型企业集团的优势,形成围绕锦州、大连等港口城市的石化产业园区,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其次,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针对我省石化行业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提倡做精、做深,实现石化品的差别化、精细化、系列化和功能化,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二)注重国际市场开拓,研发新产品,多渠道营销

目前,我省石化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参加各种专业展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和升级改造,满足不同地区的质量与检验要求,积极进行品牌建设、推广适销对路的产品。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因此,必须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研发资源,逐步提高科技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蔺晓刚.关于辽宁石化产业发展的分析思考,当代化工,2016年6月刊.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3篇

5月3日,中石油集团对外消息:与委内瑞拉合资的广东揭阳重质原油加工项目日前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总投资为580余亿元,预计于2014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

以揭阳大炼油为“桥头堡”,中石油打入中石化、中海油炼厂较为集中的广东“后院”。

不过,中石油揭阳项目可能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炼油巨亏。中国石油(601857.SH)年报显示:2011年,旗下炼厂共计亏损600.87亿元;今年一季度,中国石油炼化板块经营再次亏损108.5亿元,其中炼油亏104.02亿元。

一边是几百亿的炼厂投资,一边是几百亿的经营亏损,这看起来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既然巨亏,为何还要大手笔建炼厂?

“白刃战”升级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这个位于潮汕平原南部、濒临南海的县城,即将成为中石油大力推进炼油“南进战略”的一个重要据点。

4月27日上午,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工业园内,中石油举行了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质原油加工工程开工仪式。

从2008年5月与委方签订框架协议起,该项目历经4年,最终落地。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总投资586.11亿元人民币,是广东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合作工业项目(中石油占60%股份,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占40%股份);一次性投资建设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为全球首例――类似规模炼厂,一般是多次扩建而成。

中石油在东南沿海炼化市场站稳脚跟的急切心情,在这个大动作中可见一斑。借助该项目,中石油将填补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炼油能力的空白,如楔子一般,钉入中石化、中海油的势力范围。

“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成品油需求量巨大的珠三角,一直是中石油希望进入的市场。来自于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价格较低,未来在这一地区的市场竞争中,揭阳炼油项目会比较有竞争力。”中石油规划研究院一位不便具名内部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随着揭阳大炼油开建,“三桶油”在东南沿海的“对垒”或许会进一步升级,珠三角的炼油市场争夺将趋向白热化。

沿着东南沿海的弧形海岸线,几大巨头的大型炼厂已呈串珠之势。航运便利、经济发达的沿海重要城市,基本都已经被圈占。

中石化已有福建石化1200万吨/年、湛江东兴500万吨/年、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茂名石化1350万吨/年等数家炼油能力颇具规模的大型炼厂;2011年11月份,中石化还开始建设1500万吨/年的湛江炼油项目,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

中海油则在惠州地区深挖潜进,坐拥炼油产能1200万吨的惠州大炼油项目。目前,中海油已在紧锣密鼓筹划兴建二期工程,预计将在一期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在惠州还将继续扩建三期工程,最后炼油规模将扩至4000万吨/年。

国内另一巨头中化集团,也于2009年获批在福建泉州建立12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预计2013年建设完成,主要加工来自科威特的原油。该项目的中长期规划,要扩建至3000万吨/年。

东南沿海,只是几大巨头扩张大型石化项目的一个缩影。

几大巨头除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已经拥有的几十家炼厂外,还在四川彭州、辽宁抚顺、河北曹妃甸、河南商丘、重庆市、天津塘沽、辽宁葫芦岛、河北石家庄、山东威海、云南昆明等地有扩建或新建炼厂计划。

2011年一年中,中石化即建成投产了26套炼化装置。目前,中石化的石油炼制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截至去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2.49亿吨,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1家。

中石油2010年新建成60套炼化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60万吨。目前已基本形成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抚顺石化、吉林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广西石化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座500万吨级炼厂以及4个大型乙烯生产基地,一批大型石化基地还在规划、推进中。

中国中化集团高层,也数次进出浙江舟山,谋划再建设一座千万吨炼厂。

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在炼油项目扩张的同时,炼油行业全面亏损。

在近期公布的2011年报中,炼油亏损再度成为了重创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的“头号杀手”。

中国石化(600028.SH)财报显示,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6.97亿元,而炼油板块的经营亏损达348亿元。

对中国石油(601857.SH)来说,尽管2011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的收入实现了27.5%的增长率,达到了8477.11亿元,但亏损也有618.66亿元(炼油业务亏损额600.86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17.8亿元),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石油全年业绩出现了4.9%的下滑。

