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增值审计 增值服务领域 增加价值

企业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不断为股东创造价值。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销售活动,但其作为集团企业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具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降低企业成本、减少组织风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企业获利机会等活动,增加企业的价值。

一、增值审计服务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是内部审计基本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其主要目的并非传统的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和评价,而是在于增值和改善,是以进一步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为内部审计活动方向,为企业间接创造价值的增值审计。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仅向治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的独立性组织,其地位的超脱性、审计人才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对企业信息的全面综合了解特性,为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领域的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可靠保证。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向管理人员推销自己的内部审计产品,使审计增值服务适合企业内部发展的环境,具有可行性,能够为管理人员接受,否则,内部审计难以赢得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

二、增值审计服务领域与案例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笔者所在公司的集团审计部每年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报送的审计报告包括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离任审计、尽职调查审计、绩效考核审计、专项审计等内容。在每份审计报告中,审计部都提出了相关的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与增值的改进观点与审计建议,其中相当一部分得到了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认可并推广执行。下面挑选部分案例就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领域分别进行分析阐述,充分展示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

(一)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为企业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通过参与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风险应对措施,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了解,能够进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可行性建议,发挥内部审计避免风险的闪光点,并通过审计报告的形式将相关建议分发至相关部门,使不同部门得以联合将审计建议落实推广。

笔者所在集团公司于2012年收购了一家建筑机械生产企业,由于该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一般,生产设备陈旧,而且销售形式单一,主要供货对象是建筑公司和建筑机械租赁公司,产品销售状况不好,积压严重,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在建筑机械市场举步维艰。面对企业困境,是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还是改变企业经营方向,对该企业市场重新定位,如何定位?集团审计部利用在该企业收购审计过程中掌握的大量资料,通过对该企业经营风险和现有生产技术的分析,认为由于该企业生产技术缺乏优势,盲目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只能加剧产品积压,不能摆脱企业困境。同时,集团审计部了解到目前建筑市场大多数工程采用私人承包方式,不少工程承包商自行购置建筑机械挂靠建筑机械生产企业或建筑机械租赁企业进行施工作业。因此,集团审计部提出应改变企业经营方向,对该企业市场重新定位,建议该企业经营方向以大型建筑机械维修为主,小型建筑机械生产为辅,以办理建筑机械产权挂靠手续和提供售后终身维修服务为促销手段开展经营。主要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1)联系全国各地大型建筑机械生产企业和福建各地建筑工地,承揽在福建建筑机械定点维修任务;(2)开拓小型建筑机械生产市场;(3)利用本企业的资质,为建筑工程承包商提供租赁服务,收取租赁费。集团审计部通过参与该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企业市场定位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该企业领导的重视,开拓了企业市场,消化了不少积压产品,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明显地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二)通过经济效益审计间接增加企业价值

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可通过经济效益审计保护企业资产,降低企业成本,间接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谨慎审查企业财务凭证及报表,及时帮助企业发现经营异常,并提出改进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使企业处于良性运行状况。内部审计在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后,还可以进一步对财务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和大额会计调整事项进行评估审查,以防范管理层舞弊,保护企业资产。管理层采用的舞弊手段隐蔽而复杂,例如管理层虚构业务,将资金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层层采购付款等形式转出,以满足其挪用企业资金或在外投资、民间借贷目的;又如,管理层未按公平的价格进行采购或销售,可能预示着其与对方存在私人关联关系,或管理层从中捞取佣金。内部审计可以关注大额业务往来凭证,检查其批准审批流程,及相关的合同、入出库资料、收发货资料及相关验收报告等资料,同时可以与对方单位进行沟通验证,或在企业盘点时施行监盘,就有可能辨识管理层是否存在相关侵占资产的舞弊操作,以保护企业资产不被侵蚀。

笔者所在公司审计部在对下属混凝土子公司经济效益审计时发现,该子公司为集团内建筑工程公司提供混凝土建筑材料,不仅要承担混凝土6%增值税,而且还需要花费不少混凝土运输费。集团审计部会同财务部研究税务有关政策,向税务局提出申请在大型工程项目附近设立混凝土临时搅拌站,自产自用混凝土材料,后得到税务局认可,降低了混凝土增值税和运费。可见,内部审计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问题,献计献策,间接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三)加强事前审计,参与企业经营筹划和税务筹划,为企业增加价值

事前审计主要指对企业经营计划、税务筹划、财务预算、经济合同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加强事前审计监督,势必会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质量,完善企业内控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于审计部门熟悉了解集团内各个子分公司的运行状况,通过事前审计,参与企业经营筹划和税务筹划,可充分利用资源,捕捉获利机会,为企业增加价值。

案例一:笔者所在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以建筑安装企业为龙头,在集团总部所在地还有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筑机械租赁公司、脚手架工程公司、建筑劳务公司、建筑材料贸易公司和建筑机械生产企业等建筑配套企业。集团建筑安装工程年产值100多亿元,其中总部所在地建筑安装工程占60%左右,然而笔者所在公司建筑安装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建筑机械、脚手架和建筑劳务与公司建筑配套企业签约不到30%。签约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包括:(1)有的挂靠工程项目,若没有事先约定,工程承包商可以不选择与公司建筑配套企业合作;(2)有的自营工程项目,项目部为了从其他企业得到好处费,有意不与我公司建筑配套企业合作。集团审计部针对建筑配套企业销售合同审计时发现的问题,向集团领导提出如下合同管理建议:(1)自营工程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劳务、脚手架必须选择公司的建筑配套企业签约;(2)接受挂靠承包工程前,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挂靠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劳务、脚手架应当首先选择与公司建筑配套企业签约。通过集团审计部努力,公司建筑安装工程与建筑配套企业签约率大幅度上升,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案例二:参与企业税务筹划,为企业增加价值。笔者所在公司的关联公司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租赁分公司等。脚手架工程有限公司脚手架工程业务,属于集团建筑工程的占70%,其他建筑公司工程占30%,脚手架工程搭架使用的周转材钢管扣件等全部由集团下属租赁分公司提供,由集团公司与租赁分公司直接结算钢管租赁费,而脚手架工程公司营业税率3%,租赁分公司营改增前租赁营业税率5%,从集团整体利益来说节税潜力没有得到挖掘。集团审计部在脚手架工程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租赁分公司税务审计过程中,提出如下节税建议:(1)脚手架工程公司承接集团下属工程使用的周转材钢管,可由集团公司与租赁分公司直接结算钢管租赁费,这是由于此部分租赁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2)脚手架工程公司承接集团以外建筑公司脚手架工程,所需要的钢管由脚手架工程公司自行购置,将钢管租金计入脚手架工程收入,钢管折旧费计入脚手架工程成本,钢管租赁税金即可由5%降为3%。2012年11月实行营改增后,租赁业务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1%,审计部建议,收购其他合格租赁公司,将对外租赁收入分摊后降低至小规模纳税人收入限额500万元以下,使租赁业务享受小规模纳税人3%的税率。集团审计部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三、结语

现代企业不断推广集团化,对内部审计发挥增值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内部审计师应清楚地知道影响特定组织和行业持续发展的各种要素,与时俱进,精通专业技术,清楚认识企业管理需求及其经营目标,应用自身技术防范和降低风险,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及时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全局观念的审计报告,为企业增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浩.浅谈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J].中国内部审计,2011,(9).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背景;条件;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07-02

一、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功能产生的背景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查错纠弊,审计的对象也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工作基本集中在财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但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日益庞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日趋健全完善等,必然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职能逐渐趋于弱化。在这种形势下,内部审计就应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优势,以监督为手段、以增值为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以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开展审计活动,建立起增值服务型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003年以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其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实行所在分公司及总公司审计部领导的双重领导、内部审计模式主要是以事后财务稽核监督为主的财务导向审计、且以现场审计为主。2003年以后,随着公司重组上市,原有的内部审计在管理及工作模式上已滞后于公司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审计进行并逐步完善了“垂直管理、统一领导”的审计体制改革。至2009年,在全国设立6家区域审计中心,整合了审计资源,提高了审计效率。同时,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四道风险防线的最后一道防线,紧密围绕公司业务发展目标,依托信息化审计平台,全面评价公司整体经营与管控风险,有机地将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展各项审计活动,及时向管理层提出建设性的管理建议与改进措施,实现了从事后财务导向为主的监督审计向事前、事中风险导向为主的增值型审计的转变。

二、发挥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功能的条件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的不断增强是发挥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功能的前提条件

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其独立性与客观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独立性的作用是要使客观性最大。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凭借其独立性与客观性在组织中的日益增强与提高,其可以就组织经营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有效地履行其监督与评价职能,并对组织的经营活动献计献策,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经营管控风险,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

2003年以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为各分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即隶属于所在公司又接受总公司审计部领导的双重领导;2003年以后,审计管理模式为“垂直管理、统一领导”,特别是在 2008年以后,在全国设立六家区域审计中心,改变了以往审计资源分散、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效果不佳的现象,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了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促使审计工作更加注重公司全局和整体利益,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实现内部审计由监督导向型向增值服务型的转变。

(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逐步提高是发挥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可靠保障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营业务的多元化,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迫切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其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企业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开展工作,有效解决由于企业经营跨度增大、管理链拉长所带来的控制风险。为此,企业都十分注重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建设,不断通过引进各种人才、开展各种业务培训、组织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及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措施,促使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随着内部审计模式向以风险导向为主的转变,中国人寿内部审计人员也由单一的财务人员向以审计、法律、IT、经营管理等方面人员的构成转变;由仅熟知财务知识的单一人员向精通或知晓法律、经营管理、基建、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员转变;审计方式也由单一的现场抽样审计向以依托信息化审计平台,更有效地运用非现场审计方式,积极开展非现场监控等转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逐步提高,为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功能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实现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功能的途径

(一)营造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文化环境,树立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理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但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通过营造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文化环境,树立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理念为内审人员搭建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增值服务。

2003年以来,中国人寿内部审计文化建设以“激情、沟通、持重”为核心理念;2008年以后,进一步确立了“立足监督、着眼服务”的职能定位,提出了“贴近需求、贴近管理、贴近风险防范”和“服务公司发展、服务公司改革、服务公司内部风险防范、服务公司执行力建设”的“三贴近、四服务”的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统一了内部审计人员思想,使各项内部审计工作能紧紧贴近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找准风险点,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确定审计工作领域与重点,创新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通过分析未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环境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审计工作领域与重点。通过技术层面开发、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与技术,改变传统的财务审计和你查我提供资料的方式,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建立起一套贯穿审计业务前台和后台的审计信息系统,与同行业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标分析,提高工作效能,将审计向事前、事中关口前移。

2008年以来,中国人寿内部审计区域化审计模式确定与实施后,各区域审计中心首先关注总的变化,即对公司财务、业务、运营、销售管理流程上处于重要环节,在公司经营管理总体架构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容予以重点关注,建立了以经济责任、绩效、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等在内的常规审计;围绕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开展了各类专项审计;根据公司内部管理、外部监管和风险防范需要,开展了高管、关联易审计等,审计项目覆盖了更广的领域,调动了更多的资源,使审计项目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统一性得到更直接的体现。其次,依托各类审计辅助软件与各业务系统以及公司提供的各种经营资料,强化非现场审计分析与现场审计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现场审计的成效。同时,强化对公司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实时性、经常性、连续性的非现场监控、评价,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再次,强化审计项目质量考评机制,实施项目审前调查,科学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实施多种非现场审计方法,做深做透非现场审计工作;通过多方位的审计手段,做实做精现场审计工作;发现问题积极向被审计单位反馈,达成共识找原因,监督与服务并举,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

(三)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关注审计成效。强化审计成果转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

内部审计一方面不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消除被审计单位传统观念中对审计的轻视和敌对心态,从而积极落实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追踪审计,明确整改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落实,通过监督体现服务,促进企业防范风险、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目标。此外,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防性、警示性作用,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通过编报审计要情或审计信息、召开审计联席会议等形式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近年来,中国人寿各区域审计中心分别与辖区分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问题整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条线整改的主导作用;其次,采取审计问题风险提示、审计问题通报、审计谈话等多种方式来督促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有效整改;再次,结合经责(高管)审计项目或开展专项后续审计及机动审计等方式,检验被审计单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通过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形成审计威慑力,改变了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保证了审计成效的最大化。另外,通过编制审计要情、审计经验类、建议类及工作建议类信息,深层次揭示问题的根源或本质,提出管理建议或举措,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当好参谋助手,真正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内部审计也正依托其在组织中独立性与客观性的不断提高与增强,从营造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环境、树立增值服务的内部审计理念为着手点,从不断创新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法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紧紧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以监督为手段,以增值为目标,以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开展审计活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献计献策,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关注审计成效,强化审计成果的转化,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有效地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郭旭.防范经营风险 强化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08,(12):26-31.