面对炼油巨亏,中石油、中石化共同给出的解释是:国际油价高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到位,企业背负的亏损是“政策性亏损”。

既然炼化巨亏,为何还要不停地建设大型炼化项目?对此,中石油、中石化以“履行社会责任”来解释。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师刘传军则分析认为:“几大公司积极圈建大型石化项目,主要是为了抢市场和进行市场布局。在完成全国市场布局后,就能有一个整体的规模效应,比如说中石油在华南有炼厂后,来自海外的原油就能直接在这里精炼,要比运送到北方炼厂成本低。此外,布局华南之后也能占据该地的成品油市场,化工、销售业务可以有不错的盈利”。

出于历史原因,中石油的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地区,南方沿海地区一直是力量薄弱环节;而中石化的大本营在长江以南,北方地区没有一家炼厂;中海油刚刚“上岸”,目前仅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地区有一家炼厂,其油气主产地渤海油田周边,还未有炼厂落子。

如此格局下,几大巨头间的相互渗透也就不可避免。中石油希望在南方扩张势力;中石化在巩固南方后院的同时,也在觊觎北方;而中海油,则对每一个有潜力的成品油市场都感兴趣。

业内人士指出,几大巨头上马大型石化项目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对政府政策转换的自信”,“在完成对国内炼油市场的绝对把控之后,将可以对现行政策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偏转”。

“炼油亏损是定价问题,中石油、中石化即使是亏损了也还得继续上马大型石化项目,他们想要保持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石化联合会规划处副处长蔡恩铭说,“中国市场很大很广阔,几大石油公司正是觉得政策性亏损不会长久,政策调整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上,几大巨头的游说确实未曾停歇。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每当炼油出现巨亏,中石油、中石化的高管们都会对现行的油价政策“吐槽”一番,多次向媒体强调“国内油价调整不及时、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不够”。

另一方面,几大巨头也在寻求政府支持,争取炼油亏损的政策补贴:2006年、2007年,中石化分别获得50亿元和123亿元补贴;2008年,中石化获得补贴503亿元、中石油157亿元。2010年,中石油、中石化再度分别获得15.99亿元和3.21亿元的财政补贴。

警惕过剩来临

中国炼油能力的严重过剩,或许成为中国石化行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2009年5月18日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炼油和乙烯企业平均规模分别提高到600万吨和60万吨”。

但几大巨头扎堆的广东地区,炼油过剩较明显。在揭阳石化、湛江中科炼化、惠州大炼油扩建之后,到2015年,广东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达到1亿吨/年以上;而该地区成品油消费量为3000万吨左右。

从全国来看,过剩问题不是不存在。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拟新布点的大型炼油项目13个,有望新增炼油能力3.2亿吨/年。“十二五”末,我国炼油能力将突破8亿吨/年,与预计需求的炼油能力相比,将过剩2.5亿吨/年。

“最近几年,平均投放市场的新增炼油产能在2000~3000万吨规模,2013年、2014年将会是一个产能投放高峰,在5500~6000万吨左右”。刘传军预计,“大炼油新项目密集投产,会使过剩在未来几年内非常严重”。

对此,主管部门已有所觉察。《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新的炼油产能控制措施,针对不合规小炼厂的新一轮淘汰、关停,正在酝酿之中。

“正在研究的政策,会比以往更加严苛,除以往屡次提及的规模指标外,产品质量、成品油生产比率、废水废气排放等环境影响,都会纳入监管,不符合规定的炼厂全部淘汰、关停。”一位参与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的行业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严厉程度前所未有”。

数年来,淘汰炼油落后产能,曾被屡次提及。

2009年,中国石化工业协会曾出台《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提出“淘汰1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油装置。”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将淘汰门槛提高至200万吨/年。

这些淘汰政策,对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巨头基本没有影响。目前已知的,仅有中石油在抚顺关停了一座炼厂,官方披露原因为“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而被关停的地方小炼厂较少。一些地方炼厂反而通过进一步扩能迈过政策划定的“生死线”。

前述中石油规划研究院内部专家表示,“如果关停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小炼厂,以及一些以沥青、化工名义上马的小厂,炼油过剩危机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而几大石油巨头的炼厂,政策调控对它们不会带来实质性冲击。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4篇

XX市成品油市场调研报告当前,XX市委市政府正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加速发展、交通基础不断改善以及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成品油需求将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成品油市场将成为产业发展、市民生活中重要的流通环节。为进一步掌握成品油市场实际情况,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完善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市场体系,我局于近期会同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当地规划、国土部门对全市成品油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加油站218个,其中中石化贵阳石油分公司有113座,中石油贵阳销售分公司有59座,其余46座为社会加油站。2011年共销售成品油97.24万吨,占全省总销量23.0%,其中汽油40.95万吨,柴油56.29万吨;销售额达到84.25亿元,占全省总销售额25%。相比2010年,我市成品油销售量增长13.1%,销售额增长25.3%。从成品油消费结构上看,2011年机动车用油约80.68万吨,占消费总量的83.0%;大型工矿企业以及重点工程项目用油约16.56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7.0%。目前,在我市成品油市场中承担主要保供任务的是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所属加油站,其成品油日均存量保持在6600吨左右,其中汽油约3600吨,柴油约3000吨。

我市作为省会城市,集中了全省主要的5家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油库承担着全市成品油批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占批发总量的80%以上,中航油油库、秦海油库、华储油库也为少部分社会加油站供应成品油。上述批发企业在我市共有油库8座,总库容16.99万吨,负责供应全省成品油市场,其成品油来源主要由两种渠道进入,一是中石化、中石油所属炼油企业提供,二是外省地方炼油厂供应,运输方式为管道、铁路、公路。

二、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是成品油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我市成品油管理工作纳入商务主管部门职能后,我局在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在强化对成品油经营企业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大市场经营秩序整治力度。在巩固去年年底全市成品油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我局2011年以来先后8次会同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深入全市成品油市场,抽查了59家加油站,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整改存在的问题,同时使得成品油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市场保供工作成效显著

成品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物资,保障其稳定供应对于我市打造黔中经济区、顺利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按照2011年成品油销售情况,全市成品油市场日均消费成品油约2700吨。目前,XX市共有油库8座,总库容16.99万方。随着各成品油批发及零售企业加大投入,完善供应渠道建设,特别是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投入使用,我市成品油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1月,我市遭遇凝冻灾害天气情况,成品油市场供应受到较大影响。为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XX市商务局积极行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切实做好了这两次保供工作。凝冻灾害天气期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抗三保紧急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组织石油供应企业向市场投放成品油6.9万吨,其中汽油3.1万吨,柴油3.8吨,有力的推动了全市一抗三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加油站建设项目增长迅猛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成品油流通环节终端的加油站建设发展较快,其建设项目增长迅猛,尤其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公司为进一抢占市场,扩大销售总量,提高竞争优势,都在我市区域内积极申报加油站建设项目。根据《XX市加油站网点分区布点规划(2006年-2010年)》以及原省经贸委批复同意的《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2010-2017年加油站及油库建设规划》,我市十一五期间共报建71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10座(占报建总数的14.1%),中石油36座(占报建总数的50.7%),社会加油站25座(占报建总数的35.2%),已建成并经验收合格投入营业的加油站有4座。《XX市加油站网点分区布点规划(2006年-2010年)》的70个加油站规划指标已执行67座,执行率达到95.7%,相对我市2001年-2005年期间加油站规划22%的执行比率有较大提高。

(四)加油站十二五网点规划顺利完成

2011年11月14日,贵州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同意实施〈XX市加油站网点规划(2011-2017)〉》的批复》文件,这标志着由我局组织编制的加油站十二五规划工作顺利完成。根据省商务厅关于编制成品油行业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1月我局关于《XX市加油站网点规划(2011-2017)》编制工作的申请经市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并于5月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规划进行编制。规划正式成果出台后,分别经过7月专家论证会议、8月XX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最终获得省厅批复同意实施。此次规划编制工作是在当前我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背景下,以省商务厅《贵州省十二五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安全、环保等多个相关行业标准而编制的,将促进我市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这一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是全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为打好规划编制工作基础,2010年下半年我局就开始组织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对成品油市场进行了大量摸底和调研。规划编制期间,我局多次组织召开加油站规划工作会议,安排布置调研工作,收集全市加油站现状及建设资料。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在向当地政府汇报的基础上,还积极征求规划、国土等部门有关辖区加油站建设意见,确保规划顺利落地。