[2] 李斌,李小波.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2,(2):45-47.

[3] 任光辉.对内部审计以企业价值增长为目标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44-46.

[4] 于海蓉.对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3,(1):50-52.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3篇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8)

摘要: 近年来,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保险意识越来越高,面对可能遭遇的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专利保险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企业开始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专利侵权,如何防范专利风险,化解专利侵权危机,专利保险制度或许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在吸收和借鉴国外专利保险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和改进我国专利保险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知识产权;专利风险;专利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94-01

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名为知识产权保险服务公司推出了一款以被保险人的专利权遭受他人侵害的风险为内容的专利实施保险。

一、我国专利保险现状

2015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力争到2020年,全国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专利保险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我国专利保险业务开展范围至少覆盖50个中心城市和园区,加快培育和规范专利保险市场。

我国专利保险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推动的结果。但就目前来看,中国专利保险制度发展仍旧困难重重。第一,对于专利保险制度的认识有限。第二,专利保险公司对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预估不足。第三,从制度体系上看,缺乏完整的专利保险法规。第四,从中介服务上看,由于缺乏专利保险评估专业人才。

二、对政府在专利保险方面的发展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没有专利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相关内容散见于知识产权法、保险法,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规范保险范围、保险险种、保险争议解决方式等。

二是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制定专利保险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步骤,制定专利保险建设的补贴政策、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地方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专利保险需求调研,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专利保险申请的审核评估工作。

三是建立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规范专利价值评估。尝试建立保险专家咨询制度和价值评估制度,协助参保企业运用专利纠纷诉前调解机制维护自身权益,着力为参保企业、相关保险机构、中介机构提供增值服务。

四是将自愿保险与强制保险相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导的市场经济,长期的政府垄断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因此,对于保险应采取强制与自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引导企业自主参保。

三、对保险公司在专利保险方面的发展建议

一是为专利保险立法建言献策。保险行业协会应发挥统领作用,吸收试点地区的有益工作经验,总结较好的参保投保、理赔服务经验,协助制定专利保险制度框架,积极参与专利保险相关立法建设。

二是要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保险公司要根据保险业的基数,建立动态风险管理预算,降低运营风险,分解风险,推动专利保险市场的形成。

三是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保险公司多渠道地宣传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尤其是要向有潜在需要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险的相关内容,普及相关知识,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真正的需求。

四、对中介机构在专利保险方面的发展建议

一是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在专利保险前期工作中,中介机构作为专利保险价值的第三方机构,要对专利产品的价值进行评估,要提供精准的市场数据,必须要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保险公司和企业,为企业提供专利保险方案设计、投保、索赔等全方位专业支持。

二是发挥中介桥梁作用。保险中介机构要在企业与保险公司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双方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做好供给与需求调研,促进保险公司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增值服务。

五、对企业在专利保险方面的发展建议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专利保险意识。企业应提前针对企业面临的专利环境,考虑相应的专利保险,提前应对突发的专利侵权灾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提高专利业务技能。面对纷繁复杂的专利侵权和专利诉讼,丰富的专利经验不可或缺,专利保险作为新兴领域,对企业专利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认识和掌握专利保险业务知识,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险种,构建合理的专利保险机制,做好企业专利风险控制。

三是企业应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结合本企业的产品和相关技术领域,建立专利跟踪、检索制度,定期进行相关领域的专利文献检索、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专利侵权行为提前预警,收集材料证据。加强与中介机构的合作交流,建立完善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专利保险将是国内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专利保险机制,建立和完善我国专利保险制度,对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57页.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网络资源;网络开发

保险公司经营包括承保、核保、投资、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环节,也包括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与信息共享。其中和消费者产生直接互动、消费者最关心、涉及双方直接利益的环节是承保、售后服务和理赔。提高这三个环节的简易度、运行速度和透明度将有助于保险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公司价值的提升。保险公司之间的互动也要依赖网络才能有效地进行。随着网络技术和网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保险公司不可离开的工具。但目前保险公司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网络所能提供的功能尚不匹配。在承保、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直接贴近消费者的领域,在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共享领域,都须加大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度。

一、保险承保与网络开发

承保是保险公司经营环节的第一步,是保险商品成交的过程。在此之前,存在着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保险销售准备工作,包括保险公司自身品牌的宣传,对潜在客户群的开发。保险公司传统的宣传方式是户外广告和电视等媒体广告,对网络虽有利用,但利用不足。而到2006年底,中国网民已达到1.37亿。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保险宣传,对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争取潜在的客户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网络宣传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要超过户外广告,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面对的是亿万全球网民,且网民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易于接受保险产品。而户外广告只能面对特定的人群,普及面小。

目前,承保前的网络宣传尚未引起保险公司的足够重视。充其量只是在保险公司自己的网页上宣传。这和人们对网络保险的认识是分不开的。网络保险是在网上成交的保险销售方式。目前虽然呼声很高,但实际效果却不佳,这是由保险商品的特性决定的。保险商品的无形性和消费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投机性,使得现实的面对面的保险销售已非常不易,何况在网络上实现销售?所以许多保险公司对网络保险的热情不高,进而也影响了对网络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较难在网上直接实现保险商品的销售并不等于网上没有销售资源和销售机会。实际上,网民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保险的网上宣传将有利于配合现实销售,从而将潜在客户群变为现实客户群。

二、保险售后服务与网络开发

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是指保单出售后的风险管理、培训、咨询、续缴保费及其他增进保户与保险公司联系的一系列后续服务。优良的后续服务比承保前的宣传对于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价值的提升更为有效。因为人们不仅要看保险公司说了什么,更要看它做了什么。长期以来,国内的保险公司重销售、轻售后服务,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潜在客户的投保积极性,而且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声誉,阻碍了保险业务量的增长。保险公司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已迫在眉睫。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包括提供便利的账户查询服务、风险管理服务、业务咨询服务、续缴保费服务和对客户感情投资的其他服务。上述服务通过网络将能方便地提供。如客户的账户查询服务,保户只要在网络系统的终端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可随时随地便捷地查询自己账户实有金额、投资金额等信息。又如,业务咨询服务,保户可以在网上在线咨询,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咨询,保险公司还可将保户遇到的常见问题归类后置于网页上供客户查询。再如续缴保费服务,现在很多长期寿险保单在承保后,业务员离开公司,而成为孤儿保单。保户每到续缴保费时,只有自己主动办理,从而易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发一种软件,在客户每年该缴保费时,系统自动给经常上网的保户寄发一封电子邮件,问候并提醒其缴费;对于不常上网的保户系统也主动提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主动电话通知或寄信通知,或登门拜访。另外在缴费方式上,保险公司可以和网上银行合作,通过网上银行实现支付。这样不但会为客户节省时间,而且免除了客户到银行排队等候之苦。此外,保险公司还可利用网络邮件的群发功能在节日发电子贺卡给客户,增进与客户的感情联系和客户对公司的认同。群发电子贺卡的方式比起传统的邮寄贺卡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成本。这样保险公司通过网络对客户表达尊重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赢得客户的信赖,从而有利于稳住老客户群,吸收新客户群。

三、保险理赔与网络开发

获得理赔服务是投保人投保的最终目的,尽管获得理赔的条件是投保人不希望发生的。理赔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环节的最后一部分。目前,在理赔环节,保险公司与保户发生的争议最多,以致于有人常说“投保容易,索赔难”。理赔中的争议主要来源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是保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发生偏差,有时是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因过失或故意误导了客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乃至夸大了条款的保障范围,或者明知被保险人为非可保对象,为了保费收入,仍力劝其投保。除对赔与不赔发生争议外,保险公司与客户间在赔付的时间和金额上也时常发生争议。为减少或避免争议的发生,加强理赔的速度和效果,保险公司可以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把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公布在网页上,供投保人随时查询。二是开设在线理赔争议处理平台。保户如果对基层公司的理赔服务不满,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给上级公司,直至总公司。上级公司或总公司对有争议的理赔事项进行专家会诊,提出明确意见。三是保险公司可以网上设立索赔信息系统,提供索赔的申请服务和所需表格、资料的下载服务。当被保险人遭受保险范围内的事故发生损失时,如生病住院,可以在网上办理索赔申请,保险公司核赔后,也可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保险赔付款。四、保险公司间的合作与网络开发

在许多场合,保险公司之间都要进行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重复保险、共同保险与再保险是三个保险公司间合作的典型领域。重复保险是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一个基于共同利益的保险标的,保险金额总和大于保险标的价值的保险。在重复保险中,如果保险公司间缺乏信息交流,被保险人极有可能因一次保险标的受损而从多家保险公司获得累计超过其保险标的价值的赔款。倘若真是如此,骗保便会盛行。但保险公司间及时沟通后,被保险人出险就最多仅能获得其损失部分不超过保险金额的补偿。网络技术为保险公司的这种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有的保险公司已经着手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反重复保险中的骗赔行为体系,如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永安财险等七家保险公司在京分公司2006年11月22采取信息共享方式启动“打击骗赔百日行动”。行动过程中集中各家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信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加大力量打击车险理赔中虚假赔案。但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覆盖范围小的问题。保监会可以组建一个保险业务信息查询平台,全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均与该平台连通,该平台涵盖所有公司的所有客户信息。当一家公司遇到客户索赔时,它便可以进入该系统查询该客户有无在其他保险公司重复投保的信息。为了保护各家商业保险公司的秘密,须设立屏闭装置,使得某公司只能看到本公司客户在其他所有公司中的投保信息,但无权查看别的公司的其他客户信息。如果这一系统平台能够建立,将会有效地遏制利用重复保险骗赔的现象。

共同保险是为了承保巨额业务,几家保险公司联合对某一标的进行承保的保险。共同保险要求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就要共享保险标的的信息。达成共同承保意向的保险公司可将了解到的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承保比例等信息,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特别是国内外的保险公司同时承保一项保险标的时,因为相距遥远,更需要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再保险是受承保能力的限制,保险公司在已承保的业务设定自留额后,将超过自留额的部分分保给一家或多家再保险公司。在再保险业务办理中,原保险公司对再保险公司信息的收集、再保险公司对原保险公司信息的收集,原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内部网络都将变得轻而易举。

当前,网民增长速度很快,上网人数平均每个季度递增8%。网民逐步显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并且平均收入水平较高。这些网民观念新,乐意选择优秀的保险品种,有利于网络保险业务的开展。网络的发展为保险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运行平台。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险公司必将密切与广大消费者的联系,扩大潜在客户群,增加现实客户群。同时,将促进保险公司运行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促进保险公司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电子商务的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七家保险公司联手大力打击骗赔.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06-11-23.

3.产业观察:中国网络保险业机遇与威胁并存.金羊网—通信信息报,2005-10-26.

4.季玥辰.我国网上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7).

5.鲍洪峰.浅议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构成对网络保险营销的影响.上海保险,2006,(4).

6.卓志.我国保险业:回顾、现状与展望.保险研究,2006,(1).

7.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颜清、刘袆.2005年世界保险市场概况及中国近十年保险业务发展情况统计.保险研究,2006,(8).

9.孟昭亿.论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关键问题.保险研究,2000,(6).

10.刘茂山.保险发展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1.刘子操.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上海保险,2006,(8).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网络资源;网络开发

保险公司经营包括承保、核保、投资、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环节,也包括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与信息共享。其中和消费者产生直接互动、消费者最关心、涉及双方直接利益的环节是承保、售后服务和理赔。提高这三个环节的简易度、运行速度和透明度将有助于保险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公司价值的提升。保险公司之间的互动也要依赖网络才能有效地进行。随着网络技术和网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保险公司不可离开的工具。但目前保险公司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网络所能提供的功能尚不匹配。在承保、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直接贴近消费者的领域,在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共享领域,都须加大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度。

一、保险承保与网络开发

承保是保险公司经营环节的第一步,是保险商品成交的过程。在此之前,存在着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保险销售准备工作,包括保险公司自身品牌的宣传,对潜在客户群的开发。保险公司传统的宣传方式是户外广告和电视等媒体广告,对网络虽有利用,但利用不足。而到2006年底,中国网民已达到1.37亿。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保险宣传,对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争取潜在的客户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网络宣传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要超过户外广告,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面对的是亿万全球网民,且网民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易于接受保险产品。而户外广告只能面对特定的人群,普及面小。

目前,承保前的网络宣传尚未引起保险公司的足够重视。充其量只是在保险公司自己的网页上宣传。这和人们对网络保险的认识是分不开的。网络保险是在网上成交的保险销售方式。目前虽然呼声很高,但实际效果却不佳,这是由保险商品的特性决定的。保险商品的无形性和消费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投机性,使得现实的面对面的保险销售已非常不易,何况在网络上实现销售?所以许多保险公司对网络保险的热情不高,进而也影响了对网络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较难在网上直接实现保险商品的销售并不等于网上没有销售资源和销售机会。实际上,网民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保险的网上宣传将有利于配合现实销售,从而将潜在客户群变为现实客户群。

二、保险售后服务与网络开发

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是指保单出售后的风险管理、培训、咨询、续缴保费及其他增进保户与保险公司联系的一系列后续服务。优良的后续服务比承保前的宣传对于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价值的提升更为有效。因为人们不仅要看保险公司说了什么,更要看它做了什么。长期以来,国内的保险公司重销售、轻售后服务,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潜在客户的投保积极性,而且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声誉,阻碍了保险业务量的增长。保险公司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已迫在眉睫。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包括提供便利的账户查询服务、风险管理服务、业务咨询服务、续缴保费服务和对客户感情投资的其他服务。上述服务通过网络将能方便地提供。如客户的账户查询服务,保户只要在网络系统的终端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可随时随地便捷地查询自己账户实有金额、投资金额等信息。又如,业务咨询服务,保户可以在网上在线咨询,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咨询,保险公司还可将保户遇到的常见问题归类后置于网页上供客户查询。再如续缴保费服务,现在很多长期寿险保单在承保后,业务员离开公司,而成为孤儿保单。保户每到续缴保费时,只有自己主动办理,从而易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发一种软件,在客户每年该缴保费时,系统自动给经常上网的保户寄发一封电子邮件,问候并提醒其缴费;对于不常上网的保户系统也主动提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主动电话通知或寄信通知,或登门拜访。另外在缴费方式上,保险公司可以和网上银行合作,通过网上银行实现支付。这样不但会为客户节省时间,而且免除了客户到银行排队等候之苦。此外,保险公司还可利用网络邮件的群发功能在节日发电子贺卡给客户,增进与客户的感情联系和客户对公司的认同。群发电子贺卡的方式比起传统的邮寄贺卡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成本。这样保险公司通过网络对客户表达尊重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赢得客户的信赖,从而有利于稳住老客户群,吸收新客户群。

三、保险理赔与网络开发

获得理赔服务是投保人投保的最终目的,尽管获得理赔的条件是投保人不希望发生的。理赔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环节的最后一部分。目前,在理赔环节,保险公司与保户发生的争议最多,以致于有人常说“投保容易,索赔难”。理赔中的争议主要来源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是保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发生偏差,有时是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因过失或故意误导了客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乃至夸大了条款的保障范围,或者明知被保险人为非可保对象,为了保费收入,仍力劝其投保。除对赔与不赔发生争议外,保险公司与客户间在赔付的时间和金额上也时常发生争议。为减少或避免争议的发生,加强理赔的速度和效果,保险公司可以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把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公布在网页上,供投保人随时查询。二是开设在线理赔争议处理平台。保户如果对基层公司的理赔服务不满,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给上级公司,直至总公司。上级公司或总公司对有争议的理赔事项进行专家会诊,提出明确意见。三是保险公司可以网上设立索赔信息系统,提供索赔的申请服务和所需表格、资料的下载服务。当被保险人遭受保险范围内的事故发生损失时,如生病住院,可以在网上办理索赔申请,保险公司核赔后,也可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保险赔付款。四、保险公司间的合作与网络开发

在许多场合,保险公司之间都要进行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重复保险、共同保险与再保险是三个保险公司间合作的典型领域。重复保险是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一个基于共同利益的保险标的,保险金额总和大于保险标的价值的保险。在重复保险中,如果保险公司间缺乏信息交流,被保险人极有可能因一次保险标的受损而从多家保险公司获得累计超过其保险标的价值的赔款。倘若真是如此,骗保便会盛行。但保险公司间及时沟通后,被保险人出险就最多仅能获得其损失部分不超过保险金额的补偿。网络技术为保险公司的这种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有的保险公司已经着手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反重复保险中的骗赔行为体系,如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永安财险等七家保险公司在京分公司2006年11月22采取信息共享方式启动“打击骗赔百日行动”。行动过程中集中各家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信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加大力量打击车险理赔中虚假赔案。但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覆盖范围小的问题。保监会可以组建一个保险业务信息查询平台,全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均与该平台连通,该平台涵盖所有公司的所有客户信息。当一家公司遇到客户索赔时,它便可以进入该系统查询该客户有无在其他保险公司重复投保的信息。为了保护各家商业保险公司的秘密,须设立屏闭装置,使得某公司只能看到本公司客户在其他所有公司中的投保信息,但无权查看别的公司的其他客户信息。如果这一系统平台能够建立,将会有效地遏制利用重复保险骗赔的现象。

共同保险是为了承保巨额业务,几家保险公司联合对某一标的进行承保的保险。共同保险要求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就要共享保险标的的信息。达成共同承保意向的保险公司可将了解到的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承保比例等信息,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特别是国内外的保险公司同时承保一项保险标的时,因为相距遥远,更需要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再保险是受承保能力的限制,保险公司在已承保的业务设定自留额后,将超过自留额的部分分保给一家或多家再保险公司。在再保险业务办理中,原保险公司对再保险公司信息的收集、再保险公司对原保险公司信息的收集,原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内部网络都将变得轻而易举。

当前,网民增长速度很快,上网人数平均每个季度递增8%。网民逐步显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并且平均收入水平较高。这些网民观念新,乐意选择优秀的保险品种,有利于网络保险业务的开展。网络的发展为保险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运行平台。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险公司必将密切与广大消费者的联系,扩大潜在客户群,增加现实客户群。同时,将促进保险公司运行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促进保险公司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电子商务的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七家保险公司联手大力打击骗赔.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06-11-23.

3.产业观察:中国网络保险业机遇与威胁并存.金羊网—通信信息报,2005-10-26.

4.季玥辰.我国网上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7).

5.鲍洪峰.浅议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构成对网络保险营销的影响.上海保险,2006,(4).

6.卓志.我国保险业:回顾、现状与展望.保险研究,2006,(1).

7.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颜清、刘袆.2005年世界保险市场概况及中国近十年保险业务发展情况统计.保险研究,2006,(8).

9.孟昭亿.论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关键问题.保险研究,2000,(6).

10.刘茂山.保险发展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1.刘子操.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上海保险,2006,(8).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网络资源;网络开发

保险公司经营包括承保、核保、投资、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环节,也包括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与信息共享。其中和消费者产生直接互动、消费者最关心、涉及双方直接利益的环节是承保、售后服务和理赔。提高这三个环节的简易度、运行速度和透明度将有助于保险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公司价值的提升。保险公司之间的互动也要依赖网络才能有效地进行。随着网络技术和网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保险公司不可离开的工具。但目前保险公司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网络所能提供的功能尚不匹配。在承保、售后服务和理赔等直接贴近消费者的领域,在保险公司之间的业务共享领域,都须加大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度。

一、保险承保与网络开发

承保是保险公司经营环节的第一步,是保险商品成交的过程。在此之前,存在着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保险销售准备工作,包括保险公司自身品牌的宣传,对潜在客户群的开发。保险公司传统的宣传方式是户外广告和电视等媒体广告,对网络虽有利用,但利用不足。而到2006年底,中国网民已达到1.37亿。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保险宣传,对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争取潜在的客户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网络宣传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要超过户外广告,因为网络具有开放性,面对的是亿万全球网民,且网民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易于接受保险产品。而户外广告只能面对特定的人群,普及面小。

目前,承保前的网络宣传尚未引起保险公司的足够重视。充其量只是在保险公司自己的网页上宣传。这和人们对网络保险的认识是分不开的。网络保险是在网上成交的保险销售方式。目前虽然呼声很高,但实际效果却不佳,这是由保险商品的特性决定的。保险商品的无形性和消费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投机性,使得现实的面对面的保险销售已非常不易,何况在网络上实现销售?所以许多保险公司对网络保险的热情不高,进而也影响了对网络的开发和利用。然而,较难在网上直接实现保险商品的销售并不等于网上没有销售资源和销售机会。实际上,网民就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保险的网上宣传将有利于配合现实销售,从而将潜在客户群变为现实客户群。

二、保险售后服务与网络开发

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是指保单出售后的风险管理、培训、咨询、续缴保费及其他增进保户与保险公司联系的一系列后续服务。优良的后续服务比承保前的宣传对于公司业务量的增长和价值的提升更为有效。因为人们不仅要看保险公司说了什么,更要看它做了什么。长期以来,国内的保险公司重销售、轻售后服务,这一行为不仅削弱了潜在客户的投保积极性,而且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声誉,阻碍了保险业务量的增长。保险公司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已迫在眉睫。保险公司的售后服务包括提供便利的账户查询服务、风险管理服务、业务咨询服务、续缴保费服务和对客户感情投资的其他服务。上述服务通过网络将能方便地提供。如客户的账户查询服务,保户只要在网络系统的终端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便可随时随地便捷地查询自己账户实有金额、投资金额等信息。又如,业务咨询服务,保户可以在网上在线咨询,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咨询,保险公司还可将保户遇到的常见问题归类后置于网页上供客户查询。再如续缴保费服务,现在很多长期寿险保单在承保后,业务员离开公司,而成为孤儿保单。保户每到续缴保费时,只有自己主动办理,从而易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发一种软件,在客户每年该缴保费时,系统自动给经常上网的保户寄发一封电子邮件,问候并提醒其缴费;对于不常上网的保户系统也主动提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主动电话通知或寄信通知,或登门拜访。另外在缴费方式上,保险公司可以和网上银行合作,通过网上银行实现支付。这样不但会为客户节省时间,而且免除了客户到银行排队等候之苦。此外,保险公司还可利用网络邮件的群发功能在节日发电子贺卡给客户,增进与客户的感情联系和客户对公司的认同。群发电子贺卡的方式比起传统的邮寄贺卡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成本。这样保险公司通过网络对客户表达尊重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赢得客户的信赖,从而有利于稳住老客户群,吸收新客户群。