(五)市场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成品油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其市场监测工作意义重大,对此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针对我市成品油市场实际情况,我局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向成品油经营企业大力宣传市场监测预警对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积极进行动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各商务主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建立相应的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并及时向市政府和省厅上报;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对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监测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为此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做好督查奖励,对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监测工作特别是紧急情况下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及时、准确,并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建立了商务主管部门与成品油经营企业联动,涵盖全市11个区、市、县219座加油站以及各大油库的成品油监测体系,其内容涉及国际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信息、本市加油站销售和存量以及油库库存等运行情况,对市委、市政府全面把握成品油市场情况,稳定供应提供决策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尽管经过强化日常管理和进行集中整治,我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整体上得到了规范,然而还是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违规建设等情况尚未全面杜绝,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商务部门既无有效执法手段又无相关经费来源,各区、市、县成品油管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使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二违法行为的查处涉及多个部门,还不够协调一致,对市场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三是部分成品油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对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不够重视,主管部门不能及时通过信息数据对市场进行监控。另外我市成品油市场中煤油经营网点除销售煤油以外,还销售润滑油、燃料油等《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未规定的油品。这一情况是否属于超范围经营,因无法规依据,相关部门均不能明确界定,造成其管理职责模糊。

(二)加油站规划指标落地困难

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报建加油站有71座,建成并验收的有4座(占总规划数量的5.6%),已批未建成的有67座(占总报建数量的94.4%)。造成我市加油站规划指标落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一是城区土地资源紧张,规划建设的加油站落地困难;二是加油站在新建过程中涉及规划、安监、消防、技监、商务等多个部门,需办理多项审批手续,致使加油站建设进程较慢;三是由于近年来XX市城市规划进行了大范围的修编和调整,原有的加油站网点规划与新城市规划不符,造成部分加油站网点无法落地;四是部分成品油经营企业重视规划指标申报,忽视后期建设跟进,导致规划落地工作相对滞后。

(三)部分地方加油站布局不合理

受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交通道路等因素影响,我市成品油经营企业主要在中心城区、县城城区以及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沿线等经济活跃的区域建设加油站,一些偏远乡镇加油站建设工作则很少有人问津。这使得有的区、县、市城区加油站设置过密,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而农村及边远地区加油站设置数量相对较少,服务半径过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四)少数加油站建设标准低

我市部分加油站由于经营主体更换频繁、资金短缺,长期以来存在建设规模小、站体形象差、建设档次低以及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特别是老旧的民营加油站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我市加油站经营单位众多,管理方式各异,服务行为不够统一、规范、标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手段相对单一,不能全面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 (一)规范成品油行业经营行为

一是要加强执法工作,确保成品油市场依法安全运营。按照省厅有关要求,加快成品油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依据相关法规,制定成品油市场商务执法细则,使成品油市场执法工作更具规范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建设和经营的加油站行为,对无证经营、违规建设的加油站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加强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加油站项目的审批管理和建设管理,保证安全建设,安全经营。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强化市场运行监控,做好市场供应保障。四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协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成品油经营企业要加强自律,承担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特别是中石化、中石油两大成品油经营企业要积极发展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市场规范和整治工作。五是与工商、安全等部门进一步明确煤油经营网点经营润滑油、燃料油事宜,特别对经营范围是否合符要求,给予明确界定,防止出现失控漏管现象。

(二)切实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一是加大规划实施工作推进力度。统筹协调,强化商务、国土、规划、交通、消防、建设、安监、环保等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加油站土地供应计划以及土地招、拍、挂等工作,切实保障加油站规划网点顺利落地。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审查申请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资格和条件,保障新建加油站符合规划要求。三是严把项目审批关,杜绝争指标不建设、争指标慢建设、争指标乱建设的情况,加强对已批项目的跟踪监督,督促企业加快落实建设资金,按照规范、标准完成相关项目建设,推动全市成品油市场建设步伐。

(三)优化加油站布局

一是要针对布局不合理的加油站进行优化整合。对已经审批多年仍未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多年仍未投入使用的加油站进行清理。二是推进农村加油站点建设。结合农村加油站点的销售价格、利润和投资回报进行了合理预测,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偏远农村建设加油站,可适当以搭配形式将地段好的和差的一起申报。三是严格按照《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加油站行业规划,确定新建、迁建站(点)布局合理,建设规范。

(四)提高加油站建设标准

一是以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完善各XX市功能为契机,要求新建加油站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并针对一批老旧加油站外观形象进行改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安全经营。二是鼓励加油站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非油品业务。特别是两大石油公司,要利用其庞大的加油站销售平台,通过非石油产品的销售拉动消费,解决就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石油化工市场调研范文第15篇

XX市成品油市场调研报告当前,XX市委市政府正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加速发展、交通基础不断改善以及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成品油需求将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成品油市场将成为产业发展、市民生活中重要的流通环节。为进一步掌握成品油市场实际情况,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完善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市场体系,我局于近期会同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以及当地规划、国土部门对全市成品油市场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加油站218个,其中中石化贵阳石油分公司有113座,中石油贵阳销售分公司有59座,其余46座为社会加油站。2011年共销售成品油97.24万吨,占全省总销量23.0%,其中汽油40.95万吨,柴油56.29万吨;销售额达到84.25亿元,占全省总销售额25%。相比2010年,我市成品油销售量增长13.1%,销售额增长25.3%。从成品油消费结构上看,2011年机动车用油约80.68万吨,占消费总量的83.0%;大型工矿企业以及重点工程项目用油约16.56万吨,占消费总量的17.0%。目前,在我市成品油市场中承担主要保供任务的是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所属加油站,其成品油日均存量保持在6600吨左右,其中汽油约3600吨,柴油约3000吨。

我市作为省会城市,集中了全省主要的5家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油库承担着全市成品油批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占批发总量的80%以上,中航油油库、秦海油库、华储油库也为少部分社会加油站供应成品油。上述批发企业在我市共有油库8座,总库容16.99万吨,负责供应全省成品油市场,其成品油来源主要由两种渠道进入,一是中石化、中石油所属炼油企业提供,二是外省地方炼油厂供应,运输方式为管道、铁路、公路。

二、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是成品油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我市成品油管理工作纳入商务主管部门职能后,我局在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在强化对成品油经营企业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大市场经营秩序整治力度。在巩固去年年底全市成品油专项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我局2011年以来先后8次会同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深入全市成品油市场,抽查了59家加油站,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整改存在的问题,同时使得成品油经营者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市场保供工作成效显著

成品油是关系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物资,保障其稳定供应对于我市打造黔中经济区、顺利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按照2011年成品油销售情况,全市成品油市场日均消费成品油约2700吨。目前,XX市共有油库8座,总库容16.99万方。随着各成品油批发及零售企业加大投入,完善供应渠道建设,特别是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投入使用,我市成品油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1月,我市遭遇凝冻灾害天气情况,成品油市场供应受到较大影响。为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XX市商务局积极行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切实做好了这两次保供工作。凝冻灾害天气期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抗三保紧急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组织石油供应企业向市场投放成品油6.9万吨,其中汽油3.1万吨,柴油3.8吨,有力的推动了全市一抗三保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加油站建设项目增长迅猛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成品油流通环节终端的加油站建设发展较快,其建设项目增长迅猛,尤其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公司为进一抢占市场,扩大销售总量,提高竞争优势,都在我市区域内积极申报加油站建设项目。根据《XX市加油站网点分区布点规划(2006年-2010年)》以及原省经贸委批复同意的《中国石化贵州石油分公司2010-2017年加油站及油库建设规划》,我市十一五期间共报建71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10座(占报建总数的14.1%),中石油36座(占报建总数的50.7%),社会加油站25座(占报建总数的35.2%),已建成并经验收合格投入营业的加油站有4座。《XX市加油站网点分区布点规划(2006年-2010年)》的70个加油站规划指标已执行67座,执行率达到95.7%,相对我市2001年-2005年期间加油站规划22%的执行比率有较大提高。

(四)加油站十二五网点规划顺利完成

2011年11月14日,贵州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同意实施〈XX市加油站网点规划(2011-2017)〉》的批复》文件,这标志着由我局组织编制的加油站十二五规划工作顺利完成。根据省商务厅关于编制成品油行业规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1月我局关于《XX市加油站网点规划(2011-2017)》编制工作的申请经市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并于5月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规划进行编制。规划正式成果出台后,分别经过7月专家论证会议、8月XX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最终获得省厅批复同意实施。此次规划编制工作是在当前我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点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背景下,以省商务厅《贵州省十二五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安全、环保等多个相关行业标准而编制的,将促进我市逐步建立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这一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是全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为打好规划编制工作基础,2010年下半年我局就开始组织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对成品油市场进行了大量摸底和调研。规划编制期间,我局多次组织召开加油站规划工作会议,安排布置调研工作,收集全市加油站现状及建设资料。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在向当地政府汇报的基础上,还积极征求规划、国土等部门有关辖区加油站建设意见,确保规划顺利落地。