三、保险理赔与网络开发

获得理赔服务是投保人投保的最终目的,尽管获得理赔的条件是投保人不希望发生的。理赔也是保险公司经营环节的最后一部分。目前,在理赔环节,保险公司与保户发生的争议最多,以致于有人常说“投保容易,索赔难”。理赔中的争议主要来源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是保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发生偏差,有时是保险公司的营销员因过失或故意误导了客户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乃至夸大了条款的保障范围,或者明知被保险人为非可保对象,为了保费收入,仍力劝其投保。除对赔与不赔发生争议外,保险公司与客户间在赔付的时间和金额上也时常发生争议。为减少或避免争议的发生,加强理赔的速度和效果,保险公司可以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把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公布在网页上,供投保人随时查询。二是开设在线理赔争议处理平台。保户如果对基层公司的理赔服务不满,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给上级公司,直至总公司。上级公司或总公司对有争议的理赔事项进行专家会诊,提出明确意见。三是保险公司可以网上设立索赔信息系统,提供索赔的申请服务和所需表格、资料的下载服务。当被保险人遭受保险范围内的事故发生损失时,如生病住院,可以在网上办理索赔申请,保险公司核赔后,也可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保险赔付款。四、保险公司间的合作与网络开发

在许多场合,保险公司之间都要进行业务合作与信息交流,重复保险、共同保险与再保险是三个保险公司间合作的典型领域。重复保险是多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一个基于共同利益的保险标的,保险金额总和大于保险标的价值的保险。在重复保险中,如果保险公司间缺乏信息交流,被保险人极有可能因一次保险标的受损而从多家保险公司获得累计超过其保险标的价值的赔款。倘若真是如此,骗保便会盛行。但保险公司间及时沟通后,被保险人出险就最多仅能获得其损失部分不超过保险金额的补偿。网络技术为保险公司的这种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有的保险公司已经着手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反重复保险中的骗赔行为体系,如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大地财险、华泰财险、永安财险等七家保险公司在京分公司2006年11月22采取信息共享方式启动“打击骗赔百日行动”。行动过程中集中各家保险公司的车险理赔信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加大力量打击车险理赔中虚假赔案。但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覆盖范围小的问题。保监会可以组建一个保险业务信息查询平台,全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均与该平台连通,该平台涵盖所有公司的所有客户信息。当一家公司遇到客户索赔时,它便可以进入该系统查询该客户有无在其他保险公司重复投保的信息。为了保护各家商业保险公司的秘密,须设立屏闭装置,使得某公司只能看到本公司客户在其他所有公司中的投保信息,但无权查看别的公司的其他客户信息。如果这一系统平台能够建立,将会有效地遏制利用重复保险骗赔的现象。

共同保险是为了承保巨额业务,几家保险公司联合对某一标的进行承保的保险。共同保险要求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就要共享保险标的的信息。达成共同承保意向的保险公司可将了解到的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承保比例等信息,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特别是国内外的保险公司同时承保一项保险标的时,因为相距遥远,更需要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再保险是受承保能力的限制,保险公司在已承保的业务设定自留额后,将超过自留额的部分分保给一家或多家再保险公司。在再保险业务办理中,原保险公司对再保险公司信息的收集、再保险公司对原保险公司信息的收集,原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内部网络都将变得轻而易举。

当前,网民增长速度很快,上网人数平均每个季度递增8%。网民逐步显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特征,并且平均收入水平较高。这些网民观念新,乐意选择优秀的保险品种,有利于网络保险业务的开展。网络的发展为保险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运行平台。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险公司必将密切与广大消费者的联系,扩大潜在客户群,增加现实客户群。同时,将促进保险公司运行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促进保险公司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电子商务的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七家保险公司联手大力打击骗赔.人民网-国际金融报,2006-11-23.

3.产业观察:中国网络保险业机遇与威胁并存.金羊网—通信信息报,2005-10-26.

4.季玥辰.我国网上保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7).

5.鲍洪峰.浅议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构成对网络保险营销的影响.上海保险,2006,(4).

6.卓志.我国保险业:回顾、现状与展望.保险研究,2006,(1).

7.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颜清、刘袆.2005年世界保险市场概况及中国近十年保险业务发展情况统计.保险研究,2006,(8).

9.孟昭亿.论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关键问题.保险研究,2000,(6).

10.刘茂山.保险发展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1.刘子操.保险企业自身道德风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上海保险,2006,(8).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国现代保险业;个人理财;问题;对策

近20年来,中国保险业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寿险一直以14%的幅度增长。随着手中闲钱的逐渐增多,人们对资金增值的要求正经历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老百姓开始考虑给自己手中的闲钱重新选个稳妥的投资渠道,以期达到最大收益。但是,面对“股市黑幕”、“基金黑幕”的披露,面对索赔难退保更难的“信誉”,面对“火”不起来的汇市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实物投资,人们不知手中的钱投向何处,怎样获得最佳回报。需求即市场,在百姓的渴盼声中,作为个人金融服务的重头戏――投资类保险和保险公司的个人理财粉墨登场了。在个人理财方面,无论是人才还是经验,保险公司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保险公司个人理财业务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广泛欢迎。然而从近年来的运作情况看,形势不容乐观,业务业绩不堪理想,从目前全行业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看,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保险公司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现代保险业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财业务宣传乏力

每一项新业务的推出,每一只新产品的上市,对于客户来说都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的过程,其中宣传工作十分重要。从个人理财业务开展情况看,在宣传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宣传不到位,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一般的生活消费品都有一个响亮的品牌标识,让消费者见到商品名称时一目了然,然而不少跑保险公司的人们为此却伤透了脑筋。他们难以弄清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重大疾病险、医疗附加险、医疗保险、投资联结险、分红险、万能险、特殊意外险、普通意外险之间的区别。因此,给个人保险服务产品起个响亮的、与众不同的名字,不仅有利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还有利于保险公司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营销和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更能让小百姓们顺利跨进个人保险服务的大门。

(二)理财业务环境不佳

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好坏直接关系这项业务能否顺利正常的发展。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中国保险机构只能分业经营,保险公司不能涉及证券、投资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业务发展的环境。目前保险公司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理财产品很多,每个营业网点的门口贴有大幅的招贴画,营业网点宣传资料架上的宣传资料、产品介绍也很丰富,但只要细心地看一看会发现,真正帮你理财,能让你的资金增值的产品却不多。有些客户对这样的“理财”就产生反感、怀疑。很显然这样的理财环境很难让客户放心接受。

(三)运行制机保障不力

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主”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必须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平台才能畅通。而目前保险公司却在运行机制保障上表现得很不力,既没有一个职权相对独立的职责,比较明晰的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也无人负责个人理财的业务管理、规划和发展,很显然这样的运行机制保障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不相适应。个人保险服务的手续太烦琐也是个大问题。比如车辆退保的问题,许多投保人对于保险公司的车险服务都存在着“不满”,并因此产生了退保的念头,但因为退保需要面临种种障碍,他们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等待下一年度再选择新的保险公司重新投保。据了解,车险投保人之所以退保难,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不能正视投保人的退保要求,而目前阻碍投保人退保的主要因素是繁复的退保手续。

(四)理财业务手段落后

有些保险公司的营业厅外挂着“为您理财”的标识,营业厅内也有别有“理财经理”字样的业务员,但他们却大多只能指导客户填写保险单,或简单地教以传统的保险业务,只是提些“原则性”的建议,比如建议你“可以买些健康险”等等;一旦向其问起保险投资、实业投资的话题,便道不出子丑寅卯。有一位市民说:“我拿100万元给保险公司让他们理财,可那位理财经理却只能给我以‘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之类的指点,再具体些的建议和办法就没有了。这样的知识谁都有,投资者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理财建议,最好是保险公司能直接替投资者赚钱。”显然,目前保险业中的个人理财的确是“挂羊头卖狗肉”。真正的个人理财,如在美国,指的是保险公司不断调整基金、债券等投资组合,以使客户取得最好的回报,每个人只要将自己对财产规模、生活质量、预期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告诉保险公司,对方就能为你量身定制理财方案,还操作,同时跟踪、评估绩效,并不断修正。即使是对理财一窍不通的人,只要委托了保险公司进行操作,也能获得理想的回

报。

二、现代保险业中的个人理财发展对策

(一)加快理财人才培育

美国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德鲁克曾经说:“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种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的优势,克服企业内部的所有弱点,这是创造一个真正统一体的唯一方法。”根据保险公司目前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情况看,急需培养一批会理财的专业高手。一是要通过招聘的方式,把社会上一些有理财专业知识,懂得理财方案设计的高素质人材引进来。二是通过培养,在现有员工队伍中挑选一批资历高、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才,结合保险行业现有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重点培训,从而尽快建立起一支具有精通产品和业务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严谨懂法的专业态度和勤奋的专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队伍,以改变现有保险公司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的现状,适应当前全面开放竞争的保险理财时代。

(二)引进培训激励机制

从以往寿险经营过程中的业务推动情况来看,都是采取大目标大奖励的方式进行。从现在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保险业已经不是纵向发展了,而是在整个金融系统中进行横向的整合。保险从业人员所要销售的东西也将是多元化的产品,即营销员销售的东西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寿险产品,它有可能既包括寿险,还包括产险,甚至于可以为客户从事存放款、基金买卖等业务,这就形成了产品的交叉行销。另外,从顾客的角度来看,顾客在保险公司除了得到保险服务外,或许还希望通过业务人员办理比如是购买股票、基金,申请信用卡、银行贷款等业务,还希望通过业务人员咨询一些其他的家庭(个人)理财上的问题。这就要求业务人员必须加强素质修养、提高学识水平,必须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由此可见,激励系统在寿险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胆尝试开展混业经营式理财服务

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现阶段中国保险机构只能分业经营,因此理财服务给客户提供的投资组合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提并论。考虑到目前中国仍实行严格分业经营体制,国内保险公司只能把个人理财业务界定为以服务型为主、咨询和投资导向为辅的模式。也即是只能在口头上做理财的建议,向客户提供信息资料,最后的执行者仍是客户自己。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保险机构将全面进入国内市场,其参与竞争的重点主要就在于包括提供理财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上,国内保险机构要想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培育个人理财服务市场。保险公司的个人理财服务是指客户依靠保险公司人才的投资才能,实现自身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险公司根据客户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收取相应的费用。而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由于实施混业经营,香港的保险公司实际上就可以融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于一体,保险公司可以承销证券、基金和保险业务,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只要客户把钱交给保险公司,就可以很省心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了,这样的个人理财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的。

(四)强化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每一项业务、产品只有先理解它,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乐于接受。因此在个人理财业务上,首先保险工作人员要强化意识,深刻领会理财的真正含义,把理财理念吃透搞懂,其次要开展广泛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开展个人理财宣传,使广大居民懂得理财的重要性,特别是以形式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真正让广大客户有一个理财的概念,再次是要把保险业的理财产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介绍给广大客户,让客户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同时要奔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抱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让客户自觉自愿地接受农行的理财产品,让客户自愿选择,并讲明利弊关系,让客户了解理财也有风险,只要把理财业务宣传透,客户对理财才会有兴趣,理财业务也会正常的发展。

(五)借助科学的理财手段

一是要尽快开展个人理财规划的分析软件,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财分析网络,该网络应提供完整的网上互动个人理财规划工具,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利益分配、投资组合、计划优化等。从而改变目前的传统手工实用操作的现状。二是建立个性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通过网络和动态分析,掌握理财意愿的客户群,从而为这些客户提供及时细致的全面服务。

(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

创新产品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同时实施对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新产品开发者的正当权益。客户买保险的实质是买保险公司的承诺和服务,因此,必须把承诺和服务作为保险公司立业之本和诚信之源。一是要全面落实自己制定服务承诺,并由保险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不遵守服务承诺的处罚细则,让失信者既损失业务,更损失形象。二是要在地市级分支机构建立由当地知名技术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在承保前进行风险评估,承保后指导防灾防损,出险后作技术鉴定,为保险公司经营的全流程提供高层次的技术指导和支撑,达到防范风险,减少事故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扩大的目的。三是要建立与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气象和水文部门、公安的消防和交警等部门密切联系的防灾工作网络,研讨和探索防灾工作的新途径,整合资源共同做好防灾防损工作。

参考文献:

1、韩秀云.个人理财与时俱进之观念篇[J].环球,2004(3).

2、车险退保:手续繁,条件苛,损失大[N].北京现代商报,2004-08-22.

3、刘光起.A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8篇

增值即为增加价值。增加价值:“组织的存在,是为其所有者、其他利益关系方、客户和顾客创造价值或谋取利益”。增值型内部审计,即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并不是新生的一种审计类型,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和以前的内部审计没有严格的分水岭。

增值型阶段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革新性阶段,它是内部审计的一次重大变革。在这个发展阶段上,审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并积极向管理当局推销自己的内部审计产品;在这个发展阶段,审计策略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广泛采取“参与性”的审计策略,被审计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强调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这个发展阶段,审计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就是内部审计的目标;在这个发展阶段,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就是组织的风险,识别、防范、降低组织风险就是它自始自终的使命;在这个发展阶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组织增加价值就是内部审计自身存在的价值。那么增值型内部审计和传统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有什么区别呢?增值型内部审计和传统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不同的是:

(1)过去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为组织增加价值,它开展的许多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讲是不增值,或者虽然增值,但由于所耗费的资源和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价值,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

(2)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是一个费用中心,它不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个价值增值者,是一个利润中心。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通过给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

(3)过去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人们的计量记录只有内部审计花出去的钱,由于其只是一个费用中心,不计量收入。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所不同,由于其是一个利润,成本的耗费有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因该有衡量和记录。

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性的分析

银行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使银行的资本市场价值增加达到最优化水平。但是银行报表所报告的统计数据却是按照所谓账面价值计算的。因此,充分与准确地估计银行的市场价值是客观评价银行管理的依据。如果某家银行的股票在有效运行的股票市场上市,并且交易非常活跃,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市场价值。就账面价值而言,银行的账面资产等于银行的账面负债()与银行的账面价值()之和:.就银行市场价值而言,银行的市场资产加上银行的无形资产等于市场净值与银行的市场负债之和.银行的的无形资产包括存款保险的价值,银行与客户的关系,银行的注册价值以及其他的非账面资产。因此以市场价值计算的银行价值为:

这一公式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银行在账面上其净值为负数,但以市场市场价值计算,其净值为正数;或者说,银行的无形资产往往可以抵消银行净值的账面价值。

在很多情况下,银行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当银行账面()与市场价值(差距时,该银行存在所谓的隐藏资本或未入账资本,银行隐藏资本由两个来源:银行账面资产和市场资产的差距,银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这就时1990年凯恩和尤兰尔使用了一个简便的计量公式来测量银行的隐藏资本,这一公式被称为统计学的市场价值核算模式()。即:市场价值()银行账面(=隐藏资本。

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实际就是隐藏资本的最大化,而隐藏资本包括无形资产和未入账资本,提高隐藏资本的价值就要提高商业银行在公众心目的价值和对未入账资本的风险管理。未入账资本主要是表外业务,所以商业银行应加强表外业务的监管。

提高隐藏资本价值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防范风险。良好的公司治理、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公众心目中形象和减少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从而增加收益。这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关于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是一致的。

3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领域的增值途径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主题主要是两个方面,即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为:评估控制环境,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评价管理层执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执行审计委员会的欺诈分析和特别调查;对高层基调进行独立评价。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公司治理作用除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这些“硬控制”之外,还涉及到组织的“软控制”,也就是组织的“高层基调”。在这里着重讨论内部审计如何评价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软控制”。

3.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

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管理层执行风险和控制的措施,并向董事会报告其工作状况,董事会为了证实管理层报告的真实性,授权审计委员会对其进行验证,审计委员会利用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职能对管理层的风险、控制的管理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证实,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将检查、证实的情况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这样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可以对风险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充分的监控,对它们的监控直接有助于组织达成其目标。

3.2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

近年来,针对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立法和建议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地位,巴林银行倒闭后,对审计委员会的重视将会继续加重,同时对审计委员会的期望也会日益上升。正如美国国家公司董事联合会指出,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角色,审计委员会是确保财务报告和控制信息质量以及风险管理和识别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是审计委员会进行公司治理直接工具。

3.3内部审计与管理层

管理层是公司治理的主要力量,管理层设定高层基调处理组织的日常经营事务,管理层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是巨大的。内部审计为管理层提供各种验证和咨询服务,同时又作为审计委员会的治理工具,对被治理的对象管理层的控制与风险管理业绩进行验证。这使得管理层也很需要内部审计对自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业绩进行验证,使之以内部审计的验证报告为依据对信息真实性提供个人保证。内部审计的验证服务直接关系到高级管理层就上述责任承担的风险大小,所以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验证服务与管理层的利益是一致的。验证服务是管理层与审计委员会共同需要的,而且,内部审计师为管理层提供许多增值服务,它只不过是作为顾问和咨询者的身份,并没有参与决策,决策仍然由管理层来执行。

3.4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合作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的合作对提高验证信息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内部审计师可以通过有关商业过程和活动,以及对组织面临风险的深入了解,来帮助外部审计师有效地进行财务报告的鉴证,而且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共享风险分析的信息。

4商银行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具体措施

4.1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提供增值服务

(1)评价治理环境。好的治理环境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供了文化、结构和政策基础,直接关系到治理的效率。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总体治理结构和政策、评价治理道德、评价审计委员会的活动、评价风险管理结构与政策、评价内部审计的组织与结构等措施,以达到优化公司治理环境的目的。

(2)评价治理过程。治理过程是支持治理环境的具体活动,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是:评价舞弊控制和沟通过程、评价薪酬政策及其相关过程。评价财务治理过程、评价与战略规划和决策相关的治理活动、评价治理业绩盼计量。

(3)评价治理程序。治理程序是关系到治理过程效率的至关重要的步骤和实践,它是利用评价内外部治理报告程序、评价提升和追踪治理问题的程序、评价治理的改变和学习程序、评价支持治理的软件和技术等手段来达到优化治理程序的目的。

4.2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提供增值服务

国外最新研究认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新内容。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可通过提供鉴证和咨询服务来增加组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内部审计师可通过评价风险管理过程、评价关键风险的报告、检查关键风险的管理等措施,就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向董事会提供客观的建议,促使关键的经营风险得到恰当的管理,确保企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以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师可以通过为风险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便利、指导制定应对的风险管理措施、协调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强化对风险的报告、维持和开发适合银行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协调制定有待董事会批准的风险管理战略措施等,更好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近年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以“参与风险管理,提供独立评价和建议”为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并写进了公司内部审计章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将其参与风险管理明确写入内部审计章程,以有利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提供独立的评价和建议,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划于风险的控制作用,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但是,为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损害,内部审计师要注意不能设置风险偏好和对风险管理过程施加影响,不能代为决定风险应对措施,也不能按管理者的意图执行风险应对措施和承担风险管理的责任。

4.3在商业银行遵循管理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9篇

基于此要求,笔者参与并尝试了公司审计调查模式创新项目。实务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被审计单位对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配合,认为公司内部审计调查工作是一次免费的管理咨询,是对公司的一次管理“体检”。

创新实践

咨询服务

通过实施公司审计调查,全面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识别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评估其影响,提出有效的审计建议。充分关注公司管理是否到位,经营是否有效,着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及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公司审计调查项目的实施,体现出我单位内部审计业务由传统的鉴证服务向咨询服务的转变,其保证程度逐渐弱化,而深入管理工作的深度逐步加强。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管理服务、咨询等职能上实现突破,并致力于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

风险导向

公司审计调查更加注重审前调查及审计总体策划工作,突出重点、优化配置审计资源。主要表现在,审前准备阶段,要求被审计单位填写一套共80余张的表格,内容涉及人员情况、会计政策情况、重要资产处置情况、担保抵押情况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审计组通过上述资料信息开展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性质、经营活动等情况,初步评估公司经营风险点,确定审计调点,据此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方案列示了战略、经营、管理的主要审计内容并初步判断公司主要业务循环的核心控制点和次要控制点。

流程控制

公司审计调查除了执行下发审计通知书、召开审计进点会、现场审计、征求审计意见等通用的审计程序外,在现场审计阶段重点执行了管理访谈、内部控制穿行测试与评价、分析性程序、对重要事项的专项检查等程序。例如:我们着重采用了管理访谈的审计方法,访谈对象包括公司高管及业务部门主管,访谈内容根据访谈对象的工作职责涉及战略管理、组织机构、市场与资源、业务流程、部门职能、人力资源、重大项目等方面,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同时我们对公司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了控制测试,明确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点和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其存在的控制缺陷,利用测试结果,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建议。

管理重点

公司审计调查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审计及公司治理、经营管理调查两方面内容,包括经济活动、业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内容较为广泛,重在决策和管理。例如公司治理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公司章程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置、履职情况,公司高管人员任职情况等。公司审计调查中战略与规划、计划、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审计内容在传统审计项目中较少涉及,没有现成的审计经验可供借鉴,具有较大的审计难度。

系统整改

公司审计调查的报告无固定模式,审计人员根据具体审计情况进行撰写。报告中除包括传统审计报告的要素外,重点突出了管理咨询的内容,着重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风险及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公司审计调查中管理问题的改进主要涉及经营管理层面的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完善和改进的长期过程,需要被审计单位对经营管理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管理改进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总结思考

实际工作中,我们一直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为企业增值提供帮助,并进行了有益探索。公司审计项目在调查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审计重点和内容在传统财务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公司经营、内部管理等事项以及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重大事项,审计程序深入到业务流程,全面了解单位的经营情况,揭示单位存在的风险。

管理诊断中提出的管理建议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切实可行。被审计单位通过落实审计建议、整改审计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审计调查工作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工作形式,仍有不断提升的空间,例如:

整合资源构建服务平台。公司审计调查内容与企业经营风险点进一步契合,将公司业务部门,如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构建符合公司管理创新宗旨,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管理为重点,为公司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监督管理服务平台。

审计调查模式常态化。鉴于公司审计调查模式以风险为导向、以管理为重点,为公司提供增值服务的特点,公司审计调查工作应常态化,通过提前安排审计项目、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等工作,扩大审计服务的范围,提高审计的频率,使公司审计调查工作成为常规审计工作,将增值服务进行下去。