(五)市场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成品油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其市场监测工作意义重大,对此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针对我市成品油市场实际情况,我局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向成品油经营企业大力宣传市场监测预警对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积极进行动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各商务主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建立相应的日报、周报和月报制度,并及时向市政府和省厅上报;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对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监测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为此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做好督查奖励,对各区(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监测工作特别是紧急情况下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及时、准确,并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建立了商务主管部门与成品油经营企业联动,涵盖全市11个区、市、县219座加油站以及各大油库的成品油监测体系,其内容涉及国际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信息、本市加油站销售和存量以及油库库存等运行情况,对市委、市政府全面把握成品油市场情况,稳定供应提供决策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尽管经过强化日常管理和进行集中整治,我市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整体上得到了规范,然而还是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违规建设等情况尚未全面杜绝,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商务部门既无有效执法手段又无相关经费来源,各区、市、县成品油管理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使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二违法行为的查处涉及多个部门,还不够协调一致,对市场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三是部分成品油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对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不够重视,主管部门不能及时通过信息数据对市场进行监控。另外我市成品油市场中煤油经营网点除销售煤油以外,还销售油、燃料油等《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未规定的油品。这一情况是否属于超范围经营,因无法规依据,相关部门均不能明确界定,造成其管理职责模糊。

(二)加油站规划指标落地困难

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报建加油站有71座,建成并验收的有4座(占总规划数量的5.6%),已批未建成的有67座(占总报建数量的94.4%)。造成我市加油站规划指标落地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一是城区土地资源紧张,规划建设的加油站落地困难;二是加油站在新建过程中涉及规划、安监、消防、技监、商务等多个部门,需办理多项审批手续,致使加油站建设进程较慢;三是由于近年来XX市城市规划进行了大范围的修编和调整,原有的加油站网点规划与新城市规划不符,造成部分加油站网点无法落地;四是部分成品油经营企业重视规划指标申报,忽视后期建设跟进,导致规划落地工作相对滞后。

(三)部分地方加油站布局不合理

受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交通道路等因素影响,我市成品油经营企业主要在中心城区、县城城区以及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沿线等经济活跃的区域建设加油站,一些偏远乡镇加油站建设工作则很少有人问津。这使得有的区、县、市城区加油站设置过密,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而农村及边远地区加油站设置数量相对较少,服务半径过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四)少数加油站建设标准低

我市部分加油站由于经营主体更换频繁、资金短缺,长期以来存在建设规模小、站体形象差、建设档次低以及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特别是老旧的民营加油站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我市加油站经营单位众多,管理方式各异,服务行为不够统一、规范、标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经营手段相对单一,不能全面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

(一)规范成品油行业经营行为

一是要加强执法工作,确保成品油市场依法安全运营。按照省厅有关要求,加快成品油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依据相关法规,制定成品油市场商务执法细则,使成品油市场执法工作更具规范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建设和经营的加油站行为,对无证经营、违规建设的加油站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加强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加油站项目的审批管理和建设管理,保证安全建设,安全经营。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强化市场运行监控,做好市场供应保障。四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协作。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成品油经营企业要加强自律,承担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特别是中石化、中石油两大成品油经营企业要积极发展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市场规范和整治工作。五是与工商、安全等部门进一步明确煤油经营网点经营油、燃料油事宜,特别对经营范围是否合符要求,给予明确界定,防止出现失控漏管现象。

(二)切实保障规划顺利执行

一是加大规划实施工作推进力度。统筹协调,强化商务、国土、规划、交通、消防、建设、安监、环保等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加油站土地供应计划以及土地招、拍、挂等工作,切实保障加油站规划网点顺利落地。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审查申请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资格和条件,保障新建加油站符合规划要求。三是严把项目审批关,杜绝争指标不建设、争指标慢建设、争指标乱建设的情况,加强对已批项目的跟踪监督,督促企业加快落实建设资金,按照规范、标准完成相关项目建设,推动全市成品油市场建设步伐。

(三)优化加油站布局

一是要针对布局不合理的加油站进行优化整合。对已经审批多年仍未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多年仍未投入使用的加油站进行清理。二是推进农村加油站点建设。结合农村加油站点的销售价格、利润和投资回报进行了合理预测,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偏远农村建设加油站,可适当以搭配形式将地段好的和差的一起申报。三是严格按照《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成品油零售企业管理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加油站行业规划,确定新建、迁建站(点)布局合理,建设规范。

(四)提高加油站建设标准

一是以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完善各XX市功能为契机,要求新建加油站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并针对一批老旧加油站外观形象进行改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安全经营。二是鼓励加油站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非油品业务。特别是两大石油公司,要利用其庞大的加油站销售平台,通过非石油产品的销售拉动消费,解决就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