审计重点更具灵活性。不同行业的公司,或同一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都是不同的。为了在项目中更好地发挥管理咨询和服务的职能,应在现有调查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公司和项目的情况选择不同审计业务重点,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提升成果利用效果。公司审计调查报告中管理问题的整改及管理建议的落实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完善和改进的长期过程,被审计单位应树立在整改中见效益的观念,系统地持续改进。由此,我们建议将审计问题整改及管理建议的落实制度化,约定整改内容、组织形式、考核以及后续检查等多方面内容,促进审计建议落地。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0篇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它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组织的效率,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随着现代企业对公司治理的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和公司治理的目标渐趋一致。我公司准确把握“管理+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强化审计监督与服务,扎实推进管理提升,着力加强公司重点领域、重大建设项目、重点资金、关键管控流程的有效监督,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较好地实现了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的。下面结合本公司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情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涵义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其核心已经由防弊兴利上升为增加价值和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IIA对定义中所提到的“增加价值”作了如下解释:“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其他股东客户受益。组织提供价值的方式则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并且通过利用资源推销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收集、理解和评估风险的数据时,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的运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运营的建议,而这对于组织来说都非常有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合适的管理人员或运营人员传递这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企业增值能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带动其他管理同步发展,形成有效的国有企业监管机制,实现全面提升信用价值、人本价值、资产价值、企业社会价值,最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审计目标。

二、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的体现

内部审计新的定义将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内部审计的根本目标。内部审计并非生产经营系统,强调的是管理制度建设、执行,以及风险防范,作为企业价值链上一项间接、辅助的活动,它创造的价值大致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

内部审计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监督其执行,帮助企业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当实施内部审计的成本小于可预见的损失时,企业的价值就相应地增加。以某单位的产能建设审计为例,该项目建设周期3年多,总投资20多亿元,新建产能规模近8亿立方米,此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时,通过工程报送的400多份结算审计资料,发现定额套用错误、工程量计算有误、材料价格有误、取费有误等多计工程造价1000多万元,其他项目挤占投资支出1400万元,直接为公司节约投资2500万元,内部审计的直接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体现

内部审计的间接价值,就是无论内部审计是否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企业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潜在的威慑作用,因为他们知道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经常性存在的监督部门,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监督其他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包括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者)。由于要不断地接受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检查,他们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作用,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管理行为,促进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内部审计如何为增加组织的价值服务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业指南》中指出:内部审计应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析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应从下列三个方面为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

(一)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

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损失。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和规避等,控制和降低风险,防止风险显化为损失。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组织的损失,增加组织的价值。近年来,一方面,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日益全球化,资本市场日益国际一体化,公司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不确定,公司越来越难以对其进行控制和把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公司煤层气、LNG等新能源领域的建设发展,为了适应风险日高的外部环境,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翻新越来越快,内部组织机构变化越来越频繁,这又使得公司内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在这方面内部审计大有可为。

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公司的其他部门相比,它更能从公司的全局角度,更清醒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与外部审计相比,它更能从企业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更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建议。内部审计还具有综合性。它要对公司所有经济业务进行审查、评价,因而它能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内部审计更具有经常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它能随时针对公司的实际需要和发生的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范和化解组织面临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评价和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管理指令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它对于维护公司的生存、提高公司的活力,防范公司的内部风险,增加公司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公司的内部控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控制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使原来比较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发生残缺或失效;同时,随着人们对内部控制规律的深入了解,人们也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不断完善。这些都要求人们对现有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进行不断的评价,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其趋于健全、有效。公司可以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这种评价,但内部审计机构更了解本公司的情况,而且更关心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这种评价,不仅更加准确、有效,而且成本更低,评价更及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的主要评价维护者。

为了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残缺和失效问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控制环境发生的变化,经常检查各项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不断从公司的实际出发,探索优化本公司内部控制的途径。对于发现的残缺和失效问题,内审人员应查清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向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提出完善的具体建议,或随时接受他们的咨询。从2008年全面风险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公司每年对上市及未上市业务都安排内部控制测试,将与财务信息真实性密切相关的成本费用管理、收费管理、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和资金结算管理及物资采购和服务采购业务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作为重要管控流程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意见及建议,逐步规范公司各项管理行为,促进管理全面提升。

(三)评价和改善公司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营销机制服务创新

一、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及特征

(一)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所谓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蕴含于保险公司内质中的,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资源与能力要素的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保险公司自身和其客户创造出价值,形成一系列特殊的集约的技能、组织学识并为保险公司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从定义不难看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第二,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强调资源与能力的转换。第三,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强调独特性与持续性的结合。第四,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能力体系。

(二)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第一,价值性。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

第二,独特性。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蕴含于保险公司内质中的,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特殊的集约的技能和组织学识。

第三,延展性。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在公司经营管理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核心竞争力还必须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

(三)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类似,但毕竟保险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具有和一般企业不同的特点,如保险公司的产品是保险保障,此外保险公司的信用属性、金融属性和风险性也决定了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与一般企业不同,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风险管理能力;第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险种研发能力;第四,组织学习能力。

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增强产品创新能力

一是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险种,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优势,集中具有专长的业务骨干,根据市场需要或潜在需求抓紧进行研究和开发,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如针对不同行业(银行、证券、资产评估、建筑监理等),开发新型责任保险、具有保障外其它职能的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新险种。

二是改造完善现有险种,在市场调研基础上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一些效益险种,抓紧进行整合和包装,建立起险种大超市,使之成为公司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是结合各地承保业务重点,力求在个别重点行业建立起差异化的险种组合及费率档次,如针对电力系统,可根据多年的承保理赔经验,仔细分析,积极探索,进行险种优化组合。制定适合该行业购资率,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四是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针对西部大开发的具体项目,要加强市场调查,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完善建筑、安装工程险、保证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高速公路保险、消费贷款保险等险种,积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配套的保险服务。

(二)稳固和发展重点客户

重点客户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建立和完善以重点客户为核心的新型竞争机制,是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切入点。要建立“重点企业业务领导小组”,协调、组织、领导重点企业保险业务的全过程,并要明确主要责任人,指定专人跟踪服务,要为已参加保险的大企业、大项目建立“企业档案”,同时要建立大企业、大项目联系走访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拜访,随时掌握客户对保险需求的变化及对保险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尽量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将重点客户逐步转变为“忠实客户”、“永久客户”。

(三)打造高效、富有活力的营销机制

营销工作,是提高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司业务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更是保险企业参与竞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打造高效、富有活力的营销机制,多渠道地发展业务。

首先是要建立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营销体系。同时要尝试财险与人寿保险公司建立相互关系,实施交差销售。另外,要逐步探索网络销售、电话销售和门店销售等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方式。

其次要优化险种结构,建立适应营销险种体系。认真研究个人的风险保障需求,开发以个人财产损失风险和责任风险为对象的营销产品,并推行定额保单,简化投保手续,形成适合营销形式的险种体系,使大量分散的业务能通过新的营销渠道的方式推销到千家万户。

(四)加强服务创新

保险服务必须摆正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创客户最大满意度为第一追求,服务创新就是在创造客户,创造客户就是在创造市场。要树立起“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的服务宗旨,站在客户的角度制定服务措施。将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实现“零投诉”。以尽职尽责的服务建立起忠诚客户群,并通过其介绍争取更多的新客户。

一是要进行市场细分,提供承保差异化服务。在实际中有机地将标准设计与个别设计、标准服务与个别服务相结合,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特殊性需求,从而争取更多的客户,发展和壮大公司的实力。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营改增 财产保险 经营目标 经理人理 销售模式 服务模式

我国保险行业“营改增”工作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作为金融行业的一支,与建筑行业、服务业等支柱型产业一同作为我国分税制改革中增值税全面替代营业税的最后一项重点工作,具有深远意义。营改增旨在降低税负成本,避免重复课税,减轻税负转嫁,促进经济发展。方案实施后,已实现平稳过渡,各保险行业主体通过自身调整,逐步适应税制改革带来的各项变化,市场格局在主体行为调整中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从保险机构经营目标角度出发,考察保险公司在竞争压力下对经理人行为的考核激励方式,通过分析经理人理,判断营改增政策对保险市场格局变化的影响。

一、基于现代保险公司内部激励模型下的经理人决策

(一)考虑监管压力制定的“盈利”目标

依据中国保监会现行的《保险公司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评判保险机构法人、分支机构经营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车险、非车险的增速规模、效益质量、社会贡献三大类,分支机构10个、总部机构12个指标构成。监管综合考察分析市场后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现出对保险公司经营要求:

1.稳增长,避免恶性竞争。规模增速类指标车险、非车险增速权重占比30%,但评价方式较为宽松。

增速在-10%至60%之间均可获得满分,正常经营保险机构均能够满足,但超过60%以上的增长将会扣分,避免保险公司争抢新业务造成相互抬升费用水平,降低报价的恶性竞争。

2.重盈利,保证持续发展。经营效益指标权重50%,其中综合成本率、综合赔付率、车险销售费用率评价较为苛刻。

综合成本率指标要求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应低于106%,否则本项0分;综合赔付率与车险销售费用率指标要求行业对标,超过行业平均值5%,则本项0分。则要求保险公司经理人,尤其是分支机构经理人必须将避免亏损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尤其是在占财产险公司70%以上的车险业务经营过程中需在合理运用销售费用吸揽低赔付率优质业务与降低总体费用水平两方面寻求均衡点。

(二)商业保险公司经理人目标

为确保保险公司经营评价结果处于监管评价优秀及良好的A、B类公司得分范围内,各保险公司纷纷建立围绕“盈利”大局的全面预算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评价体系。通过财务约束与考核激励两种殊途同归的方式,对总、分机构经理人行为进行规范。

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多在财务管理架构中,多选择财务集中的方式,即:分公司设立的财务部直接受总公司财务部管辖,执行总公司财务方面管理文件,接受审计条线定期检查,总公司财务部门直接受董事会或法人任命或管辖,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总、分机构经理人对财务部门人事、政策制定等方面仅有建议权,而无直接决策权。

营改增后,基于财务集中的保险总、分公司经营将面临增值税抵扣及专用发票获得对利润将产生直接压力:①增值税部分不再确认成为保费收入,使得保费收入下降约5.66%;②若各项成本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将全额计入经营成本,无法通过价税分离实现进项税抵扣;③最终,赠送行为将按照视同销售完成增值税进项税缴纳;④如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非手续费部分销售费用率提升将带来当期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比例上升,影响已赚保费。

基于上述几点考虑,为降低营改增带来的在核算方面的不利影响,经理人将按照以下方式完成决策:

第一,配置销售费用时将更加倾向结算手续费的渠道业务;

第二,更加倾向优先考虑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采购供应商;

第三,针对直销渠道礼品赠送行为颁布禁止性管理文件;

第四,基于谨慎性原则,在预算制定时核跷薹ㄌ峁┰鲋邓白ㄓ梅⑵钡闹С觯例如销售人员福利。

二、保险市场销售格局调整

随着营改增各项工作逐步落地,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获得、抵扣规则、保险公司财务核算制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保险机构内部调整的一致行动也带来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一)传统直销模式成本激增,竞争力下降

传统业务人员直销模式的销售成本中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差旅等业务维护费用占比较高。营改增后,此类费用无法通过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将含税费用全额计入成本。但营改增后,保费收入却要进行价税分离,计入保费收入账户的仅为原先的94.34%,核算方式到来渠道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为保证渠道盈利性,经理人不得不削减传统直销模式下的销售费用政策,导致渠道竞争力下降,客户将转向高竞争力渠道。

(二)中介中间收益率出现竞争性上限

保险中介包括保险、保险经纪、个人三类,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中介机构,客户所享受的出单、理赔、救援等服务的提供主体更多的是保险公司而非机构提供,因此机构产品同质性较高。

长期以来,个人更多体现在寿险领域,在财产险领域以往各地准入要求差异较大,且监管较为严格,个人人生存空间有限。新国十条颁布后,个人获得监管认可后,个人与机构将在传统险业务终端市场一同参与竞争。

如将保险公司看成生产型企业,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相互选择并建立合作关系的行为,可参考要素市场中的买方与卖方关系模型进行探讨。目前,新国十条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实施过程中,个人人准入门槛降低,试点地区已开始放开个人人与保险公司一对一绑定要求,使得个人人在未来大量涌入财产险行业成为可能。虽目前机构虽目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个人人拥有最广泛的群体与较低的准入条件,已对机构服务产生替代作用,中介要素市场便符合卖方完全竞争而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模型,在要素供求双方博弈中,要素的供给方个人人,将遵守完全竞争的法则,在正常利润率水平下提供服务。

因潜在个人人主体数目庞大,业务来源分散,单笔业务佣金量替代当月佣金量进行分析,个人人的要素市场均衡点为个人人当月保费总收入对应的全部应税项目纳税比例与机构税前利润率相同时对应的手续费规模。

其中:各段约束公式为:

机构人若单笔业务手续费超过上表计算后对应比例,则选择个人成本较低,若单笔业务手续费低于该均衡点,则选择机构成本较低,即中介中间收益率受到个人应税比例上限约束。

三、保险市场未来服务格局调整

目前,保险行业营改增相关政策主要针对售前,针对售后服务、风险管理等专业领域,仍有诸多方面有待明确,此类问题将对保险行业未来服务定位产生更加深层次影响。

(一)理赔款项发票能否进项抵扣

目前,针对保险公司获得的救援发票、配件更换及维修服务发票能否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在营改增相关文件中并未明确涉及。从增值税原理出发,进项税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保险公司支付事故赔款到维修机构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即为采购维修服务的事实行为主体,维修机构向保险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保险公司可进行抵扣。

如政策最终明确理赔款项能够进行进项税抵扣,目前维修专票增值税率最高可_17%,价税分离后将直接降低综合赔付率3%~5%。在“盈利”目标的驱使下,市场主体将大力推动理赔服务供应商采购制度,直赔、零配件集中化采购与直供、理赔服务团队外包等新服务模式将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推进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认同推广,保险及其下游的维修、检测、鉴定等行业将产生一个紧密围绕保险行业的产业集群,这也与营改增政策密切上下游相关产业联系的初衷相切合。

(二)增值服务赠送是否视同销售

目前,保险机构免费赠送客户非保险相关类产品(例如加油卡)已明确认定为视同销售,不得进行进项税抵扣,但就被保险标的风险防控、损失控制等相关的赠送类产品、服务是作为视同销售仍有待明确。此类用品如:赠送安全锤、逃生绳索、灭火器、烟感探测等预防、自救设施,赠送定期检测、赠送救援服务等。对于上述用品是否可作为进项税抵扣,目前执行层面标准参差不齐,甚至频繁变动,未能形成统一执行标准,给保险机构经营造成困扰。

如政策最终放风控用产品、服务赠送行为视同销售,将激励保险主体将风控重点由事后向事前进行转移,更多安全做业配置将在保险服务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成为取代目前不易获得的进项税抵扣费用部分的合理替代。

(三)共保业务增值税发票开具、抵扣规则

共保为保险行业特有的服务形式,在风险较为集中的重大项目领域应用广泛,营改增后,共保业务在承保出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环节、费用支付与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得与抵扣环节、日常服务费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与抵扣环节缺乏统一操作规范,导致保险市场主体操作繁琐并承受较高监管风险。

例如,《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中要求“银行兼业机构最多与3家保险公司建立关系”,若该渠道共保业务由3家以上保险公司承保,将有共保方因无法签署兼业协议而无法获得手续费增值税专用发票。

再如,主承保方出具全额保单的共保方式下,主承方首先向投保人开具增值税全额专票,再由共保方开具抬头为主承保公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主承方进行抵扣的操作中,共保方将承担保单流与现金流、发票流不匹配的监管风险。

四、结束语

营改增对保险行业仍处于实践完善阶段,针对税务工作细节,应更多结合保险行业自身运行特点,以期通过分税制改革,对行业经营不合理,不规范的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发挥财政政策的局部宏观调控功能,对保险行业主体经营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辅助保监体系,推动保险行业向着更活跃,更规范,更具保障力的方向发展,将是分税制改革又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文忠.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的量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112.

[2]王薇茜.建筑企业实施“营改增”的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5:137-138.

[3]柯豫.对餐饮业“营改增”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24.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3篇

一、项目融资方案

鉴于贵公司不断转变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范围,正在进入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领域,根据这些情况我行提出以下融资建议:

此项目贷款确定为项目融资贷款,公司可依项目实际资金需求情况分期提款,根据项目土地的出让情况分次还贷。我行根据贵司的资金需求、经营情况以及您正在开发的项目的基本情况,为您提供关于项目融资的专业融资咨询,并为您制定一套依照贵司所开发的项目的建设计划,对项目融资进行分期发放以及分期使用的安排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您的融资成本。同时建议贵司要求项目相关方签订总承包合同、建立完工保证金、提供完工担保和履约保函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贵司在建设期的风险。

二、现金管理服务方案

1、账户管理。协助您建立企业合理的、集约化的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科学配置与安排现金资源,在高效使用银行账户进行交易结算的同时,及时获取账户现金头寸及现金收付款交易等相关信息,保障企业日常正常收支经营。

2、投资管理。企业现金管理的目的是既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现金需求,降低流动性风险,又不使企业保留有过多的现金余额,达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您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现金,我行可以为您提供多种短期投资渠道,通过资金或资本市场运作,实现企业现金增值。我行接受您的资金委托,你的理财资产由我行或与我行合作的其他金融机构投资运作,您可享受投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3、收付款交易管理。我行将为您提供传统的或电子化的双重结算渠道以供选择,特别是伴随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诞生壮大起来的,以网上企业银行为代表的电子化结算渠道,将让您更多地享受到我行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帮助您高效处理基于账户的供应链、国际贸易等结算业务,提高现金周转效率,刺激企业销售,使得现金在您供应链运转过程中增值。我行还向贵司推荐使用代扣业务,该项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轻松完成工资发放、费用报销等工作。

4、风险管理。在日趋开放和发展的网络环境下,防范和杜绝可能对企业的系统和资金造成巨大危害的网络黑客、木马等,采用前沿数字认证技术和信息化风险控制措施,是企业开展网上现金管理活动的前提。我行网上企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提供更全面、安全的防护措施,从业务流程、交易控制、信息预警、技术支持等多角度,保障您安全使用我行网上企业银行系统,有效防范网络攻击,保证资金安全。

三、商务卡服务方案

高效的差旅管理可以协助企业减少资金在差旅等用途的占用,从而解放出资源为企业的创造更多的价值。针对贵司的差旅管理领域,我们向您推荐我行的商务卡产品。我行商务卡可根据公司不同的组织架构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多种运用方式。可以省去员工出差的繁琐借款流程,有效降低现金管理成本;可以提供的银行信用和免息期,降低运营资金的占用,提高现金的使用率和周转率可以使公司随时掌握个人消费动态,提高财务逐笔报销、付款的工作效率。

四、资产管理服务方案

1、点金公司理财计划。我行点金公司理财计划目前有三个系列“平衡”“稳健”“成长”,是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针对相应的风险偏好和期望收益水平推出的理财产品。“平衡”系列理财产品投资对象为新股申购、银行存款等低风险金融产品;“稳健”系列理财产品投资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央票和金融债等信用级别较高的金融工具。

2、企业年金业务。我行可为贵司提供企业年金政策与计划设计咨询、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理财平台四大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

五、银行综合服务方案

1、国内结算电子化技术领先。我行具备国内领先的电子结算网络,全国招行系统联网,即刻到帐;全国各地通过人行电子汇兑系统2天以内到帐。

2、专业化的国际业务服务。信用证及信用证项下,托收、议付、押汇、打包业务及汇出汇款的各项服务高效快捷,手续费优惠。

3、专职银行理财服务。我行为贵公司配备专业化的客户经理,可以第一时间根据贵公司业务需求度身设计出专业化的融资理财方案,并提供全程的上门取、送单服务、帐户对帐服务。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物流金融融通仓风险

中小企业被称之为一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它的发展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是支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受到融资难的困扰,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物流金融的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40%和近6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75%。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长期以来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信度低,缺乏信用积累,可供抵押的的物品少,加之长期以来银行贷款“重大轻小、重国有轻民营”的经营观念,因而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中筹措到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所获得的贷款不到总贷款的20%。而国际上盛行的风险投资方式又因为退出渠道不畅在我国发展缓慢。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各级政府近年来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帮助近12万名中小企业经营者参加各类培训,为4万户企业开展了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对20多万户中小企业开展了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征集,为3万多户中小企业了招聘信息,提供了12万个就业岗位信息。各地在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教材开发、创业指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为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市场信息。银监会出台了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合作,在全国建立了183个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把开展中小企业业务作为优化贷款结构的重要举措,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目前已有38家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同时选择部分省市进行试点,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并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到2005年底,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914家,累计担保总额3237亿元。尽管如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仅仅得到缓解而已,其融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二、物流金融: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1.物流金融主要运行模式

(1)代客结算业务

代客结算业务又可以分为垫付货款模式和代收货款模式。

①垫付货款模式是指“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即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作抵押,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银行综合服务业务。为了控制风险,需要了解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要察看货权凭证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超出了银行的日常业务范畴,这时候银行离不开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协助。一般情况下,商品是处于流动变化当中的,作为银行不可能了解其天天变动的情况,安全库存水平也就是可以融资的底线,但是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够掌握商品分销环节,向银行提供商品流动的情况,则可以大大提高这一限额。商品销售的网点分布、单点销量、平均进货周期、结款信誉度,在信誉诚信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这些资料的取得依赖于第一线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资料,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就可以使整个资金周转过程透明化,使银行、生产商随时得知商品的现有状况,更好的把握风险。②代收货款业务是发货人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签订《委托配送和委托收款合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向用户送货上门同时根据合同代收货款,每周或者每月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与发货人结清货款。

(2)融通仓

融通仓是一个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它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将良好地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融通仓业务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模式:仓单质押和保兑仓(买方信贷),

①仓单质押模式。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采购与产成品销售普遍存在批量性和季节性特征,这类物资的库存往往占用了大量宝贵资金。融通仓借助其良好的仓储、配送和商贸条件,吸引辐射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作为其第三方仓储中心,并帮助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获得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融资。融通仓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信赖的质物监管,还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并有效融入中小企业产销供应链当中,提供良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金融机构还可根据融通仓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融通仓一定的信贷额度,融通仓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融通仓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监控的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

②保兑仓。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

2.物流金融发展与多方共赢

许多缺乏不动产和传统担保品的中小企业,凭货物仓单作抵押就可得到贷款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虽然缺乏不动产,但它们资产结构中却有很大比重的动产、存货及账单,所以商业银行提供的货权质押授信业务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需要。同时,物流公司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掌握库存的变动,掌握充分的客户信息,在动产抵押物监管及价值保全、资产变现、商品行情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借助物流企业的帮助,商业银行把物流金融监管业务外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减少了坏账的产生。在物流金融这个新平台上,银行、物流公司和企业实现了多赢。

在现代物流业务中,基础性的物流操作如仓储、运输的利润率已越来越低,主要利润来源已转向各种增值服务,包括物流方案设计、包装分装、多式联运等,物流金融业务更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像马士基、UPS这样的巨型国际物流公司,第一位的利润来源现已由物流金融取代,它们能为客户提供多种的金融,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

我国物流公司参与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将是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物流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

三、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

1.我国物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也从概念变成了现实。2005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48万亿元,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迅猛发展趋势为物流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前不久,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外运集团在北京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双方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物流监管与商品融资、物流结算、物流保理、物流担保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共同研发新型产品,联结双方的服务平台,延伸客户服务范围,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增值服务。此外,双方还在框架协议项下签订了《商品融资专项合作协议》,共同为客户提供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在途货物的融资。而在厦门,厦门交行与中远物流、福建三宝钢铁也在近期签订了一份三方业务合作协议。此次银行、物流、企业三方合作的模式是:三宝钢铁将钢材存放在中远物流的仓库,后者监管这些钢材,并向交行出具“质押仓单”,交行凭着这些仓单向三宝公司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用于企业采购原材料。与以往的银企合作不同,银行引入了物流公司作为“中间商”。银行将根据企业入库货物的总值,核定一个贷款额度,而物流公司所要负责的,就是通过仓库管理软件,监控这些货物的总量――货物有进有出,型号也在发生变化,但只要总值不变就可以。这样,银行控制了风险,物流公司得到了业务,企业也贷到了款,三方皆大欢喜。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国际贸易货押授信业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推动国际物流金融和商品融资业务的发展。建行将推出“现货仓”、“海陆仓”和“保税仓”等贸易融资产品,此举标志着建设银行将在贸易融资领域正式试水货押授信业务。

2005年,深发展先后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针对供应链物流控制而设计金融服务的稳固操作平台,将大型物流公司在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管等方面专长与深发展的资金流封闭运作优势充分结合,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的物流金融服务。一年来,已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物流金融平台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三家物流公司新增物流和货押监管货值总计超过500亿元,深发展从中也获得了新的客户与利润增长。为进一步发挥物流金融的作用,深发展正和三大物流公司探讨和尝试扩展合作范围:对授信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及质押物的价格走势开展分析,质押物的价值评估、质押物设定过程中的登记、公证、保险,进口商品的报关、报检、质检等手续的,银行不良资产项下质押物的处置变现等。物流公司利用其优势开展这些专业化服务,有利进一步降低质押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完善风险防火墙,拓宽银行对供应链的授信范围,使企业获得更便捷的融资机会。深发展目前还与大连、天津、深圳、青岛、湛江等港口,以及200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签约合作,并和多家担保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

2.对我国物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几点看法

(1)物流金融运行带来的风险

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仓单质押业务有五种潜在风险:一是客户资信风险。选择客户要谨慎,要考察其业务能力、业务量及货物来源的合法性(走私货物有罚没风险);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有坏货风险;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二是仓单风险。现在系统多以入库单作质押,和仓单的性质相同,但仓单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凭证,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保证仓单的唯一性与物权凭证性质。三是质押品种要有选择。要选择价格涨跌幅度不大、质量稳定的品种,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大豆等。食品物流中,由于质押物是食品,食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点,从物流金融的角度,更要加强风险防范。四是提单风险。目前大多由货主和银行开提货单,要逐步转向仓单提货。由货主与银行共开提货单的,要在合同中注明仓单无提货功能。同时要有鉴别提货单真伪的措施。五是内部操作风险。严防内部人员作案和操作失误。

(2)法律法规的制约

首先,现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法律规定,限制了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而物流金融,尤其是食品物流金融,对质押物的保存期、保管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质押物自身存在的风险较大,在食品生产、食品运转、食品营销过程中,需要保险保驾护航,保险业务是不可或缺的。而商业银行不能提供保险业务,如果中小企业需要资本市场融资,商业银行也不能提供。

其次,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能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自有资本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只能配合商业银行开展金融活动。

不久前,UPS在上海开办了在华的第一家金融公司办事处。由于法律限制,这一办事处目前仅提供金融顾问咨询服务,一年后才能对内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此前,UPS大都通过该公司在香港、台湾地区间接地提供贸易融资服务。面对中国巨大的需求市场,不仅是跨国物流企业进入,国际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花旗银行的物流金融服务主要针对解决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口原材料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花旗银行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向其提供资金支持,间接帮助生产企业。花旗银行的金融服务已不仅仅停留在抵押、贷款,旨在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帮助企业。由于法规限制,外商机构现只停留在观望等待阶段。

保险公司增值服务建议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财险业 营改增 国际经验

`一、引言

财险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是我国商品和劳务流转税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等部门也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改革的筹备过程正在进行中。而国内学者对我国金融保险业“营改增”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应该对保险业继续征收营业税或者采用简易计税办法,另一类是认为我国保险业营业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不利于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主张加快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进程并借鉴西方保险业商品流转税的相关经验建立健全保险业增值税体系、降低保险业税负,以促进保险业的繁荣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国外几种不同的财险业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以期提出对我国财险业营改增有益的政策建议。

二、国际经验:几种财险业增值税计税方法

(一)基本免税法

由于保险行业本身的收益难以确定,财产险的任务是分散风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加之保险行业竞争激励,历史上大部分欧盟成员国曾经对财产险免征增值税。根据欧盟第六号增值税指令(article135),27个欧盟成员国对保险业收入全部免增值税{1},但这项规定实际上是不将保险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这是因为大部分欧洲国家实行的是中间型增值税税收体系。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单独征收流转税形式的保险税,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免税基本没有,只有瑞士将金融服务和保险事务排除在增值税之外而没有任何形式的流转税。丹麦对财险公司征收保费收入0.331‰的保险税,也可以看作是免税。

基本免税法的应用曾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规避了保险服务难以确定税基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使得财险业可以像其他行业一样开征增值税,降低了征税纳税的成本。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免税会造成税负不公平。由于保险环节规定免税,财险公司购进增值税应税商品的进项税额无法得到抵扣,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此外,当接受保险服务的对象为企业时,企业相应的进项税额不能获得抵免,造成企业税负过重,而接受保险服务的对象为自然人时,消费者可以完全享受免税带来的福利,没有任何税收负担,税收负担不公平。

(二)进项税额允许抵扣的免税法

进项税额允许抵扣的免税法也是一种过渡性的保险业征税方法,其实质是不完全的增值税抵扣方法。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都曾经在借鉴欧盟免税法的基础上,实施过该种改进后的免税法,两国规定财险公司向国内客户提供的保险服务时免征增值税,同时允许服务提供者按照一定比例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这种方法解决了财险公司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问题。具体而言,新加坡规定财险公司根据其投保人将业务分为零税率、免税、应税等项目,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根据新加坡商品和服务税法案,当客户享受免税待遇时,财险公司签订合同时无需缴纳商品和服务税,支付保险赔偿金时也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但是由于财险公司同时面对着零税率、免税、应税的客户,因此在购进固定资产等应税商品和服务时,则允许财险公司按进项税总额的一定比例申报和抵扣。澳大利亚则规定:财险公司同其他金融服务提供者一样,可以按照25%的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

进项税额允许抵扣的免税法具有税收征管简便、方法相对合理等优点,同时解决了消除免税法重复课税的问题,是相当先进的保险业征税模式。但是其也有不可忽略的缺点,究其根本,主要是人为设定的比例不一定合理,不能完全消除重复征税的问题,并且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进项税额如何在免税服务与应税服务之间分摊的问题。

(三)反计还原法

所谓“反计还原法”,是指一种由新西兰首先采用的、将财产保险完全纳入增值税征收体系、完全适应保险业“先收后支”特点、对保险赔款给予税收抵免的一种特殊征税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签订保险合同也就是保险公司取得收入时,由财险公司代收代缴营业税构成其销项税额;如果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提出索赔要求,财险公司除了支付约定好的保险赔偿金外,还要向投保人支付一定比例的增值税,这部分进项税额在当月允许抵扣,减少本月实际需要交纳的增值税{2}。

新西兰对包括保险在内的商业企业征收商品和服务税(GST-Goods and Services Tax),当前普通商品的税率为15%。就火灾保险和通用保险来说,注册了GST的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收取的款项包括保费和增值税,向投保人支付的款项包括赔款和增值税,且如果境内保险公司直接与供应商处取得相关维修服务、替换货物并取得发票时,也可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

新加坡也在“允许抵扣的免税法”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保险业流转税,改革的方向就是“反计还原法”。新加坡新的方案规定:按照保险服务的增值额(订立保险合同收到的总保费和赔偿金之差)收取商品和服务税,保险公司允许将赔偿金作为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但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必须是要满足以下条件:

(1)必须已经依照保单进行了现金赔付。

(2)投保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没有注册GST的企业。②虽然注册但是根据GST法案26和27条,医疗保险、意外保险、乘客保险不能将赔偿金作为进项税额抵扣。③独资经营者以其私人财产购买保单,且不以保障经营为目的。

(3)保单必须使用GST标准税率。满足的险种有:汽车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健康和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火灾和财产保险、公众责任保险。

(4)保留凭证或证据{3}。

新加坡的改革方向侧面说明了“反计还原法”与“可以抵扣的免税法”相比更具优势。它真正的将财险业全面纳入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强了整个税收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纠正了免税法的扭曲效应,综合平衡了保险人、被保险人、政府的利益,真正的贯彻了税收中性原则。可以看出,“反计还原法”是相对有效的保险业征税方法,但同时也是对整个国家税收征管体系要求最高的一种方法。

三、我国财险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一)区分财险业和非财险业,财险业单独征税

财险业和寿险业在税收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人寿保险的购买者往往是保险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即使实行免税的办法也不会造成服务购买方税收重叠的问题,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寿险实施免税。而财产保险存在着分保的问题,并且对整个保险行业实施免税也不具有可行性,财险业应该实施更为合适的征收模式。就寿险业税收征管的国际现状来看,欧盟部分国家如德国、瑞士、卢森堡、荷兰、西班牙都将寿险业务列入免税项目,另一些国家虽然对寿险业务征收,但是规定的税率极低,可以视同为免税。免税或低税率一定是我国寿险业务改革的方向,现阶段可能实施增值税简易征税办法。同时将寿险和财产险划分为不同税目,使用不同的征税方法和税率。

(二)财险分步推进、最终实行新西兰“反计还原法”

我国财产保险的增值税模式可以分阶段逐步推进,最终以新西兰“反计还原法”为蓝本。现阶段,鉴于我国的征收能力,可能先推行“进项税额允许抵扣的免税法”,即采取增值税一般征税办法,在对财产险业务保持免税的同时,允许对外购商品或服务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长期来看,以10年或15年为期限,逐步完善我国税务系统的征收能力,向新西兰“反计还原”的模式转移。

(三)深化财税改革、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共享的比例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征收机构负责征收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并且纳入中央预算收入;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各分公司的营业税,纳入地方财政收入。但是由于保险业的监管、调控及风险承担责任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按照税收贡献与税源对等的原则,保险业改征增值税后,应该由国家税务机关统一负责征收增值税,然后再将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改变目前中央地方75:25的税收分成比例,相对提高地方分享比例是很好的选择,比如,比例可以调整为60:40或50:50。此外,综合利用财政税收政策,解决营改增造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减少问题,如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资源税、房产税等地方主体税种的征管效能等。

注释

{1}任小燕.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的三种课征模式及对我国的启发[J].涉外税务,2010年,34-37页。

{2}数据来源:新西兰政府官网,https://govt.nz/。

{3}数据来源:新加坡政府官网,http://gov.sg/government/ web/content/govsg/classic/home。

参考文献

[1]Alan Auerbach and Roger Gordon,Tax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Under a VAT[J].The American Economist,2002.

[2]Boadway,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Taxation of Capital Income and Financial Services.Taxatio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merging Economies,2003.

[3]Donald J,Should Financial Services Be Taxed under a Consumption Tax[J].National Tax Journal,2002.

[4]OECD,Indirect Tax Treat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struments,1998.